时间:2023-03-17 18:12: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物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强调在生物学科的教育中更加注重人文教育,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怎样恰当地在生物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实现生物教育的人文价值,是目前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探索实践的课题。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教育时机,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熟练驾驭教材内容,寓人文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文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展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文化养料,滋养人的内在的人文精神;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导和限制,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家的共识。生物史是生物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生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正是许多杰出的生物家从事科学活动,探索科学真理,努力创造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给人类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进行生物史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心。
中学生物教材史实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展示了生物知识在人类历史进化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了生物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科学的思想和思路,高尚的人格和品格。例如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造纸、火药到“候氏制碱法”的研究成功以及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他们对科学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高尚情怀,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崇高理想。这些都会深深地打动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产生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与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而这更是学生终生受用的宝贵品质。在生物教育教材中结合学科知识适当地引入一些关于生物美的内容,例如:在讲动物行为的知识时,可提前布置学生收集、观察家养动物的一些行为并记录,让有条件的学生分组观察蚂蚁和蜜蜂的社群行为,再分组总结、完成小论文并在全班或全年级交流,这些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技术,还能使学生的恒心、耐心、信心在坚持实验观察和记录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学会沟通、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人文内涵,而且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识生动起来。通过教师解释和挖掘生物潜在的审美功效并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使学生感受生物之美,体验生物之美,创造生物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每一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从远期的世界公害事件到最近的淮河流域的严重污染,从挪威的海洋油轮污染事件到中国的“非典疫情”;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南联盟战争的近百万枚贫铀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威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环境事件,同时,结合教学进展,贯彻绿色生物的思想,开展绿色生物、新能源开发等专题讲座、图片展览和科普活动,使学生带着生物知识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关注生存环境,倡导人文关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以人文精神驾驭生物知识,为创造山川秀美、富有诗意的家园而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并非是对以往生物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新时期形势下生物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完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呼告诉我们:教师工作就是要从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落实教育。而现实中的教育没有真正地用一种温情去贴近每个孩子的心灵,开启潜在的人性,没有深入地思考怎么教,在怎么做上没有去下苦功夫。它应该着眼于生物教学观念的更新,着眼于将生物作为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一种工具,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育,着眼于生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生物教育本体功能的育人过程着眼于用真善美塑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感情,历练高尚、纯洁的人格。
作者:陆敏单位: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
保护环境,恢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环境也是靠人的努力,所以提高人的环境意识才是环境保护的根本。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道德观形成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中学生物课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环境意识的重任。提高中学生的环境素质,以此来带动全社会,提高整个国民的环境意识。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看,对环境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对环境知识的传播和传授尚未纳入教学主渠道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环境教育尚未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尤其在中、小城市及农村中学这方面做得更差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规定的初中阶段培养目标,在思想教育方面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培养以及良好品德、品质,分辩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将环境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明确纳入《计划》中,从而使环境教育正式化、法规化,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重视,并付诸于教学实际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行)》在政治思想方面的目的要求中充分体现了环境教育的观点,新增加了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的目的要求。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上,从“三个面向”出发,也适当考虑了环境保护的知识。这就为广大生物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依据和内容,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先进性。
二、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针对我国教育实际,环境意识的培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的基本途径,应该是重视以“寓他”为基础的“渗透式教学”。即将环境教育寓于知识教育中,从而渗透于每个教学环节及每节课。
中学生物课教学大体可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法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两种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生物教学应该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的主动性。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操作、观察、科学语言等素质的培养,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建构主义模式的教学方法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生物的CAI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支架式教学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邻近发展区”。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进行小组协商,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并通过效果评价。
如在学习《动物的行为》这一单元时,确定要把实验班学生分6个学习小组,每个组负责开发一种动物行为的多媒体演示。让每一位学生自己选择:愿意开发哪一类动物行为;是愿意收集有关的动物资料还是愿意为资料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或是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去制作软件。然后在此基础上把同学们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每一类动物的行为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同学们都围绕自己的任务努力去搜索材料。例如:去动物园相应展馆去实地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并拍摄录像;到图书馆和Internet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以获取动物图片和撰写说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概念框架的某个节点)。教师则对如何到图书馆和Internet上搜集素材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对搜集的素材重要性大小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上升),并指导学生将材料制作进入网页。然后组织全实验班的学生在网络课室通过局域网交流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能力,连续提出问题,用这种支架式的教学法将学生的概念理解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水平。
2.2.实例式教学
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并确定整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进程,让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助学习,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时,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广州近年来的空气污染和麓湖水质研究等问题,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实际考察及在图书馆和
Internet上查阅资料后,同学们制作了一些自己的软件,教师选取其中适合的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播放后立即组织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作的教学设计和协作过程中的引导,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2.3.随机进入教学
学习者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农学院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开发出具有动画和超文本控制功能的交互式教学系统(见附1),所用教学方法主要是随机进入法。该教学系统通过确定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等步骤,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用于学习分子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有关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还能实际验证。
3、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思考
3.1.运用建构主义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1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运用比较成熟的主要是支架法,实例法和随机进入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采用某种单一的方法,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以某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灵活加以运用。
3.1.2不管是用何种教学方法,均应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即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
3.1.3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二、课堂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实施案例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之前,先给每位学生发一个网兜.要求每一位学生将大于七八公斤的书(约20本课本)装进网兜,然后将网兜系于腰间.(学生非常好奇,并感觉很好玩)老师按照教材安排,先述高等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分化各组织和器官,直到发育成一个幼体.在引导学生学习胎儿发育过程时,首先让学生看胎儿各发育阶段图和胎儿、脐带、胎盘的关系图,让学生思考、讨论:“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胎儿的营养从哪里来的?胎儿产生的废物靠谁排出?怀孕对母亲造成哪些影响?”问题的思考和交流让学生感悟到妈妈怀孕的艰辛和无私的付出,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随后,安排学生观看正式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有关青春期教育VCD音像资料“母亲在分娩时的真实录像”,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分娩录像让学生体验到了母亲生育的艰难和不易,学生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感恩父母、报答父母之情.随后让学生将自己带着七八公斤的书坐40分钟的感觉讲一讲.同学们七嘴八舌,这时他们也明白了老师的用心,并亲身体会到母亲怀孕的艰辛,自然地产生了对父母的敬重和感激之情.实践说明,感恩需要感悟,感恩更需要行动.学生在感悟和行动中学会了感恩.
三、在生物科技活动中进行感恩教育
结合各类生物科技活动,开展感恩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每年都有许多以生物学为主的科普宣传和科技活动.如:“爱鸟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卫生日”、“艾滋病日”等,各种环境保护、自然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周年活动日等.课题组、团委和学生处结合,组织学生利用每班的黑板报、橱窗配合学校的活动进行宣传,要求在宣传中加入感恩大自然、感恩亲人、感恩生命等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进行了体验,受到了教育.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青春期安全教育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现在的青少年普遍发育提前,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青春期生理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实际上此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明显滞后,致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发育变化、心理发育变化产生莫名的恐慌和无助,无形中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压力。生物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青春期的现象和特点,科学地、客观地认知自己和周围的人,可以有效化解青春期问题,帮助学生重拾快乐和自信。如在教学“人的生殖”相关内容时,应以一颗平常心,指导学生研读教材内容,了解课本中所讲述的男、女性生殖器官的名称、位置和功能,随后通过做题训练、强化本节课的知识。这一轻松、普通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这些内容并不是禁忌,不必感到羞涩,应大胆去学习、掌握。课堂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内容要求,播放一些排卵、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的图片或影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产生的历程,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在同学们掌握生殖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自豪地给学生讲,其实你们已经具备作父母的生理条件,但你们还不具备作父母的能力,逐渐引申到初中生早恋、早育的可怕后果,这一行为对人体和心理造成的伤害。通过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从对青春期的懵懂无知到豁然开朗,又完美实现了一次生动的青春期安全教育。
《免疫学检验》在本院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时分配:总课时90节,理论48节,实验42节,几乎是1∶1的比例。本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的实验有:抗原抗体的制备(2节)、动物实验(4节)、凝集反应(4节)、沉淀反应(2学时)、血清总补体测定(2节)、免疫荧光技术(4节)、化学发光(4节)、免疫细胞分离技术(4节)、免疫细胞功能测定(6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4节)、免疫病理实验(2节)、医院免疫室见习(4节)。除了医院免疫室见习外,其他每个实验都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些实验中,不是要接触细菌,就是要使用血清,或是接种实验动物,而这些标本都是可能带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不管是直接感染,还是因为一些操作因素导致的感染性致病因子间接的播散到环境中去,都会对动物、植物、人类社会造成潜在的危险。虽然在实验之前都对细菌、动物、血清进行了筛选,但是不可预知的生物危险仍然存在。另外,《免疫学检验》实验中还要经常开启橡胶瓶塞、离心、移液器吹打、去注射器针头、混合震荡等实验操作,都会导致气溶胶产生,而实验室感染的最常见原因就是气溶胶吸入。由此可见,《免疫学检验》实验课中开设生物安全教育的意义非常大,也是十分必要的。
1.2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生物安全
《免疫学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这两门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本院通常在第2年的第一学期同时开设这两门课,在学生学习完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进入免疫学实验室学习免疫学检验实验技术时,微生物检验实验技术的学习也还只在入门阶段,对于生物安全还没有什么概念,对一些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对待血清标本,学生认为培养出来的,看得见的,比如一些致病菌可能是生物危险因子,但是血清标本里面那些看不见、潜在的生物危害因子,比如乙肝病毒往往被忽视,特别是同学之间相互检测血清标本时,不认为自己同学的血清是可能带有生物危险因子的。因此,在《免疫学检验》这门实验课中,体现的是在思想上,学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或者意识淡薄。在行为上,对实验室的各种实验标本看作普通东西,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没有看到潜在的危险因素,很容易忽视其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物危害。
2探索《免疫学检验》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
2.1提高《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师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
首先要对《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教师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俗话说,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具有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实验教师本人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生物安全专业知识,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为上起到榜样作用。对卫生部颁发的一些重要文件,比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文件都应该熟练掌握。
2.2加强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
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如何学习生物安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师也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问题,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真正具备自我防护能力。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生物安全课,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开课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学习,比如:专题讲座,可以介绍社会、医院等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一些突发事件和存在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这些讲座,可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对于检验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其次还可以通过见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安排学生到医院检验科的免疫学检验实验室参观,让他们更直观的学习到规范的生物安全防护方法。当然,生物安全知识重要而宽泛,通过这些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把相关的,重要的生物安全知识上传到系部网站,供学生自学。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进入实验室,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实践学习。总之,使学生能从多方面吸收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全面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2.3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培训
(1)从最基本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入手:比如只要进入免疫学检验实验室都必须穿工作服,强调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脱下工作服反折,这一点,如果不强调,往往很多学生,一到下课,直接脱下工作服就放书包了。强调工作服要经常清洗消毒;实验完后消毒洗手;禁止吸烟、吃食物;保持桌面干净整洁,传染性物品放入消毒容器内;如有菌材料溅出,应报告教师及时做出适当处理;在使用实验器材时一定要合理、规范。对在实验中需要的实验物品不准随意抛掷;对潜在的带有生物危害的标本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是其他方法消毒后才能处理。(2)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在免疫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物危害有:使用离心机离心、操作玻片凝集实验、对动物进行接种、用移液器吹打、去注射器针头等所产生的气溶胶吸入,而这些实验都是免疫学检验实验中的常规实验,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操作和掌握。除此以外,在实验过程中还可能遇到皮肤黏膜污染、被感染的实验动物咬伤、误食,甚至可能被刺伤割伤等。总之,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有关规定,反复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规范,避免任何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
2.4加强《免疫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本院在2008年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也专门配备了一名生物安全员,落实到了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教研室主任也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标准、政策与法规等,但主要是针对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虽然其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但是免疫学实验中的一些生物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加强《免疫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对免疫学检验实验中的各个技术操作规程也要严格进行规范,每次实验完毕进行相关的记录等。在实验室中,要规范各种标识,使其时效性与警示作用得到保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的联系电话,事故处理的流程应张贴在明显处等,使工作人员发生问题时,能及时找到处理问题的人。总之,实验室环境的井然有序,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对初入免疫学检验实验室的检验专业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示范,并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渗透方法 亲子教育
一、学会理解父母
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表示自己长大了。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从而改善亲子关系。生物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与学生建立较亲密的师生关系,获得学生的欣赏和信任,然后通过与孩子较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重新理解父母的言语及行为,并在这一重构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用更积极合理的方式尝试改善亲子关系。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沟通,尽量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对生物学科教学工作会有很大帮助。如在人的个体发育这节分析青春期心理的变化时说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做成年人看待,理解自己,这时我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同时反问学生,生活中的父母,我们又理解多少呢?父母夜以继日地劳作,他们为我们流下辛酸的泪水,我们又知道多少呢?工作的压力与烦恼促使他们生活节奏随之改变了,我们又做过什么呢?通过一系列反问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至少尝试理解父母。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家长从不同于一般理解方式的角度分析并解读孩子的行为,使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及原因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一理解可以帮助家长重新看待并采用新的方式处理与孩子的亲子关系。那么,总体上说,这个工作至少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做。
二、教会学生感恩
教会学生感恩,教师要做感恩的典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表明了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要教会学生感恩,教师要身体力行,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热情回应每一个向你主动问好的学生,感谢他的友善和尊重;在课堂上表扬积极答问、课后认真作业的学生,感谢他们对教学工作的配合,当学生的付出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谢意,他们学会感恩老师,尊重和欣赏他人;我们还可以时常向学生表达自己对社会、学校、父母、朋友的感恩之情,当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做懂得感恩的人,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生物教材中“人的生殖”一节内容,可以渗透感恩父母的教育。我是这样开展的,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是如何诞生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母体内一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受精卵是和卵细胞经受精作用的结果,然后播放一段受精的视频,该视频讲述了几亿大军,是如何历经层层障碍,激烈竞争,最后只有一个与卵细胞成功结合的过程。学生看完视频后,都感慨万千,有的感慨旅程艰辛,有的感慨生命来之不易,接着我又播放了一段人类胚胎发育到母亲分娩过程的视频,看完视频后学生很感慨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接着我追问学生:“试想一下,你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现在的个体,你们的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每个人是不是都要感谢父母呢?”同学们感人肺腑,频频点头。如此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心灵上有震撼、有共鸣,学生才能学会感恩。
三、学会与父母沟通
沟通是心与心的交流。“沟”者渠也,“通”者连也,“沟通”本身的意思是借助某种渠道使双方能够通连。沟通是双方的交换交流,单方的只是沟没有通。有效沟通指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而对方的回应是我所祈望的。学生与家长在沟通上存在很大问题,轻的会产生不快心情,严重的导致离家出走,造成悲剧。关于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据调查:有40.45%的家庭出现沟通障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生物教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思来想去觉得应该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学会与父母沟通。我在“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这节这样设计的,展示班上某位学生的一家三口的照片引起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接着提问:在这张照片中,①你看到了哪些性状?②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学生会回答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如学生发现该生的某一性状和父母一方相似,我借机对学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与父母是一体的,平时应该经常和父母谈谈心,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告诉父母。沟通时注意自己的身份、态度、表情、口气等,一般来说,经过指导,学生都能尝到不同的成功喜悦。
四、总结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智力和人格健全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有益于促进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生物教师的微薄之力帮助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学生在融洽家庭气氛中健康成长。
作者:朱娟 单位:扬中市同德中学
(二)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现代教育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培养上,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所帮助,才能让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以下是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几个建议。教师要抛弃教学中的陈旧观念,优化传统的应试教育,传统教育方式对于新时代的学生并不适合,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调动,这都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教师要充分认识与了解什么是人文主义并且了解它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改变学生的观点与认识,在对高中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要让其明白一个全面型人才对于社会及国家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同时,只有自身全面性的发展,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不稳定性,使自己能够融入这个社会的市场里来,从而对这个社会的发展感到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使生物教育不再枯涩乏味。近年来,不少青少年都误入歧途,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生命的不重视让一幕幕青少年自杀的悲剧出现在人们眼中,这正是我国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不仅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反复灌输生命宝贵的理论,还要在教受的同时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一起探索解析生命的本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懂得生命无价。教师教学要做到因人而异。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都是不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到对每一位同学的尊重,然后再根据每位同学出现的问题依次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面对不同的学生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引导,做到因材施教。4.生物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且长远的工作,人文教育中存在各种方面的关键因素不仅需要让教师将它融入到我国实施的教育改革中,也要将它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的工作当中去,对人文教育实施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要积极的去实践与探索。此外,在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中,教师也要将人文教育渗透进去,让人文教育充斥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等各个方面,让每一个人的精神动力中都充斥着人文精神。
学生还将了解到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转化规律:光能作用在绿叶上的位置、绿叶在做光合作用的时候将吸收怎样的物体并转化怎样的物体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应用学过的光合作用的知识优化人们生活的环境。学生通过思考,能够了解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之所以恶化,与人们过度的砍伐植物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人们砍伐了太多的绿色值物,使空气中充斥着太多碳类物质,这使人们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气。由于没有足够的值物完成光合作用,空气的温度就会持续变高。如果要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人们就要重视与植物共存,让植物优化我们的生活。学生通过进一步思考,还能了解到,无论经济发展得有多么迅速,人们也不能目光短浅到砍伐完所有的植物,我们必须和植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否则人类自己就会走向死亡;人们在城市中要有意识的种植一些植物,让植物能调节周围的温度、空气、噪音的指数等;人们不能砍伐值物的另一个原因为,植物是细菌、动物生活的重要寄体,如果砍伐掉植物,其它的生物会因为生物链被破坏而灭亡。教师用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到环境教育的问题,学生以后就会把实验研究与环境教育联系起来,他们会思考如何通过实验的方式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二、利用生活实践实施环境教育
二、实施和谐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在实施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和谐,要敢于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地张扬,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变得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从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组织者,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程和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恰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注重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训斥性的语言,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和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和敬业的力量。
三、实施和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谐教育,离不开参与教育各个主体间的和谐,既包括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又包括生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在和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探究某个问题时,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大家合作得愉快,教学就会进行得顺利,反之,大家合作得不愉快,教学进行就会受到干扰。因此,实施和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合作是当今时代成就一番事业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根据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很多获奖的项目都是几个人共同获奖,这就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要想在一项研究事业上获得成就,离不开众多个体的合作。尤其是在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如果缺少起码的集体感,大家不能齐心协力进行合作的话,那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每一个成员为着共同的课题目标,大家集思广益,各尽其能,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只有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每个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这就是良好合作创造多赢。
2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2.1创新“三生教育”的组织形式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三生教育”不仅仅涉及学校教育,还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认可教师能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渗入,将所有的知识能够系统整合传授给学生。将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整合协调,形成教育的推力,共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三生教”。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创新“三生教育”的组织形式,要能够亲自管理并负责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对“三生教育”有更加立体的理解。例如可以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维持生命并保证有长久不衰的动力,在未来能够充分发展自己,并促进自身的长远进步。
2.2创新“三生教育”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在实施“三生教育”的具体方法上,需要采取正确的现代教育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积极性作为基础,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人文和科学精的融合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行统一,不断创新生物学科的理论教学方法。改变生物教学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式,提倡更加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保证有积极的教学模式,推崇自主教学模式,能够积极的进行研究,将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经典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学相融合,充分展现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推进三生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育。
2.3创新“三生教育”的考核评价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的考核模式往往是年终进行期末考试,但是这样就打击了学生日常的学习积极性,只是在学期末进行突击训练,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如果能够融入三生教育,就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确定“三生教育”的具体目标,并能够创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高中生物教学融入“三生教育”,既要对结果有所关注,还要注重过程,能够进行总结性评价,还需要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考核的方式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综合测评方法,例如写心得体会;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以及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注重情感以及态度层面,可以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高中生物最终的成绩可以采用“等级+评语”的模式进行,让高中生物教育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