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3: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分析毕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33-0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厉敏萍和熊璋琳(2013)指出,由于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不合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质量滑坡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毕业设计制度废除与续存的争议。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提出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等方式取代毕业论文,然而,更多学者支持时伟(2010)的观点,认为毕业论文的地位难以替代,建议走改革的道路。彭秀英(2012)从选题、指导和评价的角度阐述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另外,部分学者以渐进式培养为思路,马忠(2008)提出了包含研究方法论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的论文训练体系;何玉润和李晓慧(2013)提议借鉴美国高校,为本科生定制丰富的研究项目;陈文祥(2015)提倡通过精简课程论文数量等方式增强论文写作与指导的连贯性。而牛锐锋等(2015)则重点在加强毕业设计全程质量监控层面给出了具体对策。然而,毕业论文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制度不具有普适性。陈希有等(2012)提出多样化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宽松、舒畅、高效的人才培养环境。同时,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不等于宽泛化,因此,需要一种全新模式带动形式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达到同一预定目标。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形式多样化研究
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将毕业论文选题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术性论文。主要是以使用大数据处理为主的毕业论文。这种论文需要在理论与实证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如能有一定的创新是最好的。二是应用型论文。主要是将所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即毕业实习单位中。这种类型的论文能够与毕业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与应用能力。前者适用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后者适用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应事先确定毕业论文的形式与实习单位。原则上,通过集中性毕业实习,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与企业共同分析解决,其成果可以转换为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突破原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围绕着实习基地发现的问题选择确定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需要学生与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商议确定,并报会计专业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根据不同的毕业设计形式,具体要求为:
(1)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要求。对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的要求与现在毕业设计要求基本一致,导师一般要建议保送研究生与有志于深造的学生选择这类题目。与现有要求一样,学术型毕业设计要求与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起来,纯理论的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字数要求是2.5万字左右。
(2)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需要按照设定的规范和流程来进行,一般要经历初选题,与导师讨论,然后确定题目的流程。校内外导师需要对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3)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具体某个实习基地的财务状况与质量进行调研、收集数据与深入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是实习基地的财务报表,以此为核心,收集相关的佐证资料,给出最后的评价的报告。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4)财务风险评估报告毕业设计要求。通过对实习基地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在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5)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毕业设计要求。主要对实习基地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据此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需要与所学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三、毕业论文指导多样化设计
对应多样化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指导同样需要多样化。具体区分毕业实习阶段与毕业论文阶段,具体要求为:
(1)毕业实习阶段指导。毕业实习阶段的指导包括校内与校外导师的指导。校内导师主要是在校内准备阶段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类型以及毕业实习计划。其中毕业实习计划是校内指导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带着毕业实习计划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即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实习,明确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以及应该收集什么。校内导师需要凭借经验对毕业实习计划进行修改并定稿。校外导师的指导主要是从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开始,主要负责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习基地现场情况修正毕业实习报告。校外导师另一个工作在于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所有毕业实习计划中的实习内容,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并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依据所学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毕业论文阶段的指导。毕业实习结束后,毕业生返校,主要指导来自于校内导师。由于组内毕业设计形式各异,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对多种毕业设计形式有着较好的把握。一般要采取组内讨论的形式,指导教师与所有组内学生就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是定期的,并要求有明确的图片与文字记录。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经过讨论与展示的毕业设计不允许参加最后的答辩。
四、毕业论文评价与答辩多样化设计
1.毕业论文评价多样化设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偏重于平时的评价,因此,校外指导教师评分、校内指导教师评分以及学生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内容是毕业论文评价的主要依据。基本思想是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以最后答辩作为主要的成绩评定依据。对应于多种类型毕业设计,需要将同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分类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评价细则。
2.毕业论文答辩多样化设计。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采用必须答辩与选择性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1)必须答辩。在答辩环节上进行分类答辩,原则上选择学术论文的学生进行逐个答辩。答辩程序、要求与现有毕业论文答辩一致。要求参加答辩的学生提交论文、进行PPT演示、接受答辩小组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
(2)选择性答辩。对除学术性毕业论文之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采用抽签答辩的形式,按照不同类型毕业设计的总数20%抽签答辩。被抽到的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没有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的合计,不计算答辩成绩。
参考文献:
[1]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73-176.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0-103.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5]马忠,屈波,张金鑫.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113-118.
[6]陈希有,牟宪民,刘凤春,刘蕴红.关于多样化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8):59-60.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of Diversified Graduation Project for Accounting Major
YAO Sheng,LI Shi-yi
关键词: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厉敏萍和熊璋琳(2013)指出,由于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不合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质量滑坡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毕业设计制度废除与续存的争议。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提出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等方式取代毕业论文,然而,更多学者支持时伟(2010)的观点,认为毕业论文的地位难以替代,建议走改革的道路。彭秀英(2012)从选题、指导和评价的角度阐述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另外,部分学者以渐进式培养为思路,马忠(2008)提出了包含研究方法论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的论文训练体系;何玉润和李晓慧(2013)提议借鉴美国高校,为本科生定制丰富的研究项目;陈文祥(2015)提倡通过精简课程论文数量等方式增强论文写作与指导的连贯性。而牛锐锋等(2015)则重点在加强毕业设计全程质量监控层面给出了具体对策。然而,毕业论文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制度不具有普适性。陈希有等(2012)提出多样化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宽松、舒畅、高效的人才培养环境。同时,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不等于宽泛化,因此,需要一种全新模式带动形式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达到同一预定目标。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形式多样化研究
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将毕业论文选题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术性论文。主要是以使用大数据处理为主的毕业论文。这种论文需要在理论与实证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如能有一定的创新是最好的。二是应用型论文。主要是将所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即毕业实习单位中。这种类型的论文能够与毕业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与应用能力。前者适用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后者适用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应事先确定毕业论文的形式与实习单位。原则上,通过集中性毕业实习,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与企业共同分析解决,其成果可以转换为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突破原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围绕着实习基地发现的问题选择确定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需要学生与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商议确定,并报会计专业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根据不同的毕业设计形式,具体要求为:
(1)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要求。对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的要求与现在毕业设计要求基本一致,导师一般要建议保送研究生与有志于深造的学生选择这类题目。与现有要求一样,学术型毕业设计要求与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起来,纯理论的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字数要求是2.5万字左右。
(2)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需要按照设定的规范和流程来进行,一般要经历初选题,与导师讨论,然后确定题目的流程。校内外导师需要对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3)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具体某个实习基地的财务状况与质量进行调研、收集数据与深入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是实习基地的财务报表,以此为核心,收集相关的佐证资料,给出最后的评价的报告。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4)财务风险评估报告毕业设计要求。通过对实习基地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在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5)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毕业设计要求。主要对实习基地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据此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需要与所学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三、毕业论文指导多样化设计
对应多样化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指导同样需要多样化。具体区分毕业实习阶段与毕业论文阶段,具体要求为:
(1)毕业实习阶段指导。毕业实习阶段的指导包括校内与校外导师的指导。校内导师主要是在校内准备阶段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类型以及毕业实习计划。其中毕业实习计划是校内指导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带着毕业实习计划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即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实习,明确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以及应该收集什么。校内导师需要凭借经验对毕业实习计划进行修改并定稿。校外导师的指导主要是从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开始,主要负责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习基地现场情况修正毕业实习报告。校外导师另一个工作在于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所有毕业实习计划中的实习内容,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并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依据所学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毕业论文阶段的指导。毕业实习结束后,毕业生返校,主要指导来自于校内导师。由于组内毕业设计形式各异,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对多种毕业设计形式有着较好的把握。一般要采取组内讨论的形式,指导教师与所有组内学生就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是定期的,并要求有明确的图片与文字记录。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经过讨论与展示的毕业设计不允许参加最后的答辩。
四、毕业论文评价与答辩多样化设计
1.毕业论文评价多样化设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偏重于平时的评价,因此,校外指导教师评分、校内指导教师评分以及学生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内容是毕业论文评价的主要依据。基本思想是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以最后答辩作为主要的成绩评定依据。对应于多种类型毕业设计,需要将同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分类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评价细则。
2.毕业论文答辩多样化设计。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采用必须答辩与选择性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1)必须答辩。在答辩环节上进行分类答辩,原则上选择学术论文的学生进行逐个答辩。答辩程序、要求与现有毕业论文答辩一致。要求参加答辩的学生提交论文、进行PPT演示、接受答辩小组的提问并回答问题。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
(2)选择性答辩。对除学术性毕业论文之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采用抽签答辩的形式,按照不同类型毕业设计的总数20%抽签答辩。被抽到的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没有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的合计,不计算答辩成绩。
参考文献:
[1]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73-176.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0-103.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这也使得学校层面缺乏充足的动力去抓论文质量。
2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的改革之路
第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的学业标准,这些学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对于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法》确定其学业标准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可见,《高等教育法》在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专科教育必须具有研究工作的能力。所以,取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理论知识宽厚、适用领域广的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而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往往要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其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专业知识上够用即可。因此,毕业论文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不适合高职教育。[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实务型会计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事业单位等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目前这种多少具有研究特点的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第三,目前这种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考核形式是从科研导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借鉴来的。这实际上是要求科研训练很少的学生在毕业时写出带有科研特征的毕业论文,同时又要求这样的论文要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界会计专科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为,如果不跳出“毕业论文”这种科研导向的毕业考核形式,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如果毕业论文不能保证基本的质量,在毕业环节设置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是否有必要;当论文质量的底线和标准越来越低时,毕业论文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3改革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弊大于利。对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来说,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选择更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其他毕业考核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笔者认为,应以学生实习实践为基础,让学生结合实习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实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以实习实践报告来取代目前的毕业论文。这种实习实践报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
(1)个案分析。即让学生实习时碰到的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和思考,针对个案展开分析,撰写应用性报告。例如:从事财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等等;体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分析实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等。
(2)撰写实习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学生在掌握实习单位的材料后,可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独立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份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
(3)为实习单位设计一套会计制度。即以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出纳等具体工作,进行全面或局部的规划和安排。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可以是存货管理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等等。
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房产税可行性分析和研究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本科经济学金融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是
您的国家:广州
您的学校背景:普通大学本科,排名前20%。
要求字数:开题报告:3千字
论文用途:本科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
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房产税可行性分析和研究
选题背景:
近年来由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其已经成为了我国当代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房地产业在当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性的推动性作用。在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的带动是可观的,但于此同时其所展现出来的民生问题也是较为严峻的。至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全面的住房改革,实现了以住宅制度市场化以及货币化的发展目标,以此为开端,房地产业无论是就地方财政问题还是地方的经济增长,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但在伴随着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城市房地产的价格则更是展现出了一种更为快速的增长速度,1998年我国的商品房价格为2063元/平方米,而20XX年我国的商品房价格已经增长至6200元/平方米,增长幅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民众的收入水平,从而成为了我国当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不稳定因素[1]。税收作为国家政府对于国家以及地方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政府在对于房地产业进行监管以及调控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各地方的房产税都不尽相同,不仅如此,在学术界对于房产税的征收问题以及如何征收的问题也一直以来都有着巨大的分歧。
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
研究综述:
艾诺拉和马腾纳(2015)在分析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住房优惠的原因时认为:住房的分布比金融资产更公平,大部分家庭最重要的财富是房屋。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2015)研究发现,住房占净财富的比例与净财富的数量成反比。因而在给定税收和公共支出的前提下,将低税率配置给房屋,将高税率配置给金融资产,是税负转嫁给富裕阶层的表现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工作报告。由此产生的效率损失是民主政治和社会公平的代价。
参考文献
[1]韩颖.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法律思考[D].湖南大学,2015
[2]孙振华.我国个人住房房产税立法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XX
[3]张军.房产税恐不合中国国情[J].社会观察,20XX(2):56-60
[4]童大焕.别指望房产税能降房价情[J].新华网,20XX年01期
[5]贾康.中国房地产税费改革的基本设想[j].2015年8月7日
[6]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中国物业税研究:理论、政策与可行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5.
[7]穗现.关于开征物业税的若千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15年第三期:331
[8]AdamSmith.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M].OxfordUniversityPress.1920.285~286
[9]FraneoisQuesnay.TableauEconomy[Mj.Beijing:ComtnerialPress.1997.2528
[10]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86版,第280-281
[11]AlfredMarshallPrincipleofEconomic[M].Macmilla.1890.114~138
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二)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艺术,背后往往隐藏着企业的玄机。它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提供了企业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同时,正因为财务报表全面、系统、综合地记录了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因而相关利益人对它的分析极为关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税务部门、社会公众等在做经济决策时,都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当然,分析财务报表需要依靠一定的分析方法与技巧,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决策。本文以青岛海尔为实例,从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且与同业公司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该公司进行了综合财务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研究背景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的根本要求,上市公司就是这种两权分离的代表,上市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外部利益者要求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就要通过分析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这就使此财务报表分析具有必要性。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了十几年,投资理论也处于一个培养和嬗变的过程中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目前市场已由散户跟风逐步向机构投资者理性分析变化,机构投资者正统的投资理论大部分都是价值型,因此如何从不同角度衡量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如何控制市场风险,是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所面临的问题。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指标很多,投资人要通过众多的信息正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现状和未来,没有其他任何工具可以比正确使用财务比率和财务分析更重要了。
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
财务报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但是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全面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只有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才能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所处的地位,因此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国外财务报表分析的文献综述
白1897年格林纳(Greene)的《公司财务》出版至今,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传统财务理论时期,另一个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今的现代财务理论时期毕业论文房地。传统财务理论与现代财务理论有明显的不同。从研究对象来看,传统财务理论注重研究公司内部的财务问题;而现代财务理论立足资金市场来研究公司财务管理问题。从研究方法来看,传统财务理论偏重描述性方法和定性分析,视财务指标为常量;两现代财务管理注重建立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视财务指标为随机变量。
对于财务分析的概念有如下几种表述:美国加州大学的教授waterB.N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集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判断过程.美国纽约市立大学LeopoidA.Bernstein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未来的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波特认为价值可看成是资金的生成和增值,则价值链就是价值增值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迸行分析,实质上也就是对企业的价值运动进行分析。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总裁兼财务总监巴瑞C.麦肯兰说:为了与信息时代接轨,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反映无形资产和软资产
WiseMedia
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工作报告。尽管财务管理理论总会有新的观点提出,但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在各国大致相同。例如,财务分析中的比率分析原理,财务计划中的平衡原理,财务控制中的分权原理,财务决策中的风险原理都基本一致。
国内财务报表分析的文献综述
对于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主张从财务学研究对象所包含内容展开,认为从财务的本质资金运动出发,研究对象、职能、主体、环境等要素;从资金运动规律出发,研究财务管理目标、原则和体制等要素;资金运动规律应用出发,研究财务管理的环节和方法。
第二种观点主张是按逻辑的规定性由财务管理学研究对象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规律体系,构成基本理论结构体系:从外延方面看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方法体系等。
第三种观点主张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法和理论结构体系都应该与国际接轨,研究方法提倡演绎性的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包括货币市场学、公司财务学、投资学等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的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二条规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如果将会计核算的过程比喻为产品的生产过程,那么,财务报表就是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然而,财务报表只是根据全体使用人的一般要求提供通用的数据和有关指标,不能直接、充分、有效地提供关于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周转状况等指标,也不能满足各特定报表使用者的特定要求,为此,还需要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其所提供的各项有关会计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整理、对比、分析、评价,从而形成对报表使用者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表的构成
财务报表是指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包括四张报表和一个附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理解财务报表的组成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四张报表加一个附注是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的最低要求,而不是财务报表的全部;(2)本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列报,既适用于个别财务报表,也适用于合并财务报表;(3)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列报有特殊要求的,在遵循本准则列报的同时,还应按其他准则的要求进行列报;(4)现金流量表列报的内容和格式,按照现金流量表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和对象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投资者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对企业的收益拥有分配权,但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里;企业管理者以取得报酬的形式接受投资者的委托,拥有企业的经营权,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受到投资者的约束;债权人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拥有按期收回其借款本金和利息的权力;政府有关部门为了保证整个经济的整形运转而对企业进行间接调控;业务关联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其合作者的经营情况和信誉,为是否继续合作做出决策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业务关联企业等财务信息的需求者,构成了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
作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主要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说的详细一点就是表中的财务数据和相关指标;同时包括了财务报表附注和审计报告;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某一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财务变化情况的信息,这种信息在许多报告使用者做经济决策时都是有用的;而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目的可以概括为:评价过去的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是由不同的使用者进行的,他们各自有不同的分析重点,也有共同的要求。
从企业总体来看,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企业权益的结构,估量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度。2、评价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资产的分布情况和周转使用情况。3、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不同年度盈利水平的变动情况。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内容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可以综合的描述出企业生产经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基本需要。其中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而营运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盈利能力则是前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前两者的增强其推动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在对上市公司评估工作中,根据市场、技术等方面评估结果和财务预测提供的基本数据,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意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系统的观念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功能是提供与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
WiseMedia
(2)信息的价值是运用信息给企业带来的期望效益(经济利益)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工作报告。
(3)财务报表不经过分析,便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控制过程,因而无任何价值。
资源配置的观念
集团可视为一系列项目的投资组合,我们不仅应分析这一投资组合中个别投资的风险和收益,而且应分析整个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将稀缺资源配置于我们自己最具有优势的行业,才能以较低的投入,冒适度的风险,获取更大的收益。
例外管理的原则
通过分析发现企业的异常或例外的财务情况,把管理层的注意力焦距于偏离轨道的问题。
绩效管理的观念
一切管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组织的绩效。通过采用合适的财务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做出评价。
市场效率的观念
市场通常是有效率的,但是并不是总是有效率的。
技术路线
引言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论文结构
财务报表分析文献综述
国外财务报表分析的文献综述
国内财务报表分析的文献综述
财务报表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青岛海尔为例的实证财务报表分析
企业背景
财务报表分析
同业比较分析
结束语
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第5周:交开题报告初稿,开题讨论;
第七学期第6周:将英文翻译初稿及原版复印件、开题报告交指导教师;
第七学期第78周:完成文献翻译(初稿)、开题报告(正式);
第七学期第1112周: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给指导老师;
第七学期第1316周:修改论文;
第七学期第1718周:论文定稿(打印、装订);
第八学期第1周:提交论文并进行答辩。
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三)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依据: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地源热泵供热机组的快速发展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源热泵供热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供热产品和技术,现在利用成熟的电子技术来进行综合的控制,并和太阳能结合更注意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意义: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一举三得,是一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通常根据热泵的热源(heatsource)和热汇(heatsink)(冷源)的不同,主要分成三类:
空气源热泵系统(air-sourceheatpump)ashp
水源热泵系统(water-sourceheatpump)wshp
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pump)gshp
平时还有人把热泵系统按照一次和二次介质的不同,分别叫做:
这些都是把热源、热汇以及空调系统的传递介质也包括进来分类形成的毕业论文房地产本科开题报告工作报告。
另外,为了让我们在学习和讨论中更方便,介绍一些地源热泵室外能量交换系统的概念:
地下水系统
地表水系统
这些都是地源热泵的热源或热汇形式。(具体参见下图)
图.1.1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图
一、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001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社会就业岗位却相对稳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进入了“就业大众化”阶段,社会对各个部门、各个层面的人才都提出了全新的高标准的素质要求,高校不再仅仅是产生理论家、思想家的摇篮,而是要培养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型人才。创业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技能的展示,它需要一个人具有很强的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涉及到的知识更是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要将其转化为生产力,高等工科院校的学生就必须通过综合的技能培训,娴熟地掌握操作技能。笔者认为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会计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晓会计法、会计准则及相关的经济法规,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高等工科院校在制订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遵循目标明确、整体优化;基础牢固、加强实践、增强适应性;保证质量与体现特色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提高;营造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良好的空间等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构建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学科基础课教学平台、专业课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的课程构架体系;要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情报检索以及外语类、体育类、艺术类等素质拓展类选修课,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跨学科的课程;积极引导学生课外参加创业大赛、体育比赛及各种文娱比赛活动,课外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课外参加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符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科学地设计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贯通,在时间上全程化,在结构上层次化,在形式上多元化。笔者建议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构建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养培养“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
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增强实验和基本设计能力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运筹学、计量经济学、数据分析软件与应用、电子商务、OA系统高级应用与开发、经济预测与决策、管理会计和计算机会计等课程实验,穿插在第一至第七学期的理论教学之中分散进行。这些课内实验的组织,使计算机课程四年不断线。
(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是以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实训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OA软件基础应用、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中级会计学课程设计、ERP课程设计、财务分析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除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全部安排在第八学期以外,其它实践教学环节每学期都集中两周时间来安排,使相对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四年不断线。
(三)综合实践素质培养体系
综合实践素质培养体系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公益劳动、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开放性实验、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分散安排在第一至第八学期。
三、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OA软件基础应用》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OA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熟悉文字处理、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
《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手工账务处理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基本的会计工具;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要求;掌握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与要求;掌握基本会计账户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熟悉利润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掌握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核算;掌握借款、税金以及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掌握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的核算;熟悉各项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掌握收入、费用及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熟悉利润表的结构,掌握利润表编制方法;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学年论文》是针对会计学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指导老师结合会计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论文选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确定研究提纲、进行分析研究、完成论文。其中一周进行选题、资料收集、论文提纲的确定,一周时间进行论文写作。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使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
《ERP课程设计》包括手工环境下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体验,对企业战略和关键成功因素有清晰的了解,学会运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业务的决策和运营,增长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改进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学会使用资金预算、财务数据处理、财务信息分析等工具跟踪企业运行状况,并树立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观念。
《财务分析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该课程设计要求结合ERP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模拟公司数据”以及“财务分析”课程,运用EXCEL等软件,建立财务分析模型,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系统的财务分析报告。
《企业调查》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就近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的现状;调查了解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与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调查财务软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情况。通过企业调查,使学生掌握企业调查报告的写作规范。
《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要求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实习。通过实习,熟悉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并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收集相关材料。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应结合本学科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大纲的拟定、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等工作。
四、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硬件平台的建设
为了保证会计学专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实施,各高等工科院校应积极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构建校级基础实验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实验平台。
校级基础实验平台主要满足各专业低年级学生基础实践教学的要求,如语言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和物理实验中心等。校级基础实验平台的建设应体现学院办学特色、强化基础训练、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学科基础平台主要满足相同学科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要求,如经济管理信息中心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中心实验室和电子信息中心实验室等。学科基础平台应重点建设学科特色鲜明、受益面大的学科基础实验室。
专业实验平台应根据各专业特点,满足专业实验的要求,如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实验中心等。
(一)会计手工实验室
会计手工实验室主要安排手工操作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实验。各高等工科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如:1.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模拟实验的形式,也就是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从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计算成本、利润到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进行系统操作。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练习全部岗位的模拟实验内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个企业的会计业务。2.分组、分岗共同完成实验的形式,也就是将会计手工实验室布置成一个模拟财会科,分设若干个会计岗位,在每个岗位上标出岗位名称及职责、规定每个岗位分管的会计科目及所属的账簿、确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等。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增强会计实验的仿真性。
(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安排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实验,包括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全部课内实验。《管理会计》课内实验的内容主要是以解决管理会计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介绍、应用Excel工作表解决管理会计相关问题所涉及的常用公式、函数、分析工具等内容,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管理会计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Excel工作表”的功能以及解决管理会计各种问题的技能。《计算机会计》课内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的实验指导书所提供的原始数据,在指定的通用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环境下,上机操作,完成凭证录入、账簿数据生成和打印报表等全部会计电算化工作。通过该项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流程,感知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学会运用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掌握记账和报表输出等基本的操作技巧,并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和处理。
(三)ERP实验中心
1国内外现状
毕业设计是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系统检验和评价,能衡量本科教学水平,锻炼学生研究能力。然而,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一方面未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差异,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等方面成效甚微(江燕红,2014)。其中对单一模式毕业设计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选题脱离实际、教师难以关注、学生无意作为、答辩流于形式与抄袭造假严重等(饶家辉等,2014)。有学者提出应废除本科毕业设计,但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不应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观点”已基本形成共识(胡成,2011)。因此,为了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本科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是必然趋势(武云亮等,2013)。2009 年10 月,四川大学率先公开决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以多样化”。随后,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安徽财经大学等都相继出台了本科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文件。
2校内现状
我校会计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与江苏省品牌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较高。最近学生人数激增给传统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一是分散实习难以获得符合要求的财务数据;二是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增加,工作量增大。三是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进行学术性毕业论文写作。综上所述,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在会计专业势在必行。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不等于宽泛化,因此,需要全新模式带动形式多样化的毕业论文达到预定目标。
行动学习法强调学生要组织学习团队,采取“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展开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循环学习方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国外高等教育中有大量的硕士课程把行动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2009—2011年,应用于业界和硕士层面。目前,行动学习法应用还不多见,具有研究价值。
3实施方案
3.1毕业实习基地多样化
选择实习基地的首要条件是实习单位符合毕业设计要求,具体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良好,具备接纳实习生的能力;存在突出的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可提供毕业设计所需财务数据;具有长期合作的基础。为保障实习基地的长久性,校方应结合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力促合作共赢。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繁忙的年报审计时段,可安排学生前往协助审计工作;对于企事业单位,校方可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
3.2毕业实习分组多样化
毕业实习采用集中实习形式,每家实习基地安排一组学生。根据学生前三学年加权平均分排名,结合固定实习基地的数量进行实习分组,确保在各个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的学生调研水平较为平均,达到良好的行动学习法教学效果。
3.3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
毕业论文可采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类型。选题时,采取学生自由选择与指导老师参与协调相结合的方式,同一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不得相同。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习基地的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与企业员工、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最后,对实习单位的特性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3.4毕业论文指导多样化
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按照毕业论文类型重新分组,然后按类型重新安排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分类根据其研究领域确定,保证对学生指导的专业性。对于计划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原则上,毕业设计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师从同一位导师,从而保证学生课题的延续性和前瞻性;对于直接工作的学生,试行双导师制度,校内指导老师从理论知识和报告写作等方面进行指导,校外指导老师从选题和项目实施方面给予帮助,并定时安排小组成员集中讨论。
3.5毕业设计评价多样化
毕业设计采用以下方式考核:
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学习态度,参与讨论情况,查阅文献、翻译文献、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定平时成绩;②教师根据实用性、逻辑性、分析能力、自主完成情况匿名评定分析报告(论文)成绩;③学术论文逐个答辩,其他类型分组召开研讨会,评审组旁听打分;④毕业设计成果创新点突出、被企业采纳或分析报告(论文)在正规刊物发表等特殊情况可得到额外加分。
4结论
行动学习导向的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自主选择毕业论文类型以及实践论题,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够与现实状况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创新能力。
(2)能大幅度提升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在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背景下,只有一部分学生可以选择撰写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学生较少,指导老师也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指导,能够获得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 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 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 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 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 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03年12期.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中图分类号:F233;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化,社会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而会计专业是高职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社会对高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有所变化。
一、会计专业毕业设计需求的调查分析
为更好地探讨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本人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抽取30名2015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及其所在实习单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企事业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学生对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需要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好地设置和完成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做到既能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又能满足学生需求。
(一)高职会计的定位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学生实习所在单位大多是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在6人以下的占78.5%。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微企业占了97.3%,这也说明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这也说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今后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被调查单位有50%表示在招收会计人员时会招收高职学历会计人才,会计人员100%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定位于中小企业,有20%的会计人员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可适用于任何性质的单位,包括上公司、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等。这说明我国用人单位在会计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仍然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体方向。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名学生认为自己不会从事会计或相关会计工作;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方向100%的同学认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或其他,这与企业对高职会计的定位不谋而合,说明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很清楚和正确的认识。
(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调查分析
在关于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认为会计技能实训和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次则是会计专业知识、会计考证、道德修养;在会计毕业设计环节,被调查学生最想强化的内容是会计技能和办公软件、会计电算化实践、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内容;这与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需求是相适应的,这也给会计毕业设计改革提供的依据。
通过调查分析,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都认为会计人员最重要的是会计技能实训和沟通能力。因此,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必须要能强化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
二、会计毕业设计的现状
会计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设计在会计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衔接,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关键点,有着其他任何会计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多是采用会计综合模拟实践和毕业论文这两种形式,其存在问题:一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践会计手工实训或是会计电算化实训,更多是会计操作技能的训练,缺乏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学生对于综合应用所学习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二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理论性不够强,要写出高质量的、理论性很强的毕业论文不太现实,毕业论文写作仅就某一论点进行阐述,更侧重于理论探讨,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考查。因此,本文正是切合高职会计专业定位,提出要在内容上、形式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毕业设计达到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
三、会计毕业设计的创新
高校毕业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重要环节,对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和取得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以培养实用型、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高职会计的毕业设计可以考虑建立“会计模拟实训+”模式,即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首先完成统一任务即会计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操作,将会计操作技能在毕业前夕得充分的训练巩固和提高;其次,结合所W课程中的疑惑、会计改革的热点或是对企业进行实习调研等发现的会计问题,比如财务管理方向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税务方向进行纳税计算和纳税申报等操作,进行研究探讨该问题发生的原因,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这种“会计模拟实训+”毕业设计模式可以使学生统一进行会计技能提高的操作的基础上,又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方向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的“会计模拟实训+”毕业设计模式。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毕业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会计毕业设计达到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玉华.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J].商业会计,2011(20).
围绕会计职业教育,我校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即:校内技能培养、校外生产实践和科研(论文)实践。三个模块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校内会计专业技能培养是基础,校外生产实践是拓展,科研实践是总结。
(一)校内技能培养 校内技能培养是指通过校内学习,接触模仿场景,使学生获得能够完成一定专业任务的能力。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其技能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会计基本技能培养和会计综合技能培养。会计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珠算与点钞、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和纳税申报等;会计综合技能主要包括:会计综合模拟与软件操作、会计报表分析、ERP模拟、市场实战演练、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演练等。
(二)校外生产实践 校外生产实践是指学生以在场企业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企业生产实践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会计专业校外生产实践的具体内容包括:企业会计岗位设置与要求、生产流程与成本核算、现金出纳、账目开设与业务处理、内部控制和生产实践等。
(三)科研(论文)实践 科研实践主要以论文为主,具体包括学年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两个部分。学年论文(设计)主要在于使学生受到论文(设计)的基础训练,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翻译、查阅文献、具体会计业务处理、财务分析等),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归纳或演绎,并加以解决和创新。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现状
基于以上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我校在会计学专业进行了探索,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一)会计实践教学目的不清晰 主要表现在有部分老师将实践教学等同于“实践活动”、“实践应用”、“实践技能”、“实践操作”等。这也导致了其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能做”、“会做”成为其基本目的,并简单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要求。这种定位如果对于高职、大中专层次的学校来讲比较适合,但对于本科教育来讲,就显得过于简单。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应有属于自己的层次和要求。对此,我校提出,实践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理性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会做,更要锻炼学生思考、发现、解决、理解和参与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具备基于理性思维能力之上的行动决策力。
(二)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不完整 在实施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不完整。主要体现在:(1)校内实践教学方面:课堂教学实验不明确,偏重于对基本理论的讲解,使学生缺乏会计业务基本操作训练;在综合模拟实验环节,缺乏手工操作和上机操作的有机联合,手工综合模拟一套,上机财务软件操作另一套;实验课程体系不完备,体现在具有课堂实验教学的课程只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等课程的课堂实验还非常少;实验教材建设滞后。由于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财务综合模拟实验需要很多原始凭证和数据,再加上业务过程的多样化,导致这方面教材建设较难。同时,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很多模拟实验教材均主要以工业或制造业为主,对于外向型经济业务等基本不涉及,这并不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2)校外实践方面。以往我校实习只包括毕业实习,且一般安排在四年级下半学期进行,由学生自己落实实习单位。事实上,这段时间往往是学生找工作的主要时间。随着工作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生并未进入企业实习,而将这段时间用于找工作等,学生毕业实习基本属于失控状态。
(三)会计实践教学考核不明确 对于如何考核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仍然不够明确。笔者查阅往届学生实践环节的成绩,发现很少有不及格现象。无论是校内实践还是校外实践,基本都通过,而且一般等级都是优、良、中。这种现象不仅在我校存在,在其他院校也都存在,这与企业所反映的“刚毕业的本科生连支票都不会开、凭证都不会填”等情形并不一致。事实上,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每年都发现校内的综合模拟实验存在抄袭现象,一个小组只要有几个人会做,那么整个小组都会做。在校外实践环节,甚至也存在部分同学不落实单位实习,但仍然能够交一份符合规定要求实习报告的现象。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考核不到位。考核包括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目前对于会计实践教学考核主要偏重于结果考核,对于过程考核则基本忽略。考核机制的不完备,致使对实践教学过程监督的缺乏,随之带来了实践教学效果的良莠不齐。
(四)科研实践敷衍了事 在教学计划中,科研实践包括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两个阶段,分别安排在第6和第8学期。对于学年论文,不安排单独时间,由学生在课后完成。对于毕业论文,虽然安排了一个半月时间,但与毕业实习时间联在一起。这样安排导致学生不重视学年论文,并以实习和找工作为由大量挤占毕业论文时间,导致科研实践质量近几年出现严重下滑,学生对科研实践普遍提不起兴趣。科研实践是让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知飞跃的一个过程;而且对学生日后的工作总结、生产报告的分析、写作等都有很大的好处,但目前科研实践已经与设置这一教学环节的初衷相去甚远。
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围绕上述问题,我系为了使会计实践教学真正达到效果,主要做了以下的改革与创新,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会计实践教学目的 围绕职业教育,我系首先在老师中针对实践教学统一思想,明确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提出在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的目的应该以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在能做和会做中慢慢学会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对于会计实践教学而言,不仅要学生“能做账”,而且要“做好账、能管理”。如在账务处理方面,不能只注重于分录编制、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成本计算、报表编制等,更应教会学生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控制与监督、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协调、会计考核等会计管理方法和思想,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丰富校内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手段 校内会计实践教学贯穿于会计专业学习的始终。对此,我校首先明确了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明确各阶段实验教学培养目标,并及时组织修订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来展现或模拟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使基本操作规范化、标准化,不断强化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第三,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训练的基础上,按照初级、中级、高级财务会计教学顺序,逐渐增加操作的综合性和难度,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系统,循序渐进。第四,加强手工和上机综合模拟实验的相关性。即在手工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模拟操作,对于手工账的结果要求同时在会计软件上同时实现。这不仅使手工操作和上机操作进行了有机联合,而且便于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考核,使学生清楚各会计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对会计的感性认识。第五,进行实验教材建设。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依照全面性、典型性、先进性、合理性等要求,搜集、整理、编写分级实验实训教材。目前,我校已经出版《会计基础实务操作教程》、《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手工财务处理)》两本教材,将资料纳入会计软件中,供学生使用。并计划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会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审计、会计判断、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等相关实验内容。
(三)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工作、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为了使生产实习真正落实下去,并产生良好效果,将校外实践分为四个阶段:会计岗位认知实习、工艺流程与成本核算、会计管理与ERP和毕业实习。每年组织一次,前三次统一安排和组织。一方面请企业财务负责人进入校园讲解,另一方面带学生实地参观和学习。这不仅使学生对生产实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与企业合作,使我校实践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目前,我系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相互沟通和合作机制。对于毕业实习,则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实习,尽量避免漫无目的的状况。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要进行过程监督,并做好与学生的沟通记录,有问题随时交流,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四)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做好论文(设计)工作 学生的科研实践,关键在于指导老师。对于我系学生科研实践存在的问题,我校以老师为抓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指导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采用学年论文指导教师就是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方法,使得学生可以有近两年的时间跟随一个固定的教师,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给予学生论文指导;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有机结合,要求指导教师尽早地确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并在在校期间,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相互讨论等对选题有一个深入认识,毕业实习时再带着该选题进入企业,遇到的实务问题可以向实习单位相关人员请教,相关的理论问题可以由指导老师及时进行讲解,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五)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但我校真正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并不多,很多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为了缓解这种状态,一方面自身培养,利用实践基地,积极鼓励和安排老师进入企业实习,做到老师先与企业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联合企业力量,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到校任兼职教师,以讲座或授课的形式参与实践教学。
(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管理与考核 为了使实践教学真正有效,我校建立了一套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确定不同实验管理岗位和教学岗位的职责与工作量的核算办法,包括对实验教学考核、生产实习考核、论文考核、安全管理、信息和档案管理等为了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明确各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教材(讲义)以及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严格按相关规定实施实践教学计划;加强会计实践过程考核;通过查计划,查教案,查实验实训教学中的指导过程和记录,来评价实训教学质量;注重收集老师、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学生反映指导教师未进行实习指导,或老师发现学生未参加实习等不良问题,均实行一票否决制。
如何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使之产生较好的效果,对于每一个设置会计本科教育的院校来说,都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和不断创新的重要问题。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我校会计实践教学也将愈发完善,培养的学生也将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大纲在前述已经进行过阐述,教学大纲的修订会伴随教师的聘用、教师技能的提高、实习单位的长久建立、考核机制的实施难易度等问题,需要在实施中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使得理论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达到预期的效果。(二)学校需有固定的实习单位。目前,实习单位大部分都是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这样既不好管理,又不好考核,加上有些学生投机取巧,学校无从考证。在我们实行了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实践环节纳入到考核机制,并且作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就需要学校统一提供固定的实习单位。面对一大批学生要深入到企业进行实习,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建立长期的校企联合。这样既可以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表现好的话,很可能毕业后就留在了实习单位,这样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三)学校需有一支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队伍。要想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实践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有一支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队伍。目前,民办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两头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和退休教师),中间少(长期从事教师行业的年轻教师)的现状,使得教师队伍中具有企业实际操作的教师人数少,这样在进行学生实习指导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欠缺。所以,学校需加强两方面的力量来改变现状:一方面可以从外界聘请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为在校教师提供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很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提升自身教师的讲课水平,也可以为学校提供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四)学校需有一支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博士学位的人才。对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教师需具备很好的理论知识。对于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博士学位的会计人才,学校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外界引入;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现有教师的学位和职业资格能力,特别是对现有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