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0 16:24: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

篇1

2主要特点

系统的建成,深度融合教育装备“建、配、管、用”业务,促进装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主要特点如下。提供科学快速的决策支持建立起全省统一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资产、人员、标准等装备基础数据库,确保全省基础数据的集中和统一,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客观性。建立起全省统一的装备标准化评估分析管理,提升装备管理的决策能力水平。利用信息化的数据查询、统计与分析手段,为教育决策者提供丰富准确数据统计报表,使决策更加快捷、更加准确和科学。创建现代装备管理规范体系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管理手段,形成资源节约型、办事高效型、业务联动协同型的管理模式。解决了教育装备家底不清的难题,摸清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配备现状情况;解决了教育装备实时、动态、预警、监管的难题,能够实时、方便、快捷地呈现教育装备动态变化情况与预警提示,同时实现学校教育装备电子台账的规范管理;解决了标准化建设管理的难题,通过装备现状与标准匹配自动得出达标情况、缺口差距以及达标率,为市、县区、学校按照标科学测算、准科学规划提供信息系统和技术手段支撑;解决了年年装备统计难的问题,学校通过装备基础数据库自动生成教育部“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统计”报表,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通过系统建设与应用,实现教育装备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降低了基层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烦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有力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和人员的能力提升。

3下一步研究方向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已经完成,投入运行后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各地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式不一致,个性化需求比较普遍,应用深度推进艰难,数据基础不准、不全的现象,对推动后续装备日常管理、实验教学活动管理、数据统计等带来严重制约,部分学校不愿花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各地新业务管理规范,因此需要在后期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各地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式的兼容性、个性化与共享化的融合性、基础数据校准和完整性、业务管理模块可视性和可读性,以及实验教学管理功能的完备性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篇2

1.通用技术课程特点、构成、教学目的、教学成果评估。

2.通用技术教室设计及设备配置、选型、方案研究。

3.通用技术教学点分析及不同类型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

4.教学任务及教学效果评估标准研究。

5.通用技术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较分析,通用技术教学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异同。

6.信息化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7.通用技术教师的学科素养、专业特点、培训提高。

8.通用技术教学相关问题研究。

9.通用技术教室设备配置标准相关问题研究。

二、征文内容和格式要求

1.论文内容要贴近实践,贴近一线教学与应用,要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深度,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意义。作者可以在选题框架下自行分解出具体题目,从多侧面、多视角,深入具体地阐述和表述。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均可。

4.征文标题要求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征文要求按照论文体例撰写,超过3 000字的需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5.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练。

6.参选论文应具原创性,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7.文稿一般不得超过5 000字,文稿应附全部作者的单位、电子邮箱、邮政编码、具体地址。

四、组织评选办法

1.提交的论文或教学设计经专家评审,评出优秀作品。

2.组织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优秀论文或教学设计将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和《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颁发《年度优秀通用技术教学设计》、《年度优秀通用技术教学论文》证书。

3.优秀教学论文或设计将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上陆续刊登。

五、投稿方式

1.请将论文或教学设计发至《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邮箱(jiaoyuzhengwen@vip.省略),请注明“征文”字样。若作品无法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请刻录成光盘寄至《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

2.咨询电话:010-62115171 62112663

3.联系人:杨洋 李丽

篇3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还有: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主任罗一华,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后有为,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主任杨立湖,太原市教育物资装备中心主任许原芝,郑州市教育局实验教学装备管理中心主任张玉洲,青岛市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刘后起,沈阳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书记郝丽敏,福州市电教馆副馆长傅瓒,唐山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文,珠海市教育局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主任唐凌,惠州市教育局仪器站站长梁惠专,佛山市教育局仪器站副站长区建峰,苏州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主任陈绍义,淮安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陈东勤,镇江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书记吴善亮,张家口市教育技术装备站站长高星火,南充市教育技术装备所所长陈兴无。深圳、厦门、南昌、武汉、宁波、长沙等城市教育装备部门也派出了代表莅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还邀请到了台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学韩长泽先生以及台北市幸安国民小学校长吴宗哲和高雄市大寮区山顶国小校长庄明广参会,扩大了交流覆盖面和论坛影响力。

本届论坛除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广等突出特点外,论坛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开创性地采取了“论坛+考察”式的议程模式。为期3天的论坛,每天的议程安排都是上午进行论坛报告,下午组织代表参观考察广州特色学校和企业,动静结合的论坛活动安排,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论坛围绕“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等相关议题,结合论坛报告、分组研讨、互动交流、新产品新技术展示等多种形式展开。议题紧扣教育发展现状及当前热点,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论坛上,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相关领导、学校校长、优秀企业代表分别上台演讲,从不同角度与大家分享了教育装备的工作经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实践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一步深化了交流合作,坚固了交流纽带,筑牢了合作平台,达成了广泛共识,收获了丰富的论坛成果,可以说本届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第二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EECF)”达成的初步成果主要有:

1.重新梳理教装工作思路,促进全国各地教育均衡发展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愈演愈烈的趋势下,教装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论坛上,大家重新认识了“教育现代化”的含义,围坐下来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热潮进行冷思考,并重新梳理了教装工作思路,对教装工作的未来做了有效规划。

通过论坛这一平台,来自全国各城市教育装备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士共聚一堂,切磋交流,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并希望在后期开展有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各地教育装备水平的整体提升,这将为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2.促进两岸教育教学的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

台湾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经验丰富,此次论坛,台北市和高雄市两所小学的校长分别介绍了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情况,为大陆数字化校园建设带来可借鉴性经验,有利于今后两岸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进一步沟通和合作。另外,此次论坛上,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的牵线搭桥下,台湾两所学校与太原市的三所学校达成结为友好学校的意向,进一步促进了两岸教育教学方面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篇4

1.领导重视,投入到位

三所学校均高度重视技术装备的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成效显著,基本达到省级二类标准,部分条件达到省级一类标准(见表1)。

2.思路明确,管理规范

三所学校都充分认识到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作用,再先进、再完备的装备,没有良好的管理和规范的制度,也只能是一种摆设。三所小学均为小班化学校,校领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具有小班化特色的管理规范。他们引导教师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器材的登记入库、使用借用、损坏赔偿等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装备的作用。从近年来部分专用室获得的省、市级专项认证情况,可以看出各校在技术装备管理上下足了工夫(见表2)。

3.聚焦课堂,重点突出

三所学校都敏锐地意识到,课堂是关键,是技术装备建、配、管、用服务的主阵地,主阵地上师生的发展,是技术装备工作的意义所在。为此,虽然是刚刚开学,各校均立足课堂教学,把校本教研、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培训等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多研究学生,从而增强师生的主体意识。

4.努力创新,成果显现

三所学校依托技术装备工作,在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同时,也在尝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回龙桥小学结合晨诵、午读等群体性活动,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借助学校周边教育资源,成立了“回龙桥小学少儿信息科学研究所”。青云巷小学建设了“古生物陈列室”,对学生进行拓展科学教育。马台街小学教师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了多个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模”“科技发明”等活动先后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为技术装备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当然,在充分肯定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群众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高标准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达到既有的“标准”,学校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和落实。

第二,学校在器材装备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如何进一步彰显体育场地功能,如何进一步规划和利用技能创造室等主题专用教室,这些都亟须研究和解决。

第三,在教师的专项培训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论是经费的投入还是人员的培训以及课程的开发,都需要不断加强。

上述问题提出的基本出发点是:我们不能仅仅在技术装备的配置上下工夫,不能仅仅满足于管理好,还要想办法用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更要创造性地发挥技术装备的作用,做出成效,做出特色。

二、管理建议:做强“硬实力”,凸显“软实力”

做强“硬实力”,凸显“软实力”,这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做到的行动。能不能做到,做得好与不好,首先要看我们在具体工作展开之前有什么样的决策。教育技术装备调研的初衷,就是通过调研发现问题,为学校技术装备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笔者着重从如何凸显“软实力”方面提几点建议。

1.立足校情,优化管理

配备与管理,始终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要牢牢站在学校情境之中。这里的学校情境,包括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的个性化主张,以及学校里学生与教师的发展诉求。这些,都是决定一所学校的技术装备工作应该怎样做、怎样管的大方略。衡量一所学校的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不仅要依据专项配备标准,更要看其工作思路与绩效是否服务于学校的办学需求,有没有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预留足够的空间。因此,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有所调整。

2.立足教学,细化服务

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使命。我们的工作思路应该是,所有的教育技术装备要能够服务到每一门课程,服务到每一节课,服务到每一名学生。不是说美术专用教室只能上美术课,科学专用教室只能科学教师来用。要进一步细化所有的教育技术装备的教育功能,要制订整合性、一体化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做到物尽其用,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立足发展,强化创新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终极目标。可喜的是,在这方面,三所学校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循着这样的思路往下想,我们可以围绕专用教室的设置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形成课程特色;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尝试“大单元整合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我们可以充分依托社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区教育资源,借助校园网、图书馆等校内信息源,构建更大范围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形成特色学习平台;我们可以针对校内小小博物馆,深度开发各种主题学习单元、活动单元,真正把这些校园场馆办成富有特色的“主题学习馆”;等等。创新发展,来源于创新思维,学校层面在这些方面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三、 同步思考:统一观念,统整思路

通过这次调研,结合自己的工作领域,笔者认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要集中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即管理、服务和创新。管理是技术装备工作的基础,即配齐、用足、用好,要科学规范;服务是为了让技术装备能够切实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技术装备工作的目的;创新则是技术装备工作的目标,要充分利用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开创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形成办学特色,这是基层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三个维度。

从工作领域上看,管理、服务和创新是教育技术装备的三个方面;从工作水平上看,管理、服务和创新则是教育技 术装备的三个不同的层次。在三者的关系上,管理是服务和创新的基础,只有管理到位了,技术装备的效益才能发挥出来,才谈得上服务和创新;服务是管理的内在指向性目标,即怎样服务就应该怎样加强和提升管理,服务同时是创新的生长点,服务水平发挥得越好,就为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创新是基于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水平上的飞跃,是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换来的“可能局面”。

从管理、服务、创新三个维度上来看三所小学的技术装备工作,可以认为:三所学校均十分重视管理,强化管理的做法扎实到位,富有成效,这是我区在这方面工作中一直提倡的,其他学校也做得不错;在服务水平上,三所学校也有明确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和保障一线教学工作的水平;在创新这一层次上,三校虽有亮点,但还没有形成品牌特色和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而我区有的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

通过对三所学校的调研,笔者看到了各校在技术装备工作上所付出的努力。如果说硬件建设上的投入需要“硬实力”,学校需要依托教育行政部门才能完成,那么在日常管理上所花的工夫则完全展现了各校的“软实力”。技术装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通过配置可见的技术设施设备提升教育和教学水平,对学校来说是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这些不可见的、隐性的成分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是更加重要的。因此,从强化管理,到提升服务,再到大力创新,全部的用意都是在促进一所学校“软实力”的凸显。做强“硬实力”,凸显“软实力”,应该成为下一阶段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思路。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对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总体设计,就应该向凸显“软实力”方向倾斜,为各校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撑。从学校办学层面上看,要将凸显“软实力”作为学校下一阶段技术装备工作的重点,通过课程资源开发、统整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水平。

因此,各学校在以后的技术装备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科学统筹规划,明确工作思路,在管理、服务、创新三个维度上再上新台阶。这样,我们才不会只拥有“亮色”,而是绘成丰富的“底色”,形成鲜明的“特色”,甚至是叫得响的品牌。通过凸显“软实力”提升学校的技术装备工作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四、主要措施:注重需求,协调助力

作为技术装备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科学合理分配利用资金,为学校装备最好的硬件,还要通过整合,使教育技术装备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使教育教学的三大要素通过装备过程实现和谐的融合,形成一个学科的高质量高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水平建设。由学科到全面,使得技术装备的最大化运用成为学校提升“软实力”的有力增长点。要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技术装备工作者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努力成为“软件开发者”“资源设计者”,协调各方面力量,为凸显“软实力”,提升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水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不仅注重符合“标准”,更要注重实际“需求”。

过去,我们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标准”来配备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和现代化装备。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标准,就容易脱离实际,忽略校本需求。这里所说的学校实际,既包括学校所在区域的群众对学校办学的要求,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指引,也包括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现状、愿景的特点等,这些都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方向,当然也决定了与之相配套的教育技术装备的“需求”。然而,办学需求对技术装备工作的这样一种“重要影响”往往是被忽视的。面对看似统一的“标准”,我们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应该立足具体情境,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我们要配备“技术装备”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需求”与配备的“针对性”,一些学校已经形成了特色化发展,配备了个性化、特色化的数字化实验室,如汉江路小学配备了再生纸创造室,丁家桥小学配备了机器人工作室,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将来这些工作会不断得到加强,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装备“示范学校”。

在技术装备工作领域里有这样一个误区,一谈到装备,人们立刻想到各种专用教室,好像是配备得越多,就越能反映一所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水平。诚然,专用教室的配备是现代教育装备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为学校配备更多有特色、有意思的专用教室。可是,如果仅仅是追求数量上的“多”,而不去考虑使用上的“优”,不仅会让学校财务不堪重负,也会造成新的闲置和浪费。例如,前面提到的技能创造室,其功能和定位究竟是怎样的?不仅要用于科学课,能不能更好地和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课程相整合?再如,很多学校花大力气做了微型专题馆,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地,然而,如何更好地开发其教育功能,更好地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从而创造性地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所以,我们不仅要配备“项目”,更要注重“整合”。

其次,不仅注重技术装备,更要加强协调助力。

在实践中,人们还是习惯于将技术装备等同于“实物”—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而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却有可能被忽略。例如,三所学校共同反映出来的体育、艺术、科学等课程专业教师培训的不足,就是“软件”不到位的表现,还有一般任课教师的“技术装备应用”专项培训也不到位。随着我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不断推进,校园内每间教室都变成了多媒体教室,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可是,我们的培训远远没有跟上,甚至连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培训都不尽如人意,更别说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设备开发课程与设计教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学了。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 为了提高技术装备的应用水平,发挥其最大效益,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级培训,督促学校自行组织培训,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如装备管理、实验操作技能、自制教具、多媒体应用、装备新技术应用等,让装备工作在管理上上台阶,在服务上上水平,在创新上再突破。

篇5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现代教育装备在学校教学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呢?具体来讲,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包括学校所有教育技术装备,但现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利用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等电教设备的装备,而是基于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技术装备[1]。之所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如此受到新时期各类教学机构的重视,主要还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知识传播方面的无与伦比的优势,包括其传播知识的“立体性”、 “直观性”、 “真实性”、 “震撼性”和 “生动性”。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经常被利用在各种新式教学方法中,而且很多新的教学方法都要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载体才能实现更高的有效性。基于此,我们力求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利用效率,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更多更好的作用,发挥更大的优势。

二、科学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装备管理效率的主要思路

2.1 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专业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是一门学问,如何能有效的管理这些设备更是一门学问,而这其中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专业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或者对于设备管理效率的高低是决定性的。试想一下,我们把一位既不懂专业知识,又没有奉献与服务意识的管理人员,硬生生的放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岗位上,怎么可能可以把工作做好?因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中很多都是比较精密的设备,尤其是一部分基于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终端硬件及设备,类似网络中心的交换机、传感器等。这些电子设备对于室内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而且如何有效的维护更是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务必要强调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专业知识。而我们之前的职称考核中,都是要求发表什么级别的论文,有什么贡献,显然这对于从事教育设备管理的人员来讲是不公平的,他们从事的是管理工作,很少与教学或者科研搭界,因此我们采用这种职称考核机制无形之中就打消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我们学校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扭转这种局面。各学校可以通过合理的渠道引导工作人员产生工作积极性,认真的去研究钻研专业知识,比如通过在职称评聘的时候,把他们的服务意识与专业知识纳入考核范围,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引导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人员形成更好的服务意识。也可以通过让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人员参与一些比如计算机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引导他们对业务钻研的兴趣。

2.2 严格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制度

效率与制度是分不开的,一套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必然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严格制度。我们很多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效率之所以不高,与他们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密切关系。比如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使用都是哪位教师有课,就派个学生去拿钥匙使用,中间教师们还可能把钥匙几易其手。这种看似为教师行课提供方便的举动,其实有很多隐患。最起码不是每位教师都非常熟悉这些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中间很可能有损坏的问题出现,而如果这其中没有管理人员及时发展,教师们还在继续的使用,很可能一点小问题就会变大,最后严重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和运转,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校必须要有严格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登记记录,完好程度检查备案,每次谁用了谁登记,谁登记的谁负责,谁拿走的钥匙(或者设备)要亲自归还,并且管理人员要当场检查设备的完好程度并及时的注销。当然,严格管理制度并不是限制教师们使用,相反目的却恰恰是为了提高教师们的使用效果。

2.3 探讨现代教育设备综合管理平台的建立

目前,很多地方的教育设备管理都是学校各自为政,上级主管部门只负责领导,具体的管理都是各学校实行,这种情况对于设备比较少的时候的确可以有较好的管理效果。但随着设备的水平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增多,需要的人员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时教育设备的管理成本就大幅提高。如果学校之间的教育设备是相似的,而每个学校都有一套完整的教育设备管理机构,这势必会造成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因此,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尝试开展校际之间协作管理的机制,由上级现代教育设备管理部门牵头,由某一个学校具体承担,若干个在地域上较为相近,办学层次较为相当的学校联合组成一个管理平台。由一套管理机构具体实施一些关键设备的管理、维护。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提高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尤其在仪器使用心得、经验方面。当然,现代教育设备综合管理这只是一种尝试,其具体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待深入探讨,包括是独立的成立第三方管理机构,还是由学校之间轮流担任,这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可以进行一些优异的探索。

四、结语

实际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可以创生出无限的教育空间,又可以衍生出无穷的教学方式。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效率关系设备的运转、维护、管理及使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学校重视[2,3]。而且要不断地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把不同的管理方法不断地更新和改进,让现代教育设备在学校发展中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2-0024-02

近年来,光山县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摆上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抓建设、强管理、重落实、促应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因此,全县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得到了全面、快速、均衡化的发展。

2010年,光山县借助河南省全面启动以实施“薄弱学校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的际遇,大力规划实施,并不断加大全县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力度,以装备建设带发展,以规范管理促应用,以实验教学提质量,用实验操作增能力,有效促进了全县实验室仪器装备工作的均衡发展。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进步、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保障。全县的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硬件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

1 认识到位,加强领导,组织保障

在省、市勤工俭学教学设备管理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光山县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目标任务纳入到全县教育体育工作总体目标任务之中,将建设、管理、配备、使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县教育体育局成立了由督导室、基教股、计财股、教研室、电教站等相关股室站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局长为组长的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均成立了实验室建设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自上而下,形成“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落实”的良好工作氛围。县电教站安排专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实验室建、配、管、用、研工作,深入学校检查、指导,保证了省、市有关部门精神及时得到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正常、有效、按计划开展。

2 “建、管、研、用”并举,扎实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2.1 重投入,加大建设力度

仅2010年,全县教育技术装备累计投入资金369.22万元,创建了光山高中、司马光中学2所省颁一类标准实验室建设窗口学校,创建了光州学校等5所省颁二类标准实验室建设达标学校。

1)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为辅的长效投入保障机制。一是专项经费保障,在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育装备建设,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加强协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项目扶持;三是加大宣传,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2010年,光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捐建实验室装备资金就达360万元以上,光山高中建成了5个标准化实验室(56个座位),司马光中学建成了4个标准化实验室(56个座位),光州学校等5所学校共计建成10个标准化实验室(48个座位)。

2)出台《光山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建立教育技术装备长效投入机制,加强全县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完善装备经费投入机制。在深入学校,认真调研,全面掌握光山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制定适宜本县实际的《光山县“十二五”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规划》及年度目标方案,按计划推动光山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标准化进程。“十二五”期间,专项经费计划投入2 091.34万元,力争使光山县的23所中学、31所中心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达到省颁一类标准,25所中学、115所成建制小学达省颁二类标准,100所成建制村小达省颁三类标准。学校实验室、仪器室装备建设、管理、应用等同步达到装备标准化的总体要求,普及实验教学,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初步实现区域内教育基本均衡。

3)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要求各校严格执行县教育体育局下发的《光山县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落实设备购置费、教学仪器的更新和易损易耗品的补充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15%的安排,确保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同步增长,教育经费是否规范使用纳入县教育体育局的年度审计。

4)政策倾斜,服务均衡发展。近3年,县电教站每年都组织人员对仓库仪器进行清理、登记、造册,向农村薄弱、偏远的学校免费配发教学仪器,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力支持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2 加强管理,重在落实

光山县教育体育局为了促进全县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创新机制,灵活形式,认真开展督促检查工作。

一是每年把学校的实验室建设、管理、使用情况作为春、秋季开学检查必查项目,由电教站制定检查内容,统一标准,对照落实,检查结果通报全县并纳入学校的年度教育工作综合考评。同时,县教育体育局各股、室、站(中心)对所联系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督查整改,确保教学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制定《中小学实验教学评估细则》,组织专项检查,通过查看实验室硬件建设是否达标、仪器是否够用,实验室软件建设、实验教学计划落实,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记录,仪器使用登记是否落实等,统计现有仪器设备使用率,并逐项量化记分。检查结果通报全县,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每年分2次分别对全县初中和部分小学实验室“建、配、管、用、效”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下发“实验室管理使用检查情况的通报”和“初中实验教学考评中存在问题整改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文件,促进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

2.3 组织研讨活动,加强指导

为了指导实验教学健康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光山县教育体育局每年组织实验教学分析、研讨活动,以活动促提高,以活动保质量。每年中招结束后,均组织有关教研人员对中招理化试题(实验探究部分)进行抽样统计分析,查找理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等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此外,还定期组织对全县部分薄弱初中理化生学科进行实验教学视导,及时指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场组织研讨,使实验教学指导更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

2.4 加强应用管理,发挥装备效益

目前,全县中小学均开设了实验教学课,电化教学已融于课堂之中,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促进学校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水平,总结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管理、应用研究成果,县教育体育局经常组织开展实验教学比武、课堂教学设计等观摩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推动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本着“促建设、促管理、促应用、促效益发挥”的目标,每年举办全县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教育技术装备优秀论文、师生优秀自制教具等评比、展览、观摩活动,为师生开辟展示聪明才智的平台,有效地促进全市实验教学工作深入开展。连续几年来,光山县教育体育局都获得了河南省教育装备管理中心“省教育技术装备先进集体”“信阳市教育技术装备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奖”“信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3 规范管理,注重实效

3.1 完善制度促管理

篇7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是前提,配备是条件,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服务。发挥设备的效益是其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在管理和使用上,以制度为保证,以“两率”为抓手,充分发挥装备的使用效益。

(一)明确管理职责,强化管理意识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主要是对人、财、物的管理,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管理工作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关键,也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在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上,我们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既有统一的管理组织,又有各个使用和维护的管理职责,形成校长室主管,教务处主抓使用率,总务处主管完好率,教研组具体实施的管理网络,在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装备、教室区技术装备等方面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各专业室(馆)有专人管理,落实各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做到管理制度健全,有完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并能严格执行。

(二)规范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水平

规范管理重在抓“两率”,技术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一是教育技术装备的购进、验收、登记、存放、维修、保养、领用、外借、调拨、损坏、报废、赔偿等手续完备清楚。原始凭证齐全,帐、卡与登记相符,仪器设备帐册较全。能做到定期盘点、检查、核对,做到帐面与实物相符、总帐与专用帐相符、柜签与实物、专用帐相符;二是各项管理制度要落实,注重过程管理,即实验室管理制度、图书馆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借用制度、赔偿制度等制度健全,做到实物有登录、使用有记载、借用有登记、损坏有赔偿、不足有补充;三是技术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保修单等科技资料的整体归档。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技术设备的完好率。在“使用率”方面,学校要求有按学期、学科的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计划、学生分组实验登记表、上机通知单、机房使用登记表等,通过这些要求来检查教学器材的使用情况。每学期进行“两率”统计,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兑现奖惩制度。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传统的、经验型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为此,我们开始尝试用计算机进行装备的管理,学校行政各处室实现网络管理即无纸化办公。在校园网的建设和使用上,本着“实用、够用、好用”的原则,硬件与软件并重的原则,积极建设资源库和学校管理系统,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信息员和教学资源库,每个教师都可以使用这些资源,从而使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和共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书籍、预定书籍资料。教师在实验室网站上可以查看实验课的开课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实验课的开设。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交流等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发挥校园网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力求使我们的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实效性。

(四)加强队伍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要使教育技术装备发挥出真正效益,需要一支稳定的、有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搞好装备工作,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为此学校要求各部门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同时要求他们注重业余进修,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听专题讲座、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强化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知识培训,及时掌握新仪器的操作技能,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鼓励他们写经验和总结,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学校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实验、图书和计算机管理人员,并积极引进有专业特长的管理人员充实装备队伍,不断提高装备队伍整体水平。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技术和装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目前,由于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电教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已经相当普及,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要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的新探索

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进一步发挥教育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益。

一是切实抓好实验教学的普及和提高,使技术装备工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发挥重要作用。如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实验室、计算机室、劳技室在活动课时间对学生开放;购置新的仪器设备,将部分演示实验扩展为学生分组实验;对学生自主实验进行尝试和探索等。

篇8

目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城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各学校在教学功能用房数量、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差异悬殊。因此,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建设,均衡配备。

“十一五”期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成绩巨大。以长沙市为例,“农远工程”、“班班通工程”、“标准化实验室建设”颇有成效。长沙市共创建了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6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05所、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98所,全市中小学建设校园网近500个,计算机生机比为,小学15∶1;初中8.8∶1;高中6.8∶1。“十二五”期间,长沙市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装备水平;继续推进标准化实验室及各功能用房建设;加快信息化终端设施设备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完成中小学“班班通”工程,争取2012年全部完成城区和农村规模以上学校的“班班通”工程,其余学校100%配备移动多媒体;完全小学、初级中学和高中学校生机比分别达到12∶1、8∶1、6∶1。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点改革试点工程,它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教育资源的配备标准有明确规定,标准化建设能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2008年开始,我省启动了“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在合格学校评估标准中,“学校装备条件”这项指标所占比重为1/4,该指标对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室)、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卫生室等功能用房的建设和配置设置了硬性标准。

确保学校装备条件达标,必须有充足的装备投入。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创设装备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建立装备经费专款专用制度,这是提高中小学校整体装备水平的重要保证。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育人为本,科学配备

科学配备,就是要求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特点,科学合理地配置教学仪器等设施设备,使各类装备配比协调,规模适中,功能与教育教学目标紧密相切,既避免过度装备造成浪费,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装备配备的原则是,好用、够用、实用。要多关注学校及教学的实际需求和特点,灵活合理进行配备。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因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快,如何合理地选配尤为重要。比如对“班班通”设备的配备,对于规模以上学校可采用传统的“固定模式”,其他学校则采用“移动模式”,对于“固定模式”的“班班通”,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对设备进行灵活搭配,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

三、狠抓落实,强化管理

加强教育装备的精细化管理,对充分发挥教育装备的效能、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都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说“建”、“配”是基础的话,那么“管”则是教育装备工作的关键。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过去粗放型、经验型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装备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优化管理势在必行。

要形成市、县、校三级教育装备管理体系,成立以局、校领导为首的教育装备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组织推进本辖区内学校的教育装备工作,加强对学校装备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督查与考核,这是教育装备工作科学发展的坚实保障。

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是规范装备管理的保证。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长效管理机制,要对教育装备的资产管理、功能用房的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做出详细规定。

要加强对学校装备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各级都要制定《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按照考核标准严格考核评价。学校也应出台相关的文件,对一线的教育装备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并作为其评先评优的一个重要依据。

四、注重实效,加强应用

装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装”以致用,发挥装备的最大功效,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好这些装备,是装备工作者以及一线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是提高设备使用频率。要加强学生实验及信息技术操作考查(考试),对各学校的操作考查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监督,并对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做好总结,以考促用,有效提高设备使用频率,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

二是注重设备使用实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老师们常易走进以下误区:⑴过犹不及,过度使用现代技术设备,从而否定传统教学设备;⑵惟命是从,乏于应变,为使用设备而使用;⑶固守成规,思想僵化,抵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研究。

三是以活动促提高。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可提高老师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近年长沙市先后组织了“班班通”赛课活动、“实验、电教论文评选”活动、“自制教具”评比活动、“中学教师生物、化学实验创新”竞赛、“敏特英语说课比赛”、“敏特英语论文评选”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成果,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五、总结提升,深入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很快,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可以尝试产、学、研三者相结合,让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共同研究,从而设计出既能满足教学实际需求,又符合教育技术发展规律的产品来。同时还要加强对装备应用的深入研究,比如创设新的教与学模式,让技术装备更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加强研究,及时总结经验。

六、建设队伍,扎实培训

“培训”是教育装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扎实的培训,才能让老师们掌握教育装备的操作技能,有效地提高装备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篇9

近年来,我市通过教育装备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不断提升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通过创新管理、加强研究、深化应用,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教育装备有力助推教育内涵发展,向着“学有良教”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三轮建设,构筑教育装备新高地

成都市地处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教育技术装备起步相对较晚、基础相对薄弱。随着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战略的出台,以及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确立,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装备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和优化。

1.第一轮建设:2004~2007年,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彻底排除危房,完善教育功能,优化学校资源,我市历时3年,投资10亿元,全面完成了410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由此,我市农村学校的校舍标准整体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极大改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全市学校的生均装备值从2005年的小学500元、初中650元提高到小学900元、初中1 300元,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第二轮建设:2008~2011年,教育灾后重建和“双满覆盖”工程

2008年,我市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技术装备“满覆盖”建设工程和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覆盖”工程。2项工程包括了实验、图书、音体美卫、现代教育技术、学生课桌椅及生活设施设备等项目。通过近4年的时间,投入装备资金约10亿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现了技术装备“满覆盖”,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再次大幅度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仪器设备生均值达到小学1 630元、初中2 190元,城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3.第三轮建设:2012~2014年,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

为了加快提升全域成都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我市于2012年实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投入近40亿元资金,确定了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技术装备、改造教室光环境、改造学校运动场、统一并提高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等六大举措,从“人、财、物” 三个方面高标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其中中小学技术装备提升工程资金共计26亿元,通过3年时间建设,达到2012年新颁发的《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生均设备值达到约3 600元、初中(含九年制学校)约3 900元、高中约5 800元。新标准达成后,城乡中小学的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将跃居中西部前列,接近沿海发达城市水平。

三轮建设实施的过程,是我市教育技术装备梯度发展、逐轮提升的过程,各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多到优的发展历程。到2014年,基本可以实现教育技术装备均衡化、优质化和现代化,为2015年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三级联动,建立教育装备新机制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推动和效益的显现是一个自上而下统筹规划、整体部署和自下而上贯彻落实、执行反馈的过程,只有有效地把市、县、校联成一体,才能上下互动、形成合力。我市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牢牢把握各个层面工作的重点,明确职责,协调沟通,既强调步调一致,又兼顾特色发展,有力地推动工作的良性联动。

1.三级职责界定

市级层面:负责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标准编制、建章立制、绩效评估等;

区(市)县级层面:负责细化方案、实施项目、强化管理、人员培训、督查评估等;

学校层面:负责科学管理、应用研究、实践创新、突现成效等。

三级之间相互协调、密切协作,在注重顶层设计同时,倡导基层首创精神、改革智慧和创新探索,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辩证统一起来,鼓励基层创新,突出实践探索,由点及面,全域推广,并对全市整体发展和未来科学规划产生积极影响。

2.三级联动方式

(1)上下联动

要实现上下联动,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构建起市、县、校三级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体制,确保关系顺畅、任务明确、经费保障、人员落实。其次,要有规划可引、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作为市级层面要做好规划、制定标准和建立规范,各区(市)县和学校才能以此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整体推动、全面开展的良好局面;第三,以强有力的绩效评估做保障,将其纳入市政府教育督导、区(市)县目标考核、学校年度考评的范围,确保项目实施和应用开展。

①以规划作引领

充分发挥职能导向作用,先后制定了《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 “十二五”规划》《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未来五年发展思路》《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及《成都市教育信息化试验区试点方案》等规划方案,围绕建设成都智慧教育技术装备这个目标,全力打造数字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五大校园,建立健全三级联动的组织保障、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以应用为导向的绩效评估三大机制,着力强化优质装备、现代管理、队伍建设、创新应用,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实施策略,全面构建起服务于教育、教学、管理、师生活动的现代、智能、高效、共享的智慧体系,为今后3~5年我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明确了目标和实施路径。

②以标准促配置

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是一个地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整体建设水平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水平的基础性标准。我市一直致力于不断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域成都教育的装备标准体系,确保我市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已经出台和正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为学校优质化、特色化配置提供依据:如《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2012年)》《成都市公益幼儿园装备标准及玩教具配备目录(讨论稿)》《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科实验(实训)室技术装备标准》《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成都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未来教室建设标准》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标准》等。

《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设施设备建设、管理、应用工作意见》和《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及校园管理手册》等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为学校管理和应用提供指导。

实验、图书、网络管理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准入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对专业人员素质和工作内容进行规范。

③以机制立规范

招投标工作机制:拟定《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工作管理办法》,完善教育装备计划编制、招标采购、项目实施、质量验收、资产管理等工作机制;建立职能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招投标工作机制,规范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标组织、项目验收、财务审核等工作。

技术参数编制机制:多方参与、反复论证,规范制定《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参数数据库》,通过建库、讨论、论证、修编、审核、公示等工作环节和流程,保证参数的通用性、适用性、经济性、先进性、开放性原则。

质量检测工作机制:加强政府和行业监管,与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装备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建立区(市)县教育装备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质检机构进行产品质量检测。

(2)自主能动

一个区域的装备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彰显个性和特色,避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我们积极鼓励和倡导区(市)县和学校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注重“四个结合”,不断丰富教育技术装备的内涵和外延。

①注重通用性标准与个性化装备相结合

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必须遵循国家、省、市的相关装备标准,在达成全域装备标准的基础上,应根据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发展定位和课程建设需求,编制个性化的校本装备方案,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这是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价值取向。

我市锦江区对特色学校的校本装备方案,充分考虑到学校的个性化需求,在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装备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三模”实验室,在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装备“艺术视听实验室”“书法实验室”“美术中心”;青羊区教育局以“一校一品,一校一景”为目标,以装备工作为平台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文翁实验学校的国学特色、草堂小学的诗歌文化、实验小学的博雅书馆、金沙小学的开放式图书馆、少城小学的书法文化,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各有所长;此外,双流县万安小学的川西民间艺术工作室、都江堰李冰中学的烙画教室、温江区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跆拳道室、武侯区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的心理健康活动中心等,各具特色,亮点纷呈。教育技术装备与学校办学特色相辅相成,为孩子们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环境。

②注重传统实验装备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传统实验装备因其实用性、直观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一直得到学校垂青,在我市的初中毕业考试中,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考试占据了重要的部分。近年来,教育装备发展突飞猛进,逐步迈入数字化时代。传统实验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素养方面各具优势,不能偏废。现代教育技术弥补了传统实验方法中的不足之处,传统实验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能够达到实验教学的效益最优化。近年来,我市坚持传统实验装备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装备理念,在部分学校开展数字图书馆、理科数字化实验室、数字移动学习教室、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数字化心理健康检测和疏导室以及数字天文实验室等建设,新型媒体和手段的应用得到广大师生认同和喜爱,教育理念得以更新,教育装备服务内涵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③注重教师素质提升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

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我市确立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建立健全专业技术队伍上岗、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制定《成都市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标准》,到2014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达标率达到85%以上,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实施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提升培训工作,到2015年,完成300名技术装备管理干部、2 000名技术装备专业技术人员骨干培训;培养和评选一批在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教学实践领域里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以课题为引领,围绕学科教学改革、应用模式创新、素质教育实施等方面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长远发展,教育技术装备效益的发挥也应以学生为本,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层面,为学生构筑多元化的创新教育实践平台,创设开放、便捷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逐步融合,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了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能力;阅读指导和阅读主题征文活动开展,促进了师生阅读素养的提高;学生电脑作品制作大赛、机器人竞赛、科技论文评选、实验技能操作竞赛、科技创造发明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各个功能室的课外开放和选修课开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扩展了学生国际化视野和提高了学校国际化交流水平。

近年来,我市通过行政推动、目标驱动、活动带动,以评促用、以赛促用、以研促用等策略,使我市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应用成效不断彰显,先后涌现出了一批“装备精良、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特色鲜明”的学校,在全市中小学中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声名远播。

④注重立足现在与着眼未来相结合

教育装备工作不能“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既要立足现在,也要着眼未来。立足现在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夯实基础,抓常规、保重点、强管理、促应用;着眼未来是要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作用,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谋划将来。着眼未来,一要着眼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二要着眼于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趋势;三要着眼于学生和教师发展需求。

(3)圈层互动

长期以来,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成都市所辖20个区(市)县形成了3个圈层。各圈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也导致圈层之间教育发展程度的不平衡。如何有效促进全域一体的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而“圈层融合”“三圈一体”发展思路的提出,为破解这个难题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为此,我市实施了名校集团、互动联盟、百校结对、区域合作、师徒结对、网络覆盖等几大路径,有效促进了圈层之间的互动。成都市的实践探索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并获得各方积极评价。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圈层之间打破行政壁垒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也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拓展了新的平台,初步构建起一个多维、立体的城乡互动网络体系。

①远程结对 互动教学

2010年初,在全市范围内,统筹遴选出6个城区的130所学校与远郊的169所学校深度结对,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同时,在市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下,在169对城乡跨区域结对学校建设授课教室和听课教室。通过远程互动技术,我市已经初步开展了课堂互动教学、远程教研、培训、评课议课等活动,使远在两地的教师互

(下转页)

(上接页)

相分享构建高效课堂、促进专业发展的经验,开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模式。

②直播录播 网校教学

从2005年起,为了提高薄弱高中、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依托卫星技术和教育城域专网,以多媒体双向实时同步教学系统为基础,我市陆续开展了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实验小学3所优质名校的全日制远程直播、录播教学,通过资源推送、网上教研、全面互动,让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市)县辐射。网校学习极大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远端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实现 “在农村读名校”的愿望。同时,我市将课程资源放在成都教育资源网站上,进一步扩大网校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农村学校的师生受益。

③教师网络研修和培训

在远程结对互动教学和直播录播网校教学中,受益的、互动的不仅是学生,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远端教师通过“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这种“跟岗研修”的方式,使自身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培养了一批有教育理想、教学思想和实践经验的教学骨干。利用网上课程资源库、博客平台和远程视频系统等,积极开展区域间的教研和培训,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

篇10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树民《汉字特殊功能与教学创新》[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2]王云峰、马长燕《语文教学基础-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3]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4]刘丽霞.让小学生识字充满情趣[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小学专辑),2005(04).

[5]杨自敏.低段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05(12).

[6]童伟勤,秦小华.新教材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2):28-29.

[7]谢广田.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09).

[8]苏志霞.趣味识字教学举隅[J].教学与管理,2005(03):52-53.

[9]禄冬梅.字,人生殿堂的第一张入场券[J].甘肃教育,2006(01):34.

[10]郭根福新课程背景下的识字教学改革[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0(07)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于魁荣.写字学科的育人功能.学科教育理论研究[J].2002年第02期

[3]路克修等.现代小学识字写字教学[M].语文出版社.2002-04-01

[4]戴汝潜,赫家杰.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5]张辉.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6]黄嘉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09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小梅.对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2009,(06).

[2]何凤娟.创新识字教学四法[J].西江教育论丛,2007,(02).

[3]张永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

[4]张茜.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语文天地,2009,(01).

[5]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3).

[6]苏金禄.识字教学的新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09,(03).

[7]吴耀堂.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J].科学教育,2009,(01).

篇11

———芙蓉区杉木小学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杉木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的来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

近几年,我校按照《长沙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方案》的要求,全面启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工作。我们本着重硬件更重软件,抓管理更抓利用,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配备、管理、运用”一体化,在全校上下掀起了广泛使用现代教育设备、大力提高使用效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发展,实现了边远小学教育的现代化。现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向评审组作以下汇报。

 

学校概况

    学校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办学宗旨;坚持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交往” 为育人目标;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构建素质教育的广阔平台,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活泼的课余生活环境”;以“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实现素质教育新跨越”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奋斗目标,加快教育装备的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虽说学校现只有6个教学班,272名学生,17名教职员工。但是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被授予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1人次,市“芙蓉百岗明星”称号1人次、区十佳师德标兵1人次、区“爱学习求上进”家庭1人次、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0 人次、区青年岗位能手2人次。88%以上的教师达到了大专学历,其中47%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或本科在读,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100%的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书。

    我们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期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扎实工作,近几年来学校一学期上一个台阶迅速发展:教学楼装修一新、水冲式厕所悄然而起、塑胶跑道平铺而来、通透式围墙朗然而立,花坛里绿草皮蓬勃生长,走廊边迎春花敞开胸怀,校园里孩子们健康成长,教室里队角熠熠生辉…… “市五运会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市体育达标先进集体”、 区“规范化小学”、区“巾帼文明示范岗”等都是我们发展的见证。

    学校信息教育技术装备日趋完备。现拥有多媒体教室一间,学生计算机房一间,学生计算机22台,一套闭路电视系统,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各一台,课件制作室一个,组建了蒲公英电视台,开通了校园网,用ADSL 连接上了因特网,班班已实现了四机(电视机、计算机、投影机、录音机)一幕进教室。学校共有计算机37台,图书室已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管理。据统计,学校现有的信息教育技术装备资产已近30 万元。学校的网站已建立,各班都有反映自己特色的网页。同时,学校还拥有一个学科较齐全、内容丰富的音像教材资料室,有一支热心于信息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的工作回顾

 一、明确认识,全面规划

     在全球信息化日益增强的今天,信息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教育信息化更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这是我校行政一班人在新形势下对教育发展的共识。我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了《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工作计划》、《教育科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小组,按《新课程标准》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学校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规定目标和任务,出台了系列奖励政策,落实了具体措施,建立了多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学习和钻研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每学年都拟定有《现代教育技术年度工作计划》,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可行性。

   二、加大投入,配置设备

      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是以现代教育设备、装备为基础和条件的。硬件重"硬",是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保证,而经费和投入则是关系到教育技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多方面筹措技术经费,加快硬件配备达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我校教育技术经费的筹措思路可称为"四个一点":

1、上面拨一点

   区教育局拨11万元,赠送多媒体教室学生课桌椅52套。

2、乡、村支援一点

乡政府支援1万元,东岸村支援4千元,杉木村支援5万元并为学校进行电网改造、做好了各教室的防盗门窗。

3、学校挤一点

   学校千方百计节省开支,办公经费向教育技术投入倾斜。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近2万元。

4、价格压一点

   学校每添置一套设备,总要货比三家,多方打听,压价刹价,确保物美价廉,盘高经费利用率。例如:我校的校园网、计算机房的建设,我们十多次到市场了解行情,拟定了标书。因我们的标底接近成本价,5家公司全部溜标,后来通过竞争性谈判,以20万元成交。又如我们总务处购来的计算机罩为每套4.4元,比购买的同一档次的低将近5-6元。

    在目前学校教育经费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我校抓住区委、政府改造薄弱学校的契机,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筹措经费,确保教育技术经费能满足教育技术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我校在没有号召家长捐一分钱的情况下,就是通过这四个一点,集涓涓细流成大河,克服困难艰难地实施着教育现代化工程。并推动这个工程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使教育现代化已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三、强化管理,完善机制

 我校 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教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装备效益,确保教育技术工作健康有序进行,我校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管理监督工作。

(一)组织管理

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

1、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支部领导、学校行政、工会负责人联合组成,主要工作职能:规划设计学校近5年的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年度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

2、学校教育技术工作小组

    由教导处领导,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2人、科学教师等组成。主要工作职能: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制订教育技术学校工作计划;负责电教设备教材的管理保养及为教学提供教育技术服务;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 

3、各教研组、课题组

    在教导处直接领导和教育技术组的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学校为各教研组、课题组各订教育刊物一种,并设立了研究经费保障制度与措施,研究人员福利待遇优先落实。

(二)制度管理

    我校教育技术工作管理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到人,先后制订了《网络中心管理制度》、《电教设备使用制度》、《电教设备维修制度》、《计算机房管理制度》等并做到公布上墙。 

(三)资料管理

1、电教硬件、软件按规范登记、造册,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2、电教设施、设备借用、保养、维修记载齐全。

3、电教课记录及时。

四、加强利用,深入研究

配备好、管理好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是在于"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会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推进教育方法更新,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努力在"用"的实际、实效上做文章。 

(一)培训师资

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培训的统一规划。利用寒暑假以及每周二、周五的中午培训教师。先后举办了常规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操作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网络知识培训;并选派李宏老师参加市农村远程教育培训,派许芳校长到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京实验二小、湘潭市和平小学参观学习,派杨欣主任到南京天妃宫小学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成员多次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蓉园小学、燕山小学学习。如今全校教师全部接受过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网络知识培训。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检测考试。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提高,从不会开关计算机到运用计算机绘画、打字、上网查资料等,他们的技术素养也在一步步提高。

(二)常规利用

    多媒体室、计算机房、图书室、仪器室得到充分利用,“四机一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上课的学科覆盖率达100%,课时覆盖率近50%,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正成为我校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科研工作

我校以科研为先导,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平台,丰富、充实、完善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来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近年来我校教师论文、课件获奖情况逐年上升,据统计,2001学年度有《在科技、劳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浅谈》等3篇论文获市级奖励,《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10篇论文获区级奖励;2002学年度有《刺梨和妈妈》等2篇论文获省级奖励,《网络德育实施的新途径》等10篇论文获市级奖励,《新教材、新教法、新感想》等7篇论文获区级奖励;2003学年度有《小议CAI课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简化多媒体课件和运用》等5篇论文获省级奖励,《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与教育干预》等7篇论文获市级奖励。另外,今年我校有8位学生的科技创新方案获区一二等奖。我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化运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题已开题研究。

五、应用推广、形式可喜

近年来,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学会制作投影片,编辑录音磁带、录像带,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常规电教媒体与现代电教媒体同应用教学软件优化组合,应用于课堂教学。网站自己建,网页自己做,目前,我们于今年9月开辟了学校网站,11月份又开辟学校动态网站,网站上有“学校简介、校园风貌、教育科研、校园新闻、教师园地、德育工作”等栏目,我们利用学校网站进行管理交流。尽管我校的规模比较小,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我校的利用率却很高:计算机网络教室周末向学生开放;校园电视台已直播家长会校长讲话、“率先说好普通话,我与学生心连心”演讲比赛以及禁毒知识学习等节目;校园网上每天都有新的课件上传;网络中心每周都有校园新闻……现在,全校教职工已经掀起了一股用网络教学、用网络管理、用网络学习、用网络交流的热潮。进入学校才几个月的年轻教师,用在网络上获取的资料备课、用在学校教学资源库上下载的各种素材、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在校内公开课、汇报课上获得了一片称赞。年过半百的中老年教师,也操起了鼠标,在浩如烟海的网站中学习,在网络上向全世界的资源库搜索资料,用在资源库上获得的各种素材、课件编写教案。几十年来各个学科知识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也就是学生认知领域上存在严重障碍的地方,在多媒体技术的演绎下,变得直观形象、简单易懂。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和容量,扩大了学生视野,激活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今后发展思路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变革教育,以信息化来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快速发展。

    2.创建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进一步增添和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设施设备,扩建“电子阅览室”,建成高规格的校园网。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加强对学生网络学习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能力。

    3.引入名校的教育资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抢占制高点”的高度来认识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从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来安排有限的办学经费;从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来培训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指导激励教师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校在区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已初步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在学校管理、育人环境、教育教学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和我们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奋斗,我们的杉木小学明天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