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消费问题论文

大学生消费问题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0 16:22: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消费问题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消费问题论文

篇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开销也逐年提高,并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面子消费”、“超前消费”、“情感消费”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学生中,消费观念缺乏理性,对我们高校的大学生教育敲响警钟。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现状

大学生处于自我的满足欲望不停扩张的特殊时期,没有相对独立的经济能力,而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家庭,生活的花销受到一定的制约。根据调查,2.8%的大学生是通过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来完成学业的,4%的大学生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的17.9%的大学生是靠个人假期打工或者平时兼职来完成学业的,而76%的大学生的学习费用以及生活费用是由父母提供的。而且,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支出根部没有预算,开支随意,前松后紧,相互借钱,理财观念非常淡薄。

1、消费追逐新潮、追逐时尚

据了解,有些大学生每月的花销已经高于一般的上班族,他们要买手提电脑,要买最新潮的手机,要穿最新潮的衣服,向同学借钱,到银行借贷,不是因为生活困难,而是追逐潮流与时尚。例如:为了拥有“苹果”手机,情愿缩食节衣,牺牲必要的生活开支。有的想得到一双品牌运动鞋,一件时尚的衣服,向同学、朋友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2、情感消费的投资日趋上升

在大学校园里,两两相依的情侣已成为大学校园的风景。恋爱消费、情感投资不断攀升,甚至已经超出了自身以及家庭的承受能力。“认识三四天就送礼物”、“凡过节就送品牌服饰、手机”的人大有人在,有的男生自从结识了女朋友,每月的平均花销都得在两千月以上。电话,如今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开支,走进大学校园,经常可以看到马路边、走廊上一个个烫电话煲的大学生,他们用手机与朋友亲人沟通,与恋人聊天,电话费也在不断上涨。大学生的节日消费、生日消费、老乡消费、周末消费等各种各样的消费形式在大学生中悄然成风,特别是在男生中占有很大比例。

3、攀比现象非常严重

在大学校园里,同学间的盲目消费、相互攀比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个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上,他们认为消费已经成为显示地位和显示身份的象征。只要看到别人有的,不管自己需要与否、实用与否,也不考虑自己的经济情况,自己也要拥有,甚至“我的一定要比你的好”。这样就使消费观念变得无计划、浮躁与盲目,如果不正确引导,就会发展为炫耀、攀比。

二、当前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的出现,既是社会这个大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又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缺少正确的、及时的引导所带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家庭消费中,支出最多的就是年轻的一代,首先,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们的父母收入、家庭条件也普遍提高,因此,每位学生在校的开支、经费得到保障。其次,父母把对下一代的关爱,体现在经济上的一味满足,有些父母含辛茹苦,自己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倾其所有的为孩子付出。家长们的这种做法和溺爱心态,助长了一些大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

2、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的影响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因此成为了商家、生产厂家争夺市场的主要阵地。当大学生步入校园之后,商家就利用媒体,用它特有的,浅显易懂的,容易使人理解的方式,为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开辟新的灌输新的消费观。比如,传媒利用学生们喜欢的某个明星做宣传,宣传明星所使用的化妆品、所使用的饰品等,促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随着明星的生活方式而改变。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们流利的说出广告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广告词转化为日常用语,而且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比如“心动不如行动”。

3、社会不正之风对大学生消费伦理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环境中的不正之风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影响。离开父母的大学生,在大学是自我管理,父母的约束和老师的管理逐渐减弱,社会、朋友、同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如今,社会上那些不良的消费行为特别普遍,小到一桌宴席、一个手提包,大到豪车、洋房等不正之风慢慢入侵校园,使学生们的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从而造成了他们对消费伦理不正确的认识,甚至观念的扭曲。

4、个性心理对大学生伦理消费的影响

个性通常指的是情感——品质、态度、情操、心理状况、兴趣、无意识的机制、理想等。这些能确定人的特有的行为、思想和特征。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创伤和挫折,也不在意他人的评说和议论,个性强,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容易引起超前消费、盲目消费。另外,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育程度还不是很成熟,有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是特别健全。据统计:有2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我们应该“今朝有酒今朝醉”;45%大学生认为“我有的,别人没有,我很自豪”;有57.6%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受到周围朋友、同学的不同程度影响,他们追求时尚,忽视自身的经济条件。

三、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教育

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念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学生和家长的感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学生们的人际关系,对家庭道德建设,也带来了不良的后果。我们应该查找原因,通过多种教育方式,鼓励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伦理观,理性消费。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高校应该开设思想道德与修养的相关课程,其中的“消费道德”应该尽快进入大学课堂,并且作为主要内容。鼓励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树立节约、简朴的消费观;反对盲目从众与盲目攀比的病态消费;强调理和理性消费。全面关心、关注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逐渐走向成熟。

2、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密切配合

如今的大学生,不论是来自农村家庭还是城市家庭,不管家庭条件是否优越,家庭教育对其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家庭环境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具有生动、形式性强、具体的特征,所以家庭教育是良好的道德修养创造和传递的基地。学校教育具有规范、系统、理论性强的特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分工不同,但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得益彰,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反对给社会、给家庭带来负担的消费者,努力倡导和谐、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

3、增强大学生的爱心观念和感恩意识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15.7%的大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17.8%的大学生认为花父母的钱理所当然、毫无感觉。这充分表明了当代大学生,对他人的帮助、父母的付出视而不见,以自我为中心。

以上情况,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我们要从认知上对他们进行点拨,让他们知道今天所得到的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要认识到父母的付出是那么的不易与艰辛。我们要从道德层面教育学生,懂得识恩、知恩与感恩,从而增强自我约束性。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消费观是已成为重要的教育任务。

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念的教育,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当代大学生是我们祖国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培养和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作者单位:河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消费习惯受到西方商业体育、体育运动明星的享乐奢靡生活的影响,或是在社会“物化”和拜金主义的潜移默化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奢靡把追求享乐作为生活目标,这种全新的消费习惯已不能小视。使得这一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学习奋斗的意志,浪费了青春毁掉了自己的未来。

1.2虚荣盲目的攀比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大学生由于虚荣心的驱使,在运动鞋、运动服饰、运动器材、运动饮品食物等方面,往往盲目追求名牌,不顾家庭经济能力。有甚者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将学费消费掉;还有将国家发放的贫困助学金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追求,购买运动名牌而不是用来解决自身的贫困问题。

1.3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习惯

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十分享受对于时尚的追求,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消费生活的引诱失去理智,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商品的性价比来进行消费而是根据流行的喜好进行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高科技产品成为大学生追求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的主要对象,还有追求夜生活的时尚消费也是大学生所追对象。

1.4为搞关系的“人情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人情消费过度,表现在消费项目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增高、消费比重不断扩大、消费金额不断膨胀,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2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导致的危害心理

(1)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胸无大志,精神颓废,学业荒疏,更忘记了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2)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3)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冲动和浮躁心理,出现了“符号主义”消费的特征。

(4)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背上沉重的“人情负担”,这种负担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3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正常正确消费观念

3.1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消费观

利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日常规范、自觉奉行的理念信念,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3.2加强国情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正确消费习惯要建立在对国情透彻的了解的基础上。虽然我国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但是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大学生还要成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美德,抵制不良消费习惯的排头兵。

3.3加强校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和寝风形成的优秀的大学校园氛围,成为大学生抵制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形成勤俭节约消费习惯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校的校风建设端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营造“端正人生目标,构建节约校园”的育人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篇3

 

1前言

当前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这一特点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上也、有所体现,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由于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成长环境,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消费动机是直接驱使消费者进行某种消费行为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反映了消费者在生理上、精神上和感情上的需求,实质上是消费者为满足某些需求进行消费行为的动力。【1】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社会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追求等。但这种消费理念还不完全稳定体育论文,【2】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其消费行为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及攀比思想的影响,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2 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五所普通高等院校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大四因毕业实习不作为调查对象)740名大学生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生源地划分,其中农村340名,占45.9%;城镇327名,占44.2%;大城市73名,占9.9%。

表1 被试样本生源地情况一览表

 

生源地

农村

城镇

大城市

人数

340

327

73

百分比

篇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群体也在不断的扩大中。传统的旅游项目是针对一些城市白领以及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退休人员。这群人的特点是有工作或者生活压力,他们需要一种方式来释放自己,而且他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支付旅游费用。传统的旅游模式是由旅行社组团出游,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类似于自助游等旅游新模式逐渐出现。针对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消费计划,已经成为各个旅行社提高业绩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这一类群体在未来的十年内存在一个很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他们所需要的旅游模式是打破传统模式的。研究大学生旅游消费营销策略是进一步发展我国旅游业的重要方面,也是旅行社存在与发展的关键。相对比上班族来说,大学生的空余时间要多出很多。也就是说大学生存在旅游时间的可能性。传统的旅游消费群体又的仅是在假期或者是黄金周出游,除去这一周期,很多旅行社和景点都处在不饱和的状态,而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恰好来填补这一不足。避开旅游高峰出游已经慢慢的成为大学生旅游新观念。所以,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制定大学生旅游营销策略,不仅可以给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增加新的盈利模式,而且也能缓解目前旅游业出现的假期爆满,平时无人的现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大学生这一旅游消费群体,制定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旅游消费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推广和运用制定一个营销策略。基本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1)从我国旅游事业和旅游政策入手,分析传统模式的旅游消费模式成功的因素和不适应时展的原因;

(2)分析我们旅行社的营销模式,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3)研究当代大学生特点,作为一个新的消费群体存在的商机和挑战;

(4)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提出一个以大学生为旅游消费群体的新的营销策略。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大学生这一旅游消费群体制定的营销策略。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打开大学生旅游消费这一道大门,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研究,了解大学生旅游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2)通过对旅行社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家旅游政策,深入探究旅行社生存环境;

(3)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大学生旅游消费营销策略。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针对大学生,作出一份调查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主要在在杭高校中做一次普遍的调查,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可以给研究提供一份可靠的数据。

(2)文献分析法。收集相关研究文献、期刊、报纸,对文献进行分类分析。

(3)案例分析法。寻找营销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来证明研究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作出正确的且具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和进度:

总时间:本届毕业论文从2009年10月--2010年6月.

第一阶段:确定选题阶段

第二阶段:毕业论文实施(2009年11月—2010年5月)

1.2009年11月20日(第12周周五)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工作要求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2.2009年12月8日(第14周周二)前根据学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完成任务书、开题报告撰写等工作。

3.2009年12月8日(第14周周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

4.2009年12月22日(第16周周二)根据开题论证小组修改意见,将完善后的任务书、开题报告修改后交指导教师。

5.2010年1月中旬,上交经指导老师审核的论文提纲,提纲详细至三级目录。

6.2010年3月初(第二学期),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7.2010年5月初(第二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将毕业论文提交指导老师。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2010年5月—2010年6月)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柴松,王洪武.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指南[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31.

[2]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6.

[3]刘丹平.旅游凝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7.

[4]张文.旅游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6.

[5]陶虎.旅游广告——远离与创新[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68.

[6]罗明义.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1.

[7](澳)赖辛格(Reisinger,Y.),托纳(Torner,L.W.).旅游跨文化行为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65.

[8]耿步健.当代大学生心理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12.

[9]李浪.心理学从书-旅游心理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67.

[10]高舜礼.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25.

[11](英)摩根(Morgan,N.),安妮特•普里查德(Pritchard,A.).旅游休闲业的广告创意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3

[12]张小红,陈全.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4,9

篇5

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和撰写是高等教育中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是检验本科生四年大学系统学习效果的试金石。毕业论文顺利通过意味着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反映了大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和创新的知识,标志着大学生基本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一所大学本科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研究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分析,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2]。本文立足于笔者自身从事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实践来看待这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选题缺乏问题意识、论证缺乏逻辑性、整体缺乏学术规范性。

(一)选题缺乏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的缺乏会造成论文主题肤浅、没有深度和新意。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驱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3]很多学生就是因为缺乏这种问题意识,才导致论文主题陈旧,缺乏新意,或者选题空乏、抓不住核心。例如:有的学生讨论“大学生的消费现象”这个论题,仅仅停留在分析大学生学习上的花费、日用品上的消费、娱乐上的消费等方面,而不能结合现实社会中网络消费这一新现象进行探讨,缺乏反映社会现实的意识,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

(二)论证缺乏逻辑性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些同学的论文缺乏对论证逻辑的仔细斟酌和全盘考虑。段和段之间缺乏过渡性,节和节之间缺乏连贯性,章和章之间缺乏系统性,以至于整篇文章结构错乱、逻辑混乱。有些论文材料不能说明主题,有些论文章节游离于核心观点,有些论文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事层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所有这些现象都是论文写作不科学、缺乏逻辑性的表现。

(三)整体缺乏学术规范性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4]为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但在现实教学中,尤其是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科学意识,论文写作缺乏学术规范。如引文不注明出处,表格格式不对,图形不符合要求,参考文献不规范。字体大小、段落间距等格式不符合要求,整篇论文看上去不统一、不整洁、不规范等。

二、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检验学生大学四年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重要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创新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科毕业论文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科学历教育的成败。根据笔者工作实践来看,目前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并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内部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理论学习、方法掌握、认知态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外部原因主要是环境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纰漏。

(一)欠缺对基本理论的深入学习

只有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领悟,才能培养一种学科的敏感性,才能充分运用本专业的范式去思考问题、阅读材料和提炼观点。因为缺少对基本理论的深入学习,很多学生面对浩若烟海的文献资料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运用已经学到的学科知识去分析、提炼文献、提出独到的观点。在很多学生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材料中,经常出现对课题研究的现状不清,目的不明,对文献归纳不当,不能阐述文献的优劣,不能对研究内容进行详细阐述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学生对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没有吃透和理解。

(二)缺少对专业方法的熟练掌握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97-02

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近年来多新办有经管类专业。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这些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一、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过于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和研究性

当前,多数高校认为,毕业论文是属于学术论文范畴,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然而,这种过于强调学术性的评价标准与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定位与学生整体理论水平是不太符合的,这导致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貌似学术论文实则学术垃圾。但与此同时,由于强调学术性,因而与实际联系更为密切的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以及带有策划性质的项目报告都被排斥于论文选题之外。这使得论文的选题存在着大而空等问题,同时也使得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少了一个重要途径,而那些所谓的学术性论文也实在难以体现出其实践性来。

(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第一,对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和解释能力较弱。经管类论文通常需要有数据的分析支撑,才能有说服力。但学生不仅无法从合适的渠道获取数据,而且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也很欠缺。虽然在大三前后修学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定量分析工具,但真正能够在毕业论文中运用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多数论文都是文字的堆砌和字数的拼凑。

第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毕业论文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尽管同学们已修学了本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但真正在毕业论文中加以运用的同学却并不多,多数是直接将教科书中的概念、原理、理论等内容直接堆砌在论文中,弄得论文好像是教案一样,并未能体现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来。

(三)指导教师队伍力量不足

由于地方本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多为新建专业,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招生数却较多,致使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力量捉襟见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缺乏符合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第二,指导教师质量存在问题。一部分教师本身并未受过硕士阶段的论文撰写训练,自己也未曾有过完整的论文撰写与发表经历,因而难以很好地承担指导工作;一部分教师与指导的学生专业关联度不大,难以很好地承担起指导责任。

(四)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有限

一方面,就业压力使学生寻找工作的时间普遍提前,一般在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就几乎倾巢出动,没有寻找工作的也在备战各种考试、考证,而且是一个试接着一个试去考,至于毕业论文就完全成为副业了;另一方面,唯一有可能、有意愿去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考研学子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其考研工作一直要到五月份才能尘埃落定,而此时已快到论文答辩的时候了,最终只能应付了事。因此,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虽然很多学校将毕业论文工作开始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实际上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仍然十分有限。

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建议

(一)毕业论文分类写作

根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兼顾学术性要求,可根据学生的偏好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毕业论文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为学术研究型论文,其要求学生按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规范去从事论文的写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该类论文主要针对那些有兴趣将来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另一类为实践应用型,主要针对那些计划毕业后即参加工作的学生。

在地方高校中,经管类毕业论文的主体当为实践应用型论文,这主要因为:第一,实践应用型论文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同时,由于实践应用性论文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其对学生的压力并不低于学术研究型论文。第二,实践应用型论文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论文抄袭的情况,因为实践应用型论文要求学生从真实的参与工作着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使其难以抄袭。第三,实践应用型论文可迫使学生去作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当前,大学生的实践资源并未被充分利用,对大学生来说,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是任务,在企事业里打工是为挣钱补贴生活,实习是为了工作。较少有学生在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能够多一点观察和思考,而实践应用型论文可迫使其为完成论文工作去观察和思考,并以论文形式表述自己的见例。

实践应用型论文可有实验报告(如,对不同促销手段的比较分析其对销售效果的影响等)、调研报告(如,调查分析某消费品在大学生市场中的消费状况等)、商业策划(如,针对某企业的战略发展策划、营销策划、组织结构变革与发展的策划等)和案例分析报告这几种形式[1]。

(二)项目组合作模式

现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基本上都是一名学生一个题目,即使题目一样,两者的撰写也是毫不相干的。但当对毕业论文实行分类时,项目组合作模式在一些情况下就变得有必要了。例如,某些调研工作、实验工作或策划工作往往依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如果由几个人组成项目组的形式去合作完成这项工作,其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同时,以项目组形式开展毕业论文工作,还可以集多人智慧于一体,通过讨论会产生不同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成员的创新欲望,产生创新性的观点。项目组合作模式也能培养成员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最后,以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弥补指导教师数量的不足。

以项目组为单位开展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是一种新的形式和方法,是以常规毕业论文工作为基础的创新和发展[2]。它既要遵守学校毕业论文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同时又对选题、指导、答辩等许多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条件。因此,必须把握以项目组的内涵和要求,根据实际条件和教师、学生的能力水平,稳步推进,确保论文质量。项目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以2~4人为一组。

(三)以研究项目为依托

1.以教师的研究课题为依托。将学生引入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团队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学习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好的锻炼。在参与这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者的结合可以使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以“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计划为依托。“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可营造一个鼓励标新立异、百家争鸣的创新生态环境,使大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是高校乃至社会都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组织、指导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如何制定和实施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如何使学生毕业论文与“挑战杯”竞赛及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有机结合,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方面。

结束语

对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一定要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毕业论文应以实践应用型论文为主,以学术研究型论文为辅,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训练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培养需求。此外,对于学术研究型论文,要求侧重于独立撰写;对于实践应用型论文,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项目组合作方式完成,也可独立完成;对依托教师课题、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挑战杯”项目完成的论文,要求侧重于学术研究型论文的撰写。

篇7

[2] 硕博士应聘城管引关注,被指挤压本科生就业岗位[EB/OL]..

[3] 长安大学招保卫要求硕士学历过英语六级[EB/OL]..

[4] 周立新.要对人才高消费行为说“不”[J].中国公务员,2000(3):6-7.

[5] 刘洁,李荃辉.人才高消费形成的原因、影响及对策[J].经济师,2007(9):19-20.

[6] 武毅英.转型期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1―33.

[7] 武毅英,洪文建.劳动力市场分割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流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3):15-26.

[8] 武毅英.高等教育经济学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0.

[9] [美]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 王香丽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l):1-22.

[10] 张洪亚.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32―34.

[11] 刘宏伟,王晓璐.社会分层视角下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114―116.

[12] 陈永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不流动[J].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3):81―89.

[13] 武毅英,王影.经济增长、高教发展与毕业生就业关系的定量分析[J].江苏高教,2005(4):118―120.

[14] 郭新华,吴融.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非一致性变动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2):83―86.

[15] 叶爱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教育审视与治理――基于类型结构调整的视野[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80―104.

[16] 任艳青.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教育审视与治理――基于层次结构调整的视野[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59.

[17] 王小五.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教育审视与治理――基于科类结构调整的视野[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60.

[18] 张凌寒,王宏卫.大学生选择性失业与高校就业指导优化[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5:47―49.

[19] 武毅英.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教育学审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121―124.

[20] 于洪霞.毕业生就业情况与高校专业调整――基于教育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59.

Analysis on the “Low-Level Job” Phenomenon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Theory” Sight

篇8

论文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水平、意识、动机等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尽快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大学生作为未来消费行为的主流,其体育消费行为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因此,本文对河南省十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特点,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调整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为开发河南省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平顶山学院、南阳理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十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每个高校100份),回收问卷967份,其中有效问卷925份,有效率为92.5%。

1.2.2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数十篇以及有关体育消费的相关著作。

1.2.3访谈法:对河南省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大学生日常体育消费实际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2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

2.1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日常生活费用也随之大幅度提高;同时,学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大学生对健康体质的追求,使每年大学生用于体育消费的资金都呈稳定上升趋势。但仍有许多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淡薄,往往是被动地进行体育消费。从表1可见,低年级大部分学生体育消费最主要的动机是盲目的;把强身健体作为体育消费的主要目的,不管在那个年级中都占了比较高的比例;四个年级在体育成就方面差别不大;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都越来越重视愉悦身心、社会交往及追求时尚的需求,这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越来越明确。尽管接受体育消费的大学生群体日趋增加,但仍有许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不明确。这种情况势必导致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另外,大学生体育消费没有明确的目的,往往会使消费资金降值,造成原本就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短缺。

2.2对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的调查分析

表2显示,当今大学生在体育服装上的支出是主要的,其次是在运动饮料上的消费。在调查中发现,更多的大学生对校园运动场馆的适当收费无法接受,宁愿不活动也不进收费的场馆。这样的体育消费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正好相反。另外,从表2还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的各项体育消费在个人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相差不大,这说明现代女大学生健身意识在不断的加强,而来自大、中城市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比县城、农村较合理,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受原生活地消费习惯的影响,呈不均衡和偏态分布,从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看艺术类较差;各专业的大学生在观赏性体育比赛及去健身俱乐部消费较少。

2.3对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分析

2.3.1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

由于男、女大学生对体育活动认识及生理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体育消费水平的不同,统计数据明显地反映出男生体育消费水平比女生要高,而且男生体育消费支出在日常消费中占的比例也要高于女生(见表3)。

2.3.2地域不同,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也不同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上经济发展状况对体育活动认识的制约,两者直接影响到各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而且不同地域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有明显的差异(见表4)。

2.3.3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专业

体育专业的学生用于购买必备的运动服装及观赏体育比赛的支出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而在其他的体育消费内容的支出甚至还低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由此可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要高于非体育专业,而非体育专业之间无明显差异(见表5)。

3结论与建议

3.1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审美价值等认识不够,体育消费动机不明确。因此,应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调整消费结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使其合理利用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

3.2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也逐渐趋向稳定和成熟,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收支会进行计划性安排。但应重视低年级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盲目性,多进行正确引导,并多提供体育消费方面的知识。

篇9

题目:浅析视觉营销在服装卖场中的作用

姓名:

学号:XX03030331

指导教师:

班级:服设

所在院系:设计与艺术学院

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视觉营销的根本目的在于争取目标顾客、扩大市场影响和突出品牌形象,因此,绝不能只满足于热热闹闹的促销宣传和心血来潮的煽情手段。同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一样,视觉营销也必须坚持既定的理念和一贯的策略,并且在设计上予以充分体现。

意义:

视觉营销并不是新的“武器”,而是一门被我们遗忘了的“武器”。作为一种直观的营销手段,它其实一直默默“呆”在每个终端的幕后台角,人们对它的作用了解甚少,如同一个被“雪藏”的歌手。近几年当我们重新审视和了解它的作用后,“视觉营销”就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而其更大的意义是:商家们已经开始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掘它的潜在威力,同时在终端中进行系统的运用。

课题的主要任务;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主要任务:

1.论述服装视觉营销的含义和范畴。

2.针对一个服装店而言,在色彩、造型、声音这些相关的影响视觉注意力方面进行分析

3.服装视觉营销塑造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4.整合视觉营销,提升销售业绩。

可能遇到的问题:

1.现有资料和信息不足;

2.对现在服装卖场中的视觉营销的应用与服装本身认识不足。

3.视觉营销的应用于卖场销售是否成功。

解决方法及措施:

积极到阅览室,图书馆等有价值的位置查阅;学习研究,向指导老师请教;从自己实习单位的情况为起点,然后再到各大中小型服装卖场中更好的了解服装视觉营销对服装服装卖场的影响状态,从实际出发,慢慢学习服装视觉营销在卖场中的作用的认识和了解,逐渐完善课题。

论文

大纲

摘要

众所周知,人们所感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传达到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使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现代营销知识告诉我们,视觉营销是作好营销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从服装卖场角度来阐述服装视觉营销的作用和影响。

abstract

asweallknow,peoplefeelthe83%ofexternalinformationthroughvisualcommunicationtothepeople'smind.inotherwords,sothatvisualaccesstoinformationoutsideofthemostimportantandthemostimportantchannel.modernmarketingknowledgetellsusthatthevisualmarketingisessentialtopreparemarketingofoneofthemeansofmarketing.

thepurposeofthispaperfromtheclothingstoreclothingvisualperspectiveontheroleandimpactofmarketing.

关键词视觉营销;视觉冲击创造价值;无声的销售员

keywordsvisualmerchandising;visualimpactcreatevalue;silentsalesman

正文:

1引言服装视觉营销概论

1.1服装视觉营销的概念

1.2服装视觉营销的范畴

2视觉营销在卖场中的具体应用

2.1服装店铺的整体色彩应用技巧

2.2服装卖场的陈列设计

2.3服装视觉营销塑造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3视觉营销的一些实例分析

3.1zara店铺的空间设计与陈列形态

3.2森马

3.3jackjones

4视觉营销迎来了春天

4.1视觉陈列专家韩阳与《卖场陈列设计》

5整合视觉营销,提升销售业绩

6结束语

7致谢

前期的文献资料收集、调研、实习及设计条件准备情况

搜集关于服装视觉营销和陈列设计等的相关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马赛.工业设计与展示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2]毛春义.服装展示.湖北美术出版社,XX

[3]杜异,傅祎.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设计,岭南美术出版社,XX

[4]王春杰.世界展览新设计.湖北美术出版社,XX

[5]赖涛.服装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XX

[6]韩阳.卖场陈列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XX

[7]许亮.展示设计.湖南美术出版社,XX

[8]陆华祥等.最新展馆展台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XX

毕业计主要工作的进度安排

1-4周搜集,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毕业实习.

5-6周毕业作品服装效果图的设计、毕业作品结构图

7-8周毕业作品服装制作

9-10周服装效果图、结构图及文字说明

11-14周论文大纲及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撰写

15周论文的目录、缩写稿、中英文摘要、致谢

16周服装动态展示设计

17周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

毕业设计每周指导时间、地点安排及毕业设计纪律要求

每周指导时间:

每周一、周四下午在逸夫楼四楼,不早退;不迟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考核

一、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指导教师200年月日

篇10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篮球运动起源于学校,并且在学校中迅速普及,尤其是在滨州学院发展更为迅速。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氛围浓厚,有很多大学生都受当今篮球运动形势的影响,喜欢参加篮球运动,为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也一步步的步入正规。而篮球运动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和谐的场面。而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刘博在对我国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研究与探讨中谈到高校的大学生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事关重大,而篮球运动因其易普及和趣味性强的自身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校园中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自 1998年开展以来,以独特的魅力迅速把学生、家长和学校融为一体,在大中小学校园内乃至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到篮球场,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篮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胡本东在山东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指出篮球选项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高校篮球教学深化改革的步伐。系统研究篮球选项课教师的现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旨在建立一支既有高深的篮球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质量的篮球教师队伍。

张凌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谈到,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使学生掌握篮球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篮球规则、裁判法;在篮球选项课理论课中增加健身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篮球选项课的健身价值,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

王荣森在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学生又喜欢的运动项目要大力开展,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课外活动的组织内容丰富,适应面要广。

陆红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中提到,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曾是高校普遍面临的窘况,再加上高校急剧扩招,场馆面积却增长缓慢,设施更新缓慢,而学生们对场馆设施的要求却在不断地提高。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 850080 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 558044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 28741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3.4%,这个比例在庞大的全国大学生数量面前显得太小。

金胜真在武汉市篮球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指出篮球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篮球运动方面的需要而消耗物质资料和劳务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行为。一定量的经济支出,不仅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篮球消费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

本文对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篇11

[2]史薇.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结构与媒介使用――以首都高校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6,(5).

[3]黄健柏,黄飞.我国网络消费研究述评――对364篇大学生网络消费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

[4]{新宇,何亮坤.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问题及破局之策――以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数据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5,(6).

[5]继光.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调查研究――以南通大学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0).

[6]谢S.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水平观察[J].北方经济,2013,(8).

[7]黄冬兰.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道德观的构建[J].龙岩学院学报,2012,(6).

[8]徐洪升.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09,(32).

[9]胡立源.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探析[J].硅谷,2008,(10).

[10]王东.浅析我国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8,(11).

[11]陈晓.浅析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正负效应[J].图书馆学研究,2007,(2).

[12]刘志杰.论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J].天中学刊,2004,(2).

[13]蔡怀舜.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14]林豪慧.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探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