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3: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规划法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市”:第二代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多为平摊式街道布局,类似兵营似的行列交错。优点是铺面较多、具备一定的规模相应;多为单层或二层建筑。缺点是交通相对混杂;空间识别性较差;露天建设,运营易受天气影响,店铺位置容易产生“死角”。
(3)“城”:第三代市场的表现形式。与商场的形式类似,店铺集中在一个大型多层建筑体内,购物环境相对良好,有较好的人车分流系统,竖向交通相对发达,但是经营效益随楼层增高而减少,人流货流易发生重叠。
(4)“组团”:第四、五代市场的表现形式。一般为多个大型建筑林立,形成规模效应;配套建设办公楼、酒店等项目;建有配套仓储和物流中心;购物环境好,产品种类多;多配建有电子交易平台及电子交易服务中心;可分期建设,规模效益明显。该类市场多为产地型,分布在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
2驻马店浙江国际商城整体布局形态
驻马店浙江国际商城项目位于驻马店商贸物流园核心地段,地处新城区、老城区交汇的黄金区位,东临前进大道、北靠置地大道,与京广线、107国道、京珠高速、大广高速等构成的中原立体物流交通网紧密相连。整个项目规划用地25.3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63万平方米。一期的建材市场区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已建成运营。整个市场区根据使用要求,形成“田”字形的格局。在地块的中间部分设置数栋二或三层商铺,城市道路二侧设置二栋综合楼,在空间形态上形成围合结构。建筑立面上和左右的建筑形成呼应。综合楼裙房部分为商业,功能上和内部的商铺形成呼应,交通上、视线上达到无死角的商业街区。综合楼上部功能为快捷酒店和单身公寓,满足综合性的功能要求,形成完整的商业形式。
3驻马店浙江国际商城建筑空间尺度设计
3.1街道的尺度
3.1.1街道的长度。在专业批发市场的设计当中,街道的长度不仅受到场地大小、形状的约束,更要尊重商业行为人的消费习惯和心理感官。关于行动空间尺度,有如下几个研究结果:(1)4m2/人:每个步行者可以在各个方向自由活动。(2)2m2/人:对周围人持警戒态度。(3)1.5m2/人:步行者之间的逆流、冲突不可避免。若街较长,可以在街的中段位置设置节点,以打破商业活动的单调,也让人的心理感受上减少了街道的长度。驻马店浙江国际商城建材市场分4区,各区街道总长度在100米左右,单体建筑长度在50米左右。
3.1.2街道的宽度。街道的宽度和高度及其长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街道越宽,就更容易看清楚两侧的商业单元情况,店铺有更多的展示面;街道越窄,其交通功用就更加突出。我们以最著名的浙江义乌国际小商品城为例,它的主要购物街道设计为宽9米,次要街道设计为宽6米,商铺与商铺之间的通道宽度为3米。驻马店浙江国际商城内部市场有20米(南北向)和24米(东西向)的两条主要购物通道,次要购物通道9.8米,内部市场与沿街商业通道为11米。
3.2庭的形态
庭院是具备多功能的公共活动场所,无论是中庭还是边庭,都是人群的集散地,也是购物的休憩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围合的庭院空间可以让购物空间更丰富多变,并且改变单调的视觉感官。驻马店浙江国际商城在4个区分别设计有中心庭院,既作为绿化和休憩的场所,也作为人员汇集和疏散的节点。
3.3商业单元的尺度
商业单元的面积设计也是有据可依的。店铺面积过大,易造成租金较高或者面积浪费,不易出搜;面积过小,则发展容易受到限制,不易商业活动的开展。一般的沿街两层商业多倾向于“一托二”的设计模式,店铺面积在40-60平方米之间。市场内街的商业单元的一般的面积以12-20平方米为宜。店铺的大小也跟经营的种类和市场的经营方式(纯批发或批发兼零售)有关。驻马店浙江国际商城单元大小为柱网7.6米*6.6米,商铺开间3.8米,进深9.9米或7.4米。
3.4垂直交通的设计
一个批发市场运行是否顺畅,人流和商业流是否合理,跟交通系统关系最为密切。一般的消费习惯都倾向于首层商业,如何让2层及其以上的商铺更有吸引力,使整个购物区没有商业死角,垂直交通和无断缝的平面交通显得格外重要。
(1)垂直交通。垂直交通构件包括电梯、自动扶梯、楼梯、坡道等,垂直交通空间就是围绕着这些构件组织起来的。对于多层的专业批发市场而言,垂直交通组织是否合理顺畅,对整个楼层的商业空间的经营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市场规划时,应当根据实际商业需要,选择最适合的交通方式,合理的确定电梯、楼梯、货梯等的位置和排列方式。驻马店市场区规划有13部室外自动扶梯,39部室外楼梯,4部货梯,均匀散布在市场的主要出入口和主干道,充分保证了垂直交通的引导性和便捷性。
(2)水平交通。水平交通主要是通过四通八达的连廊实现整个商场的无缝连接。市场4个区之间,内部市场区与沿街商业之间全部通过连廊完整连接。连廊主要以内退式和过街悬挑式为主,尽量减少连廊过多而容易产生的公摊偏大的影响。主要连廊为6米,次要连廊为2.5米。
1中国旅游规划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旅游规划出现了一系列新特征,如旅游规划进入新一轮、“诸侯规划”、洋专家的大规模介入,及出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旅游规划、旅游营销规划和概念性旅游规划等新形式。从学术上而言,对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其理论、形式和最有效的方法在国内外都仍旧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就国内旅游规划工作而言,旅游规划编制的总体指导思想、内容、程序、方法等都缺乏深入的研究。不少学者和专家,如刘德谦、石建国等都论述了旅游规划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完善的技术体系、成熟的操作体系、严密的实施监管体系以及专业化的规划人才。
2旅游规划的标准问题
旅游规划是一个旅游产业规划,而不同于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以及各种保护规划。它必须反映该产业的特性和发展规律及要求和原则,否则对旅游业的发展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六大体系,即资源体系、市场体系、生产力布局体系、产品体系、战略体系和科研(包括教育)体系。旅游产业规划就是要充分反映六大体系的内容以及六大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域旅游规划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是旅游规划的“纲”和“魂”,决定了规划的指导思想、理念方法、操作程序、体例结构。北方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王衍用教授,根据大量的旅游规划实践和多年的旅游规划研究,设计出了“4162”结构的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
3旅游规划创新
当前必须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规划进行理论总结和创新,从中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旅游规划理论和方法。
3.1理论创新
“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应成为旅游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也是规划创新的根本和哲学理论基础。规划应“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为目标,注重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并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引导,使游人在亲近自然、欣赏山水、接触社会、感受人文、体验风情、享受休闲、美食购物的旅游过程与服务过程中感到身心愉悦!此旅游规划是要为游客需求而设计服务,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是产品设计时最重要的法则之一;在使用量上以满足现代人的最大需求量来设计,应秉承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精神从事规划工作。因此,旅游规划注重自然优先、设计融于自然的准则贯穿至终。
旅游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知己(资源调查)知彼(市场调查)”、富有创造性的策划创意的基础上,为旅游主体创造一个产业运营——产品系列——景观品质——游憩活动——空间条件——时间序列——信息引导——市场营销的有机整体,从而为旅游者提供舒适满意、优质优价的旅游体验经历,一种完整的“全景规划”。
3.2内容创新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生态化的大背景下,规划中的社会因素、信息要素、资本运营与生态环境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创新规划应是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在对旅游供需关系以及系统诸因子的调查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全面高适应性、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实现旅游系统的良性运转,达到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态监控与反馈调整机制来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其基本思想是:以客源市场系统为导向,以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为主体,以出游系统为媒介,以支持系统为保障,利用反馈系统来监控,从而达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3人才创新
中国旅游规划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规划师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素质全面、知识渊博、崇高责任感、倡导交流、良好的审美观、富有激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初具规模富有活力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保税区,其GDP、工业总产值、运输量、利税等经济指标大于国内其他14个保税区的总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利用其地理区位(港区一体化),政策环境、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以建立货物分拨中心的形式,大力拓展物流分拨功能。日本的佳能、松下、美能达、JVC;美国的通用电气、宝利来、施乐;德国的金钟—默勒等均在这里设立了分拨中心。目前有近70家位居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进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针对国内市场的分拨和采购活动发展非常迅速,仅2001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分拨额就已经达到601亿元。目前,外高桥已形成海运与空运,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自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相结合的物流产业。据悉,外高桥物流基地建设采取两翼展开、全面推进的方略。北区,依托外高桥港区,以发展海运物流为主,扩建方圆1.2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中外物流企业提供一个集装箱快速集并,中转,分拣。分送的全方位的高效服务平台;南区,以园区跨国公司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业为支撑,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发展空运物流。现在,外高桥地区已成为上海重要的航运物流枢纽。目前已有国际班轮干綫9条,支綫20余条与外高桥连接,全球排名前20位的航运集团陆续进驻港区,而其中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已超过600家。
天津港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坐落在港区内的保税区,这与国际上自由港区的形式较为接近,对形成保税仓储和货物分拨中心极为有利。天津港保税区自1994年起借鉴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确定了“国际物流运作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模式,并提出了“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物流为基础。以仓储加工为依托,以保税生产资料为连接”的发展方针。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培育和发展了天津港商业保税仓库,华铁隆津泰、天保国际物流等一批重点企业,吸引了日本宇德,冈谷,丰田、松下以及美国海陆、卡特彼勒等一批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合作从事物流运作。形成了以CBW,华铁隆津泰。中轻腾发,振华,铁宇,冈谷,赛思瑞泰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为骨干的现代物流企业群落。另外,天津港保税区先后建立了国际商品综合市场,国际汽车、机械,纺织原材料、建材等一批专业化保税生产资料市场,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汽车。农用膜、油。食用油、羊毛电子产品、现代家居等产品的分拨配送基地。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稳步增长,迅速成长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国际贸易物流区。
广州保税区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区,而广州作为华南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是外商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是全球外资加工制造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到目前为止,广州保税区已规划2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电脑工业城,专门为电脑产品进出口提供服务.被省市定为重点建设项目;另一个区是物流贸易区,范围大约是1平方公里,设有仓储,运输,报关,码头,服务机构,其设特种冷冻,恒温仓3--4万平方米;码头一座,年吞吐量100万吨;拥有一批具备综合现代物流管理与服务能力的中外物流企业。其中包括进口汽车及零配件集散中心,华南进口纸张集散中心,珠江三角洲加工贸易企业料件及产品物流中心、化工材料集散中心、国际空运货物物流中心、钢材及有色金属集散中心、金银首饰加工专用料件物流中心,国际货运等项目;努力把保税区建设成为华南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广州及广东省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保税区的实践可以看出,统一高效的体制优势和管理优势推动了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保税区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基础设施条件也已经基本形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初步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正在从起步阶段向功能提升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内外兼修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保税区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保税区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国际物流功能在中国保税区的充分发挥。
从保税区来看,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现状与未来,而保税区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物流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保税区目前的物流量还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保税区内现有的主要物流企业业务量仍不饱满。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工商企业、跨国公司本身缺乏对保税区物流的需求,而是由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运作质量及其竞争力等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美国规模最大的物流仓储企业之一、威特集团董事长李学海曾直言道:“外商之所以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物流市场,主要因为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还较不完善。人们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物流,怎样的物流才有价值,中国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经营项目混乱、专业性不强的弱点,同时中国物流体系更缺乏一个信用保障机制。”其次,物流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保税区管委会及所属机构虽然在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保税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第三,保税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在吸引新的物流企业进入保税区的过程中,大多数保税区没有注意使保税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地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第四,保税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具有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综合物流系统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同时,从保税区外部来看,亦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由于有关部门对保税区的认识及政策条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实际上并末得到充分落实,这必然会影响到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二是物流运作涉及到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和对外贸易等若干个行业部门,保税物流的运作还要涉及到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物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三是海关监管制度建设滞后。首先是海关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一些过时的法规没有及时废止;正在执行的一些法规不够透明。其次是海关通闯效率不高。对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的验放,海关的现行做法是先税后放,申报,查验,征税等手续都在口岸现场完成,大量货物进出口影响了口岸通过,形成了“口岸瓶颈”。再次是海关通关手续繁杂,海关职能管理划分不清,影响了工作效率。四是保税区与港口没有进行一体化联动。中国大多数保税区的进出口货物大部分都需要经由港口,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功能显然离不开港口的支持和协作。可目前由于保税区和港口是两个独立的部门,虽然目前两者间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较好的合作与协作关系,但综合效益还是不如一体化的效率高。
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措施
1.构筑和完善以多式联运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物流高速公路。
国际多式联运系统是指在国际运输中灵活运用各种运输形式所具有的安全、准时、大量、高速,舒适等特性,综合组织成最有效和最适合运输需求的综合物流运输系统,即由一个承运人员责将多种运输方式综合与集成,以最好的服务,最快的速度、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实现“门到门”运输。这种综合运输方式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扩大运输能力,还能促进运输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不仅是运输业本身的发展方向,也是国际物流的高速公路。保税区具备了构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体系的条件,这也正是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重要支撑。因此,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经营运作的基础设施,形成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比如,天津港保税区要在建立以天津港口为龙头的海陆、海铁多式联运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完善空港物流区的运作,从而实现海陆空多式联运体系。深圳保税区可以凭借丰富的海岸港口资源发展以远洋国际运输为龙头、以海铁联运为主要方式的联运系统,带动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特别是充分利用京九,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广东地区相对发达的公路网,海陆对接,建设小陆桥通道,在提高过境货运总量的同时带动内陆经济的发展。保税区要与区域的总体发展衔接配套,和大口岸建设衔接配套,要创造“九通一平一围”的配套条件,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通讯、供热,制冷系统,为多式联运企业造区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环境。
2.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
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具体说来,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应该包括:(1)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即进出区商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性能,预计入区时间;进出区商品的来源或去向。(2)保税区国际物流商品展示信息,即进出区展示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敷量;进出口展示商品的供货商信息及可供应商品情况;进出区商品展示空间利用信息。(3)保税区国际物流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即进出口短期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进出口中长期滞存商品处置信息。(4)保税区国际物流加工信息,包括区内加工企业信息,出区加工商品信息等。(5)保税区国际物流仓储信息,即进出区商品仓储条件和设施信息;进出区商品仓储设施占用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进出区商品仓储可用空间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6)保税区国际物流金融体系,即国际物流结算体系(网络银行);资金市场(短期资金拆借);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信贷);外汇市场(调剂外汇余缺);保险市场。(7)保税区国际物流配送信息,包括:公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铁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海运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航空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8)保税区国际物流服务反镇信息。
3.吸引航运集团共同建设国际物流园区,为推进国际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
国际航运集团将以其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同货主的良好关系和高科技的网络技术而成为世界物流的主导力量。这是因为航运集团在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系统中使集装箱运输突破了传统的“港到港”概念,进入了“门到门”多式联运网络。不仅经营传统的海上运输业务,而且大量渗透到陆上运输。港口装卸、仓储、,装拆箱等与运输相关的产业,掌握着全球物流网络中的60%货代业务,物流从资金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过渡,从传统的运输业务向国际多式联运发展。因此,吸引国际航运集团和综合物流的骨干企业共同建设保税区国际现代物流园区是营建国际物流网络的中心环节。物流园区是近几年来现代物流发展的产物,它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它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将众多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国际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立是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关键之一。国际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立也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保税区贯彻“不在所有,重在所流”的经济思想,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指导下,实施定向招商,按照产业布局和产业功能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基础物流、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和物流技术等多功能行业性的企业落户物流园区,并与海关共同研究物流园区提速通关的必要条件和监管新模式,与国际航运集团和国际大港研究亚太地区的货源、箱源,箱流,为优化产业功能体系,推进国际现代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吸引航运集团、建设物流网络。
4.鼓励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供给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特定的价格向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的交易方式。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活动和配送工作由专业的物流公司或储运公司来完成,由于它们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因此是独立于买方和卖方的第三方,故称‘第三方物流’:常用于支撑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术有: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第三方物流服务实质上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的协调实现高效的供应链设计,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分享,库存的可见性及其与主事的良好协调,从而降低库存水乎,提高运输一、物流产业的概念和定位
在国际上,物流业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可以这样讲,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除生产过程以外的其它过程都可以包涵在物流过程中,物流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邮政业等等,是服务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
对这个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如何定位,我认为:
宏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观定位:是流通业的基础。
微观定位: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
二、中国的物流业要不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我认为很有必要,理由如下:
1.鉴于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物流业一方面可以按市场经济规律自我发展,但物流业需要培育。2.如何让物流业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如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有目标、有措施、有分阶段实施步骤。要作为一个重大战役来打。
3.物流业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更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国家的投入,也需要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加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经济有其特色,要按物流的需求来发展物流业,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4.根据国外的经验,政府都介入物流业的发展,不同的是介入的程度不同而已。
三、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要承担什么责任
我认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政府、企业、中介组织要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推动,企业的主要作用在于运作,中介组织的主要作用在于协调。在物流业起步阶段,政府的作用特别巨大。
政府干什么?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制定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总战略目标之中。
2.制定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如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收、技改贷款、项目审批、口岸设立、培育大物流企业与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等等。
3.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4.强化与协调物流标准化建设。
5.推动物流教育与物流科技发展,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四、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一)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
1.总体上是一个指导性意见,但在项目建设上又是一个指令性意见。
2.市场化运作,向国内全部开放,向外国按加入WTO的承诺执行。
3.规划是粗线条的,要发挥各部门、各地方特别是企业的积极性,不是把大家搞死。
4.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要以城市为中心。
5.在注重工业品物流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农产品物流。
6.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开始就要提倡绿色物流,坚持可持续发展。
7.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各个城市,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提倡一切都要高起点,不提倡一切都要新建,要充分利用原有资源。
(二)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的框架
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五种运输方式总体规划。这一规划实际上已经制定,但要按物流需求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并服从于物流的总体设计。
2.城市物流中心规划。包括港口进出口物流,公、铁、水、航结点集散物流,城市社会物流等,形成点、线、面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系统。
3.物流现代化规划。包括信息化推进、物流技术开发、物流标准化推进、物流管理现代化开发、物流信息统计体系建设等等。
4.物流人才规划。据预测,未来10年内,国内需高级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3-4万人。需要教育部、人事部、劳动部的配合。
5.物流企业发展规划。包括培育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引进国外物流企业,扶持国内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鼓励生产与流通企业把物流活动分离出来。
(三)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如何运作
1.要有一个运作的组织,建议成立“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协调小组”,由计委、经贸委、交通部、铁道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科技部、教育部、统计局等部门参加。
吴邦国副总理曾指出:“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越国界的系统工程,国家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此项工作。”按邦国副总理意见,中国物流业由国家经贸委牵头,国家经贸委如何牵头要组织落实。我们不希望出现各自为政、互相牵扯的局面。
2.要出台一定的物流发展产业政策,有利于物流业的超越式发展。
1.1企业文化缺少规划和管理
从整体上看,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在企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对企业文化提及的内容较少,对企业文化今后的发展没有响应的规划,同时也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管理缺乏系统性,既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中小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大多数是来自公司创始人和管理层,虽然公司经常搜集员工建议,但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反馈较少,公司也没有专门针对企业文化在员工中展开调查。员工没有反馈,并不表示员工没有意见,另外公司也无法了解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否存在误区。
1.2企业文化缺乏传承
在中国,特别是中小企业中,企业文化大多反映的是企业家精神,而老板是这种精神的典型代表。一旦老板离任后,企业文化的精神代表不复存在,员工的对公司的责任感会受到冲击,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从而导致员工流失率上升,在短期内会影响企业文化的作用。同时外来的经理人不可能达到员工长期形成的老板的标准。另外,即使是从内部提拔,通常老板会提拔与自己行为风格类似的人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由于这些人长期以老板作为模板,可能会丧失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且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即使是同样的表现方式,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1.3企业文化缺少创新
无论是什么企业,面对的都是一个动态的、迅速变化的环境。为了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企业必然要实施的技术创新战略,促进企业快步发展。创新就意味着个性化行为的产生,它脱离主流和正统,毫无疑问会受到定式思维和习惯的阻挠,这时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作为坚强的后盾,才能保证技术创新的成功。因此,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是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在企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主导一直是企业内生文化,吸收外在文化的东西较少。只是在公司初创文化的基础上将内在文化发扬,扩展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内容和覆盖面,本质上创新的东西不多。一旦公司开展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技术创新的发展。
2企业文化长期发展对策
2.1加强企业文化的规划
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时,要坚持几项基本原则。①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的原则。一方面在企业文化规划制定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在进行企业文化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既能为现在的企业战略服务,也能适应企业战略的变化。②细化原则。企业文化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它起到的是从上至下、从内至外的渗透作用,因此在对企业文化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对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落实细化的原则。在公司制度的建立上,要让员工看到企业文化和企业宗旨的体现,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③前瞻性原则。企业领导层在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企业人员的变化等等,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待企业文化的发展。
2.2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参与度
企业文化只有得到员工的认可,才能够发挥其作用,认可度越高,发挥的作用越大。因此,融合、吸纳了员工建议的企业文化才能够深入人心,才是发展的企业文化,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人性化的企业文化不能只是从上至下贯彻,还需要从下至上的反馈。企业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建立企业文化建议信箱、与员工谈话等形式,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公司领导层了解企业文化执行的情况,为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让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在沟通方式上可以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能听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真实反馈,使企业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深华。另外,离职员工的意见可能更为中肯。
2.3引入企业文化测评机制
企业文化测评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和统计学等理论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构成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各个维度,了解并把握企业文化水平及其变化方向和规律。对企业文化进行测评,除了能够对企业文化现状进行评估,使企业能够了解企业文化资源、企业文化发展规律和企业文化运行状态,更重要的是使企业明白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与现实的差距,站在较高的角度,正确把握未来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优化整合好现阶段企业文化资源,调整好企业文化的状态,缩小与未来企业文化的差距。这样才能做好企业文化的战略规划,使之成为成熟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全方位推动企业的发展,向企业目标迈进。
2.4建立创新文化
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持续的、多样化的、激烈的,企业文化不能只顾眼前,要站在战略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方向。其关键在于企业要对文化进行创新,将文化创新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工作内容。
2.4.1立足实践,设立创新评估体系。
企业建立合理的创新评估体系,对文化创新的各个要素一一评估,了解其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在实践中检验措施的可行性,才能有效推进文化创新工作的开展。
2.4.2强化约束和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创新过程的关键在于员工的配合。如果新的理念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企业文化的创新就成功了。员工认同新的企业文化需要一个心理积累的过程,这段时间企业要不断强化新的企业文化的灌输。要想员工克服长久形成的习惯,必须强化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保证员工顺利突破心理的障碍。
2.4.3企业决策者与时俱进,带头建立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首先需要企业决策者要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将企业文化定位在员工思想上;其次,企业决策者要能够转变以前的老观念,解放思想,接受新的发展观念和经营理念;企业决策者还应具备很强创新精神,能够吸纳国外先进思想,建立的创新企业文化符合中国国情,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
二、创新体制机制,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保障
1.强化规划引导。
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强化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使规划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始终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
2.明晰城镇之间的产业分工。
坚持以产促城,以产兴城,用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产业布局跨行政管辖区域转移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坚持错位发展,明晰产业分工合作,延长产业链,形成主城区和各乡镇之间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科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建立区域一体化的综合承载体系。
把城乡一体化与美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把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到乡村,把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乡村,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重要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综合承载体系,实现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一体化和同城化,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4.完善土地保障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注重多规合一,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科学制定村庄合并和美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时序安排,避免大拆大建,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以主城区、县城、中心镇、一般镇和村庄居民点为重点,探索建立土地指标分配机制,保障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在不断提高,由早期单一独立的电视、电话、宽带、闭路电视监控等系统,已经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随着计算机(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各种高新技术产品得以在住宅区中广泛应用。
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办公室对于智能化小区提出了一个基本概念:“住宅小区智能化是利用4C(即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和IC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随着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跃进,这一基本概念也将会有所变化。
一、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基本要素
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要根据小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定位,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素。
1.1对智能化小区的正确认识
首先,对于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建设方要明确什么是智能化小区,它不单单是安装一个电视插座,一个监控摄像机那么简单。智能化小区是一个综合性多技术手段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其它各个专业的配合,正确的认识对小区的后续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对智能化小区的合理需求定位
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需要合理的需求定位,要根据小区的项目投资、整体规划、销售对象、配套设施建设、周边环境、后续管理等各个因素来确定小区智能化建设的档次。需求分析包括用户使用的需求、小区管理的需求、市场承受能力的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等等。如建设方对小区的定位为高档住宅,在配备了电视电话宽带等标准的智能化系统外,还应该考虑高端的智能一卡通、智能家居等系统的配备,以提高住宅的档次。综合以上因素,我们才能确定下一步设计的实施。
1.3对智能化小区的系统优化设计
智能化小区建设的关键,在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一个小区是否能真正体现其智能化,全在于此。智能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各个子系统组成,在各个系统的实施及运行阶段,它们是一个整体。在设计当中,要注意各系统的适用性、节能性、可扩展性、经济性等各方面因素,更要考虑各个系统之间联系,优化设计,使之达到安全性、舒适性的目的。
1.4对智能化小区的规范化实施
在明确了建设的目的后,将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规范化的实施能够确保智能化系统工程顺利的运行。从系统规划、建议方案、设计方案到深化设计,而后进行施工、安装、调试,最终到系统的稳定运行,整个过程都需要其规范化的操作实施。规范化的实施,为投资方、建设方、施工方、使用方提供了保障,使小区智能化建设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是小区智能化系统运行的根基。
二、智能化住宅小区的系统规划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将各个子系统高效稳定的集成在一起。
2.1安全自动化
2.1.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小区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包括室内室外两个部分。室内需要防护的区域可以包括电梯前室、电梯内、通往天台的通道口、通往地下车库的通道口、地下停车场等位置;室外需要防护的区域可以包括小区的出入口、小区四周、小区内主要街道和其它隐蔽位置。摄像机采用普通摄像机与红外摄像机,定点摄像机与动点摄像机相结合的布放方式,可采用全实时录像,确保小区安全。
2.1.2防盗报警系统。在室内房间安装双鉴探测器、报警按钮、门磁等设备,当有报警发生时,将信号传至小区控制中心,小区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可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双鉴探测器可设置于一些重要房间,报警按钮设置于隐蔽并方便人员使用的地方。
2.1.3周界防范系统。为了防止不法分子非法进入小区内作案,设计在小区围墙或栅栏上安装红外对射探头,它可以为小区设置安全的第一到防线,此系统可与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进行联动。为了管理方便,系统可配置报警管理软件,含有电子地图,可直观显示报警区域。
2.1.4巡更系统。在小区内设置无线巡更系统,小区值班人员可手持巡更棒,按照一定的路线进行巡逻,然后将巡更记录上传到管理机。这是一种人机相结合的防护方式,巡更路线的规划十分重要。2.1.5智能家居系统。随着小区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已经在小区中使用,基于可视对讲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家居系统,已经逐步为人们所接受。通过设备实现对灯光、窗帘、家用电器的现场及远程控制,它是现代化智能小区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1.6门禁系统。在小区的各个出入口、电梯可设置门禁系统,采用一卡通形式,利用一张IC卡使小区内的住户及物业管理人员方面、快捷、安全的进出通行。
2.1.7煤气泄漏报警系统。煤气泄漏报警系统是在厨房、餐厅等位置安装煤气泄漏报警器,一旦有煤气泄漏,即触发报警;一方面其自动切断煤气供应,另一方面通知中心控制室由控制室值班员作处理。
2.1.8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是在房间安装烟感或温感探测器,当住户发生火灾时,触发报警,并将信号传送到报警中心。
2.2通讯自动化
2.2.1综合布线系统(语音、数据)。小区的综合布线系统不仅仅包括了语音、数据的信号传输网络,它还包括了安防系统、一卡通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整体传输网络,要考虑系统的结构完整,各设备之间接口规范。它就象人的神经,构成了小区的“神经系统”。
2.2.2有线电视系统。数字有线电视系统是一个从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输、一直到用户端接收机,都要以数字方式处理信号的端到端的系统。全国早已开展了数字电视的建设,对于建设方、设计方来说,应该注意的是传输网络的构架及终端用户的使用,与新技术相配套。
2.3管理自动化
2.3.1水、电、煤气的远程抄表系统。三表的远程抄表系统日趋成熟,三表输出的脉冲信息由计数器读出,储存于芯片中,再通过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计算脉冲数量读出三表读数,并打印出来。可以与银行联通,定期通过银行系统扣费,从而实现远程抄表与自动扣费结合。
2.3.2停车场管理系统。系统可采用非接触式智能卡停车场管理系统,实现对停车场车辆进出、停放、高效有序的管理要求,有效防止车辆丢失、损坏事件的发生。系统采用联网设计方式,与门禁系统、电梯刷卡等集成到一卡通用。可实现脱机运行、图像对比、车位显示、收费、防砸车等功能。
2.3.3供水、供电设备管理系统。系统是通过有关网络,控制中心可显示小区内主要设备如水泵、水池水位、电梯、高低压开关、路灯等的运行状况,并可通过软件控制设备,使设备运行于最经济合理模式中。当设备发生故障时,控制中心发生报警并通知管理人员处理事故。
2.3.4公共信息显示系统。智能化住宅小区的特点之一就是面积大,在项目的前期规划中,建设方和设计方可根据园区的情况设置公共信息显示系统,采用室外LED显示屏,起到信息、美化环境、提高小区档次的作用。
(一)时代与社会因素
技术与社会互动相关原理表明,社会需求是技术进步至关重要的因素,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与网络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应该回应时局的召唤紧扣时代的脉搏;作为与文化相结合的网络(技术)应回应社会的需求。从技术与社会互动原理看,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对策及政策着眼点只能是看社会效益、有无社会需求及如何激发社会需求,作为社会及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从网络文化产业与社会互动的视角来考察,他的发展,不应是一个单一的线条式的历程图式而应是和社会彼此影响交互前行的双链图式。社会对于网络文化的发展,有意无意之间会施加诸多的影响。而有关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实际社会事务也是多头绪的。化解这些事务与社会影响因素则既需要理论探索,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实践努力。如,一方面从政府和社会综合的群体层面来讲,努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积极培育和繁荣健全多样的文化消费市场、普及国民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等等,这些事关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事业与事务性工作都是相当繁杂、需要花费相当力气和心血才能干好的,而且要干出成绩和起色更是要历经千辛万苦、动员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从国民的个体层面来看,“要把群众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激发起来,培育居民网络文化消费习惯!提高网络文化消费水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勤劳节俭、重生产轻消费是千百年来每一个中国农民传统的持家美德。所以网络文化法规假设的制度策略在程序和思想路线上,应该首先是扶持、促进和帮助,然后才是观察、评价和管理、精约、提高。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综合国力的比拼中,文化软实力和文化霸权的因素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在当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较之西方,尤其欧美,他们还占据明显的优势。然而我国作为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华之大,魅力无穷,文化资源却相对丰富。自古是人杰地灵,名胜古迹、历史文脉文人骚客、山川河流,无不应作为我们和西方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中,可以凭借的资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文化霸权的较量中,这东风就是机会和平台。现在,这机会来了。作为文化一部分和重要表现形式的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理应在国际文化霸权的比拼中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文化部在2012年颁布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少要翻一番,其中网络文化产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产业自身特点
从网络文化产业数字内容的特点看,数字娱乐业及网文产品具有即时性娱乐性、非传统性、起点高、市场化程度高。由于这些特点,网络文化产业,具有一开始和市场紧密联系的可能性,不像传统文化产业,从发端时就要和行业规范、行业权威、产业机制、产业体制不断互动、不断磨合、不断碰撞,因而少了羁绊,少了规约。这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轨迹的一般特点,自然适用我国网文产业发展过程的起始阶段。那么,在直观上,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所需的环境与社会政策条件,应该只求养眼性、注目率,不需要过高的市场准入条件,针对其规范政策不宜过细切过严密、过繁琐,只要大的政治思想、政治方向合格、有市场、有效益就应助推、鼓励其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与传统各产业甚至传统文化产业自身相比,包括传统文化产业在内的传统各产业具有各自严格的产业独立性,互不贯通性、彼此制约性等。如,各行各业各自独立的运营范围、运营方式招揽顾客特点等,人们对各传统产业甚至传统文化产业内部各行当如,戏剧、说书、电影等的业态独立性的特点有着许多大众式的哲理认识“隔行如隔山”“、行行有状元”、“传统文化产业的产业价值链独立运行,互不交叉,如广播、电视、报纸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各自的流通环节运行。网络的跨媒介传播,打破了传统业态间的束缚,贯通了传统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网络与文化的结合诞生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而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具有表现平台的高技术性和新兴性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跨媒体特点使网络文化产业具有的跨业态性、贯通性。这使得他在各产业间和文化产业内部各业态之间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包容性。这个特点,也自然需要一个包容、开阔的制度空间来对待网络文化产业。人们常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因素第一,强调的就是人才对一件事物发展成长的极端重要性。从网络文化产业的自身特点看,他属于知识密集性、技术密集性产业,甚至具有高科技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自然应该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据统计,目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只有2万余人,其中高端人才仅占5%有经验的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整个网络文化产业继续发展的瓶颈”。从现实我国网络文化产业人才储备与产品产出质与量的客观现状看,“(我国)网络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国内外高素质的动漫与网络游戏设计、研发、制作等方面的人才和企业落户(中国)的少”。我国该产业相关人才及其储备相对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说缺口很大。这主要是因为,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所需要的人才与其他产业明显不同,这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是特殊的复合型的、多层次、高水平人才,首先网络文化产业所具有的时代性、全球化和市场化特点,要求这支人才队伍必须是具有产业战略预见性、紧跟时代特点紧扣时代要求的战略管理专家,如此,才能快速应对国际产业行情与动向、并分析相关资料、处理危机,这些专业人才还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网络技术和创意内容知识。因而,这三个行业方面兼具的高素质懂行专家实属凤毛麟角,即便是擅长和精通其中某两方面、甚至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极为稀缺和难得。市场实际情况也表明,“网络动漫培训市场的火爆从侧面反映了相关人才的奇缺。兼通多个行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网络文化产业教育界面临的难题”。现时的网络文化产业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建设只能是从扶持、支撑和助推的角度出发,才能有利于当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种实际难题。
(三)哲理透视
作为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必然具有新生事物发展的哲学特征,因而,新生事物在量的扩张既是事物发展进程中首要的特征,也是客观必然性的要求。为提高和增强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网络文化产业法规政策的制定策略,在现实性上应是以鼓励、推动为主,设限规约为辅。从网络文化产业要素构成的内在逻辑关系看,文化是内容,网络是形式、条件;文化是本质,网络是表象和表现平台、技术。二者结合的基本哲学关系应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扩展关系,也可以是,内容和平台、条件的关系,现实性上就是中国文化与科技相结合以求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关系。因此在此视角下我国网络文化产业法规建设必须着眼于扶持推动。
1我国文字规范的形成及现状
汉字产生之前“上古结绳而治”,自然是没有规范的。后世从图画和契刻受到启示,文字“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约定俗成”便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也就是早期不成文的规范。
汉字规范是客观存在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规范。旧中国长期以繁体字为正体,那么,以繁体字为代表的正体字也就成了当时的规范字。虽然当时以繁体字作为规范,但是,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手头字、俗字已经开始流行。这便是对汉字的丰富和发展。
两表的调整表明我国语言文字规范的一个立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一个不断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毗而就,也没有终止的时候,需要从语言文字的自身发展规律和我国的国情出发,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使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使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成为积极引导规范而又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从这一立场出发,我们研究了目前作为字形规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认为此表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在把我们的意见提出来。
1.1笔形的变化规律不够统一
①末笔是横的部件作左偏旁的横变成提,“车”和“牛”作左偏旁时改变笔顺把横变成了提,按照这种变化规律,“革”字作左偏旁时也应改变笔顺把横变成提。另外“黑”字作左偏旁时末笔不是横,四点上面部件的横不应该就提。
②末笔是竖的部件用作左偏旁时,竖变成撇,如:翔、邦、等,按照这种变化规律,韩、郸、韧等字也可以变,特别是“”变“艳”字,左边部件与“邦”相同,理应变撇。
③“月”字用作下部件时撇变成竖,如:肖、胃、能、俞等,但在筋、崩、葫、萌、旅等字中却没变。
④“木”字做底时,如果上部是撇捺对称且覆盖“木”字的部件,要把捺变成点,如:条、茶等。如果上部不与撇捺对称的部件为邻,则不必改变捺的笔形,如:桌、梁、棠等。可是“杂、亲、杀”三个字本属后种情况,却按前者的规律把捺变成了点。考查这三个字的来历,原来它们在繁体字时代只是该字的左边部件,简化时把右边简掉,却没有把作为整字时“木”字该有的捺恢复过来。与此相反本应根据避重捺的原则把其中的“米”字的捺变成点,然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乘”字却设计为两个捺。
1.2笔顺的规则也不够统一
汉字的笔顺基本上是按人体臂、腕、指的运动生理特点和视觉审美要求约定俗成的,这叫作自然笔顺;规范笔顺是在自然笔顺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制订出来的。规范的笔顺主要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外到内和先外后内再封口等几条,除此之处,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但一般都应该符合人的臂、腕、指的运动生理特性。
汉字的历史太久远,形成的因素太复杂,要想通过几条规律把它们统一起来,简直是办不到的。不过,作为汉字的规范标准,是文字继续丰富和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越有规律、越容易掌握,推广起来就越有效率。我们应该从“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原则出发,尽可能地使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的现状得到改善,使汉字构形及组合时的变化规律趋于统一,为语文教学、社会应用和对外汉语教学开创新局面。
2文字规范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汉字喜逢盛世,必须抓住机遇,尽快适应世界汉语热的需要、中国加人WTO后因交际的需要、科技发展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速度。
2.1调动国家与民间两个个积极性,加大汉字研究的力度
国家“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民间的积极性调动得不够充分。汉字产生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如果只有国家主管部门的研究而没有民间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只盯着民间用字出现混乱现象的消极因素,而忽视人民群众使用和创造文字的积极因素。语言文字的政策应该适当放宽,鼓励民间建立语言文字研究机构,并积极征求汉字使用者特别是语文教师的意见,吸收民间汉字研究的成果,使语言文字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调整和改革,文职人员队伍越来越壮大。自从2005年军队文职人员制度建立以来,进入教员队伍的青年文职人员越来越多,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授课和科研任务,是军队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如何扎根绿色军营,规划职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是走上教员岗位的青年教员们亟需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自我定位与分析
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需要精准的定位,明确自己能力,分析优势劣势。青年文职教员作为地方高校毕业生,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大多数毕业于“211”“985”等知名高校,有着全面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学术资源,对新知识获取渠道较多;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有着更开阔的科研视角,更前沿的创新眼光。但因为教育背景的不同,也有一定的劣势,比如对军队工作生活了解的不够深入,对军校学员的特点和学习能力的情况掌握不多;虽大多毕业于名牌院校,但教师专业的并不占多数,对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把握;初入军营,初涉工作岗位,教学科研能力亟待提高;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契合度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岗位需求,全面客观深刻的分析自我,突出优势和特长,找出能力和知识盲点。
二、未来发展规划
对自身的优缺有深刻的剖析,对自我的定位有清晰的了解,对未来的发展有充足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制定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将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自己水平的提升与士官教育的发展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岗位,着眼未来全局,突出重点,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合理的经营自己的长处,提升自己的短处;同时细化近期可控目标,比如一年、三年、五年的工作规划,短期可控目标是职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必须要做细做实,并且有科学合理的配套实行方案。
三、落实行动与措施
“一分规划,九分执行”职业规划和发展蓝图有了,如何将蓝图变为现实,关键看怎么做。
(一) 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的能力素质是目标的实现的首要因素。职业道德方面,要树立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职业荣誉感,从心里上热爱教师行业,热爱绿色军营,用自己立足三尺v台的无私教诲为国防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知识水平方面,要不断的学习所教授的知识,教员对所教授的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教学的基本,只有教员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才能将其更好的传达给学员,学员才能更好的吸收,同时要将课本的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结合起来,将书本与应用结合,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可以攻读更高层次学历的学位,科学系统的学习,不断的丰富知识体系,更新知识储备。
(二) 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
教学能力上要合理的更新教学理念,适时的变革教学方法,不断的丰富教学实践能力,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上,发挥年轻教员接受新鲜事物快的优势,多学习教学软件、辅助设备拓宽教学方式,插入图片、影像形象生动的展示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容量,加强了教学效果,同时在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探究式教学,使学员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研水平的提升在提升教员自身能力素质的基础上,还为教学提供了动力,夯实了基础,青年教员要多参与各种科技项目,多关注各种科技动态,联系自身科学研究,不断攀登科研的新高峰,同时应将科研的最新成果充实到课堂,不断更新课堂内容,提升学员的实践能力;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应用能力,多深入一线部队,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有机的将装备和课堂科研结合起来。
(三)教学团体帮助
青年教员初入岗位,对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把握,需要教学团体内部的指导,帮助更快的适应教学工作。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要深入课堂了解教员授课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同时针对青年教员的能力和特点,制定可行的培养措施,发挥教学小组的作用,对年轻教员的课程和课堂教学设计把关,了解设计思路、教学目的,在课堂组织,方法手段,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上提出可行的意见;而且安排教研室经验丰富而乐于指导合作的前辈教员,随堂指导,并做出课堂讲评,形成纸质材料,为年轻教员反思课程提供依据,真正发挥教研室的教传帮带作用。
四、结束语
青年文职教员在立足本职岗位,合理规划职业发展中,始终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书为荣,以育人为乐,不断的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学习优秀教学前辈的经验和教导,循序渐进,不断成长,完成职业规划,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本文从量化的角度,提出一套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利规划与管理的量化研究方法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给出在可持续发展思路指导下的水利规划研究方法步骤;最后给出一个具体应用实例。
1水利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
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关于“可持续发展”这一术语的定义,目前有许多种。最常被引用的定义仍是1987年Brundtland夫人等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上提出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7]。
综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论述,可以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概括为:⑴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所鼓励的经济增长决不是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而是力求减少消耗、避免浪费、减小对环境的压力。⑵促进社会进步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但短期的经济增长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⑶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环境为基础,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必须同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相协调。⑷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必须有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1.2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生态环境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利规划目标,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在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以及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因此,水利规划研究的对象系统应该界定在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合系统上。在这个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相互作用与影响,构成了有机的整体。
(1)生态环境系统和水资源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社会经济系统在发展的同时,一方面通过消耗资源和排放废物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进行污染破坏,降低它们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又通过环境治理和水利投资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进行恢复补偿,以提高它们的承载能力。
(3)水资源系统在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起到一条纽带作用。它置身于生态环境系统之中,是组成和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同时它又是自然和人工的复合系统,一方面靠流域水文循环过程产生其物质性;另一方面靠水利工程设施实现其资源性。
1.3现行水利规划面临的挑战
就现行的水利规划而言,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economicbenefit)、技术效率(technicalefficiency)和实施的可靠性(performancereliability)。尽管它们仍然被应用,但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21世纪议程》要求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高度,已迫切需要逐步转变到新的行为准则。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研究和制定水利规划。具体地说,现行水利规划面临以下挑战:(1)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且迫切需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2)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考虑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协调;(3)不仅需要研究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等问题,而且要研究社会经济系统发展变化以及与水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协调问题。(4)不仅仅要考虑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而且要考虑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人(现代与后代)用水间的平衡。以谋求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2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利规划方法量化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使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在文[1]中,作者曾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进行了度量,引进了发展综合指标测度DD。它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EG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标LI的集成,计算式如下:
它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两大方面、且在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系统中运行、满足一定约束条件、要求总体效益最大的优化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阶段非线性优化模型,其求解比较困难。对此,作者在文[3]介绍了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方法,求得模型的近似最优解。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计算工作量。
3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利规划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基本的研究思路和过程介绍如下:
(1)根据研究区的具体实际,制定水利规划的依据、具体任务、目标和指导思想。重点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建立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的发展预测模型,对未来不同规划水平年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预测;
(3)分析研究区水资源量和可供水资源量,并建立水量模型,以作为研究的基础模型;
(4)综合社会经济系统和水资源与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建立“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作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基础模型;
(5)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量化方法,并建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6)通过优化模型的求解和优化方案的寻找,来制定水利规划的具体内容。
详细的研究过程及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4应用实例——新疆博斯腾湖流域水利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研究
博斯腾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它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源头,兼有开都河来水的水资源调控、孔雀河流域农田灌溉、工业及城乡生活用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向塔里木河中下游紧急调水等多种功能。在水资源十分珍贵的新疆南部地区,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流入博斯腾湖的常年性河流只有开都河。开都河发源于西部积雪的高山(天山中部),由冰雪融水补给,也是天山南坡水量丰富的河流之一。在宝浪苏木处,该河流又分为东、西两支,东支注入博斯腾湖大湖,西支注入博斯腾湖小湖。以开都河为界(宝浪苏木分水枢纽以下,以东支为界),把开都河流域分成左、右两个灌区。灌区从开都河引水进行农田灌溉,并不断向大、小湖排水(盐)。经过博斯腾湖的调节,从大湖出口——西泵站、小湖出口——达吾提闸汇入到孔雀河,肩负着孔雀河流域农田灌溉、工业及城乡生活用水等重担。
如何协调该区工业、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协调上游灌区(即开都河灌区)发展规模与下游灌区(即孔雀河灌区)发展规模的关系?目前该区发展态势如何?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保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等。这些都是急待回答的问题。
由于在博斯腾湖流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资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保证该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作者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局合作,开展了《博斯腾湖流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应用研究》。
2软件维护不够规范化
任何产品在售出后,消费者都有享受产品的售后服务的权利,而商家也必须承担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的义务。对于计算机软件,也同样有着“售后服务”,即软件开发者对于软件的后期维护和调试。在当前的软件维护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两方面问题:一是一些软件开发者将完成的软件交付后,就一走了之,面对软件使用者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常常置之不理,推卸责任;二是有些软件开发者在处理软件使用者所遇到的问题时,超出市场的价值规律,漫天开价,索取高昂的维护和调试费用,有些使用者出于无奈也常常忍气吞声,吃了哑巴亏。可以说,以上这四方面的不规范问题不仅影响计算机开发人员的工作形象,还会形成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同业恶性竞争,长久之,将会使充满信心的软件开发这一朝阳产业变得暗淡无光,最终使软件使用者和消费者蒙受损失。
3加强计算计软件开发规范化对策思考
3.1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化的认识
计算机软件开发是一项与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系统性工程,计算机软件只有在人们的认可和使用中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然而当前计算机软件过程中所存在的规范化问题,已经对计算机软件在市场中的推广和使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使这一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首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为此,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软件开发的准入门槛,提高软件开发者对于软件开发规划范的责任意识,使其从思想层面加强对自身的工作要求。同时,还应当不断完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的相关法律和行业标准,使软件开发的各个过程受到制度监督和法律约束,保证软件开发者以诚信、敬业知心开展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此外,我们还要认真思考,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设计、检测、维护等一系列的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最终推动计算机软件开发实现规范化发展。
3.2加强计算机软件设计规范化
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主要是依据用户要求设计研发的计算机系统软件或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一部分应用软件,是一项涉及很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软件开发者需要对市场的需求、客户的要求、设计人员的技术层次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而后开始设计软件。为此,在设计开发前要充分了解软件的运行环境,在深入调研后再进行设计开发。同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确定设计风格和内容,进而严格遵循计算机软件设计标准,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把具体设计策略、软件内部构造和制作流程进行安排部署,并呈现给用户。1)软件概要设计的规范化。概要设计的标准就是按照用户的需求,根据产品的不同建立各个系统模块的目标软件系统,对这些模块的接口下达指令,使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并链接到下一个模块,做到层层相联系。为此,开发者要不断规范概要设计,有能力建立起能够管理整个软件系统的数据库,并使其中的每个模块都要形成相配套的管理方案,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各模块的接口尽可能的简单化处理。不仅各模块都能分工合作,还能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了系统持续稳定的运行,进而保障用户能够清晰地理解软件的设计。2)软件详细设计的规范化。所谓软件详细设计,就是对概要设计标准全面进行细化,把概要设计一项一项地分解开来,使概要设计的内容得到更加详尽的解释说明,然后把各个模块进行系统、精确、全面的阐述,最终使各个模块的概要设计功能进一步细化分解。为此,开发者要具体围绕算法和软件内部构造这两个方面,及时规范模块的输出输入以及它们的性能,把每一个模块进行细化,划分具体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开发者在进一步规范计算机软件设计研发中,必须要使软件的设计具有精确的算法和内部构造,这样不仅会对拟写的源代码有帮助作用,还会使软件设计更为的科学合理。最后软件开发者还要根据用户需求,在积极完善详细设计标准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进行系统规范的计算机软件设计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仍需要对软件各个模块都进行程序上的划分,只有在准确评估了检测报告后,利用各个模块接口的精准性能,才能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系统的、有程序的、循序渐进的设计研发,才能保证计算机软件的先进、合理和高效。
3.3计算机软件开发编码的规范化
在进行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面,要首先对软件进行的设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标准,即对软件进行概要设计的标准以及软件详细设计的标准,在设计完成后,要对软件进行加工编码工作。为计算机软件进行编码,是开发设计计算机软件的重中之重,只有将计算机编码开发设计正确,才能够保证程序的完整无缺,进而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计算机软件在编码过程中,要按照软件设计规范化的标准,并把用户需求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在内,然后根据软件的运行环境,进行软件编码,这样才能设计开发出适合用户特点、满足用户需求、操作简便的计算机软件。
3.4加强计算机软件检测规范化
我们在检测软件过程中,发生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何避免和消除所犯的错误,使软件能够较长时间使用,是软件检测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存在于软件设计研发的各个阶段,软件检测的效果同样也决定了软件的使用寿命和软件设计研发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软件的检测工作,切实地解决好软件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们主要检测用户所要求的软件功能以及计划内容、性能需求等。所以,我们必须要保证在检测软件的过程中要有用户共同参与,专业人员要把软件设计思路和所想达到的目的进行系统了解,利用专业知识和规范化检测方法对所开发的软件进行详细认真的检测,从而发现设计漏洞和存在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用户的要求。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检测过程,对软件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要进行全面完整的检测和测试,同时对检测的数据和检测结果进行存档,以备在修改时能够及时找到问题所在,通过对存在问题加以修改和完善,使软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反复修改检测后,把软件的性能调试到最好的使用效果。此外,还要组成独立的软件测试小组对软件进行反复验证和全方位测试,确认软件的各种性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检测工作结束后,要撰写检测报告,对软件设计研发及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估。计算机软件设计研发是根据用户需求来实现的,是一种计算机系统或系统中的部分软件,计算机软件不是每一台计算机都相同的,它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而添加的,它包括办公软件、商业软件、家庭应用软件等不同类型,软件的研发是由用户需求、专业人员设计、最后经过测试和用户认可的一种产品,软件的使用者要想得到合法的软件使用权,就必须得到软件研发机构的许可,这样,一个计算机软件才具有了真正的生命力。
3.5加强计算机软件维护规范化
计算机软件产品维护也是软件开发规范化的最后一道程序,它主要是把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维修,把在测试中遗漏的错误进行修改,不断完善软件的各种性能,让软件更好地适应运行环境。软件维护同样要具有规范化要求,我们必须要使软件开发者认真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不能出现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有出现了新的问题,要减少软件维修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维护和维修过程要有详细记录,填写维修报告,做到软件维修正规化和标准化,从而实现软件功能的不断扩展和补充,使软件达到最好的运行和使用效果。此外,还要培养软件开发者在维护软件工作中的责任心意识,要从市场实际出发,遵循价值规律,诚信真实地开展软件维护,最终使软件开发行业的环境得到净化,促进整个行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