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7: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词汇教学法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汉语在世界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加入到汉语学习的队伍中来,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重大。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自身的汉语基础参差不齐,对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就也要因人而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世界和我国的众多学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促进了了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过程,它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潜在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索的。在诸多的问题当中,如何高效、快速地进行词汇教学时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念的改变
作为语言三大构成要素之一的词汇是语言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构成一种语言的基础,词汇教学应该贯穿语言教学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学者都看到了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汉语词汇系统本身数量的庞大、系统的复杂和用法上的交叉,导致了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又普遍认为它也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薄弱点。
在语言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记住词语、准确掌握词的意义与用法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众多的学者在过去的许多年间在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研究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现实的需要,尤其是在现今社会,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使更多的学习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高效地学习汉语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词汇是语言中对社会外界变化最为敏感的一个因素,也是一种语言中最能够反映其文化特征的一个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对词汇教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可以帮助减少这种差异对语言学习的负面影响,这需要我们对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做出相应的转变。
二、从隔离到融合,形成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法
对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转变不是简单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或者简单的增加文化课的比重,表面上的变化并不能真正彻底解决在词汇教学上的困境,我们需要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重新思考。
(一)教学思路的转变——从词汇与文化隔离到词汇与文化相融合
过去,学者多注意到对汉语的实际有用性的探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精读、阅读、听力、写作等课程,词汇教学渗透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单独开课。这样让词语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在重复中加深记忆、学会词语的用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学生可以较快记住某个词汇并掌握课本示例中给出的用法。但问题是学生对记住的词只是掌握了读音和最浅显、最基本的含义,一旦语境有变化或某个语素被替换,这个词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词,在交流时往往存在词语的误用。
经分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数课堂上在讲授新词汇时所进行的词汇释义只是就词论词,并没有达到词义内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学校开设了针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课程,力求通过文化的普及来提高汉语的学习效率。这种思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社会的变迁、习俗的传承都会在文化中得到体现,固态的、凝滞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对语言学习没有帮助的,只有让文化动起来、活起来才是有意义的。词汇作为语言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最能够体现文化的传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词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无疑是拿死的文化进行教条式的灌输,对词汇学习、语言学习是无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达到预想的目标。
针对这样的情况,对教学思路进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从语言与词汇、文化与词汇的关系来看,过去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不佳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把语言和文化、词汇和文化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词汇发展和使用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动态的词汇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词汇和文化的关系,改变词汇与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词汇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利用文化导入提高词汇学习效果,使词汇与文化相融合,彼此促进、彼此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注重文化导入,在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独特的文化词汇教学方法
在意识到教学思路的转变之后,更重要在于根据新的教学思路设计词汇教学新方法。既然把词汇融合如其他课程和单独开设文化课对词汇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作用不明显,那么我们可以把词汇课与文化课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显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容易被学习者误解误用的文化词汇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结合具体词语,向学习者传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间的异同之处,帮助学习者深刻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内部的文化因素,彻底掌握这些文化词汇的使用方法。
所谓汉语文化词汇,就是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能够从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度反应汉民族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等方面特征的词汇。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阳节等汉语知识文化类词汇和如汉语称呼、寒暄语等汉语交际文化词汇,以及如颜色词、动植物词汇象征意义等汉语心理文化词汇。
继续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文化词汇教学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词汇表层意义的传授,而新的文化词汇教学应该是独立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课程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中国特色词汇文化意义的掌握。针对这个目标,编写合适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汉语词汇中与文化有关的词语都一一列举,而是有选择地择取具备强烈中国文化特色、与学生母语国家文化具有极大差别的词语为例,比如汉语中的龙文化、红色文化和称谓文化等进行重点讲授。以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对比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词汇课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间的共同之处,唤起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为他们较快接受中国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防止因民族差异引起的文化反感。在两种文化共同点的基础上,逐步展示差异之处,借助具体词语进行分析,便于学习者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教学者可以辅以各种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录像片等,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模拟语言环境,让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使用这个词语,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法。
在进行汉语文化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适度原则,即内容适度、教材适度、知识量适度和文化含量适度。汉语词汇意义丰富、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词汇都要讲,必须有所选择,要对其他课程的内容理解有帮助和对语言使用有益处的;所选取的词汇应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词语不应该在讲授的范围之内;所教授的词汇及其文化含义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传授应该是输入积极地正面信息,与时代精神和事物发展大趋势相违背的文化现象应该予以摒弃。
随着汉语在世界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加入到汉语学习的队伍中来,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重大。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自身的汉语基础参差不齐,对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就也要因人而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世界和我国的众多学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促进了了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过程,它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潜在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索的。在诸多的问题当中,如何高效、快速地进行词汇教学时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念的改变
作为语言三大构成要素之一的词汇是语言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构成一种语言的基础,词汇教学应该贯穿语言教学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学者都看到了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汉语词汇系统本身数量的庞大、系统的复杂和用法上的交叉,导致了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又普遍认为它也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薄弱点。
在语言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记住词语、准确掌握词的意义与用法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众多的学者在过去的许多年间在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研究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现实的需要,尤其是在现今社会,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使更多的学习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高效地学习汉语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词汇是语言中对社会外界变化最为敏感的一个因素,也是一种语言中最能够反映其文化特征的一个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对词汇教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可以帮助减少这种差异对语言学习的负面影响,这需要我们对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做出相应的转变。
二、从隔离到融合,形成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法
对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转变不是简单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或者简单的增加文化课的比重,表面上的变化并不能真正彻底解决在词汇教学上的困境,我们需要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重新思考。
(一)教学思路的转变——从词汇与文化隔离到词汇与文化相融合
过去,学者多注意到对汉语的实际有用性的探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精读、阅读、听力、写作等课程,词汇教学渗透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单独开课。这样让词语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在重复中加深记忆、学会词语的用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学生可以较快记住某个词汇并掌握课本示例中给出的用法。但问题是学生对记住的词只是掌握了读音和最浅显、最基本的含义,一旦语境有变化或某个语素被替换,这个词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词,在交流时往往存在词语的误用。
经分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数课堂上在讲授新词汇时所进行的词汇释义只是就词论词,并没有达到词义内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学校开设了针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课程,力求通过文化的普及来提高汉语的学习效率。这种思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社会的变迁、习俗的传承都会在文化中得到体现,固态的、凝滞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对语言学习没有帮助的,只有让文化动起来、活起来才是有意义的。词汇作为语言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最能够体现文化的传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词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无疑是拿死的文化进行教条式的灌输,对词汇学习、语言学习是无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达到预想的目标。
针对这样的情况,对教学思路进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从语言与词汇、文化与词汇的关系来看,过去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不佳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把语言和文化、词汇和文化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词汇发展和使用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动态的词汇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词汇和文化的关系,改变词汇与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词汇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利用文化导入提高词汇学习效果,使词汇与文化相融合,彼此促进、彼此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注重文化导入,在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独特的文化词汇教学方法
在意识到教学思路的转变之后,更重要在于根据新的教学思路设计词汇教学新方法。既然把词汇融合如其他课程和单独开设文化课对词汇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作用不明显,那么我们可以把词汇课与文化课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显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容易被学习者误解误用的文化词汇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结合具体词语,向学习者传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间的异同之处,帮助学习者深刻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内部的文化因素,彻底掌握这些文化词汇的使用方法。
所谓汉语文化词汇,就是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能够从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度反应汉民族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等方面特征的词汇。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阳节等汉语知识文化类词汇和如汉语称呼、寒暄语等汉语交际文化词汇,以及如颜色词、动植物词汇象征意义等汉语心理文化词汇。
继续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文化词汇教学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词汇表层意义的传授,而新的文化词汇教学应该是独立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课程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中国特色词汇文化意义的掌握。针对这个目标,编写合适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汉语词汇中与文化有关的词语都一一列举,而是有选择地择取具备强烈中国文化特色、与学生母语国家文化具有极大差别的词语为例,比如汉语中的龙文化、红色文化和称谓文化等进行重点讲授。以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对比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词汇课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间的共同之处,唤起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为他们较快接受中国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防止因民族差异引起的文化反感。在两种文化共同点的基础上,逐步展示差异之处,借助具体词语进行分析,便于学习者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教学者可以辅以各种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录像片等,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模拟语言环境,让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使用这个词语,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法。
在进行汉语文化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适度原则,即内容适度、教材适度、知识量适度和文化含量适度。汉语词汇意义丰富、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词汇都要讲,必须有所选择,要对其他课程的内容理解有帮助和对语言使用有益处的;所选取的词汇应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词语不应该在讲授的范围之内;所教授的词汇及其文化含义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传授应该是输入积极地正面信息,与时代精神和事物发展大趋势相违背的文化现象应该予以摒弃。
1、单词和短语
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的时候,要摒弃从词汇表开始教学的方式,结合词汇的合适语境进行教学。教师在运用词汇法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进行文章背景情况展示,让学生了解文章学习的意义,提高学生构建文章词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英语文章的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对文章大概意思进行预测,学生预测的依据包括文章中出现的熟悉单词和文章的题目。学生在对文章预测完了之后,要根据文章的大概意思进行词汇猜测。等到学生猜测正确或者错误之后,教师就要对英语词汇的意思进行讲解了。教师要把整个文章的大概意思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文章意思的了解当中记住英语单词。最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到的英语词汇[3]。
2、词块搭配
词块搭配方法是提高学生单词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比如在教授单词“commit”的时候,给出的相应解释是“do(sth.Illegal,wrongorfoolish)”,根据这个解释,可得出这个词汇的常见搭配有commitmurder、commitacrime、commitconsciously、commitoneselftoacause等[4]。
3、常用语句和引语
常用语句既可以是完整的句子,比如“Nothingspecial”,也可以是固定的语句开头,比如“HowISpentMyVacation”,也可以是一种组织手段,如“ononehandontheotherHand”,还可以是固定的文章格式。
(二)情境教学法
每一个单独的英语单词只有放在英语文章当中,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每一个英语词汇都是要放入英语文章情境当中发挥作用的。所以,教师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当中要结合英语文章进行,不能仅仅只解释单词的意义。教师要引领学生借助英语上下文的关系和各种词组和短句,来进行英语词汇学习,掌握词汇在英语文章当中的具体用法。英语词汇往往都有好几个意思,只有真正结合文章内容,才能明确词汇的真正意思。学生不能把英语单词孤立起来,要实现英语词汇和英语文章的有效结合。学生如果单独记忆单词,遗忘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只有建立起知识间的关系,记忆的才能更长久。高中英语老师在词汇教学中,要结合英语课文进行单词教学,让学生体会词汇在文章语境中的具体运用,提高词汇学习的有效性。
(三)贯穿词汇教学
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英语词汇的学习。英语词汇可以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有效结合,在英语阅读训练过程中积累单词,进行归纳总结;在英语听力训练中掌握单词;另外,学生要多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英语言语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只有把平时记忆的词汇运用到文章写作当中,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词汇的用法。
二、利用信息技术搞好小学英语自然品读法词汇教学的途径
(一)在自然品读法词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授课模式下,上词汇课主要是利用卡片,方便时也利用实物来呈现新知,久而久之,这种单一的方式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而现在运用班班通,就可以制作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课件,在上课伊始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授词汇环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般情况下,上词汇课教授新词时,主要是采用“教师领读示范,学生跟读”的形式。这种形式机械单一,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也不理想。现在借助信息技术,自然品读法词汇教学也可以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用机械地跟读,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
(三)记忆的巩固环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种方式的训练
1 引言
成为一个双语者已经流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论文写作,直接教学法。只要有人学英语的地方就势必有人教英语。众所周知,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根本性的地位,怎样有效的传授英语一直是众多英语教学者试图探寻的话题,而词汇教学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枝。
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是颇受争议的,但是与之相反的是,词汇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似乎得到了较统一的认识,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
2 词音传授
学生对词汇掌握了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相应词汇发音的好坏,所以教师必须对语音教学有足够的重视。遇到新词时,教师都需要传授该词的发音,可通过自身朗读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借助播放磁带或视频的方式,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相关单词。
语音传授只是词汇教学中的一部分,而词汇教学的根本性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恰当正确地使用单词,而这又得从始于单词意思的掌握。
3 词意教学
3.1 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GTM)
语法翻译法始于十九世纪,是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的新名称。此教学法以语法为中心,强调词汇的记忆,注重文本的翻译,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语法教学法在二十世纪之交的语言教学方法改革中经受住了考验,直到今日,此法还是教育机构所采用的标准语言教学手段。Prator 和 Celce-Murcia列出了语法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其中与词汇教学联系最紧密的是以下几点:①课堂教学中以母语传授为主,较少地应用目标语;②很多词汇是单个列出来讲解的;③用语法来讲解构词原理,以词形变化和语音变化为中心。
在中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根据①和②,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主要是通过汉语来进行,并不怎么主动使用英语。论文写作,直接教学法。换言之,英语教师在呈现新单词的时候,给出单词并直接把单词翻译成汉语1(1是指这是本文所讨论的第一种具体细化的词汇教学法,下文中的2-8类同)。例如,单词characteristic:教师先给出该单词,并同时用中文告知意思为“特点,特征”(可能是直接读出,可能是在黑板上写出来,也可能是用屏幕呈现)。而根据③,又可以延伸出三种词汇呈现法:用近义词或同义词来解释意思2,如用“regularly”来解释“on a regular basis”;运用词汇列3,如用“fry, boil,bake,grill”来解释“cook”;用构词法或常见词缀4,如“achievement 和achieve”,“possible 和 impossible”
目前,语法教学法还是很受欢迎。很多语言教师还是在用这个方法来传授新词汇,因为此方法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没什么特殊的技能要求,但是,学生面对此方法往往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
3.2 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
实用语言学家,特别是CharlesBerlitz,通过努力创立了现在所谓的直接教学法。该方法的基本前提是第二语言的习得要跟母语习得一样:要有较多的口语交流;要自发的运用语言;不要在二语和母语间互译;不(或几乎不)分析语法规则。Richards和Rodgers总结了直接教学法的几个基本原则,其中跟词汇教学最有关系的两个原则是:
表达具体概念的词是通过演示、实物和图片来传授;表达抽象概念的词是通过概念联想的方式来传授;
仅仅教授日常词汇和句子。论文写作,直接教学法。
具体地说,以直接教学法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法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①用画图片、图表或地图来表现单词的意思5,如单词airplane,gear-box;②用实际物体来展现单词意思6,如单词flowers,blackboard,basketball;③用做手势或表演来呈现7,如washing face,playing cards。
直接教学法非常地受欢迎,尤其是在私立学校里,该方法被更加广泛的采用,因为私立学校里,教师很可能是外籍教师,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很适合该教学法的要求。但是,受财政预算、教室大小、时间和教师背景的约束,直接教学法很难在公立学校中得以实施。
3.3 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 Method ---ALM)
听说教学法是以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结构语言学家从事于他们所谓的对各种语言的科学性的描述分析。教学方法研究者则把这种分析运用到了语言教学中(Fries 1945)。同时,行为主义者提出了学习条件和学习习惯形成模式,这两者正好与听说教学法的练习形式和模仿任务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听说教学法的特征中,与词汇教学最有关的一点是:词汇是严格限制在语境中,并从语境中得以学之。该法跟前面所讨论的教学有所区别,它强调词汇要在语境中得以传授,不能单独讲解8。比如,教师传授单词“grumble”时会有以下描述,说“some people grumble about everything. For example,they grumble about the weather. If it is sunny, they say it is too hot. If itis cool, they say it is too cold. They are never happy with the weather. Theyalways grumble about the weather. So have you got the meaning of ‘grumble’here?”
听说教学法在高校中相对来说要更受欢迎,因为,它需要有一定的词汇基础量,而高校里的学生的语言情况正是满足了这一点。
4 结论
成功的教学没有诀窍亦没有捷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个教师也是独特的。论文写作,直接教学法。在刚一开始采用某个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觉得该方法是如此的明智如此的实用,其实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有教师自己提炼出来的,经过反复尝试,反复实践,反复改进得以形成的。但是,没有理论做基础的话,教师是很难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的。只有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才能付之于实践,才能有恰当的教学法进行包括词汇教学在内的外语教学。
5 建议
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提高教学效果。以下建议仅供外语教师们参考:1)准备例句。例句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而不是直接从字典里抄来的,因为学生有时也会用字典查单词,如果学生发现教师很多例子都是跟字典里一样的话,学生就不愿再听教师讲解,他们会觉得,反正讲的内容自己都能查的到,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2)请学生先来解释单词的意思,若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教师可帮助并引导学生给出正确的意思。3)考虑如何用相关的词汇(如同义词、近义词等)来呈现单词意思。论文写作,直接教学法。4)想想如何来确认学生是否理解。5)思考该单词会在何种生活实景中用到。论文写作,直接教学法。也就是呈现一些相关单词的生活实用案例,若能把新学的东西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王正文,“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及方法”,《外语界》,1996.4
[4]H.D.Brown. 2001,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earson Education North Asia Limited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73-02
1 研究目的
写作是体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最重要的一种产出性技能,是考察学生英语思维的有效途径。然而,英语写作教学都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疑难顽症。学生作文中的许多句子就是单个词母语式的简单堆砌,语法不通,逻辑不清。究其原因虽说比较复杂,但中学的应试教学是应该负一定责任的。尽管外语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也不断强调要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然而事实是许多老师为求高分,为求升学率仍然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语法点的讲解以及海量做题上,很少有初、高中教师能真正把重点放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实用技能的指导和训练上。结果是大批学生即便到了大学阶段,其听说能力都非常有限,更不用说涉及到构思、语言组织、语法的融会贯通等更加综合更加系统的应用能力的英语写作了。
这种现象在高职高专学生中间尤为凸显。先抛开语言表述能力不说,但就句子的语病来看真是千奇百怪,句子结构混乱、主谓不搭、成分缺失、修饰性成分错位、非谓语动词错用等语病随处可见,甚至时态、语态的错误也十分常见。而大多数学生要面临考级和雅思考试,其中英文写作占了相当的比例,写作辅导时若重新从语法讲起,进行系统综合训练有些不切实际,对于学生整体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基于此,采用语块教学法是在基础、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的情况下,整体提高学生写作成绩的有效途径。
语块教学法是相对于一些传统语言教学法的弊端最先由Lewis(1993)提出来的,其基本原理是:“语言由语法化的词汇构成,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20多年以来语块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得到众多国内外学者和教学者的广泛研究论证证明其是集词汇、语法、语用为一体的词汇化板块,它的这种特性使学习者将语块作为整体进行学习,会极大提高语言输出的流畅性、准确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因而可以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方式,在外语教学中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前景。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方法探索和证明语块法的应用方法和学生英语写作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此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为Nattinger&DeCarrico对语块的结构和功能分类法。
2.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1年入学,自然情况基本相似的两个高职英语强化班,一班为实验班(实验过程中采用语块教学法),另一班为对照班(实验过程中采用常规教学法)。
2.3 研究方法
测验法:通过实验前后两次对两班学生分别进行作文考试,运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组内和组间对比对两班学生的作文成绩进行分析比较。
2.4 实验步骤
前测――分类指导――后测――数据分析――结论。
3 语块教学法在写作课上的应用
3.1 实验班的英语写作课以语块教学法为中心
3.1.1 以话题为线索帮助学生学习语块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共同目标都是未来要参加雅思考试,因此应按照雅思模式来进行写作训练。雅思议论文写作基本围绕诸如教育、科技、发展、政府、媒体等14类话题进行。
在学习每一类话题写作前,先向实验班学生推荐足够的相关语块。以话题“环境”为例,笔者帮助学生总结足够有用的单词和语块,如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me-saving machines/bring 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shortage/ be responsible for/green house effect/do great harm(good) to…/in short supply等。然后有意识地通过造句、翻译、写故事等练习识记消化它们;再通过范文学习它们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它们;还可以在范文学习之后仍然使用这些语块改写范文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这些高频语块,使之最终成为学生运用比较自如的表达词汇,以备日后涉及此话题时能信手拈来。
3.1.2 以体裁为线索帮助学生学习语块
以话题为线索学习语块是帮助他们从微观上打下一个良好的写作基础,而以体裁为线索学习语块是帮助他们从宏观构建语篇。英语写作常见的体裁有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写作等。一些被称作“宏观组织者”往往被用在于不同的文体来帮助组织信息。根据不同的文体学习和积累大量的语块可以提高他们作文的有序和一致性。例如,对于议论文,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以下语块组织话语结构:①提出观点语块: I believe that / I am convinced that /In my opinion/ My point is 等。②列举论据语块: first(ly)/secondly/thirdly/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what is more/ moreover /in addition/ last but not least等。③转换话题语块: as far as... be concerned/as for.../however/on the other hand/on the contrary /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等等。④结束话语语块: all in all/to sum up.../ in summary/in a word/in brief/in conclusion/on the whole等。
3.2 对照班的教法
对照班的英语写作课以常规教学法(过程法和结果法)为中心:[1]欣赏和学习范文,总结论点并仿写。[2]就所要写的题目引导学生讨论,提供必要词汇和论据,拟写提纲,然后写作、批改、讲评。
4 结果分析
4.1 前测结果的组间比较
前测作文平均得分情况(如表1)。
从上述得分情况首先我们可以看到, 对于实验班和对照班无论每个项目平均得分还是总平均分数均处于4和5分之间。这样的成绩说明了这项研究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整体较低。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每一项得分和总平均分数未见明显差异,只有-0.07%。结果清楚地表明, 实验班的受试者与对照班的受试者处在相似的英语写作水平上。
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p=.937(P> 0.05)更加科学地证明了两个班的平均分差异不显著。
4.2 后测结果的组间比较
后测作文平均得分情况(如表2)。
经过近两个学期的分组指导,在对两个班进行统一题目统一标准的第二次作文测试后,获得了上述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两个班的作文成绩无论单项平均分还是总平均分对比前测成绩均有了较大的进步。然而,与前测结果不同的是实验班每个单项平均分和总平均分都超过了对照班,尤其在连贯与衔接、词汇资源和语法掌握方面更为明显:组间差距分别为11%,17.5%and10.6%。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0.039(
5 结语
一、引言
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听、说、读、写、译没有哪一项语言技能能够脱离对词汇的依赖。词汇翻译教学法是教师解释词义的最直接的方式,但词汇翻译教学法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技能的培养。目前,在大学英语课堂另外一种常见的词汇教学方法就是语义场理论指导下采取的词汇教学策略。但是实践和研究也显示以语义场的手段学习词汇,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某一生词的情况下,将该词与已学单词进行比较,比较容易混淆两个单词的用法。因此,中国学生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最佳的词汇教学方法应当是将翻译教学法与语义场结合起来,挖掘二者的精华,融入英语词汇教学中,促进和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
二、理论基础
1.短时记忆的容量。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米勒(Miller,1956)在著名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中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在5至9间波动,一般为7个单位。
2.认知加工层次理论。认知加工层次理论是由Craik和Lockhart于1972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从纵向角度阐释了信息加工过程。它认为大脑对信息加工的层次和深度不同,对信息记忆和存储的程度就不同,加工层次越深,信息存储就越持久,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
三、研究方法
1.研究的问题。(1)哪种理论指导下的词汇短时记忆效果更好,翻译法理论、还是翻译法与语义场理论相结合?(2)哪种理论指导下的词汇长时记忆效果更好,翻译法理论、还是翻译法与语义场理论相结合?
2.实验对象。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60名某大学二年级学生。这60名学生具有如下共同特点:他们都顺利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他们都具有8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他们都拥有相似的英语学习环境。
3.实验工具。实验前,这60名学生都参加了英语词汇量的测试,测试卷采用nation所设计的词汇测试试卷,根据60名学生词汇量大小,将该60名学生分成2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确保每组学生词汇量水平相近。试验中,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分别在翻译法、翻译法与语义场相结合的理论指导下习得词汇。
4.实验设计。本文基于注意理论、信息加工模式及认知加工层次理论,对比翻译法理论、翻译法与语义场理论相结合下的词汇习得效果。60名受试者被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分别在翻译法、翻译法与语义场相结合的理论指导下习得词汇。通过对目标词的测试来验证最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词汇教学方法。
5.实验结果和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了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学生的第一次词汇测试成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787>.05),这表明与翻译理论相比,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对学生目标词短时记忆的效果没有太大区别,而在10天后的词汇测试成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0
四、结论
1.与翻译法理论相比,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对学生目标词短时记忆的效果没有什么区别。翻译法与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中对新单词相关语义知识的讲解是在学生掌握新单词释义和基本用法之后,因此在翻译法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策略与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下,被感觉登记器记录下来进入短时记忆的有关新单词释义和用法的质和量是一致的,因此这两种词汇教学策略对学生目标词短时记忆的效果没有什么区别。
2.与翻译理论相比,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更有助于学生对目标词的长时记忆。在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下,首先介绍新单词的释义和用法,内容不复杂,重点突出,不会超过可得到的有限注意资源数量,也不会使短时记忆超负荷,有利于目标词从感觉登记器进入短时记忆,待学生掌握新单词释义及基本用法之后,再向学生讲解新单词的相关语义知识,对新单词进行深加工,使新单词成为词汇的语义网络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对新单词的长时记忆,此外也使学生重温了学过的词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已学词汇的记忆。而翻译法指导下的词汇教学策略只对新单词进行复述,并没有对新单词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因此其对新单词长时记忆的效果不如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Miller,G.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56,(02):81-97.
1传统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英语作为一种国际相互交流的语言,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与学习。然而我国作为非英语国家,对其学习仍存在多种局限。词汇教学是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词汇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重用力均衡轻层次清晰,对英语词汇采用同等力度去学习,没有区分重点、难点以及哪些需要扩充,哪些需要简略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初中生来说,无疑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并且收效甚微,最后导致对英语学习的抵触和失去兴趣。其次是对于词义重单独教授轻创设语境,填鸭式教学在我国教学中已占有较长时间,很多英语老师对于英语词汇教学只是一味单独讲授,而不能将同学带到情景当中,从而学生不能对英语词汇融会贯通,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后是重含义轻文化内涵,对于每个单词事无巨细的讲授单词的意思,没有将其与词义背后的文化内涵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在应用时发生与文化背景冲突的错误。
2词汇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词汇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为未来英语奠定坚实基础的阶段,而词汇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未来英语的学习产生坚实基础。二是词汇教学通过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同时也有力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三是词汇教学促进了英语完整性的学习,英语是听、说、读、写为一体的完整性学科,缺一不可,而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
3词汇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改革
3.1运用直观教学法教单词
直观教学法是初中英语入门学习简单却效率非常明显的方法,通过可以直观、立体的事物来对英语单词进行解读和解释,从而方便学生产生直观思维、便于记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水果等词汇时,老师可以将香蕉、橘子、桃、葡萄等放在讲台上,指着其中一个,问学生是什么。如香蕉(banana),老师提问Whatisthis?It’sabanana.然后让学生们互相提问,学生可以轻松的记住每种水果所对应的英文单词以及如何提问和回答。再如,学习人物介绍时,通过制作人物卡片,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叔叔阿姨等制作成人物卡片,老师指向其中一个进行提问,如Whoisyoursister?学生指向其中姐姐的卡片说,It’smysister.这种直观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且学会了应用,也是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3.2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情景教学法是将某个英语词汇融会在情景当中,从而生动形象的让学生产生记忆和理解。有很多英文单词不仅具有表观的属性外,可能还具有其他属性,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掌握该词汇的常用属性,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例如,drink不仅具有喝、饮、举杯共庆等动词意思,还具有酒、饮料等名词属性。英语教师通过课前充分的备课,上课时通过举例Hedrinkshiscupofteaeveryday;Hefeltlikeadrinkafterahardday.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通过这种对话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场景之中,从而掌握其含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更好地进行阅读,具有独特的作用效果。
3.3文化教学法的导入
英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是与其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语言表达媒介,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英语词汇,需要了解语言产生的独特文化背景,而文化教学法的导入是词汇教学的又一重要改革。如果不讲词汇与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则会出现在学习tea单词时,会将红茶脱口而出说成Redtea,而真正的红茶是blacktea。再如,学习apple这一单词是,很容易的将bigapple认为是大苹果,而将其与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才会明白其意思是对纽约的昵称。
4结束语
词汇教学为初中英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元素。本文通过对传统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及词汇教学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词汇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运用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文化教学法的导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词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试行》的颁布和逐渐深化,教学法也应随新形势新要求而有相应的调整,改进。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一、独辟蹊径的课堂导入法
1.教师为主导的导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通过教师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控课堂教学的进程。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
2.词汇背景知识导入法最适用于阅读课教学,当然写作课也可采用。词汇是语言这座大厦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任何词汇都是音义结合的实体单位,并在语句中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比如:a black hen lays a white egg.字面意思是“黑鸡下白蛋”,理解意义可以是“丑妇生俊儿”或“世事无定”,而汉语中亦有“黑孩娶白妮儿”的说法。又如:he is not as green as he’s cabba-gelooking.(他虽年轻但不是不懂事。)如果不懂中西文化的相通与暗合,很难理解其中的寓意。这些词出现在阅读短文中时,一定要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词汇背景知识导入法很实用,能让学生知道词除了词义本身外,还会在特定语境中产生联想意义。这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作者的本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3.语法背景知识导入法适用于写作课和语法课教学,因为英汉民族在思维上的差异造成了在同义表达上采取不同句法形式的现象。汉语语法呈隐含性,英语语法呈外显性;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重动态、人称、主动、简单,英语重静态、物称、被动、复合。汉语无形态变化,只有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动作的先后顺序与语序对称。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学生会特别注意句子结构、句子的正确表达、语法的正确运用。这是我们在写作和语法教学中非常可取的一种导入方式。
二、加强并提高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在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外语时继续提高,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够钻研并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自学能力比获得外语知识似乎更具现实和长远的意义。特别提倡“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启就是启发,以此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读就是阅读,是关键所在。阅读重在理解,不仅是文章整体与细节的理解,还有词的理解。练就是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阅读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知就是知晓结果,也就是得到答案,是对阅读训练效果的检验;结就是总结,概括全貌,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这五个环节缺一不可,互相练习,是统一而系统的教学手段。
三、要深化兴趣教学法。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1.情境教学法是兴趣教学法的最好体现。比如在学习一些实际事物词汇的时候,如牛奶、橘汁、梨汁、香蕉、面包之类的词语,就可以设计多个场景来讲解和练习。场景一即顾客与商家的买卖过程,场景二即就餐者与餐厅侍者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过程。通过类似的对话练习,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词汇,并掌握相关会话。
2.游戏教学是兴趣教学法中的经典之作。比如教授词汇知识的时候,可以用比划猜词的游戏来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又如讲授课文知识的时候,可以用小组竞争游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在平时小测验的内容上,也可以适当有兴趣题目的出现,比如填字游戏或者猜谜游戏等。
3.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我经常利用教室让学生举办英语角、英语专栏,从报纸杂志上收集一些小故事、成语、谜语、笑语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改编,然后让他们举行故事会、游戏、对话比赛等节目。要求学生们都积极准备,踊跃参加,让他们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感到其乐无穷,而且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总之,英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但是,教好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活学活用,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教师们的共同追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49-01
一、相关理论基础
语法辅助的词块教学法的研究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语言学。Sinclair(1991)根据认知心理语言学的观点,指出语言习得包括两大体系:一个是以语法规则为基础的分析性体系;另一个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套语体系。前者在记忆中所占空间小但强度大,提供了无数个句子的可能,保证了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根据Sinclair的观点,语言加工过程一般遵循两条原则:习语原则和自由选择原则。习语原则是指大量地使用现成的词块来组装语句,而自由选择是指选择合适的语法和词汇来搭建语句。英语写作者要想自由表达思想,不但要大量记忆词汇和掌握其用法,更要注重用正确的语法结构将词汇搭建起来,组成正确的句子。由此可见,语法结构在英语句子搭建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Nattinger&DeCarrico’s(1992)将词块分为多词词块、惯用表达式、短语限制语和句型框架四类。其中符合语法规则的多词词汇、短语限制语和句型框架就是以语法规则为基础的可分析的半固定结构,是可通过合适的语法和词汇来搭建并扩展的。
依据上述理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法意识,注重句子语法的正确性。因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词块教学,更要注重对其进行语法分析,强调句子语法的正确性。
语法辅助的词块教学法,融合语言“形式”和“功能”,体现出语义、句法及语用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语法结构,又注重语言在具体环境中的运用。不但能够弥补词块法中摒弃了语法分析的弊端,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书面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措施
(一)向学生灌输词块理论和词块教学法,介绍词块在写作中的功能和优势,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二)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标出词块,增强识别和学习词块的能力,尽可能引导学生分析复杂词块中一定的语法结构。从词块的角度对某些语法结构进行语用功能和语义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某些固定语法词块范畴,而且能在语法结构的基础上扩展并正确运用;
(三)进行跨文化学习,帮助学生分析和对比英汉表达的异同;
(四)归纳重点词汇的相关搭配、固定用法、句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体,将不同的组篇模式以及表示不同功能的词块介绍给学生,并分析输入期间相关的语法现象;
(五)教师在精读课的教学中可以找出课文中含有重点词块的句子,并对词块进行标记,要求学生将其翻译成汉语;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词块,让学生进行汉译英的练习,此外,通过汉译英学生可以使用一些课本中没有出现的词块,这样就加大了学生词块的输出量。
(六)复述课文和背诵课文根据文秋芳(1996)的观点,背诵和朗诵能够强化语言输入,加深对所学语法知识的理解,提高词汇、句型和固定表达的记忆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从而使其语言输入规范化。在课文讲解之后,教师设置课文复述环节,即教师提供课文中的重点词组尤其是关于课文关键内容的词组、课文中的生词组以及具有语篇功能起着衔接作用的词组,要求学生在不看课本的条件下复述课文。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形成语感,在写作中会无意识地模仿写出背诵过的句子,可以提高语言输出的正确性。
三、结语
将语法辅助的词块教学法引入英语写作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语法错误频出、语言表达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语篇连贯性差等问题,教会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含有目标语法的词块。监控学生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不断修正,重新认识,准确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准确性。从而能写出语法正确、语言地道、语篇通顺连贯的篇章,进行有效的书面交际,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顺利实现外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丁言仁,戚焱.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1(5).
[2]程晓棠.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4).
[3]柯静.语法辅助词块法应用于大型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3).
论文摘要:英语写作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相对落后于其它四项基本技能。本文拟从教师方面入手探讨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方法,指出教师要融合不同的教学法、培养学生写作策略和改进作文评议模式。
一、前言
作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写作通过书面表达体现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实现语言习得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写作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尽管教师们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但收效甚微。如何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教师层面来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水平。
二、融合不同的教学法
目前,写作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有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一直以来,成果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其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写作理论教师分析范文教师命题学生模仿范文写作教师批改作文,成果教学法强调写作中语言知识的掌握,注重词汇、语法使用的正确性。在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完全处在教师的支配下,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写作成了机械输入——机械输出的过程,显得枯燥乏味。
与传统的成果教学法不同,过程教学法视写作为过程,而非仅注重最终的写作成品。它是一种“非线形的、探索性的、生成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习作者不断地去发现、整理自己的思想观点”(Zamel,1983:17)。Claudia L. Keh (1990)把过程教学法分为七个步骤:输入阶段写初稿阶段同学互评阶段写二稿阶段教师批阅阶段师生交流阶段定稿。自始至终,过程法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包含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广开思路,发挥想象力,提高写作兴趣。实践证明,过程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其写作的自信心,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然而,过程导教学法比较耽误时间,不适用于有特殊目的的短期培训课程。(祁寿华,2001:65)。体裁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语篇,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
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长处和不足,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单一的教学法已不能适应大学英语写作课教学。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将成果法、过程法、体裁法融为一体,扬长避短,灵活运用。
转贴于
三、培养学生写作策略
写作策略是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构思、搜集材料、撰写草稿、修改、评价作品所采取的有目的的思维和行动,涉及写前策略、写中策略和写后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策略,让学生融入写作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应用和掌握写作策略。
写前阶段用于搜集材料、阅读、计划构思,涉及的策略有审题和列提纲。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审题、理解题意和根据要求列提纲,搭起文章的写作框架。写作阶段是一个一方面写下已有的想法,另一方面不断思考新观点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写中策略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词汇、句子、段落和篇章层面。词汇层面,应指导学生准确用词,避免中式英语,词汇要富于变化,避免单一重复,如喜欢可以用like,love,be fond of,be keen of,enjoy等表示,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适合的词汇。句子层面,句子按使用目的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按结构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和并列复合句,按修辞角度可分为松散句、圆周句和对偶句(丁往道,2005:35—37)。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种类、结构、形式的句子,使文章鲜明、生动、有活力。段落层面,应指导学生做到主题明确、前后照应、衔接一致。篇章层面,要指导学生做到行文流畅、内容充实、段落连贯、过渡自然。写后阶段主要是准备公开作品,使其以某种形式呈现出来,采取的策略有准备最后的成稿、决定作品和大家分享或发表(陈艳龙,2006:93)。
正确的写作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上系统地分析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需要、课程要求、写作任务的特点和目的,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写作策略(侯香勤,2007:72)。
四、改进评议模式
传统的作文评阅主要有两个弊端:(一)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只侧重语法、句法、词汇等语言形式的使用,而忽视内容、篇章结构、逻辑思维等因素,这种只改错误或简单给分的方式会使学生逐渐丧失英语写作的兴趣;(二)目前的写作教学中,修改和评价作文均由教师一人完成,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反馈的分数,而对反馈中的评语和修改处视而不见。因为在学生的传统意识中,批改作业只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因而反馈效果极差。
针对上述现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改革。首先,修改作文时,可采取学生互评互改和教师抽样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完成初稿后,除交给老师评阅外,还可同时交给3位同学,每位同学要对自己收到的作文进行修改和评价。这样可以强化和拓展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为同学变相建立长期的笔友,极大地刺激学生写作的动机(王静,2008:114)。其次,学生接到同学的反馈意见对初稿加工改正后,把修改稿交给老师,老师要在课堂上比较分析初稿和修改稿,让学生了解自己写作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改进。然后,教师再提供参考作文让学生比照和对比,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正。最后,教师批改作文时,不要停留在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层面,要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出发,对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做出中肯的评语。还有,教师不要更正学生作文中的所有错误,而是要把错误标示出来,让学生课下自己订正,或与同学相互交换订正,以提高其学习自主性。
五、结语
总之,在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中,写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语言功底。作为产出性技能的写作在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英语综合能力,提高整体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中占据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Zamel,V.The Composing Processes of Advanced ESL Students:Six Case Studies [A].TESOL Quarterly[J].1983:17.
[2]陈艳龙.从学习者主体看大学英语写作困境及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6,(2):93.
[3]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