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艺术功能论文

艺术功能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0 16:26: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艺术功能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艺术功能论文

篇1

(一)人文功能主义风格的形成

在二战之后,功能主义现代设计思想在各国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众多艺术家和设计师认为抽象几何形式是最具有时代感的造型语言,但是丹麦设计师认为“线条应该带有一丝微笑”,从而将丹麦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风格表达了出来。丹麦现代艺术设计注重社会与自然的亲和力,其作品蕴含着浓郁的人情味,因此丹麦艺术设计风格被称为“人文功能主义”。

(二)人文工功能主义风格的构成要素

丹麦设计师注重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的天然材料,从普通民众的生活需要出发,在表达民族传统与风格的同时,设计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优质的硬木是丹麦设计师们所钟爱的材料,此外,皮革、棉布织物、藤类等天然材料均被赋予了新的艺术设计价值。丹麦现代艺术设计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构成要素便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丹麦设计师关注着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产品设计中首先注重的也是使用者的最佳感受。与德国过分注重科技、意大利注重形式相对比,丹麦的设计师更加注重现代社会方式中人文因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平衡。

二、后丹麦现代设计的新发展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各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丹麦现代艺术设计不仅立足于提供实用的物品,还要求物品能够体现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一)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丹麦设计素来以人性化设计而闻名,其设计的产品不仅注重实用功能,还兼顾审美功能,在设计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活态度。更值得赞赏的是丹麦设计师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还更多的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

(二)注重产品设计品位和个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更加注重多元化以及个性化,消费的求异心理日益突出,表现在设计上就是追求设计的个性。丹麦现代设计师从本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并吸取其他国家的设计经验,利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感的个性化作品。

(三)立足传统发展创新

丹麦设计师将传统工艺的精神贯穿到整个设计、生产的全过程中,并将追求细节的完美作为职业目标,保证了传统工艺不会因为工业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湮灭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丹麦设计师力求工业生产产品也能够给人们带来手工制作的感受,并注重结合新的生产工艺和表现手法,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设计风格的提升和深化。

篇2

审美鉴赏能力,又称作审美能力,是指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它在人们学习、训练和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对客体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主要在艺术创造与欣赏中形成并获得发展。人们在欣赏声乐艺术的过程中,审美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声乐艺术是通过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判断自己的审美方向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这三个过程来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当一个人能发现一件事物的趣味性,说明他能够从这件事物中发现美,声乐艺术一开始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实现了第一步,成功激发了人对于美的兴趣。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声乐艺术形式,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的认知,并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这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的审美方向。在这个方向上,不断接受声乐艺术的熏陶,感受着艺术本身的美妙与奥秘,人们不知不觉便形成了自身的审美观,并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审美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让人们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社会,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样人们的生活就变得更加讲究情调,精神层面也会变得更加富有,每个人都表现的更加有内涵,社会因此而展现出越来越和谐的一面。

二、声乐艺术的教育功能

如今的社会越来越注重德育教育,而声乐艺术能够提高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增加其文化内涵,将声乐艺术与德育相结合,更容易营造德育教育的氛围,使德育教育能更好地被人们所接受。各个高校也发现声乐艺术对德育教育的有利影响,正不断加强对学生声乐艺术教育的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会喜欢不同类型的声乐形式,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性格。长期接受声乐艺术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也使身心得到更健全的发展,学生在不断接受声乐艺术熏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一种气质和内涵,这种气质和内涵会伴随着他们一生。声乐艺术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种特征,人们对于声乐便有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因此声乐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脑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三、声乐艺术的社交功能

声乐艺术教育是一个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类型的声乐艺术有不同的看法,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探讨自己关于声乐艺术的见解与思想,不仅是在研究声乐艺术,更增进了彼此的交流。每一次的合唱练习、舞台表演,都需要受教育者之间默契地配合,才能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这些都渐渐树立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所以在接受声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与人愉快相处,这些都将成为他们的生活技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声乐艺术的实用功能

篇3

作者:方俊

艺术教育之于思政教育

从大方向上来讲,思想、政治、艺术、文化都是具有统一性的,它们都是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重要组成元素,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中国古代的儒家学派认为:“理想的社会应该具有音乐般的节奏与秩序,又具有音乐般的和谐与完善,即一个充满诗意光辉的礼乐之邦。这样一个社会只能由那些充满仁爱之心,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组成。因此,社会的改造与建设,必须落到人格的塑造与完善,这就必须诉诸于教育,尤其必须诉诸于艺术教育。”[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去解析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信接班人。把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新颖的艺术形式,通过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实现思政教育的艺术性。这样既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提升品位,又能较好体现艺术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贯穿功能。

艺术教育的实现与渗透

在这个时候,艺术教育的独特功能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扮演一个引导角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大力加强课内外的艺术渗透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完成于无形之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应明确定位在普及与大众化的基础之上,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人文修养为主要目的。开设诸如《书法艺术》、《歌剧、音乐剧赏析》、《摄影艺术》等公共选修课程,让学生从最基本的开始,由浅入深,慢慢学会怎样去赏析。其次还可以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思路,通过邀请专家以及专业艺术团体,走进校内开设艺术专题讲座和上演经典剧目的演出,使得学生能够近距离、面对面地感受到艺术的冲击力,拉近高雅艺术与当代学子的距离。提到高雅艺术,人们自然会想到“曲高和寡”的交响乐和美声唱法。对此,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教授曾经谈到:在很多时候,他都会用美声唱法的技巧来演绎中国民歌,甚至是流行歌曲,最大程度地把美声唱法中国化,能让更多的中国人感受到美声唱法的艺术魅力。从中我可以发现,我们心中的“高雅艺术”通过变通的手段是可以被大家所接受的,那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类似的艺术形式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来呢,以此来丰富当代学子的思想内涵岂不快哉!结语: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唯美时代,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独特个性、富有审美情趣、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艺术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元素,必将成为高等院校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与其他教育一起为新世纪人才的培养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只有充分意识到艺术教育的独特性,遵循艺术学科的教育规律,真正做到定位准确、内容详实、形式合理,高校的艺术教育才能真正为学生打开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让艺术教育真正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之中,进一步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

篇4

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好词,叫公共艺术项目。其实公共艺术项目是非常有意思,有价值的。许多国家有好的例子,我们可以学习。

一些国家有这样的法律,规定每盖一个建筑,你必须出一定百分比的钱做公共项目,购买艺术品,或者委托艺术家做公共雕塑。这类艺委会人员的背景更接近专业的非官方性质,在选择艺术品方面,有一个相对的客观判断。

虽然我本人并不愿意做公共雕塑方面的命题作文,但是如果有谁想购买我的作品做城市雕塑,我非常乐意。世博会的时候,法国一个机构包揽了世博轴两侧的雕塑群落,买了一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做永久陈列,包括隋建国、张洹、刘建华,还有我的。这个机构是密特朗(法国前总统)的家族成员办的,这种身份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才促成这样一件事情。

我认为,公共项目这个概念可以是多种形态的,不见得局限于雕塑的形态,关键是要有“公共性”,有一些和大众分享的东西,和观众有互动性。

21世纪初的时候,深圳雕塑院做过一个项目,叫作《深圳人的一天》,他们请来打工仔、学生、白领……各种年纪、身份的真人,请艺术家为他们做肖像,把这些真人大小的雕塑放在公园里。也许从外观上来看,和常见的城市雕塑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它的创作过程更有社会意义,也更接近公共艺术的这个概念,展现了某一时间段中国人的生存形态、深圳人的结构属性。作品还有一些文本的部分,包括社会调查、每个人说的话等。虽然在艺术语言的锤炼上可能有一些问题,但是这个概念特别好。

篇5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64-01

一、苗族锦鸡舞的形成

“锦鸡舞”发源于贵州省东南部丹寨县排调镇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苗族村寨。因锦鸡舞的伴奏采用四滴水芦笙,人们将这种舞称作“四滴水芦笙舞”,后经丹寨县芦笙演奏家余富文将其命名为“锦鸡舞”,而这个名称恰恰体现了部族群体意识里长期存在的形象认同感。

二、苗族锦鸡舞的艺术特色

1.内容。锦鸡舞在苗族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一是祭祀性,锦鸡舞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表现丹寨人对祖先的尊重;二是习俗性,在苗族中秋之夜所举行的“跳月”活动中,欢快热烈的锦鸡舞给男女青年提供了寻找心上人的机会;三是表演性,如苗家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时,会跳起锦鸡舞,参与的人数众多,宾客也可参与其中。

2.表演形态。锦鸡舞常见的表演形式是集体舞,少则七八人,多则不限。具体而言,其表演形态具有以下特点:

(1)苗族“锦鸡舞”属于“芦笙舞”的一种,在表演时,一般都是芦笙手于前,女性随后排成长队形,随曲调逆时针方向旋转,它具有笙舞合一的特征。

(2)以腰、膝的自然摇摆颤动为锦鸡舞的动作特点,双脚按曲调节奏变换姿势,双手于两侧稍往外自然摇摆,其上身动作少,下肢动作灵活多变。

(3)锦鸡舞具有起、承、转合流程化的的舞蹈动律,经文艺工作者的多次再创作,使得“锦鸡舞”在民间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使其更加具有生命力。

3.配乐。“四滴水”属于苗族民间乐器,由高、中、低、倍低四支芦笙相隔三个八度组成。所奏乐曲音响厚实,节拍变化大,5/4、4/4、3/4交替出现。①芦笙的曲调丰富,涉及祭祀、娱乐、迎宾和节日喜庆等各个方面,通常其结构简洁,节奏鲜明活跃。

4.服饰。

(1)上装和绑腿。 “锦鸡服”的常服上衣一般为立领、右衽、窄袖紧身衣;其衣领、门襟和衣袖绣有花纹图案,并缀有银铃、银泡和银片等银饰。

(2)超短百褶裙。“百褶裙”是锦鸡苗的代表服饰,短裙层数越多表示越富裕、越美丽。短裙的颜色多为黑色或青色,无刺绣、挑花或蜡染等装饰。。

(3)围腰和花带。锦鸡装的围腰有前、后两片,前围腰长及大腿中部,比百褶裙稍长一点,需刺绣成各种花纹图案,一般采用色彩艳丽的多种丝线绣成花鸟相间的几何图案;后围腰长至小腿部位,以素色为常用,穿搭在百褶裙的最外一层。

(4)银饰。在苗族流传着“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这样的俗语。盛装时,高绾发髻的苗女头戴打制有数只锦鸡的银花,发鬓再插上银簪、银梳和银雀花等银饰,并配戴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和银戒指,就连对襟上衣都有银扣装饰,正如当地民歌所唱:“高高的发髻如锦鸡的羽冠,宽宽的衣袖如锦鸡的翅膀”,闪闪晃动的银饰更加凸显了锦鸡舞的灵动。

三、苗族“锦鸡舞”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功能。在历史上,由于频繁地迁徙而使苗族长期处于动荡之中,有关其古代历史、社会生活等都无文字记载,而民族舞蹈却保存了大量的文化和历史信息。“锦鸡舞”的存在贯穿了几乎整个“嘎闹”支系的历史进程,假如没有像“锦鸡舞”这样的艺术形式的存在,苗族历史的传承及解读会变得相当困难。

2.文化交流功能。近年来,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二十世纪80年代,锦鸡舞先后到国外多个国家参加国际艺术节演出,在这些活动中,“锦鸡舞”自然起到一种推动和促进了国内外各民族之间艺术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3.宣传教化功能。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是一种最容易沟通人类思想的肢体艺术,“锦鸡舞”这种图腾崇拜的产物促使人们在跳舞时,需要花上大约三个小时来打扮自己,这一形象,正是在传递一种古朴的民族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它警醒每一个族人要尊重祖先铭记历史,这种文化的世代传承,对于族人的自我认同和团结意识有着积极的宣传和教化意义。

四、结语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6-0174-02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治病强体的良方。在当今国际化进程中,中药若想有更大的用途和发展,其说明书的翻译是使之得到国际认可的第一步,因为语言文字是交流的工具和途径。但由于诸多原因,现有中药说明书的翻译多有不足之处:内容残缺,药名不统一,表述不规范等。这必将影响国外患者对药物的理解和选择,从而阻碍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

对于中药说明书的翻译,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平台,可以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参考。在尤金・奈达(Eugene A.Nida)的对等理论之后,人们对翻译的认识逐渐从语言层面转移到更高级的社会文化层面。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认为翻译不仅是原文和译文在语言文字上的对等,而更应是原文译文在各自社会文化环境中功能的对等。为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译者不再是原文的追随者,而是译文的创作者,提高了译者和译文的地位。翻译方法也不再局限于直译、意译,而是包含了一切为使译文和原文在各自环境中能达到同一效果的方法,例如创作、增减。在功能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尝试对中药说明书的翻译,不失为一种新方法。

说明书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具有传达信息和广告营销的作用。中药说明书是一种表明中药成分、主治等中药信息的载体,是患者选用药物的说明工具。作为药品信息的重要载体,说明书应具有内容完整,信息准确,用词规范,表意简明易懂等特点。但是通过分析部分市面常见现有中药说明书的英文语料,却发现其中不乏问题。

一、结构词缺失

结构词是指说明书各项内容的提示词,例如药名、主要成分、适应症等。一份完整的中药说明书,应按照200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包括以下内容:药品名称、性状、主要成分、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规格、贮藏、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和生产企业。西药说明书结构词通常较为完整,而中药说明书,由于中药具有不同于西药的特性,或一些中药生产厂商对英文说明书的忽略,导致一些中药说明书结构词缺失。

除此之外,对于结构词的翻译,一些厂商也没有做到统一规范。例如“主要成分”的翻译就有消渴丸说明书中的“Ingre-dient,”六味地黄丸说明书中的“Principal Ingredients,”和还少胶囊说明书的“Composition”等多种译文。“功能与主治”被翻译成“Actions”、“Functions and Indications”等。结构词是标明药品说明书内容的提示词,如此混乱的翻译,势必会减弱国外消费者对中药的信赖程度。

为了使外国消费者更清楚地了解说明书的内容,中药说明书应严格注明所有内容,英文翻译也应有相应的内容。如果有缺失现象,要增加结构词以使说明书完整。翻译方法由翻译目的决定。增加结构词的目的不是不忠实于原文,而是使译文效果忠实于原文效果。此时的增加创作是必要且合理的。另外对于结构词的翻译,译者不应自己凭空想象,而是应当参照西药说明书和FDA的相关规定,将中药说明书的结构词翻译为规范、统一的译文,例如“药物名称”应译为“drug names”,“性状”为“description”,“成分”为“composition”,“适应症”为“in-dication”等。

二、药名不规范

中药名对于中国消费者大多耳熟能详,但国外消费者并不熟悉。没有统一规范的中药名,外国消费者必然对药品模糊不清,无从挑选。中药名翻译最大的问题是不统一。音译、意译、拼音中的大小写、空格都是应统一的。比如“六味地黄丸”的名称就有“Liuwei Dihuang Wan," Pill of Six Drugs with Rehman-nia”等。另外,由于译者缺乏中药知识,一些药名的翻译不够准确。例如“罗汉果茶”,中文虽叫“茶”,但这是一种具有中药保健作用的饮剂,不同于茶,故用“Luo Han Fruit andChrysanthemum Drink”比“Tea”更为合适。

药名翻译不统一的原因是不同译者选用的翻译方法不同。常见的药名翻译方法有汉语拼音注音法,如上述“六味地黄丸”;拼音加英译法,如“消渴丸”被翻译成“Xiaoke Pills”;意译法,如“温脾汤”被译为“Decoction for warming the Spleen”和音译加注释法等多种方法。如此多的翻译方法必然导致中药名英译的不统一和不规范。另外运用这些方法翻译出的药名大多繁琐累赘,不够简单明了,不容易被消费者记住,没有达到推广、吸引消费者的效果。

中药名的英译是中药在国外市场进行开拓的第一步,翻译出一个既传达药品功用又简单易懂的名字对译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认为,为了使译文达到原文意图的效果,译者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作,摆脱原文字面意义,利用改写、创新的方法。对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欧阳利锋教授提出了借鉴西药名称,灵活运用拉丁词根的翻译方法。“Penicil-lin”,“Aspirin”都是常见的西药,其中结尾“-in”表示某物,其发音正好与中文“灵”相近,如若以拉丁词“nasal”,“cervlx”,“gynec”为词干表明药品作用的位置,加上“-in”为结尾,创造性地将“鼻敏灵”,“颈椎灵”,“妇炎灵”译为“Nasalin”和“Cervi-lin”,和“Gyneclin”既简单醒目,又按西方人熟悉的方式表达了意义,虽然没有在文字上绝对滴忠实于原文,但是却较好地达到了译文的效果。这种翻译尝试值得提倡。但中药名的统一化进程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更加完善地规范,应建立统一的中药和中成药名称英译参考,维护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可信度。

三、药品功能表述不准确

药品功能是指中药说明书中对药物功效的表述,例如:解表散寒,活血化瘀,温通经脉等。现有说明书功效语的翻译多存在不统一、不准确、无可读性几大问题。

在过去的翻译中,中医的“精气”,“阴阳”,“五行”这些最基本的概念,经过不同译者的翻译会出现多种译法。如“气”就有“Qi”,“Vital energy”,“Promordial Qi”等多种译文。现在中医药翻译的统一标准已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正逐步建立完善的统一标准,统一性这一问题已经得到极大解决。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药说明书前认真学习相关标准词汇,如“精气”,“阴阳”,“五行”这些基本术语的翻译应为“essential qi”,“yin-yang”,和“five-phase”,这样可以及大地提高中药说明书的准确性和统一性。

另外由于译者专于英语而缺乏中医知识,常出现功效语翻译不准确的现象,如将“解表”按字面意思译为“relieving super-ficies”,将“驱邪扶正”译为“repelling the evil and holding up-right”。这样的英文虽然在字面上与原文相对应,但很可能对译文读者造成障碍,将“解表”理解为“止痒”,将“扶正”理解为“直立”。好的翻译应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对等的信息和效果,因此“解表”应译为“releasing exterior”,而“驱邪扶正”应解释性地翻译为“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 and fortifyingimmune system”。对于某些可能让西方人难以理解的内容,在英译中可用删减法,去除晦涩难懂的部分,而保留消费者能理解的部分。例如“六味地黄丸”的说明书“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我们可以将它翻译为“manifested as lassitude in loins and knees, dizziness, vertigo anddeafness”,而省略掉外国人所不熟悉的内容“liver- yin”,“kid-ney-yin”,“fire of deficiency”等。然而有些需要增译的地方,译者也应大胆加入甚至创作新的内容,以帮助外国消费者理解药品功能,如“罗汉果茶”中的“舒喉止渴”,字面意思为“com-forting the throat and quenching the thirst”,但对于怎样“舒”喉并没有给出更具体的解释,消费者便不能明了药品是如何起作用的。此处可加入说明性的内容“主治肺热干咳,润湿喉咙(re-solve phlegm to stop cough, clear heat and moisten to relieve dryand thirst in the throat)”。

再次,中药说明书的英译往往不如其原文那样具有可读性。中文说明书功效语的表达多用四字词,排列工整,节奏统一,要使英文译文达到同样的结构效果非常困难。而且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认为功能对等应高于文字、结构的对等。因此在翻译功效时,应当把意义的翻译放在首位。当然如果能在表意准确的基础上达到字面工整就更能体现译者的水平。在此建议译者可采用将功效语译成并列的动词短语的方法,达到字面结构的整齐,例如“活血通络”可译为“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and removing channel obstruction”,“清热解毒”译为“clearingheat and detoxifying”。

综上所述,现有中药说明书翻译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当今世界强调交流与合作,中医药走出国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不仅可惠及他国病患,也可促进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繁荣。在国际化大背景下,认真做好中药说明的翻译工作是推进其发展的关键。中医药工作者和英语翻译工作者应加强跨领域的学习与合作,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深入钻研和学习中医药翻译统一标准,为译出完整、准确、规范的说明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红,林建强.功能翻译理论与其翻译原则和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2]欧阳利锋.中药说明书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15).

[3]姚欣,罗海燕.中药说明书英译浅探[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

篇7

自拟方宝宁丸由醋制鳖甲、生黄芪、生山药、炒莱菔子、炒白术、防风、炒枳实等14味中药组成。本方由我校中医学教授黄德友、马荣华创制,已在一附院、二附院(原南阳张仲景国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应用十余年。观察240余例,除有效预防小儿感冒外,对积滞、厌食证可健脾和胃,改善其消化功能;对腹痛、腹胀症状可行气导滞、缓急止痛;对鼻炎、扁桃体炎可抗菌消炎,防止反复感染[1]。为了验证宝宁丸的“安内攘外,扶正祛邪”的临床疗效,我们开展了宝宁丸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观察。

1材料与方法

1.1药物及制备

醋制鳖甲、银柴胡、生黄芪、生山药各10g,炒莱菔子、防风、炒枳实各4g,炒白术5g,炒麦芽、炒神曲、鸡内金各6g,由我校二附院中药饮片厂制剂教学科研基地按比例制成散剂。实验前浸泡24h(温度为0~4℃),过滤去渣取上清液,配成浓度为50g/L的溶液备用。

1.2动物清洁级昆明小鼠,由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小鼠体质量18~22g,雄性,饲养于清洁级实验室内。

1.3血清抗体效价测定

1.3.1实验分组小鼠32只,按体质量配对后随机分为两组,宝宁丸组(B组)和对照组(C组)各16只,B组以50g/L的宝宁丸溶液灌胃,2次/d,C组以生理盐水灌胃,2次/d。

1.3.2血清抗体的诱导产生用100μg·ml-1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抗原在1,4,8周对小鼠腹腔注射,第1次注射剂量为0.3ml,第2次注射剂量0.4ml,第3次注射剂量0.5ml。

1.3.3取血尾静脉取血,用免疫双向扩散法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在1∶16以上时即达到要求,第9周时集体处死。处死前将小鼠禁食24h,以免血脂过高。用断头法处死小鼠,每只小鼠分别取血置于1ml离心管中。常温静置1h,4℃过夜,使血块收缩,将血块自容器壁分离,将血清全部倾入离心管。4℃下2500r/min离心30min,取上清部分与前面血清混合,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即为所需血清。

1.3.4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准备10支试管,分别加入生理盐水0.5ml。在第1管内加小鼠血清0.5ml,混匀后吸出0.5ml注入第2管,同样混匀后吸出0.5ml于第3管,依此类推,稀释到第9管,第9管混匀后弃去0.5ml,第10管不加小鼠血清,只加0.5ml生理盐水。第1到第9管的稀释倍数分别为2,4,8,16,32,64,128,256,512倍。每管中再加入100μg·ml-1牛血清白蛋白0.5ml。混匀后室温放置60min,以出现明显凝集的试管的稀释倍数为血清抗体效价。

1.4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测定

1.4.1鸡红细胞悬液的制备[2]于无菌操作下,自鸡翼下静脉采血,置Alsever''''s溶液中,高压蒸气灭菌,4℃冰箱保存。临用时,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离心弃去上清液,用生理盐水配成20ml/L(V/V)。

1.4.2实验分组取小鼠30只,按体质量配对后随机分为宝宁丸组(B组)、卡介苗组(K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各10只,分笼饲养。按表1给药。表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动物分组及给药情况(略)

4周后,每鼠腹腔注射20ml/L(v/v)鸡红细胞悬液1.0ml。间隔30min,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将其仰位固定于鼠板上,正中剪开腹壁皮肤,经腹腔注入生理盐水2.0ml,转动鼠板,吸出腹腔洗液1.0ml,平均分滴于2片载玻片上,移置(37±1)℃孵箱温育30min,于生理盐水中漂洗,以除去未贴片细胞。晾干,以1∶1丙酮甲醇溶液固定,40ml/L(V/V)Gimsa-磷酸缓冲液染色3min,再用蒸馏水漂洗,凉干。镜检,计数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和被吞噬的鸡红细胞总数,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计算公式为:吞噬百分率(%)=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200个巨噬细胞(吞及未吞的)×100%,吞噬指数=被吞噬的鸡红细胞总数/200个巨噬细胞(吞及未吞的)÷2。

2结果

2.1血清抗体效价通过对两组32管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得到B组血清中抗体效价明显高于C组。B组血清抗体效价以1∶128为主,占样本总量的62.50%;其次为1∶256,占样本总量的18.75%;再次为1∶64,占样本总量的12.50%,1∶512,占样本总量的6.25%。C组血清抗体效价以1∶32为主,占样本总量的56.25%;其次为1∶64,占样本总量的25.00%,再次为1∶16,占样本总量的18.75%(见表2)。此结果表明宝宁丸组的小鼠体液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表2宝宁丸组与对照组血清抗体效价对比(略)

2.2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实验表明,B组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为71.35%,吞噬指数为1.31,K组的吞噬百分率为68.30%,吞噬指数为1.28,C组吞噬百分率为61.05%,吞噬指数为1.05(见表3)。B组、K组分别与C组进行统计学对照处理,宝宁丸、卡介苗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表3各组玻片巨噬细胞计数、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略)

3讨论

遵照中医理论,宝宁丸中黄芪、白术为君,益气固表,健脾助运,此两味药配伍,其意在于“补虚黄芪为墙垣,以白术为基址……可至风雨不畏,寒暑不侵,向来体弱者不觉脱胎换骨”[3];防风辛散,助主药通行肌表;山药健脾益气,以实中焦,共为臣药;麦芽,神曲,鸡内金消食健脾;莱菔子行气导滞;鳖甲、银柴胡消积清热为佐;使以甘草调和药味,缓急止痛。诸药共奏益气固表、健脾消积、培土生津之效。药理学实验研究资料也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并具一定的镇痛、抗菌、抗病毒作用;白术调节胃肠功能,强壮机体;防风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增强机体非特异免疫;莱菔子抑制细菌生长、解毒、抗炎、镇痛;山药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4]。

本实验通过对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显示宝宁丸组的小鼠体液免疫功能高于阴性对照组,说明宝宁丸有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测定时选择了卡介苗作为阳性对照,卡介苗为预防结核病的减毒活疫苗,还可有效

地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故现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或在肺癌、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根治性手术或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口服还可用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小儿感冒的预防以及成人慢性气管炎的防治[5,6],实验显示宝宁丸组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与阴性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略高于卡介苗,说明宝宁丸能显著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本实验研究结果与中医理论相吻合,且说明中药在增强免疫功能方面甚至优于某些西药。

【参考文献】

[1]黄德友.宝宁丸预防小儿感冒24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3,21(5):57.

[2]徐叔云,汴如廉.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王辉武.中医百家药论荟萃[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68.

篇8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55-03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又称口头或无形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文化遗产而言的。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定义为:“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涉及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五个方面的内容[1]。

非遗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不脱离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和民族审美标准的活态表现。它以人为核心,以声音、技艺和形象为表现手段,以口传亲授的方式传承和延续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社会性、无形性、多元性、活态性等特征。

非遗堪称一个民族和地区精神的博物馆及生产、生活、艺术的百科全书,它凝结了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体现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著名文学家冯骥才先生认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物质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宝贵的共同财富,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而无形的文化,往往比有形的文化更为重要。”[2]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许多珍贵的非遗实物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些依靠口传身授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技艺正濒临人亡艺绝的危险境地,加强对我国非遗的保护已是刻不容缓。

2 高校图书馆与非遗保护的关系

2.1 保护非遗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

非遗作为人类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人们的珍惜和重视,抢救、保护非遗是人类共同的使命。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逐步开展,图书馆作为保存和传播信息的重要科研服务机构,已经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图书馆的职能归纳为四种,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3]。其中,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所有类型图书馆的首要职能,这为高校图书馆参与和保护非遗提供了理论依据。

非遗保护工作在传承中华文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始终贯穿于图书馆的所有工作环节,是图书馆得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高校图书馆作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平台,具有其他文化单位或机构不可比的实力和优势,在整个非遗保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当前非遗濒临消失的困境,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积极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非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2.2 保护非遗是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需要

保护非遗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工作要求和任务,同时,参与非遗保护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它从校园书斋式服务走向民间田野,从民间活态文化中汲取营养、吐故纳新,使传统图书馆工作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非遗保护工作给高校图书馆创造出新的知识服务生长点,使它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从单一的“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转变,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非遗保护工作可以扩展和深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图书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职能,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会随着文献载体的不同及人类对知识需求的不同而不断地扩展和深化。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信息保障之外,还担负着保存地方传统文化、为本地政府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职能,是整个非遗保护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化的图书馆,图书馆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保护非遗是新形势下赋予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参与非遗保护的过程中,图书馆的职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收藏图书,而是突破了传统的、旧的馆藏资源建设理念,利用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对非遗进行保护,通过对散落于民间的非遗资源的挖掘、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挽救了大量濒危失传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技艺,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从而形成本馆的地方特色文献体系,同时也使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社会职能得到了扩展和深化。

3 高校图书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应发挥的职责与功能

3.1 高校图书馆在非遗资源收集、认定环节的职责与功能

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工作积累中形成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为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是人们获取非遗资源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地方文献和古代文献,它们是了解某一地区文化的主要资料来源,可以为非遗的收集和认定提供重要依据,从高校图书馆保存的地方文献中,可以获得大量与非遗相关的有价值线索。比如:民俗的记载大多分散在各类典籍志书中,一些口头传说、神话故事等往往散见于历代的民间戏剧、故事和图画中。古代文献对于非遗的追溯和考查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很多古籍本身就具有史料价值,有些古代文献的内容也与非遗相关,如我国古代文献《山海经》中,就有大量神话传说和涉及民俗文化起源的内容。

吴慰慈先生曾说过:“图书馆工作的任务,就是充分揭示文献的形式信息和内容信息,从而使文献的内容信息得以传播。”[4]高校图书馆在非遗的收集和认定环节要充分发挥其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职能,即对馆藏文献资源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充分揭示,进而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主动配合有关调研人员,为他们提供收集和认定工作所需要的地方文献、古代文献以及有参考价值的地图、手册、年鉴、百科全书等相关文献。同时,高校图书馆还要组织馆内专业人员对本馆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从有关文献中寻找与非遗相关的内容和信息,主动为非遗的调研和认定工作提供线索和佐证。

3.2 高校图书馆在非遗整理环节的职责与功能

非遗形式多样,纷繁复杂,每一项非遗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对它们进行寻访、记录、管理和研究外,还要厘清每一项非遗产生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艺术特征以及其存在的各种价值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非遗保护工作的难度。只有对庞杂、零散的非遗资源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难度,从而使非遗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高校图书馆在非遗资源的整理环节中,应选派专业技术馆员主动参与非遗的记录工作,利用声像设备对非遗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过程进行录音和录像,把非遗的面貌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并和有关非遗的文字描述、数据统计、价值鉴定等各种研究记录加以整理后保存下来,成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文献,这样既能够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又为非遗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同时,高校图书馆还要在非遗的科学分类工作中发挥经验指导的功能,把内涵丰富的非遗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科学分类,对于同一类别的非遗可以采用相似的工作方法。对非遗进行科学的分类,也就是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可以使非遗的整体特征更加明显,各部类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

3.3 高校图书馆在非遗保存环节的职责与功能

杜定友先生曾说过:“图书馆的功能,就是社会上一切人的记忆,实际上就是社会上一切人的公共脑子”[5]。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保存人类社会文化遗产和传承人类文明的职能,它不会因为社会或机构的变迁而导致文献资源的缺失。高校图书馆在非遗的保存环节要充分发挥其保存人类文明成果并提供给人们利用的职责与功能,使人们能够无障碍地获取非遗资源。

在文献资源的保存方面,高校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文献资源维护的技术,可以避免文献资料老化、难以复原的难题,而且在非遗资源的数字化保护方面尽显独特优势,可针对非遗存在形式的特殊性,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实现对非遗资源的永久保存。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其他文化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非遗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面走联合建设之路,实现非遗资源的共建和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非遗资源的检索需要。

3.4 高校图书馆在非遗传承环节的职责与功能

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它是指导大众学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信息中心,担负着对高校学生进行文化宣传、教育的任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以及现代化场所或设施,为开展非遗宣传和保护活动提供了便利。高校浓郁的文化氛围也为非遗提供了文化土壤,高校图书馆可将馆藏资源转变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其场所优势,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非遗的宣传展示活动。

图书馆可以利用地方民俗节、文化节,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校举办展示展演活动,如:将民间刺绣、剪纸、歌舞等绝技通过现场表演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师生,调动他们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加入到非遗保护的行动中来。图书馆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的形式,把非遗专家和非遗传承人请进校园进行理论讲解和现场表演,对大学生进行非遗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使他们对非遗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对于中国的国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就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同时聘请京剧演员进行现场表演和解说,使大学生真正体会到京剧的艺术魅力,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 结语

非遗保护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文化工程,需要集合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高校图书馆在非遗保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参与地方非遗保护工作,既是其职能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高校图书馆通过参与地方非遗保护工作,不仅挽救了大量濒临消亡与失传的非遗,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弘扬,而且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提升了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同时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这项工作也将使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Z].巴黎:2003-10-17.

[2] 杜秀芬.少儿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25-27.

[3] 邢菲.论图书馆社会职能在文化发展建设中的作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11):17-18.

篇9

【关键词】 通腑益气法

摘要:【目的】探讨通腑益气法及所组方药对全身炎症反应的调控及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治疗组和中药高剂量治疗组;造模前1*!d高、低剂量组分别按60*!g/kg、30*!g/kg剂量连续给药2次,空白及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药后第2天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参照文献方法造模,12*!h后取血清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含量,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TNFα与NO水平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高、低剂量组能降低血清TNFα与N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未显示明显量效关系。【结论】通腑益气法所组方药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与NO水平,抑制全身炎症反应,进而产生防治MODS的作用。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衰竭/中药疗法;肿瘤坏死因子/血液;一氧化氮/血液; 疾病模型,动物;大鼠

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各种原因如感染、休克等引起的2个或2个以上系统或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一组病变。迄今治疗效果欠佳,4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者,死亡率接近100%,是当前危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认为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是引起细菌和/或毒素移位,激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MODS的可能因素之一[1]。本病中医认为是阴阳逆乱,脏腑衰竭导致的阳明腑实证[2]。基于上述认识以及结合临床中某些成功的治疗经验,我们试图通过建立大鼠MODS模型,以通腑益气法组方,观察该组方对全身炎症反应的调控,评价其对MODS的防治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与药物

动物: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70~100*!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药物:由生大黄、生栀子、蚤休、厚朴、人参、丹参、桔梗和黄芩组成。剂量比例为2∶2∶2∶2∶1∶6∶10∶10,将上药煎制成浓度为2*!kg/L和4*!kg/L的药液各80*!mL备用。

12 试剂与仪器

试剂:酵母多糖A(Zymosan A),美国Sigma公司产品,规格5*!g/瓶,批号Z4250;一氧化氮(NO)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提供;仪器:Eppendof半自动生化检测仪(型号为ECOMF 6124);SN695B型γ计数器和UV754分光光度仪,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核医学教研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实验中心提供。

13 分组与给药

将80只大鼠按性别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中药低剂量组按30*!g/kg、高剂量组按60*!g/kg分别灌胃给药(灌药容量为15*!mL/kg),造模前1*!天间隔8*!h共给药2次,造模后不再给药;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

14 造模与取样

参照胡森等方法造模[3],把4*!g酵母多糖A与50*!mL灭菌石蜡油混合,高频振荡30*!min,超声振荡6*!h,制成造模用混悬液。末次给药后所有动物均禁食、不禁水,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动物均按1*!mg/kg剂量腹腔注射上述混悬液,注射后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口2*!min,同时按摩腹部数次。造模后自由进食,4*!h后,各组动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以补偿大鼠取样后丢失的血容量。按照“动物MODS时器官功能障碍分期诊断及评分标准”评价模型成功与否。取样:所有动物在造模前12*!h用毛细管(直径1*!mm)自眼眶后静脉丛取血1次(约15*!mL),造模后12*!h摘眼球取血(约15mL),血液标本离心(3000*!r/min)后,取血清保存于-170℃下待检;各组大鼠末次采血后立即处死,取心、肝、肺、肾、肠等主要脏器,用体积分数为10%的市售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损伤程度(包括组织细胞的排列、炎症细胞浸润程度)。

15 指标与方法

TNFα和NO含量,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用F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和直接概率法检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动物脏器病理检验结果

模型组动物脏器全部出现损伤,其中3个或3个以上脏器损伤者占80%,2个者占20%;药物组则以1个脏器损伤多见,占25%,2个或2个以上者占10%,无损伤者占65%,与模型组比较损伤率降低(P<001);空白组无脏器损伤;低、高剂量两组间脏器损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表1 各组动物脏器受累数目及分布N(p/%)(略)

22 各组血清TNFα和NO含量的变化

表2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TNFα与NO水平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TNFα与NO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未见明显量效关系。表2 通腑益气法中药对MODS大鼠血清TNFα和NO浓度的影响(略)

3 讨论

近年来对MODS病理生理变化认识的突破是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发现,机体在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体内巨噬细胞、枯否细胞等多种细胞可产生CK。在这些CK中TNFα起重要作用,它能刺激其他几种促炎性细胞的生成,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而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后者可造成全身细胞广泛受损甚至发生MODS[4,5]。此外,TNFα还可引起诱发型NO合成酶的活性增高,大量NO可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微血栓以至MODS的发展[6]。

本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NO水平升高(P<001),显示体内因致病因素的作用启动了全身性炎症反应,此段时间可能是预防性用药治疗的关键时间。本实验经用通腑益气治则组方干预后,中药高、低剂量组TNFα和NO水平比模型组降低(P<001),而且脏器受损数也减少65%。上述结果提示,通腑益气法所组方药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与NO水平,抑制全身炎症反应,进而产生防治MODS的作用。但高、低剂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量效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中医无MODS病名,但本病的临床过程类似《伤寒论》的“阳复太过,脏病还腑”。陈海龙[2]认为在外伤或感染等情况下,机体可出现津血耗散、脏腑受损。通过机体自身调节或药物调整后,可以使阳气来复,阳气来复适度则疾病向愈;若阳复太过,则阴阳逆乱,脏腑衰竭可导致阳明腑实证。据此文献有应用通里攻下法治疗MODS取得显著效果的报道[7,8]。但是,由于MODS往往兼有脏气衰竭,如一味攻下,则易伐正气,犯虚虚之戒。因而,施药时应寓攻于补,攻补兼施。本方中以大黄通腑泻热,取清热泻实以救真阴之意,为君药;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则配伍黄芩、桔梗清热泻肺以助腑气之下行为臣药;栀子、蚤休、丹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人参益气扶正,既补机体之虚,又可防止上药攻邪太过,共为佐药;厚朴畅通气机,并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使药。诸药配合共奏通腑益气、清热解毒之功。从实验结果中亦可看出基于通腑益气法所组方药有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4-6]。其作用可能与通过通腑药清除肠道及脏器有害因子,配合益气药提高低下的脏腑功能,恢复或提高机体的抗炎能力有关。正如Bone[9]认为,机体在致炎因素的作用下启动SIRS的同时,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也伴随发生。若两者处于动态平衡,则不会导致MODS,否则就会失去平衡,出现MODS。本实验结果证明通腑益气法及所组方药对MODS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凌康.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肠道保护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20(1):60.

[2]陈海龙,吴咸中,关凤林,等.中医通里攻下法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时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120.

[3]胡森,盛志勇.薛立波,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系列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21:6.

[4]Beal A L,Cerra F B.Multiple organs failure syndrome in the 1990s: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es and organ dysfunction.JAMA[J].1994,271:226.

[5]Molly R G,Mannick J A,Rodrick M l.Cytokine,sepsis and immunomodulation[J].Br J Surg,1993,80:289.

[6]Ken M,Kenggtharan,Sjef J,et al.Role of nitric oxide in the circulatory failure and organ injury in a rodent model of Grampositive shock[J].Br J Pharmacology,1996,119:1141.

篇10

 

一 语域及语域偏离理论

语域理论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语言变体”的概念。根据韩礼德的界定,语域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变体”[1]。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境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情境语境指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包含三个因素,即语场、语旨和语式。

语场即为话语范围,主要指交谈话题以及场地等情境因素。语旨即为话语基调,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和语言活动的目的。语式即话语方式,指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或渠[2]论文提纲怎么写。

语言的运用必须适合各自的语言环境。但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会为了某种特定的语言交际目的而部分或整体借用另一语域中的语言形式,这就产生了语域偏离。语域偏离是一种文体中借用其他文体或语域的表达方式[3]。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域的转换和语域混合或语域借用的现象,指一个话题借用另一话题的语言形式特征,形式上常体现为语言使用者使用的语言不符合他所处场景的任意一个因素,如在谈论一个话题时使用另一话题的专业术语或表达格式,或在正式场合或严肃的话题中使用非正式的语言,或在口头语言中使用书卷气十足的正式语言,或使用的语言不符合话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及身份地位,都会给人造成不得体、不协调的感觉。这种不得体、不协调的语言即语域偏离[4]的现象。

二 喜剧小品

喜剧小品是中国大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小品之所以受欢迎在于演员滑稽可笑的表演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言语幽默是喜剧小品的核心艺术手法,是喜剧小品的生命线,是喜剧小品吸引观众的重要艺术手法。随着喜剧小品的日臻成熟,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也成了学者研究的对象。谢旭慧在其硕士论文《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中以大量的实例分析了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特点和策略。[5]谢旭慧、牟玉华在《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语音手段》一文中分析了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常见的语音手段,包括压韵、别解、飞白、不规则停连、方音土调的运用等。邓梦兰在《喜剧小品语言世界的“偏离”与幽默》一文中分析了喜剧小品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产生于对语言世界的语音、语义、语法、语体等各种层级结构中的“偏离”手段[6]。

本文主要运用语域偏离理论,选取小说剧本“唐僧收徒”来分析通过语域转换,混合和借用产生的幽默效果。

三 语域偏离理论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幽默效果

1.语域转换

语域转换,指的是讲话者从一个语域转入另一个语域,如秘书把领导的口头演讲稿改写成新闻广播稿,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听众由原来的专家同行变成了初学者而导致发言人对发言内容所做的修改[7]论文提纲怎么写。

观音:悟空!

悟空:又是你?这五百年来文学艺术论文,你每个星期都要来一次,你知不知道你很烦啊?

观音:这就是你的错了,我今天来是要告诉你一件好事的!

悟空:要不是放我出去,免谈。我现在很忙,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邀请我做形象代言人, 特奥会都请阿诺德了,我只是挣些零用钱而已嘛。

观音和悟空都是古时之人,悟空对观音一直都是毕恭毕敬的。但是在这个对话里,悟空和观音的对话没有了尊敬的意味,还有一些不耐烦的意思。属于语旨转换。这样的关系转换让人感觉很搞笑,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另外他们之间的对话本来应是用古文的形式,但是却用了纯现代的语言,如“免谈”“挣些零用钱”文学艺术论文,具体来说属于语式转换。

悟空:那你今天来是要告诉我什么呢?

观音:你听着。(说话间,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 ……孙悟空,男,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而被压在五行山下,现经天竺地区街道管理委员会全体大妈举手表决,将此人指派给唐朝一僧人做徒弟。

这段中,观音把孙悟空要给唐僧做徒弟这一事用现代的任命某人官职的形式宣布出来,属于语场的转换,使古代的故事具有了现代的意味,让人忍俊不禁。

2.语域混合

所谓语域混合,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域在同一个语篇中交错使用的现象[7],如在白话文中混入文言文文学艺术论文,在书面表达中混入口头表达。

悟空:大山?要不是为了给如来一点面子,我早就变成一只苍蝇飞走了。只是住在别的地方还要收费,这里山清水秀,又有观音MM来看我,我就只好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睡觉了?

观音:那你今天为什么没有上班呢?

悟空:双休日,understand?

观音:SURE!

在上面一段对话中,既有白话文又有英语,具体的说应该属于语式混合,虽然感觉有些无厘头,但是却可以博得观众一笑,起到幽默的效果。

3.语域借用

所谓语域借用文学艺术论文,指的是讲话者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使用了与已选语域不同的语域,比较常见的是在讲话过程或行文过程中借用其它语域的某个说法[7]论文提纲怎么写。

悟空:这难道就是江湖中失传已久的“摇头咒”?

唐僧:不错,这摇头咒你一经听过,你就会立刻上瘾而无法自拔。一日不听就会筋脉倒流;两日不听就会周身溃烂;三日不听就会气血两亏,脸上长出黄褐斑,前列腺肿大,还会伴有更年期症状,就算吃了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的盖中盖口服液也救不了你了!

悟空:好狠毒!

唐僧:呵呵,正所谓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在这段对话中,唐僧借用现代的广告词,把紧箍咒的作用描述一番文学艺术论文,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还伴随着对现在一些广告夸大其词的讽刺,让人笑,促人思。

四结语

语域偏离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域转换,混合和借用通过改变语场,语旨和语式来违反语域常规,起到幽默的效果。喜剧小品的幽默可以通过很多形式来实现,但是语域偏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策略。文章通过分析小品剧本“唐僧收徒”,更好的展示了这一点。还有很多的例子,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The user andusers of language”in M.A.K.Halliday,A.McIntosh and P.Stevens.(eds.)The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J].London:Longman,1964.

[2]胡壮麟,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Leech,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J].London:Longman,1969.

[4]Leech,Geoffrey.A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5]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邓梦兰.喜剧小品语言世界的“偏离”与“幽默”[J].宜春学院学报,2008(6).

篇11

中图分类号:J023 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Viewed from Need Theory

GE Jie

(School of Music, Anyang Normal College, Anyang, Henan 455000)

近年来,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①的研究开始起步,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学位论文,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综观15年来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相对于“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美育”来说,通过在万方数据库的知识脉络检索和比较分析(见图1),显示出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2009年底前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404篇期刊论文和128篇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期刊论文影响力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公共艺术教育以现状描述、经验总结为主的现状与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需要”密切相关。

一、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2009年底之前对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得出目前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主要有17个主题项,即“课程、现状与对策、功能、教学、改革、艺术教育体系、师资、国外艺术教育、特征、教育价值、经验总结、艺术团建设、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材、音乐教育史和其他”等。

从归纳出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17个主题项中可以看出,其内容与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基本覆盖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领域。其中的“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功能”等四个方面所占比例较大,属于目前研究的热点。公共艺术教育的“艺术教育体系”、“师资”、“特征”、“教育价值”、“经验总结”、“艺术团建设”、“音乐教育史”和“其他”等方面的论文研究也已开始起步,在此笔者将之归类为研究的非热点。为了解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现状,笔者通过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

1.课程

自《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实施以来,许多普通高校相继开设了部分公共艺术课程,但“因学校而异、因学生而异,缺乏学体系、教材和评价标准,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缺乏全局性。”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中,对于课程方面的研究在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比例分别占到26.24%和26.56%,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对于课程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课程现状与对策、课程的作用、课程设置、课程体系、课程管理、课程模式、课程改革以及等方面的探讨,学位论文中对于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探讨比例较高。

关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来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

在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学位论文中,关于课程的研究主要是从具体的课程和课程内容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探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内容,即哪些艺术课程可以进入公共艺术教育,并对其价值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2.教学

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中,实际上课程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中的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的分类是建立在研究的具体情况之下的。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课程与教学混杂在一起的研究,为研究方便,笔者只能根据其侧重面对其进行区分。对于教学方面的研究在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比例分别占到12.13%和27.34%,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一位。对于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探讨。

关于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如甄巍的《多媒体教学法在高师院校艺术鉴赏课中的运用》,主要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艺术鉴赏课中的运用;张静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提出了音乐欣赏课中“以‘兴趣’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参与’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电教媒体’为手段的教学方法”、“以‘户外课堂教学’为深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张思镜的《高校公共艺术课音乐审美教育教法探索》提出了音乐审美感知教学与音乐审美情感体验教学两种施教方法。关于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李琳的《探究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意义及改革方向》认为,对高校开设的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标准进行规范很有必要,需要从观念和方法两主面入手。唐圣菊的《高等农林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改革探讨》提出了农林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改革的思路:创新课程设置、刷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改革评价体系。彭渊的《浅谈普通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以舞蹈选修课教学和舞蹈团队培养两方面为切入点,以多元舞蹈文化的学习和多元舞蹈活动的参与为特色,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力图探寻一条适合普及型大学舞蹈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张丽波、崔全顺的《构建高师生态式公共艺术欣赏教学模式初探》对教学改革提出了“生态式教学模式”,即从过去各学科的无限分裂走向新的融合,使各学科之间形成一种生态关系。

关于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内容研究,黄小明的《浅谈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提出艺术教育教学诸因素的整合。

3.现状与对策

我国的艺术教育因受到国家重视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关系到“新世纪我国知识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正处于一个“蒸蒸日上”和“理还乱”的双重时期。

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中,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方面的研究,在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比例分别占到22.03%和16.41%。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研究者主要是对目前的公共艺术教育现象的描述,代表性的研究如:刘张飞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异化现象及其回归路径》,曹思淼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樊中红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白朝晖的《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刍议》,马建华、高曼曼《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周小海《关于普通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思考》认为,当前普通高校在实施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领导不重视,置艺术教育于附属地位;艺术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资源匮乏;艺术教育师资“量少质差”;艺术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滞后;管理薄弱,机构不健全。解决上述问题转变观念是前提,提高素质是关键,构建课程结构、教育环境是条件,健全机构、提高管理水平是保障。

4.功能

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中,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功能方面的研究,在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比例分别占到20.05%和6.25%,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关于公共艺术教育功能的研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研究的。

(1)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作用

关于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功能研究中,普遍的观点是“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③

(2)公共艺术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黄丽娜和余育新在《试论公共艺术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中,根据和谐校园文化的人文性、多样性、融合性、创新性、传承性特点指出,“公共艺术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人文指导”、“公共艺术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艺术内容”、“公共艺术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审美指导”、“公共艺术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创新源泉”。

(3)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孔宪峰和周秀红的《公共艺术教育促进德育的理论回归》从理论层面上通过挖掘艺术与艺术教育的本体价值,指出艺术教育发挥德育效应的理论建构涵盖着从“审美”到“立美”的转化、“立美”到“立德”的统一、“立德”到“立人”的升华这三个重要环节。李林和许媛媛的《美育与德育兼重――略论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功能内涵》同样指出:“高校公共音乐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美育为核心,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其功能内涵得以充分显现。”

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观念由来已久,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观念在人们心目中还是根深蒂固的,在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中还是占有相当的比例。

(4)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薛芳的《浅析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认为: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属性,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是有所作为的。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人的直观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创新教育。贾昕东的《大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指出:“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是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动力系统,艺术素养属于非智力因素并贯穿于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康尔《论公共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唤醒创新意识,有助于牧养创新精神”、“公共艺术教育,又呼吁开发创新潜力,有助于训练创新思维”、“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认知创新规律,有助于借鉴创新方法”。

从以上对公共艺术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反映出目前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尚处于现象描述、经验总结的浅层次阶段,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二、从需要理论看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现状

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即为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教学等提供理论依据。但是目前研究大都停留在浅层次的现状描述、经验总结等方面,研究深度显然不够。以行为心理学的视角审视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这些研究者研究行为的发生与表现,“与人类的各种行为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动机与目的,都由其背后的、内在的、体现在研究主体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动力所启动和驱使。”④这种启动和驱使是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行为发生与表现的原驱动力,在研究主体心理意识中的反映即是他们的研究需要。“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的方向则是寻求目标以满足需要。”⑤人的行为模式清楚地表明,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而行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需要。对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的研究,不应忽视研究主体研究行为的起点――“需要”这一重要环节。

所谓“需要”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人是生命有机体,又是社会的成员。人为了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对饮食、穿用、居住、安全、婚育等都有需求;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对生产劳动、人际交往、价值实现等同样有所需求。这些客观需求在人的意识中就成为人的需要。简单地说,需要就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需要能够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活动。需要被人体会得越强烈,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有效。“人类有多种多样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需要。”总结人的一切需要,就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自然性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是指为了延续与发展生命所必须的客观需要,即对衣、食、住、行、性、安全等方面的需要。社会性需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产生的,如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的需要。社会性需要是人社会化的产物,是人类独有的,与动物需要有本质的区别。⑥

人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人的需要是有所侧重的,而且人的需要也是不断转换的。针对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需要,可以概括为生存需要和学术需要两大类。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生存需要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诸如“生理”、“安全”等需要,在此特指以获取现实功利为目标的物质性需要,既包括学者维持与其地位相称的基本生活条件、学术资源的需要,也包括攫取名利的需求。⑦学术需要是指研究者以追求知识为目标的学术自身的求真本意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者从事学术研究的最主要、最直接目标是塑造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即所谓“学术精品”。“学术的本性是排除任何现实性功利追求的。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对知识、智慧、真理的追求,它是一种知性的召唤、道德的践行。”⑧

公共艺术教育的学术研究本身并不排斥对功利性的追求。但是在普通高校中现行的科研奖励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等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得研究者在利益驱动下的生存需要取代了真理驱动下的学术需要。现行的科研管理制度“把量的标准置于其他价值认定标准之上,把质的高下简单约化为量的多少”。“当这种量本位标准被‘锁定’时,量的追求就演变为学者们的‘生存本能’,以知识追求为本性的需要就让渡于以现实利益的获取为目标的‘生存物质需要’。”⑨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需要是与现行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直接相关的。正是这些制度性的要求使得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需要从以追求知识为目标的学术自身的求真本意的“学术需要”转向了以获取现实功利为目标的“生存需要”,最终导致“学术失范行为失控”。

15年来,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层次处于现状描述和经验总结为主的状态,这与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功利化主导型”的研究需要密切相关,即研究者个体行为功利化的主要动机源于以获取现实利益为目标的生存需要。个体“生存需要”实现程度成为研究者自我实现的首要途径和标志,知识追求愈来愈屈从于现实的物质利益攫取,形成功利追求泛滥的场域。深陷于功利场域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们,在生存需要和学术需要之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作为现实的职业劳动者,他必须使自己或自己生产的知识得到市场的价值认定,否则他无法生存;另一方面,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他又必须遵从学术需要,从知识本性出发,完成学者的自我实现。”⑩当前场域下,对于一名理性而现实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来说,“前者的实现具有迫切性、时效性,而后者具有长期性、间接性”,因此,理性的选择往往是“学术主导型”。但是,一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完全陷入“以量代质”的恶性循环时,“功利性的生存需要就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最终会导致全局性的结构性失控。”B11(责任编辑:帅慧芳)

① 文中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为行文起见,简称“公共艺术教育”。

② 宋晔、隋欣《谈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思路》,《艺术研究》,2008年第4期。

③ 谭东风《试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④ 黄大同《简论贝多芬的创作“需要”》,《艺术百家》,2005年第5期,第163-166页。

⑤ 同上。

⑥ 屠文淑《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

⑦ 刘大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

⑧ 同上,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