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知识教学论文

知识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1 17:14: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知识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知识教学论文

篇1

其次是加强哲语的渗透作用。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哲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学生收集到《鲇鱼跑了》一文的结尾:“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后,然而在《仙人掌》一文中就写到“当生命面临消亡时,它的力量如爆发的火山”。学生在《门》一文中收集到:“关门是为了防盗、挡风沙、不让蚊子飞进来;开门是为了接纳、迎来一片清新,迎来五彩的人生,世界的光明,请把好大门。”引导学生理解所蕴含的哲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哲语颂扬了国门大开的新气象,改革开放给国人所带来的实惠,但也要把好大门。当学生在自己的文中写到“门是起点之美,是人生的起步,是走向人生的起跑线。”又如学生收集《朋友》中的哲语“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写到“朋友是人生的桥梁,朋友是闯荡江湖的指明灯,朋友是你哭泣时为你抹眼泪的天使”等等。这些哲语渗透在文章中提高了文章的含金量,达到了我们收集、整理、运用的目的,使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是加强音乐语言的渗透作用。

其一、善于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感悟音乐语言的美感。青少年正值豆蔻年华,面对多姿多彩的充满激情的音乐语句,往往产生渴慕之情,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摄入大量优美的音乐语言,使之领悟并产生感觉。如文题《假如我是老师》一文,引导学生欣赏宋祖英演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的音乐语言:“小时候,我认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只粉笔画出的是彩虹,写下的是泪滴;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才知道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品味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生活的清贫,使学生从实际生活感受到教师的伟大所在,那么学生在作文运用时自然就会用相似的语言来盛赞教师。如在写《我的老师》就表现出:“老师像路灯,照亮了别人,冷落了自己;老师如一杯纯酒,越品味道越香甜;铁打的教师队伍,流水的‘兵’;老师是人生的航标”等等,从教师的奉献精神、知识水平、敬业爱岗精神、作用等来歌颂教师。学生只要在这方面有付出,在运用时才有收获。

篇2

关键词:前沿物理;调查研究;新课改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展开,给传统的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建议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同时在教学的内容要求上也有了较大的突破,这对处在教学一线的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的要求,也对培养中学物理教师后备队伍的师范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般来讲,物理知识分为经典物理和前沿物理(现代物理)两大块,这两块知识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思路。但长期以来,高中只注重经典物理的教学,长期以来对前沿物理教学的较为忽略,这导致了物理教育的“片断化”,物理教育成了物理“断代史”的教育,使学生只知物理学的昨天,不知物理学的今天,也不见物理学的明天;而且造成了学生对物理学的许多错误认识,比如认为物理学对科技的贡献只属于过去,物理学科已经趋于完备、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的余地等等。

当今各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改革都十分重视前沿科学,其重点也正落实在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上。如美国物理教师协会(AAPT)在1988年的《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报告中就指出:“应当让中学生体验到物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是现代前沿科学中最为激励人心的学科之一”。①作为对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积极回应与推动,我国新一轮课改也适当加大了前沿物理知识的比重,在确保基础性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扬弃。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就是“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②新增内容的教学要求虽不高,却有助于弥补物理教学长期存在的不足。

那么教师在实施前沿物理教学的新课程改革中,将这一理念落实的到底怎么样呢?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学生是不是喜欢学习这些知识呢?为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笔者对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些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为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问卷主要是从学生是否希望学习前沿物理知识及其原因、当前物理教师的前沿物理知识水平、以及教师对前沿物理知识的重视程度和态度等方面进行编写的,主要采用单项选择题,为更广泛和深刻的了解新课改中的经验和问题,问卷还设了开放性问答题。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式,在河南省郑州市的四所程度不同的高中,每所学校随机抽取30~50名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实施时,笔者亲自到学校,在被调查学校的配合下将问卷交给教师,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回答完毕后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为93%。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在1~12题涉及如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理论、超导、核武器等前沿物理知识的问题中,选择A(非常希望)的人次总共达936,选择B(比较希望)的人次总共达539,选择C(无所谓)的人次总共有359,选择D(不希望)的人次有67,选择E(一点也不希望)的人次共有135。各选项选择人次对比图如下:

图1问卷中1~12题各选项选择人次对比图

也就是说共有72.6%的高中生非常希望或比较希望了解当今的前沿物理知识,这说明在高中课堂渗透物理高科技知识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是完全可行的。

大量学生希望了解高科技知识的现状给了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挑战,新课改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当前的教师队伍是否可以满足学生这方面的要求呢?

本次调查显示:只有4.3%的学生认为教师所讲授的前沿物理知识已经足够,8%的学生认为比较多,41%的学生认为一般,17.6%的学生认为不够,28.3%的学生认为远远不够。各选项比例图如下:

图2教师讲授前沿物理知识情况图

由此可见,虽然学生很希望了解前沿物理知识,但教师讲授的却不够,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仅仅12%左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可以满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是教师本身素质不够,没有能力讲前沿物理知识?还是因为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不愿意讲这些考的不多的内容呢?

笔者首先对第一种猜测做了调查,结果表明4.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前沿物理知识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20.5%的学生认为基本可以,34.1%的学生认为一般,25.9%的学生认为不可以,14.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可以。也就是只有不足1/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前沿物理知识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说明教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很快,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只吃老本是不行的,必须要坚持学习,关心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

同时笔者对第二种猜测也做了相应调查,当学生向教师提出有关前沿物理知识的问题时,16.8%的教师的态度为“与考试无关,不予讲解”,29.6%的教师“讲解几句,敷衍了事”,19.0%的教师“虽想讲解但自己也不清楚”,只有24.0%的教师“尽力详细讲解,并查资料补充”,10.6%的教师“马上可以解决问题”。调查结果表明超过1/3的教师对物理前沿知识重视不够,态度不端正,受应试思想影响较大,教学观念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

看来我们不应盲目乐观,虽然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前沿物理的教学,但事实表明,实际教学中教师落实的并不让人满意。当然这和很多因素有关,下面笔者根据调查问卷,为更好的实施前沿物理教学,为物理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

三、思考与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前沿物理知识的教学。很多教师认为前沿物理知识考的少,讲多了也没有用;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经典物理比前沿物理重要。其实这些想法都没有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方面考虑。经典物理与前沿物理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思路。如果说经典物理学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控制逻辑,体现了“知识即工具”这一理念的话,那么前沿科学研究特别是纯科学研究就体现了对前人的质疑与超越,在本质上是一种前喻文化。将前沿物理知识渗透于教学中,让学生多了解物理学日新月异、激动人心的变化,往往能够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引起内部的探究欲望,促进“终身学习”,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远未达臻完美,尚有许多未知等着他们去发现、去创新。物理学仍然大有可为,物理学是值得他们献身的事业。

2、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时代飞速发展,知识在加速陈旧,新的知识在不断涌现,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我们再也不能奢望十几年的学校学习能给人终身享用的知识和能力。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者,教师素质是决定教育成功和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现代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据统计,上世纪以来全世界知识总量每七至十年翻一番,同时“知识废旧率”也在加快。加之现代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各种改革、创新活动纷至沓来,教师如不加强学习,势必落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教师职业大门对社会的敞开,有人预言,将会有20%的教师被淘汰出局。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为了使自己不被淘汰,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不断“洗脑”、“充电”,使自己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所以现代教师必须走出一次性教育的误区,不失时机地进行二次教育以及相关培训,多与同事交流,不断充实自己。

3、讲授前沿物理知识时应注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前沿物理知识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未知的外部世界与学生已知的内部世界联系起来,将未知融入到已知中。这种联系和融合越清晰,学习就越成功。前沿物理是在经典物理基础上的继承、修正和超越,二者并非绝对对立,在教学上也不能割裂开来。在中学阶段,应当多考虑如何在经典物理教学的整体背景中进行前沿知识的教学,换言之,应当多考虑前沿知识在经典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4、讲授的前沿物理知识应少而精。很多教师担心前沿物理知识对于高中生过于深奥,不好理解,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因此讲授前沿物理知识应在科普层面上,重在讲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增加学生的考试负担。在“量”上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以能体现物理学新思想、新方法的内容为主;在“度”上应以介绍和渗透为主,注重的是思想、方法的熏陶而非繁杂的公式推导。教学中应避免大量新现象、新知识的简单罗列,否则,物理就会变成枯燥无味。

5、应多联系生活实际讲授前沿物理知识。新课程改革加大了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家用电脑的组成”、“了解激光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等,这为现代物理知识在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有意义的活动素材,提示我们前沿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并且本次调查显示:当教师讲授前沿物理知识时,选择A“只做口头讲解即可”的有11人次;选择B“最好展示相关图片”的有70人次;选择C“最好展示相关视频”的有133人;选择D“最好联系相关应用”的有100人次。各选项人次对比图如下:

图3问卷第18题各选项选择人次对比图

由此可见,学生非常希望教师在讲授前沿物理知识时展示相关视频、联系应用。这也对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应积极搜索有关的材料,关心科技发展,弄懂其应用原理,闲暇时间多阅读课外科技读物,多阅览相关网站,找出自己有用的材料;另一方面,现在出版了许多关于前沿知识的科普读物,如《科学画报》、《从哈勃看宇宙》等,这些读物运用了大量图片,语言生动有趣,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很好地兼顾了可读性,可作为日常教学有益的补充。

四、结语

总之,前沿物理知识在物理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思想、方法和精神,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真实的物理世界。将其渗透于教学中,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发展,这也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加强前沿物理的教学。

篇3

如教学语音。知识方法:什么是元音字母,什么是元音音标,哪个元音字母在单词里重读时通常读哪个音标,非重读时又读什么,有哪些特殊情况。 

能力培养:根据已有知识的发音要领,能准确推测和自然地发出同类词的读音。 

注意的问题:不但要清楚每个音的发音部位,而且要注意发音时口形、气流的变化过程,使之既有分步的思想,还要一气呵成。如〔u〕这个音,口形必须有一个由大变小的过程。这样也就可以逐步做到“字正腔圆了。” 

但把握知识点仅是教学内容问题,还必须解决方法和目标问题,那就是注重实践性。注重实践性有两层意思:一是英语语法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际操作中学习;二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这样做可使理论和实践在学习和运用两个流程中得到双向流通,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一、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英语语法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讲授语法知识不宜从抽象概念开始,而应从具体材料入手,让学生在英语的实际操作中学习英语语法知识。如英语的名词单数变复数问题,不宜一开口就讲怎样加“s”,怎样加“es”;哪些词是规则变化,哪些词是不规划变化;还有不可数名词。这样讲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应充分利用本教材的特点,从实际操作着手,把课文中出现的含有复数变化的句子,再加上一些稍有变化但可以听懂的句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讲出来,或在稍加指点的情况下做出来后,再进行总结。这样做学生会感到具体易懂。 

在时态教学中,每涉及一种时态,开始我们只讲它的动词变化和有明显特征的词。比如,讲现在进行时,我们只指出有一种常用的时态的结构是be+ving形式,它常与listen,look,now,What are you doing?等词或句子一起出现,然后联系课本,联系现实生活大量地去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开始只练不讲,逐渐点滴地指一指。最后等大家对本句型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来的时候,才进行一番必要的总结。 

二、将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教英语语法知识,决不是要学生当“粮仓”,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必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当然这一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实在是太难了。我的做法是: 

篇4

几何初步知识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学生很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几何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1、直观性的优势。我在教学中根据几何初步知识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从新知识的导入到新概念的建立;从新概念的建立到新知识的巩固,均借助计算机的直观演示,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感知。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意义时,学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三角形物体后,计算机将红领巾、三角板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其外框,教师指着这些外框让学生数一数这些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这样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随后计算机屏幕上三条边依然闪动并发出声音,对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这一意义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对新概念建立起到了教师用语言描述而达不到的作用。

2、趣味性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改过去课堂上尽是静态信息辐射的局面,使原本呆板的东西动起来。例如,在三角形意义这一概念建立时,在屏幕上出现三条线段,然后通过画面移动三条线段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再如,在建立三角形高这一概念时,屏幕中的三角形一个顶点及它的对边闪过后,由这个顶点慢慢下来一条垂线,垂足落在它的对边上,并且随着打出“高’’、“底,,的字。这样通过对屏幕上图形移动的变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意义和高的意义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而且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形象性优势。在教学时有些概念的建立只靠教师语言传递,学生往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弥补这一缺陷。如三角形的特性是“不变形,稳定性",当问及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三角形这一特性时,学生一下就能说出电线杆、凳子及自行车等,但是,当具体问及这些物体的哪个部位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时,学生则露出无奈的神情。可见,三角形稳定性特性在学生头脑中仍然是非常抽象的。现在计算机只要在其有关部位闪示几下,学生就会一目了然,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应用三角形这一特性,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深刻性优势。三角形的作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课件设计,让计算机演示在锐角三角形内作高,显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高及直角所对斜边的高,演示作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其中两条在外)。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作高的过程和方法,了解了每一种三角形都有三条高,而且加深了对高的概念的深刻理解。

5、艺术性优势。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心态结合到一块。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

二、及时有效的把握应用时机

虽然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环节,严格及时的把握好应用的时机。

1、辅助于建立清晰表象之时。表象是思维想象的依据,能否在学生的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几何形体知识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作图的方法,常规教学中,教师常用三角板、圆规等教具在黑板上的板演、,但由于受到教师的手、粉笔或视角的不同而形成视觉阻碍。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将这部分内容均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使模拟作图过程或其它知识点的讲授,既不受视觉阻碍,又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为教学过程的进一步深入埋下伏笔。

2、辅助于渗透数学思想及方法之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及其方法”,在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导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学才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只可让学生意会,不可言传,这在常规教学中往往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化难为易。课件《圆的周长》中,周长公式C=2氕r的推导涉及到不完全归纳法,我在课件中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直径分别为8cm、12cm、14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出现记号,滚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圆滚过的路程既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

3、辅助于概念阐明之时。在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中,涉及周长、面积、体积、高、棱等概念,由于这些概念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以接触感性知识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往往易混淆圆的周长及面积的概念,弄不清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不能正确理解高与底的对应关系等,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课件《圆的面积》的复习模块中,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我设计了两幅动画,第一幅是一只小猫绕圆一圈,跑过的地方同步改变颜色;第二幅是将圆的平面部分从上到下涂上黄颜色。配合师生的问答,学生很快理清了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4、辅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之时。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习“体"部分知识的困难性,而采取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情况,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课件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的功能。如圆柱体的表面积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该课件中,我运用了三维动画的变形功能,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变为一个长方形。学生看了动画后就很容易明白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二个圆形面积加上以圆的周长为长、圆柱体高度为宽的长方形面积之和。这里三维动画软件中所制作的动画,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弄清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特点及其表面积公式的由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辅助于知识向技能转化之时。掌握知识是为能应用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形成技能。我们在课件制作中也注意到这一点。在圆的认识课件中,我制作了三幅动画:轮胎分别为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的摩托车在路上行驶;学生观察后要求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原因。学生在计算机的进一步提示下(出示放大的摩托车轮胎,半径及圆的闪烁),能说出由于圆形轮胎的轴心到地面的距离不变,所以摩托车行驶比较平稳的道理。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几何知识的概念又掌握其内涵,让学生从观察到认识,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掌握,提高了我们数学教学的质量。

篇5

(二)理论很难严格对应实践,难应用尽管《消费者行为学》有极强的实践诉求[4],然而据之前的学生反馈,课程所涉理论知识存在听上去热闹,但一旦去用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的问题。受此影响,有不少同学在实习时经常会对企业人员说“自己学的是理论,一点用都没有”。综合来看,学生不会用理论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既与其年轻且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感性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营销课程的考核形式有关。在传统的营销教学模式当中,学与用通常是分离的,而理论通常又有其特殊性,无法与实际一一对应,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然而为了考试,学生又必须回答同一个问题,给出相同的答案。这也导致目前的卷面考核始终无法衡量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此严重制约了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的应用能力[5]。此外,如果课程教学缺乏必要的互动,也会导致学生对理论应用产生理解不透或一知半解等问题。由此可见,教学生应用《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比单纯地传授更重要。

二、《消费者行为学》知识包的设计过程

综上所述,要破解“理解难、记忆难和应用难”的问题,就必须从实践与互动的视角,结合学生的理解力和既有知识体系,对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式进行创新。为此,在不改变《消费者行为学》叙述结构的前提下,根据营销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要求,我们提出了基于知识包的课程教学和学习记忆模式。这一模式的内容与教学设计有以下一些特色。首先,需要以《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作为营销决策理论的基础出发,基于中国本土营销的实践,系统地整理出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次序;其次,需要根据每一个章节的记忆与关键知识的应用需要,将关键知识点总结成二到三个知识包;最后,需将具体知识包与营销知识体系结合在一起,并结合案例来解决应用的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尽管该课程内容与一般教材相比,显得较为精简,但是综合来看又很有特点。一方面,知识包是理论的精华和关键部分,是连接心理学理论与营销知识的桥梁。每一个心理学知识都可以归纳成具体的知识包,成为将来或课堂上分析和理解实际营销问题的工具。另一方面,在所有八个章节中,既有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直觉决策),又有本土问题的探究(中国特色消费行为);既有传统心理学概念(自我概念),又有对应的营销话题(自我概念和商品的社会价值)。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课程设计不仅反映了学科建设的最新进展,而且很好地回应了营销实践的需求。经过4年多的教学验证,按照表1设计的每个章节的知识包,既为模块化教学奠定了基础,又让学生有了掌握理论的关键抓手。更为重要的是,根据上述教学体系所设定的内容非常适合36课时的教学安排。此外,由于知识包的设计是与整个营销专业的知识体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不仅可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能使新的知识与旧知识高度粘合在一起。调查发现,知识包既简洁又容易记忆。不仅如此,对学生来说,由于它是一种体系化的知识模型,因此会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系统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艰深的理论知识已通过一个一个的知识包,转化成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基本技能,一旦为学生掌握,则极易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使其成为主动学习者、协作学习者与反思学习者[6]。

三、知识包导入及教学案例示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知识包和具体营销问题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引入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是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手段,这个概念被引入课堂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7]。对很多课程来说,一旦缺乏教与学的互动,学习就变成了“被动式”。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教授《消费者行为学》的过程中,借助案例研讨和情境教学等具有高互动要求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到案例分析和营销决策当中,逐步培养其对关键知识点的应用能力。事实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来讲解知识包,不仅印证了知识建构具有互动性、情境性和双向性等特征[6],而且验证了互动式教学对发挥学生积极性,及课堂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一)知识包的引入流程在教学层面上,如何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引入知识包也是一门学问。考虑到参加学习的学生一般都已经进入大三阶段,有一定的营销实习经验,对解决具体问题非常感兴趣,为此,我们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了知识包导入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在图1中,所有的知识包都和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提出的。其中,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理论教学就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的。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营销问题,都可以找到它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导入课程案例阶段,老师会将实际问题与具体企业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及角色扮演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分析视角提示方面,主要是和学生一起想象,用什么样的知识点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将问题解决与具体知识包结合在一起。此时,老师会重点解释知识包在系统解决问题方面的优点。随后,老师会要求所有学生将知识包与各种互动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在研讨中学习和消化具体的理论。对于非常重要的知识包,老师还会根据它的用途,布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去自学。在具体互动过程中,学生被临时分成多个小组,既有个体参与,也有团队协作,让学习在“启发-听讲-总结-研讨-分享-应用”这六步中逐次完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包的妙用。实际教学显示,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入知识包,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改变了教学内容枯燥难懂、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教学困境。该方法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知识包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有了“听得懂、记得住、用得来”的自信。

(二)知识包的教学示例为了更好地说明知识包教学在分析问题以及帮助学生记忆方面的优点,以下将用“消费价值模型”(如图2所示)作为例子,对这一工具进行详细的介绍。对老师来说,应按照“消费者价值模型”对应的定价理论,对教学流程进行规划,具体有以下几个关键的环节。第一,先由老师给出一个关于“提高产品定价”的案例,即网络话题,“如何将苹果从5元卖到500元甚至是更高的价格”。第二,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所学的定价理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参加分组讨论。第三,由老师导入“消费者价值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深入地解读,指出增加商品价值和增加商品“经济附加值”对价格的影响。第四,让学生运用知识包对苹果定价问题进行再分析,并比对先前的看法,发现自己思考的不足,进而让学生意识到知识包在解决问题上的系统性。第五,让所有学生借助表格的形式,总结“消费者价值模型”对苹果定价的讨论结果,具体如表2所示。借助表2可看出,学生对苹果定价问题的分析还是非常有创意的。对很多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他们第一次这么系统地为一种产品设计各种定价策略,也是他们第一次理解到理论对解决问题的巨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苹果定价案例分析,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模型的应用方法,而且记住了这种模型所对应的营销问题。为了强化学生记忆,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放下笔记并通过记忆回答“依云与农夫山泉矿泉水”的价值区别,为依云高定价寻找理由。表3是学生结合网络搜索,通过头脑风暴后形成的记录。结合表3可看出,学生对不同价值维度的理解已非常到位,基本实现了有效记忆和综合应用这一质的飞跃。通过以上示例可看出,在知识包结合问题的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的不再是传话机的角色,学生也不再扮演着复印机角色,而是一次真正的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据学生反映,知识包的确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记忆理论的能力。

篇6

高校的地理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差主要是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在高校的地理教学中老师更加倚重书本,讲课也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将课堂限制在了教室这一特定场所,学校也没有安排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学到知识根本没有拿到实践中检验,其实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只是停留在课本是不能完全掌握的,比如:在地理教学中讲述岩石的类型,书本上自然是对各种岩石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但是学生没有进行课外实践,对岩石的认识肯定不是很清晰,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也许不能根据课本辨认岩石种类。对水文环境的考察,没有经过实践,掌握各种水质的数据,也不能简单的根据书本知识判断当地的水文环境。

1.2老师教学中没有将地理和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地理是一门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科目,地理课本中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大学教学中,老师只是将知识按照书本内容转述给学生,没有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和例子对某一地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要是教学中没有将其和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自然不知道如何应用。所以高校老师没有将地理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是导致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差的重要因素。

2.高校地理教学中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地理知识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高校的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以后更好的用地理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时,主要是从加强学生的实践和提高老师讲课紧密联系生活两方面实现的。

2.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1)树立实践意识,引导动手动脑。实践意识是诱发实践的动机,在高校的地理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把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相关问题暴露在学生面前,诱发学生实践的动机。在诱发学生实践动机之后,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动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自己的不足,现在的地理教学中各种仪器、标本都比较齐全,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2)模拟实践,探索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手中的教具进行试验模拟,让学生通过试验模拟提升学习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知识。老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地理模型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星系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掌握各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高校的地理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室中,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另一个教育平台,让学生更多地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更好的帮助学生加强地理知识应用。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老师主要是以教室为场所,单纯的讲解书本知识,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进行课外实践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适当的课外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主要从实际出发。

2.2改变地理老师教学方式的策略

(1)由生活现象引入地理知识。地理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很多的生活现象都可以通过地理知识进行解释,但是高校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没有很好地结合生活,造成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差。一般地理书本上的内容都是比较宽泛的,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比如在讲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知识时,可以从房屋的采光出发,让学生掌握这一原理,在以后买房时要选择四季光线充足的房屋。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的时候,尽量联系学校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更加熟悉。(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学的知识面较广,包含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在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师要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很多的信息转化为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网络,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在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篇7

高校的地理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差主要是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在高校的地理教学中老师更加倚重书本,讲课也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将课堂限制在了教室这一特定场所,学校也没有安排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学到知识根本没有拿到实践中检验,其实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只是停留在课本是不能完全掌握的,比如:在地理教学中讲述岩石的类型,书本上自然是对各种岩石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但是学生没有进行课外实践,对岩石的认识肯定不是很清晰,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也许不能根据课本辨认岩石种类。对水文环境的考察,没有经过实践,掌握各种水质的数据,也不能简单的根据书本知识判断当地的水文环境。

2老师教学中没有将地理和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地理是一门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科目,地理课本中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大学教学中,老师只是将知识按照书本内容转述给学生,没有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和例子对某一地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要是教学中没有将其和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自然不知道如何应用。所以高校老师没有将地理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是导致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差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地理教学中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地理知识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高校的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以后更好的用地理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时,主要是从加强学生的实践和提高老师讲课紧密联系生活两方面实现的。

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1)树立实践意识,引导动手动脑

实践意识是诱发实践的动机,在高校的地理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把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相关问题暴露在学生面前,诱发学生实践的动机。在诱发学生实践动机之后,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动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自己的不足,现在的地理教学中各种仪器、标本都比较齐全,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模拟实践,探索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手中的教具进行试验模拟,让学生通过试验模拟提升学习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知识。老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地理模型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星系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掌握各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高校的地理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室中,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另一个教育平台,让学生更多地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更好的帮助学生加强地理知识应用。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老师主要是以教室为场所,单纯的讲解书本知识,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进行课外实践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适当的课外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主要从实际出发。

2改变地理老师教学方式的策略

(1)由生活现象引入地理知识

地理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很多的生活现象都可以通过地理知识进行解释,但是高校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没有很好地结合生活,造成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差。一般地理书本上的内容都是比较宽泛的,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比如在讲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知识时,可以从房屋的采光出发,让学生掌握这一原理,在以后买房时要选择四季光线充足的房屋。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的时候,尽量联系学校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更加熟悉。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学的知识面较广,包含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在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师要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很多的信息转化为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网络,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在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38-01 

目前,负责教育工作、科技工作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相关机构相继出台了一些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法律法规,教育部于1999年颁布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教育部和知识产权局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主管单位对知识产权所规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高校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效地推动了知识产权在高校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较短,加上历史因素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高校里,知识产权工作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果的转化率较低,虽然数量上已经有一定的提升,但知识产权本身的巨大经济力量并未发挥出来。根据官方统计的相关数据资料,2000~2004年间,我国高校范围内共申请专利18000多项,拥有专利数量8000多项,而其中专利的实施量仅有1900多项,只占到专利拥有量的22.8%。2000~2004年这五年时间里,我国高校申请发明专利占到申请专利总数的62.3%,许多申请成功的专利往往由于多方面因素陆续“流产”,并未能投入市场生产。加强知识产权经营工作是我国高校的当务之急,但存在着不少困难。 

一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数量不足 

有关部门组织的调研结果显示,高校的经费投入中,企事业单位的投入基本不超过30%。高校科研队伍力量有限、规模小,缺乏合作,难以独立完成较大型技术的开发任务,即使部分专利项目能够产生社会效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缺乏对具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了解,自主知识产权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些项目申请了专利,但实施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高校只关注到论文、著作等形式的名誉产权,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这和我国目前大力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开展技术创新的政策导向不符,对于高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并未能产生积极影响。 

二 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引导,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高校陆续制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办法。为了鼓励高校教师去积极申请专利,高校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将专利成果计入工作量,或作为晋升条件等。这些鼓励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却也造成片面追求数量的不利局面,专利项目的申请与投入生产并没有形成齐头并进的理想局面。2003年,我国在对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进行的调研中发现这样的普遍情况:高校申请专利的动机中,出于独占市场的目的所占比例不足1/3。不少研究人员错误地将专利视作荣誉或晋升职称的资格。这种情况下,专利与论文不正确地等同了。也很少有研究人员费心费力去将专利投入市场或生产,造成专利使用率低的局面。与美国的许多高校不同,尽管我国高校在专利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但在专利的投产、经营管理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三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未能形成良好的法律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现象,分析其深层原因,首先,高校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方面的维权意识,没有有力的制度保障所有者的权益,一旦文章公开发表或参赛,细节内容公布于众之后,就没有了独特性,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无从谈起。其次是高校人员日常的交流、合作、社会兼职等工作中,技术合同还没有形成规范性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条款,企业直接占有了科研人员的技术成果。再次,我国高校研究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无法保留很多核心的科研成果。目前,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体系,但并没有形成实际可行的实施细则,执法、维权等环节力量薄弱,现有的很多法律还不能很好地处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产生的许多问题。侵权行为和仿制产品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极大地削弱了高校对知识产权经营的热情。即使诉诸法庭,也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了了之。这些方方面面的情况都使得研究人员对申请专利和将专利投入生产、投入市场望而却步,选择观望态度。 

篇9

(1)知识产权法学教学师资严重缺乏。

一方面,高校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法学教师严重不足,多则十几人,少则几个,甚至存在由民法学教师兼任的现象;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法学教学内容涉及面宽,专业性强,对教师的知识与素质要求较高,纯粹法律出身的教师无法胜任法学教育,因而无法担负起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

(2)知识产权法学教学目标过低。

目前,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很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现实压力。法学专业出身的毕业生,想要从事律师职业必须通过国家的司法资格考试,取得基本的入职资格。而每年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数有限,其难度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迫于现实压力,很多高校法学专业只能降低教学目标,法学教学目标层次过低,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使知识产权教学也被桎梏。

(3)知识产权法学教学方法亟须变革。

知识产权法学是法学专业的14门核心课程之一,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但这些教学方法也存在两种教学误区:纯理论化教学和纯实务化教学。在知识产权法学教学中应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让学生牢固掌握。

二、高校知识产权法学教学的改革举措

(1)扩大知识产权法学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质量和素质。

我国有十多所高校设置知识产权专业,但存在知识产权专业教师不足、其他法律专业教师兼任、教师的知识与素质跟不上知识发展等问题,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扩大知识产权法学专业教师队伍,招聘一些专业的知识产权教师,及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同时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适应知识产权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

(2)不断创新,使知识产权法学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相统一。

知识产权法学教学应重视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与变革,使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相统一,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新颖性。为此,在知识产权法学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讲授,使课程具有一定的底蕴,也要加入一定的案例分析,引入最新的理论成果,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完美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和知识产权的独特魅力。

篇10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按计划完成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品种改良等技术工作,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向相关专业领域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几年来我们虽然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中职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差异与距离。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论文,培养适合畜牧兽医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一、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现状

我国中职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很快,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的畜禽疾病防治人员、防疫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使他们掌握了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免费论文下载。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

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

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强调,加强实训环节教育教学论文,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人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使人人都具备动脑、动手能力。但中职学校在实训方面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主要是供实训的设备、动物),然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衔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的断档和重复,衔接效率和质量不高。目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按学科系统化构建的,课程门数偏多,各门课程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沟通和整合,学生所学习的是各个学科分散的知识,他们就业后难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综合性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出现严重浪费,使预期教育目的难以实现。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各校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上,只是二者交替的时间间隔不同:有的是一周/几周理论课与一周/几周实践课交替,有的是分成理论课和实践课两段,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课教学还是在传统的课室里施教,只是比过去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实践课在实训室进行,实习内容通常是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理论课老师按教材讲,很少考虑这些知识在学生以后实习和工作中是否用得着;实习指导老师只是教学生如何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实操技能的传授往往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未能向学生渗透相应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论文,造成理论课和实践课学习的脱节。

三、精心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一)依据职业岗位构建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为了使专业课程体系顺应岗位群的变化,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应用”为宗旨设置理论教学体系,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以行业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整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针对“饲料”、“疫病防治”、“养殖”三大岗位群进行课程整合,可将《饲料学》、《动物营养》、《饲料分析》《饲料生产》等4门课程综合为饲料行业岗位群技术方向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可将《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产科学》、《动物疫病》等整合为课程《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可将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整合为《畜牧各论》,可将职业认证课程的生产实训整合为《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体系设计应包括课内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训(验)教学、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践、饲养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综合技能培训与考核、职业工种培训与考核等)、人文素质活动及其他免费论文下载。

(二)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就是以兽医院为龙头的对外技术服务平台来搭建专业与产业、就业的互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技术服务平台以专业、教师、学生、校内产业群为支撑教育教学论文,以兽医院为外显,形成内联专业、教师与学生,外接产业与就业的工学结合模式。在此模式中“技术服务平台”是工学结合的中轴,通过此平台,搭建专业平台、双师平台、学生实践平台与零距离上岗平台,再外联产业平台与就业平台。

(三)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建立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专业综合实训”、“岗位技能实训”中引入6个职业资格证(家畜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饲料检测化验员、家畜饲养工、兽医化验师)的培训与考核。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取得2个以上职业资格证,有效的实施了“双证书”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及时适应了岗位群变化的要求,大大的缩短了毕业生适应岗位工作的时间,自主创业的意识更强了,社会的满意率更高了。

[参考文献]

[1]殷俊,陈兵.动物组织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08,27.

篇11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已经向我们描述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性,评价的开放性。其中评价的开放性,是指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本文拟就思想行政治课评价方法做一些探讨。

一、专题作业法

所谓专题作业,不是以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专题作业包括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用专题作业来培养、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在美国己广泛采用。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专题作业为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与空间。孩子们将他们调查、研究所得以报告、论文形式显示出来,这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探索、学习过程:收集资料、阅读、寻找信息、确立观点、组织文章……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需要在具有创新特点的实践活动中加以培养。

1.操作方法:

A选题:学校列出专题作业菜单,学生凭个人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也可自己另立题目。学生一旦确立“课题”,便不许更改。

B调查研究:为时一个月,学校可提供一些资料,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询资料。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成立小组进行调查研究。

C书面总结:学生必须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文章形式可事先提供,作业要求。应视不同年级而有层次差异。

2.评价方法:

A学生能完成作业,一律得优。因为从决定题目,到阅读找寻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必须学着思考、筛选教育教学论文,组织研究材料……能完成者便已达到要求。

B可请评委对专题作业一一评价,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

C建立激励机制。组织优秀专题作业在板报、班刊、校刊上发表,集体评议。

二、观察法

对学生行为日常观察所得信息的效用和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改进:第一,对于一些重要学习结果的集中观察;第二,系统地记载观察结果。

根据观察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可将观察分为一般观察和集中观察两类。

A一般观察:这种观察将学生的成就和进步记录在包括整个班级成员名单的表格上。表格可以与学生档案放在一起,也可以贴在教室里的墙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考评的内容论文怎么写。当一周结束后,可将观察表格裁剪下来,归入学生个人档案。最便利的方法是运用粘贴纸记录观察结果,一段时期后将其粘贴于学生的个人档案。

B集中观察:这种观察集中于学生行为和结果的一些特别方面或集中于一组特别的学生,观察时让学生集中于一些特别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在活动中观察学生分析问题、指出疑问的技能、说话和倾听表现的交流沟通技能。教师也可以采取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系统地观察五到六个学生组成的小组,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据此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概念。

三、品德自评、互评法

思想品德自评以评价者自身的思想品德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自我评价是思想品德评价的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形式,是一种充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自评中学生要认真按照评价标准,条条对照,哪些项目达到要求,哪些项目没达到要求,哪些项目还有欠缺。自评能使自己的主观因素起变化,能使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使其道德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并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与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道德行为。因此自评是学生反思的过程,可以内化自己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动机;也是不断自我教育、塑造自我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自我评价的程序:按照思想品德项目规定的标准,全面地衡量自己,哪些项目优,哪些项目中,哪些项目差;按照思想品德评价标准,逐项划等级或打分;总结经验,对没有达到思想品德要求,还有欠缺的项目进行反思,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一个全面认识,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实现自我矫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互评是在思想品德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者之间互为评价主体及客体进行的价值判断。包括小组互评:一般由前后座四人为一组,开展互相评价。首先对每个人进行评定,由被评者简略地汇报一下组评和自评情况。其次组长评出本组获优同学,总结本组表现突出、进步最快的情况。然后是班级互评,先由组长汇报,把每个人被评议后的等级向全班同学公布,并介绍好与差的典型事例。班级评议是在个人与小组评的基础上教育教学论文,全班同学共同评议,要评出表现突出的同学,评出进步最快的同学。最后小结,一般由班主任总结,指出评价活动的优缺点,表扬好同学、进步同学,指出班级好的及差的方面,鼓励同学努力向上,人人争取更大进步。通过互相评价达到及时反馈调节,良好行为及时巩固,发现问题及时教育,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矫正。组长汇报、群评谈体会的过程,也就是班集体正确舆论形成过程。这个过程能促使班集体积极向上,富有朝气,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互相评价使学生对各自的优缺点、各自在群体中的位置有一个全面了解,使同学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好风气得以形成。通过互相评价,促使大家团结一致,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共同提高,并进而切实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