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2: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职教改革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质量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密不可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包括教学方法在内的各个环节正处于摸索之中。因此,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
1高职实训教学方法理论研究滞后。当前,对高职实训教学方法理论研究较少,具有我国特色的高职实训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尚未形成。第一,对现代实训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不够,对其本质、特点、发展规律、科学理论依据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也不够深人和系统。第二,对现阶段高职实训教学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某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第三,对现有的先进教学方法总结、推广不够,没有发挥其作用。例如,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较为先进的职教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应用不够,还没有形成本土化的、比较完整的操作模式。
2.高职实训教学方法改革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观念的陈旧狭隘,教学方法改革一般被认为是小事,只是手段、技术问题。没有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是关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战略问题,是涉及到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政策环境的系统工程。即教学方法改革不仅关系自身,也牵涉教学相关软硬条件的改善与完备。教学方法改革往往被看作教师个人的事,没有从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上加以重视,没有形成从上到下、从干部到教师、从教学到管理一整套系统的改革方案。各高职院校出于生存与发展的短期利益,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忽视了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因此,教法改革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
3.实训指导教师方面存在制约教学方法改革的因素。第一,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偏高,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新教法的探索与实践。第二,现有的实训教师队伍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许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均达不到现代实训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第三,有畏难心理。教法改革意味着教师需要改变原本熟悉、习惯的教学方法。这种破旧立新、富有开拓性的劳动,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现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下,教师即使不进行改革,所教的课至少是合格的。这种心理状态使得一部分教师得过且过,不愿进行改革。
4.学生方面存在制约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的不利因素。第一,传统观念的制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自主意识淡薄,依附心理严重,常常作为配角,学生缺少对教学方法提出质疑的意识,以及与教师沟通的习惯,这不利于新教法的实施。第二,学生现有能力的制约。与理论知识的掌握相比,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弱项。新的教学方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需要他们具备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习惯,对其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但现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对新教法的施行有直接的制约作用。第三,学风问题。有些学生自我期望值很低,学习态度不端正,配合程度不高。这会挫伤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也妨碍教学方法的改革。
5.学校方面存在的制约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的因素。第一,教学设施投入不足阻碍了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学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教改提供物资条件,但现有条件远不能满足学生实训的要求。第二,未真正树立起重教之风,未能有效地吸引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因近年来有关职称考核评聘的政策或对政策的具体操作失当,已严重偏向于科研,科研项目、发表或获奖的有形成果是影响考核评聘的硬件。在这种价值导向下,教师的注意力转向、精力转移已不言而喻。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实训指导教师搞科研确有困难,导致出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脱离实训教学岗位的现象。第三,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是教法的多样化,还要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相应调整管理,如课程设置、实训时间安排、实训内容的取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等都应从支持实训教学改革的角度进行考虑。
二、高职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1.加强对高职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第一,建立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各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是连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桥梁,是研究课程教学、直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从理论到实践展开深入研究,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理论体系,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及时更新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第二,加强实训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既要研究新的适合实训教学特点的方法,又要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理论加以整理,并将这些理论与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构建符合我国高职实训教学改革实际需要的理论研究体系。第三,加强高职实训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各级教研部门要做教学方法改革的先锋队,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学校开展先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并通过讲座研讨、示范观摩课、案例研究课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宣传与讨论,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2.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重视实训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构建一整套引进、培养、考核的良好机制,采取全面提升实训教师师德、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有力措施,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并且数量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实训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同时,加大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力度。先进有效教学方法的掌握除自学外,就是要加强培训。超级秘书网
脱离实际生产及知识滞后是高职教育教材内容所存在问题。在不同的教材里交叉学科的内容重复出现,既产生教学学时浪费现象,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知识体系包括科学理论,也包括工艺技术,还包括工程实践,这些内容中存在大量的抽象概念、枯燥的名词术语、繁多的知识点,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度非常小。合并缩编原有几门课而成的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其内容冗杂,以知识灌输为主,不利于高职教育教学。
(二)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灌输式教学是在教学上采取的主要方法,面面俱到地教授教材内容,惟恐学生掌握知识不够完全。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只能死记硬背知识,更不用说把握好章节中的精髓了。此外,学生对信息量的获取较少,视野得不到有效拓宽,狭隘教学方式(从书本到书本)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仍广泛存在,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很难依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因此,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改革来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质量不断提升,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更好地得到满足。
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策的探讨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以教学大纲作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参考,教学内容要合理调整,高职教材要灵活处理,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促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1.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满足实用、够用的尺度,以应知应会专业操作为标准,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突出培养动手能力和技能教育。
2.丰富实训实习内容将技术应用型的合格人才输送给一线的生产岗位,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职能。对于操作技能、工艺知识几近空白的刚入校高职学生,通过对实训、实习内容的丰富,可以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得到锻炼,加工零件的工艺知识得到补充,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在实践中强化学习、自行深入生产实践的良好习惯得到加强。
3.教材内容更加符合专业特点学校对学生的培训目标应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侧重面是不同的。比如各种机床切削加工方法在数控专业的教学中应是主线,而各种机床结构原理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应是主线。现有的教材必须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从形式上简单组合课程内容是不可取的,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的应包括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应用和科学的最新成果,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方向和动态。
(二)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目前,国内教育专家提出并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开发式教学法、激励式教学法、兴趣式教学法、引新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习兴趣被有效培养、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被正确引导是这些方法的共同点。职业素质在现代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灌输式教学方法日见颓势,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依据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学法原理,同时参考高职生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符合学生实际和教育科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方法。1.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以车床传动系统分析教学为例,若采用现场观察车床方法,将主轴箱盖打开,学生仍然认识不清车床的内部结构。采用三维软件制作的虚拟仿真教学模型,教师通过操作进行讲解,学生对车床主轴箱内部的结构、进给箱的传动系统、如何操作滑移齿轮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了解清楚且在真实条件下掌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内容也得到有效拓展。2.合理利用实验设计、现场教学等环节合理利用实验设计、现场教学等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工程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3.利用网络优势,形成网络教学新体系覆盖面宽、实践性强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特征,随着不断涌现的新工艺、新技术,知识范围继续扩展,课程内容增加且变化,进行网络教学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的好模式。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在业余时间进行复习,还可以实时进行网上讨论,在网络上进行各种资源的查找,资源实现共享。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体现三个原则:学生的主体、个性和潜能要得到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要得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得到锻炼。学生的主体、个性和潜能要得到体现,就是应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要得到培养,就是将科学的、先进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一方面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要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得到锻炼,就是将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传授给学生,通过有效改革、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结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特点,对教学时间、教学难度、教学密度和教学速度应进行合理的灵活调控。合理制定、科学
规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理论学时要进行适当的科学压缩,增加一定的习题课、必要的讨论课、相应的实验课学时,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压缩课时,有些教师会认为课程内容会讲不完,但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采用优良的教学模式将极大提高部分教学内容传授效率。例如,讲解砂型铸造这一节内容时,至少要用2个学时的时间进行课堂讲授,抽象的知识使学生似懂非懂。不过,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实际操作进行现场讲解,四十五分钟就可以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内容。适当地科学压缩课时,一方面可以将陈旧过时、与实际应用无关的内容进行科学地删减,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利用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 (四)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一种全新的、科学的评价观,找到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来判断“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制定出能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方案。
1.建立严谨、完整的试题库,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完成试题库建设,设计全面、合理题型是题库建设的第一要素,知识点覆盖完整是题库建设的第二要素。不同专业老师可以根据本专业大纲要求,自动选题组卷。随机、自动的命题过程,能够使考试更加规范、科学,同时为教、考分离创造有利条件。
2.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真实、合理地反映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往往是目前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传统课程考核方式,所计算的平时成绩往往是粗放的、不科学的,不能够真实地、完全地反映出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采取期末突击死记硬背的方式,也能取得相对较好的学期成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考什么”要解决“,如何考”也要解决。“考什么”即是如何选择考核内容,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要求目标要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技术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体现出来,达到能力、知识、素质完美结合。“如何考”即是如何选择考核方式方法,结合考>!论文、报告、闭卷、操作、笔试、课堂评价、实操与答辩等。
三、结语
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完善高职教学改革这项系统工程,认清社会在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前景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应如何满足社会要求。使教学质量不仅通过教改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课程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是科学改进教学方法、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有力保证。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业务能力强、基本功扎实、具有优良职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作者:李东和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机械制造综合实践教学改革
1.应用创新型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综合实践
1.1全面综合训练项目安排
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实践内容:工艺分析、基准选择、加工方法选择、加工阶段划分、工序顺序安排、机床及工艺装备选用、切削用量和工时计算、编制工艺文件等基础上,增加了工件热处理工艺设计和检测工艺设计等新的内容,以使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全流程的知识,使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1.2依托于项目的自主学习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受限于教材篇幅和学时的限制,讲授的内容多而广,但涉及具体工程问题内容又显得不够。针对这种问题,在课程开始第1周,就把实践的项目任务下发给学生,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为完成本实践环节需要自主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带有明确的任务和目的,在训练项目的指导下有目的性地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同时利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开放时间,可以对自己设计的加工工艺进行上机加工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本实践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一般需要用3—4周的教学时间来完成。目前机械制造综合实践仍沿用了传统的工艺与夹具设计2周的教学习惯,时间短、任务重,因而需要研究一种全新的实践模式完成实践。学生平时时间相对比较充裕,本实践环节结合机械制造工程学课堂教学,在课程开始就布置下实践任务,将实践中原需要集中的环节分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来完成,而在集中的时间段内更多地用在工艺文件的编制和规范上,从而形成一种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解决集中实践时间不足的问题。
1.4融合三维技术的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在工程中,三维软件如UG、SOLIDWORK、SOLIDEDGE、PRE等,已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各个领域,但在传统的工艺与夹具设计实践环节,却缺失相关内容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机械制造综合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借助当前流行的三维软件如NX的WAVE模块来辅助完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其流程如图所示,为基于NX-WAVE建立的机床拨叉体快速工艺编制模板。
1.5融合三维技术的夹具设计
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在本综合实践中,要求学生全程应用三维软件如NX的WAVE设计技术完成夹具从总体方案到具体的零部件设计,同时所有工程图纸全部由三维实体模型导出。在夹具设计中,除传统的夹紧力计算外,还要求学生运用三维软件如NX的CAE模块完成夹具的运动仿真及有限元分析等,借助分析结果完成对夹具结构设计的优化,从而使学生熟悉主流的CAD/CAE功能模块的应用,具备应用CAD/CAE软件完成工程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1.6将数控加工工艺的训练融合在传统的机械加工训练中
现有的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中,学生在做工艺设计时基本上做的都是传统的机加工艺,学生很少主动采用数控机床来完成零件加工。在机械制造综合实践中,在选题时,我们就有意识地选有一道或几道工序需要借助数控加工来完成的典型工件,要求在安排工艺流程时必须至少有一道工序是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完成的,鼓励学生广泛采用数控机床完成工件加工。同时提供一个典型的数控加工工序卡模板供学生参考。针对数控加工工序,可直接调用WAVE工序模型完成CAM模拟加工及生成数控程序代码,之后可进入学校开放的工程训练中心完成实际加工及检验。
1.7以职业资格认定为目标的分阶段考核评定
二、立足学生发展基础优选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只要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如果学生不能获得发展,即使教学手段的花样再多也无济于事,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新课标倡导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要在保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正确的教学方法,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2推进我国英语教学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英语主要采取“集权式”管理方法,由政府行政部门直接监管.国家对英语教学管理过于强硬,社会办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大大降低.尽管当前英语运动已逐步迈向市场,不过传统观念仍占重要地位,教学机构的管理权、产权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英语教学体制应适时进行改革,要将原来的院校集权式管理权利下放,让英语教学走向市场.英语教学管理机构应从思想、行动上做出调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英语教学,充分发挥社会办英语的积极性.
2.2“精英”式社会英语人才培养体制还没理顺
我国英语“精英式”人才相对较少,缺乏雄厚的群众基础.在计划经济时代,英语人才基本是根据从英语专业院校,到各级教学单位再到社会各类机构的培养模式下培养.在改革浪潮的影响下,某些地方由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没有能力进行社会英语培训机构的建设,这就导致原本不完善的英语“高端”后备人才队伍更为缺乏.学校英语未能同社会英语培训进行协同,某些地方在过去的英语只限于个体在学校中进行,很多青少年或爱好英语的群众在离开校园后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场所.正因为群众对英语认知能力薄弱,英语学科未得到普及,使得我国英语新生代“高端”人才的产出处于后继乏人的窘态,对国家英语层面上与国际英语交流上造成较大的压力.
2.3推动我国英语教学科学化发展的需要
当代世界英语运动的主流发展趋势为:英语应用规模化,英语专业分化水平高,位置不清晰,词汇更新转换速度快,强调在专业领域转换,作为各种语言的媒介,英语成为工具化的的产物,从院校专业机构的产生到社会需求的转向越发的迅速,世界英语运动正迈向职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现阶段,我国英语水平处于上升的阶段,且面临着各种难题与挑战,不过也有各种机遇.为此,我国英语管理人员、学生及教师应适时转变观念,逐步深化管理教学与竞赛体制改革,走职业化道路,共创职业英语与非职业英语和谐发展的格局;要进一步扩大英语人数,强化青少年教学与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抓好教学,推动英语事业快步向前发展.
3我国英语教学体制改革的基本策略
3.1注重理念创新,理顺社会教学机构的功用
英语教学应转变传统的被动性教学观念,切实突出英语教学机构的服务和指导作用.我国英语改革处于起步阶段,可谓机遇与挑战共存.要逐步提升我国英语运动的整体水平,就应坚持走社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要通过英语市场予以实现.改革应以转变观念为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确指导,将市场经济与英语社会化发展的规律作为行为准绳,切实转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实现英语社会个体水平全面提升、英语产业和谐发展的基本目标.与此同时,应重视资产和行政管理,政府应搞好宏观调控,逐步放开对教学机构具体事务的干预;要完善法律章程及相关法规,实现对教学机构的管理规范化、经营科学化,为职业英语教学机构提供和谐的外部环境.
3.2改革当前教学体制,通过职业化培养人才
教学体制改革应以教学与竞赛相结合为先导,注重职业英语教学机构的自身建设;要加大院校教学与社会英语教学建设力度,推动英语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现阶段,英语竞赛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个体职业化英语学习化需求持续增高,国际贸易非职业英语也极为踊跃,教学机构可以运用各自的优势,吸纳大批英语学习者,拓宽英语需求个体的的培养途径,同时也推动职业英语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促进这种职业英语与非职业英语的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
3.3教学培训机构初应显多元化
当下,经济体制处于转型期,我国各类性质的英语教学机构组织得以建立.教学机构大体包含下列2种组成形式:
2、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存在主要问题
(1)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还是强调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在教学的方法还没有得到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还是强调对理论的学习,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过细,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在学习上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中职学生面临的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其基础不理想,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间上去了,但是教学的效果还是不能让人满意。
(2)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中职学生本身的基础不是很理想,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在进行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没有注意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由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比较低,课堂的教学气氛不是很活跃,没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本身基础不理想,认为课堂学习就是为了凑时间拿毕业证,这也是很多中职学生没有将课堂学习加以认真对待的重要因素,这种观念在作怪,严重阻碍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学习兴趣自然提不起来。
(3)师生互动效果不理想。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由于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当中,再加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样教与学脱钩现象比较严重,这也是导致中职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3、引进企业培训员工方法的重要性
企业员工培训,就其广义属性而言,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员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要求而进行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重新入校学习的一种继续教育。它的培训方法比一般的学校教育方法更开放,更多样化。如果企业要想从众多竞争的企业对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优势,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表现在整个企业的营销理念上,还是表现在产品设计、生产。而这些都需要企业员工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应用。因此,值得各种学校教育借鉴,今天我们主要是把企业培训员工的方法运用到更广的范围,把它和中职学校的课堂教育联系在一起。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就业,所以,一切的中职课堂教育都要围绕就业展开。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虽然中职生的就业率较高,但中职生的高就业率中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中职毕业生普遍表现出就业稳定性比较差,跳槽频繁,不讲诚信,盲目随从,缺乏耐心。我们把企业培训员工的方法像激励,团队精神,协作,职业素养的培养等等运用到中职教育的课堂上面去,会使中职学生在课堂上以致以后的就业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4、企业培训员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中职学生的基础不是很理想,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养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其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并不是全由其智商因素来决定,还有很多的非智力因素,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引进企业培训员工的高空云梯法,这一方法就是想象自己能够在高空之中穿越云梯。教师在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首先要坚定一个思想:我的学生永远是第一。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的时候,要注意在课堂上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很快就能够答出来,并做一些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的潜能还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这样教师在课下布置作业的时候,便可以选取较为难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延续在课堂上的那种学习积极性,去查阅相关资料去独立完成,在完成的时候心中产生一种成就感,这样学生的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学习潜能被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就有了。
(2)重视团队的协作
中职学生将来是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更强调团队的协作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使用企业培训员工的团队协作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说明每一组在问题讨论完毕后,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发言。实际上,一名小组代表实际上是代表了一个小学习小组,也就是一个团队,学习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为了自身团队能够取胜,都会去积极主动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因为一个人而给整个团队丢脸,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便被激发出来了,更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3)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二、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笔者认为,应紧扣大纲,合理调整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为了突出机床教学的系统性,笔者把金属切削机床及其运动、各种典型机床简介、机床夹具设计基础、典型机床夹具及其设计方法这几章放在一起讲授,这样学生对与机床有关的知识才会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三、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该课程开讲前,学生进行车、铣、磨、刨、钻等机加工实习,加深对刀具、夹具、机床、定位与夹紧、金属切削、表面质量、加工工艺、工序、工步等概念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理论后又要重新回到实践中去,用系统的理论来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过反复的实践与理论学习,学生必将加深概念,并学会应用理论指导实践。
四、教师应不拘一格,灵活使用多种教法
1.举例引入法
讲授新课前,教师先讲有关实例以导入新课内容,把生活中与机械相关的内容与教学相相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可以实板上钻孔为例,导入工步的概念。
2.提出问题法
教师因势利导地提出与新课知识相关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向学生提问:“普通车床的用途是什么?”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车工实习,从而进一步想到车床实习的具体内容。
3.小组讨论法
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围绕新课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课堂演示法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模型。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对比教学法
通过把同类相近知识对比教学,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识。如教师讲述麻花钻切削部分结构时,拿车刀切削部分作比较,使学生认清六个刀具角度的基本定义。6.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应该从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出发,多花时间做好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视频、动画等穿插教学中。如将各种机床的外形、车刀的结构等通过计算机投影技术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动态的画面,轻松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样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所谓教育生态观主要是借用了“生态”这一术语,它强调运用生态学原理、法则等来理解和解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类复杂的问题。教育生态观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的生态结构主要包括宏观、微观两个侧面。教育的宏观生态最大的范围是生态圈,在这个环境中研究以教育为中心的各种环境系统。教育的微观生态则可缩小到学校、教师、设备等对教学的影响,也可缩小到学校的师生关系、家庭的亲属关系乃至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教育的影响。与传统教育观有着较大区别的是,教育生态观无论在教育的方法、内容还是教育环境方面,都做到了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学生个体的自我实现为教育目标。教育生态观环境下,课堂教学既包含了讲授式教学方法,同时也包含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自主教育以及能力教育等,因而这种科学的生态教育观念正以另一种姿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1.2教育生态观相关原则
教育生态观是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念,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以及和谐观下的教育观,强调教育的持久性、连续性,强调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其实质就是将教育发展看作是系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在教育生态观的指导下,可以从更开阔的教育事业审视我们的高职数学教育。其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在处理各类复杂的教学问题时,无论是高职数学教学所处的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需要用系统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教育生态系统性原则的着眼点是微观的发现、宏观的把握以及动态的监测,也就是注意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动态效应。系统性原则的根本要求是追求整体与和谐,追求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1.2.2自燃性原则
哲学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人自身的一切活动也是无法离开自然范畴独立存在的。同样地,在教育中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只有教育理念符合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律。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学生自身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对其实施数学教育。
1.2.3整体性原则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和人为原因容易造成教育发展过程的失衡,因而教育者必须始终保持其发展的整体平衡性,以整体观念来思考和处理各类问题。
1.2.4能动性原则
人类不同于没有主观思想的机器,人类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拥有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通过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构建新知识,而不是一味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却不加以主观思考,直接接受所有灌输式的教育。
1.2.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涉及到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主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社会中的哪个领域,不仅要注重今人的发展,同时还要考虑明天的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同样可用于教育领域,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观念,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2.1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在人们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学生学习数学能够形成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处理问题和处理事件的态度和方法。数学要求学习者严谨的态度,数学中无论是数学中的一个正负号,还是一个小数点,如果写错了需要承担极为严重后果。学习数学能够增强人的应变能力,使其能够从复杂的问题中层层分析,抽丝剥茧,理出头绪,最终将问题成功地解决。除此之外学习高等数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先人创造出来的,例如微积分便是牛顿、莱布尼茨在前人基础上创造的。
2.2高职数学教育现状分析
2.2.1高职数学教育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无法摆脱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目前这在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中还是存在的。大多数高职数学教师对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理解相当片面,将学生置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希望学生一切按照自己所传授的去学习,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声音。实际上,这样的数学教育过程中缺乏的是学生的自主发展。
2.2.2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性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使人们更多地趋向于功利性。现代高职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教育价值取向带有极大的功利性,这样必然使学校这一净土受到污染,也必然会使教育失去教育本身的价值,如此下去,教育对人的发展存在意义也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2.2.3高职数学教育内容以“知识”为中心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更为灵活,正常的是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但是现在的教学工作者过分关注对纯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严重忽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数学无用的思想。高职院校以“数学知识为中心”的这种教育是脱离实际的,忽略了对人生价值、数学应用等一些问题的渗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
3基于教育生态观的高职数学教育改革建议
3.1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始终都是起着主导作用,如果将这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互换,那么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各方面能力无法得到大力提升。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生态学视野角度看是一种教学智慧的“自我性”实践,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交流合作实践不受外力控制和掌握,属于纯自发行为。师生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交流沟通达到良好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达到师生自我成长和共同发展。
3.2从教育生态观出发反思高职数学教育
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高职数学教育也应是体现教育生态观的载体,教师除了需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状态,关心学生的生存状态,给予学生较大的个性发展空间,这样,高职数学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的一部分。从生态教育理念出发,生态数学课堂应该是教育生命观的载体,学校应成为学生安心学习的乐园,而课堂作为一个大系统也应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与学习力的场所,在这里每一节课都会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一种创新过程,以此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3.3学与用有机结合
从教育生态观出发,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同时更需要将传授数学知识与提升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有机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提高,同时也要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应用正确的数学思维变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传统思维,而且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这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感受颇多,可谓是几多欢喜几多忧。喜的是,近几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良好。忧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却逐渐处于边缘地位。且高职语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对于如何改革,同行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我也想谈谈对高职语文改革的几点建议。
加强高职语文教育。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近几年,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更是倾其全力加大对专业及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相反,对公共基础课的投入却明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专业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将来就业,而语文课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达到人们预期的功利性目的。另外基于对公共基础课“必需、够用”原则的不同理解。部分系、专业的教师认为经过中小学十多年语文的学习,学生“必需”的语文能力应该是已经“够用”的了。再者,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样缺乏明确的认识,认为语文课和找工作关系不大,学不学都一样。由此,导致了从领导、老师到学生都认为语文课是一门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课程。
但是,从近几年毕业生及在校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情况很不令人乐观。很简单的一张假条,学生往往写得是语意罗嗦重复、错别字也很常见。专业老师常抱怨学生的毕业论文思路不清、文笔不畅,结构、格式、用语等总有些不妥。即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也感到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这不是笔者个人的感受,而是同事问的共鸣。这样的语文水平,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后劲。
再者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都有推动作用。语文中的写作训练不仅是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思想的训练,更是学生完整人格形成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项工程。因而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语文类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希望高职院校的领导能在教学上做出调整,营造—个有利于语文学习的环境。
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形成高职语文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语文教学地位的边缘化,使得高职语文的教育理论目前也处于贫瘠的状况,理论的薄弱势必导致教材的差强人意。
目前,高职语文教材版本不少,但内容编排上了无新意,教材缺乏高职的针对性。大多数语文教材是按文学史的线索或按体裁来编排。有的按照阅读和写作知识两大板块来编排;有的依旧是三大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教学加文学鉴赏。总体上看,内容编排上显得杂乱,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这些教材,内容上与中学语文教材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复。因此需要一套适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语文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高职语文教材不能仅仅给学生一个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在内容编排上。应该打破惯有的文选讲解的模式,要从文化的层面,选择大学生关注或应当关注的内容,通过一组组相关美文,引导学生在品味其文辞表达之美的艺术感染中体验文化、探讨社会人生问题,培养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
另外,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实际,尤其是大量扩招之后,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特别讲实用。所以,教材在内容选用上,应结合时代特征,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空间;既要注意提高大学生品味,又要适当照顾大学生口味;既要满足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实际需要,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高职语文教材就不能仅仅只盯着经典作品,还应该安排一些贴近大学生心理的内容和更多能适应大学生实际需要的实用性内容。
再者,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加强相关后续课程的建设,并作适当的调整、补充,使之形成较为合理的序列,包括文学鉴赏、名著导读、实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高职语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切合学生实际和时代需要的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高职语文地位逐渐边缘化。另一方面,从开设语文课的情况来看,其现状确不令人满意。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基本是依篇讲析,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学生对语文学习无新鲜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职语文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教法上,必须摆脱语文教学篇章分析模式。老师的作用在于导读,从大处着跟,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师资安排上,应尽量安排课堂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并实行分块合作式教学,即根据各个老师专业教学和科研特长,每人负责一个或几个各自领域的专题,轮流讲授,而不是只由一个老师统讲到底,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的专业特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发生不断的变革,从最初注重画法几何演变到如今的注重图形信息表达。纵观国内工程制图课程,以及国内现有的教材来看,我们不难看出,该课程主要包含两大模块,分别是:
1.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线、面、体、截交线、相贯线及组合体等)。
2.工程图的表达方法、画法及读图(剖面、剖视、规范规定的表达方法等、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其中,相贯线、组合体、剖视、半剖视图等内容是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从课程和教材来看,课程的讲授顺序均为:投影的基本知识→画法几何→工程图的表达方法→工程图。课程偏重知识的传授,空间想象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对产品信息表达、设计构型思路、工程规范概念讲授较少。对于不同专业而言,对课程的要求不同,课程的重点也不同,因此,课程的难点也不尽相同。以统一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没有体现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难于建立知识点间有机的连接关系,因此,难以建立工程信息的概念,缺乏灵活应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二)工程制图课程安排
工程制图课程授课一般在32-72学时之间,主要是针对非机械类的专业,如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电气、工程管理等诸多专业,课程覆盖本科专业面极广。但目前的课程体系对各专业几乎不作区别、授课内容完全一致且缺乏实际应用。由于学时少,多数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过分偏重点、线、面的投影以及截交线、相贯线等基础部分,降低了对专业图样的要求(大部分课程体系该部分采用机械类的零件图、装配图进行讲解);整个课程体系不以工程设计为主线,降低了工程制图课程的工程性和设计性。由于过于强调基础部分,不能突出各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学习后达不到具备绘制和阅读相关专业工程图样的能力。工程制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具有基本的设计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养。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训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的未来工程技术人员,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是摆在广大工程制图课教师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21世纪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创新设计为目标,探索性地建立新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结合新的教学手段,打破《工程制图》课程长期以来过分偏重画法几何基础知识、对各专业授课不作区别、缺乏工程性和设计性等现状,变为强调面向工程、面向创新设计、面向实际应用的图学课程,成为真正的“工程的制图”;通过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教学内容,达到满足各专业特定性的要求,让学习者感受到所学工程制图知识与自身专业密切相关,同时也为计算机绘图打下基础。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以创新设计为目标,在课程开始就引入设计的理念。课程增加国内外先进设计理念,特别是创新设计理念。由于目前主要以计算机绘图为主,对画法几何基础部分要求可适当降低。增加计算机绘图知识,对目前使用的绘图软件,采用普遍介绍与重点使用相结合。普遍介绍目前主要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如AutoCAD、3DMax、CASS、PKPM等,重点使用AutoCAD,通过此部分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绘图有了基本了解,建立了计算机绘图的概念。调整工程图部分内容,加强不同专业图样的知识,强调创新设计。对各专业相关的标准件及常用件进行增减改写,介绍一些适应不同本科专业的典型的专业图例,根据不同专业,使学生能够绘制、简单设计和创新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图样。
(二)教学手段与实践路线
更新课程网站,利用网络扩充学生知识面,并进行网上答疑。突出多媒体教学,增加三维实体模型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辅以计算机绘图进行工程实例演示,注重对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分析规划→实践探索→分析调整→实践完善的步骤推进。首先与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接触,了解各专业工程图样的典型结构特征,表示方法,设计过程等内容。分析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的评价,并对国内工程制图课程有改革经验的高校进行调研,收集国外工程制图课程的最新教学材料,选择有各专业工程背景的图样表示作为课程新的内容,收集国外标准、图例以及专业词汇的英语表达,融会贯通后写出教案,进行教学实践。结合工程背景,培养创新设计能力,满足不同专业的选课要求。强调工程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项研究能够使工程图学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反映新世纪的教学要求,使课程做到与时俱进,同步发展。
二、我国高职体育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只是进行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和提高学生的体质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健身方式的指导,更是少对学生进行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于“体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育与人身心健康发展之间的关联”等等这类理论文化知识的传授少之又少。学生虽然在上体育课,但很盲目,不知道练了有什么益处,只是为考试而机械地训练,缺乏一种从思想上真正接受、真正喜爱体育的意识,从而造成学生踏入社会后无法养成一种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毅力。此外,高职院校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盲目地学习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式而造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
(二)过于“技术”的传授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如今已成为我国高职教学的主要任务。然而,从小学至大学,竞技性质的体育运动知识却占了很大的比例,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而且教材的内容往往大同小异。现在高职的体育教材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受前苏联体育理论、陈旧的体育教学思想等等因素影响,体育教材的编写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如今的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只是传授学生竞技技能和运动技能,把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素质和全面发展身体活动能力的手段变成以更好地发展、掌握技术和竞技比赛为目的的应赛课程,导致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另外,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体育水平考核和体育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过分注重形式化的比赛规范模式和标准模式,致使学生和教师都把体育教学的目的建立在“技术”上,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三)缺乏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的结合
一方面是学校,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只重视体育教学的管理,而缺乏对“育人”层面的管理,极少在体育教学管理的日常议程中提及到职业素养。甚至有的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几乎只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忽视了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第二方面是体育教师,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少有教师会去思考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关系以及重要性。而有的体育教师不但没有职业素养的培养意识,还存在着错误的教学观念,他们错误地认为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是政治老师、辅导员的工作,自己并非要参与其中没。所以,高职体育教学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必须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提高体育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的对策
首先,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体育教师要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养成学生一种长期锻炼体育习惯的体育教学目的上努力,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积极主动去了解职业和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其次,为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面对逐年增大的就业压力,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而缓解就业压力。其实也是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有效的手段。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创造性,追风严重,跟着别人走的倾向非常严重。如何激发大学生就业潜力的创新性,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课题,应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发展观,尤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培养。最后,传统体育教学只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的锻炼结果,而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个性的培养。将体育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给予学生自去选择符合自身心理特点和的生理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体会到作为体育教学主体的满足感,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个性和素质的发展。结论
二、中职机电教学改革措施
(一)将生产环节引入教学课题中
将生产环节引入教学课题中指的是将实践课程内容和本地区一些机电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联系起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带入生产车间。将传统的消耗性实习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性实习,这样不仅能实现学生和企业之间的直接对接,还能够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有效的弥补了教学设备不足、教师资源缺乏教学基础薄弱的情况。
(二)全面开展实践教学法,积极开展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在中职机电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尽可能的减少验证性质的实验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另外,教师在组织课程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自发的参与到实践科研活动中,加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提高了机电教学的效率。
(三)改革机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
中职机电教师作为机电教学的领头人,理应率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积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对于一些概念性基础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对于一些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实践讲解以及精讲多讲的方式。另外,教师还要尽可能的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中职机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四)不断创新机电教学大纲在机电专业的教学环节中,要不断根据社会市场经济需求创新教学大纲,坚持课题化思想,根据现代企业机电控制技术的特点进行课题设计,把职业岗位的可操作性以及专项性作为大纲依据进行创新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从基础到专业、有学生专长达到企业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将职业技能培养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五)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中职机电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是需要组建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只有教师有能力,科研知识强,才能够有效提高中职机电教学的效率,促进机电教学改革的步伐。另外,在进行机电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邀请高校教授以及知名专家来校开开展研讨互动。同时,让教师深入生产实践,走进企业中,这样才能增加教师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为社会培养创新性和技术性人才,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