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选修课教学论文

选修课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0 16:22: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选修课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选修课教学论文

篇1

1.重科研轻教学。科研在高校的排名和各种评比中占有较大的份量,为此高校普遍存在“科研至上”的观念。许多学校在职称评定和各种奖励政策的制订上严重偏向科研,甚至在教师考核上出现了科研工作量可以顶替教学工作量的现象。如果科研项目多,经费多,可以不教学,而且教学方面的荣誉和奖励还可以照拿。这种政策导向,严重地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科研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重行政轻教学。在高校里,普遍存在着行政占主导地位,教师占附属地位的现象,无论是在学校的地位还是在利益分配上,行政人员优于教师。教师本是创造价值的主体,反而受到忽视和排挤,这使得一些教师千方百计地想要转行政岗,无心教学。

3.重必修课轻选修课。在教务安排上存在着重必修课轻选修课现象,比如在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和上课老师的安排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选修课经常排在下午、晚上或周末,授课人员也常选一些刚进校、教学经验不丰富的老师上课。这给老师和学生都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选修课不重要。这样会导致教师和学生都缺乏上课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学生的认知、学习动机及课堂行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学生对所选课程认知不足。很多学生对课程的认知能力不够,当初进行课程选择的时候,对所选课程并无过多了解,只是从课程名称上根据自己主观判断进行了选择,导致在课堂听课时缺乏学习兴趣。有时甚至因为不了解课程内容,出现了跳跃式的选课,即因为没有学过前期必修的专业课程,直接选修了高阶的专业课程,出现了上课听不懂的现象。因此,学生选课时要多看看大纲,必要时可以请求老师或师兄师姐的帮助。

2.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有着其他的目的:比如哪门课将来考研需要、哪门课学分高、哪门课好过、哪门课可以逃课等,甚至单纯为了获得学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上选修课;有的学生不关注课程的实际内容,选课只是为了获取成绩或学历,得到奖励或证书,谋取工作或职业等。

3.学生课堂参与效果差。在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大学生的参与普遍较少。而参与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不愿参与。比如:有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去上课就是为了老师的抽查和签到。另一方面是学生愿意参与,但参与方式被限。目前,教师在大学的课堂上是主角,教师策划和实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无权主动参与课堂,或是必须得到老师的批准或许可后才能参与到堂课教学的活动中,而且参与方式非常有限。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主动设计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势必会带来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在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很多不良行为,常见的不良行为有: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觉、聊天或者玩手机;

(2)不能准确回答老师问题;

(3)迟到早退,到课率较低;

(4)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等。这些不良行为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不但影响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也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管理不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

材料类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有些内容理论性较强、稍显枯燥,需要学生培养兴趣、主动地去接纳吸收知识。授课教师如果采取呆板的教学手段,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看似讲解的面面俱到,实则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分不清主次。当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点时,就会产生厌烦排斥心理。相应地,当学生对课程不认真学习时,教师也降低了教学热情,导致课堂气氛沉重,师生无法互动。与此同时,还有个别教师讲课只是为了教学安排,在课堂上对学生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对学生到课情况要求也不严格,致使学生对选修课更加不重视。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解决材料专业选修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学好材料类专业的课程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工作。要改革高校教师的考核制度,鼓励老师参与科研,但不赞成科研至上的作法。同时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考核管理,重视教学,并以教学为主制订相关政策和考核机制。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弱化并取消高校行政体制。

2.加大对选修课重视程度,指导学生选课。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在专业课的选择上会出现一些困惑,这也在情理之中。学校应该组织相关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课选课辅导,同时对每门课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方向一一做了介绍,让学生不但了解课程内容,也能够了解老师的专业背景。这样,学生在选课时就不会出现盲目性,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有针对性地选课。

3.端正学生学习观,使其学有所得。观念决定着态度,态度决定着效果。大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就不会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就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就不会有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观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而且还受个人的认知程度和经验水平的影响。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观、价值观,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的学习氛围的影响,摒弃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树立远大的志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严明课堂纪律。有些同学对专业课不认同,或者不知道学习专业选修课有什么用途,从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可以对同学进行专业教育,比如开展相关的实践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专业课程知识的用途,培养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制订一定的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进行。比如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上课玩手机现象,老师可以采取“无手机课堂”进行教学,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给以严惩。对于无故不上课的同学,更要严惩,不能放任学生迟到旷课。一些违纪行为不但影响了违反纪律同学本身的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还可能带坏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

5.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职业角色,做一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要积极引导、组织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灌输知识,约束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抱着师生平等的观念,和学生平等交流、探讨、学习和研究。针对大学生的思维活跃这一特点,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理念,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正解认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灌输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彼此启发、共同探索和共同进步的过程。

6.教师提升选修课的知识魅力,激发学生乐学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知识魅力的提升和语言艺术的正确诱导。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多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来提升知识的魅力。如利用Flash制作精美的专业课的反应原理的动画、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动画,并在动画中突突出强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等。时刻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跟着老师的知识和兴趣走,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

7.紧跟专业知识发展的步伐,更新和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而教材内容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及企业的生产现状,更新课程内容,补充新知识,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可学性;教材“绝对权威”,“照本宣科”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紧跟专业知识发展的动向,及时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

8.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穿插课堂研讨、辩论、演讲、竞赛、模拟实践等;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对所教授内容进行多角度阐释,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内容枯燥空泛化,同时充分利用自身教学经验,使学生听懂、领会并能灵活运用知识。

篇2

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呈现的“专题”特性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为实施专题式教学提供了保障。主要原因在于此教材的“专题”性特别突出。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以某个领域的“上位”文化知识作为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专题”。首先,选修教材内每个单元的文章都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解释。他们不仅在文章选择上相互补充,而且在专题内容也相互补充。例如,选修教材《天工开物》两则《稻》和《冶》中介绍的是古代的科学技术,而“相关读物”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一个片段《麻叶洞天》讲述的是科学探险,从古代的科学技术到现代的科学实践,形成了内容的互补。其次,教材在每个单元内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和学习材料。使得专题能够纵向深处发展。例如,在选修课“佛理禅趣”中,在阅读指南中提供了佛教与中国文化有着怎盐的关系等相关辅助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选修课中讲述的内容,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使得同学们的文学知识得到纵向的深度发展。

三、专题式教学中“专题”的选择和确立

所谓专题式教学,指的就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专门研究和讨论。所谓的“专题”既不是简单的知识点,也不是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它是在教材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可以统领全部教学的“专题”。这种“专题”不仅是教学的切入点而且是各种语文能力的整合点。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之部”中的教学目标,就是“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向”。根据这个专题,可以设计的教学专题是“具有特定意象词语在古典诗歌中的使用”,学生通过这个专题,不但可以了解到有关“意象”的各种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自己语言表达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实施专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程内实施选修。所谓选修,其实就是学生对专题的选择。因此,实施专题式教学既有教师为学生选择的专题,也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专题。教师可以布置教学任务,提出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学生根据这些教学任务、问题和相关材料确定自己喜欢的、符合语文发展需要的一些专题。

四、“专题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1.从教材中选取合适的专题。如果把选修教材比喻成“大餐”那么,选择专题就是挑选适合自己的“味道”,作为语文老师,可以考虑从教材中选取可供学习的专题。例如,“儒道互补”这个专题,这个专题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专题,它不仅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而且没有“儒道”知识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去分析两者的互补也是勉为其难。因此,教师在选取这方面专题的时候,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个恰当的“专题”。2.细化专题内容。如果一个专题所设计的知识面非常广,那么就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这时就要采用细化专题的教学方式将所要学习的专题进行细化。教师在细化专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专题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块的专题分解成一个个的小专题进行学习和研究。3.依托文本,融汇专题内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托于文本的,这是专题式教学的基本途径。通常是以一个文本作为基础,然后选取其他的相关材料作为辅助,通过采用穿越式的方式步步深入,由一点而引发整体,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与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层层深入地了解专题的概念和内涵。

五、专题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防止学术化。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现在的大部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都编写的过于学术化和专业化,如果我们把选修课当成学术课来学习,那么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混乱、学习压力增大,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专题化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切合可行的专题,便面出现学术化的教学模式。2.密切联系必修课。必修课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因此,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选修课一定要联系必修课,把必修课作为选修课的基础。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利用原有的必修课的基础知识来理解和掌握选修课中的知识和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能够重温必修课的学习内容,而且还不会让学生因为选修课难以理解而丧失学习的兴趣。3.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教师不仅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专题的选定,而且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专题内容进行吸收和理解,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专题课上得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归纳。

六、结束语

专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教学号召,积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普及专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加以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专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者:鲁文地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丽媛.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2]张景婷.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15.

篇3

2实验过程

2.1试验控制

采取简单整群抽样法进行实验对象的选择,将参加选修课的学生分成实验班与对照班,两个班的情况基本相同。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亦无显著的差异,实验的信度较高。实验班与对一照班在教学内容上完全相同,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不同的教法。除了正常上课之外,实验班的学生和对照班的学生没有经过其它的游泳水上练习,进而保证实验的信度。如表1所示,实验组男生35人,女生6人,总人数41人。对照一组:男生34人,女生6人,总人数40人。实验班与对照组的身高,体重,臂展的平均值都非常的接近,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身高、体重、游泳经历的学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实验增加了可信度。

2.2实验过程分析

根据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教学大纲和游泳选修课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进行游泳课程教学,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内容均相同。分班前学生不知道实验情况因此控制了一些学生主观因素。

2.3考核方法与评价规则

考核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持续参与实验。连续持续缺课1/3视为不及格。学生完全参与六节课程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蛙泳技术测试,将能初步学会蛙泳动作,任意游能前进10米以上者视为会游泳;只掌握了浮体滑行和蛙泳腿部动作或手臂动作者视为不会游泳。以测试者成绩排出测试者的名次顺序。但是在本论文的测试中只需记录测试者的最佳成绩即可。

3结果与分析

3.1“小群体”教学模式教学结果

实验组:教学前,学生会游泳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4.88%;不会游泳的学生有39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95.12%。教学后,能够学会游泳技术的学生有40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97.6%,不会游泳的学生1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4%。对照组:教学前,会游泳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5%;不会游泳的学生有38人,占整体比例为95%。教学前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比较分析中,会游泳的学生有38人,占整体的比例为95%,不会游泳的学生只有2人,占整体的比例为5%。说明”小群体”教学模式同样适合在游泳教学中。

3.2“小群体”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分析

3.2.1“小群体”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参与游泳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模式和“小群体”教学模式比较起来,前者主要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占主要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通过课堂学生的遵守纪律的表现能够体现出来,而“小群体”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比赛。通过比较看出,“小群体”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游泳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模式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游泳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3.2.2“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加快掌握所学游泳运动技能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对所学技能的反馈信息只能通过老师掌握,而一次课的教学时间很短,学生在水中的活动较难控制,教师只能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纠正,不可能逐个纠正,个别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动作的准确性,即使出现错误的动作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帮助,延长了掌握正确动作的时间。而”小群体”教学模式是每组指定了固定的组长进行指导,不会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快速帮助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课中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缩短动作技能的形成的过程的时间。

3.2.3“小群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在游泳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分组教学,形成一个小的团队,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比赛中,结果有输有赢,通过这样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明显的提高,心理素质明显提高。

3.2.4“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培养良好的品德

“小群体”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多交往的最好的形式。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有鼓励学生主动向别人学习。学生在和谐的氛围里互动,这样使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游泳技能的效率。“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和老师充分的交流。“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篇4

笔者按“问”者的身分加以梳理,通过表格,呈现这一部分内容。

《论语》120个“问”字,直接发问113次(因另有7个“问”字是在感叹句和叙述句中出现)。梳理整合表中的113次“问”,可以清晰地看出:谁“问”,“问”什么?(表中的“问”什么内容,有些部分是笔者提取的关键词或者概括)谁“答”,“答”什么?(表中的“答”什么内容,有些部分也是笔者提取的关键词或者概括)下面对113次“问答”作类化性地阐释。

1.诸侯君王卿大夫之“问”:概括来说,“问”的是“政”,“答”的是“仁政”。从具体章节来看,除直接“问政”的篇章季康子问仲由、赐、求可从政?(6.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12.1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12.17、12.19),定公问: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有诸(13.15)?叶公问政(13.16)以外,还有问孝、仁、拜神、弟子好学、患盗、陈(阵)等,但这些“问”都可以说是问“政”思想行为的关联,或者说是君王卿大夫以问“政”为目的而引发的“问”。

从孔子的回答来看,都是围绕孔子的思想核心“为政以仁,为政以礼”来回答。如“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15.1)”孔子的回答与“遂行”就是明确反对卫灵公的“武治”治国思想,表达了“礼治”“仁政”的思想;“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2.17)”孔子的回答赋予了“君臣父子”名分的道德内涵,要求各尽其职,各行其道,纠正不符合名分要求的道德思想行为。孔子针对当时存在的弑君、弑父,僭越的行为,仁德、礼仪人伦秩序的悖乱现象,发出了“正名”的呐喊。治国安民就是要君臣“正”,尽其职,行其道,而道就是“合礼”的“仁道”。孔子其他章节的回答也是围绕“仁道”“礼治”的思想来阐发的。

2.孔子弟子之“问”:概括来说,“问”的是“仁”,“答”的是“仁”。先来说“仁”,整部《论语》讲“仁”109次,而113次“问”中,孔子学生直接问“仁”的也有13次。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12.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2.2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13.19)”,“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17.6)”,还有其他章节问“仁”及孔子答“仁”的内容。孔子对弟子问“仁”有不同的回答,到底“仁”的内涵是什么?笔者认为从孔子对学生曾参说的话可以推知“仁”的真意:“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吾道”就是孔子的整个思想道德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是“忠恕”。孔子对“忠”的定义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30)对“恕”的定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5.24)而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30)所以概括说“忠恕”就是“仁”。

3.孔子及他人之“问”:概括说“问”的是“礼”,“答”的是“礼仁”。如“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3.4)”,孔子回答的意思是,礼仪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礼”的根本不在形式而在人的内心真正合乎于“礼”的仁德,正如孔子所说,“人而不仁,如礼何?”(3.3);孔子入太庙(周公庙),每事问的懂礼行为及对周礼的恭敬态度(3.15);阙党童子不知礼的行为(14.44);厩焚,孔子问人不问马的“礼”问,“仁”问品德(10.17);曾子回答阳肤“为士师”的“哀矜勿喜”的“仁道”劝告(19.19);子贡回答公孙朝,老师(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没有地方没有文王武王之道,我的老师何处不学(19.22)。“文王武王之道”的“道”不就是包含“礼”“仁”为主要内容的“道”吗!而“礼”是什么?《论语》中孔子没有明确回答,我们可以参见《礼记》中孔子及言游谈及的“礼”:“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礼就是做事的准则)”,“子贡退,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子曰:‘然。’(子游问所谓礼,恐怕就是指导人们抛弃坏的而保全好的行为吧?孔子说:“是的”)”。所以孔子及他人之“问”,问的是“礼”,答的是“礼仁”。

二、孔子的思想体系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9.8)”。“叩其两端”是孔子解决鄙夫之问的方法,在这里我把这种方法拿来,“叩其两端”——谁“问”,“问”什么?谁“答”,“答”什么?用来解决《论语》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问题,明晰孔子的思想体系。

篇5

乒乓球专项选修课是高校体育课程主干课之一,受到众多大学生喜爱,是各种专项选修课主要所选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根据学生们的基础,开设初级班、高级班及提高班,各个班级均依据教学大纲,针对学生们的特征,逐步讲解练习把握各种专项技术。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对学生们在有限学期内熟练把握运用专项技术有一定的时间制约;另一方面也不能适应当前学生们个性需求和学习喜好的要求。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则是一个有效途径之一。

1项目教学法简介

1.1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突出实践性的项目模块教学方法,主要指以项目为中心,学生积极参和,教师精心指导,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的教学活动。

1.2主要优势。

1.2.1项目方案的确定能够较好地将教学课程的专业知识和熟练把握专项技术相结合,具有专项技术把握扎实和全面技术能力提高的特征。

1.2.2互动性强,学生学习主动性高,且项目工作成果评价方式客观。

1.2.3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集中处理技术难题,有利于其独立思索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及钻研等能力的养成,使其自身全面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1.2.4经过项目模块教学,学生所把握专项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和原传统教学方法有了极大进步,学生整体教学成果显著提高,教学反响较好。

2实施过程

2.1主要步骤

2.1.1确定项目模块。正式授课前对学生进行摸底考察,认真了解学生基础技术水平,根据各个打法,分组后确定模块内容。务必做到模块的选定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1.2制定和实施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模块计划,并得到教师的认可。按照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和竞赛,要求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模块项目教学任务。务必做好过程记录和新问题记载。

2.1.3评价和应用。项目模块执行效果由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自评、小组评价、专业教练员或运动员及教师评价四方面。

2.2项目模块教学应用探索

当前乒乓球教学打法主要分为直板快攻、两面弧旋、快攻结合弧旋、弧旋结合快攻、怪板、削球等几种。对于非体育专业高校的学生而言,前四种最为常见。

2.2.1将各个打法在构建不同模块的基础上,运用项目教学法由学生独立完成。主要流程如下摘要:(1)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打法的不同确定学生分组情况、模块内容、实施要求等。(2)每个小组书写计划书,并经教师把关认可;(3)把每个学生的模块教学过程具体记录,尤其是对于多次练习仍把握不了的技术要具体认真记载;(4)组织各小组间交叉练习和竞赛,做到互相发现新问题,及时解决和提高;(5)书写分析报告,做好总结评价。

2.2.2注重事项摘要:(1)为充分达到锻炼机会,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且计划书分工和过程记录要详尽;(2)教师要对项目模块把好关,对学生所选定内容、时间、成效等提出建设性意见;(3)教师要务必关注项目模块开展进度,对出现难题予以协助解决,确保学生按时按要求完成学期任务;(4)除了关注学生各专项技能把握程度以外,教师更要关注学生体育竞技职业素养的表现。(5)总结评价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综合专业教练员或出色运动员的专业点评,对学生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2.2.3模块教学实例简介摘要:

以下就非体育专业高校学生常见四种乒乓球打法之一“快攻结合弧旋”进行模块教学举例,具体教学如下摘要:

(1)将班级划分若干小组,确定组长等负责人,合理做好分工,并做好计划,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指导。

(2)划分模块进行项目练习摘要:如正手方面,从正手搓、正手快攻、正手弧旋、正手发球;反手方面,从反手搓、反手快攻、反手弧旋、反手发球等几方面构成模块内容。非凡需要指出,以上每个模块均包括全台的各个跑位及近台、及远台的相应技术和技巧练习。如近台搓、或远台攻或弧旋;侧身攻或弧旋、发球抢攻或弧旋等。

(3)根据项目模块竞赛摘要:按照以上模块采用小组内、小组间、全班升降级等方式分别开展竞赛,要求学生严格把握技术要点,务求扎实把握熟练运用。

(4)各小组务必把握过程教学的重要性,具体认真的做好记录,并及时请教教师加以解决难题。

(5)客观全面做好总结评价,尤其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在练习和竞赛期间体育竞技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将其纳入评价之中。

3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3.1提高师资质量是关键

授课教师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对于项目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具有决定。项目模块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任何一个模块所涉及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练习及竞赛环境,并且要在精心备课和过程指导方面和学生共同探究和探索新技术新发展。项目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简单地逐一教会各个动作,而是应对本课程各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并融会贯通,成为本行业专家,以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所以,作为要求开展项目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探究最前沿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进修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心理因素分析和体育竞技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提出了很高要求。

3.2做好课程改革是基础

深化教学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环节。主要包括完善教学计划、配套教材、考试改革等方面。一是要根据所授课专业的特征,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二是要根据教学项目的特征自行组织开发项目教材,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三是考试改革方面,除了按照传统方式闭卷专业知识,单项考核外,还可进一步采用开放式考核,如进行单项技术竞赛、升降级擂台赛等等多种方式使考试更加科学化和实用性。

3.3实现全员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是难点

项目教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和实践和创造的活动。由于学生采用分组自我管理来实施,个别学生会出现依靠或偷懒的现象,所以要求教师除了针对性地指导外,还要认真记录并及时公布每个学生学习把握专项技术知识的过程,以激励先进鼓励后进,避免学生两极分化。

3.4健全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是保证

项目模块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目标教学方法,因此学生的全面能力就成为其评价对象。具体包括自评、小组评价、专业教练员或运动员及教师评价四方面。评价参考指标包括摘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单项和综合技术水平、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坚韧力、拼搏精神等,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虽然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成熟之处,但实践表明,项目模块教学法在培养学生除基本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外,对其扎实把握各项最新技术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喜好和积极性、全面提高技术能力方面均起到了较好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和欢迎。总之,非体育专业高校乒乓球专项选修课教学应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乘全民体育的热潮,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不断地探索、创新和改善。

篇6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

 

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及灵活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修课程的目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满足学生的兴趣发展的同时培养其特长。

 

如何在艺术高中合理安排选修课教学成为2007年—2010年笔者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在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并行之有效。

 

本文将对我校英语选修课实施的具体操作进行具体阐述。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完成必修1—5册,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学业考试要求,而七级要求学生要掌握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从这一点上看学生若是要达到高考要求的3500个单词就必须进一步学习选修6—8册。

 

我校为艺术高中,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普遍不好,对英语学习存在长期的厌学情绪和惰性心理。为了在教学中渗透课标要求,同时完成高考要求,笔者对选修课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番探索。

 

一、词汇教学

 

词汇是高考中的基础知识,然而,词汇学习对我校艺术类考生却是很大的难题。为了满足艺术考生的高考要求,笔者对选修部分的词汇做了细致的研究。

 

选修6—8共三册教材中词汇大约在1500个左右,而多数是在原有的词汇基础上加以拓展,也就是说很多是从构词法的角度衍生出来的。这对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面,而新词汇也就在大约400个左右。

 

针对这种情况,对选修6和选修7两册单词的教学我们采用了“以旧引新,以新带旧”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印象筛查

 

让学生对每一单元的词汇先识读,找出有印象或熟悉的词,划出特别生疏的单词。然后课上让学生把以前没有学过的词进行试读,然后教师纠正发音。对于旧词,让学生重点从其新的词意去理解。

 

(二)反复记忆

 

对词汇的记忆,不是一下子就记得住的,要反复,要不断地刺激学生去记忆。笔者把每一单元的单词打印出来,一种只有英语,另一种只有汉语,做成单词纸条,课前利用5 分钟,让学生头脑风暴式的写出来英语或汉语,然后抽取几个检查,对于个别懒惰的学生,采取课间叫到办公室里,督促其去做。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对词汇有了一个量的认识。

 

(三)强化训练

 

利用已学词汇进行丰富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英语单词“撕名牌”等活动,在游戏和小组活动中强化词汇的识记和使用。

 

二、课文教学

 

课文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我校作为艺术学校,有限的英语课时和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为教师完成课标要求的教学任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处理选修课本的课文教学时,我们采取了一下措施:

 

(一)整合教材,合理分配课时

 

根据课标要求和高考热点对教材中的课文及课后阅读进行处理。选取有教育和实际意义的课文,同时选取适合艺术生阅读难度的文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部分难度偏大的一般性文章进行了大胆地切割。

 

(二)多样性教学形式,强化训练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培养语感、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针对选修课文内容多,篇幅长,授课时间有限的问题,我采取多样性教学模式,利用微课、微视频、微信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节省教学时间。同时,认真研读课文,设计多种难度适中的题型布置阅读任务。最后,利用课上时间答疑解惑,讨论、讲解并检查阅读方法使用是否得当。这样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三、语法教学

 

对选修教材中的语法我们采用了归纳法和演绎法,让学生去观察去总结,然后通过教师的点拨。然后再以练习的形式加以巩固。同时有针对性地讲解练习中错误多的题目。

 

除规范的语法结构外,课本中出现的多而杂的语言点显得更加枯燥,对于艺术生来讲,识记这些晦涩难懂的语言点的用法及区别就如同一座大山摆在他们学习英语的路上。

 

因此,我在对知识点进行传统讲解之外,对一些容易混淆,难以识记的语言点在举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说在讲到glare这个词时,可以举例:“当班主任走过窗前的时候,她glance at you,看见你在课堂上说话,于是她look at you, 而你仍在说话,她stare at you, 然后发现你继续在说,这是她glare at you.”虽然不是太精准,但这样学生会形成一个记忆的标记,能够长久地记忆住。

 

篇7

关键词:教授;本科生;实验教学

近年来,有些大学教授特别是名教授,把主要精力用于争项目、找经费、作科研,出现无暇顾及本科教学的现象。学生冲着教授声望入校求学,但在讲台上或实验室中却难以看到教授特别是名教授的身影,引起了“大学教授为什么不给学生教课?不教课算什么教授!”的公众讨论与社会关注。针对这种情况,南开大学调整和完善政策导向,生命科学学院制定相关规定,激励并要求教授必须为本科生讲课,而且要求教授以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教学,既保证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深受学生的欢迎。

一、激励并要求教授参加本科实验课教学

为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南开大学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教学和科研五个同样对待”,即:要将教学带头人与学术带头人同样对待,教学成果奖与科技成果奖同样对待,教研论文与科研论文同样对待,教研项目与科研项目同样对待,教材与专著同样对待。根据文件精神,生命科学学院制定了“关于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有关规定”。其中明确规定:

1.教授必须给本科生讲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

2.教授除为本科生讲授理论课外,还应以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课教学。

3.院长、副院长、系主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要业务领导以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杰出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南开大学特聘教授要带头参加本科实验教学。

该规定为教授以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课教学起了保证与推动作用。

二、组织教授以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除拥有一支长期从事本科实验教学、相对稳定的中青年教授实验队伍外,还组织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以及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杰出人才等在内的名教授,以组织编写实验教材、主持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开设新实验课、指导部分实验内容、指导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生物实验新技术新方法系列讲座、实验课责任人等八种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课教学。

1.教授组织编写实验教材

近几年来,由教授组织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五本。其中《生理学实验》、《现代生物学技术》两本实验教材纳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选题计划。2001年,杨文博教授参加并由多所高校共同完成的“普通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研制与应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他参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微生物学》荣获教育部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他主持翻译出版了美国优秀教材《Brocks微生物生物学》,组织编写出版了内容丰富新颖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另有多名教授承担了南开大学教材建设立项,待出版实验教材五本。

2.教授主持实验教学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组织教授主持天津市实验教学改革项目3项,天津市精品课建设1门,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刁虎欣教授非常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000―2003年,主持完成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践”国家级教改项目,在全国高校较早创立了本科“科研创新开放实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他参加完成的“构建学生科研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的“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3.教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依靠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教授们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ICP)基因的检测”、"PCR扩增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长春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吲哚生物碱的提取测定”、“衣藻遗传转化”、“植物根茎维管组织过渡区的研究”、“微生物胞外多糖一黄原胶的摇瓶发酵和提取”等15项实验内容皆由科研成果转化而来。教授们将这些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既拓展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又将学生引到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显著提高了实验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4.教授开设新实验课和更新实验项目

近几年,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中青年教授不仅将科研成果和科研内容纳入实验教学,而且还主动开设新实验课。白钢教授,将科研成果编制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化表达及免疫印记检测”和“干扰素(IFN)基因的转化表达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个高水平综合性实验,为学生开设出1学分36学时的“免疫学实验”。陈德富教授,将谷光甘肽酶基因研究成果,作为外源转化表达基因,为学生开设了一门2学分64学时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必修课。宋存江教授为学生新开设“发酵工程实验”,并把“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科研项目内容,纳入“发酵工程实验”,开成研究式实验课。与2000年相比,新开设实验项目40多项,其中15项由科研成果转化而来,实验内容更新显著。

5.教授亲自指导1~2个实验内容

生科院院长卜文俊教授以身作则,带头参加本科生动物学实验,他一进实验室就受到学生的掌声欢迎。他对节肢动物体形特征生动、形象的讲授,对学生实验一丝不苟的指导,深受学生好评。在院长的带动下,多名系主任进实验室,亲自指导学生1~2个实验。

6.教授亲自指导学生作科研创新项目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为本科生创立了多种形式的科研创新活动。教授们认为:高等院校应努力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内容上,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在教育方式上,引导学生及早进入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既具前瞻性的视野,又具有主动的创新能力。在这种先进的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杰出人才在内的多名教授主动将自己的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欢迎、接纳、指导学生作科研创新项目,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7.教授为学生作生物实验新技术、新方法系列讲座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组织院内知名教授为学生作系列讲座。原南开大学教务长张自立教授的“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讲座;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董金堂博士的“实验课与生物学相关领域的职业”讲座;新世纪杰出人才王宁宁教授、朱旭东教授、孔德领教授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真菌学是一门大科学”、“心血管学组织工程”等讲座以及分子病毒学教授耿运琪的“病毒――朋友还是敌人?”讲座;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

8.教授作实验课责任人

实验教学中心聘请基础课主讲教授,兼任实验课程责任人。李翠凤教授多年主讲“生物化学”,是天津市“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责任人,同时兼任“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责任人,负责生物化学实验内容的改革和建设。生物实验中心主任张金红教授,主讲“普通生物学”基础课,同时兼任“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责任人,并兼任“研究创新型实验课”责任人。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共聘请7位基础课主讲教授兼任实验课程责任人。

目前已有30多名教授,皆以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课教学,占生科院教授总人数的80%以上,深受学生欢迎。教授们以精湛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教学风范,高尚的师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起到重要作用。

三、教授以不同形式参加实验教学的成果和效果

1.多项实验教学成果获奖

“普通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应用”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构建学生科研平台,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免疫学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践”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植物生物学实验改革与探讨――形态与解剖部分”2006年获天津市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2.出版或修订再版实验教材6本

《生理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生态学实验与实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生物化学习题及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微生物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现代生物学技术》(第三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06年。

篇8

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课自1985年首批中医院校开课至今已25年,目前国内所有中医院校均已开设检索课,有了相应的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教参和一支教师队伍,不少院校还成立了检索教研室。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增强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广大同学普遍掌握了文献检索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奠定了基础。

1 发展历程调研

笔者借助2009年本校主办“首届中医药信息学与信息素质教育高级研讨班”之际,对全国23所中医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的教研室设置,教材使用,教学内容、层次,授课和考核方式,以及相关主题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1996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张长生老师开展的《中医文献检索课》的调查进行了对比[1]。这次调查结果有如下变化:①在计算机检索教学和实习场所2项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各个院校都建立了电子阅览室,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新校区的搬迁,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台数更是成倍递增,为检索课的实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②20多年来,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逐渐雄厚,拥有了各个职称层次的教学队伍;教学效果有所突破,特别是使学生增强了信息意识,达到了在一定程度上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参考书和教材的编写呈现百花争鸣的态势;依托教材建设的平台,不断开展校际间的交流。③教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撰写了一定数量具有中医特色的检索教学论文。

但是,从此次调查和会议的交流中,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中医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发展偏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与“医学生七种能力”的培养要求距离甚远。

2 存在问题

2.1 各行其是,疏于交流

从资料记载和统计看,2000-2005年大约先后有24位检索课教师参加了福建中医学院图书馆主办的每年一期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络医学信息采集与服务》培训班。而全国中医院校以文献信息检索课交流为主要议题的学术会议,自1996年在浙江中医学院召开之后再没有开会。因此,各院校同仁间几乎互不认识,信息沟通基本处于闭塞状态。

2.2 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和管理

自教育部(84)高教一号《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下发以来,20多年来再没有新的有关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文件、意见或通知,各高校均依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自行安排教学内容。从我们调查的数据和本校长期以来的做法可以看出,中医院校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课程名称、课程设置也不统一,有的学校是必修课,有的学校是选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的学期段也不同,从大一到大四必修和选修均有;课时安排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是2个学期的课程,有的学校是1个学期,学时从18~51学时不等。

2.3 缺乏对检索能力评价和考核标准

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对中医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信息素质的评价和指导标准。各类探讨检索课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研究论文数量不少,但涉及具体如何评价检索能力或信息素养的论文鲜见,与西医院校的发展和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们在面向研究生的课程中,发现许多研究生不懂如何选题和立项,面对导师指定的选题,又不知如何制定信息搜集策略,如何动手实施一项检索任务,如何识别或捕捉复杂多变的课题需求,如何对信息进行鉴别、组织和分析。而这些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比检索技能更为重要。近年来,信息检索课之所以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自身认识和内容的创新。

2.4 教研室建设无统一要求

从调查情况看,许多学校的任课教师都是兼职的,备课时间相对不充分。有的学校虽然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时间比较久,但由于没有形成独立的教研室,几乎处于学校教学的边缘状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任课教师的考核和评价,都游离在学校教务处统一规范的管理之外。因此,教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大打折扣。另外,有些图书馆对青年教师培养不够,虽然是图书馆或中医药专业毕业,但没有受过教学方面的专业训练,不了解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同时还存在年轻教师没有充足的检索实践经验,检索的基本功较薄弱等问题。

3 建议

3.1 开设各层次、各专业文献信息检索课

以《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08〕3号)为契机,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探索课程设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文件中提出了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中药学的专业培养要求,明确单列一条规定:本科学生在完成学业时,专业水平应达到“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了解中医药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而目前已经在医学院校推广的国际医学专业认证的考核指标中,文献检索能力也作为一项单列的考核指标。因此,检索教学的意义更加凸显。教学效果的好坏关乎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高低,这对从事中医检索教学的教师、团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3.2 推动文献信息检索课内容从传统检索到信息分析的跨越

随着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已经由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发展到了网络化、智能化、认知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信息检索平台具备了初步的信息分析功能,从而使传统检索信息向信息分析层次发展。而目前的中文检索平台,如CNKI的知网节、万方的知识服务平台、读秀知识平台等,都开始朝信息分析的方向发展。以CNKI为例,当检索出某一主题的结果后,检索者还可以利用该平台提供的信息分析功能,对检索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①分组分析法:从学科类别、中文关键词、研究层次、文献作者、作者单位、文献出版来源、研究获得资助、来源数据库等角度深入;②排序分析法:按照相关度、发表时间、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排序方法,对同一主题的检索结果进行分析。

而英文数据库的ISI检索平台,同样能够按照时间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时间阶段课题研究的状态;按照国家分析,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国家以及国内该领域研究情况;按照机构分析,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按照作者分析,了解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人员;按照来源刊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期刊以及对某刊物收录论文情况;按照学科进行分析,了解该课题涉及哪些学科领域以及对感兴趣学科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很显然,通过对检索结果从6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将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中英文数据库的示例表明,检索课的教学侧重点应该有明显的改变,信息检索目前已经发展到信息分析层次,这一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和关注,并及时引入课堂,作重点分析和介绍,引导学生由传统的单纯检索向检索与信息分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3 尽快制定信息能力评估指导性标准

本次调查除了问卷形式之外,我们还对各个中医院校的网站进行了调研。除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的检索课有精品课程网站之外,尚未发现其他院校有中医药文献检索的精品课程的相关网页,说明中医院校的文献检索课程建设还需要加强精品意识,相关教学手段、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队伍还要不断努力,朝精品课程建设方向发展。

3.4 培养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篇9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34-03

一、影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幸福指数的因素

1.重复授课,容易倦怠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师资普遍不足,多数学校仅有一两名信息技术老师。因此,经常出现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带数个平行班级的情况,造成重复授课太多,让教师感到枯燥乏味,精神倦怠。

记得在一次省级信息技术研讨会上,一位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在发言中谈到:他们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课时为每班每周一节,而该校高一、高二年级分别为14个班级,信息技术老师却只有两名,两名老师每人负责一个年级,每周14节课时。14节课时比起“语数英”等学科虽然不算太多,但同一教学内容每周重复上课14次,枯燥的重复授课简直能把人逼疯……。对于这位老师的感受,我们农村中学的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能感同深受。确实,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一周内重复上14次,就算你再有激情,教学艺术再高超,如此的单调重复授课,让信息技术老师们苦不堪言,当然也就很难体会到教学的快乐,更谈不上职业幸福了。

2.任务繁重,身心疲惫

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现实中,特别是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师资配备普遍不足,导致信息技术老师在学校往往身兼数职。因此,有人形象地把信息技术老师比作学校的“勤杂工”,教职工的“大众赤脚医生”。

确实,在多数学校,信息技术老师除了自身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着像学校网络管理、机房维护、电子学籍、教师的教学比赛课件制作等,甚至学校办公电脑、教师家庭电脑坏了都会找信息技术老师去处理。不仅如此,有些学校甚至都没有专职文印员,像文件打印、考试成绩册的编排等都交给信息技术老师代劳了。如此繁重的工作,往往让信息技术老师们感到身心疲惫,甚至有种疲于奔命的感觉。

3.学生对学科重视不够,课堂纪律差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师生关系融洽,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开心。但现实中信息技术课堂纪律却并不理想,经常出现课堂纪律差,甚至老师难以掌控的局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大多数省份信息技术学科属非中考、高考学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不够有关。

由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学科看成“副科”,从心理上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着抵触情绪,导致信息技术课堂纪律越来越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信息技术老师在讲台上演示讲解,学生躲在显示器后面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或看视频,老师来检查时,学生赶紧关掉游戏佯装着去操作软件,如此的“猫捉老鼠”式课堂教学让信息技术老师们大感头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难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且课堂纪律差,这也是导致信息技术老师感受不到职业幸福的一个因素。

4.学科边缘,师生情感淡漠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是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门必修课程。而由于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一些农村中小学由于硬件条件不足而不具备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条件,但即使有的学校硬件条件允许,却在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被扼杀了。对于信息技术课是否开设?怎么开设?各初中学校随意性很大。高中阶段虽然很多省份明确规定学生未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则不予颁发高中毕业证。但现实中,由于技术学科学业水平测试门槛低,再加上测试可信度不高,导致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领导、老师都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这种状况加速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边缘化,使原本稚嫩的信息技术课程走向十分尴尬的境地。

由于学科边缘化,在师生心目中,信息技术学科永远都是“副科”,信息技术课本身课时就少,还经常被一些“主科”占用,再加上有些信息技术老师上课随意性大,缺少与学生沟通、交流,这些都是导致师生情感淡漠的重要因素。因此,经常出现信息技术老师给学生上了一两年信息技术课,学生却不知道信息技术老师姓甚名谁。

师生情感淡漠的另一个方面是很少有信息技术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不能担任班主任就很难与学生深层次沟通。有人说过:“当教师没有当过班主任就像当兵没有摸过枪。”的确,一位教师如果教了一辈子书都没有担任过班主任工作那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因此,信息技术老师难以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是信息技术老师感到无职业幸福感的另一个因素。

5.地位、待遇偏低,心理失衡

尽管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除了平时的教学工作任务外还干了很多辅工作。但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没有中考、高考成绩来说话,即使你工作再努力、再认真,你也很难得到学校领导、家长、社会的认可。特别到了年终评优、晋级都是信息技术老师感到最失落的时候。因为大多数学校的评优、晋级,不管是采用积分制还是教师间互评,中考、高考成绩仍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既无班主任工作经历,又无毕业班教学实绩,更无中考、高考成绩。因此,评优、晋级对信息技术老师就很难了。这也是导致信息技术老师感到无所适从,无职业幸福感的又一个因素。

二、解决对策

1.避免重课太多,转变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老师重课太多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笔者认为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还得靠我们自己。首先,信息技术老师应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现状,用好现有资源,以尽量减少同年级重复授课太多的情况发生。如在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分配授课任务时,就要及时向学校领导建言献策,尽量实现跨年级授课。如果确实师资有限而不得不带多个同年级班级时,要想方设法去转变教学方法。比如,我们可以把同年级不同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上成对比课、实验课,寻找最佳教学效果,这种方法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为今后参加各类教学基本功大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为避免重复授课太多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同年级不同班级教授不同的内容。如让几个班级先上必修课,另几个班级上选修课,这样能够有效地错开同一教学内容在一周内重复上课太多的情况发生。

因此,只要我们多想办法,转变教学方法,也能让你在每一堂课教学中都能感受到新鲜感和幸福感。

2.发挥学科本位,不当“勤杂工”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你要明确当好“教师”这一角色。当好了“教师”,你就可能取得更多的成绩,得到师生的肯定,你才能在课堂中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因此,分清了主次过后,你会明白,课堂教学才是你的本职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钻研教材,研究新课标,利用新课程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深入探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找准了落脚点后,然后根据学校教学环境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中长期目标,并规划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比如通过辅导学生竞赛、参加优质课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开展课题研究、制作参赛课件、撰写教学论文等,通过竞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各种比赛成绩中体验到信息技术老师的职业幸福感。

当然,当“勤杂工”也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比如,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有为其他学科教师通宵达旦制作比赛课件的经历。这看起来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其实,通过帮助其他学科老师制作课件,不仅对自己技术是一次提高,同时,通过帮助他人也会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口碑,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提供良好的人际基础。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逐渐在本领域里成长起来。

3.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人说:“信息技术老师很难交到知心学生”。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确实也反映了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与学生之间淡漠的师生情感。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我们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反思我们对信息技术课教学是否投入了,是否能够真正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理念去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现实中,确有一些信息技术老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较为随意,像“三无” (课前无教学设计、课中无教学辅导(放羊课)、课后无作业和教学反思)教师也大有人在。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教师一定很难深入到学生中去,也很难真正去了解自己的学生。所以,师生情感淡漠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我们首先应该反省我们的教学行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关心自己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学生,对那些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对信息技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多关心、多辅导;对喜欢玩游戏的学生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相信,只要真心付出,学生心里有一杆秤,自然也就愿意与你交流,并最终成为你的知心朋友。

4.找准突破口,化解困境

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抱怨在学校总感到地位、待遇低人一等。其实,与其抱怨学校的不公正待遇,倒不如退而结网,多加强自身发展,立足本学科,找准突破口。

当前,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可以乘此大好时机多出成绩,实现自身价值。比如中央电教馆每年都举办全国性的课件大赛,逐级评比。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在平时多学习、多借鉴、多积累,随着技术、审美等的日趋成熟,你一定能够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并获得好的奖次。而如果你对程序设计或电脑制作很擅长,你也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兴趣小组,精心培养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近年来,我们看到身边就有这样一批信息技术老师在辅导学生竞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后自己也成了这方面的名师、专家。

因此,只要你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你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化解只当“勤杂工”的困境。

三、结束语

只要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端正态度,转变观念,立足学科本位,强化自我发展,发挥自身特长,心系学生,奉献教育,就一定能在这场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也一定能成为领导器重、同事认可、学生喜欢的优秀信息技术老师,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参考文献:

[1]刘永福,张成英. 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幸福指数的调查――以青海省民和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04).

篇10

一、我市高中教育简要回顾及基本估价

十五期间,市人民政府坚持保中间促两头的原则,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有效地扩充了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缓解了高中“择校热”的矛盾。市教育局连续三年召开了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就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探讨和部署,推动了全市高中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高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高中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大幅度提高。20*年,我市现有普通高中18所,在校生22168人。共有普通初中毕业生16864人,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15240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38%,跟2001年相比,将近提高了20个百分点,基本普及了十五年教育。二是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充。十五期间,我市新建成*中学、市第三中学、安阳高级中学、市第十中学。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共投入3.9418亿,占全市学校建设总投入的4/7。目前我市拥有省一级重点中学1所,省二级重点中学1所,省三级重点中学4所,*市级重点中学2所。三是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市积极探索高中学科中心组建设、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教学案例、优质课等各类评比活动、输送*市学科研修班学员等师资建设渠道,打造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努力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现有高级教师5名,享受教授津贴的教师2人,*市级以上教坛新秀100多人,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2人,*市级以上优质课获奖50余人,输送*市研修班学院50多人。20*年,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市级获奖的37篇,省级获奖论文3篇,在省级以上的公开刊物发表24篇。*中学、隆山高中被评为*市级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中学物理教研组、隆山高中生化教研组被评为*市级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十中连续六年获*市重点中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四是建立健全教研员学科校本教研联系制度,教研组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我市以课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点,基本建成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教科研活动、教研组建设、联片教研的互动体系。五是加强高三教学研究,努力提高高考质量。组织100多名高三教师参加20*年杭州高考备考研讨会。各学科先后召开高三复习课教学研讨会,全市300来名高三教师参加交流讨论,先后邀请*教科院院长、生物学科命题组负责人浙江大学教授讲座,提高了高三教师的复习教学水平。召开高考备考研讨会,对*市二次模拟考试成绩数据统计分析。二模后,曾定煜副局长亲自带队到我市高中学校调研并指导备战高考。

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普通高中教育是我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需要普通高中去拉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需要普通高中提供生源并保证生源质量。普通高中的发展,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高中教育,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但是,目前,我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尤其是优质高中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在量上我们有了重大突破,但要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20*年,我局制定《*市*教育发展规划》,并经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印发到各直属学校。我们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初中毕业生入学率争取达到95%,高水平普及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4.5年。要达成这个指标,任务很重。

二、高中教育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应该说,十五期间,我市高中教育发展步伐是快的,成绩是明显的,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

(一)学校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我市现有普通高中18所,其中省三级以上重点中学6所,农村高中和民办高中12所,根据*市五个层次学校的划分,*中学属于第一层次学校,三中、四中、五中、十中属于第二层次学校,第三层次学校只有隆山高中,只占*市的1/24,第四层次的学校8所,占*市级的8/35,第五层次的学校3所,安阳高中未列为层次划分;瑞阳、21中、31中未作为独立学校划分层次,农村高中、民办高中部分规模较小,教学质量偏低,难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教育强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近几年来,由于我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高中教育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高考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20*年,*中学重点率创历史新高,高居*市前列,市四中前三本全面提高,人数突破62人,创历史之最。瑞中重点率,四中重点、二本、三本,三中的二、三本率,五中的重点率、二本率、电大率,云江高中二本、三本、专科、电大率,玉海高中重点、二本、三本、电大率均比往年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但从第四第五批次的录取率来看,却呈现减弱的趋势。低层次水平的质量下降比较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影响。全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增加3.8万,招生录取人数未增加。我市比去年报考人数增加211人,增加人数属扩招对象,入口成绩水平较低。今年各档次划线分数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去年约为20%,今年约为10%,投档分数线提高,该档入围的学生数量减少。市外招生的优惠政策导致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外流较多,好的学生留外地考,差的学生回本市考。二是专科人数掉入电大线明显增多,组档线掉入未上线档人数明显增多,说明不读书的学生增加,基础题失分较大,部分第五层次水平的学校质量较差。三是高中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填压式教学、以练代教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研究不够,复习中盲点未关注,知识点复习不全面,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四是学校管理不科学。质量不理想的学校缺乏团队精神,部分教师的不良教学习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学校搬迁、校长离岗培训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得不到加强

(三)教科研队伍实力不强,不能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需求。

目前,全市在职高中教师1000余人,只能满足一线教学的需要,绝大多数教师只能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人数缺乏,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课题研究任务,反思教学的能力较低,实践课改的经验相对不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得不到有效提高。十五期间,我市为了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普及十五年教育,高中教育在量上有大幅度的扩展,但在内涵发展上,却尚未得以突破。现在,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教育基础性的建设,*期间将是高中教育攻坚阶段,所以,我们一定要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大面积地提高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急待我们同心协力,同舟共济。

三、紧紧抓住高中新课改的契机,扎实提高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一)扎实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高中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人才培养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市从今秋开始在普通高中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实验,各校要充分认识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我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改革。普通高中新课程与现行课程体系相比,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体系向素质教育体系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的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完善课程结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国际相对成熟的基础教育课程相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课程结构还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首先,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必修课程占绝对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课程类型的单一性导致了学生片面发展在所难免。其次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语文数理化英语等传统优势科目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三是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长期以来为繁难偏旧所困扰。基于上述问题,新课程改革将实现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具体比重科目均衡化和课程内容精细化作为课程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和方向,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从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均衡的科目结构、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等三个层面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既体现时代性,又反映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新课程有两大亮点:一是学生选课;二是用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新增了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三门课程,学生高中三年总学分必须达到144个最低学分方可毕业。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而课改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20*年秋季启动的普通高中新课改,同志们必须高度重视。一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立足我市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力求在改革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现方式、课程评价标准、课程管理制度这5方面取得突破。要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20*]60号)文件、《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改革设置意见》([20*]135号)及《学科实施意见》([20*]136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4号)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实施意见》做好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二是学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修课程,逐步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选课的教学管理制度,研究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认真执行国家和省课程政策的前提下,积极进行选课指导和学分管理的探索,确保课改顺利实施。三要引导教师努力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新课程倡导的教法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不同表述方式,这一理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四是新课程实验校本学校要积极借鉴省市二级校本学校的经验,认真做好研究和经验积累工作,及时推广交流取得的研究成绩。*市普通高中课改重点难点项目,学校要落实重点承担研究一个项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五是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培训和业务培训,除按要求参加各级培训外,重点通过校本教研、走研训结合的路子,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在课改、校本教研、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开发四个方面取得突破,并做好其经验的总结和成果的推广。课改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课堂是主阵地,学校是主战场,改革是主旋律。校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改革全面抓,负总责。分管局长和高中教研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改上,搞重点突破,要把抓课改作为全年深入基层的主要任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组长、段长都要率先垂范,具体分工,明确责任,抓好落实。所有教师都要进入新课改,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程与旧教材的整合,不能新课标、旧观念,新教材、旧教法,穿新鞋、走老路。学年末各校都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课型的集体展示,都要总结并推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经验材料。市教育局将适时举行新课改课堂教学精品模式展示活动。

(二)坚持量质并举,走高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道路。

在新的形势下,校长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而且要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学校的办学规模要适度,要有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以校舍、设备利用效率最大化作为学校建设的目标,以适用、安全、高效为首要原则,使学校建设既符合教育功能的要求,又注重文化氛围,体现学校特色。教育局相关科室要继续抓好各级各类名优教师的评比,研究骨干教师培训的有效形式,为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好的环境,更快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民主平等协同合作、资源共享的教学研究制度。通过校本教研建设,督促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培训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过程实质上是教育科学化的过程,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先导,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要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通过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和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抓好教学基本建设,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促进教学工作向科学化方向发展。要处理好学校的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问题。校长要鼓励、支持更多的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要切实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做法,努力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在巩固高中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师生读书活动,大力构建学习型学校。市教育局将组织开展校长沙龙、校本教研特色校评选和活动。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反对轻负担低质量,重负担低质量,无负担无质量的教学行为,努力克服偏难繁重的现象。各相关科室、教研室要举办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各类活动。各学校要积极做好学科竞赛的辅导,开展各类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考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考改革、命题趋势,逐渐与课程改革同步。高中新课改了,高考也必将相应地进行改革。今年,省教育厅已经开始启动2009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方案的研究,年底将形成初步的框架,20*年初将出台2009年新的高考和招生方案。市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各高中学校一定要密切关注高考改革的动态,切实根据新课改目标和精神,改革教育教学行为,将高考工作同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研究。下午我们还要专门就高考工作和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分组举行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关于20*学年的高考工作,我先谈几点看法。一是高考工作要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指导,分类推进。不同层次的学校必须明确自己的高考质量目标,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从抓学科教学的基础入手和“以会考促高考”的思路指导教学工作。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实施分层教学。积极做好增优补差工作,在大面积提高会考质量的基础上,促进高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各学校特别是教导处一定要专门组织高三学科教师认真研究*年高考质量,试题特点,考卷答题情况。结合新课程改革,对高三教学提出新要求,认清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命题特点,把握高考改革的变化趋势。三是学校要结合实际,准确定位,制定升学预期目标,加强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加强集体备课,研究高考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四是要加强高三教学方法和复习策略研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学会探索融会贯通知识体系的方法。学科教师要按照课堂备考复习教学目标达成度100%,复习时间利用率100%,学生学习参与率100%的三个100%要求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效率。五是各高中教研员要组织好高考复习研讨会,及时做好*市二次模拟考组织实施、成绩分析和命题特点分析工作,为改进模拟考的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材料。六要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高中学校在教学研究中取得经验要及时交流,不能搞窝里斗,不能搞信息自我封闭,主张在积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力实现全市高考质量的全面提高。

篇11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广泛和深入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逐渐提高,我知道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身上所肩负的使命,那就是要不断学习、提高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为此,特制定本学期个人计划如下:

  一、师德方面

  (一)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向身边的一实验老师学习,学习他们永不满足的钻研态度;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与时惧进的创新意识;爱生如子的崇高品质;认真踏实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规范教育行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教师威信。详细了解学校制度,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规范和要求。长期坚持,力求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德育方面本学期德育工作以构建魅力德育为目标,以行为习惯养成和法制安全教育为重点,力争通过德育目标的优化,德育内容的细化、德育工作的长抓不懈,从而在德育实效上有所突破,最终能培养出具有我院特色的、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魅力学生。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2、发挥我的特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去喜欢信息技术,热爱信息技术。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其次是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追求简洁明了,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研方面

  1、积极实施学院教学改革,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本学期中,在教学中我将对教材要认真分析,整合个工作流程模块,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认真设计每一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各种实际操作能力,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同时争取本年度能有1-2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交流或获奖。

  2、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从教育科研过程上来看,参与教育科研就是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过程。比如,课题的确定、论证,研究的实施,报告的撰写,无不需要广泛地学习多种理论,在这样的主动学习中,教师水平的提高是飞跃式的。这样的教科研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可使教师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提升。在本学期里我将自主寻找与专业教学项目相关的实际问题,制定既有前瞻性和研究水准,又有具体措施的问题解决方案,并认真实施研究方案,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同时更有利于自己专业课教学。同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确立课题,作好笔记,及时反思。多读书、多积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文学素养,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及时把自己的文章感悟上传博客。

  四、努力争取尽早完成研究生学习学业,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和完善。

  五、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丰富自己,加强自身建设。

  2、请领导、同行多听课、多指导,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王晓梅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

  一、概述

  2002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本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也是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回顾历史,在历届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在体育教学部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历了一个从不断认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到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和体育社团建设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国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视角全面认识体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厦门大学新一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放开修课时间限制。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在大一、大二修完全部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修课,除大一第一学期要求修完规定的基础体育课1学分外,其他3个学分均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修完,不再对大学体育课课程的修课时段做限制。

  (3)获取学分途径多样化。除大一第一学期1个学分外,其它3个学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得,一是学生通过正常的体育选修课获取学分;二是通过特色项目来获取学分。特色项目学分:是指学生根据专长自选特色项目,如游泳、马拉松项目等。选择特色项目的同学必须要参加体育部组织的测试并达到规定要求,或者直接获得体育部认可的相关体育运动奖项。一个特色项目为1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学科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体育课程设置

  充分考虑我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剔除和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地方性和文化底蕴厚实的运动项目。目前,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有:篮球、篮球裁判、排球、软式排球、排球裁判、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高尔夫球、游泳(冬泳)、太极拳(剑)、武术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兰拳(扇)、自卫防身、散打、形意强身功、舞龙舞狮、健美操、形体塑造、瑜珈、体育舞蹈、街舞、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健身健美、马拉松、体适能、保健与康复等35门课。

  四、体育课程学分设置

  体育课程设4个必修学分,除大一第一学期必修1学分外,余下3个学分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完成;可以是任选课学分或特色项目学分,详见体育课程考试内容构成与说明。

  五、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成绩由学习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标准。体育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六、体育课程要求: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分后,方可补办毕业证书。

  2、体育课程不及格只能重修,不能补考。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补考。

  3、体育课程缺课(见习、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修。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参加保健体育课学生需持医院保健科,在开学前3周转入保健班学习。学期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主要工作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为中心,加深教师对现代教育观念和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以研究本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学法指导,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新的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习新理念,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我校高中语文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摸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力求优化我校语文教研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教研体系,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把握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动向,在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和教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加强语文学科教学科研工作,争取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校本科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2、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工作水平和能力,努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规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审美情趣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教材。加强对考纲和应试目标的前瞻性思考与研究,不断深入学习和领会语文教育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不断革新个人观念和课堂架构,仔细研究教材,努力做到深入浅出。

  2、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语文成绩。在课堂上,根据高一学生实际情况,要多提问,多鼓励,让学生自主回答和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促进课堂的高效化,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3、充分利用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不断通过听课、学习、自我总结和反思,提升个人教学水平,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4、继续学习、经常借阅各类业务刊物,勤做摘记,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加强教科研研究。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强力推行课前3分钟朗读、古诗词吟诵、名言警句积累以及练字等训练。充分利用校图书室和班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并使学生在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加强平时小练笔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