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体操教学论文

体操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0 16:23: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体操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体操教学论文

篇1

2、通过幼儿体操的动作使幼儿会欣赏美

幼儿体操属于集体运动项目,这就要求在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上要遵循动作的整齐、对称、对比、节奏和多样的统一的形式美法则。整齐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即形体、服装、动作技术、节奏变化、动作与音乐配合、表现风格等方面的统一,没有明显的差异,给人留下庄重、刚劲、有力的印象;对称是指上下、左右或辐射的相同形状,主要表现在动作路线的对称,动作造型的对称、队形图案的对称上;对比是由具有显著差异的形式因素互相结合而成的,主要包括音乐节奏的对比,动作幅度的对比,动作刚柔力度的对比,成套组合高度起伏的对比,对比充分,使健美操组合显示出跌宕起伏,自然优美。节奏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有秩序地连续,有规律地反复。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二是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把运动过程中这种强弱的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了节奏。在竞技健美操中节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音乐节奏变化和成套动作节奏的变化上:音乐节奏变化体现在速度快慢、力度大小、曲调强弱等方面;动作节奏变化体现在紧张松弛动作的交替、刚柔动作的交替、同一动作不同节奏的完成等方面。音乐节奏变化与动作节奏变化和谐一致,才展现出该项目有规律的形式美。和谐也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在和谐中,消除了各种差异的对立,而融合为浑然的整体,和谐的本质是多样的统一。“多样”是整体中所包含的各部分在形式上相互区别的差异性,体现了各种事物个性的千姿百态和丰富变化。在幼儿体操中体现在动作组合、难度动作和过渡连接动作、移动路线和动作节奏的多样性上。多样性增强活动的可视性和观赏性,同时全面反映运动员各个方面的能力。所谓“统一”是整体中包含的大部分在形式上的某种共同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呼应和衬托的关系,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和整体联系。无论幼儿体操的动作编排、姿态造型如何多样,都符合成套动作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幼儿体操的最根本的特色。

篇2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学生在体操课中,由于无法完成有难度的动作,无法克服对体操器械的恐惧心理,严重影响他们在体操课中的表现,动摇了他们的自信心,阻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与体操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体操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生为本,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恐惧心理,指导学生准确完成体操动作,落实体操教学的育人目标。

一、保护措施到位,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在体操课中也是一样,学生有了安全感,心情放松了,才能投入学习,追求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器材布置和人为保护的措施上做到周密细致,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例如在一堂六年级“分腿腾越山羊”的课上,教师在“山羊”的周围地上铺上了厚厚的海绵垫,根据学生身高多次调整踏跳板与“山羊”的距离。为了消除学生对“山羊”的恐惧心理,这位老师还在“山羊”的正面贴上卡通图案,并对学生说:“勇敢点,老师就站在这里,肯定不会让你受伤。”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一直站在“山羊”边上,用有力的臂膀保护着学生,并为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大声喝彩。

二、营造激励氛围,培养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一个人不自信时,往往会抑制自己的发展和可能性。当一个人充满自信时,往往能发挥出超越自我的能量。因此,营造激励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例如小学四年级有一个体操教学内容是“跳上成跪撑,跪跳下”,要求学生跳上一定高度的器械成跪撑姿势,然后跪跳下。很多学生在完成跳上成跪撑后,不敢跪跳下。其实,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掌握了“跪跳起”动作,但现在不敢尝试了。此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跪跳起”的动作,然后逐渐提高跪跳点高度,让学生适应动作,感受成功经验,建立对做好动作的自信心。在体操课教学中,笔者经常把“你真棒!”“你真勇敢!”“你的动作真漂亮!”挂在嘴边。操场上少不了同学之间互相鼓励的加油声和掌声。奋发向上的运动氛围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动作。

三、加强辅助练习,形成感

体操运动是体育教学内容中,身置发生变化最大的运动,如倒立、侧手翻、翻滚等。因此,提高学生的感是帮助学生学好体操技巧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让学生形成感呢?教师可以把整套的体操技术动作分解为若干个辅助动作,然后进行单个辅助动作练习,促进学生形成感。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整套动作分解为“双臂支撑低头蹬腿”“抱腿团身前后滚动”“团身低头蹬腿触垫”等动作,然后反复进行各个动作的练习,在反复练习中,学生能获得感,掌握前滚翻整套动作的要领。最后让学生完整地做前滚翻练习,就能事半功倍。再如,教学“蹬墙手倒立”时,很多同学由于头部与躯干位置发生了改变,神经中枢还未完成姿势反射,无法较好地控制肌肉,达到身体的平衡,出现了“塌腰松腿”“手臂无力”等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练习“原地俯卧直臂支撑”锻炼学生的肩臂力量,使大脑能记住这种肌紧张的状态;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抬高学生的腿部,让学生感受腰腿肌肉的紧绷状态,形成头低脚高的感。有了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做“蹬墙手倒立”动作就容易多了。

四、建立运动表象,获取整体感

体操动作主要是用人的肢体来完成的一项运动,由于项目的不同,动作的难度不尽相同。往往在短时间内,随着身体的不断位移,身体各部分的受力不断变化,因此能表现出不同的身体姿态和运动轨迹。一套体操动作就好比一部微电影,有开始,有过程,有结尾。所以在学生练习体操动作时,运用表象训练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该项目的运动表象,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动作进行回顾、重复、休整、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像在头脑中放电影,通过不停地念动、想象和心理演练,强化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提高运动能力。例如,四年级教学中有侧手翻练习,完成一个动作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是在短时间里要做到手脚依次撑地、顶肩立腰、分腿倒立、两手依次推离地面、再两脚依次着地,动作要伸展,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光凭老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学生很难掌握。教师除了采取上文提到的三种办法,还需要运用表象训练的手段,帮助学生完成侧手翻的动作。

五、总结

体操可以促使学生身体匀称、协调发展,矫正不良姿态,对于增强骨骼、肌肉、韧带力量等,具有独特作用,但同时也因其动作难度高,有一定的危险性,让学生畏惧、胆怯。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身心特点,以生为本,采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郑仁龙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泗洲路小学

篇3

2.音乐与艺术体操教学

艺术体操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涉及到体操、舞蹈和音乐的深度融合,其中也不乏一些高难度动作的呈现,用来表现表演者的音乐修养和艺术表演张力。只有张弛有度、与音乐深度融合的艺术体操才真正能称作是一门艺术。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音乐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也蕴含着许多的价值。可以说,艺术体操的教学是在音乐的引导下进行的。

2.1音乐与艺术体操

音乐与艺术体操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二者相互通融。音乐是用乐器作为媒介来表达一种演奏者的情感,而艺术体操则借助人体的肢体动作和肢体语言作为媒介,不仅会展现表演者的形体美,也会展现这其中所蕴涵的情感。所以,这二者实际上是一种相互通融的关系,就像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二者的美丽要进行相互的结合和映衬,才能达到最高的水准。音乐就像是艺术体操的魂灵一般地存在着,只有配上合适的音乐,才能展现艺术体操的艺术美,如果没有这个灵魂的帮助,艺术体操就会失去应有的魅力。而借助艺术体操的形体表现力,又能够将音乐的张力得以升华,是一种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表现。可以说,在艺术体操的创作过程中完全不能离开音乐的帮助的,所以在艺术体操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的价值就可想而知。作为灵魂,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2.2艺术体操教学中音乐运用的程序

对于艺术体操教学来说,在音乐的引导下实施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如下:首先,教师应当播放一段课上要用到的音乐,完完整整的让学生听一遍。之后老师要对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进行一定的讲解,比如音乐伴奏的重音和轻音都落在哪个音节上,还有配合这段音乐所学的艺术体操是什么种类,有什么特征。其次,在学生对于伴奏音乐获得一定的感知程度之后,要让学生感受一下艺术体操的特点。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演示体操动作,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边展示一边辅以讲解的过程。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始用手打拍子,为的是让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有更深的体会,节奏感对于艺术体操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后,要组织学生开始学习这节课所学艺术体操的基本步伐和动作,在配上音乐之前,要反复的练习基本步伐,训练学生对于艺术体操动作所应有的感知活动。最终的环节就是伴随着音乐开始起舞,当然,要鼓励学生竖起耳朵,仔细聆听音乐节奏中的高低缓急,并将自己的体操动作与这些富有节奏的旋律互相融合。这个环节可以进行分组练习,让大家相互借鉴,相互讲解,相互提高。这些舞蹈动作结束之后才能真正开始艺术体操的教学,毕竟这是一种融合了体操和艺术体操的艺术表演形式。而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会起到灵魂的作用,这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一定要加以把握。

3.艺术体操教学中音乐运用的方法

3.1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知能力

在进行艺术体操教学课程之前,可以先走进多媒体教室,为学生们播放一些艺术体操的视频。为的是让学生们结合音乐和舞者对艺术体操动作来进行一定的感知训练。对于艺术体操来说,音乐节奏就像是一种引导,是舞者表现自身情感、自身张力的一种借鉴和载体。这二者永远是密不可分的。要让学生们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就需要艺术体操教师进行不懈的努力。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艺术体操教师的讲解也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们学会对于基本音乐节奏的认知,学会用手打拍子。在练习打拍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取比较简单的音乐,不要选择太过于复杂的音乐。

3.2培养学生与音乐的深度融合

在开始播放音乐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结合音乐节奏开始艺术体操与音乐的深度融合,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够与音乐节拍相匹配,那么艺术体操动作再精准都是毫无意义的。要让学生们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仔细体会伴奏音乐的韵律与节奏,并结合相应的动作开始跳舞。为了更好地、更生动地使学生的艺术体操动作与音乐相融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刻的感悟和体会。音乐是一个很好的抒感和表达自己的途径。而且,对于伴奏音乐的熟悉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基本动作的印象。要让学生对于音乐和艺术体操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伴随着艺术体操的情感,方能跳出更加优美的动作。在这一环节中,要进行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必须将艺术体操动作谙熟于心,之后,结合优美的旋律,去体会,去抒发,去表达自己。

3.3培养学生对艺术体操的情感

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在动作中加入自己的感悟,但是要注意连贯性和流利性。只有倾注了舞者的真情实感,艺术体操才算是有了真正的意义,有了真正的活力,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在这样的艺术体操之中,舞者才能够更深层次的表达自己,才能够将艺术体操的美发挥极致。只有倾注了舞者感情的艺术体操,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艺术体操。

篇4

二、快乐体育思想对小学体操教学的作用分析

快乐体育思想在20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在小学体操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通过将快乐体育思想实践应用在小学体操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体操教学中单纯地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终极目标的教学宗旨,而是既重视增强学生的体质,又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格和情感上的教育;其二,改变传统“填鸭式”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提倡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学生体质和身心的共同发展;其三,快乐体育思想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厌学的现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激发学生的锻炼以及学习的潜能。总之,通过将快乐体育思想应用在小学体操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在小学体操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思想,是扭转当前小学体操教学“滑坡现象”的有效方法,应该引起小学体操教师的重视。

三、快乐体育思想在小学体操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教学内容的设计。传统的小学体操教学内容通常为竞技性较强的体操动作,过分重视动作的标准和规范,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畏惧的心理,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种问题,小学体操教师在应用快乐体育思想时,应该遵循经济运动趣味化、儿童化、教材化的原则,对小学体操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设计。基于快乐体育思想的小学体操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站在学生的立场选择体育教材,并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去思考“我们教什么、我们为什么教”等问题;其次,应该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教材结构的简化并不是不要技术和规则,也不是不重视体操技术教学,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受过多人为因素的限制,先实现教学活动的目标,然后再逐渐适应简单规则。因此,教材技术结构的简化,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降低技术要求、简化规则以及简化活动形式等原则;再者,增加快乐体育教材内容,按照科学性、趣味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原则,适当突破传统体操教学教材的限制,适当增加一些学生易于学会、喜闻乐见以及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体育教材内容,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篇5

1.1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对技术培养的作用

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有利于自身正确学习动作和技术。在学习和练习体操动作时,通过保护者及时、有效的保护与帮助,可以帮助练习者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练习时的安全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保护者如若做到正确、及时、有效的保护与帮助,则需要掌握动作完成过程中给予助力的部位、助力的时机以及助力的大小,同时需要详细分析动作,熟练掌握动作完成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的过程就是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过程,在保护者自己进行动作练习时,对于动作完成过程中的重点技术环节认知清晰,可以有效的避免错误动作的形成。保护与帮助的方法都是与其动作的重难点、易犯错误以及容易出现失误的环节等相对应的。因此,保护帮助者如若能够熟练的对所学动作进保护与帮助,那么对其动作的理解以及空间感知能力就会更清晰,更有利于自身动作的完成。

1.2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对技能培养的作用

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有利于自身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体操运动是一项艺术表现力强、动作复杂、技术含量高的项目,练习者在初学体操动作时,容易对所学新动作产生心理恐惧,并拒绝学习和练习体操动作。而且还会出现由于分不清空间方向,摔落器械等造成的意外事故,从而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保护与帮助在体操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体操实际教学中,保护与帮助不仅可以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还可以帮助练习者克服心理恐惧,提高练习者的空间感知能力。高等师范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属于体育教学型人才,主要从事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在进行体操动作教学时就必定会用到保护与帮助的方法,那么高师体操课堂中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可以提高其教学能力,使体操课堂教学更为安全有效。

2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拟解决对策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需要保护帮助者熟练掌握动作的重难点、易犯错误、保护帮助的正确站位、出手的时机、助力的大小、助力的部位等。初学者在学习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时往往会由于认知不清,经验缺乏而造成种种问题的存在。在高师体操课堂中,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忽略了保护与帮助的重要性。保护与帮助是体操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教学技能。而学生在学习体操动作时往往会把练习的重点局限于体操动作的学习,而忽视保护与帮助的练习,不能正确认识保护与帮助的重要性。

(2)保护帮助者脚下移动不灵活。体操动作除有极少数是静止的外,绝大多数动作都是动态的和组合的,而且静止的动作在出现失误或技术要领不正确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运动轨迹的偏差。所以,保护与帮助者在进行保护帮助时脚下移动需要灵活。学生在初学保护与帮助时,由于相关经验的缺乏无法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进行及时的反应,而造成脚下无法正常有效的移动,因此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帮助,同样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3)保护帮助者助力时机不恰当。在体操练习中,保护与帮助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一在于保护与帮助的助力时机。学生在初学保护与帮助时,容易出现助力时机过晚的现象,不符合动作的技术要求,甚至由于助力时机不恰当而破坏了练习者本身的动作节奏,从而造成动作的失误以及意外损伤的发生。针对高师体操课堂中,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1)重点强调保护与帮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重视程度。体操课堂教学中,难度动作的学习和其相应保护与帮助方法的学习是基本同步进行的,学生往往会被难度动作而吸引,忽略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保护与帮助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及时纠正,可在考核方案中设计相关考核内容,以加强学生对保护与帮助作用的认识,提高学生思想的重视程度。

(2)分析难度动作所需加强保护与帮助的环节,强化动作要领及完成过程。初学者对所学动作不了解,是其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帮助的主要问题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动作教学的同时应当和学生一起分析所学动作,强调易犯错误的环节以及容易出现危险的环节,以便学生在练习动作时思路清晰、熟悉重难点,在进行保护与帮助时可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帮助。

(3)加强练习保护与帮助的手法,积极积累实践经验。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帮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熟练掌握的,是一个长期实践,积累经验的过程。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的强化保护与帮助的手法,以及所需保护与帮助的部位、时机、用力大小等,积极参与到练习当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熟练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合理有效进行保护与帮助的重要途径。

3结论与建议

(1)高师体操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对其技术技能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保护与帮助作为体操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有必要让学生学习与实践。教师应当在教学环节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学习与练习。

(2)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时容易忽略保护与帮助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保护与帮助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及时纠正,可在考核方案中设计相关考核内容,以加强学生对保护与帮助作用的认识,提高学生思想的重视程度。

篇6

2高校体操教学与《新课标》存在的衔接问题

(1)体操课程忽视了新课标课程理念的培养

高校体操课程要以新课标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面做适当的调整,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对新课标思想、理念等有所了解,不能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难度动作为目的,在高难度动作上下工夫、花力气,而忽略了新课标理念的培养和灌输,而有关“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体操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基础动作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新课标的理解,让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很好地适应中小学的教学和对新课标的把握,而我们现在的体操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相对中学课程,体操教学过于注重难度技术。

(2)体操课程拓展内容不足,应优化课程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的加强,体操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高校体操课程教学提出了深刻反思。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陈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体育教学事故风险责任等一系列问题和高校体操教学内容、开设项目发生了很大冲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反映这一现象,很多学校体操教学内容仅有广播操、健美操,跳马、单杠、双杠、技巧体操基本没有涉及,这就出现了高校培养的技能在中小学无法得到运用。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方面要侧重于中小学普及的内容和其他新兴项目的内容,教授内容不但适用于中小学的学生,还要考虑场地设施等的因素。

(3)对保护与帮助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在体操项目的特殊之处就是需要保护与帮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保护与帮助的能力是体操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体操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脱手滑落、摔倒等情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在体操动作的教学和练习中是离不开保护与帮助的。所以,在高校体操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掌握体操各种动作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熟练掌握体操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技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合理的运用。

(4)体操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体操教学中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了,却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不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没有突出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导致部分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反而更加依赖老师,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运动项目的改造工作,这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

(5)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体操课程教学时数变得越来越少,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就减少了,除了老师在课前的准备活动和教育实习中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其他实践教学平台是空白的。学生在设计教法、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景等诸方面能力的实践环节缺乏锻炼,这样就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无法接触中学体育的真正需求。

3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对策

(1)提高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认识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广,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和标准也不断的提高,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有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体操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新课标理念的灌输和培养,让学生了解中小学体操教学的概况,掌握中小学体操教学的方法。高校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能一味的专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较强体操基本理论的学习,让学生运用体操科学知识与理论指导体操教学实践的本领。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相互指导,角色互换,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是教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为学生将来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规范技能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在体操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课程资源等方面教会学生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让学生应针对中小学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身体素质、体操水平,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以调动学生学习体操的积极性。技能教学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合理的调动队伍、指导练习者练习、运动强度的控制以及保护与帮助和错误动作的发现与纠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安排,让学生有适度的试教机会;在教学顺序上,严格按教学设计要求的同时,又让学生自由发挥,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师在课后评定时把握好尺度,多表扬少批评,合情合理地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长期训练,学生的教学能力必会出现质的飞跃。

(3)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实习机会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基本技能还要运用到实践当中,承担教师这一角色,所以在体操教学当中,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多设计一些锻炼学生教学能力的教学内容。每节体操课都应有实践的时间,可以让一到两位同学带准备活动,实习基本体操能力,再让一到两位同学讲解示范上一节所学的体操内容,并且给别的同学做保护与帮助。这样就能使学生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掌握与巩固。教会学生去组织课堂教学,合理运动量和练习密度,分析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掌握的情况,有效的控制课堂的气氛。在初步掌握组织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学会教授技术技能的方法,学会组织与指挥五十人以上的队伍,通过不断的锻炼提高使得教学能力有所提升。同时在集中教育实习阶段,组织学生进入不同的中小学,通过指导教师的随堂指导,体验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实习转换成自己的一种教学能力。所以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习机会可以是学生等到更好的发展。

篇7

1.1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

就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而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实际不断地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实际的社会体育场所、社会主要体育人群中,根本无法实现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一般的健身房教室根本不可能完成器械动作的练习,中老年人群也无法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动作练习。那么,要让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就应当调整课程内容,创编新的动作套路以更好地在社会中推广。脱离了社会实际的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是纸上谈兵,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现有的大众艺术体操教学内容,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专业技能,但是却无法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扩大大众艺术体操参与人群,结合就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和改革。

1.2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体育院校中对于艺术体操专业的人才培养分成两个部分,一种是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一种是表演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在两种不同模式的专业设置下,针对大众艺术体操专业的课程内容是完全相同的。运动训练专业中的大众艺术体操专项对于学生专业的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来源主要是运动员,在专业技能上有很大的优势。在面向社会的时候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体育、专业的各类运动队艺术体操教练等,回归到体育的竞技运动队的可能性较大。然而,表演类大众艺术体操项目的学生,专项水平相比专业运动队而言较低,面向社会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社会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主要面向普通的社会人群。因此,同等教学模式的开展,解决不了这一类大众艺术体操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连接问题,也就是说,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根本无法很好地走向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学校在考虑现实的前提下,更要立足于长远的未来,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实效性、主导性和时代性。

2社会需求对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2.1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效性相结合

在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局面上,还应改革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各个方面,以达到更有实效性的教学效果。在传统固有的教学内容中,从单一的运动水平角度来看,大众艺术体操专业技能的掌握是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意义来讲,所学的知识只存在某一个时间段,并且不为社会所用,不能与社会相联系,是无效的。在教学目标中,实效性主要体现在除提高运动技能外,更能走向社会,在社会体育中传播和推广大众艺术体操这一项目上。在教学形式上,除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外,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接触教学的实践机会,为以后在社会上更好地工作作准备。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教学模式各个方面的改革要与社会实效性相结合,积极了解社会体育发展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利益出发,真正做到学校体育教育为社会体育文化服务。

2.2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代性相结合

在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注于使学生掌握大众艺术体操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专项技术水平达到等级的要求。然而这种传统人才培养的理念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和运动等级的提高,注重技术的学习和短期的效益,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动作的广泛性和延伸性,忽略了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从短期利益来看,学生学到了很多的专业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但从长期效益来看,四年的专业学习并不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也在改变,更多的人将对物质的追求转向了对健康的消费。不难发现,在工作后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人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越来越多的健身房和健身会所相继开展。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一种蓬勃发展的现象给体育院校的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工作机会。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除了专业的运动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外,更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培养“一专多能”型、创新型、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

3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3.1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徒手套路课程内容的学习

在调查的2009级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14名学生中,从事与艺术体操专业有关工作的学生少之又少,其中仅4人在毕业后继续从事少儿形体舞蹈相关的工作,大多都在进行与大学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由此看出,体育院校的普通大众艺术体操专业学生在社会中很难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或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大众艺术体操自身的普及性和项目的局限性制约了它在社会大舞台上的发展。

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对于柔韧性的要求极高,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大学四年刻苦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完成。但是面向社会而言,对于普通的大众,柔韧性和力量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作为健身或锻炼的手段有较大的难度。所以,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可以多增加结合艺术体操的特点进行的徒手成套动作的学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的套路动作学习不仅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且不失艺术体操项目的自身特点,使竞技体育真正意义上向社会体育过渡,充分展示出艺术体操项目作为运动项目的社会功能和服务社会的职责。

3.2在课程中增加利用器械创编简易套路的内容

大众艺术体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肢体动作与轻器械之间的完美配合。通过器械展示出来的成套动作更加地新颖、独特,充满活力,能更好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设置中除了基本的成套动作学习外,应补充一些简单、易掌握的非成套器械固定套路动作的学习。合理地学会运用器械,编排出适合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器械操,如瑜伽球、双人或多人绳操等,不仅能锻炼人与器械之间的配合,保持艺术体操项目的特色,更增加了健身运动的趣味性。

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中,增加多种课程形式,在保留原有艺术体操项目特色的前提下,突出体现了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多元性的功能。符合当前体育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体育、社区体育服务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大众艺术体操这一运动项目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起到了推广、普及和宣传的作用。

3.3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创编方法相关的课程内容

创新的思维在艺术设计中极为重要,好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创作者新颖的构思。一个拥有完美思想的艺术作品,如同一个满腹诗书的学者,思想与思想之间的交流,升华了艺术的精髓。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开创的思维都是好的艺术作品诞生的前提。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创编方法,能更好地创造出顺应时展的艺术作品。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有合适的课时安排让艺术体操专选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艺术的创编方法。正确创编方法的运用和学习能在以后的艺术体操工作中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能创作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艺术体操形式。

3.4在课程设置的选修课程中多开设舞蹈相关的专业课

在体育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中,如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课程设置中,除大众艺术体操专选课以外,必修课中的体育类术科课程的数量远远多于艺术类术科课程的数量。就表演专业本身的学科设置而言,多开设艺术类的课程,除了对于本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帮助之外,还能学习和接触到不同门类的艺术类课程(如芭蕾形体、民族舞、现代舞、瑜伽、爵士等)。艺术门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元素虽然风格各异,但是艺术有包容性,舞蹈与舞蹈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多开设与舞蹈相关的课程,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为以后走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篇8

1.体操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意义

体操动作是在遵循人体科学和人体运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和创造出来的,它追求难新美,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充分挖掘和发挥体操的价值对提高体操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体操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1.1体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有关于类似体操的记载,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灿烂和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如《路史·阴康氏》记载的阴康氏发明的消肿舞,用类似舞蹈动作来进行身体活动,防治疾病,从而发展为后来的导引、按跷等古代卫生医疗体操;古代医学名著《内经》中的“导引养生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所描绘的四十多种动作与现代体操相类似;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对康复医疗体操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宋代的八段锦,等等。在我国原始社会出现的狩猎舞,汉代的百戏及后来的杠子功和皮条都表现出我国古代艺人类似于现代体操高超的技艺。

2.1.2体操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从1978年国际体操联合会恢复我国在国际体操联合会的合法席位以后,在1979年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的马艳红获得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我国开始进入体操世界强国,到2010年我国有六十位运动员获得过体操世界冠军,包括男女团体冠军,个人全能和个人单项冠军,涌现出一批享誉世界的体操冠军,拥有了一批以我国运动员姓名命名的体操动作,为世界体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我国运动员一次次站上冠军领奖台,在国际赛场上五星红旗的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的一次次奏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激情,也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

2.2培养不断创新的意识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创新是体操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竞争力,创新是体操运动发展的灵魂。在体操技术的发展中,许多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实践表明,运动员除了具备超群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外,还必须在动作难度、连接、编排和风格等方面有所创新,才能获得比赛的胜利。同样在徒手体操的创编中,有创造性地选编动作,推陈出新,做到新颖而不落俗套,才能使体操常做常新。

2.3培养关爱协作精神

在体操练习中,练习者的身体经常处在一定的高度或一种复杂的非正常状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安全性,给练习者造成了一定的身心负担。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广泛地运用保护与帮助,通过教师和同学间的保护与帮助,可以有效地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克服心理障碍,使练习者消除顾虑,增强练习信心,从而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进行各种练习。通过相互间的保护与帮助,可以增强同学间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热爱集体、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支持的良好作风与品质。

2.4培养严谨规范的作风

2.4.1体操属于技能主导类的难美运动项目,它的动作具有规范性和艺术性,追求动作的难度和美感。体操动作的评分是以完成动作的技术规格和身体姿态的优劣,即完成动作的质量来决定成绩。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求学生注意把握动作的规范性和身体姿态的优美,每一个练习都要准确到位。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就要求学生体贴端正、大方、挺拔、精神饱满;在徒手体操教学中,要求学生动作到位、路线准确、协调优美、节奏感强,具有形与神的表现力。在技巧和器械体操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练习时动作规范、姿势正确、幅度大,充分展现健与美。

2.4.2体操教学具有技能整体性的特点,不同项目的动作,看似孤立,从技术结构角度看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个动作既是本项目中高一级动作的基础也可能是学习其他项目中技术结构相似的动作的基础。教师在体操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科学严谨地安排教学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2.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体操属于表现难美的运动项目,体操动作的价值在于动作难度和完成动作的质量,也就是动作越难越美价值就越高。体操的美可分为体操动作表现出来的外在美和参入动作练习时心理感受的内在美。体操无论是单个动作还是成套动作都要求姿态优美,动作舒展大方、造型优美,节奏感强,加之艺术体操、女子自由体操、健美操、广播体操和团体操配以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伴奏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体操练习和比赛过程中,参与者通过熟练的技术完美地完成动作后,内心会获得成功的美的,加上老师赞许的肯定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会更加强化这种内心获得的感受。

3.结语

3.1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体操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教师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塑造人,体育教师良好的人文修养是胜任本职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体操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对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在体操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重技术技能教学轻人文教育的现象。教师应结合体操教学内容始终把人文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循循善诱,像春风雨露一样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童昭岗.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9

2.健美操教学对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促进作用

健美操是以体操与舞蹈动作为基础,在与之相适应的音乐的伴奏下,来达成提高健康素质、塑造完美体态、培养高雅气质以及提升内在修养目的的新兴运动项目。健美操教学自在高校开设以来,就以其突出的实用效能而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而相对于空乘专业的学生而言,健美操运动更是以其特有的修塑体态、培养内在气质的功能,在加强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过程中凸显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实现健康素质与形体塑造的同步发展

健康是社会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个体开展社会行为的基础与保障。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空乘人员对于健康素质具有极高的需求,因此,加强空乘专业学生的健康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健美操集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时尚性以及大众性于一体,是一项具有突出社会功效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健身性是健美操运动首要的功能特征,通过对空乘专业学生健美操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使之达成对于健美操社会功效的全面理解与认知,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促进自身健康素质的有效发展。而通过健美操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还能够切实发挥健美操运动修塑体态的功能,使得学生在有效提高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形体塑造,凸显出“一举两得”的双重功效。

2.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实现对其自身形体塑造的规范与指导

相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言,审美意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空乘专业学生未来的社会活动方式,是一种对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的综合展示。在此展示过程中,外在形象通过对人们视觉感官的刺激而产生第一印象,具有明显的“先入为主”的特征,因此,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是空乘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外在形象的展示需要借助于学生审美意识以及鉴美能力的支撑与保障,以便于达成对自身美感的完美体现。健美操教学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通过对美育元素的有效激活使之形成渲染效果,以此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其鉴美能力的有机发展,这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具有重要的规范与引导作用。

2.3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实现对其形体塑造的“锦上添花”

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空乘专业学生内在气质培养的重要性,内在气质是社会个体自身修养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情操、完善的德行修为以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内在气质浸透于人们的日常行为,并通过外在形象的展示得以体现。健美操运动具有突出的完善心理、愉悦情绪以及修善品德的社会功效,因此,对空乘专业学生开展健美操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其内在气质的提升,使得学生优雅的内在气质与完美的外在形象相映成彰,达成互补的效应。这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无疑会产生“锦上添花”的增补作用。

3.基于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需求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途径

3.1打破不同教学科目的领域局限,实现与形体教学的有机融合

空乘专业传统的形体教学是以形体舞蹈为主要内容,虽然形体舞蹈在内容与形式上同健美操具有一定的相适性,但是,由于受学科的限制,始终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职能得到有效的拓展,与不同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日渐频繁。健美操作为一种既具有专业特征,又具有大众特质的一项健身运动,以及健美操运动所具有的突出的社会效能,使之拥有极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打破教学科目的领域局限,针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培养取向,切实发挥健美操运动突出的修塑体态功能,为学生的形体塑造提供支持与保障。这不仅能够实现健美操教学与形体教学的相互融合,同时,更能够有效地拓展健美操教学的职能范围,进而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有效发展。

3.2针对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需求,研创具有实效性的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强力支撑,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促进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目的,需要创设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的健美操教学的内容体系。这就要求要加强与形体教学的交流,借鉴形体舞蹈中的相关理论与相关动作,编排出全新的健美操教学内容,用以凸显健美操运动修塑体态的重要功能,满足学生形体塑造的发展需求,使得空乘专业学生的健美操教学更具实效性。在研创适应于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健美操教学内容时,必须坚持对形体舞蹈的借鉴、相融与相适的原则,切忌过于突出健美操运动的功效而产生“喧宾夺主”误导,同时也要避免过于渲染形体舞蹈的作用而造成健美操运动功能的失效。

篇10

现代健美操内容繁多,涵盖较广,竞技健美操、拉丁健美操、形体健美操、街舞等等,都是健美操老师的授课内容,新的内容、规则与教材不断对健美操老师发起挑战。对于健美操的教学要求是在掌握基本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学生灵活应用与编创新的动作,而学生要学会一个健美操动作,必须通过“听”与“看”来感知。使用传统的教材,就需要老师亲自示范,让学生感知动作要领,但是有的教师因为年龄等因素,一些动作的完成能力也在逐步下降,而作为示范东西又必须要求完美、规范,否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甚至到了一定年龄。一些教师已经无法完成一些示范动作,而单纯的“讲”与“听”是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视频素材,经过编辑,制作成教案,根据教学需求在课堂上反复播放,教师只需要在侧加以讲解与指导,大大节省了教师的体力,并且多媒体教案可以暂停、反复播放,并且只需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更加的灵活与便捷,学生通过教案里的图像、声音、视频,看到规范的动作演示,可以清楚、形象地看到动作要领。甚至可以才从网上搜集一些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的动作视频给学生播放,学生不出门就能看到最为规范与完美的演示,使学生树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1.2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一种遵循“带领法、示范法、完整分解法和衔接法”的教学方法,“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师生基本没有互动。而健美操的学习不光要学会基础的理论知识,更有付出大量的体力学习动作要领,学生很容易被枯燥、劳累的课堂扼杀学习兴趣,而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健美操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将图片、文档、视频等素材添加到教案当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的演示了解各风格流派,动作特点,甚至可以将动作进行分解演示,或者慢动作演示,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理论知识,观看动作演示,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与生动,教学空间也更为广阔。可以说多媒体教案按需制作、机动灵活,形象生动,实现了师生的交互与互动,运用多媒体教案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也得到了进一步激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必将得到强化与提升。

1.3纠正错误动作,解决教学难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有教学难点与重点,健美操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的讲,强迫学生记忆,然而因为手段过于单一,并且缺乏互动,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堂上的动作练习,通过数码设备拍摄下来,然后加入教案当中,在课堂上边演示边讲解,加深学生理解,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地纠正错误动作,树立正确的技术概念;还可以将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进行对比演示,让学生资自主对比与观察,提高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进而牢记技术规范;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教材的反复播放、慢放,因此对于一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反复播放和慢放、动作分解,使学生能清晰的看到每一个动作细节,了解每一个动作完成要素,难点教学效果必然得到大幅提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轻易实现复制与拷贝,对于一些有助于解决难点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复制下来发给易出错的学生,让其课下观看与复习,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难点,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实现的。

2多媒体技术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以学为主,以教为铺

现代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以教师教授为辅,在当前的健美操教学中也应遵循此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义地位,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利用对媒体技术,编制多媒体教案,以引导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通过视频演示,图片展示,声音解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技术规范,但是要注意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手段,而完全摈弃了传统教材以及实际的演示与示范,而使得学生的关注点也放在多媒体技术理论上,忽视了身体力行,从而使理论脱离实践。

2.2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健美操教学的广泛应用,其灵活、便捷、形象、生动等特点特得到了健美操教师的青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摒弃传统教材,传统教材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与智慧的结晶,尤其一些基础理论教学,传统教材及传统教学方式的应用十分必要,是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的必要手段与环节,在此基础上与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整个健美操教学更加系统、合理,比如在基础理论的学习中,以传统教材为基础,纳入多媒体的教学案例与动作演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内容,并感同身受,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加强健美操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其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健美操教师队伍的素质关系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新型教学方法的推广效果,多媒体技术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工具,能否熟练运用,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都关系着多媒体教案的编写质量与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多媒体软件,如:Flash、PowerPoint、CAI等,对基础的计算机与网络知识也要有所了解,比如简单的Windows系统功能,只有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才能根据课堂需求编制出精细、完善的多媒体教案,才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课件观看中,获取知识。如果教师不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多媒体软件,会出现“想讲得很多,但张不开口”的情况,即便能准确掌握教学需求,熟谙学生学习难点,但是因为缺乏技术操作能力,而无法将所知进行有效的呈现与讲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辅助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健美操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多媒体软件,并且能熟谙编制技巧。

2.4演示与讲授结合,加强师生交流

即便多媒体手段有众多优点,但是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工讲授,作为健美操教师,更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时,要适时插入人工讲授,以教师人工引导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主线上,教师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课堂氛围,适时提问,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切忌一节课全是课件演示,让学生从头看到尾,成了“阅读”课件,这样的教授方式,不管多媒体课件做得多么精美,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健美操教师要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借用其出色的交互能力,与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篇11

针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前的状况,对健美操教材内容展开革新,则是作为中职体育老师目前必须要实施的关键任务。在对健美操教材内容展开革新的过程中,老师应当主动对体育锻炼技巧的标准操作要点展开创新改革,把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实用技能等有机的综合起来,增加内容的多样性及灵活性,让同学们在实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自身的运动能力及兴趣爱好挑选符合自身条件的锻炼方式,引发同学们的创新思考才能,培育同学们自主探求知识的才能及创造性思维,协助同学们把握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优良的体育训练的习惯,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质。

(二)依据同学们所学的专业内容及特征设置健美操的课程。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把握程度需求很高。而在中职学校设立体育这门科目,实质上亦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达成专业技能的锻炼。所以,在实行改革体育教学内容的进程中,老师需努力转变自身以往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关注到同学们的专业课程内容及特征。此课程的安排,不仅可以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致,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进程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加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热忱及主动性,还可以为自身所学的专业技能的训练起到很好的帮助,而且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进程中,能够挑选自己所喜欢的项目进行锻炼。同时,让同学们在锻炼的进程中得到健康的身体及良好的心态,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

(三)转变以往健美操体育授课方式及评价方式。

在许多中职学校的授课进程中,健美操体育教学末有获得很好的重视。此种教学观点阻碍着中职体育教学的革新。作为中职的体育老师,必需努力改变自身教学方式,唯有在平等的教学评价中才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被尊重的快乐,加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老师的肯定及鼓励中持续地改善自身的每一项能力。老师在对同学们评价时,需多从正面来鼓励及肯定学生,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领悟成功的乐趣,加强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信心,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此才可以获得优良的教学成效。

(四)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设多样式的教学活动。

读中职学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大部分均是活泼好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一般很难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老师需依据同学们个性特点,积极带领同学们参加一些比较有趣味的体育课外活动,让同学们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中体会到健美操体育锻炼的乐趣,建立起健康意识。在进行健美操体育锻炼的进程中,老师需主动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一是为了清楚了解同学们当时的身体状况及学习的情况,把握他们的思维动态;二是为了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让老师与同学相处得更融洽,同时,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此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建立,并且让同学们在体育锻炼的进程中加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推进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带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中职的体育教学获得优良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