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6: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法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非学历教育方面。目前我国法务会计非学历教育仅有中国政法大学面向法务会计人员提供的培训课程以及与国际注册法务会计师资格考试有关的培训,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力不足,很难适应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我国法务会计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法务会计理论研究
在法务会计的发展中,理论研究举足轻重,不仅可以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而且可以给法务会计的实践做出理论指引,推动法务会计实践的发展。当前,应当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成立研究组织。就全国范围而言,可以成立全国性的法务会计学会,积极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形成相对固定和不断扩大的法务会计学术研究队伍,提高法务会计的影响力。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中,设立法务会计研究中心或研究小组,增加法务会计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第二,深化研究内容。在法务会计的研究内容上,必须改变目前大量研究浮于表面的情况,全面深入地对法务会计的内涵、外延及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充分借鉴国外法务会计研究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和规范体系。
(二)发展法务会计教育
培养法务会计专门人才是推动法务会计发展的基本途径。发展法务会计教育应当从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两方面入手。
1.学历教育。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话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应借鉴国际法务会计教育的经验,瞄准国际法务会计的前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的法务会计人才。
(1)本科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主要是培养精通法务会计理论知识、熟悉法务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他们将成为法务会计的生力军。科学可行的本科生教育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设置法务会计专业。目前,法务会计专业并未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国民教育专业目录,这一方面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影响其对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的判断,另一方面,不利于形成相对统一的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也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模式。因此,囿于法学和会计学的单纯学科局限性,亟待开辟由法学与会计学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的专业来培养法务会计专门人才,设置法务会计专业乃大势所趋。二是法务会计创新实验班。目前法学本科(法务会计方向)模式和会计学本科或财务管理本科(法务会计方向)模式进行专业招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往往在法律、会计两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但都只学到皮毛,难以深入掌握法务会计的精髓,不能胜任法务会计职业的要求。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未设置法务会计专业的背景下,较为可行的是开设法务会计创新实验班,法务会计创新实验班是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区,是学校开展教学改革和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当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试点,开发法务会计特色课程,加强师资力量及教材、实践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法务会计人才。三是双学位教育。学生主修法学或者会计学专业的同时,辅修第二专业(辅修会计学或法学),毕业时授予法学和管理学两个学位。
(2)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他们将来主要从事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当本科教育达到一定规模,法务会计学科体系、课程设置等较为完善时,应当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
2.在职教育。由于法务会计应用的广泛性,单靠学历教育培养法务会计人才是不够的,还应当通过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来培养法务会计人才。我国可以大力开展面向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法官、检察官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等在职人员的法务会计培训,根据不同职业现有知识结构的特点,选取其他不为他们所熟悉的领域作为培训重点,以形成符合法务会计职业需求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提高他们法务会计方面的职业能力。
(三)完善制度建设
推动法务会计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作为保障。虽然我国目前有《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审计准则》等,但是有关法务会计的专门制度仍是空白。为了促进法务会计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完善相关立法,并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如法务会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法务会计行业管理制度、法务会计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标准制度、法务会计人员参与诉讼的制度等。
中职会计教学曾经在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为社会输送了许多的人才,为推进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做出了许多的贡献。然而当前的会计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改善
当前的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有着很多不尽合理的地方,使得会计教学的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有很多与会计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都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用了很多本就显得不足的教学时间。同时,现在的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有很多基本都没有体现该专业的职业教育特色,有的中职学校所进行的课程设置基本都与大专院校相同,过于复杂的课程设置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也会造成大量课时的浪费。[1]
(二)没有一套完善的教学理论来作为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在不断的发展更新,各种会计新业务、新制度、新准则不断出现,然而现有的中职专业的会计教材却又很难跟上时展的步伐,最后使得教材不能与最新的社会现状相匹配,停留在原基础上,最后使得教学内容滞后,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不能够很好的适应会计岗位的新需求。
(三)理论与实践不能够有机的结合
如今很多中职学校中的会计专业教学都是“重理论,情实践”,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有一些学校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技能实践对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性,使得很多实践计划都不能够有效的实施。很多学校都只有在学生临毕业的时候才会组织一次模拟实习。然而在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的主要精力已经不放在学习上,而是在关心今后的就业,在实习的时候根本不认真。而且因为财会岗位比较敏感,很多单位都不愿意承担财会教学的实习任务。即使是提供了实习机会,也只是流于形式。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只能够学习到一些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实际操作却是一知半解决。
(四)教学方法陈旧
如今的会计教学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课堂是教师的主宰,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一些教师喜欢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对课本知识照本宣科,没有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是喜欢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有效的利用各种先进的现代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二、对中职会计实现有效教学的方式的思考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去积极的思考应该要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会计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首先是加强校内的实训。学校必须要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要求与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的训练,让他们掌握初步的实际操作技能。学校要为会计专业的实训提供一定的条件,以便于实训的开展。校内模拟实训主要可以分为阶段性模拟实训和综合性模拟实训。其中,阶段性模拟实训是对学生的单项技能进行训练,通常情况下都是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或财务会计后开展的。综合性模拟则是要求学生能够在没有任何的文章说明的提示下独立的完成对供、产、销整个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账务进行处理并进行财务分析,让学生能够养成账务处理和财务分析的行为意识。这个实训则是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般都是在学生外出实习前开展。通过这两种校内实训的开展,可以有效的缩短学生所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在开展手工模拟的基础上,还可以开展计算机模拟,让学生具备初步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让他们体会到计算机的巨大作用
其次是与校外的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的操作实践中。这一个环节的实训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此,学校必须要努力的从经营管理模式、人才交流、技术效益等多个方面与企业进行交流、磋商,最后使得企业与学校能够形成一种互补不足、资源与信息共享的良好校企合作关系,从而能够为校内的学生与教师提供一个坚固的实训平台。通过企业所提供的场地、设备、技术等各种资源,能够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的宽广,让他们可以接触到一些在学校中所无法接触到的更多、更广、更复杂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及时的了解到一些新的法律法规。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从而对自身的课程设置等进行改进,使得办学能够更加的明确、现实,更有针对性,从而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上的师生双向互动,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更加的高效,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2]
1、案例教学法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正因为如此,在进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大量的案例,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案例中所体现出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让他们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的会计案例来进行分析与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加强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对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为他们今后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中去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互动教学法
对一堂课进行评价,需要对学生是不是真的“动”起来了进行考察。这里的“动”必须是出于学生本人的学习动机的需要,而并非是毫无意义的“动”。动机可以是学生自发产生的,也可以是经过教师引导诱发的。只有有了足够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主动的去进行学习,从而能产生学习的困惑与交流的渴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需要,进而产生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要实现课堂上的互动,就必须要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机需求之上。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提出、探究并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营造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开展项目教学活动前,学生首先必须对企业的业务单据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过实际操作。在项目选择中,充分考虑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教学体系选择可操作性强的项目任务,例如以企业利润表编制为例,学生既要对借贷方面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也要熟练运用各类原始凭证,并能独立完成简单产品成本的计算。为了使学生对利润表编制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开展会计理论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保证项目活动的顺利开展。
2班级分组
在会计项目教学活动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会计事务所为例,给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安排职位,如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其余均为组员,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和实施小组管理,明确每个小组的工作任务,如会计、出纳、审核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项目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项目计划与实施
项目任务确定及小组分组完成后,教师需要给每个学生提供企业的业务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岗位任务,学生通过上网及图书馆查阅等多种途径收集、筛选、整理资料,例如出纳的岗位,需负责企业现金收付及银行方面的结算,对库存资金进行保管,整理有关票据;工资核算的岗位,负责整个企业员工的工资结算、汇总、分配、奖惩等等。当资料收集、整理完成,并且报表填制任务结束后,在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及销售流程足够了解的前提下,要求每个小组进行项目活动的开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信息收集及工作流程进行指导和帮助,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学生没有涉及到的内容需主动提出并有效指导,使学生顺利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
4教师对项目的总结与评价
当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答辩活动,展示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PPT,将项目结果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同学面前,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同学对项目提出质疑,然后共同讨论项目完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最终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总结时,需找出各个小组间的差距,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最后,当学生总结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整个项目进行系统评价,细致概括每个小组完成项目的质量及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及文化素养,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另外,为了方便今后学生的学习,项目完成后,需要将工作结果进行存档,做好账簿、凭证、报告等工作,以达到资源实时共享的目的。
提问启发是高校“基础会计”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与分析、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会计教师在讲授财产清查这一章中的银行存款清查时,可先提出如下问题:企业对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什么方法?与现金清查的基本方法相同吗?在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如果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不一致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独立思考,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可提示:会不会由于企业未记账而银行已记账或是企业已记账而银行尚未记账的原因造成不一致呢?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教师由此引出未达账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讲述“未达账项”的4种类型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然后,教师继续提问: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是企业可以实际动用的银行存款数吗?会计人员能不能根据这个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来调账?当未达账项变成已达账项时,若不存在其他原因,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应否相等?最后,教师做陈述性的总结。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会计教师采用提问启发法,则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问,且所提的问题宜小不宜大,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启发教学法并不局限于在讲授新课时使用,在复习及拓展知识面时均可采用。
(二)图示启发
图示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可以把复杂抽象的理论教学形象化、条理化。图示主题突出,线条清楚,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以及重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如在讲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节课时,教师先阐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概念,由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适合采用图示式启发法。教师可边讲边画,引导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与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用示意图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展现出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示意图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从而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化,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比较启发
通过比较启发法可以把教学中相近、相似的内容要点加以对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查找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讲述内容深刻记忆。还是以上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一章节内容为例,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初学者在预习这部分内容时很容易混淆几种常见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难以理解,预习效果普遍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演示讲解几种常见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哪些环节是账务处理程序通用的,哪些内容是特有的,通过比较来把握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案例启发
案例启发要求会计教师课前首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案例,并在吃透案例的基础上,预先设计好讨论题目供学生探讨,并且要能够事先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相关问题,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做好准备。教师在案例课上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不要把学生的讨论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讨论的主体。案例课结束前,应由教师以及学生代表讲评,畅谈感想和收获。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在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部分运用较多案例教学法。如以一个制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展开讨论,通过经济业务的发生分析其对会计要素产生的影响,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有助于学生理解之前所学的会计概念和基本理论,对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理解得更深入。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启发式教学要循序渐进
采用提问启发教学法时,教师的提问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启发诱导,在学生领会了基本原理后,再提出深层次的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要因生制宜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然后根据授课对象因生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于会计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会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信息会计学、微观控制跨境学、宏观控制会计学等几个部分。随着该专业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会计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呈现新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会计学要结合时展特点,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教学,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会计学发展趋势及其面对问题
(一)信息会计学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组成更加复杂,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面对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的挑战,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只有实现自身的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降低成本,才能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纵观当前的会计准则,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面对当前更加复杂化的市场经济发展,其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会计处理方式。不断优化会计信息生成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会计专业团队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市场主体环境的优化。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作为制度管理的对象,即会计专业人员,企业要注重其的专业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一直都是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竞争的关键因素,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会计信息人才的储备,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落实到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会计学要加强对专业学生信息会计处理能力的培养。
(二)微观控制会计学发展
微观控制会计学的发展要立足于现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其发展速度远不如学科实践的发展。因此,只有建立健全控制会计学体系,才能不断推动我国会计学的发展。除此之外,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运营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高效的筹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内部管理职能的完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能否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微观控制会计学的实践专业性要求要严格把控其控制程序的研究,以提高微观会计学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微观控制会计学来说,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将其作为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方法选择的首要准则,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匹配度较高的程序,避免因为研究理论与实际发展不相符而产生问题,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宏观会计控制学发展
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要在审计准则以及会计信息评价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以此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审计质量。虽然当前的审计准则建设处于一个良好发展的状态,但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只有加大对审计质量的投入建设,才能确保未来我国审计工作的高效高质,为快递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为了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公平客观性,要改变与其他相关机构相互依存的现状,。不科学的会计信息会直接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而信息传播的源头就是审计工作人员,其主要负责会计信息的质量检测,所以具备了第一手的会计信息资料,为了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管理。
二、会计学创新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一致的发展目标、提高会计学的针对性
基于会计学的角度来说,其最终的发展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价值不断增长。因此,要建立一致的发展目标,而与发展目标所相对的个体就是具备监督反映职能的相关部门以及具备预测以及控制的会计,两者要实现有效的结合,以达到会计学最终价值的最大化。
(二)契合服务对象、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由于会计学的服务发展方向是面向外部的,导致其服务难度比较高。就应用会计学来说,财务报告可以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就要求会计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除了自身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会计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财务管理。总的来说,不管是对外服务的财务报告,还是专项与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核算监督管理,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履行职能,两者的服务对象是各具特点的,但两者不能孤立发展,只有实现服务对象的相契合,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才能增强自身的经营管理服务能力。
(三)实现资料来源的交互性、其他财务管理的准确性
会计学的有效运用能够充分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以便于决策者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通过获取相关的资料,主要是财务信息以及与其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资料,其内容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决策者最终管理决策的准确性。作为财务会计,其在向对方提供财务报告的过程中,要实现资料收集来源的交互性,其直接的对接对象就是管理会计,因此,管理会计最终结果分析的正确与否也至关重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為确保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作为未来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量,要通过正确分析掌握该专业正确的发展趋势,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中所要面对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会计学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进梁.发展会计学初探[J].财会学习,2017(16):153.
(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西方文化发展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不公正已引起学人的敏锐察觉。世界强势文化正以自己占据的高科技优势和网络技术上的主导语言汇成的跨国信息流,以不对等的信息流向世界弱势文化区域,从而遏制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并影响人类文化多元化。这样势必激发弱势文化奋起保护,不惜强化本文化的某种封闭性和排他性,造成世界性的文化对抗和冲突。西方学者往往少有弱势文化中学人的那种忧虑,而以强势文化据有者的普遍心态来描述世界已在他们的市场和民主力量的控制之下,只是这种控制尚需巩固,问题多、秩序乱,急需建构一种能充分体现自我意志的国际体系或架构,以实现对人类的管理和改造。抛开这些主体论的偏颇思考,回到全球化文化危机的理解上来,就会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由人的本能境界的生存意识转换生成的面对现实的特殊心态。这种全球化的文化危机其实就是人类生存境界的危机,人们必须重视对有利于人的本能境界生存的文化和文化行为的评判。
(二)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学科的冲击 自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一些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也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于是在全球更大范围内导入竞争机制,形成广泛的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于是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协作与结盟加强,先后出现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盟)、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在经济领域,国界的概念几乎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文化交流的广泛加深。文化交流并不象经济贸易那样规范和容易,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各自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建立一种统一的、规范的、普遍的全球化文化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强加会引起对抗和混乱,各国正在保护其本土文化的完整性,并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促使本土文化向前发展。在这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强压下,会计学科将会受到强力冲击。会计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量度,对经济活动连续、全面、系统地记录、记载、记算和监督,为管理活动提供有力的证据即财务信息流,这种信息流也受到文化环境的直接影响。国际会计准则虽然已经制订,但在特定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作用之下,还没有建立一个各国都能普遍接受的全球共同价值,值得各国去推崇、去遵守,统一的全球会计系统的建立即国际标准会计制度只有在消除了各国文化差异之后才能被普遍接受。在这种意义下,有必要研究会计学科在中西文化冲击下的推动力,从中挖掘出中西文化因素对会计学科的推动所在,以及文化与会计的互动关系。
二、中西文化与会计学科的价值取向
社会的文明和发展源于文化为动力,文化的主导者都是人的创造活动,人的文化属性是趋优创新。人的创造活动是无止境的,而每一次伟大的历史进程的创造,都为人的文化环境重新涉取了范围。因此,文化的品性是既重视现在,又展望未来。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就意味着创造出新的文化价值,从而用新的文化价值重建人的文化环境。由于人类世界是由不同的特定社会组织组成的,在各自的社会组织中存在着各不相同的特定文化,造成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差异。中国具有古老神奇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独特的语言文字,与西方不能直接融合在一起,中国和西方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极域,在文化层面上有若干地方极性相反,无法消解异化为同质。因此,中国要把握住自己的地位,取得与另一个世界交往、对话、合作的平等机遇。虽然如此,也广泛存在着特定社会和特定国家之间的强势文化与其弱势文化具有共同特性的局面。足以反映国家文化的社会特性,这些文化层面的价值观相同之处有五个方面,即对个人自由主义的约束程度,社会权力的集中程度,性别差异的倾向程度,不确定因素多少的关注程度,长短期价值的确认程度。这些文化因素会对社会制度产生较大影响,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实务等会计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必要对这些因素加以明确,以便在确定与社会价值相联系的会计价值时,有更充分的理由来阐释会计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一)个人自由主义的约束程度生活在同一社会的人们,只有与该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得基本一致,才可使自己的生存意义得以体现,才可使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相沟通,社会也因此会有机地运转。在崇尚个人自由民主的国家,一般社会组织结构较为松散,人们自由创造的精神欲望较高,每个人关照自己和家人的倾向突出,为自己设想较多,私欲偏重。在崇尚集体国家利益为重的国家,社会结构严谨,人的自由创造欲受到较大的限制,人的凝聚力强,每个人所获得的集体、个人和亲人的帮助较多,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帮助别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文化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二)社会权力的集中程度 权力是对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在社会权力相对集中的国家,社会组织秩序较为严密,人们普遍被融入到某个社会组织秩序中,每个人均有自己的位置,老幼有序,干群有序,机构有序。在这样的社会组织中,人们彼此会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尊敬父母,服从上级。在社会权力相对松散的国家,人们会特别注重自己的权力,力求在家庭、社会中享受平等的权力,不平等的权力架构会成为人们谋求改变调整的对象。家庭成员地位平等,学生与老师彼此尊重,上级对下级在做出决定时应相互征求意见。
(三)性别差异的倾向程度 性别差异是指男人与女人之间性格方面的差异。在男性化的社会中,人们重英雄、重成就,个人英雄主义突出,人们要有果断的行为,坚定的决断力,对物质的获取欲强烈。在女性化的社会中,人们要表现出文明绅士风度,态度温和,摄取有度,重视人际关系,谦虚谨慎,关怀老幼。
(四)不确定因素的关注程度 不确定因素就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的未定秩序的未知数。不确定因素越多,人们的安全感就越差。在一个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社会,人们关注能够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一般原则和惯例,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自成体系,外来的观念和行为难以接受,不能容忍不同的观点。在一个不确定因素较少的社会,人们接受社会秩序约束的地方普遍,没有必要更多地关注社会的一般原则和惯例,对个人行为和观念较为放松,接受差异和新事物较为容易,对预测的风险和威胁能正确面对,为人处事较为宽泛,不用纪律来强压别人,自我约束力强。
(五)长短期价值的确认程度 长期价值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忍辱负重,勤俭节约等价值观念。短期价值有生活责任的承担,维系家庭的责任,子女的传统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等价值观念。注重长期价值的社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会获取长远效益。注重短期价值的社会,会使自己生活得好些,重视现状,对未来贡献的较少。
会计是一门具有严密地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具有定性和定量判断的两种方式。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变、丰富和发展。会计学科既重视文化和历史对其产生的整合力,即定性研究,也重视自然科学对其作出的贡献,即定量的研究。社会文化对开发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国际会计普遍原则有重要的作用。而文化差异也决定着各国会计制度的差异。人类文化与会计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表现在人类文化价值与会计价值的连接结构上。会计价值在会计实务中会直接驱动会计制度的形成。
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受国际贸易、投资水平、国际兼并和自然力等外部因素的整合;社会文化价值受所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社会历史及城市化水平高低等生态因素的整合;会计价值受个人自由主义约束程度、社会权力集中程度、性别差异的倾向程度,不确定因素的关注程度、长短期价值的确认程度等社会文化价值的整合;会计制度受专业技术性和法规制度、统一性和灵活性、保密性和披露性、公众利害关系性等会计价值的整合;生态因素既受会计制度的整合,又受法规制度的整合;形成了一个结构性循环系统模式。这一系统中,可以建立社会文化价值、会计价值和会计制度间有密切关系的结构。
三、中西文化建设对会计学科的推动力
人类在新的世纪里,面临的生存境域发生了很大变化。时代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化建设将是一项宏大工程,必须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同时时代也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内容。中西文化建设的走势在新世纪又对会计价值产生推动力。
(一)对会计的专业技术性和法规制度约束的推动力 在经济社会中,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表现在其独特的可操作的技术性、规范性。会计人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判断,并受公认的会计准则、国家会计法、财务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制度约束,无伸缩性地被强制执行。个人自由主义约束程度的降低对会计人员个人专业判断的权威产生直接推动力。约束程度越低,社会重视个人独立性的程度越高,对个人决定的事项信任度就越大,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就越强。人们对不确定因素多少的关注程度的减弱增强了会计报表的权威性,人们相信专业判断,承认社会存在客观公正性,因为每个人都是在健全的法规制度和较高的专业知识的控制之下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权力集中程度向松散方向发展使个人能享受到平等权力,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在平等的原则下可共享互换,人们重视信息交流,彼此尊重、平等互利。
(二)对会计的统一性和灵恬性的推动力 会计实务中采用统一的方法制度来处理经济业务,经济指标口径一致,具有可比性,在较长的时期内采用该制度不变;对某些非重要的会计事项,可采用简便的方法处理,灵活而富有弹性。在个人自由主义约束较弱的社会,个人能共同遵守社会普遍的法规制度,自身法制观念较强,自我控制着个人的行为按照法规制度办事,对会计统一性的执行会产生重要的正面推动力。在人们对不确定因素多少的关注程度减弱的社会,不确定因素少,法制健全,无须较多关注人们普遍遵守的惯例和法则,自我约束力强,对会计统一性的执行会产生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在社会权力集中程度松散的社会,法规制度容易被接受,统一的原则制度被人们普遍使用而不会遭到拒绝。
(三)对会计的保密性与披露性的推动力 财务信息公开与否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信息保密与披露是企业重要的会计文化观,是处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均衡点。对企业的前途命运产生重要影响的财务信息如果公开会造成负面影响就应该保密,如果是技术秘诀和财务秘密就不能公开;对一般的会计信息特别是法律规定需公开的财务报表,就应该向社会披露。保密性与不确定因素多少的关注程度、长短期价值的确认程度的文化建设取向是一致的。社会权力的集中程度越松散,信息的披露性就越强、越集中,信息的保密性就越强;个人自由主义约束程度越低,信息的披露性就强,约束越高,即集体主义意识越浓,信息的保密性就高。特别是性别差异的倾向程度趋向男性化,对信息的披露程度要求就越多;趋向女性化,对信息的披露程度要求就少,保密性增强。
(四)对会计的公众利害关系性的推动力 会计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为了满足各自的利益需要,获取的信息内容有所不同,他们与企业之间具有不同的利害关系,形成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样性。而企业内部投资者之间在文化程度、知识水平、财富大小、喜好习俗、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形成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复杂性。因此,财务报表为了兼顾、调节各方面的利害关系而披露的是一般的、宽泛的信息,这一信息的披露也是为有效吸收社会公众资金,合理配置闲置资源而服务的。在个人自由主义约束程度较低的社会,人们不大重视社会公众利益,而特别关心和重视个人利益,对投资的企业会大力支持,以便获取投资回报。在社会权力的集中程度相对松散的社会,人们享受平等的权力,对自己能够自我控制,对公众利害关系能够自觉遵守并予以关注。在不确定因素关注程度较少的社会,人们一般对个人行为和观念放得较松,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重实务而非原则,对未来不作控制努力,对社会公众利害关系较为尊重。在注重长期价值的社会中,人们的品性以储备和宽容为方向,重视未来而不过多关注现状,重视长远利益而不沉溺现实利益,公众利害关系容易被忽视。
以上观点揭示了这样的相关关系,即一个社会文化价值因素的取向可不同程度地推动多个会计价值及实务,而多个社会文化价值因素的取向会同时推动一个会计价值及实务。
(2)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与会计处理的差异企业所得税是会计学专业课程与税法课程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分,正确的理解、掌握企业所得税对学生以后的税务筹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财务会计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如何计算“会计总利润”,也就是税前利润,而企业所得税法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和财务核算的税前利润之间的差异,需要通过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
A、B两公司在2013年全年经营业务如下所示:A公司属于工业公司,全年销售产品获取的销售收入为200万元,库存商品成本为140万元,全年向员工发放工资为20万元;B公司属于工业公司,全年销售产品获取的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销售总成本为1200万元,计提发放员工工资为100万元,投资国债获取的国债利息为100万元,全年研发费用为200万元。A公司的税前利润为4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40万元,两者相同的原因是A公司涉及到的经营业务,其财务核算处理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处理是相同的;而B公司的税前利润为6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400万元,B公司税前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额的主要原因是,财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处理全年研发得用和国债利息两项经济业务时,存在一定的差异。
发展是21世纪中国会计科学的永恒主题。21世纪中国会计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是来自于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在会计环境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则是经济环境与科技环境。从经济环境上看,已经初具框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将会通过不断的调整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从而对20世纪所形成的会计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二、发展目标:会计科学体系的创新
不断拓宽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并进行会计理论的创新,既是推动会计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每个会计理论工作者的义务。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如果我们依据会计的发展趋势,运用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研究构想并形成新的研究命题。
三、发展观念:会计科学范围的拓展
确立正确的会计科学发展观念是中国会计科学在21世纪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现代社会经济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越来越专业化与集团化,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不同类型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也应当随之分解与细化,从而使得经济科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与经济科学的这种发展趋势相适应,今天的会计科学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学科林立且拥有一百多个分支学科的庞大的科学体系。
四、发展方式: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结合运用
在会计科学的发展上,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科学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率,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科学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在中国会计科学得到迅速发展的20世纪,在会计研究方法上重演绎、重抽象、重定性、重逻辑思维和推理的研究定式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由于会计理论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式相对较为滞后,因而会计理论工作者基本上是处于一种个体性劳动和个体操作的状态。加上研究信息传递方式上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成果在不同研究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运用,由此而导致研究内容上重复性劳动也造成了一种研究资源上不应有的浪费,从而对会计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21世纪中国会计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式就是应当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各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利弊,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应当强化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这就需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定量分析方法的作用,正确地使用定量分析方法。
其次,是应当坚持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对与会计有关的经济事项进行定性的理论分析,恰当地将规范性理论分析与实证性数量分析方法有机结合。
五、发展道路:会计科学的科学化、国家化和国际化
与中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模式的基本目标相一致,在21世纪中国会计科学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应当紧密结合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进程,以科学化为基础,以国家化为起点,以国际化为方向,以使其能够有机地溶入国际会计科学发展的大潮流之中,使之真正成为国际会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方式的讲课方法一般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较正式地阐明概念结构和理论,然后用例子和问题来论证,教师授课辅之以阅读、音像、练习和习题等有效方法传递具体事实、原则、系统技术。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注入式思想的支配,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灌注”过程,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和学生缺乏主动交流,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传统教学方法在银行会计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一方面由于高等院校的金融学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长期学习过程中,缺少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更缺乏对银行业务的了解,在学习银行会计时常觉得无从下手;另一方面,在学习银行会计以前,学生们普遍已经接受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对于工商企业的财务处理过程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而金融企业的会计处理与一般工商企业刚好相反,学生容易将其混淆。在长期的银行会计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学生们认为银行会计的难点如下:(1)银行联行往来结算过程中,收报行使用会计科目确难以理解;(2)商业银行外汇业务中,国际结算方法众多,使用单据复杂;(3)经理国库业务中预算收纳和报解的核算难以理解。加上结算业务中使用的凭证联次众多,传递方向复杂,学生经常觉得无所适从。由于以上内容的高实践性特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显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思路
1.银行会计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学生要做到多动脑、多动手,反复学习来加强教学效果。
2.由于银行会计业务具有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性,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银行会计和一般企业会计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对比,并以此增强学生对银行会计业务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凭证的填写和单证的流转内容时,尽量找一些金融部门使用的真实凭证给同学们展示,以此加深学生的形象认识。对有些难以找到或不便向学生们展示的银行重要凭证和报单,可以更多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屏幕向学生们介绍有关单证的内容、格式和基本操作流程。
4.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形象生动,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两者都是学好银行会计学的很有效的途径。
三、案例教学在银行会计中的应用前景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它最早出现于MBA教学中,通过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个案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分析能力,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方式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在银行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银行业务的复杂性以及单据处理的多样性,教师在讲授具体业务处理时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难以区分各种处理方法的缺陷,案例教学方法无疑是适用的。教师可以针对各种重要的银行业务特点,比如针对联行资金往来,国库经营与管理的个案安排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展开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银行会计采用案例教学有以下优点:
1.记忆深刻。案例教学是基于经验和现实世界而展开的,因而较易为学生接受,并且一旦学懂之后,将比来自讲课和阅读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
2.较高的参与积极性。许多学生发觉准备案例比起准备抽象的阅读材料更加有趣,案例课堂讨论也比参加讲座更为有趣。寓教于乐,教学效果必然更好。
在银行会计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具体来说应该做的主要工作有:(1)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和可得性,以便学生可以搜集相应的案例材料;(2)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并熟悉相关的材料;(3)事先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并有一系列问题用来引导讨论;(4)讨论时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5)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四、实践教学方法在银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方法是指通过设立银行业务模拟实验室,在学生了解某种核算业务的所需凭证及核算过程后,采用实践模拟方式,通过学生亲自传递凭证、操作模拟银行会计核算的某阶段或全过程,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并能在头脑中形象地呈现出清晰的业务操作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加深对这一业务核算的理解的目的。银行会计实践教学法采用实例演示,进一步阐明了银行会计、出纳实务全过程操作的程序和方法,把课堂教学与实践业务结合起来,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通过手工与电脑相结合,银行会计前台基础业务和后台综合业务相结合的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银行会计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会计,它即遵循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又采用特定方法对银行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与监督,银行会计组织和会计方法有别于其他行业会计,实践教学必须体现这一专业特色。在高校实践课程的开设中,不同学校做法不同,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两种:第一种做法是将实验课程单独设立,由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独立开课,由实验教师或实际工作人员教授,这种做法与实际联系紧密,但容易与课堂教育出现脱节;第二种做法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实验指导老师,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第一种做法的不足,但对教师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但要懂理论,而且要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技术。这两种做法各有利弊,需要各课程根据自身特点加以选择。一般认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实践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体现了要求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法并不否定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银行会计的实验要与教材紧密结合,实验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去操作实验软件,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所涵盖的基本知识。面对日益变化的金融实践,只有弄懂了基本理论,掌握了基本方法,才能在实践中应对各种发展与变化。因此,银行会计实践应采取第二种做法,避免实践与理论的脱节。
五、传统教学方法与案例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是仅仅传授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是只重视实践的案例和实践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具体来说,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适应岗位需要的不利情况;而仅仅采用案例和实践教学无疑也是不够的,缺乏理论基础的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势必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没有讲授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将传统教学方法与案例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扎实掌握理论基础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案例分析,结合一定的业务模拟实践课程,才能使学生达到即增长理论素养,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银行会计课程的培养目的。
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式教学方法,对授课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对于教师来说,由于复合教学模式综合了实践和理论两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材料搜集能力,能密切关注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沿并搜集相应的材料,其次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实践能力,能够总结案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银行业务模拟实验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熟悉各种单据的处理流程,熟悉银行计算机处理程序。这要求教师能够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即是对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也是对教师本身的一种鞭策。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学习的难度加大了,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来保证理论学习和搜集案例材料,而且在考核上,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这是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采用复合教学方法,要求学校加强教育师资力量的配置,给银行会计课程配备即具有理论素养又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同时要求投资建立银行业务模拟实验基地。同时,对于课程设置来说同样具有一定的挑战,授课教师需要合理分配理论、案例、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在保证学生扎实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为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校银行会计课程的设计应该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而为达到这个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式教育模式是可行的选择。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上“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实现向社会输送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目标设置了障碍。因此,基于能力本位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教学方法角度出发,探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适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者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育者教的方法、受教者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应用型核算会计培养目标下,“管理会计”课程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导致教学方法落后,具体表现在强调“教”而忽视“学”,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结合“管理会计”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及教学实际,本文建议推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提出,20世纪20年代后得到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的大力倡导。20世纪80年代,这种案例教学法受到了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TaskForce)在《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国内教育界于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根据对西方管理会计教学资料的研究,“管理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其有效性具体体现在:
(1)通过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同于教材中高度简化了的例题,案例将具体企业管理会计方法真实再现,虽然相对复杂,但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案例通过再现较为真实的企业经营实际,将一系列综合性问题抛给学生,他们要经过独立思考、创造性分析,采用个体或团队的形式将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法使理论不再枯燥无味,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注重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设置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实际相似的模拟案例让学生综合分析、展开讨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有利。
(3)通过案例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能够再现企业经营情景的教学案例,同时给学生留下与理论教学相关的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各章节理论知识的学习,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案例问题给予引导,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得到认证,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
(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对案例教学法做好系统安排:
某镇已婚妇女3000名。
1.2研究方法
由某市皮肤医院(某市性病防治中心)派出经培训的专科医生、检验人员、公共卫生医师、护士等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分别于项目起始阶段即基线和12个月、24个月进行两次随访共3次现场横断面调查,具体方法如下:(1)问卷调查:采用一对一的问卷搜集社会人口学、性病艾滋病知识、危险行为和疾病负担情况等信息。(2)梅毒筛查和治疗:利用梅毒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梅毒筛查,20分钟告知结果。对于快速检测阳性的对象,则抽血带回某市皮肤医院(某市疾病防治中心)进行确证检测。对于确证现患梅毒的病人,及时通知检测结果并及早按照国家指南提供免费规范治疗。(3)健康教育:检测前后专科医生可以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发放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手册,回答对象提出的问题,宣传正确的知识。
1.3实验
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作为梅毒检测的筛查实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作为梅毒检测的确证实验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结果采用卡方(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研究结果
2.1梅毒快速检测阳性率和梅毒确证阳性率(传染报告阳性病例)
孕妇发病率为1.8%,非孕妇发病率为1.1%,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梅毒检查的费用和治疗费用
梅毒RPR检查10元/人,确诊20元/人。平均治疗费用,孕妇高于非孕妇(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