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1 13:24: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计算机审计质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审计事业正处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技术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国际经验表明,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遵循世界审计的发展规律,不断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审计的经验和做法,跟上世界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对此,李金华审计长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要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要把信息化建设,把计算机的推,“应用,看成是我们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加强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个方法、手段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的问题。
(二)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必然选择。首先,计算机审计既突出了审计重点,又丰富了审计手段。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过去手丁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为可靠。同时,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其次,计算机审计拓展了审计空间,提高了审计效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把社会经济各方信息汇集起来,及时地进行综合和分析,完整地把握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实质,为国家审计在拓展审计空间、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服务等方面构筑有利的作业基础和信息平台。
(三)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时效的重要手段。现代计算机技术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并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实行适时监控,从而有利于审计质量的跟踪检查,同时也使得审计质量的控制更加实时有效。此外,对审计人员收集的各种电子数据,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准确地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的审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审计技术和手段的一场深刻变革。但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过程中也遇到许多一时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正阻碍和制约着地方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阻碍了计算机审计的快速推进。首先,存在着用传统思维方式看待审计信息化,缺乏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信心和远见。在计算机审计遇到困难时,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否定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价值。其次,对计算机审计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有的认为计算机审计没什么大的用场,还不如手工审计快,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掌握计算机技术上,无暇顾及计算机这一技术问题,自我隔离在信息化之外。其三,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必将带来人们思维疗式、审计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的变革。
(二)审计业务能力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匹配,影响了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推进。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队伍的老龄化,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他们还很难提出符合信息化规律的审计需求,将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操作的语言还需要有个磨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还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此外,由于培训时间短,技术掌握不熟练.在审计过程中,还没有将计算机审计真正应用起来,实际运用与软件设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审计机关信息化程度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造成计算机审计的“短缺与过剩”现象并存。一方面,在金融、税务、社保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由于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与这些部门相比开发较晚,以及其他原因,使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难于满足对这些行业的审计需要;另一方面,在涉及农业、基本建设等领域又由于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具备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条件,也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四)计算机审计还存在不少误区,不同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首先,计算机审计审前准备不够充分,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制定的审计方案操作指导性不强。其次,存在“五重五轻”现象。当前,个别地方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开发轻推广、重数据库构建轻加载更新、重设备配置轻人员培训、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此外,计算机审计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一方面,尚未对分散的信息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从而造成审计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有的审计机关局域网与相关部门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还没有为联网审计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环境。
(五)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计算机审计的开展。首先是对计算机审计有抵触,觉得我们不能保护被审诂单位的信息、有可能损坏信息系统。其次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不明确,在相关单位配合方面,缺乏可操作性使我们的审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其三是所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料不全,数据库五花八门甚至加密,给政府和审计对信息系统的检查失去了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三、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的几点建议
信息社会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审计工作的理念和行为。正如李金华审计长指出的,“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将要失去审计的。资格”。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
(一)要克服两种倾向,提高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首先要转变观念。近年来,通过,审计机关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动,审计人员对开展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已有一定认识,审计人员已初步认识到“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这一点好多人认识不清,不以为然)”,但还不够全面、深刻,难以克服两方面的模糊认识:一是认为计算机审计是辅助审计仅仅是个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进;二是认为计算机审计专业性太强,高不可攀,离自己很远,只要由计算机审计科室和专业人员完成即可,和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计算机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
论”、“无为说”,全面准确地理解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全员培训,为计算机审计储备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计算机审计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审计人员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思路结合的能力。因此,地方审计机关首先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以应用为导向,做到缺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力争学用结合,提高培训实效。其次要突出重点,培养骨干,以点带而。.在搞好全员计算机基本技能普及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审计业务骨干计算机中高级培训,将其逐步培养和锻炼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排头兵。再次要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让更多的审计骨干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拓展技能、提高能力,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中坚力量。
(三)要营造一种“以结果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激励机制,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计算机审计对我们来说,本就是创新,所进行的工作,没有成例可循,从审计开始到审计结束和我们传统审计有很大的不同,这必然会造成传统审计方式与现代审计方式的冲突。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审计信息化只有与审计实务相结合。在审计实践中开花结果,它才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既是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根本目的,也是关键所在。转变观念、强化培训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要强化对审计项目;进行计算机审计的考核力度,通过激励机制阿导向作用,着力营造鼓励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氛围。对于计算机审计取得优异成绩的审计项目。部’门或审计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此外,要及时组织各科室开展计算机审计情况交流总结,互相启发,成果共享,为尽j陡提高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一)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审计事业正处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技术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国际经验表明,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遵循世界审计的发展规律,不断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审计的经验和做法,跟上世界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对此,李金华审计长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要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要把信息化建设,把计算机的推,“应用,看成是我们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加强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个方法、手段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的问题。
(二)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必然选择。首先,计算机审计既突出了审计重点,又丰富了审计手段。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过去手丁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为可靠。同时,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其次,计算机审计拓展了审计空间,提高了审计效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把社会经济各方信息汇集起来,及时地进行综合和分析,完整地把握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实质,为国家审计在拓展审计空间、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服务等方面构筑有利的作业基础和信息平台。
(三)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时效的重要手段。现代计算机技术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并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实行适时监控,从而有利于审计质量的跟踪检查,同时也使得审计质量的控制更加实时有效。此外,对审计人员收集的各种电子数据,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准确地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的审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审计技术和手段的一场深刻变革。但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过程中也遇到许多一时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正阻碍和制约着地方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阻碍了计算机审计的快速推进。首先,存在着用传统思维方式看待审计信息化,缺乏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信心和远见。在计算机审计遇到困难时,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否定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价值。其次,对计算机审计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有的认为计算机审计没什么大的用场,还不如手工审计快,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掌握计算机技术上,无暇顾及计算机这一技术问题,自我隔离在信息化之外。其三,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必将带来人们思维疗式、审计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的变革。
(二)审计业务能力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匹配,影响了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推进。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队伍的老龄化,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他们还很难提出符合信息化规律的审计需求,将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操作的语言还需要有个磨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还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此外,由于培训时间短,技术掌握不熟练。在审计过程中,还没有将计算机审计真正应用起来,实际运用与软件设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审计机关信息化程度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造成计算机审计的“短缺与过剩”现象并存。一方面,在金融、税务、社保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由于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与这些部门相比开发较晚,以及其他原因,使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难于满足对这些行业的审计需要;另一方面,在涉及农业、基本建设等领域又由于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具备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条件,也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四)计算机审计还存在不少误区,不同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首先,计算机审计审前准备不够充分,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制定的审计方案操作指导性不强。其次,存在“五重五轻”现象。当前,个别地方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开发轻推广、重数据库构建轻加载更新、重设备配置轻人员培训、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此外,计算机审计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一方面,尚未对分散的信息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从而造成审计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有的审计机关局域网与相关部门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还没有为联网审计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环境。
(五)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计算机审计的开展。首先是对计算机审计有抵触,觉得我们不能保护被审诂单位的信息、有可能损坏信息系统。其次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不明确,在相关单位配合方面,缺乏可操作性使我们的审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其三是所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料不全,数据库五花八门甚至加密,给政府和审计对信息系统的检查失去了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三、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的几点建议
信息社会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审计工作的理念和行为。正如李金华审计长指出的,“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将要失去审计的。资格”。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
(一)要克服两种倾向,提高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首先要转变观念。近年来,通过,审计机关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动,审计人员对开展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已有一定认识,审计人员已初步认识到“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这一点好多人认识不清,不以为然)”,但还不够全面、深刻,难以克服两方面的模糊认识:一是认为计算机审计是辅助审计仅仅是个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进;二是认为计算机审计专业性太强,高不可攀,离自己很远,只要由计算机审计科室和专业人员完成即可,和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计算机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全面准确地理解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全员培训,为计算机审计储备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计算机审计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审计人员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思路结合的能力。因此,地方审计机关首先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以应用为导向,做到缺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力争学用结合,提高培训实效。其次要突出重点,培养骨干,以点带而……在搞好全员计算机基本技能普及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审计业务骨干计算机中高级培训,将其逐步培养和锻炼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排头兵。再次要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让更多的审计骨干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拓展技能、提高能力,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中坚力量。
1 引言
近些年来,建设市场趋于向法制化、规范化的方面发展,但仍有不少企业为了个人的利益,采取更加不易被觉察的方式,多算工程款;也有的施工方与投资方相互勾结,中饱私囊。为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对社会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质量控制要求,我们应研究和加强建筑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2 提高建筑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2.1 对审计人员加大培养力度,提高结算审计水平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结算审计的工作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和岗前的教育。同时,由于审计外部环境的变化逐渐加快,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能够与时俱进, 适应新环境,拓宽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组织也要有计划的组织人力、增加财力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使其满足社会的需求,企业应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相关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如定额交底、预算编审人员资格考试、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等。同时,应建立个人收益与其水平及效果挂钩的制度,督促职工自我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审计人员要在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工程现场状况,掌握各分部工程的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签证和费用计算;能积极主动的把握索赔起因,根据索赔程序,利用索赔技巧进行索赔,同时应懂得必要的法律知识为其服务。
2.2 委托单位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由董事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实施的,为保证运行的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生产运行的控制环境、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风险评估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满足组织结算审计的需要。同时,监理单位应该担负其职权和职责。严格按管理程序办理,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同工程进度款一起上报变更费用,以免加大结算工作量和扯皮现象。监理预算人员要到现场进行调研,掌握现场的具体信息,为工程的审计准备好第一手材料。再次,实施全过程审计管理,提高审计的质量。全过程审计管理是实现审计信息真实、公正、合理的前提条件,它有效的避免了事后审计管理带来的信息谬误,避免审计过程中的结果导向,能有效的避免结果和过程的背离,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能源头上堵塞漏洞,减少损失。
2.3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手段
现代化的工作节奏,要求现代化的工作效率。基建工程结算计算数字多、数量大,误差率大, 计算繁琐,严重影响了结算审计的工作质量。自从有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以后,不仅把人们从繁杂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而且准确性高、速度快,从而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质量。目前,有很多公司研究应用计算机审核工程量计算,取得惊人的成果。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边工作边学习,在实践中学,这样掌握的比较快,其次还要派出去学习,尽快普及计算机的应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4 建立健全结算审计风险约束机制是提高结算审计质量的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法律、法规的健全,审计风险控制对审计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审计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就是审计质量控制,这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信誉问题,而将影响审计系统的整体形象。提高审计质量,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要视审计质量为社会审计的生命线。不要以为自己所在单位以前没有发生过关于审计质量纠纷,就可以高忱无忧,就可以不必谈审计风险。要改变过去那种注重施工单位和委托方都没有意见的作法,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检查取证材料,使之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其次,要严密审计工作程序。从接受委托、实施审计到审计终结、出具审计报告的整个过程,都要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要求实施,不得有一点马虎。针对审计特点,根据会计师执业规范规章,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专业规范措施,并层层落实到审计中去。
2.5 完善结算审计工作方法是提高结算审计质量的技术要求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01-02
电算化会计就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网络为载体,把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工作的简称,是一种采用计算机程序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它在自动高速地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同时,也为利用计算机偷窃财务信息、篡改会计数据、破坏磁性记录和非法电子转账等舞弊行为提供了方便。这些新现象、新问题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成为我们探讨的新课题。
一、电算化会计对审计工作在环境、线索、内容、技术和准则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1.对审计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审计工作,审查的对象是一沓沓凭证、一本本账簿和一张张报表等财务资料,询证的对象主要是财务会计人员,审计环境是由财务数据、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三个要素组成的。电算化会计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而且也扩大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和范围,审计环境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介入变得更加复杂。
在人机交互的审计环境中,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时,不仅要与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而且还要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操作员、管理员和维护员进行交流,这样,审计工作要使用财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只有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才能正确检查和评价会计数据电子处理的结果。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对财务决策的准确支持,必须严格控制和监督会计数据处理环境中的各个组成要素。
2.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审核记账到报表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和责任,审计线索十分清楚。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只要将原始凭证以记账凭证的形式录入计算机系统后,剩余的会计处理工作全部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集中和自动完成。同时,传统的纸质账、证、表已不存在,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被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等磁性介质所代替,虽然查询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临时生成,但它只是暂存的,直接减少了肉眼所见的审计线索。因此,电算化会计后,传统的审计线索已不再适用或者被中断甚至消失。为了能够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在开发和设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时,必须注意审计的要求,使系统在处理会计数据时留下必要的审计线索,以便审计人员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3.对审计内容的影响。电算化会计后,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的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其主要表现在:
(1)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软件的功能愈来愈强大,结构越来越复杂。而各财务软件公司编写财务软件时很少考虑电算化审计的要求,更不用说提供财务软件的标准数据接口,数据结构不开放,为电子数据内容的自动转换带来困难,加大了电算化审计的工作内容和负担。
(2)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会计数据由计算机会计系统按照软件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被不知不觉嵌入非法舞弊程序,则完全可能为不法分子侵吞企业的财物提供方便,增加了电算化审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软件进行审计的工作量。
因此,电算化审计必然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审查的内容,也就意味着电算化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与审查企事业单位使用的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数据处理是否合法、正确、安全和完整。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是由计算机按指定的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就会按重新给定的程序来处理,所有会计数据、财务结果就会不知不觉地出现错误。因此,计算机审计的内容还要增加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审查,以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程序的合法性、处理过程的可靠性和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虽然可以对已经投入使用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查,一旦发现其中有问题,可以进行改进,但改进要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难度大和费用高。因此,审计人员最好在系统设计、开发、调试和验收等各个阶段就参与事前和事中审计,以便及时纠正差错。
4.对审计技术的影响。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顺查、逆查和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的审计工作都由人工来完成。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储的电磁化,如果系统内的会计信息没有以纸张介质的形式打印输出,审计人员就必须辅助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审计工作。
在计算机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有效地从众多的会计事项中搜索到审计指定需要的会计数据,从而减轻了繁重的审计文书处理负担。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就事先嵌入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应具备记录会计事项操作记录、执行审计监督和建立审计跟踪文件等功能。
5.对审计准则的影响。《国际审计准则15号――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第三条指出:“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并不改变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财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方式,并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为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而采用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程序。因此,审计人员研究和评价会计系统和有关的内部控制所采用的程序,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内容等,都可能受到电子数据处理环境的影响。特别制定的审计准则将对适合电子数据处理环境的审计程序提供进一步的指南。”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地逐步制定与国际准则相接轨的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准则。
6.对审计人员的影响。不懂得计算机知识的审计人员,将会失去审计资格。在各单位普及电算化会计的电子时代,为了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审计人员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随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会计软件的改版升级,审计人员必须在工作中及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研究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计效益,降低审计风险。
二、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实行电算化会计以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算化会计的应用,不论是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还是审计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加强对电算化会计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往往更多重视的是事后审计。随着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广泛开展,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1.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事前审计。在单位实行电算化会计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单位采用的会计系统软件的适用性进行审计,软件中提供的各项核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满足单位对会计信息提供的要求。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通过事前审计,保证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的合法、安全、可靠,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一点是可审计性。
审计人员最好在系统设计、开发、调试和验收等各个阶段就参与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以便及时纠正差错。在这一阶段,审计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系统的功能是否实用、完备,能否满足用户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要求。(2)系统的数据流程、处理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制度、法规、法令和财经纪律的要求。(3)系统是否建立了必要的程序控制,以防止或及时发现有意无意的差错和舞弊。(4)系统是否保留了充分的审计线索,为日后顺利审计提供必需的条件。(5)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6)系统投入使用是否有相关部门的评审手续和证明。
2.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在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工作以后,要保证计算出的会计数据正确无误,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和会计报表公式的定义进行事中审计,防止核算单位恶意篡改系统程序。当然也要做好电算化会计过程的事后审计,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算结果与软件提供的核算功能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继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
(二)适应新形势,实行审计工作电算化
自1979年电算化会计引入我国以来,相继经历了缓慢发展、自发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起步较晚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相对落后,为了适应电算化会计这一记账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我们应该借鉴推行电算化会计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审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组建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公司,开发出成熟的电算化审计软件,并进行推广应用。使电算化审计软件广泛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不断吸取电算化审计的工作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审计工作,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迅速发展。
(三)结合电算化会计高效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
实现电算化以后,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几个人几天的核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这一高效性,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挑战。由于利用会计软件更正账簿数据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会计人员可在审计前对会计数据做随意更改,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常规下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的工具可采用审计软件和借助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审计的方法也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审计前,可不用预先通知审计的时间、目的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的现象发生。
(四)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在电算化会计工作广泛应用的今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能否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审计方式是否采用现代技术,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其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笔者认为,审计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注重对高校学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开设已普及化,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电算化会计人才。但是,由于人们对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应逐步开设电算化审计专业,这样就能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2.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利用高等院校进行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处于审计工作岗位中的审计人员来说,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方式,着重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操作技能和电算化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采用这种短期培训的方式也是培养审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电算化会计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虽然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审计工作改革的进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电算化审计条件也将在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会计工作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也会因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子伟.试论电算化下加强会计控制的方法.经济师,2002(8)
2.张建.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创新.四川会计,2003(4)
3.袁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它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2.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为保证的。国家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得到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升会计工作水平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为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服务。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单位账务不清、账目混乱,在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难以在单位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会计人员不能只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同时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会计工作。
三、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没有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制度的不健全必然造成一些会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范围、岗位责任认识不清,把习惯当制度,给日常的会计工作留下死角,长此以往将会使会计秩序混乱,扰乱经济秩序、危及经济安全,助长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2.随意填制会计记账凭证。关于填制会计记账凭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记账凭证是用来确定经济业务性质和分类的一种凭证,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目前有的单位会计人员随意填制记账凭证,没有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及时、序时记账,摘要记录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内容性质,会计核算科目使用不正确,导致会计信息抢走,不能给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关于编制财务报告,《规范》明确指出: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随意伪造、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极为恶劣的消极影响。
4.不按规定记账、结账。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记账,记账时应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内容记入账内。而有的单位在记账时,只记金额,不记内容摘要、日期、编号等,不及时核对总账和明细分类账。造成总账与明细账严重不符,账簿记录与实际资产严重不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还明确规定: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有的单位结账不规范,一是对结转次页的不进行合计后结转,只结转本页最后一笔金额,或不进行任何结转。二是有的会计年末根本不结账或不累计,不能从总账账面上反映出本年的累计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四、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是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最好支持,从领导做起,严格要求会计人员取得真实、完整、无误的原始凭证,账簿记录、报表填制都要规范。从源头上控制,可为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保障。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结算审计是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中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结算审计的质量,在审计过程中认真做好工程量、材料用量、定额套用、工程类别、费率标准以及工程合同几个环节的审核工作。本文试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进行详细的阐述。为了确保工程结算审计质量,依据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原则,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认真阅读施工合同文件,把握合同条款约定
熟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认真查阅施工合同文件,仔细理解施工合同条款的含义,仔细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整、合法合规,是提高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凡施工合同条款中对工程结算方法有约定的,且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的,那就应按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结算。凡施工合同条款中没有约定工程结算方法,事后虽有约定,但约定不明确的,则应按建设部和相应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结算。
如某医院门诊大楼装修工程,其施工合同中的开办费条款包含了拆除工程的费用,而施工单位在结算书中,在开办费中列出了拆除费用,并且根据签证又计取了拆除费用。审计人员在向甲方了解到签证中的拆除内容与合同中开办费条款中拆除费用属同一内容后,指出了施工单位在结算书中出现了重复计取拆除费用的事实,并对重复部分进行了扣除。由此看到,在订立合同时,涉及具体细节的,应在合同中尽量列明具体项目和内容,避免重复计取费用之类事情的发生。
施工合同是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签订,双方的权利、义务均以合同约定为准。若有争议,当以合同为解决争议的依据。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认真阅读施工合同文件,这样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认真审核材料价格,做好询价工作
1、认真审核材料价格,搞好市场调查,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工作的一个工作重心就是材料市场价的调查。首先应由施工单位提供建设方认可品牌的材料发票,也可由施工单位提供材料供应商的报价单和采购合同,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市场调查,则可提高询价效率。但审计人员应该清楚地知道,材料供应商的报价和采购合同价与实际采购价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审计实际工作中,应当找出“偏差”,据实计算。如不搞市场调查,仅根据采购合同来定价也是不可取的。采购合同中有时会含有“水份”,供应商的让利可以体现在采购合同中,也可能体现在采购合同外。审计人员只有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界定供应商让利的情况,做好材料核价工作。审计人员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材料发票,要仔细辨认,分清真伪。目前存在个别承包商为获取最大利润,通过开假发票冒高材料价格的案例。这也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地方。不论施工单位提供的是采购合同,还是发票,都需要审计人员认真审核,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2、材料用量审核,主要是审核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的消耗数量是否准确,列入直接费的材料是否符合预算。材料替代和变更是否有签证,材料总价是否符合价差的规定,消耗量、实际价格、差价计算是否准确,并应在审查材料用量的基础上,依据预算定额统一基价的价格,对照材料使用时的实际价格,进行材料价差调整。
三、审查隐蔽验收记录
验收的主要任务是已完工程是否符合设计及质量标准,其中设计要求中包含造价的成份。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进行工程结算的前提。目前,在很多建设项目中隐蔽工程缺少验收记录,到竣工结算时,施工企业才找相关人员后补记录,才列入结算。有的甚至没有发生也计入结算,这种事后补办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仅存在严重质量隐患,而且使造价提高,并存在腐败现象,因此,在审查隐蔽工程的价款时,要严格审查验收记录手续的合法性、完整性。验收记录上除了监理工程师及有关人员签字外,还要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并注明记录日期,防止事后补办或虚假记录的发生,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图纸,设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重大的设计变更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同意,否则不应列入结算。在审查设计变更时,除了有完整的变更手续外,还要注意工程量的计算,对不符合变更手续要求的不能列入结算。
四、认真审查工程定额套用及费用计取,审核工程类别
1、主要审查工程套用定额是否与工程应执行的标准相符,工程结算所列各分项工程定额与设计文件是否相符,工程名称、规格。计算单位是否一致。正确把握定额套用,避免高套、错套和提高工程项目定额直接费等问题。
一、预算管理审计的内涵及实施概况
预算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以收入预算、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及资产预算等方面内容为对象的审计工作,是确保组织预算管理能充分而适当地推动组织各级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保证。目前,大多数企业组织比较重视预算审计质量管理,A企业比较早的启动实施预算审计项目,并逐渐提升这方面的审计项目在审计部门年度计划中的比重。
在各企业组织推进预算审计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审计质量问题,其中A企业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四点。一是审计基础资料有限,预算管理各流程具体负责人员业务素质及道德责任意识参差不齐,账务处理情况不一,存留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程度在总体上不容乐观;二是审计理念和手段滞后,在审计沟通和调研方面发现的问题偏少,信息系统审计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在整体上也落后于组织信息系统建设步伐;三是过往审计经验的羁绊,主要是在传统审计工作中习惯方块分割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盲人摸象一般地过往经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充分开展;四是期待和逆反心态形成的困境日益严重,随着预算管理的普及和实施,各企业组织各管理层对预算审计的期待越来越大,而被审计单位越来越不想暴露问题进而设置审计工作的障碍。
二、预算审计质量管理措施及缺陷分析
基于对预算在财务工作中重要地位的清醒认识,A企业审计部门在逐步扩大推进实施预算审计项目的过程中,陆续探索了系列质量控制办法,其中关键要点如下。
——在特定审计项目开展以前,灵活通过各种方式明晰厘定各岗位职责;
——在现场审计工作前、中、后均注意与被审计单位形成良好关系;
——在特定审计项目的现场审计终结之际,形成并厉行现场审计总结机制;
——现场审计环节过后,及时、严格地对现场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或工作记录等文本进行三级复核;
——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形成定期碰头的良好习惯;
——形成非定期报告重大事项的自觉和机制;
——形成严格审核审计报告内控机制,并配备相应的问责机制。
应该说,如上系列经验已经初步形成预算管理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不过在总体上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覆盖面及审计报告这两方面。
(一)在覆盖面方面,未能全面涵盖审计项目管理的全程和全领域
根据A公司在上一个部分的举措中可见,其对预算审计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于现场审计及笼统的审计过程中,换句话说是集中在审计实施阶段。而对审计计划阶段也有所涉及,但内容和力度不足。最为致命的是完全没有涉及到审计结束以后的结果运用方面。另外,从适用度方面来看,大都适用于预算执行审计环节,但对预算分析审计、预算调整审计、资产预算审计等环节则不尽合适。
(二)在审计报告方面,反映出审计程序各环节的系列缺陷
在制定审计方案过多地强化效仿海外先进理念的案例的学习,但对本公司预算管理的具体情况考虑不足,审计项目执行和方案容易脱节,审计行为呈现随意性和碎片化的特点,表现在审计报告上就是内容杂乱乏序。在具体预算审计项目推进过程中,虽然强调定期沟通和不定期地报告重大事项,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责任界定、解决思路等方面探讨普遍力度不足,表现在审计报告上就是审计发现和建议浅显。现场审计中一般都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依靠审计人员的主管判断,虽然便捷灵活,但存在相当严重的抽样风险,会导致很多审计评价缺少实质性支撑性的素材,表现在审计报告中就是部分语言叙述笼统含糊不够明确。
三、提升预算管理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可行维度
A公司所在的行业属于与政府机关关系相对密切的垄断行业,其本身的很多客观条件暂时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提升预算管理审计质量管理水平主要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内外相合,提升审计团队的胜任能力。一要根据对预算审计工作的未来预期,从招聘及后续教育两方面着手,系统而有计划地发展和培养基础审计队伍;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整合内部审计部门以外的组织内部人员,聘用外部专家,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审计外包借助社会审计力量。
其次,多方联动,推动审计技能的持续创新。审计技能的创新和应用是提升审计团队胜任能力确保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对此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弹性原则,比如在现场审计抽样方法的应用方面,应该区分风险事件可能性及事项本身的重要性不同的情况进而选择适当方法,避免一刀切;二要坚持与前沿科技密切融合的原则,依托信息化技术创新审计手段,藉此实现审计部门与预算管理各涉及单位或领域信息系统的无障碍对接,利用信息审计方法处理数据,分析相关指标,提升预算管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重视效益,强化预算审计质量评估。在预算审计工作质量和成果质量之中,提升成果质量比较切实可行,而主要途径就是确保预算审计推进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对此最关键的是强化预算审计质量评估。具体而言,一要根据行业、企业、审计及预算管理的具体情况构建尽可能量化的预算管理审计质量评估体系,二要形成自我评估机制,三要引进外部监督。另外,还要辅之以专项审计、半年报审计等动态跟踪,及时查找、确认预算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思考制定整改措施,全面提升预算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在建设工程的施工中,必须要加大审计环节的工作力度,并不断提升建设工程结算审计的质量,才能及时发现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达到对工程总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风险也较高,因此必须要掌握提升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有效抓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
一、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要全面掌握审计内容
要把握好建设工程结算审工作,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制定审计方案之前,就必须要全面掌握要审计的内容。这些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对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要有审计工程竣工结算编制依据。这里面主要包含工程竣工报告、图纸、验收单,施工合同或者是协议书,施工预算以及合同标价。设计图纸以及会审纪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及现场变更纪录。预算以外的各种施工纪录资料。合同中所涉及到的材料、价格等。国家或施工地区所颁布的最新相关规定。要注意相关材料的合法、齐全、完善、合规等等。其次,要对工程量进行审计。决定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就是工程量,它也是建设工程结算审计的关键。可以通过多种审计方法进行核定施工工程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重点审计投资比例较大的基础工程或者是钢筋混凝土以及钢结构等等。还有就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项目审计以及容易重复列项的项目,需要现场丈量无图纸的项目;材料的用量以及差价是否符合预算,材料的代用以及变更是否与纪录相吻合,在退补差价的金额上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市场价格;对隐蔽的验收纪录要进行审计。建设工程结算的前提就是要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纪录,要检验验收纪录是否符合程序,是否是当时纪录而不是工程结算后补纪录的,凡是不符合纪录标准以及变更手续的都不能列入结算之内;工程所执行的定额标准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避免通过不同的计算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定额提高费用等;工程类别是否与国家规定、规范一致;在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以及附属工程的费用是否混淆或者进行重复计算,在审查时过程中,应重点审查不同项目的费率、价格指数以及换算的系数是否准确无误,价格差价的调整计算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最后要审计施工单位的资质以及工程合同相关材料是否合法、齐全。建设工程结算审计所包括的内容较多,工作量较大,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丰富的审计经验,必须要细致真实的进行审计才能保障工程结算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才能保障我国建筑市场规范有序地运作。
二、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要综合运用审计方法
面对不同的施工企业,不同的建筑工程规模,不同的合同签订时间,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就要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并综合运用。一般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包含分组计算审计法、对比审计法、全面审计法、重点抽查法、利用手册审计法等等。其中分组审计法就是把所有的预结算项目分为若干组,相关联的项目放在一起,这样可以利用不同项目间的相同或相似工程量计算基础来推导出其他的工程量计算方法是否准确。对比审查法可以应用在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的预结算或者是没有完成但已经通过审查并且修正的工程,这些适用于工程设计、建筑面积、图纸这三项中有一项是相同的工程。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的不同条件来进行对比审查。
三、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要严格遵循质量控制原则
要想切实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的质量就首先要建立质量控制原则,这也是进行工程结算审计最基本的保障。必须要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来遵循质量控制原则,它包含依法开展、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成本效益四项基本原则。要想顺利开展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并且保证结算审计质量必须要遵循依法审计原则,审计方案要符合建筑工程结算要求,方案严谨并能够实现工程审计目标。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要规范,并通过调查、判断后精确编写工作底稿,面对出现的问题必须要依据条款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目标设定、综合分析等能力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整体上把握审计对像的经济运行规律。在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遵循突出重点原则,这也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点之一,要分析清哪些是工程中的要害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再做出综合分析。结算审计工作既繁琐又责任重大,因此在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中,必须要基于成本来进行审计,要既能保障效率还要降低费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四、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建设工程结算必须要未雨绸缪,在不断改进创新的基础上,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审计人员要对工程计算中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并养成风险防范意识。首先,所有的审计项目都有其固有风险,这些都是由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施工时间、施工运行方式等等决定的,是审计人员无法避免的。其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对工程的控制程度与审计结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但与审计人员没有直接联系,这些单位对施工内部控制越严格,审计控制风险就会相对较小。最后,就是审计检查风险。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审计方案的设计、审计方法的使用以及审计成本投入等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之一。
意识到有风险就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工作。第一,要抓住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点,分清工程属性,确立审计方案。不同的建筑工程涉及到地专业非常广泛,审计人员要在接受审计工程时,充分了解工程属性,熟悉工程业务,再确定审计方向,确立审计方案。第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经过业务学习或其他审计人员的经验分享,不断提升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复杂的建设工程大部分都是进行事后审计,这样的审计方式就离不开建设单位提供全面的原始资料,这些原始资料时间久远并不齐全,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审计方法技能,具有精确的判断和分析资料真实性的能力,这是防范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和技术保障。第三,建设主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审计单位要在审计中进行工作协调,这样可以分散风险的同时又减轻审计单位的压力。审计单位也要在审计报告中表达精确的审计意见,实事求是,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并及时送交相关部门。
综上所述,我们要切实掌握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抓手,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业务水平,不断创新,以确保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孔春玉.浅谈基建工程结算审计风险防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2]曹建新,董瑞超,刘宇峰,詹长杰.行业专门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李大明,张小红.工程结算审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一)竣工验收前以书面形式下发工作联系函,催促施工单位按时提供完善齐全的竣工结算书和相关结算资料。
(二)认真审核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针对工程特点制定审核计划,形成审计思路,按步骤有效推进。
(三)为确保审计质量,深入现场对照资料与实物进行核对、实测实量,或组织工程现场工程师、监理进行审前摸底会议,对工程整体有个感性认识,充分了解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
二、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一)在招标前期工程量清单编制阶段,严格按照 “四个统一”来编制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一定要全面准确。对于重点工程的招标控制价,严格实行委托编制内部二级复核机制,即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编制清单及控制价,跟踪审计和项目公司成本控制专业人员实行二级审核,确保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无误、公平、合理、合规、合法性。
(二)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约定投标单位在报价前,对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有质疑的应及时与招标单位联系,使问题在招标过程中予以解决,减少不必要的结算纠纷。
(三)在评标过程中重点把关商务标报价部分,对存在的不平衡报价项目进行逐一分析,对商务标中的含糊问题,要求投标单位书面澄清或承诺,以规避投标单位 “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现象。
(四)施工过程中坚持深入一线,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现场情况,各分部工程的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将重点部位、容易引起争议的隐蔽工程留取影像及书面资料;例如:工程施工过程中吊筋、加强筋是否完全按图纸结构说明中施工;马蹬筋的施工要求与定额计算规则是否相符;构造柱施工设置是否与结构说明完全相符等,留取完整详实的现场勘查资料,并就现场的施工做法对照投标书、施工图纸进行比对确定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保证现场隐蔽工程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签证变更的合理审查
严把签证变更审查关,严格控制“低价中标,高价决算”的不平衡报价法,核查其合理性,分清出现签证和变更的责任归属究竟是施工单位还是建设单位的责任;审查变更或签证与原预算或结算是否存在重复或多算的地方,变更的手续是否合理合规等。
四、合同及工程进度款的审查
(一)合同审查,重点审查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合同金额与招标金额是否一致,合同是否明确具体的工程内容,是否明确合同约定外工程结算调整的条件、计价方式和计算依据,工程进度款支付是否明确规定付款时间、控制节点及付款比例,是否明确索赔程序,索赔的支付、争议的解决方式,合同范本以外部分,合同附件是否齐全,特别是与工程造价有关的附件是否齐备;是否与招标文件约定一致。
(二)工程进度款审查:施工过程中,是否按合同约定的形象进度或控制界面达到了付款节点,严格控制进度节点预算审核工作,避免出现进度款超付现象的发生。
五、结算审核
在进行结算审核时,由于清单描述不清楚造成的结算矛盾,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执行。合同无约定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为准。
六、复核的主要方法
(一)一般采用全面审核和重点审核的办法,仔细审查工程量的计算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有否故意计算和合计错误以及笔误等,特别对于价值较高或占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如:砌体、钢筋砼结构及内外装饰等项目的工程量核定。
(二)还要审查工程项目是否按图完成,有无取消部分后结算仍计价现象。
(三)善于总结分析结算资料,收集造价的材料价格信息资料,找出同类工程造价及消耗的规律性,整理出用途不同、结构形式不同的工程造价、工料消耗指标,采取分析对比审查办法;还可采取分组计算审查法,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关系,判断其它分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等等,以保证工程造价量的准确性。
(四)结算审计除了核定工程量外还应对定额套用及费用标准进行审计,避免高套定额和不合理取费现象,清单计价工程还要仔细核对实际竣工资料中的项目施工内容与原投标项目内容是否完全相符。
七、创新结算工作思路
争议问题采取主动出击各个击破的方针,多方咨询省、市级造价主管部门,寻找有力依据,采用多轮谈判的方式解决争议问题;其次,采取会议确认机制,达成共识后及时形成会议纪要,作为结算依据。
八、掌握计价信息
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地的补充定额、规定调整的计价文件等信息,并能吃透精神,联系具体实际,正确运用。
九、学法用法
应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主动把握索赔起因,根据索赔程序,利用索赔技巧,合理规避索赔风险。
十、今后内审工作思路
(一)基建项目有它独有的特性,不能孤立的审计某个环节,各个环节应环环相扣,不能将它的各个程序相互颠倒,要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做到有的放矢。
(二)工程结算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要真正达到内部审计的目的,必须立足实践,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规范,全过程参与,做到对基建项目了如指掌,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意见,降低审计风险,发挥内部审计的最佳潜能,收到明显的成效,真正达到深挖内潜,降本增效的目的。
(三)内部审计要拓展外延丰富内涵,前置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控制视线,重点关注对投资收益影响比例较高的投资决策和前期规划初步设计阶段。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 A
工程结算审计有三个特点:一是政策性强。为了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国家对管理和使用建设资金制定了许多制度和规定。正确执行和运用这些法规是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的保证,更是审计人员进行竣工结算审计的重要依据。二是涉及面广。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既涉及资金使用、往来、中间结算的资金运动全过程,又涉及材料供应、图纸变更、国家政策调整、价格浮动等各环节的方方面面。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上述环节的各方面做到实事求是,准确无误的调查、审核和认定。三是技术性高。对工程竣工结算审计,要精通工程图纸识读、工程量计算、综合单价确定、规费税金计算、项目建设各环节的工程技术等专业知识,对这些知识的正确掌握和运用,会直接影响到竣工结算审计的质量。
工程结算审计涉及的资料多而细,专业性强,在审计前期,如果做好了资料接收与质量控制工作,后续审计工作就有了顺利开展的基础;如果前期接收的审计资料不全面、不真实,就会给审计工作带来诸多风险和困难。
如近期完成某大楼精装修工程结算审计,完成时间较紧。工作组进点接收资料时发现,甲方提供的两个标段资料均达不到审计要求:甲标段送来的图纸是白图,未盖竣工图章,经现场复核尺寸,部分细部尺寸与实际不符,且做法很复杂,缺少大样图,细部做法图;乙标段送来的不是竣工图,是之前的施工图,且未盖竣工图章。由于图纸版本较早,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更,签证页不全,不能完全反应变更情况,图纸不能满足审计要求。
审计组立即与甲方协调,要求甲方责成施工单位提供与现场相符的竣工图。但最终结果,施工单位在短时间内未能配合提供合格的竣工图,而审计工作必须要开展,审计组采用了实地测量画现场草图,甲方、施工方、审计共同确认原始尺寸,结合录像资料计算工程量的做法。虽然审计结果能做到最大限度与现场实际符合,但存在诸多审计风险。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没有正式竣工图审计的风险。按照《需提供的资料清单》要求,甲方必须提供正式的竣工图纸作为结算审计依据。经甲方、监理、施工方散发认可的最终竣工图纸,应与现场情况符合,方可作为合法有效的审计依据。由于图纸与现场多处不符,造成审计人员工作量增加,且画出的草图在法律上并不能作为结算审计的依据。
二是签证、变更资料不全的风险。甲方提供的签证,仅覆盖了部分变更,很多重要变更如墙面由壁纸变为石材、房间布局变化等都未能在签证中反应。这部分变更造成的结算价格变动时很大的,但缺少资料支持,为工程量计算和价格认定造成了隐患。
三是隐蔽工程没有资料记录的风险。如装修工程的特点是,一旦完工,仅凭外表很难辨别内部的详细做法,如一面墙是否铺设了龙骨,是轻钢龙骨还是木龙骨,凭“看、摸、敲、照”很难发觉。这就需要甲方或监理,在重大隐蔽工程发生时留下影像资料,为结算审计提供依据。
以上三点风险,都是资料提供不及时、不全面引起的,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审计虽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补充资料的要求,但补画竣工图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交办任务必须按时完成的情况下,没有充足的时间等待竣工图出来再审,只得创造审计条件开展工作。
二是甲方未尽到资料初审的义务。审计方已书面明确提出要提供的资料的要求,甲方接到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有义务进行初审和复核,对不合格的竣工图、不完整的签证,应事先通知施工单位退回重报至合格为止。本次审计,甲方将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原封提供给审计,造成资料缺失、发现不合格的时间滞后,影响审计进度,也给审计带来了被动。
三是施工单位未按规定提供竣工图。施工单位最晚应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就提供最终的竣工图纸,该工程已投入使用,竣工图却没有画好,可见施工单位的工作远远缺失,甲方也担负了没有竣工图就予以验收的风险,最终造成结算审计风险。
通过本次审计实践与总结,对今后的工程结算审计资料接收管理有以下对策:
一是优化审计流程,做到事前控制。提早介入结算审计。一旦确定审计计划,发审计通知书前就与甲方沟通,了解所需资料准备情况,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提醒甲方尽快补充,减少由于甲方初审不严格造成的资料质量风险。对结算审计资料提供要包含:工程竣工报告、竣工图及竣工验收单;工程施工合同或施工协议书;施工图预算或招标投标工程的合同标价;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资料;设计变更通知单及现场施工变更记录;经建设单位签证认可的施工技术措施、技术核定单;预算外各种施工签证或施工记录;合同中规定的定额,材料预算价格,构件、成品价格;国家或地区新颁发的有关规定。审计时要审核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对遗留问题处理是否合规。
二是事中及时补充资料,查找第三方证据印证。对签证、变更等涉及造价的过程资料的缺失,责成甲方会同监理补齐;隐蔽工程没有影像资料的,查看监理日志,结合甲方书面确认,作为审计依据;有的单位工程签证草率,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比如在土方工程审计中,就发生过土方挖、转运、回填草率签证的事例。工程签证仅写明 “情况属实”四字概括全过程,对于此种资料应属于不合格资料。必须与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沟通,补充项目真实情况。避免费用多算。有的工程监理日记和签证相互矛盾。如签证中钢筋型号与规格与当日监理日记中记录的钢筋替换规格不一致。经审计,我们通过材料送检报告上的数据,证明了签证信息的不实。还有故意在工程签证中弄虚作假的行为。如没有采用满堂脚手架,虚报工法,提高费用等。
对于接受到的资料,一定要把好质量控制关,这是对甲方、对审计负责的态度。目前,在很多建设项目中隐蔽工程缺少验收记录,到竣工结算时,施工企业才找相关人员后补记录,才列入结算。有的甚至没有发生也计入结算,这种事后补办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仅存在严重质量隐患,而且使造价提高,并存在腐败现象,因此,在审查隐蔽工程的价款时,要严格审查验收记录手续的合法性、完整性。验收记录上除了监理工程师及有关人员签字外,还要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并注明记录日期,防止事后补办或虚假记录的发生,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图纸,设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重大的设计变更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同意,否则不应列入结算。在审查设计变更时,除了有完整的变更手续外,还要注意工程量的计算,对不符合变更手续要求的不能列入结算。
三是明确责任,依法追究责任。对施工单位上报的不真实竣工结算资料,要追究相关责任,必要时依法进行诉讼,使施工单位意识到审计的严肃性。审计应当对工程结算资料进行核对,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资料,应通知施工单位完善资料,补办相关手续,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涉及以下事项的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改变结算方式;改变结算工程类别;涉及标底漏项等重大变动;投标时采用不均衡报价,变更部分价格差异较大的;竣工图与施工现场不符;工程材料、设备价格与合同约定不符;超出合同约定范围增加的费用;隐蔽工程结算以及其他事项。凡未按期提供资料,不符合审计条件的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处可将工程结算资料退还送审单位,并办理退还交接手续。产生后果由施工单位负责。
工程结算审计工作遇到的工程项目各不相同,情况千变万化,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审计工作中真正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的审计原则,为委托单位把好投资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40-02
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中,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属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1998年开始,我校开设了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经过十五六年的课程建设,各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
一、丰富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就知识结构主要分为三类: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控制软件设计、离散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理论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离散化设计、复杂规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该课程从理论到实践,深入阐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理念、设计实践,叙述了不同类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及特点。关于计算机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通过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学生就能够掌握并且为将来的研究生课程中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做铺垫。
计算机控制技术不断发展,但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的教材多年来从理论和设计内容上都非常相似,往往是内容陈旧、枯燥并且理论和实际脱节,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理解。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在课程讲授中,将收集到的计算机控制理论相关的论文和最新成果资料作为讲授及课堂讨论内容;将计算机控制、楼宇自动控制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引入教学;通过现场教学、专家教学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收到良好效果。
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和学科前沿知识研讨会。注意学科发展动态,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出版了计算机控制系统教材及辅助教材,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使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起到很大作用。
二、探索研究生教学规律 提高授课质量
1.开展研究型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研究生教学规律,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开展研究性教学、前沿研究、理论知识,进行艰难的专题研究。这样的教学课程和课外活动的结合,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研究型教学尝试,收到了显著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同时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
2.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东北建筑设计院、辽宁省建筑设计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沈阳电梯厂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协议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与这些单位的专家联合指导研究生,聘请专家讲座,结合实际工程,深入浅出,讲述计算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工程设计,在学期间得到实际工程技术知识的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 提高教学效果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创造性思维
改变单一的教学知识,建立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持续用下去,利用学习国内外一些典型的计算机控制项目,教师引导学生的方式变得更加多角度和全方位,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更多的潜能被激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二)模块化 案例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实际课程教学中,进行模块化分类,三大模块分别是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例分析。采用模块化教学分析方法,深入浅出地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工程应用,学生掌握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结合计算机控制系统案例,实现学生对学习兴趣增加的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三)采用多样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深入实际,现场教学。到一些相关单位采取现场教学,效果更佳。在进行现场教学之前预先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更好的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请专家解释在机器人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智能建筑,并基于演示和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通过实际的对象,说明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应用更加真实、直观,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控制理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大量的实际工程材料课程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既能把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又能对学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作用,达到学以致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多年不断总结和探索,形成了具有特点的教学风格,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验证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①采用模块分析方法,深入浅出。按课程的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划分,明确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并总结各知识模块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②将抽象的理论描述转化为形象化的描述。利用图形、图像信息资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接近实际系统理论部分,紧密结合系统工程实例进行讲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认知度和学习兴趣。③流程图分析法。在分析复杂系统时,采用流程图方法,直观明了易于理解。系统环节多而复杂,采用流程图方法分析易于掌握。④知识融合分析法。通过系统的实例将系统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校正设计融合一体,使学生明确系统分析设计总体思路,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设计能力。⑤案例分析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工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产生计算机控制理论及设计方法,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课程建设中,完善课程体系,强调了理论与系统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采用了模块化、开放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创造力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相结合、设计实践与综合设计能力相结合。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收到良好效果。将智能建筑特色融入计算机控制理论教学中去。实现根据“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