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7: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继续医学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2方法本次研究按照城市、农牧区地域划分的不同,分别设计调查问卷。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值、百分率。
2结果
城市卫生专技人员(学历、职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需求调查表(见表3):相同专技人员按照职称调查表统计显示——希望增加医学心理学、伦理学项目学习占95.6%;增加疑难病例项目学习占96.1%;增加交叉学科项目学习占95.5%;相同专技人员按照学历调查表统计显示——希望增加医学心理学、伦理学项目学习占99%;增加疑难病例项目学习占98.8%;增加交叉学科项目学习占98.7%。农牧区卫生专技人员(学历、职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需求调查表(见表4):按照职称统计显示——希望增加医学心理学项目学习占97.4%、伦理学项目学习占97.7%;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及医院感染项目学习占98.6%;按照学历统计显示——希望增加医学心理学项目占94%、伦理学项目占98.9%;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及医院感染项目学习占100%。
3讨论
3.1改变继续医学教育讲座模式,增加互动交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包头地区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偏重于对专技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缺乏对专技人员人文医学(包括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相关交叉学科、卫生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内容较少;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城市开展的较多,学习形式上偏重于面对面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术讲座缺少互动环节。建议通过增加人文医学、相关交叉学科、卫生应急事件处理等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同时增加农牧区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项目讲座中增加现场互动环节。
大部分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未将其视为是获得新知识、新技术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良好机会。工作安于现状,惰性心理严重,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就是拿学分,走形式,只要是讲座有学分,不论讲座内容是否与自己业务有关,都来听课刷学分;部分人员认为继续教育只是与晋升职称挂钩,正高级职称、未到晋升职称年限的及不打算晋升高一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参加学习不再积极,因此出现找人代替刷学分、混学分、网上答题找人代答等不良现象。
2.管理不规范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
目前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环节薄弱,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有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参加学习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分,从而使人认为不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照样可以获得学分。
3.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我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有国家级、市级、区级及院内自管项目,项目较多,但培训内容缺乏创新,如培训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或培训内容有重复,医务人员自愿听课者少,讲课者也感觉很吃力,从而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质量。
4.重学分,轻学习,工学矛盾严重
医务人员既要从事繁重的医疗任务,又要从事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我院医务人员多采取课堂听课刷卡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尤其是护理人员表现尤为突出,这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有关。继续医学教育规定每年修满25学分,护理人员为了获取听课学分出现了只为刷卡,刷完卡就走人或讲座即将结束时来刷学分的现象。
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对策
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医院领导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尤为重要。科教部专职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北京市医学教育协会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相关培训,接受培训后将相关的培训内容对医院各临床科室科教秘书进行培训,再由科教秘书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分层培训。力求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人人知晓,达到改变医务人员观念,提高其认识,最终使医务人员从继续医学教育中获利。
2.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健全的制度和科学管理的规范是保障继续医学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完善切实可行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认真落实执行,真正将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与个人年终考核、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等密切结合起来。
3.丰富继续教育内容,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
我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已经形成了以继续教育项目为主要形式的继续教育体系,针对各学科初、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举办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课程,并提前一个月公布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安排,使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所学专业选择听课。
4.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妥善安排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针对各层级护士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相应课程,从而保证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随之严格执行刷卡制度,改变刷卡方式,将刷卡次数改为不确定,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上课前、下课后两次刷卡或者下课后一次刷卡。
(1)纳入文献标准:纳入研究类型为分组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采用WPBL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对象为继续医学教育学员;结局指标:理论知识或学习成绩、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参与者满意度。(2)文献排除标准:①剔除重复报告、质量差、报道信息太少及无法利用的文献;②试验组未采用WPBL教学;③未涉及结局指标等的文献;④无法获得WPBL教学效果分析数据的文献。
1.2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追踪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及向作者索要全文及原始数据。检索方法:(1)中文:“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继续医学教育”;(2)英文:problem-basedlearningonweb,problem-basedlearning,practice-based,self-directed,learner-centered,andactivelearning,combinedwith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3)语种仅限为中文或英文,检索文献起止时间均从2000年1月建库~2014年12月,限定为随机对照试验。手工和在线查找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
1.3研究方法
筛选所有“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常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确认试验符合纳入标准,独立记录试验特征及结果,交叉核对结果。纳入研究的方法学采用Jadad量表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包括是否随机分配、随访情况、意向性分析、是否盲法设计、基线可比性,每项满分10分,超过25分为高质量文献,低于25分为低质量文献。统计学分析将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整理、核对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临床试验提供的数据不能进行Meta分析时,则只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文献纳入情况
按纳入标准进行筛选,最终有8项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发表时间2002~2013年,包括英文和中文文献。
2.2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的8个研究中提及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1个采用了双盲法,7个对随机分配方案基线具有可比性,8个试验中,Jadad评分超过25分的7个,低于25分1个。
2.3PBL对远程医学继续教育的影响
在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考试成绩方面:6个研究评估了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知识和考试成绩的影响,其中4个研究取得阳性结果,另外2项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专业知识方面无差异:Short等、Harris等以及Stewart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学员在接受WPBL教学后知识与考试成绩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郑丽君等对照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ing,LBL)教学法进行业务学习,观察组以WPBL法进行业务学习,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相反,Cook等比较了两组学员在接受WPBL教学或传统教学模式前后专业成绩和知识应用的变化,研究发现不管是WPBL教学或传统教学模式都能够提高专业成绩和知识应用(75.0±0.1vs.74.7±1.1,P>0.05),两种教学模式对成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Hugenholtz等发现短时间的WPBL未能体现出其优越性,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知识能力上的效果相似。在提高业务能力方面:6个研究评估了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业务能力的影响,其中4个研究取得阳性结果,2项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专业知识方面无差异:Short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教学组学员学习后业务能力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llison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学员表现能力显著提高,与未干预组相比较,WBPL在病原体检出率能力提高显著(P<0.05)。Stewart等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WPBL组学员在糖尿患者的处理以及专业知识能力显著提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郑丽君等,对照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法进行业务学习,观察组以WPBL法进行业务学习。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护士业务学习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较业务学习前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相反,Harris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教学模式在提高业务能力方面无效。Curtis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学员在筛查与处理骨质疏松症专业技能方面较未干预组有提高的趋势,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在参与者满意度方面:3个研究评估了学员的满意度,结果显示3个研究中WPBL教学法组学员有较高的满意度。
3讨论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发展,整个社会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继续医学教育(CME)日益受到重视。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医院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是让学习者通过围绕问题展开自主学习以获得能力和知识。本次文献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表明继续医学教育中引入WPBL教学模式可能为有效地教育措施,提高学员知识以及考试成绩、提高业务能力、较好参与者满意度。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学员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认识;区域发展不均衡,各个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参训学员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职称的差异性较大,使培训难度增大;继续教育模式及内容相对单一:继续教育往往以教材为基础,局限于传统学科框架中,缺乏以案例为基础的分析,学员在工作中主动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未得到提高,另外,学科新进展,以及新的理论技术知识未得到提高。WPBL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的缺陷,WPBL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多媒体,卫星通信网络教育使得学员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授课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也是影响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次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结果表明W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学员专业知识以及考试成绩。当今网络快速发展环境中的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普遍的教育模式,基于网络PBL教学模式的学习具有很大优势,学员能够享用大量的开放性、共享性、快速性的网络资源信息。另外,开展以“网络”为远程技术平台的教育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可能有助于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不适用于偏远地区和乡村医护人员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WPBL教学模式的学习应用于继续医学教育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网络学员学习可能受主客观因素以及时空分离和的影响,导致信息超载与迷航、产生认知负荷,反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在WPBL的实施于继续医学教育时应注意这一影响。本次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结果表明W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学员业务能力。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临床医护人员面对实际问题时具备良好的判断性思维能力,WPBL教学模式要求学员通过网络查阅文献、网络搜索找出解决情景问题的最好方法,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WPBL已经应用于医学学生的教育,在护理学教育以及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效果得到认可。WPBL应用于继续医学教育弥补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缺陷,使得医护人员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WPBL运用于继续医学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研究中纳入研究多为国外文献,认真借鉴和吸取国外有益的方法,对于促进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次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结果表明WPBL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员参与者满意度。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工作繁忙并且压力大,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又学习新的知识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员提供多元的学习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基于网络PBL教学模式具有“学习时间自由性、学习方法自主性、学习地点的灵活性”成为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措施。可见,继续医学教育中引入WPBL教学模式可使得学员更灵活方便的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新的知识”,突破了传统教育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二、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开发从开发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完全定制开发、半定制开发和直接引进。完全定制开发是完全基于课程的开发流程进行开发,需要解决的是既定的问题,要投入很大的人力或财力。半定制开发是进行内训的课件开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结构和案例,使得单次培训的内容和背景资料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直接引进的课程一般来说并不是很多,一般直接引进的课程大多是专门做课程开发的公司开发的课程。本项目采用半定制开发的形式进行课程开发。在培训课程设计上,突出“打牢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的特点,将授课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践操作、考试辅导三个部分。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与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验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专题。安排心理学系具有丰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专家和教授授课,参与授课的13名教师全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
三、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是培训过程的中心环节。培训目的能否实现、培训计划是否有效、培训课程是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全依靠培训过程的实施。本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为提高培训质量,便于参训教师自学和消化吸收授课内容,适当延长了授课时间跨度,培训班从6月7日至11日1日,安排周末和暑假期间共面授学习20天。通过培训,进一步打牢了参训教师的理论基础、更新了观念、提高参训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掌握解决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沟通技巧,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解决提出解决策略和解决方案;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能力,能够满足教师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策略、方式方法、经验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需要,满足教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在现有生存发展环境中成长的心理引导、辅导、咨询和服务的需要。在培训实施中,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制度,并定期公布考勤情况。提高考勤主要依靠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以及周到细致的服务。依靠授课教师是指要有一批知识丰富、教学生动,能让参训教师通过学习有促动、有提高,从而愿意听、愿意学。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包括课堂上和课堂外,参训教师都是一线的老师,在培训期间希望能通过培训能够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疑问,授课教师要乐于答疑,与参训教师多沟通交流,增强学员的认同感。周到细致的服务,主要是为参训教师提供尽可能方便的午休、就餐,以及停车服务等,让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感觉到处处被关怀,时时被关注。
2丰富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
开展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形式继续医院教育的形式包含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以及教育项目的管理和申报。前者主要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在全院进行远程教育、学术活动、讲座、著作、论文、获奖以及课题等形式的教育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医院特色进行其他不同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如案例分析、疑难病例讨论会、医院信息化论坛等。也可以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进行禽流感、艾滋病、非典等重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处理进行知识普及。每年年初根据医院教育进程制定学术讲座计划,做到每周的继续医学教育安排,并将一览表进行公布。通常讲座以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为主要内容,要求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先进行。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是评价医院医疗教学水平、医院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保证项目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医学教育部需及时组织院内专家进行项目的审核和修改,从而保证项目的质量。通常每年年初需公布全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地点、时间以及其他内容安排,方便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了解和选择。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为保证教学质量,我院不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并坚持对专家讲课进行评估,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每期学习班均制订配套资料教材,采用手术演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我院通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授课等工作,提升了科室的专业水平,在客观上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学术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2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改进完善具体措施
针对该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细致讨论分析,并研究相应对策,通过与信息科合作,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有效地改进完善。
2.1对数据录入模块进行优化,确保信息数据的有效性
2.1.1统一思想认识
提高录入效果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工作由手工录入模式转入信息化管理模式是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发展必然经历的改革阶段,是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推手。通过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会议,强调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多次组织对全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操作使用的培训讲解,以此确保系统数据录入的质量效果。
2.1.2简化录入程序内容
避免重复操作将录入项目中科室讲座、教学查房等8个内容由原来的个人录入转化为科室管理员或机关管理员统一登记录入。对部分个人录入项目的界面进行了优化调整,用户只需填写题目和时间,学分类别、分数等由系统自动生成供管理员审核。2.1.3改善数据录入方式,减少人为误差改善数据录入打字填写方式,尽可能用下拉框选择录入内容的方式来代替,一方面节省录入时间、提高效率,更主要的是减少了录入信息的人为误差,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2对系统审核功能进行完善,确保质量效率并重
2.2.1减少人为审核操作
优化程序步骤按照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相关要求,调整系统审核组织形式,分为人工审核和系统自动审核两个类别,其中自动审核主要是系统依据学分计分办法对不需要管理员进行细致判别的学分申请项目进行评定,并合理赋予学分,以此减少人为操作,一方面避免了误差,同时减少了管理员审核工作量。
2.2.2强化科室管理效能
提高审核效果充分发挥层级管理的作用,在系统改进后,提高了科室管理人员的审核权限,强化了科室管理人员的职责,机关管理员可以集中精力主要对科室管理员的审核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审查,提高审核质量效果。
2.2.3严格审核管理纪律
确保工作质量制定严格的审核管理规定,增设系统查错纠错功能,对任何不合理分配学分的行为进行标注公示,并依据规定进行严肃处罚,以此确保审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2.3对系统统计模块进行改进,实现实时、全面、准确
2.3.1增强分类汇总管理
提高统计质量系统改进后,能够对全院各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类统计,根据各类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项目特点制定统计表格,实现各类别统计项目的统一规范,从而有效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根据各自情况机关可对教育项目等进行及时调整。对科室人员进行分类统计,根据专业类别制定包含共同教育项目和特殊教育项目的统计表格,以便科室领导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室各类人员教育情况,合理安排教育计划。
2.3.2强化加分项统计功能
增强统计效果掌握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对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系统改进后,强化了各类别加分项统计职能,特别是对科室、个人参与及得分情况进行实时汇总分析,以此全面细致的呈现各类教育项目的开展落实情况。
2.3.3增设审核统计模块
拓展统计能力在强化系统审核功能的基础上,增设了审核操作统计模块,每一次审核行为都被实时记录在数据库当中,并可随时查阅。系统能够从审核及时度、准确度等方面对每次审核进行评价,对不规范的审核行为进行及时标注公示。该模块还能实现对科室管理员工作效能的评价分析,以便机关能够及时发现科室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正、调整。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规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结合实际在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语文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在培养数量和质量上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现阶段我国的中职教育课程结构设置并不合理,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许多课程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知识的更新与教材内容滞后的矛盾日渐显现,课程设置和教材改革滞后于现实需求,专业课程偏重学科建设,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忽视学生综合能力有培养。这个问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传统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教师仍然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仍在沿用。教师大都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简单的模仿练习,偏重于理论型、知识型逻辑思维训练,因而学生难以获得事物具体表象的支撑,语法概念、人文伦理、文体表达方式、语体风格、语文结构在不少学生的头脑里只是干巴巴的知识条文,缺乏活灵活现的具体形象,更缺乏日后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由于语文教学的欠缺,使学生对抽象概念出现较多的文言文和一些科技文的理解产生困难,影响了学生全面思维的发展,认知和实践能力较差。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显然是“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这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语文教学是一种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工具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弱化了这方面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只强调学技能的职业特点,而忽视个人发展的文化内涵,使他们在掌握从事某种岗位技能的同时却无法达到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程度,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因其专业技能低,文化素质较差,而难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主要是指其服务于适应职业社会需要的教育教学质量,即培养具有通专多能实用型、适用型、适需对路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其核心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度,是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后给社会带来的物质与精神利益的多少,则会成为中等职教生存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而要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上来,使其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人才规格质量培养与劳动市场的流向趋于一致。为此,中等职业语文教育尤其重要,作为科学文化学习的基础学科,与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素养、自学能力、心理素质等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主导地位和事半功倍的效能。
创新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供平台。在学生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各种情感、态度、意志、兴趣对技能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职业教育中作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的语文教学,应在选文和教学形式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在职业方面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读职校当工人低人一等”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选取一些歌颂当代劳动者的诗歌、散文。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角色互换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经历审美和情感体验,正确认识到劳动者的光荣和伟大,找回自信;组织学生听取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做典型报告,写出感想认识,语文课上进行评讲,使学生了解成功者背后的付出;以语文教学为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良好的理性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经营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语文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其人文性在解决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对专业技能形成影响的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行的体现,如对人的接纳、容忍、理解、尊重关怀和爱护、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体现出极大的社会性和人生价值追寻。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互相配合,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具体问题,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各种新途径、新方法。通过语文教学不断地转变学生的观念,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力,强化学生学习和练就专业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适应将来就业所必需的专业技能。
实行灵活模块的教学策略,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中把语文课编为文选预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文刊板报编辑与排版训练四个能力模块。每个模块分为基础语文能力训练和职业语文能力训练,既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高,又适应和满足技术专业的需要,从而强化学生今后岗位实践活动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岗位工作需要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时效、培养学生把握语文的能力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注重写作教学的基本训练阶段
英语属于结构语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这些都是不可变的,要想在写作中用上它们,用好它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首先,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教学。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这五种基本句型记牢,不断运用。五种基本句型是:
(1)S+V;
(2)S+V+O;
(3)S+V+O+O;
(4)S+V+P;
(5)S+V+O+C。
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二、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的,说的能力有赖于听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写作。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首先,在Dialoguo的教学中,除了听录音、对话、表演和编写相似的对话外,还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变成短文的过程中,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
其次,在Reading教学中,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且人称、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这样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义句表达,提高了表达能力。还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进行复述,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快的提高。
再次,在“Listening”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听懂做完听力练习之外,还让他们把练习作为guide进行复述听力材料,有时还让他们写在作文本上。
三、注重写作训练的规范化
高中起始阶段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按教师用书上说明的写作步骤,即:(1)构思(讨论题目)(2)写提纲(理顺思想的逻辑关系)(3)起草(打草稿)(4)校订(检查错误,重新安排内容)(5)修改(定稿)。对学生进行写作模式的训练。这样看起来比较麻烦,但避免了反复,养成了好的写作习惯。再就是书写和文体格式要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讲清楚,使学生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标准评析和规范自己的书面表达。
四、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对有一定医疗工作经历的成人进行的高层次医学教育,肩负着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水平和综合素质,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更加和谐医患关系,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神圣使命。构建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新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并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方面适时加以改革和完善,才能彰显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强大的生命力,促进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与时俱进,协调发展。
1.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目前的成人医学教育改革步子显得滞后,很多方面仍在照搬普通医学教育模式,尚未形成适合当前医疗卫生发展形势、满足成教学生成长提高需要的新的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和安排上,绝大部分成人医学高校仍然局限于借鉴普通医学教育的模式,过于追求体系化,求全求多,专业基础课门数和公共课程学时过多,忽略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的现实。
教学内容上,沿袭课本体系,注重理论讲解,未能顾及学生重视对临床问题的解决和医学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实际需求。尤其突出的是公共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是重复原来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教学方法上,仍以理论讲授为主。由于课程设置上的欠缺,将学生集中在教室进行教学。特别是现在学制只有两年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当紧张。减少实验课和见习课成为必然选择,更无法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上,忽视成教学生理解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而记忆力相对下降的实际情况,仍然沿袭传统的书面、闭卷的考试方式,不能完全达到考核的目的。
2.构建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新模式的现实背景
2.1 现行的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观念、内容、结构滞后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基本上沿用全日制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缺乏成人教育的特色。(2)结构框架陈旧,主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体,不能体现具有成人特点的素质教育、能力构建及个性化教育为目标的培养方案要素。(3)课程体系不够科学。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口径较窄;课程设置普教色彩较浓,成教色彩较淡;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陈旧的课程多,反映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新成果的课程少;专升本与专科课程重复比例过高,要求、区别不明确。
2.2 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高级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成人高等教育依托全日制专业办学,共享教学资源,必须借鉴全日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成果,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使其既要符合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以应用性来构建知识、能力结构,以突出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2.3 学制和学习形式发生了改变
教育部取消了高等院校办成教脱产的学习形式,只保留了业余的学习形式。学制也由原来的两年或三年改成了两年半。
2.4 成教生源成份发生了新变化
过去成教学生主要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各行业在职在岗多年的人员,近几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年龄偏大的在职生源少了,年龄在20多岁的生源多了,多是中专毕业生或专科升本科的学生。他们对社会了解甚少,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未就业的成教学生希望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后面向社会择业。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生源变化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意加强对成教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培养成教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加强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分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科学地处理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明确培养目标以及各层次间知识的衔接,加强内容和体系的统筹和协调。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关系,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根据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来源、层次、学习形式的独特性,制定相关教学计划。遵循成人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统一要求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拥有学习自。主动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综合素质。
4.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思路
总体思路是: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展开讨论和学习。使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进度层次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促进学员的个性发展,达到温故而知新、提高学习效率、“学以致用,以应用为主”的目的。
4.1 课程设置上,加大整合调整力度
适当减少基础理论课开设门数, 减少公共课程的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科研方法、文献检索等课程,增加临床课程学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尽量避免开设重复课程,有些不得不开的重复课程,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上要有新的举措。
4.2 教学方法上,开展以讲座形式为主,运用案例式、讨论式教学
根据课程特点;针对成教学生已具备相应医学基础的特点,对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可以将课程内容分解成专题,以讲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而对于医学专业课教学主要采取案例式、讨论式的教学,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际病案,开展教学诊治,在实践过程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提供案例,或选取具有争议性的典型案例,在讨论中传授讲解相关的理论。
4.3 教学途径上,加强与医院的合作
认真研究和探索学校教学与医院进修的结合之路,努力促进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培养,这既是成人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成人医学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广泛吸收临床医生参与教学,把成人医学教育的课堂扩展到医院的科室(包括门诊)、移动到患者的病床前,针对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患者或病种加以分析讲解,这样的培养模式无疑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单纯的课堂教学都不自觉地将重点放在完整理论体系的讲解上,难免有陷入学究之嫌,而医院则注重理论的运用,两者的有效结合,对从理论到实践后又回到理论的成教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通过亲密接触广泛的门诊、住院患者,尤其是自己执业范围之外的患者,学习专家诊治的经验,感受专家的理论。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消化和应用。
4.4 教学内容上,大力改革教学内容,重点放在补充新的知识和理论
成人医学教育的目标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使整个行业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服务水准上台阶。由此,有必要把理论教育与业务培训结合起来,融进继续医学教育的成分,让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完成理论进修与业务提升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重点加强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意志锤炼;在人文社科方面,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人格、气质和修养;同时注意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英语学习的认识,并结合当前受教育者的特点(外语基础较差),通过提高对专业水平的要求,平衡外语和专业水平的要求水准,引导学生在提高外语水平的基础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上。在专业知识上,力求精讲重要章节、串讲医学基础、传授临床技能,及时补充、重点传授新知识、新理论,把握医学发展趋势,加强对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5 在考核形式上改革
采取适合成人特点的闭卷加开卷、闭卷、开卷加技能操作、论文、调查报告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将考核的重点定位于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上,尽量避免为考试而考试,同时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维护考核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张立奇.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07,49:98.
[2]安翔,崔安平,惠西荣.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悉[J]. 继续教育研究,2008,2(5).
[3]张学军. 再论我国成人教育发展趋势[J]. 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2007(1):5-8.
[4]余爱萍.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探析――兼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之路[J]. 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1(2004):5.
[5]李敏. 简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 中国成人教育, 2004,9:6.
[6]蔡天玉,胡立勇.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办学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 药学教育,2005,3:24.
[7]徐致琴. 探索新时期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新思路[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26(4).
[8]黄健. 多元,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高校成人教育机构自主创新刍议[J]. 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9-12.
[9]汪泓,吴丽萍. 当今成人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6,1:1-5.
[10]刘文香.论成人教育的功能与实效[J].职教论坛, 2007,1:26-28.
作者简介:
肖国华(1969-),女,湖南祁阳人,硕士,讲师。
通讯作者: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沿用传统的以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方式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已明显落后于现实需要,严重制约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必须加以改革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加之工作繁忙,到课率较低。部分院校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个别专业通过网络教学,一定程度缓解了工学矛盾,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经验[2]。为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的情况,使成教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而展开此次调查。
2 范围
该批学生为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大专班学员,教学方法为分散在各县级教学点集中辅导,配以一定的远程教育(网络教程),教学资源采用华医网提供的视频教材,期末考试集中在各地级市统一安排。这样既保证学员方便学习、辅导,又有比较合理的考评方式,确保教学效果。本次共200人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3份。
3 方法
采取无记名问卷的形式,问题分选择题、问答题两部分。调查由成教部统一组织问卷发放与回收,然后再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4 内容
4.1成教学生概况
(1)所在单位性质;(2)单位层次;(3)原有学历;(4)目前具有的执业资格;(5)在该岗位服务的年限;(6)月收入。
4.2成教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
(1)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2)对专业前景了解否;(3)公共卫生服务是否必要;(4)追求的目标。
4.3成教学生对教学的认可程度
(1)目前教学方式是否适合;(2)课程设置是否合理;(3)学习内容是否对实际工作有帮助;(4)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评价;(5)对提高学历层次的必要性认可程度。
4.4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内容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5.1 学生多来自事业单位,以乡卫生院为主,说明成教学员主要来自基层。从事临床医疗的人中多数无独立行医资格,以执业助理居多;原始学历多为中专毕业;仅55人具备执业医师(护士)资格。而193人中在基层工作10年以上的就有147人,占76.17%,但其月收入在1~2仟元的就占了62.18%,相对现在的生活水平来说确实偏低。由此可看出成教教学工作面临的对象是知识层次低、基础薄弱的一个群体,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提高其知识技术水平实属必要。(见表1)
5.2问卷调查中表达喜欢自己专业的占90.68%,但对专业前景有所了解的仅占47.15%,大多数处于盲从状态;不过也明确必须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以利于就业需要。在追求的人生目标上选择悬壶济世仅占32.13%,而大多数认为自己没这么高的境界,也没有这样的能力。说明了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信心,也缺乏精神动力。但76.17%的人认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还是有必要的,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理解责任和义务是并存的。(见表2)
5.3关于教学方式,调查中绝大多数认为基层分散教学加上网络教学、统一考试的方式比较适合基层人员实际情况;相应的课程设置也觉得比较合理;也感到学习内容对实际工作确实有一定帮助。由此说明,远程教育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方便、快捷、随时、可重复性都为人们所接受,但也有人觉得在面对面的交流方面稍嫌不足,少数人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不够,投了反对票。在专业技术方面,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能力有所欠缺,有提升的空间,多数人认可了学历层次提高的必要性。可以看出,顺应时展,追求能力提升,提高自我,终身学习将成为必然。(见表3)
5.4在开放型调查中,在职成教人员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医疗水平与经济收入之间的矛盾。他们希望政府能更多地关注基层情况,加大投入力度,抓好人才培养工程,通过上级派出专家指导、定期岗位培训、学历深造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以改善服务质量,从而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个人也必然从中受惠。
6 建议
6.1成人医学高等教育面临的对象主要为基层、低学历层次人员。成教不是加工厂,如果仅仅只为了一纸文凭,自欺欺人,其终将被历史所淘汰。宽进严出,保证学生质量,使之学有所得,是成人高等教育得以继续生存的根本。所以,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成教事业必然蓬勃发展。
6.2面对在职人员,如何使其兼顾知识水平的提升,寻找一种方便、适用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就可进行,一切在自己的从容掌控之中,这便是远程教育最受青睐的原因之一。同时,对于一些文化水平偏低者,学习内容可反复回放,避免了学员的畏难情绪。当然,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网络教学内容亦应时刻关注最新医学动态,紧跟时代潮流,随时更新知识层面,将一些前沿性的技术手段及时传输给学习者。这也体现了医学工作者终身学习的继教理念。
6.3针对个别学员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仍然主张面授为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教师得到学生的及时反馈,可针对性地进行互动。还可预先让其在工作中收集以往遇到的难题及疑难病症,现场进行答疑解惑。
地方高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地方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校[1],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地方高校有两类,一类是省属地方高校,另一类是市属地方高校。本文中的地方高校是指由地市级(自治州)地方政府(或称第三级政府)出资兴办的、接受省政府(教育厅)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通常称为“省市共建”)的公立本科地方院校。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两个方面。地方高校推进国际化有利于师资、课程、知识等发展要素与国际接轨。地方高校可以吸取国际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增进协同创新理念和实践探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进而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地方高校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受到自身定位(服务于地方发展)、人才培养方向(为地方培养人才)、有限的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其国际化水平与其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广州医科大学是一所以医学为主的单科性本科教育的地方院校。近年来,学校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把国际化办学纳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扩大对外交流、提高对外交流合作水平的发展方向。在管理体制上,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从人员编制、办公条件、外事经费等方面给予国际化办学工作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广州医科大学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探索,为广州落实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和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医疗卫生方面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对由点到面推动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一、课程国际化
课程对高校和学生群体的未来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医科大学从2011年开始开展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工作,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不断革新,积极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一是创新临床医学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广州医科大学从2010年开始设立临床医学专业统筹实验班――“南山班”(以钟南山院士的名字命名)。学校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实行小班制、导师制、全英教学制、学生早临床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3年成立的“南山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荐优秀学生到国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或参加海外交流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较高的科研素质、广阔的国际视野的临床大夫、临床工作管理者和临床科学家。二是加大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力度(如国外名校的医学课程体系和教材)。广州医科大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全英语或双语授课,目前使用了37本原版英文教材。通过国际合作,学校以“南山班”为龙头,建立了国际化课程体系。
二、教师国际化
没有国际化的师资,就不可能有国际化的教学和科研[2]。大学教师的国别构成、学缘结构、学术观点等方面的多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础。广州医科大学通过“引进来”与“送出去”的策略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广州医科大学通过各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优秀教师,比如长江学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并让他们活跃于二级学院的科研前沿和教学一线,进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还注重培养本校教师。第一,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将本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送到国外进修学习。几年来,共送出12批次205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占全校教职工的37%)到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知名高校进行培训,有效地促进了教职工教育和管理理念的国际化,进而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由于培训成效较好,广州医科大学多次被评为“广州市出国(境)培训先进组团单位”。第二,长期在校内开设为期4个月的英语强化培训班,由具有博士学位的外籍专家授课,每期遴选6~8名骨干教师或管理干部。目前,共培训了近百名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切实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英语水平和全英授课能力,打造了全英教学的中坚力量。
三、学生国际化
(一)开展多元化的国际合作项目
医学教育国际化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过程。广州医科大学积极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声誉。学校以国际合作项目为载体,8个学科的专业实现了与境外高校优质专业的对接并建立学分互认机制,5个硕士和博士项目与国外名校联合培养学生,课程对接促进了学校课程的国际化[3]。例如,学校与英国爱丁堡大学成立了“广医-爱丁堡医学教育联盟”,开展多层次合作与科研合作,包括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定期举办医学国际教育论坛。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体制不尽相同,一般医学专业无法跟国内外高校的医学专业直接对接;且受地方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医学院校无法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大批量输送学生出国交流。因此,广州医科大学创新学生海外学习交流项目形式,与境外姊妹学校联合开展方式多样的暑期海外游学项目。项目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暑期临床医学专业游学团,选派师生参加姊妹高校暑期临床医学专业游学团。二是利用假期到境外医院见习的学生交流团,学生可以获得实习学分。三是“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BL)课程体验”活动。
近两年来,广州医科大学共派出100多名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合作项目和游学项目,还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多元化的国际交流项目,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师生对外交流的范围,增进与境外友好学校的相互了解。
(二)营造多元文化校园
广州医科大学自2010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为他们提供全英授课,目前吸纳了100多名来自印度、尼泊尔等10个国家的留学生。学校还以招收国际留学生为契机,积极营造多元文化校园,探索医学教育国际化。学校参照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根据留学生来源国家对医学的需求及留学生毕业后回国或到第三国服务的要求,制订外国留学生教学计划,对课程安排、考试管理、成绩评定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此外,学校引入国际承认的学生考核评价标准,注重形成性评价,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等国际公认的医学教育评价模式,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四、科研国际化
很多高校旨在通过科研的国际合作,培养熟悉国际惯例并能融入国际社会的科研人才,引进国际科研技术,推动本土的科技创新。然而,地方高校的科研投入有限,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和学科与重点高校进行竞争,只能在投入许可的范围内, 结合本土的科研优势与国外顶尖科学家或团队进行合作,形成局部优势,力争在短期内打造具有前沿水平的学科,从而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钟南山院士是近十几年来推动中国呼吸疾病科研与临床医疗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钟南山院士和他的团队重视与国外科学家的团队合作,与国外高校、实验室成立了“中美肺癌联合实验室”“中国-加拿大呼吸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等,形成了协同创新的科研合作平台,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实现了科研和临床领域的创新。自2012年起,广州医科大学与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霍夫曼教授的团队合作,成立了“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该研究所将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平台,组成国际化的科研团队,与国外实验室联合培养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和学生。
通过整合全校科研实力,加强国际合作,广州医科大学积极促进高端医学学术交流,提升大学的科研水平和国际知名度。近两年来,以广州医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SCI论文达到277篇。此外,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广州医科大学充分利用对外合作资源,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为学校学术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其中,两年一届的“广州-爱丁堡医学教育论坛”在广州和爱丁堡两地轮流举行,促进了中英两国医学教育者的交流与合作。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不仅介绍了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之间的交流、对话及合作,提升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及国际影响力,为学校师生获取大量最新的医学信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国际化平台。
五、小结
广州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这使得广州医科大学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放宽与境外机构的合作办学权限,鼓励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智力引进和人才培养合作,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借助广州建设中心城市的契机,广州医科大学有较多机会与境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广州医科大学注重利用多种国际化要素。广州医科大学以广泛的国际交流活动和专业的国际学术会议为基础,推动实质性科研合作,建立优质国际合作项目,并在项目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对接,促进师生的国际交流;通过建立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引进国际优秀的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并在科研合作的基础上与国外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互派青年教师到对方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积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学校影响力;以招收留学生为切入点,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层次。
通过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广州医科大学扩大了学校的开放程度,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局面,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具有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教育国际化道路,为培养与建设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所需人才相适应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医药卫生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地方高校在推进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国际交流专项资金不足、参与国际交流学生比例较低等问题,如何搭上广州建设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顺风车,继续深化国际化办学并推动自身的发展,是值得进一步研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