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6: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英语课程标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语文课程标准》应走进学生学习领域
1 《语文课程目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上这节课是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领航标,它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教育目标体系,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归宿,它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如《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对于转变语言教育观念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实施建议又从教材、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方面提供了方法的指导,这对教学目标的实施会起到有效的保证作用。
2 《语文课程标准》不是教育者教育的专利,它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导航。了解、学习、审视《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成为教育者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不但教师重视它,部分家长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以求让教育能走上正轨,有的放矢。而我,也是这样,规规矩矩地教书,认认真真地育人。《语文课程标准》不但为我们教育者道明了语文是什么,解答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同时,它也说明了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如果说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那何不让学习的主人——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目标,让他们目标清晰,提高学习效率呢?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探究
(一)目标学习课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学习课程目标,明确阶段学习内容,知道自己学什么。②在学习中提高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用讨论法来理解不明白的地方,用对比法来明确各年段的不同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有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操作程序:
(1)活动导入:把《语文课程目标》引入学生的视野,简单介绍,让学生获得初步的认识,产生好奇和喜爱的学习态度。
(2)感知目标: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其编排特点,以竞赛的形式加深认识,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目标:对本年段的学习目标有个清晰的了解,解答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4)对比目标:对于即将转换年段的班级,用比较的方法对比两个年段目标的差异。
3 操作策略:
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又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目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
(二)目标生成课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自己的学期计划和目标。②找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明确如何学。
(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充满信心。
2 操作程序
(1)回顾目标:回顾阶段学习目标,以此作为目标生成的准绳。
(2)形成目标:结合实际,学生填写个人学习目标。
(3)讨论目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的目标,互相对比,修改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查漏补缺课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评价阶段学习的情况,逐渐培养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②对欠佳的地方加以重视,并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比较、总结的方法查漏补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有信心,追求进步。
2 操作程序
(1)复习引入,明确任务:回顾阶段学习目标。
(2)回顾过去,初次自评:感性认识自己过去的学习情况,下发评价量表,初步完成自我评价。
(3)对比参考,发现不足: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
(4)再次自评,展望未来:再次完成自我评价,正确评价自己,对优秀的同学加以表彰,并谈谈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四)典型教案
课题:
学生与《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大检查系列活动
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
执教者: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陈颖谊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评价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方面的学习情况,逐渐培养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2 对欠佳的地方加以重视,并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比较、总结的方法查漏补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有信心,追求进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确任务。1 出示课题;2 复习旧知;3 引入新课。
(二)回顾过去,初次自评。
1 回顾过去。
2 初次自评。(1)如何评价;(2)交流评价。
(三)对比参考,发现不足
1 关于“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1)游戏检验;(2)小结读书兴趣。
2 关于“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 关于“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1)查找书的相关信息;(2)交流分享;(3)小结读书方法。
4 关于“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1)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读书笔记);(2)乐于与人交流(名人格言);(3)推荐阅读。
5 关于“喜欢图书,爱护图书。”(1)情景童话,猜猜谁是书的主人;(2)“爱书小天使”;(3)倡导同学要爱护书本。
(四)再次自评,展望未来
1 完成评价量表。
2 交流评价结果。
一、引言
在我国缺乏二语自然习得的环境下,英语教材成了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其编写质量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对英语教材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英语教材的评价大部分从言语(如马良,2011)、文化(如张维维,2007)等角度进行,但还没有从语篇体裁分析的角度进行评价。本研究拟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人教版2003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英语(新目标)》进行评价,旨在探究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包含的体裁类型及其特点,并结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在体裁方面的要求,发现现行教材的不足,并对以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
二、体裁分析的理论框架及其分析评价步骤
体裁是从单词genre翻译过来的,genre来源于拉丁语,原指事物的“种类”,属于文学和修辞领域研究的范畴,后来才被人种学家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用于研究某一社团对其成员的言语行为的分类方法(梁文花,秦洪武,2009)。哈桑(1977)将体裁定义为“语篇的类型”,后来,斯威尔斯(1990)提出体裁是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是“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区分语篇体裁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交际目的。马丁(1992)也指出它是“一个由讲话者以文化社团成员为身份而参与的有阶段、有目标、有目的的活动”(秦秀白,2000)。
本研究拟在上述对体裁的认识基础之上,按照交际目的对初中英语英语教材的课文进行分类,并分别对各册课本的体裁种类及其分布进行统计,然后对照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本研究所选用的英语教材是人教版2003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英语(新目标)》。本教材是以美国汤姆森出版集团出版的教材Go for it!为基础,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改编而成的一套7至9年级的英语教科书,共5册,它是目前全国使用最为广泛的初中英语教材,因此本研究以此套教科书作为当前英语教材的代表,对其进行体裁分析。
三、分析评价结果及其建议
纵观本套教材的五本课本的课文内容,笔者决定将其按照体裁的分类依据――交际目的将其分为五类:记叙文、说明文、描述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又将应用文分为书信、便条、广告、日记、电子邮件、菜谱、寻物招领启事等七类,其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由图表可知,七年级的课文只有描述类和应用类,这符合课程标准的“能简单描述一件事情”的要求;而且应用文类型多样,增加了趣味性;但是,课文不包括记叙文,这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能讲述并会编写简单的小故事”相悖。八年级的课文体裁类型比较齐全,但是记叙文占的比例还是较少;并且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应用文体材料”,而说明文所占的比重还是较少,尤其是八年级上册。对于九年级,课程标准要求主要侧重于“能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而课本的议论文占的比重比较大,较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基于以上对比分析,建议在以后的教材编写中七年级要适当增加记叙文的比重,八年级应适当增加说明文的比重,要更加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并要“保证重要语言内容有较高的复现率”(夏纪梅,2003),使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Hasan, R. Text in the systemic-functional model [A]. In W. Dressler( ed.). Current Trends in Text Linguistics[C]. Berlin: Walter de Gruyler, 1977: 228-246.
[2] 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四个基本任务,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六个基本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组织本教研组全体外语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有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全体英语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
二、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年轻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校教研组要积极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
1、 本学期要重点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四个基本任务,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六个基本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组织本教研组全体外语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有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
3、 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全体英语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
二、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 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年轻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 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校教研组要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
【中图分类号】G533.40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29-01
一、新课改的初中英语教学重点和目标
1、教学重点。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课改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硕士论文,自主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
1、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应用英语能力。在教学中,教者牢固地树立以贯彻素质教育为己任,就会自觉地转化教学观念,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目前英语课堂教学虽然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却不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硕士论文,自主学习。其原因是广大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学上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教学方法也必须有相应的变革。硕士论文,自主学习。所以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状况首先应从教师做起,教师要更新观念。硕士论文,自主学习。教师要勤奋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新课改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全方位提高个人素质。
英语新课改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课程内容强调与学习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中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因此,作为英语专业教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只熟悉英语学科的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课改教学要求。另外,英语教师也必须具有教学创新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合作成为教师的一种能力或基本功,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就是教师走下讲台,置身于学生中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硕士论文,自主学习。教师也应善于了解其他学科,关注其发展,积极寻求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师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而要把它作为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改变传统教师角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心。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新教材正是突出了以语言使用为教学目标的特点.无论是课文编排结构,还是句型、语法练习,都注重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能进行多层次的运用。多年来,英语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总是以应试为前提。硕士论文,自主学习。为了适应新教材、应对新课改,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4、融洽英语教学的气氛。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依赖于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要因为学生成绩的优劣而产生亲疏和偏向;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发展合作精神。
任何一轮课程的实施都应当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一切均应从实际效果去考虑,要充分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83-01
当前我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有限,很多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往往也忽视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导致课程目标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确定的课程理念是很难成为实际的教育成果。因此,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科书等传统的课程资源,同时应该积极开发利用好其他的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指课程设置和教学信息来源,或者指所有的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完成和课程活动的实施之中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于英语课程资源的概念作出以下界定:“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它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科书的合理使用,还要积极主动的挖掘和利用各种有效的课程资源。像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都应被合理利用起来。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国内对课程资源的研究相对国外较晚。早期国内并没有注意到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一直到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及开发利用问题才被明确提出。不少学者也都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述课程资源。但是很少有把初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拿来专门研究的文章。在对“您对英语课程资源内容了解有多少?”这一问题进行回答时,认为自己对英语课程资源相关知识“非常了解”的仅占3.3%,“知道一些”的占90%,“不太了解”的占6.7%,可见教师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意识需要加强。开发意识淡薄必然就影响到开发的实践活动,教师不愿,也无法找到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途径和办法,这种局面极大地限制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英语教师对于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资源内容也不是很了解。调查显示,仅有3.3%的教师对英语新课程资源非常了解,86.7%的教师了解一些。英语教师普遍对新课标不了解,平时只是顺手翻一翻相关资料。甚至还有10%的教师对新课标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他们认为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只要教好课,完成任务即可。
三、如何有效地开发初中英语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指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等。校内人文资源,作为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包括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校内活动资源:如实验学习、座谈讨论、体育比赛等。校外课程资源,就是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从课程资源分布的角度考虑课程资源的类型,能够将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整合起来,体现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全面体验生活。
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对于学校课程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往往由于校内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其利用率也更加高且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因此校内课程资源应该占主导地位,毕竟校内课程资源没有充分开发,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更成为奢谈;而校外课程资源则是起到一种辅的作用。
有直观、形象、具体特点的实物资源包括:自然物质类,如水、金属、山川等。人类生产生活创造出来的物质类,如建筑、机械等。如笔墨纸砚、仪器等为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物品类。教师的言语活动含体态语言、班级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师生、学生之间交往等都属于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指计算机网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初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由于网络教育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实时互动的教学方式和群体化合作学习等特点。正是由于信息化资源的无法替代的特征使其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开发与利用已势在必行,当然它也将是最富有开发与利用前景的资源类型。英语课程资源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种不同类别的英语课程资源之间也存在重叠或交叉现象。
本文所研究的英语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显性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提出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宗教甚至是国家政策的不同导致学生所接受到的教育内容不同。所以英语课程资源有多样性。课程资源多样性的提出使得师生不必局限于英语教材,可以从不同途径开发利用各种英语课程资源。在不用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等各不相同,相应的英语课程资源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的不同导致英语课程资源的千差万别。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此外,英语课程资源在其存在形态、结构、功能和价值上具有潜在性,表现在它不是现实的英语课程要素和条件,必须经过课程实施主体自觉能动地加以赋值、开发和利用,才能转化成现实的课程成分和相关条件,发挥英语课程作用和教育价值。徐继存曾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开放性、经济性、针对性和个性原则;吴刚平也曾指出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课程资源建设还需要特别注意解决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
参考文献:
[1] 陈 瑶.2004,基于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5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6第11期.
(1)句子结构不完整,句子缺主语的现象最为突出;
(2)词语搭配不当,如“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倡导”应为“要求”。
(3)语言的口语化现象突出,如“想在一个单一的任务型活动设计中体现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整体思路是不大可能的”,“学生能够学会质疑,体现学习的主体性,这是好事”。
1. 《标准》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从我国国情出发,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制,体现了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2. 《标准》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实践性特征,语言呈现形式不再以语言知识体系描述为主线,而是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强调任务型学习,强调课堂综合环境的创设与运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广泛的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
3. 《标准》中提高了对词汇量的要求。
再仔细研究新英语课程标准,更能发现,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标准》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隐性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
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很值得我们玩味: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在“课程性质”部分还有这样一句话: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在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进行描述时,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第一条。
不难看出,与教学大纲相比,《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标准》还强调了要指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由此可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才是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灵魂和精髓之所在。
二、 人本主义教学法简介
人本主义教学法(humanistic approaches)是伴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的对传统外语教学思想、方法的反思与批判,在对“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直到1982年时任《英语教学杂志》顾问的Pastrick·Early主编的第113号ELT论文集中,人本主义教学法的概念才趋于明确,它被用来统称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社团学习法、沉默法和暗示法。
人本主义教学法的思想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关于Humanism的古老诠释。Humanism一词在拉丁语中为Humanitas,古罗马政治家飞哲学家西赛罗认为,Humanitas,就是指心灵的教养,是一种旨在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广义的教育。因此,追根溯源,Humanism与教育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其二,欧洲的人文主义传统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又在启蒙运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人文主义大力颂扬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这种重视人、尊重人的文化传统为人本语言教学思想的萌发提供了丰厚的营养。其三,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即人本心理学,它强调了人的整体性,其宗旨之一是“要关心和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而且要对每一个人的内在潜能的开发产生兴趣”。
人本主义教学法虽然内部体系复杂,在方法、技巧上也呈现出多样性,但其核心却是共同的,都是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外语教学;都是将学习者看作是既有认知需求也有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在教学实践中都体现了对人的情感因素的深切关注,即对学习过程中的完整的人的充分尊重与重视。以此为出发点,人本主义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互为关联的主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重视学习者内在自我的发展。
人本主义教学法认为,外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授外语,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内在自我,发展健全的人格。那么,外语教学又是怎样与自我发展结合起来的呢?他们认为,经验赋予了语言以意义,能与学习者的经验世界相联系的语言,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的成功。
其二,倡导着重于过程的教学。人本主义教学法认为,关注过程就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课程或大纲内容是如何被传授和学习的,考虑怎样把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直接联系起来,考虑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是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简言之,就是要做到课堂中话题(语言)、情感和关系三者的和谐统一。教师要从说教者转变为辅助者,辅助者的任务不是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而是去发现并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由学习和成长的氛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新英语课程标准同人本主义教学法有着很多不解之缘。
l. 人本主义(Humanism)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发展的前沿地位,《新课程标准》在英语教学的内容与目标中提出了情感及寓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的要求。在我国,素质教育正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改的中心话题。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为学生指导完整人生”,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个学生”(杨银付)。由此可见,人本主义教学法对人的内在自我的关注正迎合了当今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人物之一罗杰斯(C.Rogers)早在1969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就指出了人本主义教育的要素。他的基本观点是: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真正参与之时。《新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前效的策略。这与罗杰斯强调的教师热忱地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是完全一致的。
3.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在具体的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人本主义教学法倡导着重于过程的教学,认为关注过程就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课程或大纲内容是如何被传授和学习的,考虑怎样把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直接联系起来,考虑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是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二者又是完全相通的。
三、 改革教法,高质量实施新标准
反思当今国内的英语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学生又累又苦,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透彻理解《标准》的内容及其丰富的内涵,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要积极研究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法,进行教学改革。批判地吸收人本主义教学法的一些成果,可能会有助于改变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高质量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具体说,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
1. 改变角色
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组织者,即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真正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行所动,进行积极的旁观,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最终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 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深刻知识的积极性。其实,学生对与自己相关的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好比蜜蜂对花粉感兴趣一样,因为它知道自己会从那里得到什么。问题是我们的教师该如何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新课程标准中提高了对词汇量的要求,但词汇量的增大务必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词汇的压力过重。教师如果把要学的词汇编成优美的小诗歌或精短的幽默短文,既能让学生陶冶情操,又能有助于减轻学生压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3. 注重语言的实践性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四个基本任务,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六个基本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组织本教研组全体外语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有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全体英语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
二、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年轻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校教研组要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
3、抓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学。本学期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了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达到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但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现象,初一教师要及早摸清情况,根据我校的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中小学衔接教学。
4、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在落实常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规落实的检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本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三、加强初三毕业班工作的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效率。
组织初三英语教师认真学习《大纲》和《中考说明》,扎扎实实教好第一遍,要在基础知识到位的同时,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四、其他工作
基于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现状和需求,迫切地要求新课改形势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务必要渗透文化因素,通过文化去引领教学内容,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达到课标的要求。
一、背景论述
作为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首次将“文化意识”连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列为五大课程目标,这标志着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由单一注重工具性向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转向,也标志着文化教学在英语语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具体操作方法
1.在新课改的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或活动进行重组,精心设计话题:教育和学习、工作、城镇家乡、日常生活和休闲、节日和旅游、家居、体育锻炼、兴趣和爱好、大众传媒、自然界、社会问题、饮食、关系、科技,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布置学生课前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在材料的收集、比较、筛选、鉴别中积极尝试,自我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如果说文化知识的理解主要靠合理配置的教学素材,那么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要仰仗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潜移默化。
关键词:教材评价;教材编写;文化意识
1.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对文化意识等方面提出了五级要求特别是加强了初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求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加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教材的内容也深入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课程的编写来看,教材的篇章总的话题贴近日常生活,其实用性较强,在每单元的知识目标上,其知识点服务于话题与活动,二者产生一种相互影响的作用。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为例,旨在通过程晓堂老师的教材评价方法和教材的取舍或调整,并基于初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所提出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提出笔者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为教材的完善和进一步改进提供例证。
2.英语课程分级标准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认识与热爱,培养初中学生的国际意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单元的主题是介绍外语国家的待人礼仪和风俗习惯,所以笔者也会简要就五级文化意识标准对本单元进行分析。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它包括母语文化,英语文化,国际目标语文化。从文化意识五级标准来看,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输入英语国家文化概况。对于教材中的符合课程标准的部分教师应对学生讲解,对于不符合课程标准的部分,老师应适当调整、修改。
3.文化意识的渗透在教材中分析
3.1 整体分析
笔者选择的分析对象为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单元。本书供初三年级学生全年使用。本单元讨论的主要话题是英美文化知识,即不同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特色。教材设计让学生通过听、说、理解等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教材也不是以往的单一教材,而是包括了练习册、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课件,组成了立体教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如何描述自己或他人在不同场合应该做什么;同他人讨论初次见面的礼仪、餐桌礼仪等;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文章中涉及国家的风俗文化差异。涉及到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时间、拜访他人、做计划等的观点和态度。一方面,教材安排了听力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敢于开口说,克服了哑巴英语的现象,提高了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习惯,替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交际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注意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
3.2 具体分析
P94中1A对于1B的听力活动起到引起注意的效果,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五级语言技能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听1B的对话检查1A所填答案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能听懂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察的能力。并且在文化意识五级标准中,1B这个听力活动让学生在对话中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而1C结对练习活动形式设计得较为合理,这个活动是从输入转到输出的过程,要求学生既可以巩固1A和1B学到的文化知识,又可以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和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的能力。这一部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与安排是比较周密且合理的。
P96中3A旨在锻炼学生在阅读短文过程中理解段落中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下面的表格进行填空,这样设计符合逻辑,表格的内容也是对文章知识的提取和梳理,达到了五级英语课程标准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的要求。从文化意识五级标准方面也体现了让学生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一点。3B这个角色扮演活动跟3A的活动有连贯性和逻辑性,亦是对填表练习的扩展,可是教材把它归类为角色扮演,笔者认为这个活动跟对话练习没有明显的区别,表格中的文字也体现此活动只是单纯的对话。如果此角色扮演活动要求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进行演绎,便更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P97 Section B中的2A和2B的听力练习使用了音频这样的立体教材来辅助教学,从《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可以了解到这种立体教材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和凭借不同媒体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和渠道,有利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教材的衔接也设计得较合理,2A的排序到2B的配对是由易到难得循序渐进的过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习惯和接受能力。
P98中3A的电子邮件阅读练习是对学生能读懂相应水平读物的一种训练,不仅如此,这个练习还提升了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学生读完邮件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间逻辑关系才能解答下表中的问题。并且结合程晓堂的教材选择评价表,此邮件也符合教材的编写标准,有利于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发挥正常水平。一般来说,完全回答正确短文后面的练习阅读一次短文是不够的,如果老师在这个阅读活动中教授学生泛读和精读的策略,学生便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这种技巧性地阅读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涯中的必备能力。
4.结束语
这篇论文旨在根据程晓堂教材的取舍或调整,还有英语课程五级标准中的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就人教版十二单元英语教材在内容、结构、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本单元不仅就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还多次对学生进行外国人际交往礼仪和文化传统的熏陶,提升了学生对跨国文化的了解和国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