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4: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施工安全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国在21世纪初期进入了蓬勃的经济发展阶段,这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由房地产行业带来的腾飞,也就是说建筑行业是经济腾飞的中流砥柱,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建筑行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这安全不仅仅是建筑完成后对建筑使用者的安全保障,更是对建筑从业者的安全保障。在建筑使用和建筑建造的过程中,明显建筑从业者所承受的安全风险更加严重,所以建筑安全管理势在必行。机械施工是现代高层施工的主要方式,机械化建筑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慢慢减少在高空危险区域作业的建筑从业者。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只能是安全措施并不强的塔吊等机械工具配合人力进行作业,因此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建筑行业最为根本的人身安全。
1.2我国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世界各国都有着良好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我国也不例外,毕竟建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使用机械建筑成为普及建筑方式后,原有的安全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作为重点优先考虑,并兼顾机械建筑设备的状况,这对我国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带来挑战。目前,我国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总体良好,但在一些地方有着瑕疵与不完善的部分,这些不完善的部分所起到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在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无小事,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建筑施工人员在使用机械建筑时要有严格的规章条例来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建筑施工人员也该自主遵守这些安全管理制度来提高建筑效率和维护自身的安全。
2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问题
2.1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
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人员,尤其是建筑工地的一线操作人员劳动素质都不高,尤其是安全防护意识不高,意识不到现代的机械施工带来的非同一般施工程序的潜在危险。出现不配合培训、经常无证操作、跨机械操作,在操作机械时不戴安全帽和不系安全带等不符合规定的危险情况,在机械的危险辐射范围下活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阻碍。在机械施工安全管理中,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尤为重要的,如果和机械施工相关操作有关的工人遇到情况无法应对、或是应对不够熟练、或是因为不明白某些规章制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那么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培养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素质,杜绝因为“经验”带来的惯性违章事故的发生。
2.2电气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在电气施工中,机械施工是必要的部分,由于电气施工的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都很高,所以电气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也尤为重要。如在施工现场的配电箱设备上的漏电保护器不装或漏电保护器装了失效等问题,虽然说施工现场严格的三级配电保护和三相五线制供电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但是有安全隐患的存在在施工现场就是不允许的,三级配电保护就有三重漏电保护器防护,在极小的机率下也会发生触电事件,既然有机率便不能忽视。还有就是电控设备的外壳不接地或这不牢靠等问题,外壳接地能避免电控系统中某一相电路损坏造成的漏电事故,如果带电外壳接地就会形成单相短路,激活电气保护装置,那么就不会发生漏电事故,万一漏电保护装置失灵,外壳接地装置也可以带动空气开关切断电源,外壳接地不牢靠也是很大的安全隐患。电控箱和配电箱也一定要分开,禁止在箱内乱接线,容易导致漏电保护器失效,造成不可避免的触电事故。
2.3施工用机械安装和调试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施工用机械安全系数和制造工艺的提升,机械安装中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但仍旧足够值得警惕,主要集中在使用时间较长的施工机械上,如使用时间长的打桩机的连接螺栓易锈蚀,随时可能发生问题,关键焊接处开裂、零件出现生锈、变脆等现象。这些施工机械如果继续使用下去,总有一天会对施工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在安装调试上有些时候某些机械的参数调整也并不正确,如塔机力矩限位器没有调整或调整过大,导致施工时控制不稳易产生问题,在一些用机电转换器作为安全装置的施工机械上,这些问题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增强方案
3.1完善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标准
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必须设立并得到完善,应该加强机械施工安全的管理,把机械施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统一管理,健全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标准体系。要进行严格管理,在关系安全的管理层面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严格落实设备维修保养的责任制,如施工机械设备必须有人进行专人维护和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的监督监察制度。要建立健全的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把建筑施工的安全责任制度落到实处,建筑施工单位要为安全管理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责任制,做好监察与监督工作,确保机械施工的生产安全。
3.2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培训
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培训首先要确立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理念,让建筑工人深刻认识到遵守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是有关人身安全的头等大事,做好工人的建筑安全理念教育工作。理念之外就要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技术培训,在机械施工安全管理中,不仅要对工人负责的各个机械设备进行专业的培训,要想操作机械设备就必须经过培训及测试,才能持该机械的使用许可证上岗操作,避免乱操作和危险操作的进行。另外,对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技术培训以外,还要对建筑工人的状况应急处理能力提供定期安全培训,对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机械事件进行提前演练,以提高工人在事件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3.3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首先要从源头开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用于建筑的机械设备本身的质量就是影响机械施工安全进行的关键,事实证明劣质的建筑机械设备会给建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许多机械施工中的事故都是由不合格或者使用时间长的机械设备损坏而引发的,所以在源头就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完善管理,采购时也要注意采购安全符合设备质量要求的设备,有些制造工艺不精的厂家并不能很好的生产建筑用机械设备,设备质量不够好会给建筑公司和建筑工人带来很大的危害,且不宜察觉。设备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设备的采购、使用、管理、保养、检修等工作都应该有专人负责,建筑企业要对这些机械以及这些机械的各项负责人进行严格审查与监督,在维修和保养方面尤其注意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寿命,机械更新换代也要及时登记。
3.4做好机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当前的机械施工还离不开人力的配合,除了机械的操作人员需要注意安全外,与建筑用机械一起合作的工作人员更应该严格遵守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建筑施工现场设立安全限制区域,严格限制进入和停留;保证建筑现场工人的安全设备防护有效,完善各项紧急情况预处理机制等都是对机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钢筋笼在安装放置时桩位定位不牢,相关保护措施没有做到位,在外力或自重作用下钢筋笼就很容易发生下沉或中心偏移。一旦发生中心偏移或下沉现象,需要将钢筋笼重新吊起复位安装。要有效防止钢筋笼偏移,就要在钢筋笼吊装定位时做好固定措施,把钢筋笼和垫木固定牢靠,确保回填土充分夯实。另外,在浇筑混凝土时操作不当的话会导致钢筋笼上浮。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要做好防挂措施,灌注混凝土时采用慢速灌注,尽量保证导管中心与钻孔中心对准。如果是因为钢筋笼过轻导致的上浮,则需要在导墙上设置锚固点并焊接固定。钢筋笼变形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最常见的技术问题之一。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钢筋笼制作不规范或者吊装过程中操作失当。具体包括钢筋笼成型平台不平、未用卡板控制尺寸、没有按规定加设固定杆、箍筋间距过大、吊点设置不合理或未设加强筋等情形。要避免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变形,必须严格执行钢筋笼安装制作规定,在平台上完成捆扎成型,加设加强筋,确保钢筋笼强度,吊点要分布均匀,至少有4个捆扎点。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钢筋笼发生严重的扭曲变形,必须拆解重新制作,坚决不能继续使用。
1.2灌注水下砼时发生断桩现象
灌注水下砼发生断桩现象也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一般是由于灌注时导管脱落或接头密封不好,泥浆进入导管,或者导管埋置过深、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前期灌注的混凝土发生凝固等原因导致。断桩现象会严重影响桥梁施工质量。要避免出现断桩现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灌砼前需要对导管进行漏点检查并进行抗拉试验,以防止渗漏;要根据石料最大粒径和桩径确定导管直径,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在灌砼过程中,严格控制导管埋置深度,最好在3m左右;如果灌注时间过长,为防止先期灌注的泥浆硬化堵塞导管,要使用缓凝剂;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保证施工材料充足、设备运行正常并有备用,以防止因设备和材料问题导致灌注中断。
1.3基础发生滑移或倾斜
该现象常见于山区施工,主要原因是基底承载力不均匀,导致基础向承载力小的那一侧倾斜滑移。山区地势高低起伏,要防止发生基础滑移倾斜就要尽量避开斜面。如果确实无法避开,就要进行锚固处理。对于处于倾斜岩石上的基础构件,要防止产生滑移,可内开倾斜台阶,并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采取地基加固措施增强地基承载能力。对于已经发生的基础滑移和倾斜现象,可采取钻孔注浆的方法提高地基强度和防渗性能,以保障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1.4预应力张拉异常
预应力张拉异常现象是桥梁上部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之一。锚扩建板变形、梁起拱、锚夹内滑出、油泵声音异常等情况都是预应力张拉异常的具体表现形式。导致预应力张拉异常的原因多种多样,张力过大、锚垫板位置偏移、千斤顶回油过猛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预应力张拉异常。可靠有效的锚固施工是防止预应力张拉异常的根本措施。要保证锚固可靠,必须选用质量合格的锚具、夹具,同时保证锚垫板面与孔道中轴线垂直,并加以焊接固定。
1.5浇筑过程中预应力孔道漏浆或堵塞
在浇筑过程中,波纹管破裂、接头不牢固都可能引起预应力孔道漏浆,严重时还会堵塞孔道改变摩阻系数。所以在安装波纹管时,波纹管接头、锚垫板接头都必须进行密封加固处理。浇注混凝土时应避免振捣棒直接触及波纹管,电焊时要防止电火花烧穿波纹管壁。为提高安全系数,可在波纹管内套用硬塑细管。在浇筑完成拔出导管后,应尽快使用高压水冲洗管道,防止残余混凝土凝固堵塞管道。
1.6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
压降时,孔道内有积水或残留物、锚具位置预应力筋间隙漏浆、水泥浆质量不达标、或者压浆压力不足等都会引发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现象,从而降低预应力筋与梁体砼之间的粘接力,并导致预应力筋氧化锈蚀,进而缩减预应力梁寿命。要防止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现象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孔道清洁,压浆前清除杂物,并用压缩空气吹净积水。发现冒水、漏水现象要及时堵塞。灌注前还要用棉花、水泥浆等将预应力筋间隙填塞以免冒浆损失压力。严格控制水泥浆质量,确保其膨胀率和稠度合格。
1.7现浇梁体模板出现问题
在现浇梁体时,模板经常会出现扭转、偏移、接缝错位不平整、中芯模上浮、底模架变形等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支架设置、模板支撑受力、底模高程等都可能引发模板问题。在实际施工中,要保证支架牢固固定在平面上,模板材料要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并用定位箍筋捆扎结实,模板大小要附合施工需要,确保充裕的工作宽度。铺设底模时,要设置预拱度,底模要与格栅垫实,与支架梁密贴,保证底模的光洁度。在浇筑时,要均匀浇筑保证模板受力平衡。
2关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的探讨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基于桥梁施工的特殊性,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协调工种多、建设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大、材料及设备多等特点,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要求更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危害更大。要做好桥梁施工安全管理,首先要高度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目标,设立配套的奖惩制度,将安全保障措施和任务指标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其次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做好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如防火、防盗、防爆、高空作业、用电安全、机械设备检查等。
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大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相应的也对园林绿化工程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1.1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关于园林绿化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书面要求、规定以及应急预案等,但是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这些规定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没有具体的整治方案,同时在进行安全责任界定中也不能起到很大效果;对于一些挂靠、转包的工程,分包商疏于管理,只负责收取管理费用,项目部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对各种违章、隐患等进行有效的治理。这些情况都导致园林工程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施工隐患。
1.2园林工程建设缺乏高质量的人才
对于先进的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项目进行的关键。但在目前的园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着大量的施工为了节约成本和效益,不注重管理人员的素质,导致了施工安全隐患的产生。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是很高,会在施工中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使园林工程产生安全隐患。同时,还有一些园林工程施工中,由于其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施工技术不到位,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进而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由于施工者没有收到良好的培训,在面对危险或者解决施工障碍时,他们都不能灵活地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这些问题的产生,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施工进程的延缓和施工质量的下降。
2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2.1规范园林市场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
园林施工的安全管理机制要顾全到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细节,规范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制度。在进行安全管理指标制定中,要将其详细的规划到管理层、施工人员,明确相关的安全管理责任人需要承担的明细,并且对安全的指标进行细化,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使之有依可据、有章可循,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安全影响,同时项目部的安全人员要及时的对各种违章、隐患等进行定期的检查、有效的治理。
2.2改善园林工程施工的作业环境
作业环境也是确保园林工程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有些园林工程在进行施工中,现场的环境比较差,给园林施工造成了安全隐患,比如:施工现场的人员比较混杂,消防设施安置不合理、陈旧等等。面对这种情况,园林工程的施工单位要积极的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进行改善,在施工现场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不能让和施工无关的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同时要安排专人对现场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确认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对于消防设施无法使用的状况,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换,确保消防器械能够正常安全的使用。另外,还要对车辆和施工该设备的进出场制度进行规范。只有在规范的作业环境下,才能减少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2.3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人才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必须要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施工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在进行人才的招募中,要在应聘者有过硬施工能力的同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同时也可以和高校进行合作,开展校企联合教学的模式,培养专业对口,素质较高的施工人员,这样能够更好地确保施工人员的质量;其次,对在岗的施工人员定期的进行培训,可以举办专家讲座,组织技能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扩充其理论知识的储备,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安全管理的要求;最后,对不服从管理的人员要给予严厉的处分。管理人员也是保证施工安全管理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培训、讲座,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情景模拟法,或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引进高素质管理人员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等,都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2.4加强监理工作的进行
在进行园林施工中,监理工作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监理工程师应该不定期对安全施工进行专项检测,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进行联系,定期开展安全监理会议,定期对安全资料进行抽查。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督促其进行整改以及落实,对于安全隐患要以工作联系单,监理通知单的形式给予指出,并监督其改进的进度以及成果,同时还要如实的对监理日记、巡视记录进行记录。对于施工单位不进行整改的情况,要及时反应,向上级进行报告,以履行监理的职责。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问题,开创园林绿化施工安全管理新格局。本文首先对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园林工程建设缺乏高质量的人才等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主要包括:规范园林市场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改善园林工程施工的作业环境,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监理工作的进行等几个方面,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园林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杨勇 单位:浙江欣华园艺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邓勇.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2]郭晓明.昌邑市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5.
2建筑行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贡市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从近年的统计来看,伤亡主要出现在施工现场的高空坠落事故,约占事故总量的70%以上,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
2.1人的不安全行为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主要表现为:a.现场管理人员未认真审查人员资格,致使未取得高处作业资格的工人擅自从事高处作业;b.在砌体、门窗安装等作业时,工人只图操作方便而私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c.为图方便快捷随意攀爬外架、阳台等地方上下进入操作层,而不按规定的通道通行;d.在拆除脚手架、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起重机械等时,相关人员到位不齐或是未严格按照专项方案操作;e.工人进行高处作业时,未穿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或是穿戴方式不标准。2)人的操作失误,主要表现为:a.在临边、洞口施工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b.在高处操作时未系安全带或是安全带系挂方式不正确而坠落;c.在交叉作业时,因作业人员之间配合失误而导致相关作业人员坠落。3)麻痹大意,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操作时或行动前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而轻率行动,比如未先探明脚下的脚手板是探头板或已腐朽破损的板而轻易踩上去坠落造成伤害事故,或者未先观察周边环境而误进入危险部位以致造成伤害事故。
2.2物的不安全因素
1)安全防护设施材料的强度不够、锈蚀老化等,主要表现为:a.钢管、扣件、顶托等材料由于壁厚或直径不达标、锈蚀、扣件不合格而折断、变形失去防护作用;b.脚手板由于厚度不足、强度不够而变形、折断等导致其上操作人员坠落;c.因其他设施设备(葫芦、钢丝绳等)破坏而导致工人坠落。2)安全防护设施不规范、装置失灵而导致事故,主要表现为:a.洞口、临边以及操作平台等周边的防护设施不合格;b.脚手架、施工电梯等设施设备由于搭设不规范、安全装置未检测或过期失效而导致脚手架、施工电梯垮塌、坠落。3)劳动防护用品缺陷,主要表现为:工人的安全帽、安全带等用品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为工人自购,有的为单位购买,未进行进场检测,以致有的防护用品已严重老化还在使用,根本起不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3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同时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企业应制定详尽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范围,做到专人专职,严格执行各级管理人员带班上岗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管理人员的自觉行为带动工人重视安全的自觉性,从而消灭违章作业,鼓励工人自觉抵制违章指挥,形成良性循环,将各类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和三级安全教育,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并应严格按照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后的专项方案施工。
2)明确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之间的责任。施工总承包企业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应在分包合同中明确各自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施工总承包企业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多数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都由专业公司分包,分包单位不服从总包单位管理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应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的责任。
3)加强现场材料质量检验和管理工作。施工企业租赁、采购的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具,须具备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并应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相关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同时,要建立台账,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并记录在册。
4)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现在多数企业为求效益,一味地抢工期、赶进度,只注重如何快速完工,而忽视了安全生产和管理,致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得不偿失。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各方责任主体必须坚持“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5)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监理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管作用,赋予监理单位一定的权限,鼓励和支持监理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理单位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切实落实人员定岗、持证上岗和总监负责制,加强现场项目部人员的配置和管理,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结合项目实际,严格审查施工单位和人员的从业资质,检查进场原材料,加大各专项方案的审查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旁站、巡视、平行检验工作。
6)加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力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大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各方责任主体的监管力度,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督促其大力开展隐患排查,确保安全施工。
1.人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建筑设计领域集中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学历高,学术能力强并且经验十分丰富。在我国所发生的建筑事故中,因为工程设计所引起的事故占总体事故数一个非常小的比例,绝大多数的问题出现在施工这个环节。可以说施工是建筑领域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地方本应该汇聚大量的优秀及高学历人才,可恰恰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建筑施工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整体不高,很多都是没有上过学的农民工,这就使我国建筑施工队伍水平整体不高。
2.材料质量问题
建筑领域一直都是腐败发生的重灾区,严重的腐败使得建筑领域偷工减料时有发生。很多商家生产的建筑材料并不能满足工程的技术要求,但却通过不正常渠道流入施工领域。如果是一些不重要的构件可能还不至于引起严重事故,但是如果这些构件是重要的结构受力构件或承重构件,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例如有些工程中出现混凝土梁和柱子中所配钢筋完全不符合要求,有个别地方甚至使用竹条来代替钢筋,这样的工程如果不发生事故是偶然,发生事故则是必然。
3.管理制度问题
(1)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所有问题中,“法”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基本法的支柱地位尚未建立,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以及条文的可操作性较差;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主动控制作用难以落实;法律对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规定不够细致,而对行业协会、工会等组织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地位、性质等没有明确规定;建筑安全违法责任设定存在责任缺失、责任不合理、行为与后果的非应对性、法律责任落实的非必然性等缺陷。
(2)建筑分包制度不完善翻看建筑法规,我们的建筑分包制度表面上很完美,但是在这个外表完美的分包制度下,却因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或法律效力太低而难以施行。比如目前我国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建筑分包管理的法律法规,仅在《建筑法》、《招标法》的有关章节就相关分包问题进行规定和说明,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而且法规中禁止再分包的规定阻碍了多元化发包模式的发展,而且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需求相悖。此外,我们管理违法分包的措施往往依靠以罚代管,没有有效的事前监管机制,因此,整个管理效果收效甚微。
(3)重生产偏安全当前我国建筑业都在抓经济效益,所有的公司都在以这个指标为基础来进行公司的效益评价。而且公司效益好了,地方税收就得到保障,政府就可以完成上级所分给的税收任务,因此,政府这里基本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公司效益好,公司的高层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与安全问题最有厉害关系的农民工也可以得到高工资,而且即使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也可以用巨额赔偿进行“私了”,这样一来大家相安无事,对安全问题都不重视。这些安全相关主体只在乎眼前利益的行为不仅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4)监督机制欠完善监督是我国建筑施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监督机制可以将事故的发生扼杀在摇篮之中,在问题没有演化成建筑事故之前,通过监督机制首先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然后把问题和隐患按照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进行改正,以此保障建筑施工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际工程操作中,很多施工单位没有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或者说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一个摆设,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行,这样就无法保证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无法保证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安全措施的优化
1.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是一项极其复杂且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需要大量优秀的高学历人才来支撑这项工作的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在所建工程的高度越来越高,危险性也越来越大,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而我国建筑施工领域的主力却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和低学历的高中毕业生,他们的知识水平非常有限,专业能力较低,虽然能够适应施工现场的艰苦条件,但却没有胜任建筑施工技术要求的能力。施工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建筑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我国应当积极引导优秀大学生队伍积极参与到建筑施工领域中去。
2.加强建筑材料监管
建筑工程材料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的保障,建立完善的建筑材料监管机制是解决由材料质量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根本办法。就建筑材料使用而言,可以建立“政府方监管、采购方负全责、使用方监督”的监督管理体系。具体而言,政府应对施工现场材料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以及质量检测报告证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相关责任主体依法做事;采购方应当对自己采购的材料负全责,一旦发现采购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应当及时中止材料使用,如有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另外,对于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或指定供货单位提供的建筑材料,材料使用方即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承担监督责任,如若发现质量问题应当及时提出,否则也要承担相应失职责任。
3.优化管理方法
(1)完善法律责任体系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强调“保护每一个人的安全和健康”,应明确不同项目参与主体的安全责任,促使大家共同参与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我国传统建筑安全管理理念片面强调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忽视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从业人员等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可起到的积极作用,导致项目参与主体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失衡,安全管理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虽然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但是各方安全责任条款数目和强度差别较大,比如建设单位安全责任条款较少,参与建筑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并未充分调动,工会虽有明确的安全责任条款规定,但是可操作性不强。
(2)完善分包制度首先就建筑分包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立法,提出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建筑分包法律制度;其次,创新建筑分包管理模式,顺应国际分包模式潮流;再次,将各国、各地区探索、制定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措施提升到法律层面,以弥补制度上产生腐败的缺陷;最后,对违法分包者加大处罚力度,对执法单位的越权或“不作为”行为,应加强责任追究制。
(3)强化安全意识当前建筑行业中,从业人员伤亡的数目触目惊心,但是企业管理方和政府方都可以神奇地将这些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由此造成了一种极其荒唐和悲哀的现象。那就是大家只注重生产不重安全,这种现象的危害是长远的,并且难以估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要让企业重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要对施工企业施以重罚,一旦出现人员伤亡重大事故,就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于有明显过错或者明知故犯者应当终生禁止其参与建筑施工行业,并且对所属公司按事故严重等级施以重罚,增加其不尊重生命的成本,让其不敢掉以轻心。
(4)完善监督机制当前建筑业的监督机制并不十分完善,监督人员应当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发现质量问题可以随时停止工程进度,并且责令其立即改正。同时监督人员要检查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查建筑设备质量,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要求限期整改,坚决杜绝劣质建筑材料流入施工现场。完善建筑安全法规制度,促使建筑企业加大安全工作投入,严格依照安全管理章程对施工现场进行不留死角的检查,并且做到随时检查,随时抽查。任何现场工作人员都应当积极配合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积极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安全管理一直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点,但是在具体的施工工作中,安全管理往往只成为了一句口号,安全管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特别是当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或工程进度产生冲突的时候,安全管理就被忽略了,也就是说电力企业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后者是为了赶进度,在知道安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还是要进行工程建设。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对于施工安全管理的投入也不足,安全管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还存在许多企业在发现安全问题的时候,采取的是逃避和拖拉的方式,对于安全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
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不牢固
近几年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正在全面的推进,管理的质量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但是还有许多电力企业并没有认真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安全管理也不到位、人员责任划分不清。这就导致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违章的现象,尤其是在进行危险系数较高的电力工程项目时,比如高空作业、大型机械施工和地下工程等,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安全保护不到位、安全设施不足以及违规情况较多发等安全隐患。
3电力工程安全教育不足
目前还有许多电力企业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管理者和操作者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那么也就无法将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进行真正的落实,安全教育培训一般是在国家的强制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会导致进行教育培训的机构以及培训的对象都会存在一些应付的心理,也就不会真正的对待安全教育培训的工作,并且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教育培训方面,有关安全教育培训的教材还不够完善,培训的内容也具有一般性,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建立安全责任制
安全责任制是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那么只有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安全管理的责任明确和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才能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企业和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只有充分的重视起来,才能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企业、部门以及人员的安全责任,尽量做到每一项安全事务都能落实到人头,只有这样施工安全和人员安全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2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督力度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监督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由于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现场操作时,很容易专注于某一项工作,这样就会忽略了其他危险点,而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安全事故高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监督和监管不到位,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服从监管人员的合理要求,并且监管人员的任用要进行充分的考核,监管人员必须是一个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工作人员,而且监管人员只需要进行安全监督,不应该进行其他的工作内容,以免出现监管漏洞。
3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还有一方面就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教育,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从而保证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能够按照规范的章程进行,使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符合行业的标准。同时要想使单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理可依,有基本的参照原则,就需要制定出严格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从而减少违规操作的发生,提高企业和人员自身的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及时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进而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4对危险点进行分析和预控
在建筑施工现场,很多企业的设计方案和工艺措施的执行都未按遵从法律规定,安全教育执行不到位,多数为形式主义。而施工现场的脚手架也未依照国家指标搭设,且周围杂物较多,所用材料不规范,这些都未按照法律规定执行,是重大事故的诱因。
1.2施工现场监管不到位
建筑施工的一个特点就是劳动密集性,但是多数从事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这就导致施工管理较难。而且,在施工现场上,施工工具随意堆放、施工材料规整差、施工步骤不合理等现象多发,从事人员之间没有协作精神,现场没有严格的纪律管制。
1.3建筑施工单位不重视
建筑施工单位的领导安全意识薄弱,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高于人员的安全,这就导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甚至于一些单位未签订安全保证责任书。部分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不设置安全员或者监督人员较少,且专业能力不达标,导致施工过程中无人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
1.4安全监管投入不到位
建筑企业为了降低项目成本,缩减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费用和保障设施,安全管理所需的资金配备较少,导致事故频发,影响恶劣。甚至于有些施工企业完全忽略安全管理,不仅不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过程还存在违法行为。有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利益,在采购环节大打折扣,降低建筑质量,而监理单位也未履行自身职责,造成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完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安全施工和企业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安全施工直接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首先,责任到个人,制定奖罚制度。其次,通过对设备故障率、事故起数以及人的精力等方面的评判找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完善责任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能够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每个员工都明确自身在安全施工中的责任,一旦事故发生则追究责任。
2.2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施工安全。在采购材料时要做好调查工作,对比市场上的材料,开阔进货渠道,采购部门还要简化采购环节,避免中间环节出现材料偷工减料等情况,对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合格。材料发放要进行跟踪,避免施工现场中有材料随便堆放现象。
2.3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对监管人员专业能力进行考核,确保其能力合格;制定监管制度,责任到人,每天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检查,避免微小隐患,发现隐患后要立即根据有关标准和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整改。
2.4加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对工程施工的工序进行合理优化,落实施工方案,有效的管理施工组织。对已经完成的工序进行测量和排查,确保每个工序都符合标准和施工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熟练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确保各个施工工序的规范性。
2.5做好施工前的管理工作
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建设工作做好准备,通过图纸和技术人员对施工的难点、重点以及易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讨论和分析。负责施工现场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对施工中的各管理项目熟悉,确保在管理和施工中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在工程开建前,将组织工作做好,对多使用的机械、采用的技术和所用的工程材料要全面了解,做好质量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科学计划、落实方案、符合规范。
2.6建立信息化的安全动态管理模式
息化安全动态管理模式依靠的是计算机技术,建立动态管理平台,实际上是采用信息技术,将施工安全进行分解从而分配给不同层级的相关人员,也就是精细化和责任化一体的计算机系统。这个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工程的进度查看最新的安全规范,对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计划并指导到实际的工程施工中,从而减少因沟通或者技术等因素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动态查看工程进度,安全管理的计划和引用情况清晰化,可以将整个施工阶段的安全重点准确的传达给施工和监管人员,从而避免了粗放式管理中出现的隐患。
铁路工务大修的施工项目较多,包含大机清筛、道岔换铺、人工换轨等其他零散施工项目,对铁路运营的安全风险影响较大。如果在进行铁路工务大修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不到位,没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案,没有详细的风险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时,将很难控制现场施工,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期限,甚至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事故。
1.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落实责任管理是安全管理最有效的途径,但是现阶段在一些铁路工务大修工作中,由于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因而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责任,如果作业人员安全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很难在根源上防控施工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无法落实责任人。也正是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会在施工中出现工作进度放慢,对接不上等问题。
1.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人为因素对铁路工务大修施工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修施工涉及车务、电务、供电、工务等多家单位,施工中交叉影响、相互干扰的因素多,安全风险因子也随之增加,这对于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能力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施工人员会显得懒散,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应该慎重选择,应该选择那些经验丰富且安全意识强的作业人员。
2铁路工务大修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2.1安全风险控制为关键点
在工务大修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会存在诸多的安全风险。在施工之前,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清除。在此情况下,应该从安全风险控制角度出发,做好安全预想。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消除整条线路的安全隐患,还要对工务大修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定位。大修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工作的出发点要立足于现场实际情况,立足于一线职工具体工作情况,再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来确定出施工方案、安全保障措施等,这样进行风险控制质量会高一些。进行施工时,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违章施工,应该根据操作标准执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科学做好安全防控工作,将安全落实下去,这样才能保障安全生产。众所周知,工务大修施工线段比较长,人员属于分散状态,安全管理跨度比较大,这不利于施工安全。因此,理当做好管理工作。管住边远作业人员不失管,管住单独作业人员不失教,管住重点施工人员不失控,参与施工的单位和部门,都应该掌握好安全风险控制方法,在施工中基于安全理念,不断提升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将安全风险根植在脑海中。干部职工根据自己的岗位安全职责,加入安全风险排查,落实安全风险责任。
2.2安全责任落实下去
工务大修的施工现场最常强调的问题就是“重视安全”,然而重视并不是简单的说说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重视安全责任,重视安全意识,做好督查和引导工作。施工中任何施工作业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存在于施工现场的任何环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将安全生产融入每个环节中,必须将其提到日程上,时刻警惕,切实杜绝安全风险出现。针对安全问题,可以借助闭环管理方式去解决:第一发现问题,第二制定出措施,第三进行整改,第四复查。如果该环节中发现了安全隐患,需要专门的负责人进行跟踪整改。上级领导要对其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确实将安全隐患控制住,使得施工进展更加顺利。强化各级人员安全责任的落实,这是必不可少的。借助监督系统,开展工务大修施工检查,提供科学的质量保障。需要的时候,每个工作面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还有专门的人进行监督和管理。每个级别的管理人员,在自己负责的工作面内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了解一线工作进展情况。施工中要严格根据标准执行,让职工明确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另外,还理当重视对职工风险辨识和防范能力的培养。
2.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事故一旦发生了,就会导致损失的出现,但是要从事故中总结经验吸收教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有效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通过安全教育活动来增强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定期对存在管理缺陷以及安全隐患缺陷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方案,责任落实到人。岗前要进行培训,强化职工的安全考核,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应该落实到安全管理日程中,这是任职和顶岗之有效条件。每年都要举行培训,培训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施工人员获得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安全考试不合格的施工人员重新进行培训。施工现场一般都是由施工单位统一制定,根据实际工程任务,对施工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务大修施工项目、材料以及工艺比较繁杂,每一工种对应的施工技术要求都不同,每种工艺处理方式差异较大,因而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超强的作业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反馈汇总进而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教育。
2012年3月5日7点32分,参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武警水电二总队五支队用巡逻艇搭载8名监理公司工作人员对水利枢纽工程质量进行例行检查,在巡逻艇行驶到坝头位置时巡逻艇主机突然熄火,巡逻艇从坝口急速向下漂流,情况十分危急,后经峡江县地方海事处紧急搜救,在坝下找到遇险船舶,幸无人员伤亡;2012年5月9日15点30分,在峡江水利枢纽施工水域上游,参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的“新干运7639”船舶满载砂石,在即将到达料场码头时,主机忽然失去动力向大坝围堰漂移,危急大坝围堰安全及围堰内数百名作业人员安全,后经峡江县地方海事处紧急救助,将险情成功排除。
2012年6月份,吉安市地方海事局组织对参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19艘施工船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检查中发现:(1)部分施工船舶技术状况较差。大部分是老旧船舶,一些施工船舶为改造后的船舶或二手船舶,其船机电设备性能较差。(2)船舶消防、救生设备缺失严重。检查中有80%的船舶救生衣配备不足,救生圈配备率为零,消防设备配备就更差了,19艘施工船中只有一艘船舶配备了灭火器。(3)多数船舶配员不足。为节约成本,大部分施工船舶实际配员不足,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船员证书,持证船员不到30%。(4)船员素质较底,安全意识淡漠。经了解,19艘施工船舶的船员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法制观念淡薄,业务能力低下,不按规程操作,对船舶航行作业安全缺陷视而不见,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工作时不穿戴救生衣,超载冒险航行时有发生。(5)大部分施工船舶没有按规定显示施工作业警示标志和悬挂号灯、号型等信号标志。(6)“交通船”交通船违章载客现象严重。虽然施工单位雇用了一艘渡船作为交通船,但是渡工为贪图方便,节省成本,不愿多跑,导致违章超载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上、下班时间更为严重,有时实际载客超载2~3倍。
加强施工船舶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严格把好审核关。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水上水下活动许可审批手续时,要将施工船舶及船员的所有证书资料交海事管理部门查验,并提交以上文件资料复印件存档核备。海事管理部门在审核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审核有关文书和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要加强对申报单位提供的施工船舶和船员的所有证书资料的查验,对不符合航行安全和作业安全的船舶一律不予审批。必要时,海事执法人员在接到水上水下活动申请报告后应对施工船舶进行现场检查,实地了解船舶的真实技术状况和配员情况,严格把好审批关,杜绝不合格船舶进入施工作业市场。
二、做好施工船舶进场前的安全检查。根据批准的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现场海事监督人员要严格核实施工船舶是否和许可证上允许施工的船舶一致,坚决禁止未取得活动许可擅自参与施工作业的船舶进场。对活动许可的施工船舶要做好施工前的安全检查,主要针对对船舶证书、船员证书以及消防、救生、船舶技术状况以及防污染等安全方面进行检查,对不满足适航(作业)条件的船舶一律不予进入施工现场,等待船舶缺陷纠正后方可参加施工,对施工前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章行为要坚决依法惩罚,保障施工船舶适航,船员适任。
三、加强施工船舶的现场监管,现场监管是最重要的管理环节,也是最后的管理底线,因为所有的安全措施说到底还是要落实到作业现场。同时现场监管也是最直接、最快发现问题和最有效纠正、处理问题的环节。现场监管不能流于形式,而应从专业的角度来检查施工作业中不完善的地方。加强督查,优化现场监管模式,通过定期、不定期到水域施工现场对船舶的配员情况、船舶救生设备、消防设备有效到位情况、施工安全作业程序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查看船舶是否按照施工水域范围施工、施工现场是否设有警戒标志、施工船舶是否悬挂相应的号型号灯、施工作业船舶是否有违反安全作业的现象,检查施工船舶是否守听指定频道,是否按要求遵守施工通讯,船对船、船对岸的通讯是否有效、畅通。执法人员在对施工船舶进行安全检查时,可以适时联合施工项目部开展船员操作性检查,促使船员履行职责,同时对设施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确保设施的安全性能处于正常状态。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予以批评教育,督促船舶认真整改存在的缺陷,严肃查处施工船舶违法违规行为。对于那些未取得活动许可从事施工作业、拒不服从管理、套牌船、“三无”船舶,要按有关规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坚决清理出场。
四、落实建设施工单位安全责任主体。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法定义务,是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有效途经。工程建设单位,就是水上施工安全的责任主体,应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各施工单位是各自施工区域的具体安全责任主体,负责对分包单位及施工船舶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海事管理机构在具体的监管中,在明确建设施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的同时,应紧紧抓住建设施工单位,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形成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施工船舶-施工船员的五级安全管理体系。督促建设施工单位成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安全生产资金;督促施工单位制订施工安全保障方案,落实通航安全评估中提出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对策;督促施工单位要与其服务的施工船舶签订安全责任书,将施工船舶纳入安全管理体系内进行管理。
对于整个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提升,且在具体的工作中,他们想问题与办事情不从实际出发。还有许多的管理人员的思想浮躁,不能对安全管理高度的重视。在具体的管理中,不能及时的对现场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全新的安全管理讯息不能准时的了解。对安全措施的实行情况与安全的隐患有没有存在问题等,缺少一定的研究与考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出现。
1.2安全管理措施实施不到位
近些年来,我国的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对施工安全管理责任没有进行明确,因此造成了施工安全的管理措施不能有效的落实,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发生的安全因素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但其最关键的问题是安全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市政建设单位许多是当地的建设行政单位与通过授权委托的部门,因此,一些单位与部门自身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措施与施工制度,还有一些项目在开工后都没有签订有关的施工合同;有些部门在开工后没有质量监督手续与施工许可证等,在检查的时候才进行办理;一些政府市政工程为了取得利益的最大化对施工的工期不断缩短,因此造成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隐患。
1.3对内在危险的警惕性低
对内在危险警惕性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与市政工程施工的特征紧密相联;(2)职工的安全意识不足。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施工的劳动强度比较大,会耗损员工许多精力,许多的安全事故发生并不是由于安全意识的匮乏,而是由于身体不适所造成的,比如:过渡劳累让警惕性下降等。
2影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
2.1自然环境因素
市政工程施工绝大部分是露天的作业,自然环境因素对其中影响很大。在施工时,倘若施工单位对天气的预测不够准确,且缺少有关的应对天气的处理办法,会很容易给工程带来严重的毁坏,导致人、财、物力的损失,从而对施工的进度产生影响。
2.2原料因素
原料因素在市政工程施工中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在目前混乱的市场经济下,一些厂家为追求跟多的经济利益,生产出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施工单位如果不对此进行严格控制,购买不达标的材料,加上缺少配套的保养,就会给工程的施工造成大安全隐患,对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
2.3人员因素
市政工程的施工队伍里许多是一线的工人,没有经过专业技术的训练,他们通常是靠着经验来施工,缺乏技术,再加上安全施工的意识比较的薄弱。他们自身对不科学的施工的约束与控制差,施工现场有着很大的人员流动性的缺点,就导致了施工的不安全,很容易引发群体性的安全事故。
3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解决方法
3.1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
安全技术措施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支持。倘若没有安全保障,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在施工中要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例如:在进行基坑顶边堆放弃土时,弃土堆的堆土高要小于1.5m,坡脚到基坑上边缘不能超过1.2m。在要求施工的道路四周有电缆、燃气管线与给排水埋设时,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方案进行开挖施工,避免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导致严重的危害。
3.2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管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网络系统,主要包含特殊人员上岗证、安全的网络计划、安全的计划体系、安全协议书、安全人员的资料、安全教育计划、施工人员名册等。在施工中,要记录安全记录,对特别的机械与工种工人建立特定的安全资料,建立健全安全奖罚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违章必纠”。
3.3强化设备管理工作
市政工程施工要使用的机械种类比较多,包含了土方机械与钢筋混凝土机械等,机械设施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因此,要仔细的对设备管理工作落实,避免机械设备安全隐患的出现,其具体方法法:(1)完善机械的运用和养护维修,结合施工设备的实际投入,有效、科学、合理的对机械资源进行分配。在提升设备利用率的基础之上,强化对设备的保养力,出现机械异常,要准时的进行修理,杜绝带病工作;(2)合理的制定设备运用计划,运用具体的施工,对配件购买计划进行完善,做到在设备进场后马上进行施工,可以有效的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减少了施工成本。
3.4设立安全管理评价标准
安全评价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经过对设施与生产中的操作有没有适合具体的技术规范与标准来评价考核,依据考核的结论对工程的每个方面进行分析,寻求安全管理中会出现的安全隐患与会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是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也为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供给全面的讯息。
3.5建立完善道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单位根据实际的标准的安全管理,依照事前防治、事中操控与事后改进的理念展开安全管理。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要保证持证上岗,且有相关的安全工具,购买适合的安全生产设施,在施工段,设置警示标志,监督部门要进行及时的检查,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
3.6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提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就要求不断的提升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定期的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专业的技术培训,进而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二,经过专业技能与安全知识的培训,使得施工人员更好的掌握安全操作技术,按照安全的施工操作流程施工,坚决避免违规作业的问题。
2)现场机具机械设备的巡检、养护、更换不及时。一些安全装置丢失、破旧、应该淘汰的设备,仍然使用;应该定期保养的设备不及时保养,疲劳使用;应定期巡查的机具设备无人巡查,致使有了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比如电锯的防护罩丢失,配电箱巡检工作不做、巡检表在监理检查前突击填写,都是很多施工现场不重视、经常出现的情况。
2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办法:
加强各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此着重谈如下三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项目部应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与分包队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分解安全目标,明确管理要求,划分管理责任。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成员包括安全主管、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等。应按照工程规模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员,投入工程所需要的合格的机具、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用品、脚手架、模板等工程材料及物资。规范各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等始终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和使用。
2)安全教育制度。一般包括对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①管理人员包括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技术干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行政管理干部、班组长和安全员,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人员进行相适应内容的安全教育。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部门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独立作业。并且操作证须定期复审,方可持续持证上岗。③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改变工艺和变换岗位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三种形式。三级安全教育通常指公司、项目部、施工班组三级。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或新设备,员工变化岗位或工种,长期放假离岗一年以上的情况,都需要重新进行岗位的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包括平时工作中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安全思想、安全态度进行经常性提醒和教育。
3)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要深入施工现场,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生产设备以及相应的安全卫生设施和员工的操作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工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的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有缺陷的设备、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要坚决予以更换。对于简易设置的安全防护措施、保养不及时的设备等要及时予以纠正。安全检查的主要类型有:全面安全检查,经常性检查,专业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检查,要害部门重点检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