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备份技术论文

备份技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1 17:16: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备份技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备份技术论文

篇1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1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4]。

1.1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转1.2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

1.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TheNextGenerationWork-Station/MachineControl)、欧共体的OSACA(OpenSystemArchitectureforControlwithinAutomationSystems)、日本的OSEC(OpenSystemEnvironmentforController),中国的ONC(OpenNumericalControlSystem)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Manufacturing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1.4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

1.4.1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

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4.2关于数控标准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ISO6983标准,即采用G,M代码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STEP-NC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STEP-NC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而在新标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35%)和加工时间(约50%)。

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STEP-NC的研究,欧洲发起了STEP-NC的IMS计划(1999.1.1~2001.12.31)。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20个CAD/CAM/CAPP/CNC用户、厂商和学术机构。美国的STEPTools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SuperModel),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SIEMENS、FIDIA以及欧洲OSACA-NC数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

2对我国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

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

a.奠定了数控技术发展的基础,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我国现在已基本掌握了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已商品化、产业化。

b.初步形成了数控产业基地。在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

c.建立了一支数控研究、开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

虽然在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现状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从纵向看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与国外对比)不仅技术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发展速度也有差距,即一些高精尖的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差距有扩大趋势。从国际上来看,对我国数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估计大致如下。

a.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大约落后10~15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则更大。

b.产业化水平上,市场占有率低,品种覆盖率小,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功能部件专业化生产水平及成套能力较低;外观质量相对差;可靠性不高,商品化程度不足;国产数控系统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用户信心不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对竞争前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能力较弱;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拓展力度不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滞后。

分析存在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认识方面。对国产数控产业进程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市场的不规范、国外的封锁加扼杀、体制等困难估计不足;对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水平及能力分析不够。

b.体系方面。从技术的角度关注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多,从系统的、产业链的角度综合考虑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少;没有建立完整的高质量的配套体系、完善的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

c.机制方面。不良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又制约了技术及技术路线创新、产品创新,且制约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往往规划理想,实施困难。

d.技术方面。企业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能力不强。机床标准落后,水平较低,数控系统新标准研究不够。

3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3.1战略考虑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要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即要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芯”。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组装中心”,而非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控技术和产业问题,首先从社会安全看,因为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不仅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其次从国防安全看,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对我国实现禁运和限制,“东芝事件”和“考克斯报告”就是最好的例证。

3.2发展策略

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用系统的方法,选择能够主导21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展。

强调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以数控终端产品为主,以整机(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床、典型数字化机械、重点行业关键设备等)带动数控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数字化伺服系统与电机、高速电主轴系统和新型装备的附件等)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不会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没有规模就不会有价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没有规模中国的数控装备最终难以有出头之日。

在高精尖装备研发方面,要强调产、学、研以及最终用户的紧密结合,以“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为目标,按国家意志实施攻关,以解决国家之急需。

在竞争前数控技术方面,强调创新,强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数控产业、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行业发展部.CIMT2001巡礼[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8-20.

篇2

2智能诊断技术

智能诊断技术从本质上来讲属于特征比较技术,通过对人脑的模拟,对故障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与处理。该种技术的重点在于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故障特征数据库,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将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以实现对故障的诊断。目前来看,神经网络系统以及专家系统是比较常用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3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仅仅掌握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还不能确保机电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最重要的还应能够注意应用时的事项,以充分发挥不同诊断技术优势,完成对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与分析,为提高故障排除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撑。那么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接下来进行详细的探讨。

3.1重视矿山机电设备日常故障检测

研究发现,矿山机电设备应用过程中很多故障的产生多由日常检测疏忽引起,因此,为及时发现机电设备故障,防止故障的进一步蔓延,应加强对其日常检测的重视。首先,制定详细的日常检测工作制度,明确对机电设备日常故障检测的工作细节,尤其应根据矿山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将相关的日常检测工作落实到个人,确保日常检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建立科学的日常故障检测工作机制。调查发现,部分技术人员依据相关工作制度,履行了日常检测的职责,但由于工作机制不科学,导致故障不能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致使机电设备带病运转的情况较为常见,使机电设备发生重大故障带的机率大大提高;最后,加强诊断技术人员日常故障检测的思想教育。技术人员是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的主要负责者,其职业素养的高低,会给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矿山开采单位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一位技术人员提高对故障诊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技术人员职业素养,从而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履行职责,确保矿山机电设备日常故障检测工作的圆满完成。

3.2注重重要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

矿山开采中有很多比较重要的机电设备,例如高压异步电动机、采煤机、矿井提升机等,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严重影响矿山开采进度及产量,因此,对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时应分清主次,借助专门的故障诊断技术,加强对重要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首先,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学习重要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总结重要机电设备常见故障,从而采取针对性故障诊断技术,以提高故障诊断有效率;其次,灵活运用多种故障诊断技术。一些重要的矿山机电设备处于较为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引发故障的因素多而复杂。有时仅仅采用一种故障诊断技术很难对故障位置进行准确定位,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能够熟练应用不同机电设备故障检测技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定位故障;最后,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技术人员应时常结合自身实践,不断总结与反思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巧,总结出适合自身的一套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提高自身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水平。

篇3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

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报表编制和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等,以下我们称之为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环境下,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的新方法,以下我们称之为电算会计方法。传统会计方法与电算会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断提高,才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保证。把会计电算化说成是在计算机环境下传统会计方法的模拟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或结果,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电算会计方法只有建立在传统会计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也要以电算化环境下特有的方法去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一、明确会计主体与会计对象:“建立账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这样,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1)账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以区别不同的账套或据以命名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2)账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3)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4)启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5)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6)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账套参数。建立账套完成后,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在传统会计方法中当然也有账套的概念,但只有在电算化系统中才需要把它列为一个重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在编制会计软件时,需要以特定的技术方法才能实现。有了建立账套这一方法,就可以在同一电算化系统中为多个会计主体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这给学习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开展记账、划小核算单位并分别进行独立核算等带来了方便。

二、站在电算化会计核算的起点:“初始设置”的电算会计方法

建立账套完成以后,首先要进行一些日常核算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操作人员设置,将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在系统中加以明确,同时使系统具有了合法的使用者;二是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账户),在系统中建立起用于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账户)体系(这部分内容在下一部分单独讨论);三是输入初始余额,是指将原来已经存在于手工系统的数据转入到电算化系统中来,以开始以后的会计核算。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启用账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设置账户”的传统会计方法的发展运用

“设置账户”这一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系统中一般称之为“会计科目设置”。账户是会计科目在核算中具体形式。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对会计科目开设账户的方法,分别对会计对象的不同内容进行反映和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形式。在大部分会计资料中(如凭证、账簿、报表等),都要以会计科目作为直接对象来加以反映,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

电算化系统在运用这个传统会计方法时,在形式上进行了变通,在结构上进行了突破,使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较之手工会计核算更全面、更完整、更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形式上,以“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账簿或账页上的“账户”。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主要以“表”的形式存在,无论是设置的账户,还是输入的凭证。“会计科目表”中,对会计科目首先要分级编号并顺序排列;其次以每一会计科目的“属性”来表示该科目所适用的账页格式或核算要求;还有,在会计核算软件中,总是由多个相当于“会计科目表”的部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核算体系,它们主要是“会计科目主表”、“部门目录”、“单位往来目录”、“个人往来目录”、“项目目录”等,它们之间以从属或交叉的关系,组合成一个大的“会计科目表”。(2)从内容上,丰富了传统“设置账户”的方法。系统内部处理数据时,以科目编码作为会计科目的惟一标识和所属关系的判定依据,使分级核算更加紧凑、严格、清晰;可以根据需要产生新的账页格式或核算内容:“会计科目表”各部分之间在使用时随时组合,既保证了科目设置的完整性,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巧妙地解决了事先不可知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营业费用/通讯费”按部门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时,到底哪些部门实际上真的会发生“通讯费”呢,在电算化核算系统中,只有真的发生时,该账户才正式存在;电算化系统中“部门目录”、“往来目录”等,本身可以继续分类或分级,而且“部门目录”与“会计科目主表”之间是交叉关系,有级次的会计科目都可以同时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即同时具有本期累计发生额、本年累计发生额、余额等概括性数据和含有业务事项(会计分录)的详细数据(明细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详细程度,使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

四、业务处理的核心:“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

电算化会计之所以仍然只是会计,而不是另外一个新的学科,就在于它仍然是以形成“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为主要任务形式。“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这样的传统会计方法仍然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就是这些会计档案的存在形式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自然也因其对象属性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填制凭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在系统中填制凭证,另一种是手工制好凭证后的输入凭证,两种情形都体现为会计软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输入功能。与传统会计方法相比,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填制凭证”及“登记账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凭证中各数据项根据类型、范围和勾稽关系进行有效控制。如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并且是最底层的明细科目;根据当前科目的属性确定是否具有某些项目,如往来单位、结算单据号码等;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确定的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编号可以自动连续;日期可以限制顺序等。(2)键盘操作较之手工处理的“笔误”更容易发生“误操作”,因而“凭证填制”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3)填好的凭证同样需要“审核”,电算化系统的审核可在程序中再次检验凭证的正确性。(4)“登记账簿”之前可以“汇总”,而不是必须汇总;电算化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对任意范围的凭证进行汇总,汇总速度较快且准确;计算机不会因疏漏出现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当然在记账之前则不必进行“试算平衡”。(5)“登记账簿”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这一简单的过程明确了“工作底稿”与正式会计档案之间的界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自动化处理的充分体现:“自动转账”的电算会计方法

根据用户定义,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称为“自动转账”,它已经成为电算化会计系统非常成熟的方法之一。自动转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从账项数据中取数生成记账凭证,如结转期间损益;另一种是要通过函数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才能得到凭证上所需的数值,如计算并分配应付福利费。自动转账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总账系统(或称账务处理系统)中定义并使用的自动转账;另一个层次是在各个子系统中定义和使用自动转账,如工资系统中的工资费用分配、固定资产系统的折旧费用分配等。“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六、会计信息的集中与概括:“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阶段性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的标识性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更给这一传统工作任务赋予了新的活力。

篇4

 

0 概述

随着校园计算机网络范围的扩大,应用的普及,很多校园应用对存储容量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如何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与备份,成为数字化校园实施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校园数字化平台对数据存储提出了以下需求:

(1)需要海量的网络存储能力,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

(2)能进行跨平台数据共享,并具有完备的安全管理机制;

(3)能集中进行数据管理、具有完善的数据保护和恢复措施;

(4)具有良好的存储扩展性。

目前主流的存储技术主要有直接附加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 DAS)、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Area Network,SAN)。

(1)DAS

DAS通常采用直接在服务器上添置硬盘的方式来扩充存储容量,当服务器无法容纳新的硬盘时,需重新购置能够容纳更多存储容量的服务器。在DAS方式下,数据的读写和存储的管理主要依赖于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并且在数据备份和恢复时需要占用服务器资源。随着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多,备份和恢复的时间越来越长,对服务器硬件的依赖和影响也就越来越大。该数据存储方式无法满足校园数字化平台对存储的需求。论文格式,网络存储。

(2)NAS

NAS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及备份设备,适用于通过网络将文件数据传送到多台客户机上的应用。在数据需要长距离传送的环境中优势尤为显著。NAS设备提供RJ-45接口和单独的IP 地址,可以将其直接挂接在校园主干网的交换机上。但遇到校园主干网故障,则依赖于校园主干网的业务和数据都将无法得到保障。论文格式,网络存储。

(3)SAN

存储区域网络可分为FC-SAN和IP-SAN。处于SAN环境下的主机和应用系统共享存储设备和数据,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在不影响主机和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以扩展存储容量和性能,增加服务器数量不会影响存储系统。通过对FC-SAN环境下存储控制器、RAID 卡、HBA卡、光纤交换机和服务器等设备或组件的冗余设计,消除存储区域网络中主要部件的单点故障,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采用FC-SAN的存储环境能够为校园数字化平台提供可扩展的存储架构、在提供海量网络存储能力的同时,不同级别的RAID为校园应用提供不同等级的数据安全保障,满足校园数字化平台中不同应用对存储的需求。论文格式,网络存储。

2 应用举例

在校园数字化平台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应用,这些应用对存储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1)学校Web网站, 包括学校WWW服务器, 各行政部门、二级学院、教研室等各类服务器, 数目众多, 这些都需要有备份服务的支持。

(2)校园邮件系统(包括教师邮件系统和学生邮件系统)以及相应的邮件网关系统,需要提供对邮件数据的备份。

(3)大型计费系统(如一卡通计费系统、图书借还系统等)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较高,需要做到实时备份。

(4)视频点播系统及网络课件系统等媒体资源要求提供海量的存储能力。

(5)办公管理软件系统(如办公自动化、学籍管理系统、迎新系统、离校系统、教工档案管理系统等)需要对数据提供备份服务。

(6)数字图书馆系统需要提供海量存储能力及数据管理能力。

对于大型计费系统和办公管理软件系统等这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可以采用RAID 1存储级别,对于其他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但需要提供海量存储系统的应用可以采用RAID 5存储级别。存储区域网络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磁盘阵列采用双控,服务器、光纤交换机与存储阵列之间均采用冗余设计,降低单点故障的风险,以保障关键业务的持续运行。论文格式,网络存储。

图1:存储区域网络系统架构图

3 总结

校园数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论文格式,网络存储。选择合理的存储方案能够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校园数字化平台对存储的需求。论文格式,网络存储。虽然选择存储区域网络架构方案在校园数字化建设初期投入多一点、但是它所支持的应用和扩展性回报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章伟辉,方赵林,王万良.校园网络存储系统的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10):529-533

[2]郑丽华.网络存储技术的对比研究与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0(3):57-59

篇5

(试 行)

一、 网络类题目的特点

学生络类题目的特点主要以校园网、小型企业网、大型企业网(多地互联)为应用场合,进行网络工程设计类或网络安全类论文的写作。

二、 网络工程设计类论文的写作

1.论文写作要求

类似于投标书,但有不同于投标书,不要有商务性质的内容(项目培训、售后服务、产品说明书、产品报价……),也一般不考虑具体综合布线(职院学校的要求),主要倾向于其技术实现。

2.论文写作基本环节

采用工程业务流程,类似于软件工程:

1)需求分析

2)功能要求

3)逻辑网络设计(设计原则、拓扑结构图、背景技术简介、IP地址规划表),也称为总体设计

4)物理网络设计(实现原则、技术方案对比,一般考虑结构化布线),也称为详细设计

5)网络实现(设备选型和综合布线属于这个阶段,但我们主要强调各种设备的配置与动态联调以实现具体目标)

6)网络测试(比较测试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

具体实现通过采用Dynamips 模拟平台和Cisco Packet Tracer(PT)模拟平台。

3.注意事项

1)抓住题目主旨和侧重点(类似题目的需求不同,取材角度不同、参考资料的取舍也不同。不同的应用场合会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路由技术(BGP、RIP、单区域和多区域的OSPF)、交换技术(Vlan、生成树、链路聚合、堆叠)、访问(接入)技术、安全技术等,只有这样题目才能各有千秋,否则就都变成了XX公司(校园)网络设计。)

2)不要有商务性质的内容(项目培训、售后服务……)

3)不要产品使用说明书和安装调试说明书

4)不建议包含综合布线的整个过程。

4.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结构不太清楚,有些环节没有

2)不应有产品说明书,具体实现要更清楚

三、 网络安全类论文的写作

1.论文写作基本环节与要求

从技术上讲主要有:

1)Internet安全接入防火墙访问控制;

2)用户认证系统;

3)入侵检测系统;

4)网络防病毒系统;

5)VPN加密系统;

6)网络设备及服务器加固;

7)数据备份系统;

从模型层次上讲主要有:

1)物理层安全风险

2)网络层安全风险

3)系统层安全风险

不同的应用需求采用不同的技术。

2. 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选题有些过于复杂而有些过于简单

2)只是简单叙述各种安全技术,没有具体实现

四、 论文答辩要求

1)论文格式:从总体上,论文的格式是否满足《韶关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规范》的要求?

篇6

中图分类号: P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53-1

目前,广东省各地面气象站均配有两台计算机来保障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正常运行。为了预防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机(以下简称“工作机”)故障,在日常工作中,把工作机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软件数据备份到地面气象测报备份机(以下简称“备份机”)中,如果工作机故障,备份机立刻就可以投入地面测报应急工作,既可以保证分钟、定时和人工输入的气象数据的连续性,又可以保障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稳定运行。

1 在备份机中正确安装软件和设置参数

在备份机的D盘中正确安装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DZZ1-2型自动气象站终端、地面测报软件广东省补充版软件等相关软件。设置好正确的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DZZ1-2型自动气象站终端、地面测报软件广东省补充版软件参数。或者可以把工作机D盘中的DATA、DZZ1-2监控、OSSMO2004、地面测报软件广东省补充版四个文件夹拷贝到备份机的D盘中,覆盖备份机D盘的相应文件夹,这样备份机的参数就可以和工作机的参数一致。

2 设置日常的数据备份通道

2.1 设置网络共享文件夹备份通道

在工作机与备份机之间设置一个专门网络共享文件夹,把工作机D盘中的DATA、DZZ1-2监控文件夹和OSSMO2004文件夹中的Sysconfig、AwsSource、SYNOP、BaseData、ReportFile、Log、WorkQuality七个文件夹复制到工作机与备份机之间设置的网络共享文件夹中,然后在备份机中打开这个共享文件夹,把上述9个文件夹覆盖掉备份机对应的文件夹,这样就可以实现工作机和备份机的数据同步备份。

2.2 设置硬盘备份通道

每个气象站都有一个移动硬盘来备份气象数据,可以在硬盘中设置一个专用文件夹,把工作机D盘中的DATA、DZZ1-2监控文件夹和OSSMO2004文件夹中的Sysconfig、AwsSource、SYNOP、BaseData、ReportFile、Log、WorkQuality七个文件夹复制到专用文件夹中,然后把移动硬盘接入到备份机上,把上述九个文件夹覆盖掉备份机对应的文件夹,这样就可以实现工作机和备份机的数据同步备份。

以上两种措施可以在网络故障或工作机USB接口损坏的情况下进行互补,方便实现工作机和备份机之间的数据同步备份。

3数据备份的时间

3.1 DZZ1-2型自动气象站采集终端可以保存7天的数据,可以每逢周三、周五、月末、年末20时完成地面日维护后进行备份。

3.2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或DZZ1-2型自动气象站终端参数更改更新后要进行数据备份。

3.3在旧仪器换下来之前和新仪器换上启用后要进行数据备份。

3.4软件升级前后要进行参数、数据备份。

4 小结

通过以上几种措施既可以保证分钟、定时和人工输入的气象数据的连续性,又可以保障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所.DZZ1-2型自动气象站技术手册,2003.

[3] 自动气象站原理与测量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4] 黄慕亚,吴伟清,林展新,杨召琼.论如何提高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质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14期.

[5] 陈峰云.地面自动气象站业务系统维护解决方案[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陈柏,吴明江.自动气象站备份机业务系统实现同步备份《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2009年.

[7] 于涛,莫东伟,杨林,郝孟克.地面气象测报数据的自动备份[J].内蒙古气象, 2008年01期.

[8] 廖齐斌.气象业务系统重要数据的备份[A],2002年广西气象电子专业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冯冬霞,张晓澜.自动气象站数据同步的实现.黑龙江气象,2012年04期.

篇7

 

一、信息安全的概念

 

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的权威定义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使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库等受到保护,最大可能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因素而遭破坏、更改或泄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使用户获得对信息使用的安全感。信息安全的目的是保护信息处理系统中存储、处理的信息的安全,其基本属性有: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可控性、可靠性。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因素剖析

 

(一)来自计算机网络的病毒攻击

目前,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大多利用Internet网络进行传播,所以广大用户很大可能要遭到病毒的攻击。病毒可能会感染大量的机器系统,也可能会大量占用网络带宽,阻塞正常流量,如:发送垃圾邮件的病毒,从而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二)软件本身的漏洞问题

任何软件都有漏洞,这是客观事实。就是美国微软公司,全球的软件霸主,也不例外。但是这些漏洞恰恰是非法用户窃取用户信息和破坏信息的主要途径。针对固有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主要有:①协议漏洞。利用POP3等协议的漏洞发动,获得系统管理员的特权;②缓冲区溢出。攻击者利用该漏洞发送超长的指令,超出缓冲区能处理的限度,造成系统运行的不稳定,使用户不能正常工作;③口令攻击。黑客通过破译,获得合法的口令,而入侵到系统中 。还有IP地址轰击等方法,不一一举例。

(三)来自竞争对手的破坏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有的企业利用不正当手段,对同行进行破坏。攻击对方的网站或篡改对方的信息,或在其他网站上散布谣言,破坏竞争对手的良好形象。有的轰击对方的IP地址,使对方的网站不能正常工作。论文参考,措施作者。

(四)用户使用不慎产生的后果

计算机管理人员平时工作马虎,不细心,没有形成规范的操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很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将自己的生日或工号作为系统口令,或将单位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使用,从而造成信息的丢失或篡改。

三、网络信息安全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入网的访问控制

入网访问控制是网络的第一道关口,主要通过验证用户账号、口令等来控制用户的非法访问。对用户账号、口令应作严格的规定,如:口令和账号要尽可能地长,数字和字母混合,避免用生日、工号等常见的东西作口令,尽量复杂化,而且要定期更新,以防他人窃取。目前安全性较高的是USBKEY认证方法,这种方法采用软硬件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矛盾。USBKEY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无需存于内存,也无需通过网络传播。因此,大大增强了用户使用信息的安全性。论文参考,措施作者。

(二)加强病毒防范

为了能有效地预防病毒并清除病毒,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病毒防范体系,这包括漏洞检测、病毒预防、病毒查杀、病毒隔离等措施,要建立病毒预警机制,以提高对病毒的反应速度,并有效加强对病毒的处理能力。论文参考,措施作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1.漏洞检测。主要是采用专业工具对系统进行漏洞检测,及时安装补丁程序,杜绝病毒发作的条件。

2.病毒预防。要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要随意使用外来光盘、移动硬盘、U盘等存储设备。

3.病毒查杀。主要是对病毒实时检测,清除已知的病毒。要对病毒库及时更新,保证病毒库是最新的。这样,才可能查杀最新的病毒。

4.病毒隔离。主要是对不能杀掉的病毒进行隔离,以防病毒再次传播。

(三)进行数据加密传输

为防止信息泄漏,被竞争对手利用,可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并以密文的形式传输。即使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截获者没有相应的解密规则,也无法破译,从而保证信息传输中的安全性。比如:微软公司的WindowsXP就有这样的数据加密功能。

(四)采用防火墙技术

应用过滤防火墙技术能实现对数据包的包头进行检查,根据其IP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做出放行或丢弃决定,但对其携带的内容不作检查;应用防火墙技术能对数据包所携带的内容进行检查,但对数据包头无法检查。因此,综合采用包过滤防火墙技术和防火墙技术,既能实现对数据包头的检查,又能实现对其携带内容的检查。论文参考,措施作者。

(五)应建立严格的数据备份制度

一要重视数据备份的重要性,认为它很有意义,是一个必要的防范措施;二要严格执行数据备份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备份,对重要数据要有多个备份。因为杀毒软件不是万能的,以防万一,很有必要建立数据备份制度。

(六)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以及可靠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守法观念,加强法制教育。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法律知识,要了解并熟悉,如:《中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条例,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

2.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论文参考,措施作者。论文参考,措施作者。包括出入机房制度、机房卫生管理制度、在岗人员责任制、机房维护制度、应急预案等。

3.建立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例行检查,要有记录,看落实情况,以免流于形式。

(七)培养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

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将个人信息随意保存在纸质上,在ATM上交易时,也要防止是否有人偷窥,不要使用真实信息在网站上注册等等,时时刻刻培养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

篇8

 

高校的计算机机房主要承担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语言、毕业设计上机等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自由上机实践。为了保证这些任务的优质完成,对机房进行科学化管理尤为重要。但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网络服务的多样化,高校机房的管理与维护也遇到了许多新课题。

一、机房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机房使用频率高人数多。现在许多课程都采用了计算机实践教学,以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的机会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房一般同时会有几百人上机操作,或正常上课或自由上机。由于机房的使用频率高,安排紧张,使计算机的使用负担加重,机房管理的难度增加。论文参考网。

2、系统类型多样,易被破坏。根据课程和应用的不同,机房需要使用到多种操作系统,如win98、winxp、win2000等,还需要安装各种应用软件如office2000、AutoCAD2003、SQL Server等,学生需要上机操作练习,常对系统进行各种更改设置,甚至进行攻击,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学校还需要单独配置一个专用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系统,一个留给学生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的练习系统。

3、网络安全的威胁。机房网络的威胁主要来自病毒。现在的计算机房都已经联入internet,一旦局域网内病毒流行,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到整个局域网用户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二、对机房的科学化管理与维护的对策

1、加强机房的日常管理

机房管理是一项实际工作,部门领导和机房管理人员一定要有从严管理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要以为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机房消防制度》等规章制度为依托,让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加强硬件设备的管理

机房内的计算机因使用频率高,故硬件易损率也较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安全运营,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及时维护十分必要。如:建立硬件设备定期检查维护与及时维修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论文参考网。此外,还要稳定电压,保证电脑硬件安全正常工作。电脑使用的交流电正常的范围应在220v±10%,频率范围是50Hz±5%,并且具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有可能的话,应使用UPS来保护电脑,使电脑在正常供电中断时能继续短时间运行。保证电脑硬件安全正常工作。

三、加强系统的维护

1、及时杀毒。网络使计算机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成为现实,也使病毒和其他有害信息共享成为现实,网络上任何一个节点感染病毒,都会轻而易举地迅速传遍全网。常用的防毒手段有:设置路由器过滤器、在网络服务器上增设过滤网、开发终端机过滤软件等等。虽然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网络速度,但也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泛滥。另外经常升级杀毒软件及时下载软件补丁,对于电脑维护也很有帮助。

2、硬盘保护。机房里的电脑常会因为学生的误操作以及由于好奇所做的尝试性破坏,造成系统无法启动或windows经常死机,同时由于机房联入互联网,电脑经常受到黑客与病毒攻击而导致系统及整个网络陷入瘫痪。系统恢复起来不仅费时费力,维护工作量也非常大。如果机房安装了硬盘保护卡,就会大大地提高了管理与维护工效。硬盘保护卡不仅有硬盘保护功能,它还是一个很好的网络机房自动维护系统。管理者只需管理好一台电脑,通过网络,即可实现全部自动连线,并轻松完成所有电脑的维护工作。硬盘保护卡支持多重引导,一个硬盘能够同时安装多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并支持多盘保护,例如CDE盘,可以保护CE盘,开放D盘,任意组合。硬盘保护卡在网络复制时可以在发射端电脑上将接收端电脑的IP地址、机器名按一定规律编好后再进行远程传送,也可自动分配IP地址。硬盘保护卡还支持CMOS参数保护,并能进行远程遥控开机和关机。

3、系统备份和恢复。利用软件进行机房管理是个即省钱又方便。在众多软件中Ghost以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著称,成为硬盘备份和恢复类软件中的首选。那么如何利用软件进行机房管理呢?首先是选用哪一版本的Ghost,Ghost版本众多,一般而言,应选用5.1c以后的版本,包括5.1c、5.1dGhost2000等。由于Symantec收购了Ghost产品,故这些较新的版本均称为SymantecGhost。以上列举的版本兼容FAT32分区方式,支持中文长文件名,能够很好地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备份,亦可用于硬盘或分区的“克隆”操作,这在新装机或更换硬盘时特别有用。为避免系统瘫痪后重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配置internet相关参数的浩大工程,必须对操作系统进行备份。为此,硬盘必须进行分区,至少应分成C、D两个区。这样当操作系统出现问题后,D盘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只须将D盘存放的映象文件写回C盘分区,即可将操作系统恢复原样。论文参考网。C盘分区大小要适当。分区太小,影响Windows运行速度,分区过大,会造成硬盘空间浪费,或备份数据量太多,既白白占用了硬盘,又在备份和恢复过程中耗费额外的时间。

(1)在硬盘上建立Ghost备份

最好在非系统盘上建一个Ghost文件夹,将生成的备份文件*.gho与Ghost.exe都存放在此文件夹下。这样,日后进行恢复操作时,一启动Ghost软件,立刻就能显示出备份的映象文件,无须到处去查找。Ghost备份的操作顺序是:在执行Ghost软件后,依次执行Local→Pattition→To lmage,然后选择源盘和需备份的分区,接着选择保存的路径(就是刚才建立的Ghost文件夹),最后按照提示做一些选择后只需等待备份指示条完成就可以了。以后万一系统受损,就可以很方便地利用Ghost软件将所做的备份还原出来。执行过程次是Local→Pattition→From lmage,选择备份所在盘符、路径和文件名,再选择系统欲恢复的分区,然后一路“OK”就行。而且Ghost软件在做了系统备份后,在使用过程中,如机房某一台计算机系统坏了,本身的Ghost备份又没用了,或换了个硬盘,这时就可利用Ghost软件对两个硬盘进行对拷。具体操作为:运行Ghost软件,执行Local→Disk→ToDisk,然后选择源盘、目标盘,按照提示做一些选择后等待指示条完成就即可。

(2)在光盘上做Ghost备份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Ghost备份存在硬盘上,而在实际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往往在对硬盘读写时,特别是在对硬盘进行碎片整理时,会对Ghost备份有所损伤,使得以后在恢复Ghost备份时会出现各种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有条件的可以配备一台刻录机,将Ghost备份刻录下来,然后在使用过程中,将相应的源盘、目标盘改为光盘。这样使用时,就不会发生由于Ghost备份的受损而导致恢复系统时的错误。

四、小结

篇9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384-03

1 课题背景

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生数量的逐年递增,高校毕业设计教学活动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和信息也越来越大,在毕业设计管理工作中遇到工作效率低,交互性差,工作量大等问题,这已经成为高校每年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急需处理的问题。同时课题资源过于零散,容易重复, 进一步加大了课题资源整合的难度。综上所述,该文研究基于 Java EE的高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使用该系统实现快捷高效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

2 系统分析

通过需求分析,系统确定有三种角色:学生、教师、管理员。

2.1功能模块划分

在具体设计实现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时,主要考虑了系统的以下主要功能和模块。

1) 公用模块

(1) 登录模块:验证帐号密码是否正确。

(2) 修改个人信息模块:修改账号密码。

(3) 师生互动模块:师生交流平台。

(4) 浏览信息模块:查看信息。

2) 毕业生模块

(1) 选报课题模块:选择指导老师与课题。

(2) 上传论文模块:上传各阶段的论文。

(3) 下载文件模块:下载指导老师的资料。

3) 指导教师模块

(1) 申报课题模块:申报自己的课题。

(2) 分配课题模块:选择毕业生与其对应的课题。

(3) 上传论文模块:上传各个阶段的论文。

(4) 审批论文模块:审批上传的论文。

(5) 下载文件模块:下载毕业生上传资料。

4) 管理员模块

(1) 公告模块:信息。

(2) 课题管理模块:管理课题。

(3) 账号管理模块:管理毕业生与指导教师账号。

(4) 日常维护模块:数据库备份还原。

2.2业务流程图

2.2.1 管理员业务流程图

管理员定期对系统的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可以对公告、课题、帐号信息进行查看、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以及配置系统的参数。业务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员业务流程图

图2 教师业务流程图

2.2.2 教师业务流程图

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对课题进行管理,审核选题信息。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选题情况和学生个人信息,并确定是否录用学生提交的课题。在选题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在系统中批阅该课题的上交文件,并给出评价及评分。业务流程图如上图2所示。

2.2.3 学生业务流程图

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公告,修改个人资料。学生在选题中,可以自由选择教师及其提供的课题,也可以自己选取导师并自定义课题。选题后,学生允许提交各个时期的文档文件,并将上传信息显示在教师端界面。学生的业务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业务流程图

3 详细设计与实现

为了系统开发以及后期的维护更方便和明确,实现对项目的分割,将项目分为DAO、Service、Action层。根据面向对象思想,建立实体类,实现实体关系,将后台的数据表映射出来到这实体类中,提供给DAO、Service、Action层使用。

在web.xml添加Struts、Spring、Hibernate的filter和listener。在WEB-INF文件夹里面编写Spring的application.xml,整合Spring和Hibernate,实现Spring的IoC和AOP功能。将spring与struts的整合在一起,使用了自动扫描技术和注解的方式为每个类自动配置映射文件,使得程序的可读性变强。

利用Hibernate编写DAO层,为每个模块建立DAO接口,在接口中实现了增删改查等方法,实现JAVA与数据库的数据交互,供Service层调用。

为每个模块建立独立的Service接口,每个接口将实现不同模块的逻辑。Service层是实现系统业务逻辑的接口。利用之前编写的DAO层的接口,编写Service层,实现业务逻辑。合理规划Service的分类,在进行系统维护时会非常便利。 Action层用于处理页面信息,根据不同的处理结果返回不同的页面到客户端。设计Action层,调用Service层方法进行逻辑处理,然后根据处理结果为客户端返回页面,最后对界面进行美化。实现过程如下:

在创建具体的Action时,应当先创建抽象类BaseAction,继承Struts2中的ActionSupport抽象类,声明一个map变量session,这样以后每当实现一个Action,只要继承BaseAction,便可使用到session进行权限控制。同时也要创建PageAction,继承Struts2中的ActionSupport抽象类,并在该类中声明一个分页技术所需要的参数,包括了记录总条目、当前页码和总的页数等参数。

客户端每向服务器提交一次请求,都会先被相应的拦截器(interceptor)拦截并进行校验,拦截器会检验session中的key为actor保存的对象是哪一个对象(Admin、Teacher、Student),若满足拦截器的通过条件,将允许继续进行操作,否则将强制跳转到登陆页。不同的Action将根据设计时规划好的权限设置不同的拦截器。

在线word文件的预览功能,使用的是PreviewAction里面的默认方法获取当前的文件内容,通过里面的execute方法将内容在pageOffice的插件上显示出来,并且如果我们修改里面的内容后直接通过插件的poCtrl1.setSaveFilePage()方法将数据保存起来。那么下次我们点开文件就可以看到保存后的最新内容。

数据管理功能,所要调用到的是DataManageAction里面的execute方法跳转到数据管理界面。其中每当我们点击备份时,我们将数据库名、登陆账号、密码、安装路径等参数传递给DataManageAction里面的backup方法,将数据进行备份出来并弹出备份是否成功的提醒消息,然后将数据库还原时,我们需要先选择备份的文件,最后将页面的参数传递给DataManageAction里面的restore方法,将数据还原并弹出是否还原成功消息。

日志管理功能,所调用到的是L ogManageAction里面的execute方法跳转到日志管理界面。其中当我们点击“导出日志”时,我们将调用LogManageAction里面的export方法,将服务器上项目的HTK.log日志文件以流的形式将其下载到客户端,并弹出保存的窗口让用户选择存放的路径。当我们点击“清空日志”时,那么程序将会调用LogManageAction里面的clean方法,将服务器上的HTK.log日志文件里面的内容清空并弹出清空成功消息。

4 总结

篇10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电视采、编、播技术领域进行了现代化的数字化革命,数字技术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设备,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将缩短,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模式、工作流程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广电技术人员必须主动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捕捉最新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比较各种电视设备的性能优劣、价格高低,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为持续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科技情报工作的步署与实施

电视技术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项提高业务能力、把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它将随时跟踪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技术依据。科技情报工作包括:收集、管理和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三方面。

(一)收集

范围: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中心、相关视听技术为周边,以数字主模拟为辅的现代电视采编制作的技术文献、视听产品等。主要类型包括:技术说明、产品说明、产品操作手册、技术标准、产品宣传品、相关科技工具书、技术期刊、技术会议文献、技术论文以及光盘录像资料等。主要内容包括: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收集方法:

1.随机资料。这部分资料是随着买进的设备一起附送的,既各种已引进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及附本等。

2.订购。每年通过邮局期刊预订或汇款邮购,收集电视技术专业期刊、会议论文文献及各种标准等。

3.索要。通过与厂家联系,直接索要某一产品的详细资料。

4.网络下载。定期上网搜索,访问各个电视技术网站,下载、收集电视技术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5.现场收集。通过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技术交流会,集中收集某一技术领域最新、具有发展性、趋势性的技术资料及介绍。

(二)管理

收集工作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分五个部分:

1.验收盖章。每份收集来的资料都必须验收盖章,作为单位财产的标志。

2.登录。每份资料都必须在入藏前登录,包括时间、来源、类型、价格、出版单位等。统计按入藏时间为序,统计所得的报表结果是技术资料财产清单,可作为转手、交接的凭据。

3.分类。将所有资料分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个领域,每领域分不同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和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根据分类,将每一份资料都制作一份检索卡,建立简易方便的查询方式。

5.保管。科技情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技术资料的整理、分类、清点工作。

(三)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

这项工作为定期总结、专题服务、资料提供。定期总结报告:以一年或半年为一个终结周期,用报表概括整个电视技术的发展最新动态和预计发展趋势。专题服务 根据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的专题或领域进行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归纳、分析与终结。为技术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查询系统。

二、科技情报工作的实施

科技情报工作是根据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经监委会审批之后,由技术部专人管理,收集各种技术资料、期刊、工具书等。根据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收集技术资料,其中包括设备技术说明书、技术期刊,专业论文、系统图和业务交流录像带等,内容涉及视音频工程、计算机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维修和艺术灯光等。

在科技情报的收集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标准、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用户方进行的技术交流。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微机管理、查询系统,每册书刊在频道的内部办公网络上都具有唯一的登记号,并保存有著者、出版社、价格、出版年月、摘要和备份检索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技术人员查询。

1.验收盖章。每份资料应加盖“科技情报”负责专用章,将技术资料与其他节目资料区分开。

2.登录。每份资料都以唯一的9位数字登录号登录在办公网络上,左4位数为收集年份,右3位数为序列号。并在微机中录入收集时间、来源、类型、技术领域、摘要、价格、出版单位等。

3.分类。资料分为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分9个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利用现有办公网络的检索功能及与每一份资料都对应电子检索表,只要输入关于所需查询资料的任何一个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每份资料的内容摘要、备份情况和借阅情况。

5.保管。科技情报站的管理与保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科技情报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以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管理。

科技情报工作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自觉学习业务、集体交流和提高的业务学习环境。科技情报为员工日常技术保障、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系统设备的升级,以及技术交流论文的写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和信息。以前设备说明书由个人保管,时间长了资料一多难免有丢失现象。开展科技情报工作对所有的技术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集中的闭架管理,中英文分开保管,注意保留适当的备份资料,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维护、新来技术人员对设备熟悉的资料要求。每月在节目制作之余,涉及视频、音频、计算机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技术期刊,为技术人员的业务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跟踪服务和资料选择,并为技术人员撰写论文提供了大部分的资料查询。

三、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技术资料与普通的技术分开管理

普通的技术是满足技术人员的自我业务提高和论文写作的需要;设备技术资料是一个设备一份资料的独立本,丢失后无法补订。

2.互联网搜索

内部办公网的科技情报,专门有一留言板模式的简讯板块,是专为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而设。科技情报有一个板块是设置为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的,其他板块只有管理人员才有写权。全体设置写权是考虑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台大,不是个人能完全承担网上业内信息的搜索与发展动态的跟踪工作。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无论谁在上网时“网”到了有价值的业内信息,把它放到科技情报的简讯上可以共享。

3.管理人员的时间统筹安排

篇11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电视采、编、播技术领域进行了现代化的数字化革命,数字技术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设备,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将缩短,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模式、工作流程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广电技术人员必须主动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捕捉最新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比较各种电视设备的性能优劣、价格高低,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为持续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科技情报工作的步署与实施

电视技术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项提高业务能力、把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它将随时跟踪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技术依据。科技情报工作包括:收集、管理和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三方面。

(一)收集

范围: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中心、相关视听技术为周边,以数字主模拟为辅的现代电视采编制作的技术文献、视听产品等。主要类型包括:技术说明、产品说明、产品操作手册、技术标准、产品宣传品、相关科技工具书、技术期刊、技术会议文献、技术论文以及光盘录像资料等。主要内容包括: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收集方法:

1.随机资料。这部分资料是随着买进的设备一起附送的,既各种已引进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及附本等。

2.订购。每年通过邮局期刊预订或汇款邮购,收集电视技术专业期刊、会议论文文献及各种标准等。

3.索要。通过与厂家联系,直接索要某一产品的详细资料。

4.网络下载。定期上网搜索,访问各个电视技术网站,下载、收集电视技术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5.现场收集。通过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技术交流会,集中收集某一技术领域最新、具有发展性、趋势性的技术资料及介绍。

(二)管理

收集工作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分五个部分:

1.验收盖章。每份收集来的资料都必须验收盖章,作为单位财产的标志。

2.登录。每份资料都必须在入藏前登录,包括时间、来源、类型、价格、出版单位等。统计按入藏时间为序,统计所得的报表结果是技术资料财产清单,可作为转手、交接的凭据。

3.分类。将所有资料分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个领域,每领域分不同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和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根据分类,将每一份资料都制作一份检索卡,建立简易方便的查询方式。

5.保管。科技情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技术资料的整理、分类、清点工作。

(三)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

这项工作为定期总结、专题服务、资料提供。定期总结报告:以一年或半年为一个终结周期,用报表概括整个电视技术的发展最新动态和预计发展趋势。专题服务根据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的专题或领域进行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归纳、分析与终结。为技术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查询系统。

二、科技情报工作的实施

科技情报工作是根据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经监委会审批之后,由技术部专人管理,收集各种技术资料、期刊、工具书等。根据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收集技术资料,其中包括设备技术说明书、技术期刊,专业论文、系统图和业务交流录像带等,内容涉及视音频工程、计算机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维修和艺术灯光等。

在科技情报的收集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标准、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用户方进行的技术交流。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微机管理、查询系统,每册书刊在频道的内部办公网络上都具有唯一的登记号,并保存有著者、出版社、价格、出版年月、摘要和备份检索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技术人员查询。

1.验收盖章。每份资料应加盖“科技情报”负责专用章,将技术资料与其他节目资料区分开。

2.登录。每份资料都以唯一的9位数字登录号登录在办公网络上,左4位数为收集年份,右3位数为序列号。并在微机中录入收集时间、来源、类型、技术领域、摘要、价格、出版单位等。

3.分类。资料分为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分9个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利用现有办公网络的检索功能及与每一份资料都对应电子检索表,只要输入关于所需查询资料的任何一个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每份资料的内容摘要、备份情况和借阅情况。

5.保管。科技情报站的管理与保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科技情报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以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管理。

科技情报工作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自觉学习业务、集体交流和提高的业务学习环境。科技情报为员工日常技术保障、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系统设备的升级,以及技术交流论文的写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和信息。以前设备说明书由个人保管,时间长了资料一多难免有丢失现象。开展科技情报工作对所有的技术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集中的闭架管理,中英文分开保管,注意保留适当的备份资料,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维护、新来技术人员对设备熟悉的资料要求。每月在节目制作之余,涉及视频、音频、计算机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技术期刊,为技术人员的业务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跟踪服务和资料选择,并为技术人员撰写论文提供了大部分的资料查询。

三、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技术资料与普通的技术分开管理

普通的技术是满足技术人员的自我业务提高和论文写作的需要;设备技术资料是一个设备一份资料的独立本,丢失后无法补订。

2.互联网搜索

内部办公网的科技情报,专门有一留言板模式的简讯板块,是专为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而设。科技情报有一个板块是设置为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的,其他板块只有管理人员才有写权。全体设置写权是考虑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台大,不是个人能完全承担网上业内信息的搜索与发展动态的跟踪工作。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无论谁在上网时“网”到了有价值的业内信息,把它放到科技情报的简讯上可以共享。

3.管理人员的时间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