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儿童文学论文

儿童文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0 16:23: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儿童文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儿童文学论文

篇1

信谊出版社的思路也颇值得借鉴。台湾“信谊基金会”于1978年成立了我国台湾第一家幼儿图画书与教育玩具专业出版社,1987年又创设了“信谊幼儿文学奖”,以促进原创图画书的发展为宗旨。2005年,南京信谊儿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它是信谊基金会在大陆的分支机构。这个出版机构在数年间编辑和出版了大量本土图画书,还设立了“信谊图画书奖”,推出了一系列原创图画书精品,如《团圆》《宝儿》《一园青菜成了精》等。台湾一直很重视本土文化与文学发展,台湾童书出版的质与量都优于大陆,可见本土化发展策略的积极影响。

二、是找宝,还是寻根

篇2

(1)儿童的世界充满了想象

儿童文学大观园中想象意味最浓的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神话传说、童话、卡通动漫等,这些体裁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根植于现实但又超越现实,体现出强大的想象力,儿童读者最能从中产生共鸣。柯岩的儿歌《坐火车》写的正是儿童游戏的想象:“小板凳,摆一摆”就是火车,“我”坐上去手转转就是开火车,小朋友们坐板凳就是坐火车。谢采筏的幼儿诗《蘑菇》,描写“撑伞的我”通过森林时,由于森林的魔力作用会使“撑伞的我”变成一朵蘑菇,真是个奇妙的想象。彭俐的幼儿诗《长颈鹿》中描写小长颈鹿的脖子是因为不断寻找妈妈的原因才变长的,这样的想象令人忍俊不禁。还有大量关于天、地、人的神话传说故事:《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等,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魔力,它们撩拨着儿童的好奇心。童话中神秘的森林、可怕的咒语妖术、金灿灿的皇宫、美丽英俊的公主王子、丑陋歹毒的巫婆皇后、娇小可爱的拇指姑娘、滑稽善良的小矮人、拥有魔法的仙女、戒指、打火匣、金鱼……有惊无险的大团圆喜剧故事情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生存法则,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等等,所有这些都令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如痴如醉,如沐春风般幸福不已。卡通动漫是高科技的产物,是孩子们的新宠。它从诞生至今,塑造了无数富有创意的卡通形象,不断满足着孩子们的视觉想象追求。其中知名度比较高的卡通形象有:孙悟空、猪八戒、哪吒、海绵宝宝、蜡笔小新、多拉A梦、机器猫、维尼熊、柯南、奥特曼、巴比娃娃、灰太郎、樱桃小丸子、皮卡丘等等。这些经典卡通形象是儿童成长路上的偶像榜样,是精神家园的支柱。

(2)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

朱自强先生说:“游戏之于儿童,是其生活本身,游戏的意义即其生活的意义,游戏是纯粹的生活。”提到游戏,家长老师们大都谈虎色变,立马想到那该死的电脑,该死的网络游戏。其实,很多充满童真的游戏是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捉迷藏……这些游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团结协作、友爱互助,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交流合作能力,发展多种才能,教导儿童做人之道,还能愉悦儿童身心,养成活泼开朗的个性,是儿童生活的必需品。教育专家也强调,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童真游戏,让孩子的天性得以释放。孩提时代的身心健康往往影响着长大成人后身体、人格的健全,所以,孩子的生活是离不开游戏的。游戏能培养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游戏能培养儿童发现问题,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儿童自主意识;游戏能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游戏能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游戏可以带给孩子体验:体验生活,体验情感等等。总之,游戏是儿童生活能力的一种演习。

(3)儿童与大自然最亲近

人类成长的过程就是由自然人慢慢成为社会人的过程。这其间,人类成长所付出的代价是远离了自然。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的是人类的童年。在儿童的眼中,世界的万物都是有生命力的,都是与人类一样会思想,有感情的。所以儿童管太阳叫太阳公公,管月亮叫月亮阿姨或月亮姐姐;认为星星和他们一样淘气调皮,喜欢眨眼睛;花儿会笑,草儿会点头;兔子、羊是善良的,狐狸是狡猾的,大灰狼是凶残的……金逸铭的《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写了字典公公家里的成员:感叹号、小问号、小逗号、顿号、省略号、句号也会像人一样争功劳争地位,争吵谁在文章里是第一重要的;郑春华的儿歌《轻轻地》中,“小青草”是和人一样会觉得疼痛的;朱丽蓉的儿童诗《瀑布》,描写了一幅快乐的亲子游画面:快乐的小溪妈妈带着淘气的小水珠向着远方游去。这些对于远离了大自然的成年人来说似乎有些好笑,可是对于儿童来说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儿童会为了维护大自然的和谐而努力。如张继楼的儿童诗《快住手》,诗中描写了猫欺侮小鸟,打破了大自然的和谐,孩子不同意,跳出来为小鸟打抱不平。为了维护大自然的和谐,孩子提出解决方案:“我”让奶油蛋糕给猫吃,由“我”陪猫玩游戏。儿童对大自然总是充满了爱。其实,人类仅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学会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并且懂得与大自然的其他生灵和平相处。可是,一些成年人自以为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就凌驾于大自然之上,俨然以万物之主的身份不断向大自然索取,不断砍伐树木,猎捕动物,态度傲慢野蛮,他们忘记了地球也是会哭泣伤悲的!从这一点来说,成年人应该向儿童学习,回归自然。

(4)儿童的心灵是天真无邪的

儿童的价值观和成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在成人眼中,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名利双收,功成名就的,而在儿童心目中,则是不然。日本作家古川千胜的散文《其实有钱人可能很穷》里,父亲认为拥有金钱和财富就是富有,而儿子认为:真正富有的人应该是拥有自然、天空、奉献精神、劳动能力和友谊的人。儿童的价值观颠覆了成人的价值观。鲁迅的《少年闰土》中,迅哥儿敬佩的不是处在高墙里的四角的天空下养尊处优的小伙伴,而是西瓜地里,“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的勇敢的少年闰土。少年闰土简直就是英雄!他能捕鸟,知道五色的贝壳、鱼儿也有青蛙似的两只脚,了解西瓜的危险经历……总之,师范生对儿童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生理层面,应该深入到文化层面,解密儿童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儿童施加科学的教育影响,让儿童自然地、健康地成长。

二、通过《儿童文学》的讲授,唤醒师范生沉睡的童心

将心比心,让教育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人,是一种容易健忘的动物。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可是,当童年逝去,他就会忘却当初的希冀、快乐和悲伤。儿童教育的主角是儿童,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可是,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以成人为中心”,这值得反思。师范生应该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唤醒更多的童心,才能对教育对象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真心的爱,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成长成才。

篇3

二、儿童文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篇4

儿童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对他人和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并学习如何处理人际交往的关系。美国作家李奥尼的经典图画书《小蓝和小黄》运用蓝和黄两个色块的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让孩子懂得朋友伙伴之间相互接纳和彼此包容的意义;台湾作家方素珍的《我有友情要出租》通过大猩猩寻求友情的过程来暗示孩子应该如何获得真正的友爱;张秋生的童话《给狗熊奶奶读信》借助于狗熊奶奶请河马和夜莺为她读孙子的来信的故事,告诉了孩子们和善的语气和真诚的态度是打开心门的钥匙的道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培养和激发儿童最为纯真的情感,作品中人物的善良品格和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行为模式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显然,儿童文学是一座沟通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精神桥梁,是两代人进行精神对话和文化传递的良好形式,儿童文学阅读能为儿童创设温馨美好的人际环境,增进他们人际互动的热情和信心。在儿童文学作为儿童与成人的沟通桥梁的论述方面,巴西作家爱娜•玛丽亚•马查多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她认为儿童文学作家们在进行创作时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即借助于儿童文学这种简单质朴的方式,融合了情感和文化要素,在两代人之间构建起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正是由于儿童文学具有这一独特优势,成年人可以借助于儿童文学这一桥梁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了解儿童并实现与他们的真正平等的精神对话。而亲子阅读便是实现儿童与成人之间温馨的人际互动的有效方式,亲子阅读是近年来国内外所提倡的阅读方式,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不仅能受到美的熏陶、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亲子感情能够进一步得到升华。日本图画文学理论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提及过这样一个实例,年轻的德国母亲准备打开电视让女儿玛丽听故事,玛丽关掉电视与妈妈进行了如下的对话:“妈咪,讲故事给我听。”“电视里的叔叔讲的故事,不是比妈咪讲的故事还好听吗?而且还有美丽的画面。”“可是电视里的叔叔不会抱我。”儿童文学为亲子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它所建立的是一种人与人的机制,这就意味着这是一个温馨的情感交流过程,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来自成人世界的温暖和安全,而电子媒介所建立的是一种人与机的机制,它缺乏感情的温度,难以满足儿童的情感和成长需求。

三、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现代社会的人们读屏多于读书、读图胜于读文,想象相对贫乏,思维往往流于浅表化。不可否认,视觉符号是现代文化的一种直观形象的形式,它丰富了儿童的认知环境,但过多地接收图像可能会抑制儿童的想象力。首先,电子媒介以其高密度的强大视听形象冲击人的感官,使受众主体性逐渐弱化,导致人们社会反应的直接简单,思维极易处于停滞状态,儿童常常在电子媒介世界里耽于耳目之娱而疏于潜心思考,这对他们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开发无疑是一种桎梏。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里斯在《媒介心理学》中所言,“快节奏的儿童节目使儿童没有时间来思考和发挥想象力。”其次,电子媒介呈现信息的方式主要以图像为主,图是直观形象的符号,给儿童留下的想象空间极其有限。相较而言,阅读是一个以语言为中介的思维和想象的过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认为,阅读在人的成长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个人的心智成长、想象和情感培养,都离不开以语言为中介的阅读活动,这是网络和电视等其它电子媒介所难以取代的。的确,阅读能力和方法并非短时间内能掌握,它需要多年的积累和练习,包括许多不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的次序是根据语言、语法和风格的难易程度递增的。在阅读时,儿童可以自由地控制阅读的进度、时间和地点,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想象,儿童文学构造的是一个宁静的文字世界,文字的抽象性给儿童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儿童在接触书籍时,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和全身心的投入,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得到良好发展。文学形象因其多义性和朦胧性的特点,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影视图画形象通常是直观的、与感性的世界相联系,对于想象力发挥有较大的限制,这正是文学无法为视听文化所取代的魅力所在。儿童正处于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儿童文学可以满足儿童泛灵性的或自我中心的思维逻辑和游戏精神,儿童可以忘我地沉浸于充满想象色彩的文学世界里,在文学的世界里张扬奔放的想象力。

篇5

(一)创新词创新词即新词的使用,是达尔在其儿童作品中应用的一种处理语言的幽默方式之一。简单地说,达尔在书中根据我们所熟知的词语创造出一系列的新词。这些新词的使用给人以新的视觉、听觉甚至味觉的冲击,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达尔的作品《吹梦巨人》(TheBFG)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HUMANBEANS:这个词显然是在humanbeing(人类)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因为在书中所有巨人城堡里的巨人(吹梦巨人除外)都以人类为食,包括全世界的人类,从土耳其到日本,从丹麦到中国。这些人在书中被称为humanbeans(人豆)。一方面因为beans的发音和being很像;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巨人的眼中,人类如此渺小,他们以人类为食就如同吃豆子一样轻松。这种比较兼顾了词的发音与意义两个方面,让读者觉得妙不可言。SNOZZCUMBER:作为巨人城堡里唯一不食用人类的吹梦巨人BFG,他的食物就是这个snoz-zcumber。这个词可以分为“snozz”和“cumber”两个部分。词的第一部分是作者创作出来的,它的发音给人以一种不愉快且恶心的感觉。词的第二部分使读者很快想起了黄瓜(cucumber)这个词,所以可以推论它应该是一种瓜类。这样一来,“snozzcum-ber”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像黄瓜的蔬菜,但形象丑陋,口味令人作呕。书中的描述和插图证明了我们的想象是对的。尽管这样吹梦巨人也不苟同于那些吃人的巨人同伴们。他的一日三餐以这种蔬菜为食,可见他的心地有多么的善良。FROBSCOTTLE:这个词完全是作者原创的,没有任何依据,但根据书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吹梦巨人喝的水,是一种甜甜的、混合的、浅绿色的起泡液体,就像人类喝的汽水一样。DILLION:这是达尔在书中创造的一个表示数字的新词。他在书中这样描写吹梦巨人,说他可以做无数个梦。(BFGcanmakedillionsofdreams.)我们只知道一些表示巨大数字的词,如“million”,“billion”,“trillion”,达尔造出的这个“dillion”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比前三个词还要大,大到数不清的程度。此外,达尔还创造出了几个巨人城堡中奇怪动物的名字,例如:SCOTH-HOPPER,WRAPRASEAL和CRUMPSCODDLE。我们只能根据词的发音和自己的感觉来想象这些人类世界中并不存在的动物。这些看似很拗口的词不但不会使小读者心生畏惧,反而能激发他们极大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首音误置首音误置这个词来自于一名牛津大学的专家威廉•斯普纳。一次,他在对学生说话的时候误将“downtrain”说成了“towndrain”,不小心把这两个词的首音“d”和“t”,互换了一下。而更巧的是互换完的两个词竟然组成了一个新的词组,有它新的含义,“回去的火车”变成了“城镇的下水道”。[3]这种现象在英语中被称作首音误置。达尔在其作品《吹梦巨人》中就特意运用了这个语言现象。DAHL’SCHICKENS: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首音误置,它的原词是英国著名作家CHARLESDICKENS。吹梦巨人因为没有上过学,所以英文水平欠佳。当误把CharlesDickens说成了Dahl’schickens。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变化后的新词竟然包括了作者的名字达尔(Dahl)和一个有新的意义的词—小鸡(chickens)。这样一来,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吹梦巨人的口中变成了达尔的小鸡。这不仅在发音上显示了奇特的效果,而且意思上也诙谐幽默。

(三)变位词变位词是改变某个单词或短语的字母顺序后构成的新词或新的短语。这种语言现象在达尔的《小乌龟是怎样长成的》一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他在书中描述了一只神奇的小乌龟,它有神奇的力量,能看懂人类看不懂得语言。可能成年人会觉得这个歌谣很幼稚无聊,但孩子们却非常喜欢。而且书的题目(ESIOTROT)也选自于这个歌谣,这会使小读者们产生好奇,迫不及待地阅读下去以发现更多的奥秘。

(四)发音和语法错误在达尔儿童作品中塑造的喜剧人物或反面人物形象中,有许多存在着发音和语法错误。这是作者为了完善他们的滑稽或丑陋形象而有意为之的。这些形象的代表集中于《吹梦巨人》和《女巫》两部书中。吹梦巨人由于没有受过教育,在说话时常常犯一种可笑的错误。他每说一句话,无论句子的主语是什么,谓语一律用第三人称单数。这种蹩脚的英语听起来令孩子们发笑,同时也提醒他们要使用规范的语言。读者随着阅读的深入会很快适应吹梦巨人的这种系统性的语法错误。然而按照这个规律,偶尔他也有用对语法的时候。这时读者反而会觉得诧异可笑。幸运的是,在故事快要结束时,小女孩儿苏菲教会了吹梦巨人拼写和语法,规范了他的语言,并鼓励他阅读书籍。最终吹梦巨人在苏菲的帮助下可以说出并写出一些标准的英语了。这同时也给小读者们做出了一个好榜样。再如在达尔的另一部儿童作品《女巫》里,大女巫有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她的一些发音非常怪异。例如,她不会字母“w”“r”“v”“g”的正确发音。下面是书中大女巫和其他女巫的一些对话。大女巫的这些特殊的发音使她在读者心中的形象更加丑陋和残忍。和吹梦巨人不同的是,她一直不能也不想改变这种说话方式。

二、罗尔德•达尔的幽默对儿童读者的作用

书籍对儿童读者的作用通常有两点:娱乐儿童与教育儿童。但这两点很难达到平衡。一些作者只关注书籍对儿童的教育作用,认为书籍应该帮助孩子学习知识。这样的书籍只会给儿童带来枯燥无味的体验,甚至使儿童对阅读失去兴趣。另一个极端是作者只关注书籍的娱乐效应和销售量,这种书籍只能供儿童娱乐和消磨时间。而孩子们会很快忘记书中的内容,同时也学不到任何东西。这两种极端的书籍都不是我们想要的。达尔在其书中运用的乖讹幽默使他的儿童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尔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的本领展示了一位作者的神奇力量。

(一)娱乐儿童儿童文学首先要做的是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儿童喜欢阅读。一部作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关键在于读者和作品内容的亲疏程度。儿童在阅读的时候总是喜欢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儿童喜欢在书中找到共鸣,找到自己的影子,实现自己的愿望。只有这样的书籍才会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达尔作品中幽默拉近了他和孩子们的距离。达尔作品的所运用的幽默都源于儿童的生活。作品中幽默的人物使用幽默的语言。这种语言的不和谐性引起了儿童的极大兴趣,使他们陶醉其中,期待在下一本书中找到同样的幽默情景。

(二)教育儿童儿童作品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给儿童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教育。通常儿童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们应该读的,另一类是他们想要读的。现实中,这两类书籍很难重合。儿童不想读他们应该读的书籍,而他们想要读的书籍又不被老师和家长认可。一本好书应该结合这两种类型,让儿童喜欢读他们应该读的书籍。达尔幽默的文学作品巧妙地结合了这两点。儿童可以轻松愉快地从他的书中学到东西。例如达尔在书中运用的文字游戏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在猜测这些文字游戏的过程中又会学到新的单词。学会单词的喜悦会激励他们学习更多的句式、语法等等,从而慢慢懂得去欣赏文字的魅力。达尔在一次采访中曾这样解释他对儿童作品的观点:“它教给儿童如何运用语言和用语言做游戏的快乐。总之,它帮助儿童学会不再恐惧书籍……如果我的书籍可以帮助儿童成为读者,我会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篇6

2《夏洛的网》中的娱乐功能之快乐原则

苏联作家马尔夏克说:“给孩子们写东西,幽默和快乐是不可少的。”[4]在中国,以郑渊洁为首的“热闹派”童话作家奉献的“热闹童话”给予了无数儿童读者充满娱乐性美学特征的精神食粮。每个儿童文学都应该以让作品给予儿童读者们快乐为基本目的。由于儿童心理尚且稚嫩,一时不能接受成人世界中的阴暗面。所以应该提倡用“快乐的文学”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在《夏洛的网》中,有很多描写生动优美,使人快乐。比如,文中描写初夏时节的百鸟齐鸣。“从波士顿飞来的白喉雀的歌声是“皮儿剥,皮儿剥,皮儿剥!”。摇头摆尾的京燕高喊着“波碧,波儿碧!”。睿智的百灵鸟大概比其他生物更了解什么是白驹过隙和及时行乐,所以它们唱出了自己的格言“快乐的,快乐的,快乐的偷闲!”。还有谷仓里燕子们类似斥责声的叽叽喳喳。作者用富有韵律的语言描绘出如此热闹欢脱的场景,不仅让读者们读后如身临其境,不自觉地快乐地融入到鸟语花香的世界中,感受到初夏时光的美妙。而且作者的这种语言风格对于培养孩子们在写作中如何质朴而生动地措词也是大有裨益的。文中还描写了孩子们如何从大自然汲取美味养分。蒲公英花梗里的乳汁,苜蓿花花蕊里的琼浆,还有土豆枝叶的下面鲜橙色的薯虫蛋。对于儿童来说,亲近自然无忧无虑的生活便是最大的快乐。小读者们必定会被这样的描述所吸引,内心充满对大自然的渴望和热爱。从大自然里汲取的养分能够安抚情绪、净化心灵,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夏洛的网》中的很多生动的描述不仅激发了小读者们的想象力,同时也带给他们许多的愉悦。

3《夏洛的网》中的娱乐功能之幽默意识

篇7

二、新媒介时代下儿童文学传播的转变

近年来,新媒介的飞速发展及其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新媒介永远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涉及的领域宽广,但无疑网络技术给儿童文学带来了新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步入网络时代,有了新的语境。面对各种新型媒介的兴起,受众的选择不再单一化,进而对儿童文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儿童文学通过网络等新媒介把纸质生产的儿童文学作品电子化处理,用网络的渠道进行传播,受众的获取方式从而变得更为快捷、简易,即在网上便可阅读或下载。对儿童文学的不同呈现形式也是新媒介传播有别于大众传媒传播的主要表现。此外,新媒介传播更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在一个虚拟、巨大的平台上,传播者即作家可以通过文学创作和传播活动来实现与读者互动。眼下最为流行的非微博莫属,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开通了博客及微博,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除此之外,儿童文学网站以及论坛也成了互动阵地,如“中国儿童文学网”、“小飞鱼儿童文学网”、“太阳鸟儿童文学沙龙”、“纯真年代论坛”等。相对于大众传媒平台对儿童文学的传播,网络平台对儿童文学传播方式的改变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除了网络儿童文学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之外,通过传统纸质儿童文学的电子转化,儿童文学的传播进入更多元共享的广阔传播空间。电子阅读也成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新潮流,通过网络拉近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而且“各类儿童文学的编辑出版机构也可以建立各自的网站、网页各类出版信息、图书资讯,促进创作、出版、发行、销售等环节的信息沟通”。当下,对于儿童文学传播来说,网络已经成为儿童文学图书销售的重要渠道,京东商城、当当网、卓越网、灯光网站已经成为图书销售的重要阵地,很多儿童文学的销售名列前茅。但不得不说,儿童文学是净化儿童身心、培养儿童健康成长的“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高度繁荣,儿童文学传播滞障越来越多,优秀的儿童文学越来越少,传播环境越来越差,导致当下儿童“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越来越匮乏,理论界甚至传出儿童文学即将消逝的声音。如何改善儿童文学传播环境,为新媒体环境下的“花朵们”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改善“祖国未来”的精神“营养”,是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关怀的一个命题。

三、儿童文学传播趋势产业发展经验

以往,传播儿童文学主要以书籍、杂志、报纸等形式出现,随着媒介的发展,儿童文学的传播开辟了新的天地。可以说,当下的儿童文学在媒介时代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播趋势产业发展经验。首先,儿童文学实现了跨媒介传播,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被改编为影视作品。通过改编的方式,儿童文学的影视化不仅优化了儿童文学的影响力,更成为推动儿童文学发展的源泉。“2000年有人做了‘现代受众了解文学作品的途径调查’,调查者曾挑选了100部中外文学名著。结果表明,有60.5%的人是先从电视、电影、广播、戏剧等非文字传播渠道了解这些作品的。其中18.5%的人在影视等媒体上看了以后再去看原著,而其余的人看了影视、戏剧之后,就不再看原著了。”由此可见,当代社会,报刊、书籍等纸质媒介的主导优势已不在,而影视等媒介形态更受青睐。尽管纸质媒介的儿童文学受到如此大的冲击,但这并没有使儿童文学的传播就此止步,更多的传播者或传播组织积极应对,力求为儿童文学寻求生存路径,以在市场上打开儿童文学的突破口。将儿童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更进一步促进了儿童文学书籍的热销。纵观当下市场,可以说每一部由儿童文学改编成的电影都有着较好的票房,如《暮光之城》、《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对儿童文学的改编也更注重其教育性及核心价值观的打造。以《爱丽丝漫游奇境》为例,影片热映后带动了相应的儿童文学畅销,甚至各网站、各书店一时出现了缺货、补货现象。目前,在一系列网站上其销售总量仍居排行前列。很多国家将儿童文学改编为动漫及动画片,如日本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中国的《神笔马良》,迪士尼系列《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青蛙王子》、《长发公主》。在西方,则更偏向以童话及其民间故事为蓝本进行影视创作,如《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白雪公主与猎人》以及同样由童话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童话镇》。不可避免的是,在这样的大众文化下,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渐渐失落,并向着成人化发展。儿童文学影视终究逃离不了商业市场,它需要更多的受众。

“所谓儿童文学者,即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组成之文学,由儿童的感官可以直接诉于其精神的堂奥者。换言之即明白浅近,饶有趣味,一方面投儿童心理之所好,一方面儿童可以欣赏的文学”,这是对儿童文学最早的定义。但当下的儿童文学影视的主题及其人物形象等都偏向成人化。往往以儿童世界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在影视作品中增添了成人的爱情、暴力、血腥等元素。在韩剧《秘密花园》和《清潭洞爱丽丝》中,都对儿童文学《爱丽丝漫游奇境》进行了改编:带领爱丽丝进入树洞的怀表兔子在电视剧中变为引领女主角进入富人区的一个工具;《白雪公主与猎人》里充满欢乐的森林变为能洞悉人心的黑暗森林,整个电影围绕复仇、战争展开。再看人物形象,变得更为复杂化。如今,儿童文学的受众不仅仅只限于儿童,更多的成人也成为受众之一。但不能否认,儿童文学影视成人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次,在传媒时代下,儿童文学产业拓宽了其传播范围。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指出,现代科技的发展,缩小了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时空距离。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靠语言进行传播,广范围的传播需花较长时间,在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之后,尤其是随着电子媒介的普及,人与人之间距离大大缩小,传播的速度也大大提升。就儿童文学传播而言,偏远地区的小孩也能阅读到自己喜欢的读物,看到喜欢的动画片;有条件的家庭,甚至不用带小孩出门也能观赏到儿童文学影片。当然,儿童文学的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在中国,很多外国儿童文学也是家喻户晓,如《安徒生童话》、《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时代广场的蟋蟀》等。同时,儿童文学电影的改编也有了国界的跨越,宫崎骏的动漫《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改编自英国作家玛丽诺顿《借东西的地下小人》,中国的《花木兰》、《梁山伯与祝英台》都被迪士尼改编成了同名电影,最近很火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也引用了美国作家凯特•迪卡米洛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电子传媒改变了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它能突破时空带来的传播局限,让人们无论身处何方、有无阅读能力,都能接受到各种信息。最后,儿童文学相关产业传播不再使用单一的媒介,更多的是通过媒介的相互融合。传统媒介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例如,报纸仅供阅读,广播仅供收听,电视虽然可以声像文字并茂,但人却不能用它进行信息传输或处理。关于媒介融合,人们最初的定位是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而当下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实现了丰富多样且将传播功能融于一个系统。根据最新的定义,“所谓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连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可以说,媒介的融合对儿童文学的传播方式的变革更为深远。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儿童文学传播不得不呈现向数字化整合的趋势,可以在各种不同媒介形态下轻松实现转换,从而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选择。

篇8

就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而言,儿童文学语言往往非常形象,因为儿童在阅读时更注重直观的感受,对诸如颜色、声音、形态等的描述很感兴趣,所以儿童作品中多使用叠词和拟声词。这些有节奏有韵律的词语,读来朗朗上口,更能吸引小读者。《狮子、女巫和魔衣柜》通篇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译文中叠词和拟声词的使用也是不胜枚举,这些词语的频繁出现,既增添了译作语言的趣味性,又便于小读者的理解,在例1中,“stung”和“warm”均被译成了中文的叠词“火辣辣”和“热乎乎”;例2和例3的原文中并没有拟声词,但在译文中,译者增加了拟声词“蹭地”“扑通”,既体现了儿童的情感和语气,又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体现了“个性化的翻译”。在女巫对埃德蒙举起魔杖时,埃德蒙知道有可怕的事情要发生,他想动却动弹不得。为了准确再现原文所表达的情境,译者采用了归化法,将“gavehimselfupforlost”译为典型的汉语表达方式“眼睛一闭听天由命”,译文接近本土文化,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也便于儿童的理解和接受。

2有意识的误译

露西通过一个旧衣柜进入了纳尼亚王国,在这里她碰到了半羊人塔姆努斯,她告诉半羊人自己是从客房的衣柜里进入纳尼亚的,而且她所呆的地方正是夏天,半羊人听后责备自己没有学好地理,所以不知道她的国家名,在他看来“客房”是一个国度,而“衣柜”是那个国度里的一座城,于是有了上面他们的对话。原文中出现的“wardrobe”和“wardrobe”,“spareroom”和“SpareOom”音相近,但指代的意义完全不同,原文的文字游戏在翻译的时候如果不加以变通,译文的读者就不能体会到其趣味性。在这里译者独出心裁地分别用“客芳”和“衣桂”两个汉语近音字来翻译,代替“客房”和“衣柜”,传达出了原文半羊人因误解露西的回答而产生的滑稽之感,使译文也充满趣味,引人发笑。巨人奉狮王阿斯兰之命要砸开女巫城堡的大门,原文中巨人是个憨厚好脾气的角色,他不聪明,说英语也是语法不通。如果译文不做稍微的变通,把“Comesofbeingoutofcondition”译为“身体不适或健康状况不佳”,那么译文的读者可能会不解:“怎么会突然身体不适?”然而译者自由发挥,把巨人有语法错误的英语“BlowedifIain’tinamucksweat”和“Comesofbeingoutofcondition”误译为“见鬼,出了一身的汗”和“缺乏锻炼了”,这样一种创造性误译既表现了巨人憨厚可爱的一面,也使得译文更利于小读者的接受和理解。

3增译减译这两例都体现了增译法的运用

为了表明衣柜的后壁什么也没有,不可能通向纳尼亚,例7译文增加“木头”一词,更明晰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例8中译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themoonhadcomeout”译为“月亮露出了面庞”,使译语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9:Edmund,whowasbecominganastierpersoneveryminute,thoughtthathehadscoredagreatsuccess…(Lewis,2014:48)译文:埃德蒙还在继续使坏,认为自己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马爱农,2014:33)这里作者想要表达的不是埃德蒙已经坏透了,而是他不依不饶,一直想要露西难堪。译者“删繁就简”,用“使坏”来表明埃德蒙耍恶作剧,既再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语意,简单的用词也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

篇9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儿童文学教学策略

1.丰富语文课堂,培养整本书阅读习惯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在上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思维模式,没有将自己的观点倾注到阅读内容中去,这样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本书的阅读学习中,教师不像以前一样站在讲台上,而是走下讲台,以一名普通读者的身份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可以就一些讨论话题做一些适当的扩展,不再像传统的教学一样让学生按照事先设置好的思维模式去阅读,而是跟着学生的思维和观点去阅读,这样不仅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机会,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阅读,热爱思考的良好习惯,与过去的语文课堂相比较,为了让小学生更加热爱儿童文学,班级可定期组织一些“班级读书会”等活动。比如在笔者所带的语文课堂中,在每个月初笔者都会给全班同学推荐三本儿童文学读本,每个月末笔者都会组织举行一次“班级读书会”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每组成员互相交流在这一个月自己读了什么样的书,书的主要内容和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第二个环节就是同学们互相讨论在读书过程中自己遇到的困难和不懂的地方,然后互相探讨,各抒己见,第三个环节就是每组成员选出一个代表将自己组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由笔者解答。这样一学期结束,学生们的阅读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不断提高,久而久之便会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性阅读能力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同,儿童文学的首要价值是蕴含在语句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而且审美性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都共同认为审美性教学就要从小学抓起,教师有责任去引导学生打开心灵中审美的窗户。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一个宁静的夜晚、伴着皎洁的月光,月光下的池塘被茂盛的荷叶覆盖着的恬静景象,教师常常会忽略对学生这些审美意境的培养,而更多的是关注文学作品的理解性阅读,但是对小学生来讲,缺少任何一种阅读能力都是不健全的,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模式,多关注学生审美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3.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文学阅读的影响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儿童文学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儿童文学阅读的推广中,儿童文学的读物也日益丰富,这些因素对儿童文学进入小学语文课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些机会,多鼓励学生去阅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儿童文学,扩大阅读量。

4.关注儿童接受心理,尊重学生阅读爱好

儿童文学的阅读主体是小学生,因此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就必须要关注小学生的儿童文学接受心理特征,只有较好的了解了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我们才会更好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才会不断满足学生对阅读的心理需求,小学生虽然思想不够成熟,但他们仍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以及思想感情,所以教师要尊重小学生思想的自由性以及学生自身独特的价值性。

篇10

二、普及儿童文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业务水平素质

以往大家都觉得只有毕业后从事语文教学的师范生才应该学习儿童文学,事实并非如此,各类专业的师范生都应该学习儿童文学。基础教育的接受对象是中小学生,年龄处在0-18岁之间,而儿童文学的主要接收对象恰好就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从事语文教学的师范生自不必说,从教材来看,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80%以上,而到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为50%,因此,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必须海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掌握系统、专业的儿童文学理论,摸清古今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脉络,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能够在教学中举一反三地插入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因此,对于从事语文教师的师范生来说,儿童文学的学习不仅必然,而且必须深入其中,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师范生来说,普及儿童文学的学习同样必不可少。中小学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每一个阶段的孩子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如果教师不了解他们的特点和情感,不能够融入他们,只是对他们进行抽象的说教或板起面孔训斥,相信孩子们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势必会给自己的教学和工作带来困扰。异彩纷呈的儿童文学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开启了一扇聆听儿童内心情感的窗户。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简单鲜明,情感细腻纯真,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极好地展示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心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以形象生动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对他们进行教育,效果肯定比简单的说教要好得多。因此,普及儿童文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业务水平素质,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情感,便于他们在各科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的教学与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普及儿童文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师范生健康的身心素质

篇11

2.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分析

2.1提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

要想提升儿童文学的人文教育作用,必须要提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儿童文学观念,与儿童教育观点相一致的观念,为此,必须要确定以下三点因素:首先,儿童文学是文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作品相同,均是通过语言来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也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其次,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的少年儿童,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特殊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而儿童文学便是为了满足儿童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而创作的特殊文学,对于儿童心灵和精神的成长有着独特的教育和审美价值;最后,儿童在生理、心理与年龄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儿童文学在艺术创作上是以儿童心理特征为标准和依据的,有着特殊的意识和价值,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教师必须涉猎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如任溶溶的儿歌、郑渊洁的童话、曹文轩的儿童小说、林格伦的童话等等,这些作品之中都渗透着作家的情感,教师阅读这些作品后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视野,也能够提升自己对于儿童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与感悟能力,也可以走进儿童,不断的调整自己对儿童的认识。可见,教师必须要具备正确的儿童文学观与儿童文学理念才能够正确的处理儿童文学作品,才能够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2.2抓住作品的美学特征与文学特征开展教学

儿童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特征与文学特征,美术特征就是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品性与审美特征,与其他的作品相比而言,儿童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儿童情绪。儿童的思想单纯、思维独特、感情纯真、想象丰富,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独特儿童情趣可以对广大的少年儿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为此,教师必须要把握好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善于挖掘作品中的情趣,有的儿童情绪是通过儿童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表现出的,有的儿童情绪则是通过戏剧化的情节表现而来,有的则是蕴含在儿童的纯真情感之中。例如,在《妈妈的爱》中,其中的儿童情趣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小事表现而来,在《小狐狸卖空气》《小猴子下山》中,其儿童情趣便是通过戏剧化的情节表现而来,对于这些作品,教师必须要儿童的思维进行思考,用智慧的眼光去挖掘,根据作品的内涵挖掘出其中的儿童情趣,激发出孩子们的童心。为了抓住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学特征,教师必须要了解作品的分类与构成,儿童文学作品与成人作品不同,分类更加的细致,有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寓言、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与儿童戏剧等多种形式,教师必须要了解这些类型作品的特征,掌握好不同文体之间的特征,根据实际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儿童诗与儿歌,两者同是韵文,因此,就可以从韵文的特征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美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游戏、歌曲等形式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