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区健康教育论文

社区健康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13: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区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区健康教育论文

篇1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干预前后分别发放问卷238份,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问卷回收率100%,有效应答率100%。调查对象男性129人,女性109人,男女性别比1.18∶1;文化程度高中以上82人,占34.45%;初中以上88人,占36.97%;文盲68人,占28.57%。

2.2干预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

干预后糖尿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60.01%)较干预前(24.57%)有所提高(χ2=367.312,P<0.05),干预后各类问题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对比

干预后空腹血糖值(6.62mmol/L)较干预前(8.31mmol/L)明显降低(t=14.967,P<0.05),男性(t=10.102)、女性(t=11.177)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值(6.56mmol/L、6.68mmol/L)较干预前(8.09mmol/L、8.58mmol/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t=3.262)、45岁~组(t=8.920)、55岁~组(t=8.318)、65岁~组(t=8.002)、75岁~组(t=4.490)空腹血糖值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t=-2.049)和干预后(t=-0.843)空腹血糖值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F=1.052)和干预后(F=1.441)空腹血糖值分别以35岁~组和65岁~组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分布情况

以空腹血糖≥7.0mmol/L为不达标,干预后(29.83%)空腹血糖不达标比例较干预前(68.91%)明显降低(χ2=72.692),男性(χ2=35.896)干预后的空腹血糖不达标由65.12%下降到27.91%,女性(χ2=37.269)由73.39%下降到32.11%,35岁~组(χ2=6.600)、45岁~组(χ2=22.000)、55岁~组(χ2=27.585)、65岁~组(χ2=7.782)、75岁~组(χ2=10.111)的空腹血糖不达标比例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χ2=2.841)、干预后(χ2=1.316)女性空腹血糖不达标均较男性高,干预前(χ2=10.329)、干预后(χ2=4.377)空腹血糖不达标分别以55岁~组和65岁~组为最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篇2

经该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2例糖尿病患者未入院治疗,诊断标准符合2010年ADA公布的标准[2]。对该组患者建立详细的服务档案,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40例;年龄39~75岁,平均55.9岁;文化程度:19例大学及以上,30例高中或中专,39例小学或初中学历,4例文盲。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健康问卷调查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指导科学膳食、合理运动、情绪调节以及血糖情况,评估糖尿病患者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对该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性健康宣传教育,并对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

1.3健康宣传教育

主要包括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定期在社区为糖尿病患者举行相关糖尿病知识的学习活动,并安排医院的专家进行有关糖尿病防治的讲座,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通过积极讲解各种不良生活作息习惯对糖尿病的危害,宣传合理运动思想,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作息习惯;安排社区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义诊、咨询活动,培养训练患者自行检测血糖、血压等技能,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开通热线,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解决各种问题,印发相应的健康宣传手册,分发到社区患者手中,普及糖尿病的防止教育。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基本情况调查

该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后在疾病基本认识(糖尿病基础知识),保健意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和血糖监测知识)以及自我管理意识(合理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自我检测血糖、日常自我护理以及情绪控制)方面均显著优于健康教育前。

2.2血糖控制情况

健康教育前该组空腹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共52例,占56.5%,经健康教育后,84例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占91.3%。餐后2h血糖监测中,健康教育前,该组35例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占38.0%;健康教育后,72例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占78.3%。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篇3

一、以正确理念为先导,制定全区心育工作规划

正确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政策与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顺德提出了“全心全育,共建阳光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心全育”即通过在顺德区中小学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充实传统德育的内容,丰富传统德育的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阳光校园”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平等、友好的人际关系,奋发、刻苦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中小学师生学习、生活在和谐、乐观、开放、积极、充满阳光的学校氛围中。以此理念为引导,顺德确定了从管理机制、师资培训、活动开展、心育教研、等级达标等方面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全面推进了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坚持二个“必须”,促进心育工作健康发展

要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纠正过去在部分学校中存在的两种错误观念。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学校中心工作,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视为心理咨询。鉴于此,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顺德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明确地提出了坚持“两个必须”的原则,即: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书育人服务。根据《纲要》精神,应对学生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应对挫折、处理危机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德育和教学。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补救性教育为辅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而对于只占学生群体少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决不能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

三、建立三级管理机制,加强心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要科学、规范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专业的业务指导是必要的保证。顺德于2002年成立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局领导担任主任,下设“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业务指导,由顺德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管理,形成了由教育局行政主管与中心专业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2005年,根据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相继成立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和各镇(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形成了区、镇(街)、校三级结合的、上下联动的教研管理与指导网络。这一举措有效地整合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强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加强了对普通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导。不仅改变了过去多数学校只配备一名心理教师,力量单薄,无法组织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被动局面,而且由于区、镇两级教研组成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对较好,可以对本镇(街)中小学,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的学校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指导,使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目前,顺德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网络,从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两个方面强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推进四方面工作,开创顺德心育新局面

(一)开展全员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育水平

教师素质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心全育,共建阳光校园”目标的关键。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2002年起,顺德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既包括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同时也包括对针专职心理教师的岗位培训。

一是针对顺德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培训得到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参与培训的教师范围不断扩大,由最初仅针对骨干教师逐步扩展为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的目标,最后达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目标。截至目前,顺德已有13000多位(约90%)教师取得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2000多位教师取得B证,100多位教师取得A证。另有400多位教师已报名参加A证培训。

表1 2010年顺德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教育证书类型分布情况

二是针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岗位培训。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顺德各学校都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研能力,2007年顺德举办了首届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岗位培训班,对180名中小学一线专兼职骨干心理教师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岗位培训。结合参训教师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侧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设置了教师心理素质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及软硬件建设、心理课程设计与实践、心理咨询技巧与实践、心理危机干预等课程;在培训形式上,注重培训方法与方式的多样性,主要采用专家讲授、案例分析、实践体验、实地参观、小组研讨、优秀成果展示等方式,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由于注重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过程的操作性和体验性,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员们普遍感到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二)开展心育活动,全面推进心育工作

自2001年顺德第一次在全区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开始,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推开。到目前为止,基本构建了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形成了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格局。

1.定期举办全区心育观摩活动

举办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是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的重要手段,具有规模大、影响大和引领性强等特点。从2004年起,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每年定期举办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六届。这项活动逐年创新,影响渐大,由最初的一百多人参加发展到近期四百多人参加,成为全区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盛会。通过活动,搭建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展示平台,引领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与交流,有效地推进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观摩活动开展注重内容的丰富性,每年所选主题和侧重点各异。如第一届注重发挥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辐射与引领作用;第二、三届主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引进团体辅导模式;第四届重点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五届开展“生命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吸引了参赛优质课教案、说课稿200多份,参赛优质录像课100多节,16位中小学老师现场角逐一、二等奖。第六届观摩国家、广东省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将职中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作为观摩活动主题,全区13所职中的150多名教师观摩了三节示范课,并聆听了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与教授的现场点评和专题讲座。如今,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已由原先的“高中一枝花”发展到现在“高中领头,初中渐强,小学新锐,职中迎头赶上”的良好局面。

2.各校心育活动精彩纷呈

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最为重要的地方。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立足于校园,加之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组织到位、学校主动、教师积极,使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开展,各所学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在此基础上,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采用心理活动周、心理活动日、心理健康教育节、心理手抄报、专家心理讲座、心理广播、心理咨询、心理网站建设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此外,各学校还特别重视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例如,容山中学开展的中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顺德一中开设的《电影中的心理学》《心理学实验探究》等校本心理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凤城中学的“心灵红茶馆”备受初中生的青睐;罗定邦中学的“心育主题班会系列化”的研究,提升了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容桂中学开展“念亲恩”亲子工作坊并推广到社区,密切了亲子关系;祥胜小学开发心理主题班级文化,各班自创班歌、班徽,使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顺德中专、技工学校开展了“构建校园的生命乐园”的主题班会活动等。

3.社会各界的辅心育活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营造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大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合力,显得尤为重要。顺德中小学普遍设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和亲子活动,力争家庭的支持。此外,社会各界也努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部分镇(街)或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大良街道教育组成立了大良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建设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热线;顺德团委开办了“顺德青少年心声热线”,同时不定期举办“热线进校园”活动,到各中小学举办现场心理咨询活动;顺德义工在各镇街开展一对一帮助社区弱势青少年活动等。

(三)开展心育科研,促进心育科学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诸多活动开展的实践层面上,而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科研,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的持续、健康发展。顺德为了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规范发展,注重以科研指导实践,积极鼓励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目前,顺德已获得广东省指导中心“十一五”立项课题13项,两百余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三百余篇获广东省、市级奖励。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效明显。例如,容山中学广东省“十五”立项课题“中学生学习品质的结构和培养研究”获第六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凤城中学有24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第五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展示”中获奖;顺德一中在广东省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公开发表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多篇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发展促进研究,研究进一步推动了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创建心育示范、达标学校,提升顺德心育整体水平

顺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达标学校的建设,通过创建各级各类示范与达标学校,促进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自2001年开始,顺德中小学积极参加广东省、佛山市两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的创建活动,纷纷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场室。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不断加强软件设施的建设,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又注重结合本校实际,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顺德共有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9所,佛山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所、达标学校26所,此外,还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示范学校、达标学校的创建,不仅大大提升了创建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为其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榜样,作出了表率,有效地推动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结 语

篇4

台南协进国小推行生命教育有八年之久,是台南地区生命教育的核心承办单位。台南市生命教育资源中心(life.sjps.tn.edu.tw )就设在该校。学校另一个特色是乡土教育课程。学校配有小小导游员、乡土艺术、乡土童玩、校园学习步道等一系列培训,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带动了台南地区乡土文化的发展。

台中永安国小所属学区辽阔,共有闽南、客家、外省、阿美及布农等族群,学生家长以种茶、制茶等茶产业为主,校园以自然生态、美化绿化为特色,积极达成“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的目标。永安国小推行学生的书法学习有15年,学校设有“墨耘”碑墙,以阳刻方式雕镂于硅晶石上。碑墙上孩子们娟秀豪迈的书法映射出他们内心的情感。永安国小的家长会又是一道风景线,完善的家长协会制度辅助资金及督促学校的建设,无疑增添了学校教育的力量。

惠明特殊教育学校,是台湾24所特殊教育学校中惟一的私立学校,服务全台湾最多的视多重障碍学生。惠明的第一面墙是师生的手印墙,学校领导手印放在最底层,他们倡导为学生和老师服务,这就是学校的精神――仆人式管理理念。学校音乐人才辈出,“小小乐团”多次获得特殊教育音乐优秀奖。赖校长在简报中提到:“残疾儿童也是生命的个体,也有生命的价值,也有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只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进入台北,雨水也阻挡不了热情,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学生用雨伞欢迎大陆地区参访代表的到来。在学校礼堂,周大观文教基金会第13届“全球热爱生命奖”颁奖典礼即将在这里举行。

世界宗教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生命教育情境体验馆,帮助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可贵,进而尊重、关怀与珍爱生命并藉此找回生命的尊严与快乐。其中在“生命之旅”厅体验“初生”“成长”“中年”“老年”“死亡”及“死后的世界”等五个生命历程,仿佛进入生命的隧道,让参访代表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生命意义。这是一个生命探索与美化人生之旅。

台北护理学院悲伤疗愈花园于2003年建立,理念与设置属于“园艺治疗”的延伸,并与中国“道法自然”的造园旨趣以及“自然和谐”与“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有所呼应。花园配置有自我疗护区、人际互动区、和解花园区与眼泪池、纪念看板等,并在每个角落栽植各种配合心理治疗或辅导的花材,布置诗词、艺术创作品,使花园每个角落达到心灵触动与省思,提供结合自然与人文、天人合一的情境。

参访时恰逢雨歇时刻,此时此景,落入眼帘的第一道风景线就是“眼泪”雕塑,林倚云所长心得分享就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哭。那潺潺的泪池汩汩汇成一道泪溪,贯穿于花园之中。追思平台及家庭追思丘可让每个人学会追溯与反思,缅怀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每个人。在后半程才看到五彩缤纷的花坛,感受到经历一段悲怅后的喜悦。林所长让大陆参访代表每个人手拉手围成一圈站在祝福区及爱心花坛边,闭上眼睛,默默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祝福与祷告。相信这样简单的祝福会给每个人生命的过程带来改变。

篇5

几年来,我市以“科学家教城乡行”、“万名父母进家长学校”等主题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家长学校总校指导和推进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学校、村(社区)、企业、机关、网上、广播六类家长学校的建设,使之成为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于一体的重要教育领地。同时我们本着“高质量普及、有特色发展”的工作原则,在工作体系、资源布局、人才队伍、管理机制等方面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由点到面,由普及到提高,不断向科学化、特色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强化领导,落实措施,家庭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健全。

1.明确职责,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教育局副局长、市妇联副主席任副组长,市文明办、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局、计生局、海宁日报、海宁电视台等10个部门为成员的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调动,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海宁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指导的社会化、开放式的工作格局,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家庭教育工作。

2.健全制度,推进规范化建设。坚持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妇女儿童发展总体规划,每年年初制定家庭教育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不定期召开全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促使家教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2012年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等,要求村(社区)家长学校按照“四有三优一突出”的指导标准(即有阵地、有机构、有教材、有师资;整合资源优、活动效果优、规范管理优;办学特色突出),规范、科学、有序的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3.拓展阵地,夯实服务基础。在原有家长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全市家庭教育阵地网络,尽量使家教知识辐射到每个年龄段的的学生家长。目前,我市共有家长学校423所,其中学校家长学校14 2所,村(社区)家长学校243所(其中城镇社区62所),企业家长学校14所,新居民家长学校2所,机关家长学校1所。建成其中全国示范家长学校2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4所。同时,积极发展网络媒体的辐射作用,在海宁妇女网开设“儿童天地”、“网上家长学校”等专栏;在海宁妇联官方微博开设“父母微课堂”;在《海宁日报》为少年儿童开设“成长”专版,设置“心语信箱”和“习作园地”等专栏;在海宁电视台“潮乡童话”栏目播出家庭教育知识;在海宁电台“潮乡半边天”栏目开设“阳光家教”专栏,进一步健全了家长学校、电视报刊、远程教育多维一体的教学网络,为家长提供更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实现家教知识“宣传在基层、普及到家长、受益在儿童”。

(二)优化队伍,加强研究,全面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1.建队伍。充分发挥好一支覆盖全市、分工明确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在2011年成立了由教师、医生以及热心家教工作的志愿者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目前讲师团共有成员27名。每年及时调整充实讲课内容,通过制定下发讲师团课题计划,为基层提供菜单式服务,进一步提高讲座的针对性、实效性,正在达到“家庭所需、家长欢迎”的工作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家教志愿者作用。开展巾帼文明岗与村(社区)结对服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志愿者进村入户”活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法律工作者等志愿者积极参与亲子互动、法律咨询、流动课堂等家庭教育志愿服务,加强对农村儿童、留守儿童、孤困儿童、流动人口儿童等家庭的指导服务,帮助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2.抓培训。为家庭教育教师团的每位讲师赠送《家庭教育》杂志,每年都组织开展专门的业务培训。去年我们召开了全市家庭教育论坛,5名优秀教师演讲自己的课题,同时聘请家庭教育工作专家进行面对面点评辅导,以此提升家庭教育讲师团整体素质和课件水平。今年我们举办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业务培训会,邀请了嘉兴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纪忠华老师作《谈家庭教育中的亲子互动》专题辅导讲座。同时,组织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参加由省妇联、省社科联和省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海峡两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论坛暨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家教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此外,基层妇联组织也通过案例分析、课堂互动、实战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加强家庭教育讲师团培训。

3.兴研讨。立足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单亲妈妈家庭、农村家庭、早期教育等重点内容,推动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上新台阶,发动全市热心家教工作者开展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探索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总结撰写了农村家庭子女教育状况、亲子互动、早期教育、“小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的调查报告、典型经验等文章,为全市家教教育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积极参与嘉兴市优秀家庭教育论文征集选评活动,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服务实践能力。2012年,桃园小学费玲妹的《亲子同行,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和机关幼儿园俞美华的《优化隔代教育,提升新班家园协同》获得了嘉兴市优秀家庭教育论文一等奖,其他9篇论文分获二、三等奖。今年共向嘉兴上报家庭教育论文29篇。

(三)创新载体,拓展渠道,凸显家庭教育工作实效。

1.与“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更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为重点,积极打造“科学家教城乡行”、“万名父母进家长学校”等品牌活动,指导和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如百合新城家长学校每季度举办一次大型公益家庭教育讲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进行不同内容的讲座;海洲街道东长社区举办隔代家庭教育讲座;袁花镇积极打造“花溪家园”家庭教育品牌。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各镇(街道)、村(社区)举办各类讲座81场,参加培训6086人次;开展各类家教活动28场,参加活动8535人次。

2.与“文明家庭”创建相结合。为进一步弘扬家庭文化,树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去年组织开展了以“和谐家庭、幸福海宁”为主题的第六届家庭文化节,通过举办感恩书信大赛、家庭美德感言微博征集、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大力开展家庭文化建设特色活动。同时,我们还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知识进万家”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家庭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各镇(街道)、市属妇委会也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未成年人增强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规范、培养高尚情操的自觉性。斜桥镇举办了以“珍爱生命,远离”为主题的禁毒“流动课堂”宣传活动。硖石街道通过禁毒宣传图板巡回展、禁毒书法摄影比赛、现场宣传咨询活动等开展禁毒宣传月活动。市城管局“城管巾帼宣传团传播文明进学校”,与紫薇小学联合开展“城管知识进校园,文明使者在行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3.与“六一”、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相结合。在节假日来临之际,各家长学校通过向家长发放《学生(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告家长书》、《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发送假期安全短信,开设学生(儿童)家长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对孩子的学习、安全和社会实践教育,提醒家长要尽好监管责任,让孩子过一个平安、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此外,我们还利用“三五”、“六一“、“七一”、“十一”等节庆,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谦恭有礼中国人”等主题活动,连续13年开展“万名学生下社区进村落”活动,依托各社区家长学校,以讲座、 征文、文艺演出、义务劳动等形式丰富学生暑期生活,进一步健全我市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新格局。

(四)突出重点,展现特色,家庭教育工作均衡发展。

1.突出早期教育。开展“早教大篷车下村进社区”公益活动,宣传普及早期家庭教育,形成以“家庭为阵地,社区为依托”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使科学育儿知识真正进乡村、进家庭。2012年在全市开展“早教大篷车”下村进社区活动18场,共300多名孩子参加亲子互动活动。同时,结合“家庭文化节”连续两年举办0-3岁宝宝亲子运动会,通过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并进一步增进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方式。

2.突出新居民子女。为深入了解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状况,2011年我们开展了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研,并组织教育局、新居民事务局、公安局等单位召开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状况座谈会,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探究对策措施,为针对性开展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提供了有益参考。今年我们围绕“孤困儿童家长和新居民子女家长”两大群体,组织10场家庭教育讲座免费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3.突出孤困儿童。市妇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从加强未成年人特别是孤困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成长的高度出发,倾力打造潮乡“社会妈妈”工作品牌,同时联合市慈善总会开展“关爱成长”慈善助学工程,每年资助60名3-14周岁正在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孤困儿童每人800-1000元助学资金。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各级妇联组织、巾帼文明岗、女性社会团体纷纷加入到爱心队伍,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进行结对帮扶。

二、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办了些实事。但在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家庭结构日趋多元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与新时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1.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妇联和教育局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牵头单位,尚未形成合力。妇联由于职责范围有限,人员紧张,难以顾及整个面上的工作;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

2.家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家庭教育工作量大,周期长,针对性和延续性强,需要师资、场所和必要资金,但目前我市还没有家庭教育专项经费,现有的工作经费是在其它工作经费中统筹开支。由于缺少经费保障,外请专家老师前来授课造成难度,一些必要的宣传教育活动、调查研究、师资培训、教材编写、评选表彰等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这与家教工作的需要很不适应。

3.家庭教育队伍不够稳定。教师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学校缺乏家庭教育专业工作者,这种现象目前普遍存在。家庭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育者有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和为人父母的体验,掌握专业的教育技巧和方法。目前,学校负责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是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和各班班主任,然而他们的专业知识却是学科教学,这样的家庭教育队伍,其思维和视野,容易局限于学校教育内部,难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考虑家长教育的方法和技术。

4.家庭教育缺乏针对性。开展家庭教育,必须考虑到家长的特殊构成,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分类教育策略。对所有家长开展同一内容、同一方式的教育指导,就缺乏针对性。对于学生和家长结构比较单一的城市中心小学,这种教育指导策略,也许会收到成效,而对其它城中村小学、流动、留守儿童等家长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分类教育指导。

5.家庭教育宣传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大众传媒;二是社会机构对家长的直接指导。从学校家长学校看,家长学校开班往往被家长会所代替,流于形式,真正开展家庭教育的很少。村(社区)家长学校覆盖率已达100%,但受资金、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每年大都只开展1-2次活动,家长们又忙于工作无法抽身前来,听课的人往往不多。

三、今后工作的思考

1.优化指导,保障家长学校健康发展。加强统筹协调,确立“一主多辅、全面推进”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即学校家长学校是主阵地,其他各类家长学校是有益的补充和完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利用其师资和管理优势,对幼儿园、中小学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家长实施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社区、企业、专业等各类家长学校。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为宗旨,探索建立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社区(村)和企业等为联系纽带的和谐教育协作组织,实现家庭、社区、学校人才和设施设备资源共享,加强对家长和儿童的引导。

2.整合资源,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一直处于弱势状态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缺少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目前家教工作者大多是基层教师兼职的,没有更多的精力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做精做细,因此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要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者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聘请家庭教育专家深入基层特别是家庭教育薄弱的农村作报告、办讲座,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帮助家长解疑释惑,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壮大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广泛招募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校在校学生、社会妈妈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志愿者,充分发挥他们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儿童中的积极作用。

3.保障经费,推动家庭教育工作落实。要争取政府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争取将家庭教育经费纳入 财政预算,用于保障开展全市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镇(街道)要增加对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正常开展。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合法方式争取社会力量支持,补充校(园)内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经费。

篇6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要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湖南省桃源县文昌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校园文化的定位是“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校本课程是促进校园文化形成的有效因素,为此,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彰显“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我校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马克思唯物史观、“文化适应性”教育观、心理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建构校本课程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促进我校学生个性的发展,加快我校教师专业的发展,彰显我校“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总目标。我们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入手,积极创造学生和谐发展的环境,发挥不同课程的优势,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校本课程。有丰富多彩的艺体特长课,有精彩纷呈的百家讲坛,有趣味盎然的郊游活动课,有规模盛大的体育盛会,有赏心悦目的艺术节,有多姿多彩的中英文演讲活动,有祭扫革命烈士的德育活动课,有启迪智慧的科学活动课,有中美学术交流活动课,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开设这些校本课程,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素质。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 

我校自2006年9月起就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先后制订了《文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文昌中学校本课程实施计划》,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宏观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学校还成立了“校本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力求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我校开发的《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就是在评估学校和社区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生的发展定向和家长的培养需求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分析评估后而作出的决定。这本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深入浅出的向学生讲解了一些必备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知识,深受全校师生和家长好评。 

我校编写了校本教材《德雨流芳》。这本书从爱我文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诚实守信,荣辱观教育,安全教育,文明守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七个方面,系统规范地教育引领学生,构筑幸福美好人生。 

针对学生普遍爱好唱歌、跳舞、打球、器乐、绘画等活动的情况,我校开设有艺体特长班,成立8个“100”的队伍,安排专任教师指导,设置了以下课程:体育运动类:《篮球》、《乒乓球》、《武术》、《田径》、《健美操》;艺术类:《绘画》、《摄影》、《舞蹈》、《合唱》、《管乐演奏》、《腰鼓》。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选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辅导老师的意见以及各方面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对不适合的课程及时优化整改,做到宁缺毋滥。 

三、打造特色校本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全员参与,将优秀课程资源转化为特色校本课程。我校把开发教师资源做为开发校本课程的核心,充分发挥教师潜能,鼓励全体老师参与。我校开设了艺体特长班,组织了音体美特长培训和科技活动培训,实施了8个“100”的工程;即100人的腰鼓队,100人的铜鼓队,100人的舞蹈队,100人的合唱队,100人的田径篮球代表队,100人的书法绘画兴趣小组,100人的科技兴趣小组,100人的武术队。 

2.群策群力,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我们积极将教育科研成果都转化为校本课程。例如,在德育方面,我们编写有《德雨流芳》;在体育方面,我校自编了手语操和武术操;在学习方面,我们编写了《口语教程》,等等。 

3.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文昌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大课间操活动等传统活动。我校把每年的10月定为体育活动月,从10月8日到10月30日,校园里几乎每天的活动课都有精彩的比赛。尤其是10月28日到10月30日的校园运动会,把体育节推向。每年的12月是艺术活动月,在这一个月里,学校艺术气息愈加浓厚,书法比赛、绘画作品展、手抄报展览、校园歌星大奖赛等活动精彩纷呈,特别是庆元旦节目会演更是让人心醉,回味无穷。每年的5月是科技活动月,这一个月的科技活动,让很多小发明家脱颖而出,让全体学生进一步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 

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三十五分钟时间,是我校的大课间操活动时间。只要是晴天,同学们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举着班牌,穿着班服来到学校田径场做韵律操和教师自创的手语操、武术操,成为文昌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三十五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作为典范在全市中小学推广。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校本课程促进了文昌中学“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的形成,特别是学生和谐发展,才能提高显著。 

每年省示范性中学桃源一中选取30名艺体生,我校每年都达到了25人以上,每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我校都以绝对优势荣获团体冠军。在省、市青少年运动会上,我校也有不少学生摘金夺银。我校学生参加市、县“三独”比赛和“蒲公英”少儿艺术大赛,2007年度获市级奖11人次,县级奖29人次;2008年度获市级奖14人次,获县级奖32人次;2009年度获市级奖38人次,获县级奖79人次;2010年度获市级奖51人次,获县级奖85人次。我校学生参加美术、书法、摄影赛,4年来共有34人次获全国大赛奖励,65人次获市级奖励,79人次获县级奖励。我校学生参加cctv杯希望之星英语丰彩大赛,2008年有3人获国家级一等奖,16人获省级一等奖。2009年有6人次获国家级奖励,23人获省级奖励。我校学生参加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8年6人获国家级一等奖,121人获国家级二、三等奖;2009年10人获国家级一等奖,165人获国家级二、三等奖;2010年9人获国家级一等奖,134人获国家级二、三等奖。2008年7月我校学生周石奇在第六届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中荣获“全国十佳小作家”称号。2009年12月我校学生张爽在全市器乐比赛中获一等奖,沈康福获舞蹈比赛一等奖。 

 

篇7

三、工作重点 为确保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该年度的德育工作重点概括为“一中心、两教育、三治理”。“一中心”即培养师生公民道德意识为中心。公民道德意识包括环境保护意识、公共设施爱护意识、公共秩序遵守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文明交际意识等。“两教育”即坚持开展“福民小学生形象”教育,坚持开展十个“一百佳”的评比教育。“三治理”即坚持在教学楼、综合楼内开展治理“追、跑、喊、叫、挤”的活动;坚持在校内外开展治理“乱丢、乱吐、乱涂、乱画、乱刻、乱踩、乱攀”的活动;坚持开展治理“不文明语言、不规范行为”的活动。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建立德育网络。通过10个一百佳的评比形成班级特色,突出班级的特色。

四、具体工作与措施 1、 充分调动教育创新中心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团结创新、高效、尽职、尽心、尽情做好学校教育工作,做到职责分明、团结合作、再上台阶。 2、 确立“民族精神代代传”为教育主题,围绕爱国篇、责任篇的内容有序地开展系列活动。 本学期我校进行“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主题教育含两部分内容:(1)爱国篇。 ① 夸夸我们的老师(第2周,周三)。 ② 多姿多彩迎国庆(第5周)。 ③ 国情知识竞赛。 ④ 国歌、队歌、校歌竞赛。

(2) 责任篇。 开展“做文明生、创规范班”活动。 1、“语言美、行为美、形象美”:进行进校门与师生、同学问好,着装、路队训练。2、“爱校园、爱班级”:整治乱丢、乱扔、乱涂、乱画现象。3、“课间纪律,我遵守”:整治课间追逐打闹、高声喧哗现象。 3、坚持德育课题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将养成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目标细化,内容具体化、序列化,开展“做文明生、创规范班”活动,进行严格的行为训练,如进校门和师生打招呼,放学路队、课间纪律、治理乱丢、乱扔现象等。 4、建立教育网页、发挥家校互联,师生互动、资源共赏的作用。 5、成立礼仪小导游培训班与小记者班结合起来,融礼仪和报道于一体。 6、创建潘天寿小学的特色: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紧密结合学校的特色¬¬——潘天寿艺术学校。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并把廉政教育结合特色化教育,制定切实的科研课题,创建自己的德育特色。 7、 加强师德教育,坚持“倾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之以信,导之以行,见之以范”的德育工作方法。 8、 充分利用广播站、板报校刊、宣传栏,发挥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 9、 严格大队部、值日老师、值日生的督促、检查,认真做好日常行为规范的班级评比工作,坚持做到每天一公布,每周一评比,每月一总结,营造竞争氛围,实施班级值日评比方法。10、 坚持课堂渗透与主题队会相结合,挖掘思品课及其他学科的德育内涵,提高课堂教育质量,让主题队会课活泼、丰富、高效。高、中、低年级各准备一节思品课,主题班(队)会公开课。 11、坚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尝试养成教育心理剖析研究。12、教育中心两周一例会,一月一小结。 13、围绕“廉政文化进校园”开展一系列活动: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主题中队会等等。

 五、重视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 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主动跟社区做好沟通工作,开展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建立“五老”队伍,充分发挥老教师、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劳模在教育中的辅导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做好“百名教师访千家”的家访工作,保质保量用好学生成长手册,发挥家校路路通的作用,要求班主任做到每年对班内学生的家访率达到不少于三分之一,三年家访学生的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

篇8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学校在区教育局、镇中心校的领导下,以“依法治校,规范管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为办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和-谐的梧台教育”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规范管理,逐步提升办学水平。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学校加强规范化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省课程设置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要求,规范了学生书面作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执行中小学作息时间的规定,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规范学生的各种竞赛和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了等级评价,不给学生排名次,不公开公布学生成绩。

其次、坚持德育为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努力争做有道德的人。学校深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卫生习惯教育、遵规守纪教育以及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从小事做起,逐步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学校大力推广学生节假日三元管理,成立了社区互助小组,充分利用周六时间进行学习、文体与实践活动,促进了小组内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保障了学生在校外的管理。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会议,加强社区、家庭和学校的联合,融洽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加强常规管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与落实《临淄区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加大检查与指导力度,确保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紧紧围绕“构建理想课堂”实验,探究“新五环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大力开展“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提高同学们的表达、书写能力。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积极开展大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校园,鼓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文学素养。

第四、齐文化素养教育特色建设初见成效。

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齐文化素养教育,给学生配备了《齐国成语故事》一书,让学生学习与背诵里面的齐国故事,开展齐国故事我来讲活动;积极开展齐文化剧排练与展演,成立了齐文化剧中心队,积极开展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了齐国故城排水口和稷下学宫遗址,在实践活动中增强齐文化知识。学校还加大了齐文化校园建设,悬挂了10余块齐国名人挂像,让学生时刻接受齐文化的熏陶。学校邀请了区齐文化研究社王景甫和王本昌两位专家为学生进行了齐文化知识讲座,大大提高了学校齐文化素养教育的层次。学校组织了齐国成语故事和千句文比赛,通过比赛促进齐文化知识的学习。现在学校特色建设初见成效,并带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五、学校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提升环境育人档次。学校对小广场周围的花池边进行了硬化,在广场两侧种植了草皮,对绿化区进行了整修,达到了校园美化绿化的要求。为确保学生在校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学校对校园内的主用电线路进行更换,对房顶进行防水处理,消除了安全隐患。学校对办公室和教室进行刮瓷刷漆,创设了良好的办公、学习环境。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学生添置了六幅高标准的乒乓球台,设置了专门的乒乓球场地,让学生即煅练了身体又丰富了课外生活。

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李荣春、于振明、杨传波、崔美文等六位教师的论文在《音体美报》发表,王洪吉老师的随笔在《现代教育导报》上发表,杨传波、于卫国等三位教师的论文在淄博市现代教育论文评选中获奖。在淄博市第十届百灵艺术节活动中,王安友、李荣春两位老师辅导学生上交的美术和摄影作品有五件获奖。张爱洁、杨传波两位老师的教具制作被评为区级二、三等奖。于卫国老师辅导学生电子作品有两件获得区级二等奖。王洪吉老师辅导的王梦洁、王梦雪两同学的习作在山东识快乐作文》上发表,王晓敏、王雪妍同学的习作在《音体美报》上发表。郭新发老师带领学校体育队在学生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获得了全镇小学生运动会第二名、越野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在镇第三届校园读书节比赛中,师生多人获奖。各类教育教学信息20余篇在市区级以上媒体发表。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参加全镇统一考试的十二个学科,我校有四个学科获得了第一名,分别是崔美文老师任教的二年级语文、王成军老师任教的四年级数学、吴丽花老师任教的四年级英语、杨传波老师任教的五年级数学,张爱洁老师任教的一年级语文获得了第二名。加上抽测中体育全镇第一,美术全镇第二,学校获得了全镇三分之一的第一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全体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是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向上的结果。

现在,暑假就要到了,为了大家过一个快乐、平安、丰富多彩的暑假,学校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

1、在假期里制订好暑假活动、学习计划,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社区互助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注意自身安全,认真落实《暑假安全目标责任书》,确保不出现任何事故。

3、假期中讲文明、讲礼貌,要尊老敬老,尊重和关爱他人,学会感恩和回报他人。

4、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创建书香家庭。

5、做好近视眼防控和其他疾病的防控工作工作,讲究卫生,多做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6、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严禁学生喝酒、赌博,禁止进入“网吧、游戏机房、歌厅、舞厅、台球房”等不适宜的娱乐性场所,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少年。

7、树立节俭意识,合理使用压岁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鼓励大家利用压岁钱订阅报刊、杂志,购买学习书籍。

8、积极参加齐文化故事我来讲活动,确保在假期里学会五个以上的齐国故事,开展寻访家乡齐国遗址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当地齐文化的理解,提高齐文化素养。

篇9

(一)幼儿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问题

问题一:健康心理保护意识淡。一些幼儿园忽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宽松和谐校园氛围不浓,如,当前全国各地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屡屡发生。一些家庭教育盲区更为严重,家长片面追求幼儿智力发展,不重视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抗挫折等能力的培养,造成幼儿不合群、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这种现状如不能及时改变,长大后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甚至产生极端行为。

问题二:身体保护能力差。3~6岁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弱,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容易发生触电、摔伤、异物入体等安全事故。

问题三:饮食营养安全问题多。我园幼儿饮食情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良好的饮食习惯亟待提高;幼儿饮食失衡情况较为严重;家长缺乏科学饮食的意识和知识。进餐习惯不好会带来安全隐患,如边吃边玩容易导致饭菜呛入气管;饮食习惯偏差会带来成长发育安全问题,如肥胖儿群体的出现;家长健康饮食知识缺乏会带来营养安全问题,如,一些糖尿病、过敏体质等生活方式病过早地出现在幼儿期……

问题四:突发事件应急水平低。当今社会,对幼儿造成伤害的突发事件,除了自然灾害外,还有人为伤害,近几年频发的校园安全事件,幼儿园成为犯罪分子首选的场所。在幼儿园,如果我们教给幼儿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方法,会有效减轻伤害。

(二)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开发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幼儿园、家庭对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只有保护缺少教育。四川省西昌市红旗幼儿园进行《幼儿积极生存与安全自护教育实验研究》,广州市交通厅幼儿园进行了《生命意识与教育》。以上研究大都还是以幼儿园单方面的力量为主,教育内容比较零散,对幼儿生命意识、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力度,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因此,开发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补充,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生命安全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是引导幼儿热爱生命,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外界环境的挑战,培养幼儿生存能力、减少意外伤害,开拓和改善幼儿生存空间,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的教育。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程研究轨迹回顾

我园是“健康教育”特色园,“一切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我园的办园宗旨。从1999年起,就开展了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系列研究。我园的课题研究主要围绕着“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安全教育―饮食教育―打造阳光教师”这五方面进行。

我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早,1999年起,开展了“对同伴交往不良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研究”“大班攻击矫正研究”“家园互动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研究”和“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个案研究”。2002年起,针对身体健康教育开展了“幼儿园自主性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幼儿体育“游戏化”活动模式的研究”。2005年起,针对安全教育开展了“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幼儿安全教育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2008年起,针对饮食教育开展了“家园互动开展幼儿健康饮食教育的研究”“家―园―院”三位一体提升幼儿体质的实践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内涵,将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教育落在实践中。

近年来,针对全国发生的多起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我园开展了“幼儿园阳光教师团队管理的实践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探究教学的能力和品质,改善教师的精神意识,打造“阳光教师”团队。

以上研究成果有三项被立项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获衢州市重点课题一等奖。但是,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没有教师和幼儿用书,缺少实践和检验的载体。为进一步把研究深入到实际,产生更好的育人效果,我园组建了“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课题组,以课程开发和建设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教学为依托,扩展幼儿的安全知识,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安全、快乐成长。

(二)研究方法和策略

1.建立课程管理网络,将课程管理由“专线”转向“联网”

幼儿园课程管理网络

课程管理网络由园长、家长研究员、业务园长、教学助理、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协调小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园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制订、实施、反馈、调整、评价等。领导小组下设课程研究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研究、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师培训等。由各教研组长任组长,以备课组长、特色活动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开展每周一次以上参与式研讨、教材培训和集体备课活动,进行课程活动案例分析、观察方法与记录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教材的全面、深入的实施。

2.来源于幼儿和家长的需求,将课程资源的选择由“盲目”转向“对症”

我园在“生命教育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以下两大问题:“你认为哪方面对生命会产生影响?”“你认为目前孩子最需要接受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什么?”对全园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就家长和教师急需的生命安全常识邀请交警、营养专家、体育教师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把盯牢孩子不出危险看作主要任务,却忽视了“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防护性教育。鉴于此,课题组向家长和教师征集安全教育案例及安全防护知识,得到家长的热烈响应,共收到稿件1000余件。经过我园整理和提炼,编写了《教工幼儿园安全教育手册》,从家庭、幼儿园、公共环境等三个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或以“爱心提醒”唤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或以“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和“错误做法”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每位家长发放一册,深受家长和社会欢迎。

调查还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是幼儿和家长关注的热点,“让孩子吃出健康”成了家园共同的心愿,在妇保院的支持下,课题组也通过向家集资料的形式,编写了《体弱儿教养指导手册》一书,同时,在幼儿园网站中开设了“提升幼儿体质”专栏,开通了“儿保专家”博客。开展特色的饮食教育活动:自助早餐比赛、食品安全伴我行知识竞赛、远足活动、我家的特色菜等。

3.搭建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有效平台,将引领方式由“指导”转向“互补”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家长的优势,主动吸引家长积极关心、参与幼儿园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资源形成互补,实现共享。

(1)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

吸引不同职业的家长加盟教师队伍,在优势互补中充实安全教育力量,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如,邀请身为交通警察的幼儿父亲为幼儿讲解交通规则、示范如何指挥交通。

(2)发挥家长的兴趣优势

如,在进行“厨房里的安全”主题教育时,教师可请喜欢厨艺的家长拍摄自己的烹饪过程,向幼儿示范使用餐具、炊具的正确方法。

(3)挖掘家长的退休优势

退休的祖辈家长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教师把他们组成一支安全教育志愿者队伍,邀请他们来园“值勤”或“值班”,当“一日安全监督员”,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献计献策。

(三)课程特色活动例举

特色活动一:家园携手,让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无盲区

我园开展的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突出动态的活动,将五大活动(即服务性活动、演练性活动、宣传性活动、观摩性活动和渗透性活动)贯穿于幼儿生命安全教育的全过程。

各类活动典型案例分析:

(1)宣传性活动

①“学安全知识,创平安家庭”亲子大奖赛。2006年5月,我园举办由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安全知识大赛。

②亲子自制安全警示标志:首先指导幼儿设计警示标志,并张贴在园内易出危险的地方,同时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制作警示标志。

(2)服务性活动

①安全咨询活动。2006年6月,我园老师本着服务家长的目的,面向社区开展安全咨询活动,通过现场问答、发送传单等形式指导家长掌握安全知识,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安全教育。

②开设安全教育联系栏、联系箱。让家长在联系栏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甚至由家长担任主编定期编辑联系栏内容。

(3)演练性活动

①集会逃生。2006年12月的一个家长接待日,幼儿正在和家长一起做亲子游戏,随着一阵紧急的火警鸣叫声,家长带着孩子开始撤离火灾现场。

②诱拐演习。2006年10月,一场精心策划的“诱拐演习”开始了,10位幼儿未曾谋面的家长充当“骗子”,手拿玩具、食物等“诱拐”了23名幼儿,“诱拐”成功率竟达90%。

(4)观摩性活动

①参观消防大队。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消防战士的生活场所、消防服及消防用具展示厅、火灾产生原因展示厅,观看消防战士灭火表演。

②“安全卫士”助教。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和兴趣爱好,根据安全教育主题,邀请家长进班当老师。

(5)渗透性活动

①安全画廊。2007年5月,大二班进行了美术活动:出事了,我该怎么办。

②安全教育周。每学期的第2周为全园的安全教育周,通过集体安全教育活动、木偶表演、情境模拟、环境创设、家长参与、自我教育讨论等形式,将安全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

特色活动二:网站平台,让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更开放

2006年5月,课题组团队制作课开通了《幼儿生命安全教育网》网站(),共有新闻中心、教师空间、宝宝天地、安全条文、安全贴士、交流空间等6大板块。

“新闻中心”专栏设“本园快讯”与“热点连线”,集信息、信息交流、形象宣传于一体,在全方位展示本园安全教育活动信息的同时,链接了各地有关幼儿安全的新闻动态。“安全条文”设“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计划总结”三个栏目,汇集了本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各年段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等,集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于一体。“教师空间”版块分为经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课件共享四个栏目,是教师安全教育资源的源泉,也是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平台。“宝宝天地”板块则是专门为幼儿服务的,包括故事、儿歌、歌曲、游戏、小剧场等栏目,目的是促进幼儿与网络互动式学习的实现。“教师空间”分为经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课件共享栏目。“安全贴士”分为家庭安全篇、幼儿园安全篇和公共环境安全篇,为教师和家长介绍必要的安全知识及应急、预防、纠错方法。

在这些栏目里,有关的安全案例、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成果、家园互动安全活动等图文内容一一呈现。幼儿园安全教育网为幼儿园与家庭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安全教育的频率和层次,实现网站建设与教师、家长的安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同步提高的目的。目前,每日点击逾1000人次。该网站是全国首家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网站。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架构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

总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生命成长安全。

2.基本框架

围绕三方面课程目标,我们确定了饮食营养安全、身体保护、突发事件应急、健康心理保护四大板块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形成了宣传性活动、服务性活动、演练性活动、观摩性活动、渗透性活动五大家园互动活动形式,形成了课程的基本体系。

3.进度安排

每学期的第2月为全园的安全教育月,主要以整合性安全主题教学活动为主,通过集体安全教育活动、木偶表演、情境模拟、环境创设、家长参与、自我教育讨论等形式,将安全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各年段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如下:

整合性主题活动的设计,由设计思路、主题目标、活动内容、环境创设、家长工作、资源利用、教育建议和具体活动名称、目标及教学准备八个版块构成,并附有活动照片。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的原则。“全面”指的是评价对象面向全体幼儿,评价内容涵盖课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评价过程采集个体发展的各方面,如,身体、情绪、认知、社会性等全面信息。“全员”指的是与课程相关或与幼儿的发展相关的各个部门、各方人员如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都作为评价主体来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全程”指的是课程评价着眼于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一日生活的全部过程,对课程目标和幼儿的发展实行全程监控,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实施课程。主要形式有:

(1)幼儿成长档案袋

以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行为反应的连续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为主,包括孩子在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学习过程中自己制作的各种作品,如图画、手工、文字等,以及与幼儿的自我成长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等等,它不仅能帮助教师和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安全素养的现状,及时开展个性化教育,还是一种促进教师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创造生成课程的有效途径。

(2)家园同步报告单

教师和家长根据学会生活的课程目标和特点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阶段性的检测并同步提供对比性的评价信息。根据课程目标和四大版块安全教育内容确定各项等级指标,在期中及期末由教师和家长共同评价。

(3)“安全小卫士”即时贴

它是指教师随身准备一个即时贴小本子或一叠小纸片,当发现幼儿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上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进步行为或细微表现时,就用非常简短而亲切的话记下来,并将它贴在教室的进步栏或家园栏上或让幼儿在离园时带给家长。

(二)开发一系列幼儿生命安全教育园本教材与系列活动

经常与上级教科研部门保持联系,先后邀请浙江省教科院、浙江师范大学、衢州学院的专家做指导。省特级教师刘小倩在我园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对课题进行全程指导。课题组成员参与编著正规出版物有:《幼儿安全实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安全教学活动设计》(分小班、中班、大班共三册,科技出版社,2013年);《幼儿科学饮食指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拥抱阳光――幼儿园阳光教育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2009年,衢州市教科所对我园《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模式研究》召开课题推广会,在全市幼儿园推广。

(三)建设了一支阳光教师团队

在共同的研究实践中,我通过转变管理理念、改善组织氛围、变革评价模式、组建阳光社团等策略建设了一支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热爱运动、快乐友善、好奇乐学”的阳光幼苗。“阳光教师”的要求是: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家长,有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教育,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幼儿园先后荣获浙江省示范幼儿园家长学校、浙江省园本教研示范园、省公安厅“校安工程”示范窗口。幼儿舞蹈《萤火虫亮了》获文化部“群星奖”,得到总政歌舞团著名编导华伟的高度评价:“舞蹈反应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2008年5月,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我园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展示8次。论文《主题背景下班组教师的有效合作》《“三举措”有效提升幼儿饮食教育管理质量》《幼儿园安全教育网的开发与应用》《探索关注幼儿一生幸福的阳光教育》《转变家园合作方式,提升幼儿安全教育质量》《建设阳光教师团队的意义及途径研究》分别发表于《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新课程研究》《教育信息报》《教学月刊》《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在这些成果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工作状态与幼儿园实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

(二)反思

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以家园活动为载体,实现课程与亲子活动、与教学活动的融合,体现了“活动与课程结合”的优势,实现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方式和策略的创新。

园本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应该坚持四个原则:

1.多主体参与性

幼儿、家长、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家长成为课程的审议者、实施者。教师对“园本课程”有了真实的、具体可感的认识,更树立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的新观念。

2.多向互动性

幼儿、家长、教师三方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在教育目标上达成共识,在生命安全教育方法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评价。

3.家园一致性

课程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幼儿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让幼儿生命的成长变被动的保护为积极的促进。

4.幼儿园的引领性

这种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能调动家长参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积极性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定相应的目标,设计组织不同层面(课程、家园互动等)的活动。

篇10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继续以《小学生德育纲要》为基础,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文明行为的养成为重点,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深入学习德育课程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文明意识、耐挫能力和创新精神,塑造我校学生新世纪新少年的新形象。

二、德育工作重点:

(一)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要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学校德队的队伍建设,做到全员育人。

1、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善校内"一点三线"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法制副校长密切配合,学校教导处操作执行,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优化骨干队伍。

点抓好班主任队、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班主任、少先队员导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抓住"选配、培训、激励"这三个环节,继续组织定期学习、现场观摩和考察研讨、班主任三项基本功竞赛。建立稳定、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激励措施,在建立班主任、辅导员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加大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向优秀班主任倾斜。

3、建立育人体系。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要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爱岗敬业""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要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深入研究,拓宽思路,加强德育的思想建设。 本学期,重点引导教师关注学校、关注班级、关注同事、关注学生。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形成共识:

A集体和睦相处: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人人都受欢迎;

B人人有权参与:每个人都是学习、生活的主人,人人都应参与;

C共同互助合作:个人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只有互相帮助共同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D满足不同需求:教育不是要筛选人、放弃人,而是培养人。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教育。

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以"五爱"为主线,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要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继续常抓养成教育。

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行行政、教师值日、红领巾值日岗制度,深入实施体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继续开展创“文明班级”活动,设立“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路队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每周汇总,考核优胜班级获流动红旗。对这三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加强指导、考核,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学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十分好习惯”等基础行为入手,养成以下好习惯: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文明礼貌,微笑待人;学会尊重,耐心听他人说话;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勤奋自强,天天锻炼身体;环保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五自"能力,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

3、强化"五自"教育。

“五自”(自主、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是雏鹰行动的核心内容,已成为在青少年阶段所必需具备的素质。要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意识,要积极并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实践操作,使“五自”活动更具操作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4、渗透公民教育。

以育人为根本,继续开展系列教育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牢记公民道德基本道德20字(爱国守法,勤俭自强,明理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本学期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道德规范,塑造诚信形象"活动,促进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5、加强法制教育。

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师生演讲、参观展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后进生帮教制,消灭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6、开展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1、校园 班级环境美化。

进一步加强校园走廊文化、墙上文化,班级文化,做到环境要做到美化、教育化,继续进行每期期未班级文化建设的教室文化评比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力。

2、升旗仪式序列化。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求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

3、板报设计个性化。

继续精心设计校、班两级黑板报,体现科技、敬廉崇洁、平安校园、消防教育、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特色的校园文化及各班的个性。

(四)调动各界参与,发挥整合优势,实现“三结合”。

1、提高家教水平。

继续按要求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进行走访学生家庭活动。家访要不拘形式,不固定时间,本着关心学生,沟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访质量。本学期教师家访要达到全班学生的30%,通过其他形式与家长交流要达到40%,并做到有对象、有目标、有效果、有反馈、有记录。让家访真正成为建立起教师、学生、家庭互动的三者关系,成为进一步摸索出心理教育的突破口,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书面和短信息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后进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并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

2、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会五大员(报告员、家教员、帮教员、宣传员、校外辅导员)、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区共建活动。大力开展学雷锋互助、环保等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使在校生违法犯罪率继续为零。

(六)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1、挖掘渗透内容。

德育要寓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社会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等学科,要通过中国和世界科技发明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音、体、美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2、优化学科教学。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继续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课,要继续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

3、开展德育科研。

全体教师要树立向科研质量要效益的现代意识,要认真学习教科研理论的书籍并运用于德育实践研究。要认真作好学习笔记,要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撰写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主要活动建议:

以“关注生活、勇于实践”为特色,本学期的德育重点是继续引导学生开展“走进生活、走向实践”为主题的道德实践系列活动。

1、各月的教育重点是;二、三月份,开展“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活动;四月份,开展“环保小卫士在行动”活动;五月份,开展“能手巧手就在我们之中”活动;六七月份,开展“我们也能创造美”活动。

2、结合相关节日,相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三月份学雷锋日和“三八”妇女节,开展净化、美化社区活动和慰问妈妈的活动;四月份环保宣传周和植树节,开展环保宣传和植树、养花种草活动;五月份的“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开展与劳模、优秀青年代表手拉手活动;六月份开展艺术节活动。

篇11

二、德育工作重点:

 

(一)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要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学校德队的队伍建设,做到全员育人。

1、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善校内"一点三线"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法制副校长密切配合,学校教导处操作执行,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优化骨干队伍。

 

点抓好班主任队、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班主任、少先队员导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抓住"选配、培训、激励"这三个环节,继续组织定期学习、现场观摩和考察研讨、班主任三项基本功竞赛。建立稳定、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激励措施,在建立班主任、辅导员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加大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向优秀班主任倾斜。

3、建立育人体系。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要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爱岗敬业""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要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深入研究,拓宽思路,加强德育的思想建设。本学期,重点引导教师关注学校、关注班级、关注同事、关注学生。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形成共识:

A集体和睦相处: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人人都受欢迎;

B人人有权参与:每个人都是学习、生活的主人,人人都应参与;

C共同互助合作:个人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只有互相帮助共同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D满足不同需求:教育不是要筛选人、放弃人,而是培养人。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教育。

 

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以"五爱"为主线,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要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继续常抓养成教育。

 

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行行政、教师值日、红领巾值日岗制度,深入实施体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继续开展创“文明班级”活动,设立“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路队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每周汇总,考核优胜班级获流动红旗。对这三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加强指导、考核,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学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十分好习惯”等基础行为入手,养成以下好习惯: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文明礼貌,微笑待人;学会尊重,耐心听他人说话;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勤奋自强,天天锻炼身体;环保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五自"能力,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

3、强化"五自"教育。

 

“五自”(自主、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是雏鹰行动的核心内容,已成为在青少年阶段所必需具备的素质。要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意识,要积极并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实践操作,使“五自”活动更具操作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4、渗透公民教育。

 

以育人为根本,继续开展“八荣八耻”系列教育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牢记公民道德基本道德20字(爱国守法,勤俭自强,明理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本学期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道德规范,塑造诚信形象"活动,促进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5、加强法制教育。

 

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师生演讲、参观展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后进生帮教制,消灭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6、开展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1、校园班级环境美化。

 

进一步加强校园走廊文化、墙上文化,班级文化,做到环境要做到美化、教育化,继续进行每期期未班级文化建设的教室文化评比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力。

2、升旗仪式序列化。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求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

3、板报设计个性化。

 

继续精心设计校、班两级黑板报,体现科技、敬廉崇洁、平安校园、消防教育、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特色的校园文化及各班的个性。

(四)调动各界参与,发挥整合优势,实现“三结合”。

1、提高家教水平。

 

继续按要求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进行走访学生家庭活动。家访要不拘形式,不固定时间,本着关心学生,沟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访质量。本学期教师家访要达到全班学生的30%,通过其他形式与家长交流要达到40%,并做到有对象、有目标、有效果、有反馈、有记录。让家访真正成为建立起教师、学生、家庭互动的三者关系,成为进一步摸索出心理教育的突破口,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书面和短信息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后进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并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

2、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会五大员(报告员、家教员、帮教员、宣传员、校外辅导员)、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区共建活动。大力开展学雷锋互助、环保等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使在校生违法犯罪率继续为零。

(六)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1、挖掘渗透内容。

 

德育要寓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社会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等学科,要通过中国和世界科技发明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音、体、美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2、优化学科教学。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继续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课,要继续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

3、开展德育科研。

 

全体教师要树立向科研质量要效益的现代意识,要认真学习教科研理论的书籍并运用于德育实践研究。要认真作好学习笔记,要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撰写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主要活动建议:

 

以“关注生活、勇于实践”为特色,本学期的德育重点是继续引导学生开展“走进生活、走向实践”为主题的道德实践系列活动。

1、各月的教育重点是;

 

二、三月份,开展“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活动;四月份,开展“环保小卫士在行动”活动;五月份,开展“能手巧手就在我们之中”活动;六七月份,开展“我们也能创造美”活动。

 

2、结合相关节日,相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三月份学雷锋日和“三八”妇女节,开展净化、美化社区活动和慰问妈妈的活动;四月份环保宣传周和植树节,开展环保宣传和植树、养花种草活动;五月份的“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开展与劳模、优秀青年代表手拉手活动;六月份开展艺术节活动。

 

3、结合学校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服务意识。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少儿维权中心服务活动能有实效,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电话启动实施。二是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案研究。

 

4、结合日常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可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理想教育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等。各班要根据各自德育教育重点和学生实际,组织开展主题内容充实、突出、形式活泼的中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