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3: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区经济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1对社区的认识不到位。有人将社区等同于政府机关,将社区职能理解为解决邻里矛盾和教育等问题,不知道社区经济的概念,因此很难积极的参与到社区经济建设中去。
1.2社区经济发展中存在资金不足的弊端,因为社区经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资金积累慢,一般以服务业为主,大的项目缺乏资金投入。限制了社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社区经济的理论概述
社区经济是指为履行社区职能提供经济保障而开展的社区经济活动的总和。社区经济具有地域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第一,地域性。地域性是社区经济的首要特征。社区经济的地域性不仅指其经济主体分布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上,而且其劳动力的构成也要具有一定的社区地域性特征,社区居民必须是社区经济的基本劳力、主要技术的构成以及主要的服务对象。
第二,社会性。社会性是社区经济诸特征中最为突出的体现。社区除了地域性特征外,其内部关系还具有情感等取向。因此,社区经济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社会性。
第三,服务性。社区经济是为了发展社区建设而兴办的,其宗旨是为社区居民更好地生活和全面发展服务,其发展方针是“围绕服务办经济,办好经济促服务”。目前国内社区经济的主要类型有服务型经济、自救型经济、税源经济和社区公益型经济等。服务型经济主要指发展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服务经济,诸如:快餐、早餐、自行车棚、浴池、奶点、报刊零售点、各种中介服务网点等等。自救型经济是指主要组织下岗职工在社区内实现再就业、进行生产自救,诸如:家庭工厂、编织、小工艺、为工厂进行来料加工、来件装配等等。税源经济主要指通过对区域经济的服务与协调,从其经济发展的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社区公益型经济主要指社区内居民为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进行捐款、赞助、成立各类基金等等。我们的社区经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解决当前的困境,更好的服务与广大城市居民,社区经济的发展创新势在必行,结合我国社区的特点和主要矛盾,下面对发展创新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措施进行分析。
3发展创新在社区经济发展中的措施及影响
3.1基层社区要充分重视。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社区的公益事业的开展,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补助、办公经费,可以说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基层社区工作者苦于资金不足,因而无法更好地开展社区公益事业的苦恼。这说明仅靠政府投资,是不利于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的。在当前政府投资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各个社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社区,应当积极改变单纯依赖政府投资的观念,积极发展社区经济,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同时,各市、区政府、街道也要制定政策措施,对基层社区发展社区经济给予有力支持。
3.2需要社区干部的带头作用。有的社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区领导的奉献精神。为了筹集资金发展社区经济,社区主任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并且带领社区干部和群众起早贪黑建设厂房。社区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了无形的力量,带动着社区的工作人员忘我的奉献和无私的工作,才有社区今天的社区经济的初步繁荣。因此说,在当前社区经济的发展中,社区干部的带头作用应当得到重视和进一步提倡。社区干部要改变以往只关注于检查、评比的思维模式,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做好社区经济的发展工作。
3.3减轻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负担。据调查显示,我国当前的社区日常工作项目繁多,有经常性的工作,还有因季节变化而增加的工作,还有为完成上级精神而临时承办的工作。还要为应对文明、先进社区的评比而增加组织群众、设计活动等额外工作。社区的建设包括方方面面的事项,一般和基层群众民生有关的社区的治安、医疗、计划生育、残疾人保障等工作都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和管理。在如此重的任务下,集中力量搞好社区的经济确实困难。因此国家要在政策和规定上向社区工作人员倾斜,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减轻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一部分经济管理人才能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好的进行社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从而为先进社区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法式风格的小区植物配置
法式景观的高度人工化,平面图案化,园林艺术形式也体现在植物景观上。在植物设计上讲究规律格律,对称匀齐明确和几何对位关系,花草修剪成几何型,重在显示人工图案美,是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在空间关系上以开敞为主,局部形成秘密、隐蔽和围合空间。在中心景观区,以开敞形式为主,在局部空间常常用植物或构筑物形成隔断,修剪的绿篱留出透景线来体现出景观轴线与空间的魅力。以上海绿城玫瑰园为例。这是一个示范区的中心水景区的景观,植物结合水景道路形成对称围合的轴线空间。长方形的水池,特色的欧式跌水钵为端景,水池两侧的池缘规则的点以喷泉花钵,花钵上种植花卉跟镶边的花叶蔓,花钵为两排树池,树池中种植修剪的圆柏跟孔雀草花篱,圆柏严格规则的排列,水池树池这些硬质的都已绿篱收边,软质植物景观与水景浑然一体,形成平地上中轴线对称整齐的规则式布局。以江阴爱家名邸为例。此项目也是一个示范区,建筑位于视觉的端点,中心为类方形水景池,池缘上点以喷泉花钵,花钵里种植花灌木,水景池两侧为道路,道路外侧为修剪整齐的魔纹花坛、球篱跟圆柏,球篱、圆柏与花钵喷泉有秩序的排列,中轴对称,两侧围墙边上种植两种高大的乔木,形成的围合的视觉焦点。下图为建成效果,后期过程中考虑到造价以及维护成本,魔纹花坛的设计做了简化,改成了简单的图案,效果也是打了些折扣。
三、现代风格的小区植物配置
仁恒置地以精品楼盘占据房地产市场,其楼盘的风格多以简洁现代为主,多数为新加坡CICADA公司设计,我司配合植栽设计。在景观概念设计上,积极的线性和静止的漩涡构成了流云般的地形和景观元素,在植物设计上我司为配合其景观概念,也做了很多流云般设计,地被矮灌木与草坪的边界延续“云”线的概念,统一整齐的乔木和地被的规整式搭配,树阵下视线通透,空间开放,成为景观空间构成的骨架树。以下以南京仁恒江湾城为例:种植分析:(1)自然式密植林:片植乔木和灌木替形成错落的层次,以绿色为基调,是景观背景林的主要表现手法。密闭感强,视线难以穿越,与通透的树阵树林、草地形成强烈对比。以经济树种为主,形成“林”的形态。树种选择上,常绿树种:香樟、广玉兰、女贞、乐昌含笑、枇杷、桂花、杨梅、石楠、竹等。落叶树种:栾树、朴树、无患子、国槐、合欢、水杉、红叶李、海棠、花桃、腊梅、紫荆等。(2)自然式疏林:于开敞的矮地被或草坪上,自然轻松地布置三五棵的乔木群,树冠连绵,树下却视线通透,既不影响空间,又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常选用柳树、香樟、朴树、无患子、合欢等。(3)规整树阵:统一整齐的乔木和地被的规整式搭配,树阵下视线通透,空间开放,成为景观空间构成的骨架树,它对于对趋向中心水景具有空间的“线”形导向。(4)独植造型树:要求姿态饱满,健壮挺拔,有一定的动感,并与其空间大小相匹配,置于开敞的绿地空间或水池空间之上,成为视觉重要的主景或对景,也是是整个绿化的灵魂。树种选择上,常绿树种:香樟、丛生香泡、丛生女贞、乐昌含笑、桂花、杨梅等。落叶树种:朴树、榉树、白蜡、榔榆、合欢、乌桕、鸡爪槭、等。(5)下层植物:地被矮灌木与草坪的边界延续“云”线的概念;开阔的草坪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同时成为了极佳的活动场地;尝试采用同一品种的矮花灌木打造“花海”胜景。植物选择上,矮灌木:毛鹃、黄杨、金叶女贞、南天竹、金丝桃、红花继木、绣线菊、锦带花、八角金盘、桃叶珊瑚、栀子花、红瑞木、火棘等。花海可选品种:八仙花、棣棠、矮紫薇等。
二、商住小区环境设计研究现状
学术届历来重视对商住小区这一特殊环境领域的研究。对于商住小区这一具有综合功能性特点的建筑种类,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规划卷)》就有相关的界定,也就是综合性的建筑群体集结着多种功能,尤其作为商住小区,其存在价值重点体现在商业服务性以及居民居住性两大方面,两方面之间又存在着互为影响、制约的关系。最初,这种综合功能建筑群着眼点只是建筑体在内在范围内的性能的相互融合,在时代的颠簸中,逐渐体现在某些功能以及设备相互融合,相互牵制,对于整个存在环境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着至关重大的效能。
三、商住小区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纵观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的发展趋势,城市功能水平的提升,一些新的开发区的不断构建,主体建筑的拆迁,入住人口的安排等策略,都直接关乎着小区规划设计的优劣,因此,在对于商住小区进行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的环节,着眼于小区的具体特点,将商业性的主体建筑与宜居型的建筑构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既发挥作为商业建筑主体的功能又兼顾住户的居住要求,这样对于城市整体的规划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纵观整个商住小区的发展现状,其在实施规划的时候,其问题症结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商业功能对居住造成一定的不安全性
由于商业用途以及居住需求的差异性,因此,小区之中进出的人群以及交通工具的种类以及物流实际情况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交融,紧密联系的情形,本身单纯的居住小区更渴望的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活状态,而商业性又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众多的社会交往信息,这些交错的信息,自然会对商住小区两个主体的安全感带来一定的破坏,因此,构建具有综合性能的商住小区就需要着眼于商住小区的安全性能,从商业性能和居住主体的具体需要入手,将潜在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度。
2.商业功能造成小区居住功能的错乱
商业活动的存在引发一些与居住环境不相吻合的因素。生活小区的居民,渴望的是家的感觉,能够在小区居住的过程中感受如一米阳关的温暖,在这港湾之中感受恬淡的美好,但是,动态的噪音以及特殊的气味等都是居住区居民渴望相关机构有效治理的环节。换个角度考虑的,商业性的场所本身就需要人流量较大的特殊形式,而居住小区的这种对于安静、生态环境的选求,自然也不利于商业活动的正常运作。所以在对商住小区实施规划设计的时候,就迫切需要相关的策划人员能够着眼于小区的实际,协调好商业性以及居住性两方面的功能,有效的解决双方所可能产生的摩擦。
3.商业外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宜居指数
商业性的运作机构,对于室外环境用地也有着一定的需求量,一些特殊的商业活动需要在场地疏散空间、停车位的分布、绿化环境的布置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安排,就在一定程度上和居民小区对于生活环境以及活动场所的需求产生相应的矛盾。上述列举过的商业噪音,密集车流,特殊气味等都是居民区所关注的热点,这些室外活动中所派生出的元素,和居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的摩擦,这种摩擦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必然会使得商住小区中的居民的幸福指数降低,不利于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2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设计理念的生态性发展
进入21世纪,住宅景观设计将进入人性化、生态化的时代。在理念上追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生态平衡。因此,追求进园闻香、出门观景的生态环境要比建设大片中央绿地更加重要。能够在建设林园的过程中多创造出一些自然景观。体现出林中可游、水溪可亲的自然之美,才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
2.2设计主题的多样化追求
不同的小区景观要根据不同的居民嗜好、地理位置以及居住文化来设计,这也就出现了对小区风格多样化的需求。而要满足小区景观设计多样性的要求,就必须要让环境景观的艺术性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3景观文脉的延续性营造
小区景观的设计要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并以此营造出一种文化气氛。对该地域的历史文化要进行充分挖掘和发扬。同时为了能够让人居住在具有文化品味的小区环境下,设计者要力争创造出具有多元性、连续性以及丰富性的环境文化。所以如果想建设好小区的景观特色,重视居住环境景观文脉的延续性非常重要。
3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扬
日本、欧洲园林的设计理念受中国的影响很深,因此,中国也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这种影响力自从17世纪以来就没有消退过,而且一直影响到今天。如今,已经呈现多个流派,它们个个技艺精深。但无论怎么发展,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居住习惯不能脱离,而且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3.1传统造林材料的运用
石头、黛瓦、青砖以及粉墙等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常用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赋予新的使用手法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应注意,而且最好把新材料也融合进来,以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不锈钢和瓦片的搭配,就能形成视觉上———坚硬与柔和、厚重和轻盈的强烈反差。
3.2传统林园意境的营造
传统林园的内涵部分,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意境气氛的营造。同时这也是现代中国小区景观风格所想要表达。其实我国的古人就十分看重意境,诗画同样表达的就是这种境界。因此,空间、小品、视线以及水体等所有传统园林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能够营造出意境的气氛。所以,现在在我国的小区景观设计中,不光是要建造舒适的环境,更要尊重传统观念,营造出一种意境的气氛。
2)工业生产噪声:噪声源固定、持续时间长是这类噪声最鲜明的特点。根据居住区距离这类噪声源远近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影响,距离越远产生的干扰就会越小。据相关调查,工业噪声对城市居民引起干扰的噪声级通常为60~0dB(A)范围,有时伴有明显的震动干扰。
3)社会生活噪声:由人类日常生活引起的社会生活噪声,主要包括商业活动噪声和日常生活活动噪声。①商业活动噪声会对距离商业区较近的居住区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商业区是娱乐购物的集中消费场所,过往人流较大,街边流动商贩较多,各种商业活动频繁,这些使得商业地带成为影响居住区安静的一大因素。②日常生活活动噪声包括各种电器、儿童户外活动、室内人为的激烈活动等产生的噪音,主要指社区噪声,产生的声压级一般不高,因此对居民产生的干扰相对较小。
4)交通噪声:由各种交通工具工作时产生的交通噪声,包括交通干线噪声,铁路噪声和航空噪声。其中交通干线噪声对居住区影响最大,这类噪声对居住区的影响由机动车的种类、行驶速度、车流量及道路两侧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
2居住区声环境改善措施
噪声控制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和接受者自我控制。
2.1宏观控制
从城市规划大的范围着手,来调整城市主要噪声源的位置并改善其声环境。
1)功能分区城市的功能区是指交通运输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使城市噪声对居住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城市规划时,要避免居住区与商业、工业区混合,应综合考虑城市声环境的具体状况,合理布置噪声源。选取居住区用地时更要慎重考虑,要远离城市噪声源。
2)交通网城市交通网的合理安排有助于减少临近城市主干道的居住区的范围。对于那些临近交通干道的居住建筑,路面要采用孔隙率较高的材料来降低交通噪声对居住区的影响。路面降噪处理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如英国、德国、瑞典等已达到工程化施工程度的国家。
3)城市绿化合理选取城市绿地。对于噪声较大的区域,包括工业区、商业区等,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地用作城市绿地。但应注意,要根据需要采取最优的绿化措施。坡地要比平地具有更好的减噪作用,灌木和乔木结合使用要比使用其中一种更有效。
2.2微观改善
从居住区规划小的范围深入,达到优化居住区声环境的目的。
1)建筑布局:建筑布局改善居住区声环境是指利用建筑来围合空间,形成闹与静的分区。合理布置居住区内的噪声源,一般把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置于临近城市交通主干道的条形区域,如居住区内的商业网点、学校操场等。对于变电站等设备用房除要与居住建筑保持一定距离时,其本身还应做防噪处理,以降低这类噪声对居住区的干扰。
2)景观设计:对居住区景观进行巧妙地处理与设计不但能到达美化居住区内的环境,还能形成声景观,对改善居住区内的声环境有极大的帮助。通过设置绿化带来改善临近交通干道一侧居住建筑周围的声环境。而对于居住区内部,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声景观,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休息场所。
3)建筑细部设计:可以说建筑物外立面的窗和墙是声音从外界传入室内的主要途径,因此做好窗与外墙的防声也是改善居住区室内声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不可开启的窗做隔声处理时可采用中间带一定厚度的空气夹层的双层窗。空气间层对隔绝低频噪声很有效,双层窗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达到隔声的目的。对于墙而言,若使单层墙的隔声量有显著改善就要增加厚度,这样做会增加造价,也会减少室内有效使用面积。因此,墙体设计时也可采用带空气间层的双层墙。
4)楼板构造设计:根据隔声质量定律,具有一定承载力的楼板也具备隔声能力。为此,做好楼板的隔声处理对改善居室内的声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通常做法有三种。由于软质材料如地毯等对撞击时所产生的高频声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因此,软质材料是楼板在铺设弹性面层时的首选材料。这是改善室内声环境的第一种做法。二是设置弹性垫层。由于弹性垫层所处的特殊位置,位于面层之下楼板承重层之上。在设置弹性垫层时,还应做好面层与墙体交接位置的隔声处理。三是在楼板下设置吸声吊顶。
5)设置声屏:声屏障主要是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这一过程进行控制。屏障的设置,可使大部分声能被反射回去,剩余的声能到达居住区内部或建筑物表面就会变少,从而降低外界噪声对居住区的影响。当然,声屏障的隔声效果与所选取的屏障的材料、长度和宽度等因素有关。
2.3其他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现阶段我国应该建立健全有关声环境的法律法规,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其顺利执行。目前,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是我国关于居住区声环境设计的主要依据。其中对室内噪声的限值要求不是很明确,仅在附录C中敏感建筑物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不得不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监测时,应在门窗全打开状况下进行室内噪声测量,并采用较该噪声敏感建筑物所在声环境功能区对应环境噪声限值低10dB(A)的值作为评价依据”。
2)加强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针对不同性质的噪声源,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都有义务进行监督和处罚。相关职能部门需加强监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提高业内人士设计水平:业内对如何优化声环境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不多。要从方案考虑,例如:景观设计、楼板结构优化、声屏障设置等,都将使建造成本显著提高,限制了其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因此,设计者的设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把握降噪机理,因地制宜,通过巧妙设计降低噪音对居民的影响,从而实现低成本改善声环境的目标。
4)加大宣传:目前,我国居民对噪声会造成人体的巨大危害认识程度还很不够,尤其是对人的听觉、心脑血管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不容忽视。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将惠及所有居民,当然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声环境的重视程度,鼓励群众对噪声源进行监督,增强维权意识。
八公山景区有着厚重的人文景观资源。在八公山发现的亚洲最早的类人猿牙齿化石,距今三百多万年,具有很好的教育及研究价值。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淮夷”人在此形成部落,春秋战国时期成为蔡楚文化的繁荣之地。八公山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著名的“淝水之战”,把“八公山”推上历史的舞台。从此“八公山”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早在2100多年前,汉淮南王刘安曾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包容万象的千古名著———《淮南子》,刘安还在求仙炼丹的过程中制作出了豆腐,为世人留下了传统美食。八公山景色秀美,人杰地灵,历来为各派宗教人士所喜爱,因此道、佛、伊斯兰三教都在其间建造庙宇,祭拜神灵,例如著名的“白塔寺”。展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茅仙洞更是由三教轮流主持。八公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质文化、豆腐文化、历史文化构成了灿烂厚重的八公山人文景观资源。
(二)传统饮食资源
传说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使得八公山景区锦上添花。造型不一、秀色可餐的豆腐宴,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前来的游客们。另外,淮南牛肉汤是江豫皖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小吃。
(三)工艺品资源
历史上紫金石的名气很大,被誉为“千里长淮第一石”。八公山紫金石在北宋时期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中早有记载:“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叩之有声。”紫金石在南宋时期就被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当成供石或雕刻成山水摆件,置于几案厅堂,或装点园林家居。据有关部门考查,在淮南凤台到寿县这一片山上地下紫金石储量大约有数十亿吨。古今中外赞赏有加的“紫金砚”工艺品就是来源于八公山的紫金石。
二、八公山景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建议
有着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传统饮食资源、工艺品资源等丰富旅游资源的八公山景区每年吸引的游客数量并不多,2009年,景区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6.21万人次。同时期的天柱山接待游客9.7万人次。在旅游热的201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八公山风景区接待游客仅13.45万人次。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得不到游客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景区的景观环境设计不到位。
(一)八公山景区景观环境的目标与特色
八公山风景名胜区的性质是以人文景观为主,保持并发挥山水风光特点,适合开展观光、历史教育、科研等活动的综合性低山山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我们要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景观特色。在风景名胜区功能上以八公山人文资源和山水、地质风光为依托,厚重的人文底蕴与独特的自然景观相交融,打造传统静态观赏型景观与现代美学、休闲动态型景观相结合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二)八公山现有的景观环境设计
目前八公山主要有白塔寺、汉淮南王宫及附属设施(鸿烈书院、升仙台)、孙家花园、地质博物馆及生态园、传统文化街、生态度假区、南塘湖休闲度假区、回民风情苑、淝水之战遗址文化园、淝水之战影视基地、岚香湖度假区、黑山头生态景区、盆景园、奇石馆、淮河风情园、洗云泉、沁月泉、传统豆腐村、十八连珠寨、老君庙、南塘观光果园、乐涧套、丁山公园、美术家创作基地、石林、碑林、四季亭、吕夷简墓及吕氏寒窑、滑草等运动设施、卧龙湖景区等等景观,这些景观多数都是人文景观。在重点突出了本景区的人文景观的同时,忽略了自然景观的建设。随着人们对旅游知识的不断加深了解,相比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着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往往更吸引人们前去观赏游玩。
(三)八公山景区的自然景观设计
1、石林景观设计
八公山景区内的石林,出露面积约30万平方米,露出高度1.5米———5米。该区景观资源价值很高,是风景区资源精华所在,在采取重点保护的前提下,要适当开发这些山石景观的景观效应,引发游客的联想、移情、情感、意趣等心理反映。目前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游客在石林里观赏山石的时候,引发的景观效应并不明显,由此可见,八公山风景区需要在依托石林景观的基础上,研究出吸引游客景观效应的方式。例如运用“大地艺术”把石林作为景观设计的主体,设计出具有景观效应的场所。又或设计出节假日石林探宝活动,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进而吸引游客前往,使游客得到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
2、草本植物景观设计
通过有关调查得知,除去人工种植的花草,八公山景区原有的草本植物有十一科33种之多。如禾本科:雀麦、短柄草、红尾翎、牛鞭草;莎草科:荆三棱、牛毛毡、碎米莎草;百合科:阔叶麦冬、牛尾菜;石蒜科:石蒜、水仙;鸢尾科:野鸢尾、鸢尾;蓼科:杠板归、酸模叶蓼、红蓼;石竹科:太子参、牛繁缕、蚤缀、王不留行;酢浆草科:红花酢浆草;葡萄科:野葡萄、爬山虎;菊科:苍耳、鬼针草、野菊、蒲公英;十字花科:荠菜、诸葛菜、羽衣甘蓝、拟南芥、白菜。草本植物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可以学习荷兰的“郁金香大地艺术”的景观设计手段,把这些草本植物合理分布种植起来,达到观赏的目的,进而提高景区的自然景观的吸引力。
3、树木景观设计
八公山景区的森林是由152种树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这片树林是皖北大地上一颗绿色明珠,春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秋踏漫山红叶,如火如荼。再加上这几年市里规划到位,合理种植了梨树、桃树等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树木,更加增添了八公山景区的魅力。在树木景观设计上,要突出的是生态休闲旅游。人们在市里住久了,喜欢到周围呼吸新鲜空气,而八公山景区的天然次生林就是最好的天然氧吧。八公山的树木林相整齐、层次分明、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游客们身临其境,有回归大自然之感觉,是大家理想的森林旅游佳境。除了梨树、桃树等树木的景观设计之外,按照“适地适种”的原则还可以增加更多的果木,例如:批把树、柿子树、杏树、板栗树、核桃树、苹果树等等树木,花季吸引游客观赏,果季吸引游客采摘,打造观光游、文化游与生态游、休闲游相结合的旅游模式。
现阶段国内社区商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性的配套商业,主要是为居民的最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提供便利。第二类属于选择性商业,主要是同时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与精神上的享受型消费需求,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商业空间形态上,近些年开始出现规模比较大的区域级社区商业中心,设施一应俱全,有全方位的生活功能,辐射范围较大。
(二)项目现状
南京紫荆广场位于南京南部新城核心区启动区。南京南部新城核心区启动区北起雨花南路、卡子门大街、大明路、秦淮河、运粮河至绕城公路,西起南河,南至绕城公路、机场高速、秦淮新河、双龙大道。该商业中心有三部分商业建筑组成。北端南端建筑呈条状,中间是方形商业体。负一层、一层、二层是商业,局部三-九层是酒店式公寓。已确定入驻的是在地下一层的BHG超市,面积占整个建筑面积的33%。
二、社区商业中心定位定量分析
商业环境设计要适应相应的消费人群。对于社区商业中心来说,周边的居民是其消费主体,其次再考虑是否能吸引到相对远的消费群体。对周边居民的职业特征、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以及消费能力等的分析能够帮助确立社区商业中心环境的定位。为了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以达到商业设施的利润最大化,又必须进行一系列商业定量分析,用数据来指导社区商业中心环境的设计。
(一)人流分析
紫荆广场的人流机会,周围的住宅区居民,西面的创意园区、东边的家居城4s店工作人员以及顾客为本商业带来主要人流。在本案周边1.5公里范围约有40000居民。假设他们平均每周去1次设施,成交率50%,附近能给设施带来40000*4\30*50%(成交率)=2660人\天。周围500米范围内有4个公交站台,每天约20路公交车经过,平均每天经过紫荆广场1.5万人次,15%公交人流去了紫荆广场,成交率40%,能给设施带来15000*15%*40%=900人\天。即将开通的地铁卡子门站,方便的轨道交通将涌现大量人源流动。预计地铁平均每天经过紫荆广场的有2万人次,15%的地铁人流去了紫荆广场,成交率40%,能给设施带来20000*15%*40%=1200人\天。周围1公里以内有大型家居商场如宜家、红心美凯龙等以及大量汽车4S店,每天约有3万人次顾客及工作人员,办公人员能给紫荆广场提供10%的人流,能给设施带来30000*10%*40%=1200人\天。2公里以外居民可选择驾车到本设施,而紫荆广场可适当提供便利的停车需求。紫荆广场目前设置停车位600个,如果不计算社区居民停车需求,全部给商业使用,会给紫荆广场约带来2.5人\车,共计600*2,5=1500人,成交率40%,则停车位给设施带来的有效人流是1500*40%=900人\天。项目3~5公里范围分布有大明路社区中心、软件大道社会中心、明发广场等商圈,紫荆广场可以开辟一条独特的社区商业,从这些竞争者中得到人流。这样算来,预计紫荆广场未来实际消费总人数能达到约6860人\天。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周边居民,因此紫荆广场设计必须先满足周边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再拓展商业服务范围,以保证正常的运营。
(二)居民消费需求
社区商业中心首先面对的消费主体是周边社区的居民。居民相对与其他性质的消费人群来说,具有固定性的特点,因此商家与这些顾客能够形成稳定的消费关系。另外,消费者的职业特征、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以及消费能力等也都影响着整个社区中心的商业。其次,社区商业中心不再局限仅服务于周边的社区居民,若能够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有特色的商业空间,周边的办公区的工作人员、顾客等都可进去消费。
(三)社区商业定位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与分析,得出紫荆广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白领阶级,对应的商业层次为高端的。而白领工作节奏比较快,下班后他们需要一个既能休憩又能购物的场所,因此走在紫荆广场要让他们节奏放慢,享受高端慢生活。如果成功吸引周边社区有钱人群不断来访,必然成为路过客群的向往目标,从而加入这个超越路过客群自身原有社区商业的新生活中心,最终最大化带动客流到达。
三、社区商业环境设计设想
(一)商业分区
为了抓住本地机会从而带动远端机会,把整个商业设施分成商业街和商业体两大分区。在设施北面、西面针对富人,设计成社区花园型组团,是有趣的、优雅的、庭院感的区域;在设施中心,塑造成丰富多样的舒适型购物组团;在设施南面,营造成时尚快捷的品质商业街。A区商业街全天营业,为周边社区的白领、富人在下班后提供一个优雅的休闲漫步购物区域,通过花园式的景观营造小资情调。C区的商业街在整个商业设施入口处,时尚快捷的服务型商业组团满足周边社区居民一些基本生活消费。B区的复合型购物组团店铺集中、业态多样,能吸引远端的客群来设施购物。
(二)店铺划分
总的来说,紫荆广场作为社区型商业中心,设施业态主要面向周边居民及当地生活。设施沿街的店铺,面向街道,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负一层和一层的店铺,景观环境创造舒适自然的口袋公园,提供优雅品质的庭院型商业,打造家的花园,在商业中的家。一层业态主要面向在周边生活,工作人群中需求非日常体验的客群。二层为社区中心提供工作与生活的场所。
(三)景观烘托商业氛围
社区商业景观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烘托整个商业氛围,同时达到吸引客群的目的。社区商业中心的景观环境能带来人的行为活动有:停留休息、聚会交流、儿童嬉戏、拍照留影、绘画写生、旅游观光等等。这些人群又是商业中心的潜在客群。人们可以在购物后穿梭在绿意盎然,安静悠闲的景观中,享受美好时光,或者本只是来此闲逛休息,又被商业吸引进去一探究竟。商业与景观的交融,使得社区中心能更好地聚集人气,提高商业设施的价值。对于紫荆广场来说,一眼望到头的大型广场留不住行人的脚步,而合理自然的景观空间,吸引行人停留的同时为商业环境增加价值,也为商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商业景观营造主题环境,添加必要的休息空间和商业活动空间,可以聚集人气,吸引人的互动和停留,传达舒适空间的信号。因此,针对周边小区居住的高级白领,建议将北面原有的停车场区域替换为花园型街区的主题景观;南面、东面的入口设置主题性的景观节点,如雕塑、水景等供游人约会驻足,营造时尚快捷的品质商业街;设施中心的景观节点,由于连接三方向的建筑,因此景观设置要方便人流交通。
1.1空间设置单一室外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是空间类型单一。12个社区都配备了健身设施,设置了健身区,但除此之外,对于老年人需要的其他活动场地考虑不足,如年代比较久的小区如临潼西里和林苑西里等,老年人所有的室外活动都只能在健身区进行,长时间的交谈只能坐在健身器械上或者自带座椅(图1)。
1.2舒适度考虑不足老年人因其心理、生理变化,喜欢在舒适性好、视野开阔又不会引起他人关注的地方聊天交谈。调研的社区中,有的社区环境过于强调开敞性忽视了老人隐私,有的过于强调私密性忽视了空间的舒适,也有的满足了空间要求但忽略了气候的影响,体现为夏季太阳曝晒、冬季高层底部的涡旋风等。
1.3安全性设计缺失无障碍环境的建立是老年人这类弱势群体参与室外活动的重要条件,调研的许多社区在进行室外景观设计的时候忽略了对安全性的考虑。建成年代早的社区普遍缺少无障碍设计,所有社区都缺少无障碍标识的设置。此外,安全性的缺失还体现在很多细节方面,如有的社区人车不分流,有的社区活动场地容易坑洼、积水(图2),有的地面没有考虑防滑处理,雨雪天气变得光滑,这都给老人活动带来安全隐患。
2适老性社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策略
行为与环境两者间有强烈的适合性,事实上,人与环境二者之间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的、系统的相互关系。适老性社区要关注老年人的行为需求,从空间营造、舒适提升、安全设计等方面来创建环境空间,同时良性的环境也可以引导老年人的行为,改善其社交关系、身心健康。
2.1空间营造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又面临失去工作和其他社会角色,心理、生理的双重缺失使与朋友和邻居的交往在他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同时,老人也很关注个人的私密性,因此社区中应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设置不同的活动场地。既要有老人能进行跳舞、打拳等群体活动的场地如社区广场,也要有能让少数人交谈聊天的相对私密、安静的空间,还要设置可供1-2人散步慢行的步行道。(图3)结合天津曲艺之乡的特色,还可为曲艺爱好者、京剧票友设置小型演出台。场地内部的设施布置也应尽量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如座椅的摆放选择对坐或成团布置,边界的座椅宜背向花池或树木,促进向心空间的形成。此外,将老人活动区与儿童活动区结合设置也是不错的做法。
2.2舒适提升适老性社区室外环境的舒适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合理的绿化设计。天津是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冷夏热且多风,植被选择应重视季节变化,视其位置不同有所区分。老人冬天畏风怕冷、夏季喜好阴凉,因此在活动场地的南侧,应种植落叶树,使活动的老人夏天有树荫遮挡,冬天能享受到太阳的温暖;而在老人的散步路径两侧,可多设置常青乔木,营造幽静感(图3);绿地中心、花坛里的观赏花种可选择天津市市花——月季。舒适度的营造还有赖于许多细节的注重。如在老年人主要步行道两侧每隔25米左右设置休息座椅,满足身体状况差的老人的需要;为老年人提供的座椅应尽量选用木材表面,且尽量有靠背。
2.3安全设计考虑到老人对安全性的需求,适老性社区的活动场地都应注重与周围环境的适当隔离,使停留在场地的人们可以与步行人流和车流区分开来。地面铺装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腿脚不便、身体平衡感下降的特点,进行打拳、跳舞等活动的场地选择平坦、防滑、不易脱落并易于清理的材料;交流区可以选择有一定粗糙度,不太光滑的地面材质,使轮椅、助行器等能贴牢地面不易于滑动;林间步行道最好选择有一定弹性,有一定耐摩擦力的材料;在坡道、楼梯踏步等一些有高度差变化的地方,安装防滑凹缝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加强对无障碍标识的设置,考虑老年人视力变差、行动迟缓需要借助助行器及轮椅等特点,社区室外环境中的无障碍标识要使用大字体、高对比色并降低安装高度。尤其要在道路转折处、高差变化处加以设置,以增强导向性、提高警示性。
2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改进建议
虽然目前,我国的小区景观园林设计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地步,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还需要加入更多的创意元素。在紧张的工作过后,人们总是会把更多的休暇时间花费在居住小区内的休闲活动上。而园区中的绿色植物是能够满足人们眼球享受的途径之一,但是仅仅停留在视觉享受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园林的植物设计方面,多添加一些创新元素。例如芳香园林植物的应用,不仅可以增添自然色彩,还可以从气息上给人一种享受的滋味。目前,我国根据植物的生长条件需求,采用最多的是梅花以及桂花,种类有限。这也提醒着我国专业人员能够更好地推出更多的适宜品种来做实验设计。
当前,国家一方面已经逐渐不再成为圈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栅栏,另外一方面,国家同样也不再是独占地区的、民族的长期依存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围墙。这从当今国际局部地区的不断冲突中可以看出来。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必然导致国家、地区、区域资源在社会发展的开发、保护、利用过程中,也呈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这也不难从当今国际纷争、政治纷争、经济纷争中看出来。资源合理有效可持续的保护、利用、开发在国家、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当前乃至下个世纪,寻求区域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建立客观、合理、有效的发展产业模式,谋求经济的共同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滇派园林的现状
滇派园林是云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环,既体现云南的资源特色,也体现云南的社会生产力量。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高原低纬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兼具的边陲重地,在发展中国经济的过程中,兼顾云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从中国近、现代史中不难看出。发展滇派园林也就是居于云南特殊的地域资源提出的,它既是专业理念,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理念。滇派园林是应用云南资源分布的立体性特点,利用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山水映象和生态元素,参与人类环境修复,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园林、园艺活动,或劳动结果的展现——园林、园艺。园林活动成果,是满足人类发展的环境需求,而园艺劳动的结果,是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园林、园艺活动均是以满足人类自身要求,同时,又兼具发挥环境功能,如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除讲究各类生物对象的生存需要外,还提出了生物和谐共荣、多样性、持续性的发展理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适度开发利用和提高持续、科学、发展意识的理念。滇派园林概念的提出,具有全球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以及打破国家、地区范围,种族、政治、阶级划分的特点。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域环境,云南在从事各类经济活动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经济社会的发展须立足于长效的资源开发,滇派园林理应成为当今云南发展的一面旗帜。
2发展滇派园林的对策及措施
2.1克服急燥冒进,将滇派园林经济纳入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实施。
滇派园林是利用云南的地域资源或造园技术实施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云南园林园艺派别。前些时,云南曾经以发展绿色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十八种生物资源”开发曾经创造过辉煌,至今也发生着重要作用,如此种种,可以看作是滇派园林的原产地经济(微观经济),但是,利用资源结合技术开发异地经济(宏观经济或地域经济)作为滇派园林外延式经济发展亟待开发。
2.2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培植滇派园林产业。
政府要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滇派园林发展关心、支持,加强地方立法,建立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和激励机制,地区资源保护、利用补偿机制,引导和培植滇派园林产业。
2.3政府下大决心,斥资引凤,强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
一方面,政府注重产业开发的同时,一方面要注重产业文化、理论体系的研究,引进和培养一批滇派园林的产、学、研队伍及学科带头人。
2.4应用推广先进的技术及产品,提高滇派园林对云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发展滇派园林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的有效结合、区域的和谐发展、产品的创新,形成云南经济发展的旗舰,拓展省内外、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一、导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方式,也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尤其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生活中的多种体验。经济形态的转变必将会引导设计思维的变化。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造物能力的不断强大,给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思维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们认识和研究。
二、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1.体验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体验经济是自2O世纪9o年代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三种经济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消费者之外,而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
2.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体验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设计在企业竞争力形成、产品品牌建立、综合国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预测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个性化设计。表达出人们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自我主张、多样化的选择和全新的空间感受。
(2)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在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民族的长处,都应该发扬。
(3)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4)产品内部复杂化和产品外部简单化是产品形态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简单化的产品界面所隐藏,人们努力追求极限。
(5)产品语意学的运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让使用者一看即知。.
(6)体验设计的应用,是将产品设计紧紧地同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连,从他们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和消费者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它是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思维方式。
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应用如此重要,作者将其与大家进行一下讨论和研究。
三、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思维与观念
1.思维定势的破除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思维转换是形成设计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进行思维的。要想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优化原来的思维模式。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在心理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大多数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更多、更可靠。在个人与大多数人的判断发生矛盾时,往往跟从大多数而怀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断。产品设计以求异为基本特征,新设计必然与众不同。而且设计者的经验存在个体差异。因设计者的经历、感受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定势,从而在产品的设计上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但设计者的经验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水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定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而且,即使在适当的范围内,它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是有限的。产品的设计一旦拘泥于狭隘的经验,势必限制设计者的眼界,从而阻碍设计思维创新。
产品设计也要基于必要的书本知识。它虽然是产品设计思维的基础,但设计思维源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单纯的积累。书本知识也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设计这个领域的知识,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在很多设计作品中,并不是设计本专业的人员做出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开阔的视野远比单纯局限于某个知识领域重要。
人的思维活动必然有思维主体,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这种现象绝对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阻碍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要跳出自我,多参考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想法。过去单纯靠设计者个人意识进行设计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设计者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设计现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设计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2.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中事与物的新关系
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时,我们总会将意识定位在“物”的层面上。的确,产品是以可触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不管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产品的物质属性。然而,产品不过是功能的载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在购买产品的功能。当然,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功能的承载者是产品的实体结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实际上是针对依附于产品实体的功能而进行的。因此,作为消费者物质化地看待产品及其设计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作为设计者却不可单纯地、物质地看待产品的存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就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和态度,就是设计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产品本身,而且还包含隐含在产品背后的体验。
3.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和消费的时代,是不是新产品,只有消费者才有判决权。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从需求导向来说,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产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注重通过消费来得到个性上的满足和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消费者也能设计产品。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创新都是对消费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结果,只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做出新的定义,也就是由消费者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体验来描述该产品的缺陷和新的设计构思。也许消费者没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来设计创新产品,但这并不重要,把体验后的事交给技术人员就行了。消费者也能参与产品设计,甚至进一步承认消费者是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前端环节,这样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将带来产品设计新模式的重大变化。
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这种新的产出一“体验”就出现了。消费者的体验,是产品设计的新途径。现在的手机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从核心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通讯工具,从形式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MP3、数码相机、收音机、游戏机等的整合体,从外延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体验。产品体验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一开始就要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实验室里的冥思苦想。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靠差异化来实现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趋成熟,靠技术产生差异化的空间日益变小,这就迫使企业只能在设计上寻求突破,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寻求差异化。每次我们使用一件产品时,我们本质上消费的是一种它所带来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