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3: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统计研究生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关注。有关资料显示:对全国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有28.7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压抑症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的亚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大学生仿佛成了社会新的“弱势”群体[1]。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第二断乳期[2],其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身心两方面的不平衡、不稳定,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心理多变的高峰期,很容易受到内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身心反应,导致心理障碍。如果他们没有及时得到适当的引导与调适,就会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出现严重的后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州十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每所高校发放问卷120份,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同年级进行,共发出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2份,回收率93.5%。
1.2量表编制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主要是结合SCL90量表,但由于SCL90量表已经是1986年的常模,以此得出的结论从理论上讲是缺乏科学性的,也是不合理的[3]。因此,我们把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归类,选取其中适合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针对性的题目,并增加了量表中没有但又与当今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预测和复测剔除相关性差(相关系数<0.35)的题目,最后共保留50道题目作为正式测量问卷,涉及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恋爱、性、学业、情绪、人际关系、学校、职业及其他10个领域。
1.3调查方法
所有调查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统一的答卷,委托各高校负责人在班级集体同时发放,统一回收。正式调查在2004年9月1日~10月1日一个月内完成。为了考察量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我们的调查分两个时期进行,时间间隔约1个月。
1.4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在Excel17.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和Amos4.0进行χ2检验、t检验及F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检验。
在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方面,为了统计方便和具有可比性,我们把各因素各方面的得分均转换成百分制,选项从严重到没有得分依次增高。因此,得分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资料(见表1)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略)
由表1可以看出,有效问卷的男、女生比例约为1:1,大部分被访者的家庭是融洽的,有冲突的被访者约占总数的13%。
2.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的因素分析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10个因素共解释项目总变异的51.025%,由各因子所包含题目的共同含义对各因素命名为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恋爱、性、学业、情绪、人际关系、学校、职业及其他共10个方面。对这10个方面进行二阶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可以合并为两大重要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55.929%,其中前4个可归结为个人自身因素,后6个归结为社会环境因素,之所以这样划分量表维度,是为了更突出主要矛盾,寻找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本质因素。表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的因素负荷矩阵(略)
2.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的信度及其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
本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各因素及维度进行了同质信度、复测信度、分半信度及相关系数的检验。由表3可知:该量表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892,稳定性系数为0.597,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各因素及维度的分数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总分的相关(0.488)超过了0.48(P<0.001),表明该量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很好,能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表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的信度及其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略)
2.3调查统计结果
2.3.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主要在性问题和学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在这两个方面所受到的心理困扰比女生严重得多,而在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恋爱、情绪、人际关系、学校、职业和其他等方面,两者没有多大的差别。从整体上看,男女大学生主要在个人自身因素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而社会环境因素方面,两者差异不显著。表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分析表(略)注:*P<0.05,**P<0.001;n表示人数。
2.3.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分类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医学生和非医学生仅在性和学业方面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但差异间的距离并不是很大,体现为非医学生在性方面的心理压力比医学生的大,由表可知其得分较低,而医学生则在学业方面比非医学生的心理压力大。总的来说,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整体水平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这由两者总分的情况可以看出。表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分类分析表(略)注:*P<0.05,**P<0.001;n表示人数。
2.3.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差异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的融洽程度息息相关。家庭融洽与家庭冲突仅在恋爱、学校和职业3个方面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而在其他7个方面,两者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且所有差异中得分高的均是家庭融洽的学生,说明家庭融洽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家庭冲突的学生。表6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差异分析表(略)注:*P<0.05,**P<0.001;n表示人数。
2.3.4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分析
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整体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由好到差表现为大二>大三>大一>大四,并且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对其影响极显著,而个人自身因素则不显著。具体体现为:①大一和大二、大二和大三、大二和大四之间在恋爱和情绪两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大二的得分最高,大四最低,说明大二学生在恋爱和情绪两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好,大四在这两方面的压力比较大。②学业方面,大一和大二、大四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学生得分最低,说明大一新生在学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应引起重视。③人际关系方面,大一和大二、大一和大四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并且大一和大二之间的差异更大,大一得分最低,说明大一新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要求我们应重视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健康教育。④在学校与职业两个方面,大四得分最低,并且与其他三个年级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三个年级之间在这一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总体趋势为大二>大一>大三>大四,这说明大四学生更关注职业和所处的学校,其心理压力较大,大三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心理压力也有所体现,而大二在这方面则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表7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分析表(略)注:*P<0.05,**P<0.001。
3讨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更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当前的大学生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新旧价值观念的碰撞、高校招生分配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都使他们面临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强[4],因此,系统、全面地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有针对性地采取疏导和教育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广州10所高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方面差异并不显著。根据有关报道,在中学阶段,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生[6],而到了大学,两者在整体水平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他们仅在性和学业两个方面存在差异,表现为男生的心理压力比女生大,这与男女自身原因有关:女生在性方面较男生难以启齿,且她们更主要地把精力用于学业,故在问卷上体现为女生的平均得分比男生高。而社会环境因素对两者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专业分类上差异并不显著。医学专业的学生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也仅在性和学业上存在差异,表现为非医学生在性方面的压力比医学生大,这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医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业,在性知识这方面远比非医学生丰富,这提示我们不能忽视非医学生的性教育。而学业方面,医学生比非医学生感到压力大,这可能是因为医学生从事的专业是人类神圣而特殊的专业,需要过硬的本领,因而学业要求相对严格,因而感到压力较大。
(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表6及其分析可知:家庭融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家庭冲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两者在个人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方面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家庭融洽与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父母们能从孩子的利益出发,创造融洽的家庭气氛,使孩子们向着健康的心理方面成长。
(4)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心理健康状况最好的是大二的学生,其次为大三的学生,再次为大一的学生,最差的是大四的学生,这与王滔等的研究相符[7]。其原因可能为大二的学生通过大一一年的锻炼,基本上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对学业和未来充满自信,暂时无就业压力,因此自我评价也较高,有较好的心理状态,故在量表上的统计得分最高。大三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大学生活,其适应性更强,但由于他们已经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和发展方向,有着新的困惑,因而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大二的学生。由表7可以看出,大三学生在职业方面的得分比大二的低,两者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排在第3,其原因可能是他们刚刚从高中走出来,一下子适应不了大学这种高度自我管理的新生活,许多人可能是第一次离家出远门,甚至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庭,在此期间他们会碰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因此反映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便比大二、大三的学生差。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信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四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这主要与他们的就业压力有关。当今就业形势的严峻、人才竞争的激烈对大四学生构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这也提示学校应该注重毕业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应对未来新生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严云岗,罗翔.关注新“弱势”群体,警惕心理疾病“入侵”象牙塔.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11.
2赵冰洁,陈幼贞.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1):13~14.
为准确把握学生实际,从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出发,依托科学理论与方法,深刻分析大学新生的特点,找准新生问题的症结,帮助新生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新角色,我们在我校2009级新生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班为群,按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6个班进行全面调查,共发放问卷860份,回收有效问卷740份(占新生总数约12.5%)。按照调查设计,样本容量、样本的代表性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结论都通过统计检验,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
一、新生基本信息
1.1新生个人基本信息
从新生来源看,46.9%的新生来自农村,25.3%来自乡镇,来自城市的新生占27.8%。调查表明,52%的新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统计检验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具体看,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城市家庭为66%,乡镇家庭为53.5%,而农村家庭仅占34.2%。
观察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打工收入、经营收入、工资、出售农产品,依次成为新生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本题为多选题,740名新生共选了1388次,说明平均来看,每个学生的家庭收入来源有1.87即接近2种渠道。
家庭环境无疑是影响子女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也对父母亲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状况作考察,结果发现,报考我校的新生,其父母亲多为中等文化程度,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比较低。另外,企业主、教师、公务员家庭的子女,占我校新生比例很低。
1.2新生高中阶段基本情况
新生的高中生活,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了解他们的高中表现,有助于新生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各方面表现的分布状况看,我校新生总体上在高中阶段是相当优秀的,他们学习成绩优秀,有学生干部经历,有雄心壮志;他们还有自己的理想信念。
对“认为对自己有激励作用或感染力的各类人物”的调查结果显示,受父母亲、老师、同学激励和影响的同学最多,可见这三类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受学者影响的学生比例仅为8%,这一情况应引起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他们也有各式各样的困惑或烦恼。在这些诸多困扰因素中,个人情感、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的影响面分列前三位。个人情感的影响如此之大,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预料,看来新生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活中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大学之前和大学之初
2.1对大学和专业的选择
学生对就读学校、专业的不同态度,往往长时间地影响他们的大学生活。从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对相关因素重要程度的评价比率不难看出,学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更注重现实,他人建议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体现了严峻就业形势左右了新生的志愿填报,也凸显90后学生自我意识强、个性趋向张扬的特点,同样的结论也体现在专业志愿的填报中。
进入大学前对大学生活的了解程度,有2.7%的新生表示十分了解,18.1%的新生表示比较了解,表示很少了解的新生占71.5%,有7.7%的新生表示一无所知。相关调查数据还显示,98%以上的新生表示有信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2初入大学之感觉
新生进校后,对入读学院和专业的态度,调查资料显示,学生对学院的满意程度高于对专业的满意程度,但调查数据还显示,面对自己不太喜爱的专业,56.8%的新生表示会积极应对,并通过选修或辅修获得喜爱专业的知识;32.2%的新生表示接受现实,并努力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消极对待、被动接受的占2.2%,有8.9%的新生申请转专业的想法。
对比分析发现,新生进入大学前受情感困扰较多,而进入大学后担心更多的是学习、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体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变得更加理性、更为实际。
分析得知,老师、同学、家长或亲友在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解除心中疑虑、倾吐不快等方面具有首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努力营造校园和谐氛围,增加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老师对新生的帮助和引导。
新生在行为、动机方面对自己所作的评判,前三项是正向陈述,后四项是负向陈述(为尽可能得到真实答案,问卷中正负向陈述是交错布局的,这里作了归并处理)。由此表不难看出,当今大学新生总体上讲,自信心强、办事目的明确,具备一定的行为调适、情绪控制能力,但在具体行为活动、计划实施、时间安排等方面,相当部分学生明显感到欠缺。
三、大学生活规划
3.1大学教育与人生目标
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影响着对人生目标的评判。表3告诉我们一些“意外”的信息:上大学最重要的作用竟然是“建立人脉网络”,这应该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形成的认知;价值体现和追求却排位靠后,这或许是由于大学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的结果;由于我校是一所升本时间不长的教学型院校,进入我校的学生在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上比较中肯、现实。
那么,新生在进校伊始,在大学学习和职业方面是否有目标或计划呢?据我们调查,29.6%的新生有明确的大学学习目标或计划,59.1%的新生表示有目标或计划,但不太明确,11.4%的人没考虑过。在职业规划方面,有明确目标的新生占27.2%,表示目标不够明确者占51.1%,另有21.8%的新生表示没想过职业目标问题。
经验及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计划,以及一定的职业规划,那么他的大学生活将是充实的,学习成绩会更优秀,综合表现也会更加出色。因此,引导新生制定合理的大学生活计划和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显得非常重要。
3.2大学期间课外生活打算
上大学做什么?这个看似无谓的问题,其实是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理想与追求、兴趣爱好、自身素养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根据填答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指导,必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问卷分析显示,在各类学生组织中,新生选择比率最高的是团学组织(74.5%),其次是学术类组织(57.3%),第三位是服务类组织(51.9%)。说明我校新生在希望加入学生组织锻炼自己的同时,还具有较浓的学术意识和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同时也反映我校新生勇于面对现实,希望在大学期间通过实习、考证等获得更充分的就业准备。
3.3职业发展需求
大学期间希望获得或增强哪些方面的发展能力?表4的调查结果确实让我们多少感到一些“意外”:沟通协调能力排位最前,而决定个人发展潜能方面的能力却排到后面,这个结果与表3类似。
新生对大学教育的“理解”带有某种明显的“功利”性,这应当是现实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自然结果。正如表2所示,学生在选择大学志愿时,就业前景、职业发展已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那么,在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方面,新生们最想得到学校哪些支持呢?调查表明,对于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新生们普遍有心理准备,而更多的是需要得到提升就业竞争力、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帮助。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新生(占比95.9%)希望得到学校在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
四、几点结论
从以上数据分布情况及其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一些主要结论:
⑴我校新生生源质量较优,多数学生对入读我校相当满意,普遍接受所录取专业。从我校09级新生在高中阶段的表现看,70%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位居中上等水平,担任校级或班级干部者占68%,94%的学生想上重点或较好本科院校。对于入读广东金融学院,88%以上的学生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不满意率低于5%。至于对所录取的专业,72%的学生也是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的。90%以上的学生表示,即便对入学时的专业兴趣不大或不了解,也会采取积极态度,努力培养专业兴趣,当然也有少量新生有转专业的想法。
⑵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多为自主分析选择,更注重现实。就业前景、学校师资及学校招生分数段等直接影响录取、学业和就业的现实因素是考生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其他一些相对较“虚”的因素考虑的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的他人建议,对考生的影响不大。可见,现阶段,抓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乃高校吸引高考考生的主要举措。
⑶当今学生独立倾向明显,做事目的性较强。根据当今大学生性格构成状况,大学教育宜应当抓大放小、因势利导。具体讲,就是要在宏观方面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合理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而不必过多地拘泥于一些细小环节。有了恰当的宏观目标,并将之分解为阶段性计划,学生的成功成才也就有了希望。事实上,据调查,约80%的大学新生对于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是有所考虑的,其中一些人甚至有相当明确的计划。
⑷大学新生有较强的心理调适信心和能力。现今大学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给他们带来了种种困扰,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严重心理障碍。但我们的调查显示,对于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68%的新生表示信心十足,30%的新生觉得信心不是很大,表示无信心的仅占2%。根据新生在行为动机方面的自我评判结果得知,90%以上的新生表示了解自我、懂得责任、信心饱满、能够调适情绪。因此,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既不能忽视也不必过分渲染,必须恰当掌握和分析,并加强个性化辅导。
⑸寻求多元化发展是多数大学新生的心愿。调查表明,团学、学术类、服务类、文体类学生组织对新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仅有2%的新生不想参加任何学生组织。许多新生想通过参加各类学生组织获得锻炼机会,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现在高校中各类学生组织繁多,良莠不齐。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组织的育人育才作用,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2-740-04
Developed Research on Management System of Gradnation thesis(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u-qing, LI Ge-wen, SUN You
(Dal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Dalian 116035, China)
Abstract: The topic of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the actual problems of work, based on the great advantage of the school net work, this system will make the realization for the annual students' graduation thesis(design) by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system backgrou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and introduces the process and relative technology of the system realization in detail. It points out the detailed methods, which free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tedious paper management procedure. It carries great practicability and scientific value, which enlarges the function of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latform.
Key words: Internet; Web application; network; JSP
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需求不断增加,高校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等教育,不仅充分利用了优秀教育资源,而且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这也是极大促进了高校的信息化发展。目前适用于各种教育层次的教务管理、教学管理、课件、考试等系统或平台已逐渐发展成熟。但是,大多平台中的教学系统一般都是以完成“课程教学”为目标设计的,对课程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环节提供支持服务还很少。用网络平台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支持服务还少有人讨论,而这一应用恰是目前所需要的。[1]
本系统所研究就利用互联网Web 2.0技术,采用B/S工作模式来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实践环节中教师数量不足,选题不规范,指导教师与学生难以及时沟通等问题的。
2 理论基础和核心技术
2.1 JSP技术
JSP(Java Server Pages)技术是以Java语言作为脚本语言的,它为创建高度动态的Web应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开发环境。JSP代码可被编译成Servlet并由Java虚拟机执行,这种编译操作仅在对JSP页面的第一次请求时发生。因此普遍认为JSP的执行效率比PHP和ASP都高。[2]
Java Servlet是一种开发Web应用的理想构架。JSP以Servlet技术为基础,又在许多方面作了改进。JSP页面看起来象普通HTML页面,但它允许嵌入执行代码,利用跨平台运行的JavaBean 组件,JSP为分离处理逻辑与显示样式提供了卓越的解决方案。并且JSP可以使用JavaBeans或者EJB(Enterprise JavaBeans)来执行应用程序所要求的更为复杂的处理,进而完成企业级的分布式的大型应用。[3]
2.2 JavaBean
什么是javaBean?JavaBean 是一种基于 Java 的软件组件。其实是一个Java的一个类而已[7]。JSP 对于在 Web 应用中集成 JavaBean 组件提供了完善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能缩短开发时间(可以直接利用经测试和可信任的已有组件,避免了重复开发),也为 JSP 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伸缩性。 JavaBean 组件可以用来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或负责与数据库的交互以及数据提取等。
2.3 CSS技术
CSS是Cascading style Sheets的简称,中文译作层叠样式表单,它是一种为超文本置标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HTML)提供增强补充服务的技术,可对每一个HTML的置标(tag)做精雕细刻的修饰。它语句、文法简单,只要在源码中插入STYLE语句就可轻易实现页面内任意文本颜色、背景、边框、行距、字距的添删和修饰等功能,就可使网页更加生动活泼,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
2.4 客户端脚本技术
客户端脚本是为操控和显示由服务器端返回的内容而量身定做的。这种方法可以隐藏、显示网页组件,移动或者改变颜色和字体,从而实现对用户事件的反应。显示或隐藏表单是在网页上创建下拉菜单的根本。依据鼠标位置显示相应的窗口支持网页提示功能。
本系统采用了应用最为广泛的客户端脚本语言是Javascript是一种面向对象并在网络浏览器内部运行的脚本语言。它对网页组件的控制是通过文件对象模式(DOM)实现的,该模式是一种实现与网页交互的应用程序接口(API)。[4]
2.5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一种存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操作的工具。数据库的作用在于组织和表达信息,简而言之,数据库就是信息的集合。
1) Web数据库简介
所谓Web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基于Web模式的DBMS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DBMS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以Web这种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为平台,将客户端融入统一的Web浏览器,为Internet用户提供使用简便、内容丰富的服务。Web数据库管理系统必将成为Internet和Intranet提供的核心服务,为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提供技术支持[7]。
2) SQL Server 2000简介
SQL Server 2000是企业级网络关系型数据库产品, ODBC数据库引擎提供了与数据库打交道的途径,通过它以及来访问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各种操作。Visual Basic、SQL Server 2000以及其他微软的软件产品都是通过ODBC数据库引擎,从而给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类型。ADO数据对象模型在数据库中的信息与将信息显示给用户看的程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提供了用来浏览不同记录的各种跳转方法,使用微软公司推荐的ADO对象模型将为以后的扩展带来便捷。[10]
3 系统设计与开发
3.1 系统研发的目的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论文管理的网络化,使原本繁琐的选题问题简单,快捷,奏效。解放教辅人员和学生。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提交的题目,在联网的计算机上随时选择,更改自己的论文题目。教师可以在任意联网的计算机上论文信息,并实现选择其论文的学生信息的打印。管理员有设置限制选题条件的功能。并能在任意联网的计算机上对选题信息按班级,教师实现打印。管理员还应有封闭数据库的权利。
3.2 系统设计思想
本系统利用互联网Web2.0,采用B/S结构开发。由于本系统在Web环境中使用,网站完成功能比较简单,主要是对数据的基本操作。因此,使用JSP+JavaBean的开发模式进行开发。以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技术做为后台数据库的支持,通过基于Web技术的系统开发,保证用户(教师、学生)通过授权可以任何条件下通过网络登陆,实现相关的服务。系统的系统开放性好,架构灵活,便于维护,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指标。[5-6]
3.3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分析
3.3.1 使用UML用例图描述系统需求
该系统用户有三种身份:学生、教师及管理员。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注册,更改自己的身份信息,但学生不能改自己的用户名(学号),而且学生只有在注册自己的详细个人信息后才可以进入系统进行论文题目的选择。学生和教师的用户名可以由管理员统一。具体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8-9]
■
图1 学生用例图 图2 教师用例图图3 管理员用例图
3.3.2 系统结构功能分析
从以上对本系统的分析,可将其分成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主要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后台是为管理员(教学秘书)提供。如图4和图5给出了前台和后台的功能结构图。
■
图4 前台功能结构图
■
图5 后台功能结构图
3.3.3 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
本系统主要用到四个数据表:
1) student(学生信息表),该表不但保存学生的基本注册信息,还包含了学生选择了哪位教师的选题(即教师编号和选题编号),主要包括:学号(学生ID)、密码、学生姓名、班级等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教师ID、论文ID。
2) teacher(教师信息表),该表用于保存教师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教师ID、密码、教师姓名、教师职称等等教师的基本信息。
3) article(论文信息表),该表用于保存论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对应教师的ID、对应教师的论文题目及论文ID等论文基础信息。
4) admin(管理员表),该表用于保存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及选题条件的限制,主要包括管理员号、管理员密码、管理员ID、同一教师选题人数和同一题目选题人数,选题的有效时间等内容。
本系统用到的数据表的关系主要有一个,如表1所示。
表1 表关系
■
3.3.4 网站整体设计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采用JSP+JavaBean的开发模式。使用的JavaBean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使用的JavaBean
■
3.3.5 网站结构设计
本系统网站的结构中有多个文件夹,分别存放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文件。Datebase文件夹用来保存系统的数据库;css文件夹用来保存系统的样式表;image文件夹用来保存系统中所需要的图片;admin文件夹用来保存管理员相关的页面;student文件夹用来保存学生相关的页面;teacher文件夹用来保存教师相关的页面。
3.3.6 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3.3.6.1 个人信息管理
前台的个人信息管理主要是指用户(学生/教师)的注册信息的管理。注册时必须确保注册用户名的唯一性,因此,在保存注册信息前,需要查询数据表中是否有相同的用户名,如果没有,可以向数据表插入新的记录然后提示用户注册成功;反之,则说明同名用户存在,需要提示用户更改。
后台的个人信息管理主要是指管理员信息的管理。此信息可作为管理员登录系统、管理系统的通行证,管理员拥有很大的权限,所以更要妥善处理。在这个模块里主要包括管理员登录和管理员密码的更改两个部分。
3.3.6.2 论文信息管理
论文信息管理分成两个用户来完成,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所完成的工作主要有论文信息,更改和删除论文信息;学生的工作则是选择、重选论文题目,查看所选论文题目。本系统可以限制每一个教师可带的学生个数,也可限制每一个题目可供多少个学生来选择。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是主导地位,因为只有教师了论文题目信息,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论文题目中选择。
3.3.6.3 选题信息管理
选题信息管理分为两种用户(即学生和教师)。学生的选题管理功能主要就是对自己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查看;教师的选题管理功能就是查看选择自己论文题目的学生的具体信息,并能够进行打印。
4 系统的特色及优势
4.1 方便、简洁的中文操作界面
本系统的为中文操作界面,操作简单、直观,便于用户理解系统较复杂功能,熟练本系统的操作和应用。
4.2 实用性
本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高效率的功能支持,中文操作界面可以使用用户更好地利用母语优势,迅速掌握系统的操作技能。该系统不仅具有较完美的支持功能,同时采用了最优化的结构设计,降低了系统构建成本,解决了毕业设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实用型系统。
4.3 可移植性
本系统可以作为校园网中校园办公的辅助系统,如庞大的教务管理系统平台,只要数据库一致,就可以简单的进行移植。
4.4 具有二次开发能力
尽管本系统是针对我系的实际自主设计开发的,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需求。
4.5 较高的性价比
本系统所需的平台是TOMCAT,该软件为免费软件,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硬件环境所用的计算机配置为P4 3.0,512M内存,40G硬盘或以上即可。
5 结束语
实现学院论文管理信息化,把传统的学生毕业论文管理模式与校园网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使用的方便,高效的优势,能极大地提高传统论文管理模式的水平和效率。既有利于教学单位的教辅人员从琐碎、繁重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又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快捷和便利。
本文从系统分析、功能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全面叙述了系统的实现过程。采用B/S结构,运用了JSP+SQL SERVER技术实现基于Web技术的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开发。JSP不仅拥有与Java一样的面向对象性、便利性、跨平台等优点和特性,还拥有Java Servlet的稳定性并可以使用Servlet提供的API。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指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的稳定及安全。本系统比较有特点的是对论文选题的条件也进行了限制。分别分为题目和导师两种限制,不同于以往的选课系统。本系统可以作为校园网中校园办公的辅助系统,如庞大的教务管理系统平台,只要数据库一致,就可以简单的进行移植。本系统对提高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贤波. 网络教学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教育信息化,2006,22(9):32-35.
[2] 曾婕. 基于校园网的多课程并行考试系统[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9(3):22-27.
[3] 王志军, 孙月霞. 基于Web开发的几种服务器端脚本语言的分析与比较[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3(3):26-30.
[4] 苑晓红, 赵春玲. 基于JSP的B/S结构系统的构建技术[J]. 科技资讯,2006,61(23):17-19.
[5] Royce W.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A unified Framework[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Watts S. Humphrey.Managing the Software Process[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冯缨.JSP-JavaBean开发模式研究及在网上答题系统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16(5):25-29.
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有研究成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
一、文献综述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文献综述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介绍研究的现状,阐明选题设计的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选题的创新之处。这样,既能反映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又可以使评审专家充分了解论文研究的价值,判断研究生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
(一)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寻求切入点和突破点
对撰写学位论文的研究生而言,综述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分析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生通过撰写综述,对不同研究角度、方法,不同研究设计,特别是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批判与反思,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研究的思路、优点和不足,在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寻找论文选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点。首先,从对现有研究缺陷的分析中寻找问题;其次,可以通过对不同甚至是矛盾观点的比较寻找问题;再次,研究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或实践经验寻找那些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问题;最后,可以尝试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或方法研究问题。
(二)为课题的研究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和有力的论证依据
文献综述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学术思想和研究的最新成就,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从已有的研究中得到的启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论文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新线索,使相关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可以为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丰富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三)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有专家估计,我国有40%的科研项目在研究前其实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成果。重复研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将导致科研本身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文献综述的作用就在于充分占有已有的研究材料,避免重提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做前人已有的研究,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二、文献综述对论文研究继承性与创新性的体现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
学术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创新是对现有研究不足的弥补或突破。任何研究课题的确立,都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研究基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的趋势以及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的可能性。但创新不是空穴来风,创新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创新都是在其独有的遗产继承基础上的再创造。因此,学术研究的创新具有历史继承性。
(二)文献综述对论文研究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具体体现
就某项具体的研究而言,文献综述起码要解决以下基本问题:一是要体现哪些人做了微观研究,哪些人做了中观研究,哪些人又做了宏观研究。这三个层次的研究是齐头并进的,还是分阶段依次递进的;彼此是相互孤立的,还是藕合关联的。二是要体现哪些人做了原理性研究,哪些人做了原则性研究,哪些人做了制度性和政策性研究,哪些人做了技能性与技巧性研究。如果说,以往的研究只是聚焦或局限在某类研究或某些研究上,没有完成从原理到技巧的系统探索,那么还有哪些区域的研究是缺位的,这些区域是否函待研究或值得研究。三是要体现以往的研究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之研究各自具有哪些特点,彼此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性;后期研究是如何继承、突破和超越前期研究的;继续研究的起点或制高点在哪里,未来的研究空间如何拓展。四是要体现以往的研究有哪些优点或取得了哪些可资借鉴的成果,整体上还存在哪些不足,我们如何弥补这些不足。
(三)怎样通过文献综述实现研究论文的继承与创新
文献综述是为了明了过去研究的状貌,把握或占领当下研究的制高点,最终形成创新的研究成果。在撰写综述前一定要全面搜集资料,充分理解已有的研究观点,并用合理的逻辑将它们准确地表述出来,并梳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动态,理清研究现状进展与困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成功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是描述与解释、欣赏与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的有机统一。
研究生应当通过对当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文献进行“再研究”,全面掌握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找出某一问题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文献综述体现某研究在该研究领域的继承及发展,进而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实现在某领域研究基础之上的创新,明确研究成果的创新性。
三、结束语
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应通过文献综述找到研究的起点,但要力避过度依赖别人的研究成果。如果过分地依赖于以往的研究抑或某种理论与观点,最终将难以实现突破和超越,取得更大的创新性成果。然而,不少研究者尤其是硕士研究生,撰写文献综述之后,很难走出别人的思维框架,总是不自觉地重复别人已做过的研究,复述已有的学术观点或思想。另外,还有不少研究生喜欢或习惯于在别人做过大量研究的领域选择学位论文主题。在这些人看来,在已有相当研究基础的研究领域选题,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多,研究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如此种种,无疑都是对以往的研究过度依赖的表现,不利于学术创新和研究领域的拓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27-02
引言
在高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非常必要。如何进行精确的课程定位与设计、筛选精彩的课程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开掘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达到“察古以鉴今,彰往而知来”的宗旨。
1.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有最新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工作首年离职率达47%。通过对企业反馈信息和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调查表明,学生职业素养仍不如人意。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
本文旨在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改革与实践来推动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
2.课程教学设计对职业基本素养的关注
2.2.1课程的定位和性质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法律文秘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个知识领域,对拓展学生人文视野,积累知识和文化底蕴,养成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2.2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为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学会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形成文化意识,在课程的设计上遵循由浅入深,分为认识、体验与思考三个阶段,将理论引导与任务驱动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提升素养。
3.课程教学内容对职业基本素养的引导
3.1课时及选用教材
本课程共计34个课时,每节课45分钟,分13周进行授课,其中单周2课时,双周4课时,考查2课时,观看《中华文明五千年》相关历史视频2课时。教材选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3.2课程内容整体说明
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知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总体认识;体验模块的任务是通过两个具体项目任务近距离接触文化,进行文化体验,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形成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思考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典籍,从思想层面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和思考能力,进而将其内化为学生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的一部分。
3.3课程具体项目(任务)要求
结合教材及市场、学生需求,依据历史分期及参观体验过程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见下表:
4.课程教学方法对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
每一个教学项目(任务)都有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学道具,制作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PPT,同时借助音频、视频播放来辅助教学,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观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营造浓厚的人文情怀。
4.1师生互动式课堂
以90分钟的课堂教学为例,每次课教师都会将课堂分为四个环节,为学生创造识记三字经、成语故事解读、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职业素养的课堂氛围。
4.1.1识记三字经。利用课堂5分钟时间由教师讲解三字经。通常铃声响过学生还不能立即进入课堂状态,所以教师应边讲解边让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有助学生转换脑筋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在解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时,字面意思还是很好理解的,教师引申为学生讲解“和氏璧”的小故事,告诉学生璞玉要经过雕琢、打造,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做人也是一样,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提升职业基本素养。
4.1.2成语故事解读。利用课堂5分钟时间由学生完成。每次课教师都会指定两名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脱稿口述成语故事,说清讲明史实缘由,不仅是事实的讲述,更要结合个人理解进行分析。孟母三迁的故事学生早已了解,但是细节性的知识大家并非熟知,通过课堂成语故事解读,学生才清楚地知道孟母带孟子从坟场搬到紧邻屠夫的镇子,继而又搬到学校附近,为孟子创造了积极求学的良好环境才铸就了孟子的卓越成就。同时学生又感慨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经典诗句,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增添文化素养,提高个人认识水平。
4.1.3学习传统文化。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75分钟进行讲授,在多媒体教师中辅以生动精彩、逻辑清晰、内容简洁的PPT,让学生将视-听感受融为一体。在第一次课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地位和作用这一内容时,师生共同观看奥运会的视频、图片、宣传语、文字等相关内容,引发大家思考,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观看蕴含悠久历史、辉煌成就的奥运会开幕式素材的同时,感悟祖先劳动生息的广袤土地,在有文字可考的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祖先以非凡的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1.4提升职业素养。是学生在下课前5分钟独立完成。教师随即点名提问,问题涉及到本次课课堂讲授的所有内容,学生结合课堂知识阐述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并引申至改善提高个人职业素养上。在讲完秦汉时期文化这一内容后,教师点名让学生结合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赞叹如此浩大的陵园工程时间近40年之久,征发近80万人修建,其中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对设计者李斯的智慧和修陵人的敬业表示极大的钦佩。当时虽然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和精密的仪器,但是依然能创造出号称“世界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留给今人众多的遐想与崇敬。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2学生体验式课堂
体验式课堂是转换师生角色,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场,启迪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体验学习成果的过程。本课程在体验模块上共安排4个学时,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PPT汇报。
在本课程的第一次课上,教师就简要介绍了首都博物馆的情况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游览,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汇报参观感悟。首都博物馆是北京悠久历史的浓缩,其中展现当代文化、艺术和建设成就及城市未来发展,馆藏中有丰富的珍贵文物,学生身处其中既可以学习历史及科学知识,又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拓展。
为保证体验式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会向学生发放任务单,告诉学生体验式式教学的具体任务和目的,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探访文化古迹,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体验,制定参观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小组协作进行参观,制作PPT,汇报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欣赏馆藏陈列品,这些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的文物标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学生切身的感受会引领他们进入忘我的传统文化的多彩世界中,之后再让学生走上讲台打造魅力课堂,让学生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结:
本课程教学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实际体验相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为途径,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使学生近距离接触文化、感悟传统、理解文化,并推动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能力完成项目任务,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二、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现状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摘要以提供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摘要属于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论文作者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让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对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通过我们对长春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并非真正的英文写作,而是基于汉语摘要的翻译,而且大多数翻译均有他人或使用百度翻译以及有道翻译等网络工具完成,因此其撰写的摘要存在大量的语言问题以及结构问题,语言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大量语法形态错用,文不达意,意思表达不完整甚至错误。为了调查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尤其是摘要部分的英文写作情况,本文随机抽取CNKI数据库博硕论文子库的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领域各40篇,共200篇硕士毕业论文的摘要进行摘要写作研究,主要分析英文摘要的时态使用、语态使用以及摘要中各语步的出现情况,以求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对策。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過对于上文提及的200篇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进行数据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期刊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时态和语态问题以及内容结构的问题。
(一)时态的使用
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明显出现滥用一般现在时态的现象。由于硕士研究生缺乏摘要语篇中时态的相应知识,在进行摘要英文写作时,大多数学生们不考虑摘要的不同部分的作用,一味使用他们最为熟悉的一般现在时进行英文摘要写作。
摘要写作通过英语时态体现出其简洁的语言特点。时态方面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将来时和其他复合时态。John Swales和Christine Feak撰写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是一本专门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撰写的写作教科书,此书经多次再版,现已多次再版,书中指出一般现在时通常在背景和讨论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低;而一般过去时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学术论文摘要概括作者就本学科领域里的热点研究。研究背景是现已存在的事实,因此多应使用现在时态,通常包括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时的使用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一般过去时态多出现在对于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的描述之中。而研究结果部分通常应使用一般现在时进行说明。总之,摘要是以经济客观、准确严密的语言表明论文作者的主题大意或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正文轮廓,突出正文的重点信息,因而不能一味地使用一般现在时,当然也没有必要用大量过去时态回顾过去事实或用将来时态预测未来。
(二)语态使用情况
由于受到汉语摘要表达方式的影响,样本英文摘要中的主动语态频率远高于被动语态的使用。为了避免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we,our和us的使用,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使用了大量的非施动主语,例如this paper,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及其人称代词it作为主语进行摘要写作,甚至一些论文根据汉语省略主语的习惯,对英文句子进行无主语处理和翻译。非施动主语大量使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86年开始提倡的“使用第三人称作为主语”,而且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也过多强调尽量避免第一人称的使用。但是纵观国际重要SCI, SSCI, EI期刊论文的摘要不难发现“We+verb”和“our+noun+verb”等主动形式的出现比例并不低。第一人称主动语态的使用可以突出和强调作者的观点,以及团队成员的合作。Hyland和 Milton(1997)曾指出被动语态是学术写作的特点之一。由于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施动者和执行者,可以用于表达作者的客观态度,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青睐。但是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被动语态出现频率并不高。对比其中文摘要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汉语论文写作中较少使用“被”字句以及“把”字句,从而导致英文摘要被动语态的低出现频率,而非硕士研究生主动语态意识的提升。
(三)摘要内容结构
认为学术论文摘要是一种独立的语篇,其范式、结构、体裁大都遵循英美学术界通行准则,自成一格。Bhatia Swales(1993)提出论文摘要的四个语步: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Discussion,即IMRD结构模式。后来,Santos(1996)提出定位研究—引入研究—描述方法—陈述结果—呈现结论的五个语步模式。Hyland(2000)提出了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五语步结构模式,这个摘要语步模式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以及期刊编辑部的认可。
我们对于收集的200篇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的各学科领域的摘要语步数量以及百分比:
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医药卫生科技类的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各语步占比较高,人文社科类硕士论文的研究结果语步是五个学科领域中出现比例最小的;背景语步和方法语步的整体比例较大,结论语步的占比较小。大多数抽样的硕士论文的背景语步过于冗长,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方法语步多为论文研究内容的概述,其展现形式多为首先……,其次……,最后……等,这一结论和人文科学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体现出了人文科学对于研究方法的描述的忽视。
四、对于英文摘要写作的教学启示
综上所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存在着时态、语态使用不规范,摘要内容结构不完整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英文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不重视英文论文写作;一些学校开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但是教师并不强调有关英文论文的语法特点以及结构特点,鲜有教师在教学中基于SCI,EI期刊论文进行英文论文写作教学,而且也不强调学生写作中的摘要语步意识,现有的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往往忽略论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语篇特点。
作为重要的衔接手段,科技语篇中时态的选择,以及语态选择都是语篇连贯的重要体现。同时,语步模式决定了論文的层次结构,以简练的形式浓缩了论文的重要信息。因此时态、语态等语法特点以及语篇结构都应成为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教学课堂的重点部分,进而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基本功以及英语谋篇能力。我们认为在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中应加强学生的英文摘要的语言规范性意识,教授给学生分析科技或专业性文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英文行文特点。教师应结合国际通行的摘要写作规范以及影响因子较高的SCI,SSCI和EI期刊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范例对于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进行规范,进而提高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能力。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提高研究生正确的语言输出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
【参考文献】
[1]Bhatia,V.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2]Dos Santo,M.B.1996.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Text.16(04):481-499.
[3]Hyland,K.2000.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
[4]Swales,J.M.and Feak,C.2012.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3rd ed.[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57-158.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22-02
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以保障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为目标,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个组成要素的质量评价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1]。与容易使用定量的评价方式对其成果进行评估的自然科学硕士论文相比,人文社会硕士论文科学成果因广泛、复杂则较难评价。这不但使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也会影响到研究生教育规模与质量的整体发展。所以,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我们亟须完成的任务。
一、对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进行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
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层次结构分析法、文献计量法、个别访谈法和专家评审等方法。理论研究部分,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文献数据库,搜集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文献内容,一方面详尽地了解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特点,另一方面明确国内外人文科学成果评价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实证研究部分,主要运用层次结构分析法、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确立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形成相应的论文类成果和应用对策类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获取实证研究样本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验证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不足,以明确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方向。另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加强与论文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创新,将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弥补认识上的不足。
(二)样本收集
确定研究对象:具备研究生培养的石油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国内顶级院校、地域差异的院校、省内有代表性的院校。收集数据方法:通过电话访谈,相关大学网站收集相关资料以及通过相关的期刊或研究报告等资料获取相关数据。除此之外,我们重点选取了二十余位学术评价领域的理论学者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实践专家,以面访、邮件、电话方式进行了访谈和书面反馈。
(三)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统计分析
通过选取,最终有21所高校被列为研究的对象。一方面研究这些高校研究生学位评价体系的细化分类,另一方面探析各类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内部的权重分配,各个指标之间相互关系,从而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分配的规律。
以中国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三所石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为蓝本,结合其他18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的分类方法,将21所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统计结果:一级评价指标的论文选题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学校统计数量21个;要求选题前沿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3个;要求选题新颖性的学校统计数量3个。一级指标论文水平主要包括七个二级指标:要求研究方法的学校统计数量19个;要求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水平的学校统计数量16个,要求文献综述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5个,要求写作的逻辑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2个,要求论文研究难度与工作量的学校统计数量8个,要求材料的充分性与可靠性的学校统计数量7个,要求观点鲜明、立论正确的学校统计数量2个。一级指标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新观点与新见解的学校统计数量19个;要求潜在的社会效益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获奖或的学校统计数量4个。一级指标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五个二级指标:要求文字表达能力的学校统计数量16个;要求书写的规范化的学校统计数量10个;要求设计图形、图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学风严谨性的学校统计数量5个;要求摘要表述简洁规范反应核心内容的学校统计数量2个。一级指标答辩情况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回答问题水平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报告重点及阐述情的学校统计数量7个,要求着装及态度情况的学校统计数量3个。
(四)制定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原则
从评价需求、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和评价持续等维度看,应关注以下六项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即分类方案在评价过程中要具有可操作性。分类不能过于复杂,分类颗粒度切分要恰当,以保证分类框架清晰简明,并在最大程度上能够与评价主体的常识判断保持基本一致,使评价主体较容易把握,从而提高评价操作的效率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原则,即分类方案的评价结果要具有可比性。只有同类比较才可以实现同一指标下的度量,评价结果也才具可比性、可信度,这就要求分类标准明确和界线清晰。可扩展性原则,即分类方案要具有一定的扩展张力。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日益交融和加速推进,专业学科也随之细分、交叉、融合。因此,保持评价分类体系具有较广的范围适应性和较强的功能扩展性,有利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性比较和评价工作的一致性开展。可靠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评估对象的特征,同时也要考虑指标的实际可操作性,指标的内容应明确,数量需适当,同时,同一参评项目中不同研究成果的各项指标间应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相互之间不会产生矛盾。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的客观性,使评价指标及其评价结果符合研究成果的实际质量和水平,所设计的评价指标才具有现实意义。独立性原则。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某一指标被修改或调整时,其他指标应具有适当的独立性,不会因某一指标的修改和调整而使评价指标或评价结果之间相互矛盾。
二、确立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着重选取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共形成有效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时还对受访对象进行了学科比例控制。
重新选取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共形成有效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时还对受访对象进行了学科比例控制。
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答辩用)
三、评价体系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方法
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层次结构分析法、文献计量法、个别访谈法和专家评审等方法。理论研究部分,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文献数据库,搜集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文献内容,一方面详尽地了解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特点,另一方面明确国内外人文科学成果评价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实证研究部分,主要运用层次结构分析法、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确立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形成相应的论文类成果和应用对策类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获取实证研究样本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验证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不足,以明确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方向。另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加强与论文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创新,将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弥补认识上的不足。
(二)样本收集
确定研究对象:具备研究生培养的石油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国内顶级院校、地域差异的院校、省内有代表性的院校。收集数据方法:通过电话访谈,相关大学网站收集相关资料以及通过相关的期刊或研究报告等资料获取相关数据。除此之外,我们重点选取了二十余位学术评价领域的理论学者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实践专家,以面访、邮件、电话方式进行了访谈和书面反馈。
(三)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统计分析
通过选取,最终有21所高校被列为研究的对象。一方面研究这些高校研究生学位评价体系的细化分类,另一方面探析各类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内部的权重分配,各个指标之间相互关系,从而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分配的规律。
以中国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三所石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为蓝本,结合其他18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的分类方法,将21所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统计结果:一级评价指标的论文选题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学校统计数量21个;要求选题前沿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3个;要求选题新颖性的学校统计数量3个。一级指标论文水平主要包括七个二级指标:要求研究方法的学校统计数量19个;要求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水平的学校统计数量16个,要求文献综述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5个,要求写作的逻辑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2个,要求论文研究难度与工作量的学校统计数量8个,要求材料的充分性与可靠性的学校统计数量7个,要求观点鲜明、立论正确的学校统计数量2个。一级指标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新观点与新见解的学校统计数量19个;要求潜在的社会效益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获奖或的学校统计数量4个。一级指标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五个二级指标:要求文字表达能力的学校统计数量16个;要求书写的规范化的学校统计数量10个;要求设计图形、图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学风严谨性的学校统计数量5个;要求摘要表述简洁规范反应核心内容的学校统计数量2个。一级指标答辩情况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回答问题水平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报告重点及阐述情的学校统计数量7个,要求着装及态度情况的学校统计数量3个。
(四)制定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原则
从评价需求、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和评价持续等维度看,应关注以下六项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即分类方案在评价过程中要具有可操作性。分类不能过于复杂,分类颗粒度切分要恰当,以保证分类框架清晰简明,并在最大程度上能够与评价主体的常识判断保持基本一致,使评价主体较容易把握,从而提高评价操作的效率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原则,即分类方案的评价结果要具有可比性。只有同类比较才可以实现同一指标下的度量,评价结果也才具可比性、可信度,这就要求分类标准明确和界线清晰。可扩展性原则,即分类方案要具有一定的扩展张力。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日益交融和加速推进,专业学科也随之细分、交叉、融合。因此,保持评价分类体系具有较广的范围适应性和较强的功能扩展性,有利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性比较和评价工作的一致性开展。可靠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评估对象的特征,同时也要考虑指标的实际可操作性,指标的内容应明确,数量需适当,同时,同一参评项目中不同研究成果的各项指标间应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相互之间不会产生矛盾。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的客观性,使评价指标及其评价结果符合研究成果的实际质量和水平,所设计的评价指标才具有现实意义。独立性原则。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某一指标被修改或调整时,其他指标应具有适当的独立性,不会因某一指标的修改和调整而使评价指标或评价结果之间相互矛盾。
二、确立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着重选取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共形成有效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时还对受访对象进行了学科比例控制。
重新选取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共形成有效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时还对受访对象进行了学科比例控制。
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答辩用)
三、评价体系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松江大学园区生活区的一家复印店店主告诉记者,这个月生意特别好,他们因此延长了工作时间,从早8时一直忙到晚11时,吃饭只能轮流着去,每4天就得采购一批复印纸。有的复印店不到一周就要用掉1大包A4纸,每包就有2500张,还不包括彩印纸张。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小朱一边打印一边无奈地说:“我是学校环保社成员,对这种大量耗费纸张的做法很不支持,但也很无奈,因为学校规定论文要交4份。”
记者从东华大学、立信会计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的教务信息平台上了解到,除上交电子版论文,每名毕业生还需上交4份纸质论文,同时研究生期末论文每科还要上交1份纸质论文以备存档。一份厚厚的1万字左右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最少要20张A4纸,再加上若干封皮页,一个同学毕业平均要用掉将近100张A4纸。据统计,2008年全国招收研究生44.64万人,按照每名硕士生平均打印15本毕业论文、每本论文平均使用30张纸,每名博士生平均打印15本毕业论文、每本论文至少使用80页纸计算,一年就要大约用掉2.5亿张纸。
笔者曾担任研究生处长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多年,根据往年的工作经验和兄弟院校的有关情况,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规范和质量监控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农业院校研究生毕业论文较普遍地存在选题重复前人研究、参考文献收集不全、统计分析方法使用不当、论文书写欠规范、研究工作创新性不强等问题。大家往往认为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一定要通过同行专家才能进行评价,因而造成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测评无法下手开展,使得许多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或名存实亡或根本就无人提及。而实际上上述大部分问题不一定要通过同行专家才能检查和监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制订规范化的要求,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学术组织进行审查鉴别。在同行评价难于全面展开的情况下,可制订一般性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测评指标体系,供学位评定委员会或由其指定的专家组对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测评,而关于学术创新方面的内容则组织同行专家进行选择性的测评,即规范性评价与创新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选择性评价相结合。这不失为当前状况下监控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优选之策。由于研究生学科众多,所属门类较广,不同门类之间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和质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别,此处仅对农科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质量标准和监控措施分为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选题要求
目前,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重复他人研究,缺乏创新性及难度不当等。有的研究生为了保证论文工作的顺利完成而选择难度过小、工作量偏少的课题,或置理论和应用研究价值而不顾,完全照搬前人的研究路径选择相对容易的研究材料开展工作。
研究生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上述类似问题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以约束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的选题工作。论文选题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来确定,尽量与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论文选题的具体原则及要求应包含如下内容:
(一)论文选题应具有-定的创新性研究生论文选题,一般分为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等类型。无论是哪一类选题,都应重视其在学术方面的创新和开拓。所选题目应是前人没有专门做过的;或已有人研究但当前还尚无理想的结果,有进一步探讨的广阔前景;或是目前在学术界有分歧,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或原研究方法、手段和技术过于陈旧落后,有待创新后得出新的结论。学校和基层培养单位应鼓励研究生实行风险选题,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但这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避免造成研究生非个人原因而延误毕业。
(二)论文选题应具有^定先进性研究生论文选题要注意在技术方法应用方面的先进性,即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手段和技术应先进适用。基础理论研究要选择处于学科前沿,在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应用基础研究应选择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实际应用前景,力求是国家或部门的重点科研课题,或是企业、科研单位急待解决的科研课题。
(三)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等类型的论文选题应考虑其社会经济应用前景这类选题要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技难题,力求使其能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或生态效益。
(四)选题难度和工作量大小要适中,要体现较高的水平,杜绝照搬前人研究成果,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论文选题不宜过大,过大不能深入,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得出结果,但更应避免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而有意选择取材容易、难度偏小或路径过于简单的课题。在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时,指导教师要注意了解题目实现的可能性,充分考虑现有实验设备、场地、资料、经费等具体条件。同时,还应考察课题涉及的理论范围及数据计算方法与规模,并对试验手段进行初步分析,以确定论文选题的可行性。
在具体进行毕业论文质量测评时,可重点根据上述几个方面制订测评指标,并确定相应的权重。
二、论文规范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它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即为学术论文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撰写研究生毕业论文时必须遵守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规范。
(一)论文格式在格式上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有关“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的有关规范要求,在数字用法、符号和计量单位使用等方面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等法规条文中的有关规定。至于毕业论文中的各层次标题与序号、参考文献、字体及其大小、各部分应包含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写法除了应遵守学术论文撰写的一般性要求和常识外,还应遵守学校有关此一方面的规定。很多高校为了统一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形式,还相应制定了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形式规范。
目前,研究生毕业论文在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数字符号、略缩语和计量单位使用不规范,如有的研究生仍以亩来作为面积单位;论文格式失范,如有的学位论文未按规范要求使用三线表,参考文献的排列和书写格式不规范等;表达不够流畅,逻辑性差,循环论证等。
(二)英文摘要目前,研究生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撰写不符合学术论文摘要的基本规范,“汉语味”太浓,句式和词汇使用不地道等方面。如在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应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但很多研究生未能按此要求撰写,在时态使用上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除此之外,甚至出现文法不当和略缩语、代号及法定计量单位使用错误的现象。
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章重要内容的短文。英文摘要必须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应重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要素。据此,农科类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和监控指标可包含:内容的完整性,英语语法错误率,符号和法定词语使用错误率等。
(三)参考文献目前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有关参考文献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参考文献收集不全面,部分研究生则为了凑数,竟然将二次文献不经查阅原文甚至摘要都未看就列入,而将文摘性刊物中的文献作为正式参考文献列入的情况就更加普遍了。该问题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部分参考文献的年代过于久远,这主要是因为部分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在某些领域的藏书和期刊订购不够全面,无法满足研究生查阅文献资料的需要,或尽管有相关的图书和期刊收藏,但部分研究生仍然不愿花功夫查阅;现在各研究生培养机构信息化建设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但部分研究生仍不愿意花时间收集校外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应着重考察学生选用参考文献的数量、外文参考文献的比例、参考文献发表的年代。具体进行测评时可就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列出具体的指标要求,供评估该项指标时使用。
三、创新工作
创新是学术发展的灵魂,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所在。创新在研究生学位论文方面可体现在研究思路的创新,研究方法、技术和手段的创新。在研究过程中对自然现象、实验结果或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细微变化等超乎寻常的洞察力,并导致对此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好奇心及由此得出的异于常态的结论,这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
现在在学的研究生中很多人经历的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习过程,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束缚,使他们在过去的学习阶段里较少接受到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以至创新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在实际科研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较多的是“模仿式”的。这些研究生也“喜欢”阅读本专业的文献,但他们阅读文献的目的并不是找寻某一研究领域新的生长点,以便另辟蹊径做出开创性的工作,而是从文献中找寻他人的研究思路或是套用别人的研究方法、手段来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殊不知,创新的对立面即“模仿”,创新最大的禁忌就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这种“邯郸学步”式的研究方式最终必将遭到无情的淘汰。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双盲”答辩;答辩秘书负责制;土木工程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3;TU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07306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初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1]。近年来,各类高校、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数量稳步增加。2015年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7.2万人,其中学术型32.2万人,专业型25.2万人。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类型结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都将面临重大转变和调整[2]。对于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校来说,研究生普遍扩招是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机遇,但也将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是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研究生总体招生规模扩大,使得研究生入学分数线明显降低,生源平均质量下降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现象在不同档次高校中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同一专业,处于招考上游层次的高校仍然具有优先吸引优质生源的优势,研究生扩招进来的一般生源则大部分流入招考下游层次的高校,使得这类高校的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得非常明显。
二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缩短。自2012年起,中国开始大规模招收以培
养专业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这一变化对于很多类似土木工程专业这样对数学力学理论和工程实践两方面都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3]。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如何在两年时间内完成全部学位课程的学习?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并保质保量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研究。
三是硕士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速度明显快于高校硕士导师增加的速度,造成硕士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2010年每位导师只能招收1~2名研究生,三届全部加起来不超过5名。到2014年,每位导师每年招收的研究生数量超过3名,三届加起来接近甚至超过10名。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影响导师指导学生的时间和质量[4]。
因此,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普遍扩大,生源质量有所降低的背景下,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就成为当前各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5]。
土木工程专业是广州大学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受到研究生扩招的影响,近年来生源质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从2011年开始,两年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硕士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为应对这一变化,学校扩大了招生宣传范围,提高了学校保送研究生比例,增加了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数量。自2015年开始,学校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改为三年,以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决定从守好研究生毕业前的“质检”关入手,在土木工程学院推行“双盲”答辩,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一、 “双盲”答辩方案简介
(一)“双盲”答辩的基本思路
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答辩工作多由系主任或导师组织。答辩委员由本校熟识的教授、副教授组成,外单位专家参加的比例很低。答辩过程中导师不仅可以出席,而且可以发言参与答辩过程。在以往研究生属于精英教育的阶段,研究生数量较少,整体素质较高,这样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基本能够保证程序公平和学术严谨。但是,在当今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大众教育,研究生数量大幅扩大、平均科研素质下降的背景下[6],这样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形式逐渐暴露出了把关不严、看导师面子作决议、毕业答辩流于形式等问题。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行“双盲”答辩的初衷,正是为了严肃答辩程序,保证学术公平。“双盲”答辩的含义是:在正式答辩会之前,答辩委员名单对所有研究生和导师保密;在整答辩过程中,答辩研究生导师姓名对答辩委员保密。全部答辩工作由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组织和完成,研究生导师除了提交答辩工作所必需的对学生的评价(匿名)之外,不介入答辩委员的邀请工作,不参加答辩组织工作,答辩会场也不允许导师列席。
这一答辩组织方式尽最大可能杜绝了答辩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答辩委员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生论文本身的学术问题上,保证了答辩工作的公平性和学术性。对于答辩研究生来说,答辩过程没有导师在场,对答辩委员不熟悉,以一个独立的科研工作者的身份面对专业专家和前辈的考核,是个人学术研究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成长过程。对于列席的低年级研究生而言,现场观摩高年级同学接受答辩委员纯学术性的质疑并进行答辩,对其树立严肃的科研态度和正确的科研方法[7],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双盲”答辩工作的组织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组,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答辩秘书组成。主管领导全面负责“双盲”答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是整个答辩工作的总负责人,也是答辩委员会组成的最后决策者。在主管领导的组织下,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整个答辩工作。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答辩前后的程序性工作和答辩会举办期的后勤工作,包括:(1)答辩前,根据研究生论文的“盲审”结果,确定参加答辩的研究生名单,准备答辩表决票等必需的答辩资料;(2)答辩会期间,负责答辩会的后勤工作,包括制作答辩海报和横幅,统一购置答辩会所需物品;(3)答辩会结束后,回收全部答辩文件,整理分析后上报学位委员会和学校研究生办公室。答辩秘书从各系所抽调精干的青年博士教师组成,负责答辩相关的全部学术性工作,包括研究生的答辩分组、答辩委员的邀请,以及答辩会的组织和实施等。其中答辩秘书在“双盲”答辩工作中处于关键的核心地位,对此将在下面作重点叙述。
(三)“双盲”答辩工作的实施流程
“双盲”答辩工作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二、答辩秘书负责制
从图1给出的“双盲”答辩工作流程可以看出,答辩秘书的工作在整个答辩过程中处于关键的核心地位。土木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答辩,从研究生分组、邀请答辩委员、准备答辩相关文件材料,直至答辩会的召开等工作,都需要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水平。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以往都由系主任或研究生导师完成。“双盲”答辩方案要求答辩委员名单对研究生导师保密,使得这些学术性的工作成为答辩秘书的职责。答辩秘书从接收答辩工作任务开始,直至整个答辩过程结束,负责“双盲”答辩最具专业性的核心工作,是研究生“双盲”答辩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中,这一极具特色的组织方式被称为答辩秘书负责制。
(一)答辩秘书的抽调
答辩秘书的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研究生答辩工作一年只举行一到两次,答辩秘书只在此阶段内参与研究生答辩工作,是一个临时任务。另一方面,答辩秘书的工作需要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答辩秘书一般从各系所具有博士学位的精干青年教师中抽调。抽调出的答辩秘书和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起,组成研究生答辩工作组,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完成整个答辩工作。经过一至两年的实践锻炼之后,答辩秘书的队伍也可以相对固定下来,成为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重要的人力资源保证。
(二)答辩研究生的分组
从2013年起,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已全部实行外校盲审。盲审结果反馈回来之后,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据此确定总的答辩研究生名单,并提交给答辩秘书进行分组。
虽然土木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总体来说都属于大土木专业范围,但在学校多年来有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促进多学科并行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可谓百花齐放。不仅不同专业导师的研究方向有很大差异,就是同一专业的不同导师、同一导师的不同研究方向都会有很大差别。由于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往往只与导师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相关,研究生论文研究方向的差异就更加明显。答辩研究生分组的基本思想,就是
根据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进行分组,让研究方向相近的学生尽量在同一个组参加答辩。这样做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便于邀请同一研究方向的答辩委员参加答辩;二是有利于参加答辩的研究生相互学习。具体的做法是从大到小,层层分类,即第一步先把市政、暖通专业的研究生分离出去,组成若干个单独的答辩组;第二步从大土木方向把桥梁、交通、道路、岩土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分离出去,组成若干个单独的答辩组;第三步在小土木范围内,按照力学、抗震隔震、抗风防灾、结构设计与分析、材料与实验技术等研究方向分组,形成单独的答辩组。
答辩秘书对研究生进行分组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论文的题名和摘要,有时还需要参考其毕业论文全文。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对土木类各专业有充分的认识,也需要对所涉及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正是答辩秘书要从各系所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中抽调的根本原因。
(三)邀请答辩委员
为保证答辩工作的公平性和答辩委员的权威性,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双盲”答辩方案聘请答辩委员的原则是:(1)建立答辩专家库,所有答辩委员均从专家库内抽取;(2)答辩专家库中的成员全部由非本校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中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组成,本校教师一律回避;(3)答辩委员会中,高校答辩委员和企业答辩委员按比例邀请,学术型研究生组高校答辩委员4人,企业答辩委员1人,专业型研究生组高校答辩委员3人,企业答辩委员2人;(4)每个答辩周期,同一答辩委员邀请次数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次,最多不超过3次。
答辩秘书根据答辩专家库内答辩专家的研究方向,结合各组答辩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答辩时间,拟定初选和增补答辩委员名单,上报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审核。审核无误后,向答辩专家发出邀请,组成答辩委员会。
(四)召开研究生答辩动员
在答辩之前,答辩秘书需要召集研究生召开答辩动员会,与研究生建立联系,布置答辩任务,并借此机会对研究生进行答辩礼仪培训。具体内容包括:(1)要求研究生积极准备答辩工作,按时上交答辩所需各项材料;
(2)要求研究生认真检查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参考文献格式等是否符合规范;
(3)提醒研究生在答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PPT的制作和讲解、回答问题需要重视的细节等;
(4)要求研究生根据《论文评阅书》提出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
(5)确定答辩顺序。
答辩动员会结束之后,收集答辩所需的论文、论文评阅书,准备好答辩表决票、学位申请表和学位论文签名页等相关材料,为召开正式答辩会做好准备。
(五)按期组织正式答辩会
在正式答辩会期间,答辩秘书担负双重任务。一方面,作为答辩会的组织者,答辩秘书要保证整个答辩会按照答辩流程顺利进行,需要直接处理包括答辩后勤工作在内的一切相关事务。另一方面,作为唯一的同时掌握答辩委员信息和答辩研究生导师信息的校方工作人员,答辩秘书需要密切关注答辩进程,根据答辩过程的需要准备答辩决议、学位申请表签名页等答辩文件,并及时处理一切意外情况。例如,在2015年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答辩过程中,有答辩委员对一位研究生的试验数据持有疑问,现场难以形成决议。答辩秘书紧急联系该研究生导师,促其提供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和国内外相关试验结果对比,最终使该研究生顺利通过答辩。
(六)答辩会后的收尾工作
正式答辩会结束后,答辩秘书的收尾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整理全部答辩材料并上交研究生办公室,包括答辩表决票、答辩决议、学位申请表、论文签字页等;
(2)召开研究生答辩总结会,督促研究生按照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提出的意见修改论文,并按要求上交授予学位所需的材料;
(3)总结答辩组织工作的得失,提交给研究生办公室,以备答辩工作总结会时研究讨论;总结整理答辩委员的提问及其他学术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交给相关系所和研究生导师,作为其
今后工作的参考。
三、实践效果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双盲”答辩方案自2013年开始启动,2014年初制订初步的工作流程,并首先在结构工程、工程力学、防灾减灾、岩土工程等小土木专业142名研究生的毕业答辩中试行。随后,根据试行情况和答辩委员、相关导师、研究生的反馈,对工作流程进行了调整。2015年,“双盲”答辩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包括结构工程、工程力学、防灾减灾、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暖通、道路桥梁等大土木类专业的全部205名研究生。
表1给出了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近6年硕士研究生的答辩情况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实行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部校外盲审,实施“双盲”答辩方案之前的2010年至2013年,不能按期参加答辩的研究生是极少数,参加答辩的研究生全部都能通过答辩。自2014年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答辩方案以来,不能按期参加答辩的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到两位数,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答辩决议不通过的情况。这表明所采取的“双盲”答辩方案在学位论文授予过程中的严格化、规范化方面的积极意义。学术水平达不到毕业要求的研究生,会在以下三个环节被淘汰下来,一是导师自行把关,对达不到基本要求的研究生不同意其参加答辩;二是校外专家盲审未过关;三是“双盲”答辩决议未通过。
对近6年的3 818份答辩表决票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自2014年开始实施“双盲”答辩方案以来,评价为“中”和“及格”的成绩数量明显增加,评价为“不及格”的成绩也开始出现。图2给出了答辩成绩走势图,可以看出评价成绩椤坝判恪焙汀傲己谩钡恼急仍2014年开始实施“双盲”答辩以后大幅下降,评阅成绩为“中”及以下的占比相应有明显上升。这一结果表明,由于“双盲”答辩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小了答辩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答辩委员在进行答辩评价和决议时,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本身,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总体而言,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硕士研究生答辩过程中实施“双盲”答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
1.答辩程序进一步正规化
“双盲”答辩工作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主持,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各系所抽调来的答辩秘书分别负责答辩过程的程序性工作和学术性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答辩过程的公平性、学术性和严肃性。
2.论文答辩会的学术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双盲”答辩会实行研究生导师回避制度,答辩研究生按照研究方向分组,所有答辩委员均从校外具备正高职称的专家中邀请,这些措施充分保证了学术答辩会的学术性和权威性。硕士研究生在导师不在现场的情况下进行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检验研究生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意义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硕士导师和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得以提升
实行“双盲”答辩之后,由于尽可能地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答辩委员现场提问的深度明显加强,评价标准更加严格。研究生及其导师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特别是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对学位论文选题、工作量、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评价反馈给各院系后,引发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以往对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等过程不重视、走形式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研究生的培养进一步严格化、正规化,这与学院推行“双盲”答辩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
四、总结与思考
两年的实践表明,广州大学在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中推行“双盲”答辩是较为成功的,基本达到了提高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类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的成功,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严谨细致的组织工作是“双盲”答辩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双盲”答辩是研究生答辩工作中具有革新意义的改革措施,每一步工作都有可能遇到无法预料的阻力和困难,需要一边摸索一边推进。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双盲”答辩工作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全面负责,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组根据自身特点分工协作。这一方案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得以顺利实施,首先应归功于严谨细致的组织工作。
二是,答辩秘书负责制是“双盲”答辩工作的核心工作方法。答辩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在“双盲”答辩中尤为突出。答辩秘书负责制保证了“双盲”答辩方案的顺利实施,是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经验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是,答辩委员全部从校外邀请,指导导师回避,使研究生以独立科研工作者的姿态面对行业专家和前辈的检阅,研究生学位论文得到最客观的评价,这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课。
总体而言,采用研究生“双盲”答辩,能够提升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认识,促进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化,对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拟在今后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中继续坚持“双盲”答辩,学校也拟在2016年将这一答辩方式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但是,对于“双盲”答辩方案本身来说,在答辩专家库建设、答辩流程细化、答辩文件正规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待于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参考文献:
[1]张东海,陈曦. 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83-90.
[2]黄晓明.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1):52-55.
[3]程朝霞. 道路桥梁专业答辩中成绩评定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4(34):244-246.
[4] 姚利民,朱黎F. 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1):55-59.
[5]刘晗,龚芳敏. 优化预答辩制度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8):52-56.
[6]崔延强,易然,吴叶林. 学位制度及研究生教育改革对高校的挑战――第四届中德高等教育论坛综述[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2):106-109.
[7] 马云阔,杨文强,李伟. 提升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10):118-121.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