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0 16:24: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项目管理系统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

篇1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知识和信息的时代,传统的纵向经济运营模式向着越来越横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项目管理越发盛行,于是从事项目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学者和管理者们把目光投向了如何对项目管理进行集成化管理,如何运用IT技术来实现多项目的综合管理,即开发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软件的主流技术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界面技术从DOS字符界面,到Windows图形界面(或图形用户界面GUI),直至今天的Browser浏览器界面。另外,平台体系结构也从单机单用户发展到文件/服务器(File/Sever,F/S)体系,再到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体系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体系。Browser浏览器界面,不仅直观和易于使用,更主要的是基于浏览器平台的任何应用软件,其界面风格一致,用户对操作培训的要求大为下降,软件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包括我们熟知的一些项目管理软件和系统,都是基于Client/Server的两层结构。然而,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Web和Client/Server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不同的应用模块共享逻辑组件,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目前,越来越多的组织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来管理他们的项目,典型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如图1所示。由于Internet的发展,在一间办公室里同时管理处于不同地域的许多项目已经成为可能。

除了图1中所述功能要求以外,对于一个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而言,它所具备的基本使用要求如下。

1.基于项目

首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应该是以项目为导向的,这也是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最主要的区别。自从惠普公司1999年成功地转型为项目导向型公司以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向这个方向转变,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组织机构的未来发展都取决于在新产品与新服务上的成功项目,这些新产品、新服务也是进行组织内机构变革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以项目为核心,满足项目管理的基本功能,如项目的进度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资源成本的管理等。

2.支持并行和分布式处理

由于项目管理的功能通常要跨越不同的职能部门,所以,一个集成的PMIS要求使用并行以及分布式技术,这样,可以同时满足不同部门对项目信息的操作和需求。例如,在项目造价工程师搜索项目历史数据准备报价的同时,项目管理人员可能正在更新项目的历史数据。

3.开放并且可扩展

有些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如:主要用于进度计划管理的PrimaveraProjectPlanner(P3),MicrosoftProject等,目前已经相当成熟且普及,所以,用户开发的PMIS对这些软件或系统应该是开放的,也就是说这些成熟的专业软件能够被很好地集成到PMIS中。另外,由于项目的单件性和特殊性,每个项目对项目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还要求开发的PMIS就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以满足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4.可升级

对PMIS来说,可升级性是它的一个基本要求,因为投资建设一个PMIS,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并且必要时还要重新修改组织的管理和业务流程。所以,PMIS的开发要能够满足组织长期的战略要求,并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外部经济形势,可以随时根据用户的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

5.可远程访问

许多项目,尤其是建筑项目,往往距离组织的管理总部非常遥远,而且不同的项目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这就给组织进行多项目管理带来了地理上的困难。鉴于此,用户可以远程访问PMIS是系统开发的必要需求。本文下面将要介绍的基于Internet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远程访问要求。

6.安全可靠

系统安全性也是PMIS的一个基本要求,因为项目信息往往涉及组织商业机密,系统在满足开放和可远程访问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数据安全性问题。在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大行其道的今天,系统安全性尤其应引起系统开发者的关注。

基于B/S结构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1.基于B/S结构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B/S的前端是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企业内的Web服务器可以接受安装有Web浏览程序的Internet终端的访问,作为最终用户,只要通过Web浏览器,就可以调用系统资源来完成各种处理任务,这样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使用成本。

由于一些项目所处地域分散,材料、设备采购和供应分散等特点,基于C/S结构的项目管理系统越来越显示出一些局限性,鉴于此,基于B/S结构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将后来居上,逐渐展现出它的巨大优势:

(1)使用简单,使用B/S模式的用户只需要使用单一的WebBrowser软件。

(2)维护容易,该系统只需要安装在Web服务器上,这给系统的使用、维护和升级都带来了方便。

(3)便于与企业资源连接,B/S模式采用标准的TCP/IP、HTTP协议,可以方便地与企业现存的资源连接。

(4)客户端硬件要求低,在客户端只需要安装Internet浏览器,如IE或NetScape即可,对硬件要求低。

(5)信息共享程度高,由于Internet的普及,Internet上的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该系统的资源。

(6)扩展性好,B/S模式可以直接连入Internet,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7)使用方便,用户只要能够登陆互联网,即可访问该系统,这对于地域分散、交通和通讯不便的工程项目管理来说,使用起来相当方便。

2.基于B/S结构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层次

像开发其他MIS系统一样,PMIS同样需要分层架构进行开发。20世纪80年代以前,系统开发广泛采用一层架构,到了90年代中期,出现了二层架构,二层架构把应用层分为两层: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到1996年早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现了三层或多层架构。这种架构方式使系统变得更加开放而且满足分布式要求,可用于PMIS开发的三层架构如图2所示。

在图2中,这是一个经典的基于Internet的系统开发三层架构图,第一层客户端层采用Web浏览器,数据库服务器作为第三层,中间层由TCP/IP服务构成。

在这种三层架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eb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B/S结构利用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实现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也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的架构,但微软的方案只是一种构想,要成为现实还需要几年,而JAVA技术已经是很成熟的应用了。

系统实例

1.系统目标

该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为TEDA开发的,系统的用户平均每年投资新建10个项目以上,年均投资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所以,面对如此众多的项目,如何利用本系统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系统要解决的难题。该系统要求能够对多个工程项目进行统一、综合的管理和控制,使工程管理者能够更密切地监督和掌握项目管理中有关招投标、工期、进度、投资、财务、工程档案以及合同执行等情况,系统的功能目标如图3所示。

2.系统实现

系统开发的技术问题解决后,为了更好地实现多项目的综合管理,本系统首先还是对单个项目进行管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多项目进行查询、统计和综合管理。

篇2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产业的基础,承担着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据统计,2009年1月至10月我国电力工业生产简况如下:

“十一·五规划”即将完成,从电网的“十二·五规划”可知,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高速的态势,伴随着社会对电力工业也将保持旺盛的增长需求。电力项目按照超前规划、适度发展原则进行建设,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能源的高效开发及利用,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发电厂、变电站等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繁重,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信息管理,对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电力项目信息管理

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随着电力项目的计划、启动、规划、实施等项目生命周期活动内容的展开,大量项目的文件、报告、合同、照片、图纸、录像等各种各类信息会不断地产生,需要对其进行诸如收集、分类、加工、过滤、归档、储存等处理,以实现对项目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所谓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电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活动的总称。项目信息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等内容。

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风险、质量和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电力项目全生命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电力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力项目信息处理技术在电力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又为大型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控制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管理理念、技术支撑平台和全面解决方案。

1.1项目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项目信息管理是涉及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参与活动的人员等要素,是多要素、多学科、多手段的管理活动。项目信息管理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它要运用许多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四大基本原理:

1.1.1信息增值原理信息增值是指项目信息内容的增加或者信息活动效率的提高。它是通过对项目信息的收集、组织、存储、查找、加工、传输、共享和利用来实现的。

1.1.2增效原理项目信息管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开发信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包括信息和知识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要素的渗透、激活与倍增作用,从而能够节省社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企业效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3服务原理项目信息管理与一般的管理过程相比,具有更强烈的服务性,项目信息管所有过程、手段和目的都必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必须通过服务用户来发挥作用。

1.1.4市场调节原理信息管理也受到市场规律的调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信息产品的价格受市场规律的调节,信息资源要素受市场规律的调节。

1.2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特征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具有管理的一般性特征。例如,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等,在信息管理中同样具备。但是,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作为一个专门行业的管理类型,又有自己的独有特征:与电力企业制度紧密结合,设备及人员信息需要高度集中。正是有了信息的集中统一,才使得信息真正成为一种资源,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电力项目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设备、人员的相关信息,使电力运行安全可靠。

二、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向电力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组织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它通过提供作为决策依据的统一的信息来为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日常的作业服务。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向主管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项目信息、搜集项目信息、处理项目信息及使用信息为项目服务。

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为例: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条码(无线射频钮)”作为设备标识器,各个需要巡检的设备上安装一个“条码”,内部存储特定的代码,标识着设备的状态、参数等所有内容。当工作人员巡检时只需带着巡检器(掌上电脑)到现场读取各设备标识器的数据即可,由于巡检器机身小巧轻便、操作简单方便,十分适合现场使用,同时它还解决了巡检到位问题以及省去了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对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及减轻数据的输入工作量起了很好的作用。当需要进行设备状态检修、设备缺陷管理和设备性能动态分析时,将工作站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调出,设备的历史状况便一目了然了。

2.1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组成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无线射频设备标识器(条码)、巡检器(掌上电脑)、客户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器组成。

2.2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2.2.1巡检内容的编制灵活

巡检路线按部门、专业、巡检员分类;每一条巡检路线按设备、部件、项目分层组织;每一条巡检路线可定义巡检或点检两种模式;

2.2.2巡检项目齐全,巡检工作人员录入方便

系统设定了“观察类”、“记录类”、“代码类”、“测温类”、“测振类”五种巡检项目类型。

2.2.3强大服务器软件的信息处理与统计功能

①信息查询信息查询是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主要部分,通过不同的查询功能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获得所需的结果。系统提供五种查询方式:工作查询、异常查询、缺陷查询、结果趋势查询、漏检查询。

②考核统计功能主要功能是对巡检工作人员的日常巡检工作的统计,以便考核巡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主要包括:路线统计、到位检查、工时统计、异常统计。异常统计用于统计设备有无异常情况或是有哪些异常情况;路线统计、到位检查、工时统计用于统计巡检工作人员到达巡检现场各个检查点的时间,以及在各个检查点耗费的时间。漏检统计用于巡检人员在应巡检周期内未检查项目的条数,以及哪些已派发而未下传的点检计划。

③报表功能系统设计有各种完善的报表,并且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定制各种报表。

④缺陷管理系统可以按巡检人员、巡检日期、缺陷类别、设备等方式作为检索条件,方便地统计设备的缺陷情况,同时也可以将设备缺陷转给其它系统,以便与其它系统集成。

三、结论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承担着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电力工程建设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大,任务紧迫,环境复杂,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业主对项目质量、工期、安全、投资效益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应当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方法和手段,实现项目管理的现代化,促进工程建设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进行。信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而且提升了工程管控水平。目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深入工程信息的挖掘利用,可以强化工程信息整合处理能力,推进工程效益的有效管控。本文结合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完善的管理程序。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是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单位用来辅助对变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日常巡视和检查工作的信息系统。此系统的使用将改变以往设备大修制定计划需要再三催促各部门上报计划,而各部门进行上报时又需要翻查大量资料统计设备信息,不但工作效率低还有可能漏报的状况,现在大修计划的制定只是举手之劳的事,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管理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借助系统的帮助不但可以及时掌握设备的第一手现场资料,而且可以快速地进行处理。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保证了各项生产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

参考文献:

[1](美)维埃拉著,董明等译:《SQLServer2005高级程序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2]刘,熊璋,王剑昆.《基于智能标签的射频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实现》计算机工程.2003,29(20):162-164.

[3]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范》,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

[4]董士波编著,沈维春主审.《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篇3

要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的特点应用到财务统计分析系统中,就要对项目管理有很好的认识。项目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份子,也是一种科学手段。其主要作用是在项目实际活动中,通过科学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有效方法,使得项目能够在特定环境与可利用资源下,完成预期需求。根据传统的方式,当企业制定项目以后,参与项目其中的部门包括财务部门、行政部门以及营销部门等,一旦产生部门之间的运作就会产生摩擦,进行相应的协调,而协调的最后结果无疑会增加项目投入,影响项目效率。项目的诞生作为一次性和特殊独立性活动而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之中,对于人类来说,现有的物质文化可以说都是通过项目的方式实现的,因此我们现在所运营所依靠的都是靠最初的项目活动建设开发的。项目管理的目的性,主要在于通过实现项目管理手段来满足项目有关方面所明确提出的需求指标或者要求和尽可能满足项目有关各方未明确规定的潜在需求指标与要求。项目管理同时也有独特性,项目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不同,也于常规的、特有的管理内容不同,是一种具有高效科学性的管理活动。项目管理作为集成性科学手段,其作用是项目管理过程中根据具体项目所具备的要素或专业之间的配置关系做好集成性的管理,而不能单独作为开展项目的因素。项目管理同时还要有创新性,其中包括:项目管理要做到创新的管理,还有任何项目的管理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方法,都需要通过管理创新去实现对于具体项目的有效管理。

二、财务统计分析系统建设

正如上文所述,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性管理活动,应用在财务统计分析系统中,就是要以项目管理的特点来完善财务统计分析。首先,统计是一门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等手段对数据信息做集成处理,可以应用到很多学科,包括财务领域。

1.项目管理对财务统计分析建设的途径

财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部门,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作为财务统计分析,主要通过对财务报表以及财务账目做数据的分析。而项目管理主要通过协调财务统计分析中出现的问题来梳理财务统计的合理性,做到分析有效,项目管理可以对财务统计分析做集成处理,首先,通过系统的搜集财务统计信息,将信息进行合理配置,综合信息的有效性,做出客观有效的分析结果。再利用项目管理的创新性,对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为财务管理提供改革依据。最后,有针对性的利用项目管理对财务统计分析做明确的需求改革,完善统计分析系统的时效性。

2.项目管理在财务统计分析建设的发展

项目管理作为全局宏观统筹,对项目进行全部发展部署。在财务统计分析系统中也如此,财务因其特殊性,需要通过统计分析做多种方法了解与测量,来对决策层的数据做支持,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和负债能力,项目管理要改善财务统计分析的流程与方法,将财务统计分析的工作细致入微的安排,做到统计分析有效、科学。对项目管理在财务统计分析系统中的创新发展不能懈怠,项目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及时的调整来改变管理效率,尤其在财务统计分析系统更是如此。项目管理在财务统计分析系统中的发展需要财务管理的支持,只有将项目管理融入到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统计分析系统才能有其特点与意识。

篇4

本人于2012年5月参加并通过信息项目管理师考试,根据自己的复习考试的心得,并结合自己在IT研发项目当中的多年研发和管理经验,总结出在应付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中论文写作的一些心得以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准备参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的人员能有所帮助和提示。

2.写作注意事项

在写作论文的时候,基本要求了固定的框架,那就是摘要部分和正文部分,并对字数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摘要的时候基本的格式可以按照如下的格式书写:我于XX年XX月至XX年XX月参加了XX公司的XX项目,在项目中担任项目经理一职,主要负责XXXX,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针对XX问题(这个就得紧扣题目当中要求的论述的知识点,比如成本预算、控制,质量保证和控制,风险规划和控制等)我们采取了XXXXX的措施,通过该措施的XXXX实施,极大的地保证了我们的项目能够按进度计划和成本预算顺利地进行,并最终在我们团队的XXXX一致努力下,顺利地根据客户要求完成了项目……。其中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用到具体的人名和公司名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可以写某著名IT外企,某著名手机厂商北京研发中心等等。论文的内容只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内容来写,写的解决问题的措施让人觉得真实,合情合理,并有效,让人看到确实是做过相关的工作,那通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考题和应对措施

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论文考试,纵观历年的考试题目,无非集中在范围控制、需求收集和管理、成本估算和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团队建设、沟通等方面。只要是书上的知识领域,每一个大的知识领域都可能会出到一到考试题目。我针对每个知识领域总结了一些采取对应措施的方法,具体如下:

3.1 范围管理领域

范围管理中可能考到的内容包括需求的收集和控制方法,还有就是定义范围的方法,范围的控制过程采取的有效措施等,具体的知识点如下:

①针对收集需求可以围绕以下的内容展开讨论:在需求收集过程中,可以围绕以下相关技术展开,访谈,焦点小组会议,引导式研讨会,群体创新技术,德尔菲信息搜集技术,观察,原型法等,只要把其中的一两个技术结合项目的实际来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②对于定义范围的相关方法,在定义范围的时候一般是专家判断,然后是涉及到创建工作WBS,一般来说IT企业都会运用自上而下的分解方法,先确定可交付物,然后通过可交付物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工作包。 ③对于范围的控制,主要是建立严格的变更控制系统,防止范围蔓延和镀金。范围蔓延指的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客户提出来了变更需求以后,我们并没有遵从变更控制系统,就直接进行修改,也没有进行变更的记录和跟踪,最后使得项目的可交付物和范围定义中的不一致,造成了范围蔓延。镀金指的是,项目组成员自行添加功能到项目中,比如某人发现某个功能加到软件上会很新颖,有卖点,结果自行添加进去。这种行为方式造成了项目的镀金行为。不管是最终客户对可交付成果的认可与否,任何发生范围蔓延和镀金行为的项目,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都是失败的项目。

3.2 成本管理领域

在成本知识领域里,涉及到的知识点会包括成本估算,制定预算,已经成本控制的相关内容,可以围绕以下知识点展开论述:

①成本估算的方法,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估算方法,先估算每个工作包的成本,然后估算每个控制账号上的成本,最后汇总为完成一个可交付成果的成本。成本估算还可以采用类比方法,也就是参考以前同类项目的成本估算情况,而后估算当前项目的成本。另外的成本估算方法是参数估算法,比如在IT企业中,每行代码的成本是多少,然后通过估计整个可交付物的代码数,得出粗略的成本估算。

②关于制定预算的方法,首先要区分成本估算和制定预算的区别。估算成本是解决要花多少钱的问题,结果出来的是一个数,比如这个项目要花100万美元,但是制定预算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什么时间花多少钱的问题,输出是以条S曲线,也就是建立成本基准的过程。在项目过程中要参考成本基准来进行挣值分析,来确定成本偏差,以便采取措施。制定预算的方法可以采用成本汇总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阶段的工作包的成本累加,得出该阶段的成本,加上应急储备,就是该时间的成本基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尽量鼓励项目团队成员的参与,并通过项目组专家来判断成本的准确性。

③控制成本的方法,首先要控制范围蔓延和镀金的产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开销。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资源浪费,尽量控制消极风险的发生,积极开拓积极的风险,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同时要运用挣值的相关知识,通过及时的绩效信息,来判断成本和进度偏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达到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控制成本的目的。

3.3 时间管理领域

在时间管理领域,主要的考点应该是对于进度的控制,对于进度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挣值分析,来分析进度偏差,及时地采取纠正措施的过程。如果发现进度落后以后,可以通过资源平衡来实施赶工和快速跟进方法,及时地纠正进度,但是在实施赶工和快速跟进的时候,会增加项目风险,所以要进行风险规划和应对措施。

3.4 质量管理领域

在质量管理领域,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措施。我们要记住质量是规划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和测试出来的。任何通过时候增加测试和检查,而后修改问题的方式来增加质量的方法是错误的。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保证项目实施是按照组织的质量政策来实施的,是按照质量管理计划来进行的。质量保证主要针对的是过程,也就是保证我们过程是正确的,这个过程是通过质量审计、过程分析来达到目的。而质量控制针对的是结果,也就是通过质量控制来确认我们的可交付物是否是符合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方法很多,比如因果图、帕累托图、控制图等等。但是在IT类项目的实施中,有很多方法来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①如对于质量保证,我们可以通过QA部门的里程碑式的阶段审计来确认我们的过程是否争取。如果阶段审计达标,则决定进入下一阶段,否则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知道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

②对于质量控制,我们可以采取分阶段测试的方法,如一个成果的测试要经过DVR,PVR,PRA和SRA阶段的测试后才可以认为是合格的。在每一轮送测试之前采取预版本机制,内部团队先自行进行内部测试,在保证上一次测试的问题解决并没有副作用以后才正式版本送测,这样提高了测试效率,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③同时,加强代码的review,在修改代码的时候要经过其他同事的review以后才可以提交,这样的话,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④此外,加强项目团队的培训,增加团队成员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也有利于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3.5 沟通管理领域

沟通管理主要涉及到项目的干系人管理,通过制定干系人管理策略,让干系人及时地了解项目进展,尽早地参与到项目中并对项目做出有益的事情,从而达到有效管理干系人的目的。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不同关系人的沟通接口,比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由专人负责接口,及时了解干系人期望,以便能及时调整干系人管理策略。如,对于国外的项目,可以派人员出差,也就是小范围的集中办公,这样可以促进沟通协作,增加效率。沟通中会存在大量冲突的解决,解决冲突的方法很多,包括撤退、回避、

折衷、强制、面对(解决问题)等方法,其中面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干系人和场合采取不同的冲突解决方法。

3.6 风险管理领域

风险管理在项目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一般的风险管理流程是:识别风险->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规划风险应对->监控风险。在写作的时候,要说明识别风险的方法,如专家判断,也就是用项目组内的专家判断可能发生的风险,或者是类比以前类似的项目来判断风险。然后就是通过风险定性分析,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顺序,如果通过风险概率矩阵来排序风险优先顺序,之后对优先级高的风险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可以采取决策树等方式来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指定针对风险的应急储备,管理储备,采取积极的风险应对态度。尤其要注意,对消极的风险,我们要减轻、回避或者是转移。减轻和回避,就需求我们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尽量避免这类风险的发生,或者是减轻其发生的概率。转移风险的措施就包括分包或者是购买保险等,这样把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对于积极的,可能会对项目带来收益的风险,我们要积极的开拓,尽量让这种风险发生,以达到给我们项目带来收益的最终目的。

3.7 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主要涉及到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组建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和管理项目团队三个方面。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识别和记录项目角色、职责、所需技能以及报告关系,并编制人员配备管理计划的过程。组建项目团队——确认可用人力资源并组建项目所需团队的过程。建设项目团队——提高工作能力、促进团队互动和改善团队氛围,以提高项目绩效的过程。管理项目团队——跟踪团队成员的表现,提供反馈,解决问题并管理变更,以优化项目绩效的过程。管理与领导项目团队还包括:影响项目团队——识别那些可能影响项目的人力资源因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团队环境、团队成员的地理位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内外部政治氛围、文化问题、组织的独特性,以及可能影响项目绩效的其他人际因素。职业与道德行为——项目管理团队应该了解、支持并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遵守道德规范。在写作文的时候主要围绕以上这些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4.后记

篇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工程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巨大,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输变电工程指的是输电与变电,就是指线路与变电站,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输变电工程具备高质量、高技术、工期长等特征,属于电力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近几年,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方法与管理体制一直在不断改进与探索中,尤其是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弊端日渐凸显,需要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与我国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提高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1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电的生产过程极为复杂,需经过发电、输电、配电以及用电等多个过程。其中发电指的是生产电能的地方,例如:火电单位、水电单位等;输电是指利用高压线路完成电力输送的操作;变电指的是利用高压变电将高压电压、超高压电压等电能转变成低压电能;配电为最后一步,降压电能并将其输送给用电者。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重视输电与变电两个步骤。随着我国用电需求的急剧增加,急需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来承担电力系统的输送与供应。多个输变电项目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国电网的主架。现阶段,我国的输变电工程普遍存在110kv、220kv、330kv、500kv等多个电压等级,其中220kv在我国的使用频率较高;330kv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北电网中;500kv级别最高,费用、容量、工艺等的要求较高、较先进。目前,我国极为重视500kv电网的建设,属我国电网中的中坚力量。输变电工程属于电网主网架建设中的重要工程项目,包括输电线路工程与变电所工程,所需费用较高,工程施工极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输变电工程一般包括电气安装、通信及自动化、土建、电气设备调试、系统启动调试等。其中电气安装包括高压设备等一次设备的安装,也包括保护与控制系统等二次设备的接线与安装;通信及自动化指的是通信工程与变电所自动化;土建涵盖设备基础、建筑物工程、四通一平、构架基础等;电气设备调试就是对安装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进行试验与调整;系统启动调试指的是在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结束后,对输电线路与变电所的运行情况进行启动调试。

2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2.1不重视工程进度的协调性

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与其他项目存在很大不同,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的的要求更高,要求施工进度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以保证工程建设按时竣工。现阶段,我国多数电力企业不重视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进度的管理与协调性,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既降低了施工人员与工程师掌控工程进度的能力,又对工程效益与工程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少数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仅仅重视工程进度,缺乏工程质量的监管,造成城市电力紧缺的问题。

2.2不重视监管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

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深受施工监督与施工计划的影响,严重约束与规范工程环节与施工起止时间,以保证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能够按时竣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流程不同,工作进度也各不相同,需要工作人员做好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在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未能有效整合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中的各个环节,造成施工进度规划不科学、不合理,也未监管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对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2.3不重视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

在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极为重要,主要是因为电力系统输变电项目中有安全隐患的存在,一旦不注意,就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因此,需重视安全管理的开展。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中,大多数管理人员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管理意识,也不重视输变电工程的管理,没有针对安全教育培训施工人员,严重阻碍项目工程安全管理的开展。在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层人员的管理理念影响安全管理制度的构建,为安全施工埋下隐患,严重影响输变电工程的运行情况。

2.4工程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不高

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影响项目管理的质量,就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管理人员来说,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受到我国招聘模式与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多数电力企业不重视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也没有系统的培养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造成电力企业中极度缺乏管理人才。同时,大多数电力企业中没有健全完善的项目管理培训体系,阻碍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不利于项目管理工作的进行。

2.5工程造价管理不科学、不合理

电力系统输变电的工程造价严重影响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需重视工程造价的管理,以最大程度的扩大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大多数电力企业不重视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未构建合理、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现有的监管模式已经不适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导致电力系统输变电项目的工程造价不断攀升,大大降低了电力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大大限制了电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降低了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近几年,我国建筑材料价格的波动极为明显,大大增加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难度,若是不能做好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就会造成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的成本增加,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3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要点分析

3.1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安全施工极为重要,因此在项目管理中需构建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制度,以保证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在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时,工作人员需重视下列工作:(1)准确掌握输变电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以施工要求为原则,编制安全管理制度,其中需明确规定施工技术与安全责任,保证每位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确知道自己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重点部分。制定奖惩措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保障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2)进行安全管理前,要和施工单位进行相关合同的签订,且合同中需明确规定安全管理相关事项,以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学习与查阅。例如:某项工程施工中,建设单位和参建方均需严格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工程周期、施工范围与工程质量等进行施工建设,同时还需遵守合同中的安全管理制度。在该项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未出现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证实安全管理制度是有效可行的。

3.2提高工程进度协调性的重视度

在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进度的管理中,协调性管理极为重要,管理层人员需详细分析工程项目的情况,以施工要求为基础,编制采购、施工、设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同时计算施工环节中施工进度变化的参数,并以此为依据,编制合理、科学的施工进度。管理人员需严格掌控施工环节与施工进度,并进行进度图标的绘制,并与工程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对比,以此和核算工程进度与工程工期的合理性,同时分析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编制解决措施,在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工程项目在规定的工期内竣工。

3.3严格审查参建方的资质

在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需严格审查参建方的资质,相关单位要重视并做好下列工作:(1)考察设计单位实力,并准确了解设计单位的专业水平、设计成果以及社会信誉等相关信息,选择最佳的设计单位合作,以确保设计单位能够能够有序的安排工程项目,做好工作规划,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2)工程发包前,就需做好招标单位,选择施工资质、施工经验、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均较理想的施工单位,保障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3)合同签订前,需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检查,以保证施工单位能够有效进行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如有需要,可组建指导小组,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在建设110kv工程时,严格审核参建方的资质,同时构建项目工程的管理机构,并指派项目经理管理输变电项目工程的施工,负责分包商的安全管理,从而保证项目工程的有序进行,保证按时竣工。

3.4重视监管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

在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需重视监管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合理规划工程进度,借鉴先进的工程管理经验,全面整合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规划好合理的工程进度,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施工人员编制合理、科学的工程进度,同时严格监管工程质量与施工情况,以保证施工工艺与施工环节均在合同规定的时间结束,同时重视工程质量、工程施工效率。

3.5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在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属于重要的部分,电力企业需编制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制度,以提高工程造价与工程成本的管理力度,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1)管理人员重视管理工程造价,并构建管理体系,严格、全面的控制施工费用支出;(2)重视控制采购环节,并对施工材料的采购价格、采购地点以及采购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严格核查采购发票,以保证采购费用支出的真实性与合理性;(3)对施工材料进出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排查原因,重视施工资源的管理,避免浪费,从而有效减少资金成本的投入。

3.6组建高专业水平的队伍

利用猎头招聘、电视招聘以及网络招聘等多种招聘渠道,引进专业水平高的人才,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再继续教育与培训,重视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为管理人员打造归属感,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依托信息管理技术与管理体系组建搞专业水平的队伍,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亲自到施工现场,以准确掌握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并编制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以保证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满足工程项目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沙海轩.加强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8(02):171.

[2]刘暕.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0):20.

[3]阎寒.以设计为龙头的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d].南昌大学,2017.

[4]亓鹏.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5]聂建明.研究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要点[j].科技与创新,2016(18):69.

[6]杨政雄.农村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控制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0):185-186.

[7]王唯玮.500kv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8]刘帆.浅谈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j].电子世界,2014(14):37.

[9]朱学锋.对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复杂系统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4(06):67-68.

[10]乔强.翼城110kv变电站接线工程的质量监管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11]杨建芳.达拉特旗输变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系统信息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12]史越.浅析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4):170.

篇6

 

我们应该从何入手探讨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立足现实意义,正确认识当前内外环境的现实状况,着眼于让工程项目管理挥实效;第二、我们必须要开拓思路,立足战略和未来的角度深入思考如何做好我们的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作。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仅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探讨:

1.工程项目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三个部分:目标的系统管理、过程控制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而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原理又分别来自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三个原理倒不如说是三种方法。

1.1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是目标的系统管理原理的直接来源和理论基石

它作为一种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技术”;作为一种方法则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则、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1.2工程控制技术和方法是控制论的主要分支,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线性和非线性理论系统;概率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自学习以及自组织系统理论;大系统理论;模糊性理论等。目前,这些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项目管理中的过程控制及其他领域,作为人们认识客体的工具和从整体把握客体的方法。

1.3现代信息技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

任何组织所以能够保持自身的内在稳定性,是由于它具有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所以,项目管理都有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手段,把系统的运动看作抽象的信息变换过程,利用模拟模型和人工智能,研究项目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和整合性,为项目管理提供思想的材料和工具。

2.要把项目管理实施中的持续改进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要想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就必须要认识到持续改进的必要性。持续改进可以使企业保持它的竞争优势,不断应对新的挑战。一般来说,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基准比较后所得到的信息再因地制宜改进。不过,现在也有一些成熟的方式可以借鉴。目前引起业界关注的持续改进的领域共有以下几方面,下面来一一介绍。

2.1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的目的是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到统一方向,促进发展。规范化以后,可以形成合力,实施科学管理,强化管理绩效。我们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严格按法规、规程、规范和标准办事。

2.2在思想上要有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就是敢于创造、敢于改革、敢于做别人没有做到的事。只有具备创新观念,才能把我们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2.3坚持使用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最主要的方法应该是“目标管理方法”,即“MBO”方法。它的精髓是“以目标指导行动”,即工程项目管理以实现目标为宗旨而开展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责任明确化的活动。目标管理方法要求进行“目标控制”,即控制投资(成本)、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控制投资(成本)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核算方法。控制进度目标的最有效方法是“工程网络计划”方法。控制质量目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C)方法”。投资(成本)、质量、进度三大目标的关系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每个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之间都有最佳结合点,不可能三者都优,更不能偏废某个目标而片面强调另一个目标,应做到综合优化,以满意为原则。

2.4工程项目管理手段必须实现信息化

这是因为,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计算,有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使用TQC方法、网络计划方法和核算方法,要运用计算机就要进行两项建设:一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以软件建设为重);二是人的文化素质建设。两者缺一不可。

2.5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必须与建筑市场运行的正常化相结合

建筑市场运行的正常化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外部环境,其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做到法制完善、管理得力和主体健全。

2.6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

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复杂性要求项目团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项目管理总会面临新的挑战,往往不是某个人单独可以承担的,需要整个项目团队齐心合力,共同攻克难关。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是塑造成功团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共同制定目标”、强调“自我控制”、下放权力、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等方法使用,调动整个团队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成就一个真正的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项目管理团队。

2.7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项目风险。风险是随机的,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对风险作出正确的估计并采用适当措施予以规避或转移(如通过保险、合理磋商合同条款等)。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

2.8项目综合管理

项目综合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项目各目标、各环节、各要素、各过程进行全面协调,以保证项目整体效果最优,这也是系统思想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项目综合管理采用计划、统筹、协调的方法。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项目综合管理是针对项目系统进行,而不是某一个别目标和过程。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综合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

3.必须开阔视野,深入思索文化建设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德鲁克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而应是一种文化,它也有自己的价值观、方法论、语言和工具。这就是所谓管理文化,它比所谓先进的管理技术、严密的规章制度和各种高利润的指标更加重要。先进的管理技术、严密的规章制度,在任何国家应用都具有同质性,但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不同的国家或企业应用会有不同的效果。它就是管理文化的冲突和碰撞。项目管理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应用项目管理时,也应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以便研究项目管理的价值观、方法、语言和工具,解决应用过程中的不同管理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使项目管理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从广义上讲,项目管理所应用的一切技术都有可以视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即外在的文化产品。从狭义讲在上述技术系统中只有那些与文化价值观念有较为直接联系的技术才可视为文化的工具,它们就是技术经济寻优和协调替代寻找。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从发生学角度看,任何一种管理的生成和应用,都离不开价值观念的指导或符合某种价值观念的要求。项目管理也不能例外。那么,项目管理生成和应用的价值导向是什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或者说现代科学思维、技术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倾向、团队精神或合作精神的统一。

篇7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6-0167-05

随着中国海油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其海外油气资源所占的份额也逐渐增加:截止到2011年6月,在境外18个国家获得了27个油气项目,其中风险勘探项目12个,开发生产项目15个,风险勘探区块的总面积已达164141km2;2010年海外的油气储量占中国海油总储量的25.4%,而海外油气产量也已经占其全部产量的20.1%,海外资产占37.8%,这些数据会随着中海油海外并购的力度加大而增加……这些正展示着中国海油在继2010年实现“海上大庆”以后,“海外大庆”的建设也已如火如荼地进行。

1 海外开发油气资源的合同形式及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中国海油与海外资源国开发油气资源的主要合同类型有以下5种:

(1)租让制:基本上把所有的产品归承租方,而资源国征收很高的税和提成。

(2)产量分成合同:在允许一部分产品作为成本回收后,由资源国政府和订约方分成。征收较低的所得税,有时征收矿区使用费。

(3)风险服务合同:没有产量给订约方,但对其风险和技术,用其生产产生的的现金予以支付。

(4)回购合同:作为风险服务合同的一个变样,承包公司承担油田勘探开发的全部费用和技术服务,油田投产后,从油田生产的原油销售收入中回收投资、作业费用、财务费用和报酬。

(5)联合经营:外国承包商与资源国能源公司之间的联合经营,往往是与其他合同模式相结合。

由于与资源国之间有不同性质的合同类型,形成了不同的合作方式和管理任务,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海外工程项目管理。目前,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海外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范围也会逐渐增加,从上游到下游,从海上到陆地,从浅水到深水,海外工程项目也呈现多样化趋势,这为中国海油参加国际项目管理增加了挑战,我们只有明确国内外项目的异同点,对症下药,才能在海外项目管理中披荆斩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最终取得项目管理的成功。

2 国际项目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2.1 项目管理人员的不足

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一直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而又针对性的培训,并于2008年开始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已经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专业团队,见表1统计。

但是,表中的人数显然很难满足中国海油“四个大庆”建设的需要,2008年至2009年“海上大庆”建设高峰时管理人员紧缺现象便是最好的说明(无论是业主方还是承包商项目管理人员都严重紧缺)。2013年至2014年是中国海油“十二五”期间国内工程建设的又一高峰,因此,随着“海外大庆”建设的逐步推进,国际项目对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会严重紧缺,到时就会出现国内、国际项目管理人员同时不足的现象,尤其是中高层项目管理人员。而且,由于项目的临时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外流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在新项目启动时又需重新招聘一批人员,进一步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风险。

2.2 项目管理制度的不同

针对中国海油是作业者的国际合作项目,已经拥有了一套系统和严格的管理流程、程序、手册和规定。图1中明确了中国海海油国内项目管理的程序框架,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成果,也为各项目提供了宏观的指导。

但是对中国海油不是作业者的海外项目,那么图1的框架就不再完全适用,相关的程序和规定就需进行调整,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国政府政策环境和合作能源公司的管理程序,这时工程项目管理就会处于被动,受制于合作方,这就需要由联合组成的合资公司或联合管理委员会讨论制定一套双方认可且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和规定。

2.3 项目管理环境的不同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由于海外项目所处资源国的自然、经济、政治环境的不同,给国际项目管理带来了众多变数和巨大的挑战,项目管理风险急剧增加。

除了国内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以外,国际工程项目还增加了以下几种主要风险:合作开发的合同条件风险;合作方的技术风险;资源国的自然条件风险;合作方的人员素质风险;资源国政策法规与宏观经济环境风险;资源国政治形势的风险。

正是因为项目管理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均发生了变化,为项目管理制造了很多难以控制的外在风险,这是中国海油国际化进程中项目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

3 国际项目管理的几点应对措施

3.1 加强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要懂经济、善管理,还要精通计算机并了解一些常用国际法律法规。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如德国的咨询工程师在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不仅可以为业主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还能为设计单位、承包单位,供货单位提供咨询服务。近几年来,项目控制(Project Controlling)模式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采用。项目控制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高层次的项目管理咨询活动,其核心任务是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项目“诊断”报告,制定“治疗”方案。它要求其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很高专业知识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由此可见,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必定是控制整个项目全过程的统帅。

以下是对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的几点建议:(1)分类明确培养标准:根据国际化人才的不同类别明确其培养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明确的培养标准;(2)加强在岗培训和轮训,让项目管理人员在不同岗位适应不同的管理角色,担任不同的职务,应对实际的各种不同挑战;(3)分批派员到合作机构或国际大石油公司学习,如BP、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等,象雪佛龙公司在海上油气开发项目中采用的是《哈佛模式项目管理国际通用执行标准》,值得我们借鉴学习;(4)加强管理人员的项目全过程培训:目前不少项目管理人员仅仅是项目施工管理的能手,但往往忽视了项目投资前和项目投资后的项目管理工作,有的甚至对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知之甚少,这在基层项目管理人员中尤为普遍,这不仅与中国海油期望的全能管理人才要求差之甚远,也不能满足国际项目管理发展的需要。

3.2 强化合同管理意识

合同对合作双方来说就是“圣经”。合同管理是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与安全控制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任何国家的能源公司都必须重合同讲信誉,只有一切从合同出发,才能保证国际项目建设的成功。合同管理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对合同管理的认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招标投标阶段不注意研究招标文件,在实施阶段不认真研究合同的规定,而是靠自己狭隘的经验或良好的愿望来实施工程,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第二个层次是,虽然对合同认真学习了,甚至对合同条款十分熟悉,但在工程实施中,只是“僵硬”地使用,无论口头或书面,开口闭口都谈合同规定,这种表面的“严谨”往往在实践中失去灵活性和效率,导致某些问题不能“互利共赢”。第三个层次是,既能灵活地吃透合同中的各项规定,又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具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和务实的精神,能看清“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处理好“长期”与“短期”的关系,把握好事物的“度”。显然,第三个层次是中国海油在国际项目管理中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合同管理的最高境界。

其次,合理运用合同范本。当前国际国内的合同范本非常之多,国际上常用的有FIDIC合同,英国的NEC合同(ICE合同、JCT合同),美国的AIA合同,国内石化、建筑、公路、水利等行业也有不同的合同范本。从国际化发展的角度看,随着中国海油在国际合作领域的逐步成熟,合作双方的管理水平和合同意识也在逐步得到提高和增强,因此,中国海油的工程项目合同最终要同国际合同接轨,最好的方式是以国际通行的FIDIC合同为蓝本,同时借鉴其他国际、国内合同的优点,从实际出发,去掉其中不便操作的地方,制订出最适合双方的国际性项目合同文本。

另外,在国际化进程中,我们还要加强国内外合同相关知识和条款的深入培训,尤其是FIDIC合同,这样才能在国际项目管理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3 建立国际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中国海油对海上大型建设项目集成为三维的管理模式(不含组织维度),见图2所示,即工作包集成、管理要素集成和项目实施过程集成。

图2 中国海油上游大型建设项目集成化三维管理模式

对国际项目的风险管理也是如此,可以参考当前的项目维度管理思路,将集成化思想应用于国际项目风险管理活动中,以系统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依据,将时间维度(项目生命周期)、组织维度(项目风险管理机构、人员)、逻辑维度(项目风险管理逻辑过程)和知识维度(风险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集成起来形成国际项目全面风险管理运作的过程框架,见图3所示。

图3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体系管理框架

同时,结合中国海油的自身特点,建立包括总部决策层、国际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三级层次化的组织架构,为国际项目风险管理全面提供保障。

3.4 推进国际项目的信息化建设

3.4.1 建设国际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国际项目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作用:(1)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使信息交流速度大大加快,减少海外项目参与人数,也减轻项目管理工作的负担,大幅提高效率;(2)利用信息管理平台,方便国内外和各相关方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各项资源的最佳配置;(3)实现国际项目规范管理,提高海外项目管理质量;(4)通过系统化、结构化的存储信息,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数据复用,从而为国际项目管理提供定量分析数据,进而支持项目的科学决策;(5)大大提高国际项目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6)信息化建设也是国家和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项目信息化能够更科学、更方便地进行多种类型的项目管理。如:大型的、特大型的、特别复杂的项目;多项目的管理,即一个大项目或分支机构可以同时管理许多项目,实现项目群管理或区域化管理;也可以使总部进行远程项目管理。

3.4.2 国际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国际项目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国际项目管理过程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施工和控制信息管理系统;(2)有关标准、规范的信息系统:包括国内、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3)建立国际项目管理基于互联网信息处理平台的方案优选、工程项目招投标、设备材料采办的信息系统。

3.5 国际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有效的项目组织结构与内部管理控制模式是海外项目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不同的石油公司对海外项目采取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目前多数国际石油公司采用的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少数大公司采用的是职能制与事业部制相结合的矩阵制结构,而一些中小独立石油公司主要采用的是职能制组织结构。

中国海油目前采取的两级项目管理体系,突出了公司总部作为投资和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中心的地位,国际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为各项活动的组织和执行中心,矩阵制的项目结构比较适合海外项目管理。为满足未来更多上、下游一体化项目管理的需要,还要进一步改进和强化项目管理。基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运作的发展状况,未来海外项目管理模式必将延续当前的两级管理模式,以保证中国海油总部集中投资和经营决策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海外项目管理的内容必将更加丰富,两级管理模式也将会更加充实。今后,海外项目管理模式方面将全面考虑以下内容:

(1)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海外项目管理单元以及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充分明确职责权限,体现责、权、利一致原则,进一步提高海外项目运作执行力。

(3)加大整合力度,合理优化资源与人才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和协同作战能力。

(4)加快管理制度流程化进程,做到业务流程清晰,提高工作效率。

(5)随着海外并购力度加大,中国海油获取大项目的机会将不断增加,海外项目运作也会从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的上游业务全面扩展到上下游运作一体化,从而进一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对此类项目或业务建议借鉴“矩阵式结构”管理模式,以当前两级管理模式为基础,纵向上公司总部仍然为投资和经营管理决策中心,在资源国的上、下游子公司为执行单元,而横向上上、下游子公司之间又可增加协调、监督和管理力度。

(6)积极实施“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管理战略,发挥资源国的各项优势,推动公司海外项目运作“本土化”、“国际化”,真正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的国际化目标。

4 结语

在建设“海外大庆”的道路上充满荆棘,也由于国际上各资源国的环境不同而充满众多变数,但是,只要有实力,有足够迎接国际化各种挑战的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制定完善的流程和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国际优秀能源公司的成熟与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博采众长,扬长避短,认真做好海外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中国海油一定会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燕.论能源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国海油国

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0,9(下):258-259.

[2] Harvey Maylor. Project Management. 3nd ed .

New York Prentice Hall,2002: 157~160.

[3] 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工作委员会.关于我国

在工程建设中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调研报

告[R].2002.

[4] 张云青.中国海油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变更管理研

究-以渤中25-1项目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

南开大学,2006.

[5] 邵强,罗杰.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5):35-36.

[6] 吉治国,丁立杰.浅议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篇8

二、基金项目管理的特点

基金项目除了具有科技项目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如下特点:(1)基金项目是基础研究,其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简单的量化管理是不适合的。(2)基金项目管理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外,离不开依托单位、专家的支持,而基金委与依托单位、专家是一种松散的关系。(3)基金项目的体量大。2011年基金项目申请量达到了15万项左右,2011年资助项目34000项左右。(4)基金委负责组织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整个业务过程的运转,并对依托单位的具体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5)基金委依靠评审专家对基金项目进行评价与遴选。(6)依托单位具体负责基金项目实施的管理和监督。

三、“科学基金共同体”在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科学基金共同体”是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建立和协调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科学知识生产的松散组织[1]。韩智勇等[2]阐述了科学基金共同体的“四支队伍”(研究专家队伍,评审专家队伍,基金委工作人员队伍,以及依托单位、联络网、地方科技主管部门)、“三类机构”(依托单位及其联络网、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和联合资助机构与基金委)和“两大系统”(专家系统和管理服务系统)的内涵和作用。科学基金共同体的各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各自在基金项目过程管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专家系统是“基金制”的基础

“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是科学基金制的基本特点。包括申请者、承担人和评审专家在内的专家系统是过程管理的主体,是基础研究的承载者,是科学基金项目绩效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专家系统既直接参与基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又参与业务过程的评估和信息反馈。专家系统的学术水平、科研道德水平决定了这个群体能否尊重科学规律,自由探索,甘于寂寞,潜心从事“敢为天下先”的风险性强的研究;能否尊重首创精神,发扬学术民主,公平、公正、无私地评价和遴选出探索性强的项目。

2.管理服务系统是科学基金的保障

包括基金委、依托单位及其联络网、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和联合资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内的管理服务系统是科学基金项目运行的保障。基金委是一个学术性管理机构,是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协调者和政策制定者,其职责是制定、解读、宣传政策和各类基金项目的管理办法,组织专家系统和服务管理系统开展各项工作,保证科学基金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基金项目的绩效。由于基金委工作人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跟踪每一个项目,因此科学基金项目具体实施必然离不开依托单位及其联络网、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和联合资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他们与基金委工作人员一道组成科学基金项目的保障系统。

四、建立基金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基金项目管理的特点,特别是随着科研人员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基金项目申请量与资助量逐年增加,资助经费也逐年快速增长,项目管理的复杂度和工作量大幅提高,对科学基金的专家系统和管理服务系统提出了挑战。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也越来越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对基金项目的管理规律,对基金项目管理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从而不断改进和创新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以适应基金项目的不断发展,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基金项目过程管理,就是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共同体的作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对基金项目业务流程的跟踪、监督,在建立较为科学、可行、规范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进基金项目管理的每一个业务过程的绩效,从而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绩效,实现基金委的“卓越管理战略”。

五、基金项目过程管理构建设想

1.建立基金项目业务过程的评估体系

过程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不间断地监控各业务过程的运行情况,进而实时评价和优化业务过程。对各业务过程进行信息采集是优化管理业务过程的基础性工作,对各业务过程进行评估是优化业务过程的必然要求。基金项目管理的业务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议(包括通讯评审与会议评审)、项目批准与实施、项目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后期成果跟踪。为了有效地评估基金管理各业务过程,需要采集基金管理业务过程的信息,建立各业务过程的绩效目标和评估方法。需要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

(1)“项目申请”业务过程采集的信息包括:项目指南、申请书内容、管理办法、年度申请通告等。

(2)“项目评审”业务过程采集的信息包括:评审要求、通讯评审意见、通讯评审专家信息、会议评审意见、会议评审专家信息。

(3)“项目批准与实施”业务过程采集的信息包括:项目计划书、调整计划书、进展报告、项目信息变更等。

(4)“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业务过程采集的信息包括:中期检查意见、中期检查专家、结题验收意见、结题验收专家信息、经费使用情况等。

(5)“后期成果跟踪”业务过程采集的信息包括:延续研究的进展情况、后期发表的论文、专利、奖项等。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中明确指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绩效是:“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使用效益,促进基础研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金项目管理的各业务过程的绩效目标是:

(1)“项目申请”业务过程的绩效目标是:便于申请者获得项目申请的有关信息和政策导向,鼓励和引导申请者自由申请,勇于提出高风险性的研究项目。

(2)“项目评审”业务过程的的绩效目标是:公开评审标准和程序,公正、公平、透明地遴选出风险性较强、创新性较强的研究项目。

(3)“项目批准与实施”业务过程的绩效目标是:按照审批程序批准项目,及时启动项目研究,组织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需要协调、处理的问题。

(4)“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业务过程的绩效目标是: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监督、规范项目经费的使用,恰当评价项目进展情况,促进项目研究过程不断改进,达到项目预期研究目标。

(5)“后期跟踪管理”业务过程的绩效目标是:了解项目的后续进展情况。由于基础研究项目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基金项目管理的业务过程的评价宜采取定性的评估方法,不适于定量的评估方法。建议由第三方定期对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业务过程,根据业务过程绩效进行评估。

2.优化基金管理的业务过程

业务过程优化的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管理目标,管理层能够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各个业务过程,优化资源的分配,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佳的管理目标。假定把整个基金项目管理整体看做是一个业务过程,笔者认为优化基金项目过程管理的标准是:(1)是否能将原始创新项目遴选出来;(2)是否凝聚和培养了基础研究队伍;(3)是否给专家更多专心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4)遴选项目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民主;(5)业务过程是否便于公众监督与检查;(6)是否有利于自由的学术研究气氛的营造;(7)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8)是否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9)是否充分利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3.完善基金项目管理的反馈系统

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将反馈的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对后,对再次输出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作用的结果接近理想的目标。过程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和改进项目绩效。对基金项目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实时、准确、灵敏的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各业务过程的运行情况,不断分析研究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因素,优化基金项目的管理过程。

4.完善基金项目的评价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绩效由每一个基金项目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汇集而成,因此如何遴选出原创性的项目是整个业务过程的核心。笔者认为项目评价系统分3个部分:评价标准、评审专家和评审环境。为加强和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技术评价制度,规范科学技术评价活动,正确引导科学技术工作健康发展,2003年科学技术部颁布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评价办法》主要明确了评价目的、原则、分类方法、评价准则及监督机制。

篇9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的推进,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得到应用和集成,导致审计对象数据化、审计线索模糊化、审计风险多样化。因此,结合审计资源相对有限与审计需求不断增加、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与审计质量相对偏低的现实,研究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提升策略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1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评价

审计质量有广义(审计工作整体质量)和狭义(具体审计项目质量)之分,审计质量管理以满足使用者需求和审计质量持续提高为核心,是一个涉及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规章、审计方法、审计项目等诸多因素的持续的、动态的系统过程,高校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提高审计取证的精度,加强对审计实施方案、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复核;(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增强其专业胜任能力;(3)修订和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优化内部审计流程;(4)突破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局限,不断提高咨询业务比例,探索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的发展方向;(5)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总体而言,随着重视程度的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和内审工作整体质量都呈现出提高趋势,高校内部审计趋于同内部治理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由监督导向逐步转变为服务导向,在实践中日益关注风险,体现出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但是,实证调研结果表明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模式、业务类型、人力资源状况不同,内部审计依然存在传统账目基础审计、事后审计所占比例过大,对学校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绩效关注不够等问题,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管理层和教职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就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审计队伍建设滞后,内审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缺乏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2)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强调了监督性,而忽视了服务性、内向性以及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咨询职能;(3)缺乏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和有效的审计沟通,难以增进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知和支持;(4)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和审计结果运用受阻,独立性得不到保障,降低了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5)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审计效率、审计信息资源共享未能实现实质性改进。

2信息化环境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挑战

2.1内部审计理念亟需转变。CIIA将内部审计定义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为高校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高校内部审计因缺乏完备的委托-关系这一基本前提而出现认知和定位的偏差,内向型的评价、控制、咨询活动所占比例偏低,工作理念尚未上升到帮助学校提高决策水平、改善经营管理状况、实现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既定目标的高度。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方式发生变化,经营管理活动潜在风险增加,亟需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以风险为导向,以增加学校价值为目标,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原则,有效参与内部治理。

2.2传统审计领域和方法受到冲击。已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内部审计业务中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所占比例依次递减,并且传统的监督性业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信息化环境下,需要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审计对象,需要运用审计抽样软件、接口软件、分析软件进行样本抽取、数据获取、配比分析,需要分析和评价学校内部各项经济管理活动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而面临的潜在风险,这些都将严重冲击传统审计领域和审计方法。与此同时,现有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以及专业胜任能力欠缺,使得代表内部审计发展方向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以及咨询、评价业务受到阻碍,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现代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的必要性进一步凸显。

2.3内部审计风险加剧。信息化环境在给高校内部审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剧了内部审计风险。一方面,数据生成、存储、传递方式变化造成审计线索隐蔽化、审计取证动态化,信息系统本身成为审计对象增加了审计难度,内审人员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将在短时间内面对财务、业务、管理方面的复杂信息并进行审查、评价,博弈难度和失察的可能性加大。此外,虽然运用审计软件采集、计算、分析数据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优势,但审前数据分析不充分,原始凭证、账簿、报表人工审核不足,审计软件跟踪程序设置滞后,都将加剧审计检查风险。

2.4内部审计管理手段和效率面临升级。科技进步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高校管理体制及内控制度的变革,在对财务管理、教学科研管理、招标采购等产生较大影响的同时,也对高校内部审计参与学校治理、提升自身管理手段和效率提出升级要求,内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不能仅局限于对各个功能要素进行孤立的审计,还要对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活动和相互作用的效果进行审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从总体上对审计目标进行动态、系统的审计评价。当前,高校内部审计面临审计资源有限与审计需求增加、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质量偏低并存的矛盾,整合内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3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策略取向

3.1转变内审理念,更新内审人员知识结构。要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立足于信息化环境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升级要求,通过部门会议、个别交流等形式,统一认识,实现内部审计功能定位由外向监督到内向服务的转变,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切实通过防范风险、查处问题、完善治理的相互作用体现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要突出层次性、针对性、系统性,增强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效果,避免培训流于形式,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已有财务管理、会计、审计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经济统计、工程建筑、计算机、法律、管理知识;要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提升准确应用审计标准、正确识别控制薄弱点和审计重点、保持合理职业审慎、进行有效审计沟通等方面的专业胜任能力。

3.2拓展审计领域,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高校内部审计需要通过积极拓展审计领域、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进而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后,才能实现“以为立位”,提升其权威性并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随着信息生成速度加快、信息容量加大,内审人员要把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将信息系统纳入审计对象,及时了解和评价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流程以及内部控制措施。要强调信息接收、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加大非现场审计,实施“参与式”审计。要区别对待系统开发、应用程序、数据文件三类审计业务,探索程序追踪法、平行模拟法、受控处理法、数据检测法、嵌入审计程序法等方法的具体运用和创新。

3.3强化风险意识,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对审计工作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内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鉴于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加剧,应强化内审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审计风险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特点。要坚持廉洁从审,总结经验,增进内部沟通协作,通过审计数据之间的相互比对增加发现审计线索的可能性。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审前风险预测和评估、过程控制、分析和修正审计结果的有机结合。要确定合理的审计抽样范围,提高审计取证精度,严格进行审计质量检查,准确评价和定性审计发现。

3.4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环境要求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推进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优势,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存储和处理的数据进行审计,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加大审计检查覆盖范围。要主动适应学校事业发展、内部控制改善、内审转型升级的要求和信息化硬件基础、软件基础、人力资源状况,不断丰富内部审计法规库、案例库、专家库、数据库、中介机构库信息资料,逐步构建网络化管理体系,充实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资源管理系统、审计业务管理系统和审计信息化保障系统,实现标准作业、便捷操作、过程可控、资源共享等目标。

作者:夏午宁 陈丽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纪监审办公室

参考文献:

篇10

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实现一体化、信息化的的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也要逐步实现信息化,这体现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财务联系电子化;财务通讯科技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等多个方面。同时,对于许多企业而言,管理手段不断丰富,无形资产的比重逐渐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引进新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笔者所在的公司,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新阶段。作为大型集团企业下属的地区公司,在筹融资及投资功能被上收的情况下,作为生产中心,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似乎只剩下了成本控制管理。以ERP作业链为基础的企业业务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企业财务管理各个环节,有力支持了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

一、EPR 系统概述

(一)EPR 系统简介

所谓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是指企业在资源管理过程中对资源分配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安排,从而达到资产使用效率最高的结果。EPR系统的主要运行职能是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重新的安排、规划和优化,从而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公司资产的真实实时价值,为公司决策提供基本信息。。

(二)ERP 系统特点

EPR系统整合了公司内部的财务信息,从而使财务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能够清楚地获悉公司内部的基本资产状况。EPR系统的作用首先是统一信息,由于其运行模式具有高度标准化,运行内容有统一标准,因此EPR系统特点之一是统一性和高效性。

同时,ERP系统的信息获取和更新是实时的。这意味着,管理系统能够获取最新的生产经营状态。因此,EPR系统整合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有助于系统信息整合后及时更新总体数据,EPR系统具有高度及时性。

(三)EPR 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从EPR的定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EPR的核心内容是价值链与业务链的融合管理。因为,在公司中对财务资产的管理一直是财务部门的分内职责,而财务数据又基本上来源于业务部门的生产经营行为。因此通过组织实施ERP系统,将业务部门操作与财务价值核算实时的连接起来,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有很大帮助。我认为,EPR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意义如下:

1、EPR系统整合财务信息

在传统的信息收集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信息是十分不统一的,各个部门各自为战。信息难以及时传递,各部门对公司整体运营状况难以做出有效评估和调整。这极大地限制了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各个部门能动性的发挥。在EPR系统下,通过各业务模块的融合,上述问题将迎刃而解。例如:生产计划部门通过生产模块下达生产计划、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各业务部门会产生其各自的物料或服务需求计划。这些需求计划,在企业的采购模块里又会生成采购计划,相应的后续采购、验收、挂账付款等事项在系统中相应完成。采购的物料和服务,又会根据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分配到各自的成本中去,经过系统设定的成本核算模式,相应的成本将会实时计算出来。EPR的运用使每个部门摆脱其各自为战的尴尬局面,解决了财务部门难以掌握整体信息的困境以及各个子核算系统相互分离的问题,解决了内部财务信息传输和整合的问题。在EPR系统下,上述所以信息都会被整合核算成为一个整体。大大减少了财务信息失误的可能性,信息高度整合,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2、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运营能力、生产能力、市场环境等方面与进行一系列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据以评估的信息是相互分离的,并且在不同的部门中进行管理,如:销售部门只关心销售数据、生产部门只关心成本数据、采购部门只关心采购数据,很多重大决策缺乏过硬的数据支持。在EPR系统下,上述信息得到了高度整合。举例而言,在原料供应的需求中,其要受到受到市场环境、和库存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EPR系统下,上述信息得到整合,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状况、库存状况等决定采购与否以及采购数量,这一财务管理决策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EPR 系统协调各个部门信息,从而使系统自身产生价值,形成产品和信息的一致性,实现资金流动、实物流动、信息流动的高度统一,加强了财务管理的一致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3、EPR系统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EPR系统是一个现代企业中资源管理的科学分析体系,从而使企业的财务信息资源能够准确快速地提供,减少决策失误.EPR系统有效实现了对财务管理的信息整合,使得各个部门的信息能够及时得到汇总,实现数据的动态化管理。同时,EPR系统强调对数据的统一管理。系统论认为,数据的统一整合和系统分析,能够有效减少每一个环节在最终信息获得和决策中所占的比重,从而有效避免人工失误,保证系统的安全。

然而,需要企业注意的是,EPR系统的安全性是相对的。在计算机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黑客无所不在,一些国际化大公司也存在不少被黑客攻击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例。企业应该提高警惕,加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二、EPR系统的应用

本文以笔者所在公司ERP系统为例说明,如何在财务管理中实现EPR系统的应用。

(一)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

ERP管理系统所采集的数据并以此建成的数据库主要包括总帐会计模块、物资采购模块、生产计划模块、项目管理模块等等,涵盖公司和具体业务流程,由此可见,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对EPR系统而言必不可少。

(二)ERP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融合

ERP系统作为整合公司业务的系统,其并不是专业的会计核算软件。其产生的原始数据信息,需加工处理成财务信息。为此,公司采取了ERP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融合的方式,将ERP原始业务信息,通过对照表等方式,转化成财务数据。这样,每当业务部门有业务发生,产生了实时的实物流,相应的就会产生实时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实施财务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网路系统更新

EPR系统强调数据整合,因此在应用中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网络和数据系统,为分公司和子公司建立并并入公司主干网络之中。与此同时,网络及硬件的建设也为系统安全提供保障。

(四)操作系统统一化

EPR系统的数据格式应当统一,才能实现数据共享。在许多企业中,其信息设备尚存在多个操作系统并用的情况,这会导致信息处理的混乱。因此,在应用EPR系统时,企业必须统一操作系统。为此,公司在集团总部层面上控制编码标准化是较好的方法。

(五)财务制度的统一化管理

EPR系统中要求业务流程,编码等高度一致。而在现实操作中,许多企业的各个部门采用不同的标识方法和标识技术,造成企业内部存在人为的信息障碍,这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十分不利。鉴于此,企业应当以总部EPR系统为模版,要求各个部门必须按照EPR系统的要求整理财务报表,整合财务数据。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统一的会计制度、核算办法、标准编码、业务流程和应用系统,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统一化。

另外,为适应ERP系统实时,相关业务流程会有所改变,因此切合业务流程的改变,相关的制度也应重新修订。

(六)EPR系统人员更新

EPR系统使得财务管理的处理在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上完成,这就要求各业务部门操作人员需要提高认识,明确自己的操作在整个企业业务链条中的位置,并且明白每个操作所产生的财务后果。同时,传统许多由财务人员掌控和操作的程序已经被EPR系统自身所取代,这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认真调整心态,及时更新知识,并将财务监督前移到业务部门岗位上去。

三、 结束语

EPR系统,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系统,是现代化企业进行管理的核心。因此,企业应当重视EPR系统的发展,高效应用EPR系统,使其真正能为企业健康高效发展发挥作用。

篇11

一、项目的概念及特征、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一)、项目的概念

项目的概念 “项目”的提法由来以早,建筑业及军事领域最早运用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方法。项目的定义有多种,但都围绕着项目的基本概念而归纳的。ISO10006中规定项目为“具有独特的过程,有开始和结束时间,由一系列相互协调和受控的活动组成。过程的实施是为了达到规定的目标,包括满足时间、费用和资源的约束性条件。”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PMBOOK(2000版)给出的定义为:“项目是为了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作的一次性努力。” 德国国家标准DIN69901地应项目为“项目是指总体上符合下列条件的具有唯一性的任务。(具有预定目标,具体的时间、财务人力和其它限制条件,具有专门的组织)。”

(二)、项目的特征

项目有一个明确界定的目标——一个期望的结果或产品。一个项目的目标通常依照工作范围、进度计划和成本来定义。例如,一个项目的目标可能是在10个月内把一种满足预选规定的性能规格的新炊具,按50万美元的预算推销给予市场,而且期望工作范围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使客户满意。

项目的执行要通过完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也就是许多不重复的任务以一定的顺序完成,以便达到项目目标。

项目需运用各种资源来执行任务,资源可能包括不同的人力组织、设备、原材料和工具。例如,一次婚礼就是一个可能包括筹备人、鲜花商、大型高级轿车和接待大厅等资源的项目。

项目有具体的时间计划或有限的寿命。它有一个开始时间和目标必须实现的到期日。例如,整修一所小学可能必须在6月20日至8月20日的时间内完成。

项目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一次性的努力。某些项目,如设计和修建空间站,就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以前从未试过。另外一些项目,例如开发一种新产品、建一幢房、筹划一次婚礼,则因其特定的需求而成为独一无二的,例如,一场婚礼可能是一个简单而随便的场合,让许多朋友来教堂而已,或许它也可能是一次为王子筹划的场面富丽的活动。

每个项目都有客户。客户是提供必要的资金,以达成目标的实体,它可能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或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构成的一个团队,或是许多个组织。当一个承约商为一对夫妇建一幢定做的房子时,这对夫妇就是资助这一项目的客户。当一个公司从政府那儿获得资金开发一种处理放射性原料的自动化设备时,客户就是政府机构,当某个公司提供奖金给一组雇员,来升级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客户这个词将具有一个更广泛的涵义,不仅包括目标资助人(公司管理层),而且包括其他利害关系方,例如,将成为信息系统最终用户的人们。管理项目的人员和项目团队必须成功地完成项目目标,以使客户满意。

最后,项目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一个项目开始前,应当在一定的假定和预算基础上准备一份计划。用文件记录这些假定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将影响项目预算、进度计划和工作范围的发展。项目以一套独特的任务、任务所需的时间估计、各种资源和这些资源的有效性及性能为假定条件,并以资源的相关成本估计为基础。这种假定和预算的组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影响项目目标的成功实现。例如项目可能到预定日期会实现,但是最终成本可能会由于最初低估了某些资源的成本,而高于预计成本。在项目进行之中,一些假定将会被精炼掉或被实际资料所取代,例如,一量公司年度报告的要领设计被定型,全面的细节设计和打印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将会被更完善地予以估计。

(三)、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特点

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工程项目管理”,1982年引进到我国,1988年在全国进行应用试点,1993年正式推广,至今已经10多年了。在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全国工程界的努力实践下,形成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四大特点:

1、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建设管理方式改革相结合。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新的工程建设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与工程建设的目的相一致,是以工程项目为出发点、为中心、为归宿的管理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政府集中管理为中心的计划管理方式。这一改革极大地解放和提高了我国工程建设的生产力。

2、工程项目管理与我国建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相结合。我国建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首先是围绕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展开的,即形成合格的项目法人(买方),承包单位(卖方)和监理单位(中介方)。这三者是围绕工程项目管理这个中心联系在一起的,并由此形成了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四大主要内容: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这四项制度是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

3、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三个一”,即一门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理论体系、一个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体系、一大批典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成功案例。这“三个一”是我国继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坚实基础。

4、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学术活动活跃。在大学里已经将“建筑管理工程专业”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说明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造就项目管理人才。在继续教育方面,工程项目管理的教材有:全国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全国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全国工商管理建筑业培训《工程项目管理》教材等等。已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学习的达一百多万人(含学习工程建设监理知识者)。全国从事项目管理研究的学术团体有“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学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统筹管理分会”等。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学术研究的专家、教授是一支很大的队伍。每年发表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学术论文、科研成果都很多。另外,我国与香港、台湾和国外工程界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学术交流活动也很频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要业务内容的“注册建造师”制度,正在酝酿建立。

(三)、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组织、筹划、激励、沟通、检查、控制活动。项目管理是通过一个组织来实施的。常使用目标管理的方法。

项目管理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很广泛,几乎包括了管理学的所有知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提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括: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综合计划管理。比较常用的项目管理工具,如“网络计划技术、资源平衡技术、挣值法进度成本分析、WBS工作结构分析、责任分配矩阵等等。项目管理工具的应用,令项目管理具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和计划能力,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工作,可是项目整体效率提高。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正是项目管理的一项基础能力,分承包方式将在项目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现代的管理工具,是在国外完善的分包体系里发展出来的,适应于分包体系的环境,要全面的使用项目管理工具,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必须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复杂性程度高建筑工程造价高,参与人数多,利益相关者多,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都比较大,时间长,所以相对于其它的项目而言,其复杂性程度高。

2、项目进行中不确定性程度大建筑工程项目复杂性高,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如天气、原材料价格、政府法规变化、周边社会关系等较容易影响项目进程;项目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如业主、监理、总包商、分包商、供应商、政府监管机构,变数较大;加之项目自身建设进度也在不断进行,其不确定性程度高,管理过程应牢牢把握渐进明细的特点。

3、建筑工程项目目标较易明确,多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相对稳定建筑工程项目较之其它技术开发项目,目标较稳定,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已实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所以项目目标一般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多数采用目标式的责任承包管理。

4、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正由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转变建筑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多年,但与国外先进的管理尚有一定差距。除部分专业程度较高的工程分项由专业分包商完成外,大部分具体的施工任务还是由建筑总承包企业将劳务队和自有机械设备,自供材料组织起来完成的。专业化程度低,劳务队伍素质不稳定,总承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劳务队的管理,总包方的管理水平也被拖住,不能提高。由于缺乏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现代的项目管理工具也不能有良好的应用条件。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粗放型的阶段,随着市场开放性程度提高,国外的建筑投资商和承包商的进入,政策法规逐渐国际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正向现代的项目管理方式转型。

以上是对项目、项目管理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些看法,想说明一点:由于项目管理的独特特点,而产生的现代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思想,对分承包形式的管理有着很强的整合与管理能力,是与分承包体系相适应的。对分包商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转贴于 二、建筑工程项目加强分承包管理的必要性

(一)、建筑市场向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发展是必然趋势

1、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分工更趋专业化建筑市场早已是卖方市场了,夺标竞争激烈无比,利润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提高竞争力,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本专业的知识信息深度,即在产品的附加值上展开竞争。市场的变化速度也在加快,建筑市场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更新速度变快。顾客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发展总是向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发展的,专业化趋势正体现了这一要求。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多变,要求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2、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促使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的分包企业的分化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得以突出。对顾客来说,顾客的要求和顾客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增长,都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顾客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总以其价值最大化,而非价格最低,为判断标准的。产品的价值由基本值和附加值构成,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基本值已相近,产品价值的提高便更多体现在附加值上,专业化的生产,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生产质量有所提高,一方面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顾客将选择对顾客来说更有价值的供应商,必然引发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

3、国家政策法规将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新的建筑也资质划分,已经说明了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商发展,低层次的向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的趋势。新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二)、建筑企业的专业化趋势

1、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对大型建筑总承包企业来说。所面对的顾客,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管理服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目前的建筑企业,为压低成本,不得不仍使用企业自有的机械设备和劳务队伍,一方面企业必须为这些付出资源低效使用的时间成本,一方面由于需要投入人力和精力来管理这些低端的生产资源,其管理水平和能力被拖住,不能提高。虽然表面上看,业主付给承包商的费用并不高,但实际上由于总承包的能力不足,业主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更多的参与项目的一般管理中去,实际上业主自己付出了本应有承包商付出的成本,承担了本应由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而总承包商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白白错过了获取更高利润的机会。出于增强管理能力,提升管理层次的需要,大型建筑企业必将甩掉低端生产资源,专注于项目管理。对专业分包队伍或劳务队来说,由于顾客要求的提高,提高管理能力,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是必由之路。劳务队将发生分化,劳务队中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将逐渐稳定下来,成为固定的职业人员,而非农民工,劳务队将由自身技术管理能力的差异,分化为大大小小的专业承包企业,既走劳务承包,又走专项工程承包的道路。专业施工能力是专业分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生产率的需求 对大型建筑企业而言,其承包的施工项目是企业产生利润的中心,项目是生产一线,直接发生产值,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企业的生产管理必须围绕着项目活动而进行,企业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都是围绕项目工作而展开的。对项目生产之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外的资源应尽可能的放弃。如低级的小型设备,对低层次的劳务管理,后勤服务等。虽然这些生产资源可能仍然可以产生利润,甚至可能利润可观,但可以通过对比甩掉这些“包袱”之后,产生的效益提高来进行判断决策。大型建筑企业,一旦抛弃这些低端资源,必定更多的将依赖于分包商来完成任务,分包管理能力要增强。这样做,一方面更突出了项目在产生利润为主的地位,专注于项目的管理,可以降低管理不当引起的资源浪费,压缩了企业规模,非常有效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增强了企业的市场能力。对专业的分包队伍和劳务队来说,使用农民工,使队伍不稳定,技术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可能会使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在竞争加剧的环境里,必须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使用机械设备,提高生产率,来降低成本。趋专业化的分包企业,不仅产品质量有所进步,而且由于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将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利润率。

3、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在大型的建筑企业中,由于项目直接面对顾客,对顾客的需求变化以及市场的变化,能更敏锐的感觉和更深刻的理解,企业要想更快的了解变化,为顾客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必须更贴近顾客,减少中间层,以便信息能更快的传递,行动能更快的被理解被实施。为了适应变化,企业会授予项目更多的处理变化的权力,经过压缩的企业组织,会更多依赖外部资源。所以为了提高效率,对分包的管理将越来越重要。专业的项目管理,最终使项目变得更有效率。对小型的专业施工队伍和劳务队来说,组建专业化的施工企业,使管理和技术能力提高,可以使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加强,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业务,这样其企业人力、设备资源能得到更多的利用,生产效率提高。利润增加,将增加其对抗风险和应对变化的能力。对社会来说,专业化分工,使资源的利用更有效率,多余的消耗减少,基础的施工能力提高,减少了直接的生产物质消耗,变成利润储存起来,社会生产发展总是向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发展的。

(三)、国外建筑市场分包体系简介发达的分包体系是国外建筑业的特点之一。国外的大型工程承包公司同国内的工程公司相比,管理人员比例高,某些总承包企业是纯粹的管理型企业,管理人员素质高,在承担项目时,将所有的具体施工任务分包出去,专门从事项目管理工作,项目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最终会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中小型的专业分包公司人员专业素质高,专业设备齐全,公司规模小,易于管理,专业划分详细而全面,专业分包商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提高自身的同时,也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另外,为了防止过多的分包层次,国外也要求承包商在项目管理中,自己负责施工和分包管理相结合的形式。自己负责的施工内容,往往是承包商最有施工实力的一部分,业主在资质审查中着重要求的部分。这与当前采用的大多数项目管理模式相近。就工程项目管理而言,分包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顾客要求的逐渐提高,促使建筑市场由原计划经济的残留格局,向适应现代项目管理的成熟发达的专业分包体系过渡。对于大型建筑企业,加强分包管理是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转贴于 三、分承包管理模式的探讨

(一)、发包模式就总包方内部而言,按发包方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公司集权式组织发包和项目团队组织发包两种方式。

1、公司集权式的发包方式这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分包发包方式。分包商与总包商都以法人的地位签署分包合同,合同的法律地位自然。由公司的发包职能部门选择合适的分包商承揽总包项目的分包工程,签定分包合同,其工程施工交由项目团队管理执行。这种方式,公司掌握着较项目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公司的采购发包管理更为规范和程序化,又有能与承包商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优势,公司集中管理发包,能够在市场中找到更有价值的(性价比最佳)分包价格,有利于公司对项目成本的宏观控制。缺点是,项目团队在执行中,存在一些信息不明,形成“难管”局面,但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组织架构和沟通渠道,这个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2、项目团队发包这是由项目团队根据项目需要,自行寻找和选择分包商,由公司授权项目与分包商签定分包合同,工程管理由分包商直接管理。这种方式效率高,发包便捷,更贴近实际,项目管理较为有力。可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率和成绩,如融垫资、超范围施工等等。缺点是,由于项目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找到最低价格,宏观上对成本控制不利,管理上一旦发生恶性的事件,互相推委,出现失控局面。

3、公司发包与项目发包结合式这是上述两项的结合,对大中型的、复杂程度高的、合同额较大的分项由公司集中控制;小型的、简单的、合同额不大的采用项目自行处理,公司审批的方式。 笔者认为,发包方式应以公司集权的方式发包为主,两者相结合的形式,但管理均由项目团队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这样既能便于宏观控制,又符合分包是项目分项工程的分包,这一事实,调动项目团队的积极性。

(二)、组织结构以下按上述由公司集中发包的方式,讨论管理组织结构研究项目在分包管理时的信息沟通渠道,可以发现,不论总承包商、分包商、总包项目团队、分包项目团队都是由项目工作联系起来的,分包商项目团队被两个“领导”管理:总包商项目团队和分包商企业,以下是分包管理的组织图: 上图说明:总包商与分包商的关系,无论是在企业级还是项目团队层次,都是以合同关系来联系的,是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总包商内部或是分包商内部则是一种行政的关系。分包商项目团队受到来自总包方和企业上级的双重“管理”关系。基于这种特点,总包方在此可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管理结构:如下图所示 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对总包来说是一种内部矩阵的自然扩展,总包项目团队可根据项目任务情况灵活机动的组织相关分包商,形成任务小组,分包商项目团队有两条上级沟通渠道,也有利于在管理中找到平衡,转化冲突。但必须强调的是,总包方不论在项目团队,还是企业管理层都必须安排有专门的人或部门负责协调各分包商的工作,尤其在项目团队里面。 由于这种组织结构是以项目分包合同为基础的,较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有很大的不同,带有强烈的法律契约色彩,这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法律约束下,对分包商的激励、处罚、控制将与行政关系下有着很大的区别,难度有所增加,但却强化了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关系,也可以视为一种内部的合同,而分包是一种外部合同,违反内部合同只会引起轻微的处罚,而违反外部合同,就可能带来诉讼。我们必须非常的重视合同管理。

(三)、合同管理(分包)

1、合同类型以下为按合同支付方式分类的合同类型:

(1)、总价合同也称约定总价合同,一般是投标者按招标要求,与招标方达成一个总价,在总价格下完成合同规定内容。总价合同分以下几种:

a、总价固定合同这是在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以固定不变的合同总价发包的方式,适用于工期不长,工程施工内容明确的项目。承包商将承担大量的风险,为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付出代价。这种合同方式应用较多。业主愿意采用此方式,往往明知道变化会比较多,却仍采用,是因为可以将风险转移到总包商身上,总包方也可以用这种形式将风险转移到分包方身上。

b、总价调价合同这是双方约定在项目过程中,允许因业主变更、通货膨胀、材料价格变动、汇率变化等允许因素,对合同价格进行调整的合同方式。

(2)、单价合同

a、估计工程量单价合同以估计的工程量为依据,投标者只填报单价,而计算出的合同价格的发包方式。项目结束后,按实际量结算,或在月工程款支付中,按实际量支付。也有规定只有相差超过一定数量时,方才按实支付的。

b、纯单价合同工程量未知,仅以单价签定合同

c、单价合同与总价合同结合对工程量明确的部分,可使用总价合同,变化较大,不确定的以单价合同签定协议。

(3)、成本补偿合同也叫成本加酬金合同,指业主在支付工程实际成本后,再按实现约定的方式支付给承包商管理费用及利润(酬金)。这种合同方式灵活机动,应用的巧妙的话,可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作用。

a、成本加固定酬金合同这是根据双方协议,工程无论成本多少,其承包商的人工、材料、机械等直接费全部按实报销,然后再给予承包商一笔固定的费用,作为承包商的酬金。

b、成本加定比费用合同即承包商的酬金以完成的工作量为计算基数,按协议比例提取酬金的合同。

c、成本加目标奖金合同即在成本费用之外,发包方制定若干目标(如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若承包商实现目标,则按规定支付奖金报酬的合同。

d、最大成本加费用合同即双方协议一个最大的成本加固定酬金金额合同。并规定,当实际费用超过合同规定后,多余部分由承包商自理;当实际成本低于合同费用时,除付给承包商报酬外,多余部分由发包方与承包方分享。

e、成本加提成合同即发包方支付给承包方实际成本后,将发包方因本项目产生的利润,进行利润分成,作为给承包商的酬金。这种合同方式可以作为一种项目入股或融资的方式。以上各种项目合同方式,使用时并不局限于这几种或多种方式,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同双方情况,灵活而多变地采取或创造性的使用。

2、合同准备项目分包合同准备包括下列内容:分包计划―合同范围确定―询价(招投标)―合同谈判―形成合同文件

(1)、分包计划由总包商。总包商应在对业主的投标期间,就着手拟订项目分包计划,初步确定工作范围、数量、开竣工时间等。若中标,则对分包计划进行修正和细化。制定分包计划的好处是,一、可将项目的工作进行细化管理,二、可便于送业主审核和协调指定分包,三、能在前期了解项目成本,分包计划应与项目进度计划紧密结合,应与项目工作分析结构内容相一致。

(2)、确定合同范围根据分包计划,便可对分包工程进行合同内容确定。这里所说“合同范围”不仅指工作内容,而是指“对分包工程合同价格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包括工作内容、质量标准、技术规范、材料规格、开竣工时间、进度安排、责任和义务、使用设备、技术和管理人员、风险分摊等等因素。对多承包商构成的项目,合同管理的关键是理清各承包商之间的责任和组织界面。即“什么该谁做?该谁负责?”的问题。确定合同范围正是理清的基础和理清的依据。确定合同范围,必须采用穷举法。即对构成合同价格的所有因素,包括细节,进行罗列,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合同范围的描述要尽可能的清晰和准确,减少模棱两可的,工作内容、技术规范、材料品质和规格、进度安排、双方责任和义务,要细致而准确。总包与分包之间,分包与分包之间责任归属要明确划分。如因信息不足,无法明细的情况,也应依据经验判断说明和列举可能发生的情况。必要时,可以用否定语言规定合同约束以外的情况。确定的合同范围就可形成分包工程的项目招标书,或询价依据。

(3)、询价是一个选择分包商的决策过程。询价过程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分包合同范围说明,一般从下面4个方面选择分包商:

a、报价的合理性分包的报价应使总包获得合理利润,指定分包的报价应使总包获得管理费,总包首要工作要评估报价合理性,防止不均衡报价的手段。

b、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需要考察包括管理能力、技术工人素质,施工设备、相关经验等方面。

c、财务力量对有融资因素的分包商,必须考察资金财务能力。

d、信誉询价过程的文件,如招标书、投标书、业主要求、资料表、投标技术方案,中标函、各种保证金,承诺书,都是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必须注意询标的严格性。

(3)、合同谈判一般要对以下几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澄清:

a、合同范围因合同范围一般由总承包方拟订,对总承包有利,分包商往往对合同范围要进行讨价还价。

b、变更进一步明确,变更的处理程序和办法、费用。

c、甲乙方责任和义务

d、违约责任明确包括质量、工期等方面的惩罚规定

e、支付方式或条件总包商要依靠合同谈判获得更有价值的价格,分包商也可通过谈判得到有利的合同支付条件。良好的支付条件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激励措施,而不用增加成本。

f、风险和保险

g、争端和仲裁

(4)、形成合同文件经过合同谈判,将谈判结果整理,双方签署认可,即形成正式的合同文件,合同文件一般包括:合同协议书,招标函、投标函、合同条件、业主要求、资料表、投标方施工技术方案和其他应该成为合同内容的文件。

3、合同执行执行阶段的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实质是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努力促使合同卖方按合同要求认真完整地履行合同义务。合同执行阶段的管理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不断明确和深化合同范围合同开始执行后,项目也就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合同管理的目的是努力确保合同被按要求履行,合同的要求,就体现在合同范围内。不断明确合同范围就是监督分包商履行合同的过程因项目有渐进明细的特点,随项目的不断进行,许多前期没有明确的问题,逐渐的清晰起来。这些问题不断已有的合同规定形成挑战,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不断向分包商予以明确和理清,所以总包商必须时刻的解释、理清合同范围,甚至重新定义合同范围,这是合同管理在执行阶段的重要工作。另外,不断的理清合同范围,起了监控分包商按合同履行的作用、和主动协调分包商的作用。对合同范围的管理,有下列管理过程来实现:

a、实施计划 以总包商按合同规定要求分包商执行进度计划;

b、检查绩效 不断检查分包商是否按计划展开工作;

c、质量控制 监控分包商工程质量和服务是否满足合同规定;

d、变更控制 因渐进明细的特点,变更在所难免,按合同规定程序处理变更,既公平合理,又有效率。合同执行的第一首要任务,就是监督分包商履行合同义务。

(2)、验收交接和缺陷修补

a、合同内应规定验收程序和交接程序,验收包括中间检查和竣工验收。分包商认为完工可验收时,应通知总包方,总包方不得无故拖延,如因总包拖延造成的损失,分包可以索赔;总包视情况可对分包工程部分或全部接受;由于总包向业主的移交与分包商向总包方移交并非同时,一般要规定,分包商在其分项工程完工后,仍负有照管责任,直至工程顺利交接。

b、缺陷修补对缺陷应规定缺陷通知期(保修期),在此期间内,分包商有义务无条件修复缺陷,若分包商未能按时保质修复,总包商可自行修复,费用由分包支付。但分包商以外的责任造成缺陷,分包商可按变更要求索赔。

(3)、合同变更项目变更必然发生,总分包双方应在工程开始之初就在协商定变更的处理程序和方法,并写入合同文件。一般来说,分包商在总包提出变更之前或之后,有义务就变更内容提交一份书面文件,说明变更前当时的状况,实施变更后对进度的影响和价格的调整。总包方在限定时间内,一般14天,予以回复,否则视为默认。

(4)、合同支付应在合同签定时确定。合同支付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手段。合同支付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良好的合同支付方式值得深入研究讨论。例如对工期较紧的工程,可以采用按实物完成进度支付工程款,即基础完成支付15%,主体完成支付15%,砌筑完成支付15%……;对变化较多的工程,为使变更及时执行,可规定将变更的工作量计如进度款内支付;有时,工程后期因工作零星或难度大,分包商积极性不高,可以提高后期完成的工作内容的单价或提高后期的工程支付额度。合同支付是建立信誉的最根本体现,必须尽可能按合同履行支付义务,否则上述作用或更多的作用将失去意义。

(5)、风险和保险风险分担应在合同订立时确定,一般总包方在发包时将风险转移到分包商身上,但在执行合同时,分包商往往将一些风险向总包转移。如材料价格上涨后,分包商为降低成本,材料以次充好,减少用工量,施工质量逐渐下降,为总包埋下质量隐患;安全文明施工方面,分包商减少投入,将安全责任向总包推卸,文明施工依赖总包协调。必须在合同之初,明确合理分担风险,在总价固定的合同下,承包商的利润往往就是对风险管理的节余。保险方面,总包商一般承担了较多的风险,其风险可能来自于业主、监理、分包商、政府、自然环境等,对总包商来说,应进行综合保险,以避免损坏。分包商可投保工程一切险。

(6)、索赔、争端、仲裁

a、索赔时总分包双方都可运用的武器。一般索赔在发生索赔事件28天内要发出索赔通知,随即提报索赔资料,42天内报送完整的索赔报告,索赔报告应包括:概述事项、索赔根据、索赔量计算内容、索赔证据。注意索赔的时间效力,如未能在28天内发出索赔通知,赔偿责任将被解除。无论总包还是分包,当发生可以进行索赔的事件时,应当有进行跟随记录的习惯,不论责任归属,应先采取同期记录的方式,收集证据。如遇连续的事件,应及时的在索赔事件发生时,发出索赔通知,并提交临时报告,在索赔事件结束后28天内提交最终详细报告。索赔批准应是书面的批准,分包商有权得到能足以证明其损失的次部分费用。注意违反索赔的有关规定的违约行为,将影响索赔结果。

b、争端一般来说,合同双方必然会发生争端,解决争端应在合同订立时就争端的解决程序和规则达成协议。争端发生可寻找第三方或组织予以裁决,第三方的选择应得到双方认可。

c、仲裁当争端在第三方裁决后,不能解决,则提请仲裁机构仲裁,直至法院诉讼。 以上关于合同执行的看法,仅仅是合同管理知识的冰山一角,笔者无力综合归纳,如有需要,应查阅相关书籍。

4、合同文件管理系统建立合同文件管理系统是合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合同文件管理系统应有两方面的工作:合同文件的文档化管理、合同事件的程序化管理。

(1)、合同的文档化管理合同文件主要包括:招投标文件、正式合同文件、来往信函、会议纪要、各类支付款记录、变更文件、施工记录、财务报表、索赔文件、进度报表、开竣工文件、技术质量文件等。合同文件因为涉及财务信息,故应以财务方面的合同文件为主体,其次辅以技术的、质量的、进度的进行完善。项目应建立专门的合同文件管理系统,此工作对总包、分包商均有重要意义。实际中分包商由于办公的局限性往往只注意干活,不注意收集整理相关文件,又与总包了解信息不平等,故经常使分包商自己的合法权益受损。应当建立合同报表,合同报表包括合同支付汇总表、批准变更汇总表、索赔汇总表、分包合同支出预算表、分包合同汇总表等。

(2)、合同事件程序化管理一般包括,合同前期管理程序、合同执行管理程序、变更控制管理程序、索赔程序等。

(四)、分包生产过程管理分包生产过程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质量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分包工程具有任务型工作的特点,它区别于工厂重复性作业的特点。笔者认为传统的质量保证体系起源于工厂作业型的质量生产方式,并不适用于任务型的生产方式。传统的质量保证体系认为合格的输入和合格的生产过程就能够得到合格的产品,偏重于过程控制。但项目生产的特点,以及强调满足顾客要求为中心的今天,项目质量管理不仅要关注过程,更要关注结果(目标)。因此新版的ISO9000也提出了如何在项目环境里建立质量体系的问题,项目多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完成任务。新版的ISO9000弱化了建立庞大的刚性体系内容,转而突出了柔性的8大质量管理原则。笔者认为,对分包的质量管理,应以目标管理的方式,贯彻质量管理原则的过程,来完成分包任务。目标融入过程,过程实现目标。

(1)、确定刚性化的目标总包商必须与分包商共同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并能逐级分解,使分包商深刻理解,使目标能出现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2)、柔性化的过程实现目标的过程,因项目的不确定性,不必要也不可能制定刚性的过程,但为了使过程保持合理性,必须贯彻8大质量管理原则。 ①、顾客中心:顾客包括潜在的顾客,满足顾客的要求是广泛和深刻的,必须让分包商认识到这一点; ②、领导推动:总包商是合同规定的“领导”,可以通过合同要求分包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但分包商不会自愿付出多余的质量管理成本,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总包商要监督推动分包商的生产行为,并使其持续改进,实现目标; ③、全员参与:必须总分包共同参与,才能系统的控制全局; ④、系统的观点:质量生产乃至项目都是一个系统,采用系统论的观点,才不至于此强彼弱,埋下质量隐患; ⑤、过程方法:项目渐进明细的特点,要求总分包双方,必须时刻关注过程,才能逐渐明确内容、目标; ⑥、持续不断的改进:因为以顾客为中心,顾客的要求会随着质量的提高而逐渐提高,项目是变化的不确定的环境,渐进明细,要求必须持续不断的改进,才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有序和计划; ⑦、基于事实的决策:实事求是; ⑧、供方受益:笔者经验感受,当供方(分包商)的利润受到威胁时,除非存在更大的利益交换使供方(分包商)作出暂时牺牲,供方(分包商)将不会顾及信誉,必定会采取偷工减料、消极管理来降低成本。可以说利润是获得良好服务的前提。保证质量必须保证供方受益,但限制供方获取暴利的方法是尽可能的了解对方。

2、进度控制根据前面分析,进度管理仍然要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总包方应做好下列工作:

(1)、制定目标,计划进度分包商的工作不一定是象总包那样,生产是连续的,分包商只承担了工程的某一个部分的工作,受其他分包影响,分包的工作可能是间断的,所以总包对分包的工期目标或进度计划也是动态的,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的,总包商要让分包方认识到这一点,在合同中予以明确,以免分包商因非自身原因的工期耽误,向总包提出过多索赔。总包的计划或工期目标,务必要仔细计划,符合实际。

(2)、整体协调由于上面的原因,总包商在指定计划时,必须整体协调,不能专注于某一项,整体协调包括时间上、空间上的、与其他施工单位的系统协调,这是总包在项目管理中必须要做好的管理义务。

(3)、动态检查进度管理的基本工作就是进度检查,这跟过程方法时相一致的。“加快进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缩短进度检查的时间间隔。”项目进度在不断变化,只有动态的检查进度,才能控制进度。检查进度不应局限于完成工程量上,应包括分包商的人力设备投入、材料供应、工作面的协调等方面。进度检查的重点是关键线路的进度。 对分包商的进度计划管理是动态的、变化的。这种计划安排,由于在时间上的不均衡,使分包商的工作时而忙、时而闲,可能造成分包商在成本上的损失。总包方应允许分包在报价时考虑这种进度上的风险,但双方一旦接受合同,分包商就必须面对这种风险。

3、安全文明施工根据笔者经验,因专业化的分包队伍,素质高管理规范,责任明确,文明施工做的均比使用劳务队的情况要好,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责任和目标:在合同协议内明确分包商安全文明施工的责任事项,及文明施工的目标;

(2)、注意过程检查和控制:对分包商的施工生产,总包方应现场专人负责勤检查勤督促;

(3)、作好系统综合管理:对有多个分包商的项目,多分包商同时施工,容易交叉污染,造成相互扯皮,必须清楚的明确各方责任,出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因一家的破坏,使其他分包单位受影响,挫伤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4、总分包协调项目总分包之间是由合同这一法律关系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企业内部的行政关系不同。并且项目工作内部,各分包与分包之间也只是因其工作而发生联系。这就形成一种局面,总包与分包之间,分包与分包之间本质上是平等协商的地位。但项目又必须是一个高度系统的整体,总包商需要建立总包的权威地位,以便使分包商作出与总包或其他分包商之间协调一致的努力;对分包来说,出于自身利益和合同的关系,分包商总是只顾自己工作的,而且是千方百计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总是内敛的)。总包单位在这样一种带着点矛盾色彩的管理环境里,在以下两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

(1)、对分包商的激励: ①、在分包合同中,事先要求分包商有义务将与总包或其他分包进行协调配合,说明可能需要配合的事件,并且分包商有权收取协调配合费。使分包商明确知道,有义务配合总包和其他分包商工作,并且主动的参与项目管理可以获得报酬,否则则可能失去更多利润。必须改变收取分包商管理费的做法,采取务实的态度来对待。 ②、采用巧妙的支付手段来激励分包商工作。选择适当的合同方式,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等,再配以巧妙的支付条件,需要在合同谈判时,仔细研究分包商特点和项目特点,实事求是创造性的利用合同支付方式,如对深基坑挖土,上面的土挖起来快,容易,下面的土难度大,速度慢,分包商到后来往往积极性不高,所以可以规定上面的土单价低,下面单价高,并按完成进度付款,这样来激励分包商工作。支付手段还要注意一个支付量的问题,支付量是否恰当甚至决定了激励效果,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钱少了,喊不动。” 另外建立良好的支付信誉,有助于提高总包的权威。 ③、任务型工作需要施加高压力。有调查显示,任务型的工作,在高压力和紧张的环境力完成的质量和进度,都比宽松舒适的环境里要好。这也说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粗暴的项目经理比温和的项目经理在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说,都比较好。在建筑工程项目里面,有其特殊性,针对分包工程的管理,仍然需要施加压力,创造一个紧张的工作氛围。但在长期合作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善意的、宽容的、坚决的、简单务实的”态度,会比较好一点。

(2)、团队建设因为分包商掌握着生产最直接的资源,所以项目团队建设,必须扩大到分包商,应将分包商的项目团队主要成员纳入总包项目团队来。 ①、团队会议组织正式或非正式的会议,尽可能的使分包商参加。正式的如周例会、总分包会议、图纸会审、技术方案讨论、各种交底会议等,非正式的有专项讨论、学习、吃饭、聚会等。通过团队会议使分包商切实感到项目团队的存在,是项目的一部分,会议可以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②、增加信息的开放度,加强沟通增加沟通一方面可以促进项目团队建设,一方面可以缓解冲突的不良影响。开放更多的项目信息,有助于给分包商施加更大的责任,相当给予了更的分包商更大活动空间,有助于扩大沟通的层次和深度。③、授予分包商更多的权力项目强化目标管理,必须授予分包商更多的权力,可以使用项目更多的资源,这样有利于项目目标任务的完成,授权应以签定补充或变更协议的方式进行,授权意味着分包商有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理应得到更多的报酬。对分包商的授权,同时也是对项目团队成员的授权,有助于成员的能力提高。表现良好的分包商可以获得更多的补充协议和报酬,工作受到激励,授权可以起到双重作用。

(五)、实践中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1、分包商工程质量不佳

(1)、分包商材料方面质量问题,以次充好。这一点,无论分包商信誉好坏,均有可能出现。因为分包商在本专业上有信息优势,技术价格知识较非专业人员丰富,在投标竞争中,得标价已很低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最佳选择就是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材料性能上相近,但品质价格上相差很远,这样做既隐秘又安全。如防水涂料,油性的和水性的,结果相近,但价格相差很大;如铝合金门窗,同样的样式,但材料壁厚或合金品质不同,价格悬殊很大;如钢筋可能检验实验结果均合格,但出产厂家的不同,其质量和价格也相差很大,焊接上就会出问题;如水泥可能实验结果也合格,但旋窑和立窑水泥的稳定性和价格就会有很大差别;如胶合板几乎相同的板材,但执行新标准(环保)的和执行旧标准的价格就差别悬殊。材料问题可能使总包方付出了成本,埋下隐患,质量风险还要承担。材料质量问题很普遍、很隐秘、也很敏感,比较施工质量问题在价值上的损失更大。对策:合同中详细指明材料品质、品牌、性能参数等,现场严把材料关,总包方应深入了解相关材料技术知识和市场信息,提高业务能力,赌住分包商的空子。

(2)、施工质量问题,不符技术规范。这种问题较表面化,容易引起重视。此问题各种研究非常多,此处省略。处理对策:动态检查,研究质量缺陷、分析原因,指定改进计划,实施和敦促承包商改进。

2、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由于部分分包商从事简单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影响工程质量或进度。对策:合同询价阶段注意考察分包商施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施工前,采用样板工程的方法,实际考察,防止低劣素质人员进入;总包方要坚决督促分包商采取措施增加投入,更换或培训或改善现场人员;必要时总包方也可直接介入,安排专人专项管理,以总包方的技术能力支持分包商,弥补分包商的能力不足情况。

3、分包商工期拖延工期拖延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双方都有原因:总包可能整体计划缺陷,工作面没有创造出来,协调不够;分包方可能人力物力投入不足,人员、机械周转不及,管理不善。对策:总包应先加强现场实际进度的检查监控,缩小进度更新周期;了解实际的情况制定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赶工措施,包括激励和惩罚措施;充分沟通,谋取业主和相关各方的理解支持。此问题各种研究非常多,此处略。可查阅相关资料。

4、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这是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处于节约成本,保护自己,分包商总是专注于个体的施工管理的,并且总是内敛的。主要表现在:文明施工逃避责任,可能是别人造成的,不管;生产质量推卸责任,别人污染的缺陷,不修;工具和材料、工作面独占使用,宁可作废决不予人。这种局面给项目的管理造成很的困难,总包管理人员往往主要是协调这些东不沾边西不靠的事情,而且由于相互推委,往往不能很好解决,不仅增加项目成本,而且降低项目整体效率。对策:如前所述,在合同中要求分包商有协调配合义务。现场管理要通过日常协调事件的处理,采用奖励惩罚等激励手段,强化分包商主动配合总包商管理的行为,弱化分包商内敛行为。教育分包商树立项目整体的系统观念。

5、总包商逃避自身义务一般来说,总包商由于自身的地位优势,较容易逃避义务,总包方逃避义务,一定是在分包逃不掉的,能逼使分包方接受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对分包商来说,总包逃避义务,则一定面临损失。对策:分包商应经常的提醒总包商:必须履行合同义务,否则将对项目造成危害。区别的对待具体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总包逃避义务,我将面临损失,如不接受,将有更大损失,则考虑接受;如接受与不接受,其损失相当,则考虑不接受,同时要有同期记录的观念,以便作为日后谈判的条件。

(六)、对未来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探讨

1、专业化程度更高专业化程度更高,使总包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更精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赖度要增加,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商来完成;分包商将专注于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分包商的一些不重要的辅工作将会外包,由更专业的分包商来完成。

2、组织更灵活,组织界限将模糊,总包项目团队也将出现分化,总分包将更多的以针对任务的临时性团队组合(任务小组)来完成工作。项目组织将会更趋灵活的组建,分包商会更多的参与总包的项目团队工作,合同的联系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项目会有更多的补充协议。

3、管理将更规范化合同管理的地位将更重要,项目正式信息沟通会更规范,工作程序会更加规范和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