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3: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风景园林大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1 案例调查与分析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仍完整保存原有晚清民国时期水乡古镇风貌和格局,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古镇。城内分布十字形内河水系,划分为4个区块——“东栅、南栅、西栅、北栅”[1]。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历史千年,水乡纯美,人文深厚,是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的和谐统一,极具研究意义。因此本论文以乌镇滨水景观为例,主要分析滨水景观构成要素与喜好度之间的关系。
1.2 照片的拍摄与分析
流轴景是站在桥上沿水方向所看到的景观,是最容易体现滨水景观特性的构图之一。因此,本研究以乌镇滨水景观的流轴景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调查和现场调查选取9座具有代表性滨水景观的桥梁(图1、2),并在此进行照片拍摄(图3)。拍摄时间定为晴好天气的中午,尽量避免阴影的影响。
滨水景观主要以“自然要素(树、滨水、天空)”、“建筑要素”、“道路及河岸”来构成。利用Photoshop CS6来算出滨水景观构成要素的占有率(图4、表1)。
1.3 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为了调查滨水景观的喜好度,该问卷主要采取“喜欢的——厌恶的”两个视觉特性的形容词,程度等级用数字1-7表示(1表示最喜欢,7表示最厌恶)。
问卷采用EXCLE2003和SPSS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首先对滨水景观喜好度进行平均分析,之后为了掌握滨水景观构成要素对喜好度的影响,对构成要素的占有率与喜好度进行回归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针对园林与旅管专业学生,利用ppt展示9张照片进行问卷评分,共发出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48份。
2.2 乌镇滨水景观构成要素对喜好度的影响分析
2.2.1 乌镇滨水景观喜好度平均分析。对所选取的9座桥梁的流轴景进行喜好度调查分析结果(表1),喜好度平均值最低的是照片3(2.703),其次为照片5(2.872),照片6(2.912)。喜好度平均值最高的是照片8(3.676),其次是照片4(3.426),照片1(3.399)。
2.2.2 乌镇滨水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利用Photoshop CS6来计算,9张流轴景照片的滨水景观构成要素的占有率(表1)。其中,喜好度平均值最低的照片3,其自然要素占有率为最高(0.834),相反建筑要素的占有率为最低(0.141),道路及河岸的占有率排第四(0.025 )。喜好度平均值排位倒数第二的照片5,其自然要素的占有率也排第二(0.825),建筑要素的占有率倒数第二(0.159),道路及河岸的占有率排第五(0.016)。喜好度平均值最高的照片8,其自然要素的占有率是最低(0.393),道路及河岸的占有率排第三(0.028 )。喜好度平均值第二高的照片4,其自然要素的占有率也是倒数第二(0.694),建筑要素占有率为第五(0.235),而道路及河岸占有率为最高(0.070)(表2)。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的构成要素——自然要素对喜好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建筑要素对喜好度具有负相关关系,而道路及河岸对喜好度不存在相关性。即自然要素占有率高的时候人们的喜好程度也上升,建筑要素的占有率高的时候喜好度就下降。
2.2.3 乌镇滨水景观构成要素对喜好度影响的分析。为了分析乌镇滨水景观构成要素对喜好度的影响,以“自然要素”、“建筑要素”、“道路及河岸”为自变量,喜好度平均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2),R Square为0.767,说明自然要素、建筑要素、道路及河岸能够解释喜好度76.7%的变异。表3中可以看出F=5.482,sing=0.049,说明建立的回归方程显著。喜好度与滨水景观构成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sig大于0.05,滨水景观构成要素对喜好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可以说明滨水景观构成要素对喜好度的影响程度,其影响程度的顺序为“自然要素”(B=-4.172),道路(B=-3.214),建筑要素(B=-2.428),具有负(-)方向的影响。另外可以判断为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最高的自然要素(∣-1.879∣)对滨水景观喜好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建筑要素(∣-1.000∣),再其次是道路及河岸(∣-0.234∣)(表4)。
3 结论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人们对乌镇滨水景观构成要素的比例不同喜好度产生规律变化,可以说明各要素的确影响利用者的喜好程度。首先,分析乌镇滨水景观视觉量的结果显示,自然要素占有率高的景观对视觉具有正面影响。其次,对滨水景观构成要素的占有率与喜好度平均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同样显示,自然要素对喜好度的影响比较大,两者具有正方向的影响,即自然要素的比例增多喜好度平均数值就降低。这能够说明在乌镇滨水景观中千年的人居环境的中心——建筑群能够吸引很多游客,但是自然要素在这起着非常重要的衬托作用。
因此,今后的江南传统水乡的保护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调节好滨水景观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延续江南传统水乡文化。(收稿:2013-07-05)
参考文献
[1]金轶.江南水乡古镇(浙北)滨水建筑外部空间研究 [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08.
[2]卢培歌.苏州河城市河岸带结构与社会服务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Kim.DC,Song MJ. An Analysis of th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ferenceFactors of Tranditonal Landscape of Rivers in Kangnam Region of China[J].Journal of the Korea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10,28(3):122-130.
一、基本情况概述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211工程”国家重点大学。该校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早、规模大、师资力量强的园林教育基地。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的前身为创始于1994年的森林旅游专业,1999年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为旅游管理专业,2002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成为首批获得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截至2010年,为国家培养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600名、硕士40余名,并对全国各地高校和景区的进修教师、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围绕人才培养建议重组旅游师资团队,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与机构设置框架的束缚,整合院内或校内乃至校外各种旅游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构建面向旅游景区的“六项全能”(满足食、宿、行、游、购、娱需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北林大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培养特色,提升北林大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档次。在培养人才的环节上树立“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按照“产— 学—研”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旅游景区与院校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配合旅游景区的运营,成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为旅游人才培养铺路架桥,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达到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熟练的标准;在办学方式上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和加强国内外横向联系,实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向国内高水平看齐、与国际接轨。依托所在的园林学院,面向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的管理与建设,培植专业特色。应特别关注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管理与建设,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农村生态景观、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郊野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
二、团队建设任务
1、完善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
完善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形成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组合模式,重点在学科创新与发展方面下功夫,在整体上提升旅游管理学科的学术统一性,加速本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2、平衡教学团队的专业结构
现有教师的专业背景集中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林学、外国语等方面,这与旅游管理学科的跨学科特点还有一定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影响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力度与广度。旅游管理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其研究多基于地理学、文化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伦理学、人类学、美学、风景园林学和林学等多学科。在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学科的优势力量,打造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学科特色。
3、构建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目前学科没有教学科研载体,学科团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鲜有机会参加专业相关课题以及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造成社会影响力与学科知名度与国内同学科相较差距逐渐扩大,使得学科在专业前沿探求等方面机会少、后劲不足,从以往研究生毕业论文可以明显发现,目前学科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体验、旅游影响、统计方法等方面,尽管这些研究对于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具有重要作用,但却较少涉及学科核心的旅游管理技术与方法、旅游规划技术、生态旅游核心技术等的相关应用性的研究,这与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注重应用研究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没有教学科研载体作为学科团队交流的平台,学科师资之间学术交流较少,出现研究方向与课题的重叠,无法更好地发挥学科交叉互初具优势,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课题方向较为集中,也无法体现目前学科所具有的生态旅游、旅游地管理、旅游规划和旅游文化四个研究方向。
三、团队建设途径
1、研究与建设
(1)团队特色
①旅游管理学科团队由从事旅游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10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者6人,另有3人博士在读。此外,多为教师具有在美国、日本、英国、芬兰等国的海外留学和访学经历,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②团队教育背景多元,由园林、林学、地理、管理等组成,学术结构交叉性好、互补性强,学科发展比较平衡。
③团队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思想活跃、乐于进取,有较强的团队凝聚力,勇于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前沿化的科研思路。
④注重与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团队教师在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⑤团队重视学科交流与对外拓展,与学界与业界均建立了广泛的交流机制,这些交流与合作为学科发展了拓展视野、加速了学科总体水平提升。
(2)专业特色
北京林业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在园林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吸收了我校园林教育的经验、融合了旅游学科的特点,形成了以园林学为背景,融生态旅游、旅游规划设计、景区管理、旅行社、会展企业等方向于一体的特点鲜明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
(3)课程特色
①课程门数多,课程体系完备。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三种类型,专业基础模块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解说、旅游调查方法、节事及活动策划、旅游英语、旅游综合实习等,专业核心模块包括旅游规划、旅游文化、旅游景区管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会展旅游策划与管理等,专业选修模块包括生态旅游导论、旅游地学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目的地管理、世界旅游地理、旅游英语口语、世界遗产概论、旅游社会学等,形成了“金字塔结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特色”的培养目标。
②内容更新快,实践应用性强。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对旅游管理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多,与产业活动结合紧密,教学内容紧密与行业特点相适应。
2、配套建设
围绕项目目标开展的教学条件建设、队伍建设(包括对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配套教学管理措施落实和制度建设等,简要论述所在单位为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项措施。
(1)创新性教学改革措施
①在对目前旅游行业发展和旅游教育对策研究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布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②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特点,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鼓励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新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探索。
③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和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形式,推行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
①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实习课程数量较多,主干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有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环节的加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②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一般都给工作实习或指导教师的科研和设计实题进行,科研与实践选题比例大于80%,学生的毕业论文与设计均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3)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学科与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多家旅行社、饭店、会展公司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为学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性课程奠定了基础。转贴于
(4)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建设主要是积极参加学校的网络教学建设体系,部分课程已进入教学平台,具有全套教学文件和教学课件,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照项目任务书中关于在项目执行期间的改革活动规划,深入总结自项目生效以来围绕项目目标开展的各项研究与改革,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及各类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果等。重点论述项目研究的整体思想、调研结果、推进情况和初步实施效果。
The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botanical garden campus
Dong sheng-zhong,Zhou man-xia*,Li p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of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 Linan, Zhejiang, 311300,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Zhejiang, 311300,Landscape Designing Institute, Linan, Zhejiang, 311300)
Abstract:With the theme of the syncretic about campus and botanical garden, so as to the cultural ecology and ecological as the core, and with the type of ecological botanical garde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it can optimize the ho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campus , to construct a rich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ampus.
Key words:The syncretic about campus and botanical garden;Ecological botanical garde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ampus
由于各院校的办学特色不同,各大学校园的绿化风格有很大差别,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规则式、自然式、综合式、花园式和园林式[1]。随着校园事业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逐步提高,不少园林专家及学校管理工作者提出了建设“花园式校园”和“园林式校园”的目标,这是对校园绿化更高层次的要求。花园式和园林式校园绿地是在规则式、自然式和综合式校园绿地的基础上,融人更多古今中外的造园思想及许多更符合师生员工生活习惯及审美情趣的造园风格,力求使校园在绿化,美化、净化、香化、彩化等方面更加完美无缺,使校园和花和花园融为一体。人们在校园中工作和学习,就象游览风景园林景区一样心旷神怡,它是校园绿化的最终目的。
浙江农林大学新校区不仅是本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大、中、小学生实习、参观、教育的生态文明基地,也是临安本地居民的重要观光场所,如何建设和定位一个以农林为特色,其它学科综合发展的大学新校区,浙江农林大学在认真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以三面环山为背景,以一湖两渠为水系,以现代化植物园建设为载体”的格局,及“两园合一(校园和植物园)、生态种植、示教结合、收特”的校园框架,又区别于“花园式校园”和“园林式校园”的校园框架,建设一个“植物园式校园”的特色校园。
1. 植物园式生态环境建设理念和特点
1.1理念
从农林大学以农林学科为主,其它学科综合性发展的特点出发,以文化生态和学术生态为核心,植物园式生态环境建设为辅,体现农林大学特色,根据学校育人理念、学科专业特色和新校区环境特点,提出了新校区植物园建设理念,发挥学校学科特色,营造独特育人环境,建设绿色科技基地,努力把新校区建成一个集教学、科研、旅游于一体的具有国内一流环境的植物园式生态化校园。规划时把握的两条原则:一是新校区的环境要建成全国高校一流水平;二是新校区的规划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可修改的败笔,保证校园规划的长期稳定,使校园规划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通过《浙江林学院植物园发展规划纲要(2003 -2020)》作为后人必须执行的纲要。即使原规划中有不尽完善之处,要按规划的总体思路去补充和完善[2]。纲要以24字的新校区建设总体规划与建设理念:“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为设计理念要求,进行校园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切忌为了近期的需要在校园内“见缝插针”,造成校园环境零落无序。
1.2特点
1.2.1“两园合一,学用并举”是我校植物园式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大特点
校园和植物园两者功能相互渗透,不仅是学生科学教研的基地,更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及科普教育基地。通过校园与植物园两者的相互渗透,使得植物园式校园建设不仅既有教学与科研的功能,更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不同文化生态、学术生态和环境建设生态相和谐统一发展。
根据学校校园面积较大,地形地貌变化较复杂,对校园内原有的山体、东湖水面、背景林等自然资源尽量维持原貌的生态原则将其组织到校园植物园式绿地系统中来,结合学校的人文资源及50多年的办学历史内涵,将其与校园内的自然资源相结合,使植物园式绿地产生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植物园式绿地景观,成为学校校园的环境标志,如学校官塘结合原有湖泊,加以扩大,保留大部分原有树木,并清理淤泥,修整官塘边界,形成了一个原生态的湿地环境。独特的植物园式绿地景观,结合学校的文化和学术建设,从而优化高校整体生态环境,努力构建一个内涵丰富的生态校园。
1.2.2校园完全向当地居民和观光者开放
图书馆、田径场、校园绿地等公益性设施为“资源共享”是一大特色。我国的高等院校校园,一般都建在大中城市,我校建在小城市中,临安城市因缺少大型公共绿地,缺乏供人集中休闲的健身运动场所,所以我校植物园式的绿地成了临安本地居民平时休闲生活的最佳去处。校园中的诸如图书馆、体育馆、田径场等公益设施,众多的会议、运动会等会议经常在我校召开,这些公共设施既是校园不可缺少的单体建筑,也是临安城市建设中的必备项目,更是临安市民共享的园林绿地[3]。
园林设施小品、园林建筑和植物景观等资源都免费向当地居民和观光者开放,虽然当地居民和观光者的增多会增加维修和养护费用,但科学的养护管理和维修资金的及时到位,保证了校园绿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这正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精神对高校环境建设对外开放的要求之一[4]。
1.2.3校园生态建设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
浙江农林大学新校区位于有山有水、安静舒适的临安城郊,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得不少植物都能在其中生长、繁殖,而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又让其中的一花一木得到良好的管理和保护,使之成为不少植物的栖息地和避难所。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有利的自然环境,使得她已成为临安的一方净土,形成了自己的小气候,这就使许多物种能够找到生存之地,甚至对一些外来物种在本地自然条件下难以正常生长者,在新校区中能够较好地生长,从而增加了校园内的物种,丰富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为不少植物提供了生长繁衍的场所。
在推进学校生态建设方面,学校设立了专门的植物园管理办公室,培养专业绿化技术人员及管理者,专门负责整个新校区的植物建设工作,选取适合当地的植物种类,开展引种驯化及培育新品种的工作,保证了树木、花草的正常发育,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植物园式校园的生物多样性,引种和培育新品种工作,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增加了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起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彰显了农林大学独有的绿化特色,其中丰富的园林植物是重要的绿化资源,形成与人文环境相适应的高品位的绿色自然资源,创造独特的高校绿色文化景观。
2. 植物园式生态环境建设的功能分区及结构布局
2.1植物园式功能分区结构模式
浙江农林大学整个校园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植物园,且兼有园林美学特色的植物园,它集教学和旅游为一体,具有多项功能。
在植物园式功能分区上,根据新校区整体的自然环境特点,依据新校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特点,应用原有水脉,造湖整地,根据植物园的各功能进行各类园区布置校园。分为东西轴向和南北轴向,以两轴向的相交点图书馆和中心湖为主要自然和文化中心区,规划建成20个园区,分别为盆景园、木兰园、蔷薇园、桂花园、翠竹园、果木园、松柏园、杜鹃园、山茶园、金缕梅园、梅园、槭树园、中药植物园、珍稀植物园、水生植物园15个园区,另外5个园区待建。20个园区的建设即考虑植物种类,又考虑到校园整体环境的景观效果建设,努力使20个园区的建设与周边的地形、生态等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与临安城市景观融体体(图1)。
2.2校园功能分区结构模式
根据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并的指导思想,以园林中的水体、建筑、道路、植物、山石自然式结合的前提下,融合植物园植物的多样性,对新校区进行功能分区,分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办公区,景观中心区,体育运动区,是新校区主要的结构模式,正与植物园式分区结构模式的分布上相呼应(图2)。
这两种校园布局和植物园布局可以使教工、学生以及科研人员能近距离接近绿化区,使人如在植物园式课堂中教学,别有情趣,使整个校园充满了园林气息。校园的教学、办公、活动三项活动往景观中心集中,并巧妙地运用环路形成中心景区,每区均可进行共享,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形成不同的景观穿透全校,功能合理,植物园式校园建设是独具匠心的佳作。
新校区植物园式生态环境建设是农林大学独有的绿化特色,是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等诸多功能的“两园”(校园与植物园)。在规划建设方面以文化生态和学术生态为核心,植物园式生态环境建设为辅,从而优化高校整体生态环境,努力构建一个内涵丰富的生态校园。
参考文献:
[1]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石柏林,钟泰林,季宗富. 浙江林学院植物园式校园环境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9:237-238.
[3] 陈敬佑.高等林业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4]赵映年.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limits of the functional stadium,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cenery on degree, more difficult to build a unique spac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will wind field in xiamen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the paper analyzes how designer is through "climate, geographical and human" clever apply, made it into extremely xiamen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beautiful scenery.
Key words: xiamen university, a climate favou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bend the spac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为公认的中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校园之一,厦门大学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天时”,以依山傍海的地形特征为“地利”,充分发挥“人和”的主观能动性,在依循“天时”与“地利”的基础上,运用各园林要素,挖掘出以闽南文化与侨乡文化相融合的校园特色,打造出厦大的文化符号,营造出专属于这所滨海花园学府的独特景观。而作为陈嘉庚先生直接参与督建、花费心血最多的项目,建南楼群所围合的运动场――上弦场,更是凭借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与巧妙设计,成为了厦大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1利用“天时”选定空间
成功的空间景观设计来源于对自然环境等场地现状的充分观察和巧妙利用。本文所提到的“天时”,就是指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场所特性等基本现状。设计时应根据场地的现状特点,因地制宜地选定空间位置,并利用有效的设计手法避免或减弱不利条件的影响,充分发挥“天时”的优越性,营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空间。
1.1总体环境氛围的统一
上弦场曾是厦门大学的主体育场,位于厦门大学西南部,依次毗邻环岛路与白城沙滩,以及最南端那片海天相接的大海。总面积约36000 m2。从演武路至厦大白城这一路段的环岛路,呈S形的流线型,即可观海又可赏桥,体现出桥岸结合、互为风景的特点。同时,作为历年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的主要赛段,如今的环岛路已成为集观赏海景与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体育之路”[[]]。而沿海岸线绵延几百米的的白城海滩,也以其浪缓滩阔、沙质洁白细腻等特点,成为人们涉水游泳的天然海滨浴场(见图1)。
环岛路与白城海滩二者共同构成了一条集旅游、观光和健身休闲于一体的海滨绿色长廊。而厦大的上弦场就位于这条极具厦门特色的海滨长廊的北部,其运动场自身的特性与健身休闲为主的绿色长廊相呼应,从环境氛围上做到与总体背景相契合。
1.2地理气候条件的利用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给厦门带来了宜人的气候条件,也给上弦场这一面朝大海的运动场带来了特有的海洋气息。
但运动场离海岸线的平面距离约为140m,在这种距离下,海洋对于该场地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场地利用、相差近6m的高差以及五幢建筑楼群的共同围合,使上弦场成为内凹式的下沉空间,并通过运动场至环岛路的植物缓冲带,减弱海风对运动场的不利影响。
同时,由于视线的阻挡,在上弦场的看台上并不能直接观赏到美丽的海景,但这并不影响观景者感受海的声音与气息,无论是夹杂着清爽与潮湿气息的海风,还是海浪的阵阵拍岸声,都无不让人感受到身处海边的惬意。
2利用“地利”围合空间
此处的“地利”主要是指利用独特的地形条件与建筑群体的围合,营造出具有鲜明场所感的向心式内敛空间,并随着坡度的陡缓产生强烈的秩序感与乐曲般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建南楼群的地面标高要比运动场的标高高出6m左右。设计巧妙地利用这6m的地形高差,将山坡削砌、设计成25级台阶,其中每8~9级设一宽1m左右的平台,台阶底部便是平坦宽阔的运动场。这25级台阶的巧妙设置既解决了高差上的过渡,又为上弦场提供了一个可容纳2万观众的看台[[]]。
同时,台阶所构成的空间具有明显的向心性,而随着台阶数量的增多,高差的增大,其向心性就越强,空间的围合感逐渐越强[[]],此处巧妙结合了台阶与上弦场,从而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下沉式空间――一个即可观望又有安全感的户外活动场所,也因此成为深受厦大师生欢迎的健身休闲空间。
3利用“人和”渲染空间
不同地域环境的大学校园,具有不同的历史积淀与文化特色,所展现的空间形态也必然包含了当地的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因此,再好的天时地利,也需要充分发挥“人和”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校园的文化特色,并运用各种造景要素渲染空间,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
3.1建筑
建筑的位置、造型、材质都对空间围合与氛围营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位于高台之上的建南楼群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亲自参与设计、督造,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建筑布局上秉承嘉庚式建筑“一主四从”的传统布局,五幢建筑弧型排开,顺着山势、面向大海,呈半月形布局环抱美丽的上弦场。这种集合型的建筑群体模式,通过平面布局、建筑外型、建筑材质等方面达到与场地环境的相协调,聚巧形而展势,展现建筑的鲜明风格与强烈的整体感(见图2)。
而建南楼群的中心――建南大礼堂,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将中国古建筑传统的歇山式屋顶与独具闽南民居特色的曲燕尾脊相融合,盖在罗马的爱奥尼柱式上,使得中国古建筑、南洋建筑以及欧式建筑三者相结合[[]]。大礼堂两侧的四幢建筑,则以西欧别墅式风格为主,利用当地盛产的多色花岗岩作为彩色出砖入石,在建筑墙角处将这鲜艳如血的烟灸砖镶嵌至浅色的花岗岩中,色彩鲜明而和谐,同时在视觉上又与统一的红瓦屋顶以及上弦场的塑胶跑道相对应,进一步强调了建筑与运动场的整体与统一。对于厦大来说,这些经历了几十年风雨的建筑楼群,不仅是标志性的建筑景观,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象征。
3.2场所名称
除了建筑对于环境氛围的所起到的烘托与渲染作用以外,基于校园的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所命名的场所名称,也能从侧面上展现一个校园特有的人文精神。
以上弦场为例,看台中间所刻的“自饶远势波千顷,渐满清辉月上弦”这一诗句就点名了名字的由来,当年为运动场题名的时候,这里面朝大海,一弯新月正上弦,于是“上弦场”因此得名。
3.3植物等其它元素
此外,植物、铺装、围栏等造景要素也对整体的空间氛围起到了协调与烘托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列植的假槟榔与蒲葵环绕建南楼群周边,强化了建筑与上弦场的空间边界。同时,选择棕榈科这一具有典型热带气质的树种,与对面湛蓝的大海相映成趣,突显厦大滨海的亚热带风光。
结语
厦大的上弦场因其背靠建南群楼、面朝大海的地理优势,优美的弧线式阶梯设计,以及通过地形、建筑所围合出的场所感,创造出了一个即可观望又有安全感同时兼具美景度的开放性活动场所。在氛围的营造上,通过中西合璧的嘉庚风格建筑群落,塑造出了鲜明的闽南地域特征,彰显了厦大博采众长的海滨气质。
【参考文献】
[1]付俐媛.校园健身与休闲空间景观设计[D]: [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农林大学大学,2010
[2]百度百科.厦门环岛路[EB/OL]. baike.省略/view/1880262.htm. 2009-12-26
[3] 黄光宇.山地大学校园空间更新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重庆大学建筑系,2004
[4] 谢弘颖.厦门嘉庚风格建筑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 浙江大学建筑系,2005
[5] 赵娜,高翅.浅析风景园林中的台阶设计[J].山西建筑,2009,35(8):348-349
[6] 王希,高阳.厦门嘉庚风貌建筑研究[J].华中建筑,2007,5(4):1-9
学院现设有建筑系、土木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等10个教学系(部),38个本科专业,分布于工、管、文、艺四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学制四年,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由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颁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院设有国家奖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和科技创新奖学金。学院现有省级重点立项建设二级学科1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2个,教研项目6项,省级教研项目6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精品课7门、省级优秀课程2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材三等奖3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创新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在全国第二、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和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祖国万岁”歌咏活动中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组织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英语、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均获多项大奖。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定“质量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办学目标,贯彻“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强化实践、特色育人”的教学改革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学院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培养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艺术设计系简介
艺术设计系始建于2003年,是学院首批创建的教学系(部)。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艺术设计系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艺术设计系现设有环境设计等五个专业教研室,视觉传达等五个设计工作室,并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了同济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高校的专家担任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和风景园林五个本科专业。
艺术设计系注重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工作,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有省级优秀课程三门,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三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五十余篇,公开出版《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集》四部。公开出版高等院校教材六部,其中四部为全国“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在教学中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艺术设计系学生与教师在国家、省举办的艺术展览和比赛中获得艺术创作奖三十余项,省级艺术创作奖一百余项,优秀组织奖八项。其中2013届中国手绘设计大赛中荣获组织奖和佳作奖;2013年第四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有25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和入选奖项,7名教师荣获中国高校名师奖,我院被授予团体一等奖。2014年第八届“创意中国”设计大赛9位同学获一、二等奖。2015年“吉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9位同学荣获一等奖,28人荣获二、三等奖。艺术设计系已经成为培养未来艺术设计师的摇篮。
艺术类专业介绍
1、环境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受到造型基础和手绘表达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施工的能力,能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环境艺术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人体工程学、建筑装饰理论、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空间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基础、景观设施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等工作。
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传统平面媒体、现代数字媒体、网络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出版印刷、品牌与广告设计基础理论及设计项目管理等知识,受到视觉艺术创意思维和艺术表达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能从事企事业传播机构、现代传媒、广告设计、平面设计、新闻、出版、商业、教育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平面设计史、视觉传达概论、包装设计、书籍整体设计、图形设计、字体设计、CI 设计、商业摄影、网页设计、交互信息设计、视觉识别与应用、品牌设计与媒介应用、广告策划与应用、展示设计与应用、图像处理软件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现代传媒、广告设计、平面设计、新闻、出版、商业、教育等工作。
3. 公共艺术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公共空间设计及视觉展示设计的理论和知识,受到艺术设计创造思维和艺术表现技能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施工的能力,能从事公共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城市环境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公共艺术概论、空间形态与视觉传达、装饰基础、材料与工艺、展示设计、陈设设计、室内软装饰设计、动态展示、公共设施设计、环境雕塑造型、壁画与浮雕、数码影像图形处理、视觉形象识别、公共空间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市政、规划、建筑部门及各类会展中心与博物馆及展览馆等专业设计机构从事创作、设计、策展、教学及艺术项目管理等工作。
4.动画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动画设计基础理论和知识,受到造型基础和手绘表达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能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动画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动画概论、导演分镜头研究、动画运动规律、动画造型设计、Flash动画设计、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3DMAX、三维动画软件MYAY、三维动画软件扩展、动画项目设计与项目创作、动画短片策划实践、动画短片创作实践以及动画周边推广实践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学校从事动画教学工作。
考试报名
(一)招生计划和学费标准 2016年艺术类招生专业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四个专业,学制四年,共拟在全国计划招收本科生500名,学费标准为: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专业18000元/学年,实行文、理兼招(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各专业学费以吉林省物价部门审批为准)。
(二)报考条件 符合教育部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和各招生省份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
(三)报名 报名时间和地点:我院承认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参加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按照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艺术类专业考试文件要求进行报名。
(四)考试
1.专业考试 凡参加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均按照本省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要求进行专业考试。
2.文化考试 考生凭各省2016年美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参加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生的文化课考试。
(五)录取
1.专业分数线确定办法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确定的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分数线。
2.文化分数线确定办法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确定的艺术类专业本科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
3.录取办法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的艺术类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取得各省2016年美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的考生,按照考生所在省招生部门录取时投档的文化课成绩的60%与专业课成绩的100%合成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以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如综合成绩相同,有等级要求则等级高者优先录取,等级相同或无等级要求,专业课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专业课成绩再相同,素描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素描成绩再相同或无专业课单科成绩,则比较文化课单科成绩:文科依次语、外、综、数;理科依次:数、外、综、语。(有关省招生部门有明确录取规定,则按该省录取规则执行)。
(六)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甲6路 电话:0431 –81865504 81865508 81865509
传真:0431 –81865507
艺术设计系网址:http://yssj.jlucc.edu.cn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41-02
我国从1990年开始设置第一个硕士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以来,经过25年的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增加到了40个,几乎覆盖了学科目录的全部门类,并且有了工程博士、教育博士、临床医学博士等博士专业学位。学习时间也从非全日制为主演变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作为代表我国高等教育最高水平的“985”高校,多年来一直以学术型研究生、博士生培养为主。但自从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规模迅速扩张之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在“985”高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本文从对“985”高校从2009年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变化情况入手,分析其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布和招生变化趋势,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些许建议。
一、我国现有的专业学位类别发展过程
我国1990年开始设置第1个专业学位类别工商管理硕士;1992年设置建筑学硕士;随后设置了教育、工程、临床医学、农业推广、公共管理、兽医、口腔医学、公共卫生、军事、会计、艺术、风景园林、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社会工作硕士;在2010年,迅速扩大了专业学位类别的种类,设置了应用心理、应用统计、中药学、文物与博物馆、工程管理、金融、林业、保险、国际商务、新闻与传播、图书情报、护理、警铡⒊霭妗⑺拔瘛⒙糜喂芾怼⒊鞘泄婊、资产评估、药学19种类别;2011年增设审计;2015年增设中医;现有专业学位类别40种。1990―2008年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数量为缓慢增长,2010年经过一个大扩张后,基本趋于稳定。有若干专业学位类型下又设置了领域,例如工程博士下设4个领域,工程硕士下设40个领域,农业硕士下设15个领域,艺术硕士下设8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把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单列。审核学位授权时按照领域进行审核,因此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种类为99类。
二、“985”高校专业学位授权点情况
我国“985”高校一共有39所,既有综合性院校,又有行业特点非常明显的院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分布和类别都不尽相同。“985”高校的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面比较广,在99种授权点类别中涵盖了其中的93类,共有156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由于其内涵比较广,又有非常好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所有的“985”高校都有该专业学位授权点;其次为工商管理硕士;近年来应用面广、社会需求旺盛的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工科专业也大部分“985”学校都有。而专业性特别强的,例如工程硕士(兵器工程)、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林业、中医学4种专业学位授权点都只有1所“985”学校有。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是从学术型学位授权点学科发展过来的,在2013年之前的审核增列中,要求必须有相对应的一级学科点或者二级学科点授权,因此,每一种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对应着不同的门类,包括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在“985”高校中,在每个门类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数量差异很大。有授权点数量最多的是工学,最少的是历史学。与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需要最多的是工程技术人才有很大的关系。
不同“985”学校的专业学位授权点数量和分布也不相同。如下页表1,数量最多的是浙江大学,其次是四川大学、吉林大学,这三所学校在学校规模上整体处于国内前列;较少的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这与其学校性质、现有专业学位类别有很大关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为国防院校,本身学科覆盖面窄;北京师范大学是以师范类、理科为主的学校,而理科没有专业学位,师范类也只有一个教育硕博士,因此其数量少;中央民族大学本身体量就小,因此数量也少。
不同学校在不同门类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差异更大。以工学对应学位授权点数量最多,所有“985”高校都有工学类专业学位授权点,而历史学最少,只有一些综合类院校有少部分。在10个门类都有专业授权点的学校共有4所,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大部分“985”高校在专业学位授权点门类覆盖面还是比较宽的。
三、“985”学校2009年以来的招生情况分析
1.全国2009年以来研究生招生变化情况。2009年之前,我国没有全日制专业学位,所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均为学术型学位研究生。2009年,研究生招生已经进入到录取阶段时,为了引导专业学位的发展,教育部额外增加了5万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名额。2010年、2011年,教育部下达研究生招生指标时,按照博士生、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大类给每个单位下达指标。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了25家单位可以授予工程博士,在2012年教育部下达招生指标时,大类又进行了调整,按照学位博士、专业学位博士、学术学位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四大类下达的招生指标。从2009年之后,学术学位硕士生的数量不断下降,专业学位硕士生的数量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专业学位博士生的数量几乎保持不断,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2.“985”高校2009年以来研究生招生情况。“985”学校总体招生情况与全国的招生情况趋势基本相同,专业学位博士生2012年以来基本不变,略有下降趋势;学术学位硕士生的数量下降,与2010年相比,“985”高校学术学位硕士生减少了12.5%,同期全国减少了11%;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数量上升非常明显,但上升幅度低于当年全国水平,与2010年相比,“985”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增加了66.7%,同期全国增加了132%。
四、问题与思考
2009年以来,随着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快速增长,“985”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达到了44%。对于“985”高校来说,基本都是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任务非常重。而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年限一般情况下是2年,其中1年为课程学习,1年为实习、写论文和找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生能够参与科学研究的时间有限。如何定位“985”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值得思考?是和普通院校一样,重点培养实践性强的专业硕士,还是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研究水平但又能实践训练的专业硕士?还是像现在的有些院校,基本不区分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培养?
培养目标的确定,就决定了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和学位授予标准。对于“985”高校来说,所培养的专业学术硕士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这样才能发挥“985”高校的研究优势;同时,可以适当地增加实践环节,在专业实践方面给予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多的培养和机会,做到学术和专业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Z].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