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5: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制造业数控技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迅速,使得汽车的配件加工也取得较大的进步,数控技术在汽车工业当中的运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汽车配件生产与制造的效率,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更大发展。在汽车工业制造当中,数控技术集加工中心与数控机床于一体,共同组成高效率的柔性生产线,满足当前汽车产品进行更新换代的要求;打破了汽车生产与制造过程的经济规模观念,较好地实现汽车的中小批量以及多品种的需求。对于汽车制造中复杂的零部件而言,运用数控技术进行加工与制造,能够减少各零部件的制造误差,提高加工的效率。与此同时,还有其他的技术:柔性制造技术与虚拟制造技术、集成制造等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当中得以推广应用,将汽车加工的制造技术与数控加工的技术紧密相连,促进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2]。
宇航工业当中运用数控技术加工零部件,能够满足宇航零部件的特殊加工要求,此外少部分宇航零件的刚度性较差。因此,宇航的工业材质唯有使用数控技术进行小切削力加工,方可实现宇航工业零部件对机械的加工需求。先进的数控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制造技术而言,不但能够满足零部件对加工的柔性以及精度的要求,而且还能够对铝合金的材质进行切割,有效节约能源,减少加工制造的人力、财力以及费用的支出。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逐渐成为机、电、液、气、光等的统一体,相应的机械制造业也快速向精度、效率、智能、网络集成等方向发展。机械制造业作为我国的主要工业之一,其发展已进入了以数控技术为主流的阶段。为适应产品批量、周期、复杂度、质量等多元化要求,以及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需要,数控技术正迅速发展,并在国内机械制造业广泛应用,形成了深远影响,因此有必要认清数控技术对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数控技术对机械制造业中的发展过程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统计,美国68%的社会财富来源于制造业,日本国民总产值的49%是由机械制造业提供的,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也占 40%。可以说,没有发达的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真正繁荣的富强。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则是反映国民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质量、快速更新产品,是机械制造业竞争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标志。
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台数控机床的出现,使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局面,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的应用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机械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对机械制造业的影响
数控技术普及给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要求。数控技术普及给机械制造业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模式的改变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要求。数控技术相比与传统技术更为先进,尤其是实现了机械制造业生产的远程控制管理之后,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必须由原来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新兴管理模式,以适应当代机械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从一定程度上讲,数控机床是为了满足管理的自动化,因此,数控机床与管理实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机械制造业应该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做到管理的科学化、有效化。
数控技术普及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各产业的发展总是纵横交错、息息相关的。数控机床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出来,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密切配合,反之,也会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①在数控机床大力推进的背景下,作为数控机床的重要附件,刀具、工具系统这些年也得到蓬勃发展,市场发展很快,产品供不应求;②数控机床作为制造装备的装备,其市场前景离不开国际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巨大需求空间,机械制造业要大力发展客观上也需要制造母机――数控机床的升级换代,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良性循环;③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大量耗材,如钢铁、有色金属、电器元件、木材等的需求量大增,给相关企业提供了发展的良机。
数控技术普及大大促进了机械制造企业技术进步。数控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与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机械制造业发展水平与趋势。数控技术对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数控技术普及大大促进了机械制造企业技术进步。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我国机械制造业基础差底子薄,与国外发达国家中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流通与普及,大大改变了我国机械制造业落后局面,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提供了新的生产组织与生产工艺。我国机械制造业生产模式由原来的一个工人只能掌控一台机器发展到一个工人可以任意地掌握几台机器,机械制造业生产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机械制造业应对数控技术所采取的措施探析
逐渐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由于受传统机械制造企业管理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因为管理不科学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时代新背景下,数控技术掌控的机械制造企业管理当中,应该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适应数控技术管理要求进行理念和手段更新。改变原先机械制造业以对人的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对人对物的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是现代机械制造业适应新时展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改造。数控技术水平的优劣高低是一家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标志,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改造早已成为机械制造业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所做出的必要努力。然而,在实际的技术改造过程中,机械制造业应该注重技术改造要以赢得市场先机为目的,任何行业的技术改造无非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另外,机械制造业还要注意加强与数控机床相关的附件和软件的开发工作,逐步完善与数控设备相关的附属设备改造。还有就是要加强品牌宣传,选取技术设备的主流品牌系统。
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数控机床是精密机械与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等技术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与普通机床相比,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和胜任复杂曲面加工的特点,因此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正是缘于其高技术含量的特点,为使其充分发挥效率,企业必须加强与之相关的维修、工艺、操作人才的培养。国内的机械制造业,普遍重设计轻工艺,工艺人员不足;普通机床操作工人多,业务素质低;维修力量有限, 能力不足以应对数控机床,造成数控机床利用率低, 这也成为生产环节的瓶颈之一。在这方面沿海地区比内地做得要好,基本实现了维修、编程和操作的人员集于一体,而内地企业的维修力量最为薄弱,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更大。面对此现状,企业可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数控人才的培养:加大从业者人数, 注重梯次建设, 规避人才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从业者素质,让大学生来搞加工和维修,可从政策、职称等方面加以倾斜;提高从业者经济待遇,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组建适合企业的生产模式, 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利。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程度与规模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数控技术的采用不仅没有缩短他们之间的差距,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机械制造业的差距,造成了机械制造业的两极分化现象。组建适合企业的生产模式,可以减少甚至杜绝这种现象,毕竟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利,探讨企业的生产新模式才能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才能在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总结
数控技术正向智能化、自动化、高精密的方向发展,在工业技术、汽车行业和煤矿机械以及各个机械制造行业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数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推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通向工业经济大国的必经之路,使我国工业经济迈向世界大国行列,使我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成祥红。 浅谈数控机床的应用培训[J].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7(04)
[2] 侯会娟。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湖南农机. 2011(03)
[3] 邹伟平,吴再兴。 数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6(03)
1.1数控技术在制造发电汽轮中运用的重要性
汽轮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叶片,它是汽轮机结构的核心部分。由于叶片的质量关乎汽轮机的运用效率,为顺应时代的潮流,叶片的生产与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叶片加工是无法满足机械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所以,要加强叶片的加工技术水平,有效利用数控技术,从而实现数控机床在制造发电汽轮机的加工技术运用。
1.2叶片的数控加工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叶片的气道决定汽轮机的发电功率。因而,在发电汽轮机中加强叶片质量刻不容缓。有效利用数控技术,将可为叶片制造提供数控技术保障。通过数控技术加工的叶片将表现出多种优良性能,例如不仅能改善传统叶片的质量,还能使叶片型距与叶型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汽轮机的叶片大都以不锈钢为材料,一般有1Crl3和2Crl3,它们的特点是韧性相对较好、强度高,但是难加工。而运用数控技术的高精度数控机床,可对叶片制造进行技术创新。在自动数控编程自动输入机床设计和加工程序中,通过程序编程可将加工信息以网络形式传送到机床加工环节中,从而使加工难度大的加工零件能够进行具体化、数字化加工。先进数控设备的运用,使叶片技术创新将实现得更快,并且制造方式更为合理。加工制造流程为:在末级叶片的加工区域进行数控技术加工:毛培、浇筑水熔合金、数控卧床加工叶冠、利用五坐标加工叶片型面、数控复合车铣加工过度曲面和装配面、对叶根进行精加工、数控抛光等;在中小叶片加工区域加工:加工方钢毛培基准、对“T”型叶根和菌型叶根进行精加工、数控抛光、钳修、总检入库等。除加工流程外,对于低加的中间管板、凝汽器端管板以及其上的孔加工,可以具体使用MF195型的数控十轴钻床、8轴的数控钻床、双轴深孔的数控挝式钻床和二轴的动龙门式数控铣钻床等,这些数控机床的运用将有效提高辅机关键制造能力。通过引用高科技的数控机床,将信息化生产有效转化为数字化生产,努力实现网络式的数控技术管理与应用,积极打造数字化的叶片基地,推动发电汽轮机的生产。
2数控技术的发展
2.1数控技术开放式体系结构
数控技术的发展加快了革新速度。也加快了企业对数控技术的应用。企业在基础层面运用PC机,使数控技术进一步地向开放式体系结构发展。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数控技术使用了微机技术,使得编程、技术更新简易化。同时,它的特点是硬件与软件的对外开放,很多的制造商与用户利用其开放性对资源进行系统集成。数控技术的开放式体系结构将为数控技术带来多格局、多品种、多运用的发展层面,使其更易更新换代。
2.2数控技术智能化
智能化是当今社会对产品与技术的发展要求。在计算机的带领下,人工智能也不断地在机械制造中实现。数控技术满足时代的要求,结合模糊系统、神经网络与自适应控制的控制理论,从而逐步向三维刀具补偿、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前馈控制、自动编程等多功能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数控技术的智能化还体现在能够自我地进行故障检测,通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来检测其故障并对系统进行修复。
2.3数控技术网络化
数控技术的网络化,顾名思义就是依靠计算机网络操作控制。一般是依靠网络技术,即连接企业内部和生产单位的局域网。网络化的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发展。它通过连接网络与信息集成来加强技术的完善,使数控机床更加自动化与智能化。
2.4数控技术复合化
通过实地勘察发现,真正用于零件加工的时间比较少,反而大部分的时间消耗在搬运、上下料、安装设备、换刀调整等方面。而数控技术的复合化将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数控技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控机床的柔性制造复合加工就是对一次性装夹工件后,机床能够按照工作人员输入的程序命令,对不同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在这样的程序下同一机床能够实现多道加工工序,例如:车、组胺、磨、铰孔、扩孔和攻丝等,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对机械生产制造加工与运行的过程用数字信息进行控制的技术,可称之为数控技术。其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以及柔性自动化等特点。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完善,更新改进过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数控技术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自动控制的模式,及时解决了机械制造生产过程控制上的时变性,非线性以及多层次性等较为复杂的控制问题,整合优化了机械制造生产的运行模式。数控技术既借鉴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同时也结合现代计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以及光机电技术于一体,已成为了现代化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
2数控技术的原理
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朝着开放化,分布式,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故此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对于数控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数控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数控技术中的应用,数控技术的深入应用有助于及时准确的找出机械制造行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信息故障等问题,优化了数控机械的加工过程。
3数控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让数控技术在设计与制造上,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智能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也推动了数控技术不断发展的脚步。目前数控技术在机电一体系统中的一系列产品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的相互结合,使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制造向智能机械制造的方向发展,完善以及成熟,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制造技术。数控技术主要是应用多项不同的计算数据信息控制操作技术所展开的操作控制,其主要是一个混合以及集成的控制系统,是社会控制理论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高度,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控制时代。数控技术指的是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组织的情况下,自行的启动智能机器所完成一些列的数控技术生产,其主要针对应用与在传统上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之中。
3.1数控技术在我国汽车生产制造业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加快了汽车中复杂的零部件制造生产的程序,汽车零部件的快速形成带动了汽车制造行业在近些年来的迅猛发展,数控技术也成为了我国汽车制造业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核心技术。通过将“高柔性”与“高效率”集合成于一体的数控技术,将高速加工中心和其它高速数控机床组成的高速柔性集中在生产线上,在汽车零部件实现了更新频率快、技术含量高的机械制造生产目标,还实现了受益时间长、投资时间短、制造效率高的工业生产。汽车工业与数控技术的相结合使得加工零部件尤其是复杂的零部件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同时还能轻松的做到集成制造、虚拟制造以及柔性制造等,从而更进一步加深汽车工业与数控技术之间的关系。
3.2数控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设备行业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最根本的其实就是机械设备,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的谁都不能缺少,随着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机械制造也产生了新的需求,必须拥有机床设备、控制能力以及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数控技术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机床控制能力,即在机床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也就是用数控技术对机床的加工进行指挥控制,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数控机床。这种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是以代码来实现机床控制的,它把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主轴变速、刀具的选择、冷却泵的工作等各种操作储存在控制介质内,从而发出控制指令来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执行元件,以控制机床使其加工出我们所需的工件。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竞争也变得越发激烈,企业产品的性能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主要核心,而产品优胜之处关键在于机床的精度。与此同时生活水平的提升让人们对于机械制造业生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推动了数控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产品的效能,提高机床的精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实现产品智能效果满足人们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数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融合发展,不仅给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操作流程进行优化调整的帮助,还可以大大的减少这一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加工时间,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的工作效率。
现代数控系统主要通过存储程序对各种机床实现不同的控制,整个数控系统由程序、可编程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系统自动加载预先设定的程序,通过输入设备输入机床加工所需的各种数据信息,经过译码、计算机处理、运算,将每个坐标轴的移动分量送达相应的驱动电路,使机床自动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
1.2数控技术的特点
数控技术作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新型科技,是现代制造业集成系统的核心,较之传统加工工艺数控技术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信息化。数控技术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机械制造的信息化。
(2)维护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数控技术实现的机械制造加工过程严格按照模块和标准化相关设计参数进行加工,使加工的各环节的时间得到有效控制,时间控制得当,也间接实现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3)改善精度与质量。数控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中,加工过程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参数进行加工,避免了人工操作不精确的因素,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4)利于新产品的研制。数控技术中在预先写好程序后,通过输入参数进行产品加工,由于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参数变更的方便,新产品的研制也相对方便。
2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1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炭产量消耗量在能源系统中有重要地位。采煤业对采煤机的要求较高,采煤机依据煤矿的具体环境不同,其机械种类也不同,因此一般的采煤机都是进行小批量生产,传统生产条件下,单件下料问题是困扰加工单位的一大难题,这也是造成加工成本高的主要原因。采用数控技术不仅可以加快工作进程,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并且使用数控气割机还可以精确控制切缝补偿值,精确掌控工件的加工余量。
2.2数控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作为公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发展中。数控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起到了重要的变革作用。传统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只单一地把规模效益作为生产目标,数控技术提高了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实现了低成本、小规模、高质量的生产。且数控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零部件的更新换代,可谓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Ingersoll机床公司合作,研制成HVM800型卧式加工中心,减少了成本投入,提高了加工效率。
2.3数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主要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工业生产中,由于生产环境的限制,很多操作步骤无法实现人工操作或人工操作安全系数及产品质量不高,数控技术的出现有效改善了这一现象。数控技术的使得产品生产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有了保障,且利用数控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通信系统实现远程操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在具体的工业生产中,计算机系统组成了各种实际所需的控制单元,利用这类控制单元便能对机械手进行指挥,并根据预先编好的程序输送相关指令,驱动单元接收指令之后便可以实现具体的操作。此外,数控技术也能实现一定的监管功能,一旦发现操作错误,信息就会立刻经过传感器输送到控制单元,同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机械元件与服务系统组成了执行单元,通过动力部分提供动力,进而驱动元件发挥相关作用,从而实现生产操作。
中图分类号:TD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CN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tatus and Trends in Chin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e Danhui
(Jiangxi Blue Sky University,Nanchang330029,China)
Abstract:CN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Chin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 importance and application status,and describes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s tremendous progress in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and an outlook on future trends.
Keywords:CNC technology;Machinery;Application status;Trends
一、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缓解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伴随经济全球化,我国正在成为世界机械制造业的中心,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械制造业不仅制造工艺装备陈旧、生产自动化技术落后、企业管理粗放、缺乏自主创新产品与先进技术等,而且在快速、高品质、低成本,以及优质服务方面也有较大的差距。而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用数控技术改造机床和生产线大量投入到机制制造行业,它们的机床改造作为新的经济增长行业,生机盎然,正处在黄金时代。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大大加强,对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这就要求数控技术能够投入制造行业之中。
我国从1958年起,由一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少数机床厂起步进行数控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数控技术才逐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经过“六五”(1981-1985年)的引进国外技术,“七五”(1986-1990年)的消化吸收和“八五”(1991-1995年)国家组织的科技攻关,才使得我国的数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当时通过国家攻关验收和鉴定的产品包括北京珠峰公司的中华I型,华中数控公司的华中I型和沈阳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蓝天I型,以及其他通过“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测试中心”测试合格的国产数控系统如南京四开公司的产品。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从1995年“九五”以后国家从扩大内需启动机床市场,加强限制进口数控设备的审批,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数控系统、设备、技术攻关,对数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1999年以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至目前为止我国机床总量380余万台,而其中数控机床总数只有11.34万台,近10年来,我国数控机床年产量约为0.6-0.8万台,年产值约为18亿元。机床的年产量数控化率为6%,且不断提高。
二、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各工业发达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目前数控技术的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一)形成了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s/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在可靠性方面,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二)五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采用五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五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三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五轴联动加工可比三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五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三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五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五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五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的发展。在EMO2001展会上,五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五面加工和五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
(三)智能化成为主要趋势。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
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三、结束语
总之,数控技术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实用的高速加工技术跟随引进的先进数控自动生产线、刀具(工具)、数控机床(设备),在机械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数控装备的整体水平也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弱标志。我国只有采取有效的竞争战略对策,实施切实可行的竞争方案,通过信息化系统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培育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SONG Hui
(Hunlunbuir University, Hulunbeier, Inner Mongolia 021008)
Abstract Many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are faced with difficult to find a breakthrough poin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ree angl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with numerical control competition. One is the main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example teaching idea aspect, teacher aspect, fund aspect. Two is the role of skills competi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how to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equipment, etc. Three is how to use the skills competition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Keywords numerical control; skill competition; transformatio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随着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要求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如何有效转型已经成为各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谁是转型的主体,向何处转型,如何转型”等深层次问题,更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作为典型的以实践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制造专业首当其冲的成为转型发展的重点专业,而由于多年的本科理论式教学使转型发展充满了困难。本文作者借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为契机,提出以技能大赛中的数控方面相关比赛为突破口,加速机械制造专业转型发展。
1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遇到的困难
(1)教学理念方面。以呼伦贝尔学院机械制造专业为例,200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后,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研究、日常教学等方面,由于受到传统的、以学科为主导的精英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及地方本科高校客观条件的限制,基本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设计轻应用的现象。
(2)师资方面。多年的本科精英式教?W使大多数教师都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且由于地方高校条件的限制,如编制、待遇等,对应用型、技能型教师的引进产生了诸多困难。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高校转型师资却是关键。
(3)资金方面。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机制专业一般应侧重于生产制造,因此实验实习设备多是各种机床。而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已成为制造业的主流生产加工设备。数控机床从价格上来说也比较昂贵,而且配套的工夹量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不用说每年耗费的刀具及毛坯的费用等。因此,资金短缺也成为了制约机械制造专业转型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4)政策方面。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多数的规章制度政策都是针对理论教学制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教学。使得现在实践教学时经常出现无章可守、无法可依的局面,使很多实践教学活动无法正常顺利进行,并且无法充分调动师生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 技能大赛对地方本科高校的作用
数控技能大赛一般包括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四轴、五轴)。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要根据图纸选择加工刀具、量具、夹具及加工工艺来进行工件的加工。充分考察了选手制图、测量、刀具、夹具、工艺及数控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动手能力和选手各项综合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可以说,从参赛选手的水平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整体实力。而且由于省级及以上级别的技能大赛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有较高的奖励,无论是对参赛师生还是学校都有着较大的吸引力。间接的促进了地方本科高校机械专业实现转型发展。
2.1 提高师生积极性
数控加工课程一般作为机械制造专业最后一门主干课,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基本不会在深入研究课程、学生也不会再进行深入学习。这就造成了教师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知识匮乏,学生对课程内容一知半解到逐渐淡忘的局面。而如果以参加数控技能大赛为目标进行授课和学习,则会促使教师有动力深入研究课程,并从重理论轻实践变为理实并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积累实际加工经验;使学生也愿意进一步深入学习数控编程、工艺安排、测量技术等并努力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历届大赛丰厚的奖励也是提高师生积极性的有力保障。以为例,比赛第一名一般都是省级“五一劳动奖章”以及奖金若干。
2.2 提高设备利用率
数控课程由于实践学时较少,使得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设备缺乏有效利用率。有些学校的机床甚至一年也使用不了几回,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如何提高设备利用率也成为很多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而通过数控技能大赛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设备利用率。因为大赛首先考验的就是学生实操能力,而此能力唯有通过在数控机床上多多练习才能逐步提高。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各种设备的使用率。
2.3 进一步促进教与学
数控技能大赛一般由理论考试、软件仿真和实际操作三部分组成。参赛学生需要对这三部分知识都要深度掌握才能在比赛中有所斩获,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注意听讲的同时,课下积极复习、多加练习才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而获奖的学生可以从中找到自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也会促使周围的同学从获奖同学的身上找到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数控技能大赛,相关指导教师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及实践经验。在整个赛前训练中,教师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选拔参赛选手、讲解理论试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及时查缺补漏等等环节都主要由指导教师完成,可以说参赛选手的成绩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水平和经验。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经常深入制造企业一线去积累经验。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3 利用技能大赛加速机械制造专业转型
3.1 立足技能大赛,加强课程建设
以数控技能大赛为手段,改变以往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模式。把现代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等机械制造专业核心课转变为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模式。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通过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对本科机械制造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在课程改革建设中,既要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又要兼顾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要紧抓国家指导思想,结合自身实际,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是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
3.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以数控技能大赛为手段,改变以往教师“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传统轻创新,重统一轻个性”的思想,使高校教师从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变。以大赛促转型,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关键。师资队伍结构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如数控技能大赛指导教师队伍既要有职称较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要有精力旺盛、敢打敢拼的年轻教师等。师资队伍的建设既要注重引进,也要注重培养,要?榻淌Υ丛旄?多的培训机会,派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了解新工艺和新技术,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
3.3 加强校企合作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49-04
1 前言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广泛应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迫切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人才需求缺口日益增大,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量和质的需求,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不足。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一个强大的实训体系做保证,因此必须加大力量建立起先进、系统的校内外实训基地[1]。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湖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培养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设备、技术、师资和项目资源支持,高职学院如何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建设一个“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重点,也是高职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
2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基础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实训基地紧紧围绕数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进行规划、建设,已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防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航工业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职业工种(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技能实训基地、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航空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张家界市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控技术专业是湖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湖南省“十一五”精品专业、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湖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湖南省专业评估“优秀”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学院新校区已建成7600 m2的标准厂房,学院欧元贷款项目购置了3000余万元的数控类设备及软件,包括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五轴数控磨床、三轴加工中心、数控车、数控铣、三坐标测量机、快速成型设备等50多台设备,并配套了UG、宇龙多轴仿真软件、VERICUT等CAD/CAM及数控仿真软件,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有力的硬件环境支持。
3 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以学院为主体,以数控技术专业及所属专业群为依托,通过“引企入校”“筑巢引凤”“来料加工”“技术推广”等模式,建设校企合作先进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
采用“引企入校”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张家界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提供设备、人员、技术、产品,校企合作共同新建张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改建校内现有数控实训中心,成立张航先进制造有限公司,采用“筑巢引凤”模式,由学院提供生产场地、设备,由张家界天成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飞机起落架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青岛前哨风动工具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等提供人员、技术、产品,分别成立天成叶轮制造部、飞机起落架零件制造部、青岛风动工具制造部。
采用“来料加工”模式,成立外协生产部,承接区域内中小型企业产品零件的加工。
采用“技术推广”模式,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技术大师,成立CAD/CAM工作室、逆向与精密测量工作室。
校企双方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明确配置资源、核算成本、分配收益、管理财产、实训教学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契约”为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建成后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框架如图1所示。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基地内校内企业、张航先进制造有限公司成立相应董事会,学院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进行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确定不同企业运作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基地产品生产和教学案例的调研分析,协调生产计划和实训计划的组织和实施,最后完成产品生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根据市场对产品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反映,调整产品生产和教学案例。实施学院统一管理下的“专业(群)+基地”运作模式,按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进行布局,实现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统筹发挥基地的教学、生产、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在学院统一管理下,通过校企合作董事会,构建校企一体化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管理体系,确立管理的方针及目标,明确校企双方的管理职责,实施过程管理控制,严格执行内部审核、质量跟踪和管理评审等制度。
1)校企共同制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市场运作管理标准、生产性教学管理标准、生产过程控制工作标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工作标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标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产品质量管理标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标准等管理制度文件,生产教学全面推行中航工业“6S”管理。
2)按照企业生产、管理和运行标准,完善现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数控特种加工等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培训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五坐标数控车、五坐标加工中心等高端数控加工实训项目以及逆向工程、精密测量、CAD/CAM实训项目的教学培训标准,校企共同评定教学培训质量。
3)公司与系部共同制订生产计划及培训计划,根据生产计划中开工期、日产量、工位数的要求,安排生产性实训任务。实训过程采用班组管理的模式,教师、技师根据生产项目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合理组织实施生产任务和教学任务,使实训过程不但满足生产要求,同时满足教学、实训的要求。学生既能学到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真实的生产,掌握实际职业技能,领略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4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按照“生产导向、能力为本、校企互动”的原则,根据职业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生产流程为导向,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和德国DMG多轴数控培训标准,校企共同构建“四层次、六模块”的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就业的需要[3]。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和培训体系如图2所示。
5 基地功能建设和内涵建设
基地满足技能培养要求,突出生产性实训
1)承担学院的数控实训及技能鉴定教学任务,突出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现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2)营造生产环境,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熟悉职场规范,顺利实现零距离上岗。
3)基地承接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和设计任务。
4)实现与区域内中高职院校共享共用,接纳区域内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与培训。
基地成为产、教、研结合的平台
1)通过基地的张家界市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先进制造企业、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积极开展与中南大学、吉首大学等高等学校的联合研究,充分发挥基地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加强技术服务团队的建设,共同开展和承担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咨询、新技术培训和推广等服务,并针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技术诊断,推动企业改进工艺流程,实现协同创新[4]。
2)数控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基地的有利条件,在实训基地的各项实际工作环境中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基地成为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摇篮。
3)校企合作共同编写实习实训教材,并开发相应实训项目题库,校企合作开发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仿真教学软件、数控编程教学软件、实践教学微课等,构建校企共享的学生、职工培训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案例库。
基地为学生提供自身发展的平台
1)成立数控兴趣小组,给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场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同时为学院参加省、市数控技术技能竞赛储备人才。
2)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创业活动提供场所。
3)为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
基地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
1)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引入企业产品生产,在生产计划、生产组织、工艺流程制定、生产流程、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与企业合作,共同实施产品制造,从而成为校企合作的坚实纽带[5]。
2)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教学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培训项目。
3)紧贴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与湖南装备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展装备高端人才研修培训项目,推动关键技术、工艺、流程的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班”培养。
6 结语
校企合作是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关键,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教师和受企业欢迎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面对新的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在于创新机制,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在于基地的功能和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仁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及其管理改革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1-55.
[2]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通知(湘教通〔2014〕176号)[Z].长沙:2014.
中图分类号:TK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017-01
1 前言
焦作煤业(集团)公司李封热电厂1#汽轮机原为武汉汽轮机厂生产的N-3.43/0.89型中温中压凝汽式汽轮机,额定功率25MW,控制方式为机械液压系统。随着发电技术的进步,小型机组在经济效益方面的短板越来越明显,在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引导下,该厂准备把#1汽轮发电机组改造成型号为C-3.43/1.67的抽汽机组,向周边厂矿及居民小区提供热源,以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由于传统的机械液压控制系统存在调节性能差、迟缓率大、负荷波动大、甚至甩负荷,不能实现机炉协调控制等缺陷,为了提高汽机控制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决定采用数字式纯电调(DEH)控制方式。
2 汽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早期的汽轮机普遍采用机械液压式控制系统,实现转速的自动调节,简称MHC[1]。其转速-功率静态特性是固定的,运行中不能进行实时调节,也只具有转速调节和超速保护功能。随着汽轮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单机容量增大,电网自动控制水平提高,MHC已不能满足汽轮机的控制要求。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模拟电液调节系统(AHC)。该系统调节部分由电子元件组成,运算精度高,方便进行信号综合,适应多种工况,并且可以方便地进行操作、调整和修改;执行机构采用液压伺服装置,输出推力大,相应速度快。随着计算机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汽轮机功频电调装置进一步发展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这种系统称为DEH(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简称DEH)。早期的DEH多以小型机为核心组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电厂对控制设备要求的提高,以微机为基础的分散控制系统出现后,近期的汽轮机DEH逐步转向以DCS为基础。
3 DEH系统原理与功能
3.1 DEH系统调节原理
汽轮机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是集调节、程序控制、数据处理与监视、保护、试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控制系统,DEH接受转速、发电机功率、调节级压力和其他设备状态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输出汽轮机各控制阀门位置的设定值信号,通过电液伺服回路去控制汽轮机主汽门和调节汽门,以控制进入汽轮机高、中压缸的蒸汽流量,实现汽轮发电机组的转速控制和负荷控制[2]。其调节原理如图1所示:
该系统采用了功率和频率两个调节信号,有三种基本调节回路。
(1) 转速调节回路。它用于单机运行工况,在机组启动时升速、并网和在停机时(包括甩负荷过程中)控制转速。
(2) 功率调节回路。在机组并入电网运行时或机组在电网中不承担一次调频任务时,频差放大器(转速调节回路)均无输出信号,此时,机组由功率调节回路控制。
(3) 功-频调节回路。当汽轮机参与一次调频时,调节系统构成了功率-频率调节回路,此时,频率、功率调节回路均参与工作。无论是功率频道产生不平衡,还是频率通道产生不平衡,都将引起调节系统动作,直至系统趋于稳定。
3.2 DEH系统的基本功能
DEH一般具有以下基本功能[3]:
一、汽轮机的自动控制
汽轮机启动时,DEH装置发出控制信号,通过高压主汽门中的预启阀进行升速和暖机。当转速升到约2900r/min时,进行主汽门到高压调门的切换,由高压调门继续进行转速控制,直至机组达到同步转速。在负荷控制阶段,DEH按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的要求,对机组进行转速和功率的反馈调节。
二、汽轮机超速保护
为防止超速而引起汽轮机的损坏,DEH配有三种超速保护:
1)甩全负荷保护;
2)甩部分负荷保护;
3)超速保护,包括103%超速保护和110%超速保护。
三、汽轮机状态监视
汽轮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以及DEH的运行方式等,主要通过操作员站上的CRT画面进行监视
四、汽轮机的自启停(ATC)
当操作人员选择ATC启动后,就能使汽轮机从盘车转速自动升至同步转速,并网后可接带负荷,同时尽可能降低启动过程的热应力,使机组启动和增负荷的时间减少。
4 改造措施
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采用分散型控制系统(DCS)为基础,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以WINDOWS为平台;控制软件采用组态方式,通讯方式改进为以太网通讯。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软件和硬件都广泛采用标准化产品,是现代控制系统发展的趋势[4]。
在改造中,采用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对该机组进行系统改造,具体改造措施包括:控制站部分、系统软件和硬件部分、保护系统、执行机构和油系统的改造。
控制站部分:包括主控制卡、I/O卡件、电源设备、通讯接口部分等,用于接收现场参数信号、逻辑运算、发出指令等。
系统软件和硬件部分:系统软件包括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的控制系统软件和一些应用软件,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主要是为热控工程师提供逻辑组态、故障分析等为运行人员提供运行状态、信息、监视、操作等功能。
保护系统:包括2个OPC电磁阀和4个AST电磁阀,完成超速等故障紧急情况下对汽轮发电机组的停机保护功能。
执行机构:主要有电液伺服阀、油动机等部分组成,负责带动自动主汽门和高中压调门。
油系统:由于系统规模较小,控制油和油都由汽机拖动的主油泵供油,并设一台辅助油泵备用。
该汽轮机控制系统(DEH)以微处理器为基础,应用网络通讯技术,在整个DCS中作为一个控制站,共同完成整个发电机组的控制调节功能,系统软件AdvanTro-Pro运行于Windows98系统下,方便实现系统软硬件组态功能。图2、图3是其中的监控画面。
5 结论
自试运成功两年来,改造后的1#机组一直在正常运行,系统稳定、维护方便;机组控制精度高,功能丰富、性能可靠;汽机进汽方式灵活合理,效率高;保证了汽轮机机组安全运行。同时,DEH系统在应用中也会出现电源、接线、卡件等等方面的小故障,这就要求运行维护人员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加强设备维护管理,熟悉DEH控制系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 苗军.热力过程自动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
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因此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坚决把造价控制的重点转移到建设前期的设计阶段来,因为没有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造价控制,没有设计方面的节约资金,就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节约资金。
1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特点
现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特点有以下几点。市场性:为获取市场份额而以激烈竞标方式产生的市场竞争,它体现建筑市场的竞争的激烈程度与供求关系;若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越高,那么合同价格构成就越有苛刻的条件,而“先定价后生产”的特性导致报价风险,这样就必定带来了风险性和竞争性。单体性:以在施工企业的角度来考虑,施工企业的生存条件是在资质条件许可的基础上将各类合格建筑产品生产完成并交付使用。网络性:在施工企业对建筑产品进行建造时,在横向加以分析:企业内部多个部门相互约束、配合,所涉及到的部门有预算、材料供应、劳动调配、机械配置、施工技术、财务成本等;从纵向分析:经历信息跟踪、招标投标、合同签订、组织施工、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的循序渐进。所以,建筑产品造价的形成是纵横交织的网络结构。
2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技术的应用
2.1 制定企业定额。作为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工程造价的基本依据套用国家或行业部门的定额不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故企业应收集自己的施工资料、建立自己的数据库。①企业定额的制定应可以将企业本身的劳动生产水平真实的反映出来,其中包含企业机械设备、技术装备,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常用的施工方法。②企业定额的制定要能够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所编制的企业定额只有比社会平均先进水平高,这个企业才具有社会竞争力;对于低于社会平均先进水平的企业定额,应采取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等措施使企业的生产水平得以提高,从而对市场竞争需求能够有所适应。③企业定额的制定要遵守以企业实际的消耗量为主,参照相应定额为辅的原则。企业定额要充分体现企业个性,又要反映本企业不同时期、地点、特点的各个工程项目的共性,体现企业在某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企业的局部或全面管理方面的优势,单价应实行动态管理。企业定额方法要和国家现行定额规定相一致,其构成内容要和企业事实上的管理水平相一致,料、工、机取定计量单位要和现行定额相一致,材料价格要和企业实际的材料供应水平保持一致。
2.2 报价与预算。投标报价与工程预算是密切相关的,投标前需先取得由预算人员完成的工程预算,再由企业经营者在预算价的基础之上决策决定投标报价工程预算分析如下:①静态分析:先对工程预算进行分项工程统计、汇总,对其相应分项比例指数如单位工程量造价、主要材料用量、砼含筋量、人工消耗等进行核算;之后核对和反算以上所说的指数,即和情况相似的同类工程进行比较核对,计算它们的差值;最后提出能够优化施工方案、提高工效、改善施工工艺、节约管理费用的可行性措施,发掘预算中的潜在利润,把它们综合到一块来对报价方案进行分析。②动态分析:对于随时变化的市场信息应及时反馈到企业内部的市场研究机构中,对报价决策水平的提高,意义举足轻重。市场价为动态的,材料价格是首要的,同时是动态的,材料价格和物价指数受工程所在地的交通运输情况和材料供求情况的影响。投标报价不仅受到国家和地区颁发的定额和与之配套的取费标准等规定的约束,还要受到企业实力、市场价格变化和竞争形势的影响,也要求我们的投标报价要在接近标底的合理幅度范围以内。
2.3 收集整理造价资料。根据企业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数据,对有重复使用价值的一些工程造价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过往项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对影响工程造价系数与索赔费用计算方法进行测定,对投标项目可能会产生的风险进行预测,提出必要的措施进行防范,与投标项目的招标要求相结合,及时准确地将投标报价做出来。为对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应将竞争机制引入进来通过招标投标同时签订承包合同,这样所确定出的造价具有法律效力与竞争性,同时这个造价是企业必须控制的最高限价。作为施工企业要详细分解其价格的构成。企业应把外部的招标条件、竞争形势及中标价格的构成,通过内部的招投标方式和内部的企业定额和管理费用标准,分别编制工程施工、材料供应、机械设备台班使用等各种内部招标价格,把外部的竞争机制转移给企业内部的项目部、材料供应部、机械设备管理部,形成新的控制价格,从而达到不突破合同价格和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①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招标采购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②做好施工班组的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合理调配使用机械,发挥机械最大效能。内部中标部门应适时处理工程内容的增减、设计变更、材料代用、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化及施工索赔等动态事宜,及时弥补企业的合理消耗和补偿以促进工程造价更趋合理。
企业内部建立中间结算制度,促进造价真实合理因施工要素价格的市场变化,施工企业应对人员、材料和机械台班价格做出适时调整,并取得业主方认可,使工程造价及时反映当时市场价格水平,为企业收取进度款和成本分析提供依据。工程造价人员应做好:①熟练掌握施工工艺、知悉设计变更的工程部位、材料代用项目、现场施工情况和合同协议条款。②及时收集月(季)度施工进度申报量、当期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公布的材料指导价格、费用调整规定以及与工程结算的有关资料。③分析和预测结算时可能出现的异议,及早准备相关依据和理由并提出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着力落实的管理技术,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做好“合理预测、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用科学方法武装企业,用科学数据指导施工,力求节能降耗,通过各种合理有效的造价控制技术方法,在施工管理中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相关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逐渐加大,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在招投标过程中脱颖而出则需要提供合理的工程造价。但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工程造价报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需要在合理的考虑自身企业的实力的同时还需要能够提供一个较诱人的工程造价报价合同。
一、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特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行业也从原来的不规范行业向规范行业靠拢,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逐渐规范化,建筑工程中的造价管理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即市场性、单体性和网络性。
1.市场性。现在建筑工程领域任何一项工程项目都需要参与到招投标这一过程当中来,施工企业要想在竞标过程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施工企业拥有过硬的技术和装备外,还需要在投标报价上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这也反映出了建筑工程领域的市场竞争和市场供求关系的激烈程度。
2.单体性。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最终的工程建造是在自身的合理资源的基础上来对施工建筑进行合理的建造,最终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但是针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这一阶段而言,由于建筑工程在建筑规模,建筑难度,建筑施工上的差异性导致建筑工程在针对不同建筑时产生的报价不同,因此各项不同的建筑工程都有一个单体性质的造价。
3.网络性
施工企业的工程报价内容包含广泛,所涉及的部门和相关组织结构较多,其主要包含的相关组织部门主要有工程预算部门,材料部门,劳动调配等等。施工企业建造相关工程建筑还可以从纵向方面来分析,施工企业的纵向环节主要包含以下一些内容,主要是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竞标,建筑工程的合同签订,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和建筑工程竣工等环节。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是一项横纵交叉性质的呈现一种网络的结构。
二、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技术的应用
工程造价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在控制建筑工程企业建筑造价管理过程中可以针对上述一系列特点来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措施,要想提出相关措施则需要做好以下一些工作来具体性的开始后续步骤。
1.随着我国国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工程领域也逐渐形成了相当规范和成熟的体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建筑行业脱颖而出必然需要制定企业自身的定额量。企业自身制定的定额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出了企业自身的装备技术能力和技术装备状况,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定额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充分显示出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在制定企业定额的过程中既要反映出企业自身的特点也就是个性,同时还需要明确反映出企业在不同时期和阶段所做的不同项目之间的共性,这样能够在体现企业在某一方面突出的技术优势的同时还能够突出企业在全局管理方面上的优势。
2.在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进行一系列的制定定额过程中需要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来对市场上现有的工程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对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预算和投标报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来说,工程预算是施工企业中的技术人员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收集,分析提出来的工程大概的预算,而施工企业中的投标管理则指的是施工企业的决策管理层需要制定的一个工程管理报价,一个较为成功的施工企业的工程报价必然是以工程预算为基础进行后续管理和操作的,因此在施工企业进行正式的投标报价之前必然需要对工程的预算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分析过程主要包含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方面。其中静态分析首先需要对施工建造预算进行一系列的分项统计和汇总,并对其所占的比例指数例如说人工消耗,主要的材料量进行严格核算,并且将核算过后的结果和同一种类的工程进行比较,计算出他们存在的差值。最后通过提出一系列相关的改进措施来达到改善现有施工工艺,节约工程建造管理的相关费用的目的。对于动态分析而言,其主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及时的反映市场上现有的动态型的信息到施工企业内部相关研究机构当中,动态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企业决策管理层决策的效率和有效性,市场上的各种材料价格是经常变化的,并且工程建造所需要的材料价格都是和工程建造所在地的物价水平息息相关的,建筑工程造价还和相应材料运输过程密切相关。在施工企业施工作业期间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经过较为详细的对比之后就能够明确对手和自身之间的优缺点,才能够具有针对性在竞标过程中提供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报价,才能够在竞标过程中脱颖而出。在建筑工程的竞标过程中投标报价不仅受到相应国家和相关地区的对于投标报价的相应规定管理同时还受到了具体企业、市场价格变化还有现在建筑行业的竞争形势的制约,因此要求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过程中需要将投标报价控制在投标底线幅度范围之内。因此施工企业在制定投标报价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招标文件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相关实力来提出较为合理的投标报价合同。
3.施工企业可以收集并且整理相关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资料,对以前的工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在进行建筑工程投标报价之前需要对建筑工程的风险系数进行相应的评估,针对建筑工程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时准确的将投标报价做出来。
4.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可以将一系列的竞争机制引入进来以达到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的目的。施工企业通过竞标过程和相应签订的合同形成的企业投标造价这是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和法律效力的报价,这也是施工企业在日后的工程建造过程中不能突破的最高价格。因此施工企业在日后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施工价格,在施工企业内部还可以通过内部招标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因此,施工企业在日后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施工价格。
5.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增加或减少工程量或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变更、或是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产生变动时,需要施工企业内部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这些动态变化可能造成的企业损失。
6.施工企业在施工建造建筑过程中可以建立一种中间结算的制度来保证施工企业的工程建筑造价能够达到合理有效的目的。建筑工程的中间结算制度在以前往往不被施工企业所重视,施工企业经常认为中间结算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需要设立的,而往往很重视工程完成之后的竣工结算制度。由于市场上的施工要素经常变化,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材料因素及时有效的拟定施工材料的现有价格,及时调整工程建筑报价,同时将调整好的工程报价报给甲方,取得他们的认可,确保建筑企业的工程报价能够达到合理有效的目的。同时为了做好工程中间结算工作,施工技术人员在实际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施工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需要及时的收集施工建筑的施工进度,并且能够应对建筑工程结算中的问题,保证中间结算顺利的进行。
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施工建造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而建筑建造中的工程报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问题较多,因此在招标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力条件的基础上,参考现有市场的价格,认真管理好现有企业的工程造价,并且建立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结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施工企业自身的优势,从而保证企业稳定,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