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模块化教学论文

模块化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1 17:12: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模块化教学论文

篇1

二、“模块化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对新知识的渴望、对思想境界的提升、对自我人生的思索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需求以完成此方面的升华,思想开始成熟的大学生尤其如此。要满足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模块化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容的包容性大学语文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古今中外经典的诗、词、文、赋、小说、戏剧作品,这一点在各种大学语文教材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如果仅限于此,大学语文就基本等同于高中语文。我们所说的“模块化教学”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也就是在一个模块主题下不仅包含文学作品,还包括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等各方面内容,因为在古代文史哲等学科本来就属于一体,不同学科可以同时体现相同的思想。对不同学科、不同国家相同主题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启发,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如,丁帆、朱晓进、徐兴无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我的信仰”模块,包含宋代哲学家张载的《西铭》、佛家经典《六祖坛经》,选了穆旦、北岛等现代诗人的诗作,还选了爱因斯坦的《我的信仰》、法国史怀泽的《敬畏生命》,通过不同文化、不同文体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从各个角度理解“我的信仰”的含义;“美的历程”模块,既选择了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篇章,又选了林语堂的《中国书法》、杜甫的《丹青引》等经典作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主题模块的包容性,这样的教学内容必定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主题的明确性“模块化教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目标明确、主题突出,能使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学习和思考。教师选择什么样的主题绝非信手拈来,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在众多有关审美、社会、人生、思想的主题中如何挑选最富代表性、最能引起学生共鸣、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笔者在指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心得,选择了“我的信仰”“品格修养”“爱情婚姻”“《易》与中国古代神秘文化”等主题。在单元学习前,笔者结合教材导言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对学生予以引导,在作品讲解过程中尽量多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作品内在的关联;在每一主题讲解后,笔者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以便将学习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在学习前就有明确的主题,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充满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不同作品之间都存在内在的关联,避免了以往单篇串讲方式带来的边学边忘等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思想的深刻性与高中生相比,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强,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更具主动性,厌倦老生常谈的枯燥说教,他们具有更强的参与意识,希望教师的讲解具有深刻性,这一点正是“模块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基于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几千年积淀的经典思想资源,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表现出很强的认同和学习欲望。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无疑是三大核心思想,这些思想至今还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对此,一般的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是选择某些经典篇章(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中的名篇)逐字逐句讲解,这种方式和中学教学很相似,大学生们基本可以靠自学完成,因此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如果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组织有意义、有趣味的文化单元,在一个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对传统思想有一个全方位、较为深入的了解,使每一个主题教学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想象的旅行和思想的冲浪,那么这样的学习对他们就具有吸引力,也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模块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任何好的教学理论都需要借助有效的方法实施。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成功开展“模块化教学”并非易事,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具体来说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特别注意。

(一)模块的选择以上面所列四种大学语文教材的单元设置为例,徐中玉、齐森华版本,丁帆、朱晓进、徐兴无版本为12个单元,夏中义版本为16个单元,温儒敏版本为25个单元,每个单元一般有4-10篇不等的选文,少数单元选文在10篇以上。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到,以目前大学语文的课时量来说,根本无法完成所有单元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取舍成为重要问题,选择哪些单元和篇目,放弃哪些单元和篇目,需要大学教师慎重抉择。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择单元时必须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教师的专业特长。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主要来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不同专业,不同专业出身的教师会有不同的选择偏好。在单元选择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而不是抑制这种选择偏好,因为教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往往能够游刃有余,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在选择单元和篇目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时教师觉得很重要的单元和篇目学生却不喜欢,这时不妨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投票决定选择哪些单元,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一些理工院校的学生,教师还应该针对他们的专业特色,适当增加相应内容,强化大学语文在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教化功能。

篇2

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高中化学新课程进一步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旨在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构建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理解化学知识,并获得对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设计为螺旋上升的不同阶段,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有计划、分阶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适应高中生不同年级的能力基础和学习的特点,整体考虑探究度的把握,安排设计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由简单到综合,先扶后放,循序渐进,使学生探究能力逐渐发展。下面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探究学习在苏教版教材不同模块中的活动设计为例加以阐述。

一、化学必修模块的探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模块具有全面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就模块1而言,其在课程内容上的功能定位,简言之,就是“承前启后”。

所谓“承前”,是指必修模块内容与义务教育课程内容是继承发展的关系。对于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同义务教育新课程一样,依然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要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所谓“启后”,是指必修化学模块要为选修模块打下必要的基础,为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准备。但是,这种打基础并不意味着选修模块内容的所有基础都由必修模块承担,有的基础性内容可以在选修模块进一步提升,这是由必修模块的教学时间决定的。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改变了,所以也需要我们改变教学策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时候,不要像以前那样过多地关注全面透彻。在必修1中,“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是安排在离子反应学习之前,是离子反应学习的铺垫知识,所以在这节内容学习时不适宜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盐酸互滴反应、碳酸氢钠与碱的反应。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核心观念的建构,尤其是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分析元素化合物内容的深广度,站在观念的建立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层面上。

对于必修化学1、2模块,应以指导性的实验探究为主。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老师提出问题逐渐过渡到促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理猜测与假设,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自己思考并与同学、老师思维交流碰撞,感受到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并且能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相对原来的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和知识量,必修不要过多延伸,重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因此,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在必修1模块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根据碳酸钠所属物质类别探究它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建立分类观,学会合理假设)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了解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根据物质的类别预测物质可能的化学性质设计并实施实验验证预测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和方法。

初中学习碳酸钠没有将它作为钠盐或碳酸盐来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则强调从物质的类别及通性的角度来学习物质性质。因此,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从钠盐和碳酸盐的性质特点来推测碳酸钠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组织学生讨论: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酸碱盐试剂的选择(简单实验设计),实验后汇报实验现象与结论,归纳总结碳酸钠的性质。

2.根据碳酸钠的俗名和用途探究其溶液的酸碱性。(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碳酸钠为什么称为纯碱?它的水溶液为什么可以作洗涤剂?)

学生会进一步提出问题:碳酸钠属于盐类,可它的水溶液有碱性,为什么?

教师可以让学生复习碱的概念,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矛盾性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碳酸钠可能是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接着介绍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会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兴趣。

3.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水溶性、碱性、热稳定性、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性质比较探究如何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学会查阅资料提取相关信息,交流与讨论,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

4.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相互转化及其在除杂中的实际应用。(以课本上习题学以致用,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学习成果)

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

《化学反应原理》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是基础理论模块之一。由于高中化学课程不再是学科中心课程,而且课程分为若干的模块,原先基础理论在中学化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和主干地位有所削弱。但是,化学反应原理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能促进学生的化学反应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能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本模块应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和专题研究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对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般原理即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根据模块的要求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水平,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探究与交流研讨、问题分析和推论、解释说明等理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适当增加过程比较完整的、综合性较强、自主开放程度大一些的、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活动。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在《化学反应》模块中只出现在盐类水解的信息提示中以及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的资料卡中有涉及,但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是元素化合物重要内容,跟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它们之间有共性又有不同点,特别容易混淆。探究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各类反应实质,不仅有助于对它们性质的掌握,而且对离子反应、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盐类水解、沉淀平衡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问题分析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在这一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篇3

二、会计电算化模块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1、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及种类;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掌握计算机软件组成部分;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及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掌握因特网的特点及应用;了解计算机安全隐患;了解计算机病毒防范。活动设计:通过多媒体实物观察等手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操作让学生了解因特网即病毒防范

2、会计电子化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和分类;了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理解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作用;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理解会计软件的基本概念,掌握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的特点;掌握典型会计软件功能模块的结构及各模块的主要功能;掌握会计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理解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基本要求;了解会计软件的初始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月末处理等基本运行过程;掌握会计数据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的主要区别,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环境的基本要求;了解选择商品化灰机软件的注意事项,理解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层次要求。;掌握电算化岗位设置原则和权限要求,了解档案管理,手工记账要求。活动设计:区别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异同点;根据工作目标需遵守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守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核算工具,会计信息载体记账规则,内部控制方式等方面进行区分判断。

3、总账系统初始化应用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账系统的任务处理流程。掌握总账系统功能模块结构;掌握财务分工的依据作用内容;理解部门档案盒职员档案内容及作用;掌握会计科目体系的原则会计科目体系的主要项目,会计科目编码的作用和方法,掌握会计科目的要求与限制;掌握数量核算外币核算银行等辅助账及账薄格式的设置;理解设置凭证类型结算方式等核算规则的作用;掌握期初余额的内容及输入要求,理解试算平衡的计算方法年初结转的作用;理解客户往来和供应商往来核算与管理的作用及初始设置的内容,了解客户和供应商档案的作用及内容。活动设计:设置操作员计权限建立账套设置会计期间设置账本位币设置会计科目录入科目初始数据设置辅助核算项目设置外币币种及汇率设置凭证类别

4、总账系统日常账务处理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记账凭证的产生途径与输入方式处理流程掌握记账凭证的格式项目和各项的填制要求;了解凭证查询方法及打印格式;理解凭证管理要求;掌握凭证修改的要求与条件;掌握凭证审核的意义和方式;掌握凭证记账的条件及处理流程;掌握账薄输出的原理及处理流程,掌握查询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方法及打印格式和要求;理解银行对账的作用处理流程。理解银行对账的作用处理流程理解银行对账中期初末账项十五内容及作用,掌握银行对账单的格式内容;掌握计算机自动对账处理的条件人工辅助对账依据;了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格式;理解自动转账分录概念主要项目设置自动转账分录的资本要求;理解月末处理的试算平衡与对账依据;掌握结账的条件和作用。活动设计:编制记账屏障;修改记账凭证;凭证审核;生成机制记账凭证;记账;结账;查询账薄

篇4

1项目化教学的兴起

伴随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特别是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基础上,而设计的项目化教学方案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1]。项目化教学是将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蕴涵于工程实践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项目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改变偏重理论教学的现状,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现了实践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效果更为显著[2]。目前,江苏省的多所本科和示范高职院校已经在部分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案论文。

2在推进项目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吸收了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能做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时刻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对照,这样的教学形象又生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但是在推进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类: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技)毕业生,俗称高招和单招。高招的学生,理论的学习能力较强,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实践教学很少,因此需要一定培训,才能具备基本的参与实践的能力并融入到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教学中。而对口单招的学生,因为经过中专的实践教学的训练,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其中的一部分对理论教学不感兴趣,往往只做不想。这是我们推进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分组的形式,这样学生会养成依赖性,原本三人一组的团队,有时候只有部分同学在参与。这两个问题都是在推进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

3高科技企业生产模式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

推进项目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所学的内容能与生产的实际相吻合,因此在课程重塑过程中,我们也不断的与企业进行交流。通过参观西门子南京数控中心和南京康尼公司我们发现,为了解决技术工人熟练程度不同和工作态度的差距等不良因素对流水线上的产品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一问题,这些企业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采用“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在西门子数控中心某生产基地,公司让三个员工组成一个“模块”,生产电子产品的一个模块。三个人分别负责生产、检测和包装,各尽其责,并且在产品完成后注明生产者,一旦总装后产品出现问题,可以快速明确责任人。“模块化”生产方式中员工责任明确,责任心大大加强了。这样一种新的生产格局说明这样一个概念,要求学生参与实验每一个细节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线性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的是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以及产生出的电路高度集中的电子产品。但在今天,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已经在从流水线式向模块化式转型,电子产品模块化已非常显著(计算机整个电路由主板、声卡、显卡和硬盘等模块组成),这些都说明了此前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到每个细节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设计新的实践教学方式以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比和分析,设计一种“模块化”的实践学习方式,是可行的改革方式之一。

4“模块化”实践教学的设计

4.1“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在推进课程重塑的改革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相对比较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死搬硬套的项目方案不具备可行性,甚至会给后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带来困难。这些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依然保留,而实践教学部分可以设计成“模块式”,在这部分实践教学里培养学生做项目的最基本能力。

4.2“模块化”实践教学的设计方案“模块化”实践教学的思路,是将一个整体化的实践教学划分成若干单元,在每个单元内参加实践的学生有明确分工,工作内容在一个单元内有一定的独立性,尽量消除分组给学生带来的依赖性。

下面以数字电子技课程设计——数字钟的设计为例,介绍“模块化”教学的设计方案。我校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曾采用两种主要教学方式,一种是某个数字电路的设计,另一种是某个数字电路的制作。第一种教学是纯理论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种教学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为了节省大量的设计时间往往变成了教师讲原理,学生做焊接。这两种方法都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在我们将数字钟电路划分成五个单元:清零电路、调时电路、时基电路、报时电路和显示电路,在每个单元电路的制作过程,每个学生承担不同工作,大多数工作可以同时进行。

在电路的设计制作过程中,第一个电路的设计和仿真的任务虽然有责任人,但作为起始阶段以协作为主,其后的任务和第二个电路的设计内容可以同时进行,任务主要靠责任人独立完成。在这样一个大的项目下,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产品总体制作,学生之间有相互的协作,但一些工作必须明确分工独立完成。为了避免小组间的依赖性,还可以要求不同小组选择五个不同的电路作为设计的起点。

5模块化实践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实践教学主要具有三个特点:①培养了学生电路设计、仿真软件使用、电子制图和电路焊接与调试的综合能力。虽然由于教学时间较短,学生不可能熟练掌握技能,但对电子产品特作的整个环节都有了一定的参与,可以在以后的项目化教学中强化这些技能,避免学生学了知识却不知道能干什么和怎么用。②淡化了理论的理解,强化了实践的参与。模块化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强调知识的连贯性、一切性和完整性,不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整个电路的原理和参与整个电路的焊接,而是自行设计和制作部分电路,这样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项目参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③实践过程中分工和责任明确。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以往实训中出现的“一人作,两人看”的现象,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工作的责任心,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结论

针对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行性不强的问题,我们在保留原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设计了模块化实践方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初步学习使用仿真软件、识别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仪表,有了初步的参与项目的能力,在理论教学和项目化教学间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模块化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如,学生分组但个体任务明确,也已经被借鉴到项目化教学中去。

篇5

 

随着越来越多高精尖技术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使用,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科技装备,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的数控机床的使用率还不如欧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凸现,数控机床的使用率将持续增长,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随着数控机床普及率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需要大量懂得数控编程与机床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中等职业学校便面临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数控技术工人的新的挑战。

传统的中职数控教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数控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相对分开,各成一体。导致学生跟着理论老师学完一个学期的理论之后,利用期末集中到数控车间跟着实践老师再学习实践。因为数控技术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积极性普遍不高。通常一本书的理论学完了,真正掌握的学生很少。而期末到车间实践的时候,很多学会的东西也已经忘了很多。这样一来,导致学生觉得数控技术难学,普遍抱有恐惧心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找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不好的症结后,我校从2005年开学以数控专业为试点教育教学论文,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即把数控专业学生第二年所学的专业课分成数控车削技术、数控铣削技术、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若干素质技能模块。将这些素质模块全部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进,每一个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由一个老师全部完成。学生在学习每一模块时,先由老师讲解当天所学理论,学生掌握后就直接到车间实验室进行实践练习。经过近几年的试点,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显著改善。

但是随着这几年一体化教学的展开,其中的不足也在教学中显现出来。数控专业学生所学的素质技能模块彼此相对独立,学生由于个人兴趣不同等原因,往往只对其中的几个模块感兴趣,而对剩余的模块提不起学习兴趣,造成学习过程中的偏科。这样一来,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便失去了意义。为此,我校机械系的教师以近五年一体化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对数控一体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

我们从学生在技能模块学习中偏科的问题着手,分析学生偏科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学生个人的兴趣不同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致。因此,在假期中,我系老师积极探索,把学生第二学年所学习的若干模块进行了整体规划。以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两个模块为主线,把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模块的内容穿插在数控车削技术与数控铣削技术的学习中。

具体实施的步骤分为:首先,数控专业的学生升入二年级学习后,我系老师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素质技能模块学习前的动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动员大会上,老师会向学生介绍整个技能模块学习的总目标。总目标的实施依靠具体项目进行落实。具体的项目是由我系老师在假期中经过细致筛选,以数控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为考核依据,设计出的由轴类零件和平面轮廓零件组成的配合工件。通过把配合工件的内容分解,其中的知识点主要由学生将要学习的技能模块组成。接下来,学生在进行每个模块学习的第一节课里,专业老师都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学生所学模块在整个总体项目中所占的地位,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如何完成所分配的目标。

在CAD/CAM模块的学习中,老师会把学生要完成的总的配合工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首先从直观感受到学习完所有模块后所要完成的配合工件的造型。然后,老师会把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进行逐步分解,最终分解成学生所要学习CAD/CAM模块中的最基本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白,通过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开始学习,逐步深化,最终才能完成整体的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学生通过对CAD/CAM模块中零件的实体造型有了了解后教育教学论文,在钳工技术的学习中,首先从要完成的配合零件的毛坯入手。老师发给每名学生原始毛坯。学生通过学习钳工技术的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研磨、测量等知识后,对原始毛坯进行加工,以保证在数控车削和数控铣削加工中对毛坯的精度质量要求。得到达到精度要求的毛坯后,学生就开始在数控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从数控机床的组成、基本操作、数控程序编制、自动加工和精度控制等知识点开始由浅入深地学习。学生学习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同时,同步开始电器与PLC的学习。电器与PLC主要包括各种电器元件、控制电路和PLC编程。而这些知识点恰恰涉及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电器控制部分。在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操作的同时理解机床动作的原理,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学生根据第二学年开始时的总项目介绍,逐步随着一体化教学的进行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总目标划分了若干小的模块化目标。当学生由于兴趣或其他原因完不成其中某一模块学习时,就会造成后面的模块学习无法进行,进而影响了整个总体目标的达成。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还引入了团队竞争,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当完成一个基本模块学习实践后,各个小组会进行评比排名。基于以上两点,学生在学习中偏科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往有大幅提高。学生考取两个或多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也有大幅提高。

事实证明我校在一体化教学中引入总项目引领各个分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尝试非常成功。但毕竟只是尝试,肯定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与完善。只有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使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始终立于国际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文堂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之我见[J] 职业教育研究,2004,2

篇6

中图分类号:TP332.3 文献标识号:A

A Smart Hom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MCU STC12C5A60S2

CHEN Rongkun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QuanZhou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icrocontroller STC12C5A60S2 as the core, which can be used to monitor, control, alarming and display the smart home environment.The system uses sensor technology, microcontroller technology, etc., to achieve the indoor hom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light illumination collection,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stop control, display and state alarm and other functions. Through the actual test, it ha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odern intelligence in the field of smart home environment.

Keyword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mart Home;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ntrol;Sensor

0引 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及选择需求的不断提升,智能家居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在改善现代人居的生活质量和完善生存环境方面正日渐发挥着其实效且重要的技术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即针对一套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系统的研发设计而展开了如下研究。具体来说,该系统可对室内温湿度、光照度进行数据采集;还可将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预设置的参数进行比较,再利用单片机进行编程控制,从而实现智能家居的合理功能配设,并最终获得理想满意实践效果。

1 系统方案设计

系统以STC12C5A60S2型单片机为中央控制器,主要由温湿度检测模块、光照度检测模块、键盘模块、显示模块、风扇及照明模拟模块、报警提示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系统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室内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Fig.1 Block diagram of indoo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ontrol system

为了节约系统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及利于维护维修,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与预设定的参数值进行比较,进而通过单片机系统程序来控制相关模块的运行和停止。由图1可见,温湿度、光照度传感器模块可用于实时采集家居环境的数据;键盘模块则用于设定温湿度和光照度的范围;而显示模块将用于显示温湿度和光照度等级及舒适度情况。除此之外,模拟模块即用于设备运行与停止情况的仿真模拟;特别地,LED报警提示模块会用于当温湿度、光照度数据超过预设定值时来进行闪烁报警指示[ ]。

2 系统硬件设计

由于STC12C5A60S2集成度较高,只需要一块单片机加上一些必要的外围电路就可以完成硬件设计。

2.1 最小控制系统

基于系统的要求,芯片选用的是STC系列单片机STC12C5A60S2。其中复位电路、单片机STC12C5A60S2构成最小控制系统。实现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最小控制系统电路

Fig.2 Minimum control system circuit

STC12C5A60S2是一款运算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超低功耗、并可支持SPI在线编程的单片机,其内部自带2路PWM控制器、2个定时器、2个串行口支持独立的波特率发生器、3路可编程时钟输出、10位AD转换器、一个SPI接口。时下,则因其价格低廉、功能完善,已在电子行业获得广泛认可和大量应用。

2.2温湿度传感器电路

温湿度传感器电路采用了DHT系列的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DHT11。DHT11是一款内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但仅有一个单总线制串行输出接口,这一配置使系统集成电路变得简易快捷。只是,由于传感器的单总线制特性,造成其发送和接收皆须为三态特性,因而外接上拉电阻,其在常规状态下将呈现为高电平[ ]。具体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温湿度传感器电路

Fig.3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circuit

2.3光照度传感器电路

光照度传感器电路选用的是BH系列光照传感器BH1750,BH1750 是一种用于两线式串行总线接口的数字型光强度传感器集成电路。这种集成电路可以根据收集的光线强度数据来调整液晶或者键盘背景灯的亮度,并利用自身的高分辨率探测较大范围的光强度变化。设计电路如图4所示。

图4 光照度传感器电路

Fig.4 Illumination sensor circuit

2.4 液晶显示电路

液晶显示电路采用的是LCD12864。LCD12864是一种低电压低功耗、具有4/8位并行、2线或3线串行多种接口方式,内部含有国标一级、二级简体中文字库的点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其显示分辨率为128×64, 内置8 192个16*16点汉字,和128个16*8点ASCII字符集;利用该模块灵活接口方式及简单、方便的操作指令,即可构成全中文人机交互图形界面;而且可以显示8*4行、16*16点阵的汉字,并可完成图形显示。由该模块构成的液晶显示方案与同类型的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相比,不论硬件电路结构或显示程序都要简洁许多,且该模块的价格也略低于相同点阵的图形液晶模块[ ]。

2.5 风扇及照明模拟电路

风扇及照明模拟电路选用的是NPN系列的8050三极管,其原理即是利用三极管的开关工作状态。具体地,当监测智能家居环境温湿度数值和预设置数值对比不一样时,单片机将输出PWM1信号控制风扇(本文用马达)进行智能调节;当监测室内光照度比较暗时,单片机将输出PWM2信号控制室内照明,相应地进行室灯照明度的智能调节。反之亦然。基本电路如图5所示。

图5 风扇及模拟照明电路

Fig.5 Alarm and analog lighting circuit

2.6键盘电路

键盘模块电路是由4个轻触式按键 S1-S4和最小控制系统组合构建而成。键盘功能设定:按键S1第一次按下修改预设值,而后再按下S2键、S3键或S4键进行参数设置,设置完成后,再按下S1键,参数设置成功。S2键按下就是对任一参数进行设置;S3键和S4键按下则进行相应的加1或减1操作。如果并未按下S1键,即按下了S2键、S3键或S4键,将保持前状态继续进行,数据显示也不会发生改变。

2.7电源电路

单片机及外围电路都需要直流5V工作电压,均由变压器次级线圈输出 ,经由整流、滤波、稳压而得到[ ]。其对应电路如图6所示。

图6 电源电路

Fig 6. Power supply circuit

除以上各电路模块之外,还需要各种信号控制温湿度、光照度、液晶显示、风扇及照明、报警等。各功能模块均通过I/O接口连接至单片机,单片机将集中处理这些信号并作出回应,从而将各个模块连通整合在一起。另外,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在有可能出现干扰的输入及输出通道还设置并加强了一定的隔离措施。

3系统软件设计

采用8052内核,具有64K FLASH的程序存储器和1280字节的外部RAM数据存储器,系统选用C语言[ ]进行开发。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重点包括主程序、初始化程序、数据处理显示程序、温湿度传感器DHT11程序、光照度传感器BH1750程序、控制电路程序等。并且将任务分成不同的模块处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

图7系统程序流程图

Fig.7 System flow chart

4 系统调试结果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STC12C5A60S2单片机能监测控制智能家居环境系统的运行与停止,并将监测控制数据显示在LCD上。当监测智能家居环境温湿度数值和预设置数值对比不一样时,单片机将输出PWM1信号控制风扇(本文用马达)进行智能调节;当监测室内光照度比较暗时,单片机将输出PWM2信号控制室内照明,也就是智能调节室灯的照明度。反之亦然。

5 结束语

篇7

1.1 开设专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业及课程设置

目前河北电大开设专业55个,其中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25个;“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13个。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管理,严格执行统一课程名称、统一课程学分标准、学大纲、材、统一考试;选修课程(以下称省开课)由省电大负责建设教学资源,并负责相应教学管理工作。

1.2 省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开放教育省开课程的开设是根据专业规则来制定的,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首先,学校要满足开设此课程的条件,比如说高水平的师资、相关场地、先进的设备等。其次,课程名称、教学内容相似或者相近的课程,原则上尽量避免重复开设。此外,在学分安排上,本科最低毕业总学分为71,专科为76。统设和省开课程学分比例根据中央电大相关规定:专科专业,统设必修课占总学分(不含综合实践环节学分)的60%;专科起点本科,统设必修课占总学分的60%;其余为省开课。在课程门数上,统设必修课原则上控制在13门以内。

1.3 省开课程的设置方式

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是开放教育专业规则的一大特点。在专业规则内所有课程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等模块分类组合,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按需选择。在每个模块中设置有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模块毕业最低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专业规则表中各课程开设学期是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提供的先修后续关系确定的,供选课时参考。这样的设置理念主要是基于成人在职的业余学习特性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要。

截至2014年秋季学期,河北电大省开课程设置有530门(不含实践环节),其中本科266门,专科264门。从近几年收集的报考数据来看,上述课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省校统一考试记录的课程约280门,自开课程(委托地市电大管理并组织考试)有120门,剩余120多门课程基本是为专业规则中已启用但实际教学中无学生选学的课程。

2 省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开放教育转入常规以来,经过几年的探索,在课程设置和建设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开放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我们反思。

2.1 设置权限自主性较差,选择余地小

电大采用系统办学模式,省级电大作为二级办学单位,只能在中央电大制定专业规则范围内选择相应学分的省开课,省电大没有在教务系统里增加省开课的权限。省电大如果要开设新课程,必须向中央电大申请并报送相关材料,经中央电大批准并加入教务管理系统后,省电大才可以进行选课,这个过程比较繁琐。或者省电大只能找一个名称相似或者相近的课程来替代,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学分设置、教学目标等方面与原课程有些背离,不能完全实现新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2.2 课程层次针对性不强,课程规划具有随意性

不同培养层次、培养规格的专业规则应当有不同的要求,但这种差异在课程设置上常常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有的专业本科层次与专科层次的课程设置拉不开档次,有些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几乎都是专科课程的简单重复。课程设置缺乏必要的优化设计,一方面追求课程大而全;另一方面,有些必要的教学内容却又被遗漏,特别是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不能尽快反映到课程教学内容中,较为突出的专业比如说法学、经济学、物流等。

2.3 不同专业模块课程比例失衡,不合理

中央电大统设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规则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加上综合实践、毕业论文等环节,实际执行中省开课的学时和学分就剩得非常有限。以法学本科专业为例:毕业总学分为71分,统设必修课是49学分(14门),综合实践环节8学分,两者合计占总学分的80.3%。省开课只能设置14分,不到毕业总学分的20%。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汉语言文学、护理学、小学教育等专业中省开课所占比例更是少于20%。

2.4 专业招生人数不均衡,影响课程设置

以2014年春季招生数据为例,招生专业本、专共计48个,合计招生数为19217人。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集中在法学、行政管理、学前教育和会计学4个专业,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造价等18个专业在全省的招生总数不足50人。规模小的专业给省开课的设置出了难题:如果根据专业规则设置省开课程,势必造成教师和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办学的成本;如果不按专业规则设置省开课程,又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左。

2.5 顶层设计不完善,导致开设课程过多

为了做好教学服务,开放教育学生可以自主选课,各级电大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这无可厚非,但却又执行全国统一考试。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从省级层面上看,各教学点在制定执行性专业规则时选课多而散,部分课程选课人数极少甚至没有。近几学期对考试订单进行统计,省开课程中报考人数在10人以下的有50多门。

3 积极推进改革,完善省开课程设置方式

针对开放教育省开课程设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更加灵活、实用的课程设置方式。

3.1 扩大省开课程设置自主权限,明确课程管理责、权、利

首先,中央电大要适度放权,把省开课程在教务管理系统设置的权限下放到省电大,只有这样省电大才能更灵活地设置省开课程,满足专业规则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其次,随着开放教育专业的增加和课程的调整,一些课程在性质上也发生了变化,中央电大和省电大有必要就课程管理和学分比例进行再次确认,以明确双方职责和利益分配。

3.2 课程设置要层次分明,体现实用性

远程开放教育分为专科、本科两个阶段,在课程设置时,要注重课程 的衔接问题,电大学员大部分都是具备了一定学历,他们想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试想,简单重叠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如何能满足学员提高专业层次的要求?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接收反馈意见,适时调整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

3.3 充分调研成人教育市场,科学设置招生专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成人教育市场实际,满足不断变化的行业和企业的培训需求,开设适合当地特色的专业。同时与中央电大密切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共建共享“品牌”专业。通过“品牌”专业建设带动课程建设,通过优质的课程资源逐步吸引学生选课。在招生层面要有论证机制,稳定优势专业,适时淘汰连续学期招生不景气专业,从源头杜绝小专业。

3.4 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各级各项管理职能

中央电大应充分进行教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尽快开发功能更加强大的教务管理信息平台,分层级、分用户设置权限,在规定各模块学分设置时要更科学更严谨;省电大在加强专业规则课程设置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同时,应该加强对本省系统内各类课程开设情况的摸底调查,定期收集反馈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进一步修正课程设置,最终使专业规则臻于科学合理;市级电大作为教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要充分发挥引导职能,通过学生选课系统进行控制,制定推荐型专业规则,确保所属教学点能够合理按照专业规则选课,在课程开设中真正做到为学习者服务,使专业规则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3.5 建立省开课程的准入、退出机制

省电大应该建立严格的省开课程准入机制,同时对质量较低、资源贫乏的课程建立适当的退出机制。当前需要制定省开课程设置的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为课程设置提供激励和支持,利用“精品课”建设为契机,建立科学的课程开设和评估制度。此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设置应关注本专业和职业的社会需求,不能片面追求大而全,从资源质量上严格把关,真正实现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与理念。

4 结语

为了改善省开课程设置的现状,河北电大应立足实际,合理规划,以创建品牌专业为目标,以建立“精品课程”为抓手,从适应河北经济建设、服务社会的全局出发,积极探索新的课程管理模式。目前,河北电大正在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积极筹建河北开放大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开放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管理工作也会与时俱进。

基金项目: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专题基金项目一般课题《关于河北开放大学省开课程设置研究》(YB201409)

参考文献

[1] 谢盛勇,江小青等.教学管理工作手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篇8

一、地方本科院校卓越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及“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为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地方教育局、地方中学、教育机构为合作伙伴,培养师德高尚、语言功底过硬、教学技能突出、理论基础扎实的、自我发展能力强的高水平中学英语教师,为中学和各种社会办学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合格的中学英语师资。

(二)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集团)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

1.协同合作办学

实施“引企入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开设“卓越英语教师班”。与新东方投资集团(香港)、南宁星火教育、明大教育等教育培训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引入以上教育培训集团落户学校,开办对社会开放的教育培训学校。聘请教育培训集团经验丰富的教师为英语专业(师范方向)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协同制定培养目标、建设课程资源、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设计评价体系。

2.协同制定培养目标

围绕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集团)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3.协同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机构)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以新东方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师教育专业主干课“新东方英语教学法”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

4.协同组织教学团队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聘请百色市教育局中学英语教研员、中学优秀老师、教育培训集团经验丰富教师为兼职教师,加入学院英语教师教育团队,参与课堂教学、学科竞赛、实践教学及就业指导,实行教师和中学教师、教育培训集团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

5.协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引企入校”,把百佳新东方、南宁星火教育等教育培训集团建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培训学校担任助教与教学实习工作,学中做,做中学,是一种在岗式学习,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也可以从中获得报酬。

6.协同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机构)协同研究师范生培养中的重点、难点和其他突出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协同申报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评价体系,校内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校外,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对学生见习、实习的评价。

7.协同开展“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百色市教育局、中学、教育培训集团协同开展教学专项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有计划安排教师各高校或赴境外访学进修、见习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首先,在教学理论讲授课上,教师讲得少,学生讨论活动多;照本宣科少,实际教学问题探讨的多;师生互动多,学生分组讨论活动增加,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通过组织研讨小组、学习沙龙、工作坊、名师讲堂等多种方式与途径,培养学生学习研究兴趣,加大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

2.加强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积极建设网络教学环境

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库建设,加强网上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拥有的多间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和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英语在线学习软件以及调频台等现代教学设备与条件,改善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构建开放式、立体化评价体系

实践课程评价内容:微格教学技能,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等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期末考试与课堂表现、考勤与学习态度相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调查(读书)报告、实践测评等多样化评价方式,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结合见习、实习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真题真做,改变毕业论文设计单一化模式。

二、地方本科院校卓越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培养成效

(一)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成效

1.提高了英语教育人才语言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学科竞赛成绩良好2010年以来,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人才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3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

2.提高了英语教育人才社会服务实践能力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已在百色市东合小学等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10余次,参与师生人数达200余人。

3.提高了英语教育人才科研创新能力

近三年来,参加见习活动近1000人,参加教育教学实习近100人。学生基于实践教学基地的见习、实习活动,撰写教学论文143篇、毕业设计77篇。学生参与教师教研课题近20项。

4.提高了英语教育人才创业就业能力

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立项42项,其中国家级7项、区级31项。2010年起,在学校、培训机构等担任英语教师的学生有560人,毕业生自主创办培训学校的案例有30多个。

(二)师资培养成效

1.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大为提升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参加广西高校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人次。受聘为广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受聘为广西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质提升实验项目”自治区级指导专家2人。指导百色市中小学教师获得各级各类英语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人次、二、三等奖5人次。与中学、企业合作开展教育研究相关课题2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各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教师教学大赛20余项、教学多媒体课件大赛20余项、教学论文获奖10余项等。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近几年,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组织教师外出到兄弟院校听课、参加专业教学技能培训等近200人次;6人获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双师型教师44人;校外兼职教师共51人。

篇9

  

 常有同学问我:“学英语是不是很要求天赋?”   

    

我那时竟顿住了,两种相反却都可自圆其说的答案,配着各自相关的剪影在脑中闪过。我也许该顺着他的眼神和流行的成功哲学以及可以预见的自我满足感,给他描绘自己少时遭天命不公乃至口齿不清,而后奋发图强而勤终补拙的似水流年。但我居然走了另外一条路线,我缓缓说:“不仅要具天赋,而且要求从幼时学起进一步开发天赋,但这些只是你的起点,你现在要做的是在起点与目标之间划一条尽可能精彩的弧线。”   

还在大学的时候, 经济学基础课虽牵强人意,自己却深受其思维方法的影响:过去的投入是已经沉落的成本,你需要的是利用现在争取未来。也许这种理性也会同样折射在其他学科上面,正如基辛格博士所持的论调那样:对过去的肯定是一种现实态度,而政治的任务是要塑造它。刚才给予那位同学的回答或许正是这样一种理性的鼓励。学习英语认识到天赋的力量是现实的,而在这基础上的捷径只能是一种理性的捷径:   

在体验中思考,在观察中总结,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方略   

篇10

1.促进资源呈现方式变革,推进课程整合

情境化学习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环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整体的一部分,环境对学习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在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反映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现实世界的应用方法。而要在中学政治课堂中打造这种真实度很高的情境,必须充分利用反映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实现教材理论知识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实现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例如思想者园地网站,设置了教学设计、教学试题、教学课件、文本素材、图片图表、视频动画等栏目,涉及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类型的资源,建立了分类科学、管理方便、搜索简便的网站平台,方便了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使用或二次开发。这些具有典型性、时代性、生活性的多媒体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创设出近乎真实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通过顺应和同化等方式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打造有效课堂

中学政治课程标准遵循中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体现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传统政治课堂在知识传授方面有课堂容量大、花费时间多的特点,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束缚着学生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知识点而忽视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这样易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避免单纯教授的教学方法,依据总体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并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而建立在资源共享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和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开展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3.促进传统教研方式的变革,形成高效教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形态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传统教研活动受时间、地点、地区、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变得低效甚至无效。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网络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以其交互性、非线性等特点,不仅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也在改变着传统的教研方式。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部门利用科研优势建立的以地区学科发展、学科教研、学科资源、赛课赛教等为主的地区性教研平台,如无锡政治教研网(http://)、武汉政治教研网(http://)等。

二是一些网站依托“国培计划”或网络培训而建立的包括视频播放、网络研讨、在线作业、互动评价等内容的网络研修平台,如新思考网(http://)、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cn)等。

三是一些学校建立的以展示学科新闻、学科动态、学科资源为主的中学政治学科组网站,如桐乡高级中学政治组(http:///tgzzz/)等。

四是中学政治教师建立的学科资源网站,如笔者创办的思想者园地网站(http://),共收集各类教学资源15万条,注册用户突破10万人,资源点击量更是突破4 000万人次,已经成为目前规模较大的中学文科综合类教学资源网站。

这些网络平台突破了传统教研方式的弊端,真正实现了基于网络的实时性、交互性的同步或异步的教研新模式。

二、中学政治网络资源库建设的基本理念

中学政治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迎合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对深入推动新课程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中学政治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虽然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结合思想者园地网站的建设谈谈中学政治网络资源库建设的基本理念。

1.科学与生活并重,突出生活性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高中政治课改革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因而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设置近乎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互动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课程设置上看,高中政治新课程内容都是立足于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生活、为生活服务的,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这种生活既包括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时代性特点,又包括基于学生校内外生活的现实生活,以便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还包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典型事例,即未来的生活,以便培养学生参与未来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科学与生活并重,有利于通过学生的真实的生活、现实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来创设情境,架设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促进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贯彻。

在中学政治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资源库建设的生活性和时代性特征。思想者园地网站始终站在网络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的前沿,在建站之初即推出了文本素材、视频动画、图片图表等类型的素材资源。这些教学素材资源既有来自于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网、光明网、中青网等中央级权威媒体的,也有来自于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网、中国无锡网、无锡新传媒网等地方性权威媒体;既有反映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的素材,也有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第二课堂的素材资源,并且把这些鲜活的素材资源整合进教学设计、教学试题、教学课件中。这些鲜活的生活素材不仅关注学生生活,而且关注社会实际,做到了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生活中验证知识、到生活中应用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科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2.课标与教材并重,突出模块化

模块化是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新课改力主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目前,高中政治课程既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必修模块,也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选修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下又设置了不同的主题。如“经济生活”模块下,分为“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主题。在这些由模块、主题和课时组成的教学结构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课标要求与模块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途径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世界进行观察、思考、感悟、探究,启发学生理解模块的文本知识和内在思想,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中学政治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中,必须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牢固树立模块化、主题化的思想。例如,思想者园地网站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试题、教学课件、文本素材、视频动画、图片图表等常规栏目都是以“模块―单元”的层次来划分的。如在“教学试题”栏目下划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选修课程等栏目;在“政治生活”栏目中,又细分为“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等。这样的栏目设计把各类信息资源进行了系统归纳,一方面有利于规范课程资源的搜集、整理和,体现了资源有序性原则;另一方面便于广大师生对课程资源进行搜索和查找,体现了简便性原则。而在高考园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栏目中则设置了专题模块。这种把教材模块与专题模块有机结合的形式,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实用性、易用性。

3.开发与应用并重,突出个性化

高中政治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作为具有不同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独立个体,对课程资源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实行个性化教学,不仅要注重从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出发来组织教学,而且要注重自身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反思、完善学习评价等方式完善和提高自我,积极打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个性课堂。课堂教学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必须学会运用富有典型性、时代性、生活性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创设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学习中提高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反思、独立思考,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可见,在课程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坚强的资源支撑。

中学政治网络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并没有充分发挥好课程资源对推动课程改革的作用。思想者园地网站在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服务的理念:

一是服务新课改。2004年开始的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彻底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特别强调坚持生活主题、正确价值取向、灵活教学策略、探究开放学习等理念。思想者园地在课改之初就设置了课程改革、教育科研、视频实录等频道,通过课改培训、课改动态、课改课堂、教学论文、课题研究等形式及时关注新课改、报道新课改、推动新课改。

二是服务新师生。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对师生在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垄断课程资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等现象已经彻底改变,教学更多的成为培养时代需要的素质全面、人格健全和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公民的手段。思想者园地网站坚持搜集权威媒体素材资源,用富有时代性的素材资源创设生活化、信息化情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服务新高考。新课改推动着各地高考模式的变革,高考也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对高考复习备考、高考课程资源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者园地网站在“高考园地”栏目下设置了高考分析、专题复习、高考模拟、专项练习、疑难解析、复习指导、解题指导、时事广角等子栏目,以便让广大师生能够更加及时地全面掌握权威的高考复习资讯,大大提高了高考复习的实效性。

4.技术与规范并重,突出开放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Web2.0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逐渐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Web2.0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网络革命所带来的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它具有用户分享、信息聚合、兴趣聚合、开放平台等显著特点,它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此外,风起云涌的云计算平台、物联网技术、服务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大型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软件平台和技术平台。而越是大型的网络课程资源库越需要有完备的技术规范和建设规范,这样才能始终保证网络资源库平台的可扩充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技术性是实现资源库建设的目的和保障,确保资源库正常有效地运行。网络资源库提供的课程资源的清晰度及运行技术要求要与现行的网络浏览器相符,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以及交互、导航、评价等手段解决教与学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并且能够可靠地运行,容错能力强,若有小的故障不会丢失数据。

篇11

要从关注自身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更新数学理念,研究教学对象,从学生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数学学习的“共同体”。

二、教师教学行为转变

由做“蜡烛”向做“指明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要求数学教师不能只做“蜡烛”燃烧自己,而要做“指明灯”。不仅照亮别人还要不断地自我“充电”,注重自身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应在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并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教师角色转变

长期以来,教师将学生当作“容器”,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技能,却很少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要做到教师由“训诫者”向“促进者”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获取需要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需要获得多种信息的办法。由“执行者”向“研究者”转变,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不能被动地等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货上门,应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环境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研究教学理论,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由“传授者”向“创新者”转变,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教师在创新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继承和传播人类已有的自然成果的同时,给学生提供质疑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指导学生着眼于未被发现的世界。由“独唱者”向“合作者”转变,数学课程模块化的趋势,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多边互动、主体交流的合作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作用。

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一个学者型、智慧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