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3: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人民币结算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有利于企业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美欧日等境外企业和我国境内企业之间的贸易,通常是以它们的本国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这样由此带来的美元、欧元和日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风险通常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如果能以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则境内企业可以避免承受这类汇率风险。从而当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时,我国和周边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企业所承受的外币汇率风险即可部分消除。
(2)有助于企业营运成果清晰化。当我国进行贸易结算时,通常其经营成果较为透明,表现为进口企业的成本和出口企业的收益能够较为清晰的固定下来,这样就有利于企业进行财务核算。
(3)人民币结算节省了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当企业在贸易中以非本币进行结算时,通常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委托银行进行衍生产品交易,从中资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的收费标准来看,买入三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2.5,卖出三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5收取费用。而一般的外资银行这项交易的收费标准则普遍高于中资银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企业进行国际结算主要使用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国际货币,因此为控制汇率风险承担了大量的外币衍生产品的交易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若采用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我国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所承担的衍生交易费用即可大幅降低。
(4)人民币结算节省了企业两次汇兑所引起的部分汇兑成本。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之间的贸易大都采用美元结算,而其国内又不能进行美元流通,这样结算通常要经过本币-美元-本币的两次兑换,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公司的内部交易的贸易之中。若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的话,则可减少其中一次兑换并节省有关费用。
(5)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加快结算速度,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一次汇兑本身就减少了资金流动的相关环节,简化了结算过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不需要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企业可以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和相关资金投入,这也有利于企业加快运转速度。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带来了机遇,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人民币结算也可能会引起境外债权债务关系,外汇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在人民币境外债权债务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会形成外国企业持有人民币的现象,由此可能引发诸多问题。在外汇管理方面,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可能会使当前的进出口核销制度出现一系列的操作性困难。
我们不难看出,人民币结算试点,其作用也不可高估。当前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的稳定和扩大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1)人民币结算尚处于试点阶段,是否扩大到香港和东盟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还要根据试点的效果来稳步推进。
(2)即使人民币结算扩大到其他国家,其使用规模既受限于这些国家所持有的人民币规模,又受限于境外客户使用人民币的意愿。此外,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水平主要还是取决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复苏,从这一角度分析,人民币结算对出口的直接刺激作用仍有待观察。
一、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超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层次上自由兑换、流通,进而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储备以及国际市场干预中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的职能,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经济过程。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历史。若传统的商业惯例都愿意接受和使用一种货币,这种货币就容易成为国际货币。二是贸易和金融发展水平。一种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占有较大份额的货币具有成为国际货币的天然优势。三是自由完全发展的多层次金融市场。四是对货币价值的信心。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欧债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总体不景气,使得美元和欧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有一定的削弱。然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以及中国政府在历次危机中展现的高度责任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民币FDI已进入试点阶段
2011年6月,央行公布了《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明确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试点办法,成为推进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又一重大举措。
(2)在贸易计价结算领域
人民币主要在我国与周边一些小国的贸易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和企业中使用,2010年6月,结算试点地区范围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人民币在部分国家、地区和部分行业中已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结算货币”,且这一势头还有继续扩大迹象。
(3)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扩大
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先后与韩国,马拉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4)发行人民币债券
2007年6月,首只人民币债券在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1.进出口结算比例有所改善,不平衡风险依然存在
2010年以来,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至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结算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但还存在着进出口比例不平衡,即进口结算支出远大于出口结算收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结算比例不平衡的现象,2010年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构5.5:1,大部分人民币升值的益处都被输送到了国外市场。尽管2012年第一季度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比例达到1.4:1,但这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和人民币在国际市场被广泛接受的结果,更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弱,导致利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额提高,不是一种正常的平衡,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再次提高,进出口结算不平衡的状况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2.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进入阻挠
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进入阻挠是现有国际货币对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进入国际市场的阻挠行为。从宏观方面来说,在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下,美、欧也不愿意把原有货币体系中的“铸币税”收益与中国分享。况且美国和欧洲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拥有强势货币,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买方市场仍然占主导地位,美国和欧洲掌握了货币结算的选择权。从微观方面来说,原有货币体系中的很多制度也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比如,国际上大宗商品、重要能源以及与能源相关的一些衍生工具都以美元来计价、交易,这一点对于人民币来说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必然导致人民币在国际上使用时,投资渠道受到限制。
3.宏观金融调控难度加大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减弱的风险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其流通范围会继续扩大,世界市场上的人民币存量剧增。境外人民币资产不仅会对境内人民币的汇率、利率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也会冲击境内的流动性管理并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境外人民币资产的汇率和利率价格会对境内形成冲击。突然大规模的货币回流或货币需求都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陷于被动局面。
四、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防范
1.稳步推进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如果脱离与之密切关联的经贸与投资网络,是不可能深入发展的。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该从加强人民币交易结算网络系统入手,注重发展我国的亚洲区域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扩大人民币记值定价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例,规避外汇风险。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检测;尽快解决人民币回流途径问题,我国政府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协商,通过缔结人民币境外流通双边协议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2.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完善中央银行职能,确保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从根本上说,一国经济的基本面决定了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程度,较大的经济规模、较强的国际支付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态势是建立交易者对该种货币信心的经济基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并且承担更大的金融稳定的责任。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中国人民银行需要建立更加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更加灵活的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及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及其他间接的调控手段,保证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不受干扰,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3.发行“熊猫债券”
“熊猫债券”指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在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虽然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及存在资本管制等问题,债券发行规模有限,但其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意义是显著的:有利于改善外汇储备的结构,降低或者减缓外汇储备中美元进一步增长,避免汇率波动给外汇储备带来的不利影响,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建立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卉.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跨越我国国界,在境外发挥计价尺度、交易媒介、储备手段这三种职能。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体系,促进上海等城市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发言权。目前,在新的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待完善之处。现行的以美元为本位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无法克服“特里芬难题”,从而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威胁,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其次,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次,在2010年6月22日,央行、财政部、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此次试点扩大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由上海市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扩大到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不再限制境外地域,企业可按市场原则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
总之,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进行复苏的大环境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实施等一系列促进中国外贸经济的发展的措施无疑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有利的机遇。
二、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
1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减少企业的汇率风险,促进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
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中主要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交易风险,经济风险,会计风险。交易风险体现在企业在合同签订后,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的到期收支外汇时货币汇兑而造成的损失。经济风险体现在由于外汇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将来特定时期的收益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即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的损失程度。经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隐性的。企业面临的最直接的汇率风险表现为交易风险。在09年金融危机导致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破产的同时,美元、欧元的汇率波动加剧,根据我们实际中走访企业发现这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汇率损失,甚至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外贸企业的倒闭。因此采用人民币作为贸易中的计价货币可以减少企业的汇率风险,降低企业的成本。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上海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货币国际化需要有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及国际金融中心。。货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上海等城市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也将最终奠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公平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
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对发展中国有欠公平合理的地方,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金融危机之后,对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呼声越来越高,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打破发达国家占优势的局面,使国际货币体系相对公平合理的,另外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这也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根据经验,一国货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以经济实力为基础,其综合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其次,金融监管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货币政策制定和管理水平;再次,其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最后,金融市场较为完善。。人民币国际化,这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经济提出挑战。
1增加了我国金融监管的难度,使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难以把握。
人民币国际化使政府监管的对象调整为不断国际化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这从监管体制、监管手段和监管目标等方面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于流通国外的人民币规模的扩大也要求监测人民币的体系能够延伸到海外市场,这样由加大了经济政策指定的难度,使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难以把握。
2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资本账户的开放,使人民币成为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这无疑加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并使中国成为国外热钱投机冲击的对象。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完成的《境外热钱在国内非正常流动调查报告》显示大量境外热钱在国内进行非正常流动和投机已经成为事实,流入量在2500亿至3000亿美元之间,并且还有继续扩大流入量的发展趋势。这样,资本账户一经开放,很可能会引起我国金融市场的动荡。
三、人民币国际化思考与建议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降低我国外贸企业的成本,减少了企业的汇率风险,促进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促进公平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增加了我国金融监管的难度,使宏观调控难以把握,并且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个长期的过程,我国要在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完善国内金融市场,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陈金香,韩景旺,王建中. 人民币国际化理论问题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6,32
【2】蔡珞珈.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0,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于2009年4月8日开展试点,2011年8月23日,进一步将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2012年6月全面铺开。来自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3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已突破2万亿元。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跨境人民币结算在境内和境外这两个原本割裂的市场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因此境内的即期汇率必然对香港市场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汇率(NDF)和离岸人民币汇率(CNH)产生影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使得企业开始能够作为交易主体参与境内、外两个人民币市场中来,为境外人民币市场提供了大量人民币,改变了境内和境外的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而NDF市场和CNH市场是境外OTC市场,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和未来预期的影响更大,这种影响又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渠道传导至境内即期市场。
文献回顾
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信息传递和相互影响是金融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问题之一,其中包括对信息传导机制的研究和对价格变化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分析。许多研究发现,由于信息传导机制的存在,不同金融资产如利率、汇率、股票、期货等的即期市场和远期市场、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之间的价格波动存在着依存关系。
在境内和离岸外汇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方面,Park(2001)研究发现汇改后韩元的NDF市场对即期市场有溢出效应。Misra和Behera(2006)认为卢比的即期市场和NDF市场之间存在双向传导机制。王凯立和吴军奉(2006)对台币的研究也印证了双向传导机制的存在。任兆璋、宁忠忠(2005)利用协整方法发现NDF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代幼渝、杨莹(2007)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发现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信息中心是国内远期市场。李晓峰、陈华(2008)则使用Granger检验和GARCH模型研究发现境外NDF市场对即期汇率市场有报酬溢出效应。但徐剑刚、李治国、张晓蓉(2007)却发现NDF市场和即期市场之间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
对于特殊事件的研究方面,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黄学军、吴冲锋(2006)以及吕丹菲、张兵、冯锦霞(2009)都证明了汇改后人民币即期市场对NDF是信息溢出地。2006年10月的国家外管局禁止境内企业参与NDF市场,罗鹏宇等(2007)就此事件研究发现,禁止参与NDF市场改变了双向引导机制;李宪铎和黄昌利(2008)则认为即期汇率能引导12个月期限的NDF,但12个月期限的NDF不能引导即期汇率。
2009年开展实施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毫无疑问对境内外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了影响。而针对这一事件发生后的人民币市场和NDF市场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境内即期人民币市场对境外NDF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还不多。而且此前大多数对NDF市场与即期市场的研究数据也多用的是2009年之前的,而对于开展跨境结算之后的即期汇率市场与NDF市场乃至CNH市场之间的关系影响研究还不多。
在实施人民币国际化大战略前提下,特别是跨境人民币结算实施后,境外人民币市场该如何建设值得重新探讨。本文拟从人民币跨境结算时间点出发,研究即期汇率市场和NDF市场、CHN市场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波动传导机制是否发生了改变。
人民币即期市场与NDF市场之间波动溢出关系实证研究
为了研究即期汇率与NDF和CNH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本文分别使用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检验的方法对即期汇率和NDF以及即期汇率和CNH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分析。
根据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作用机制,NDF开展较多的是套期保值的作用,因此本文选取1年期的NDF(NDF1)作为中期,1个月的NDF(NDF1M)和3个月的NDF(NDF3M)作为短期的研究对象,并令即期汇率数列为SPOT1。从图1中看到,四者的拟合程度较好,期限越短的NDF汇率与SPOT这个即期汇率的走势越相似,由此初步判断,NDF市场间存在波动的影响,可以依据此设定拟合模型。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本文选取人民币跨境结算开展的2009年4月9日至2012年9月28日的数据,剔除国内即期与NDF因假期等因素的不匹配的数据,各有样本数据874个,数据来自于路透,数据分析软件为Eviews5.0。
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对这两组数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滞后期选择规则使用AIC值和SC值最小规则。从图1中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各个汇率序列都存在趋势项和截距。做一阶差分后ADF检验数据已经平稳,SPOT1和NDF1、NDF1m、NDF3m均为I(1),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单位根的检验结果来看,各汇率序列均为不平稳序列,对各序列做一阶差分处理,然后再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经过观察各个汇率序列的时序图,均已平稳,不存在趋势和截距,令Dx为差分后的序列,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一阶差分后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各汇率数列均不存在单位根。根据协整理论,同阶单整的数列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分别对SPOT1和NDF1、NDF1M、NDF3M进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采用Engle-Granger二步法检验。以SPOT1和NDF1为例:首先构建模型SPOT1t=a+βNDF1t+εt,做回归方程得出残差序列,标记为ECM1,然后对残差序列ECM1做平稳性检验,以确定协整关系的存在,然后依次类推,结果如表3所示。
经检验发现,5%的显著水平下可以认为各个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即SPOT1和NDF各个汇率序列具有协整关系。Granger(1987)指出,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则这些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就此分别对SPOT1和NDF1、NDF1M以及NDF3M的Granger因果检验。
(三)Granger因果检验
根据AIC和SC信息规则最小原则,经过验证,应选取滞后期为2,表4列举出了 SPOT1和NDF1、NDF1M以及NDF3M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
根据上述检验结果发现:接受NDF1是SPOT1的Granger原因,接受NDF1M是SPOT1的Granger原因,接受NDF3M是SPOT1的Granger原因,也即NDF市场的中期市场和短期市场都对境内的即期市场的波动有引导作用。上述结论与汇改之后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引导境外NDF市场汇率的结论有所不同,这主要原因在于跨境人民币结算改变了市场的供求状态,而这个事件又带给市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从图1中也可以看到人民币跨境结算开展后,境外NDF市场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要提前于境内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跨境人民币结算开展后,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提升。境外人民币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低估,人民币汇率尚未达到一个稳定的合理区间,而成为国际化货币币值稳定则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此跨境人民币结算开展这个举动放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NDF市场会先于即期市场发生波动,而这个波动又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传导至境内市场,影响到即期市场的汇率波动。
即期汇率和CNH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从2003年12月香港启动人民币试点至2010年8月16日之间,留存于香港银行业中的离岸人民币只能作为存款存放在指定的清算行,收取很低的稳定收益,市场流动性极差,导致CNH这个香港离岸市场汇率没有实际意义。2010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金融机构以人民币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从而使得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迅速发展。目前根据香港金管局统计,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于2012年4月底已达5107亿元,日交易量大约为60亿美元,其中90%的交易在香港市场完成。2012年6月27日,香港财资市场公会正式推出美元兑人民币(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定盘价),此定盘价将成为香港时间上午11时美元兑人民币(香港)的市场汇率基准,作为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产品定价的参考汇率。
本文选取2010年10月8日至2012年9月28日的数据,数据来源于路透,剔除国内即期与CNH因假期等因素的不匹配数据,各有样本数据508个。二者的走势图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到,SPOT1汇率与CNH1汇率二者拟合程度较好,可以进行回归分析。为了判断二者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首先对其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本文仍然采用ADF检验方法对这两组数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滞后期选择规则使用AIC值和SC值最小规则。从表5中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各个汇率序列都存在趋势项和截距,而做一阶差分后ADF检验数据已经平稳,而且经检验得知二者为一阶单整,结果如表5所示。
(二)协整关系检验
依然采用Engle- Granger二步法检验,过程与上文相同,结果如表6所示。
SPOT1和CNH1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这两个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就此对SPOT1和CNH1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
(三)Granger因果检验
经过数据验证,因SPOT1和CNH1均为1阶单证,并且具有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根据AIC和SC最小的滞后期选择规则,本文选取滞后期为2,结果如表7所示。
结果表明,目前CNH1对于境内即期汇率SPOT1并无波动溢出影响,相反境内即期汇率SPOT1反而对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汇率有指导作用。CNH汇率虽然基本上相对于SPOT有溢价,但是却不是SPOT的引导原因。
这可能是由于CNH在离岸市场上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NH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多少,而人民币跨境结算量的多少又取决于境内即期汇率与CNH汇率之间的点差(依此点差开展跨境套利),因此CNH的波动会受到境内SPOT汇率波动的影响;其次,CNH市场启动的目的就是为了盘活香港离岸人民币,增加其体外循环的流动性,而目前CNH的回流渠道不完善,境外离岸市场上的投资品种过少等问题,导致CNH的流动性远远不够,不能支持一个完整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因而其波动的影响也较小。
结论
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可以看到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境内即期市场和境外NDF市场之间的市场分割,并没有改变人民币即期汇率和NDF市场没有改变原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即期市场与CNH市场也存在着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则证明了人民币跨境结算以来,NDF市场已经成为境内即期市场的波动原因;虽然CNH表面上有溢价,但是因为受人民币存量和流动性的市场机制影响,导致CNH仍然受到境内即期汇率的引导。
结合现实来看,NDF市场目前发挥着境外人民币定价机制的作用,并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这个渠道将波动扩散到境内的即期市场,因此应该更加关注离岸人民币市场汇率的波动,防止境外汇率的非正常波动影响境内人民币汇率,影响境内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效果。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离岸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CNH汇率受即期汇率引导,因此要提高离岸市场人民币吸引力和活力,就必须提高离岸市场上人民币的存量和流动性,例如除了发人民币债以外,拓展人民币往来的多渠道,继续拓展离岸人民币产品,放开对香港非居民对人民币使用的限制等,目标是建立好人民币境外自由循环的机制,这才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大战略。
参考文献:
1.Park J.Information Flows between Non deliverable Forward(NDF)and Spot Markets:Evidence from Korean Currency[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01(8)
2.Misra S,Behera H.Non-Deliverable Forward Exchange Market:An Overview,Reserve Bank of India Occasional Papers,2006,27(3)
3.王凯立,吴军奉.台湾即期、远期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关联性研究―NDF市场关闭政策分析[J].经济论文(中国台湾),2006(1)
4.任兆璋,宁忠忠.人民币汇率预期与人民币NDF汇率的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05(12)
5.代幼渝,杨莹.人民币境外NDF汇率、境内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10)
6.李晓峰,陈华.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与境外衍生市场之间的信息流动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8(5)
7.徐建刚,李治国,张晓蓉.人民币NDF与即期汇率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财政研究,2007(9)
8.黄学军,吴冲锋.离岸人民币非交割远期与境内即期汇率价格的互动:改革前后[J].金融研究,2006(11)
近些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企业电子商务创造价值的过程产生了高度的关注。探求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创造价值的过程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中心问题。对这一机制的探究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交易中结算货币的选择
国际经济往来需要货币作为媒介,这种媒介一方面为国际经济提供流动性,另一方面要保持价值的稳定。从流动性来说,充当国际货币的数量必须与国际经济的规模相一致,从而保障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正常开展;从价值稳定来说,则要求货币发行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这两者往往是矛盾的,即有名“特里芬难题”。从金本位制度开始,国际货币制度中充当流动性的货币往往是因为没有解决这个难题而出现问题,比如,金本位制中,黄金作为流动性,因为供应不充足而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则因为美元贬值而崩溃。解决特里芬难题,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增加本位货币,跨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从这个角度说,也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运行的贡献。
二、人民币结算的尝试
从2009年7月份启动到2010年3月底,上海的结算金额累计已经超过了70亿元人民币,其中今年以来的结算金额就达到了50亿人民币,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发展势头迅猛。而截至5月中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交易额接近500亿元。
截止到2009年九月底,国务院批准的内地试点区域包含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而海外试点区域则包含港、澳地区,以及东盟十国。目前就境内而言,只有成为试点企业的公司才能与上述境外区域的贸易伙伴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截止到九月底,全国已有365家企业具有试点企业资质。而对于境外区域的企业则没有门槛限制,只要他们与境内的试点企业有业务往来,均可以采用人民币做结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4月2日的《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支持市场发展创新,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的形成,同时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报告指出,将研究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研究推动将试点项目由货物贸易扩大至服务贸易。探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和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不仅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且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增长,更有甚者在于进一步地开拓相关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路径。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要经历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三个步骤。如今,通过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减少周边国家对美元结算的依赖性,从而为将来人民币在区域内扮演投资和储备货币职能打下基础。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在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是人民币从本币走向区域化货币,进而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步骤,这样可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使用范围和地位。因此,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币真正变成国际货币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但任何货币的国际化都必须从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开始。只有当我们的货币成为企业普遍接受的结算货币,国外的企业或者政府机构才有可能拿人民币作为一个投资货币,发展离岸市场、债券市场或其他市场。同时在这些都有相当基础之后,别国才有能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而在汇率风险可控的基础下,有利于贸易双方控制成本及锁定利润,为跨境贸易实现双赢,促进贸易的平稳发展。
宏观经济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受益良多,我们也不应忽视不利之处。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素随着更加不确定,风险因素更不确定,如果处理不当,宏观经济将受到冲击。
2.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跨境贸易结算不仅对宏观经济影响深远,对微观经济个体的企业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微观经济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会表现为什么样子?首先应该是避免了外汇汇率波动,尤其是结算货币汇率下跌的风险,从而避免了因为汇率下跌而不盈利,进而放弃国际市场的情况出现;然后还表现为结算的便利,减少结汇售汇成本等等,然后在列举哪些企业会受益。
人民币结算不仅降低了汇率波动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减少了企业的结售汇成本。在外汇不能流通的情况下,通过银行结汇,企业要给银行支付不少的手续费,而如果用人民币直接进行结算,就可以节约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左右的汇费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兑为例,银行兑换货币多数并未收取手续费,却施行“低买高卖”:即客户要低价卖给银行(以2010年5月7日的中国银行当日牌价,100美元可卖681.2元人民币),却要高价找银行购买美元(需要683.94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00美元)。一买一卖,100美元就得被银行赚走2.74元人民币差价,即100万美元的业务相差2.74万元人民币。以厦华在台采购4.3亿美元为例,若台湾的采购对象主要以新台币进行日常运营的,就需要上千万元人民币的汇兑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此前对媒体表示,如果对台出口用人民币结算,外贸企业可以减少购汇、结汇以及开办信用证的成本。因为用美元结算,银行开信用证需要支付1.5个百分点,结汇又需要支出1个百分点。据估算,出口企业改用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约的成本为交易额的3%-5%。对于众多处于微利状态的出口企业来说,以前被银行拿走的这几个百分点的利润相当可观。据厦门市长刘赐贵在台湾披露的数据。
此外我国的一些进出口企业对于汇率和利率的风险掌控能力是有限的,采用人民币算就可以不用去分析国际市场上美元或欧元的汇率走势、利率走势等,企业可以将精力完全放在经营上,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现金的能力和使用效率。
3.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政府调控经济的政策显得越来越重要好。在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审时度势,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尤其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外汇管理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外汇管理以前,对外经济活动只能以境外可兑换货币计价结算,所以外汇管理只是管外汇。现在人民币开始逐步履行国际结算功能,要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自然也要纳入外汇管理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范畴。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与其在境内履行相同功能显然要有不同的监管标准,如人民币对内计价结算只会区分对公对私业务,而不会区分经常项目还是资本项目交易性质。目前部分现行外汇管理原则不完全适用于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但彻底独立于现有外汇管理框架建立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管理制度和监测系统,可能因本外币分割造成对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空隙。有迹象显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热钱”似乎又有卷土重来之势。在贸易顺差及FDI(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下降的情况下,外汇占款的增量却创出了今年新高。
在做好外汇管理的同时,货币政策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人民币实现跨境结算后,一方面,突发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和回流,将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陷入被动。另一方面,人民币输出可能会削弱国内货币政策的效力,突发且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和回流也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陷入被动,并影响汇率、物价和就业。与此同时,作为储备货币的币种将在提供流动性和保持币值稳定两方面处于两难境地。该问题也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所无法回避的难题。而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和升值压力两大问题。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应对策略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积极思考,努力应对,减小其带来的危害。我们应从构建有效的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调整跨境资金监管方式,增强央行对本外币市场监管力度,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统计监测体系四个方面来积极应对。把加强对人民币的监管放到首要的高度,严防国际金融炒家的投机行为。
首先,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的安排关系到能否有效管理境外人民币市场及交易的问题。首先政府要确定对海外人民币市场的态度。由于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必然出现的人民币海外持有现象,如制度安排和监管设计上未对此有充分的考虑,极有可能出现一时被动和管理滞后的局面。因此建议在人民币走向区域化货币初期,应该适当抑制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以便为我国央行逐步熟练地掌控海外人民币市场和交易赢得时间。在起始阶段应当规定,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形成的海外人民币债权债务的处理上遵循以下原则:海外人民币资金可以按照规定的渠道使用和投资国内市场,可用于向中国进口的支付、对中国境内直接投资、就地兑换成其他货币以及委托存款银行开展代客理财业务投资中国境内金融资本市场。
其次,在调整跨境资金监管方式方面,将长期以来以外汇和外汇收支作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转变为以跨境资金流动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从制度安排及监管设计上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以及境外资产负债纳入监管监测体系并作为重要的监管内容。在银行监管层面上,应强化对法人的一体化管理,包括对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经营状况的管理和强化合并报表后的综合风险管理。从对人民币跨境流动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管理角度来看,要求央行密切关注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情况,加强与相关国家央行的配合和联系。与此同时,要研究如何与此相适应,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加强对进入国内市场的各类主体的监管,而非当前单纯地对外汇资金的监管。
又次,央行对本外币监管应根据海外人民币的规模情况分析研究调控的渠道和效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同时要进一步缩短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通常可能存在的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对市场动态做出快速的反应。
最后,科学和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统计监测体系至关重要。香港地区开放银行人民币存兑汇业务后,市场人民币兑换活动十分活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要求,这部分资金规模应该进入我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同样,人民币在香港、东盟十国和韩国等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后形成的海外债权也应及时地通过适当方式反映出来。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从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整个流程来看,没有货币兑换环节的国际结算业务更趋简单,但同币种结算中很容易混淆一些统计要素(目前许多统计要素是基于货币类别来设计的),尤其是当资金通过几道转汇环节以后。因此在试点阶段,有必要通过规定银行的清算渠道和特别的会计处理来辅助完成这些统计监测要求。
参考文献:
[1]沈继伦.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土地,2004(11):327-331.
[2]朱雄雷.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意义[C].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209-237.
[3]陈红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与港澳人民币业务发展[J].市场论坛,2007(11):30-32.
[4]宴玲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分析[N].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5-25(3).
[5]高玲.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华东经济管理,2006(8):89-91.
[6]石海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9):136-137.
[7]程磊.香港跨境贸易人民不结算面面观[J].特区经济,2009,12.
[8]樊晓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企业的影响[J].每月观察,2009(8):34-35.
[9]王宇,姚均芳,余小洁.上海广州等五城市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W].新华网,2009-4-8(16).
[10]高改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挑战中的机遇[N].中国证券报,2009-4-9(A02).
[11]周元元.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区域化研究[J].金融研究,2008(5):163-171.
[12]高晨.中国频签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N].京华时报,2009-4-2
(第034版).
[13]叶檀.人民币结算试点须相关配套[N].广州日报,2009(3).
[14]葛兆强.以“三步走”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N].上海证券报,2009-7-17(17).
[15]黄燕君,包佳杰.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9(8):
10-12.
[16]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09]第10号)[Z].2009-07-01.
[17]陈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分析[J].当代经济,2009(8):10-12.
[18]Grassman,Sven.(1973)A Fundamental Symmetryin International Payment Pattern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Economics,vol.3,105-116.
[19]News Analysis:china’s RMB Clearing Cross-Border Trade Represents A Key Step.[China daily][09-07-06].
[20]More Than 20 Enterprises Starts Cross-Border Trade In RMB Clearing Business Now.[China daily][09-08-10].
致谢:
从中国的出口表现来看,欧美、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有加剧之势。西方国家一方面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又重新要求人民币升值,以便削弱中国出口优势。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称人民币贸易加权的有效汇率至少需要升值20%,对美元汇率更是要升值40%。2009年10月22日,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他长期撰文的《纽约时报》双周专栏发表题为“The Chinese Disconnect”(可译为“中国人的不合作”或译为“中国人的脱节”)的文章指责中国放任货币贬值,敦促美国政府“有关中国货币,必须采取措施应对”。
其真实目的在于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以便美元贬值,同时迫使人民币升值。从而减轻美国面对的巨大财政赤字和不断借债的压力。美元贬值一方面可以缓解其金融体系内部逐步累积的大量债务,缓解美国财政赤字压力。同时,作为美国债券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会显著缩水,中国国民财富将大量流失,中国被迫为美国人买单。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可以推动美国出口。据测算,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0个百分点,出口企业增长速度受其影响放慢3到4个百分点。
二、问题的实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货币均为美元的衍生物。因为美元是由美国发行的,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售的是实物财富,而得到的是结算货币(即美元)。 自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只要国际贸易以美元结算,其实质就是由美国操控这些被交易的资源。美国政府只需加速印发美元,就能将大量美元注入其他货币区来迫使其他国家提高本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从而促进美国的对外投资和出口。所以大量国际收支赤字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但是对美国却是有利的。美国可以放任其国际收支赤字无限扩大,并通过美国国债吸收其他各国央行的盈余美元为其预算赤字融资,从而奠定美元的霸权地位。
目前全球主要货币均在贬值,只是贬值的幅度不等。自从中国2005年7月启动人民币汇改,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至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为第一阶段,期间人民币以爬行钉住美元的方式逐步升值了21%。2008年7月至今为第二阶段,人民币汇率事实上重新回归到盯住美元的刚性水平。在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逆市反弹而继续升值。然而,从2009年3月起,由于在应对美国金融危机过程中,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致使美元大幅贬值,美元指数持续走弱;同期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稳定,导致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贬值。
如何确定人民币均衡汇率?国外汇率理论对人民币汇率是否适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能够成立的汇率理论(如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以及资产平衡理论等),在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中国并不完全实用,不能简单地套用于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因为均衡市场利率和货币的完全可兑换这两个前提条件在中国不成立,所以利率平价在中国的解释能力不强,无法形成均衡汇率,汇率较难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不符合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资本管制情况下,实行钉住汇率有其客观必然性。
三、 国际汇率理论中的三元悖论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在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国际经济情况以后,提出了支持固定汇率制度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g)提出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堪称固定汇率制下使用货币政策的经典分析。该模型指出,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由此得出了著名的“蒙代尔三角”理论,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1999年,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The Eternal Triangle), 即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也就是说,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我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其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我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建议
(一)抑制国际游资涌入我国市场
国际游资具有流动性强、逐利性强、期限短的特点。当资本项目管制疏松时,其大量涌入容易冲击我国的资本市场;而当我国国际收支恶化时,大量内流的短期资本极易发生剧烈的逆转。这种大量无序的流动无疑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危及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动荡。
(二)逐渐改变中国出口结算方式,规避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尽量避免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元结算,改用本国货币或者采取商品互换的方式,和其他各国建立货币互换协议。
2007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了第一笔离岸人民币债券,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由此诞生,此后历经七年发展成为即亚洲美元债券市场之后最受关注的新兴债券市场。尤其是2014年市场交投活跃、供需两旺,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
一、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特点
2014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除香港以外,伦敦、新加坡、台湾、澳洲、法兰克福、卢森堡以及瑞士等地的人民币债券的发行额度也在不断增加。穆迪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9月份,离岸人民币债券的一级市场发行量为4510亿元,超过了2013年全年3760亿元的规模。境外人民币债券供需两旺,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者逐渐将人民币债券作为一种固定收益资产,开始不断追加投资;二是因为国内融资成本较高,促使发行人进行海外融资。
(一)发行地区向欧洲转移
从发行量上看,香港仍然是离岸人民币债券的交易中心,但是随着伦敦、法兰克福等地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以及当地积极推进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发行人开始将债券的发行地由亚太地区转移向欧洲地区。2013年11月13日中国工商银行在伦敦发行了20亿元人民币债券,票面利率为3.35%和3.75%,期限为三年和五年,成为首个中国境内金融机构总部在伦敦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2014年5月中国农业银行香港分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法兰克福分别发行了12亿元和15亿元人民币债券,票面利率分别为3.25%和3.38%,期限均为两年。除了伦敦和法兰克福,欧洲其他地区人民币债券业务也逐渐开展起来。欧洲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回报率不高,欧洲投资者之所以青睐人民币债券正是因为其较高的收益率。
(二)发行主体以企业为主
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人有国际金融机构、国内外财政部门、国内外金融机构以及国内外企业等,相比早期发行人仅局限于国家财政部和国内商业银行,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格局。根据路透社的统计数据整理显示,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共175笔,总额为2095.845亿元,其中国内外企业发行了89笔总额为1137.325亿元的债券;国内外金融机构发行了75笔总额为736.02亿元的债券;中国财政部发行了6笔总额为160亿元的债券;世界银行及国外政府部门发行了5笔总额为62.5亿元的债券。从债券发行额度来看,国内外企业成为发行的主力,其发行额度占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国内外金融机构表现也很突出,发行额度占总规模的三分之一;除了财政部外,世界银行以及国外政府部门也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主体之一。
(三)发行期限以中短期为主
离岸人民币债券的期限最短为一年,最长为三十年,最常见的期限是三年。短期债券在市场中交易比较活跃、发行量较大,资质良好的中长期债券也比较受投资者欢迎,最近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中期限最长的当属2014年5月份由中国财政部发行的期限为20年总额为5亿元的债券。根据路透社的统计数据整理显示,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发行的175笔债券的平均期限为3.5814年,其中期限为一年的有20笔,期限为两年的有24笔,期限为三年的有86笔,期限为四年的有两笔,期限为五年的有29笔,期限为七年的有4笔,期限为10年的有7笔,期限为15年的有两笔,期限为20年的有1笔。上文数据显示一至五年的中短期债券是市场的交易主体,大概占总发行量的92.01%,七至十五年的中长期债券在市场的发行量不足,仅占发行总量的7.99%。
二、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供需两旺、交投活跃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将制约投资人的投资积极性,二是投资成本的提高会影响企业境外融资规模的提高,三是资本项目的管制将阻碍资金从境外回流。
(一)回报率有下降趋势
近期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投资回报率有下降趋势,较低的投资回报率虽然有利于提高企业境外融资的积极性,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投资人向债券市场配置资金。2013年在香港共发行了29笔期限为三年的人民币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5.12%。票面利率最高的是金轮天地控股在4月份发行的6亿元债券,其票面利率高达11.25%;票面利率最低的是建设银行香港分行在2月份发行的1.2亿元债券,其票面利率为2.95%。2014年债券的票面利率有所下降,今年在香港共发行了56笔期限为三年的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4.70%。票面利率最高的是当代置业在1月发行的11亿元债券,其票面利率为11.00%;票面利率最低的是国际金融公司(IFC)在2月份发行的10亿元债券,其票面利率为2.00%。随着投资回报率的下降,投资者对发行人的资质和信用评级要求将不断提高,债券的发行难度也会越来越高。
(二)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承销商为了提高债券发行的成功率,一般会把单笔发行额度定的较低,这导致人民币债券的单笔发行额度较小。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单笔发行额度多为5~15亿元人民币,5亿元以下的发行额也并不少见。在单笔债券的发行费用既定的情况下,发行额度越低分摊的发行费用越高,使得人民币债券的单位发行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币种的债券。此外,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有效基准利率尚未形成,只有少数境内银行发行的债券采用Shibor加点方式定价,大部分的债券都采用固定票面利率方式定价。固定票面利率意味着无论基准率如何调整,票面利率都不变,还款额度也不变,有利于发行人合理安排资金。可是,在降息的背景下,借款人就会承担一定的利率风险,即以相对较高的成本在筹资。
(三)境外资金回流受限
通过发行离岸人民债券筹集的资金向内地回流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可以利用人民币进行出口结算,二是可以利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三是可以通过三类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或是利用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以预设的人民币额度投资内地股市或债市。回流渠道多并不意味着境外人民币一定能成功回流。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非金融企业在境外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无论是直接发行或是通过子公司发行,所筹集的资金需要经过外汇管理局的审批才能回流国内,债券发行人的性质不同适用的管制政策不同,能否成功回流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前景展望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将得益于境外人民币流动性不断提高、人民币债券定价方式逐渐改进以及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逐步完善,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不大但会持续快速的成长。
(一)境外人民币流动性不断提高
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的简化以及将来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人民币流出的渠道将不断拓宽,人民币跨境结算将持续快速增长,境外人民币的流动性也将不断提高。2014年前三个季度人民币跨境结算额已经超过4.8万亿元,2009年的结算额只有35.8亿元,五年增加了1340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人民币境外存款市场的持续发展,截至2014年9月底,香港、台湾、新加坡和澳门的人民币存款总额已经突破1.73万亿元,韩国、卢森堡以及巴黎的人民币存款都在700亿元以上。除了香港市场人民币存款的增速较慢,其他市场都在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韩国人民币存款较去年初增加了70倍。境外人民币流动性的持续快速提高,为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将极大推进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
(二)人民币债券定价方式逐渐改进
国际债券市场普遍采用基准利率(如Libor)加点的浮息定价方式,而离岸人民币债券多采用固定利率计息,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可参考的基准利率。2013年6月香港推出人民币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定价基准,这是香港金融监管局按人民币交易活跃程度选出的16家银行人民币利率报价的平均价,作为人民币贷款及利率合约的定价参考,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正式的基准。国家开发银行在2013年7月发行了19亿元人民币浮动利率债券,这是首次以香港人民币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加点计息的上市交易的债券。随着香港市场人民币交易量的不断扩大,离岸人民币基准利率的形成机制将日益完善,人民币债券定价方式也将逐渐改进。
(三)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逐步完善
我国资本项目仍然存在管制,境内企业发行债券筹资回流需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核,为了规避监管多数企业会选择海外筹资用于海外投资。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受阻,抑制了企业海外发行债券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随着监管部门不断简化离岸人民币债券的申请发行程序,在直接投资、债权投资等方面不断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境外人民币将以各种形式无障碍地回流境内,加强人民币境内外业务良性循环。境外人民币回流审批程序越简化、回流渠道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境内企业在海外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境外筹集的资金回流国内,对其应进行合理引导,使其流向战略新兴行业,切实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裴长洪,余颖丰.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J].金融评论,2011年02期.
[2]王如忠,窦佼.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原因、问题及对策研究[J].上海金融,2012年07期.
一、序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发展中国家多年来的努力,以及全世界期盼和平发展的正义力量的大力支持,使得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上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绩,尤其是以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金融危机凸显了“美元独大”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弊端,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增强,为人民币迈向国际化征途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初始阶段。在努力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征途中,人民币汇率必须保持稳定性,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也符合广大投资和贸易主体的利益。作为新兴经济大国,中国在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面临新的复杂局面,同时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二、人民币国际化是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关键
在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经济不平衡”这一观点成为了西方经济学舆论中的主旋律,尤其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化对美元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以及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刻的变革。
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一开始,就有人说这是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之间因储蓄和消费不平衡所导致的金融危机。然而当危机结束的时候,又有人站出来说导致这次危机发生的不是消费与储蓄的不均衡而是债权国所持的现金与债务国不均等,并认为因为亚洲国家接受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所以能够阻止现金流回到债务国,因此能够大量储存硬通货以防万一。通过这一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从长远角度来说,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依靠别人的钱来管理自己的财富,如果这个国家对国际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已经有很多西方著名的经济学者们开始意识到,要想解决国际金融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关键是要让人民币开始国际化的道路。因为只有实行人民币国际化,才能够在世界上建立一个真正的多元货币结构去真实反映国际经济力量的分布,并取代已经跟不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的美元货币体系。
虽然西方学者的理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一个西方经济理论可以能够合理解释中国现在的经济现实。因为当今我国的经济规模和政府管理同市场经济之间的能动关系、内在的政治稳定、精英选拔的体系、劳动力的充沛、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强调教育的传统、文化的凝聚力、重视和谐的社会底蕴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所产生的动能,远远超出了欧美经济理论的解释能力。
如今,2012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拥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让人民币为国际货币充当后盾。因为人民币有统一的政治实体、金融体系、货币方针、财政政策、资本市场,甚至统一的军事力量做其后盾。仅从这些条件来说,人民币比世界上任何一种货币都更具有优势。
任何一种货币在成为国际货币之前,都需要经过一场斗争。这需要该货币自己去努力实现而不是等到被别人认定之后再开始努力,否则,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用人民币发放债务和进行贸易结算都是很好的开端。尽管起步会是很艰难,但万事起头难,但是人民币的确有它代表的经济实力,那么,只要坚持就会有逐步扭转局势的可能性。人民币只有成为国际货币,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水平才能不被以美国及美元所代表的金融霸权秩序约束。
有人会说,如果人民币没有自由交易的市场,那么人民币就不可能实现国际化。人民币在国内应当至少有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掉期合约,这样,起码可以在不转换所有权的情况下调剂使用外币的需要,解决黑市换币的问题。不过,要考虑国际市场的现实情况,如果没有必要使用或者交换人民币,那么这样的市场,如果有也知识用来投机的。
中国因贸易顺差取得大量外汇储备,但是这是通过廉价劳动力所艰难换来的顺差。如果一个国家仅仅依靠出口原材料去积累外汇储备,那么,随着原材料的不断减少,出口条件不断变差,那么顺差的优势也就会逐步减弱直到完全消失。然而中国一直在为出口商品而改善条件,如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积累管理经验、增强商业运作水平以及扩大国内市场需求。这一切都在为改善出口条件而努力。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第一,为我们的外贸企业规避风险。以当前国际贸易来说,主要都是拿美元来结算,美元结算完了以后有一个换汇,强制性换汇,换成人民币,这其中有一个汇率的变动,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很大的情况下,为了防范汇率的波动,所以我们采用人民币的直接结算。从这个短期措施来看,主要是为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第二,利用美、欧、日这三大世界货币走入低谷的情势,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的范畴,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尴尬。
第三,降低当前海外外汇储备的风险,适当减少外汇储备的规模,规避捆绑美元所致的损失,为人民币摆脱依附美元,并使其成为完全可流通和国际储备货币。
第四,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国资本的国际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立基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后,中国的金融体系才能国际化。从这个视角来说,人民币国际化是先头部队,金融市场国际化是后援部队,这两个全面完成了,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就真正崛起了。同时也可以提振中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地位和发言权。
第五,能够以发行纸币的方式换取人民币持有者的资源,增加铸币税收入。
四、结语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仍会本着渐进性、可控性、主动性的原则,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实现跨境结算,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货币。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进程中,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上升有助于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以国际金融新秩序为前提。无庸置疑,人民币迈向国际化这条道路已经正式起动了!
参考文献:
[1]沙文兵 《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研究》“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
[2]李长江.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道路.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3]杨素芳.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一)企业外汇风险的种类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通常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币,或持有外币债权债务。因此,企业在国际收付结算的时候就会产生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可以划分为四类,即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济风险和国家风险。
(二)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一是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外汇风险给企业的产供销活动带来成本核算的不确定性,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预期收益因汇率波动而面临预料之外的损益,同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二是影响企业的业务安排。汇率波动对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运行有较大影响。对进出口企业来讲,汇率波动剧烈时,由于难以确定成本核算,企业或者观望,或者争取有利于自己的计价货币,造成谈判时间拖延,签约成交额下降。甚至在签约后,如果汇率变动超出预计的成本而导致企业可能亏损时,进出口企业往往寻找各种借口毁约,使外贸业务遭受损失。三是影响企业的信用。企业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取决于企业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规模、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经理形象等因素。如果汇率波动影响到企业的对外支付,无疑对企业的信用是一种损失。
二、企业外汇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一)外汇风险防范是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也越来越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币种的转换。因此,我国企业加强对外汇风险的防范就显得越发重要。
(二)人民币汇率实现市场化的需要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虽然升值对于经济增长势头很强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不可避免的,但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市场化,我国企业也将会遇到不容忽视的外汇风险。
(三)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准备和承受力不足由于人民币多年来一直与美元挂钩,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又多以美元结算与计价,因此,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意识仍然是十分薄弱。一些企业甚至于对汇率风险熟视无睹,将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视为“不可抗拒力量”。面对日益严重的外汇风险,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很明确的应对思路和做法。此外,中国企业应对汇率变化风险的能力较弱。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小幅升值已使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逐渐缩小。我国企业应想办法提高效率、增加科技含量、加快升级换代,从而增加产品的竞争力。但很多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价格优势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来争夺市场。在应对汇率波动方面,大部分企业没有准备,更不用说去运作外汇资产。
三、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战略选择
(一)经营不同业务企业的防范策略偶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基本策略是购买远期外汇合同。企业从事远期外汇交易可能会有经济效益。但企业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国际商品交易而不是外汇交易,自己的主要收人应来自于商品的销售收人而不应依赖于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意外收人。如果远期外汇交易成本过高,企业则可以选择消极的套期保值策略,不对外汇风险头寸采取任何措施。如果汇率波动会造成严重的经济风险,企业则需要考虑经营重构,减少或暂停进出口业务。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在管理外汇风险时,首先考虑的策略是变动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或调整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例如,当人民币汇率上升时,企业可以相应地提高商品售价或增加外销商品的数量。如果这种调整不为市场接受,或者不能有效地转嫁风险,则应考虑运用远期外汇合同来套期保值。对国际性企业或跨国公司,这类企业的特点是至少在一个以上的国家里设有分支企业,它们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根据国际经验来看,这类企业规避风险的最佳策略是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企业首先需要估计汇率变动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然后设法建立起一个使外汇风险尽可能小的资产负债结构。例如,一家美国跨国公司在日本设立一家独资企业,其营业收人可能受日元汇价波动的不利影响,该公司应该尽力争取使用日元或借人日元。这样,当日元汇价下降时,虽然公司的收人将减少,但其支出也会同幅度下降,资产和负债方面的外汇风险可以相互抵消,从而将外汇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较小范围内。
(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防范策略发展初期企业外汇风险的管理。企业在资产规模较小、对外业务扩张的初期,应该制定简便易行的风险管理战略,使用一些简单技术和容易管理的套期保值方法。发展成熟时期企业外汇风险的管理。企业进人成熟期,表现为国际业务规模较大,国别分布广,企业的现金流量大并且比较稳定。在这一阶段,企业可设置自己的财务公司或金融公司,运用复杂的外汇风险管理技术,制定目标更高的管理战略。
四、对我国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建议
(一)正确对待外汇风险,全面提高预防能力无论承认与否,外汇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了解外汇风险及其管理方法,盲目闯入国际市场,其危险性也是可想而知的。反之,害怕外汇风险,不敢加入到国际经济中去,企业最终也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企业应根据市场需要和业务发展计划开拓海外业务’不必害怕外汇风险业务,而应提高这些风险业务的预防能力,提高外汇风险业务的安全性,从而降低风险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具体地讲,就是要提高企业外汇风险防范与管理的能力,提高汇率预测的准确度及风险管理办法的有效性。
(二)减少外汇风险业务企业可选择经营多样化、提高国产化程度、签短单等手段降低外汇风险。例如,企业可减少持有的外汇净头寸,通过控制风险行为的数目来降低外汇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对外签约时采用多种计价货币由于人民币脱离了与美元汇率挂钩的关系,开始走上相对独立的浮动机制。故企业在对外签约时,可多采用非美元币种或美元与其他币种的组合,如欧元、日元等,因为未来如果美元汇率发生波动,而欧元等其他币种的汇率则不一定与美元同幅度变动。
(四)协商使用固定汇率锁定成本企业在对外签订商务合同时,可在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上规定使用固定汇率,即在签订合同时约定一个汇率,如果未来汇率发生超过一定范围的波动,则价格条款按波动的汇率进行调节。如某企业向美国出口商品,签订合同时单价为()&+,件,合同约定按&美元兑人民币-+#%计算成本,为-#%元人民币,如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时,则此时商品单价变为()&&+.%,件,如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时,则此时单价变为().-+0,件,每件产品成本总是固定在-#%元人民币。
(五)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等,每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企业需灵活掌握。超级秘书网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头强劲。人民币升值给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交易风险产生原因
交易风险是一种外汇风险,指跨国公司进行跨国业务取得外币债权债务后,由于业务发生日的汇率与结算日的不同,而使跨国公司在结算这些外币债权债务时可能出现的损益。
在固定汇率制或单方面钉住汇率制(中国进行汇率改革前的汇率制度)下,交易双方之间,如中国和美国,并不会产生交易风险。但在浮动汇率制下,结算货币和本国货币的汇兑关系产生波动,而汇率波动必定造成一方受益一方受损。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人民币为本国货币的在华跨国公司在出口业务上将面对交易风险,即人民币的升值将使公司直接受损,而在进口业务上则会直接受益。
交易风险的出现源于汇率的变化和业务发生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同,因此汇率是影响交易风险的关键因素。围绕汇率展开的交易风险管理属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影响着风险管理水平。
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回顾与综述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频繁发生,催生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需求;其次,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0世纪60年代后,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期间产生了金融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被广泛接受和运用的经典理论和模型。在风险管理领域,Sharp和Lintner等人创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认为风险资产的定价要和其所承受的风险成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和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作为定价模型。Rose的“套利定价模型”(APT),把影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加入模型,成功地提出了风险模型在套利技术下的定价原理。Black和Scholes的“期权定价理论”将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定量化,提出了决定期权价格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期权成为可以交易的具有市场价格的金融产品,进而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交易风险管理也依赖于管理学的发展。Hunter与Timme(1992)指出,企业管理人发现公司常常暴露在外汇风险中,不管是进口企业或出口商,常常面临换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故经理人必须设计外汇的避险策略。面对多种避险策略,管理人必须评估策略的优劣。
三、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及方法
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风险识别和预测;二是对风险控制进行决策;三是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
1.风险预测
交易风险管理是“必修课”,而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汇率变动的预测。
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远期可以参考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模型(尽管实证支持并不很有力),而作为短期汇率风险的交易风险来说,利率平价这个套利模型更受推崇,也更具实证价值。
2.风险管理决策
这个环节将会决定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交易风险的管理。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本节约型;另一类是利润创造型。前者指通过风险管理,使交易风险的损失尽可能小,以节约总成本,选择这种目标的公司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多为保守型,且管理相对静态和被动;利润创造型则是保留风险带来的收益,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利润创造为目标的公司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较先进,管理更积极,但是会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以利润创造型为目标的公司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而这些工具本身就含有极大的风险。
交易风险管理和会计风险管理,一般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不可兼得。跨国公司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明确公司更关注哪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3.交易风险管理
正确选择对外交易中的计价货币、外汇储备、提前和延迟收付款、参加外汇保险等方法可以在成本节约型风险管理中使用。成本节约型企业更多倾向于远期外汇交易,利润创造型公司则偏好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四、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及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1.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
人民币目前正面临单方面升值预期,中国采取的是小幅度渐进升值的方式,在华跨国公司可以清楚预期人民币汇率目前会小幅度持续升值。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多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缺失,金融服务滞后。因此,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只好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即只能是成本节约型的风险管理目标,较为被动。
在华跨国公司,目前普遍采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远期外汇交易保值是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外汇交易合同,事先约定未来的交割币种、数量和汇率,到期按预定条件进行实际交割。一般是客户与银行签订合约,客户通过这种交易,能保证在未来某一时刻,以确定的汇率获得所需货币,从而有效地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2.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根据一般模型,以及实证中的情况,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1)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可以考虑利率平价模型。但是,中国目前的利率并不是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定的,所以用利率平价模型来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量化预测是肯定不准确的。而且,在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根据现实(历史)经验,有两个指标极其需要关注,一个是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上对人民币远期汇率的报价,另一个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掉期业务报价。
理论上,根据Kaen和Hachey,Hartman和Swanson的研究,他们考察了美国国内利率引导离岸市场利率的情况,提出了著名的“境内优先说”。用在人民币汇率上就应该是国内远期汇率引导NDF。但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外汇管制弱化了本土信息优势的功能,NDF一直充当了汇率波动引导者的角色。NDF比境内远期要更准确地从事“价格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投机资本的驱动指标上,NDF对热钱的风向标作用明显不断增强,同时,国内汇率市场要越来越看重NDF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位置和冲击的力度。NDF目前的日均交易量已经做到了6亿美元左右,大约在亚洲外汇市场排名第三,其市场规模和地位进步神速。新加坡作为目前最大的人民币NDF离岸市场,其报价已经显著制约了国内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的报价。香港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新晨
另外,中国央行与十家商业银行于2005年11月25日进行了一笔金额达60亿美元的人民币与美元掉期业务,当时将一年期人民币与美元的交易汇率定为7.85。2006年11月24日,外汇即期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出现了“惊人的巧合”,报价正好是7.8526。由此可以看出,央行的掉期业务的汇率波动预测极具指导意义。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头强劲。人民币升值给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交易风险产生原因
交易风险是一种外汇风险,指跨国公司进行跨国业务取得外币债权债务后,由于业务发生日的汇率与结算日的不同,而使跨国公司在结算这些外币债权债务时可能出现的损益。
在固定汇率制或单方面钉住汇率制(中国进行汇率改革前的汇率制度)下,交易双方之间,如中国和美国,并不会产生交易风险。但在浮动汇率制下,结算货币和本国货币的汇兑关系产生波动,而汇率波动必定造成一方受益一方受损。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人民币为本国货币的在华跨国公司在出口业务上将面对交易风险,即人民币的升值将使公司直接受损,而在进口业务上则会直接受益。
交易风险的出现源于汇率的变化和业务发生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同,因此汇率是影响交易风险的关键因素。围绕汇率展开的交易风险管理属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影响着风险管理水平。
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回顾与综述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频繁发生,催生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需求;其次,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0世纪60年代后,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期间产生了金融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被广泛接受和运用的经典理论和模型。在风险管理领域,Sharp和Lintner等人创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认为风险资产的定价要和其所承受的风险成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和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作为定价模型。Rose的“套利定价模型”(APT),把影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加入模型,成功地提出了风险模型在套利技术下的定价原理。Black和Scholes的“期权定价理论”将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定量化,提出了决定期权价格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期权成为可以交易的具有市场价格的金融产品,进而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交易风险管理也依赖于管理学的发展。Hunter 与Timme(1992)指出, 企业管理人发现公司常常暴露在外汇风险中, 不管是进口企业或出口商, 常常面临换算风险和交易风险, 故经理人必须设计外汇的避险策略。面对多种避险策略,管理人必须评估策略的优劣。
三、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及方法
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风险识别和预测;二是对风险控制进行决策;三是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
1.风险预测
交易风险管理是“必修课”,而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汇率变动的预测。
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远期可以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模型(尽管实证支持并不很有力),而作为短期汇率风险的交易风险来说,利率平价这个套利模型更受推崇,也更具实证价值。
2.风险管理决策
这个环节将会决定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交易风险的管理。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本节约型;另一类是利润创造型。前者指通过风险管理,使交易风险的损失尽可能小,以节约总成本,选择这种目标的公司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多为保守型,且管理相对静态和被动;利润创造型则是保留风险带来的收益,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利润创造为目标的公司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较先进,管理更积极,但是会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以利润创造型为目标的公司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而这些工具本身就含有极大的风险。
交易风险管理和会计风险管理,一般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不可兼得。跨国公司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明确公司更关注哪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3.交易风险管理
正确选择对外交易中的计价货币、外汇储备、提前和延迟收付款、参加外汇保险等方法可以在成本节约型风险管理中使用。成本节约型企业更多倾向于远期外汇交易,利润创造型公司则偏好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转贴于 四、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及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1.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
人民币目前正面临单方面升值预期,中国采取的是小幅度渐进升值的方式,在华跨国公司可以清楚预期人民币汇率目前会小幅度持续升值。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多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缺失,金融服务滞后。因此,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只好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即只能是成本节约型的风险管理目标,较为被动。
在华跨国公司,目前普遍采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远期外汇交易保值是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外汇交易合同, 事先约定未来的交割币种、数量和汇率,到期按预定条件进行实际交割。一般是客户与银行签订合约,客户通过这种交易,能保证在未来某一时刻,以确定的汇率获得所需货币, 从而有效地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2.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根据一般模型,以及实证中的情况,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1)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可以考虑利率平价模型。但是,中国目前的利率并不是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定的,所以用利率平价模型来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量化预测是肯定不准确的。而且,在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根据现实(历史)经验,有两个指标极其需要关注,一个是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上对人民币远期汇率的报价,另一个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掉期业务报价。
理论上,根据Kaen和Hachey,Hartman和Swanson的研究,他们考察了美国国内利率引导离岸市场利率的情况,提出了着名的“境内优先说”。用在人民币汇率上就应该是国内远期汇率引导NDF。但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外汇管制弱化了本土信息优势的功能,NDF一直充当了汇率波动引导者的角色。NDF比境内远期要更准确地从事“价格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投机资本的驱动指标上,NDF对热钱的风向标作用明显不断增强,同时,国内汇率市场要越来越看重NDF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位置和冲击的力度。NDF目前的日均交易量已经做到了6亿美元左右,大约在亚洲外汇市场排名第三,其市场规模和地位进步神速。新加坡作为目前最大的人民币NDF离岸市场,其报价已经显着制约了国内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的报价。香港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另外,中国央行与十家商业银行于2005年11月25日进行了一笔金额达60亿美元的人民币与美元掉期业务,当时将一年期人民币与美元的交易汇率定为7.85。2006年11月24日,外汇即期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出现了“惊人的巧合”,报价正好是7.8526。由此可以看出,央行的掉期业务的汇率波动预测极具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