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地理结业论文

地理结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0 16:24: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地理结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地理结业论文

篇1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近些年,我国的房地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在已成熟,同时房地产的行业竞争也在逐渐加剧。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各房地产行开始纷纷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而有效的房地产年成本管理正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众所周知,房地产企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与其它施工企业或建设单位有着质的区别,是集房地产的开发建设、经营销售、配套管理及服务为一体的行业,具有生产周期长、投资额度大、市场风险大、政策调控风险大的独特特点,资本密集性程度较高。虽然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已由单一的项目公司向集团化运作模式转变,整体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仍是值得关注与重视的一个关键点。针对上述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要改善财务管理方法,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应当构建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会计核算方面,缺乏用于支持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仅停留在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阶段。财务收支审批流程不规范,存在审批人员没有在授权的权限范围内审批,经济业务办理审批手续不齐全等现象。费用开支标准混乱,没有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常常按领导的意图办理。

2.财务管理系统的统一和集中程度不足。许多房地产企业各个项目公司与项目部核算体系互不相同,财务软件和核算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向管理者提供统一可比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被动反映型”的现象较突出,预测、控制、分析等管理职能基本处于空白。虽然许多企业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工程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基本机制,但其内容和管理方法距实现战略的需求尚有较大差距。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财务业务授权机制,有些企业的二级项目开发公司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母公司无法有效地进行管理,造成公司的管理控制能力下降。资金管理多头、分散,客观上增大了房地产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难度。房地产投资是资金密集型的投资,房地产每一个开发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上开发产品本身的造价很高,需要不断地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一般的房地产企业来说,预售款与银行贷款假设为其获得资金最重要的渠道。随着房地产企业资本运作能力的提高,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委托贷款等一些新的融资方式广泛 被一些地产企业采用。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多样化。房地产投资的规模越大、融资方式越多,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越大。因为投资额越大,投资周期越长,资金周转也越慢,资金流动性也越差,同时变现性能力也就越差,房地产企业面临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3.审计监督不到位。虽然设置了内部监督部门,制定了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监控不力。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部门的职责,加强会计监督职能。会计人员除了进行会计核算外,还要参与项目预决算、经济合同的会审,监督经济合同的履行情况等。规范主要经济业务的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明确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依据和审批人员的责任。制定费用开支标准,以控制项目投资和费用支出。此外,根据业务需要还可以制定专项费用管理办法,完善核算办法和监督手段。

2.充分市场调研,在投资风险决策过程中保持稳健性原则,以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提高管理者的投资风险管理意识,在投资决策中要在收益和风险 中,保持谨慎原则,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以此来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许多破产后企业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由于管理者没有充分调研市场,或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稳健性原则保持不够,过于乐观,以至于当项目与预期出现一定偏差时,企业资金就处于紧缺状态,财务风险也 紧随发生。为此,本文认为,由于房地产行业投资金额较大,回收周期较长,资金投入后调整难度较大的特点,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前,必须充分了解城市规划信 息、周边土地供应及使用情况、周边房地产开发供应情况及市场需求信息,同时在投资决策中需要克服盲目乐观主义,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要在收益、风险之间进 行权衡,寻求最佳组合。

3.做好发包管理工作。承包单位的选择不仅仅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同时也会对工程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做好房产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当认真做 好工程的发包管理。笔者认为,做好发包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比较好的施工队伍,在招标的过程应当以价格合理、质量和工期有保证、经济效益好和社会声誉高为基本的选择原则。第二,对大宗材料应当单独招标购买。在工程成本中,材料设备等费用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因此做好材料的采购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都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

篇2

一、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现状

河北省引进外资中,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一直较小,其金额与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值的比例均未超过4%。如2007年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4138万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其利用外资规模与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的情况很不相称。

从河北省利用外资的产业分布看,在第二产业即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建筑业所占比重过大,平均占到总额的80%以上。

但在第二产业中,河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并不均衡,外资主要投向制造业,如钢铁、食品、化工、医药、纺织等行业,而采掘业和电力、燃气及水部门所占份额很小,如:2007年投入到制造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为188582万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金额的78%,占第二产业的93.6%。在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大得多,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改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比重逐步上升,最近几年成为河北省整个制造业的外商投资热点。

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相比较,占外商直接投资总值的比例有所提高,平均保持在13%左右。在第三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5个行业领域,教育业、金融业、卫生和社会福利业等其他8个行业所占比例较低。随着入世承诺的不断实现,我省服务业的门槛不断下降,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宽,除房地产行业外,其他行业领域投资金额变化剧烈,交通运输业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所占比例出现大幅上扬,2007年达到2435万美元,但主要分布格局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以及随之而带动的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规范可以分别从合理化、高效化、高度化三个方面来提升产业结构,使其达到优化的目的。

1.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和规范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通常只能由政府的规范和引导来完成。因为目前,基础产业存在投资额大、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回报低、投资回收期较长等特点,己成为制约我省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产业”,很多境外投资者不看好我省的基础产业。

因此,只有通过政府的合理引导,让适当的外资进入适当的地区,才能够有效地加强该地区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与联系,使其结构合理化,进而有力的推动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

2.外商直接投资下的市场竞争促进产业结构高效化

外资的进入会集中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地区,这些产业就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成熟的外资企业进入后,会通过市场作用加剧国内企业的竞争,将低效率的企业从本行业中淘汰出去,从而优化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高效化。

3.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一定量的资金直接流入缓减了省内生产建设资金的不足,利用这些资金可以优先购买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进口高等级的生产原料。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同时带来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新技术的积极消化、吸收、创新和扩散,来提升技术水平,优化技术结构,从而使产业结构系统在技术进步作用下,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演变,即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或者说是高级化。

三、河北省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为了提高河北省利用外资的实效,加强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的拉动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河北省经济发展步伐,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效应。

1.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建立良好的、完善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基础条件之一。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南方城市相比较,河北省无论是投资硬环境还是投资软环境都相对较差。且每年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也相对较低。因此,河北省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

2.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

目前河北省对外资的利用仍然比较注重对外资数量的扩张,而对外资质量的关注较少。对外资的利用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区域的资源、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和引导,使外资可以投向符合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方向的产业或部门,更好的发挥外资在一个地区的所产生的影响效应。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发展需求,有重点的、科学的制定经济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外资投向,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

3.改善河北省各地区外商投资的不均衡性

投向河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11所属市中石家庄、唐山、廊坊、秦皇岛等地区,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金额比重较小。因此为均衡发展河北省各个地区经济,应在鼓励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色工业,扩大外资投资领域,加快各地区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充分借助三大港口优势,加快港口腹地经济发展步伐,并整合各地区资源,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加大与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的经济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促进河北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海.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的产业机构调整.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3年

[2]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08

篇3

2020年武汉市中考具体时间是:7月20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4:30至16:30,道德与法治17:00至17:40;7月21日,物理、化学9:00至11:00,英语14:30至16:30。

语文、数学、英语实行闭卷考试,数学考试考生不得携带计算器,英语考试含有听力测试;物理、化学合卷,实行闭卷考查;道德与法治实行开卷考查,允许考生带初中各年级教科书和平时上课所做的笔记。

鉴于疫情,体育与健康考查以学生初中三年平时成绩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暂停,历史、地理、生物结业考试由各区统筹组织实施。

考核科目为音乐、美术(或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等,一般应在学科教学结束时随堂进行。考核方式和形式要灵活多样,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采取纸笔测试、听力测试、面试、实验操作、作品展示、才艺表演、撰写小论文等多种方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校在培养新闻传播学类学生时,其主要着眼点是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应该充分考虑其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毕业后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同的学生对未来的不同的预期,学生在自己职业预期的指引下,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接触相关项目,从而达到构建自己职业能力的目的。

一、职业预期与职业能力

大学生的职业预期是指其为自己将来职业做出的设定和选择。职业预期的实质就是在专业内二次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次选择。每一个专业培养学生都是按照教学要求,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分,以及每门课程要达到什么样分值才能结业,这种设计是根据本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设定,每个专业的专业课程都可能成为未来学生就业的方向。新闻传播类学生毕业后,既可能是做记者,也可能是做媒体经营人员,还可能做企业宣传人员。在就业专业化的格局下,记者这一岗位又可以分为经济新闻记者、时政新闻记者、社会新闻记者等多个方向。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为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出一种选择,并依据自己的职业预期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即是要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是要从事该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是从事某项工作时在专业上的基本要求;职业综合能力是出色地完成本专业工作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诸方面。

职业预期是职业能力构建的根本指南,职业能力培养是增加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闻传播类学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或者目标岗位就需要着力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使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预期。

二、职业能力构建的误区

大学毕业后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考虑得更多的是“我要做什么”,很少去考虑“我能干什么”,作为大学毕业生,首先是要衡量自己能干什么,再去决定自己要干什么。新闻传播类学生在构建自己职业能力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容易进入误区。

1.通修所开课程导致个性缺失

由于新闻传播类就业口径较宽,学生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学生就不在专业内进行细分,或者进行再选择,于是把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毫无选择地进行选修,毕业进入社会时,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动知识支撑其岗位需求。但是。由于本科在校的学习时间有限,要用大量时间来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并不是每一门课都能精通,这就导致学生原来全才预期发生偏差,甚至全而不才。也就是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不强,甚至不能独立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大学生眼高手低直接后果是就现在一些学校的就业率不及中职或中技,以及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后回到中职或中技去学习。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校中没有自己的职业预期,就很储备自己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说在职业预期时,不能把自己培养成全才,而是婴把自己培养成专才。

2.职业预期飘浮常换更换预期

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想“我要干什么”,由于人的成长具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想法,或者不同的阶段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同,不少学生在受到外界影响会不断地调整自己对未来的预期。不同的职业预期所要具备的知识是不同,所以这些学生就根据某一阶段对自己未来的设定选修相应的课程,有的甚至完全不同的就业预期,这样导致学生所修课程没有系统性,其后果同学生毕业后,所学很多课程,却没有能真正可以增强其竞争力。

3.理论实践能力不能同步发展

职业能力由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构成,对于新闻传播类毕业生而言,既要能讲出理论,也能动手操作具体事件。可一些在学生构建自己职业能力时片面理解能力,一部分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点,烂熟于胸。可是让他们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操作一项具体工作却无能为力,甚至案例分析也会不会做;相同,另外一部分学生虽然可以动手操作一些具体项目,但问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却无法回答。所以学生在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时,既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善于操作实际项目,更重要的是,不仅培养自己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到二者都不偏废。

三、职业能力构建的路径选择

职业能力构建关键的一步就是使自己从通才、全才向专才转换,落实到在校的新闻传播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简单地说就是打牢基础,突出专长,重在运用。

1.学分与修业时间突破原框架

大学教学计划是按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安排,一般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几个体系构成。其中专业选修课是学校根据本专业学生在达到的基本能力所安排,学生根据自我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目前众多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是在本学院或本专业内开设,学生自主选择。这种选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但其存的问题也不能规避。新闻传播类学生就业口径相对宽,每一个岗位的要求也不一样。有论者认为,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新闻传播业岗位人才需求也正在细分。如果一个的预期是毕业后从事财经新闻工作。这就需要学生要具备经济学知识、政治经济学知识,统计学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而对于一般新闻传播类专业组织教学的院系一般仅根据本学科知识配置教师和课程,这就需要院际之间、校际之间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相关课程,且所获得的学分互相承认。

与跨专业选课同等重要的是灵活学制,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中止在校学习,而选择校外见(实)习,后恢复在校学习,补充学分。在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学校推行灵活的学制。目前国内大学正在推行以学分制教学改革。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学校可以推行弹性学制,要求学生相应的时间内完成课业修完学分即可申请毕业和学位。允许自主选择毕业时间,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不选课或少选课而到相关岗位从事相应的工作。

通过课程选修和休学实践,学生基本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职业预期构建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基本具备期望岗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2.课堂教学与考核方式的突破

课堂教学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组织的教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在于传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课堂教学本身需要突破原有大一统的内容灌输,在传播必要有知识点后,留出必要有时间让学生自修。主要体现在案例分析上。在

应用教学环节,针对同一门课程,可以细分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预期进行案例选择和分析。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传媒经济专业《传媒经济概论》、《新媒体产业导论》、《媒介资本运营》等课程教学中,遵循这一原则,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课程细分的案例进行分析。如在新媒体赢利分析的案例分析课中,学生根据自己对新媒体的理解,自己的爱好,选择诸如电子杂志、地方门户网站等媒介的赢利模式进行分析。因为是学生自己的爱好,其准备较为充分,教师根据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评析又有效地补充了学生分析的不足。对同一门课而言,课堂教学实现了必修知识的掌握。通过案例课使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与大课教学相对应的是,对课程考核的方式需要多元化。对课程的结业考试或考核使用得最多的是统一考试、课堂论文和课程设计等几种方式。几种方式各有优劣。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同一门课程考核方式相同,但不同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预期不同,针对课堂结业的方式可以尝试多元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期和自己的擅长选择适合自身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说,同一门课程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由学生申请,教师和相关部门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进行审核,确定是否同意其申请。

3.根据职业预期选择论文方向

独特的学业个性是大学构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学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可以通过论文选题构建自身学业个性。要求大学生撰写论文是考核其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撰写好学生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论文的要求决定了学生必须对所选题目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强化。所以在论文撰写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论文方向,通过完成论文促使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新闻传播类学生的论文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项目设计。论文主要是运用某个工具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把某些现象上升到理论。项目设计则是根据要达到的目标,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完成一项工作。前者注重理论培养,后者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学生毕业需要就业,可以选择做一个项目策划;毕业后需要考研或者从事其他非实务性工作,可以选择做论文。不管是项目设计还是撰写论文,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这种选择都导向是构建自身的竞争力。该项学习不能为完成而完成。要着实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一个行业,并能把握这个行业动向;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能完成预期职业所要完全的基本工作。

4.构建导师制实现教与学互动

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两个基地两个导师的作用。即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理论导师、专业导师。卡尔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新闻机构联手合作开设了覆盖全国的实习项目。这些实习项目主要是针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的一周到三周的新闻实践,诸如到CTV新闻、TSN、CANWEST新闻、探索频道、加拿大地理杂志等媒体进行实习,并让他们独立制作影视节目。。校内实践基地学习根据理论教学需要建设的实践基地,该基地可以保证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校外实习基地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校内的教师担任的是理论导师,因为学校教育强调学理性,校内教师具备较强的水平,可以解决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

篇5

关键词 新闻传播 职业预期 核心竞争力 职业能力构建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校在培养新闻传播学类学生时,其主要着眼点是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应该充分考虑其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毕业后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同的学生对未来的不同的预期,学生在自己职业预期的指引下,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接触相关项目,从而达到构建自己职业能力的目的。

一、职业预期与职业能力

大学生的职业预期是指其为自己将来职业做出的设定和选择。职业预期的实质就是在专业内二次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次选择。每一个专业培养学生都是按照教学要求,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分,以及每门课程要达到什么样分值才能结业,这种设计是根据本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设定,每个专业的专业课程都可能成为未来学生就业的方向。新闻传播类学生毕业后,既可能是做记者,也可能是做媒体经营人员,还可能做企业宣传人员。在就业专业化的格局下,记者这一岗位又可以分为经济新闻记者、时政新闻记者、社会新闻记者等多个方向。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为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出一种选择,并依据自己的职业预期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即是要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是要从事该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是从事某项工作时在专业上的基本要求;职业综合能力是出色地完成本专业工作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诸方面。

职业预期是职业能力构建的根本指南,职业能力培养是增加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闻传播类学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或者目标岗位就需要着力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使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预期。

二、职业能力构建的误区

大学毕业后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考虑得更多的是“我要做什么”,很少去考虑“我能干什么”,作为大学毕业生,首先是要衡量自己能干什么,再去决定自己要干什么。新闻传播类学生在构建自己职业能力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容易进入误区。

1.通修所开课程导致个性缺失

由于新闻传播类就业口径较宽,学生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学生就不在专业内进行细分,或者进行再选择,于是把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毫无选择地进行选修,毕业进入社会时,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动知识支撑其岗位需求。但是。由于本科在校的学习时间有限,要用大量时间来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并不是每一门课都能精通,这就导致学生原来全才预期发生偏差,甚至全而不才。也就是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不强,甚至不能独立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大学生眼高手低直接后果是就现在一些学校的就业率不及中职或中技,以及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后回到中职或中技去学习。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校中没有自己的职业预期,就很储备自己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说在职业预期时,不能把自己培养成全才,而是婴把自己培养成专才。

2.职业预期飘浮常换更换预期

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想“我要干什么”,由于人的成长具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想法,或者不同的阶段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同,不少学生在受到外界影响会不断地调整自己对未来的预期。不同的职业预期所要具备的知识是不同,所以这些学生就根据某一阶段对自己未来的设定选修相应的课程,有的甚至完全不同的就业预期,这样导致学生所修课程没有系统性,其后果同学生毕业后,所学很多课程,却没有能真正可以增强其竞争力。

3.理论实践能力不能同步发展

职业能力由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构成,对于新闻传播类毕业生而言,既要能讲出理论,也能动手操作具体事件。可一些在学生构建自己职业能力时片面理解能力,一部分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点,烂熟于胸。可是让他们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操作一项具体工作却无能为力,甚至案例分析也会不会做;相同,另外一部分学生虽然可以动手操作一些具体项目,但问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却无法回答。所以学生在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时,既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善于操作实际项目,更重要的是,不仅培养自己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到二者都不偏废。

三、职业能力构建的路径选择

职业能力构建关键的一步就是使自己从通才、全才向专才转换,落实到在校的新闻传播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简单地说就是打牢基础,突出专长,重在运用。

1.学分与修业时间突破原框架

大学教学计划是按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安排,一般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几个体系构成。其中专业选修课是学校根据本专业学生在达到的基本能力所安排,学生根据自我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目前众多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是在本学院或本专业内开设,学生自主选择。这种选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但其存的问题也不能规避。新闻传播类学生就业口径相对宽,每一个岗位的要求也不一样。有论者认为,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新闻传播业岗位人才需求也正在细分。如果一个的预期是毕业后从事财经新闻工作。这就需要学生要具备经济学知识、政治经济学知识,统计学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而对于一般新闻传播类专业组织教学的院系一般仅根据本学科知识配置教师和课程,这就需要院际之间、校际之间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相关课程,且所获得的学分互相承认。

与跨专业选课同等重要的是灵活学制,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中止在校学习,而选择校外见(实)习,后恢复在校学习,补充学分。在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学校推行灵活的学制。目前国内大学正在推行以学分制教学改革。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学校可以推行弹性学制,要求学生相应的时间内完成课业修完学分即可申请毕业和学位。允许自主选择毕业时间,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不选课或少选课而到相关岗位从事相应的工作。

通过课程选修和休学实践,学生基本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职业预期构建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基本具备期望岗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2.课堂教学与考核方式的突破

课堂教学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组织的教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在于传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课堂教学本身需要突破原有大一统的内容灌输,在传播必要有知识点后,留出必要有时间让学生自修。主要体现在案例分析上。在应用教学环节,针对同一门课程,可以细分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预期进行案例选择和分析。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传媒经济专业《传媒经济概论》、《新媒体产业导论》、《媒介资本运营》等课程教学中,遵循这一原则,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课程细分的案例进行分析。如在新媒体赢利分析的案例分析课中,学生根据自己对新媒体的理解,自己的爱好,选择诸如电子杂志、地方门户网站等媒介的赢利模式进行分析。因为是学生自己的爱好,其准备较为充分,教师根据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评析又有效地补充了学生分析的不足。对同一门课而言,课堂教学实现了必修知识的掌握。通过案例课使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与组织集体大课教学相对应的是,对课程考核的方式需要多元化。对课程的结业考试或考核使用得最多的是统一考试、课堂论文和课程设计等几种方式。几种方式各有优劣。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同一门课程考核方式相同,但不同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预期不同,针对课堂结业的方式可以尝试多元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期和自己的擅长选择适合自身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说,同一门课程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由学生申请,教师和相关部门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进行审核,确定是否同意其申请。

3.根据职业预期选择论文方向

独特的学业个性是大学构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学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可以通过论文选题构建自身学业个性。要求大学生撰写论文是考核其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撰写好学生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论文的要求决定了学生必须对所选题目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强化。所以在论文撰写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论文方向,通过完成论文促使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新闻传播类学生的论文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项目设计。论文主要是运用某个工具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把某些现象上升到理论。项目设计则是根据要达到的目标,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完成一项工作。前者注重理论培养,后者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学生毕业需要就业,可以选择做一个项目策划;毕业后需要考研或者从事其他非实务性工作,可以选择做论文。不管是项目设计还是撰写论文,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这种选择都导向是构建自身的竞争力。该项学习不能为完成而完成。要着实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一个行业,并能把握这个行业动向;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能完成预期职业所要完全的基本工作。

4.构建导师制实现教与学互动

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两个基地两个导师的作用。即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理论导师、专业导师。卡尔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新闻机构联手合作开设了覆盖全国的实习项目。这些实习项目主要是针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的一周到三周的新闻实践,诸如到CTV新闻、TSN、CANWEST新闻、探索频道、加拿大地理杂志等媒体进行实习,并让他们独立制作影视节目。。校内实践基地学习根据理论教学需要建设的实践基地,该基地可以保证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校外实习基地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校内的教师担任的是理论导师,因为学校教育强调学理性,校内教师具备较强的水平,可以解决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

篇6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 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1】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68-02

2010年7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此看出: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能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支撑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一、高职专业理论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现状

1.考核成绩结构公式化。通过对旅游类专业的68门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结构调研,我们发现97%以上的课程考核成绩结构为:课程结业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终结成绩(60%)。平时成绩由平时作业和上课出勤、上课发言表现等方面体现,期末终结成绩来自一张闭卷的笔试成绩。这种课程结业成绩结构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60%),平时成绩的获得又较轻松,导致学生注重期末考试,轻视平时的过程学习。80%以上的学生作法是:期末考试前突击整理笔记、突击背笔记;平时学习主动性不高,常常是出工不出力,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学习的过程。

2.考核方式单一。我们对68门旅游类专业理论课程期末终结考核方式的调研结果是,97%以上的课程期末终结考试方式沿袭传统的考试方式——“闭卷笔试”。“闭卷笔试”考核方式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闭卷笔试只能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记忆效果,无法考察学生全面的学习效果、更无法测量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真实状况,无法支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②闭卷考试试题形式以客观题目为主,客观试题答案标准化使教学效果走向趋同。在这样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下,学生减少了主动求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发展。

3.考核内容选取局限在教材所述的范围。目前专业理论课程考核内容取自于教材阐述的主要内容,教师课堂授课也仅仅是围绕教材选取内容,甚至存在教师课堂授课只是复述教材内容的现象。有学生抱怨教材内容我们自己也看得懂,何必要老师念给我们听。在闭卷笔试的考核中大部分都是对专业基础知识是否记忆下来的考核,很少有对知识应用的考核和评价。学生们只要记好笔记、划好书,考前突击把笔记和书上重点内容背诵下来就可以过关。

4.试题库建设滞后。目前各个专业在试卷标准化上也作了一些工作,但往往因专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教师资源不足、试题资源欠缺,导致题库中的试题没有科学的、规范的质量标准;同时试题库更新周期长,试题内容无法与时俱进。这样的试题库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监控,达不到学业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

5.考试时间集中。目前,各个专业的理论课程考试的时间安排基本集中在期中、期末或者课程结业阶段的终结时间。学生们只是在期中、期末或者课程结业阶段抓紧完成老师布置的重点学习内容,平时学习懒散、对付。这样的考核安排,无形中使学生养成了投机心理。

6.考试基本功能弱化。考试的基本功能有评定、诊断、反馈、激励、预测和选拨等,但是现阶段高职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方式导致考试基本功能严重弱化。学生只在乎考核终结成绩是否过关、能否有助于得到奖学金,不在乎考核成绩本身反映的学习效果。

二、对旅游类专业理论课考核改革方向的几点思考

1.深刻理解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习、借鉴国内外高职专业理论课程考试模式的成功经验,确定旅游类专业理论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方向和基本思路,构建适合高职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考核模式。

2.在旅游类专业理论课程中选择《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旅游地理》、《会展概论》和《饭店英语》等教学改革基础比较好的课程,作为考核模式改革的试点,编写试点课程考核方案,首先做到试点课程考核模式的优化。按照“能力形成性过程考试与总结、鉴定性终结考试并重,强调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过程质量检测和终结质量证明的保证作用,积极探索考核方法多样化”的原则,进行旅游类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式的全面改革与重新设计。

3.加强旅游类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深入研究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旅游类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也不例外,对课程考核模式改革试点课程,要改变简单、统一的笔试闭卷的考试形式,探索立体的、开放的多样化考核模式。试点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①笔试与口试、活动(竞赛)相结合。依据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标准和课程特点,将讨论、答辩、演讲、自述、知识竞赛等形式与笔试考核组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沟通表达、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内容。②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能够利用各种学习材料,扩展考核的范围,与传统的闭卷考试结合,能够互相补充,使考核更加完善。半开卷考试作为介于开卷和闭卷考核方式的一种中间类型,学生可以携带写满比较难记的公式、原理和要点的规定纸张参考答题,同时淘汰了名词解释和填空等死记硬背的题型,代之以较灵活、易发挥的题型如案例分析题,符合大学生学习的特点。③专业理论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能够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专业理论课程的综合学习水平,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专业理论课程考核,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学业热情。④注重过程化考试。原有考核成绩结构中“过程考核”比重小、形式简单,“终结考核”比重大、以客观题为主。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思考,只关注期末的复习背诵。为此,旅游类专业理论课程考核要提高考核成绩结构中平时考核成绩的比重,并对平时考核形式细化,这样才能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同时促进学生过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会展概论》课程平时形成性考核采用会展知识竞赛、课前“说会展”活动、作业和课后撰写小论文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考核成绩占课程结业成绩的60%;期未总结性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主要考会展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成绩占课程结业总成绩的40%。通过增加过程考核分值的比重,让学生明确“过程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课程要取得优秀成绩,不能仅仅在考试前突击背书应付考试,而是要将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平时、放在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运用的学习上。

4.精心设计“闭卷笔试”试卷形式和内容。精心设计“闭卷笔试”试题内容的深度和宽度,设计知识再现与知识运用的考核比例,合理分配主观题与客观题、记忆题与分析题的比重。加强考核内容的选材和题型研究,以加大对学生知识、能力全面考核和评定力度为前提,增强试题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通过高质量的课程考核,检查教学效果与质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个性发展等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定,达到教学效果总体评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轶宏..基于双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考核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篇8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课件下载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校花网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市—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课件下载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教育学院评为“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校花网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篇9

摘要:远程教育被公认为是现代技术与教育的完美结合,被人们赋予了很高的意义,被认为是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被认为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各大远程教育机构却普遍面临保持率较低的尴尬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家开放大学远程与面授相结合课程学生的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入学动机与保持率的关系。目的是为提高远程环境下高等教育的保持率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通过对已辍学和已毕业的学生分别进行调查后发现:当前的远程高等教育入学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取文凭以期获得职业上的回报。基于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远程高等教育提高保持率有以下几点建议:在入学时和学期末做一次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在课程内容方面向实用技能方向倾斜以满足职业因素为入学动机的学生的要求。在学生支持服务方面,要注重制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气氛,提高以内在因素为入学动机学生的保持率。

关键词 :远程教育;高等教育;动机;保持率

通过分析远程教育的学习特点,结合我国国情现状,采用了一些研究者对学习动机的分类,即:外部动机,指学生学习动机指向“学习结果带来了什么?”而不指向学习过程,甚至也不指向学习结果本身;社会动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身边的某类重要人物高兴,这时的学习不是指向物质结果,而是指向一种人际关系或情感的和谐;成就动机,学生可能因为期望或者通过和其他同学的竞争并击败对手来提高自我,因而重视学习的价值;内部动机,学生的学习可能仅仅是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感兴趣而不是因为学习以外的其他东西。淤在此基础上希望调查出入学动机与保持率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提高远程高等教育保持率提供可行性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开展远程环境下高等教育保持率情况的初期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来了解远程环境下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专业选择情况、辍学情况、年龄、工作与否、婚否等特征。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外部动机、社会动机、成就动机、内部动机四个方面对远程环境下高等教育入学动机进行分析、做出假设、通过小样本测试进行总结归纳。

在了解远程环境下高等教育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访谈提纲编制,通过与一线教师深入访谈进一步对提纲进行修改,从而形成正式提纲。

2 尝试描述远程环境下高等教育入学动机与保持率的内在关系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以及访谈的内容得出结论,尝试描述远程环境下入学动机与保持率的内在关系。

简单地说,远程教育就是教师与学生不能面对面进行教学的教育。它的主要特点包括:教学过程中师生在空间上或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学生与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分离的;使用多种媒体传送预制的教学内容比如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终端;教师的行为与角色发生重大变化,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时间空间来进行学习;存在人工设计的反馈、评价与互动机制。于本研究中的远程教育,是指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与面授相结合的课程。

入学动机是人类动机在学习领域的具体表现之一。它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满足人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在学习动力因素。入学动机首先表现为受教育的需求,并转化为个体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具体形式,对个体的学习活动起着激发、指向和维持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入学动机是指:激发学生选择广播电视大学,并维持其学习活动,使之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保持率”是与“辍学率”相对应的概念。辍学是学生流失的状态,保持是学生继续处在学习中的状态。保持率的具体数值应为某一年级的学生本年度在读人数与其上一年度在读人数的百分比。事实上现在远程教育的“辍学率”、“保持率”的统计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定义,如果采用不同的辍学定义,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别。

在本研究中,为了方便调查,直接将已毕业的学生视为保持率极高的一方。同时将已辍学(或几乎可视为辍学)的学生视为保持率极低的一方。其中“几乎可视为辍学”的学生是指按照一般情况下学生尚未完成学习所需的时间超过学籍剩余年限的情况。

最初访谈计划是访谈10 人,已取得学位5 人,已辍学5 人。但最终同意接受深入访谈以及经老师介绍推荐后同意的学生仅有6 人,其中已取得学位1 人(下文称为A 同学),已毕业未取得学位2 人(下文分别称为B 同学C 同学),已辍学3 人(下文称为D 同学E 同学F 同学)。访谈提纲见附录。

A 同学,女,年龄28 岁,湖北人,在北京某国企工作,2007 年入学2014 年拿到学位,会计专业,访谈地点在A 同学家附近小花园内。

B 同学,女,年龄30 岁,北京人,在北京某公司做财务,2006 年入学2013 年毕业,会计专业,访谈地点在B 同学下班途中的地铁站内。

C 同学,女,年龄30 岁,山西人,在北京某幼儿园工作,2007 年入学2013 年毕业,行政管理专业,访谈地点在C 同学单位附近咖啡厅内。

D 同学,男,年龄26 岁,河北人,在北京某印刷厂工作,2008 年入学2012 年辍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访谈地点在北京某餐厅内。E 同学,女,年龄31 岁,唐山人,目前回到唐山某公司工作,2007年入学目前已辍学,行政管理专业,访谈地点在北京周边某大型商场内。

F 同学,男,年龄27 岁,北京人,在北京自己经营一家网吧2008年入学2010 年辍学,行政管理专业,访谈地点在其所经营的网吧内。

通过对上述6 位同学的深入访谈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①职业因素的入学动机对保持率的影响最大,以职业因素为入学动机的学生保持率最高。

三位已毕业的同学均明确的表示其入学动机的职业因素考虑。如B 同学所说“主要因为工作,不把这个学下来单位不让评(职称)”。其中已拿到学位的A 同学,表示工作单位对其学位有明确要求。“我非常能理解他们(已辍学和未拿到学位的学生),(因为)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尤其是最后(指拿学位阶段的学习),要不是我们单位需要这个(学位)证,我也不一定坚持得下来……”可以看出A 同学的入学动机十分清晰明确,典型的工作因素动机导致入学行为,并且这一动机贯穿学习全过程,直到最后的申请学位阶段。可以说A 同学单位对文凭学历明确的要求也导致A 的入学动机清晰明确。“我是因为得知有同事学了这个……我一直很害怕被工作单位淘汰,我不是本地人,学历又不高,我是从中专续的大专,然后再续本……虽然单位一直没有这方面(跟学历挂钩的)升职加薪的规定,但是我一直害怕工作不保……”而C 同学虽然单位没有明确与薪资挂钩的规定,但其通过与同事各方面的比较而产生强烈的工作危机感,因而职业因素动机仍然是其主要的入学动机。

同时,C 同学的话也证明了数据统计的第5 条结论即,学生们不太会受家长的影响来报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同学和同事的建议或受他们的影响。同学同事在学习上的积极态度必然会制造出强烈的学习气氛,引发周围人员的危机感,并感染调动周围的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②以自身内在需求为入学动机的学生保持率最低。

已辍学的三位学生均没有明确表示工作因素考虑的入学动机。“我当时已经有比较不错的工作了,就想反正业余时间比较多,就报了个比较感兴趣的(专业),充实一下业余生活”E 同学是比较典型的因为兴趣爱好和业余时间充足等因素为入学动机,因此在发现课业负担比较重,与工作和生活发生时间冲突时,便会优先顾及工作和生活。“我一直以为广播电视大学是以主持广播为主的专业大学,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来到这,发现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主持广播是兴趣,当时想的也愿意从事这个(职业)……”D 同学的兴趣是“主持广播”同时“也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因此兴趣与工作两个因素的考虑是其直接导致报名的入学动机,但由于D 同学在报名前没有对电大课程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便报名入学,在入学后发现与自己想象不同,在工作和课业负担的双重压力下选择辍学。

③以亲密关系人的影响和社会因素为入学动机的学生对保持率的影响不显著。

在访谈的6 位同学中没有一位提及父母对其在报名电大学习方面的要求,也没有人对其他社会因素有过多描述,从侧面也印证了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④已毕业学生更多顾虑用人单位需求和自己是否跟得上学习进度,但是已辍学的学生却担心远程教育学习氛围。

由于已毕业的学生多数是处于职业因素考虑为入学动机,因此会有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自己能否顺利达到目的的顾虑。“主要是这个(指电大学历)是国家承认的,用人单位认这个”A、B、C三位同学在这方面都有类似的强调。“我第一次考完觉得还行,要是好好学还是能跟上(进度)”“但当时第一次考完试以后发现没有想的容易,怕跟不上”A、B、C 三位同学均表示对自己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是否能顺利毕业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顾虑。同时,由于多次提到第一次考试的节点,通过访谈又得出第9 条结论即,如果学生感到课程十分难就会放弃学习(主要体现在三大节点即第一次考试、结业考试、学位论文)“好多同学平时上课还能碰到,但是到最后(结业考试)没来。”而国家开放大学较低的学位率也证明了这一点。

⑤学生们不太会受家长的影响来报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同学和同事的建议或受他们的影响。

A 同学所说“有认识的同学先报的这个……”前文C 同学所说“我是因为得知有同事学了这个……”B 同学所说“我觉得主要都是周围有人学了这个觉得不错介绍的……”以及辍学的E 同学所说“听说邻居的姐姐在学……”F 同学“一个以前同学先学的……”验证了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即不管是已毕业还是已辍学的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周围同学同事的影响。但同时也说明电大系统的宣传力度十分不足。很少有人从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得知学校的信息。

⑥与未参加工作的学生相比已参加工作的学生动机更明确。

已毕业的三位同学均是参加工作一定年限后再报名参加电大的学习,在询问入学动机的时候很明确、很快速的回答了问题。而已辍学的三位学生,仅有一位是参加工作一定年限的学生,而且在访谈中已辍学的三位同学,在问及入学动机时都会犹豫、回答比较模糊,都会经过一段与笔者探讨的过程,通过询问、分析和回忆,来确定当时的入学动机。

⑦已辍学的学生对课程以及学校规章了解不足。

D 同学E 同学在访谈时均提到“感到挺遗憾的,有时间还会翻翻书……”“有过复学的想法,但当时觉得落下太多了,可能跟不上了……”通过询问发现他们对现行的电大复学方法不了解,有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但笔者认为更多的原因是入学动机不够强烈,毕竟他们都接到过班主任的电话,并多次回绝了班主任的复学要求。

⑧学生明确通过最终考核所需的条件会降低到课率但同时提高保持率。

A、B、C 三位已毕业同学均提到学习与工作生活的时间矛盾,但由于有着强烈的入学动机,他们的学习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但三位同学对是否上课的问题有着共同的看法“有的时候真的很矛盾,不可能因为这个忽略工作和家人……”“幸亏学校对考勤的要求不是那么高,不然我肯定坚持不下来了……”“我就是看中了这个(对考勤要求不高)才来这的……”三位同学成功的毕业说明他们清楚的知道考核所必须的条件,因此虽然因为时间冲突在到课率上表现不佳,但远程教育的便利性和优越性也恰恰体现在这里。

⑨如果学生感到课程十分难就会放弃学习(主要体现在三大节点即第一次考试、结业考试、学位论文)。

通过访谈,6 位同学均提到关于别人或自己辍学的时间点,其中第一次考试之后是最明显的一次,原因也很明确,因为此时已辍学和未辍学同学之间还会有交流机会,A 和C 两位同学都提到“他们第一次考试之后就不来了,说考试太难了……”B 同学提到“好多同学平时上课还能碰到,但是到最后(结业考试)没来。”D 同学和E 同学提到“最后快考试的时候又去过(上课)但是觉得落下太多,就没有参加(考试)”。在学期中由于某些原因学生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在最后考试前看到与标准的差距后进一步绝望从而辍学。

通过这次研究调查对提高远程环境下高等教育保持率的建议有以下几点:在入学时和学期末可以做一次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小调查,以确定学生是否有强烈的职业因素入学动机,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电话回访,对学生进行定向激励。课程稍向实用技能方向倾斜以满足职业因素为入学动机的学生的要求。做好学生支持服务,注重制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气氛,提高以内在因素为入学动机学生的保持率。将地理区域较近的学生或同一工作单位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附录:远程环境下高等教育入学动机访谈提纲

背景资料

你所在的单位,所选的专业,毕业情况?

主线问题

①为什么要来电大学习这个课程?

②促使你来报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

③对所选的专业感兴趣吗?

④周围有人推荐或提议你来此学习吗?

⑤报名时主要的顾虑有哪些?

⑥学习过程中有想过放弃吗?是什么促使你坚持下来呢?

注释:

①参见刘金华:《不同学段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比较研究》,2011年。

篇10

古往今来,教师们都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塑造人类的灵魂为使命,以德才兼备为培养目标,赢得了国家、社会、家长、学生的普遍尊重,引起了其它行业人员的羡慕。尊师重教成了古往今来妇孺皆知的优良传统。在工作的每一天,我们无不为实现这些崇高的使命而忙碌着,快乐着。结果,有的学生由无知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有的学生由不爱学习到酷爱学习,有的学生由顽皮变得听话,有的由软弱变得坚强,还有的由霸气变得温顺。特别是有的学生有出息――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打来电话或来信告诉我这些好消息,与我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让我接受他们的感激之情,那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今年五月,已毕业的叶伯新同学在考上上海交大的博士研究生后,专程从外地回来看望我们几个往日带课的教师。见面除了叙旧之外,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感激之意。他说,他的成功主要是中学教师的教导,他一直想回来看看我们,只有教师和父母才是他生命中

最重要的人。为此,我倍感自豪。

二、精神生活的充实让我陶醉

当教师的除了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学期中间的自修学习和考试主要靠教学之余的忙里偷闲,寒暑假的函授、面授则更是紧张之余的一种调节,是“师”“生”角色的互换体验,让我重新回到学生时代,更加珍惜难得的学习时光,也更能体会到学生的好恶,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我从师范毕业后,先后参加了为期三年的汉语言文学的自修学习和为期四年的本科函授学习,这几年是我过得最充实、最快乐的。其余的像县内、乡内、校内组织的大大小小的培训学习我从未缺席。至于业务考试、讲课说课比赛、论文评比、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更是大大丰富了我的教余生活,极大地充实了我的精神生活。从教以来,我几乎年年参加教研室和中心学校举行的教研活动,既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又提高了业务能力。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黄冈市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来我校验收,我自主设计并主讲了一堂《走进亚运,展我风采》的综合阅读课,获得了教研员一行的好评,并被评为市级优质课。可想而知,课程的如期结业、考试的顺利通过、一个个获奖证书的领取,那种满足感是前所未有的。

三、道德品行的提高让我高兴

18年前,刚走上讲坛的我,只知道一心扑在工作上,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习好,总怕成绩不佳遭人笑话,也曾不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后来通过实践和学习,我渐渐懂得了怎样关爱学生,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做一个让学生喜欢又尊重、让家长信任的老师;再后来,我又通过班主任培训,知道了怎样当好班主任,怎样以身垂范、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懂得了怎样爱生如人、爱生如生、爱生如友、爱生如子、爱生如己。

有幸的是,我因忠于本职工作、关爱学生、奉献青春、始终把工作和学生放在第一位,每学期的学生评价和同事互评,师德总评我都得满分。2007年,我被光荣地评为湖北省罗田县“十大师德标兵”。如果不是学习和培训,没有同行的帮助和影响,我的师德水平也许还达不到现在的水平。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17-01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体系在建立之初,卡尔・奥尔夫亦是以他家乡的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为基本教材,把语言(以方言为主)、动作、音乐和表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去进行教学,并提出每一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理应这样做。奥尔夫体系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它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们的本民族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李妲娜老师在奥尔夫教育体系的中国本土化,以及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引入音乐教育领域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春节序曲》、《十面埋伏》即是李妲娜老师成功地将奥尔夫教学法进行中国本土化发展的典型课例。

《春节序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收集、制作、展览春化饰物和排演春节民俗歌舞活动,可以增进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和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愿望及基本能力。2.民族音乐:春节题材的音乐作品有很多,声乐、器乐都有,欣赏、演唱、演奏关于春节的民歌、器乐曲,从音乐的视角理解春节文化内涵。3.民间舞蹈: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舞狮、舞龙等民俗活动是春节文化的歌舞活动内容,排演这些歌舞活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俗文化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民俗文化。4.民族文化:与春节关联的其它领域,如历史典故、故事传说、伦理道德、天文地理等等,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准备

1.收集家中带春节象征的物品、画、玩具、纪念品、饰物、照片,分头查找有关春节的资料或向亲友以及有关学者请教。2.准备做春节礼品、饰物、绘画的材料、笔墨纸张等。3.表演用的锣、鼓、钗,服装、面具、道具。4.欣赏用音响、CD或音带,小钹、鼓、金属类、木质类、散响类乐器,人手一件。教师熟悉《春节序曲》配打击乐参与谱。

三、教学过程

讨论《春节序曲》的地域风格特征:教师提问:1.《春节序曲》的音乐语言有何地域特征?2.该地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音乐风格特征?3.你还知道哪些地区的音乐风格特征?教师参考答案:1.音乐素材取自陕北的唢呐曲牌(主部)和陕北秧歌调(副部),具有北方音乐高亢、粗犷的风格特征。2.与北方的语言声调、山川地貌、人民生活、文化历史等有关。3.其它地方音乐风格举例:江南水乡――柔美旖旎;山区――高亢、嘹亮;草原――悠长、宽广;黄土高原――苍凉、粗犷等。这说明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地理、人文都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可绝对化,各地丰富多彩的音乐与地理的关系是复杂的,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我们过去的音乐课大多集中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对人文背景关注较少。这节课把春节作为切入口,展示的是民俗文化、音乐、舞蹈、视觉艺术多方面的综合,并关联一系列与春节有关的其它领域。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存在的特殊表现形式,它集中体现了文化主体历史性的情绪情感积淀及在特定存在状态中的情绪情感反应。音乐教育是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渠道,正是受此启发,本着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李老师从鼓文化的角度出发,经过精心构思与设计,终于成功地将中国古典名曲《十面埋伏》搬进了奥尔夫教学的课堂:

《十面埋伏》课堂笔记 :1.探索:李老师让我们一人拿一个纸箱然后按纸箱大小分组围成半圆形坐好。接下来李老师拿一个大纸箱站在中间,她首先让我们每个人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箱发出声音,同学们在很好的创造性氛围中,在老师不断的鼓励下,同学们互相启发,出现了许多新花样,有的去拍,有的用手摩擦、有的手指甲去挠,果然同样的纸箱却发出不同的音色,到最后李老师用我们想象不到的方法,其实也是用最简单的动作在纸箱上做起了示范。2.引导:李老师告诉我们几个固定的节奏型,用不同体积的纸盒的不同部位去敲击,我们都迫不及待的尝试起来,在老师风趣的指挥下,我们开始了节奏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说一个字,我们只是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的手势作着不同的音响处理――快、慢、渐强、渐弱、休止。突然发现原来这些生活中的废弃品可以奏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根本不亚于那些昂贵的专业打击乐器。3.主题:李老师将本课的题目《十面埋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回忆一下历史知识,很快同学们将这乐曲的历史背景及表现内容补充完整,我脑子里对那些早已模糊的记忆重新变的清晰了。接着老师放《十面埋伏》的音乐,让我们去听一听刚才练习的节奏分别出现在哪个乐段里。我们都静静的听着,唯恐落掉一个音符。该分析乐曲结构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没有说这首曲子应该是这样或那样的,而是和同学们共同讨论,接着老师将乐曲的结构写出来: 列营――出征――十面埋伏――小战大战――楚歌――得胜回营。4.创编:李老师把我们分成两组用纸箱将《十面埋伏》表现出来,有了前面老师的铺垫,我们很快就用纸箱的不同音效将故事按乐段编好了,轮到小组表演了,我们发现第一组的同学比我们编的更成功。通过这个课例,我们在节奏、协调、合作、表现能力、探索都 得到了训练。奥尔夫的目的就是融音乐、动作、舞蹈、语言为一体的“原本的”音乐,找回属于自身最可贵的本能。

李妲娜老师这样用鼓声来演绎《十面埋伏》,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各方面都显得十分新颖,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及创作音乐的兴趣与欲望,也充分体现并发扬了团队的协调合作精神。李老师说:“这节课我构思了十年。”

参考文献:

[1]李妲娜老师奥尔夫教案集(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