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英语语言学论文

英语语言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0 16:24: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英语语言学论文

篇1

二、基于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

从当下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最为严重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教学实践与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因此,本文作者从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相关方面予以了分析。

1.衔接理论与高校英语教学。一般来说,在教学中,衔接就是相关语篇分析的领域里面的一个基本概念。相应地,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学的衔接则是以语篇的连贯为基础,建立起一种关键的词汇以及语法手段。它会借助对应的方式来展现出来。比如,替代、连接、照应。与此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衔接手段在这些方面随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写作、翻译。相反,在听力方面的应用却很少。比如,在这些听力材料中,衔接手段的使用。例:M:I’dliketocashacheck,please.Ihaveanaccounthere.W:Fine。Justmakeitoutto“cash”.针对这段对话,问到的问题是这段对话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在听这段听力材料的时候,需要把对话衔接在一起,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比如:“haveanaccount”和“cashacheck”。由此可以从中知道该段对话发生的地点是在银行。

2.输入理论与高校英语教学。在第二语言习得之中,输入理论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理论,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这主要是因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于那些刚习得的语言,能够使自己处于那种可以对语言信息的输入予以理解,并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反馈到学习环境中去。相应地,想要使这些可以理解的信息增强,就需要创造出多样而真实的语言材料以及现实的学习环境。面对这方面的要求,教学需要对学生予以文化方面的输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增强。除此之外,据相关研究表明,个人以及社会群体对目的语所持有的态度会对外语的习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英语的语言教材予以充分地把握与选择。以此,来使文化与语言都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展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更能融入到语言环境中,调动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对于语言环境创设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

篇2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运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它形成了多种独特的教学法。

1、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学与说话人的行为或者意图有关。交际教学法主张语言教学应以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四种语言技能的获得应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并且语言知识与交际功能相互依赖。交际法是一种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又培养其交际能力的教学法。对语言的学习,掌握语音、语法及词汇的各种规则,可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因此,首先应根据交际法教学原理,重视对商务专业基础知识及商务英语语言特征的分析。把某一商务领域的基础知识、操作流程、基本概念、专业词汇及术语的讲解作为重点。其次,商务英语教学还应根据交际教学法的特点,通过角色模拟强化学生的商业意识,增强对商业了解与认知。由于商务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在涉外商务环境中进行交际的人才,因此我们同样应注意在商务环境中对交际所产生的影响的要素。利用角色模拟的方式再现课文内容和情景,这种方式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语言技能及商务技能等方面得到训练和强化。此外,商务英语教学也应根据交际教学法的内在要求,着力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及商务技能。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些真实典型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案例分析的过程不是老师的讲授,而是学生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分析、辩论和课后案例报告的撰写,教学任务的主角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交际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从其产生的原因、教学基本原则和教学步骤等方面都适合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并有利于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完成。

2、以文化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促进了文化和情景理论的成熟,商务英语学习过程就是围绕一个由商务语篇、商务情景语境、商务文化语境、商务互文语境、商务文内语境这五种因素构成的范畴而进行的。其中的商务文化语境指在商务事件中参与者所在机构或国家以及个体思想意识方面的背景知识。由于商务英语教学的参与者并没有完全处于同一的商务语境文化范畴内,意识不到商务话语中的文化内涵。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学会母语的话语模式,并将其运用于商务英语交流中去。

3、浸没法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教学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而当今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加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具备能在专业领域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的能力,出现了“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浸没法是一种特殊而有成效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法,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自身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的。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商务英语学科内容,在教学中所采取的与学生沟通的交际策略常常以学生已经具备的语言技能、语言水平为准,既以母语为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商务学科内容方面,很少遇到来自语言方面的挑战。

篇3

二、社会语言学角度下对商务英语其他特点的探索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运用语言学与社会学等学科手段来对语言进行研究的边缘性学科。这门独特的学科涉及多种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其中包括人类学以及心理学。之所以社会语言学被冠以“社会”的名号,主要是取决于社会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这种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于其他的语言研究学科。社会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主张就是要把语言放入人类发展过程中宏观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研究,结合语言与语言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这样自然而然就会使语言的研究带上社会的色彩,并深入的挖掘出语言中的社会含义,探索出语言在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规律以及运作机制。语言是在社会运作条件下而产生的一种具有独特社会功能的产物。这种独特的社会产物会受到使用者社会地位、从事职业、年龄、性别、国籍甚至是生活习惯、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性差异。在国际贸易的经济背景下,商贸英语充当了人们交流与合作的载体,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为了达到“获益”这一统一目标的工具。人们在使用商贸英语的过程中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词汇以更好的适应交流的语境,这些因交流环境以及交流对象而异的商贸英语能够体现出贸易双方在社会、文化、教育等不同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较强的社会功能,为商贸英语的研究提供了社会学语言学的切入点。除了“一词多义”以及“一义多词”的特点之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商贸英语还具有如下特点:

1.商贸英语具有目的性以及一定的客观性。

由于商贸英语的应用环境主要是国际的交往贸易,在这种应用背景下商贸英语的使用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沟通交流来促使贸易双方达成共识,形成合作关系的。这种目的性驱动下就会使商贸英语经常表现出简单、直接,不拖泥带水的特点,这种语言特点更适合贸易过程中的谈判与交流。另一方面,商贸活动属于业务交往,个人在参与商贸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是代表了商业团体或者是企业、单位利益与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带有个人色彩和个人习惯的词汇是应该杜绝使用的。

2.商贸英语的表达更具准确性。

商贸英语是国际贸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在国际贸易中交易的双方大多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为了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歧义或者是表达不当而给交易双方带来不必要的误会或者损失,商贸英语的使用对于准确性以及逻辑性的要求更为严苛,在使用商贸英语的过程中一定要达到把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对方的目的,所以这就使得商贸英语中的比喻、夸张以及带有修饰色彩的语句和普通英语相比要少之甚少。不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使用环境使得商贸英语更加严谨,也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3.商贸英语具有简洁明了,凝练经济的特点。

商贸英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缩略语来达到让语言更加简单明了的目的。商贸过程中很多的活动受时间限制比较严重,这就要求商贸英语在最短的时间内表达出最完整、最准确的意思。比如在日常的传真以及电话交流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缩略语来节省时间,这一点充分的表现出了商贸英语经济性的原则。

4.商贸英语趋于正式化。

商贸英语中所使用的词汇大多是规范性的正统词汇,由于商贸英语在贸易过程中经常用于签署合同以及签订协议,为了表现出商贸英语正式、严肃的语言风格,在进行这些商贸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较为生僻和不常见的占体词汇。这些生僻的专业词汇以及占体词汇的应用更能充分的体现出商贸英语正式、严肃的特点。

三、商贸英语受到文化规则的制约

文化从本质上影响了语言的结构和交际用语的特点,文化规则制约了商贸英语的发展方向。受到商务英语特殊功能的影响,商务英语的发展取决于贸易双方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这种来自不同文化的碰撞使得商贸英语的发展中融入了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色彩,只有能够满足不同国际背景以及文化条件的商贸英语才能够算作是有生命力的商贸英语。比如从不同国家对于人们的称谓就可以看出文化对于语言习惯的影响,中国自古男尊女卑的思想较为严重,所以中国人在称谓方面基本不存在性别之分;相比于中国,西方国家追求男女平等,所以在西方语言中就会用“Mr和Ms”来区分男女。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商务英语具有极强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价值,商贸英语的表达形式受到社会差异和使用环境的影响十分的明显。不管是其目的性与客观性,还是其正式性和简洁性都是和其社会功能所相互契合、相互适应的。也正是这种语言的社会性特点充分反映了贸易双方所处的不同文化体系的差异与共性。

篇4

2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当中,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高职英语目前的教学成果却并不乐观。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水平都较低,对英语学习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传统教学内容较为古板,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这些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导致学生不能够集中注意力,从而使知识在传递的过程中受到阻力。长此以往,学生能力就得不到良好的锻炼,造成了高职英语教学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同时也使得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英语语言学下的教学是从最基本的词汇、词型、语音以及跨文化交际等多重角度实施教学,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3英语语言学角度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3.1词型学、词汇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

在英语语言学中词型学对高职英语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词型学主要是分析单词的构型,构型学中的复合法、派生法、转化法等都有助于高职英语的教学。构词学中的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对高职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大量单词进行构型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快速地记忆单词,对学生单词记忆能力的培训很有好处。

3.2音系、音位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

音系、音位学是发音方面的研究理论,涉及到发音的方式、发音的部位、不同音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调等等。目前,中国的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大多数都在书面上。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口语和听力能力普遍较弱。这也是高职英语课堂上有待集中解决的一个问题。音系和音位的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使其口语更为正宗和准确,进而锻炼听的能力,使听读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3.3认知语言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

认知语言学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是以人类认知一切事物的态度与方式作为出发点对语言学进行研究的一项理论。这种理论常常被应用于隐喻等修辞方式的教学当中。众所周知,在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很多学生在翻译上不能够准确地分析出语句正确意思。例如,“Today,itcanbesaidthatwheelsrunAmerica,ThefourrobbertriesoftheautomobilemovesAmericathroughworkandplay.”这句话可以翻译为“美国是靠四个轮子来支撑的,四个轮子的运转能够带动美国的工作和娱乐。”其中“wheelsrunAmerica”就隐喻汽车产业对美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类似这种例子在高职英语中还有很多,要想准确地翻译出语句的意思,就要让学生有效地将认知语言学与英语翻译结合起来学习。

3.4非言语交际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

非言语交际是指除了言语交际之外的所有交际方式的总和。非言语交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身体的动作、面部的表情、眼神的交流等等都属于非言语交际的范畴。在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当中,对非言语交际的应用是非常多的,有专家曾经专门作过一项调查研究,研究表明一堂课上教师的言语交际仅占20%,而其余的80%全部来自于非言语交际。这个实验直观地证明了在英语课堂上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老师利用非言语交际的手段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达教学信息,带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知识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显著的帮助。

篇5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在教学里面占据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一个词的意义并不是词本身固有不变的,一成不改的东西,也是在于这个词在不同环境和语义下的运用。而这种运用也就是来源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联想,并不是随心所欲想象出来的东西。当然,形成一个词的相互联系,有规律的多义范畴。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词义范畴的边界是万万不可以改变的,词义范畴是固定的、明确的,有变化、具有弹性的表现。提高英语教师词汇教学的规范和指教支持,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虽然教师不能预测词义的发展,但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词的具体义项和抽象义项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词汇的词义的发展和其规律,深刻理解其演变机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认知语言学理论首先认为词的意义不是由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构成,而是多种因素折衷而成的心理实体。其次,认为词的意义在系统中是模糊的,不可能完全清楚。为什么不能表达清楚,为什么不能一目了然,因为它是多种因素的折衷结果。再次,把表达语言结构之间语义和表达语言与使用者之间的语用义揉成一团,一锅煮,折衷两者,采取中间路线,避免了一些语义学和语用学难以解决的问题。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理解语言不能只信赖字面意义和词典,词典中的语义信息只表示出说话人对世界知识的一小部分。人类知识全部的复杂性只有在百科全书中才能体现,这是游离于语言系统本身之外的,人们理解语言必须依赖百科知识。

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是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的折衷,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英语词汇是充分理解各种话语和语篇的基础。认知语言学可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取其精华弃其粗糙,成为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论,这样可以系统地指导英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方法论的研究,我们可能找到指导英语词汇教学的统理论基础。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学习词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英语词汇中有许多不同意义的解释需要掌握,并且能够较好的运用,这就要求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环境的分析能力,以及对英语语言含义的理解能力,和在生活中对实物的体会。在人们做熟悉的众多理论中,究竟是哪一种理论应该受到教学研究人员的青睐?在英语词汇教学设计中,如何在不同的理论中汲收营养,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论,这些问题是研究方法论的根本问题,只有面对正确的方法论,才能在研究中取得科学的成果,我们将以认知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寻求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最顶级的途径。

长久以来,课堂教学一直强调英语语法的重要性,重点认知和理解语法,我们的英语教学都是以语法作为基础结合结构、时态为纲要来组织语句,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操练,学习者有待提高,近而忽视了对英语词汇的教学,英语词汇的教学常常处于教学的附属地位,停留在读音、拼写、词形变化、英汉对译等表面层次上,词汇教学仍然是“经验式”—过去自己怎么学习词汇的现在就怎么教。总的来说,传统的词汇教学经验有他可取的一面,但是存在许多不足,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在需要加以改正和完善。

作者:胡艳娟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篇6

本文以中式英语的发展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中式英语的产生过程、原因及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分析了其利弊。选题切合我国英语使用现状,收集了较多素材。全文结构较完整,但存在概念不清,自相矛盾,逻辑荒谬,语言极不通顺等问题。

首先,作者似乎不区分“论文”和“散文”的文体差别,如以案例代替研究背景,文献综述以What is Chinglish为标题,结论部分信口开河,充斥情绪化的口号式语言,而所作结论和前文没有丝毫关系。说明其缺乏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

其次,作者对Chinglish的定义不清。文章没有给出研究对象的工作定义,而是拼凑他人理论,而这些理论又没有得到提炼和统一,导致后续各部分讨论范畴不一致,以及引用他人观点时标准不一,甚至所引用的部分语料并不能说明作者观点,文不对题。尤其是结论部分对Chinglish的界定与文章主体部分讨论的Chinglish内涵完全相反,十分荒谬。说明作者对所研究的问题基本概念模糊,反应了专业功底不扎实,态度不端正。  

再次,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作者在4.1节讨论产生中式英语的“外国文化”原因时,通篇谈论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实在莫名其妙。且内容侧重翻译策略和技巧和中英文差异,有偏离主题之嫌。说明作者写作既缺乏逻辑,又不懂得安排材料。

最后,全文语言错误太多,文字水平太低,已严重影响阅读。

篇7

摘要是对研究者的学术研究过程及成果的高度概括,能直接反映论文质量高低,影响论文的传播和影响力。目前,对英文论文摘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方面:对英语摘要从学术规范的角度(例如,在时态、语态、句式等方面应该遵循的规范)进行研究;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中西方学者英文摘要差异,或是研究不同语种英文摘要差异;对某一学术领域论文(如财经类、医学类等)摘要的结构进行研究。学术论文摘要需要具备特有的客观、严谨、学术的特点,朱永生、董宏乐曾指出,在正式的语体中使用名词化结构可以增加语篇的理性、技术性和客观性[1],这无疑与英文摘要的要求不谋而合。因而近年来有学者开始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论文摘要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为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和翻译服务。本文将聚焦于语言学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试图为语言学类学术论文英语文摘要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

1 名词化概念隐喻

语法隐喻理论认为隐喻除词汇层面外还发生在语法层面,即语言意义未发生变化,只是在隐喻化过程中发生了语法性状的变化,可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种形式。韩礼德曾明确指出概念语法隐喻主要表现为名词化,即本应由动词和形容词体现的过程(一致式)和特征由名词或名词词组(隐喻式)来体现[2]。很多学者指出语法层面上的隐喻度越高,语言正式化程度也越高。由此可见,名词化隐喻式常见于相对正式的书面语中。

摘要是对学术论文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其语言需要符合简练、客观、逻辑性强,而名词化是将复杂的小句成分“浓缩”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使得语言结构更加凝练、紧凑。由此可见,名词化语法隐喻恰恰迎合了英文摘要写作的要求。聚焦于学术论文摘要中名词化语法隐喻特征对摘要的英译与写作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 语言学论文摘要中名词化现象总体情况

有些学者曾从实证的角度对其他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中名词化现象非常普遍。杨信彰[3]指出,以名词化为特征的语法隐喻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科学方法、科学论证和科学理论的需要。语言学类学术论文摘要同样存在大量的语法隐喻,陈兰[4]选取从国内外的核心期刊上随意挑选了20篇字数上较为接近的语言学论文的英语摘要,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语言学论文摘要的名词化频率平均值为10.6%,就说明每100个单词中出现10.6个名词化结构;而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学论文摘要的名词化频率为9.13%,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本文按照“-ion等名词后缀及其变体的相应名词进行检索统计发现中国作者的使用频率(33.7%)比英语为母语的作者(19%)高得多,可以看出这方面中国学者存在一定的过度使用的问题。以上两点值得研究者加以重视,小学英语 论文以期在语言类学术论文摘要的书写中提升名词化语法隐喻意识,同时尽量纠正不良倾向。

3 名词化隐喻在语言学论文摘要中的构建功能

名词化语法隐喻对于语言学类论文摘要的构建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现摘要简洁凝练的文体特征

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力求以最短的篇幅,用最凝练的语言传递最丰富的信息量,向其他研究者介绍其研究的背景、内容、方法等。表示过程的“动词”和“形容词”(即“一致式“)经过名词化(即”隐喻式“)后,信息打包重组,在表述相同的内容时,可以有效地提高语篇的信息密度,真正实现了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的简洁性和概括性。

3.2 实现论文摘要术语化、客观化的文体特征

术语的大量使用是论文摘要的一个显著特征,可以增强摘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语言学类学术论文摘要可以通过语法隐喻把信息量繁多的小句凝练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从而实现摘要术语化的文体特征。同时,语言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应该客观表述研究内容,尽量避免出现显示出主观臆断色彩的表达方式。在名词化隐喻式中,名词化的使用使得动作的参与者信息得以淡化或是隐藏,从实体概念向抽象概念转换,可以脱离时态和情态的限定。因此,名词化结构可以避免行文的主观色彩,增强摘要的客观性。

3.3 提高摘要语篇的连贯性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句子有主位和述位两部分构成。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表现已知信息。述位是主位之外的成分,传递新信息。如果将前句述位部分隐喻化,作为后句的主位。通过“主位—述位”的承接可以加强语篇的连贯性。

4 本研究教学启示

理解语言学类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名词化特征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意义是可以更好地为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和翻译服务。基于以上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可供借鉴的训练方法:

4.1 “以阅读带动写作”提升学生名词化语法隐喻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术具有名词化语法隐喻意识,阅读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特别是高级阶段的教材中,政论性的问题和演讲文体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这样的文体中,语篇中大量的名词化隐喻是一种典型的“动因的突出”,是作者为顺应某种交际目的而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教师可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分析大量的典型范文让学生了解名词化隐喻与文体正式程度的相关性。

4.2 提供一定量的范例语料加以分析与模仿

教师可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分析大量的典型范文让学生了解语言学类论文摘要的语言特征,教师也可提供国内外不同学术杂志进行英语本族语学者与非本族语学者英文摘要的主要差异。然后学生通过模仿所分析的范文提高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能力。主要模仿对象为常用名词化句式,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模式化的可供直接借鉴的语料在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和写作过程中直接使用。

总之,学术论文英文摘要通过使用名词或名词词组等名词化隐喻手段,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和概括性。语言学类学术论文摘要语言要求简洁凝练,具有正式性、客观性,同时语篇需要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研究语言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摘要这一特殊语体的理解,从而撰写出更具学术性,语言规范、得体的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109—02

一、有关学术词汇研究

学术词汇是一种独特的词汇,这种词汇主要出现在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学术研究类文体中,在其他文体中出现的频率较低,这类词汇是学习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英语学术论文,只有有效掌握与之相关的学术词汇才能更好地阅读英语学术论文,研究英语学习论文,我们要分析哪些是经常出现的学术词汇,哪些是较少出现的学术词汇,在学习研究中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进行学术词汇学习与研究。

比如,在英语的学术类文章中经常出现的学术词汇有attribute, capacity, differentiate, explicit等不同词汇,这些词汇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学习者只有对诸如此类的学术词汇准确把握,才能有效克服英语学术论文的阅读障碍。这种具有特殊作用的学术词汇并不是现在才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出现,它们早在七十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有研究者发现,在七十多年以前,在各个领域的学术论文和学术研究中就有一些学术词汇在文本中频繁出现,这些词汇对于不了解它们的学习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成为阅读学术类文本的最大障碍,但它们在学术文本中普遍存在着。它们不能被称为高频词,研究中为了区分两者的不同性,把这些在学术文本中普遍存在的词汇称之为半技术性词汇(sub- technical vocabu-lary)、框架性词汇(framewords)、专业非技术性词汇(specializednon- technical vocabulary)或者学术性词汇(academic vocabulary),这是学术词汇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称谓。Nation根据词频( frequen-cy)研究的不同内容,根据词汇出现的频率与出现的不同场合,把英语词汇分成不同的类型,这些词汇有高频词汇(high- frequencywords)、学术词汇(academicwords)、专业词汇(techn-icalwords)和低频词汇(low- frequencywords)。

二、有关学术词汇表的研究

Coxhead对语料库进行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研究,在对语言库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合编制成了学术词汇表(AcademicWordList) ,又简称AWL, 在语料库中,有3513330个词标, 这些词标是从四个学科产生的,这些学科包括人文、商业、法律、理科, 共分28个专业, 共有414个文本。词汇表是由词族组成, 这些词族是按照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这些单词后都有字表,表明单词的所处的位置,在这些词族中,每个词族又有基础词以及它的曲折形式和派生词组成,就像concep-tion, concepts, conceptua,l conceptualisation, conceptua-lise都收录在concept这个族里。RANGE软件详细记录了词族的情况,Coxhead的AWL一共有570个词族, 这些词族的数目相当庞大,按照词语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出现的大小,这些词族又包括有十个字表,而子表1是指这些词汇是在Coxhead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族, 其他的字表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在一至九这九个子表中,每个字表都有六十个词族,而子表十则有三十个词组,这些词汇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在学术语料库中有百分之十的词标是在这十个子表中的。因此,可以说, Coexhead的AWL对于英语教学意义重大,同时也能促进AWL的快速发展。在学术词汇学习汇总我们要有效了解这些内容,使学术词汇学习更为便捷,有效阅读研究英语学术论文。

三、关于语料库的研究问题

语言证明是大多数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语言证明才能保证语言学研究的科学与准确。在语言证明中语料库则为之提供重要的保证。在语言学研究领域,语料库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语言学研究的实例证明,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研究素材和研究依据,同时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量化标准。即使语料库语言学只是一门新兴学科,但是,它的地位和重要价值,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已经凸显出来。在语料库的帮助下,关于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构成以及语言的功能等问题的研究就能较为科学,语料库为这些研究提供真实的例子和量化的数据,这样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和研究就有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单凭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的直觉进行描述研究,最大限度地保证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代化工具,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语言学家可以借助各种语料库构建软件快速构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语料库,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语料库软件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进行检索信息,提取信息服务,为语言学研究铺平道路。因此,建立语料库对语言学研究作用重大。

四、关于语料库的设计与学术词汇研究

1.语料库设计的丰富多样对学术研究的价值

在语料库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语料库的丰富多样性,只有丰富的语料库才能在学术研究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语料库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不同学术领域学术词汇的使用情况,分析学术词汇的使用规律,以保证学术词汇能够更快更好地被人们掌握。同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料库中丰富的学术词语的掌握能够对学术文章有效解读,对学术问题有效分析。学术词汇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律,并不是无序混乱的,我们重点要掌握这些使用规律才能有效掌握学术词汇。语料库的设计要丰富多样,在语料库中要涉及不同的文本,多样性对文本解读是很重要的,语料库的设计原则就应保证其多样化,保证学术词汇的丰富性。

2.语料库的研究工具

语料库的研究要借助Range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对词汇的使用频率进行有效分析分类,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通过对词汇使用频率的分析来研究学术词汇的使用规律,对学术词汇进行有效研究。学术词汇的出现频率是指学术词汇在学术文本中出现的次数以及出现的规律,就英语学术词语而言,这种研究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方便,为英语单词表的制定提供数字基础,语料库以及其中的学术词汇研究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术研究作用重大。

3.学术词汇的词频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研究者无论是在选择字典的词条还是在建立单词表时都要研究词汇出现的频率问题,也就是词频,学术词汇研究也要讲究词频。在学术词汇研究中,词频是一种有价值的客观存在,能够有效说明学术词语的使用情况,对学术词汇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学术词汇中一些高频词会引起学习者对它们的有效关注,而一些低频词学习者则不会对它们过度关注,这些低频词汇的使用情况直接决定着文本听、说、读、写的难易。因此,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学习者,学习掌握学术词汇进行有效的英语学术论文的阅读,都需要对这些低频词汇有所掌握,在阅读文本中,低频词的出现也会影响阅读者的阅读速度,从而影响信息的传达速度。我们在研究中要注意这个问题,对低频词汇加以总结。

总之,学术词汇学习是很重要的,它在课程设置,英语学术论文阅读,英语学术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词汇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料库中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要知道哪些词汇是应该掌握的,哪些词汇对英语学术论文的研究和学习是有利的。我们知道不同学术背景的学习者在学术词汇学习运用方面也是不同的,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学术词汇。

[参考文献]

篇9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语类分析

语类分析是篇章语言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Thompson,1999;Hyland,1999,2004a,2005a,2005b;Paltridge,Starfield,2007)。语类是为实现某一交际目标,得到特定交际社团公认的语言交际类型(葛冬梅、杨瑞英,2005;庞继贤、叶宁,2009)。语类分析主要在语篇层面结合功能进行,目的是阐释学术文体的语篇推进结构和语言特征,体现了学术文体写作的规范要求。

语类分析学说认为,每个学科的语类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遵循该学科的写作要求,都采用相似的范式和步骤安排结构和语言形式,学术论文作者通过适当的语步构建学术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得到所在交际社团的承认(Swales,1990)。当前有许多论文对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类分析(如刘胜莲、魏万德,2009;余莉、梁永刚,2006等),但学位论文摘要和期刊论文摘要在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上不尽相同(Hyland,2005b),需要认真研究。

(二)摘要研究述评

学位论文摘要是位于学位论文正文之前对论文整体内容进行概述的独立学术语类。《MLA格式指南与学术出版准则》(1998)对论文摘要的要求是长度不超过350字,内容包括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结论。英语摘要,在中医药研究生学位论文中,除标题外,是唯一用英语写作的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整体质量,是评判研究生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论文引言的研究。普遍认为引言的组织结构与整个论文的结构基本一致,即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包括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四个语步,即I-M-R-D模式(Swales,1990)。在导言部分,Swales(1990)有详尽的语步分析,如下表1(改动自黄婷婷、许明武,2003)。目前对于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三个语步的语步分析较少。

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已经成为学术论文体裁研究的通用分析模式,为学术界所公认。而国内大多数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也沿袭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对论文的引言部分进行体裁分析,而鲜有用此模式对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分析。实际上,摘要和引言属于不同的体裁,Graetz(1985)认为论文摘要由四语步构成,即问题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Bhatia(1993)认为,摘要由以下语步构成:(1)介绍研究目的;(2)描述研究方法;(3)总结研究结果;(4)讨论研究结论。因此,学术论文英语摘要区别于引言,一则在于摘要由于字数限制,较少涉及研究领域的前期研究成果,侧重点在于提出问题和介绍研究目的;而引言部分必须从文献综述入手,否则很难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无法开展下一步的讨论(徐有志等,2007)。二则摘要语篇较之于引言语篇,更需要有效提供研究结论,而不宜占用过多篇幅展开讨论。因此,一方面,鉴于国内对于学术论文摘要部分研究较少,而另一方面,学术论文摘要区别于引言,在第一语步和第四语步有其独特特点,所以,有必要借鉴Swales(1990),Graetz(1985),Bhatia(1993)等前人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国际上对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包括对机械工程、西医外科学、应用语言学文、社会学的研究,当前对中医药英语摘要的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偏误分析(如段平、顾维萍,2002;戈玲玲,2002;王高生,2005),没有对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也没有在更高层次上对中医药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类特点进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的语料是中医药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500字左右)、中医药博士论文英语摘要(500―1000字)、中医药期刊论文英语摘要(50―100字)各20篇。以上论文从中国知网期刊论文库和硕博士论文库中随机抽样。论文上传的时间在2009年、2010年及2011年。为了保证本项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结合中医药类学术论文实际,在对论文进行编号后我对语料进行预分类,分类标准如下。

(一)理论研究类

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中医药类某一专题,对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梳理,或者对大量前人经验、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如文献综述、医案研究、名家经验总结。

(二)实验研究类

在实验室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实验动物。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三)临床研究类

在临床研究中,或在临床实际运用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患者。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同时,根据Swales的CARS模式,并借鉴黄婷婷、许明武(2003)的研究方法。我对论文摘要进行四大语步的分类: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判断摘要的文字的语步范围,来自于该文字使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型。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一)语步及体裁分类

通过对语料进行初步分类。分类结果如下:

如表2所示,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传统的论文英语摘要写作模式。首先,理论研究类是区别于其他学科领域论文的特有类型。由于中医药研究重视对传统医学知识的集成和积累,因此文献综述、医案研究、名家经验总结是不可或缺的论文体裁,而其他学科领域中,尤其在理工科和西医学术论文中,除期刊论文可以有文献综述的体裁,一般不允许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论文以纯理论研究的形式出现,因而在摘要中也不会出现理论研究的类型。

其次,通过实际分类发现,在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中普遍存在混合研究的情况,即介绍和讨论理论背景后,通过实验室或者临床应用证明理论指导下对受试进行实验,或者对患者进行施治的情况。而期刊论文摘要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选择省略对理论背景的讨论,使用直接描述实验或者临床应用的写作策略。同时,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也存在省略背景讨论的情况,只对实验过程或者临床作用进行讨论。

最后,可以发现,在类型分布上,硕士学位论文学位摘要的种类数量比较平均,以理论研究稍多;而博士学位论文明显以理论研究加实验室研究的混合研究类较多,可以推断,博士论文在理论深度上要求更高,博士生也更多参与实验室研究工作,故而此类较多。同样,因为大多数博士论文的摘要中会包含理论背景,临床研究类的论文数量较少。期刊论文除不存在混合研究外,在其他三种类型中分布平均。这可能和期刊论文的篇幅有限有关,侧重点往往只在一方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语步分析

1.理论研究语步分析。

通过对理论研究的基本语步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理论研究类并不遵循Swales的CARS模型,往往只有导言部分(introduction)。另外,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虽然长度不同,均涵盖导言部分的三大语步,即M1:建立研究领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M2:建立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M3:占据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以硕士学位论文A7每段开头为例:

The virus pneumonia is a commonly significant disease in clinic (M1 S1) .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s virus pneumonia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Xuanchangfeiqi Tang on virus pneumonia and its clinical utilization rule of ventilating lung (M3 S1).

在期刊论文全文中有相似语步,以C2为例:

Di dang Decoction,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was used to treat stagnated blood syndrome in ancient times (M1 S1).

Recently,physicians have found that interior stagnant-heat syndrome is manifested in many kinds of internal damag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so the prescription can treat diseases of different systems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recent clinical reports of Didang Decoction (M3 S1).

2.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语步分析。

在具体语步分析中,我们发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语步极为相似。硕博士学位论文均采用IMRC的结构,即introduction(objective)―method―results―conclusion的结构。有两点值得注意:(1)与表1进行对照,论文作者在摘要的导言(introduction)部分只阐明研究目的(Outlining purposes),达到占据研究地位的效果(Occupying the niche)。但很少有作者提及Swales的导言部分的其他语步。(2)IMRC结构与Swales(1990)的IMRD结构略有不同,讨论部分(discussion)为结论部分(conclusion)所替代,实际上印证了Graetz(1985),Bhatia(1993)的观点,可见摘要语篇篇幅所限,作者往往选择突出研究方法、步骤和结果的策略,而省略导言语步和讨论语步。

3.混合研究语步分析。

首先,在三种英语论文摘要中,在期刊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数量为零。我认为,并非期刊论文的实验过程和临床应用没有结合理论,而是在语步中理论并没有体现。

同时,博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的语步特点最完整,使用IMRD或IMRC的语步推进模式,对理论研究部分的描述最全面。以博士论文B9为例,有清晰的元语篇标记(meta-discourse)完成语步转换: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article holds that ...(第二段第一句)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we reproduce the mouse model of ...(第三段第一句)

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语篇标记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都十分明显。在博士论文B19中文摘要中,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语篇标记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都十分明显。在博士论文B19中文摘要中,原作者在首段介绍感染性肺炎的定义和分类,提到此病“一般属于中医风温、咳嗽等范畴”。第二段的元语篇结构为:

“本文分为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理论研究方面,运用温病学理论、认识感染性肺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重点探讨中医与现代现代医学之感染性肺炎在病因、病理认识上的契合点。”

第四段出现对应的元语篇结构:

“临床研究方面,根据症状表现,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05例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总结临床用药,结果显示,感染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型为痰热壅肺与风热犯肺型;最常用具有宣降肺气以透邪的中药属解表、清热、怯湿、止咳、化痰等类。”

在英文摘要中,相对应的原作者的表述为:

Pneumonia is classified under Feng-wen,or Ke-sou (cough) categ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Literature study showed that both conventional and TCM shared similar views on causes and pathology of pneumonia.However,in terms of treatment,TCM has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currently still being recognized as clinically effective.

对比后可发现,原作者的中文摘要中用第一段中对感染性肺炎的分类代替了对本文结构的阐述。而临床研究部分合并缩短至理论研究之后。我检查全文,此后的段落中,只有对研究意义的阐述,而没有对临床研究中更详细的阐述,如中文摘要中涉及的患者人数、所在医院情况,都没有再提及。由此可以判定,原作者虽然对中文摘要的语步和元语篇功能具有有效应用,然而该意识没有顺利转移到英文摘要中,导致英文摘要内容空泛,语步不清晰。

最后,我们发现,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类的语步不同的是,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的语步更多出现讨论部分,或者讨论和结论并存,更符合Swales(1990)的IMRD的语步推进模式。主要原因是篇幅容量足够进行讨论,以及论文评审的要求。

四、结论与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中医药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语类分析从两个方面体现复杂性。首先,在前人研究中(Swales,1990;黄婷婷、许明武,2003),也发现类似的语步分析。但前人研究并没有对论文进行分类,中医药论文类型复杂,除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长度不同造成内容取舍外,中医药论文本身也有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混合研究分类,刘胜莲、魏万德(2010)指出,国外论文摘要的IMRD语步出现频率很高,而国内论文作者常省略方法语步,或者将方法语步和引言或结果语步并合,而我们发现,在中医药论文摘要中,理论研究甚至会省略方法、结果、讨论等多语步,实验研究部分有独立式的结论语步。此外,在论文抽样中没有出现混合研究的期刊论文摘要,原因可能是篇幅所限无法展开导言(introduction)部分,只能完成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语步推进。因此,中医药学术论文英语摘要除IMRD语步推进模式,还有I及IMRC语步推进模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文对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类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归类,对中医药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规范学生对论文写作语篇规范和论文分类的意识。同时,由于选取的语料数量有限,抽样样本较小,而不能和摘要作者进行交流,不能了解论文摘要建构过程。最后,论文作者可能的中医药文化背景和教育经历可能对语篇建构产生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don: Longman,1993.

[2]Graetz,N.Teaching EFL Students to Extrac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Abstracts[M].In J. M. Ulijn and A. K. Pugh.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Leuven: ACCO.1985:123-135.

[3]Paltridge,B.& Starfield,S.Thesis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M].London: Routledge,2007.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UP. 1990.

[5]Thompson,P.Exploring the Contexts for Writing:Interviews within PhD supervisors[M].1999. in P. Thompson (ed.) Issues in EAP Writ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Reading:Centre for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6]Hyland,K.Talking to students: Metadisourse i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18:3-26.

[7]Hyland,K.Disciplinary interactions: 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a, 13:133-151.

[8]Hyland,K.Metadis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Writing[M].London: Continuum.2005a.

[9]Hyland,K.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J].Discourse Studies, 2005b, 7:173-192.

[10]刘胜莲,魏万德.英文摘要方法语步中体裁结构及语言特点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4):197-200.

[11]段平,顾维萍.医学论文标题与摘要汉译英常见错误分析[J].中国翻译,2002,23,(4):47-55.

[12]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8,(2):138-146.

[13]戈玲玲.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语用失误――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项调查[J].中国科翻译,2002,15,(2):44-46.

[14]黄婷婷,许明武.中外经济类期刊英文摘要语步结构分析[J].外语教育,2003:34-38.

[15]庞继贤,叶宁.语类意识与英语研究论文写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34-36.

[16]王高生.论文摘要的撰写及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18,(2):9-12.

[17]徐有志,郭丽辉,徐涛.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J].中国外语,2007,4,(4):47-51.

篇10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比两个自建语料库:nsc(本土学者语料库)和mac(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语料库),对中国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方向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和本土学者(主要是英美国家)在国外优秀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英语教学方向学术论文中四字词丛,从其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从而回答:(1)中国英语教学方向研究生和本土学者在进行学术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四字词丛在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有什么异同及原因?(2)本研究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有什么启示?

(二)语料库

nsc由100篇近五年本土学者(主要是英美国家)在国外应用语言学方向优秀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组成,这些期刊是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language learning和second language research,总共包括840396个单词。mac由50篇近五年中国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方向研究生毕业论文组成,这些论文均来自于知网,总共包括924374个单词。

(三)研究工具及词丛的提取和分析

本研究首先采用wordsmith tools 4.0 (scott, 1996)检索软件中的“词表”(wordlist)功能对两本文由收集整理个语料库中的四字词丛进行提取,将“词表”中的cluster(词丛)设置为4,根据hyland (2008)的较保守的检索词丛的方法: 每百万词中出现20次,将“词表”中的“最小频率”(minimum frequency)设置为20,即可提取出可能的四字词丛。hyland (2008)还提出那些出现在至少占整个样本中10%的文章中的词丛才更有研究价值,出现在nsc中10篇以下的和mac中5篇以下的四字词丛进行人工删除。最后,在分析过程中要用到“一致”(concord)功能对有必要的四字词丛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根据biber et al. (1999)的结构分类法,词丛分为八类:带of的名词短语(noun phrase + of phrase),其他名词短语(other noun phrases),带of的介词短语(prepositional phrase + of phases),其他介词短语(other prepositional phrases),带先行词it的短语(anticipatory it),动词被动式+介词短语(passive+ prep phrases),be+名词或形容词(be + noun / adjective phases),其他(others)。功能上根据hyland (2008)分类法将四字词丛分为三类:面向研究(research-oriented),面向文本(text-oriented),面向参与者(participant-oriented)。其中,面向研究(research-oriented)包括:地点(location),程序(procedure),数量(quantification),描述(description),主题(topic)五种;面向文本(text-oriented)包括:转接标志(transition signals),结果标志(resultative signals),结构标志(structuring signals), 框架标志(framing signals)四种;面向参与者(participant-oriented)包括立场特性(stance features),参与特性(engagement features)两种。

二、结果与讨论

(一) 二者所使用的四字词丛在结构方面的异同

1.nsc 和mac中四字词丛分布情况

从表一看出在nsc中24%的四字词丛为带of的名词短语,接下来是其他介词短语、带of的介词短语。在mac中其他名词短语、其他短语和带of的名词短语是数量最多的前三个四字词丛。本土学者的情况印证了hyland (2008)的研究结果。

2.二者相同点

由于带of的名词短语能够帮助作者精简论文的字数或者强调研究的特征,(hyland,2008)本土学者论文语料库中23.27%的四字词丛、中国研究生毕业论文语料库中的18.92% 四字词从都是带of的名词短语。此外,本土学者和中国研究生都较多地使用了带of的介词短语,比例分别为23.86% 和13.09%。带of的介词短语通常表示某种逻辑关系,如时间关系 (at the time of)、文本联系(in the case of)。

中国研究生和本土学者使用的动词被动式+介词短语在数量和频率上都是类似的。这一点与之前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不同,hyland (2008)发现研究生和博士学生比专业的学者使用的动词被动式+介词短语更多。作者使用动词被动式+介词短语词丛来表达地点关系(can be seen in)、逻辑关系(is based on the)、图示信息 (can be found in),或者强调研究的观察报告 (should be noted that)。hyland (2008) 认为学生比专家使用更多的动词被动式+介词短语词丛是为了在学术写作中有意地使用与个人无关的词丛。本研究与之前研究的差异原因在于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不再刻意地避免使用主观的词汇。mac中甚至可以看到这样的表明主观看法的词丛we can see that, we can find that。

3.二者差异

先行词it的词丛在 nsc 中有 96 个实例, 在mac中达到184个。中国研究生比本土学者较多地使用带先行词it的短语,这个结果也符合hyland (2008) 的结论。学生过多地使用带先行词it的词丛是为了在陈述论点时避免主观性,这样使他们的论文更令人信服。

be+名词或形容词词丛在nsc中只有3种90个实例,然而在mac中有14种550个实例,中国研究生使用的be+名词或形容词词丛更多。 nsc中are more likely to, to be able to 同时出现在了mac中,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是mac中there is a significant的过去式,这一类的词丛大多数是there be句型。中国研究生多用这个句型是由于there be句型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公正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同样,中国研究生比本土学者更多地使用其他短语:在nsc中有12种其他短语词丛405实例,在mac中有40种1299个实例。在mac中这类词丛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as far as the, meet the needs of等) ,很多用来表示某人或某个行为的目的并且多是for +名词短语和in order to + 实义动词短语 (for the convenience of, in order to improve)。

(二)二者所使用的四字词丛在功能方面的异同

1.二者所使用的四字词丛在功能方面总体分布情况

表二是根据hyland (2008) 结构分类法分类后,nsc 和mac中四字词丛分布情况。

在nsc中52.31%的词丛是面向文本的,接下来是面向研究的词丛,最后是面向参与者只占了6.66%,这个结果与hyland (2008)的研究是一致的。mac中的结果与hyland (2008)、wei & lei (2011)的结果都是相符的,面向研究的词丛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占到了63.99% ,接下来是面向文本的词丛,面向文本的词丛频率只有2039,不到面向研究的词丛一半,与nsc结果相同的是,mac中最不常用的是面向参与者类词丛。

可以看出本土学者和中国研究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常用面向参与者的四字词丛,这主要由于他们都不愿意在学术写作中直接涉及自己,能够有助于他们达到学术写作中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要求。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和中西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尤其强调非个人性,注重集体主义,这一点在学校教材和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另外,与nsc情况不同,mac中最常使用的是面向研究的四字词丛,这类词丛用来帮助作者构建真实世界的活动和经历,中国研究生喜欢使用能够描述客观世界和物质现实的四字词丛来强调研究的方式,如at the beginning of,in order to achieve等。然而,在nac中最常见的是面向文本的四字词丛,这类词丛主要是用来使研究面向特定的群体或读者,如果作者想要说服他的读者,他研究的结果就应该以读者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中国研究生比本土学者使用面向文本的词丛少,这体现了研究生在这方面的不足。

表三、四、五是两个语料库中面向研究、面向文本和面向参与者四字词丛的具体分布情况。

表三中可以看出nsc和mac中描述类四字词丛都是频率最高的,这类词丛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客观事物或者某种情况,比如an important role in。nsc中最不常用的是主题类四字词丛,频率只有154,但是,在mac中主题类词丛频率却多达796并且占到了面向研究类的第二位。主题类词丛能够限定研究领域,比如: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国研究生比本土学者使用限定研究领域的四字词丛要多。

表四nsc和mac中最高频率的是框架标志类四字词丛,像from the perspective of 这样的表明文章框架的词丛在议论文中是很常见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好文章的信实和精确的要求。

篇11

Abstract:Business English major belongs to English for Especial Purpose,which leads to new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English discipline.At present,the academic study of BE has been a focus for ESP.As a result,more and more BE research papers have emerged.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introduction of BE research paper based on Genre Analysis,which may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s for BE academic writing..

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Genre analysis;academic paper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3

1.引言

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对于学术论文写作和交流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学术科研论文写作作为各种科研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的必备应用能力。学术论文具有高度的“规约性”,其属于赋有特定目的的交际事件类型,因此一般遵循约定俗成的惯例,而引言是学术论文的第一部分,具有可辨认的语步模式。根据Swales的观点,他采取“语步”(move)和“步骤”(step)来研究学术论文的引言,进而创建了CARS模式。CARS即 Create A Research Space,意为建立学术研究空间,这一模式表明学术论文引言作为一类体裁,体现了“建立学术研究空间”的交际目的。

基于体裁分析法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研究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因为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对于整篇文章的构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引言的介绍,整个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典型的交际目的便非常清晰,因此,就学术论文体裁的特征结合商务语言的特定交际目标,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对这类文章的语用策略指导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基于体裁分析方法讨论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建构,以期能够挖掘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语境的确定,模式的建立和语步分析的结构潜势。

2.相关研究综述

体裁分析理论最早是与文学研究密切相关的,之后由人种学家引入语言学领域(Swales,1990,p34)。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而今,语言学家们就体裁概念的界定而言,有两个主要学派即:以斯维尔斯和巴蒂亚为代表的ESP学派(Swalesian ESP School)和以马丁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学派(Australian School)。 John M.Swales的观点是“体裁是指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Swales,1990,p58);而深受韩礼德影响的澳大利亚学派则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其数量和社会行为的数量一致”。上世纪末,秦秀白教授对巴蒂亚的定义作过比较详尽的总结,包括以下4个方面:(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是不一般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的框架内传达个人的意图或交际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学派在定义上存在差异,但本质是一致的:

(1) 体裁是对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

(2) 交际事件的分类标准由语篇的内部结构特征和约定俗称的交际目的两个方面决定;

(3) 体裁具有常规性和制约性,语篇内容和形式需要遵循体裁要求;

(4) 同一体裁下的不同语篇存在差异。

ESP学派的代表人物斯维尔斯和巴蒂亚是把语步(move)和(step)作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以学术和职业语篇为分析对象,总结归纳出特定体裁的基本语步和步骤。例如:斯维尔斯(1990)总结了学术论文中引言,研究方法,结论各部分的话步和步骤,这就为高级写作和学术英语的教学等实际应用环境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方法也都把体裁视为一种社会活动,认为体裁可能随着交际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和发展。而本文所讨论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也正是基于这一学派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与演绎,并借助语料库的思路预期这类型文章引言写作实践的谋篇布局。

3.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集中讨论商务英语学术语篇是否具有可辨认且固定的语步?这对同类型文章的引言写作有何意义?

3.2 研究方法及设计

众所周知,有关商务英语的学术期刊并不很多,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所分析的100篇文章主要从来源上分为2个部分:其中60篇选自于《中国ESP研究》,《商务外语研究》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3类与商务英语专业密切相关的期刊及会议。目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商务英语研究领域独占鳌头,由其主办的期刊可以被看作是国内这一学科发展最新,最全面且最专业的水平。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则是在商务英语学科不断发展前进的见证者,因此,选自于以上期刊及会议的60篇文章可以被视作发表于专业类期刊及会议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其余40篇选自于中国知网最新的以商务英语为题的学术论文。这些文章的选取旨在能够多渠道的采样文本,具备广泛性。本研究依据斯维尔斯的学术语篇引言分析的理论框架对所选取的篇章进行了语步分析及频率统计,并根据数据讨论给出了研究结果分析与说明。

4.结果与讨论

4.1语步分析

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结构特征:

斯维尔斯的体裁理论为体裁分析提供了基本框架,并强调交际目的的关键作用。他首先着重研究了学术研究论文的引言部分,提出了“创建研究空间”分析模式,并对引言部分进行了语步分析:首先,建立研究范围;其次,建立研究地位;再次,占据研究地位。论文引言的语步模式、专业类期刊商英论文引言特征及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表4、表5分别给出了非专业类期刊文章语步模式和非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

表1非常详细的列出了斯维尔斯关于学术论文引言语步的模式建构,共3个Move,每个语步下面细化为具体的步骤层次,但当这个语步分析应用到实际刊发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时就发现,这类文章的作者并不是严格按照语步顺序撰写文章,即使出现循环的步骤,只要满足写作需求都可以实行。这一点在下面语步统计的具体数据中得到了证实。表3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中,例如摘自《中国ESP研究》中的文章,论文引言中虽然也出现了3个Move(语步),并且第一个Move中的3个Step与斯维尔斯的完全重合,但是当引言分析进行到第二个Move时,发现传统的学术论文引言中所包涵的4个步骤缩减为2个,第三个Move中的4个Step也只出现了其中2个。由此可见,学术论文的严谨逻辑是3个语步大框架所承载的,丰富的步骤推进会让文章的交际功能获得衔接链条的集约化,但是省略其中的一些具体步骤也并没有影响到语篇所应完成的交际目的,因而,对于专业类期刊中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分析可知,这部分写作的基本架构是3个宏观语步分别是Move 1:确定研究范围;Move 2:提出研究具体问题;Move 3:介绍自己在研究的具体问题上所作出的贡献(研究成果),当这3步确立之后,引言部分的语篇功能已经建立,具体步骤的参与例如表2,表3中的各个步骤实施顺序使得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这类交际事件类型完整而严密。这也说明,学术论文引言这类语言体裁,是有一定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整体建构形式,体裁组织着功能语体,并且这些体裁不仅有语体的共性,还具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使用特点和语言组织特点。从以上的表4和表5统计的频率可知,这些发表在中国知网非商务英语专业类期刊的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的Move1和Move3也基本符合斯维尔斯的提出的“创建研究空间”语步模式,但Move3中的step4在只有很少一部分文章直接在引言部分指出了文章的结构,这主要是由于各类期刊或文章篇幅的要求不一致,因为非专业类期刊所发表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对文章引言的逻辑安排并不作要求,毕竟这些期刊所刊发的是各学科各门类文章,因而更加注重论文内容的创新及结论的时效性。另外,CARS模式的Move2中的:step1: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质疑(Counter-claiming);step2:指处其不足之处(Indicating a gap)基本都没有出现在引言中,可见我国论文作者对Move2即提出研究的具体问题(Establishing a niche)这一步骤的写作习惯倾向于注重step3和step4的提出问题与继续研究这两个语步。总之在非商务英语专业类型的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中,语步统计频率表基本呈现出了学术论文的引言步骤,但商务英语语篇的学术结合商务专业的特征并不明显,而且并未涉及CARS模式的全部步骤。但是Move1与Move3:确定研究范围(Establishing a territory)和 Move3 的概括研究目的(Occupying the Niche)的各个步骤基本在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得到了谋篇布局时的重点陈述。这证明了斯维尔斯的学术论文语步模式是广泛,通用及规约性的,它对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建构是有指导意义的,当然由于文章内容和交际目的的异同,当作者在应对不同的征稿意见及个人特定的写作习惯时,引言中的各个语步有所变动。就这点而言,无论是商务英语专业类抑或是非商务英语专业类期刊中的文章在引言写作中都没有差别。

5.结语

中国的贸易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但只局限于模仿通用英语的教学与

研究方式是无法与现实的需求接轨的,因此,商务英语必须建立本学科实践特有的并且可循环的认知模式,而这就一定要在理论上得到基础层面的支持。商务英语学术科研的发展从根本上制约着此类人才的培养,商英学术论文正是承担这类科研的载体,本文所讨论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就是试图以体裁分析的方法探索这类新兴学科的学术论文的结构潜势,体裁的双重性即商务交际性及学术交际性使得这类特定的语篇在引言部分充分体现出了学术体裁的语步建构,全文的分析以期能够通过体裁的分析方式提高商英学术论文引言的框架指导,进而推动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更多的探究与研讨。

参考文献:

[1]Bhatia V K.Worlds of Written Discourse:A Genre-based View[M].London & New York..

[2]Bhatia V K.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 & NY:London & NY:Longman,1993.

[3]Swales J M & Feak C B.English in Todays Research World:A Writing Guide[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0,120 -156.

[4]Swales,J.Genr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陈平.外贸英语写作教学新思路:语篇体裁分析理论及其应用[J].外国语,1999(3):28-30.

[6]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J].外语界,2000,(1):11-18.

[7]鞠玉梅.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外语教学,2004(2):32-36.

[8]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138-146.

[9]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5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