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4: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手术室护士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手术室护士必须接触各种手术患者,要清洗、整理患者手术后的各种器械、敷料、仪器等,若自我防护措施不规范,不仅自身可能感染病原体,甚至发生交叉感染。为保障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有效控制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防止医源叉感染,必须加强护士的教育培训,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与减少手术室相关职业性感染。
一、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生物性危险因素生物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结核等微生物感染。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而成为传染源。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常使用锐利器械如刀、剪、针、骨钩、锯片等,因工作节奏快,传递器械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污染的针或锐器刺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研究表明,约有11.7%手术室人员存在意外的血液接触。
1.2化学性危险因素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甲醛等。这些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不良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接触以上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
1.3物理性危险因素
1.3.1电离辐射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不断开展,手术室人员接触放射线的机会不断增多。特别是骨科手术使用“C”型臂的频率很高,长期小剂量接触可导致局部皮肤变硬,乏力、头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植物神经紊乱综合征;长期照射,可致白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严重可引起免疫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女性有月经失调,在妊娠时会引起自然流产、死胎、先天性畸形和发育障碍等。
1.3.2电器及锐器伤手术室用电设施及锐利器械很多,如操作不规范可能损伤自己或他人。
1.4环境因素
1.4.1噪声污染安静手术室内背景噪音约13dB。术中连续噪音来自麻醉呼吸机、吸引器及麻醉排污系统;间断噪音来自多功能高频电刀、麻醉报警及运用手术器械、物品及仪器移动声等;室内人员的谈话声约为60dB。骨科手术还包括骨锤敲击声、电锯、电钻、磨钻发出的噪音,长期接触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人体判断力和持续记忆力减退,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1.4.2麻醉废气的污染主要是异氟醚、安氟醚,可从面罩活瓣、罗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内空气。长期接触可导致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逐渐蓄积而达到危害机体健康的浓度,并可产生慢性氟化物中毒和遗传影响及其他影响如白细胞减少等。
1.4.3烟雾的危害烟雾中的漂浮颗粒含有炭化了的组织、血液成分和各种化学物质及气体,可能含有一些可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暴露于烟雾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常主诉恶心、头痛、眼睛和上呼吸道不适等。烟雾是否能直接导致人体发生肿瘤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1.4.4高浓度CO2据王娟报道,手术进行中手术室空气中CO2浓度可达0.11%。CO2主要来自人体的呼吸和电刀的烧灼,当浓度达到0.1%时,空气状况开始恶化,出现不良气味,人体会感觉不适。
1.5生理、心理危害
1.5.1生理危害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常处于被动,长时间站立,身体重力集中于下肢,久之容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时常保持颈椎前屈位15~20度,连续站立时间约5~7h或更长时间,这种姿势易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手术室工作近乎于一种静态作业,即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维持。这种作业极易疲劳,局部肌肉乳酸堆积,造成肩周炎及腰肌劳损。手术室是一个全封闭的空间,空气净化需要层流来洁净,长期空调制冷制热保持恒温可引起风湿、关节酸痛,封闭的手术间含氧量不足,造成缺氧,引起头痛、头晕、困乏等症状。
1.5.2社会心理危害手术室工作人员经常加班加点连续工作,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紧张、超负荷工作以及长时间饮食不规律等,可造成身心疲惫,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手术室工作要求精准度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需要配合不同性格的医生,丝毫不能出错,导致护士心理压力特别大,特别是新护士,可导致或诱发神经衰弱、慢性头痛等。
二、防护措施
2.1生物性危害的防范术前应完善手术患者生化检查,准确了解手术患者HBV及HIV等病毒携带情况,做好围手术期的安全防护。
2.2化学性危害的防护对于戊二醛、骨水泥、甲醛等有害物品,必须戴上防护手套、防护目镜等,操作完毕后应到空气流通处深呼吸,加快气体交换。
2.3物理性危害的防护骨科手术中要行X线透视的,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并在手术间安全的范围内设置铅屏风,妊娠期间避免接触。定期维修电器,遵守用电原则,熟悉仪器的操作步骤,避免发生电击或灼伤等。
2.4环境因素的防护手术室内应尽量减少躁音,保持手术室的安静。手术间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统,使用密闭性好的麻醉机,把泄漏量降致最低,术中使用负压吸引随时抽排废气。
2.5掌握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
2.5.1手卫生洗手是防止医院院内感染传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我科通过增强洗手意识,掌握“七步洗手法”,培养良好的洗手习惯,切断了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
2.5.2戴口罩为防止交叉感染,需要遵循以下规程:每一台手术更换新口罩;调整好口罩系带;压紧口罩上的密封条使口罩紧贴口鼻周围;术中口罩如被血液、体液溅射污染应及时更换;口罩使用完后马上按规范处理。从而降低由于口罩使用不当引起的交叉感染。
2.5.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手术室业务学习,手术中熟练配合,动作协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可使误伤和污染的机会明显减少,从而减少因技术生疏、动作不协调所致的损伤和感染。
2.6生理、心理健康的防护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条件,节约体力和能量,改善工作条件,术中交替活动下肢,平时加强体育锻炼,穿弹力袜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护士长应合理安排和调整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工作,避免长期做单一持续的工作。手术室工作者早餐应吃高热量、营养丰富的固体食物,延长胃排空时间,针对大手术,应人性化地安排人员替换吃饭,避免饥饿工作,不利身体健康。手术室护士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有时难以顾全家人,家人应给予充分理解与支持,护士自身也应学会正确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总结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的医疗设备、医药用品的广泛应用,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也在产生新的变化,只有不断正确认识手术室工作环境中现存及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防护意识,采取规范的防护措施,才能既有效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又维护了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手术室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制定针对性考核内容,以手术室护士的实际工作为基本依据,实现评价的合理性
医院将360度绩效评估法运用在手术室护士的绩效考核中,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以全面评价标准为基本前提,多角度、多方面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真实想法,以她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依据,从而确定考核者。一般来说,考核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术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调查表应该包括手术室管理、工作态度、技术水平、沟通状态、综合满意度以及关怀程度等多个指标;(2)护士长、科室主任、护理部评价表应该包括沟通能力、职业道德、业务水平、服务投诉、带教以及护理记录等;(3)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应该包括查对情况、物品准备、手术配合、无菌技术、应急能力、服务态度以及责任心等指标;(4)个人评价则包括想法与建议、工作实绩、自我认知以及科室服务情况等[5]。
1.1临床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4个专门科室抽取护理人员30名,4个科室分别为骨科,普外科,胸外科,皮肤外科。所有参与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26±3.4)岁,学历方面专科20人,本科10人。主管护师5人,初级护师15人,初级护士10人。工龄为1~20年,平均为(7±1.4)年。参与调研的4组护理人员在生理及学历,经验等一般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培训目标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是护理人员对操作更加规范,熟练及有良好的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加护理人员互相配合度。
1.2.2培训方法
4组每组分配2至3个专科护士来进行指导教学,对每个护士进行详细了解,对其所负责位置及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后进行专业辅导,强化每个护理人员的对设备对仪器对器械的认知,熟练其应用与保养,并加强互相之间手术的配合,手术时进行指导,并进行专业知识讲解,使护理人员对手术的辅助更加专科专业化。
1.2.3专业课的教学
①该专科的生理部位的解剖学的讲解,及病例状况下的改变。②专科的手术所需器械使用摆放及保养。③手术时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讲解。④对突发事件的急救与应对,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及不同程度下的用药说明以及无抢救药物时的代替手法说明。
1.2.4培训后考核
在一年的培训过程中由护士长与专科培训护士组长分多次对该阶段的培训进行测试,如器械维护使用,应对措施方法,操作规范熟练度。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并经审核后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代表。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检验指标为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资护理人员手术室操作考核
经过培训调研后3年以内,3~5年,超过5年的护理人员手术操作考核评分分别为(89.1±3.9)、(93.2±3.7)、(96.3±3.1),均好于培训前(82.4±4.2)、(87.9±3.2)、(91.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人员器械掌握程度、保养及应急能力考核
经过培训调研所有年龄段护理人员经过专科培训后其手术室器械掌握程度及保养知识(95.9±3.1)分,比培训前(87.1±4.3)均有较大进步,前后比较差异较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手术室护理干预下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探视患者查阅病历,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新开展的手术,患者对手术的方式和疗效不太了解,思想上会有顾虑,持怀疑和恐惧的心理,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协助医生对患者解释手术的方法,微创手术的发展和优势,帮助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行俯卧位训练,告知术中注意事项,手术的关键在于穿刺定位,所以患者在此项操作中,避免活动、咳嗽,防止损伤血管,引起大出血。
1.2.2术中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手术环境。调高手术室室内温度至适宜范围;术前用酒精纱垫擦拭物表,保证环境质量;术中用物准备到位,器械护士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性能、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配合准确及时迅速,严格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摆截石位,放置输尿管导管时,腿架放置合理,避免引起腓神经损伤或压迫腘窝。俯卧位时,注意胸腹部、膝关节、踝部垫软垫,使其处于功能位。铺巾后以穿刺部位为中心粘贴普外科护皮膜(即3M术粘巾),范围大一点,最后在穿刺区贴脑科护皮膜,末端放入地面容器中。采用3M术粘巾覆盖术野皮肤,可减少皮肤散热同时防止弄湿手术巾和手术床,增加感染机会。灌洗液适当加温,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冲洗液的最合适的温度为37℃,过高或过低都会给人体带来不良反应。蒋群研究发现低体温可减慢呼吸和心率,减少供氧量和可利用氧量,降低血氧饱和度,最终器官供氧不足。PCNL患者容易出现低体温,如何控制患者的体温降低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1.2.3术后护理术后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24h内,因此须要卧床休息,不能剧烈活动,利用身体自身的压力压迫术中穿刺点。妥善固定肾造瘘管,防止造瘘管脱落,避免牵拉、受压、扭曲、保持引流通畅。引流液位置不得高于床平面,活动时不得高于造瘘口平面。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113.32±12.13)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5.28±13.65)min。对照组发生术后出血并发症2例(7.6%),实验组未发生。实验组术前体温(36.4±0.3)℃,术后(36.5±0.2)℃;对照组术前(36.4±0.3)℃,术后(36.1±0.2)℃,术后对照组体温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截石位手术的患者,入选患者均无静脉栓塞、心脑血管疾患,同时排除下肢外伤史、脊椎外伤史以及下肢局部皮肤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1.2±3.8)岁;手术持续时间52~83min,平均手术持续时间(63.2±12.1)min;22例为椎管内麻醉,18例为全身麻醉。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3.4±4.1)岁;手术持续时间53~82min,平均手术持续时间(66.4±11.8)min;21例为椎管内麻醉,19例为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截石位护理、血压、心率及脉搏等生命指标监测、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访视。术前应对患者展开细致、全面的访视,根据既定访视流程、方法以及指引,确保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与全面性。②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应积极迎接患者,以真诚、亲切的态度以及温柔委婉的话语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其焦虑情绪,并引导患者快速熟悉手术室环境,平复心情,做好迎接手术的准备。此外,应告知患者术中仪器设备监测可能发出的各类声音、麻醉效果以及因麻醉产生的感觉,以免患者因不适感而出现突发事件。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不可急于搬动患者或将其下肢快速平放,而应轻拍患者小腿肌肉,同时观察其心率以及血压波动,引导患者做被动屈膝运动,3~5min后可将另一侧下肢放平。此外,在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伴有神经兴奋性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应予以密切监护,以免患者躁动而发生坠故。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神经、血管受压情况、皮肤压疮发生率、足背静脉怒张发生率、下肢运动感觉异常情况(包括足外侧、足背以及小腿外侧位置丧失感、皮肤麻木以及针刺感)。
1.4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具体内容涉及护理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服务态度、患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否与放置、麻醉以及手术积极配合,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提示为满意;60~90分提示为一般;<60分提示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手术本身也属于一种应激源,其术创程度往往与患者生理及心理反应成正比。患者一旦产生过激反应,则会对其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手术耐受力以及机体抵抗力的降低,不利于麻醉与手术的实施。特别是截石位导致患者隐私部位完全暴露,加之患者对麻醉以及手术方式不甚了解,对于医护人员和手术室环境较为陌生,因此经常出现焦虑、羞耻以及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患者在此情况下处于严重的心理应激状态,导致其手术依从性减弱,不利于术中配合。从临床角度分析来说,截石位是为了确保患者适应手术需要而做出的一种强迫姿势,具有较高的摆放要求,同时难度也相对较大,一旦摆放不当则会造成软组织挫伤、大腿根部皮肤以及血管神经受压。此外,患者下肢悬吊时间过长也会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继而引发麻木、酸痛、肿胀以及瘀血等合并症;腓骨小头受压则会引发腓总神经受损。在重力影响下,患者头高脚低位时双肩部以及头枕部负担较重,术后多发酸痛不适,甚至出现压疮。临床研究表明,在流体静力学效果下,长时间截石位会导致心脏输出量改变,手术结束后若未合理摆放下肢则会造成突发性低血压。所以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着更为专业和严格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人本理念,从患者角度出发,不断提升个人护理技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分别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对患者展开全方位护理,有效避免了膝关节按压、腓骨小头挤压以及腓总神经受损的现象,同时也规避了传统截石位导致双下肢悬吊引发血液回流障碍以及根部皮肤受压的问题。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医疗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涉及较多细节。一旦出现手术室护理缺陷,会给护理质量带来影响,严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功能损害、伤残、死亡等。有研究认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能对患者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进行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本研究以11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手术室护理方法的不同,将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9~65岁,平均(44.8±6.2)岁;平均手术时间(150.1±10.2)min;手术类型:18例普外科,11例骨科,11例骨科,10例妇科,5例神经外科。对照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19~65岁,平均(44.6±6.5)岁;平均手术时间(152.2±11.0)min;手术类型:16例普外科,12例骨科,12例骨科,8例妇科,7例神经外科。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术前检查、常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
1.2.1术前护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资料进行核对;彻底检查手术器械、设备、仪器等,确保其运行正常;术前1d加强病房巡视,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减轻其术前焦虑情绪;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提升治疗信心。
1.2.2术中护理
送至手术室后,紧握患者双手,以亲切的目光、温和的态度消除其负性情绪;麻醉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固定,遮盖不必要暴露的部位,尊重患者隐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中配合需轻柔、准确、迅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3术后护理
术后认真清洁患者皮肤,并清点手术器械,避免将其遗留于患者体内;开启恒温水毯,直至离开手术室;做好外露部位保暖工作;患者清醒后,告知手术顺利进行,及时肯定其表现,改善心理状态;告知术后常见并发症,做好早期观察及预防。
1.3观察指标
(1)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采用百分制,包括护士配合、器械准备、仪器管理、消毒隔离,各项分值分别为30分、20分、30分、20分;护理安全最高分为100分[2]。(2)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分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直接影响着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手术疗效,需引起高度关注。细节护理是临床上的一种护理模式,强调充分关注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促使护理工作更为人性化、规范化。该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将人性化理念贯彻在护理过程中,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及服务质量,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帮助其解决问题。本研究对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内容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其中,术前要求做好三查七对,认真核查手术器械、设备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正确认识,缓解负性情绪;术中协助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提升配合技能,坚持无菌操作,避免出现医源性感染;术后做好保暖工作,加强并发症早期观察及预防,可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促使其尽快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3]结果相似。提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辅以细节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护理质量。此外,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辅以细节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护理质量评分,改善护理满意度。
作者:廖春莲 李春玲 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1±19.26)岁;以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52±19.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①建立规范章程。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病人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等。对于考核优良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应对其进行再培训。手术病人的核对制度是指术前详细了解清楚病人的姓名、房号、床号、手术名称等。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核对,使用之后应先毁形,再消毒。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输血应执行“十对”制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③还应加强模拟操作,提高护理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自己。④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大、病人较多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白班/夜班交替,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⑤应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提供最人性化的护理。如在术前访视时,可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多关心患者,以利于后期交流;在术中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圆满完成手术护理;术后随访时,应耐心提醒患者须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室术前空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空气菌落数仅为(70.25±28.10)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0±80.50)cfu/m3,而此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下降,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1手术护理工作,抢救记录不完善,急诊手术,手术中抢救时需执行口头医疗。
1.1.2手术发展与手术配合之间存在差距,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手术不断开展,大量精密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使医学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1.1.3护患沟通中听说的问题,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反应,都可能是病情变化的反应,工作人员每一句话都会给患者造成影响。
1.2防范措施
在手术室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使用口头医嘱后要求医生一定要及时补记医嘱,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并准确全面地真实记录,抢救记录是护理人员为进行抢救、治疗、实施管理以及病情动态改变的记录,在法律上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确保护理质量,对每项新技术,新机器的使用,制定出工作流程,悬挂工作间内,便于人员出现流动时,在最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使各项操作都能一丝不苟的执行,将差错事故降至最低,在排班时注意将不同业务水平,健康状况、年龄、学历的人员适当搭配,有助于各层次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重视患者主述医护职责分明,打造“团队精神”与医师达成共识,对疾病病情及治疗的解释非常谨慎,一般由医生负责解释,护士只做保键宣传,积极配合麻醉师做好患者工作,维护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2、手术前的安全护理
主要是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确认,接患者时严格按手术通知单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核准,颈、脑、胸、肾、肢体等部位以及疝的手术,应在通知单上注明何侧。接到手术后,必须送指定手术间,巡回护士及时做好十二项核对工作,麻醉前与麻醉医师核对;手术开始前与手术医生再次确认手术部位,必要时借助CT和X线片。
3、手术中的安全护理
3.1手术用物严格执行清点制度
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或手术一助共同清点纱布敷料及尖锐物品,每进行1次均计数,手术中追加任何物品立即记录。关闭体腔、深部组织及伤口前后均需再次清点计数,术中更换人员、交接班时亦应计数及记录。
3.2手术摆放遵循三要素原则
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做好三查十二对,详细核对手术通知单、病历、患者,最后和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部位。护士应熟悉安置各种有关的解剖位置,熟悉各种手术架辅助垫及手术床上各种调节开关的正确方法。安置任何一种时,要尽量使患者处于生理功能位。平卧位时,患者头、颈、胸、腰在同一水平线上,避免头部过度扭转,以防椎动脉供血受阻。上肢外展不超过90°,防止臂丛神经损伤;安全俯卧位时,保持患者的头、颈、胸椎在同一水平上,保持颈椎中立位,避免颈过伸造成医源性脊髓损伤。女性防止乳房损伤,男性注意外生殖的保护。安置截石位时,避免腓总神经损伤。麻醉前进行全身皮肤评估,注意皮肤不会因而受损或压疮。手术前,巡回护士遵医嘱放,予防护措施。手术中注意皮肤外观及颜色变化,特别是受压肢体。手术麻醉苏醒后,移动患者再次进行全身皮肤评估。
3.3手术中用药安全
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要做到患者、药名、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正确,并签名。抢救用药及即刻使用的药物,巡回护士执行医嘱时要口头核对2遍药名、剂量、给药途径。手术结束后才可以将药品包装弃去。输血时必须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3.4电刀的安全使用
手术前巡回护士检查电刀性能是否良好,使处于备用状态。选择尺寸合适的负极板,粘贴在肌肉丰富的部位,应远离心脏。乙醇消毒处必须待皮肤干后再使用电刀,防止局部烫伤。完成手术观察巡视连接处负极板有无异常,手术后去除极板后进行皮肤评估。
3.5无菌技术安全操作
3.5.1手术人员
面对无菌区,双手保持腰以上无菌区内,更换位置时采取面对面或背对背更换。非无菌人员与无菌区保持30cm的距离,对灯或传递物品时,勿跨越无菌区,避免在两个无菌区或无菌人员之间通过。
3.5.2手术台
只有台面是无菌的,无菌包确认在有效期内,若有破损、潮湿或掉落地面均视为污染。任何无菌物品如果怀疑其无菌性就应视为污染。
3.6气压止血带的安全使用
3.6.1部位选择
上臂宜在上1/2,向下会损伤桡神经。下肢应置于股骨中上1/3,尽量靠近大腿根部腹股沟处。前臂和小腿不宜结扎止血带。
3.6.2压力和时间设置
成人上肢为40kPa,下肢为53.2~79.8kPa,不超过80kPa。小儿上肢为20~25kPa,下肢为25~35kPa[6]。时间上肢为1h,下肢为1.5h,重新使用间隔10~15min,连续最多不超过4h,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3.6.3包扎在袖带下垫纱布垫或绷带卷,绑在手术部位上端,至少应距手术野10~15cm,再外加绷带固定,松紧适宜。术中严密观察使用止血带的肢体出血及病情变化。
4、手术后的安全转运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手术前访视,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例行常规检查等。给予观察组实施全程手术配合护理:①术前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访视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将患者的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行消除,以确保患者能够以一个积极自信的进行手术。手术之前还需要进行12h禁食和4~6h禁水。做好患者手术时的器械准备:其中高频电刀、冷光源机、摄像机、CO2气腹机、腹腔镜镜体、腹腔镜专用器械以及冲洗吸收装置的经需要在患者术前2d准备好,同时还要确保各器械性能良好,可以将其和电源线相连接,以此对各一起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进行检查,有效的保障具有充足CO2。最后还要将常规开腹器械包、一次性用物、布类等相关物品准备好,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实施手术麻醉,保持患者仰卧位。②术中护理:对患者合理摆放,以免其身体局部受压。在实施鞘卡穿刺之后,将患者转换成头高足低位15°~20°,随后将其向左进行倾斜,倾斜度保持在20°,将手术视野进行充分暴露,同时将患者固定,以免发生坠件。将电极板进行正确贴放,和患者的肌肉丰富的皮肤进行紧密贴合,同时还要保障患者其他部位皮肤没有和金属进行接触,避免出现电灼伤事件。和洗手护士进行密切配合,清点器械敷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连接腹腔镜之后,对其各系统进行调节,达到其所需数值。在气腹建立之后,还要对气腹机流速进行调节,其向腔内进行CO2灌注的速度保持在1~2L/min,将腹压设置在13~14mmHg(1mmHg=0.1333kPa)。术中坚守岗位,准备好患者的抢救用品,并将其开腹手术做好各项准备;帮助麻醉师将患者气管导管进行拔除,守在患者身边在患者清醒时候立即进行安抚,同时将患者保暖工作做好。③术后护理:在患者手术完毕,将各项器材进行整理,并将摄像头、电凝线以及冷光源导管等采用吸收性强的柔软布进行擦拭干净,做好存放工作。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护理满意度为100%,且术中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无一例感染、出血及电灼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临床外科手术中,手术室是最主要的场所。虽然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时间都比较短,也会采取相应的麻醉措施,但是由于手术治疗的独特性,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和恐惧,在心理上会比较脆弱[1]。随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已经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患者需求,如果想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就需要实现护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2]。在新的护理模式中,人性化护理是核心部分,在这种护理模式中,患者是其中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创造性和个性化[3]。针对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在1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3±6.78)岁;包括骨科、妇产科、普外科、五官科等各个科室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其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1)手术之前: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都能够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对患者的心理以及各项体征进行有效评估,并普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加强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疑虑,进行针对性解释;同时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相关情况,打消患者以及家属的所有疑虑,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在手术之前最大限度地减少所有不利因素[4]。(2)手术过程中:在患者进入手术室的时候要热情接待,从生理到心理上都让患者感受到一定的关注和重视;确保各项护理措施都能够轻快稳准地开展;注重调节手术室温度,避免患者出现受凉问题;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变化情况,确保输液畅通;与患者进行愉快的交谈,调节患者情绪,对患者的各种需求都应该尽可能的满足[5]。(3)手术之后:在手术结束时,应该细心地为患者擦拭干净在手术过程中留在皮肤的遗留液体,为患者盖好被单、穿好衣裤,做好保暖护理;在运送患者回病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引流管、切口等部位;如果患者存在躁动症状,应该及时采取固定措施,确保其安全、平稳[6]。在手术结束后1-3天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及时回访,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1.3评定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三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64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1例,满意25例,一般18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88%(46/64);研究组64例患者中,非常满意36例,满意26例,一般2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8%(62/64)。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患者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各方面需求,多层次、多角度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措施的同时,也应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加放心,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从护理内容方面来看,实质上就是将原有常规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同时也实现了方法的创新。在手术室中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顺利地完成患者的手术治疗,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自身护理观念的及时更新,加强对知识面的拓展。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自身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7]。在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全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同时增加患者的满足感和安全感。除此之外,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配合度也会有所强化,会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医生手术,这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本次研究中显示,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由此可见,在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惠芳 单位: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林红.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26-129.
[2]廖小谊,范洁梅.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2):363-364.
[3]袁兰蓉,古明锋.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2):134-135.
[4]任慧敏,王伟娇.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6):123-124.
随机选取100例接受人性化护理的危急重症患者为A组,随机选取2009年以前未接受人性化护理的危急重症患者为B组,两组患者除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外,其年龄、性别、病程、病种、疾病的危重程度、麻醉方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复苏时间、疾病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明确人性化护理与传统护理手段相比是否具有优势。
1.2人性化护理内容
1.2.1术前访视: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术前一日由负责该患者的巡回护士前往病房访视,最好选择下午,避开就餐及午休时间,先查阅病例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案、手术部位及手术的安置、手术步骤和对手术用物的特殊要求,查看各种化验单及合血单、住院记录,进病房后首先进行自我介绍,注意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根据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的文化差异来采取不同的交谈法式,避免使用书面语和难懂的医学术语,由于大部分的患者的焦虑来自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可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麻醉的方式、手术的和大概的手术时间,以减轻患者的心理恐惧,并向患者交代手术的注意事项,术前12h禁食,6~8h禁水,换好病服,不化妆,不带首饰、手机及贵重物品进入手术室。
1.2.2术中的人性化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间后,调节室内温度至22℃~24℃,认真核对姓名、病室、床号、手术部位等,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的认真负责,以减轻患者的焦虑,主动向患者提出自己是昨天去探视他的巡回护士,让患者从心理上得到放松,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前应给予解释,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尊重患者的隐私,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患者麻醉后,安置时动作要轻柔,要注意肢体不要受压,随时保持功能位,手术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静脉输液通路,术中清洗伤口要用38℃的温水冲洗,非全身麻醉患者如果术中对内脏有牵拉时要告知患者深呼吸,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导致误吸,可握住患者的手或轻拍患者的肩膀,以示鼓励,使患者感到被关心,而放松紧张心理,手术结束后,应用温水擦试患者身上的消毒液和血渍,把衣服穿整齐,将各种引流管整理通畅,并贴好引流标示,替患者盖好被子,在患者复苏的过程中,巡回护士不离开手术室,以防止患者躁动而坠床或将各种管道扯出,患者完全清醒后,告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整理好患者携带的所有用物和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将患者安全送至患者,向责任护士交代手术中的情况和注意事项。
1.2.3术后随访:
患者手术结束后安返病房并不意味着护理工作结束,术后的回访仍十分重要。术后次日下午访视患者,先到护士站查看病历,并与其责任护士了解情况,以便了解术后回病房这段时间的病情,再探视患者。先自我介绍,问候患者,说明回访目的,通过与患者的交谈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态度和心理状态以及家属对手术的认识和承受情况;适当介绍一些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向患者说明手术很成功,嘱患者安心休养;询问患者及家属对手术访视的反映及效果以及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手术室护士术后的访视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自内心产生安全感,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1.3统计学方法:
两组之间计量资料的检验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平均麻醉复苏时间27min,B组患者平均麻醉复苏时间43min(P<0.05);A组患者治愈率94%,B组患者治愈率81%(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B组并发症发生率3.8%(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1d,B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d(P<0.05)。与B组患者相比,接受人性化护理的患者平均麻醉复苏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疾病治愈率显著升高;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