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件设计论文

课件设计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4 00:05: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件设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课件设计论文

篇1

第三,设计好每个界面。界面需要插入恰当的声音、图象、视频,设置超级链接、人机交互,演示动画与文本等。课件犹如电影,生动有趣,明了易懂,引人深思,自觉参与。我们要写好初始脚本,设计简要概念、主要结构模块、课堂练习等,使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构清晰,界面调度灵活而又简单。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界面,插入声音、视频时要恰到好处,顺其自然地融合于教学之中。如在开发"数形结合"课件时,我设计了运用此数学方法的四种类型:线段和与差、斜率、方程根的个数、实参的取值范围,以此界面作为调度中心,分别讲解相应的例题,这四种类型归纳起来既填补了教材的空白,又体现了此方法运用的题型,使学生今后碰到相关类型的题目时能触发联想,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题经验,减少对数学题目的畏惧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四,体现动感。优秀的课件离不开动画的展现,数学函数在动画设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能确定一个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从而让点乃至整个图形沿既定的轨迹运动,形成函数图象,或动态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这些动画的设计运用了解析几何中的坐标平移、曲线方程,代数中的比例等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我们重视对函数的研究与实验,就能使课件能让教师随便改变参数,生成不同的图形或运动轨迹,化抽象为具体,体现数学函数之间的变换关系,而且能简化流程,设计出来的课件短小精焊,功能强大,通用性强,为师生所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做好试讲、评价、改进、再设计这几个环节。课件开发并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进行反复地斟酌与修改。如:哪个地方该需要停顿的就得停顿,使学生有了思考的余地;例子过多,知识满堂灌,收不到较好的效果,反之,例子太少,则不能达到巩固新知识,联想类似题目的自觉思维过程,应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增删。课件开发后,应与本教研组教师进行交流,对课件所包含知识与例题进行评审与调整,整体布局合理平衡,文字信息简洁规范,色彩醒目,画面过渡平滑自然。在设计过程中协调好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互相促进,达到教学目的。

篇2

2多媒体课件的策划

开发多媒体课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完成一或多个特定任务。开发流程主要包含:主题确定、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脚本创作、材料准备、系统实施、测试和修改应用的反馈等多个环节。

2.1主题确定

主题确定除了明确选题定位的主要任务以外,还要分析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主题确定要考虑课件的设计目标和主要问题:课件用户类型,用户应用环境和应用场合及课件主题类型等。主要是考虑到需要进行分析的系统内容是否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并且和课件的应用是否有一定的需求。主要考虑因素的可行性分析如何实现课件的难度,无论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具备。

2.2需求分析

在选定主题的基础上进行需求分析,对用户所需要的硬件软件环境和课件进行分析。用户分析主要来自用户的年龄,社会背景,使用计算机的水平的生理特性及其它方面的分析。软件和硬件的环境分析主要是课件所需要的硬件,是否有特殊的需求和之和额外的设备需要,需要什么样的软件环境支持等详细分析。

2.3系统设计

多媒体课件系统的设计不同于书面材料的设计,交互式多媒体必须集成到该系统的设计中。多媒体课件系统的设计中包括有:界面设计和总体设计。在确定了整个系统的结构之后,确定系统的结构,然后进行具体的界面的设计,总体设计包括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设计。导航策略式设计的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包括屏幕布局,颜色,字体等的选择,多种互动对象的大小和位置。

2.4脚本创作

在进行系统实现之前,完成多媒体课件的系统设计后,要进行脚本创作。它的作用相当然于影视剧本的作用,它是多媒体课件系统的骨干覆盖了整个多媒体系统的结构。脚本不仅要规划出各种无件和步骤的顺序,还描述了分支路径和衔接的过程以及每个步骤的详细信息。

2.5素材的准备

为了完成多媒体制作,材料应根据脚本要求准备素材,并随后被存储于一定的格式,这些材料中,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其它材料,需要检查内容的完整性,用词是否恰当,是否有严格的概念描述等。还要检查图形格式,尺寸大小是否合适。视频,音频,动画,检查其格式,长度是否合符脚本要求。

2.6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是课件开发的过程。程序员根据脚本代码设计的程序或开发工具的选择,集成这些多媒体素材,并添加交互工功能,控制功能,因此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系统。在集成的工具软件上,可以根据程序序列熟练程设计者进行选择。如果选择功能强则可灵活进行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也可以选择VC,VB等紡程环境。如果程序员是非专业的,便可选择Authorware中的这些集成工具,界面也友好,导入各种媒体的支持,设置的互动也简单。

篇3

关键词:CAI;积件;积件系统结构;网络课件

1、积件思想的基本特点

1.1注重人的主体性。积件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与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面向21世纪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运用,不是在课件开发之初,而是由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真正做到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技术保障。

1.2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这样,无论教材课件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

1.3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的可能性就愈大。以往的CAI课件总是有启承转收,有头有尾,自成整体,断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这种看似完美的软件固化了知识的联系,模式化了思维过程,机械化了教学程序,很不适应于千变万化的课堂信息交流;它排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忽视了教学环境,并在原来的水平上,发展学生的多变性。积件则并非如此。积件中的积件基元就是一个基本知识点,它不局限于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不仅限于可见系统和教科书出版,其对附加条件的约束能力,因而可积性(可重组性)就较大。值得强调的是:不排斥积件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反,它将许许多多良好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积累到一个库中的原始形式教学的基本策略,就像一组杰出的教育家的智慧溶于一炉,火花可以燎原,燎原在思想上有杰出成绩的学生。

1.4开放性,自繁殖性。物质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的积件储存教师的的教学策略资源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只要确立了积件的信息标准,规范的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自然开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参与,几件的快速发展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像今天的互联网和网络上的信息爆炸。

1.5继承性与发展性。

机件系统和临时的特定于应用程序的课堂教学可以成为一个临时的课件和教学课件,相当于“微教学单位”,机件系统,从而机件和教学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课件是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境机件,适用于任何变化的教学情况,机件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交换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情景。经过适当的处理课件(去除冗余部分,规范接口标准),可纳入综合微教学单元库,供其他教师从组。机件成为一名教师教学现状组合,也构成了一个临时课件(准确地说,是“堂件”)。零件集成零件库(甚至是一个组合平台)运营商的网络磁盘,CD-ROM的发展,情节的想法,专注于全球化,虚拟化,社会的发展,那将是比今天所有的经验,关于课件和理论课题等让我们去探索更多的更新。

1.6技术标准,以绘制作品在学校,地区,国家和全球的各种信息西苑的可重构情节必须遵守的标准和规范,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例如文本的格式,图形的格式,声音的格式,动画的格式,互联网网络接口格式等都必须与世界主流应用软件一致,否则是不可能的组合来实现的重大信息。教学信息分类和编码,应该是相似的“中图法”的图书分类方法,此外,你还应该考虑广电阅读,条码扫描系统,CD-ROM,VCD格式,以及许多其他因素,此外,这需要在国家一级层次上确立法规性的标准。

1.7易用性、通用性、灵活性、实用性。机件集中的当代应用软件设计的精髓,它具有丰富的教学材料,易于使用,直观的界面,直观的理解,人性化的设计,完整的教学使用与全体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的应用,适合于不同的教学情境,成为一个使用的工具课堂教学。

2、“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积件”系统的组成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软件系统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利用。“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而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材料可以免费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微教学单元库:以帮助教师讲授的某个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索的认知和创造的学习环境,“课件”和“微世界”,它的设计和开发方法类似原来的课件,微教学单位的教学改组,并准备为教师和学生的资源,所以它一般不需要封面设计,也不需要额外的北京解释,多余的解释配音等,短小精悍,机件和剧情片相结合的平台界面的格式要求,方便的检索与组链接到教室和学生的使用的教学现状。

虚拟机件库:将网络上的资源变成巨大的类似于图书馆一样的资源库。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检索,重组,这种教学的灵活性结合在网络上的资源,需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内容,信息和材料方面的政治思想,教学管理,部分已安装在教室的计算机和网络学校模拟可以直接调用网上的教学资源材料组织课堂教学。

3、结论

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课件是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但功能强大,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网络课件的实现依赖于一个纯粹的技术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现金的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实现了高层次的信息和课件集成。使用极端机辅助教学在课内和课外更广泛,更深的方向向信息技术月科学的整合。(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篇4

吴良镛认真听取了铁道部副总工程师郑健对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五性”原则的阐述,赞许为“分析得非常细,也非常周到”。从建筑学家的专业角度,他尤其看重其中贯穿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空间是公众使用的空间,效率是客流使用的效率。

根据对世界趋势的长期追踪,吴良镛把中国铁路客站乃至整个铁路的大发展放到了国际背景下。他指出,从西方城市20世纪的发展来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为代表,汽车和高速公路发展得非常迅速,超过了铁路的发展。当时航空事业也迎来积极的发展,在建筑设计方面,一些著名的航空港印证了这种发展。

然而这样的局面后来在思想界引起了反思。从交通的战略发展看,人们发现,高速公路占用的土地太多,并且密集的大运量的汽车交通也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因此,许多国家开始重新思考有轨交通的利用和发展。包括美国在内,目前的发展都呈现出铁路复苏和回归的新趋势。

铁路的大发展必然要求出现一大批经典的客站。正是基于此,所以吴良镛觉得此次铁路客站技术国际交流会的意义非常重大,“应该引起中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界对铁路客站的重视”。

“十一五”铁路客站规划的总体布局是,建设6个枢纽性客站系统和10个区域性客运中心,还将建设548座铁路客站。这让建筑设计大师们非常钦佩并深感欣慰。吴良镛指出,这将给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张家臣说:“新建或扩建500多座大小客站,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不是偶然的,因为每个城市都在向现代化、国际化这个方向努力。

他查阅了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评价标准,第一条是完善的基础设施,第二条是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第三条是高工作效率,第四条是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我们的客运站至少占了两条,属于基础设施,属于高工作效率。”张家臣笑着说,铁路客站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作为广受好评的拉萨站的主要设计者,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崔恺梳理了中国铁路客站的流变:“100多年前,一幢幢西洋式的洋楼和车站成为西方文明的象征。1949年以后,民族复兴的精神也反映在铁路客站的建设上,现代化的建筑功能、技术,与民族形式的精心组合,成为了那个时代建筑文化的历史见证。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的腾飞、思想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为今天正在如火如荼快速推进的新一轮铁路建设赋予了更广阔的时代意义。铁路路网的扩大,各类线路间互换的要求,开放性、集成化的候车功能要求,新的管理方法、服务理念、技术可能性,都使铁路客站从建筑形态到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认为,新客站不仅是城市的门户,也是城市发展的新项目,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以这样的角度看车站,其重要性不仅在于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在于其形式对于城市特色的诠释。

国家建筑设计大师何玉如首先代另一位大师唐玉恩说了参观新客站后的观感:“看完以后是出人意料的好”,而他本人“也是同感”。他说,中国的铁路客站这几年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这跟铁路运输,以及其他的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关系,“我们过去说望洋兴叹,现在应该让他们望中兴叹。

铁道部提出的打造百年不朽的客站的思路,引起了何玉如的共鸣。他提出,像这样的精品意识,不仅铁路客站需要,整个建筑规划设计界都应该具备。

铁道部从上到下,为了一个工程的建设,能够从部长开始,一直到基层的监理系统,协调高效有序,这种“科学性”给国家建筑设计大师黄星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对大规模客站建设“整个这么量大面广的设计能有一个有效的掌控”充满了信心。

他表示自己还有一大收获,那就是发现,从部长到具体经办者,谈的都是细节。“这个细节真是非常不容易。”他结合自己在日本等国的经历,希望从设计者到管理者都要注意诸如指示牌等人性化的细节。

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刘力充分肯定了铁道部鉴定中心在客站规划与建设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他开始不理解,铁道部设一个鉴定中心干什么。以他的经验,其他一些部委,“他们那里对设计的控制,基本还是就事论事,或者叫就工程论工程,没有像铁道部这样专门设一个机构,而且部长亲自提出以人为本,要用‘五性’的要求控制全国的客站设计”。参观了新客站,并听取了详细介绍后,他觉得自己理解了,“你们这些设计,我觉得虽然程度有不同,有的稍微好一点,有的稍微差一点,但总的达到了一个水平,这应该就是鉴定控制的结果。”

刘力说,以人为本不是简单的口号,需要建筑师做很多很细致的工作才行。比如在设计的时候,台阶多高、栏杆多高、间距多少,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这些都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我们强调人性化,并不是要奢华,而是要为旅客考虑周到。”

篇5

二、行业导向下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

在国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少高校定位“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下,任何“专业”都被要求贴近某一个行业开办。如果工业设计专业教育面对某个行业的话,那在一定程度上必定会束缚工业设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从而限定了工业设计毕业生只能选择某个行业或就近行业的工作;否则就是“转行”,就被认为是专业教育的失败,这种观念是有偏颇的。再者,以区域行业(产业)为基点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百多年前德国包豪斯时期的教育观念,如今产业转型加快,传统工业经济走向衰退,任何地区很难保证区域周边的产业几十年不变。纵使周边的产业蓬勃发展,可每个学生的兴趣不是僵固的,未必会选择区域周边的产业工作。如此培养学生的风险很大,显得急功近利。在当下办学实践中,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往往被导向为面向某个行业,这样才能被认可。又由于专业教育依赖学科知识的构建与传播,因而教师也只能围绕某个行业来进行学术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更丰富地将某行业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削弱了工业设计方法论的学科本质。从工业设计学科规律来看,面向某个行业背景的学科研究是不自由的,面向某个行业背景的专业教育是局限的,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工业设计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

三、能力导向下的工业设计学科专业建设思路

首先,学科研究要围绕人才培养来进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创作性的操作体验,能通过对人文、社会与科技工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领会工业设计的多层次内涵与多面向的价值诉求,从而发展其具有独特性的创作理念、方法与能力,养成朝向专业学习、国际视野、实务导向三大目标努力。在工业设计学科团队中,由于教师的学科背景各有不同,对工业设计的理解也各有侧重,所具有的教学科研经历、经验也各有长处,学术兴趣是多样的,不应该被限制在某个行业背景来开展个人的学术研究,而是以形成学生上述能力的知识系统来开展学科研究,如设计文化、设计方法、设计工程、设计表现等。其次,专业教育应淡化行业界限,强调交互融合的大设计理念,确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可从三个能力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一是工业产品设计能力:以机械、电子、自动化技术为支撑,具有系统解决工业产品的结构、机构、尺度、造型、材料工艺、界面操作、快速原型、产品试验与评测等方面的能力;二是数字互动设计能力:基于大数据时代创意产业发展的智能化服务理念,以网络互联、数据处理、云端计算等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具有用户体验、认知行为、界面交互、智慧空间等产品及非物质化的生活服务设计能力;三是文化创意设计能力: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发展战略及当代美学经济思潮下的文化生态环境,以传统文化、在地文化资源为核心,着力于田野调查、文化元素提取、传统工艺文化继承、设计文化意涵生成等方面的物质与非物质整合设计能力。

篇6

2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即是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建筑。它是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把建筑作为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组织、自调系统,为人类提供舒适的居住场所以及各种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同时,融入整个生态循环中,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使人、自然和建筑达到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一般应达到以下要求:

(1)要符合当地生态循环的原则。

把生态学和建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以人为本,从人、建筑、自然协调发展出发,合理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关系,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与环境友好,尽量从气候,地形、体形、尺寸、朝向、功能等方面综合考虑,要符合当地生态基本要求。

(2)要符合节约的原则。

由于全球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而建筑则是消耗能源及各种原材料的大户,若不注意节约,一味追求奢侈,只注意当代人的需求,忽视了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整体环境的协调,必定会使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快,致使生态失调,造成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

(3)要符合健康的原则。

生态建筑要少用或不用有污染性的材料,使人和动植物不会因建筑物而影响其生命和生长。

(4)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人类生存的环境,依赖着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科学技术的进步。

3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一是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发展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是符合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这种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生存的需要。

(1)生态建筑节约资源。

建筑是消耗一次性资源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使用生态建筑能有效节约资源。生态建筑节约用地。随着人口增多,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在建筑用地时,必须充分论证,合理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尽量把建筑项目安排在离闹区、人口密集区以外的区域,利用劣地,荒地进行建设,增进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生态建筑节水,安装各种节水设施。

(2)生态建筑节约能源。

建造生态建筑节约能源的理念。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就是建造生态建筑。根据当地地势和常年风的形成规律,通过朝向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减少能耗。

(3)生态建筑以人为本有利健康。

古代我国就有了几千年生态建筑文明史,人们为了达到居住舒适,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条件建造住宅。现代生态建筑,提倡回归自然,与自然协调,并不是要放弃高科技而回到古代的传统建筑时代。因此,生态建筑必须要满足人的新的生活方式,各种设施的规划和安排都要充分考虑人的身心健康的要求,也即是要使建筑符合人类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建筑回收废物循环利用。

生态建筑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人们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进行回收处理,循环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要根据生态要求,选用生态建材来建造,这些建材对人无害无毒,无放射性污染,有的还产生负离子,远红外线等功能,对人的健康具体有一定的益处,同时这些材料具有回收循环使用的性能,在回收使用时,这些材料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不产生第二次污染。

4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因地制宜规划生态建筑。

制订出生态建筑的设计、建造和使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大力宣传生态建筑的作用和要求,采用积极有效的政策,激励生态建筑的建造和推广。

(2)加强对生态建筑的整体管理。

要从全局上、整体上审视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对新建小区项目,应增加生态环境指标要求,对于老城区,也应采取措施,对于具备条件的区域,可逐步进行生态化改造,在各级的建筑环境等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行政监管体系,对立项、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验收和维护等环节切实加强管理,保证生态文明国策的有序推进。

(3)加强生态建筑的技术开发。

积极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这不仅是建筑设计,而且还包括建材等各方面的攻关,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建筑技术的同时,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力度,开展国际合作,使我国的生态建筑处于世界水平。

篇7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

1.依托最新教育教学思想,奠基终身的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将教师的讲为主导,改变为学生主动的学为主导。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工作任务锻炼技能,进而掌握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实践的方法。2.以就业为导向建设课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深刻变化,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求高职毕业生不仅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很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因此,本课程教学改革要围绕市场需求,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相应岗位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3.建立科学的过程考核和多元评价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改革了传统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模式,建立科学的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考核与评价体系。每个任务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工作报告、态度4方面考核,考核主要依据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多元考核方式可采用笔试、答辩、实操和过程考核等多种方式综合完成。

三、课程内容开发

依据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改革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开发,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教学内容进行层次设计。第一层面:为建筑弱电课程基本知识,针对工具和设备,进行常识性概述。结合系统规模进行结构性分类,内容引入行业标准、设计规范、选型标准、系统搭建、安装施工、系统投运以及项目验收等内容。增加行业发展趋势介绍,以拓展学生视野。第二层面:根据概述部分,进行实践强化训练,以加深直观理解,引入线缆、接口标准、平面简图绘制,各类探测器、传感器、硬件设备、控制器、编码器、集成显示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第三层面:工程项目案例教学。通过实际住宅小区、楼宇、校园等建筑弱电工程设备安装与调试任务进行实际工作操作,完成一系列工程的检查过程。

篇8

斜齿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设计库和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麦迪三维设计工具插件。通过设计库设计斜齿轮根据课程设计的参数要求,适当地选取斜齿轮的模数、齿数、螺旋方向、螺旋角、压力角、齿宽、标称轴直径、轮毂宽及键槽的形式,用SolidWorks中自带的toolbox工具生成斜齿轮:(1)在SolidWorks右侧设计库工具栏中,点击前的“+”号,选择Gb,在下方会出现各种标准件的文件夹,点击“动力传动”中的齿轮文件夹。(2)选择螺旋齿轮传动,右键选择生成零件。(3)在SolidWorks左侧工具栏中会出现配置零部件,然后输入斜齿轮的各参数。选择好设计参数后,点击确定,生成斜齿轮。此时的斜齿轮是实心的,然后对斜齿轮的齿宽端面为基准面阵列孔生成孔板式斜齿轮。通过迈迪三维设计工具生成斜齿轮迈迪三维设计工具集是济南迈迪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SolidWorks标准件库,使SolidWorks软件的功能大大增强。此插件安装完成后,会在SolidWorks中出现相应界面。(1)在麦迪工具栏中,选择设计工具,在弹出的对话框内输入设计的参数,如图1所示。(2)输入参数后,点击上方的【计算】,然后点击生成齿轮2。(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齿轮的制造方法、要阵列圆的直径和个数等参数,点击确定,生成大齿轮。

1.2高速轴—凸台拉伸法

一级减速器的高速轴是一个包含齿轮结构的轴类零件,可以利用【拉伸凸台/基体】和【拉伸切除】等命令生成齿轮的基本模型。(1)利用Toolbox生成一实体斜齿轮后,分别以斜齿轮的左右端面为基准面,通过拉伸凸台的方法,将不同直径的轴段拉伸出所需要的长度。(2)在轴的最左侧轴段上建立一基准面,在基准面上画出键槽的投影尺寸,通过拉伸切除的方法绘出键槽,如图2所示。一级减速器的低速轴除了可以用凸台拉伸的方法绘制,也可以通过旋转拉伸的方法进行。(1)在SolidWorks中创建一个新的零件文件,单击【草图】绘制,绘制出低速轴草图。(2)点击【旋转拉伸】按钮,旋转轴选择中心线,旋转角度输入360°,点击确定,生成低速轴草图实体。(3)在建立键槽的两个轴段上建立基准面,在基准面上绘制键槽的草图,通过拉伸切除的方法绘制出低速轴,如图3所示。

2装配体

2.1低速轴组件

低速轴组件包含轴,轴承,齿轮和挡油环,这些组件通过同轴心、面与面重合约束在一起。

2.2齿轮配合

直齿轮的啮合是齿面与齿面的啮合,而斜齿轮则是齿面上与分度圆重合的线啮合,因此为了符合齿轮的机械配合关系,需要在两个齿轮的端面画出其分度圆,如图4所示。点击SolidWorks的配合按钮,选择【机械配合】,勾选【齿轮配合】,然后选择齿轮的两个分度圆,单击确定,即可完成斜齿轮的配合。

2.3总装配体

当减速器的所有零件及组件完成建模后,进行总体装配。在SolidWorks中新建装配体,将下箱体设置成固定于原点的零件,然后将高速轴组件和低速轴组件装配到下箱体中,调整齿轮的啮合情况。安装上箱盖、高低速轴的闷盖和透盖等各种零部件,完成总装配体,如图5所示。

2.4物理模拟及动画

(1)单击SolidWorks下方的【运算算例1】中的马达按钮,选择旋转马达、转速及方向,零部件选择高速轴,然后点击确定。(2)动画运动完成后,单击上图中的保存按钮,输入文件名称,默认为avi格式,单击确定即完成减速器的物理模拟。这个动画的时间很短,预想延长动画时间,点击动画向导进行设置即可实现。

3减速器拆装动画制作

减速器的拆装是通过【爆炸】与【解除爆炸】来实现的,下面以低速轴组件的拆装为例。(1)打开低速轴组件,点击【爆炸】,选取需要爆炸的零件,零件上出现一个XYZ方向的坐标轴,点击X轴,拖动鼠标,零件可以左右移动,同理Y轴零件前后移动,Z轴零件上下移动。(2)解除爆炸:单击设计树右侧的【配置】,在低速轴装配上单击右键,选择解除爆炸即可恢复低速轴组件的安装。(3)保存动画:单击【爆炸】与【解除爆炸】动画控制器中的保存按钮,输入文件名称,默认为avi格式,单击确定即可将拆卸和安装的动画保存下来。

4工程图的实现(以大齿轮为例)

打开齿轮零件图,选择【从零件图制作工程图】,选择A3(GB)图纸,将前视图置于图纸中,再对前视图进行剖视,得到左视图。由此生成的两个视图均不标准(如图6a所示),故需要对工程图进行处理。先对前视图进行编辑,全选前视图中的所有线条,安装轴孔和键槽线除外,其余都隐藏,如图6c所示。SolidWorks生成的左视图有斜齿的轮廓,也不是标准的工程图(如图7a所示)。现将轮齿廓线和剖面线隐藏,画一条齿根线,再重新添加剖面线,即生成标准的工程图如图7c所示。在此基础上标注尺寸、形位公差、粗糙度、技术要求和明细栏等。其中齿轮明细表可以用SolidWorks的自带表格来添加,但是上下标等复杂代号不好实现。因此,先在Excel文件里编辑好明细栏,然后在SolidWorks工具栏中点击插入对象,选择事先编辑好的Excel文件即可。

篇9

1.作业。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工程应用背景和激发创新设计实例的题目,如别墅设计、单身公寓等,以客户实际需求和国家相关标准来加强学生实际综合分析与设计能力培养的标准训练,提高项目签单率。

2.操作。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新增了色彩设计实验、造型实验、材料试验、人机结构实验等。分析室内包含的一些标准施工工艺技法,如乳胶漆、施工工艺,指接板与生态板面等施工工艺等,通过对这些施工工艺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建筑装饰设计的认识,亲自体会课程中所学的各种材料和施工工艺在设计中的应用。减少项目在施工操作中的失误率,使工程能顺利完工。

3.课程设计。这是针对一项真实工程背景的项目,随着理论课的进行,分别进行设计方案甄选,施工工艺设计、施工管理方案设计安排在课程设计实验之后,要求完成一个单项项目的系统方案设计,并参考标准制图法的参数,使理论课结束后的施工设计,内容包括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设计,能有机地结合。这样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一个装饰项目设计的全过程。

4.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内设计竞赛的活动。该活动通过命题和自选题目竞赛的方式进行创新,如学生宿舍自主设计、家具设计、室内空间色彩设计等,这些题目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提高设计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基础设计标准化的效果

“基础设计标准化”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实践技能,我们保留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这部分实验在建筑装饰专业中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是不可多得的实践手段之一。我们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工程意识,我们通过基础实践,做大量的验证性实验,如施工图绘制,对工地的平面布置图、立面图、施工大样图、效果图的测绘。建筑材料施工原理实验,通过校内实训室提供给学生,学生模拟材料加工,观察材料施工现象,并针对现象加以讨论;对乳胶漆的各施工程序参数的变化进行讨论和计算。按照工程需求,对以上“基础实践”层次进行标准培训,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更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加固作用,但此层次的培训只适用于建筑类学生的初级阶段,单独的培训效果仍不显著,只能作为基础夯实。

三、“创新设计”的标准

“新”的概念,应当是过去没有的、划时代的,或新鲜的、新奇的,要尽量做到设计有新意。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创新的前提应当是:我们设计的东西,首先是现代的,同时是中国的。建筑文化发展应以超越地域和超越民族、全方位地吸收外来建筑文化基础,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一代建筑文化而不是表面的模仿。其次,是超越时代、超越现实,即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后创造新的建筑理论体系。超越现实,是以超前意识引导生活设计,这需要有独特的判断力和审美意识,赋予设计作品更多的文化价值。实际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设计者在市场竞争中真正的实力。室内设计的构成要素新的领域,如新结构、新材料和新的家用设备更新,如新型地面材料、新型涂料、仿石、仿金属涂料,新的结构构架体系和轻金属新式结构,采用新构造方法的室内隔断等,都为室内设计提供新的手段,如果我们能随时掌握它们发展动态和有关信息资料,就可以在设计中率先推出和广泛应用。此外,新型家具设计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材料和加工方法上已经不断更新,如果在设计上随时加以考虑,就可掌握更多的创新主动权,在厨房和卫生间室内设计中,换代燃具,新型排油烟机,新的卫生洁具和现代洗浴设备的更新等都可开阔我们的设计思路。这种主体性研究活动,都可以成为一个“标准”,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性,把“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增。

篇10

(1)学、实训和就业。学计划、教材和教学管理模式。统一实习、实训方式与内容。统一安排就业指导和推荐。(2)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共享,信息共享。(3)师资培训和交流。高职院校为中职培训教师。中职学校之间或高职院校之间进行教师交流。企业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实践岗位。教师到企业实职锻炼,实职岗位有技能型、管理型,甚至部门经理。职业院校为企业开展多层次员工培训。企业委派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课、讲座,委派技术工人到学校指导实习、实训。(4)校企开展产、学、研合作。校企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开发和改革,开展校企论坛。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最新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协作组织招生。院校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制定生产工艺设计、营销策略,帮助企业诊断问题。院校之间进行教学交流,共同组织技能竞赛。

1.2职教集团的组织架构及类型

(1)组织架构:以专业、行业为纽带,相关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职教集团成立指导委员会对集团建设进行指导,职教集团设理事长会议,理事长会议下设秘书处和教学、校企培训、招生就业等委员会。(2)集团类型集群式:集团区域特征明显,市、县职教园区内职业学校资源共享,教学和管理模式统一,吸收当地相关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集合式:由高职院校牵头,3加2的高职对应中职学校参加,相关企业加盟,共同组建职教集团。集团式:具有较行业性和专业性,集团主要以专业为纽带开展合作,由高职院牵头,多所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加盟。根据开设专业性质,一个学校或企业可以同时参加多个集团,各集团成员单位可以相互交叉。跨区域式:以专业和行业为纽带,跨省组建。

1.3职教集团宗旨

优化重组职教资源,创新职教发展模式,营造职教发展环境,校校、校企深度合作,提升职教办学质量。自愿合作,规模发展、战略联盟,资源共享,相互支持,抵御风险,互补多赢。

2职教集团科学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

2.1增强了校校联合的紧密度

通过牵头学校的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功能,校校之间以专业建设为纽带、以扩大招生规模为目标,拓展了成员学校的办学空间,提高了成员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也推动了成员学校所在地职教事业的发展。成立教学、学生和就业三个指导委员会,制定各指导委员会章程、制定集团办学管理办法、考核标准及其核心指标等工作规范。制定集团内学校的“九统一”:培养目标、质量标准、招生就业、实验实习、师资培训、校园文化、管理手段,较全面地规范了集团培训标准。

2.2推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集团内企业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学校实施“菜单教学”,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企业为学校提供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指导等。校企“零距离”对接,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和稳定率得到大幅提高。家长、社会、单位、学生四方满意。同时,各职教集团充分利用内部企业资源,企业为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和提供技能鉴定。与学校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级等。

2.3加强了职教宣传的力度

各职教集团通过召开成立大会和各种研讨会,有效地扩大了职教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带动力。

2.4强化了职业教育规模化、连锁化办学理念

各职教集团通过近一年来的具体实践,强烈感受到集团化办学带来的观念震撼,拓宽和创新了办学思路,体验到了集团化办学巨大好处和综合效益。

3关于职教集团建设的建议

根据建设产业发展新体系的要求,科学预测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超前培养和储备人才,使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保持同步。根据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建立与整个产业链相配套的教育链、人才链。建立教育、人力资源、发改、统计等部门联合年度分行业、分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制度。

3.1加强引导、支持、扶持力度

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加强我省职教集团建设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我省职教集团建设发展规划,协调财政、发改等部门,争取职教集团建设项目和资金支持。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负责人为成员的职教集团联席会议,商讨解决集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协调各方共同为职教集团建设提供支持。

3.2建设信息化职业教育,推动教育集团发展

率先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将职业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完善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职业院校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到2015年职业院校宽带和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切实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进程,全面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在教学实训中的应用,将生产、服务实际应用的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内容。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诊断等技术。加快建设培养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的新型专业。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的水平。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制定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的开发规范和审查认证标准,推动网络学习课程开发和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社会开放.完善开放大学体系,依托互联网和教育卫星系统,建立面向全社会提供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和灵活便利学习方式的远程职业教育网络。

3.3加强校校、校企深度合作

已组建的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的合作,要通过资源共享、专业建设、合作培养等途径,加强深层合作。校校之间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师资交流,研究专业发展方向等。校企之间要加强产学研的深层合作,学校参加企业产品研发、策略制定、培训员工,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岗位,向学校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专业教学和实训,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开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

3.4完善集团网站

利用牵头院校的自身优势,与成员单位合作共建集团网站,为集团内的各成员单位提供一个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切磋技艺、更新理念的平台,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和网络交流平台。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完善职业院校基础信息管理标准和规范,完善学生学籍、资助和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建立职业教育学生实习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实习过程的远程管理。

篇11

二、影响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因素

1.品牌建设中的学术质量因素

众所周知,科技期刊的内容便是学术性,科技期刊对学术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换言之,质量是科技期刊的核心与关键。在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中,质量上的取胜是直观重要的,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是当前科技期刊在品牌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2.品牌建设中学术策划以及科技研究的重点跟踪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科技期刊的整体学术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中的学术策划以及科技研究的重点跟踪,则需要对科技期刊的学术策划以及组稿问题进行关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以得知,在所发表过的论文中,省级以上级别的论文所具备的比例为:2011年占所有论文总量的7%,2012年为8.2%,2013年为9.5%,2014年为9.6%。其中以中华医学会系列的杂志为代表,发表省级以上的重点课题论文比例超过40%,组稿率超过10%。

3.品牌建设中的人才因素

人才是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备一支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强、水平高的编辑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容与质量。在科技期刊的发展中,编采人员则是决定期刊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而言,我国科技期刊需要专业的人员组成编委以及审稿队伍,而这些人员往往具有高层次性、专业性、国际性,能够带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能够提高科技期刊的品牌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对其进行关注。

三、我国科技期刊所面临的问题

1.科技期刊不具备品牌建设的意识

从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而言,我国科技期刊在出版与发行的过程中并不具备品牌建设的基本意识,不具备品牌标示,甚至没有相应的组织参与到国际期刊的宣传与学习之中。针对这种现象,则需要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坚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的战略思想,在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同时,还要在意识上具备品牌思想,在积极构建品牌识别系统中,促使我国科技期刊朝着专业化、网络化以及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2.科技期刊在品牌的维护与管理上不到位

现如今,我国科技期刊在品牌建设中缺乏维护与管理,并且部分科技期刊并没有将这两项列入到品牌建设的组成内容之中。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科技期刊缺乏相应的品牌建设机制,并且缺乏国家层面的科技品牌战略发展要求,从而导致科技期刊在发展中内容与方向出现偏差。针对于此,需要积极调整科技期刊所出现的偏颇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指导,实现论文内容与人才机制的创新性发展。

3.科技期刊的品牌不具备国际化

在我国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科技期刊种类非常少,虽然由许多科技期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是却真正缺乏国际品牌意识,没有形成国际品牌期刊。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来稿量仅仅是年收稿量的0.5%,国内科技期刊与国际期刊合作的论文数量不足1%。该数据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科技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具备国际性,并且缺乏对国际化的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

四、创新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措施

1.积极彰显特色,选择优秀期刊进行培育

总体而言,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比较大,要想改善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需要在重视期刊品牌建设的同时,对优秀期刊进行培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首先,要选取期刊目标,对期刊进行重点打造,积极将期刊推出国内,推向世界,使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其次,还要积极打造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以及不同专业的科技期刊,实现科技期刊的品牌代表性,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指引前进的方向。

2.实现分类指导,积极打造重点期刊

通过对科技期刊进行分类整理,能够遴选出品牌建设的重点期刊,按照科技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国内品牌期刊”、“国际品牌期刊”、“地域品牌期刊”等等,在实现分类指导之后,能够进一步健全并完善我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建设体系以及品牌建设机制,进一步将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纳入到我国期刊的长期发展之中,这对我国科技期刊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正确把握政策,进一步保护期刊品牌

在把握政策的时候要进一步纠正学术期刊发展中所出现的偏颇做法,不要将收录在资料或资料库中的论文作为衡量科技人员水平的唯一条件,要正确把握好发展政策,在创新论文质量、内容、要求的同时,还要将国家重点所复制的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知名的品牌科技期刊中。此外,对于评定职称、学术成果研究、毕业研究、课题研究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增加国内期刊的数量,从根本上保证科技期刊在品牌质量上具有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