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3: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信息硕士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因素――解说词,它不仅解释、说明画面,对观众看不清楚、看不明白的地方给予介绍,而且作为有声语言,能够反映新闻事实、表明报道意图、阐明记者思想,使寻常的画面富有内涵、使新闻的主题得以升华。优秀的电视新闻解说词能将表面现象所反映的内在东西解释出来,或画龙点睛、或生动感人,或是美感的熏陶,或是理性的启迪。它的创作是一个整体考虑、部分打磨、综合运用的过程,关键不外乎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即解说词与影视画面、故事情节和文学艺术的关系。
解说词与影视画面:相映生辉
电视新闻是以视觉画面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电视画面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适于表现事物的外在形象,事实的具体实在、表露的特征。比如有关清明节期间一场扑救山林大火的报道,观众通过画面可以直接观察到火情、火势、烧毁的林木、救火的人物等。当然,拍摄者还可以依据自己的主观意向重新组织镜头前的形象,使之合乎他们的思想情感的表达,还能从观众的视觉和心理上掌握形象元素组合所产生的冲击力、思辨力,使画面产生各种鲜明的涵义。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视画面内部的组合更加自由灵活,变换的手法更加简便,样式更加丰富,使电视画面拥有巨大的表现潜能。鉴于新闻现场易于消逝,编辑还可以充分利用观众的手机、DV摄制的画面,网络下载的视频,甚至一些影视作品的片段,电脑制作的图形与合成产品,来丰富电视新闻节目画面。
但电视画面也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因为它不适于表现事物内在的规律和事实的抽象、理性、内涵的特征。仍以扑救山火为例,从画面中难以了解大火的起因、时间、地点、组织抢救的背景,以及火灾损失。这时只能借助于解说词。从创作的角度看,配上内容深刻、形式活泼的解说,可以使节目精彩纷呈;从欣赏的角度看,配以内容空泛、形式平庸的解说,会使观众面对美的画面失去兴趣。因此,解说词深不深、美不美、贴切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
如何做到解说词与画面相映生辉呢?著名词作家洪源说过,“画面有的,用不着我说;画面没有的,我说了是多余的;画面有,但达不到的,我说了”,[1]很好地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有”与“无”。所谓“画面有的,用不着我说”,就是指那些一看就懂的画面,就不必要写解说词,让观众集中精力去看。比如在一个向渡江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的镜头外,配了这样一段画外音:“少先队员们唱响队歌,高举右手、齐致队礼。在《献花曲》中,两个人一组抬起花篮缓步走向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到纪念碑前。”这就显得多余,完全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实况来表达缅怀之情。所谓“画面没有的,我说了是多余的”,就是指电视镜头没有拍到的内容,或者根本不需要拍摄的内容,解说词就不需要写,词要与画面相辅相成、相互映衬。对那些游离于主题之外的解说词,与画面既无形象也无本质联系的,就不需要写进去。所谓“画面有,但达不到的,我说了”,就是指无法拍摄到画面或者无法表达的内容,不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方面,解说词则大有用武之地。比如《吴勇祥――用生命诠释忠诚》节目中一段防汛抢险的画面,配了这样一段话:“此时,身为村书记的吴勇祥临危不惧,一边大着嗓门喊:‘快,拿捆稻草’;一边光着膀子快速逼近漩涡。接着,又让人们将一捆捆扎好的稻草传到他的手上……然而,由于水流太急,沉下的十几捆稻草转瞬便被洪水冲出涵闸数十米之外。”在画面无法表达的情况下,通过采写到的真实语言,瞬间就树立起了抗洪村支书的高大形象。
“离”与“合”。央视有位资深编辑把视听合一的艺术特点归纳为画面与解说若即若离、既不贴合也不离弃的和谐关系。[2]“若即若离”,应该是词与画面好像无关实则相关,站在画面上、唱出画外音。“时离时合”,关键是一个“合”字,不能离题跑题,词语表达可以超出画面表现出更丰富的内容、更深刻的内涵,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着一件事、一个主题,使人感到虽然词与画面并无多大关系,但确实又配合得到位。“离合同一”,关键是解说词与画面“神合”得好,解说与画面可以互为桥梁、互作引线、互相衬托,有时以画面为主,解说为其展示抽象的内涵;有时以解说为主,画面为其作形象的展示;有时解说为即将出现的画面作必要的铺垫,或为已经出现的画面作补充。有的解说可以脱离画面的具体形象,阐述一个事件、一种现象,有时可以脱离画面单独表现一个情节,而后回归到本位,使观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类“貌离神合”的优秀电视新闻作品,对于深刻揭示主题、深化思想内涵、发掘人物内心世界、反映事物本质,都发挥了极好的作用,具有极强感染力和艺术魄力。[3]
解说词与故事情节:细致入微
新闻故事化是电视新闻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把新闻用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4]
对电视新闻节目来说,解说词中不能缺少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加之画面的辅助,就能展示人物独特的个性和心理、叙述故事情节的关键部分、阐明深刻的生活和哲学道理。
标题要形象。标题是新闻节目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使人产生好奇、共鸣。电视新闻标题要力求准确、生动,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贴近群众;其次要抓住新闻“眼”,做到标新立异不怪异、形象生动不浮夸,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时,无数球迷看好西班牙队的卫冕前景。然而小组赛第一场西班牙队就以1:5惨败给荷兰,第二场以0:2不敌智利。最终,博斯克的球队就像2002年齐达内领军的卫冕冠军法国队那样,在踉踉跄跄中遭遇小组淘汰的境地。虽然描述的是同一件事实,但新闻标题却大不一样。与《西班牙队连败,卫冕冠军出局》《卫冕“魔咒”再现,西班牙队出局》相比,《闹事!出局!这是西班牙队?》《西班牙队提前出局,590万人打工梦碎》则更具新意。同样一则新闻,有的标题做得平庸乏味,仅仅是一般性地报道比赛结果,有的标题可以做出各式各样的标题,出彩的标题是吸引读者关注的重要元素,一眼就能紧紧抓住观众。
内容要真实。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第一回《一撇一捺》中有这么一段精彩的话。“从地图上粗略地看,长城跟运河所组成的图形是非常有意思的,它正好是我们中国汉字里一个既简单又重要的字眼‘人’,人类的人,中国人的人。长城是阳刚雄健的一撇,而运河不正是阴柔深沉的一捺吗?”一撇一捺间,两个笔画组成的“人”,把运河和长城相提并论,可谓独具匠心。这段解说词,对长城和运河两个事物的细节描写,把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沿革、重要作用都做了高度概括。[5]因此,于微小处着眼,从细节处着手,就能把事情说清说透。但是,细节唯有真实才可信,唯有可信才传神。
表达要细腻。首先在选材上要像厨师烹饪佳肴那样,在大量的材料中选取与主题最相关、与价值最贴近、群众最关心的信息,然后再进行精心加工、细心取舍。比如获得安徽新闻奖二等奖的《“最美快递哥”生命的托举》中这样描述到,“杨文求原想跑上楼将孩子抱下来,可还没等他迈开第二步,孩子的两只拖鞋就相继掉了下来,几秒钟后,孩子突然像断线的风筝一般高速地从窗台上往下坠落。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几双大手在最短时间内迅速结成了一张生命之网,将孩子成功托住。”这段解说词就弥补了实况画面缺乏的不足。其次,解说词立意要高远,在文字中表达出现象之外的本质。立意的高远需要记者选择好报道角度、抓住细微贴切的故事情节,做到主题鲜明、立意求真,同时要杜绝虚构和编造。第三,架构要合理、有层次感、通俗易懂。一个好的架构,能让观众一步步了解事实,激起欣赏的兴趣。比如《唱到太阳开了花》,其表现手段就独具匠心,开头展示盲人歌队唱信天游的画面,接着深情地解说了数十年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文化,使观众看过之后深受感染。[6]
解说词与文学艺术:自然融合
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副会长黄式宪这样说:“在全球化的大趋势里,中国文化显然并不处于优势,特别是在中国的广播电视传媒界,文化正处于劣势地位,弥漫着一股浮躁、媚俗、困乏的可悲气息。”[7]在自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界,文学素养的缺乏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电视新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电视新闻是一个认识、审美、感悟的情感过程,通过艺术描写,表达出普通事件的特殊背景或人物的真实情感,表现出作品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观赏感受,这都需要在解说词上下功夫,需要编辑记者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不少媒体提倡新闻散文化,特别是对于非事件性新闻,以清新明快的表达方式写作,避免简单地报道事实。
为弥补画面不足而写。解说词的写作弥补了电视新闻画面不足的缺陷。首先要写出画面之外的东西,所选用的信息在与画面相辅相成的同时,通过运用一些口语化的日常用语,方言土语拉近电视新闻与观众的距离,产生亲和力。比如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作品《双肩背出鱼水情》,开头就有这样一段文字:“背篼,是贵州山区老百姓家里的寻常物件,因为交通不便,山里人家常常要用它来搬运生产物资和生活用品,背篼也成为了贵州大山里一道独特的风景。2012年的春天,在贵州长顺县的麻山深处,一群身着制服、背着背篼行走在山间的人,引来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他们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背篼干部’。”[8]就是没见过、不知道什么是“背篼”的观众,这么一听也就明白了。解说词的写作,就是要使用朴实自然的文字,通过选词炼句,达到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一听就懂的效果。能够掌握丰富的词语和语句,熟练地运用富于变化的文字修辞和结构方式,懂得运用口语的声律和节奏,就能使本来或许枯燥的电视新闻因吸收了群众鲜活的语言而生动起来。
为增强亲和力而写。好的作品,不但要真实反映新闻事实,正确表达思想观点,具有较高新闻价值,同时也要有出彩的切入点、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和较强感染力的视觉、听觉美感,这一定程度上需要记者具有良好的文学艺术功底和遣词造句的水平。灵活运用语气词可以使观众听起来更亲切。如新闻《谁拉高了安庆菜价?》中是这样写的:“这些天,不管是在安庆的平价超市,还是在几大蔬菜批发市场,记者发现,很多蔬菜一天一个价,有的甚至比前段时间翻了好几倍。比如茄子从一块卖到了三块五,你会信吗?不信!那就跟我一起去看看吧!”语气词的使用让观众自然而然愿意继续“看”下去。同时,电视新闻中短句的使用使观众听起来易懂。比如“掀起热潮”就不如“刮起一阵风”明了,“多措并举”就不如“许多办法”易懂。句子长也容易让播音员上气难接下气,造成观众对语义的误解,而多用短句,也容易让观众听起来舒畅。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也要讲求艺术,不拘一格,让观众能听懂、愿听下去。“删繁就简三秋树”,有时,电视新闻写作只把新闻事件的过程用最少的语句表达出来就行了,不需要用修饰语,或者比喻等修辞手法。有的甚至可以完全不需要解说词。比如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电视消息《记者目击:兰州桃树坪隧道五名被困工人获救瞬间》,正文全部采用同期声。“领异标新二月花”,撰写解说词要不断创新,根据新闻内容形成不同的格调,与观众达到互动、交流与共享的效果。新闻报道中,要让解说词贴近观众,以交谈式的真诚、描述式的生动,使观众爱看爱听;进一步对事件进行提炼和浓缩,选择观众最关心的“点”,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来吸引观众;报道过程中,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兼顾观众的情绪,通过简练的语言加以叙述,使报道说到观众的心坎上去。
注释:
[1]奉献是福――专访《学习雷锋好榜样》词作者洪源.新华网,2014-3-12.
[2]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巩晓冉.电视新闻专题解说词与画面的加乘作用[J].新闻传播,2013(7).
[4]向淑芬.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新探索――以央视“走基层”为例[J].时代教育,2012(5).
[5]林惠丽.论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境界”――以专题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解说词为例[J].东南传播,2012(1).
[6]郭林茂.浅议新闻的故事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7]周粟,周芳,王倩男.第十八届大学生电影节系列研究会综述[J].现代传播,2011(5).
一、建构主义理论分析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二、建构主义下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的实践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强调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而教学则为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提供了促进、指导和合作。学生应该转换态度,从原来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的构建者。该理论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探索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能力,教师也应更新观念,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转变为引导、支持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搜集分析相关学习资料,提出问题和假设,将所学内容与已知事物联系起来并加以认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以掌握视听说为目的
建构主义主张“为理解而学习”,这就要求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系统化的知识,不仅仅能解决书本和课堂上的问题,学生要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突破英语学习的基本层次,把握英语新闻中想要真正传达的信息和意义,提高英语新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英语新闻的视听说课程,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基本英语知识,例如一些单词句子,同时理解英语新闻中的信息和含义,并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议。
3.以协作为方式
语言的学习只有在于他人的交流中才能充分掌握,所以进行语言意义的建构,要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多方交流,而且教师和学生需要进行学习资料的交换和探讨。协作方式在英语新闻学习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大程度地促进整个学习团队共同目标的达成,并能够激起学习团队的合作和进步精神。在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自行组织下,组成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学习经验和相关知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并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4.以情境创设为手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获取新的知识并赋予其某种意义,或者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重建,达成新的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能够提高课堂学习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学生熟悉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以适应现实中多变的语言环境。所以,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选择真实的符合现实情况的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知识面,支持帮助学生意义建构的达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实践策略
1.科学安排教学实践过程
英语新闻视听说的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前的准备,课程中的操作和课程后的扩展三方面,下面对这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课程前准备的程序是,首先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交给学生,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和媒体信息,整理相关词汇句子,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其次教师在播放视听说材料之前提出问题,播放自己整理的学习资料让学生进行思考。再次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与学生互相交流,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材料对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播放时的技巧,让学生能够在安静专注的环境中进行视听,减除外在干扰,让学生能够掌握材料所要传达的信息,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和听不懂的语句。在重复进行播放视听材料时,教师要为其设置的问题提供线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疑问。在精听环节,教师要针对问题进行具体必要讲解,补充视听材料和更多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视听材料的内涵和所要传达的真正信息,并为他们传授视听技巧。最后,教师再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一系列的视听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英语新闻知识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视听说教学结束后,首先,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课下对英语新闻材料进行认真聆听跟读,学习英语表达语调和语气;其次,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视听内容,让他们在课下进行泛听以提高听力能力和理解能力;再次,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或比赛,或者鼓励学生自己组织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2.英语新闻的导入形式多样化,合理使用视听材料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013-03
引言
在工业设计研究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相关硕士论文,本文从工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方向以及发表数量等,初步分析出2000—2012年间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与变化,从而了解每个工业设计发展阶段的新趋势,研究成果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方法与步骤
在《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之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分别检索论文以及会议文献题目中包含“工业设计”关键词的文献,在《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检索结果,截止到2012年7月19日,为557篇。
二、结果与分析
1.时间分布。考虑到要对现有工业设计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所以选择了较近12年(2000年—2010年)的论文,通过使用“工业设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2000年没有相关优秀硕士,从2001—2003年相关硕士优秀论文属于发展起步阶段,从2004—2012年每年都会很多优秀硕士,属于迅速发展阶段,相关优秀论文增至557篇,2009年(88篇)是相关数量最高峰点。
经过推断可知,在2009年工业设计的论文达到历史最高的原因在于我国本专科扩招是从1999年开始的,自1997年以后,随着广大群众渴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增加,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同时,考虑到国家快速发展的需要,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当年本专科生招生数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47.4%。本专科规模的迅速扩大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研究生的扩招能够对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因此,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攀升,录取比例和入学率都在大幅提高。
2.作者分布。在检索到的工业设计方面的优秀硕士论文中,作者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学校中,可见相关院校的工业设计发展程度。如表1所示。
小结:由于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具有一定的删选性,由表1可以看出工业设计发展较快的院校,并且通过涉及最多的关键词可以看到每所院校所侧重的工业设计发展方向或者是发展程度较深的方向。
3.关键词分布。从2000年到2012年,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搜索的期刊论文中,论文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CAID构思与表达、设计教育教学、IDFORCNC(先进制造设备工业设计)、设计管理、绿色设计等。由于搜索分布时采用了关键词“工业设计”,所以这里忽略“工业设计”关键词的数量。所有论文相对较多的关键词如下:可持续发展设计(绿色)、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学 语义学)、设计管理/用户研究交互设计、CAID构思与表达、数据库、设计教育、造型语言、工设工程(材料、工艺)、汽车设计、时尚设计、服务设计、品牌PI(产品形象识别)设计、人机工程、可用性、设计史、信息视觉化、故事版/情景设计、设计心理学、体验/情感化设计、IDFORCNC。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篇:2010年,北京服装学院屈新波在《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一文中论述了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借助于“需求”将产品设计与材料联系起来。2008年,山东大学张志强在《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2}一文中论述了如何运用人机工程理论对健身器材进行分析,以及针对相关器材人机方面的具体研究。2006年,山东大学吴兰萍在《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3}一文中论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以及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以及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此外还重点分析了现有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软件,例如JACK、SAMMIE、SAFEWORK等。2004年,武汉理工大学刘红在《简论设计项目管理》{4}一文中论述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用户需求的多样化,项目管理的组织及团队建设的内容与项目管理的执行关键,以及设计项目的生命周期。2007年,西北工业大学韩娟在《CAID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及应用》{5}一文中论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综合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对CAID用户模型进行分析,将基于用户模型构建的用户界面原型引入到界面设计过程中。
4.影响力分布。在检索到的期刊论文中被引用频次最高的,排在前6位的论文,如表2所示。
通过引用频次最多的文章中发现,关注最多的工业设计方向多为产品设计、交互界面方面。因为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的研究较早,所以时间早的被引用的几率就很高。但也充分说明这些优秀论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工业设计研究趋势
工业设计从2000—2012年这12年间,发展速度是迅猛的,这一点可以从优秀硕士论文的发表数量日趋增多看出来,并且也是在跟随着社会每一步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从简单地仅仅研究工业设计的表面内容,即“产品设计”,变成研究工业设计更加细节化的方面,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工业设计优秀硕士论文中,研究方面数量最多的依次为产品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育、ID FOR CNC以及可持续发展设计。
李北在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的会议论文《未来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2}中阐述,现在工业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且可以看到,工业设计是一种战略资源,是国家创新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正在向着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领域发展。此外通过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工业设计信息化也成为主流。
通过对2000—2012年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逐年的分析发现,发表的时间与内容和2000—2012年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发展的主题是一致的。通过对这些论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工业设计在每段时间里发展的内容、重点、趋势,这与社会的需求具有着强烈的联系。
每篇论文的关键词是不变的,在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硕士论文中,通过对新的一年与以往相比较新出现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洞察出工业设计每个阶段的新趋势。如表3所示工业设计研究方向从泛泛的大方向上的研究,比如“产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发展成为细分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从抽象的工业设计,变为具体的产品设计,后来人们发现工业设计离不开与社会、人的联系,所以研究方向渐渐与社会、人联系起来,最终发展成多方向的、细分的研究方向。这与现有工业设计研究人员对工业设计发展方向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2000—2012年有关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以及设计管理等成为研究的主要趋势。此外,还可以发现每年相比前几年新增的研究方向即是工业设计发展中研究趋势的新方向。例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13}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那么工业设计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在2002年第一次出现在相关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中。例如2002年湖南大学龚克在《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14}中阐述了有关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的相关内容。
再例如,在现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库在工业设计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6年第一次出现有关数据库研究的硕士论文。例如2006年东华大学孙明华发表的《设计艺术学专业建立设计材料数据库的必要性研究》{15}。2009年山东大学郝松发表了《基于产品表象信息库的工业设计构型方法研究》{16}。
同时也发现,由于优秀硕士论文是要在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提出,受发表时间和评审的限制,虽然相对滞后,但是也能够体现出近十年间的工业设计的大体研究趋势、新的研究方向。工业设计研究趋势的发展变化受社会发展因素(技术、环境、国情、学科交融等)的影响较大。
四、结束语
2000—2012年,我国优秀工业设计数量以及发表的内容质量都有着质的飞跃,这也说明我国工业设计方面研究的水平日趋深入。但是从近几年发现,已经存在研究过(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研究课题的重复性,例如人机工程学,此间不乏相关类似课题的出现。
从2000—2012年间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中,可以看到工业设计事业发展迅速,方向由单一转为多元化,并且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此外,研究趋势受社会发展的因素(技术、环境、国情、学科交融等)影响较大,比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与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密切,因此出现了CAID等相关研究。可以看到工业设计的研究趋势在以后会围绕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设计管理等热门话题展开。随着工业设计的深入研究,也会出现更多新的设计概念,而这些概念一定是可持续性地围绕用户的人机设计,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会有更多优秀的硕士论文出现。
注释:
{1}屈新波.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
{2}张志强.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吴兰萍.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6
{4}刘红.简论设计项目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4
{5}韩娟.CAID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及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7
{6}吴瑜.人机交互设计界面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7}周睿.基于可用性的手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8}杨大年.中国民间儿童玩具再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
{9}王巍.ICAID系统的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4
{10}王军锋.计算机游戏界面设计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
{11}熊湘晖.产品造型设计的外观质量美学评价理论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
{12}李北.未来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R].中国科协年会,2006
{13}我们共同的未来[R].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
{14}龚克.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D].湖南大学,2002
{15}孙明华.设计艺术学专业建立设计材料数据库的必要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6
第一,体育专业硕士,课题要有深度。
很多硕士生在进行毕业的写作中,文中提及的调查研究仅停留在百分比的对比上,不具有普遍意义。在探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者因果关系不够详细,显不出深度。比如,很少有实验采用交互作用设计,很少有调查采用多元统训一分析。原因很简单:提出的研究问题过于表浅。
第二,体育专业硕士,课题要从细节入手
在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时,不要太注重宏大的课题,如果都是用对策、措施、发展等堆砌的文字,反而让读者产生空泛化的感觉。举个例子,把体育专业硕士当作是划龙舟,9个人都在掌舵(做所谓的理论研究、发展研究、对策研究),1个人划船(做实证研究),这样的现状,专业领域的发展怎能前进呢?
第三,体育专业硕士,不能以偏概全
这是很多人学者都会忽略的问题。在体育专业硕士论文中,存在不少研究生将专项研究等同于专业将某一运动专项当作运动训练学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等专业看待,不能区分专项和专业的差异。
认为,以上三点把握好,体育专业硕士一定不会太差,也希望所写的能帮助到大家,如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登录查找和咨询。
引言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中,很多观测信号可以看成是不可见的源信号的混合,这意味着源信号和传输信道都是未知的,仅仅由观测信号对未知的传输信道和源信号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盲源分离(Blind Signal Separation,BSS),所谓“盲”是指(1)源信号不可观测;(2)混合方式未知。硕士论文,自然梯度算法。BSS技术是当前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军事雷达技术、通信信号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3]。硕士论文,自然梯度算法。
在Amari[4]的自然梯度算法中,步长的选择对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步长越大,算法的收敛速度就越快,但同时会引起算法的稳态失调;步长越小,算法的稳态误差就越小,但同时收敛速度变慢。本文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适时对步长进行优化,使得算法在保证稳态误差的情况下收敛速度大幅提高。
1 线性混叠盲源分离模型
假设有n个相互统计独立的未知源信号,经过未知的传输信道后获得m个观测信号,写成矩阵形式为:
(1)
即,该模型称为盲源分离的线性混叠模型,称为混叠矩阵或者传输信道,t为时间指标。硕士论文,自然梯度算法。盲源分离的任务就是在源信号和传输矩阵A均为未知的情况下,仅仅由对源信号作出估计,通过学习,寻找一个满秩的分离矩阵W使得各分量之间尽可能的独立,依此作为对源信号的一个估计。若全局矩阵[5]的各行各列只有一个元素接近于1,其余的元素皆接近于0,此时估计信号是源信号的一个拷贝。硕士论文,自然梯度算法。
2、Iformax[6](information maximization)盲源分离算法
Informax算法采用信息传输极大准则,通过调整分离矩阵使得非线性输出与网络输入之间的互信息最大:
图1 Informax 算法原理图
由信息论知识:
(2)
边缘熵: (3)
微分熵: (4)
得到代价函数:(5)
与分离矩阵无关,优化代价函数为:
(6)
即算法通过调整通过调整分离矩阵,使得(5)式极大。
采用自然梯度算法搜索代价函数(5)的极值点:
(7)其中: (8)
第个分量:(9)
称为激活函数,是对源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近似估计。硕士论文,自然梯度算法。
3、改进的自适应步长算法
在信号分离的初始阶段,由于信号之间的强相关性,算法需要使用较大学习速率,以加速信号的分离,到了算法的后期,需要跟踪分离出来的信号,同时还需要捕捉未分离出来的信号,此时较小的步长可以满足需求,以分离出剩余的信号。硕士论文,自然梯度算法。算法收敛时满足:
(10)
计算过程的迭代式为[4]:
(11)
当(9)式成立时,算法的迭代式满足:
(12)
由(11)式可以看出,当[7]取值较大时,则信号分离情况较差,需要较大的步长,算法趋于收敛时,取值趋于0。所以可以依据取值大小调整步长。现有定义如下:
(13) (为源信号个数)(14)
(15)
综合(10)(11)(12)(13)(15),本文的自适应步长算法可以描述为:
(16)
令,设置小的正数,当时算法收敛。
4、计算机仿真
随机选取混合矩阵,两个语音信号为:
图2:源声音信号图
Fig2:Sourcespeech signal
混合后的信号图像为:
图3:混合声音信号
Fig3:Mixture speech signal
还原后的信号图像为:
图4: 还原声音信号
Fig4: Recovery speech signal
串音误差曲线图[8]为:
图5:串音误差曲线图
Fig5: Crosstalk error
5总结:
本文在对自然梯度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算法迭代过程中步长适时调整的依据,在加快算法收敛速度的同时兼顾稳态误差,通过计算机仿真,本文算法的收敛速度明显优于原算法,且稳态误差较小。
参考文献:
[1]张贤达,保铮.盲信号分离.[J]电子学报,2001,29(12):1766一77.
[2]CardosoJF.Blindsignalseparation:statisticalprinciples.ProceedingofIEEE.[J],86(10):2009-2025,1998.
[3]E.OjaThenonlinearpcalearningruleinindependentcomponentanalysis.[J].NeuroComputing,17(1):25-46,1997.
[4]SAmari.NaturalGradientWorksEfficientlyinLearning.[J].NauralComputation,10,251-276,1998.
[5]CardosoJF.Blindsignalseparation:statisticalprinciples.ProceedingofIEEE.[J],86(10):2009-2025,1998.
[6]RLinsker.Self-organizationinaperceptualnetwork.Computer,[J].21:105-117,1988.
[7]一种改进的步长自适应EASI算法。[J].舰船电子工程,2006,(2),P137
引言
切削力是切削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和现象,它不仅是描述切削过程的基本参数,而且也是设计和使用机床、夹具、刀具,制定工艺规程以及评定切削加工性不可缺少的数据。动态切削力的变化规律是研究切削机理和机床动刚度的重要依据。硕士论文,应用。在现代制造工程中(包括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无人化工厂等),切削力是状态监测的重要参数。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常常需要能够对切削力进行测试的装置,即各种类型的测力系统.它不但是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的重要工具,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切削加工工艺系统的一个组成环节。
虚拟仪器(VI: Virtual Instrument)的概念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 National Instrument)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虚拟仪器是计算机、测量和微电子等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和仪器硬件组成。通过软件将计算机硬件资源与仪器硬件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从而把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和仪器硬件的测量、控制能力结合在一起,大大缩小了仪器硬件的成本和体积,并通过软件实现对数据的显示、存储以及分析处理。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虚拟仪器实现测力仪数据采集与处理,与虚拟仪器技术相结合,开发出可以测量X,Y, Z三个方向的力。硕士论文,应用。
1 硬件组成
由虚拟仪器构建的测力系统与传统电子仪器一样,其功能由图1所示的三大模块成:信号采集与控制、信号分析与处理、信号显示与输出。
图1 虚拟仪器构建的测力系统功能结构图
利用虚拟仪器实现测力仪数据采集与处理,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测力仪、应变仪、数据采集卡、计算机和系统软件(如图2)。
图2 测力仪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的功能图
基于数据采集的虚拟仪器系统,通过A/D变换将模拟、数字信号采集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显示等,并可通过A/D变换实现反馈控制。根据需要还可加入信号调理和实时DSP等硬件模块。利用仪器实现虚拟仪器系统,VXI总线为新型计算机查卡式仪器提供了标准。硕士论文,应用。计算机完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显示、存储、打印、分析和处理等功能,提供给用户一个简洁直观的动态切削力测量过程。
2 软件组成
软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I/O接口软件、仪器驱动程序和测力系统环境。硕士论文,应用。
I/O接口软件存在于仪器与仪器驱动程序之间,是一个完成对仪器内部寄存器单元进行直接存取数据并为仪器与仪器驱动程序提供信息传递的底层软件层,是实现开放的、统一的虚拟仪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仪器驱动程序:主要是用于完成仪器硬件的通信及控制功能。硕士论文,应用。当设备驱动后,由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而实现测量功能,并求去测量结果。硕士论文,应用。
测力系统环境:基于语言平台,如C、Visual C++、VB等;基于图形化工程环境平台,如LabVIEW等。
测力开始时先必须对测力仪加载以标定(以X方向加载力为例)。作为一个非理想的多向测力系统,当在X方向加载力时,Y方向、Z方向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干扰输出,本试验所得数据如表1: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学科建设; 硕士教育。
0 引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和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促进了项目管理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已成为比较成熟的专业学科和专门职业,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学科。以专业学位为例,2003 年我国率先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内设立项目管理领域,该年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由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办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该学位也成为国内最早的以 “项目管理”为专业名称的研究生学位教育[1]。自 2005 年以来,项目管理领域实考和录取人数连续多年位列所有 40 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第一,目前已成为招生人数仅次于 MBA的专业硕士。截止到 2010 年,全国共有 161 所院校获批成为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每年的报考人数不断上升[2]。然而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的办学势头虽然良好,项目管理作为普通二级学科的教育却还没有在高校中普及起来,一些学校虽早已开设了项目管理的硕士培养方向,但并没有单独开设该专业,而是在其他管理类的专业中进行培养。本文分析的即是全日制科学硕士项目管理方向的现状。
1 管理类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
1. 1 项目管理方向开设概况。
为了解目前我国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对 2011 年全国管理学中三个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和企业管理) 硕士生招生简章进行了检索分析。结果显示共有 116 所院校至少在上述三个学科之一中设立了项目管理及相关培养方向。相关方向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管理等。其中设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的有 71 所,设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下的有 68所,设在企业管理专业下的有 8 所。这 116 所学校包含 211 院校 49 所 ( 其中 985 院校 20 所) ,211 院校所占比例为 42. 2% 。在学校分类上,理工类 57 所、综合类 34 所、财经类 13 所、农林类 7 所、民族类 2 所、师范类 1 所,可见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在管理学科内设置了项目管理相关培养方向。
根据数据统计,理工科院校是拥有项目管理方向最多的院校,其次是综合类院校,财经类和其他类型院校加总只占 20%左右。由于理工科类院校在理工科上的天然优势,具有强大的理工类基础学科作为技术支撑,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项目管理中的技术层面; 加之理工类院校多和工程类企业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能为教育中的实践部分提供较多的机会,在培养项目管理人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此类院校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局限,项目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计划、决策的分析方法,也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的知识和原理,理工科院校由于其侧重点在于具体的技术方法,可能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将不利于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员。
进一步分析开设项目管理方向院校的地域特征,项目管理方向在我国各个地域的高校都有分布,但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数量最多的是华东 ( 30 所) 以及华北 ( 29 所) ,首先这两个地区本身拥有较为庞大的高校数量,除此之外,华东的上海和华北的北京、天津等地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且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日益高涨,基本建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社会对项目管理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接下来是华中( 15 所) 、西南 ( 14 所) 、西北 ( 13 所) 和东北( 10 所) 等地,分布最少的是华南 ( 5 所) 。
1. 2 项目管理方向开设详情。
从设置项目管理类方向的学科专业分析,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共有 71 所,其中 211 院校 24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从该专业设置的学院类型来看,共有 45 所院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设在经济管理学院( 或称商学院) 中的,占总数的 63. 4%,其余专业则分布在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从院校所在的地域来看,有 16 所位于华东,14 所位于华北,12 所位于华中,12 所位于西南,10所位于西北,5 所位于东北以及 2 所位于华南。
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下设项目管理的院校共有 68 所,其中 211 院校 28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除 1 所学校的该专业位于统计与数学学院以外,其余全部位于经济管理学院 ( 或称商学院) 。从院校所在的地域来看,华东有 21 所,华北有 17 所,华中有 9 所,东北有 8 所,西北有 5所,西南和华南各有 4 所。
企业管理专业下的项目管理类方向因为只有8 所学校,本文不作重点分析。
从所在学校的类型分析,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理工类院校 40 所,综合类院校 20 所,军事类院校 3所,财经类院校 2 所,农林类院校 2 所,师范类和民族类院校各 1 所; 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中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 33 所理工类院校,20 所综合类院校,10 所财经类院校,农林类院校 4 所和民族类院校 1 所。
可见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在地域分布和院校类型分布上趋同,首先该专业在华东和华北的院校当中分布最多,另外理工类院校是开设该专业最多的院校,但在财经类院校开设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院校在数量上和比例上都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更大。
为进一步分析该方向所具体涵盖和涉及的领域,笔者依据国际公认的项目管理学科九大知识体系的划分来分析该问题。在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 第4 版) 》中,将项目管理划分为 9 个知识领域,即: 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整体管理[1]。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断渗透,项目信息化管理也成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模块; 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将其作为一大类别; 另外将技术经济中的评价管理和研发管理也纳入该分类,通过考察各个院校项目管理相关方向的名称,将各个方向在 13 个主要模块中进行归类,从而得出该方向在 13 个领域的覆盖情况。其中由于名为 “项目管理”的方向范围过大,难以判断具体所属领域,因此在统计中将其剔除,只考虑其他具体方向。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
从统计到的数据来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的项目管理方向在项目管理的大部分领域都有覆盖,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开设的院校最多,占到了全部的 30%,并且其中三分之一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位于土木工程等工科类学院; 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偏向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这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 项目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情况。
2. 1 项目管理方向硕士论文数量分析。
由上文可知,我国有很多高校都在管理学的三个学科专业中开设了项目管理相关方向。但是关于这些项目管理相关方向在高校中的实际培养情况,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考察。本文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统计各学校具体专业在近年实际产出关于项目管理领域的硕士毕业论文情况。由于 2011 年的论文尚未完全被数据库收录,因此主要对 2008 ~ 2010 年的论文进行考察和分析。
首先分别对 71 所高校和 68 所高校 2008 ~2010 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关于项目管理的硕士论文进行了搜集,主要做法是查询 2008 ~ 2010 年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 或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所撰写且关键词中含有 “项目”的论文。结果总共搜集到相关论文 104 篇,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出 77 篇,共来自 14所学校,其中最多的是重庆大学产出论文 21 篇;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共产出 27 篇,来自 10 所学校,其中最多的是北京化工大学产出 8 篇。其分布如表 2 所示。
可见在管理类专业中设有项目管理方向的学校里,实际产出相关领域论文的学校还相对较少,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只占到 18. 2%,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占到 14. 7%。从每所学校产出论文的数量上来看,绝大多数的学校在三年内产出论文的数量小于等于 5 篇,只有极个别的学校在 6 篇以上。首先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有个别研招单位的硕士论文可能未纳入中国硕士论文库,另外可能有一些相关的论文没能通过该种查询方式搜寻出来。但依然可以由此看出,虽然有许多学校开设了项目管理方向,却并没有严格地在该方向上进行培养,导致拥有硕士论文的学校数量远少于开设了该方向的学校数量。
2. 2 项目管理方向硕士论文方向分析。
为考察各个学校所产出的论文方向和培养方向的相符合程度,对 104 篇文章所在学校的培养方向进行了分析,首先剔除了方向名为 “项目管理”的学校所产出的论文,只考察剩余 60 篇文章的情况。通过观察每篇论文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对其和方向名称的相符程度进行评估,将每篇文章的方向切合度分为五档,分别为完全相符、基本相符、部分相符、基本不相符以及不相符。统计结果如表 3 所示。可见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和方向相符,只有极少数的文章偏离了开设的方向。总体来说,项目管理方向开设的切合度还比较高,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能按照其培养方向进行培养,实际培养方向偏离初始方向的情况不多见。
为更好地考察管理类专业下项目管理方向在项目管理各个领域的实际分布情况,依据前面的统计方式,对 60 篇论文在各个领域的分布同样进行统计,如表 4 所示。可见在两大管理类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的硕士论文覆盖了约 50%的项目管理领域,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整体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都有涉及,且侧重于风险管理、整体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所覆盖的领域和所开设的方向基本一致,说明各院校在培养项目管理方向人才的过程中基本遵循了初始的方向;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项目管理方向在领域上的分布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类似,且各领域的分布较为均匀,但在该方向的设置上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占了几乎全部的比例,然而实际产出论文的研究方向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3 结语。
基于以上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得出我国科学硕士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详情。第一,全国共有116 所院校至少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和企业管理三个学科之一设立了项目管理及其相关培养方向,其中有 57%的项目管理方向位于理工类院校,34%位于综合类院校,剩下的则位于其他类型院校,可见项目管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高校理工科背景而开设; 在地域分布上,华东和华北的院校占了绝大多数,具有50. 8% 的比例。第二,从具体研究的项目管理领域上看,在项目管理的几大领域中都有涉及,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工程项目管理,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则侧重于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第三,从硕士论文的产出情况可以看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8 ~ 2010 年产出关于项目管理专业的论文 77 篇,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27 篇,论文的数量远低于应有的数量,可见该方向的实际培养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水平,可能某些院校存在着有关生源不足或者是方向虚设的情况。第四,在各校项目管理领域的硕士论文中,论文的主题和方向的切合度总体上还比较高,大多数论文没有偏离原先的培养方向,说明实际开设了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能较好地沿着该方向进行培养。第五,从硕士论文研究的领域来看,该方向的研究领域覆盖了约 50%的项目管理领域,但还有一些领域鲜有涉及。
可见,我国科学硕士项目管理领域在实际开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该方向开设的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该类院校虽具备较好的工科背景和技术支撑,但是经济管理的理念可能难以渗透,在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项目管理人才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其次,该方向实际产出的论文数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实际培养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说明该方向的建设力度还不够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投入和加强; 再次,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其中的子方向,对于特定院校来说存在着师资有限、生源较少等特点,不利于研究的全面展开; 最后,该方向的建设在项目管理领域的覆盖面上还有待提高,在某些特定领域上的涉及较少,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思想进步到当下的阶段,很难想象一家没有上马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或SAP(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的公司是如何将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现金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等集成一体化,进而推进生产、营销、供应、人力、资金等业务互相融合而顺畅运转的。当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面临的问题不是争论ERP的必要性,也不是讨论ERP的可行性,而是纠结于对ERP产生的海量数据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收集、加工、处理。因为收集的数据多到无法甄别哪些是对决策有效的。
企业建立一套旨在全方位提升管理广度和深度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必需的:利用统一规划的数据集成,以全面预算为主导,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以资金为主线,整合财务、人事、营销、科研、生产等管理职能,重组优化业务流程,连接信息孤岛,建立关键内部控制点,极大改善组织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但是,国内应用现状是大部分企业正在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仍旧停留在处理大量的日常业务流程上,仅实现了中层管理的功能,并未上升到支持决策的高度。本文尝试通过对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以下简称“DSS”)运行原理、特点和功能的阐述,结合企业实际,充分利用已成熟运行的通用ERP并以此为基础,模拟建立DSS的实施方案。
一、DSS的原理、特点和功能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Michael S.Scott)和彼德・G・W・基恩(Peter G.W.Keen)首次提出了“DSS”一词。DSS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辅助决策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张茜,2006)。DSS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向更高一级的发展,标志着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支持决策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并形成了决策支持系统新学科(王剑东,2003;万林,2008)。
DSS的特点体现在:(1)DSS的交互性表现在通过管理者同系统之间的多次对话,使决策得以完成;(2)DSS解决的问题属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3)系统具有专门的结构存储和研究备用的模型及方法,提供模型的比较、联结和合成的功能;(4)DSS只是起辅助决策的作用,并不完全取代管理者的判断,应当让管理者处于主动地位;(5)DSS应当便于学习、使用和修改,因而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动态性的分析,做到及时完善DSS的各种功能(迟殿委,2008;徐强,2008)。DSS的应用原理体现了决策支持系统本质的演变:DSS初期是利用数据资料(数据库DB) 和模型资源(模型库MB)支持决策,发展到IDSS利用知识资源 (方法库MEB)和模型资源(模型库MB)结合支持决策,再到利用数据资源(数据仓库DW)支持决策。这样,决策支持系统概念就更明确为:针对决策问题,利用决策资源(数据、模型、知识等)(侯少然,2010)进行组合和集成,建立解决方案;通过方案的模型计算、知识推理、多维数据分析以及方案的修改,逐步逼近解决决策问题的系统。
数据资源(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模型资源和知识资源在网络上都是共享资源。决策支持系统就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决策资源,针对决策问题,把决策资源有机地组合成解决方案,既可以建立多个方案,又可以修改方案,再通过大量的计算或推理,最终达到支持决策的效果(张胤杰,2009)。DSS所实现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管理并随时提供与决策问题有关的组织内部和外部消息;(2)收集、管理并提供各项决策方案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例如订货单、合同执行进程、物料供应计划的落实情况、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等;(3)能以一定的方式存储和管理与决策问题有关的各种数学模型,例如定价模型、库存控制模型与生产调度模型等;(4)能够存储并提供常用的数学方法(张世芳,2006),例如回归分析方法、线性规划、最短路径法等;(5)数据、模型与方法能容易地修改和添加,例如数据模式的变更、模型的连接或修改、算法的修改等(王剑东,2003;孙艳胜,2007);(6)具有方便的人机对话和图像输出功能,能满足随机的数据查询要求,回答“if…what…”之类的问题(冯罡,2003;孙艳胜,2007)。
二、DSS的总体框架和表现方式
DSS的总体框架是:将来源于不同子系统、不同管理软件的数据收集于数据集成平台或数据仓库,选取各项决策分析主题的关键指标,注入事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最终生成可进行人机对话、不断修改决策变量的结果。其系统规划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来源:可读取多种格式(如Excel、Access、以Tab分割的txt和固定长的txt等)的文件,同时可读取关系型数据库 (对应ODBC)中的数据。使用报表管理平台进行所需数据报表的上传收集,财务数据来源于财务核算软件,经营和项目数据来源于合同管理、PDM产品设计、生产作业管理软件等,人力资源数据来源于人员信息、薪酬统计软件等,其他未能进入系统的数据可考虑通过平面文件的形式进行采集。通过数据整合平台建立数据仓库,装载来源于各个系统的数据,包括历史数据的一次性装入、日常发生数据的定时抽取。
2.分析主题:构成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分析内容,按照管理者的思维逻辑建立跨流程、跨职能的主题和分析路径,对重要经营管理问题和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影响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问题所在。考虑初步建立财务主题、营销主题、项目主题、关键指标等几部分。
3.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分析基础,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的科学管理工具,包括成本预算模拟、现金流模拟预测、盈利模拟预测等。
4.门户表示:是专门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设计的观察企业的窗口,提供整个决策支持系统的展示界面,包括智能分析、模拟预测、绩效管理等多种展现形式与门户集成。所需要的输出被显示出来时,进行定型登录,自动将所要的列表、视图和图表显示出来。
三、DSS的财务实施方案
DSS的财务主题部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其实施方案立足于从时间跨度(年度、季度、月度)、项目类型(研究、开发、制造)、决策深度(作业层、战术层、战略层)等不同维度进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通过这样一个路径完成由低端财务分析向高端辅助决策支持的过渡。实施方案的对象包括:收入成本分析(收入构成、趋势、预算执行、费用趋势、费用构成等)、利润分析(利润因素、敏感性)、资金分析(资金协调性、贷款、融资成本)和综合评价(经营指标考核、五能力综合评价)。
实施方案必须注入以下因子:分析范围(集团内部关联方、集团外部竞争对手、国外竞争对手等);分析角度(全周期项目预算、年度财务预算、市场经营预测、人力资源投入等);分析指标(绝对数、相对数,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数据来源;分析周期;分析内容。
四、财务决策模型的导入
决策支持系统财务应用的最终目的聚焦在综合评价,无论是讨论重大项目的取舍还是辅助企业的整体决策,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经营指标考核和五能力综合评价。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依旧停留在账务处理阶段,软件本身对收集的数据不加工、不处理、不分析。如果从最基础的财务指标分析入手进行适当改进,那么对于决策层而言可增强财务数据的可理解性和拓展性,对于财务人员而言可提高操作的可行性,都是受益匪浅的。财务分析包括盈利能力(收益力,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偿债能力(安定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所有者(股东)权益比率)、运营能力(活动力,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发展能力(成长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和生产能力(生产力,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人均净利润、人均资产总额)五部分(即五力),通常以完整、真实、及时的财务数据为起点,借助不同的财务指标进行诠释。大部分企业通过对正在运行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适当的改进,就足以在完成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提供简单的财务分析报告。
计算完成后,进一步引入由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79年提出的,现今被广泛应用于全球企业竞争战略决策的五力模型,该五力模型对决策层更加清晰、透彻地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帮助是显著的。
综上所述,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类决策信息以及许多商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减轻了管理者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使得他们专注于更需要决策智慧和行业积累的工作,实现了决策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侯少然,2010)。虽然DSS在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开发与应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决策本身是复杂的、变化的、综合的,但以ERP为基础对DSS的设计和实现是可行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
(作者为CPA、会计师、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高洪深.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与方法(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潘飞,文东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价值管理视角[J].北京:会计研究,2006(2).
[3] 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徐强.企业绿色管理决策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8-03-01.
[5] 冯罡.企业整合管理能力评价和提升[D].北京: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3-03-07.
[6] 孙艳胜.基于B超数据心脏病辅助诊断系统[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04-01.
[7] 侯少然.企业物流资源协调优化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10-06-01.
[8] 张茜.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10-01.
[9] 王剑东.基于C/S结构的备品配件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硕士论文,2003-12-26.
[10] 迟殿委.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8-06-30.
(2)授课内容不能满足工程硕士的知识需求,与实际脱节。工程硕士学习是带有目的和问题的,需要在老师的课堂中得到解决。然而有些老师在授课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导致教课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工程硕士的需求。甚至有些教师讲授的内容已经过时,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3)学位论文在选题上没有针对性,在质量上呈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工程硕士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企业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桥梁”。因此,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应该是针对企业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题材,而不是和工学硕士一样泛泛而谈,没有实际针对性,这样违背了工程硕士教育的初衷。虽然有的论文的选题是具有针对性,但是在论文的质量方面却体现不出学员充足的理论知识即论文缺乏理论的支撑,只是单纯的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失去了研究的意义。
(4)双导师制发挥不足。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应该是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是监督人员,共同督促学生完成工程硕士的学习。然而,目前的状况基本上完全由学校一方监督,企业很少或基本上不参与。校企双方在沟通交流方面也不够,导致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未能给企业面临的问题带来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2对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
(1)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规定“对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实行高等学校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要加强合作培养基地的建设,形成合作培养的有效机制”。因此,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要充分的调动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和学校共同监督和担负起工程硕士培养的职责,这样不仅能够迫使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认知观得到改善,而且还能保证培养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达到“双赢”。
(2)工程硕士培养课程应该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工程硕士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着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则,注重使工程硕士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注意扩宽和加深工程技术知识。因此工程硕士培养的课程应该结合企业需求和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来设置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课程。另外,由于工程硕士研究生都处于企业当中,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越与国际接轨,在工程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定期的聘请国内外各相关领域著名的专家针对当前此领域最新的发展状况给工程硕士做相关报告,以保障学生能够了解此领域的最新动态,掌握此领域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企业中。
(3)加强教学监督力度。
针对教师授课的情况,我们可以定期的在学生当中举行一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在评估中不仅要找出哪些老师在交课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而且还要找出存在哪些问题。这样不但可以督促老师在课程中更加的认真负责,同时,也可以找出问题的所在并给予及时更正,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将教学质量管理真正的落到实处。
建军治军之本是军事人才。硕士论文,对策。必须树立相应的军事人才观理念:军事人才是战斗力的第一要素,人人皆可能成为军事人才。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发展是这样,军队现代化建设更是如此。[1]为探索军事人才群体形成的基本要义与模式,笔者对某部队进行了调查。
一、军事人才建设的矛盾分析
学历水平“两头小中间大”与建设知识型军队的矛盾。我军官兵学历水平基本呈“两头小中间大”,这一现状与建设我军知识型军队的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目前我国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军官仅占71.8%,而外军军官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如美国军官100%拥有本科学历,40%的军官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俄罗斯也有98%军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文化程度。纵观世界,我军军官的文化程度距发达国家军队是有差距的。硕士论文,对策。
环境“对接口”缺乏与爱好特长渴望发挥的矛盾。部分官兵认为自身的爱好特长在部队得到了发挥和重视,而部分官兵却觉得特长没有展示的舞台,同时军事人员还存在专业不对口、接触实装少、组训能力弱的问题,这是理想化的自我设计与现实平凡岗位间的不协调所致。
心理教育普及力度不够与军队呼唤心理素质提升的矛盾。近年来青年军人的心理问题在逐年增多,心理素质存在相对脆弱性。他们强烈渴望得到心理抚慰,以排除心理压力,搬掉心理障碍。长期的和平环境,没有经受过战争的锻炼,少数官兵对真打、打头阵还缺乏心理准备,一旦有战争,就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恐惧、惊慌、压抑等心理障碍,心理承受能力随之降低。
二、加强军事人才建议的对策建议
1.激发战斗精神
身先士卒,在率先垂范中凝聚战斗精神。战斗精神集中体现了军人的职业精神,它是一支部队向心力和聚合力的根本立足点。在当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下,切不可忽视战斗精神培养。硕士论文,对策。培养军事人才的第一步,应该使其牢固树立甘于牺牲和奋斗的战斗精神,这样才能确保部队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处于不败之地。既要重视军事人才的文化教育,更要重视他们的战斗精神。硕士论文,对策。军事人才在部队的军事、政治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自己首先要有战斗精神,否则难有说服力。
潜移默化,于环境优化中熏陶战斗精神。一要营造培育战斗精神的良好氛围。环境作为教育活动的背景,在人的心理层面自然发挥其育人作用,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环境育人是以特定的育人环境为载体,能动地利用环境的育人功能,达成育人目的的活动。对军事人才战斗精神的培育,正如同其科学文化素质一样,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环境。军队与院校良好的战斗精神培育氛围具有强烈的同化作用和积极的促进作用,个体身处其中,很快就会受感染、被同化。二要融军营文化与战斗精神为一体。硕士论文,对策。军队的文化活动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军建军至今素有“文化轻骑兵”的美称。部队要充分运用军营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各样的文体活动,营造培育战斗精神的浓厚文化氛围,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强化战斗精神。
2.架构全新人才战略
依托全新思维架构军队人才战略。全球化对我军人才建设的观念和制度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必须加大人才建设的改革力度,增强参与全球军事竞争的能力,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两个转变”战略。未来战争的武器智能化和数字化,使得战争成为智能的较量、知识的交锋;而知识士兵、知识军队、知识军事也将成为高科技军事发展的新趋势。因此,适应未来战争要求的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知识型军人。应当依托全新思维架构军队人才战略,运用变革的思路不拘一格培养军队人才。
完善适应军革的人才培养机制。要通盘考虑,全局着手,把指挥人才、技术保障人才纳入适应军革的人才培养机制。要加强对军事人才队伍现状的分析研究,实现编制的科学化;加强对军事人才地预测和规划,实现军事人才选拔使用的科学化。[2]要更新换代,畅通基地育才、院校集训的培养主渠道。硕士论文,对策。应及时学习和掌握反映信息化军队建设和信息化战争发展的最新成果,提高军队人才驾驭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在瞄准军革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培训内容、培训体制和培训方式,既要抓好基础教育,又要开拓超前教育,重点培养信息战和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掌握未来战争的主动权。
3.唤醒人才战斗力
完善动机模式。动机模式和成就目标的结合衍生成就动机。薛恩的“复杂人”人性假设指出:人的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整体。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3]动机模式分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两种。前者包括他人认可、评估、完成上级的指导及与他人竞争而参与活动的倾向;后者比前者推动力大,维持时间长。具有内在动机的人完成工作后会体验到成功感,对工作有兴趣,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军事人才只有在内在动机的驱动下,才能真正做出贡献,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建立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构成一个有机的目标体系,经过多次反馈、控制,争取目标实现。这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既为一种管理思想,又是一种管理制度,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把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联系起来,使每个军人感到自己的工作与整体相关,可使军人产生很强的责任感。[4]目标管理有激励作用,使个体摆脱了被动应付的局面,激发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从而使个体自觉提高自身能力,努力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贡献力量。目标的设定应力求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目标如果没有先进性、挑战性,就会缺乏激励作用,不利于开发人的潜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目标又要适合军人的能力,防止目标高不可攀,力不能及,否则会挫伤官兵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东莞著.新型军事人才成长动力开发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7
2沈国权、杨运学主编.军事人才学新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314-315
3王金丽、秦红编著.军队管理心理学.山东:黄河出版社,2006:49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校内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校内导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加强硕士导师的遴选工作,使得专业素质过硬,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走上硕士生导师的岗位。辽宁工业大学制定了《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了一名合格的专业硕士生导师应该达到诸如学术道德、学术论文抽检情况、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研究生就业情况、科研指标等方面的标准,凡是达不到硕士导师考核要求的教师将被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另外,学校定期进行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吸收符合条件的教师进入到硕士生导师队伍中来。通过督促硕士生导师加强自身的学术水平,来提高对硕士生的指导能力。比如,学校规定一个硕士导师在一个聘期内(一般为三年)导师应该完成的科研任务:获得的纵向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完成的横向课题进款;获得的省部级奖励的数量及奖励等级;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等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导师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所以辽宁工业大学在考核专业指导教师的时候着重强调了导师的工程素质,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的标准,专业导师将被暂时停止招生或取消专业研究生导师资格。上述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专业导师加强自身的工程素质、在指导专业研究生时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校外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土木行业的专业人员作为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并开展联合培养制度,即双导师制。与学术型导师相比,专业型导师的能力体现在工程实践的丰富性和对土木工程技能掌握的熟练性上。我们所聘任的校外专业导师,来自辽宁省内的土木工程行业,如锦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东北电力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锦州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锦州宝地集团的高级工程师等等,这些导师都是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都具有很强的实践专业技能,他们指导的研究生涉及到的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包括设计、施工、土木工程检测与加固、工程管理等等,符合三师【1】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善于在工程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题目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有能力指导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当中出现的复杂的技术问题。校外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虽然很强,但是敬业和投入问题也是当前的一个让各个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很困惑的问题。校外导师和培养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校外导师的人事关系又不隶属于培养单位,培养的学生学位论文质量出现了问题,校外导师是没有什么责任的。而且,培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成才,对于校外指导教师来说也没有带来实质上的利益,因此他们缺少投入精力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如何解决校外导师的精力投入问题,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难题的破解需要各培养单位、硕士生专业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比如采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到其导师所在的企业就业、或是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和企业共同分享、或是培养单位和企业联合报奖等,这些均是可行的办法。
三、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维护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对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依托辽宁工业大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建立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校外实践基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重视实践基地开发工作,规范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加大投入保障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维护和发展与专业实践基地的关系。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定期对签约的实践基地进行走访,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也了解到在基地实践的专业硕士的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加强在实习基地的学习和实践。同时,也是对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的一个促进。通过建设专业硕士实践基地,达到学校和实践基地所在企业互惠的目的,从而使专业硕士实习基地成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对企业进行走访的同时,也邀请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硕士指导教师来学校座谈,为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献计献策。
四、加强对建筑与土木工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实践考核与成绩评定
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培养基地进行至少连续半年时间的实习、实践环节训练。一般时间定在第三学期,参加实践的研究生按期提交实习、实践计划及报告,实习完毕以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组织专门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答辩会,专业研究生参加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组织的答辩会,对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接受委员会的答辩。答辩成绩采取两级分制,分为“合格”或“不合格”。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督促其按照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一段时间之后再组织答辩。通过这样的考核,使专业硕士研究生认识到在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加大在专业实践活动中的精力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