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3: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这种探究形式是探究式教学中最常见的形式,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知识作为探究资料,或者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热点问题等作为资料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例如,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可以由教师根据资料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而到了学生具有一定探究能力的阶段,教师可以尝试着给学生呈现资料,让学生自己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种资料探究形式,在培养学生筛选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科学史探究
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中,有大量的史料具有珍贵的探究价值,教材和教参中关于科学史的资料中包含很多科学实验和研究方法,这些实验以及研究的方法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很好的课题,并且这种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的探究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并且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的科研精神也可以在此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渗透进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之中,这些无疑都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
(三)实验探究
实验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实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有趣,因此,相较于理论课,实验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中,也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活动的探究价值,从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这种以实验为内容和手段的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
二、高中生物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技巧
(一)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探究教学效果对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如何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就成为了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呢?这时候,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就十分重要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师完全掌控的课堂上,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被显著地弱化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往往十分被动,很难发挥学生本身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措施就是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观念和建议,即使有些观念本身存在错误,有些建议缺乏合理性,教师也不可挖苦讽刺,而要耐心的引导指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体会到主动参与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各项活动,这样才能为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思维活动是一个核心的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呢?众所周知,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往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效果,例如,笔者在讲“酶的发现”这课的内容时,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设计了一个问题探讨环节:斯帕兰札尼所做的实验是为了验证什么?这个实验的开展是建立在什么假设基础之上的?在实验过程中,斯帕兰札尼发现了什么现象?你能否模仿斯帕兰札尼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洗礼,学生的思维被有效地开通了。通过对问题的一步步探讨,学生的头脑经历了一次思维活动的洗礼,学生逐渐认识到了实验的原理、过程和方式。
(三)积极利用生物学科的生活实践优势
生物科学的不断进步,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物科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往往存在大量的可以为生物教学所利用的教学资源,而这些植根于生活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来说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如果我们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借助于这种亲切感,以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生物规律为探究点,会给探究活动带来更高的“人气”。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这节的内容时,笔者采用的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而为了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笔者以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大棚入手进行探究课题的引入,让学生观察蔬菜大棚的种植情况。经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在蔬菜大棚中总是会亮着红色或者蓝色的灯,即使白天也不熄灭。当学生发现这个现象以后,探究的目标也就出现了,围绕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了接下来的探究活动。由于是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积极踊跃。
(四)恰当引入课堂实验
生物课程是与大自然非常贴近的一门课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有如各种动植物标本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必然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当下,由于生物教学投入较低,大部分学校无法建立起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除此之外,在习题、教案和实验设置上,也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因此,教师在课题教学中所实际使用的课程资源非常有限,导致教师难以真正吸引学生,导致教学效率也相对较低。
1.2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不具有多样性
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上,绝大部分学校依然沿袭过去传统的说教方式“,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各类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使用,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不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上课内容所知甚少,纯粹被动的跟着老师的讲课节奏。因此,导致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缺失,课堂教学的把握全部依靠教师。
2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几种有效途径
针对当前高中生物教育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种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途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2.1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一方面,当前大部分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网络上也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结合丰富的资源进行整合,丰富教学内容。由于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需要用图片或者短视频进行直观的展示。例如在学习基因的遗传时,判断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时,能够通过计算机直观迅速的整理题目中的所有关系结构,让学生来判断是显性基因遗传还是隐性基因遗传。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时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节省了教师一部分板书的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教学互动,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掌握知识的状态,灵活的调整教学进度。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也能很容易发现学生在知识点掌握中的不足。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的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课堂效率。
2.2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本研究者龟口惠治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记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教师进行一言堂式的教学,学生记住的内容只有5%;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学习内容,能够记住内容的10%;而使用图像,学生则能记住内容的20%;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记住30%的内容;课后进行学习内容讨论,学生则能记住50%的学习内容;而教师先演示,然后让学生经行练习,学生则能记住75%的内容;而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点后再去教别人,则能记住90%的内容。通过这项研究结果,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应当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例如: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掌握的生物知识去讨论交流关于“酿葡萄酒、米酒,自制泡菜、腐乳”等日常生活常见事物中的生物知识,分析当前较热“转基因”话题等等,不仅紧扣学习的知识点,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这样教学起来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将生物教学内容中较为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化、形象化
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有不少知识在学生学起来时,概念比较抽象、难懂。而这些内容往往又是学生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想象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细胞的结构学习中,学生对线粒体、细胞液、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等概念只有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将细胞比作是一间房子,而这些构成也分别是细胞“这间房子”的组成部分,他们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学生能够将这些抽象化的概念变得具体化,也更容易记忆,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2.4注重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洞察事物以及掌握知识的重要基石,因此,需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培养并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有效的提升学生生物学习成绩,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以及“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找茬游戏”。通过学生的各自观察来发现这两个细胞有丝分裂工程的不同点。并由学生进行描述、讨论,再由老师经行总结,加深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的印象。
2.5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网体系
高中生物学习中,很多知识点既有独立性,又有着相互的关系,一开始学习,学生能能清楚的了解掌握的知识点,当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知识点非常零碎,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很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认知中概念模糊不清,则需要教师适时的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体系。学生在学习一段知识后,应及时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建知识网体系。让学生轻松掌握生物知识。
纵观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正情绪不强.为什么会这样呢?跟我们的课堂有直接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生命主体性被忽视了,课堂成为了“工厂”、“作坊”,学生被视作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如果知识消化慢了,往往会被视作为“次品”,师生关系紧张,有些男生逐步成为学困生,并对高中生物学习有了抵触情绪.
2.教与学关系处理失当
传统的教学观一直存在误区:“认为教师教的越多,学生则成绩越好!”导致片面解读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事实上,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有规律.“教”未必能够保证“学”的全然发生,教学的效果可以预期,但是无法精准地达成,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与教师的业务素养有关外,更多地决定于学生本身,尤其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3.教学氛围过于严肃
这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所形成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不可分割,即使新课改的实施让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有了一定的变化,教师都积极地学习课改精神,课堂上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不过学生的表达还是被框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自由言说”、“创新表达”的机会却很少,师生关系身上依然深深的烙印着“师尊道严”.教师长期扮演着“知识权威者”的身份,严肃的执行教学任务,学生则成为教师的“附庸”,成为教师单向知识的“输入容器”,师生关系处在尴尬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恶性循环中,这种单向作用的师生关系严重的阻挡了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自由传动.
二、基于“情感目标”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
1.用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我们的课堂
我们生物讲“生态系统”,其实我们的课堂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注重生态化课堂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促进师生共生共长,具体应体现如下几点:
(1)和谐自然.
这与自然生态是一样的,强调课堂环境(氛围)的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生态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只有身心和谐,环境宽松,学生才能放飞思维,踊跃展示,最终实现对生命本体的超越,情感的提升.
(2)生命灵动.
生态课堂是关注人的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生态课堂是以人为主体,不仅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更关注人的成长,即师生共生共长,伴随着生态课堂人的生命价值获得提升,生命潜能得以充分挖掘.
(3)整体、发展、开放.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都是系统化的,生态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系统化,知识与知识间应该有所联系,先学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即知识教学呈现出整体性和发展性.同时知识的获得过程又不拘一格,应该具有开放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此外,教学的对象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应注重班级群体的发展.例如,在“人与生物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们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后,放手让学生调查、收集生物圈的有关资料,通过让学生观察本地生物圈的变化,联系实际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生物圈,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来,而且感觉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发现式活动,在实践中与自然亲近,学生在获得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认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感受到“珍爱生命”是人类的共同责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长足发展.
2.提供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中学生物教材中蕴涵许多德育功能的内容,这些内容除个别部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外,绝大部分都是不带有明显的感彩的,但在反映客观的科学事实中往往仍会隐含着某些“隐性”情感.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应用好显性的材料外,更需要充分挖掘出隐性材料,并作一定的引导和设计,从而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社会性都非常强的学科,知识点包罗万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用,像多媒体教学、野外观察、实验操作等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教学手段.学生进入教学的初始状态.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格外注意并分析学生的准备状态,如在教师正式教学之前,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兴趣、积极性、关注程度等,教师要对这些资源进行一定的判断,以此为基础,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为此我们在进行课堂预设时要多备几种教学手段,以应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性的反应.
3.引导学生体验式学习
在生物课教学中,实验是重要课型,也是我们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要抓手,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必须提高开放度,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例如,要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邀请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及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并鼓励他们把自己设计的实验带回课堂进行演示.实验完成后,要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对于分组实验,更是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设计,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情感、科学态度的重要抓手.例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所鉴定物质的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富含还原糖或脂肪或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材料都是可取的.
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要选含糖量高,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或梨的果实,有些植物叶子中也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例如甜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能不能选用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②注意实验前材料的处理.
苹果和梨在实验前应该洗净、去皮,保证研磨比较充分;鉴定脂肪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而且应注意浸泡的时间,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时间过短则不容易切成片;同样鉴定蛋白质用的大豆也要提前浸泡,这样容易研磨成浆;如果用鸡蛋蛋白的话,应该进行稀释.
二、在实践教学中强化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对实践教学给予了更高的重视。高中生物教学要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工作,才能将启发式教学法合理、有效地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在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进行生物知识的启发式教学,除了能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外,还能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较好地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进行高中生物实践教学时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生物知识的探索和学习[2]。比如,教师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在实践教学中深化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组天竺葵植株,一株正常浇清水,一株浇浓盐水,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两组天竺葵植物生长的异同中,启发学生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借助多媒体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供较好的条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大部分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较好地理解,需要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等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及相关技能得到真正提高。例如,在讲生物的生殖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则学生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细胞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再逐步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生,学生就能在启发式教学中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目标。
四、通过实验手段加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实验手段还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方法,因而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实验中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从而在实验中促进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的发挥,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讲植物的细胞结构时,就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完成教学,在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制作植物玻片并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插图确定观察到的相关植物细胞名称。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还能减轻教师上课的压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主意识。
2转变教师角色,提升科学素养
多媒体是时展的产物,象征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时代的快速进步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也随着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中生物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工具性,为教学提供辅助。基于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与探究。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担任“小教师”,关于某一课题的学习过程与心得进行讲述,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强化思维探索过程。例如,“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定律”的学习,引导学生展开体验式教学过程。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讲述,过程为
①情境创设。孟德尔选取了七对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品种进行杂交试验,发现试验结果,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得出的子一代都只是表现出相对性状中的一种。
②自主探究。为什么子一代只有高茎?矮茎性状是消失了还是隐性没有表现?之后借助子一代自交,发现后一代高矮茎比例将近为3: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③指导分析。引导进行性状分离试验,探索出分离比,感悟孟德尔试验假说。
④合作交流与反思拓展。分析杂交、测交实验结果,并拓展到如果两对相对性状同时考虑。
3理论应用实践,促进思维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与方法,引导高中学生探索书本之外的知识奥秘。由多媒体制作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展示学生自己的思想,由此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促进思维拓展。学生借助多媒体制作调查结果文档,展现图片、视频等资料,宣传科学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实践,强化思维过程,提升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关于“遗传”相关主题的调查,借助多媒体展开网络调查,针对本校学生单双眼皮、近视眼、指纹性状,通过设计调查内容、对象、方式以及数据分析等,展开特定主题的调查过程。或者基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为主题的调查,运用多媒体展开关于生活中的转基因生物相关资料的收集与调查,设计调查内容、调查主题、调查步骤、调查分析、调查延伸、调查现状等。通过分析转基因植物的安全与否,进行主题辩论。
2将概念图应用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分析
高中生物这门学科的知识点多、分散,很多知识点缺乏系统性,据统计,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较难的名词概念已经超过300个,很多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学习和记忆痛苦不堪,为了提升学习记忆的准确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可以恰到好处的将概念图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概念图的形成过程就是一种头脑风暴过程,应用概念图开展生物教学可以避免学生进行单纯记忆,调动起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这与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要求是一致的。综合而言,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1概念图的教学优势
将概念图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各个单元的概念联系起来,让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入的理解,把握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教师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还能够应用概念图将各个知识点贯穿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关系,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完善的知识脉络。
2.2概念图的学习优势
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获取方式,应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的。高中生物中有大量的知识点,应用概念图可以将各个知识连接起来,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作用与相互联系,此外,每一个学生对于概念图的理解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共享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水平,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与逻辑思维能力。
2.3概念图的复习优势
应用概念图来记忆知识,让各类知识形成完善、系统的网络,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相关知识。例如,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应用概念图体现出知识网络,让学生的迷惑变得清晰,灵活的进行记忆,将零散的知识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他们的迁移能力,这对于提高生物复习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3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3.1概念图在生物授课中的使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很多生涩的概念,此时,教师即可应用概念图来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这些生涩的概念处在哪个章节中,是何种地位,让学生通过概念图来掌握更多的知识,防止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知识与文字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3.2概念图在课后复习中的使用
由于高中生物中知识点众多,需要及时的进行复习才能够深化学生的记忆,在复习活动中,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原理与内容,此时,可以合理应用概念图唤醒学生的意识,升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在光合作用复习活动中,可以应用概念图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每一个环节,与传统机械式记忆方法相比而言,这种复习模式无疑有用的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很好的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3.3利用概念图进行正确定位
概念图能够对教师、学生进行正确定位,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生中的不足,这对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活动非常有益。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利用概念图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利用主线将各类知识贯穿起来,在头脑中回忆,在纸上书写,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在构建概念图时,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对生物知识产生更深刻的体会。
体验式教学法中的“体验”,必须要学生亲自的参与其中才能感受到,因此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生生物知识的动力;体验式教学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景化的教学法,教师在设计的各种情景下讲授生物知识,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这样的学习氛围才更加的适合学生学习生物知识。
(二)构建融洽的师生氛围
体验式教学法中重要一环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尽量交流、沟通共同的经验和所能理解的知识程度,这样不仅能让师生都融入到自己构建的教学氛围之中,也让师生之间相互的尊重、信赖和鼓励。教师也能更加的了解学生到底适应怎样的教学方法和生物知识学习的程度,这样更加利于以后高中生物的教学。
2体验式教学法应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现在大多的高中生物教师都明白体验式教学所占的优势,但是却很少有人去尝试。一种是不明白该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运用,不肯定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另一种是大胆的去尝试了,可是却没有收获到想象中要的结果,这也打击了教师们想改革教学方法的信心。针对这些情况,下文主要浅析几点体验式教学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措施:
(一)构建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情境教学时目前各种教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也同样适用,教师根据生物的教学目标,构建真实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们在这些情境中体验到真实感。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始时,可以构建情境来导入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生物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在一节课的考试阶段就能集中自己的精力,针对情境的构建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的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情境,将书本上较为难懂、抽象的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可以遇见的情况,让生物知识更加的有趣,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细菌作用的知识时,由于细菌较微小,并不能被我们所直接的观察到,对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教师就可以将我们生活常见的“腌咸菜”和“凉拌菜”的事例渗透到教学课堂中来,让学生们认识到细菌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多媒体技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技术,在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运用以体验式教学法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到,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课件的展示,更加直观的理解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在学习生物膜系统功能的知识时,由于大多数学校实验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并不能构建太多的情境,这时就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了,教师可以讲这一章节的知识,制作成动画的格式和搜索一些相关的视频,在教学课堂中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亲自的看一遍,比教师照着书本讲几遍更容易让人理解。
(三)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是体验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阶段“。知识源于行动”,因此教师要在生物课堂中引导学生们发现自己所难以理解的点,再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亲自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和体验中。例如:在做DNA的提取和提纯的实验中,学生就提出了“玻璃棒为什么只能朝一个方向搅拌?”传统的教师就直接回答是便于DNA的收集,这样学生们仍然不明白,只是记住了答案。利用体验式教学法,教师让学生们自己分组利用小棉线来代替DNA来做DNA收集的实验,一组的玻璃棒始终朝一个方向去收集棉线,一组随意的改变玻璃棒的方向来收集,最后将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得到的结论,这样不仅让学生直接的体验到结果,也让学生们懂得主动去探索。
二、启发式教学策略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措施
(一)结合实践,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般而言,高中生物教学基本都是对生命活动规律的探究,因此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去证明。换言之,高中生物教学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就等同于一门实践操作的课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看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基础的知识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论的理解,还能够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出启发式教学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开展生物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实践来探索高中生物的奥妙。通过启发式教学策略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二)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倘若高中生物没有实验作为教学基础,则教学就是无效的教学。事实上,启发式教学与实验的相结合,能够将复杂的生物知识,立体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只有利用启发式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重难点知识,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检测”这一实验教学时,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亲手进行实验,向试管中滴加2ml的样品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1ml,摇匀之后,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四滴,摇匀之后,观察颜色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借助语言,增添课堂趣味性
启发式教学策略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教学的语言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反复斟酌自身的教课语言,强调语言的运用,重视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DNA与RNA之间的异同、RNA的种类及其功能,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DNA与RNA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技术早已经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来。
(四)规范教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具备严谨的学习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严谨的教学态度,进行启发式教学,把握住实事求是的教学理念,以此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生物思维,促进学生的规范化学习。例如,在进行教学时要规范生物名词的书写,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识。
1.教师要制定一定的合作学习规则。
我们不能认为,只要组建了学习小组,有了一定的议题,学生围坐在一起议论,就会产生合作效应。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组内合理分工,每位学生自愿或被教师指定担任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协调者、操作者等,而且应轮流担任,实现组内互相依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要选择适合的内容。
虽然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也不是所有合作学习的内容都需要采用全部流程。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要认真分析、处理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相应的合作学习模式。
3.合作学习要做到务实求真。
合作学习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切不可走过场,只追求形式上的参与,而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要尽量避免课堂上气氛活跃,但下课后没有实际收获的情况出现。
4.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
小组成员过多会造成部分成员失去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过少则达不到成员间相互启发、使思维充分碰撞,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灵感的目的。
5.合作学习应建立在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上。
经过学习,学生对课程的具体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掌握了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巩固知识、纠正错误、提升能力、相互启发、相互完善,合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6.合作学习成果应有一定的评价手段。
教师应组织学习小组间进行成果交流,或要求学习小组以文字形式表达学习成果,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并记载,在一定阶段以一定方式进行总结并对优秀小组进行表彰,从而通过引入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活动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与合作能力。如在高二年级“伴性遗传”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可设计为让学生辩论“红绿色盲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先就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练习遗传图解的写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分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让小组内的成员交叉检查其余成员所写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红绿色盲出现的原因,最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红绿色盲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让正反方同学的观点充分碰撞,加深学生对红绿色盲遗传规律的理解,从而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这一结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优势在于能较大程度活跃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课前准备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给同学分组,确保每个组间有各个层次的同学,使各组间的学习成绩相当,组间竞争力悬殊不大,然后老师再根据教学课程制定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自学
同学在老师分配下学习任务后独立学习,找出疑问,划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自学效果比较好的同学,老师要给予表扬,激励同学的自学意识,并给予考核加分。
(三)老师导学
老师根据本课内容和学习任务,设计出本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的目标要鲜明,能让同学清楚自己在小组中应该做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四)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时,同学们要互相提问,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记录小组中发现及解决不了的问题。
(五)展示成果
各小组之间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并提出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虚心接受别的小组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见解,也要接受其他小组的对本组讨论结果的质疑。
(六)归纳总结
老师作为主导,通过同学们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带领同学们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出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作前要有详细的描述,正确处理异质同学间的关系,以激发同学的自主性,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动”与“静”的关系
教学中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从写、说、议中,我们能感觉到学生在“动”;而从他们的默读、倾听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是静态的。学生的动态活动的开展依赖于静态活动,在小组学习开始前,老师要给足学生自学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反之,学生如果没有自学就进行小组讨论,那么就会出现讨论不起来的现象。
(二)要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是为了要对同学进行分等级和互相比较,而是为了激励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教育心理学证明,正确的进行学习成绩评估,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同学的上进心。完善评价机制要从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着手进行,个人评价可以改进我们的不足,提升自我;小组评价的中心从鼓励个人竞争转到共同学习达标上来,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课堂上不分条件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生物课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是超出了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比如DNA的结构等比较抽象的问题,就需要老师的详细解释,不能因为学生对这种知识陌生,就认为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完全放手的话,根本达不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1.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瓶颈。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学理念的革新。遗憾的是,有些中学教师要么观念陈旧,难以转变,要么知识受限,不能创新。这直接导致新课程改革流于浮浅。有些高中生物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
2.除了单一的教学方式,单纯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也影响了课堂教学应有的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开展。
我们应充分意识到课堂气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这种追求变成了唯一目的,往往容易舍本逐末,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3.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把本来应该属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然,这么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也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不习惯把课堂还给学生,或者说,仍然不懂得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这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就要更加认真地备课,在课堂上还要能随机应变。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具有更广博的知识,以应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学生在学习中只有经历“做”的过程,才能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探索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生物知识。
2.尝试使用比喻教学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一些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术语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我们可以恰当地使用比喻教学法,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事物再现出来,使知识更有趣味。使用比喻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记忆更加深刻。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通过观察联想,运用比喻教学法把生活中的直观结构和生物课程中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化难为易。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尽可能运用恰当新颖的比喻,语言要生动形象,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把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教师成了传声筒。这样的课堂显然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下开动脑筋,主导自己学习的过程,从而以学习主体的身份获得知识。然而,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并不是唯一目的,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并积极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教师要设置有意义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此外,在开展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即可,没有必要做过多的干涉。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搜集资料,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