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6: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育组织行为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对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认知与调适能力
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重要体现
立志创业的学生有追求成功的意识,但对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感知与深入研究不多,人际知觉度不高,职业能力有待磨炼,管理认知更需要提升。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与课题,加强在校阶段的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适应新员工角色、成长为优秀员工,对大学生创业者走向成功,意义重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早已得到认同,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做法仍局限于个体层面的教育,如创业意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等,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提升。然而,作为创业者,不仅需要自我管理能力,更需要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领导能力。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对个体行为的洞察、对群体心理、对员工群体行为、对组织行为的认知与把控能力,更是大学生今后适应创业环境、适应管理角色、开展创业实践的重要基础与保证。在校阶段开阔视野,学习有助于创业开展的人际技能、情绪智能,研究群体、研究组织行为,关注管理能力、关注领导力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对个体行为、组织行为的认知与调适能力是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基础体现,对立志创业的学生而言,职场之路和创业践行应该“先知而后行,其行更有所得”,在校期间,选择《组织行为学》的研习是大有裨益的。
学习《组织行为学》是大学生职业能力
和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在组织中工作的人们只有理解组织中的行为,理解员工互动的行为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在组织情境中工作。在校期间研习《组织行为学》,增强理解、预测、影响组织情境下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能力与素质,对大学生创业起步的指导意义非凡。
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是研究人们在组织内外如何思考、感受进而指导自己在组织中行动的学问。它采用系统方法,运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揭示各种组织中人员彼此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为大学生在校的社会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促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前以清醒的旁观者的姿态,全面感知和审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互动,研究提高对人们行为活动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的策略和途径。对组织行为学的研习,能使大学生在校阶段就能拥有对创业实践的全局过程预览与典型案例思辨能力,是大学生在校阶段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组织行为学》提供了组织活动预览
和多层面行为的知行教化
人的高度组织化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化的产物。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有着复杂的影响,从个体行为来看,人类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人的行为变化多端,同一情境下,不同的人的表现差异很大;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也有很大差异。从群体来看,群体行为不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相加,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与人们独处时的行为是有差异的。《组织行为学》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用多学科的知识、系统研究的方法、权变的策略、多层面的分析、开放的系统观解读组织,可使学生学习多学科的知识,分析和理解组织情境,体验全球化给组织带来的巨变、给创业者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学习从个体、团队和组织多层面解读人的行为,以权变的方法和开放的理念理解组织活动,预测人的行为,达成组织目标。《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和实践潜移默化地改善着学习者的思想与素质,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1)提升自我认知,逐步塑造自身人格;(2)开展社会学习,改善组织知觉;(3)把握情绪、态度和压力,逐步改善情绪智能;(4)学会识别问题和机会,优化个体决策;(5)学会全面感知团队问题与过程,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6)不断认知沟通渠道,学习改善个人沟通与组织沟通;(7)不断认知权力与影响力,学习影响他人;(8)不断认知认知冲突,学习冲突管理;(9)不断认知组织,学习组织文化,适应组织变革;(10)不断自我实践,锻炼领导力。
《组织行为学》是大学生创业者不可或缺的课程,可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就系统地认知人在组织中的行为与心理,了解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的调控。可以启发大学生对组织的认知,使其深刻理解创业者的角色能力要求,对创业者今后的创业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知行教化作用。
《组织行为学》的研读将深化大学生
的社会知觉,缩短大学生的社会化适应期
在走上社会后,大学生将来无论处于怎样的组织中,从事何种工作,组织行为与其必将有关。作为组织成员,必须了解组织历史和物理布局、了解组织战略、了解组织的绩效期望、了解组织的权力机制、感受组织的社会活力;必须融入组织,熟悉工作程序,履行员工绩效行为,体验工作场所的情绪与压力;必须适应组织氛围,面对团队中的冲突,体验组织各层级之间的沟通,在碰撞与调整中加强人际关系,实践新角色行为,解决工作与非工作之间的冲突,适应企业文化与企业变革。
《组织行为学》揭示的组织内行为,可为大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全局感知,组织内的管理预览和模拟实践,对于即将成为新员工的大学生而言,有很强的认知提升作用,有很强的人际感知作用,有很强的实践导向作用,将深刻地改变大学生的角色知觉和社会知觉,使大学生对自己作为组织员工的行为与心理成长要求有整体的感知、理性的把握,使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团队建设与组织变革进行全局的预览和理性的解读。这对大学生就业后的积极态度、工作业绩、合作精神,对其在组织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时的正确决策具有工作价值观引领作用、团队实践指导作用、人际行为参照作用及自我情绪和压力调适作用。组织行为预览与感知可以深化学生的社会知觉,缩短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化适应期。
组织行为的案例模拟可促使大学生换位思考,
引导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组织行为的案例将组织与现实工作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让学生在置身社会环境前,就全局预览并分层解读组织环境与行为,使学生在创业前就能预览和解读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使学生感知个体的差异、能力的差异、人格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态度的差异、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等。《组织行为学》创设的案例模拟,可以锻炼学生置身于复杂的人际与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互动能力,组织行为的案例模拟,可以促使大学生换位思考,增强学生的情绪智能,引导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自我造就。
对于立志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所追求的已不局限于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有效利用,而是扩展为对组织资源、社会资源的调用。组织行为学案例模拟可让大学生学习识别问题与机会,见识个体决策的理性选择参照,预先感知和体验所有创业团队都必然会遭遇的权力、影响力、沟通障碍、冲突、变革等问题,更能使大学生预定位于管理者的角色地位,以管理者的视野开展思考,结合实际深入解读组织行为,解读组织结构的构建、组织文化的创建、组织冲突的管理、组织效能的激发等等,思考并探寻在组织的复杂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策略,必将对即将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尽快适应角色、提升领导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性影响。
先知而后行,才能有所作为。《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的实践预览与知行教化作用,可使大学生对组织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感知,改善大学生原有的认知风格、心理模式及行为方式,提升认知能力和心理能力,提高情绪智能,使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实践中加速社会化适应,引导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参考文献
[1]麦克沙恩.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14.
[2]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第9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12.
[3]石伟平,徐国庆.管理能力训练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对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认知与调适能力
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重要体现
立志创业的学生有追求成功的意识,但对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感知与深入研究不多,人际知觉度不高,职业能力有待磨炼,管理认知更需要提升。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与课题,加强在校阶段的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适应新员工角色、成长为优秀员工,对大学生创业者走向成功,意义重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早已得到认同,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做法仍局限于个体层面的教育,如创业意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等,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提升。然而,作为创业者,不仅需要自我管理能力,更需要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领导能力。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对个体行为的洞察、对群体心理、对员工群体行为、对组织行为的认知与把控能力,更是大学生今后适应创业环境、适应管理角色、开展创业实践的重要基础与保证。在校阶段开阔视野,学习有助于创业开展的人际技能、情绪智能,研究群体、研究组织行为,关注管理能力、关注领导力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对个体行为、组织行为的认知与调适能力是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基础体现,对立志创业的学生而言,职场之路和创业践行应该“先知而后行,其行更有所得”,在校期间,选择《组织行为学》的研习是大有裨益的。
学习《组织行为学》是大学生职业能力
和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在组织中工作的人们只有理解组织中的行为,理解员工互动的行为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在组织情境中工作。在校期间研习《组织行为学》,增强理解、预测、影响组织情境下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能力与素质,对大学生创业起步的指导意义非凡。
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是研究人们在组织内外如何思考、感受进而指导自己在组织中行动的学问。它采用系统方法,运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揭示各种组织中人员彼此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为大学生在校的社会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促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前以清醒的旁观者的姿态,全面感知和审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互动,研究提高对人们行为活动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的策略和途径。对组织行为学的研习,能使大学生在校阶段就能拥有对创业实践的全局过程预览与典型案例思辨能力,是大学生在校阶段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组织行为学》提供了组织活动预览
和多层面行为的知行教化
人的高度组织化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化的产物。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有着复杂的影响,从个体行为来看,人类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人的行为变化多端,同一情境下,不同的人的表现差异很大;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也有很大差异。从群体来看,群体行为不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相加,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与人们独处时的行为是有差异的。《组织行为学》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用多学科的知识、系统研究的方法、权变的策略、多层面的分析、开放的系统观解读组织,可使学生学习多学科的知识,分析和理解组织情境,体验全球化给组织带来的巨变、给创业者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学习从个体、团队和组织多层面解读人的行为,以权变的方法和开放的理念理解组织活动,预测人的行为,达成组织目标。《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和实践潜移默化地改善着学习者的思想与素质,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1)提升自我认知,逐步塑造自身人格;(2)开展社会学习,改善组织知觉;(3)把握情绪、态度和压力,逐步改善情绪智能;(4)学会识别问题和机会,优化个体决策;(5)学会全面感知团队问题与过程,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6)不断认知沟通渠道,学习改善个人沟通与组织沟通;(7)不断认知权力与影响力,学习影响他人;(8)不断认知认知冲突,学习冲突管理;(9)不断认知组织,学习组织文化,适应组织变革;(10)不断自我实践,锻炼领导力。
《组织行为学》是大学生创业者不可或缺的课程,可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就系统地认知人在组织中的行为与心理,了解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的调控。可以启发大学生对组织的认知,使其深刻理解创业者的角色能力要求,对创业者今后的创业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知行教化作用。
《组织行为学》的研读将深化大学生
的社会知觉,缩短大学生的社会化适应期
在走上社会后,大学生将来无论处于怎样的组织中,从事何种工作,组织行为与其必将有关。作为组织成员,必须了解组织历史和物理布局、了解组织战略、了解组织的绩效期望、了解组织的权力机制、感受组织的社会活力;必须融入组织,熟悉工作程序,履行员工绩效行为,体验工作场所的情绪与压力;必须适应组织氛围,面对团队中的冲突,体验组织各层级之间的沟通,在碰撞与调整中加强人际关系,实践新角色行为,解决工作与非工作之间的冲突,适应企业文化与企业变革。
《组织行为学》揭示的组织内行为,可为大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全局感知,组织内的管理预览和模拟实践,对于即将成为新员工的大学生而言,有很强的认知提升作用,有很强的人际感知作用,有很强的实践导向作用,将深刻地改变大学生的角色知觉和社会知觉,使大学生对自己作为组织员工的行为与心理成长要求有整体的感知、理性的把握,使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团队建设与组织变革进行全局的预览和理性的解读。这对大学生就业后的积极态度、工作业绩、合作精神,对其在组织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时的正确决策具有工作价值观引领作用、团队实践指导作用、人际行为参照作用及自我情绪和压力调适作用。组织行为预览与感知可以深化学生的社会知觉,缩短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化适应期。
组织行为的案例模拟可促使大学生换位思考,
引导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组织行为的案例将组织与现实工作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让学生在置身社会环境前,就全局预览并分层解读组织环境与行为,使学生在创业前就能预览和解读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使学生感知个体的差异、能力的差异、人格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态度的差异、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等。《组织行为学》创设的案例模拟,可以锻炼学生置身于复杂的人际与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互动能力,组织行为的案例模拟,可以促使大学生换位思考,增强学生的情绪智能,引导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自我造就。
对于立志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所追求的已不局限于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有效利用,而是扩展为对组织资源、社会资源的调用。组织行为学案例模拟可让大学生学习识别问题与机会,见识个体决策的理性选择参照,预先感知和体验所有创业团队都必然会遭遇的权力、影响力、沟通障碍、冲突、变革等问题,更能使大学生预定位于管理者的角色地位,以管理者的视野开展思考,结合实际深入解读组织行为,解读组织结构的构建、组织文化的创建、组织冲突的管理、组织效能的激发等等,思考并探寻在组织的复杂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策略,必将对即将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尽快适应角色、提升领导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性影响。
先知而后行,才能有所作为。《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的实践预览与知行教化作用,可使大学生对组织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感知,改善大学生原有的认知风格、心理模式及行为方式,提升认知能力和心理能力,提高情绪智能,使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实践中加速社会化适应,引导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参考文献:
[1]麦克沙恩.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14.
[2]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第9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12.
[3]石伟平,徐国庆.管理能力训练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1“组织行为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其教学存在的问题
“组织行为学”作为现代工商管理教育中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的边缘性学科。它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对组织行为进行研究,用于帮助管理者提高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预测、协调和控制能力,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发挥人的工作潜能,从而更有效地提升组织绩效、达成组织目标。该课程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管理人员所必备的技能。因此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既应该立足理论重点,又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知识转换成学生有效的实际技能,将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质、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进而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对社会和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目前高校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方法传统,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灌输式的讲授,不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试验教学、实践教学比重低,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学模式单一,案例教学未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也未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来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四是考试制度设计存在弊端:考试方式不灵活,局限于闭卷或开卷考试;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少,甚至没有。
2“组织行为学”STPR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解
STPR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Student)、以团队合作学习为特征(Team)、以参与式为核心(Participation)、以探究式教学为形式(Research),取其每个关键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将其概括为“组织行为学STPR教学模式”。
2.1 “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定位
“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改革是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集中体现在教学角色的转变: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发挥着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作为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知识是主动建构”的现代教学理念。
2.2团队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团队学习的基本特征。实际运作中,当个人目标最大限度地与团队目标同步时,必然会推动团队学习的进程。同时,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激励措施达到知识与资源的共享,可以培养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此外,在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
2.3参与式教学,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与成长
参与式教学又称为亲验式、互动式教学,即让学习者自主、自愿参加到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参与式教学突出的优点表现在可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实战能力,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生充分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现实中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从而实现提高自我,并采取行动改善现状。同时,参与式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也创造了师生良好互动的氛围。
2.4探究式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作为学习者,并非完全被动接受知识,而会主动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可以借助案例研讨、辩论赛、企业经营沙盘、情境模拟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和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组织行为学”STPR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方法
3.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目前世界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环境和创新技能培养三个部分。
首先,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要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案例的设计应当结合中国社会文化及企业特征,以学生周围及企业的社会热点,使学生能够将“组织行为学”理论和案例及社会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诊断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增加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向学生说明,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理论的应用及联想。
其次,在课堂组织上,营造民主、竞争的创新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在“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中采用无领导小组活动模式,为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发挥提供实验的园地,最终“能力强、思维素质高、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会成为每次小组活动及报告演示的主要发言人。
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创新技能主要包括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两个方面。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在案例分析中,通过“头脑风暴法”扩大思考的范围和领域,为案例分析及创新解决方案的形成提供广泛的思路。集中性思维教学要求学生在案例报告中,能够结合案例内容,对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市场竞争及消费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3.2 PBL教学
PBL教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医学教育,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或者师生合作提出问题,以问题为焦点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和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解决思路与过程,灵活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从中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最终形成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包括:(1)建立任务机制,任务将以小组的形式开展。(2)设置问题,各小组从“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内容中,挑选出小组感兴趣的内容,此内容即作为PBL教学中的问题。(3)授课―解决问题,各小组按进度安排分别进行授课,即PBL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过程。(4)打分―呈现任务完成结果,由每组为自己的小组成员赋分,作为其PBL教学中的成绩。(5)学生反馈,学生完成PBL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写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在设计PBL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时,应注意将问卷设计成半封闭式的,即问卷由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构成,主要了解学生对PBL教学的感受、态度和期望。此外,还应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有效优化学生的分组结构,对小组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高小组成员的协调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全员的参与率。
3.3 “双主”网络教学
“双主”网络教学指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建构主义理论,并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平台。当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深层次运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进一步论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可能性;信息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双主”网络教学非常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新思维人才的培养。
“双主”网络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及教和学的支撑平台等方面。具体操作路径为:(1)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内容的选择。(2)进行教学设计,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3)学生获取知识,接受并形成自己的知识。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资料的查询与检索(4)学生可以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与同学进行学习讨论或寻求帮助。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之间都存在着交互,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4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对学生的评价也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与考核方式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必然要求从源头上改变对学生的评定方式。首先,对考试的题型和内容进行改革,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其次,应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提高平时作业与课堂讨论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最后,应该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如科研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
这种考试评价制度的优点有:第一,可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注重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由过去的“学习、考试”型向“学习、思考、研究、创新”型转变,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 STPR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YGH2011003)
参考文献
[1] 郭颖梅.基于STPR模式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J].管理观察,2009(6).
[2]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郭向勇.“双主”网络教学模式的师生角色定位与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4] 钟曼丽.“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5] 高志华,杨绍清,李建明.PBL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1(6).
大学阶段是学生提高各种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在此期间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目标达成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消极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状态更有利于大学生确立目标、修正学习行为,最终达成目标,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及教育成果最终须通过大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及其发展目标的实现体现出来,作为担负着重要社会责任的组织,高校能否采取必要措施促成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达成是决定其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一项对南京某高校社科学生学习行为的调查结果,试图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角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学生改善学习行为及高校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提供借鉴。
一、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其子概念
(一)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OB)是组织行为学科于21世纪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由鲁森斯于2002年正式提出,其理论基础源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和研究上,POB专注于人的积极优势和心理能力的驱动,而不是仅仅把传统的组织行为学概念简单地由消极面转到积极面。
具体而言,积极组织行为学是对积极导向的、且能够被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提高绩效目标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能力的研究和应用[1]。它强调对人类心理优势的开发与管理,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怎样发挥组织成员优势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上[2]。
(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子概念。
符合POB研究标准的子概念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希望(hope)、乐观(optimism)、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和恢复力(resilience)等,它们是POB取向最典型的代表[1]。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就自我效能感、希望、及乐观三个子概念进行探讨。
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能力的一种判断。此概念源自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根据其观点,人对自我信念的强度,决定了他们所做的选择、抱负、在特定任务上付出多大努力,以及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毅力。自我效能感是积极性发挥作用最普遍,也最为重要的心理机制,人只有在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并能阻止不理想结果的发生时,才会有行动的动机,行为才会非常果断。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个体就越有可能真正地投入到任务中并迎接挑战;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成功地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或初尝失败时仍能坚持下去。
2.希望
斯奈德(Snyder)建构的希望理论认为,希望即“个人对于目标能够实现的所有察觉”,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认知过程”。希望不仅指对个人目标可能达到的决心,还包括对达成目标途径的信念。它由两大因素决定,即路径(pathway)和意志力(agency),路径指达成目标的方法、策略,意志力指达成目标的动机、信念。高希望者具有积极的思想观念和认知能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具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决心和信心,积极寻找有效达成目标的途径,而低希望者则恰恰相反。因此,高希望者更易实现自己的成就目标。
3.乐观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乐观是一种倾向于做积极结果预期和积极因果归因的认知特征。乐观者倾向于将失败及挫折归因于外部的、非稳定的及特定的因素,而悲观者则倾向于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及总体的因素。
研究发现乐观能够对身心健康、成就取向、动机等因素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这些因素能够进一步带来学业和职业上的成功;相反,悲观则会导致消极、失败和社会疏离,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消沉和死亡[1]。当然,有时乐观也会产生问题,由于过度的乐观往往会适得其反,POB提倡的乐观是现实和灵活的乐观。
二、POB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习行为
笔者曾进行的一项针对南京某高校社科学生学习行为的调查①显示,目前在社科专业学生中存在以下现象:
(一)大多数学生对自身能力发展状况缺乏自信,自我效能感较低。
我们认为,大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能力、专业技能、认知与理论思维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调查显示,对于以上各项能力,分别有53.77%、58.28%、50.33%、44.70%的学生对自身此种能力发展状况的主观评价为“一般”;分别有8.85%、5.30%、3.97%、8.61%主观评价为“满意”;分别有1.64%、1.66%、0.99%、2.65%主观评价为“不满意”。总体上看,各项能力中均有超过55%的大学生对自身此项能力的主观评价较低,对自身能力发展状况缺乏自信。
自信心是衡量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维度,大学生对自身能力发展的不自信是其自我效能感低的重要表现。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大学生对自我的积极认知会导致对个人效能的积极预期,而这种积极预期反过来又会激发个体作出积极的选择,产生学习行为动机,进而产生持久的毅力,积极寻求在压力下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以增加学习目标达成的可能性;而自我效能感低则可能导致个体作出消极选择,难以产生学习行为动机,逃避困难,进而阻碍学习目标的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不仅会影响其学习行为选择、学习行为过程的实施及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还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如易导致其出现学习心理健康、择业心理健康问题及人际交往和情感障碍[3]。我们没理由相信,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实现自我意识的整体发展、健康心理的形成、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及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在实际学习行为中,大多数学生能够采用有针对性的学习途径培养相应能力,但尚有近半数学生不明确学习目标。
不同学习内容(四种核心能力)的培养须运用与其特点相适应的途径,在调查问卷中,我们所列出的主要学习途径包括:A课堂学习;B课后阅读图书、论文、期刊等资料;C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上网、听讲座等途径获取信息;D与老师、同学交流信息、知识、经验、思想等;E参加学校的各种知识能力竞赛;F参加学生工作(学生会、分团委、社团等);G参与工作实践(如社会调查、工作兼职、专业实习)。调查显示,在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途径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A(64.20%)、B(18.52%)、C(9.88%);在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中,前三位依次是A(31.37%)、B(27.45%)、G(19.61%);在认知与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中,前三位依次是B(26.32%)、C(23.68%)、A(17.11%);在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中,前三位依次是G(48.94%)、F(18.09%)、C(9.57%)。以上调查数据显示,在实际学习行为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能力的特点及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学习途径培养相应能力。然而,问卷中关于“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性”的调查显示,48.01%的学生“已经明确”学习目标,48.68%的学生“正在思考”。可见,约50%的学生都对毕业时取得的成果有了思考和预期,这个结果至少是不会让人太悲观的,但另外约50%的学生还处于迷茫或选择状态。
根据POB理论,希望不仅反映了个体达成目标的决心,而且包括了个体对能够制定完美的计划和确定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的一种信心。虽然多数学生在实际学习行为中确实采用了有针对性的学习途径来培养相应能力,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在近半数大学生仍对学习目标感到十分迷茫的情况下,他们能够产生达成目标的坚定决心,并对自己选择的学习途径具有信心。
(三)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将影响自身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内因。
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学生将影响自身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内在原因,尤为突出的表现为“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及学习自主性不够”及“想努力,但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结合大学生对自身能力发展状况的较低评价及其内部归因倾向,我们可以推断,大多数学生并不倾向于做积极结果预期和积极结果归因,即并不乐观。
根据POB理论,乐观有助于个体获得学业和职业上的成功,而悲观倾向则有可能妨碍个人目标的达成。当然,我们不排除大学生中可能存在“防御性悲观者”,即一些高成就的个体虽然头脑中对未来有消极的结果期望,焦虑地设想一切可能失败的后果,但在实际行动中会努力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把焦虑转化为动机,结果仍然获得高成就[4]。而无论是何种情况,我们都可以认为,悲观倾向至少无益于大学生的目标达成及未来发展。
此外,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想努力,但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是被列在第二位的主因,此项实际反映出大学生并不十分明确该采用何种有效途径以达成学习目标(实现能力发展)。结合调查结果(二)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已在实际学习行为上做出选择,但他们并未对达成目标的途径形成坚定信念,这与我们据调查结果(二)作出的推测相一致。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本科阶段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呈现出低自我效能感、低希望及悲观倾向,而这种普遍存在的倾向很可能对大学生本科阶段的目标达成甚至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妨碍高校教育成果的实现,导致教育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大学生应当深化自我认知,及时纠正自我认知偏差,同时,高校及高校教师也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引导。
(一)大学生应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学会自我调适。
大学生应积极运用可得资源,进行适当的自我定位,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对自身的全面评价及清晰的自我认知,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压力和挑战,有意识的培养自信心,同时应掌握科学的自我宣泄方法,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二)教师应运用积极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功能的发挥。
大学学习期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善于创造机会并努力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我效能感;其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激发其学习动机;再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归因,以避免其作出简单消极的自我评价。
(三)高校应建立多层次评价体系,并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
高校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多种类、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其擅长领域的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在不擅长的领域,也会尽力争取达到合格,这将有助于缓解因低自我效能感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此外,多层次的评价体系也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全面的自我认知及自我评价。同时,高校应加大对心理咨询室的投入和建设,以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疏导和解除心理困惑及情感障碍,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注释:
①此调查以南京某“211”工程高校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及人文学院的社科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其学习价值取向、学习行为及能力发展状况等为主要调查内容。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其中大一占19.2%,大二占39.1%,大三占26.5%,大四占15.2%。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2份(75.5%)。
参考文献:
[1]侯奕斌,凌文辁.积极组织行为学内涵研究.商业时代,2006.
[2]曾晖,赵黎明.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领域――积极组织行为学.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对任何组织而言,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集体价值观都已经成为必须关注的关键因素。知识型员工持续增长,组织在员工开发与管理上的投入比对技术、研发、竞争战略及品质管理的关注能带来更高的回报。
被研究公司是注册资本达4亿元人民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技术人才、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典型“三高”现代服务型企业,具有国家综合甲级资质,连续七届入选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居全国电力设计行业第2位。某公司追求技术领先,在电力工业发展的历次重大产业升级过程中,都牢牢占据了发展的主动地位。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50余项,主编或参编国际、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50项,并已拥有60余项专利专有技术。10年来,公司已从单纯的电力设计企业转换成立足于电力,可在建筑、核工业、煤炭、化工石化医药、石油天然气、电子通信广电、铁道、公路、市政、水利、海洋等21个行业承担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总承包以及项目管理服务的综合企业。某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国际型工程公司。过去10年,某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企业员工数量也持续快速增加。伴随企业规模快速扩张,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在适应新形势方面开始出现不协调、不匹配的迹象。员工对企业充满期盼的同时,开始忐忑且有非议之声。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40年代,生物学家贝塔朗菲(V.L.Bertalanffy)创立了一般系统论(简称系统论),旨在研究不同学科领域中研究的各种不同系统所服从的共同原理与规律——一般系统原理与规律。它与控制论和信息论一起被誉为“三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半个多世纪来,系统论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国内外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为发展系统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旨在把系统论发展到具有精确的理论内容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系统问题的高度。但是,系统论研究没有取得有意义的突破,一直只处于对一般系统思想和概念的阐发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系统科学理论被应用于管理,形成新的组织管理技术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系统工程管理理论,强调系统的组织和规划,解决多种目标的矛盾。
1935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立撰写并出版了《工业心理学概观》一书,第一次从环境、疲劳、休息、工作方法、事故与效率,以及工业组织、激励与动机等重要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国工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热的兴起,全国许多高校的管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开始从事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和研究,一批硕士生和博士生以组织行为学领域作为学位论文的课题。1985年出版了第一部由我国学者卢盛忠编写的《管理心理学》教材,随后,又出版了许多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著作。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俞文钊的《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陈立的《工业管理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徐联仓、陈龙的《管理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和王重鸣的《劳动人事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等。1988年暨南大学林福永教授提出和发表了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从数学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般系统概念体系,特别是揭示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的新概念,如关系、关系环、系统结构等;从数学上证明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之间存在固有的关系及规律,在给定的系统环境中,系统行为仅由系统基层次上的系统结构决定和支配。这一结论为系统研究提供了精确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林福永(2007)把一般系统结构理论应用于复杂网络和组织管理研究,提出一个新的系统、网络、组织、管理和社会科学交叉科学研究领域——全面关系流管理研究。在此基础上,林福永(2010)研究得到一个基于全面关系流管理定理的组织设计框架,解决了组织设计包含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存在什么逻辑关系的问题,推动组织设计工作发展成为一项科学规范的工作,使组织设计为管理者提供组织蓝本成为可能。
3.研究目的
通过对公司组织行为的研究,进行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以求统一员工思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研究框架,期望价值
组织公民行为是当前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一种任务绩效之外的对组织有利的自发工作行为。高等院校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教师作为这一组织的主体,其组织公民行为对增进学校的办学效益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高校的教师组织公民行为进行分析,探讨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对高校师资管理的启示。
一、组织公民行为的提出及其理论
(一)组织公民行为概念的提出
组织公民行为概念的来源可以追溯到Barnard在1938年提出的“想要合作的意愿”。此后,Katz和Kahn在1966年提出:有效的组织中的员工必须有创造性与自发,且其行为表现超越角色规范。
Berteman等人在1983年将这种行为称之为“组织公民行为”,并把它定义为职务外行为,主要指对帮助同事和对组织的责任感。Organ在1988年正式将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为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尚未得到明确或直接确认,但就整体而言有益于组织运作成效的行为总和。
(二)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
1.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组织公民行为具有五个维度:(1)利他行为,帮助处理或阻止工作中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问题,鼓励在工作或个人职业发展方面失去信心的同事;(2)文明礼貌,对别人表示尊重的礼貌举动;(3)运动员精神,在非理想化的环境中毫无抱怨、坚守岗位的一种意愿;(4)责任意识,工作中严肃认真、尽心尽责;(5)公民美德,积极参加并自觉关心组织的各项活动目。
2.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的重要性已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组织公民行为能提高组织绩效,其关键在于它充当了组织运行的“剂”,减少组织各个“部件”运行时的相互摩擦,从而促进整个组织效率的提高。具体地讲,组织公民行为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1)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自愿合作行为,能自觉维护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行,从而可减少由于维持组织正常运行而被占用的稀缺资源数量;(2)能使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摆脱束缚,投入于各种生产活动之中;(3)能促进同事和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4)能有效地协调团队成员和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5)能增强组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
但组织公民行为也有负面作用。组织公民行为可能是一种印象管理的手段,具有工具性特征,有些员工会利用组织公民行为达到获得升迁的目的等等一。Bolino等人也认为:组织公民行为不一定都会带来对组织有益的结果。例如,员工将主要精力放在做职责范围之外的工作会忽视了本职工作;依靠员工的额外工作完成组织中的工作任务不一定是对组织最有效的做法,可能不如直接雇佣另外的人来做更有效;可能显示出组织管理中存在问题。
二、高校教师的特性与组织公民行为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高等院校是一种教育组织,教师是这一组织的主体之一。根据组织公民行为理论,高校教师的特性决定了其组织公民行为会影响到高校的运作。
(一)高校教师的身份特性:知识工作者
彼得·德鲁克在其《后资本主义》一书中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他认为,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根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或劳动力,取而代之的将会是“知识”。所谓“知识工作者”就是懂得如何用知识从事生产的人。他们与传统受雇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拥有生产工具,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将赖以为生的知识一并带走。这样的特性使得知识工作者并不一定要固定在哪家公司才能发挥其特长。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工作者中的一类,肩负着人类知识创新与传承的历史重任,其工作产出难以具体衡量。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角色难以被完全地描述或定义。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即使在组织的正式酬赏制度中没有得到直接承认,但整体而言有益于组织运作绩效的各种行为,显然对组织绩效的优劣一学校的办学效益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并不会遵从等级制的直线式渠道进行沟通,直线式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以知识为背景的组织机构的需要。因此,在高校这种以知识为背景的组织机构中,其成员——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尤为重要。
(二)高校教师的工作特性:超越性
好教师的工作行为往往是超越正式工作职责要求的。按照教育服务理论,高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与青年学生精神世界的互动,从而为塑造青年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灵和头脑提供一种的特殊服务,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任何有益于学生成长的行为都是应该鼓励的,而这些行为超越了教师工作职责,并非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完全是一种自愿行为,这也恰恰就是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教师的这种组织公民行为对于他们在学校中的工作绩效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的OCB是那些能够提高学生满意度的职责外行为,教师在教学中会不满足于现有的水平,积极寻找更好的方式和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以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些为任何一所学校所提倡、超越正式职责要求的行为,完全可以在职责允许范围之内打一些折扣。而要提高学校教育的效能,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教师仅仅做到不违反工作职责远远不够,必须表现出大量的超越职责的组织公民行为。
三、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对高校师资管理的启示
(一)积极引导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
以上分析表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对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那么,高校如何引导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呢?根据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可调动知识工作者的内在动力,即设法使知识工作者获得“工作满意感”,自觉实施组织公民行为,使组织获益。据此,在高校师资管理中,建议管理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个人选择实施组织公民行为时,工作满意度是其首先考虑的因素。在高校这一教育组织中,教师的心愿是在本领域有所建树的同时培育英才。所以,高校管理者应赋予教币充分的学术权力,尊重教师的意见,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而非仅仅是获得更高职位或更多金钱,这将对他们实施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2.建立长期的组织文化。组织公民行为并非通过一般的奖励就可得到激励,必须建立长期的组织文化方能够较好地引导组织公民行为。如果个人着眼于长期,那么就会比较重视美德,同时也注重长期的回报。另外,着眼长期者为了融入组织中,势必要遵守组织的规范,从而较易实施组织公民行为。所以,在高校,必须重视良好教风的传承与提升,因为这对于学校这一教育组织来说是一种组织文化、无形资本,也是一种大学精神,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资源。
3.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创新能力对教师的任务绩效有积极影响,应营造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让教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也是一种通过有效沟通而影响教师的领导行为;同事间也要互相谅解,能接受来自上级、同事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教师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式,了解最新专业动态,主动更新知识,表现出尽职、谦恭的高尚师德。
2001.9-2005.7 市场营销专业本科 北京**大学 (排名:3/100)
主修课程: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商务英语、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等。
实践经验
2006.11–今 薪酬调研专员 公司
电话确认报名客户基本信息,审核调查问卷,运用SPSS等专业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并完善调查流程。全面了解薪酬结构和薪酬调查流程;提高了人际理解及沟通、问题解决、压力承担等能力;锻炼了管理和指导团队成员协同工作的能力。
2006.6-2006.10 撰写《掉渣烧饼火爆现象的4PS分析》报告
针对2005年前土家族掉渣烧饼连锁店风靡一时的现象,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手段四个方面对其火爆的原因加以分析,并预测了该种连锁店的未来前景。运用了营销学基本理论,实践了营销调研方法。
2006.3-2006.5 咨询助理 ****咨询公司
协助项目经理进行电话访问,资料整理和分析;撰写项目报告。掌握了电话访问的技巧,熟悉了咨询项目的运作流程。
2006.1–2006.3 撰写《销售队伍管理》一书的两章
查阅销售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类文献近50篇,撰写《销售人员招聘与选拔》和《销售人员的培训》两章。提高了资料分析和写作能力。
校内工作
2002-2006
研究生会体育部委员、团支部书记
增强了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荣誉奖励
2006.11 校三好研究生
2005.6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04.11 社会工作奖学金
2004.7
国际企业挑战赛模拟二等奖
2002-2004 连续三年校三好学生
2002-2004 连续三年学习奖学金
2002-2004 连续三年院优秀团员
个人技能
英语水平:六级 560分
计算机水平:国家二级(C语言)
熟练使用office软件,会使用ERP软件
自我评价
真诚、内敛、专注
优秀的思维、沟通和学习能力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管理潜力
联系人信息:...........
2004级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第一、我学球、打球15年,先是跟山西大学的一位原先的校队队员学球,所以打法基本上正规,但似乎比不上专业队,在业余这个级别里,我还是注重“形”的那种,反对丑陋打法。我是两面反胶弧圈打法,但是对其他打法也略熟悉。来源:中国求职简历网
第二、我曾经当过别的运动项目的教练,有教别人运动的经验,这一点熟悉我的人都知道。
第三,我的理论水平尤其高,我敢说这个大话,是因为是在1997年出版过一本关于体育的书,《竞技·中国——竞技文化与中国的国民性》,并获过省级奖励。还写过足球和其他体育评论文章数百篇,有两部体育书稿也将出版,《新华文摘》1992年9期曾经全文转载过我的体育方面的论文。到华师大以来,发表体育论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
第四、至于乒乓球成绩,只参加过一些系与系之间的对抗赛,打团体,获得过冠军。去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打团体比赛,我是亚军队成员。
第五、我在体育圈子里有朋友,如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老陆,原上海队队员,后当过市队教练。北京也认识几个搞乒乓的,如北体大小球教研室副教授老唐,他们都曾经给过我很大的帮助。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各国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健康、生产安全、生存环境等问题,并以系统化的HSE管理来推行其管理活动。人在HSE管理中是第一位的,首先要保证人的安全、健康,提高人的内在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在继承传统HSE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1 HSE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HSE管理体系不管是在制定、运行还是在执行中,都需要人的参与,所以人的行为在HSE管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石油企业HSE管理中,以人为本思想要求企业能真正关心人、爱护人和尊重人,了解和满足人的需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职工能充分参与HSE管理体系建设,总之,管理层应处处把“人”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所有决策。但目前为止,企业领导和基层人员并没有深刻理解HSE管理中“以人为本”思想的真正内涵,致使在人员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1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不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此类的现象:在现场很少能看到领导和管理人员;领导和管理人员对于违规的现象也经常视而不见,而对于那些严格按照程序或作业指导书作业的员工,也没有任何奖励等。领导和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员工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致使员工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不到满足,造成情绪低落,对HSE管理也同样不重视,HSE管理体系就形同虚设,无法正常运行。
1.2员工不重视
在HSE管理中,有些人仍冒险蛮干、工作图省事、设备因陋就简、思想上麻痹大意、不坚持原则、不按规章办事,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员工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不愿在思想上对HSE管理加以重视。
1 .3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缺乏交流
HSE管理体系在建立过程中,组织部分人员进行辨识和体系文件的编写,没有全员参与,缺乏沟通和交流,忽略了员工在HSE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对员工的尊重和重视;在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和员工进行评议和讨论,同时缺乏相应的学习和培训,使岗位人员对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其具体控制措施不清楚,从而使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缺乏一线的支持,无法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群众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很难做到体系有效运行。
1.4奖励机制未落实
在薪酬激励方面,没有完善的酬薪管理制度,平均主义倾向严重,造成员工心理落差太大,丧失工作热情。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激励不够,造成骨干人才流失。在精神激励方面存在不公平,领导的决策没有透明度,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精神激励方式的运用中,针对的对象不明确,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员工的精神需求。
由此可见,寻求和探索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新的HSE管理模式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2组织行为理论在HSE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HSE管理涵盖了安全、健康、环境工作的各个方面,其思想精髓又是“以人为本”,人作为主体在HSE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结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才能充分发挥行为人在HSE管理中的作用。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就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所以,将组织行为理论应用于HSE管理中具有可行性。
2.1指导性
HSE管理的主体是人,而组织行为理论管理活动的核心也是人。如果将组织行为理论应用于HSE管理中,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人的管理。管理好了人,也就能更好的运行HSE管理体系。所以,组织行为理论的应用对HSE管理的顺利实施具有指导作用,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达到统一,大大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凝聚性
企业凝聚力指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通过对员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把员工个人的目标同化为企业HSE管理目标,使整个企业形成一个由具有共同安全价值理念凝聚起来的组织。将组织行为理论运用到HSE管理中,能使该企业员工的个体价值与企业的群体价值达成统一。利用组织行为理论将不同性格的员工,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完成公司目标的同时,个人目标也得以实现,大大提高了员工对管理者和工作的满意程度,更好的团结在企业周围,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2.3激励性
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拼命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要使员工在工作中付出最大的努力,管理者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把员工的潜能焕发出来。这就需要在HSE管理中运用组织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激励员工的本质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来满足员工的需要,使员工产生利于组织目标的积极行为,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将企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
2.4推动性
在HSE管理中,组织行为理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应用的效果和效益,决定了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员工的综合素质。所以,组织行为理论应用的越好,越能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2.5约束性
运行HSE管理体系必然会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强制约束员工的行为,但结果往往使员工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管理起来十分困难。而组织行为学吸收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对员工从精神上加以约束,这是非强制性的内在约束,它能弥补规章制度执行上的不足,但它比硬控制更具有普遍性和可接受性,同时能从灵魂深处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更加努力的按照企业的行为准则做好自己的工作。
综上所述,将组织行为理论应用于HSE管理不仅加强了人的管理,提高了HSE管理的实施效率,更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可行的。
3组织行为理论在HSE管理中实施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人员在HSE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提出以下3个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3.1观念的转变
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能否被接受并被充分执行,关键要看行为人能否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和接受它。如果认识不深刻,执行必然要被打折扣。从传统的HSE管理模式中转变,树立正确的观念,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一点,就是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HSE管理中运用组织行为理论,可以弥补对人员管理上的不足,更好的发挥员工在HSE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所以,管理层必须正确理解实施组织行为理论的意义,包括实施它的必要性及其所能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员工HSE教育和培训应贯穿项目始终,使员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得到锻炼。培训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过程,更是意识与价值观的建立过程。
3.2有效的岗位设计
在HSE管理中,一个成功有效的岗位设计,要发挥出员工的个人能力,从工作中寻得自身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产生高度的内在激励作用,形成高质量的工作绩效及对工作高度的满足感。这就要求岗位设计时全面权衡组织行为理论在HSE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使组织获得生产效益和员工个人满意度两方面的收益。
3.2.1岗位要与员工个性相匹配
在HSE管理中,员工需求和满意度的变化是岗位设计不断更新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与员工个性相匹配的上作才能发挥其特长,让员工感到满意、舒适。比如在石油企业,让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从事一成不变的安全、环保工作,而让一个风险规避者去搞钻井,他们可能都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工作绩效不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岗位设计时要尽可能地使工作特征与要求适合员工个人特征,使员工能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3.2.2组织领导作用
单位职能部门的领导应以身作则,认真履行本部门的HSE职能,积极配合HSE管理部门完成各项HSE工作,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深人生产现场,严格执行HSE管理规章制度,让员工看到管理层在遵守HSE规章制度方面的表率作用;看到有违规的现象,应马上制止,并与员工沟通,而不是大声呵斥,造成员工的反感;看到员工按照HSE管理程序或作业指导书作业时,应对员工做出的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员工感到管理层对HSE管理工作的重视。
3.3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组织行为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而“满足需要”是激励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HSE管理中,使激励产生最大效果的关键是要能把握住员工的需要
3.3.1建立健全奖励机制
导致HSE运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科学健全的奖励机制,而有效的奖励机制不仅能够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促进HSE有效运行,而且还能防止人才流失,保存企业实力。
3.3.2为每个员工设定具体而恰当的目标
为员工设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通常会使员工创造出更高的绩效。目标会使员工产生压力,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提出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比如,在石油企业,“达到零事故”这样的目标就不如“事故率今年比去年降低10%”这样的目标更有激励作用二同时,目标要具有挑战性,但同时又必须使员工主观上认为这是可以达到的。所以,设定的目标必须切实可行。
3.3.3对完成目标的员工进行奖励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