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产品营销论文

产品营销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13: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产品营销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产品营销论文

篇1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来自龙头企业的拉动,品牌就是龙头企业的通行证。依靠品牌的辐射扩散效应对企业产生强大的牵引带动、真正起到龙头作用。同时,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管理素质和技术素质,改革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使分散的农产品集中经营、科学管理,形成农业区域合理布局,使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品牌农产品良好的市场形象,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保持较快的信息沟通,有助于保持农产品销售量的稳定,可以防止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有效规避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因此,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农产品实现增值的过程,也是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的过程,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过程。

(三)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猪、羊毛、蛋、蔬菜、花卉等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然而,具有价格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近年来不断受到WTO成员方“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的限制,这严重抑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可以打破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促进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崔茂森,2009)。

二、陕西省农产品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陕西省在农产品品牌工作中作了许多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成绩,出现了一批陕西人家喻户晓的农产品品牌或地理标志认证,例如,周至的“秦美”牌猕猴桃、临潼的“临绿”牌石榴、阎良的“馥康”牌甜瓜、“韩城大红袍花椒”、“紫阳富硒茶”、“洛川苹果”、“米脂小米”等,但作为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陕西省精品名牌农产品的发展相对还是比较滞后。例如陕西银桥乳业,虽然在陕西知名度较高,但在外地的超市商场却乏人问津,其集团年销售量仅是同行业蒙牛乳业集团的十分之一。

(一)农产品品牌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已注册的农产品品牌规模小且市场占有率低。陕西省已经注册的农产品品牌大多数是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为主体注册的,由于生产和经营缺乏规模效应,市场供应不稳定,导致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较高,很难建立自己的市场营销渠道,也难以形成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某一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就弱。某些地方,一个特色农业往往出现众多品牌抢注现象,牌子太多、太杂,冲淡了品牌效应,不能形成品牌的合力,因此,市场占有率不高。

2.地理标志资源未能充分挖掘利用。陕西省蕴藏的大批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有着良好的声誉,如秦镇凉皮、耀州青瓷、蒲城酥梨、岐山臊子面、凤翔泥塑,陕北的延安酸枣、延川红枣、甘泉豆腐、绥德石狮等,还有陕南的勉县大米、留坝西洋参、略阳杜仲和天麻、平利绞股蓝、白河黄姜以及商洛丰富的药材资源等,至今没有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缺乏品牌的市场化运作,仅仅停留在特色产品的层次上,没有创出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来,难以统一管理和宣传,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品牌效应。

3.农产品品牌市场影响力弱。在品牌化趋势的影响下,虽然一些农产品也获得了省、市名牌称号,但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较少。很多初级农产品如水果、鲜肉和鸡蛋等纷纷注册了商标,但大多数只是重视商标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品牌的差异化和独占性不突出,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联想度等较低,品牌的价值、文化、个性等内涵属性没有充分发挥,所以品牌力弱,能与“雀巢咖啡”、“新奇士”等国际知名品牌相抗衡的几乎没有(穆俊峰、穆俊秋,2010)。

4.农产品品牌促销力度小且手段落后。目前,虽然大多数企业及农户已经认识到“好酒也怕巷子深”,开始重视对农产品的促销活动了,但大多数农产品的促销途径仍然只是利用传统的广告媒体和终端促销,缺乏整体的促销组合设计思想,导致促销活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独特性,促销效果不理想。

5.农产品品牌主体不明。陕西省虽成功认证了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这些国字号的品牌大多是政府出资认证的,而政府并不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品牌的主体可以是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销售者或其组合体或中介组织。由于没有明确的法人主体,使已经认证的品牌成为一个区县的公共品牌,农户、相关的企业、协会只愿意“搭便车”使用标志,不愿意在品牌维护、宣传、包装、打假,以及相关标准的推广方面投入。(赵守东,2008)大量的假冒的农产品品牌充斥市场,严重损害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并削弱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产品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我国初级农产品的生产者仍以分散的农户为主,规模有限,难以形成实体公司和企业,许多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仍奉行以产品为中心的落后的营销观念,缺乏品牌化经营理念。部分生产经营业主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注重眼前利益,抱有投机心理,品牌创建、保护意识还不强,对提高品牌形象和打造知名品牌,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对品牌的认识也仅停留在品牌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上,忽视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塑造与保护,导致农产品品牌中缺乏品牌应具有的价值、文化、个性等深层内涵要素,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营销活动。

2.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我国现有的品牌农产品大部分是鲜活产品和初级加工品,生产、加工等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附加值不高。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20%~30%,而发达国家的平均转化率为90%~95%。我国农产品品牌在新品种培育、保鲜、农业科技投入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差距(赵守东,2008)。例如,陕西省是我国猕猴桃生产的最大省份,占全国总量一半以上,但是和新西兰的“奇异果”(即猕猴桃)相比,差距很大:价格方面,国产每箱40~50元,进口新西兰的猕猴桃120元每箱。品质方面,新西兰猕猴桃摘下来硬果时便能食用,而我们的猕猴桃一定要放软后才可食用,新西兰是黄色心,被誉为金猕猴桃,国产的则为绿色心,为普通品种。产量方面,新西兰种植面积只占中国猕猴桃面积1/3,但是他们却占领了世界销售市场60%。陕西省平均产量每亩550公斤,新西兰每亩达到2000公斤以上。可见,我国农产品在科技投入量上严重不足,这大大制约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步伐。

3.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不健全。一是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数量严重不足。在上市销售的我国农产品中,有近80%的农产品没有标准,农药、兽药残留等安全限量标准更是严重缺乏。二是农产品质量认证及检测标准不统一。已建立的农产品认证及检测体系,未能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各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准、检测标准缺乏统一性,出现一个产品多重标准,致使农产品品质大打折扣,出口中屡受“技术壁垒”的制约,这大大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阻碍了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三是标准技术制定的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内容陈旧、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王玉莲,2010)。

4.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力度不足。首先,政府对农业品牌的监督管理与保护不够。对历史悠久、百姓认可的地方特色品牌保护缺乏,致使假冒品牌及名牌行为层出不穷。另外,执法主体较多,没有形成合力,不能对假冒品牌及名牌行为进行有力打击。其次,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公信力下降。表现在一些部门和机构在品牌评价和排序中,评选规则不够规范,评选目录随意性较大。相关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造成部分地方对于农业品牌化、农业名牌认定的认识和管理混乱。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

(一)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

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先决条件。应树立政府、企业、农民三位一体联合开发的思想,从三个方面三管齐下。一是政府要转变观念,增强品牌意识,将农产品品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农业企业应加快对品牌农产品的认证进程,完善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培育名牌农产品,增强农产品名牌的品牌效应。三是注重提高农户的农产品品牌意识。要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大力宣传农产品品牌,帮助广大农民改变陈旧的市场营销观念,树立品牌营销思想,逐步提高农民的品牌意识(王玉莲,2010)。

(二)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品牌化的基础。要提高农产品品质就必须使生产过程标准化和系统化,符合国家和国际市场标准。我们应强化标准化意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来改造我们的农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为此,应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特别是做好农产品内在品质、加工性能、分等分级、包装和安全卫生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把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场),建设科技示范场、优粮工程基地与推进农业品牌化有机结合起来。陕西的苹果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通过大力推行果园生产管理标准化,搜集各出口国苹果质量标准,建立并形成了生产和销售标准体系,陕西省苹果的优果率由2009年前的35%提高到2012年的65%,出口也由2009年前的4700万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亿美元。

(三)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科技含量

创新是品牌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才能从总体上改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低下的状况。因此,我们一是要充分利用WTO规则所允许的“绿箱政策”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二是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良种产业化为抓手,引进并推广名优品种,积极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发展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其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农产品销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农业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的渗透和扩散,加大农业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黄金火、黄文军,2007)。

(四)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建设支持力度

农产品品牌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关于发展农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强对农业品牌战略实施的农业企业及其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建设,建立形成农业品牌的激励机制,对品牌农业和生产绿色食品企业要在资金、税收、出口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倾斜和扶持;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力度,规范市场竞争的操作规则,为农业品牌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简化工商管理手续,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严格执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农产品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品牌农产品企业的合法权益等。

四、农产品品牌的营销组合策略

(一)渠道策略

目前单一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已经不能适应农产品品牌的运营,要在保持和改进现有传统销售模式的前提下逐步探索新的渠道模式。

1.农产品超市。农产品超市在规模经营、科学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我国农产品零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改超”的政策支持,大胆尝试在大中城市聚居区建立农产品超市,经营日常生活必需农产品,按超市的经营原则经营农产品超市。注重品牌、包装及货架成列,还可以制作一些精美的卡片,介绍有关该品牌的创立、发展等的品牌故事,以增加品牌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品牌,喜爱品牌,形成理性购买行为,促使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形成。

2.农产品品牌直销专卖店。品牌直销专卖店最大的难点,就是与低端的市场“面对面”的价格竞争。因此,适合于在直销专卖店销售的农产品应该是一些深加工的农产品,不仅要在质量上精益求精,更要在包装、商标等的设计上独具匠心,要针对顾客的非价格需求开展营销。例如用扩大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等方面来增加顾客的让渡价值,促使消费者形成惠顾心理,甚至形成逛农产品专卖店的消费习惯。

3.开展农产品定制营销。定制营销在西方国家也被称作“顾客化营销”,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根据顾客的特殊要求来进行产品生产和销售。我国农产品定制营销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以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加工者或批发商的要求进行生产“订单农业”较为多见,它主要是针对无公害、有机生产过程,产品外观的工艺化等而展开的个性定制。例如,在大学校园里悄然兴起了在平安夜互送“平安果”表示圣诞节美好祝愿的热潮,一个经礼品包装纸和包装彩带包装成的“平安果”售价可达10元/个,而普通苹果仅售2元/个,毛利率超过300%。类似的如“新年果”、“爱情桔”、“毕业果”、“生日瓜”等利用简单的遮盖技术,生产出定制文字外观的农产品,或者采用雕刻、烫画工艺制作纪念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另一种“鲜菜配送”、“鲜奶送货上门”等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进行专门生产或品种搭配并直接送货上门的营销方式,也属于定制营销的思想。

4.大力开展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具有传播范围广,成本低等特点,特别适合中小型农业企业尝试。我们应针对农产品的市场特点,消费者的特点,市场供求等因素制作农产品营销网站并不断完善、更新和维护网站。通过网络开展农产品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行情,使产品研发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农民进行产品种植结构调整,通过网络进行产品展示,并通过网络与各大酒店采购部直接进行信息交流、送货上门和售后服务。此外,开展农产品会展营销、观光与旅游等也给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提供了新的出路。

(二)价格定位策略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市场,中国农产品长期以低价格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想借此赢得比较竞争优势。这不但没有增强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中国农产品落后于其它国家的现状,反而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因此,中国农产品要走品牌营销的路子就应该转变观念。在内在品质作保证以及合理的包装和完美的形象的前提下,价格定位要高,至少与国际市场上同等产品相当(王玉莲,2010)。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品牌的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等品牌内涵建设。同时,要积极尝试撇脂定价法、心理定价法、地区定价法、折扣定价等多种定价策略,开展营销活动。

(三)促销策略

品牌农业的核心之一是市场化运作,需要广为宣传,扩大知名度。对初级农产品品牌来说,最适合用的促销手段是广告和公关。

1.广告。农产品品牌的大众传播广告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体的营销宣传术,是农产品品牌传播的主要工具。在进行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时,应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聘请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策划公司,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促销推介策划方案。广告内容应强化品牌质量形象和文化内涵。广告宣传要打绿色营销牌,突出特色。同时,应将利益诉求和情感诉求结合在一起,以增加农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在广告媒体选择方面,应结合不同农产品的特点,整合各种媒体,起到扬长避短、互相补充的作用。

2.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在树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农产品品牌公关活动可选择以下形式。一是主题活动,在重大事件、体育赛事、或纪念日举办庆典、比赛、展览会和讲演等专题活动,加强与公众沟通,向公众传递企业动态,扩大品牌农产品的影响力。二是公益活动,农产品品牌推广可通过赞助或以教育、环保、公益捐款的方式赢得公众的好评,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三是媒体报道。新闻、专题报道和现场采访等媒体报道具有较好的权威性、真实性和知识性(宋志金,2011)。

(四)农产品品牌保护与维护策略

创立品牌不仅是成本、时间、金钱的付出,更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障。在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环境中,不乏非法牟利的企业或个人,他们模仿或伪造名牌产品,鱼目混珠,坑害消费者,破坏名牌产品形象,搅乱市场。农产品走品牌之路,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保护名牌农产品。在法制体系逐步健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有防范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商标使用权益,长期保持名牌产品的优势地位。农产品品牌在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寻求国际法律的保护。

篇2

(一)国内市场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商品市场空前繁荣,人民群众的收入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其中一个重要现象就是:高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各个领域的高端产品消费渐渐地被广大消费者所熟悉和接受。

由此而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增长潜力的高端产品市场:以高端产品中的奢侈品市场为例,有文献研究并得出了较为准确的数据,揭示了我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该研究指出:我国奢侈品年消费总额已突破30亿美元,若以同一奢侈品概念相对应的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650亿美元比,约占全球消费总额的4.5%,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和增长最快的奢侈品消费市场。由此及彼,中国高端产品市场的前景极大地吸引着各类企业的目光。近2年来,全球范围内具有敏锐嗅觉的企业管理者们,纷纷将目标瞄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设立各类商业机构,通过其成熟且行之有效的营销模式和手段积极抢占高端产品的市场。国内相关产业的企业家们也注意到形势的变化,通过咨询与研究寻求着行之有效的营销模式和手段,以求建立强势的品牌。

(二)消费群体的转变。在以往,提起中国的高消费阶层,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商业群体。如今,这一情况正发生着悄然变化。有调查和分析报告指出,高收入群体主要由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等构成,两者在高收入群体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1%和25.2%。单位负责人在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他们拥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比较多,制度安排本身又对他们的劳动给予较高的报酬。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这正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技术市场化的结果。高报酬自然使得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来投入高端产品的消费。

与此同时,现在社会上渐渐地形成了一类“新型高收入群体”,这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高消费阶层以及社会定义的高收入群体存有差异。他们同样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抓住机会,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提升地位,改善生活品质的新兴阶层。这一类“新高群体”收入和资产并没有前者高,却拥有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他们仅仅在某一个领域内享受高消费。比如有的人完全不在意食品,却执着于名牌衣着;有的人娱乐方式单一,却花费大量的资金投入购买精美家居装饰。路易·威登通过对中国消费者的研究发现:全新的高端消费文化已登陆中国,中国高端产品消费者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高端产品不仅仅属于上流社会,新新人类主张人人有权拥有高端产品。

从绝对数的角度来计算,这一类群体在消费者中的数量很多。近年来国内急剧扩张的高端产品市场就是在如此庞大数量的“新高群体”的支撑下形成的。

(三)高端产品营销观念的改变。如今,高端产品已经被人们广为了解并接受,消费者选择和购买高端产品只需要认同该产品并愿意为之付出昂贵的代价。不再是商品供应商选择消费者,而是顾客选择商品和服务类型。然而,即使是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高端产品与服务亦是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如何抓住有限的消费者从而获得最大化的收益,正是企业管理者们所关注的问题。

众所周知,国际上在高端产品领域有一条公认的法则,这一法则来源于巴列特定律,即所谓的“二八法则”。也就是说,在高端产品市场中,80%的销售额源自20%的顾客,20%的客户为企业带来80%的利润。其原因在于,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入手中,而这20%的人即为高端产品的目标顾客群。进入中国市场的众多跨国企业,将目标锁定这些客户群体,他们为消费者提供的也是带有强势品牌竞争力的高端产品。

由此可见,高端产品的消费市场已经向广大民众敞开了大门,人们即使无法“全方位高端消费”,也可以集中投资于自己喜好的某个领域,从中体会高端产品的卓越性能与品质,并感受高端品牌所带来的心理愉悦。

二、高端产品品牌营销法则

一般来说,拥有先进的创新技术和非凡的性能品质的产品往往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从而有助于构筑强势的品牌。然而,在高端产品这一特殊领域,很多产品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其品质或技术如何的卓越,而是在于产品所体现出来的象征意义,或者说产品所蕴含的品牌精神。

苹果公司Mac系统的成功充分地印证了这个规律即使现今的信息技术已经进入Windows时代,Mac迷们依然对Mac系统有一种无法舍弃的感情。这不仅仅是因为Mac系统具有的令人惊奇的工艺美学,更是因为在广大消费者的脑海中一直留存的“Mac神话”,它与洁白的苹果标志一起,创造了一个Windows机器难以打破的奇迹。

由此可见,对于高端产品而言,技术的创新与产品的质量是品牌得以生存的基本保证,然而,品牌精神却是品牌得以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企业定位——品牌主导型。相关研究表明,企业的定位一般可以划分为“品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这两种。市场主导型企业的目标是使市场占有率、利润和股票价格等“结果指标”达到预定目标。而品牌主导型企业虽然也把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等指标作为绩效标准,但是在确保获得收益的同时,还树立了一个更重要的目标——企业员工、消费者以及企业本身共同实现品牌的梦想,也就是品牌所蕴含的品牌精神。

通过对知名高端品牌的经营企业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成功的企业的定位往往是围绕品牌而建立的,体现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例如,高端运动品牌耐克的企业愿最——为世界一流的运动选手制作最好的运动鞋,这与市场主导型企业的愿景截然不同。公司的创立者菲尔·耐特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一直秉承耐克的梦想,从而使得创立初期年销售额仅100万美元,与阿迪达斯有着2000倍巨大差距的企业在14年的时间内稳步发展,终于成为世界第一的高端运动品牌。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许多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企业若要塑造高端品牌,便应当从市场占有营销战略转变为品牌营销战略。在确保利润等基本目标达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长期持续地投入资源来积累品牌资产,追求愿景实现,并把它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体制以及产品中,不断地促使企业愿景、员工的共同愿景与顾客的愿景相互协调一致,这正是品牌营销战略的精髓所在。

(二)品牌精神的价值要素——营销策略实施的关键点。对于高端产品而言,其所包含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价值内涵,或者说是品牌精神。每一种高端产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体现。然而,从高端产品的整体来看,我们可以挖掘出一些共同的品牌精神,这些品牌精神体现在几个重要的价值要素上。这些品牌精神的价值要素,体现了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精神诉求”,也支撑起高端产品品牌不可取代的价值和地位。无论是在塑造品牌的初始阶段,还是在维护、强化品牌的发展阶段,如何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品牌精神的价值要素,并在与消费者的“相互沟通”中将其高效、鲜明地传达给消费者,都极大地左右着品牌的成功与否。

1稀缺。稀缺,即高端产品的专属性。高端产品的消费者所追求的不是一个模子生产出来的大规模的标准化商品,相反,越是限量稀少的产品,往往越能满足高端产品目标顾客的需求。并且,其价格往往也越昂贵,企业厂商所获得的利润因此也比较高。

标准化是针对大众市场的一种扩张战略,它所代表的是统一的尺寸、颜色、规格,或者是统一的装修、设备、标准化的员工手册。塑造高端品牌,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标准化的东西,相反,适当运用标准化的方法,对于形成一致的品牌形象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营销管理者应通过一定的标准化措施,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统一印象,加深品牌对其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应当明确,如今的消费者在选择高端消费时,需求的不仅仅是独特且心仪的商品,甚至希望商家可以提供特别的待遇或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应当适当控制相同内容、相同水平的服务与商品数量,保证客户在进行消费时可获得商品的独属性。如果有条件,可根据每个客户的不同情况和需求采用量身订制模式,提供最适合他们的商品和服务。

2等级。品牌精神中的等级这一价值要素是指,高端产品的品牌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并体现目标客户的某种等级意识。在生活中,消费者给商品和品牌分等级的现象不乏其数,并且,在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等级意识。例如,前文所述的“新高群体”认为自己通过奋斗与付出在经济上比一般人富裕,自然有条件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追求高端消费。

为了使得品牌精神与这类目标顾客的“精神诉求”相一致,就需要向他们传达可以激发其优越感的信息。他们是大众眼中的成功人士,品牌的精神就是为了向勤奋有为的他们提供独特的商品与服务,才能与其奋斗和付出相匹配。

3团体。高端品牌营销的对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高收入群体之外,还包括了绝对数量十分庞大的“新高群体”,这些新贵大多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或机遇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和地位的提升。与前一类目标顾客的消费观念有着根本的不同,“新高群体”相对来说比较缺乏购买高端产品的经验,无法分辨商品与服务的优劣。为了获得这一类目标顾客的青睐并促使其消费,在传递品牌价值的时候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个虚拟或实际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们构成一个特殊的团体,可以互相交流商品及服务信息,从他人处获知真实评价,增强感知体验。这个空间也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体现出适度的等级意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VIP会员俱乐部。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另一条更为便捷的途径,给特定的客户群体建立一个带有私密性的网络社区,即目前IT界流行的SNS社交网(SocialNetworkingSer-vices)。企业可以定期相关资讯或商品信息,或者相关商品类别知识,且这些信息都经过特别筛选,蕴含品牌精神。SNS不仅可以作为个人分享信息和感受的空间,也可用作专业人士的交流社区,对目标顾客能够起到加深品牌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精神的作用。

4优先。高端产品营销的关键是满足目标客户的等级意识,从侧面也体现出消费者购买高端产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使用权,还希望借此获得跟自身相配的特殊权利即优先权。高收入群体希望通过高消费享受到的就是优先权,比一般消费者更优先获得产品与服务。

5专业和领先。取得成功的高端品牌必定是在某个或某几个行业和领域具有非凡的专业性和品质,能够代表这个领域最领先的技术和最重要的地位,是此领域内的佼佼者。当顾客提到品牌名称的时候,首先映人脑海的理所当然是其最深印象的品牌。

例如: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它的员工自始至终坚持的梦想就是“始终保持最领先的汽车技术”,因此,“专业和领先”自然也成为奔驰汽车这一品牌的品牌精神最重要的诠释。

6转变。转变的意义主要是对于“新高群体”而言,这个群体并非出身显赫,他们的成功完全是走向社会后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自己的奋斗而后天取得的。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而一步步升级,需要与新的身份地位相适合的商品及服务,告别过去的消费观念。企业为了使得品牌精神与这类群体的价值需求相符合,应当在品牌精神的价值体现中向目标客户传递“转变”的意识,培养其新的消费观念,营造与品牌形象一致的意识和观念。企业也应当对产品不断创新,采用新型技术或新的服务理念,“新高群体”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三、结论

高端产品的企业若想成功地塑造品牌,首先要将自身定位于品牌主导型企业,不仅要将品牌的精神传递给目标顾客,还要将其融入到工作与社会环境中,让员工与社会相关人员都能有效地感知品牌精神。

其次,高端产品之所以能获得目标顾客群的青睐,非凡的品质与专业的态度必不可少,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品牌精神所产生的辐射影响。品牌精神的辐射力越强势,该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与“非品牌”的界限就越明显。并且,这种界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企业经营者通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黄朗辉,孟庆欣,程学斌,曹子玮,对城市高收入群体的调查及分析[J],涉外税务,2002,(3)

[2]片平秀贵超级品牌本质[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3]郑小新,高端个人客户营销策略选择[J],现代金融,2007,(9)

[4]安林,刘凤军,顾客导向的内部营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何莽,夏洪胜,我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商业时代,2007,(29)

篇3

2.农产品市场体系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流通流域内农产品经营、交易、管理、服务等组织系统与结构形式的总和,是沟通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响应推进“十一五”期间农产品市场经济体系建设,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粮食大省,但在市场体系的基础设施上较差,规模不够大,唯一基本设施基本满足的只有哈尔滨哈达农副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数量较少,批发市场设施也很简陋,在信息流通方面不够迅速,导致物价不稳定等问题的产生。

3.农产品物流落后。黑龙江省的农作物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对作物的保藏和运输要求很高,特别是一些不易保存的作物,而黑龙江省的物流速度和管理方面都比较薄弱,对农产品造成大量损失。且黑龙江垦区散落在各家各户,在作物的收集上有一定困难,收集所需时间又会拖延运输时间,导致作物变质,物流管理缺乏整体性,不能及时解决所需,整体效益较差。并且成本昂贵,因市场规定限制,物流系统处于初级阶段。

4.农产品网络宣传薄弱。随着时展,人们的网络生活越来越丰富,单说黑龙江垦区,网络宣传较弱,不能及时的将信息传递给农民,导致农民不能将自己的产品顺应潮流进行包装处理,就可能导致农产品的堆积,造成损失,间接影响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5.缺乏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当代人们越来越追求名牌效应,黑龙江的品牌出名度不够大,很多人都不知道,因品牌不够知名,导致在省内的同类商品竞争力度不够大,没有竞争,就不会有进步,商家不会有压力,黑龙江农产品的品牌在中国所占比例都很小,大多数农产品都没有包装,并且在中国的农产品包装上,一般都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有包装的也只是为了保护农产品。

二、针对黑龙江垦区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1.完善农产品营销渠道。对目前农产品的营销渠道进行研究,找到合适的方法针对解决现有问题。农产品营销渠道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售出,若渠道适当,则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否则将会引起农民的消极情绪,对国家和社会抱有埋怨态度,甚至会影响农民子女的学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黑龙江垦区农业管理部门要严抓每一个环节的细节,在营销渠道的发现和管理上做到一丝不苟。

2.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管理部门要下发有关文件,增强认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保障农产品的供给,满足城乡居民的日常所需,平定物价,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市场还要加强检测工作,对将要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严格检测,保障城乡居民的健康安全。

3.加强物流技术的改进。黑龙江垦区的农产品有明显季节性,凡是天灾人祸都有很大的风险性,若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销售,产品就会变质,造成巨大损失,首先,农产品种植者要掌握最先进的种植技术,最大程度上延迟作物的保鲜时间,其次,可向政府申请放宽对农产品运输的政策,加快运输速度,最后,积极收纳科技人才研究合理包装方式和运输方式,冷藏或冷冻,最大程度上保护农作物,或是定期向国外学习,引进新型技术,为物流时间的损耗提供保障。

4.加强网络信息的宣传和完善。吸纳网络人才,因农民对信息的处理程度较弱,对网络也不甚了解,忽略了网络这一售出渠道,垦区管理部门可安排网络方面的人才对农民进行集中式教育,使其抓住这一渠道,对农产品的售出具有极大的帮助。5.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将农产品更好地推向世界各地,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网络宣传,宣传垦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作物种类,还可通过开展收获节,邀请各处的人们自行采摘作物,加大宣传。

篇4

2.营业推广

对于旅游消费者的促销主要是:①给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散发旅游宣传资料。②赠送礼品。可以选择一些有关企业的小件物品,促进企业销售。③有奖销售。在游客购买旅游产品时可以发行一定量的兑奖券。④价格折扣。即一次性购买旅游产品的游客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享受价格折扣。⑤展览。即旅游企业联合或单独举办展销会,宣传企业及其产品,增加销售机会。⑥服务推广。在整体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向游客提供系统销售的概念。

3.整合营销手段,开拓营销渠道

整合营销所具体运用的各种营销方法和营销手段,全面加强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推动力,展现营销的整体效果和综合运用。从消费者的角度展开营销,将理念,品牌,产品,促销等方式综合运用,发挥更具实力的作用。在运用整合营销手段时,我们应该关注中心思想。通过企业与消费者之问的沟通,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价值为导向,运用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渠道的优势,从而使企业实现低价促销策略导向,具有高强度和冲击力的作用,形成促销。旅游产品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实行整体与部分结合”的整合营销策略,建立市场承责机制。联合企业相关业务策划,包装和共同营销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专业市场开发,引导和开发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和有强烈旅游需求的群体,建立持续快速发展的客源市场。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旅游产品结构带动客源市场结构的变化,促进旅游消费的转型,从而为旅游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空问和获利机会。

4.基于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整合

对于旅游产品的营销而言,在充分发挥传统营销渠道的优势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努力实现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充分结合。(1)利用网上信息加强营销。企业必须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营销信息,开展线卜营销活动。业务信息传播的速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网络通信速度和效果比任何一种媒体和广告都能更快更深远地实现营销。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都是通过互联网发送信息和接收互联网上的信息来完成交易。因此,中国企业也应该大胆地去开拓网络营销潜在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实施旅游品牌的市场推广活动。(2)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结合起来。网络营销结合传统的营销,将会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局势。基于目前国内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企业对网络营销缺乏经验,现阶段仍然需要传统的市场营销经验,在拥有较为成熟的市场经验上,实现网络管理的逐步改善与成熟。及时通过网络品牌推广的完美介绍和以营销为导向的企业网络宣传,提高形象,在行业中逐步确立竞争优势。

篇5

近几年,随着“一乡一品”的开展,镇政府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柑桔生产,促进柑桔生产向规模化发展。目前,全镇80%以上的农户参与柑桔生产,达6300多户,柑桔种植达10.3万亩,人均3亩,商品率达100%。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柑桔专业镇”。

2、加强科技投入,坚持标准化生产

在镇政府的组织下,办起了16间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学校,形成了以镇为中心、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培训和推广网络,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培训农户;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合作,制定了柑桔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研究与开发柑桔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农技人员结合不同时期的柑桔管理要求推广种植技术,把南盛柑桔逐步推向绿色环保、无害化生产。2005年获得了广东省“健康农业示范基地”称号。

3、尝试实施“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

2001年组建了南盛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3年,该公司分别被广东省、云浮市评定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6年公司自有柑桔面积已达6000亩,合作农户3600户,同时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带动3000多户农户种植柑桔5万多亩,增强了“南盛柑桔”在市场经营中的竞争力,推动了柑桔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的目标。

4、积极利用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

2003年,镇政府申请注册了“南盛柑桔”商标,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国际互联网以及全国性、国际流活动等渠道宣传推介南盛柑桔,不断提升“南盛柑桔”的知名度。2005年,“南盛柑桔”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委员会认证;参加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及输出国的备案注册,正式获得了准予产品出口国外的资格。目前,“南盛牌”柑桔连续4年被评为云浮市名牌产品称号,远销省内各地和上海、天津、哈尔滨、新疆等地,批量出口到香港、澳门、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5、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坚持为柑桔产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2004年,该镇建立了一个较具规模的柑桔种苗培育基地,15间农资经销连锁服务店,一个占地50亩的柑桔专业市场,一个200多人的柑桔销售网络;2005年利用云安e-town(电子城镇化)建立起南盛镇信息服务站,形成了柑桔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

二、“南盛”柑桔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1、柑桔品质的标准化和稳定性较弱

由于桔农在柑桔的科学栽培、林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因而柑桔单产增加幅度不大,品质受到影响,同时影响了南盛柑桔品牌的声誉,并降低了桔农的收益。

2、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规模小,不利于品牌的快速成长

全镇只有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和一个柑桔协会,带动农户数量有限。大多数是农民家庭种植,缺乏农业技术的有效指导和行业协会的市场引导。

3、农业技术研究和桔农的生产合作不够紧密

近几年,镇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展开了积极合作,并取得一些成果。但相互交流的机会还是太少,许多桔农希望更多的专家、教授能够和他们直接见面学习和请教;希望镇政府的农业技术部门能够给他们提供更新和更实用的技术;希望高校和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4、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

虽然注册商标比较早,但缺乏品牌意识及有效的传播,没有建立起“南盛柑桔”品牌的高知名度。而且品牌覆盖范围大都仅限于所在县、市,基本没有超出自己的行政管理,更缺乏品牌形象和实力的营造。

5、柑桔产品销售流通网络不够健全

产品销售基本靠上门收购,完全依赖外地中间商,基本没有建立自己有效的销售渠道网络。随着本镇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省内德庆县、四会市等地的柑桔产业的快速发展,即将带来的销售压力不容忽视。

6、柑桔产品产业链短,生产技术和手段习惯以产量取胜,缺乏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

该镇除了柑桔种植,几乎没有任何与柑桔有关的加工业。柑桔的生产者主要以小规模农户为主,缺乏企业化经营的实体,对农产品的认识仍停留在初级产品和初级加工阶段,缺乏深加工。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品牌化营销的核心是品牌创造和品牌运作。其在营销学上的解释是指将品牌视为独立的资源和资本,并以此为主导,来关联、带动、组合其他资源和资本,从而取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营活动和经营行为。

1、加强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上的创新与优质

品牌的基础在于产品的质量和独特。南盛镇由于其独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其主打产品——沙糖桔和贡柑一直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质而获得市场的青睐,也使“南盛”牌柑桔拥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育度。但要把品牌进一步做响,如何在稳步提高产品产量的同时,要保证现有高质量和独特风味,还须把基础做得更扎实。具体来说:(1)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实现柑桔质的飞跃。要淘汰劣质品种,压缩常规品种,扩大名优品种,以品种的更新换代,提升产业层次,为实施名牌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2)严格按照柑桔健康种植的有关技术规程指导生产,实现柑桔种植的标准化。在生产管理中,尽量按照无公害栽培技术的要求来进行管理,合理使用化肥,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使柑桔果品质量及安全状况基本能够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3)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进行柑桔产业化生产与经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龙头企业是品牌经营的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组织化的方式,特别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实施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实现柑桔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经营,使长期与品牌无关的分散农户尝到品牌经营的甜头,提高生产积极性。(4)突出抓好柑桔质量标准体系、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严格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健全柑桔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确保名牌产品的质量,生产出更多的优质、“放心”的柑桔来。

2、重视品牌规划,加强品牌的推广力度

目前农产品从短缺转向充裕,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不少农产品出现季节性、结构性、区域性的过剩,“卖难”问题时有发生,并成为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南盛柑桔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扰,因此制定农业标准化,实行农产品注册,实施农业创名牌,日益显得迫切和重要。品牌建设,不仅包括产品品种和质量的基础建设,而且包括了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只有消费者了解并接受产品,才能真正保持忽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要对“南盛柑橘”品牌积极地通过创新性的品牌营销,提炼品牌形象,并进行有效的传播,从而达到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目的。(1)“南盛柑桔”品牌形象的建立可以从桔子的自身品质特点、生长环境和人文历史入手提炼,如“南盛柑橘,绿色有机”等文化内涵。(2)品牌的传播从传播方式上来看,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如广告、公共关系活动、促销策略、人员推销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3)可以通过节事活动进行传播。如镇政府和果农协会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种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展览会、招商会等,开展柑桔推介会、柑桔品尝会等促销活动,邀请传媒人员、科研单位来此地,引起共鸣。(4)积极发展生态型、参与型、体验型的柑桔特色产业旅游。如开发柑桔专业镇观光果园特色旅游,创建生态观光果园等,这样既有助于将现有的果林业资源拓展为旅游资源,吸引发展资金,提高南盛柑桔产业的生命活力,促进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助于在游客中树立南盛柑桔的良好形象,向游客大力推介南盛柑桔的整体品牌,进一步加大宣传品牌的力度。(5)建立畅通的产品流通渠道,发挥龙头企业、柑桔协会组织、农民经纪人的作用,既减少柑桔种植销售的风险,同时向外传递了南盛柑桔品牌形象。

3、积极发挥政府在品牌战略中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转变观念,树立柑桔产业的品牌意识。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进行质量、品牌、商标、广告和营销策略的宣传教育,要让柑桔生产、经营者把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实施品牌战略上。(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积极营造健康的品牌生态环境。首先,镇政府要做好柑桔产业的发展规划,并把柑桔品牌化经营的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中。其次,因地制宜确定政府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使品牌经营企业能够与政府规划相一致。再次,政府要树立服务意识,为柑桔品牌化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3)坚持产业协调发展,推进柑桔商品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柑桔产品的附加值。(4)完善与发挥南盛镇信息服务站的功效。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实现互联互接,使广大农户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信息与技术咨询,主动和及时解决各种技术难题;通过电子网站积极开展网上营销,网上招商,网上推介活动,通过网络向外供求信息,全力宣传和推广南盛柑桔品牌。

【参考文献】

[1]王保利、常颖:论农产品品牌文化的塑造与传播[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7).

[2]段进明、党亚峰:我国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中的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07(8).

[3]张献奇: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之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07(9).

篇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随着我国对外的全面开放,国外许多品牌农产品纷纷进入我国参与市场竞争,这给国内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可以说,农业品牌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快品牌农业的发展,对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优势

(一)特色资源优势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产生巨大的差异,以资源为依托,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名优传统农产品,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资源依托。目前一些地区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已经初步形成了当地的名牌产品,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二)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特别是1999年《农业部关于创名牌农产品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作为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政策、组织、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为推动农产品品牌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劣势

(一)经营者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是农产品,缺乏品牌形象实力的营造,将品牌仅仅视同为商标,大多是注重品牌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将其打造成名牌的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许多优质特产因无注册品牌,导致农产品土味浓,精品少,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不强。

(二)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中介组织缺失,产业化龙头企业力量薄弱

在农产品品牌营销过程中,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农业生产者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东家萝卜西家菜,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也小,没有规模效益,从而也不利于农产品品牌营销。但从中国的现状来看,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农业合作社为例,目前中国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数量太少,规模偏小,入社农户占乡村总户数的比例小,相当一批农业中介组织仅仅停留在生产或技术环节的简单合作,成员之间的联合多以松散型为主,农业中介组织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达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目的,在发展产业经营,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这就使得目前农产品品牌营销缺乏真正的实施主体,很难对农产品品牌实现有效的投资、管理及维护。

(三)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使之成为名牌,并经受住外来农产品的冲击而长久地生存下去呢?归根到底是想办法提高农产品质量,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使生产过程标准化和系统化,符合国家和国际市场标准。从发达国家的实践也可以看出,农产品安全质量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而在目前,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是粗放的小生产经营,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各异,从而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缺乏必要的质量保证。

(四)农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在农产品品牌营销过程中,从种苗的培育到产品的生产,从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到销售,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持。虽然中国农业科技经过50多年的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从整体而言,农业科技进步尚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而言,发达国家已达到70%-85%,而中国仅有42%,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滞后,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得到推广应用的只有30%-40%,其中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而发达国家却早已达到60%-70%。这就使得中国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品牌营销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

(五)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趋同,竞争优势不明显

首先,中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没有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从而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其次,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中国很多区域间农业产业结构同构现象严重,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这就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

三、促进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对策

(一)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

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先决条件。农产品品牌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必须发挥先导作用,政府、企业,农民三位一体联合努力开发。一是政府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增强品牌意识,将农产品品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针对农民品牌意识较为淡薄的问题,加强对农产的引导,帮助广大农民改变陈旧的农业观念,树立农业创品牌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保障思想,逐步提高农民的品牌意识,让农民真正体会到农产品品牌效应带来的效益,积极投身到农产品的品牌创建中去。三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导和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农产品品牌给予积极的支持,要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农业创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从而自觉地走农业创品牌之路。

(二)塑造品牌形象

美国著名品牌策略大师大卫•奥格威说:“就像人的个性一样品牌的个性既是特殊的也是永续的”,意即品牌的个性是由一致性和识别性两大基本要素构成的。因此,生产者如果既能在一个品牌的性格塑造中保持其一致性,同时又实现品牌与顾客的有效沟通和情感交流以达成独特的识别特性,就可以完成其品牌的性格塑造,为产品的差异化创造有利条件。品牌形象和个性的塑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内在形象的塑造。品牌的内在形象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特性上。质量是品牌形象的核心,是产品的生命所在。因此,国内外生产者无不把品牌质量放在品牌营销的首位。(2)品牌外在形象的塑造。品牌的外在形象主要体现在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品牌包装上。著名品牌策略大师艾•里斯说:“实际上被灌输到顾客心目中的根本不是产品,而只是产品名称,它成了潜在顾客亲近产品的挂钩。”由此可见,品牌名称是和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品牌名称给人在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受要亲切动听。且便于记忆和突出特色。品牌标志的设计要清晰醒目、新颖美观并富有时代气息。包装是品牌形象的具体化。包装便于消费者识别品牌产品、展示品牌个性、促进产品销售。通过包装的造型、图案色彩、规格、包装材料的设计和选用,突出产品的个性,提高品牌的魅力。

(三)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实现生产标准化,品种优化、包装特色化

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这是稳定农产品品牌形象的重要前提。优化农产品品种、发展特色农业,这是提高农产品品牌形象的基础。一方面需要注意科技投入,广泛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成果创造新产品,另一方面要根据消费者对无公害产品的渴求推出“绿色产品”以顺应时代潮流,增强品牌的亲和力。另外,还要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及传统优势推出特色产品,增强品牌的市场吸引力,巩固其品牌地位,并搞好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这是改善农产品品牌形象的重要保证。这不仅顺应了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需求变化的趋势,提高产品身价、提升品牌形象,而且还有利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做好农产品品牌的命名与注册工作

在品牌命名中,要做到简单易读,便于记忆,最好能暗示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用,给人印象深刻,能产生丰富联想,尽量少用笼统的产地品牌。至于品牌标志,更应该赋予更多内涵,独特新颖有创意。同时要入乡随俗,不能与当地文化法律法规有冲突。2001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新商标法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对其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产品,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可以向商标局申请产品商标注册。这就是说,我国农民今后不论是否具有法人资格,都可以为自己经营的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这无疑为农产品商标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五)制定向名牌农产品倾斜的优惠政策

农业名牌的创立和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批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大企业里,有4家是以农业为基础的龙头企业集团,他们是全球最有名的农业名牌企业。因此,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实行扶优扶强向农业名牌倾斜的政策,有利于大型龙头企业创立和发展农业名牌。具体优惠政策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收优惠。要实行低税率、减免税和税后返还政策,放水养鱼。二是信贷扶持。可通过农业发展银行优先提供低息、贴息贷款。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实行类似政策。三是财政支持。要优先安排有关项目投资、优先列入技改计划、资本结构改革试点、优先安排债转股。四是优先批准上市融资、优先授予自营进出口权。五是加大行政、法律和舆论保护力度,坚持不懈地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六)采取品牌延伸方式,不断拓宽品牌范围,建立和完善品牌体系,丰富品牌农业的发展内涵

随着各种生产经营主体市场意识的增强,品牌与商标已经从最初所赋予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向信息传递功能、价值功能、形象功能的综合功能转变。而不同的消费者对品牌功能的需要往往不同。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必须围绕核心品牌,建立健全品牌体系,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其主要的措施就是通过品牌延伸方式来拓展品牌范围,向消费者提供同一品牌多种不同功用和形象的产品。虽然品牌延伸是当前知名企业常用的发展战略,但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引入品牌经营的理念,采取品牌延伸方式来推进品牌农业发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为此,应该借助于工业化中的品牌经营思想,在进行品牌设计时,将保持品牌核心价值和个性的一致性作为品牌延伸的关键。如农产品的绿色功能、消费功能和安全功能等,都是农产品品牌延伸和发展品牌农业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重要方面。

(七)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对品牌价值的增值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不仅是树立农业品牌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要。从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形成过程看,由品种研制,到良种选育,再到产品生产和后序的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支持。而现代农业发展中,来自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围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以及产品加工的发展,开创了许多新兴的科技领域,为新的产品品牌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近些年来,我国依靠优势人才资源和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雄厚技术,为品牌农业的培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如有关无公害蔬菜、农产品生产技术的科研成果日臻成熟并大面积应用。但仍需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与支持力度,努力构建一个从农业生产、加工到营销的技术创新体系,集成开发和重点示范一批农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保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增加品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推进品牌农业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1]吕志明.农业创品牌要谨防六大误区[J].经济论坛,2001(5):10-11.

[2]姚正国.集聚优势打造品牌[J]..江苏农村经济,2007(12):39.

[3]霍商.培养农产品名牌是振兴湖北省农业经济的必由之路[J].生产力研究,2004(4).

[4]白光,马国忠.农业品牌产品的质量安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7.

[5]陈燕,覃家君.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J].湖北农业科学,2004(1):15-17.

[6]耿罡.中国农产品企业品牌战略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2.

篇7

(二)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1.年龄情况。339个样本农户中,年龄最小26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48.7岁。2.性别情况。339个样本农户中,男性248个,占73.2%;女性91个,占26.8%。3.文化程度情况。339个样本农户中,文盲43户,占12.7%;小学文化程度157户,占46.3%;初中文化程度119户,占35.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0户,占5.9%;4.家庭成员非农职业情况。339个样本农户中,没有家庭成员从事非农职业的有86户,占25.4%,有家庭成员从事非农职业的253户,占74.6%。5.水稻种植面积。339个样本农户中,种植面积最小0.6亩,最大120亩,平均5.2亩。6.水稻种植年限。339个样本农户中,种植年数最长47年,最短1年,平均17.4年。7.固定资产转化损失情况。固定资产转化损失是指水稻种植农户如果不种植水稻而种植其它作物,其用于水稻生产的固定资产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失情况,损失大小由农户自己进行估算。339个样本农户中,认为固定资产转化过程中没有损失的有25户,占7.4%;很小的有166户,占49.0%;较大的99户,占29.2%;很大的49户,占14.4%。8.家庭主要收入来源。339个样本农户中,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的有251户,占74.0%;来源于非农业为的有88户,占26.0%。9.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交易过程顺畅情况。339个样本农户中,感觉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交易过程很麻烦的有7户,占2.1%;比较麻烦的有43户,占12.7%;一般的113户,占33.3%;比较顺畅的158户,占46.6%;很顺畅的18户,占5.3%。10.是否参加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339个样本农户中,没有参加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233户,占68.7%;参加过的有106户,占31.3%。11.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339个样本农户中,对农业生态环境不关注的有113户,占33.4%;比较关注的有213户,占62.8%;很关注的有13户,占3.8%。12.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339个样本农户中,没有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有273户,占80.5%;参加过的有66户,占19.5%。统计结果显示,样本农户选择的营销方式包括自产自销、销售合同、生产合同、合作社和垂直一体化等5种。339个样本农户中,选择传统自产自销方式的有211户,占62.24%;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的有128户,占37.76%,其中,选择销售合同方式的有20户,占5.90%;生产合同方式的有53户,占15.64%;合作社方式的有45户,占13.27%;垂直一体化方式的有10户,占2.95%,具体见表1。

二、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取受经济、社会、制度、法律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实地调研了解的具体情况,将影响水稻种植农户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选择行为的因素归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农户个体特征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分别用x1、x2、x3表示;第二类为家庭经营特征变量,包括家庭成员非农职业情况、水稻种植面积、种植水稻年数,分别用x4、x5、x6表示;第三类为经济特征变量,包括固定资产转化损失情况、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分别用x7、x8表示;第四类为外部环境特征变量,包括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交易过程顺畅情况、是否参加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分别用x9、x10、x11、x12表示。一般而言,农户年龄越大,求稳心理越强,越愿意通过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来规避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风险,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与女性相比,男性对销售合同、生产合同、合作社和垂直一体化等新的农产品营销方式可能更感兴趣,更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农户文化程度越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越强,也越容易了解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的优点,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有成员从事非农职业的家庭,随着非农收入的出现,家庭抵抗农业风险的能力相对提高,加之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相对严格的准入条件和程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户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水稻种植面积越大,农户生产和销售面临的市场风险也越大,越愿意通过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规避农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种植水稻年数越长,农户越知道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的优点和好处,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水稻种植农户如果从水稻种植转向其它作物,其用于水稻生产的固定资产产生的损失越大,意味着农户面临的风险越高,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家庭,应对农业生产和销售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规避风险;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交易过程越顺畅,说明农户交易过程越便利,农户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参加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更了解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的优点和好处,更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对农业生态环境关注程度越高的农户,更了解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益处,更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更了解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的必要性和好处,更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具体变量的定义和预期作用方向见表2。

(二)模型构建为了明确影响水稻种植农户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方向,本文将根据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水稻种植农户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的选择行为是一个二分变量,即选择或者不选择。因变量表示水稻种植农户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的选择情况,其中,0表示没有选择,1表示选择了。由于因变量为二分变量,即随着解释变量xi的变化,因变量具有0、1两种可能结果,故本文建立二元Logit离散选择模型,Logit回归模型的分布函数服从Lo-gistic概率分布函数。

三、计量经济分析及结果

为研究各解释变量对水稻种植农户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选择的影响方向及程度,运用SPSS19.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二元Logit回归分析,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见表3。从模型回归结果来看,整体拟合程度较高。其中,年龄、是否参加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两个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水稻种植农户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的选择;固定资产转化损失情况、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交易过程顺畅情况两个变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影响水稻种植农户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的选择;家庭成员非农职业情况、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两个变量在10%的水平上显著影响水稻种植农户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的选择。各个变量对农户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选择行为的具体解释如下:农户个体特征变量中,年龄的系数为正,说明农户年龄越大,确实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性别的系数为负,说明与女性相比,确实男性更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文化程度的系数为正,说明农户文化程度越高,确实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家庭经营特征变量中,家庭成员非农职业情况的系数为负,说明有成员从事非农职业的家庭确实更不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水稻种植面积的系数为正,说明种植面积越大,确实农户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的可能性越大;种植水稻年数的系数为正,说明农户种植水稻的年数越长,确实农户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的可能性越大。经济特征变量中,固定资产转化损失情况的系数为正,说明用于水稻生产的固定资产用途转换损失越严重,确实农户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系数为负,说明农户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越高,确实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外部环境特征变量中,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交易过程顺畅情况的系数为正,说明在水稻生产、销售过程中,产销关系更紧密营销方式交易过程越顺畅,确实农户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是否参加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系数为正,说明参加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确实更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的系数为正,说明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越高,确实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系数为正,说明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确实越愿意选择产销关系更紧密的营销方式。

篇8

2基于USP理论的城轨品牌定位流程

通过对USP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将城轨品牌的定位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和环节进行操作。其一,城轨品牌的定位核心是产品的定位。在进行定位的时候,需要借助USP理论对产品品牌进行定位,首先,就需要从产品的分析开始着手。这不仅只是对产品本身的定位,产品本身的定位包括从产品本身获得使用范围、用途、特点以及价值等功能性的利益。同时,还需要对产品带给消费者的个性诉求进行定位和分析。当城轨的品牌确定成功之后,城轨品牌就会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就会与产品脱离,从而形成单独的价值。其二,城轨产品的特点。其中城轨产品属于服务类的产品。其具有的特点包括:(1)无形性。城轨运输的产品是无形的,当乘客在购买之前是不可能对它的质量以及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判断的,乘客对城轨的服务质量水平的衡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非量化的片面性。(2)无法储存。城轨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不同于有形的服务,其主要提供的服务是将乘客位移到另一个地方。对服务实现价值的机会也只是限定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如果乘客在这一时间段没有进行出售,其价值就会消失,无法储存。(3)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步性。城轨运输产品是一边生产一边消费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两者之间的平衡就会直接决定了产品的价值。对产品的价值实现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三,城轨产品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核心产品。其主要指的是客户真正购买的服务和利益。其核心产品主要的特点包括:准时性、便捷性、经济实惠性、安全性等。(2)形式产品。其指的是核心产品的载体形式和外观等,其主要指的是服务,包括装修、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以及人员和流程等方面的内容。(3)期望产品。其主要指的是顾客期望的一整套的属性和条件。包括周到的服务、乘坐的舒适度、准确的导航和图示、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设施的完善性以及方便齐备的物业(包括便利店、早餐店以及报纸等设施)。(4)附加产品。其主要指的是附加的利益和服务,包括金融、媒体服务、电信服务等比较日常的各种服务,同时,还包括城轨社区文化,即城轨宣传、文化活动以及城轨展览等方面的内容。

3基于USP理论的城轨品牌的定位

通过对上述的基于USP理论的城轨品牌定位流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对城轨品牌进行有效的定位。通常而言,在城轨沿线工作和生活中,具有中等收入的中青年群体是城轨的主要客户和目标对象。对这类群体而言,城轨和其他的交通工具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城轨不仅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加舒适、便利、安全以及准时的乘车体验,还可以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能够让乘客体会到周到、贴心、舒适以及人性化的服务。在城轨运行的过程中,以及在各种服务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均能够以市民的需求为主要导向,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市民的乘车需求,使得市民在乘坐城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健康、个性以及动感的都市生活。

4基于USP理论的城轨品牌的营销措施

城轨品牌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顾客的忠诚,并能够获得顾客的保留和推荐等。良好的顾客关系营销,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品牌功能性利益进行传播,可以让顾客获得基本的需求和满足。城轨品牌营销的主要媒介是各种接触点。进行城轨品牌营销是在城轨内在固有的接触点、公司创造的接触点以及顾客创造的接触点上进行营销的,通过对各种营销手段进行整合和优化,从而来提高顾客的使用影响力,从而使得城轨品牌更加的深入人心。

篇9

一、关系营销理论

关系营销概念于1985年由巴巴拉·本德·杰克逊提出。关系营销理念认为,在当代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与自己的顾客和利益相关者建立起一种长期的互利合作关系,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

依据波特的五力模型,企业面临着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以及供应商和顾客的讨价还价。对于大飞机研制企业来说,主要研究三种关系,即企业与现有竞争者、供应商以及顾客的关系。

二、波音、空客的关系营销分析

1.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主要的四家民用飞机制造商中,波音和空客双寡头统治了大飞机市场。多家飞机制造商曾做出旨在涉足大飞机市场的行为,在双寡头的打压下大都以失败告终。

2.与供应商的关系。供应商可以分为一般供应商,即提供零部件、材料等;还有核心供应商,即提供飞机的发动机和相关的机载设备等关键部件。空客和波音通过全球生产,保留核心技术,实现超过60%外包。于一般供应商,空客和波音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技术换市场”。波音与日本的合作关系超过半个多世纪,日本工业是波音的特级供应商,而日本市场则是波音的私有市场。最近空客为了争夺中国的市场也采取了同样的手段,在中国天津建立了空客的总装厂。但是,波音和空客都没有争取到核心供应商的鼎力支持。

3.与购买方的关系。在为顾客创造利益方面,2003年在150座飞机的竞争中空客依靠价格优势获得了许多波音的购买商如柏林航空公司、亚洲航空公司的订单,并迫使波音改变策略加入价格战。

在为顾客提供便利方面,空客在产品的交货期方面曾因将A380交付时间推迟流失了大量客户如FedEx、国际租赁金融公司等。并且因为很多机场达不到空客要求的飞机跑道和滑行道规格,所需要的改造工程耗时长、耗资巨大。一些低成本运营的航空公司转而投向更为守时和产品较为标准的波音。

在为顾客提供后续服务方面,波音民用航空服务部通过一流的全天候技术支持帮助用户保持飞机的最佳使用状态,同时为全球用户提供一整套具有国际水准的工程、改装、物流和信息服务。

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的成功和在竞争中的地位,大飞机产品往往需要政府的支持。在1997年~2003年间波音公司获得的税收优惠合计达29.6亿美元,欧洲EADS集团于2001年~2003年的研发税收优惠合计为1.7亿欧元。

三、中国大飞机产品的关系营销策略

1.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在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上,首先要明确,我国大飞机产品的定位不是长踞市场的熟识产品,而是一种新产品。中国大飞机要时刻避免和波音、空客的激烈冲突,防止大飞机项目在起步初期夭折。由于技术所限,中国大飞机需从简单的单通道、低级别的飞机做起,目前飞机的定位是单通道150座位的飞机产品。在这个市场上,有波音的737系列飞机和空客的A320,这两种机型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为避开波音和空客的激烈争夺,中国大飞机需从国内市场做起,寻找特色,把市场再加以细分,填补空白。

2.与供应商的关系。由于技术所限我国大飞机产品目前依然要在关键部件,特别是发动机上选择外包。从供应商的角度讲,首先由于研制先进发动机的周期要比飞机机体长3-5年,中国的发动机无法满足大飞机进度要求,公司可长期获利;其次很多公司已与中国有过合作经历,通用公司提供了ARJ21-700的发动机,而普惠公司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合作伙伴。对于我国,则应当与供应商签订长期的合同保证其利益,并学习波音、空客经验,为供应商提供一定经济支持。还应注意攻克技术难题,掌握关键部件技术,避免受制于人。

在一般供应商的选择上,我国国内的人工成本低廉,一些企业常年为波音、空客提供零部件的生产,具有相应的能力。西飞集团、西南铝业、哈飞、中国第二重型集团公司、东北老工业基地、武重与华中等都为大飞机的产业链投资巨大,做好了准备。它们与大飞机项目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双赢格局下,中国大飞机可以容易的同国内企业展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不易受到波音和空客的干扰。

3.与顾客的关系。在成本方面,需着重于全成本的概念,即除飞机价格外,还包括油耗、维修费用、使用寿命等。基于劳动力的优势,国产大飞机价格大约能比同类飞机低10%左右,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提供更大的行李存放空间、内部气压以及湿度的改善使顾客更为舒适。由于在飞机整个使用寿命中,油耗巨大并超过飞机本身价值,低的油耗是吸引航空公司的有力手段。

在便利顾客方面,在中国飞机采购采取的基本是批量采购模式,交货期的推迟会给航空公司带来极大的利润损失。尤其是中国大飞机产品的交货不仅影响着购买方的看法,同时还影响着一些持观望态度的航空公司。

在提供后续服务方面,中国大飞机可以着重突出服务的快捷、高质量和免费三个主要特点,在全天候服务热线、高素质维修人员、快速产品反馈系统以及飞机报废、改装等方面实现突破。

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我国成功研制的支线飞机ARJ系列特别适合在海拔高、温差大的地区起飞,以满足我国西部特殊需求。ARJ飞机的研究成果可以转到大飞机产品上,这样就填补了市场空白,抓住了商机。

为让顾客了解产品,大飞机可以在初期主攻飞机租赁行业。目前我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大概有30%是租赁而来且并未享受到投资抵免所得税优惠。根据空客以及波音对中国飞机市场的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产生800多亿美元的金融租赁市场。如果政府可以学习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在国产大飞机租赁方面使航空公司获得一定程度的减税扣减或使出租人享受延迟纳税的好处,同时实行优先获批航道、税收优惠、贷款优惠以及对大飞机产品实行担保等等政策则可促进我国国产大飞机产品的销售。

中国的大飞机产品在国内打开销路后,可以尝试出口。鉴于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良好关系、“中国制造”的高口碑、新舟60和ARJ21-700的成功出口,我国在大飞机出口的道路上可以首先尝试选择第三世界国家,使国产大飞机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市场,能够为更多的潜在顾客了解,为以后其他产品的销售奠定基础。

篇10

【本文来源】:《经济师》2003年第3期

【本文作者】:陈伟,李政

在网络时代,信息产品应采取什么样的营销方式,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1信息产品营销的概念

谈到信息产品的营销,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卖信息,也就是最终把信息销售出去并实现盈利。其实,这种理解比较狭隘。笔者认为,只要是为了一定的商业目的而进行的信息传播及提供的信息服务等活动,都可以叫做信息产品的营销。信息产品的营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直接的盈利为目的,也就是大多数人理解的卖信息。在这种方式中,信息和服务是作为商品而存在的,即信息产品的生产部门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信息产品,并提供合适的信息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要,用户要使用这些信息产品和服务,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信息产品生产部门藉此来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如网上软件的营销就是这一类。另一种是辅助营销,即信息产品生产者为扩大自己信息产品的知名度,面向社会传播与信息产品有关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信息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如市场调查、售后服务等都是这一类。

2信息产品的消费特性

信息产品的消费同一般的物质产品的消费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1)个性化需求增强。在市场消费中,消费者可挑选的产品较少,个性往往被压抑。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产品数量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个人的愿望出发,挑选和购买信息产品,个性化的需求明显增强。

(2)注重信息的购买行为。在网络时代,消费者购买产品注重的是产品的品牌和蕴含的信息,明智的消费者希望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交流,全面了解产品,并以此来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3)注重购买技术的行为。在网络时代,消费者大都希望对自己所需的产品进行广泛的选择,时间和便利性已成为购买行为的关键,人们越来越青睐于通过电子的手段来获取信息产品和服务。

(4)消费心理稳定性减弱。在网络时代,新事物不断涌现,消费心理受其这种因素的带动,稳定性降低。同时,在心理转换的适度上,趋向与社会同步,在消费行为上表现为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3信息产品进行网络营销的理念

在传统的营销中,信息产品的生产者遵循的是市场导向,由于技术手段的制约,他们无法了解市场中每位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更无法针对某一位消费者来设计产品。因此,信息生产者只能依据消费者大致相同的需求,通过市场调查设计产品,最终把产品通过广泛的销售渠道推向市场。这样,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就被生产者忽视了。进入网络时代后,营销面对的是买方市场,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以市场为导向已不能完全适应,营销的理念应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正是信息产品的营销特征。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可行性,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网上进行交易,部分中间流通环节被取消,既节约了交易成本,又可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从而大大节约了营销的费用。网络营销不仅使生产者了解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的个性需求,而且使生产者作出获利最大与方便顾客的决策,从而实现满足个性化需求和获得最大利润的两个目标。

4信息产品网络营销的实施策略

(1)信息产品的品牌策略。信息产品一般包括三个层次: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其中核心产品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是信息产品的品牌,能够实现消费者购买时追求的效用和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通过网络营销的交互方式,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可以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并根据用户需求组织生产和销售,提高信息产品生产者的生产效益和营销效率。在网络上,信息的搜集成本明显降低,用户很容易找出同类信息产品的价格对比情况,因此,谁想获得同行业其他竞争者的超额利润,只有通过确定信息产品的品牌,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增加品牌的附加值,才能使用户的注意力由价格差异转向产品差异。

(2)信息产品的定价策略。采用网上营销,传统的定价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用户更能接受的以成本来定价,并依据成本来组织生产和销售。通过网络,可以预测用户的需求以及对价格认同的标准。用户通过网络提出接受的成本后,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便可根据用户的成本提品的设计方案供用户选择,直到用户认可后再生产和销售。另外,还可以在网上公布行业定价规定。

(3)信息产品的促销策略。利用网络,可以采用PUSH的方式来推售信息产品,吸引用户,这是由传统推式促销螺旋式上升后发展成的一种新模式。以亚马逊公司的促销策略为例:该公司对每个用户的购物记录、兴趣爱好等均有记录,并在积累一定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用户的购买倾向,作出购买预测;然后,当公司发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产品时,通过电子邮件向用户发出信息。这种基于顾客需求的PUSH策略,既避免了用户因无关促销信息太多而产生厌烦情绪,又可在传送有效信息的同时,表现出对用户的关心。

(4)信息产品的渠道策略。由于网络营销的商流方式是先进的,因而要求物流方式也要先进。网络营销面对的买方是大量而分散的,且单位时间的交易量少,这就要求物流也要分散化。在交易中,必须通过信息流,把商流和物流很好地联系起来。可采取的措施有:①设立产品展示区,将产品图像进行电脑技术设计,通过形象的声、影、形、色等,将虚拟的产品展现在上网用户面前。②选择合适的销售,作为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③开发网络结算系统,将网上销售的结算与银行转账系统联网,使消费者能够轻松地进行网上购物与网上结算。

(5)信息产品的安全策略。由于网络的自由性与隐蔽性,使得网络营销也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如货币的网上支付、用户私人的信息保密、信息产品不被篡改等。针对网上交易的这些不安全问题,需要大力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5信息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的硬件设施日益完善,网上的信息产品营销将更为普及。

(1)网络营销的法律法规将日益完善。随着网上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及系统安全、企业信用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再加上金融网的建设,网上银行得到普及,信息产品生产者和顾客将在网上完成从寻找贸易合作伙伴到谈判、成交的全部过程,并通过与网络相联的金融网完成电子支付。

(2)网络营销的内容将更加广泛。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进行软件、数据库的营销,而且网络图书馆将异军突起,网上咨询也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3)网上购物及比较购物将大受欢迎。由于展示信息产品的网上商城的大量涌现,网上购物将成为一些人购物的首选。网上商店的大量涌现,不仅在不同行业之间展开竞争,而且往往在相同领域同时有数家对手,同时提供相同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同时,由于比较购物网站和大量的网上商店相联,在比较购物网站上,消费者只要输入自己需要的产品名称,网上就会立刻显示出该产品的所有提供者以及价格、交易地点等,用户可以进行比较,迅速做出选择。

(4)网络营销的过程将具有可控性和针对性。我们可以描绘出未来广告蓝图:有这么一种软件,当一浏览者上网后,它能自动把其资料传递给广告

商,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爱好、所属地区、所进入的网站等。根据这些资料以及他正在游览的内容,广告商就可以从备选广告中选出他乐意接受的广告发送出去,于是这位浏览者就会在当前的页面上看到这则广告。

(5)网络营销在方式上将向完全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随着技术和环境条件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将蓬勃发展,支付和配送都将在网上进行,并且网上交易将完全由智能来完成,不需要人的参与。由于智能具有思考、推理等和人相似的功能,所以,选购、讨价、还价及成交过程,就可在信息产品生产者的智能和消费者的智能之间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朋.21世纪营销大变革.销售与市场,2002(4)

2韩明光.网上营销模式探讨.中国软科学,2001(9)

篇11

二、泰州地区农资市场经营现状

1、经营模式陈旧,营销渠道狭窄

广大农民是农资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地处广大农村,消费人口众多,散居在不同的地域,消费基本以户为单位,每户人家只有1到几亩地不等,每家每户根据自己对未来的估计和需求种植作出消费决定,这些特点是其他任何产品所不具有的。泰州地区现在农资产品的营销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各市、区、县以一至两家主要批发商集中组织货源,分两条主渠道——农业推广部门和供销部门分销,再由乡村为终端供应到农民手中。长期的市场经济行为对农民的消费习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买方市场的形成加剧了营销渠道的竞争程度;供销社体系农村阵营的逐渐瓦解,生产企业参与流通,民营企业、个体户日趋活跃,交通、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共同促进了以县级或乡镇为中心的农资交易市场的形成,改变了农资竞争的格局和农资流通渠道的固有模式,渠道零售终端在农资流通体系中的作用日渐明显。

2、农资网点多,专业技术服务缺乏

农资是与农业生产和再生产有关,包括农药、化肥、种子、小型农机具、农膜、饲料等六大类在内的农用产品,具有品种多、规格多、占地大、不易陈列码放、技术含量高、季节性强、地域性强、售后服务困难、产地不一等特点。但农业市场非常庞大,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发展规律。农作物生长有着极强的季节性,这是自然条件决定的。尽管反季节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不能代表整个农业生产情况。不同季节有完全不同的作物种类,因此病虫害发生也有着极强的季节性,对土肥条件的要求也根据生长期的不同而不同。这些导致了农资产品购买的集中性,而且往往购买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过了这个季节只有等待来年。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而且农资使用的技术性要求又比较高,仅凭阅读使用说明和产品标签是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需求的,因为毕竟这些资料不能涵盖农业技术的方方面面。所以农资,尤其新型农资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推广期。而且在农资的使用中,如使用不当,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对农作物本身造成危害,造成使用者经济上更大的损失。全泰州市有一定规模的农资批发网点就有20多家,另售网点有300多处,虽然农民购买农资比较方便,但对所购买的产品性能,使用方法都缺乏了解,只听销售商的推荐,得不到具体的技术指导,从而出现操作失误,农民蒙受损失。

3、价格竞争激烈,从而使一些劣质或含量不足的产品流向市场

农产品价格影响的是农民对来年市场价格预期和信心,从而影响本年度的投资力度。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农民更倾向于在经济作物上加大投入,比如,烟草、药材、茶树、花卉、草坪、蔬菜等作物,而对非经济作物则限制投入,如玉米、稻谷、大豆等。 由于分销网络是以个体经营户为主,产品的价格竞争仍然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为了追求扩大市场,降价促销是一些农资生产商的主要手段,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一些生产商不得不使用减低含量,或以次充好手段或零售商减量销售,而使其销售的产品不能正常发挥效能,甚至引起负面影响。农资行业做市场的老三篇是:广告开路,铺货赠物,价格绝杀。营销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铺货、收款和喝酒。农资企业大多在风雨飘摇中生存,年头好时,撞大运似的赚一点,怎么赚的,不知道!年头不好,运气差时就亏一些,如何亏的,不管它!企业的业绩全凭运气决定,很少有运作的成分。而且低水平的价格战及风险极大的盲目铺货,打得小企业散架,大的也摇摇欲坠,行业水平的跃进得不到成本的支撑。

4、种子公司大多实行了改制

除了靖江、姜堰两市供种相对统一,品种相对单一,其他县市区种子市场就相对放开,供货渠道复杂,供应品种比较混乱,售后服务也参差不齐,每年都会出现因为种子质量出现问题形成一些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存在。农村因为地处偏僻,交通、通信相对落后,限制了市场信息的流通,导致大量的市场信息无法到达农们手中、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消费,从而使农民对产品的技术性能、品质知之甚少,使用成本增加。农资产品的消费效果和其他产品不一样,在使用后的很长时间内才能看到效果,而且深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病虫害的发生,农作物对水肥的需求。农民不可能在无水可浇灌的千旱天气中施肥,因而对肥料的需求降为最低;在雨季不会想到去使用杀虫剂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农资产品的需求量,难以定量估计来年市场的需求。

三、泰州地区农资需求趋势

1、农资使用者得购买量规模化

集结化,随着泰州地区经济开发工业企业的迅速壮大,农民大多弃农从商,从而使大量的可耕土地闲置,大面积的良田流转开发养殖业,或由有能力的种田大户大面积耕种,从而使农资产品的采购与使用发生变化,从一家一户的独立采购使用,到种田大户的批量采购,甚至集中使用,从而降低农资产品采购成本下降,提高种田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农资批量采购的社会团体,如各类农民协会、农民经纪人、蔬菜公司、运输大户、个人等,他们一般绕过经销商,直接从生产厂家购买农资产品,具有很强的采购谈判力,规模较大者甚至可以和批发商相比;另外,中国邮政、农村信用社和一些货运公司相继开展了农资第三方物流业务,等等。这类组织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越是农业发达的地区,越具有生命力,往往这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共同促进了农村市场的繁荣局面。“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协会+农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最基本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为农资流通所利用,是由于这种模式能够直接将松散的农民联系起来抵抗市场经济的冲击,加强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且运作成本低,农民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自己需要的农资产品和以保护价格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同时能够便利地得到农业技术方面的服务。这种新型运作模式,因为经营范围涉足某一地区的涉农产业链,农民从中可以获得实惠,从而有力地冲击了传统营销渠道的运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农资厂家的关注。

2、农资市场的连锁经营

农民从产品需求逐步转向服务需求。连锁经营要实行统一标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宣传、指导,统一配货,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售后服务。不但要产品连锁经营,技术服务也要连锁经营,要把农资产品经营提升到像一些食品连锁经营,品牌化、产权化、服务化。

3、生产商的直销经营

农资产品直销摆脱了经销商的中间利润分成,直接让利于终端客户,让利于农民。不但把产品直接销售到农民手中,还要把服务送到田头。

这些渠道成员和业务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农资渠道的结构,客观上要求农资渠道进行相应调整。

4、农民越来越重视农资质量

农资的价格对购买农资的农民影响越来越少了,因为消费者注重的是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内在品质和有无高效益等方面。对于品质好、有信誉的农资,农民还是愿意出高价购买的。高价位的农药和化肥销售量并不一定因价格因素而减少,相反有时候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很多国外公司高品质、高价位的农资产品打入了国内经销商的门店和大众市场,便是很好的证明。

四、如何做好泰州地区的农资营销

1、注重创新产品的推介和广告宣传

面对农资市场供应渠道多、门类复杂的现实,农民需要了解农药、化肥、植物激素等方面的产销及发展趋势,一个好的产品或品种的投放,不能只是把经销商召集在一起,租个会场,由推广人员讲一下产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由经销商组织推广。这种传统的推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资市场的需求。要想成功推广一个产品,必须要让产品的直接使用者知道产品的特点、性能和科学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在认知中使用,在使用中总结推广。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有强大的宣传支撑,广告宣传是主要手段,可以通过有影响力的电视台、农业科技报等媒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反复进行宣传,让大家一看到广告就知道是什么产品,是干什么用的,性能如何,就像一听到海飞丝就知道能去头皮屑。另外,还要召开农民会,组织科技下乡,田间示范等。

2、注重品牌要与产品功效相结合

品牌的效应历来是推动产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一个好的品牌,代表着好的质量、好的服务。农资品牌也是如此,特别是农资市场放开以后,无论是注重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一些老的、质量过硬的品牌的农资销售量还是占优势的。目前,生产商的广告宣传渠道主要为杂志、报纸,大多数农资经销商在广告方面的花费都很少,以种子为例一般为销售额的 3%左右。调查表明,销售种子的经销商广告做得越频繁,销售量增长越多;种子广告费用超过销售额 5%的经销商,增长率是最高的;通过直接邮寄或在杂志、报纸上刊登广告的企业销售额高于平均水平;在广告中强调售后服务的经销商,销售量增长是其他强调种子价格信息等的两倍。在广告中强调售后服务,尤其能满足消费者心理的需要,他们最担心的是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理赔找不上门。因此,有远见的农资企业应将目标定位于生产高质量品牌产品,而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的主要是名特优新品种。近年来,一些外国的农资进入中国,相对国内的农资产品来说,其产品功效都大大超过国内产品,从而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也有某些国外知名品牌的农资产品,由于对市场没有做好充分的适应性示范试验,其功效相当于国内产品也相差无几,但它的价格相对国内同类产品要高得多,从而销售量会大幅度下降。我们所以在推广农资产品时,既要注重品牌,更要注重产品的功效,才能提高农资产品的销售量。

3、注重做好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