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字化发展论文

数字化发展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0 16:24: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字化发展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数字化发展论文

篇1

前言

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介入和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和特性,也使影视制作平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影视制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这场变革开始于美国,最先使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的著名导演詹姆士·A·卡梅伦认为:“视觉娱乐影像的制作和技术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给我们制作电影和其他视觉媒体节目的方式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出现了一场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来描述它。”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也认为:“我在发展数字技术方面的主要兴趣在于能加快电影制作的过程,从而使我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实现我的想法。我一直致力于改进我在电影制作方面的能力,因为主要的电影制作过程仍然停留在19世纪。数字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能源,它可以使电影制作人员更富有创造力(无论是在特殊效果还是在后期制作方面)并且使电影制作工作更加轻松。”

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影视作品的制作工序大大简化,制作人员可以比较容易地集导演、摄影、美工等于一身,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使影视作品更充分地表现创作人员的个性,从而为影视制作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制作空间。

一、影视素材创作数字化

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计算机合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影视镜头中的景物可以由无数个独立拾取、记录和处理的影像元素来合成,从而大大拓宽了制作人员的创作想象力。许多影视素材都是通过实拍,然后利用专门的采集设备转化为数字影视素材的,再根据创作人员的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特效处理;有的影像素材,从头到尾都是创作人员通过不同的编辑软件创作出来的。这些素材可以是图形、图像等静态素材,也可以是动画、录像等动态素材,还可以是声音素材。

图形、图像作为一种静态素材在影视制作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素材可以通过拍摄、采集或扫描等方式使其数字化,然后通过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制作成各种效果。如果制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和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知识,甚至可以自行创作,而且自行创作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实现,并可充分利用所使用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集成功能。常用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Painter、PaintBrush、Illustrator、CorlDraw以及PhotoDraw等等。

作为动态素材的录像视频素材,主要是通过摄像机拍摄,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将呈现在屏幕上的影像截获,并以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从而获得可利用的数字化视频素材,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视频捕获或抓帧。通过抓帧得到的原始素材,可以通过视频处理软件做二次处理,从而为更好地实现制作人员的创作要求提供了条件。这类处理软件有Premiere、AfterEffects以及VideoStudio、DSP等等。还有一种动态素材——动画,它可以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创作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根据剧本或创意进行制作,大大提高了影视作品的美感和技术含量,这类软件有Maya、3DSMAX以及Software3D等等。

近几年,随着音频技术数字化的发展,数字音频工作站(DAW)已经成为专门的计算机化硬盘录音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音频的编辑和处理功能,支持处理长样本文件(文件大小只受硬盘大小的限制),而且可以随机存取编辑。音频素材记录在硬盘上,无损编辑不会影响原始录音文件的效果,同时还支持DSP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将一个片断或在整个音频样本实现编辑,不管是实时的还是非实时的,都不会影响信号的质量。

二、影视素材存储数字化

随着存储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视频、音频等数字化影视素材的处理手段的不断更新,原来记录在电影胶片、磁带上的声音、视频和图像将逐渐被存储在硬盘等数字存储设备上,使常规的胶片、磁带的存储转向数据硬盘存储,视频磁带录像机逐步被数字录像机所取代,这将是数字化发展的又一个飞跃。

数字化存储设备主要有磁存储器(如硬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如CD-ROM、DVD等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这些存储设备存储的素材都是数字素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3种数字存储器各有利弊,作为单个的存储器都不能满足影视级的存储需要。目前许多影视素材(无论是高清的还是标清的)是以视频、音频、图像等形式存储在硬盘阵列系统中的。通过网络技术将诸多影视编辑系统设备与硬盘阵列连接起来,各个编辑系统就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设备访问硬盘阵列,从而形成在线数字素材库。

例如,目前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所使用的S2A8000光纤磁盘阵列,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容量大、可扩展性强,并采用了先进的虚拟存储技术,使数字素材的存储看起来就像存储在一个大存储池中;而且采用了高宽带和并行处理方式,使影视制作人员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求快捷地得到所需的数字素材。

三、影视合成数字化

在影视制作的过程中,影像合成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将多种原始素材通过特效混合处理的过程。如抠像、叠加以及色彩通道合成等多种合成手法都在影视制作中得到了应用。这些技法在乔治·卢卡斯的代表作《星球大战》中,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应用。

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数字影视合成的手段和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它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学的原理和方法,将多种原始素材通过专门的采集设备数字化,并用计算机将这些数字化素材合成为最终作品,然后输出到磁带或胶片上。其画面效果要比传统的光学合成方式要好得多。例如曾轰动一时的影片《泰坦尼克》,就以数字化的合成技术实现了诸多惊人的视觉效果,其中最为经典的男主人公教女主人公在甲板上飞翔的镜头大家还记忆犹新。它就是通过在绿色背景下运用运动控制捕捉技术进行原始素材的拍摄,然后用三维软件设计“泰坦尼克”号,通过虚拟摄像机拍摄一段轮船以及海水运动的画面,最后在合成软件中进行最终的效果合成。这些数字化的制作和合成手段及方式,都为影视作品的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影视工作者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合成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数字合成技术的便利性和手段的多样性;合成的作品比传统的合成效果更加精美,更加不可思议。这成为了推动数字合成技术发展的巨大动力。

目前我国在影视制作方面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在逐步提高,逐渐拥有了世界水平的一些软件、硬件设备,已具备了影视数字加工、数字特技制作的基本条件,并完成了诸如《紧急迫降》、《惊涛骇浪》、《极地营救》、《十面埋伏》等多部数字化技术含量较高的影视作品。当前根据我国影视制作的数字化的发展进程,最为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培养一批具有创作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以不断提高我国数字化制作能力。

参考资料:

[1]《影视多媒体》,郭斌主编,2004年11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篇2

数字化管理首先冲击的是我们的思想观念。通过实现观念的转变,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建档案管理方式,才能在工作中抓住机遇,走出城建档案管理新路子。我们经历了城建档案工作从依靠经济行政手段向依法管理的转变,档案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的转变,档案管理手段由手工向技术的转变,档案服务由单一向综合型服务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了,就能推进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转变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

在新的管理形式下,工作中心从过去单一的建设传统纸质档案馆,转变为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适应发展需求的数字城建档案馆,建立一个城建档案信息集散中心。建立一个具备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处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传输能力的数字城建档案馆成为当前城建档案馆的工作目标。

保障技术人员的需求

篇3

数字图书馆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高效、地传播、接收,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加强机构、商业机构、政府和团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等。可以说,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的、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库大系统。

一、图书馆走产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一)面对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以来,图书馆的职能开始由被动的服务向主动的服务转变,图书馆的职能向知识服务转变。作为“生态圈”中的一员,图书馆的上游企业——出版商、文摘索引商、数据库服务商、零售商、技术运作商、服务提供商等,都在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与图书馆处于同一环节中的信息内容服务商、集成化信息提供商也在以市场化的服务与我们竞争。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图书馆在与社会信息服务链和其它环节的交互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该采集更为贴近市场的经营和运作方式,来提高经营效率,实行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来管理、服务、经营和运作图书馆教育产业化的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以电子媒介为重点,以网络为中心,以文献传递、资源共享、知识服务为特点的新型信息服务转化。信息用户需要图书馆提供针对性的、具体问题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提示我们应将核心能力定位在知识服务上,能够提供有效的知识应用、知识更新的服务,这是图书馆工作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图书馆既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能够适应的经济负担,又要从知识市场的角度去了解知识消费及其附带消费,提供相关资源的特色服务;通过产业化经营,建立投入与收益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增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功能,增强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使图书馆教育产业化走进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1、用户知识消费的需求。信息流速的加快、知识应用的直接生产化、持续学习与终身教育的必然性等各种社会因素,均直接冲击着个人与团体的知识需求与知识消费。知识需求意识与知识消费行为形成了一个空前的知识市场,包括书刊阅读、数据库检索、网站搜寻以及参考咨询等。在这个新兴的知识消费市场中,有传统图书馆熟悉的一般性阅读需求、资料查询需求以及相关的知识信息需求,更有相当专门化、高价值和高成本的知识消费需求,这种需求为图书馆的开展教育产业化的运作项目提供了市场。

2、用户知识信息个性化的需求。图书馆作为文献情报服务机构,是人们有效获取知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经费的有限性、读者知识需求的广泛性和个性化,图书馆难以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传统服务为读者提供现有文献资源的检索借阅服务,无法按用户的目的或目标组织的知识信息服务,要进行类似这种个性化的服务,需要图书馆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资金,是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针对个性化知识需求,开展产业化的经营管理知识服务,根据完成用户的知识信息个性化需求所耗的人力成本、资源成本对个性化服务的合理收入,不仅可以缓解图书馆经费短缺的压力,而且完全符合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二、图书馆的产业化道路途径

实现数字图书馆产业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加速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教育机构,都应该看到数字图书馆带来的巨大商机和意义,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一)从改革管理起步

1、改革高校图书馆用人制度。高校图书馆的开发利用,需要一批信息意识强、专业性强、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信息市场化也需要一批善于公关和懂得市场学的人才。如何改革过去的一套用人机制,培养适合21世纪发展的人才?首先要落实完善以馆长为核心的领导体制,选拔德才兼备、擅长管理的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家学者担任图书馆的“掌门人”,引进一批信息人才,聘请学者、专家、教师、科研人员与现有工作人员相结合;废除终身制,今后的图书馆员将逐步具有网络管理、网络导航、网络信息资源采集与分析研究提炼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每一位职工都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实行竞争上岗、竞聘职位,对各部门及个人制订年终工作目标,实行部门主任负责制,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2、改进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对图书馆的效益评价,是图书馆管理方式的指挥棒。传统图书馆评价主要是以馆舍、设备、藏书量、阅览室面积等为指标的,今后将逐步转向以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服务的范围、功能与效果为指标。因此,高校图书馆首先要一改传统的内部机构按文献加工流程设置的办法,实行按服务功能设置,即在原有采编、典藏、流通等机构的基础上,增设特色阅览室、信息快讯部、技术公关部等。同时,随着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的心理的较大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也要相应作如下变革:图书馆的管理思想将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演变,以人为中心,管理重心要从对馆舍、设备、书刊的管理逐步转向对读者、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

(二)走合理的产业化策略

1、建立市场运行机制。数字图书馆建设引入了商业化的运行机制,在进行公益的同时,正在积极寻求其中的利润点。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就是知识和信息,而知识和信息既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内容,还可以是服务,它们可以以不同的商品的形态出现。无论是面对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数字图书馆都能找到自己的产业价值和利润来源,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实体。采用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数字图书馆将极大地缓解传统图书馆长期面临的众多压力,如馆藏不断增长的压力,馆舍紧张与资金短缺的压力,为到馆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压力等。这样不但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真正实现“资源面前人人平等”,还将为图书馆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会员费收入、广告收入、网上出版物销售收入等。

2、联合攻克技术难关。数字图书馆既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又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知识创新工程,其技术性、超前性很强。在图书馆数字化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难题。如用户界面是数字化图书馆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标准而友好的用户界面将使用户不需特殊训练就能掌握各种信息源的检索操作,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但目前的界面状况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又如数字化图书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却带来了语言的障碍,这就需要开发能够进行自动翻译的系统。诸如此类的技术难题都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并注意对可行的新技术及时推广。

3、讲究产品开发策略。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网络产品,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如何营销,需要讲究一定的数字图书馆产品开发策略。只有适销对路的数字化信息产品,才能吸引广大的用户,为市场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信息产品,并获得利润。产品开发不是单纯地追求学术水平,开发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权威,而在于市场择优劣汰的机制。首先,数字图书馆开发要规模化。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如果不达到一定规模,不可能吸引用户;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实现规模化,就可产生规模效益。其次,数字图书馆开发要注意开发周期。信息本身具有时效性特点,过时的信息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经营者必须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做到及时更新,以满足人们对不断变化的信息的需求。第三,数字图书馆开发要注意创新。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技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如查询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第四,数字图书馆开发需要高投入。一方面,数字图书馆经营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许多技术尚不成熟,新技术的开发需要高投入。同时,数字图书馆还不为人们所熟知,经营需要大量的宣传费用。数字图书馆的高投入需要经营者广开融资渠道,多方融资。参考文献:

篇4

1图书馆自动化的提出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真正发展是在1964年LC发起研制机读目录(MachineReadableCatalog)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编目系统为基础的各种自动化系统已经成形,同时还出现了以编目系统为纽带的联机编目协作网,例如OCLC,BALLOTS,RLIN,WLN等;当时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由大学图书馆或有条件的大型图书馆自主开发的,如东伊利诺斯大学的联机图书流通系统,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图书采购系统等。

商品化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分工的体现,使得图书馆能更进一步地专注于资源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事实上,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基本上不再自己独立研制软件,而是直接购买商品化的软件系统。

随着Internet的发展,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广泛应用,以及一系列诸如Web技术、数据库技术、Java技术的出现或成功应用,许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厂商感觉到需要“重新设计”其产品,以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来支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目前国外在用的许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主体构架,都来源于当时的“重新设计”。

2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分析

2.1基于UNIX标准,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构,支持多种通用平台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全都支持UNIX平台(有的同时支持Windows平台)。目前的主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都可运行在IBM、SUN、HP等多个厂家的服务器上,支持AIX、Solaris、HP-UNIX等多种操作系统。

作为重新设计的自动化系统,这些主流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都采用于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多层体系结构。在这方面Innovative的Millennium系统和Exlibris的ALEPH500系统最为明显。图1给出了Millennium和ALEPH500的体系结构。

这种多层的,基于组件模式的体系结构为自动化系统的灵活配置提供了充分保证,同时这种体系结构,能够将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分散到多个硬件平台之上,对于将来保持系统的高效运行,实现系统规模的进一步扩充有着重要的意义。

2.2采用大型数据库,提供全文检索和MetaSearch功能有一些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如AdlibInformationSystems公司的AdlibLibrary,使用自己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有一些系统,如Aurora,Amicus等,使用基于文件形式的Fulcrum,Ctree等数据库系统,还有一些系统,如BookshelF,Lexicon等使用PICK等层次型或网状数据库系统。但从目前来看,使用成熟稳定的大型商业数据系统是一个发展趋势。

是否提供全文检索是近一两年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的一个重点,许多基于大型商业数据库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同时还内嵌了文本检索软件,以实现全文检索,如InnovativeInterface.Inc的Millennium,Sirsi和Unicorn,以及Exlibris的ALEPH500都有自己的全文检索引擎。

元搜索(MetaSearch)方式也已经引起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厂商的注意。利用Z39.50,SQL,HTML分析以及其它相关技术,用户只需键入一次检索词,MetaSearch引擎就会将自动将这一检索词广播给多个信息来源,分别检索各个信息源的内容,将各个信息源的检索结果集中整理,最后给出一个经过重排序的检索结果。

2.3提供开放链接,以实现系统间的互操作在从物理形式的图书馆转变成为虚拟形式的图书馆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认识到链接是这一转换过程中的核心部分。许多图书馆都在创建以期刊为纽带的链接数据库,通过它可以存取到期刊的到刊情况、期刊的Web站点、甚至进一步地存取到期刊目次,期刊文摘,乃至期刊的文章全文。中国

2.4提供数字内容创建和管理平台,实现数字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应用除馆藏书目之外,图书馆还需面对类型众多、内容各异的数字资源。为了实现对这些图像、视频、及其它多媒体内容的管理,并将这些内容与传统的书目记录进行集成,图书馆自动化厂商在其自动化系统之上,开发和创建了新的数字内容管理平台。

以Innovative公司的MetaSource为例,Innovative公司的MetaSource包括了一套能够让图书馆有效管理数字资源的工具。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用以创建和存储媒体对象并实现版权管理的MillenniumMediaManagement;用以从多个服务器上搜集XML记录的XMLHarvester;以及用以创建XML元数据的MetadataBuilder。

2.5以WebOPAC为中心,构筑信息门户“信息门户”的概念正在改变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传统的OPAC仅提供一个图书馆的馆藏查询,或进一步提供一些外部的数字资源链接,在整个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处于不起眼的地位。然而随着Internet的发展,OPAC已从图书自动化系统的边缘产品成为了整个系统的核心。随着检索(Z39.50),馆际互借(ISO10160),流通(NSIP)标准的应用,互操作成为可能,许多图书馆自动化厂商已经将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建立在OPAC之上,构筑一个个图书馆的“信息门户”。

2.6走上无线道路,支持移动计算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渗透,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接入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已经成为21世纪信息服务的重点,移动计算技术实现了这种服务方式。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也开始将移动计算运用到系统中,支持笔记本计算机、PDA(个人数字助理)、无线接入(WML,WAP,手机),Java设备、提款机、游戏机、传呼机等设备。无论是用户从移动电话,还是从掌上设备进行检索,服务器都能给予应答。系统可以检测到任何需要查询的客户,从基于个人电脑的桌面浏览器,到移动电话或无线手提设备,例如掌中宝、便携式PC设备等。

篇5

80年代后期,随着进口电脑调光台在中央及省市台的推广应用,拉开了电视灯光专业的数字化进程,数字调光信号为灯光控制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随后出现的数字调光立柜,提升了原先模拟立柜需经数模转换接收数字调光信号的品质,使调光系统实现了全链路数字化,充分发挥了数字调光技术的精确性、多样性、通用性。以电脑灯为代表的新型灯具的出现,将数字信号延伸到了作为控制末端的灯具本身,使数字技术在灯光艺术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国际专业展示会已出现的数字灯具吊挂系统,标志着数字技术已开始进入电视灯光的另一重要领域——灯具机械控制系统。灯光人员梦寐以求的灯光空间定位智能化也将指日可待。

数字化带来的先进性在电视灯光专业已得到了普遍的公认,并将得到更广更深层次的发展,而在网络技术方面,虽然国外一些先进的厂商已推出了成型的技术和产品,但对一般用户,可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课题。距离全面的推广应用,无论是厂商还是使用者,在技术改进和观念更新上还需要做进一步努力。但从网络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及现有灯光专业网络设备已有的功能性看,网络化的灯光领域的广阔前景和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二、数字化网络化的作用和意义

每一项技术革命都给实际生产带来巨大的推动力,数字化、网络化在电视灯光专业领域同样表现出强大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调光控制的精确性、多样性

以往的模拟调光技术,存在着调光曲线线性范围小、难以实现亮度的平稳变化、模拟触发引起的亮度定位的不精确、低压模拟信号在传输中存在远距离衰减和易受干扰等问题,在灯光控制上也有编组单一、效果简单、记忆困难等缺陷。而数字信号的调光系统,8BIT甚至16BIT的数字信号保证了调光的精确性,多种可选配光曲线,为调光线性要求提供了灵活的选择,规范的传输线路和信号放大功能使远距离控制有了技术保障,数字信号的灵活性更为灯光控制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编程效果和方便精准的记忆功能。

2.灯光控制的可靠性、通用性

与传统的模拟系统相比,数字化、网络化能实现调光信号的跟踪备份,对如现场直播等重要场合提供热备份,增强了灯控系统的可靠性。数字信号产生、传输和接收的规范化,使各类控制器与接收器之间有了良好的互换性和通用性。

3.灯光系统的全局性、拓展性

在数字化设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实现了点对面的全局性控制,对于已联成网络的各个数字化站点,每一个控制台和调光立柜都能形成互通。在这数字化链路中,不同演播厅的灯光设备可以异地控制,在某一点可对所有的分散设备进行监控管理,遇到重要节目,各端口控制台可实现相互备份,数字信号的网络化联接,为灯光系统的拓展提供了可能,如设备供应商或技术维护可借助网络对出现故障的用户进行远程异地的诊断排除,以及完成软件升级等售后服务。

电视灯光的网络化意义决不简单停留在互为备份和异地控制上,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出发,从电视事业发展的趋势出发,网络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功能上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将引导我们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的更新改变。

三、电视灯光数字化网络化的实际要求

电视灯光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和即将带来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全面建立和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有怎样的要求呢?

1.调光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

作为电视灯光数字化的先行者及网络化的硬件基础,控制台和调光立柜的数字化,无论是生产厂家的技术设备还是灯光人员的掌握使用,在实际的生产和实用中都已得到认可和推广。除了数字调光台和调光立柜,联成网络还需一些专门的辅助设备,而这类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生产厂家相对薄弱,使用人员更是陌生。

2.终端设备(灯具)空间定位的数字化

灯光空间定位数字化是指作为终端设备的灯具在上下高度、左右俯仰、光斑属性上的数字化控制。调光系统完成了对灯光亮暗的数字化控制,对于一般的照明灯具要达到类似电脑灯般的光束的空间定位数字化,在技术成本和推广应用上仍有较大的距离。

3.周边辅助设备的数字化

电视灯光除了主要的灯光控制系统,还包括了换色器、烟雾器、激光器等多种效果设备,进一步实现这些周边设备的数字化控制也是电视灯光数字化广义上的要求。

4.从业人员的数字网络技术

电视灯光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真正实现,硬件设备仅仅是一个方面,从业人员的数字网络技术运用能力是决定先进设备最终能否发挥效应的关键因素。提高灯光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实现数字网络化的不可忽视的要求。

四、电视灯光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都说结构决定功能,网络化系统作为高科技成果的确能为我们带来新的使用效能,也将由此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更新我们的工作方式,它代表着一种发展方向和前景趋势,确立数字网络化的发展定位是首先应明确的指导思想。总体方向确立后,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目的性明确,好东西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充分发挥效应,对于特定的对象,新设备带来的新功能的作用大小与必要性是不同的。具体对于电视灯光而言,有两个问题我们必须清楚:一是,现在我们缺什么,网络化能解决我们什么问题;二是,网络化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改进。任何不顾专业特点和自身状况一味追求高科技、新装备不能使资金和设备发挥应有的效益。对于网络化,每添加一个设备结点,在增加了一种功能的同时,也将给整个链路多一份故障的可能。我们需分析功能高低与风险大小的平衡,了解串联式结构与并联式结构的投资额和风险率关系。网络化并不是设备的堆砌,而是以最短的链路实现最大最可靠的功能。

第二,讲究性价比。同样的防死机备份,是多加一套相同设备作备用,还是联用网络设施,达到这一目的也有一个性价比的问题。但从长远看,网络设备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功能趋于多元化,对于需配备多点备份的场合,网络化无疑是有优势的。

第三,用成熟产品,不赶风头,不盲目追求前沿设备。讲究设备的有效利用率,讲究设备的发展兼容性,讲究设备技术含量与人员知识程度的同步到位。

2.战略步骤

A、把握技术发展方向,作好整个灯光系统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B、分阶段实施,确保各阶段、各环节协调同向发展,逐步到位,避免重复性、排斥性、不相容性投资。

C、视具体情况,在技术不过关、财力不到位、条件不成熟时采用临时性、补救性的小投入过渡。

五、队伍结构、人员素质的完善提高

篇6

一、机械自动化及其特点

所谓机械自动化就是在机械制造业中使用自动化技术来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通过优化有效的自动化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原料的交工流转速度。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是机械制造技术革新和升级、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机械制造业及社会生产各部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机械自动化的特点主要体现为:首先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技术,有着明确的发展范畴;其次,机械自动化是一种应用技术,能够实现制造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高,并且对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及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再次,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有利于生产过程安全的提高以及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等,并且有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及各领域的不断延伸不同技术的结合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等与机械自动化技术向结合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光机电化、柔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等。

光机电化的发展就是在机械自动化中引入光学相关技术,利用光学技术的特点实现对机械自动化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等的改进。光学技术与机械自动化的结合能够相对简化机械结构,使其操作方式更加灵活,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

所谓柔性化的发展方向是针对加工对象而言的,即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实现加工零件种类的变化。这种柔性的自动化可以通过一定的软件来控制机床,在加工对象类型需要变化时通过软件的改变和必要工夹具的改变即可实现而无需调整机床或者设备。这种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于生产多样性的要求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智能化是一个大的技术发展方向,它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人力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能够提高机械运用的效果,能够更高些的解决一些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的肢体及感官等的延伸,将其应用到机械自动化中能够提高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领域和使用水平,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信息化则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见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同时它有带动了信息化的发展,两者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机械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其技术改进的要求,也是其适应国际竞争的一种必然选择。

此外,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还会更多的关注环保及资源节约等领域的要求,会在其技术创新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从而降低机械制造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从而降低其生产的环境成本,实现工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所应注意的问题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要符合国际竞争的要求也要立足本国的实际,对我国而言,要看到大的发展方向也要看到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阶段,在充分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具体而言,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来推动其发展。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其应用,因此技术也应该将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需求作为其发展的指导。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企业生产的技术需求出发,保证其发展的实用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全球化背景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要符合国际市场及竞争的需求又要国内市场的情况,将国内外影响因素充分考虑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将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等结合,促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第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要关注成本与收益的问题。低成本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有着加大的使用空间,较低的成本投入和较快的收益回报以及相对较高的自动化水平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于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而言,要满足该种要求便要将其与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向结合,提高其信息化水平。而这种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企业建立相关的网络,保证生产线的调度和供应链等网络建设完成,而这又将有利于推动不同企业间的合作,能够形成一种协作效益和小规模的集团效益。

第三,注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配套发展。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机械领域应该在对生产物流及人工等因素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机械技术、微电子以及计算机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来实现。因此,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与其相关的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应用范围产生影响。在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其生产线中所涉及的相关计算机的应用以及信息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协调运作所需的技术,从技术基础入手,理清该种技术之间的契合关系,形成技术发展的整体,在主体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其他相关技术的额发展,以保证自动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关注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任何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会收到国际同种技术发展的影响。对于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而言,在立足国情发展到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该技术领域的国际发展水平和方向,及时的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来改进和完善我国现有技术。着眼于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引进新的技术发展理念和方法,对于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将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有机结合,并且完善我国现行机械生产网络建设,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云.浅析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1)

[2]马振华,李丹.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8(15)

篇7

您的研究方向:管理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北京

您的学校背景:北京理工大学

要求字数:6000 (开题报告)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先要一个开题报告! 正式毕业论文的要求 学校还没通知 开题报告要求 见 附件 题目方向是 三维制造工艺 对机加企业(车间) 的影响 或 数字化制造 对机加企业(车间)的影响 (最好是针对航天制造企业)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基于三维模型的工艺对技术对航天制造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一、学位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 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在国际航空制造业新产品研制中发展迅猛,传统的以模拟量传递为基础的设计制造手段,已经逐渐被以数字量传递为基础的数字化手段所代替,通过全面采用数字化产品定义、数字化预装配、产品数据管理、并行工程和虚拟制造技术,极大缩短了机型研制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

二、本选题研究领域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计划进度表

五、经费预算

六、参考文献

[1] masuzwa t, fujino m, kobaryashik. wire elctro-discharge grinding for micro-machining [j]. annals of the cirp, 1985, 34(1): 431-434.

[2] yan b h., chung tsai h, yuan huang f. the effect in edm of a dielectric of a urea solution in water on modifying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XX, 45(2): 194-200.

[3] assarzadeh s, ghoreishi m. neural-network-based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electro-discharge machining process[j]. XX, 39(5): 488-500.

[4] soni j s. micro-analysis of debris formed during rotary edm of titanium alloy(ti 6a1 4v) and die steel(t 215 cr12)[j]. wear, 1994, 177(1): 71-79.

[5] murti v s r, philip p k. an analysis of the debris in ultrasonic-assisted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j]. wear, 1987, 117(2): 241-250.

[6] 冯新明,张固.数字化技术在新支线项目研制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XX(10):56-59

[7] 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arj21数字化样机实施规定[g].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XX

[8] 杨玺.基于单一产品数据源的飞机制造信息管理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XX.

[9] 卢鹊.大型飞机的并行数字化定义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XX.

篇8

数字时代,为了寻得一线生机,传统期刊开始探索转型的途径和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面临哪些现实困境,值得总结和思考。1.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数字化期刊具有的最大优势是极快的传播速度和巨大的传播容量,它能比传统期刊更早地报道消息、传播信息,并且在传播形式和内容创新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更能满足数字时代受众的需求。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淀,目前,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调查发现,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的很多传统期刊或采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的方式,或以创建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2.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期刊业的市场规模在探索转型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提升。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015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74.4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6.66%”。可以说,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数字化期刊的功劳,这也证明了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是在不断发力的。3.数字技术人才稀缺,亟须培养笔者认为,传统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这与期刊业是长线运作的产业,约稿、审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交流服务等环节都离不开专业人士的保驾护航有相当大的关系,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期刊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刊转型和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管理人才的稀缺,传统期刊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有效建议,不符合实际情况、盲目转型的期刊不在少数,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情况也不少见。因此,数字技术人才短缺是目前期刊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期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内容缺乏创新、数字版权纠纷频发、盈利模式尚未确立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

篇9

1999年1月号的《ComPuterworld))刊登了微软毕业论文董事长比尔.盖茨访问记,使用的标题便是《未来走向纯数字化》。比尔.盖茨预言:“随着硬件、软件的进步,一切的一切都将数字化。我相信,今后10年图书、音乐和照片都将走向纯数字化,从作者到读者都将采用数字化方式。”数字技术在信息处理和传送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得它和新闻传播的结合变得顺理成章。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和新型网络媒体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尽管尼葛洛庞帝将“比特”褒扬得近乎无所不能的观点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尽管“数字化将决定我们生存”的论断也受到广泛质疑,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法回避眼前的事实: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新闻传播领域。因此,探讨数字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非常必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这方面的研究进行得比较早,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便有社会学家和技术专家开始研究这一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有: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未来的冲击》、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等。这些著作对数字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给未来的信息社会勾勒了一个大致的轮廓。由于当时数字技术毕业论文的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这些著作对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问题,涉及甚少。直到1994年,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才明确地提出了“媒体世界改头换面”的说法,并且在书中提到了数字电视、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概念。

20世纪末,日本、英国、美国等数字技术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出现了一批研究新兴网络媒体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桑野幸德的《数字革命新时代》、冈特利特的《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和泰普斯科特的《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进展缓慢。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数字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国外相关学术著作陆续翻译出版(如上文提到过的《数字化生存》、《第三次浪潮》和((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等),国内一些学者开始涉足这一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绩。这主要表现在:1、相关著作和论文不断涌现。张咏华曾对((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和《新闻大学》上1996年至20世纪末刊载的论文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涉及传媒技术分析的文章总体呈增长趋势,均是从以往的个位数百分比增长到2570以上。在由新浪网、浙江在线和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创办的网络平台《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上,刊登了大量与此相关的研究文章。2、我国新闻传播学界举行的大型学术会议宣读的论文中,有关新闻传播新技术研究的论文比重大幅度上升。2007年12月15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变革”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研讨的毕业论文中心问题就是数字技术对媒体的影响,与会专家研讨了数字媒介的最新发展趋势、人们使用新媒介的行为和特征,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3、国家社科基金对此领域也非常关注。1996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相关课题立项,如1996年项目《多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1998项目《网络传播新发展及其对策(研究报告)》、《新闻传播手段的数字化:现状透析与发展预测》,2000年设立的8个项目(包括《互联网对信息传播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研究》等)。

国内相关研究中,较有影响的著作有:孟群的《电视数字制作技术》、张丽和孟群合著的《电视新闻编辑与数字制作》、吴廷俊的《科技发展与传播革命》、阂大洪的《传播科技纵横》和《数字传媒概要》等。另有学术论文如:王忠岩的《数字时代的影像叙事空间》、张慧的《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及其反思》、刘梅的《数字技术与知识类电视节目》等。

篇1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丰富。论文写作,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早已提上日程。论文写作,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包括全文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馆藏书目数据、构建网络导航等,这些资源在网络上为相关用户提供信息查询与检索的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制约了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因此,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1.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1.1 现状

目前,地方高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外文数据库的购买,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构建学科网络导航,以及建立数字化咨询与检索系统等方面。论文写作,图书馆。论文写作,图书馆。其中,以购买引进为主要形式,从专业数据库开发商那里采购各种中外文数据库系统,形成自己的数字资源体系。其次是通过馆藏资源数字化,对馆藏纸质资源进行扫描加工处理,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在地方高校图书馆中,自建的数字化资源所占份额较少,更为紧缺的是能够体现本地区或本校的特色数字化资源。在学科网络导航和数字化咨询与检索系统的建设中,地方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不足,专业人员急缺等制约因素,投入时间和精力很少,导致建设成果不尽如人意。

1.2 特点

地方高校图书馆所拥有的数字化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数字资源的文献类型不够全面。仅包括书目、报刊、期刊论文、硕博士学位论文、标准数据库、专利文献数据库等。从文种来看,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主要是以汉语为主,外语类数字资源则较少。二是购买引进的全文数据库或含有部分全文的数据库所占的比例较高,几乎占据了半数的份额,其中采购全文数据库的数量更是逐年增加。三在馆藏资源数字化、学科导航建设等方面,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各地方高校图书馆都是有一定的区域差异。四是各馆的自建特色数据库与本区域历史文化因素和各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有较大关系,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特色数据库建设得质量不高,所搜集加工文献的数量和种类也有限。

2.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出现的问题

数字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高素质专业人的支撑。但是地方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受到知识产权、重复建设、标准化建设、资金和高素质人才等不利因素的困扰,使得数字资源建设的进度缓慢。论文写作,图书馆。

2.1 缺乏专业人才与资金不足

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将无法开展。地方高校图书馆最紧缺的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能够使用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完成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工作。此外,经费不足严重限制了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生存,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经费来源,由于受到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得到资金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需求,导致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举步维艰。

2.2 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

在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由于图书馆员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利用时,针对受到知识产权法保护的作品,未经网络作者的授权,而使用这些作品向其他信息用户提供服务,违法了法律的相关规定。在进行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时,以不合法的形式使用未进入公开领域的的作品,所引发的知识产权的问题。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使用电子出版物时,未经著作人授权,复制或套录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盈利服务,使得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这些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阻碍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

2.3 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

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建设中,各自独立开展工作,刻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目标,错误地沿袭了传统图书馆纸质文献建设的路线,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高度共享性的优势。造成了采购数据库的学科结构不合理、数量和规模较小、联机使用率低,导致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对有限经费的浪费。

2.4 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化问题

数字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是数据交换、兼容和不同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提供必需的基础。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由于经验不足或思维观念的限制,往往忽略考虑标准化问题,没有对数据加工建立标准,对数字资源的分类、著录和标引等没有严格的规范,从而增加了数据传输的障碍,导致无法建立数字资源共享的兼容平台,为信息用户的跨平台检索带来困难。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地方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师生心中的知识殿堂。为解决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遇到的瓶颈问题,主要对策如下:

3.1 引进复合型人才与提高馆员素质

以科学化、制度化、明确化的方式大量引进复合型的人才,这些人才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同时又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理论,能够胜任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服务于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此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以馆内组织自学或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等形式,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丰富专业知识,满足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需求。

3.2 增强馆员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

为促进数字资源建设事业的稳步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在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的问题。图书馆员应学习和熟练掌握知识产权法以及有关的其它法律公约,提高知识产权的防范意识,在知识产权法规定的范围内,合理利用数字资源,避免引起知识产权的纠纷。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数字化资源。

3.3 开展馆际合作,减少重复建设

应该着手建立地方高校图书馆联盟,在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加强馆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做到统一规划、分工合理、资源共享,避免各馆重复性投入、开发和建设,保障数字资源的完整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使得各馆的数字资源互不重复、各具特色。论文写作,图书馆。这样既减少对人财物的浪费,又能提高数字资源的建设质量和利用率。

3.4 统一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

数字资源的建设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建立完整的数据传输格式,制定数据分类标引的标准,遵守网络或联机数据传输协议,保证数字资源的通用性和标准化,为了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只有按公认的标准开展建设工作,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交流与传递。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为数据传输设置障碍,导致无法建立数字化资源共享的统一平台。

4. 结语

加快数字化资源建设,提高数字资源的质量,更好地为本校师生员工提供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当前地方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找出自身数字化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对症下药,才能使困难和问题迎刃而解,促进图书馆数字化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革,王丽娟.关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6(3):99

[2]贾琳.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6):28-29

[3]吴景贵.关于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1(6):54-55

[4]刘蓉.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1(3):14-15

篇11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中的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中均设有专业的测量队伍,其主要工作即是为城市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测量工作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测量队的基本工作职责,而如何提高测量工作的水平,是各个测量队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本课题拟从数字化地形测量工作入手,总结并探讨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课题研究(设计)的内容(论文基本框架):

题目:数字化测图及提高工效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

关键词

1数字化测图概述

2数字化测图与传统平板测图相比的优势

3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方法

3.1控制测量

3.2碎部测量

4如何提高数字化测图的工作效率

4.1外业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4.2内业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5地形测量的精度讨论

结语

3.课题研究(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资料收集

(2)编写技术方案

(3)实地测量体会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完成课题研究(设计)的条件和进度、具体安排及预期结果等:

(1)完成论文的条件:实习单位的工作性质与本论文的内容有直接的相关性,有相关的各种地形测量规范;实习的内容与论文有直接的相关性,通过实习能熟知数字化地形测量中各种测量及内业的处理过程.

(2)进度:20**年底前主要收集资料和学习相关规范、专著等,20**年2月底前完成选题和撰写提纲,3月份完成第一稿,4月份完成第二稿,5月份返校前基本完稿,返校后再修改。

(3)安排:先复习相关教材,如测量学、地籍与房产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熟悉数字地形测量基本原理与测量方法,同时收集数字地形测量的技术标准,并掌握其测量的注意要点.

(4)预期结果:根据本开题报告及测量技术设计要求、测量技术规范,以及实地测量情况,撰写论文。争取论文的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5.主要参考文献:

1、GB/T18315-200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S]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CJJ73-97

3、《测量学》,顾孝烈、鲍峰、程效军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