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3: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美容技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人们常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既可以作为诸多绘画样式的基础课程,又能以一种单独的艺术样式而独立存在,因此画素描首先得具备素描的作画意识,同时还应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在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既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根据我在学习和素描教学中的心得,我认为画好素描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观察方式的培养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总的说来如果能用会以下两种形式的观察方法,就会把形体看准表达准,它们分别是:
1.剪影观察法:当一只老鹰从高空中找自己窝的时候,能准确地分辨出自己窝的形状而不会找错,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与其他物体的特有的大的外形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作画中一直把握这种剪影,就可以画准物体大的基本形,可以说,这种观察方式可以一直贯穿我们作画的始终。Www.133229.COm
2.定点余光视觉观察法:在作画中,我们可以找到占据画面主体最大的物体带动其它小的物体去分析比较物体之间的比例,空间,同时在在看不同物体时,用眼的余光去比较着看其他物体,要在物象上能看出形体的结构关系,以及不同物体本身的空间凸凹关系,形体与形体相接的关系。
用以上两点观察方法观察物象再加上对所画物象的敏感,就会更有力地表现对象,安格尔说过:“最好是让模特一下子使你震惊,而你们则立即产生深刻印象。
二、对结构及透视的理解
对整体的重视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所以要从透视和结构上来进一步理解。
透视是从西方遗传过来的传统绘画的理解物体的方式,分为三种:(1)大气透视;(2)消逝透视;(3)线透视。大气透视指调子因大气的阻隔而会产生远近的虚实变化。
结构是指我们所见物体的构成,以及各体块组合连接关系,它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呈现一定的形状特征,所有的空间调子一定要符合画面的结构和物体本身的构造,以及特征的把握,所以基础训练离不开对物体结构的分析和理解。从结构方面认识,由构造上把握,可以增加表现的深刻性。这样就要求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结构的缺陷。
三、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画家非常重视笔法在绘画中的应用,《六法论》的第一笔就是“骨法用笔”,笔不仅是有一定的形状特征和力的方向性,同时也体现了画家的艺术素养和力的方向,画面中除了应用一些不同的工具材料使画面的效果更加多变,更符合画家对画面的要求,同时也注意笔法,画面中要讲究“气韵”,笔法的应用要符合气的需要,用笔要做到准确,随意并符合画面结构次序的需要,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去实践,去积累经验。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四、空间的艺术表现
在素描表现过程中,要探索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不断总结,积累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形成画面的语言经验,不研究画法,死磨硬扣,易染上匠气。“所有伟大的画家都是表现空间的!”,这句话道出了空间的表(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23页)现在画面中的需要,很多西方的画家在空间意识上都特别强,哪怕是抽象画家,他们的作品都流露出非常强烈的空间意识,我们画画是在平面上进行创造的,对象的绝对空间,对于画面所能传达的只是对象上面的形与色的空间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是一种感觉,对空间感觉的把握,决定着画面空间的传达,空间传达在基本功训练的诸要素中,是属于比较难的一个课题。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通过一定阶段的素描训练,使学生能够由三度空间的注视中把握形体,系统的去研究,运用艺术的手段对自然物象进行改造,变形,重组,使其转换为一种新的造型实在,它会把我们的素描基本功训练提高到以自然为前提的具体与抽象,再现与表现,感情与理性相结合的高度,让学生的选择,感觉,判断,直觉都参与到素描训练中,使在画面中发生的,不只是视觉表象的记录,它还应当传达出其对内在真实的揭示和一种新的艺术生命的召唤。
中国传统吉祥符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传承并发扬它,将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烹饪美术设计之中,必定会使烹饪美术设计更具文化性和社会性。
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其实是古代先民希冀生活美满幸福,专门为营造吉祥而创造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历代遗存至今的大量造型艺术,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祈吉纳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象,蕴藏在中华各民族的博大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得以传承的源泉。
将传统吉祥图案艺术结合到现代烹饪美术教学设计中,是引导学生掌握具有专业性和艺术性的现代烹饪理念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图形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焕发生命力的中国烹饪吉祥图案。而对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与烹饪吉祥图案的结合,可以分别从传统图形的“形”“意”“势”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沿用。
“形”的提取与衍生
“形”一般指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与结构。中国传统图形是根植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的,它们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中国传统图形主要注重的是实形(或称为正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在组构时多遵循求整、求对称均齐的骨式。那么如何将传统图形中的“形”运用到现代烹饪美术教学之中?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传统图形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构成课程中所学到的一些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提取的“形”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最后,再让学生将这种立足在传统图形原形上,而又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糅合到图案的绘制之中。这样的烹饪美术图案,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还能充分地表达出所蕴含的理念与个性。
“意”的沿用与延伸
从古至今,世世代代,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美观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其背后往往蕴含着更深更广的吉祥意义。
要将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烹饪美术教学相结合,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的“形”,同时还要带领学生一起去探求和挖掘蕴含在它们背后的“意”。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这正如司徒虹所说:“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体现,它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它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幸福的向往。”传统图形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也适宜沿用在烹饪美术教学之中。无论从对称讲,还是从偶数说,整个图案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早已流传的吉祥之气。因此,将约定俗成,并已经在中国民众心中形成共识的传统图形“意”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与社会性,这也是现代烹饪美术设计的一种很好的艺术体现。
“势”的把握与承传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059-07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12
对美国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美国的教育技术领域在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促进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内容分析的核心在于建立分析框架,它决定着整个研究的方向与质量。本研究以1995-2004年美国产生的935篇教育技术学博士论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内容分析框架,尽力做到系统、科学和严谨,保证同一维度中的类目具有互斥性、完备性和较高的效度。
一、分析框架的初步提出
1.从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出发,确定主要分析维度
本研究基于刘美凤教授的教育技术的广义定位理论和AECT'94定义及其他一些美国学者对教育技术的理解。
教育技术的广义定位理论认为教育技术的知识构成包括三方面:教育技术知识I和教育技术知识II属于研究内容方面,教育技术知识III属于方法论方面。该理论还探讨了教育技术的知识来源问题。那么,美国博士论文到底研究了教育技术知识中的哪些内容?采用了哪些方法?依据了哪些理论,或者利用或转化了哪些学科的知识?所以,分析框架拟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论基础3个一级维度。
AECT'94定义分析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和影响这些范畴的主要来源,以及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因此,在框架的“研究内容”维度,可以从研究范畴和实践领域两方面分析。定义中对影响范畴的来源的分析,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维度的分类提供了参考。
2.参考已有的教育技术内容分析框架,设置框架类目
1988年后,伊利(Donald P.Ely)连续四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技术的文献进行回顾,并从中预测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其中的很多趋势也被后来的事实所证明。伊利的框架对研究主题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在管理、技术开发、设计与开发、评价、教育过程/服务这些方面都有子类目。1989年,迪克和迪克(Walter Dick&W.David Dick)的框架对文章的研究类型进行了分类:文献回顾、方法类、理论类、经验和实验、描述研究、评价研究、专业相关。1995年,里夫斯(Thomas C.Reeves)的框架从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来考察,研究目标包括理论研究、经验研究、解释性研究、后现代研究、开发研究、评价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定性、批判性理论、文献回顾、混合方法。2000年,奥萨赫(BaderA.Al-Saleh)的框架对论文类型、分析主题、研究方法、目标群体进行了分类。另外,还参考了Edward, P.Caffarella、祝智庭、焦建利等的分析框架。
3.分析美国教育技术学博士论文的题目,丰富框架类目
我们分析了935篇论文的题目,发现这些论文题目的字数较多,研究问题很小,对研究范围规定明确,从多个维度命题。这样,分析框架就需要分多个维度和层次,并丰富了框架的类目。例如,很多论文探讨具体学科的问题,如数学、科学、外语等,所以可以考虑学科问题,并分析教育技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另外,论文关注的群体多样,学生、教师、妇女残疾人、军人、黑人等,所以可以考虑关注群体。
二、分析框架的修改
1.分析框架的三轮测试
经过测试,我们对框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前两轮,分别抽样选取了200篇摘要进行分析。第三轮,对所有论文的摘要进行了分析,笔者作为主评判员,并邀请其他5名教育技术学硕士生作助理评判员,对内容评判进行互相校验。
2.访谈相关专家
我们访谈了一些专家,对框架进行了修改。专家包括有美国教育技术学博士求学经历的博士、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知名学者,还有熟悉内容分析法的博士。
3.德尔斐法完善分析框架
我们采取德尔斐方法对10位专家进行了两轮的意见征求,对分析框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专家组的质量是保证德尔斐方法信度和效度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选择专家的标准为:(1)对教育技术有深厚的理解;(2)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3)愿意参加本次意见征求。通过领域专家推荐和专业期刊的查询,我们形成了专家组,他们均为有多年教育技术研究经验和丰富研究成果的教授或副教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等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时间较长的学校;既有老一辈专家,又有中青年专家。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是他们共同的研究方向之一,对教育技术有着深厚的认识与理解,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有着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三、分析框架的确定
最终确定的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包括4个一级维度,每个维度都有具体的类目,逐级分类。同一维度中的类目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每篇论文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即这几项必选,在表1中用灰色区域表示;另一种是每篇论文可能只属于这些类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但不是所有,在表1中用白色区域表示。例如,第一维度中的4个类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等)之间为第一种关系,即每篇论文都会从这4个方面分析;“研究目的”中的4个类目之间的关系为第二种关系,即每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其中之一。
四、分析框架的类目描述
对框架类目进行描述就是清晰地界定框架中的每一个类目,它有三个作用:让不同的评判者对框架有共同的理解,掌握类目的界限,在内容评判中易达成一致;有助于研究结论的表述;让读者了解框架的具体含义,利于学术交流。
1.研究目的
每个研究都有一定的指向性,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1)基础研究
进行探寻和求证规律的活动,指向具有普遍性,可以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2)应用研究
指向特定的问题,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目的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怎么用”的问题。
(3)开发研究
指向方法和策略。目的在于发明或优化方法、策略和产品,回答“如何改进”的问题。
(4)评价研究
评价一项活动或方案在一定情境下的价值,帮助在特定情境下制定决策,回答“效果如何”的问题。
2.研究内容
(1)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研究
指有关教育技术学学科自身的研究,可以为其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或者讨论这一学科发展的问题。
1)学科建设
是指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研究。
①专业人员能力素质: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和领域工作人员需具备的能力素质、能力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②专业伦理道德规范: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和实践需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的研究
③课程设置:教育技术学专业需要开设的主干课程
④学科历史与发展:有关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研究
⑤学科定位:有关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定位的研究,回答“教育技术是什么”的问题
⑥专业名词、概念、内涵的界定:有关教育技术学专业中重要的名词和概念的界定
2)知识体系研究
指关于教育技术知识的研究,建立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又能够指导实践问题的可以操作的理论原则、操作程序、方法、技能与技巧、资源与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以及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
①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方面的知识: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寻找并依据、利用和转化与教和学相关的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通过研究、实验或探索,创造性地形成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操作程序、方式或方法、技能或技巧以及对所需资源的要求方面的知识
②与促进教学有关的过程的理论:对解决方案的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过程指的是指向实现目标的一系列的操作或活动
③与促进教学有关的资源的理论:对解决方案所需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
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有关教育技术的方法论研究,如系统方法和形成性研究方法
⑤教育技术学的分支理论:从其他学科的视角研究教育技术,从而形成的理论或知识,如教育技术的批判理论等
(2)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是指应用已有的理论、方法或媒体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1)问题层次
①宏观:大规模的问题,如一个学校、企业和组织的整体性改进或规划方案
②中观:中等规模的问题,如一门课程、一个系统、一个班级等
③微观:小规模的问题,如一个单元、一堂课、一个媒体材料等
2)研究范畴
①问题解决的方案规划: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寻找并依据、利用和转化与教和学相关的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通过研究、实验或探索,创造性地形成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
系统方案设计;采用系统方法,对较为综合和复杂的系统进行设计,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步骤
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课程开发:根据社会对教育活动的需求、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征、教育者和教育机构的特征而制定能有效地适应社会需求及其变化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学活动的程序或模式,并开展相应的实施和评价活动
②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包括:
需求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确定目标和途径
教学环境:教与学赖以存在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师特征: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心理、性格等特征
学习者特征: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的各个方面
任务分析:在确定需求之后,对需要进行的任务的分析
教学策略: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前提下,为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主动性调控行为。主要体现在资源管理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上
讯息设计:对讯息的形态进行操作的计划,包括注意、知觉和保持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指导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交流的讯息形态的具体设计
教学资源:专门为教和学设计的有关软件资源
③开发: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包括:
媒体开发:即对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资源开发:对媒体所需材料、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④应用:使用各种媒体或资源,以促进学习或改进绩效的活动,包括:
效果评价:研究媒体使用对于某一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效果。常采用实验研究,结论表现为有无显著性差异
影响应用的因素分析:分析影响媒体使用的各种因素,或只分析其中的一种,如教师、政策、文化等
政策法规:影响教育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的社团或组织的规则和行为
文化与道德问题:团体或组织中媒体需要考虑的文化或道德方面的问题
健康问题:媒体对用户(中小学生等)身心健康的影响
教育技术应用标准:国家、政府或学术团体制定的技术应用的标准
应用的策略:研究如何使用媒体或资源,以促进学习、教学或者绩效
应用状况:分析某个国家、机构或学校的技术应用情况
推广应用:为了使革新能被采纳而通过有计划的策略进行传播的过程
⑤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技术
管理者素质:管理者应具有的素质
组织管理:对一个组织或者团队进行的管理
项目管理: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设计和开发项目,或其他项目
信息管理: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总称,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和储存等过程
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本与资源、知识及其载体的管理,是基于知识的企业管理、对知识型组织的管理,目标是提高组织的知识生产力、知识增值率和知识创新能力
人员管理:管理企业、组织或其他团体中的人力资源
资金管理:对企业、组织或其他团体中的资金的管理
设备与资源管理:计划、监督和控制设备、资源支持系统和相关的服务
传送系统管理:计划、监督和控制媒体传送系统中的过程和产品
⑥评价:对计划、产品项目或课程等的价值确定
评价对象:论文的评价对象可能是下面其中之一。项目评价:对在限定时期内执行某一特殊任务的活动进行评估:产品评价:对某一物品的优点、效果或者价值进行评估;成本效益评价:对某一技术、产品或方案等应用的成本和效益比例的评价;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开发:设计和开发某一个评价/测量模型,该模型可以被多次测量某一类型的对象;评价模型的评价:对某一个评价/测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论文的评价方式可能是下面其中之一。诊断性评价:活动开始之前,对事物的情况进行“摸底”;形成性评价:搜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总结性评价:搜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来作出利用方面的决策
3)应用领域
论文解决的问题属于哪个领域或行业,包括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由各类学校或其他社会组织实施,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的相对分离;企业与组织:解决企业、公司或者其他组织中的管理、发展、绩效和培训等问题;卫生:解决医疗、卫生、健康、医生等方面的问题;政府:解决政府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问题;科研: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图书馆/博物馆:解决图书馆、博物馆或其他数字资源中信息的查询、加工和利用等问题;大众传媒:大众传播,如报纸、广播、电视方面的传播研究。其中,学校教育、远程教育、企业和组织是主要的实践领域,我们进行详细分类。
①学校教育
从研究主题分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如何将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网络教学:研究如何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问题:教学设计:研究学校教学中如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过程;教师教育: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教师问题,如教师的素质、教师培训等: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研究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教学资源中心等的使用问题
从学校的类别来看,论文研究的领域有以下几类: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中小学教育:在美国称为K-12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从社区学院到研究性大学,不包含专门开设远程教育的学校。又可分为医学、军队、体育、理工科、文科、艺术、政治/经济、其他、没有区分
成人教育:针对成人开展的教育、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针对工程、技术等职业开展的教育
其他教育:家庭教育:研究家庭在儿童教育中所起的作用、父母如何影响儿童的学习;宗教教育:宗教开办的学校,或者培养牧师、宗教人员的学校;特殊教育:有关残疾人、智力障碍、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文化教育:有关公民素质、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4-H教育:社会性的青少年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Hand)、头脑(Head)、心灵(Heart)、健康(Health);健康教育:有关公民的健康、卫生教育
②远程教育
需求分析与规划:远程教育项目的需求分析与系统规划
发展状况:分析国家、区域、学校的远程教育发展状况
远程教育传送系统:实施远程教育的一些技术手段,如印刷品、广播、电视、网络等
工作人员分析:分析远程教育领域的各类工作人员,如远程教师、辅导教师、服务人员、研究人员等
教学过程和模式:分析远程教育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一些进行远程教育的教学和实施模式
学习资源建设:如何设计、开发远程教育资源
学习者分析:分析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特征
学习策略:分析远程学习者如何进行学习
远程学习者的失学问题:分析远程教育中学生失学的现象、原因、对策等
交互设计与分析:分析远程教育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的交互和情感的交互,并设计策略以促进交互
协作学习:远程教育中,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学习
质量保证:为使人们确信某个远程教育项目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在质量体系内实施并按照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的和系统的活动
学习支持服务:为了促进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信息、资源、人员和设施服务的总和
③企业与组织
企业绩效技术:企业或组织改进绩效、促进发展的问题
企业人员素质分析:研究企业某个岗位的员工需要的素质,或者现有的素质
常规企业培训:研究企业如何对员工实施培训,不包括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的培训
企业e-learning:研究如何用计算机、网络来培训员工
组织文化与学习:研究一个组织中如何形成文化、促进学习,以促进组织发展
组织变革:研究组织发展和变革中的现象和规律
4)关注的媒体
多数应用研究类的论文涉及了媒体,从三方面分析:
①媒体类型:具体类目见表1
②是否为专门教育开发的媒体:如教学、课件、群件技术、Webquest、WebCT、电子教学设计工具
③研究角度:从哪些角度研究媒体,包括;
媒体性能:研究媒体的属性、特征,他们将会影响到媒体的设计与开发
媒体设计:设计某一媒体
软件或资源开发:开发软件或者相应的资源
媒体使用:研究使用媒体的策略、方法、制度等
媒体效果:研究媒体使用对于某一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效果评价
媒体文化:研究使用媒体的文化环境
构建环境:构建使用媒体的建筑物、硬件、软件等环境
5)关注的群体:具体类目见表1
6)应用学科:研究某一门学科的问题。类目见表1
3.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一般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手段、分析数据的方法则作为工具帮助上述这些方法的实现。
(1)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包括有基本的理论假定、研究逻辑和思路等。
(2)一般研究方法
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共同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
①系统科学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
②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即用若干个别性事物来证明观点的方法
③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3)具体研究方法
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
①理论研究;对复杂问题的性质和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规律或一般性结论
②实验研究:根据一定的假设,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
③调查研究:在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资料,从而对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④人种学研究:是对人以及人的文化进行详细地、动态地、情境化描述的一种方法,探究的是特定文化中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⑤案例研究:在现象和其背景的界限不清晰时,使用多种资料源调查现实世界当前现象的一种实证的探究。目的是产生新理论和证明已有理论
⑥历史研究:对过去发生事件的了解和解释,目的在于通过以往时间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研究
⑦内容分析研究: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分析,其目的是弄清或测度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或趋势
⑧相关与比较研究:相关研究是对两个或以上的变量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程度进行判定,目的是建立相关或用于预测;比较研究是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
⑨设计研究: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采用逐步改进的设计方法,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检测效果,根据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设计,甚至排除所有缺陷,形成一种更为可靠而有效的设计
(4)收集数据的方法
①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
②实验法:综合采取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前测和控制组等方法,对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进行严格地控制
③前实验法:对无关变量没有控制,因而效度很低
④准实验法:在现场背景下难以对无关变量进行充分的控制,只能做到最大限度地保证实验的内部效度
⑤访谈法: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事实材料,以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⑥问卷法:根据研究需要而编制成的一套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回答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
⑦测量法:利用工具按照规则给对象或事件赋值,能充分地测出研究中的变量、概念或现象,从操作意义上提供研究所需的数据
⑧文献法: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找寻事物本质属性
1.征文范围:①中药化妆品、中药美容产品、养颜药膳、外用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实验研究;②中药在药浴、外敷、香薰、灌肠、内服排毒中的应用研究;③中医各种诊疗方法在美容、保健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④中医美容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⑤中国民族医药及世界其他民族传统医学在美容领域的应用研究;⑥中医美容人员资格教育、培训制度研究及课程设计;⑦中医美容行业标准化方案研究;⑧美容院中医服务项目范围研究与限定;⑨中药化妆品、中医美容仪器、中医美容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研究。
2.征文及参会要求:①未正式公开发表过的论文;②稿件篇幅在3000字以内,关键词3~8个,附400~600字中英日文摘要,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③论文请发送电子版,邮件以“作者姓名+马来西亚会议”命名。收到必复,若无,请与我部联系,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④报名截止日期:2010年1月18日,请自血因私护照并填写出国人员情况表;⑤费用:论文翻译费300元,报名费每人500元,因故不能成行者报名费不退。
3.省略
第五次国际传统医学美容学术大会筹委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
股骨头坏死修复与重建国际研讨会暨辉瑞骨科镇痛高峰论坛
第二轮通知
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和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承办的“股骨头坏死修复与重建国际研讨会暨辉瑞骨科镇痛高峰论坛”将于2010 年4月8日~10日在上海市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举行《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第5 届“三优”评选的颁奖仪式。参加本次研讨会可获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 分。会议将邀请美国杜克大学Virginia Flowers Baker 骨科主任、骨与关节外科杂志(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JBJS)董事长James Randolph Urbaniak 教授、Current Opinion in Orthopaedics 杂志主编Vincent D. Pellegrini 教授和总医院骨科王岩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李子荣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外科王坤正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王义生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1.会议内容:①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②股骨头坏死研究新进展;③表面置换与保留股骨颈的人工关节置换。
2.省略,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28-85422431;截稿日期为2010 年3 月15 日。优秀稿件将优先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正式发表。欢迎广大骨科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及在读研究生踊跃投稿及参会
3.报到时间:2010 年4月8日(8:00-20:00);报到地点:上海市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66号B座)。
4.会议时间:2010 年4月9日~10日;会议地点:上海市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66号B座);会务费:800 元。
5.省略;燕晓宇 13671725441,E-mail:。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2010年《中国美容医学》征订启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国内外多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整形美容、皮肤美容、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眼耳鼻美容、中医药美容、护理美学、综述、讲座、国外美容最新动态、国内最新书讯会讯等,并将继续增设美容医学焦点研究专栏。本刊为全彩铜版印刷,图文并茂、内容涵盖面宽、信息量大、理例兼容、实用性强,是从事美容医学及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的必备读物。
2010年征订工作现已开始,定价15元,全年180元(含邮费),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52-27,编辑部亦可直接订阅和投稿,地址: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编辑部收,邮编:710043。咨询电话:029-82218513,82251091-8833,网址:省略,E-mail:zgmryx@163.省略。投稿时请寄稿件审理费30元,并在稿件后附第一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详细通讯地址和手机号码)。
2010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
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亚韩国际医学美容医院承办,总医院、湖南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协办,会议定于2010年6月3-6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大会期间还将举行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和第二届“医学美学艺术展”,颁发第四届“学科贡献奖”。举办本分会各学组的继续教育学习班、手术演示等活动。本次大会是中华医学会全国Ⅰ类学术会议,也是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参会者可获得国家级Ⅰ类学分。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征文内容如下。
1.征文内容:学科建设:①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前景;②美容医学学科发展的国际化方向等; 美容外科学: ①美容外科程序标准化探讨;②面部年轻化、面部轮廓美容;③吸脂、美容;④常见美容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等; 美容皮肤科学: ①非手术面部年轻化技术疗效评价;②损容性面部皮肤损害及修复;③化妆品与皮肤美容科学等; 美容牙科学: ①牙齿正畸与面部轮廓美容;②牙齿修复美学;③种植牙美学;④牙齿色彩学;⑤牙周美容等; 美容中医科学: ①中国针灸与中胚层疗法的关系探讨;②黄褐斑中医药治疗进展;③中医抗衰老;④中医减肥等;美容医疗技术: ①色素沉着性皮损的光学治疗回顾与展望;②血管性皮肤病激光治疗进展;③无创嫩肤除皱技术的评价;④局部注射美容技术;⑤文刺与祛文刺技术的安全性;⑥美容术后护理效果的评价等;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人文科学: ①中国人的美容心理评估;②美容心理,美容医学心理学;③中国人面部轮廓特征的美学探讨;④各类艺术形式学;⑤医学审美教育;⑥美容医学伦理等;⑦美容医疗中的医患关系及相关法律问题;⑧美容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定性与处理等。
2.征文要求:①文体形式不限,论著、综述、评述、个案等均可;②来稿请寄500字以内的摘要1份;③投稿方式,一律采用网上投稿,网址:省略.省略;④投稿截止日期:2010年4月30日(录用与否恕不退稿)。
・消息・
《中国美容医学》被以下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国内外读者可以在:省略、 省略、 zgmryxzz.省略等网上查阅、下载《中国美容医学》全文。其中中国知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同时收录中外各类医学期刊近百种,可查阅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医院管理等医学论文资料。欢迎登陆查阅《中国美容医学》,并欢迎国内外作者读者积极投稿!
联系地址: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中国美容医学》编辑部,邮编:710043,联系电话:029-82218513,82251091-8833;网址:省略,投稿E-mail: 。
・告作者读者・
投稿数字写作须知
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本刊采用三位分节法(即从小数点算起,向左向右每三位分一节,节间留出一定空隙),不用千分撇分节法(如3,216改为3 216)。但年份、页数、仪表型号、标准号不用三位分节法。中文出现的数字,凡属计数数值,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关于中英文摘要书写格式的要求
本刊中的论著文稿正文前应附3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并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得使用“作者”、“我们”等主语。关键词3-8个,撰写应正确选用中国医科院情报所出版《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AAL)内所列的词语,必要时可采用自由词语,每个词组(汇)间用逗号(,)隔开。英文摘要要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略有扩展以便对外交流。英文摘要格式要求:文题首字母为大写,作者需要全部列出,姓名及省、市名用汉语拼音,姓氏每个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文题及单位用英文书写英文关键词均小写,不能使用缩写词,应与中文关键词序一致。
希望作者读者在投稿或(和)修改稿件时,按上述要求认真补充完整,并注意规范使用医学专业词汇。
版权转让声明
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全体作者需在收到编辑部发出的稿件回执时签署《论文投送介绍信》,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被《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稿件一经刊用,将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报酬(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各种使用方式的报酬),并赠送当期杂志两册。
常用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请选您亲自阅读过的最近5年以内发表的文献(经典文献除外),序号请按正文中引用先后排序,并与原文仔细核对、在原文以相同序号标注。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1.如果参阅的是期刊其书写格式为(除了虚线部分其他包括标点符号都按以下格式书写,不能缺少):
[序号]作者名(三位以内者全部列出,超过三位作者的只列前三位,中文后加“等”,英文加“et al”;尤其英文文献要求名在前,姓在后,如“Morris PJ,BradleyJA”等). 文题[J]. 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os格式),年份,卷(期):起页-止页.
示例:[1]杨 瑛,顾伟英,杨彩霞,等.凡能斯提尔美容切口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5):509-510.
2.若参阅图书:
[序号]作者(主编姓名).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年份: 起页-止页.
示例: [2]王 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73-474.
3.若为析出文献:
[序号]章节作者. 章节文题. 见: 作者(主编姓名).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年份:起页-止页.
示例:[3]刘德伍,吕润华.抗瘢痕增生药物研究进展.见:蔡景龙.现代瘢痕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2-444.
4.若为电子文献:
该书具有以下特点:①内容丰富全面,书中不仅有美容整形的主体内容,还涵盖了人体美学、美容心理学,并纳入了相关医疗美容法规在内。②内容新颖,对当代前沿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如电脑、超声、激光、光子、内窥镜、生物材料、纳米技术以及组织工程等在美容整形方面的应用作了较详尽的介绍。③将康复医学引入美容整形外科,进一步提高临床术后效果。全书16开,1800页,397万字,铜版纸印刷。定价:680.00元(加邮资30元,共计710,00元)。
联系人: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西南整形美容外科医院 胡晓佳
邮政编码:400038
联系电话:023-65410744
投稿数字写作须知
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本刊采用三位分节法(即从小数点算起,向左向右每三位分一节,节间留出一定空隙),不用千分撇分节法(如3,216改为3 216)。但年份、页数、仪表型号、标准号不用三位分节法。中文出现的数字,凡属计数数值,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007年《中国美容医学》征订启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于1992年6月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国内外多家大型数据库与检索机构收录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整形美容、皮肤美容、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眼耳鼻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精品讲座、国外美容最新动态、国内最新书讯会讯等。信息量大(136页)、内容涵盖面宽、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美容医学领域唯一月刊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每期定价15元,12期,全年共180元(含邮费),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52-27。2007年的邮局征订工作现已结束,但编辑部还可订阅,联系地址: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中国美容医学》编辑部收,邮编:710043。咨询电话:029-82218513,82251091-8833,网址:http://www.zgmryx.com,E-mail:bianjibu@zgmryx.com,zgmryx@163.com。
・告作者读者・
有关作者署名的要求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变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排于作者姓名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三条均需具备。仅参与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埋没导引缝合技术》出版
《埋没导引缝合技术》一书已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李森恺教授主持编写。埋没导引缝合技术的核心要求是:从疾病的本质出发,以整形外科原则为准绳,在详细掌握局部解剖层次的基础上.采用隐蔽小切口的潜行分离和埋没导引缝合技术手段,实现微创的组织调整和组织移植.该书详尽介绍了整形美容手术的实用方法,可以作为一类新手术方法开拓人们的视野。适合整形、美容、口腔、小儿外科、普通外科等专业的临床医师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对整形美容外科医师的临床手术实践有实用性的指导作用。定价:120元,联系电话:010-88703924,010-86641047;Email:lisenkai@yahoo,com.cn,frankchina@sohu.com;联系人:王永前,李强。
敬告作者和读者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从事美容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护士和研究教学管理人员的必备读物。
为体现媒体的时效性,加快稿件处理速度,缩短编审周期,便于作者和编辑部的沟通与联系,欢迎网上投稿。投稿信箱:bianjibu@zgmryx.com,zgmryx@163.com。投稿时请寄稿件审理费30元,并在稿件后附第一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详细通讯地址和手机号码)。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来稿经刊载后,酌致稿酬,作者著作权的使用费将在本刊稿酬中一次给付并赠当期杂志两册,多作者请自行预购。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刊名变更的声明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杂志将于2006年第4期起,刊名变更为《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新的国内统一刊号为CN51-1698/R。E-mail:gwyxkqyxfc@vip.163.com。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编辑部
社长・总编:辛映继
主
编:朱宏亮
副 主 编:郭树忠 高天文 祁佐良 李青峰 李荟元 杨壮群
副社长(兼常务副主编):李庆峰
副 主 任:李 谆 刘彦普 侯成群 韩 岩
责任编辑:张惠娟 李阳利 何志斌
外文编辑:张 颖(英) 夏 炜(英) 封兴华(法)
潘宝华(日) 王胜春(俄)
学术编辑:孙林潮 刘仲荣 舒茂国 郭 丽 范巨峰 屠军波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社
2.来稿内容务求科学性强,并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有创新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并附3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文题、作者单位和作者名)及5~8个关键词。中英文摘要请用“结构式”文摘,关键词尽可能选用中国医科院情报所出版《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AAL)中的词语。
3.稿件中表、图的设计应科学、简洁、自明。图表分别按其正文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排于相应正文段落之后,并冠以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表格均采用三线表,表内数据同一指标有效位数应一致,均数及标准差小数点后保留位数一致。示意图应线条明晰、层次分明、表述意思清楚,彩色图片要求高清(每幅300万象素以上,大小在300kb以上),若为几组图片,每一组可在同一序号下按A/B/c予以区分;病理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图片均以JPG或TIF格式保存发送。
4.参考文献请选用亲自阅读的近三年主要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于文末,并于文内引用处依次以角码加方括号标注于右上角。内部刊物及会议资料等请勿引用。
5.作者和通信作者:①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与解释;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③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④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作者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书面证明。
6.致谢:对完成稿件有实质性贡献者致谢时,必须征得被致谢者同意并附书面签名,其内容排于正文末,参考文献之前。
7.投稿邮箱:,勿一稿多投,编辑部对来稿的最终处理情况将以邮件形式告知作者,凡在接到我刊回执后2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刊登通知者,请与编辑部联系。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请务必告知本刊编辑部。
学习内容:各种新型激光、光子技术及临床应用;痤疮的光热治疗;皮肤外科手术与美容整形手术技巧;注射美容术、充填美容术;水动力吸脂及自体脂肪隆乳术;男性外生殖器美容整形进展;激光术与美容外科特殊病例展示及术后皮肤护理,常见面部问题皮肤的修复性治疗,医学遮瑕、文饰技术及生活美容等。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
学费:1000元/人(含资料费、午餐费及观摩费)。
住宿及交通费用:外地学员住宿由会议统一安排,150元左右/天/人,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联系人:郝震锋,夏志宽电话:13718191619;13810887820
邮箱:详情可登录:省略
・告作者读者・
有关作者署名的要求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变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排于作者姓名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三条均需具备。仅参与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ASWindows世界整形之旅--周游世界各国 学习先进技术
2010迪拜国际美容与抗衰老整形之旅
为了让更多的美容整形医师走出国门,开拓视野,提高技术,特推出“世界整形之旅”,赴世界各国参加国际会议,到著名美容整形医院、诊所参观和观摩手术,为美容医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广大医师实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梦想,在学习之余还可以饱览世界各国风光。请提前至少一个月与我们联系报名,以免错过机会。
详细情况请访问官方网站:省略
[中图分类号]R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2-0163-02
美容医学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比较迅速的一门学科,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容的需求增加,因而美容医学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容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美容医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尤其重要,其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校是国内开展美容医学教育较早的单位。多年来,我校美容医学系重视实验教学,在所承担的美容皮肤、美容技术、美容外科、美容中医和美容牙科等5门课的实验教学中,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将笔者在美容医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报道如下。
1 目前美容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美容医学实验教学与其他医学实验教学一样主要侧重验证性实验。一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结合理论将整个实验的目的、方法、仪器使用及注意事项一一讲明,并进行示教,学生按照教师讲授的内容逐步完成实验,最后书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交由老师批改。这种方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实验设计能力受到制约,以至于学生养成只继承而不创新的学习习惯。现在的医学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1]。鉴于此种情况,对传统美容医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是美容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2 我校美容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做法
2.1 实验教学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由于美容医学的特殊性,要求临床实践技术与方法精、细、美[2]。在美容技术、美容中医、美容皮肤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中,笔者尽量找一些实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真正进入美容医师的角色,切实将课堂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以学生亲身体会操作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通过与美容对象交流,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美容师与求美者的心理感受,也有利于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2.2实施开放式实验室教学:主要对象为对美容医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有一定科研诉求的本科生及准备考研的学生。规定每周两个下午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指定相关教师具体指导。在此期间,学生可以熟悉各种美容仪器的使用,模拟实践操作、熟练美容手法,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请教师,也可参与教师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通过开放实验室,增加了学生动手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3]。
2.3应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有研究表明,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激发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及语言表达、沟通协作能力等较传统教学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4]。由于我校美容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相对较小,笔者对有些内容采取了PBL教学方法,即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实验验证、小组讨论、老师总结[5]。如在美容技术实验中微波、Q开关激光、高频电等多种仪器,均为消除痣的适应症范围,但究竟采取哪一种效果更好?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在充分查找资料的前提下由老师指导,运用不同的实验仪器,在不重要部位进行试验验证,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此外,我们在讲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简单的文献检索方式以及科研论文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美容医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自主设计一些课题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获取实验结果,运用所学的基本的科研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最后完成科研论文或实验报告的撰写[6]。通过PBL法教学,使理论和实践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融为一体,并为一系列重要的学习目标提供了一种融合基质[7],深受学生的欢迎。
2.4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一些暂时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我们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其直观的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也弥补了实验条件的不足。
2.5 对学生临床实习前进行实践技能集中培训:为了使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尽快适应工作,我们从2010年开始,对即将临床实习的学生集中培训两周,主要对一些常规仪器操作,和美容手法进行培训。经过两年实施,多数实习医院对实习生反应良好,而学生在毕业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成绩较过去也有显著提高。
2.6 实验中的安全教育:美容医学实验不仅涉及到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同时在美容皮肤的真菌检查与药物配置中还用到一些化学药物,因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强安全教育不仅能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学生以后的科研及临床习惯的培养均有重要意义,在实验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对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一定作用。
虽然我们在美容医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我们深知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今后我们将积极借鉴国内外美容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继续推进我校美容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我校美容医学教育再上新台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美容医学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生林,李庆耀.药学本科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6:126-128.
[2]边二堂,鲍海平.多媒体课件在美容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同医专学报,2005,3:54.
[3]孙文斌.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148-151.
[4]舒向俊,刘立亚.PBL教学法在《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419.
[5]刘利平,方定志.PBL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6:95-96.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美容技术的进步,国内各个城市都对美容专业的人才有大量需求,对美容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需求,我们要加强对中职美容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提高美容人才的质量,本文总结了本人在多年教学和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有效的办法。
一、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
娴熟的技术操作手法是美容院对从业人员最为欣赏的能力。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基本技术技能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到美容护理的优劣,影响到进行技能操作的美容师的生存与信誉。因此,中职美容专业学生在实践和实习过程中应加强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提高技术操作能力。
常用的美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包括:y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实训可做示范,然后让李生之间相互做模特,做清洁皮肤、护理皮肤、美化皮肤等各项技能操作训练,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技术要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课下学生还要在宿舍或家中进行复习练习,熟能生巧,提高技术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到美容院实习,进行技能操作,加强卫生观念,在操作中作到动作连贯、节奏平稳、点穴位置准确、有渗透性,让顾客舒服满意。在这样的实习教学中,指导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耐心、虚心的实习,从而提高操作能力。
二、评估皮肤状况能力的培养
评估皮肤状态是通过收集、分析、综合顾客的资料对其皮肤状况作出正确判断。收集资料是为顾客书写皮肤护理计划方案的前提,通过交谈、观察、检查获取,对顾客的皮肤状况、顾客的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估,然后提出护理判断,制订有效的皮肤护理方案,并对护理效果不断地进行评价。皮肤护理计划是实施皮肤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职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资料分析后进行书写,要做到字迹清楚、语句通顺、数据准确;同时还要加强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计算机录人速度,以便能够更快、更合理、更准确地书写皮肤护理计划方案。
三、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美容专业更是如此,因为技术、仪器、手法、理念都在不断更新。
专业知识的巩固(1)加强美容护理专业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也会促进理论知识的加深。教学中本人具体的做法有两种:第一,强调教材中常识性、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熟记于心。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反复练习,理论的学习来源于实践;第二,重视在实践中熟悉专业理论技术知识要点,在实践及实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后绝不放过,再回到书本知识上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美容专业的知识更新快、丰富快。1—2年前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些在现实中已经不够用了,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资源,如上网查找、图书馆查资料等,鼓励他们多学习、多用心,扩大专业信息量,开阔视野。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以人为本”。人是整个美容护理过程的核心,专业技能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人文社会知识、美学知识、礼貌礼仪等知识也必不可缺。不同的文化、种族、宗教信仰、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不同的生活习惯,使得顾客在接受美容护理的过程中反应也不尽相同。为了应对这种复杂多样的反应,中职美容专业学生需要对经济、文化、美学、历史、生态环境等知识有充分的了解。由此,本人在美容教学中就不断强调人文知识,以利于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
自学美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美息息相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告诉学生学习不仅是停留在学校中、实习上,还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形式可灵活多样。比如:有的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做面膜、按摩、修眉、化妆等,并得到好评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致,成就感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们多关注美容行业发展,使其专业知识面加宽、提升、延伸,为其,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四、交际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美容行业是服务行业、窗口行业。与顾客沟通交流是每时每刻都要做的事情。人与人的沟通是技能、是艺术,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快地进人角色,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与同学、老师、周围人群积极交流,同时,在沟通中恰当运用各种情感因素,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掌握这种技能。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我在教学中就注重对学生事物的认识、判断、叙事能力的培养,比如:让学生把某一节的内容概述一遍,这种表达不是单纯语言上的表达,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情、适当的动作、和谐的手势、多样化的游戏等方式得以实现。
在美容护理工作中,美容专业的学生如何与顾客沟通呢?方式方法很多,学生要灵活掌握,加以运用。比如:可以通过和顾客有意无意的谈话,耐心倾听;还可以以热情、理解、关心的态度取得顾客的信任;更高层次的就是注重顾客情绪情感等心理变化,掌握顾客的各种状态,为美容护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只有经过不断地锻炼,美容专业的学生的交际和沟通能力才能逐渐得到提高。
美容专业的学生还要与同事、院长和店长和睦相处。在实习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并相互尊重,做到嘴勤、眼勤、手勤、腿勤,使用礼貌用语,虚心学习。试想,这样的毕业生到哪里不收欢迎呢?
作为美容专业的学生,遭到顾客误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心理上就有所准备。一方面要求她们真心关爱顾客,视为家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在顾客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减少不必要的误解。一旦出现不愉快的事情,要勇于面对、敢于担当,认真作出分析,不要急于下结论,做到沉着、冷静、不焦、不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与顾客发生口角。如果你用真心去对待顾客,问题就一定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学生刚从学校毕业就进人到美容院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工作性质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个人情绪和心情,进而影响工作。为尽快适应新环境,更快地投人到工作中,学生要对美容院的布局、设置、要求深人了解,对日常工作程序、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进行细致的了解后,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合理的安排,由此总结经验,就是以后换个美容院,也会很快的适应,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1. 3. 1 脂肪移植模型制备及分组 脂肪取自腹部抽脂患者, 将抽取的脂肪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组织剪剪碎获得颗粒脂肪。
脂肪体积的计算方法为:将冲洗、过滤后的脂肪颗粒放入标记好液面的5 ml注射器中, 抽吸脂肪颗粒, 使液面恰好上升0.3 m1, 即获得0.3 ml体积的脂肪组织, 0.3 ml脂肪组织湿重约为270 mg。实验组(A组)将颗粒脂肪浸入含地塞米松5 mg的100 ml NS中, 10 min后用16号针头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对照组(B组)将颗粒脂肪浸入同法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
2. 1 脂肪移植物湿重及存活率测定 脂肪移植后3个月, 完整取出移植物, 实验组平均湿重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最初脂肪湿重比较, 实验组脂肪的成活率为3 讨论
自体脂肪移植, 是将患者自身脂肪移植填充到软组织缺损部位, 从而使该部位达到丰满塑形的效果。自1889年, Vander Meulen将大网膜和脂肪游离移植到肝脏与膈肌之间, 首次临床应用人类自体脂肪组织移植技术, 至1986年 IIIouz提出了脂肪颗粒移植的理论, 自体脂肪移植的发展备受瞩目。但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中, 颗粒脂肪注射移植的吸收仍然较多[2, 3], 极大限制了此项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外众多学者在提高其存活率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认为影响自体脂肪颗粒成活率的因素包括取脂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部位、体积大小及纯化方法、受区因素、注射方法及细胞因子的作用等。目前, 促进移植颗粒脂肪组织成活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向移植组织内补充营养物质, 如MCDBI53细胞培养基[4];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促进移植组织内的血管增生和脂肪细胞分化等[5]。大量动物实验发现移植脂肪吸收、坏死的原因是脂肪细胞缺血造成[6]。移植体周边区脂肪组织由于血运恢复较快, 成活较好, 而中央区因不能及时得到充足血供, 脂肪细胞坏死较多, 故提高自体脂肪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是其成活的关键。
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抑制免疫、稳定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细胞膜, 从而减少其相应细胞因子生成等多方面生理功能。此外, 有文献报道地塞米松还能阻止炎症应答反应并抑制血小板聚集[7], 对细胞凋亡可表现为抑制作用, 还可以有效地防止中性粒细胞的活化, 减少中性粒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8]。因此地塞米松能够有效提高脂肪细胞离体及注射后血运尚未建立时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从而提高了颗粒脂肪注射移植的成活率。本研究中裸鼠动物模型也证实了, 5 mg/100 ml地塞米松确实能够提高颗粒脂肪注射移植的成活率并能有效减少注射移植脂肪的纤维化和坏死。
总之, 随着各种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等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体脂肪移植的成活率将不断提高, 脂肪颗粒移植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Toledo LS, Mauad R: Fat injection: a 20-year revision. Clin Plast Surg, 2006,33(1):47-53.
[2] 刘文阁,张阎艺,张蓉,等.影响脂肪颗粒游离移植成活的因素.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9,15(4):237-239.
[3] Lam SM, Glasgold RA, Glasgold MJ.Limitations, complications, and long-term sequelae of fat transfer. Facial Plast Surg Clin North Am, 2008,16(4):391-399.
不久前,应谢薇主任之邀,记者和本刊王林奎副社长一起走进了森川丽人整形美容中心。森川丽人整形美容中心。一派的白色或是淡黄色,显得异常干净。大厅前方墙壁上镶嵌着“森川丽人”四个白底红字,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目。前台处有两名接待人员微笑的服务,给人以亲切感。里边大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幅自然画,画上的美丽少女显得悠闲自在,沙发边摆放着一束艺术品的鲜花,一派清幽静雅,使走进的每个人顿时放松下来。
谢薇,吉林人,自幼好学,志存高远,199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是我国著名的整形咨询外科专家、妇科整形咨询专家和整形咨询设计专家。她从事医疗整形美容行业15年来,先后赴日本、韩国进行整形美容技术交流10余次,先后指导和培训外国医生20余人,曾还多次参加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北京黄寺整形外科医院等进行技术交流和学术研讨,发表过学术论文20余篇。
谢薇主任由于理论功底扎实、技术娴熟精湛,于1998年被日本Belle整形外科医院聘为森川丽人的主任医师。她在这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专长。目前,她专研女性妇科整形咨询美容,研发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人群适合的整形美容方案,使爱美人士更年轻、更美丽、更自信。她集中国、日本、韩国整形技术于一身,在日式、韩式微创整形技术方面有较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