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设监理论文

建设监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1 17:14: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设监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建设监理论文

篇1

工程建设监理作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的智力密集型服务行业,自1988年开始试点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工程质量、投资、工期方面的控制效果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所发挥效益日益显著。在项目法人与承包商之间引入了建设监理单位作为中介服务的第三方,监理单位以经济合同为依据与承包商、项目法人之间以提高工程质量和建设水平及建设效益为目的,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一种新的工程建设运行体制。同时多家监理单位的设立,多家承包单位参与同一项目的投标与监理,使工程建设管理也加入了竞争机制,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节约投资,合理缩短工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建设监理制度正在逐步由摸索、借鉴阶段向完善、成熟阶段迈进。由于我国的建设监理制度起步晚,旧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还在不同程度的束缚着监理制度的发展,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与质量监督关系模糊,关于建设监理的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督引导机制不健全,对工程监理的作用、意义及监理人员的条件理解片面等原因,笔者经过数年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实践,发现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某些问题,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此对其原因作简单的分析:

1 有待提高对实施项目建设监理工作的认识

当前,建设单位与监理之间是通过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建立起来的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双方都要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行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期用最小的投入求得最大的效益。由于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通常是由建设单位一方说了算,使得早期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很难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建设单位委托监理,有的认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的认为是根本不需要监理,有的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或迫于建设程序制度的约束;有的把监理仅仅当作是检查质量的工具使用,被认为是“高级质检员”。即使被授予了“三控制”的权力,建设单位也认为“剥夺”了自己的权利,而承包商又认为监理人员是业主的利益代表,不把监理当作独立的第三方看待。在实际监理工作操作中也要处处领会业主的“意图”,看其脸色行事,具体工作常常受到他们的控制和干涉。虽然目前存在的这种情况不是普遍现象,但遗留的传统工程管理观念依然存在,仍然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这在规模较小及地方性集资的工程建设中显得尤为突出。在某些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行业规范的要求,以地方性的行政法规代替国家有关法律条文,随意变更设计文件,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监理单位和承包商无所适从的局面,甚至用地方惯例简单的解决工程上发生的许多实际问题,使得承包商无法适应随时变化的“上层”决策,造成不计经济损失的窝工、返工的现象,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而监理单位却首当其冲地被当作了“替罪羊”。这种不规范的行为,直接导致工程质量失控,对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出了任何问题把全部责任推卸给监理承担,有了利益却视监理为“绊脚石”。这其中有建设单位违反合同约定以行政命令取代合同条款处理的,有的则不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无视行业规范在工程量计量和工程量单价等方面的规定,随意改动合同工程量及单价事后又无补充合同等完善手续,也是给监理工作造成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浪费了大量建设资金,使建设项目丧失了许多发挥效益的好时机,造成了很大损失。

2 有待于提高承包商对监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承包商是建筑产品的生产者,监理的一切活动必须以监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进行的,是公正的第三方,而不是承包商的质检员。有些施工单位无视各项验收程序,某些中间产品或有些工序环节没有进行自检就直接要监理去验收,而承包商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同虚设。我国《建筑法》及水利行业规范中明确规定,工程承包中禁止转包和二次分包。实际上施工管理上漏洞百出混乱不堪,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清,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扯皮,这在某些中小项目和地方性集资兴建的建设项目中是屡见不鲜的。另外,承包单位一旦中标后,不按照承包合同中相应的承诺,设立的工程项目部关键人员张冠李戴东拼西凑,有的甚至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没有或减少本应投入的机械设备,许多施工方案根本无法顺利实施。有些施工单位本身素质不高,在施工过程中是“你的,我的”不予以应有的配合,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监理工作的难度。承包商的上述行为,使得监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从而很难达到工程建设预期的控制目标。

3 有待于提高工程建设各方的法律法规意识、确保合同顺利实施

篇2

1.1把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重视水利

建设的发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就笔者看来,首先就应该重视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同时将农村中的水利工程建设放在优先考虑、优先发展的位置上。由于农村水利的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视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最为巨大的。因此,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领导的作用,加强领导阶层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从而认真落实农村水利建设的工作。

1.2采用多渠道筹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资金,保障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考虑到建设农村水利工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面对投入的经济费用,单靠某一方方面的力量是无法保证水利建设长期有效运营的。因此为了保证农业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不仅要在政策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外,还要加大对资金与人力的投入,在政府的财政支出时,要考虑到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渠道从社会上筹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资金,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1.3明确农村水利建设的主体问题,实现责任到人的制度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要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何才能有效的完成这一项任务,是当前政府部门头等关心大事,也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重要着重解决的难点问题。为了实现高效的运作与发展,就应该明确农村水利建设的主体问题,明确各自的职责,才能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责任到人,快速解决,这样也能够加强大家的工作责任心。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所以,以上的几点管理措施也仅仅只是几个重要的措施。然而,仅仅凭借这几点管理措施来改变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现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以及应用技术的研究还需要农村水利建设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研究。

2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2.1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传统的水利工程是利用水渠送水,这种方法虽然资金投入低,但水的损失很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制管新材料从价格和质量上为输送水提供了便利,近几年,更新改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工程,采用了管道送水,同时也利用渠道防渗抗冻胀、暗管输水等节水技术,改善了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

2.2喷微灌技术和渠道防渗工程的比较

喷微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功能,喷微灌技术在节水、节地、增产效益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喷微灌技术投资高,同时对水质的要求又高,但渠道防渗工程技术与喷微灌技术比较,各有所长,在灌区的节水改造项目中已经应用,从节水效果看效益显著,而且渠道防渗工程技术随着在阜新市灌区的应用,技术日益成熟。

2.3集雨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集雨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节约对水利工程投资和运行的成本,这种集雨水灌技术的实施,已在我国部分农村得到应用,采用集雨水灌溉技术,就是设法收集雨水,把自然降雨收集起来,在需要灌溉时,再把雨水送到村间,这是对农村进行弥补性灌溉的一种方法。

篇3

室内空间的多维度特性

面对一个室内空间,我们可能只看到形成空间的围合物,感受到被围合而成的空间形态,除了对这些进行“包装”外,形成设计品质的过程中不可否认存在着其他更多的空间特性,它们以各自的多样性统一于空间整体之中,并各自发挥着作用,我们可将其称作空间的“多维度”特性。室内设计因其为人服务的特征,空间的多维度特性必然依附于人自身的特性,每个维度都是以人为基点出发,最终再回归到人类自身。丹麦心理学家英格丽特•格尔在《生存环境》一书中,将人的生存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心理需求三个部分,其中与建筑室内空间有关的是睡眠、休息、卫生、光、空气、太阳、一般居住安全、安全防卫、噪声控制、交往、私密、活动、玩、建造和美感。多维度室内空间特性借鉴了以上因素并结合人类的社会属性及环境属性,将室内空间设计归结为人与空间、空间与环境这两方面关系的协调和统一,强化如何以人性化设计思想满足人对空间的需求,满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和亲和,提高室内空间的品质与环境的品质。

室内空间多维度特性的具体内涵

多维度室内空间特性的主要划分依据是基于设计中对空间、人、环境三者的思考。首先,由于室内空间为人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第一个特性是与人的空间感官息息相关的,也就是人的感知特性,即包括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生理感知力。这个特性强调针对人们的感官需求与变化来控制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强化对人生理感官的关注。第二个空间特性是从人对空间的心理需求出发而划分出的,包括人对空间的距离需求、私密需求、交往与联系需求、依托需求、导向需求、求新与求异需求和纪念性与陶冶心灵需求等。第三个空间特性体现在人作为具有情感的生命体,在有外部空间环境因素刺激的条件下,借助自身的联想与感知会引发自身情绪或心理的变化,影响人对空间的认知,所以,室内空间应该通过设计媒介实现与人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使空间成为情感的承载者,实现与人情感的共鸣。第四个空间特性,人们的空间体验,不是静态或“定格”的视觉感受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连续的视角变换才能感受其魅力。这种观看视角在时间轴上的移位,给空间增添了新的特性——时间特性。第五个空间特性体现在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上。这里的环境指的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人类意识到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后,室内空间设计应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是一种生态理论和生态美学共同驾驭的生态室内设计,同时,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实用艺术,还要依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受其发展的影响,两者需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室内空间多个特性的划分是对空间本质的全新剖析,是以人类多感官空间体验为基础,突出人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在空间体验过程中的时间性及空间自身的生态性。这种全新的室内空间理论,可以让我们不被可读性较强的视觉表象所束缚,不再只局限于对空间围合实体的规划与构想,而是更多考虑在此基础上多维度特性的参与。

多维度室内空间理论的意义

篇4

目前,我国通讯行业的建立的监理标准并不符合规范,从相关监理单位建立的监理制度来看,没有按照国家颁布的现代化企业建设的标准进行规范,从管理制度来看,其发展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对于改革阶段也是刚起步,其监理制度的不成熟不能适应当前的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时,实行监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在监理工作上没有统一的操作流程,也没有规范统一的监理方法,导致了不同的监理单位有着不同的监理制度,其取费存在较大的差异,最终致使监理行业的秩序出现混乱,阻碍了通讯行业的监理制度的有效地建立。

1.2监理工程师的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目前的监理工程队伍的素质普遍都不高,主要表现在监理工程队伍构成的年龄以及专业知识技能上面。从年龄上分析,监理工程师的队伍大多是由老年的工程师组成,相较于年轻的工程师而言,有经验丰富的优势,但是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老年工程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日益下降,对于不断创新的工程建设不能较好地适应其操作流程,然而,年轻的工程师能够较快的吸收新的事物,从而不断的发展自身的技能知识。因此,大多数老年的工程师不能适应工程现场。从知识技能上分析,对于监理的职责选择能够协调管理以及控制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同时还要精通计算机技术以及国际化管理的规则,老年工程师对于外语的接受能力并不能较好地适应其发展,对于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监理工程师更是寥寥无几。

1.3监理制度在实践中缺位现象严重

我国目前较多的企业单位中,监理与咨询存在明显的界限。导致在通信工程建立的的过程中只进行质量监理而忽视了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理,对于工程的造价以及合同管理也缺少应有的监理,由于通信工程监理服务咨询缺乏全面的调查以及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2通信工程建设监理的发展趋势

2.1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监理体系

由于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通讯监理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化,缺乏统一的制度及方法,使得监理市场的局势变得混乱不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当通过法律建立有效地机制,规范监理市场的秩序,通过法律进行强制的处罚制度来维护制度的规范,对于监理市场进行有效地整合,构建一个公平有序的监理市场。

2.2促进企业进行适当的改革,适应监理行业的发展

为了监理单位的有效发展,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在经过市场经济的调解,企业尽心改革可以使企业进入另一个发展的阶段,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加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还可以通过改革加强其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提高工程监理技术。就目前的企业发展来看,企业的改革包括制度以及经营机智的改革,将企业转化为真正的自主经营,使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盈亏的经济实体,通过经营机制的改革,将监理的职能转向与工程建设的全部阶段,以满足客户对于工程的建设要求,同时享受优质的服务。

2.3增强通信工程的全程监理

通信工程随着项目投资增大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于监理的要求。基于这一现象,企业势必要扩大服务的范围,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全程监理的发展。通信工程的全程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建设效率,增大企业的经营效益,维持长久有效地客户资源。

2.4吸纳年轻的工程技术人才,优化监理队伍

通讯工程的建设监理工程师在拥有过硬的监理技术的同时,还需了解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因此,监理单位必须提高监理工程师的自身素质,监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监理单位的企业素质。由于我国部分的工程监理与国际工程监理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强化监理水平的同时吸吸引年轻优秀的监理工程师,有利于优化监理工程师的队伍,提高监理水平,以达到与国际标准接轨。

篇5

2立体监控的具体应用

立体监控可以应用于遗留物、遗失物检测。在监控区域内有遗弃物或可疑行李,可疑识别其大小、遗留时间等信息,同时还可以自动检测监控区的物品被移动或拿走,分析其移动时间和移动轨迹等信息。对于滞留、游荡的检测,这主要用于监测防控区的人、车、物所停留的时间、超过预设限定即刻出发报警。还可以检测监控区域内出现的人员无固定路线的行走、徘徊游荡,超过预设限定的时间后出发报警并显示其运动轨迹。还可以运用于人流统计、聚集检测,可实现自动统计监控区的人员数量的变化情况。同时,可以自动监测监控区人群密度,按照预设报警等级将分为多个级别,并可出发相应的警报。对于车辆寻踪的运用,可以检测颜色和车型。实现自动分析监控区出现的人、车、物体等的颜色,通过实际测试,可以识别出货车、大客车、中巴、轿车、自行车及摩托车。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监控区内可以识别移动的物体,同时可以识别异常的速度,低于或高于设定速度的人或车的移动都可以被监测到,可以与报警联动。

篇6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想通过产品的价值实现自身的利润目标,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就是要建立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这就要求企业的一系列行为遵循一定的道德伦理规范,我们把它称之为企业伦理。企业伦理在企业营销决策过程中的应用与体现,我们称之为营销伦理。

二、营销伦理是企业营销的根本之道

市场营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比如,市场营销的“顾客至上”的经营原则,既是营销原则,也是营销伦理原则。市场营销的核心就是要保证消费者利益的满足,而消费者购买商品所追求的利益,不但包括商品的实际效用及其商品诸多的外在形式,而且也包括产品的延伸利益。企业要博得顾客的青睐,占领市场,就不能仅仅在产品的质量、式样和价格上下功夫,还必须要增加消费者的附加利益。质量和价格上的竞争是有限的,而服务上的竞争则是无限的。因此,在市场营销伦理观念支配下的企业,不仅要重视商品或劳务对顾客物质利益的满足,而且也要重视对他们精神和心理上价值的满足。

三、企业营销主体及其道德关系

企业营销主体就是商品销售的组织者,包括制造商和中间商。他们组成了企业销售链。在这条销售链中,制造商与中间商是委托关系,与中间经销商是一种买卖关系,而中间商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

在委托关系中,商是制造商的替身,行使的是制造商的权力,应该维护制造商的利益,如在指定的销售区域内只能销售其的商品,不能再销售其他有竞争性的商品等。而制造商应该相信商并支持他,形成制造商与中间商的信任与忠诚的道德关系。

在竞争关系中,中间商在拓展业务时应遵循一定的竞争道德,坚持公平合理原则,严守契约合同,讲究忠恳诚实。

四、企业营销环节及其道德贯通

与营销主体道德不同,这一道德要求主要是协调营销主体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

1.市场细分与目标顾客

市场营销的“顾客至上”的经营原则,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贯彻的首要表现则是市场细分和确定目标顾客。市场营销要求企业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生产和销售适销对路的产品,不能漫无目的地把自己的产品撤向市场,以免资源浪费。企业唯有找到了合适的目标顾客,才能根据他们的需求、愿望及购买力,设计、生产、定价、销售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2.产品整体概念

产品的整体概念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所有事物,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思想、主意等。具言之,产品的整体概念有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扩大产品。

随着生产的自动化和消费者权益意识的强化,企业要博得顾客的青睐,占领市场,就不能仅仅在产品的质量、式样和价格上下功夫,还必须要增加消费者的附加利益。质量和价格上的竞争是有限的,而服务上的竞争则是无限的。因此,在市场营销观念支配下的企业,不仅重视商品或劳务对顾客物质利益的满足,而且也重视对他们心理上价值观念的满足。

3.公平的定价道德

商家对商品定价时,应当遵守公平的道德要求。

给商品定价实质上就是如何通过价格来实现利润和实现多少利润的问题。一个理性的企业追求的是长期的利益,而非一锤子买卖,因而反对一切非道德定价。非道德定价包括价格垄断、价格欺诈、暴利行为和畸形降价等情况。

4.健康的促销伦理

商家不仅对商品要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而且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办法让消费者了解和接受,这就是商品的促销。商家在促销活动中的道德要求主要是真实健康与诚实不欺。

在进行广告促销时所承担的道德义务首先便是宣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真实可靠的道德标准要求商家在宣传商品时不夸大不缩小,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而是实事求是地向顾客介

绍商品的有关信息。违背这一原则的行为便是散布虚假广告,是不道德的行为。

五、营销伦理建设

(一)加强营销伦理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加强营销伦理建设,有助于企业增强竞争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

2.加强营销伦理建设,是企业实施顾客满意营销战略的基本要求。

3.加强营销伦理建设,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

(二)营销伦理建设

企业营销伦理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社会及企业必须齐抓共建,共同努力。只有这样,企业的营销伦理建设才能取得大的成效。

1.宏观环境建设

(1)完善法律,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我国目前在法律上还存在一些空白或模糊之处,为不法企业钻漏洞提供了机会。但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比完善法律更重要的是认真执法。政府监管部门之间必须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处罚违法行为。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发挥行业性组织、消费者、社会舆论的作用,开展道德教育和宣传,将有助于企业不断完善营销伦理建设。

2.企业伦理建设

(1)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如果建立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能生成良好的营销道德。同时,更能将良好的营销道德体现于企业文化中,形成良性互动。企业应强调其对顾客和合作者的真诚,强调交易中的高尚道德原则,使正确的营销道德观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享价值观。

(2)建立道德型营销战略。企业营销战略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建立道德型营销战略,可以避免整体实施不协调的问题,达到系统化实施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目的。

(3)伦理制度化。在制度上,企业要制定营销伦理道德准则,要坚持开展营销道德教育,建立匿名揭发机制,严格执行赏罚制度,人人平等,赏罚分明,要加强企业营销道德的审计工作,对照行业道德准则和企业自定的道德行为准则检查各部门有无违反之处。

3.营销者的道德建设

(1)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在市场营销领域,营销者必须持有如下的基本价值观念:以义生利的获利观,以仁待客的顾客观,以人为本的管理观,服务顾客的销售观,尊重平等的竞争观。

(2)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学习。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工作中,企业员工可以在职学习,也可以脱产学习,以提高营销者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朱远红.浅谈营销伦理.法制与社会,2007.

[2]周浩,蒋慧新.中国企业须树立营销伦理观念.区域与经济,2007.

[3]于沛利.营销伦理研究,2004.

篇7

二、创新与建筑设计创新

1创新。创新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改进措施,通过改进可以形成一种在原来基础之上或者更新型的超越原先的事物的新事物。这种创新包括新方案新设计新技术等等。2建筑设计创新。建筑设计创新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包括人文、社会、生态、艺术等等,他把这些因素融入在一起形成符合这些因素的新的多体系、多层次、多维度的一种建筑。

三、可拓建筑设计创新与方法的研究内容

对于在建筑学中的可拓建筑设计创新主要是研究其范围、方法。只有确定了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研究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去寻找下手点,只有好好的研究其创新的方法,才能知道从哪一个点进行创新的研究工作。在创新方法方面一般有四种创新方法1基于原型借鉴的发散法。2基于中介融通的传导法。3基于属性变换的共轭法。4基于要素充公的可拓法。

四、可拓建筑设计创新与方法的研究意义

在我们研究可拓学的时候发觉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与其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可以成为建筑设计的创新理论与方法的理论基础,通过其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建筑设计创新与方法的探究工作。从独特的视角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创新思路,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1促进三个交叉学科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在我们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的时候将可拓学引入其中,可以有效地丰富创新的理论体系,在进行理论创新的时候可以以可拓学为基础,充分发挥理性思维的成分,为建筑设计创新铺垫一条崭新的道路,能够大幅度提升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创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在可拓学帮助建筑设计创新的同时也间接的开拓了可拓学和创新学研究的领域,促进了三个学科交叉增长。2扩展建筑设计创新的思维框架。在进行建筑创新的时候关键是思维的扩展,可拓建筑设计就是为整体的建筑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的一个学科。它能够让我们的创新思维更加趋向于理性,整合整个建筑设计中的各项因素,捕捉到思维灵感,构建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框架,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理性思维,保证其稳定性和科学性。3完善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论体系。可拓建筑设计创新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通过静态和动态相互结合的方法,将内部各种关系和需要考察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再一次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方法、体系的构建,从而形成稳定的方法理论。因此将可拓学有选择的放到建筑设计创新中去可以在其创新的过程之中给予指导作用。4发展建筑设计创新的理性化方法。可拓学是在逻辑学和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理性学科。她能够用模型的方法将事、物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并能将要进行的事和物描述出来,形成形式化、定量化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样在与建筑设计创新等问题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会用一种较为理性的方法去看待建筑设计创新。能够按照这种方法将环境、资源、对象和目标有序的联合起来形成一种非常实用的理性创新方法。5奠定建筑设计创新智能化的基础。目前国内使用的众多软件都是绘图软件或者是形体推敲软件。我们在进行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的时候可以在可拓学的基础上为电脑的软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建立计算机数据库,这样将会奠定建筑设计创新智能化的基础。

篇8

1.1分形在建筑表皮设计中的运用

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建筑的表皮设计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容易造就出奇特的、富有美感和艺术张力的建筑及其形体,它在模仿自然形态的时候容易使人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想象,同时也能够很好的与外部环境相融合,产生与环境协调的建筑形态来。分形理论的来源本来就是自然界中的奇妙复杂的事物,这些事物在自然中产生,拥有自然赋予的天然魅力。建筑的外表皮就如同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形体的表皮一样,是表达建筑外在情感的最直接面,模仿自然形体的特征并将之附着在建筑上,既可以付之于建筑一种亲近自然的美感,与周边自然环境想协调,同时又可以增加建筑的亲和度,使人们在观赏建筑的时候既轻松又愉悦。比如东京Tod`sOmotesando大楼的外表面,采用了仿树枝分形的外墙,虽然较一般树木的尺度偏大,但是作为建筑的外墙面,白色的质感和树枝的形体给人轻松的视觉观感。此外,运用分形设计的建筑外表皮可以造成奇特的、强烈的艺术张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位于英国的康沃尔的伊甸园工程,由格里姆肖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它的外在形体就借鉴了水滴的形态,由一连串逐渐变大或者变小的水滴连续的沿一条曲线排列,每个形体内有不同的功能。水滴表面又有多个六边形的膜结构,内部充气,整个形体看上去晶莹剔透,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同时又与周边的山体环境取得和谐。

1.2分形在建筑空间布局设计上的运用

将分形理论应用于空间设计,一般的方式是模式组织,按照某种构成形式或功能要求,将空间规则有序地排列,从而形成秩序。分形的内在结构是自相似的,并构成嵌套关系。这种层级的嵌套关系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上得到很好的体现。而在建筑空间布局设计当中,这种嵌套关系也被广泛的利用,因为建筑本身就是由建筑形体中嵌套各种功能的大空间,大空间中嵌套小空间,小空间中分隔更小的空间,再在其中布置各种器具以供生活。而在组织空间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走道式、穿套式、大厅式或者单元式等手法,正是分形理论中的反馈因素,通过组织方式反馈空间组织的合理性。大小空间的相似性和各种简单组织规则的叠加组合,就演绎出了建筑空间的复杂性。而这正是分形理论运用于建筑空间布局设计的具体体现。以日本新宿公园大厦为例,其宾馆客房与卫生间构成居住单元,再由居住单元通过走到排列组合成客房标准层,而后由多个标准层和其他功能层(如餐饮、设备等)纵向组合成酒店的立体结构,最终发挥酒店的服务功能。按照某种构成形式或功能要求,将空间规则有序地排列,从而形成秩序。分形的内在结构是自相似的,并构成嵌套关系。这种层级的嵌套关系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上得到很好的体现。而在建筑空间布局设计当中,这种嵌套关系也被广泛的利用,因为建筑本身就是由建筑形体中嵌套各种功能的大空间,大空间中嵌套小空间,小空间中分隔更小的空间,再在其中布置各种器具以供生活。而在组织空间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走道式、穿套式、大厅式或者单元式等手法,正是分形理论中的反馈因素,通过组织方式反馈空间组织的合理性。大小空间的相似性和各种简单组织规则的叠加组合,就演绎出了建筑空间的复杂性。而这正是分形理论运用于建筑空间布局设计的具体体现。以日本新宿公园大厦为例,其宾馆客房与卫生间构成居住单元,再由居住单元通过走到排列组合成客房标准层,而后由多个标准层和其他功能层(如餐饮、设备等)纵向组合成酒店的立体结构,最终发挥酒店的服务功能。更深一层次考虑建筑在城市中的布局,其实也是与建筑空间布局相类似的。由多个不同体积、功能、表情、形体等的建筑单体排列组合成为城市的某个片区,再由多个不同大小的相似片区组成城市的区域,而后通过道路的联系等最终形成城市。分形在建筑空间布局上,乃至在城市设计与研究中的运用前景是广阔的,值得深入探讨挖掘。

1.3分形在建筑审美评价上的运用

从贝伦斯到勒•柯布西耶和密斯,现代建筑设计产生的早期还是对欧式几何的运用为主,考虑传统的结构规律和美学法则,诸如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等。而分形引入了一种新的美学概念,即“分形美学”。冒亚龙和何静堂的《分形建筑审美》一文中将其归纳为自相似的嵌套对称(如树木的年轮),分形曲线的相似美学(如鹦鹉螺的纹理),不规则自然美的属性(如沙漠表面的自然纹路)和奇异美学形式(如Mandalbrot集的分形图形)等四种,并结合建筑审美特性,提出了“分形建筑美学”的概念。无疑这是将分形运用在建筑审美上的一大开拓。这里不作赘述。

2分形建筑设计手法

将分形运用到具体建筑设计当中,需要一定的处理手法的介入,如之前提到的空间的嵌套就是其中之一。这里还要提到几个具体的运用手法,以供借鉴和参考。首先是层级并置,就是将各种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空间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按照一定的层级关系嵌套并置在一起,使建筑空间既自然组合又井然有序,满足功能和审美的需求。空间与空间之间可以是简单的复制链接关系,也可以是较复杂的穿插。而运用分形理论的简单原则却可以形成复杂有趣的空间组合。一个良好的例子就是A•阿尔托的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建筑平面的一边是由五个大小不同、方向各异的扇形空间排列在一起形成的,而这五个不同空间又统一于右侧大的扇形当中,再与其他的空间通过走道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生动的、富于变化的建筑。其次是仿生与拟态,分形源于对自然复杂形态的思考,因此还原建筑形态于自然中的形体也是建筑设计的一个方向。但是仿生的运用也有不同的方式,比如对自然外在形态的模仿,也有对生物内在结构的模拟,或者是对生物功能的思考等等方面。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斗拱结构,正是对树杈结构的仿制与模拟。相同或者相似结构的逐层叠加或生长,构成了结构上的分形特性。第三种手法被称为动态,事物本身是不断变化着的,建筑也是这样。在建筑设计中引入动态概念的设计手法,是运用分形理论于建筑中的一个突破。分形的产生是一个由简单原则到复杂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运用动态的设计手法,能够造就奇特的建筑形体感,打破传统建筑水平式的状态而给人一种动态的存在感。当人们在建筑外部或者内部走动的时候,会发现建筑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跟随视觉在不断地变换形体,仿佛是“一个活的生物”一般。当代著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建筑就是动态建筑的代表。最后一种手法是分切,即将一个面不断地按照一定的分形结构逻辑细分,把一个规则的形体层层深入的分切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外传递和表达自相似特征的过程。这种手法多用于建筑的表皮设计当中,例如墨尔本联邦广场周边的建筑立面处理,就采用了分切的手法,使得建筑表面零而不乱,看似不同而又彼此相似。给人深刻的印象。

篇9

目前建筑市场皮软、供需不足,形成了不良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开发建设单位为节省成本,压低监理费用、监理企业无序低价策略,造成了监理市场混乱。改革和规范监理企业业务行为,发挥行业协会约束、政府部门指导作用,建立严格的监理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势在必行。

2、监理服务取费低

在目前工程监理行业低标准取费的条件下,监理企业只能困难重重地维持低水平运行,加之低价的不良竞争较为普遍,导致了一些监理企业难有积累、发展后劲不足,形成监理人员待遇偏低,监理企业服务不到位,也制约了监理行业的发展。

3、对业主行为无规范

业主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者,业主委托了监理,理应监理工程师去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业主的意见和决策均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实施,而业主所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与外部协调。现有不少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看来加强对业主行为的监督、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很有必要。

4、把监理工程师当作质检员,监理制度不够完善。

监理工程师是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依据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进行监理,但是很多承包商把监理当成质检员,使得工作产生很多误区。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是提供高智能有偿服务的中介组织。第一,目前国内有许多监理单位还是隶属于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如建委、质检站等)或大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并未真正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化组织。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保护、行政干预等情况还很严重,对项目工程建设带来不良影响。第二,关于甲、乙、丙三个级别监理单位的人员数量、注册资金的规定普遍偏低,且缺乏人员在专业上的要求。其次,这三个级别之间的级差太小,监理单位的数量比例不合理。第三,对监理单位资质要求没有考虑行业特点。这些都是引起监理企业的无序竞争的因素。

5、监理主体地位不彰显

作为工程建设市场的三大主体之一,监理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工程建设中,重设计、重施工、轻监理的观念仍然普遍。有些业主及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职责没有正确的认识,令监理工作正常开展受到一定困扰。

6、监理自身服务不到位

工程监理企业不能很好地规范地兑现监理合同,不诚信现象突出:配备监理人员数量、专业学历、职称结构不满足要求;不能主动开展监理工作,往往是程序控制或事后检查;事前控制不够、预见性不足,对施工单位帮助不够;不能有效独立开展工作,经常受业主左右或牵制于施工单位,不能有效坚持原则;过程控制不到位,该检查的不检查、明显不到位的发现不了,这些也是业主和建设有关主管部门对监理有看法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损害了监理自身形象。

二、对建设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1、加强法制化建设,强化工程监理企业法律地位

目前,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关建设工程监理的不少,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数量更多,这充分反映了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地位。但目前法律建设还比较薄弱,需要不断的进一步完善,这样建设工程监理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规范监理行为,杜绝低价抢标现象

当前,监理企业低价抢标、低价服务突出,结果只能是应付业主,损害业主也损害监理自身。作者认为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加强备案管理,发现明显低于市场平均价的应不予合同备案;发挥监理行业协会约束作用,地方监理协会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监理取费参考标准,并督查执行情况;工程监理企业也要加强管理,杜绝低价挂靠、禁止低价策略、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做到可持续发展。

3、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从监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来看,目前工程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还不能与之相适应,迫切需要加以提高;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也经常更新,信息技术发展更快,都要求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整个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培养和造就出大批高素质的监理人员,才可能形成相当数量的高素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才能形成一批公信力强、有品牌效应的工程监理企业。

4、严格按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

客观、公正、独立、科学地开展监理,肩负法律付予的使命,重塑监理形象。

1)客观公正地开展监理

监理受建设单位委托,代表业主进行监督管理,需要维护建设单位的利益,这种利益应理解为替业主把好了关,控制了质量、安全、进度和费用,实现了监理合同目标,就是维护了建设单位的利益。但同时又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承包单位的利益。工程监理单位一手托业主、另一手托施工单位,托的天平要平衡,才好开展监理工作。

2)科学地开展工程监理

要按监理规范、委托监理合同、及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组建项目监理机构,配备监理人员,保证监理人员数量、专业结构、技术层次满足监理工作需要。做到诚信监理;讲究监理方法,要以主动监理、过程控制、事后检验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突出事前控制,对每阶段、每道工序施工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监理能预见并能主动提醒,做到邦监结合,监理工作才会有效果;同时要配备必要的检测工具、规范图集。

篇10

1.1体现设计意图。满足设计要求是做好样板的前提。

1.2选用合格的材料。合格的建材是“样板”质量的保证,“样板”选用的材料,不仅要材性合格,而且还要注意规格、色泽及形体完整洁净等要求,尤其是装饰材料。

1.3选择合适的技术工人施工,这是样板成败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选用技术水平中上的技术工人操作,容易把样板做好,在面上推广时也容易做到。若用一般技术工人操作,做出的“样板”水平低,无推广价值;但是用技术水平上等的技术工人,虽能做出高水平的样板,但在面上推广困难,无现实意义。

1.4在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是做好样板的重要环节,包括样板的名称、部位、使用的材料、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使操作者做到情况明,要求清。

1.5组织质量专检人员评定质量等级。“样板”施工完毕后,现场施工项目部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质量进行评定,一般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分别由项目部、项经部、公司质量科等有关质量员,项目经理或工程师鉴定通过,有些外饰面、油漆、装饰工程或由设计方或甲方指定的项目,应请设计方及甲方参加鉴定,特殊项目还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样板一经鉴定通过,就应指导面上施工。

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2.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降低工程成本。

2.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1)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有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2)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

(3)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

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头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4)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2种含义,一是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1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碴、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沙、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此,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3.1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

3.2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3.3材料试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它一般材料检查出厂合格证。

3.4抽检。随机检查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3.5试水、通球检验。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3.6班组自检。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有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3.7设置质量管理点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

4.质量验评管理

4.1查要细、面要广是正确评定质量的基础在质量评定中检查要细致,覆盖面要广,这是作出正确评定的基础。“细”就是要逐项对照检查,不能走马观花,不求深入;“面要广”就是不能见一当十,检查覆盖面要大。在班组操作时必须全数检查,质量部门检查时抽查面要大,不应低于评定办法的规定,否则评定的结果会缺乏代表性。例如在检查室内抹灰时,只查大间不查小间,只看大间阴阳角,不看小间管道后面阴阳角是否顺直;只查墙面平整,不查空鼓等是不细的表现;在多单元工房检查时,在一个单元的少数楼层检查几间内抹灰后就对整个工程的内墙抹灰评定质量等级,这样显然检查面不广,评定质量等级依据不足。

4.2分项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又是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所以分项质量不能认为是个局部,不碍大局,应看到它能牵动全局,所以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5.结论

一个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一般来说它是通过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因此,切实抓好水利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宇轼.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0.

篇11

目前,制约我国水利建设体制改革进展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水利建设单位一直都是沿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水利建设管理模式、方法较为粗放,各项管理工作都没有得到科学的落实,精细化、全面化、全过程化的现代管理特征在目前的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中尚未显现出来,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成效仍然偏低,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相对有限;政府对水利产业的各项政策严重滞后,对水利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日常监督,导致水利建设管理模式改革,体制建设等工作无章可循,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必要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水利建设体制改革进展。

2.水利建设管理机制残缺

水利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对于水利建设有关的各个工作层面进行全面考虑,以顾全大局,保障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转,但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机制仍然较为残缺,系统性不足,制约了水利建设管理基础工作成效以及各项改革工作的进展。如:目前,全国水价计价机制的改革较为缓慢,水价的审批仍然由国家相关计价部门来进行严格的把控,水利单位负担较重;水利资源收入的性质划分制度十分模糊;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机制混乱;工程维修养护与实际的建设标准不相配套等等。

3.水利工程项目投招标行为不规范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发展迅速,而市场主体行为却缺乏规范性,严重制约着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目前,水利工程项目投招标行为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投招标规章制度不健全、工程项目体制不灵活、建设体系不完善,导致水利工程项目投招标活动混乱,恶性竞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一些地方政府对水利工程投招标活动干预力度过大,导致某些企业独揽大量工程,对质量管理、建设监督等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只有进一步完善投招标制度,遏制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才能进一步推动水利建设管理体系改革。

二、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1.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

要真正提升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效性,首先要转变水利建设管理理念,使水利建设管理从业人员认识到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摆正改革思想,将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其次要积极创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一是要将水利建设的社会效益以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结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水利建设管理模式与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二是要强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水利建设规章制度,并建立配套执行体系,确保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政企分离,责权利明确,规范性不断提高,同时科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水利建设项目进行社会监督、行政监督额法律监督。

2.健全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健全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对于提升水利建设管理改革成效,促进水利建设事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水利系统的运行需要,保障我国水利系统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适应人民群众和社会生产对水利资源的需求。结合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现状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改进措施:⑴要积极完善全国水价调控机制,设定科学而统一的水价计算方法,保证水价的制定能维护足市场供需平衡,同时遵循价值规律;⑵完善城市用水机制,强化与节水、计量用水等有关的各项建设与改造活动,确保水利资源得到高效利;⑶完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制,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责任、目标、方法、程序等进一步完善,保障维修养护工作成效,维护水利工程建设成果。

3.规范水利项目投招标运作

规范水利项目投招标市场运作行为,健全水利工程投招标评估与管理制度,是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秩序,促进水利建设事业健康发展,以及推进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重要途径。对此,首先要强化对投招标过程的监督管理,保证投招标过程公开、公正、公平,通过科学有效的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手段,维护水利建设投招标市场的透明度,逐步提升投招标主体市场行为的规范性;其次,要对任何不公正、不公平、影响市场秩序的水利建设项目投招标行为进行严肃追究,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对相关企业、组织、部门和责任人绝不姑息;此外,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水利建设项目投招标评估制度,也是保障水利建设投招标过程有章可循,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