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采购论文

采购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0 16:25: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采购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采购论文

篇1

英国是最早开展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之一。1782年,英国政府设立了国家文具公用局,负责政府部门办公用品的采购,该局后来发展为物资供应部,专门负责政府各职能部门所需物资的采购。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政府日常管理职能的需要,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采购商品和服务都必须做到“物有所值”,也就是采购的物品总成本和质量都必须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为实现这一要求,就要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以最合理的价格采购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政府鼓励采购方消除不利于小公司参与竞争的障碍,但并不意味着歧视大公司。自从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现为欧盟)之后,政府采购就受到日益增多的各种法律条款的限制。现在,英国政府采购制度已完全走向法制化,除了政府采购一些判例之外,英国的成文法律、法规也相当完善,主要有:《英国公共工程合同规则》(1991年)、《英国公共设施供应的公用事业工程合同规则》(1993年)、《英国公共服务合约法规》(1994年)、《公共供应合同管理条例》(1995年)。

美国也是世界上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自由市场经济时期,完善发展于现代市场经济。1783年美国宣布独立,政府采购起初是在国防部门进行,实行直接的自由采购,其后美国政府采购逐步立法,1861年国会制定了一项法案,要求每一项采购至少要有3个投标人;1868年国会立法,确立公开招标和公开授予合同的程序。这个阶段的民用大宗物资采购都是由政府各个部门和行政机构分散采购,其特点是分散、重复、浪费和效率低。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政府采购与国家经济目标的关系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并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来认识政府采购。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购买美国产品法》,这部法律的出台使得政府采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充分发挥了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作用,使美国经济得到了复苏。

从1949年开始,美国有关部门对政府采购状况进行了数年调查后,指出了美国政府分散采购存在着五大弊端:一是缺乏统一有效的采购组织,采购效率低;二是政府采购价格高于私营采购价格;三是多重采购,物资浪费;四是采购人员过剩,素质低;五是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同时提出了规范和统一采购行为的建议报告。据此报告,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财产与行政服务法案》,赋予美国联邦总务署为联邦政府的绝大多数民用部门组织集中采购的权力,统一了政府采购政策和方法,从而确立了美国政府集中采购的管理体制。制定颁布了《政府采购条例》,有效地组织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全面采购。但是仍有些部门可根据特殊需要进行自行采购。

篇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装备采购是政府采购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国家行为,同时还是一种市场行为。装备采购是特殊商品的采购,武器装备也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以不同方式作用于装备采购。市场经济条件下,装备采购的基本手段是竞争,通过竞争来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装备采购要遵循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但国家对武器装备的价格要进行必要控制,允许承制单位获得合理利润,但不能因供求关系变化而获得高额利润,影响国家财政的实际装备购买能力,装备采购资源的配置通过国家控制的军品市场来实施。国家通过建立军品市场的准入制度,对承制单位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以减少市场无序竞争的风险,保证装备科研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平战需求波动大,研发承制单位有限

武器装备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军事需求是装备研制生产的动力和起点。武器装备科技含量高、研制周期长,装备采购的质量要求严、平战需求波动大。因而,在采购管理上要求更加严格,需要进行全系统全寿命期的分阶段决策和过程控制,以减少研制生产风险,适应军事威胁变化和技术发展的情况。武器装备的特殊的商品属性和使用价值决定了军队应在武器装备采购中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武器装备作为商品,其研制和生产要遵循“用户是上帝”的客观规律,以军队用户的需求来研制生产武器装备。另一方面,武器装备的特殊使用价值,决定了它不能自由流通,军队是武器装备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用户,对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最有发言权,以确保装备满足作战需求,军队要在装备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尽管世界主要国家有成千或上万家厂商从事与装备有关的科研和生产活动,但大型武器装备的总体设计和总装厂商数量非常有限,往往只有十多家厂商,许多装备只有一家或两家。特别是在和平时期,武器装备的需求量较小,一些产品和服务的军事专用性很强,因而供应商的数量也很少。在武器装备供应商数量很少的情况下,武器装备采购招标和合同订立必须根据武器装备供应商有限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特殊的规定,尽可能维持竞争的格局。在民用产品领域由于供应商众多,政府采购的招标方式通常规定有效竞争应在3家或5家以上的供应商之间开展,在武器装备采购招标中如若也这样规定,其结果将会排除大多数装备项目开展招标竞争的可能性,因而,世界主要国家在装备采购中,较多装备项目都是由两家供应商进行投标竞争的。三、竞争范围方式有限,多以非价格手段为主

竞争性装备采购的范围和数量十分有限,具体表现为:参加竞争的装备以订货阶段为主,以配套设备为主,以保障装备和通用性强的装备为主,参加竞争的装备承制单位以军工企业为主。

依据《装备采购条例》,除了单一来源采购以外,装备的竞争性采购可以采取五种方式,即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和总装备部认可的其他装备采购方式。同时,《装备采购条例》还规定了哪些情形下可以采用哪种采购方式。但是从目前的装备竞争性采购实例看,在所采用的竞争方式中,一是尚未见有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二是所采用的竞争方式基本上是邀请招标、询价和竞争性谈判方式这三种。三是在军队各个订货部门的实践中,注重的是如何组织做好装备的竞争性采购工作,对于所采用的竞争方式并没有着意去严格的定义与区分,往往是一并归入了竞争性采购方式。

从装备竞争性采购的实例中看,装备订货部门确定承制单位的首要因素,往往是承制单位对于组织与保证装备的设计建造能力、建造周期、质量保证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承制单位设计建造装备的资格认证、服务水平、信誉级别、营销能力等等非价格因素。首先,参与竞争的企事业单位,必须具备研制生产装备的资格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必须要能够确保装备达到规定的性能质量要求并保证规定的进度要求。然后,是其价格水平、服务水平、信誉级别、营销能力等因素的综合比较。相比之下,价格因素在很多情形下实际上居于次要地位。这不仅表明了订货部门确保装备质量进度要求的价值取向,而且还表明了现阶段企业对于装备任务的竞争主要是以非价格手段展开的。比如,有的装备订货部门在采购装备时,就是由于有的承制单位难以保证装备的质量进度要求,出于要保证装备研制生产进度和质量的目的而采取了竞争性采购的方式,其确定承制单位的首要因素显然是进度与质量。又如,在有的装备竞争性采购设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价格指标所占的权重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当前的装备竞争性采购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新生的革命性的装备采购方式变革,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著而深远的。它不仅促进着装备采购体制和装备采购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促进着军方与承制方的行为尽快趋向市场化,并且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逐步规范化、系统化,推动着以竞争为核心的装备采购制度建立,促进装备采购效益的不断提高。

【摘要】装备采购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性资金,采购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竞争性装备采购具有政府采购的基本属性,但有其特殊性,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政府采购。掌握竞争性装备采购的特点是推动从主要以单一来源向竞争性采购方式转变、解决军品采购价格问题、提高装备采购的整体效益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竞争装备采购

参考文献:

篇3

2钢材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企业经对统计表进行认真分析,发现A投标人投标单价明显存在不平衡报价,具体是同规格型号的圆钢的单价比螺纹钢低480元/t。施工企业进一步反思了钢材招标采购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

2.1钢材招标计划数量存在问题

2.1.1钢材需用计划数量编制考虑不周全

施工企业经调查,发现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对钻孔桩用圆钢的金属理化性能不熟悉,在钢材计划的编制方面欠缺经验。钻孔桩施工之所以用圆钢主要是设计时只考虑到圆钢在水中的耐腐蚀性优于螺纹钢,未考虑到我国的圆钢市场只有包钢、鞍钢等少数几家钢厂进行少量生产的事实。工程施工时为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设计单位一般会对北方地区工程项目钻孔桩用圆钢变更为螺纹钢。

2.1.2钢材需用计划审核不严谨

工程项目部工程、物资人员在钢材需用计划的审核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失误。工程技术人员听到此需用计划是用于招标采购不用太准确时,在图纸不全的情况下,参照电子版图纸提供了钢材的大概用量,同时工程部长、项目总工程师未严格审核钢材需用计划,提醒经验较少的技术人员在提报钻孔桩用的圆钢要考虑设计单位将变更为螺纹钢的情况,造成项目部工程人员只是机械地按照电子图进行钢材需用计划的提报,为投标人进行钢材不平衡报价提供了可乘之机。

2.1.3施工图严重滞后造成计划提报失误

设计单位的正式施工图纸严重滞后,迟迟不能交给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同时施工期中前期不能开工,后期加班加点抢进度。在一片“快”声中,施工企业多存在未能及时获得施工图的情况就匆匆进行钢材招标。由于缺乏正式施工图的支持,大多数钢材招标只能根据电子图或设计概算的总需用量和规格型号的大概用量,这样得出的钢材需用数量往往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别,也给投标人进行不平衡报价提供了可乘之机。

2.2招标文件存在问题

2.2.1钢材招标文件编制经验不足

施工企业单纯追求中标总金额最低,导致编制时招标文件对“低于成本价的或超过招标人可以接受价格的除外”的理解不深、不到位,没有制订出具体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说明或避免不平衡报价的措施,直接给投标人进行不平衡报价提供了机会;招标包件划分不合理,同规格型号的圆钢和螺纹钢放在同一包件,可能让投标人利用。

2.2.2评标委员会专家经验不足

评标委员会在进行钢材评标时,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认真、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按照施工企业招标文件的规定,评选出了响应招标文件的投标人,但对潜在问题没有及时向招标人进行提示,说明供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3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针对钢材投标时存在的不平衡报价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建立健全物资需用计划管理

3.1.1建立严格的需用计划提报管理流程

项目部建立严格、完善的物资需用计划提报管理流程,不仅能规范企业的物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物资需用计划是开展各项物资工作的龙头和源头,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物资需用计划管理,明确工程技术人员提报物资需用计划时必须依据正式施工图纸来进行提报,同时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提报物资需用计划的经验,对潜在问题提高辨识能力。

3.1.2健全严格的需用计划审核管理流程

施工企业应健全项目部和公司两级物资需用计划的审核管理流程,项目工程科长和总工程师作为第一道关必须严格履行需用计划审核职责,把技术员提报的需用计划与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经验相结合,认真审核物资需用计划,尤其是项目总工程师作为工程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必须把好计划审核。同时公司作为上级管理部门也要对集中采购物资的需用计划进行严格的审核,为项目部进行把关,避免潜在风险和问题的发生。

3.1.3建立严格的施工图审核管理流程

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施工图纸审核管理流程,积极向设计单位催要正式施工图,对收到的施工图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审核和计算,对如钻孔桩用圆钢等此类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做好设计变更,既方便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生产,又避免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

3.2掌握钢材成本和利润,杜绝不合理报价

3.2.1对钢材生产成本做到全面了解,为拒绝不平衡报价提供依据

施工企业还要对钢材生产成本做到全面了解,为拒绝投标人不平衡报价提供理论依据。钢材生产成本一般包括炼铁成本、炼钢成本和轧制成本等三部分。结合国内钢铁企业的平均情况,炼铁工艺中各项费用与副产品回收冲抵后仅占总成本的90%,炼钢工艺中粗钢的费用占82%,以1t钢生铁需要1.6t铁矿石,0.45t焦碳为计算依据,参照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铁钢比(0.96)和废钢单耗(0.15t)作为测算依据,形成生铁吨制造成本=(1.6×铁矿石+0.45×焦碳)/0.9的计算模型,粗钢吨制造成本=(0.96×生铁+0.15×废钢)/0.82的计算模型;螺纹钢轧制成本约230元/t。按照上述计算模型,目前(2014年12月10日)铁矿石价格520元/t,焦碳价格1050元/t、废钢价格1900元/t,理论重量与实际重量偏差按5%计算,螺纹钢理论重量的生产成本是{[0.96×(1.6×520+0.45×1050)/0.9+0.15×1900]/0.82+230}×0.95=2160.75元/t。作为专业的物资招标人员,要对钢材的生产成本和基本成本价格有所掌握,这样才能甄别出投标人的不平衡报价。

3.2.2了解利润点,引导供应商让利

钢材经销商的利润点一般分两部分:一是钢厂返利,钢厂按经销商的钢材销售量进行差额返利,销量越大返利越多;二是经销商吃量差,经销商从钢厂买钢材时是按过磅计重,而销售钢材时是按理论计重。国标《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规定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为6~12mm为±7%,14~20mm为±5%,22~50mm为±4%。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是存在下差,即钢材实际重量小于理论重量。如果经销商单价不增加,仅量差的利润每吨也达到100~150元,再考虑价差,每吨的利润达到200~300元。了解了经销商的利润点,可以结合投标报价时的降幅做到让供应商报低价格,进行让利。

3.3精心编制招标文件,引导合理报价

3.3.1明确钢材不平衡条款

铁路工程钢材招标采购所用的评标办法基本为“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即评审合格的投标报价最低的投标人为第一中标候选人的评标方法,但低于成本价的或超过招标人可以接受的价格的除外。这种办法过分强调总报价最低为评标依据,暗示投标人利用不平衡报价,降低总价,而在合同履行时,往往不能按照招标文件履约,经招标人造成停工待料损失,因此在编写钢材招标文件时必须明确何种情况为不平衡报价条款,如明确圆钢的投标报价不得低于什么价位:明确钢材报价表中各品种规格出厂价低于对应的钢材基准价2%的报价列为重大偏差按废标处理;明确钢材报价表中各品种规格出厂价低于对应的钢材基准价200元的报价列为重大偏差按废标处理等。

3.3.2制订限制不平衡报价的报价机制

企业在编制钢材招标文件时还可以制订限制不平衡报价的机制,明确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将被认定为不平衡报价,列入重大偏差,按废标处理。

3.3.3科学划分钢材包件

施工企业在编制钢材招标文件时,为防止出现不平衡报价现场,还可以将圆钢与螺纹钢划分为不同的包件,如可以将盘条与圆钢分在一个包件中,螺纹钢单独成为一个包件,使相同规格型号的圆钢与螺纹钢不在同一包件,直接防止投标人使用不平衡报价来达到降低总价实现中标的可能情形出现。

3.3.4精心编制招标条款,引导投标人降低报价

钢材招标采购时投标物资报价表中钢材单价=项目所在城市的“我的钢铁网”公布的网络价格+运杂费单价,报价成本分析表中的价格分析项目也按此来进行分解说明,从数学方面来说这几种数据都为正数,数据之和也就是钢材单价肯定在网络采购价之上。但因钢材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存在下差,可以抵消部分运杂费用,使得钢材单价存在低于网络价格的可能。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投标报价表中钢材单价=项目所在城市的“我的钢铁网”公布的网络价格+降幅,使降幅包括原运杂费用和投标人让利,并说明投标人让利为负数,同时在报价分析表中也加入投标人让利一项,暗示投标人必须给予让利,使中标单价低于网络价格成为可能。

3.4选择合适采购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施工企业进行钢材采购时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对于数量巨大的批次应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进行公开挂网招标采购,实行一次报价来决定侯选中标人;对于数量不大的可以选择竞价性谈判的方式进行公开采购,要求投标人实行二轮次或多轮次报价,以最终报价最低者来决定候选中标人,这样可加剧投标人竞争,使其不断降低报价,达到最小成本支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5加强人员培养,提高采购能力

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对物资采购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既能按做到合法合规进行物资采购,也能有良好的预判性和前瞻性,能及时发现采购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利用有利于采购方的条款和规定进行处理,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篇4

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摸索,公司已基本建立省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宏观战略及计划、省公司管委会审定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各级企业管办和其他业务部门负责落实细化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以《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为流程核心,以《采购管理程序》为流程依据,以信息系统为流程载体的三大管控体系,确保了全省采购工作的有效运行。

2.采购计划管理与过程管控

在计划管理方面,采购办要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及其实施方案确定的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金额实施采购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确实因为生产经营需要调整的项目,采购办及时组织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评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在过程管控方面,采购办以全国烟草行业贯彻落实《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行业、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重点做好招标文件评审、拦标价格设置、评标办法、评标标准、定标原则、评标过程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采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严格把关,严格落实“上一个环节没有通过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程序的硬约束作用,确保董事会和管委会会议各项决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偏差、不走样。

二、采购计划管理中的差距

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改造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以福建卷烟工业系统为例,十年来,公司投资项目量多面广,投资量大,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信息化投资近百亿元,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投资计划中的采购项目是公司年度采购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1.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编制范围不同

根据《烟草行业采购管理规定》要求,采购计划编制的范围为以合同方式取得的物资、工程(含信息化项目)和服务的所有采购项目,由各级公司的采购办进行编制汇总;投资计划编制的范围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整体改造、局部技改、生产设施、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动力设施、科学教育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烟叶仓储设施等)、信息化投资项目、多元化投资项目,不含建筑物的维护加固、设备的大修理等维护性工程及工器具、车辆、办公家具、计算机软硬件购置项目,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进行编制汇总。

1.2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管理流程不同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为:投资项目按照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要求实行计划管理,各级公司在每年9月份启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省公司的生产制造中心、信息中心于10月份对新增项目中与生产相关的项目、信息化项目进行职能评审,投资管理处11月初汇总、初审各单位提交的年度投资计划,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董事会审议后于12月上报国家局。国家局于次年2-3月份下达投资计划,投资管理处根据国家局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进行投资计划分解,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投资计划。采购计划管理流程为:省公司于每年12月下发采购计划编制通知,各单位根据下一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于次年1月份报送采购计划,采购办汇总、初审全省采购计划,并由财务、审计、法规、监察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中评审后,经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采购计划通知,全省采购计划方可生效实施。

1.3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信息传递相对滞后

由于全省的投资与采购计划,在计划的编制起点、审批的权限、编制的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基层企业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管理部门间对投资计划调整的沟通相对滞后,信息化平台尚未实现两个系统的关联,使得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目前无法实现实时的对接,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审批后投资计划的调整情况及时传递到采购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更新分解。

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考评体系

采购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和评估采购政策功能目标和经济有效性目标实现程序的过程。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在年度中期可对采购计划进行半年调整,对下半年度拟新增、采购金额拟变更、采购方式拟变更及拟取消的项目在总计划盘子中进行相应调整。虽然在采购实施方案的审定中对采购进度安排一并进行了评审,但对是否完成及是否按进度完成并未考核,尚未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特性的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执行情况的考评体系,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上的约束及奖惩激励措施。某些项目,尤其是货物及服务类项目,部分子公司或承办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存在时间上的松散性和随意性,导致某一月份采购项目扎堆实施,某一月份采购项目零实施,或者到了年末才决定不予实施或结转至下年度实施,进度计划形同虚设,给采购办工作人员组织采购带来了不便,也为全省精益采购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带来的阻碍。

3.采购计划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可提升空间。

3.1尚未建立采购绩效评估模块

对于采购计划执行环节的评估,最直接的标准便是采购计划执行的进度。目前省公司的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绩效评估模块,未能直观、客观的来衡量各采购部门的采购目标是否达成,缺乏对子公司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比较与观测。

3.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趋势预测模块

采购预测是指企业在商品采购市场上调查取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内商品或服务市场的供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采购决策和制定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预测采购需求在公司的采购管理中尚属空白,若能借助信息化平台,对以往的采购信息进行整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发现市场供求变化和规律,对各子公司、各类采购的项目的需求趋势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将有助于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确保全省采购策略制定的合理性,从而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精度,降低采购风险。

三、烟草工业企业采购计划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方案

1.通过专案调整,实现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有效对接

目前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除个别零星应急调整的项目外,均在年度中期对全省的采购计划进行一次全盘的批量计划调整。在采购计划半年调整的现有模式上,针对投资计划下达后所带来的采购计划的增减情况,可在每年的11月份将由各级公司的投资、采购部门将投资与采购计划先行对接,于次年2-3月份投资计划下达后及时进行一次采购计划的专案调整。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牵头,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对采购年度计划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信息化投资项目的项目数,项目金额,调整理由等进行对接与核实,由下至上汇总,由省公司采购办向公司董事会统一申报专案调整计划;由各级公司采购部门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分解、录入与维护,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以此实现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的无缝对接。

2.通过绩效评估,建立采购计划考评体系。

2.1对采购计划考核标准进行界定

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设置审批环节。明确各节点业务办理和审批所需耗用的时间,测算出五种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以此作为采购计划进度考评的依据,促进各承办、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经公司董事会审定的采购项目执行计划,应于当年全部完成。对于招标采购项目执行情况以招标公告送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招标以外的其他采购项目以商务文件发送至谈判对象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已经完成招标所有程序但招标失败或流标的项目,视同完成。

2.2对采购计划进行进度分解

省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采购进度计划完成采购的各环节工作,如无法按进度计划完成的需向采购办提交书面说明进行进度调整。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注意:根据采购物资、工程或服务的规模和数量,具体的技术规范与规格,使用性能要求,对每批货物、服务或工程从准备到交货或结算需要多长时间做出安排。

2.3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对于没有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完成计划实施也未进行进度调整的子公司或省公司相关部门(政策性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可由省公司采购办通知企业管理处,企业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部门绩效进行考评。

3.通过优化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作业流程。

3.1实现与投资系统的及时对接

每年在国家局下达投资计划后,由省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局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拟建项目自主审批权限额度进行明细分解后,各级公司投资部门便可同时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维护,形成本年度准确的投资计划。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与关联,由项目实施部门在采购信息系统的计划管理模块上直接对数据进行更新,实现针对投资计划变更带来的采购计划变更的线上专案调整。

3.2实现绩效考评

采购绩效指标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完成及时率、采购周期、采购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等。通过上述数据在系统中的体现,建立子公司或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与采购实施过程关联,在系统中动态、持续的进行评价,正确及时反馈考评结果。

3.3实现采购需求趋势预测

采购计划是对未来计划期内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以确定从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以最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的需求,而采购量与采购计划金额提供的是代表采购支出情况的数字预报。为了使这些预测的数据体现出最大价值,采购管理系统中应当建立一个趋势预测模块,建立采购需求趋势模型。以系统中存储的现有历史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指数平滑法等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结合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宣传促销计划,反映采购需求,市场行情的变化,形成采购计划编制的初步依据,为企业的采购决策提供支持。

篇5

2PASS数据库系统

PASS系统不仅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处方审核,同时也方便采购人员提前对所采购药品的说明书进行查询,及时核对用药信息是否正确,无需等药品到库才能看到说明书以确认是否是本院所需用药。并且病人越来越强烈的身体健康的要求,对药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从原来的只听医生开药、服药到现在的认真细致看说明书,有疑问不仅对医生提问,还对药师提出自己的疑惑,通过PASS数据库系统可以提前对病人所用药品进行核对,是否就是病人所需,满足个体化用药。

3对药品信息管理的展望

(1)改进药品信息管理,减轻采购工作人员工作量,快捷方便地从繁琐的千万种药品数据中寻找需要的药品。药品采购并不像其他商品采购一样随意性大,可变性强,药品的专业性、特殊性要求采购必须经药事委员会通过的药品采购目录中采购。通过医院药品管理系统HIS的药品管理子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字典管理过,各种信息维护,包括基本的药品信息外,对抗菌药物分级,剂量限制处方使用量,限制使用科室,销售包装限制,药品分发单位配置等等。

(2)药品采购信息更加丰富、更加合理化的个体化用药,将来治疗方式应该是患者个体化用药,对药品的品种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患者对不同药品的规格要求,不宜口服药物的患者选择注射剂剂型,儿童患者对药品色泽、外观、口感的要求等等来选择同一药品的不同剂型。通过福建省药械集中采购网的医疗功能模块登录进行新增药品,对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①对药品的匹配不准确造成医药公司收到订单与医院订单有误,这种情况多出在现在采购量比较大的三甲医院,采购品种少的医院可以通过增加中标药品目录添加,药品目录多的医院通过编码配对正确选择药品信息,配送医药公司的更正,如医院订单导入时因没有对药品进行配对,造成网站对数据全部以非中标统计,最容易出现有问题是非中标药品,备案药品,以及低价药品的采购对照,它们的价格未参加招标,但临床又必须使用,容易出现价格浮动,而采购网的数据更新,往往需要医院整理上报卫生局,再上传至采购中心进行调整,存在滞后性,为了保证采购数据的正确性,可采用取消对照来正确发送采购订单,我们保证采购网数据正确性。

②采购网对于中草药以及品采购未来采购中心将加以维护更新,现阶段正常情况下同医药公司电话联系,容易出现药名、数量、价格错误等,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采购网进行订单发送,这部分药品在药品编码对照进行标注为非集中采购药品目录中,而不影响采购数据统计。

③生物制品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等这些药品都是市场上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经常断供,这类药品又属于临床必需,物价委有最高零售价,医院和医药公司对峙基本处于弱势,零售价往往接近于购进价,甚至零利润销售。为了保证用药,多通过几家医药公司联系对比竞价,限制临床使用范围等手段进行调控,满足临床抢救用药,呼吁国家进一步调控血液制品供应不足问题才是根本。

(3)加速无线、无纸化办公,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已经不是问题,长远而想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手持PDA能够让药品采购更加规范化、便捷化,也能让临床药师随时随地为病人查询可采购用药的药品信息,更好地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合适患者用药的药品,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4)包括对采购药品的网络查询功能,各医院用药有自己的目录并不是统一的,而对医院数据与外网进行无缝对接,可根据病人姓名、病历号,对自己病人用药信息进行查询,可以体现详细的用药信息,防止时间过长遗忘,病人异地续诊提供用药信息网上云服务,随时随地可以查看自己已往用药情况。

(5)采购用药一定更加贴近临床,通过每年采购信息分析,对临床用药信息情况进行收集,古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临床实际用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收集,提供好米给临床的巧妇们。

篇6

2《采购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目标

项目化教学作为近年来职业教育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是按照企业、行业调研分析,围绕相应工作岗位技能的需要确定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购实务》项目化课程设计是以采购业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总体设计要求,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实践的主线,通过任务驱动构建的课程项目体系。

3《采购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3.1明确课程地位和培养目标

采购是物流生产企业的核心环节,《采购实务》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目标是为生产企业、商贸连锁及经营企业的采购部门培养熟练掌握采购流程的人才,树立现代采购与供应管理理念,掌握采购议价策略与谈判技巧,获得供应商信息调研、采购比价、采购执行、货物检验、订单制作等各项技能,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2课程改革思路

《采购实务》课程在课程设计中,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邀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一起对采购岗位进行职业分析,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训导,强化学生的安全、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精心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形成采购管理与组织的认知、采购前准备、采购过程组织与实施、采购后管理四个具有职业性特点的教学项目,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运作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采购流程,树立现代采购与供应管理理念,掌握采购议价策略与谈判技巧,获得供应商信息调研、采购比价、采购执行、货物检验、订单制作等各工作环节的岗位技能,从而在未来职业发展中,获得较好的岗位能力提升。

3.3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采购实务》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引入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紧紧与采购工作过程相联系,以采购流程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让学生掌握真实采购工作过程和方法,以达到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种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而且可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3.1课程内容的选取。

在实施课程项目化改革的过程中,《采购实务》课程团队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标准出发,将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采购管理与组织的认知、采购前准备、采购过程组织与实施、采购后管理4个项目10个工作任务。

3.3.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在《采购实务》教学组织中,根据四个教学项目的特点,按照课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每个任务为引导,若干个学生组成小组,相互配合完成相应任务和最终项目。如在组织采购谈判计划与实施任务中,由教师布置谈判条件和谈判目标,由小组同学共同运用一定的谈判技巧和专业知识来实现相应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协调、沟通、领导和组织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2)情境教学法。

根据采购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院物流实训室的采购软件,让每组给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岗位,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如采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通过情境教学完成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锻炼。

(3)现场教学法。

课程创新了教学模式,利用已有校内实训条件,把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如在讲授采购计划的编制时,如果教师仅单纯地介绍计划的编制方法,则学生无法动手操作,此时若借助采购实训软件,对采购计划的编制方法进行演示,让学生形成较好的直观印象,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计划的编制,学生便能深刻体会并熟练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3.3.3教学考核与评价。

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改变了原有的单一评价体系,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的学业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项目考核成绩和平时表现综合而成。期末成绩内容以知识够用为度,强调专业技能,主要侧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项目成绩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考核,考核方式为实训考核和平时表现相结合,每一个项目结束后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形成每个项目的成绩,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定出每一项目的权重,所有项目完成后,得到过程考核成绩;平时表现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用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和训练。

篇7

政府采购是政府影响国民经济的一种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并根据国际惯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亟待建立

政府采购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机构,为了开展日常财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手段、方法和程序,从市场上购买商品、服务和工程的行为。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使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具有相当规模的我国政府采购,缺乏完善、统一的法律制度规范。

在我国不同地区和部门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律文件中。对政府采购的界定、政府采购主体、政府采购包括的内容、管理政府采购的机构等都规定的不尽相同。在其它方面,也存在同样的差异,因此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和采购上的不规范。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可以克服上述弊端,统一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由于缺乏统一、完备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各自为政,环节多,单价高,采购方式不规范、不透明,导致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等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尽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已颁布实施有关规定,但由于其效力低,内容差异大,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公”原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原则是世界各国管理公共支出的一个共同原则.因为政府采购合同是采购机关使用纳税人税款和其它公共专项投资签订的买卖合同。在采购中必须对纳税人以及社会公众负责。因此。要求政府采购依据的法律、政策、采购项目、合同条件、投标人资格预审和评价投标的标准等都必须对社会公开,以便公众和检察、监督机构进行审查、监督。

效率原则也是各国常见的采购原则。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管理效率两个方面,经济效率要求政府在采购过程中,能大幅度的节约开支,强化预算约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市场机制与财政政策的最佳结合。

三、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功效

政府采购是政府与供应商之间进行的交易。由于政府是市场中的最大消费者。而且政府采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竞标过程中执行严密、透明的“优胜劣汰”机制。所有这些都会调动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促使供应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改善售后服务。以使自己能够赢得政府这一最大的消费者。所以.供应商竞争能力的提高叉能够带动整个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昌盛。

四、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作用

1.提高供应商的竞争能力

政府采购的方式很多,有公开招标、两阶段招标、寻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等多种方式,其中公开招标是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但不论是采取哪种方式,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都要遵循竞争性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采购,政府可以邀请到很多的供应商、承包商或劳务供应者来竞标,形成一种有利于政府的买方市场,从而使政府能够获得比较价格利益和更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各供应商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从而在众多的供应商中崭露头角,被政府“相中”。

2.给整个市场经济注入活力

政府采购必须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这三条原则可以维护供应商的利益.极大地调动供应商的参与热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带动整个市场经济的繁荣。

首先,政府采购遵循公平原则。具体来说,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竞争主体准人的公平性.即允许所有有兴趣的供应商均可参加投标;二是竞争规则的公平性,即资格预审和评标的标准要一致;三是供应商获取信息的公平性,即所有参与投标的供应商都应平等地从政府那里获得完全信息。

其次,政府采购遵循公开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通过严密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来体现的。由于政府采购的批量大,对经济的影响也大,所以采购活动的程序、过程一定要体现透明、公平的原则。公开的采购程序一方面具有可预测性,使投标供应商可以计算出他们参加采购活动的代价和风险。从而提出最有利的竞争价格: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内部交易”或“黑箱操作”,从而增强潜在投标商参与采购并中标的信心。

再次,政府采购遵循公正原则。其核心是“标准的统一”。该原则要求采购部门给予所有的供应商相同的待遇。而不应该存在歧视性。它是提高供应商广泛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有效保证。

3.有助于我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由于国内政府采购市场的不断完善,调动了国内供应商的参与积极性,并促进其竞争能力的提高.这种竞争能力的提高有可能使这些供应商步人国际市场;二是从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对等性来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双边或多边条约的优惠待遇参与国际竞争.使供应商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多锤炼的机会.提高国际竞争实力。

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也是必然趋势。虽然我国没有正式声明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实际上国外供应商早已进入我国政府采购市场。我国政府机关采购商品或服务的领域也早已延伸到国外。

4.有效防治腐败

首先,政府采购制度,能克服以往分散购买的弊端。可有效地防范公共采购领域的腐败。政府采购,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消费行为。而且是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种支出纳入统一账户.受到财政部门全方位监督。它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招标。这一方式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基础,通过招标广告,公开采购信息,使有能力的企业,都有机会参与竞争。:

篇8

1.采购计划的制定

采购计划阶段是整个采购运作的第一步,至关重要。采购计划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具有丰富生产经验、计划经验、采购经验等复合知识人才才能胜任,并且要和确认订单等部门协作进行。

2.供应商的选择

采购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物资采购控制的重要一环。对任何一个采购项目来说,供应商的多少,决定着供应商竞争力的激烈程度,参与的供应商越多,不仅采购项目在其性能、规格等方面有较多的选择余地,而且在供应价格上也将得到更大的优惠,在售后服务的承诺措施上也将更加完善、周到。

3.采购价格的确定

采购价格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是物资采购控制的重中之重,在确定采购价格时,弱化采购人员与领导的个人行为,注重产品市场价格调查。一方面,在调查市场价格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市场信息收集,可以通过上互联网了解产品的网上报价,发邮件了解其他地区报价,还可以查询部分厂商和专业人士了解其内部报价,着重了解和掌握商品的成本价,摸准不同销售商的利润构成,以隐患。另一方面,充分认识竞争决定价格这一规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与各投标单位开展竞争性谈判方式,利用各投标单位急于中标的心理,在保证他们合理利润的前提下,促使价格下调到认可的空间。

4.严把入库验收关

物料的接收是会计中确认资产、费用和负债是否存在与发生的重要依据,是买卖交易中的重要环节,为达到控制目的,验收人员必须由独立于计划、采购和财务部门的人员来承担,它应根据采购单上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独立地检验收到的货物。

5.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程序

随着企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和职工收入不断增长,企业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企业往往依靠拖欠供应商的货款缓解资金压力。但是,任何单位包括供应商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利润为目标的,无限制的将资金压力转嫁到供应商头上,一方面会严重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诚信地位,减少企业赊购物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供应商为减少其负债风险和压力,会以抬高供货价格的方式来弥补,造成企业未来负债越来越大。而且由于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及供应商情况复杂性,财务部门无法保证付款政策的一致性。在此条件下,财务部门付款政策的执行就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长期

以往,会导致财务部门付款过程中没有监督而产生财务部门有关人员以职谋私情况的产生。因此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采购欠款付款政策,做好不因领导层的变动而中断。

二、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因素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从企业持续经营的整个期间来看,收入减去成本就是利润,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的重要因

素。采购成本构成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有:

1.采购价格因素

是企业成本和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采购成本高低的决定因素。

2.采购数量因素

建立在批量生产和科学合理的物品核算定额和储备定额基础之上,经济批量的采购方式和数量是影响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

3.物品市场信息因素

在全球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分析物品市场信息,诸如物品的性能、质量、价格是影响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

4.物品的运送方式因素

以最短的里程,最低的费用和最短的时间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完成物品在空间的转移是影响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

5.物品储备方式因素

先进合同的物品储备方式对节约人力和运费以及少占用资金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采购策略因素

在广阔的全球经济中,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具有预见性和灵活机动的采购策略是影响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

7.员工的素质因素

良好的采购工作,是决定企业产品开发,产品质量,采购成本的关键,也是决定流通企业销售状况的关键,因为采购策略事先就决定了物品畅销与否,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具备一定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和丰富经验的采购和仓库管理员工,随着经济全球化,采购活动遍布全球,则更是如此。

三、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措施

1.制定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

制定采购预算的行为,就是对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预算不仅仅是计划活动的一个方面,也不仅仅是组织政策的一种延伸,它还是一种控制机制,起着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物资采购行为之前对物资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单对物资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地配置和分发,还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地检测与控制,确保采购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控制采购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

2.经济合理地选择供应商

供应商是物资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资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的物资供应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物资采购实施的质量。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就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1)选择供应商的数量

供应商数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供应商份额的分担问题。从采购方来说,单一渠道增加了采购资源供应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给采购方以商业折扣,减少货款的支付和采购附加费用,有利于减少现金流出,降低采购成本。因而,在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既要避免单一渠道,寻求多家供应,同时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这样,既能保证采购物资供应的质量,又能有力地控制采购支出。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数量以不超过3—4家为宜。

(2)选择供应商的方式

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和直接签订合同采购,四种不同的采购方式按其特点来说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在物资采购中,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低物资价格,帮助采购方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物资,并且多种招标方式的合理组合使用,也将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3.充分利用物资采购环境物资市场供求关系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指能对物资采购组织怎样及如何采购产生影响的外部变化,包括市场季节性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等各种因素。而微观环境则是指采购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采购组织在采购中可能采取的组织政策、方式和程序,即实施采购的过程和程序。在符合微观环境原则的前提下,一个好的物资采购策略应当充分利用外部市场环境为采购部门带来利益。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所需要物资多方面的市场信息。*

4.强化供应商的管理

基于长期的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应该贯穿供应商管理的思想,也即是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物资采购管理的一个部分。这样,既可通过长期的合作获得可靠的物资供应和质量保证,又可在时间长短和购买批量上获得采购价格的优势,对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有很大的好处。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1)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采购方来说,一旦确定了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应该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使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资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能给物资采购方带来长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利益。

(2)供应商行为的绩效管理

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比如: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行为绩效指标等等,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增大或减少供应份额、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这样能促使供应商不断改善供货行为,保证优质及时地供货,从而有效地降低物资采购的总成本。

5.物资采购全成本控制

在探讨物资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问题时,应该确立物资采购全成本控制的概念。我们所应该关注的是整个物资采购过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获得了低价的采购物资固然是成本的降低,但获得优质的服务、及时快捷的供货、可靠的货源保证等也无疑是获得了成本上的利益。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不仅指降低采购物资本身的成本,还要考虑相关方面的利益。成本就像在U形管中的水银柱,压缩这边的成本,那边的成本就会增加。单独降低某项成本而不顾及其他方面的反应,这种成本降低是不会体现在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益之中的。

所以,需要建立全过程成本的概念,来达到对整个物资采购管理总成本的控制和降低。不应仅仅只看到最直接的成本降低,还应该从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来衡量成本上的收效,从项目采购的全过程来探求降低总成本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购过程中发掘无处不在的降低成本的机会,从而实现减少资金支出、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温香芹:结合企业实际降低采购成本[J].河北企业,2007(1).

[2]薛敏:加强材料采购的控制与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B版).2005年07期.

篇9

[关键词]《政府采购协议》中国影响

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体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一项基本手段。政府采购(GovernmentProcurement),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监管下,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和政府贷款,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工程和服务①的消费行为。

政府采购制度形成于18世纪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1761年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法》,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由于这种制度以公开招标为原则,从决策到监督体现了广泛的公平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因此被称之为“阳光下的交易”。

一、WTO政府采购协议的主要内容

WTO《政府采购协议》1994年4月经缔约方签字通过后,于199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它在WTO法律体系中属于附件四的四个“复边贸易协议”(PlurilateralTradeAgreement)之一,仅对签字成员方有拘束力,而不是对全体成员方有效。

《政府采购协议》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序言和24个条款,第二部分为《政府采购协议》的附录②。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和原则

《政府采购协议》的基本目标是:

1、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关于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多边框架,实现世界贸易的扩大和更大程度的自由化,改善并协调世界贸易现行的环境。

2、通过政府采购中竞争的扩大,加强透明度和客观性,促进政府采购程序的经济性和高效率。

《政府采购协议》对缔约方政府采购强调了以下原则:

1、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待遇原则。各缔约方不得通过拟订、采取或实施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做法来保护国内产品或供应商而歧视外国产品或供应商。

2、公开性原则。各缔约方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做法都应公开。

3、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原则。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国际收支状况等,要求有关缔约方应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特殊待遇和差别待遇,以照顾其发展、财政和贸易的需求。

(二)适用范围

《政府采购协议》的适用范围包括:

1、采购主体:是“由直接或基本上受政府控制的实体或其他由政府指定的实体”,不仅包括政府机构本身,而且包括其他实体,如政府机构;不仅包括中央一级的政府实体,还包括地方政府采购实体。各缔约方在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时应提供一份采购实体清单,列入《政府采购协议》附件。只有被列入清单的采购实体才受《政府采购协议》的约束。

2、采购对象:适用于缔约方一定金额的货物、工程(基本建设工程特许合同除外)和服务的采购。其中中央一级采购实体在货物采购方面受协议管辖的最低限价为13亿特别提款权,而中央一级采购实体在服务方面、地方一级采购实体在货物和服务方面受协议管辖的最低限价由各成员方协商确定,并列入《政府采购协议》附件③。工程采购项目,以联合国中央物品分类第五十一章所列的建筑工程为准。但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采购,包括武器、弹药、战略物资的采购,或与国家安全及国防密切相关的连带采购;以及涉及到维护公共道德、公共秩

序、公共安全、人民与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知识产权、保护残疾人组织、慈善机构或劳改产

品等方面的采购,不适用《政府采购协议》。

(三)采购方式

《政府采购协议》规定比较灵活。主要有三种方式:

1、公开招标采购,是指通过公告程序,邀请所有感情趣的国内外合格供应商参加招标的采购程序。

2、选择性招标采购,是指各采购实体在与采购制度的有效实施相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公告程序,最大限度地邀请国内外合格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

3、限制性招标采购,即《政府采购协议》第15条规定的采取公开招标或者选择性招标

后,有下列情形发生时可不通过公告程序采取的采购方式:(1)没有供应商参加投标或者无

格标;(2)对于艺术作品或者因保护专利和版权、技术原因等,供应商独此一家,无其他替代选择;(3)出现了无法预见的极为紧急的情况;(4)如更换供应商将不能满足要求而必须向原供应商采购替换零备件;(5)因研究开发需要或者特定合同需要而续购的产品和服务:(6)追加的工程采购必须由原供应商办理且金额未超过原主体合同金额的50%;(7)在商品市场上采购的产品;(8)只有短时间内出现的对政府机构及其下属机构极为有利的向非经常供应商的采购;(9)与设计比赛获胜者签定的采购合同。

4、谈判式采购,是指一缔约方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在授予合同程序同投标人进行谈判。这些条件包括:(1)采购方在发出招标邀请时已表达这种意图;(2)通过评估,没有一个投标明显优于其他投标;(3)谈判应主要用来坚定各个投标的优劣;(4)在谈判中采购人在不同的供应商中实行差别待遇。

(四)质疑程序

《政府采购协议》第20条规定,当一供应商对某项采购违反《政府采购协议》的情形提出质疑时,每一缔约方应鼓励该供应商通过与采购实体进行磋商来解决质疑;有关供应商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该项质疑之日起10天内开始质疑程序,并通知采购实体;各项质疑应由一家法院或与采购结果无关的独立公正的审议机构进行审理;为纠正违反《政府采购协议》的行为,确保商业机会,质疑程序中可以采取暂时的果断措施,在决定是否采取这种可能造成该采购过程中断的措施时,应考虑可能对有关利益包括公共利益产生的重大不利后果。同时,为维护商业和其他有关方面的利益,质疑程序一般应及时结束。

篇10

企业采购部门业务的优劣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信息化时代,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的采购方式已经很难再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基于Internet的电子采购受到了青睐。

所谓电子采购,就是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购买业务处理。它改变了通常用人工进行的采购处理方式,使原来必须人工操作的工作现在可以诉诸于网络。电子采购为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搭起了一座信息交流的桥梁,对于买卖双方都带来了业务上的便利。本文论述了大部分企业采用传统采购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实现电子采购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几种电子采购方式,最后论述了实现电子采购需要注意几个的问题。

一、B2B企业电子采购的必要性

现在大部分企业在采购方面仍然实行手工操作,以电话、传真、直接见面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而对于企业来说,物资或劳务的采购又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首先,由采购人员寻找相应的产品供应商,通过上门调查、产品认证、试生产、供货跟踪等手段调查他们的产品在数量、质量、价格方面是否满足要求。在选定了供应商后,采购人员就会发出一份标有具体产品数量的采购订单。然后,企业会接到供应商的通知,告诉他采购订单已经收到并确认订单可以满足。当产品由供应商发出时,采购者再次接到通知,同时还有产品的发货单。企业的会计部门核对发货单和采购订单后付款。当原有订单变动时,购买过程将更加复杂。这一采购全过程较长,工作量十分大,还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采购常常为低效的商品选择过程、费时的手工订货操作和昂贵的采购成本、冗长的采购周期这些问题所困扰。而且传统模式的报价方案也无法及时适应价格变化,往往会使买卖双方在经济上受到损失。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B2B从根本上构架了企业采购的模式,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获取了更大的收益。供应链中电子采购的过程与体系整合的越好,节约成本的幅度及过程改进的效益就越大。这些提高可以在以下几个领域得到体现。

1.在线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与目前采用的人力、电话及传真的采购方式相比,电子采购更便宜,也更有效。据调查显示,采购原料总成本的40%来自与处理、管理订单有关的交易。在线采购不但便宜快捷,而且也有望减少开列账单及订单的失误,从而减少很多的交易成本,已经采用了电子采购的企业,过程成本降低了90%;对于采购商品及服务的直接成本来说,其价格减少了11%。例如,3M公司,过去每天的办公材料产生成千上百的订单,这些订单占公司采购贸易量的70%,但是交易额只占采购支出的2%,每个订单需1-3天制定,近三分之一的订单需要返工,重新修订。后来3M公司实施电子采购方法,极大地减少了交易成本,几乎完全根除了返工及其他错误,定单内部周期也降至一小时内,这种改进使原来的采购成本由120美元降到40美元。

2.扩大采购范围,提高采购质量。企业通过网络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供应商,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以及物流之间实现最佳组合,及时满足企业的需求。

3.可以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减少采购的人工操作错误,降低库存。传统采购中,需求双方信息闭塞,一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市场调查。电子采购系统使双方能够更容易快速地得到信息,从而将企业的原有周期缩短,降低了库存。4.电子采购彻底改变了生产销售公司的供应链,在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形成了一个订单信息流。由于从客户服务者到网络为基础的技术转变,建立了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相统一的数据库,全面改造了企业的价值链。也为企业通过此供应链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方面与各种层次的供应商交换意见提供了便利。

二、企业电子采购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采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采购方式由过去的传统采购加速向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和询价采购等多种方式转变,提高了企业采购的整体效益,确保企业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到质量优良的物资。企业电子采购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利用网络寻找货源和供应商

据统计,从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到2004年完成4975亿元交易额,比2003年增长400%,我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务实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企业已达到870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0万多家,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宣传网站、提供广告、电子目录、电子查询等服务,为企业的采购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

2.网上竞价采购

网上竞价采购又称为逆拍卖,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平台把招标方式和拍卖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网上竞价采购为企业和供应商提供了一个交互的平台,即供应商通过竞标压低价格而获得企业的采购合同,是B2B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大热点。

竞价时,由企业根据采购需求竞价标书,事先约定竞价条件,并主持整个竞价过程。经过国防企业资格预审合格的供应商,都是在匿名条件下与对手竞争,可以在规定的竞拍过程中充分进行竞争性报价,争取自己获得有利的排位,符合预设中标条件的供应商最终中标。网上竞价采购,整个运行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展开,改变了以往采购过程中信息不充分、不透明带来的种种问题。相比传统的竞争报价方式,网上竞价采购的在保证实时竞争现场的同时又能保证参与各供应商间的背对背,从而有条件创造出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保证企业的利益。2000年9月18日,美国UT公司在中国进行网上零部件拍购;预计约2000万美元的货品,最终以1251万美元成交;节约采购成本37%,共735万美元。2007年2月27日,安庆石化通过竞价采购,在德国采购油改煤气化装置消缺所需的一块特殊合金钢板,节省了采购资金52万元,实现了价格最低。资料显示,通过网上竞价采购可以节省5%至40%的采购成本。

3.电子招标采购方式

电子招标采购方式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使传统的招标过程电子化管理和运作。传统方式招标采购作为一种交易模式,很难体现招标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优点,而且,传统招标操作周期较长,效率较低、运作成本较高,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电子招标采购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开、公正、公平,而且采用电子招标采购避免了招标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作用,减少了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电子招标也大量地节省了工作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电子招标平台在线的可导出数据表单可随需自动生成各种统计表格供查阅,帮助企业从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对招标业务的宏观监控和科学管理,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篇11

笔者在多年的审核工作中发现,虽然目前在监管方面存在困难和瓶颈,但在采购控制中仍然有一定的规律可以追寻,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再复杂其采购管理还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总结归纳如下:原料的技术质量标准应作为设计输出的一部分。医疗器械设计文档中涉及原材料的相关技术文件中应包括以下内容:应按照GB16886系列标准对器械的生物学评价原则中的要求考虑原料特性对其用途的适宜性,包括化学、毒理学、物理学、形态学和力学等性能;应考虑材料的潜在风险,包括生物学危害,如成分、性能及其变化,包括来源改变、接触状况和器械及其成分与人体接触的性质、程度、频次和周期;考虑生产加工工艺对原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与最终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如灭菌方式的选择、加工过程中物理化学参数的设置等。能提供采购过程控制程序,包括供方评价、选择及再评价的准则、采购信息(拟采购物料的质量要求、人员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采购验证规定等内容。能提供物料清单,并按照物料重要等级实施分类控制,构成医疗器械结构主体、或影响产品安全性及有效性、或与人体组织密切接触的原辅材料应列为关键原料管理。能提供关键原料的合格供方清单,应包括原料名称、规格、牌号、生产制造商、供应商(如适用)等信息。能提供合格供方评价准则、评价记录及定期再评价记录。生产制造商评价应包括合法资质证明(属于医疗器械管理的原材料应提供合法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评价记录(应包括原料实物质量、生产条件及能力、人员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供应商评价应包括合法资质证明、销售授权书(如适用)、评价记录。原辅料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药典要求的,应能证明符合相关标准。按照法规要求需要注册的原材料,应能够提供有效注册证明。(例如齿科合金、注射器胶塞等)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药典规定的原材料应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控制。植入类或与血液直接接触的高风险医疗器械,其关键原料、关键辅料及初包装材料应按照GB16886制定内控质量标准,根据接触时间、部位等确定生物安全性指标并提供第三方报告,应能显示原料供应商名称、样品批号、型号规格等信息。用于制造III类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产品,如涉及化学原料,应优先采用药用级或医用级,并出具相关证明。如果达不到以上级别,应在设计中提供相关验证资料。用于制造II类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产品,如涉及化学原料,应优先采用药用级、医用级或食品级,并出具相关证明。如果达不到以上级别,应在设计中提供相关验证资料。生物制品例如抗原、抗体、酶类、核酸类原材料等如有生物制品规程、国家局技术指导原则等技术标准规定的应参考引用,没有规定的应制定质量技术要求,并提供设计验证依据。关键原料、初包装材料应签订质量技术协议(内容应包括质量标准、包装要求、生产条件、运输要求等)。能提供采购验证相关的证实材料,包括每批次原料的合格证、质保书、送货单、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中应注明该批次原料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或其他可追溯的信息。进口物料应能提供进口报关单据等证明凭证。

针对不同种类产品提出专用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