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互联网教学论文

互联网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1 17:17: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互联网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互联网教学论文

篇1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这种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产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计算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辽宁大学现已成为中国教育科研网的一员,同时成为Internet中的一员,并拥有自己的WWV}.FTP.I}BS等互联网资源学校的Internet培训教学机房不同于家庭、网吧和网管中心。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由于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f*使他们初步掌握浏览网络的基础知识,把浏览范围限制在辽大或教育网之内,这就可以防止盲目的网上冲浪和对不良站点的访问,既为学校节省有限的经费,又解决了网上的安全问题.

(2)必须解决4U人左右同时访问指定网站的速度瓶颈问题

(3)对教师可以指定较高的权限,使他们可以使用多种协议,访问多种资源;对学生可以指定较低的权限.

(4)为防止来自外部的对主机资源的破坏、需要设置“防火墙”、

(5)由于学校的IP地址有限,不可能为每台机器分配一个真实的IP地址,

服务器(PantyServer)的引入便可以较好地解决网络培训机房管理上的诸多问题.

1服务器的特点

(1)服务器支持所有的Interne:协议,包括HTTP.FTP.TCPIIP、电子邮件等协议,这便保证可以使用浏览器访问到所有的Internet资源.

(2)服务器提供较完善的安全机制,包括“防火墙”属性,例如:包过滤、事件警告和日志.这种机制使得机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1P地址或域来过滤Internet站点.

如果校园网不加防范地连入Internet,奄良容易受到入侵者的攻击,造成专用资源的流失,甚至遭受病毒侵犯使网络瘫痪.防火墙}Firew}ll)技术正是在Internet上使用的一种安全保障措施,它可以按照用户事先规定的方案控制信.息的流入和流出,监督和控制使用者的操作.采用这项技术,专用网络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接入网络的Internet应用和相关的Internet站点.

如果采用服务器,只是服务器直接与Internet相连,而Internet的客户机不直接与Interne:相连(而是间接相连的),客户机的内部资源不会受到侵犯,因此服务器还可以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3)服务器提供了强大的缓存功能,可以把一个缓存分布到阵列或链式的多眼务器中,因此,既可以节省访问费用又可以提高同时访问的速度瓶颈问题.其路由功能也可以提供自动流量平衡和容错能力,有助于性能和稳定性的提高。

(4}因为IP地址有限,所以,每个客户机申请一个IP地址是不现实的如果采用服务器(用服务器软件Proxy管理),仅给此服务器一个真实的IP地址,而Intranet内部的其它客户机由Proxy分配一个虚拟的客户地址即可,这样既节约了IP地址,又可做到使所有客户机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共享Internet资源.

2系统所需软硬件配置

硬件系统包括:服务器、客户机、集线器网卡、路由器.软件系统包括:网络服务器软件Windows’_VT$erver4.。中文版;客户机软件Windows95中文版;服务器软件MicrosoftProxyServer2-D;网络管理软件TranscendWorkgroupManagerForWindows.

3服务器系统的实现

根据学校的现状和需求、系统组成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服务器系统的实现步骤:

(1)硬件设置在服务器中,应使用两块网卡,其中一块网卡与Internet相连,其地址是真实的IP地址,由它实现Internet与Intranet的互连;另一块网卡则是实现与Intranet内部各客户机的连接,并由它给每个客户机分配一个虚拟的IP地址,实现客户机与Internet的间接相连,从而共享Internet资源.

(2)IP地址的分配每个客户机是通过虚拟的IP地址实现与Interne:间接相连的。因此网卡地址就是指虚拟的IP地址,它与服务器的真实IP地址不同,而是由服务器根据Internet内部客户机的多少,给定虚拟IP地址的一个范围,并按某种规定分配给每个客户机一个虚拟IP地址,这样便可实现客户机与Internet的间接相连。

篇2

计算机教学最易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我探索。例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教师在简述Word软件各项功能的基本操作后,让学生制作个人简历,学生利用互联网主动搜索优秀简历,主动发现问题及难点,通过老师的讲解,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2.互联网未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因为担心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对互联络参与计算机教学的重视不够,存在学生机房不开放网络的情况。但是,没有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学是与中职学生重在实践的教学理念相脱节的,致使教学沦为纸上谈兵。互联网上有极为丰富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Photoshop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学习互联网优秀的案例,收集丰富的视频、图片等,创造性完成操作训练。

二、互联网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利用学生对互联网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特别是手机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中职学生已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多局限于聊天及游戏,对计算机知识接触少、认识不深,同时又对计算机这门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鉴于以上情况,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把游戏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及设计课堂任务时,穿插游戏实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学与玩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把学生在互联网上感兴趣的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纳入到教学中来。例如,利用互联网上通过Photoshop对照片进行处理案例,将学生从游戏、聊天中解脱出来,在日常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互联网切入为契机,改变教学方式

计算机教学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怎样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是传统课堂教学能解决的问题。互联网为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计算机教学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迫在眉睫。改变计算机教学思路应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探索,形成学生提问、互联网找答案、教师辅导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互联网与计算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无论是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认知,还是对计算机基本功能的应用,脱离实际的课堂教学及固定的实践操作难免会让学生厌学,如果将互联网应用其中,把互联网上学生感兴趣的与时代接轨的实例运用到教学中,就能够很好地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侧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技工人才,把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及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求中显得尤为重要。

篇3

网络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子范畴,具备了教育评价的三方面的含义,即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和参照标准。然而,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如教与学活动在时空上的分离、教学的实现需要可靠而安全的网络传输系统、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学习者需要一定的自控性等等)。因此,网络教学评价也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对网络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网络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利用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调控甚至补救网络教学与学习活动。

·对运用教育技术实施智能教学以及对利用探索、发现、竞争、协作、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策略教学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控性、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对象广泛,不仅仅对传统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即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媒体(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评价,还对学习支持和服务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实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与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无缝结合,利用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教学活动记录功能搜集评价信息,实现对网络教学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

·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缩短了评价的周期,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便于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而且能够降低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的技术要求和费用。

一、评价对象

基于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我们提出建立如下网络教学评价的模型。它包括学生、教师、学习资料、网络教学支撑系统、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五大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包括若干评价子项。

附图

图1网络教学的评估范围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网络教学的评价依赖于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实现。评价的因素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且更加关注形成性评价的促教与促学作用。

二、评价方式

根据评价工作的任务和发生的时间,评价通常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对于网络教学来说,为了便于提供适于学习者特征的学习目标、内容与策略等,还需对学习者进行诊断性评价。

网络教学的诊断性评价,依据评价目标对学习者的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测量,对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学习条件、学习要求、学习态度等由问卷来获得了解,并根据测量的数据和问卷的统计给出评价结果。这样就能在教学中,依据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依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进度、策略和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只针对学习者进行。

网络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在实时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对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给被评对象,并制定补救措施、执行补救方案。在跟踪检测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习者的主动性、态度、学习进展等进行调查,并给出描述、提醒和建议。在教学程序之后,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教学程序的教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教学效果,有哪些优点,不足之处又在哪里,对下一阶段的学习给予激励、提示和导向,对教学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同时,还要注重对教学系统的改进。教学系统的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使教学系统的性能提高,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网络教学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总结性评价一般发生在某一个阶段的教学完成之后,目的在于评定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检查教学工作的优劣,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把握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等。在网络教学中,总结性评价将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状况给出最终的评价与结论,其涉及到学生的结业、毕业、评奖等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定。

三、评价要素

但是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不再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信息,而是自主地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要保证学习者顺利进行学习并取得成功,就不仅要考虑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媒体四个要素,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比较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和学习服务系统。

1.对学习者的评价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最终获得个体的发展。因此,对学习者的评价是网络教学评价的主体内容。网络教学注重对学习者的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目的在于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做出评价和反馈,提出提示和建议信息。具体来说,它又包括以下几项:

——交互程度。目前,许多网络教学仅仅将网络技术当作课本搬家的工具,网上的学习资料是大量的文本、图片资料,学习者的任务是阅读大量的材料,然后去做教师设计好的练习题。这种网上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是资料的浏览和练习,这对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充分表明,交互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远程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事实上,Email、BBS、聊天室、视频会议等网络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已使网络环境下的交互相当便捷,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利用这些工具来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对学习者交互程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如根据讨论区发表的文章(发言)质量及数据总量等信息提供给系统学习者意义建构过程的信息、提供学习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参数和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参数;根据聊天室的发言次数及发言数据量提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认知程度的信息、提供学习者与人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参数。

——答疑情况。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向教师或相关专家请教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答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主题,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答疑情况可以通过学习者请教的问题数、浏览问题解决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资源利用情况。学习者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及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是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通常这一优势会被教师充分利用。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对体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说,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上载的数据。这里的资源包括课程本身(通常是教师提供)的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前者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问题资源、电子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和信息,利用问题资源的浏览情况及电子图书馆资料的浏览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利用学习者向问题中心提交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讨论区或聊天室的发表情况,以及在电子图书馆中发表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相关信息;后者包括利用浏览器或搜索引擎来浏览互联网资源的情况等。

——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作业的设计不能只强调对知识点的考查,而应注重对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考试。考试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对于学习者来说,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改进意见。

对学习者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的多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事实,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一个真实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手段的最终效果只是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网络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质量,网络教学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递者,信息的传递主要由网络系统完成。网络与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仍然是主要的教学信息。由于网络教学是师生异地,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学习,网络教学提供异步和同步的学习方式,单单一个教师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因此在网络教学中依据分工的不同把教师分为主讲教师和助教。主讲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策略和手段,对学习过程进行组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上、上载、修改,对教学资源上载、修改。助教主要是辅助主讲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课件的制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据教学目标给以解答。

与对学生的评价一样,对教师的评价也同样不能“一试定终身”。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师生交互程度、作业与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材料的提供和学生的考试情况。

——师生交互程度。对学习者是否关注,是否有效组织讨论区和聊天室的讨论,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及时鼓励学生,以及该教师的课的学生发言人数、发言量、发言时间,据此提供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参数、教学策略使用、教学组织情况信息,以及提供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感兴趣程度的信息。

——作业与答疑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合适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以及给予适当的助学意见,浏览学生所提问题的次数及回答的题目数,据此提供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的参数和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的解决程度的参数,系统据此在反馈系统中生成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程度的曲线。

——教学活动的组织。用登录时间与注销登录时间来确定教师的在线教学时间。教师应及时规范和调整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以及对学习者的信息搜索与获取能力进行引导。

——学习材料的提供。教师上载有效资源的数量,以此提供他组织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信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是否足够新,并是否及时更新,据此来提供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与满足学习者需要程度的信息。

——学生成绩。由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而来,这是对教师评价的参考指标,但不能以此为准绳。

3.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网络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教师提供的网络课件,还包括教师提供的其它学习资料以及互联网提供的巨大资料。对网络课件的评价包括课件的内容、结构与导航、练习与反愧技术、交互性等五个方面,这些信息可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由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填写。

——课件内容。是否适于网络教学,教学目标是否清楚、可以达到;能否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深度讨论;是否及时更新等,以学生应用课件的次数和频率来作为课件是否符合学习者要求的依据。

——结构与导航。导航是否合理、使用方便,页面超链接清楚一致;具有学习过程记录功能,便于学习者随机进入学习内容;有引航功能,使网络学习者不致于迷航。

——练习与反溃练习设计有利于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发展与策略、态度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对教学的支持,及考虑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反馈及时且激励学习者。

——技术性。课件安全可靠,易于使用,对学习者的技术要求不高,能支持不同学习策略;获取信息、处理加工信息便捷,适于个别化异步学习;页面、图标的设计协调一致。

——交互。交互响应及时,能满足师生、生生不同的交互需要,对交互的参与度能进行记录。

对其它学习资料,则关注其是否获取方便、信息的搜索冗余是否足够小等。对教学内容的评价通常是形成性评价。

4.对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包括技术系统和教学系统的评价。

——技术系统。即网络系统本身,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的技术平台,指系统的安全性和传递系统的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用户的信息加密、备份。

——教学系统。是指平台能够提供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学习和探索学习的策略支持系统,如答疑系统(提供多种答疑渠道)、自主学习系统(提供有效的资源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工具)、辅助教学系统(提供方便的教学设计模板,协助教师完成课程的组织和课件的制作),及课程与教学计划、评价时间及方式等信息。

评价数据的获得可以通过评价系统稳定工作时间、系统工具的利用率、系统资料的丰富程度及利用率等途径获得,而获取方式则可以是管理员、教师、学生的反馈信件以及问卷调查。

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一般作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通常包括质量指标生成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反馈子系统等组成部分。

5.对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的评价

对于网络教学来说,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同课程与媒体一样,对教与学也相当重要,只是它对网络教学的影响是非直接的,通常包括管理与资金支持、电子图书馆等。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对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功能相当齐全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并且负责对平台的管理、维护,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网络教学的安全、稳定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提供简单明了的使用指南。

——对教师。提供比较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提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应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资料和模板;提供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师生交互的技术支持;为教师评价学生及系统提供可参考的量规;对教师的评价反馈合理及时,能促进教师的教。

——对学生。提供平台的使用指南;为学习者提供学前指导,包括通过诊断性评价确定学习者的初始能力、认知风格等,提供学习者学习方法的建议等;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交互,以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回答;电子图书馆提供的资料足够丰富,并及时更新,为学习者的实践与问题解决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提供学生自我评价的参考量规以及方法指导,对学生的评价准确及时,能激励学生的学。

四、评价过程

网络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尽管对不同评价对象的评价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都经历准备、实施、处理、反馈四个评价的阶段。如下图所示。

附图

图2网络教学评价过程流程图

1.准备阶段

①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

②选择信息来源和信息处理方法。针对既定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的信息来源。信息来源有考分、系统量化评价指标、评价量表、活动记录日志、轶事记录、反馈信件等。再结合指标体系,确定选用何种信息处理方法。

③生成试卷或评价量表、调查问卷、质量诊断表。由于网络平台提供了题库、评价项目库、问卷库与指标体系库,因此在评价的准备阶段,评价的组织者(或系统管理员)可以从试题库或问卷库中选择已有的问卷,或者手动或自动生成试卷、问卷或评价量表、质量诊断表。系统的开放性使得评价组织者或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修改已有的试题或评价项目,或增添新的试题和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库是在专家的参与组织下建立起来的,包括了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类别、评价内容、评价项目和权重。

2.实施阶段

①测试或发放评价量表。如果是测试,则在服务系统发出测试时间、规则等信息;如果是发放评价量表,则提示回收时间,同时把评价量表发放到个人电子信箱中。

②获取信息,去除无效信息,进行误差诊断。统计发放数量和回收数量,去除无效量表,以确定此次评价的有效性。

3.处理阶段

①依据权重对信息自动进行处理和统计。

主要是系统依据权重自动统计评价量表的得分。

②分析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主要是评价人员依据权重对评价量表、活动记录日志、轶事记录、反馈信件等信息进行统计和综合判断。

③形成综合判断、分析诊断问题。评价的目的是为提高教学和改进系统提供依据。统计之后,评价人员依据评定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写出评价意见;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形成性评价的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教师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的评价、补救措施;对系统的补救措施,课程决策;对教学内容的改进意见、补救措施等。总结性评价的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性决策。

4.反馈阶段

①反馈前评价。即估计本次评价的质量,对评价工作给以评价,发现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评价本身的措施。

②反溃对学生和教师评价的反馈方式有:公告、Email。每一个学期都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给与评价;对好的教师和学生在公告栏中给以表扬,对仍然需要改进的学生和教师指出改进方案,并以信件的形式反溃

对系统和教学内容的评价以评价报告的形式做出反馈,指出改进措施,报告给教师或系统管理员或网络站点技术支持人员。

③再评价。教学评价的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做出教育决策后,评价进入下一个周期。新的周期开始之前,前次评价的结果采用如何,实际上就是对上一轮教学评价全过程的检验。要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进行调整,必须对评价的方案、过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下一次评价提供有效的信息。因而,对评价结果的再评价既是一个评价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评价周期的起点。

【参考文献】

[1]BadrulH·Khan&ReneVega,FactorstoConsiderWhenEvaluatingaWeb-basedInstructionCourse:ASurvey,Web-basedInstruction,1997.

[2]Jac-WoongKim&Soon-JeongHong,AlternativeApproachToTheEducationalQualityAssuranceModelForKNOU,Internet.

[3]QualityontheLine:BenchmarksforSuccessinInternet-BasedDistanceEducation,Preparedby: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

[4]G.F.Barbato,T.BrueningandA.Turgeon,InstructionalEvaluationModel,Internet.

[5]TheCenterforAdultLearningandEducationalGredentialsAmericanCouncilonEducation,GuidingPrinciplesforDistanceLearninginaLearningSociety,

篇4

2互联网技术对教学形态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特性决定教学过程生动性更强、吸引力更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述与听授转变为现代化的多元性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甚至教学体制都有一定的冲击作用,是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重要的差别所在。

1)对学校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作为新型的现代化技术,它的应用必然导致学校的基础设施相对更加完善,校园的现代化氛围更加浓厚,互联网技术走进课堂后学校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技术更加重视,开始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需求,与互联网技术直接相关的师资力量得以建设,积极引进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出现,如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S,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地域限制,只要学生想学习知识即可独自通过互联网注册加入,能够同时实现几万至十几万学生共同授课,慕课的出现对于传统的校园集中学习的形式有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在信息化的发展直接推动下学校的管理更加现代化,对知识学习的关注程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将会因为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而逐渐提高[3]。

2)对教师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有效地教学工具,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管理发生重大的改变。①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引入和重点难点的讲解都要消耗大量的课堂时间,原本就任务量较大的课堂时间变得更加紧张,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到学生的实际掌握状况。随着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新的教学方法出现,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翻转课堂,学习的决定权转移到学生手中,传统课堂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由教师前期通过视频、播客、电子书包等方式公布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不再占用过多的时间去讲授知识,而是专注于与学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或进行基于项目的实践活动。而一些以传授知识模式进行的教学形态,也逐渐被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在线视频和网络在线课程所替代。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转变传统思想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现代化先进技术相融合并逐步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素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根据教师的实际能力,融合教师的教学思想,以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基础,凭借教师对互联网操作技术的应用程度进行综合的整理。当前在高等院校大规模推广建设的校本慕课,基于微信朋友圈等手段主动推送知识点的创新应用,对教师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的掌握提出新的要求。③促进教学角色转变和教学理念更新互联网技术走进课堂对于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步更新,教学理念呈现出与时俱进的趋势。教师一方面凭借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将课堂讲解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管理人性化;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通过课件的图形、影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教学课堂节省大量的时间,教师的传统主导地位虽然没有改变,但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师全堂教授,学生被迫强行记忆的模式,教师由传统的课堂主讲师转化为课堂的规划师、设计师、评价师,课堂的整体设计侧重点发生了明显的改变[4]。教师的角色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此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任务实质上并没有减轻,互联网技术下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如何制作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清晰准确讲解知识的课件,如何在学生接触慕课、网上教学课件等互联网形式的教学后仍然能够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成为现阶段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准备充足的授课知识,掌握完备的互联网的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实际教学经验,转变教学理念[5]。

3)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的发展理念都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前提,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是现代校园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主体除了直接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师就是学生,学生受到的影响非常明显。①提升学习效率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形态对学生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对知识进行图文并茂的了解,给与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引起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精神更加的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互联网技术的校园应用过程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中有接触新知识的机会,又增添了许多新的途径,使学生对于新知识更加感兴趣,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等手段加强与教师、同学间的联系,使校园的陌生感大大降低,使学生更加热爱校园、热爱学习,在课余时间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以及时寻找到可以解决的途径,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6]。②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受到课堂上教师采用何种引入方式的影响,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根据语言的描述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对于一些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根本起不到引导的作用,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程序设定出一定的场景,使学生触景生情主动的走进新知识的领域去吸收。特别是一些人机互动的教学场景,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计算机的及时反馈,这无形之中又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乐趣,对知识的敏感度逐渐增强,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逐渐形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学习主体意识逐渐增强[7]。

篇5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设科学的教材

《网络互连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一种,知识具有更新快的特点,所以在实际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时候,首先要保证教材的更新。《网络互连技术》的教材大多是以思科的网络互连为主,但是目前国内许多单位的网络建设采用的是华为等设备,所以《网络互连技术》在教材中不仅要设置思科组网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设置一些华为组网技术的实际案例,以增强教材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建立真实的实验平台

传统的《网络互连技术》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学生没有办法亲自体会,也就难以理解,同时这种传统的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网络互连技术》学习中相关的实验室进行重新的规划,建设一个以真实的网络运行模式为基础的真实的实验平台,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生编入不同的功能区,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3]。

(三)完善课堂教学过程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某一个任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可以保证在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网络互连技术》的课堂教学可以遵循这样的过程:任务展示、完成任务演示、布置学生的实践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测试和验收、总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以真实的网络工程为背景,建立课堂教学的实训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理解自己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明白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演示到实际操作,也就完成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实现了课堂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测评,也要有实际能力的测评;二是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别人对学生的评价。

篇6

三月,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应该是微风细雨、孕育生命的季节。但今年偏不,我的记忆里只有三月那吝啬的雨和狂怒的风。不过,很想说的是,不管它再吝啬再狂怒,我已经走进了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是的,我又要徜徉在文学的怀抱了,记忆里除了大一饱受《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煎熬,好像就没有再出现这样需要我们实际操作的课了,想起那时的我,在面临期末考试的时候,每天都在阅览室里操作计算机,满脑子都是泪。不过虽有点折磨人,但是却带给自己不小的财富。而在这学期开学拿到课表,看到《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起初仅仅以为只是理论,顿觉有点糟心,不过仔细看了课表,竟然还有实践课,突觉有了兴趣。

是的,星期三来了,小个子的老师带着甜甜的笑容给我们介绍了这门课,这门课如何考试暂且不说,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老师要我们自己分组,期末要我们各小组拍摄dv短片,听到这个全班都沸腾了。顿时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这门课。讲完这些要求老师就带领我们了解这门课,我也渐渐知道了这门可到底需要我们学习什么。简单说就是需要我们学习信息技术运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改变教师、学生、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要创新性的运用教学媒体融入我们的教学环境当中,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到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确,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已经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教师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系统中与学生进行“视界的融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角色将会发生变化,教师要适应网络带来的改变,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角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从自我封闭状态走向自由、开放、澄明的交互状态。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查找资料,如电子教案、学术论文;能够利用互联网来发表教学论文,如可以申请自己的e-mail来进行论文投稿;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同学生进行交流与联系,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难处,并对其进行指导;能申请教育博客进行思想交流,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能够利用加密技术对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评价、考核进行档案管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这门课,可能是刚刚接触,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了解,但我会认真的完成它,学会自己必备的技能,为自己以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提出对老师的建议,毕竟刚刚学习,还不知道老师有什么该改进的地方,就希望老师能多给我们一些实践的机会。

篇7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新世纪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几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契机,并在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现了教育装备的现代化。特别是2010年上半年,为响应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我校建成了“班班通”,即在每个班级装备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电脑、电子白板、使每个教室都能实现上网、演示课件,并可以进行学校统一信息的播放等等;到2010年下学期,学校的“班班通”工程已经成功使用并步入正轨。通过具体的实践与应用,“班班通”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带来了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找到一个新的途径,为学校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班班通”已经成为高效课堂建设的左膀右臂。在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给我的教学工作和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以下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提高了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紧迫感

现代教育技术是依托计算机、络网等现代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技术。由于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教师居多)及文化层次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不平衡,特别是刚起步时小学教学论文,有的教师认为,搞现代教育技术是摆花架子,应付形式和上面的检查而已;有的则认为,这在城市一些重点学校才会有的,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学校,条件不允许、时间还不成熟,所以就抱着观望和等待的心理。然而,“班班通”的实现,彻底打破了教师的上述想法,以前,是学校鼓励你学电脑,现在,却是当前教育模式逼着你学电脑;面对已装备好的高价教学设备,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你能舍弃这些现代教育设施而坦然地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是在这种压力下,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课余时间教师之间相互探讨着计算机应用教学方面的问题,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和经验。就连那些老教师也不甘落后,积极学习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多媒体教学,五笔输入字根记忆量太大,就用拼音输入法。

据我校相关记录和调查,目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率已达到90%,而且随着应用水平的提高,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已成为教师们的一种自觉行动论文怎么写。教师们反映,学校网络环境的建设为信息资源超时空的传递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沟通的时滞,扩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能动性,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正在我校形成。教师们能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媒体,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成好的教学效果。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曾经指出:不要总埋怨教师观念落后,只要我们给教师提供足够的现代化设备,他迟早会用起来的。如今,“班班通”的实现,为教师们提供了探索教学改革的平台和资源,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自然也就能大胆创新。除此外,这个平台也促进了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教师们的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目前,人人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氛围已在我校形成,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再也不是一花独放,再也不是点缀摆设的东西了。

二、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班班通”的实施,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小学教学论文,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登陆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学校的电教室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并把自己制作的教案、教学素材(课件)上传到网上备课系统。也可以在家中将自己设计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用资源,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同时,多媒体与网络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通过课件来讲讲思考方法,并在练习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来展示,让学生讲讲他自己的简便方法。通过这一手段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力的促进了高校课堂的建设。

视频展示台的配备也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的操作演示,通过电视屏幕让每一个同学都看得清;学生的作业用它投映出来进行讲评,简单方便;写字教学用它来指导书写,直观形象。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学期思品《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时,播放1997年7月1日,祖国怀抱的视频,学生看了视频后,热血沸腾,自尊感和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此外,利用配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全方位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优化教学过程,帮助拓宽加厚学生的认知基础,并形成迁移、创造和实践能力。视频展示平台有利于展示学生的练习情况,为学生的展示节约了时间,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三、改变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传统理念中,人们往往推崇“师道尊严”小学教学论文,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占绝对支配地位,导致某些老师往往放不下架子,难以用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不能主动与学生交心;因为在学生看来,教师总是比自己懂得多。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呈现倍增效应,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听着学习,很可能成为新的文盲,教师不再是知识拥有的权威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未必贤于弟子”的现实, 要求教师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一方面要不断充电,夯实自己;另一方面,要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近期的实践,我校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我在思品课教学《唱响自信之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以前相比已大不一样论文怎么写。许多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关于我国目前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因为他们觉得利用以往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而从因特网上可以找到他们所需的大量相关资料,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了,我想在其他科目上同学们一样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开拓视野。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设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有效,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真正以学习合作者以及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获取知识和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这样的学习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增加了德育教学途径

“班班通”不仅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大大提高了学校德育教学的效能和水平,它逐渐成为学校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室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信息;另外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我们想方设法挖掘这些设备的潜在功能,服务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利用它进行集体晨会、心理辅导、安全教育讲座和家长会等等。以前,召开家长会颇令学校领导头痛,主要原因有:首先,学校没有一个足够大的会议室能够容纳家长们。其次,开家长会时大多时间是领导或班主任在上面讲小学教学论文,有些家长在下面讲,会议纪律不是很好,效果也差。可是实现“班班通”后,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我们让一部分家长坐在主播室,其余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教室里,通过闭路电视系统进行收视,效果非常好,深受家长的欢迎。另外,实现“班班通”后,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内容。在学校安全课、思品课中,各班能利用学校网站的视频资源库或互联网上的视频节目,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大大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不仅实现了信息化德育,而且愉悦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篇8

一、外语人文环境建设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是一所学校的本质特征,精神风貌,行为文体,人文环境的集中反映,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开放性,辐射性和兼容性。外语人文环境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传播外来文化的来源渠道之一,理应在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建和繁荣具有高品位,高格调,蓬勃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动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校作为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广泛性和融合性,外语人文环境建设对应的外来文化在多样性的文化形态中扮演着丰富补充,兼容并蓄的作用。

首先,外语人文环境建设有利于营造和谐美好的人文氛围。人文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文环境不仅是指校容,校貌,还包括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外语环境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培养外语思维模式,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最大优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巨大贡献。

其次,外语人文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长期以来,大学教育过于重视专业能力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比较普遍,带来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缺乏人文修养等负面影响。同时,在外语教育被定位为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内的人文素质培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意识并反思外语教学工具化的弊端,并呼吁在外语环境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的大学时光被良好的外语人文环境所浸润。外语人文环境的建设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丰富多彩的外语活动,风趣幽默的外语文化氛围,为现代大学生营造了良好氛围,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自觉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再次,外语人文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外语人文环境建设是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对学生的补充性发展,这恰恰迎合了教育部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外语人文素质的培养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塑造了大学生的良好性格,使每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张扬,达到学校提出的人人成功,各个发展的目标。

二、互联网平台在外语人文环境建设中的特点

互联网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70年代作为一种国际通讯的形式以来,已得到了全球广泛的应用,使用人数已达到数千亿,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美国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即二亿多的人在使用互联网。由于互联网能真正突破地球上时间,空间,地域,边界和媒体的界限,使得各种信息能够以文字,图片,动画乃至声音,影像等各种形式,全天候地在全球各地之间迅速,海量,互动式的交流。互联网平台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库,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上不可缺少的伙伴。其中,互联网平台在外语人文环境建设的特点包括:

第一,信息范围广。万维网(World Wide Web)是互联网资源最广,信息最丰富的平台。在这个无限的信息资源中,人们可以查找到几乎所有题材的资料,无所不有。互联网信息资源90%以上都是各种外文信息(英语占83.3%),因此能用作外语学习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外,互联网平台上还有大量的文学和文化素材、新闻报刊和杂志、教学论文、英语教学杂志、教案、教参、自学辅导材料、教师进修站、学位课程选修点以及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在线名师讲堂等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方了学习的广大平台。而互联网是一个无纸化的媒体,没有纸质教材的容量限制,进入互联网彷佛进入到一个资源丰富的图书馆。这不仅为外语学习者提供所需的资料,更为外语人文氛围的营造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第二,信息传播及时性。互联网上的信息传输速度非常快,更新非常及时,网上的资源如此之多离不开不断增加和实时更新的信息。人们通过带电子论坛、新闻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各种话题的讨论与交际,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信息,通过电子邮件,人们可以及时地收发信息。互联网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地球成为一个“地球村”,这与传统的书报相比,互联网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及时”。传统上的书报要经过印刷,发行等渠道,最快也要半天才能呈现在读者眼前,但若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那么人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他国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知识,提高个人外语人文素养,从而在经济建设中,提高整个国家综合竞争力。

第三,信息资源专门化。由于网络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查找方便,网上资源非常规划整齐,外语学习者可根据自身特定的需要寻求特定信息。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可以将关键字输入到搜索引擎,就可以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再将找到的资料复制粘贴、重新编排成相应的材料,就可以使用个性化的教材进行教学了。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自身弱点,在互联网上找相关资料查缺补差,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师生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有助于外语人文环境的营造。

第四,省钱省时,浏览方便。众所周知,大部分的网络资源可供全球共享,而且绝大多数可免费索取,虽然有一些网络资源需要付费,但是传统的报刊相比还是非常便宜的。由于外语资源的有限性,原著图书资源少,且昂价格贵,为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知识造成巨大经济压力。但是,互联网资源弥补了这一缺陷,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有网上图书馆、万方数据库、CNKI、中外数据网为广大外语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良好平台。另外,互联网页面布局精巧,设计精密,为浏览提供了方便。

三、在外语人文环境建设中互联网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人们越来月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外语人环境建设方面更是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那么,基于互联网平台信息范围广,信息传播及时性,信息资源专门化,省钱省时、浏览方便的特点,笔者认为互联网在外语人文环境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图书出版业的电子音像制品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已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纸质平面教材到以多媒体网络为依托的立体式教材方向发展,纸质教材配备了教学光盘和网络版教材。另外,互联网平台上还有相应的各种教材解析视频,名家解疑答惑,教材课件等。例如,《大学英语》教材不仅有电子光盘,而且互联网上还有教材解析,重点难点分析,名师授课视频,教材参考答案等。

2.数字化教育

在外语人文环境建设中,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外语人文环境提供了更大的国际合作空间。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教学模式等的开发与完善推动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和教学改革发展。例如,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资源不仅有中文数字资源、免费数字资源、特色数字资源、外文数字资源、试用数字资源、而且还有安徽高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煤炭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EDS学术资源发现系统等。

3.互联网的知识管理平台

互联网技术不仅仅提供了计算机之间的联网,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手段,因而是极佳的知识管理依托平台。近年来,在电子邮件,电子论坛、搜索引擎等传统互联网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更强交互及协作特点的新技术,对于离散知识的结构化,隐形知识的显性化,知识交互增强等,起到了更为有效的推动作用。例如,以博客,微博为代表的个体隐形知识的显性化模式。博客,微博作为新型的开放式叙事平台,是记录个人经历,思想感悟,行为反思的有效载体,并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如在“新思考”网站中设立的教育博客,教师教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实践反思等内容上传发表,博得了很高的点击率和跟帖,因而已成为隐形知识显性化与共享的重要途径。而高校可以自主创建博客,微博平台为大学生定期推送西方经典美文,西方古代史,学习外语的方法,最新科技成果,西方餐桌礼仪等知识。

四,总结

互联网资源作为信息和高科技时代的产物,为外语人文环境建设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言音像素材。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一些功能更加强大,内容更加丰富的网络资源将不断出现在互联网上,学生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的外语知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外语人文环境建设服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关于“中心”的辨析---兼谈“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中心论”[J].外语电化教学,2005,(5).

[2]莫锦国.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开发的原则及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5,(2).

[3]韩金龙.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搞好英语教学与科研[J].外语电化教学,2002,(8):22-25.

[4]王守仁等.网络技术与外语专业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2,(12):8-11.

篇9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18—01

2005年3月,天祝县民族中学率先建成了全国首家藏文中学网站——中国藏族中学网(),开辟了藏语言教学类网站的先河,对藏区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全县尚无一个小学类的藏语文教学网站,天祝民族师范附属小学作为县城唯一一个传播基础藏语的“三语”小学,自然就肩负起了建设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的重大使命。笔者对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的设计规划、技术解决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问题也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设计规划

1.版块栏目 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初步设计规划6大版块,分别为“学校新闻”、“教师风采”、“学生天地”、“学习园地”、“ 藏族文化”、“软件下载”。网站的重点设在“学习园地”,包括“藏语拼音”、“藏语基础”、“藏语语法”、“教学论文”、“教学课件”、“教师教案”、“年级试卷”、“在线课堂”、“复习资料”等9个子栏目界面。

2.网站界面设计 在网页风格上,颜色可根据藏族习惯,以藏蓝色、米黄色为主题颜色,并在界面中添加藏族元素,如建筑、风景、人物、服饰等;网站界面设计和版面的编排设计上,要有一定的美术创意,力求简洁美观,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

二、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技术解决

1.网站程序开发 为了提高网站的访问吞吐量,网站平台硬件最好由学校自购WEB专用服务器。考虑到网站建设初期投入成本可能不多,设计上应达到用户使用方便简捷,功能上尽量以实用为主,可选择基于J2EE标准、以JDK+TOMCAT架构搭建的JSP运行环境,通过使用JAVA脚本语言来完成动态交互功能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实现学校网站的多种功能。

2.网站数据库 由于资源库内容需要经常修改和维护,对数据的传输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强大的数据库作保障,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服务器平台和数据库系统非常重要。操作系统建议使用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可以选择成熟的MySQL,Windows Server2003+IIS6+MySQL的配置具有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和管理的特点。

3.网站藏文嵌入技术 早在IE4.0版本推出后,微软公司就引入了嵌入字体技术作为浏览器显示任意字体的解决方案:首先利用Web页面制作工具生成一个页面或者整个网站,在页面中使用藏文字体;然后利用专门的页面转换工具WEFT(Web Embelding Font Tool)对包含藏文字体的藏文Web页面或者藏文网站进行处理,运用Css样式表技术控制页面的布局,页面就不会随浏览器设置而改变,防止了乱码的出现,轻松实现藏文在浏览器中的完美显示。

4.网站安全性 任何优秀的网站都有一套完整有效的安全措施,在网站建设规划初期就要将网站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网站安全不是购置一套硬件防火墙或者购买一套正版杀毒软件可以解决的,更重要的是网站在投入运行之后如何提高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5.申请域名和网站 申请域名可到当地中国电信委托申请,一般选择600元左右、五年有效期的域名方案。在域名选择上要遵循便于记忆、不容易与其他域名混淆的原则,为了使网站后能够长期安全、稳定、有效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网站还需要及时办理ICP备案。

三、小学藏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信息资源自身的性质,我们知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是对资源的简单收集,藏文教学资源库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教师可以自行添加资源;资源种类齐全、科学;系统易维护等。

篇10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日益显露,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培养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是当务之急。

1.网络观摩,端正教师的信息意识

现阶段,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甚至有些教师还对信息技术怀有偏见,认为多媒体只不过是课堂的点缀,虽然中看却不中用。而一部分年轻教师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堂课无论是否有必要,总把热情过多地放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上,造成了本末倒置的教学现象。无论是“懒用”还是“滥用”,都是教师信息意识不强的表现。针对这种现象,组织教师在网络上观摩一些优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课”,端正教师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想着“这节课我能不能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后能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从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信息技术。

2.网络学习,丰富教师的信息知识

组织学习网络知识,丰富教师的信息知识。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知识,才能防止滥用信息技术,避免形式主义,在运用信息技术中抓住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网络演练,增强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是多样的、复杂的、多变的,信息在随时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地养成自觉分析信息和认知任务的习惯,培养运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这一切都要教师在网络上通过反复演练才能加以熟悉巩固。通过组织网络演练,教师学会了使用相应的搜索引擎,能把经过筛选后的“含金量”较高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形成适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最后再把所获取的有效信息资源,巧妙地整合于各学科课程,从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网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1.参考借鉴,提高备课质量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如今的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的课程资源,有教案、课件、图片、教学反思等……我们可以以他们的教案、教学反思为参考,吸取其中的精彩设计,改进其不足之处,博采众家之长,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备课工作。利用网络备课还能减少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时间,从而把部分心思和精力放在备学生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备出新颖又实用的上课方案。

2.资源开发,丰富教学内容

互联网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是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媲美的。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搜索到的与所学课程紧密相连的图片、课件、影片、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交互参与,更新教学模式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介最主要的特征是交互,它打破了传统媒介单向传播的方式,不仅能接受信息,还能传送信息、交互信息,改变了学生只是信息接受器与处理器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利用网络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

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但传统教研由于运作复杂、资源有限、参与范围小等弱点,已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网络教研由于时空性灵活、开放性强、形式丰富等优点,越来越被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教研活动已成为实际教学中的需要。

1.建设专题网站,构建专业资源库

教师是网络资源的共享者,同时也是网络资源的共建者。教师参与专题网站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提升自己教研能力的过程。根据教师所教学科的不同,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学科网页。每个教师可把自己的优秀教案、课件、教学论文,或自己搜集的对教学比较有参考价值的一些资料,传到相应的网页上。另外,还可以通过在网站上设置友情链接,推荐教师访问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网站,便于教师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11

信息时代,呼唤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必须有足够的信息量,培养下一代的教师必须根据时代要求作出相应改变和调整,教会学生学习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我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谈谈看法。

一、新时期教学活动的特点

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新的师生关系

互联网时代,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来源,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竭、学之不尽、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知识资源,任何基础性知识,在互联网都可以找到非常准确、全面、多角度的分析和介绍,在互联网面前,传统的教师和课本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就显得相形见绌,教师的知识面和课本的知识点显得狭窄而浅显,这种情况下,教材的编排,教学应该以学生如何分辨和认识互联网信息的真实价值,如何在信息爆棚的互联网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同样有互联网之外的学生可以找到的所有的材料的认识和分辨,其本质,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对于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的讲解,而是对于学生如何学习进行指导,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和课本知识从过去的主要和核心地位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学生学习状况的测验者,学生成为且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其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便是现今教育的核心目标。

(二)全新的知识获取方式

在信息时代,各种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着,有严肃的文字表述,有趣味的视频讲解,有认真的学究式的讲述,也有滑稽的戏说。有测验练习,有各种游戏,还有互联网的交流互动,每一个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习惯爱好和接受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接受方式。教师不需要再把学生困在听课、笔记、作业、题海之中,很多知识有了轻松愉快的接收方式,所有较为枯燥的知识和科目,都有了专门的软件,就连学生必备的字典这一工具书,现如今已完全网络化,免费使用,用心的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获得轻松愉快的知识掌握方式。对于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安排中要予以体现并加以引导,以免出现放任型教学管理。

(三)前所未有的知识资源

过去,书本和老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更加多元,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任何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和体现这一点,并尽力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鉴别和应用,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对于那些对互联网不熟悉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了解、认识和运用,可以采用翻转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对先关知识进行掌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予以指导和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更不至于由于老师的讲解而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发展。

二、教师如何使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现代教学技能

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对信息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不会制作教学软件,但是不能不会使用教学软件,过去,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语文、英语、历史等语言文史知识需要背诵,学生为了记住某些知识点,需要制作卡片,而如今,对于学生难以记诵的知识,在互联网上有各种令人惊喜的记忆方式,可以是说唱歌曲,可以是笑话,每一样都不枯燥,教师应该熟悉这些内容,并引导学生以最高效率找到并使用这些内容,当然这种引导并非需要系统性的讲解,教师只要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比如电子白板等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以对互联网的实际运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即可。故事往往比说教更有力,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互联网恰当使用是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最佳方式,教师恰当使用互联网,首先要了解互联网,并掌握呈现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熟悉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技能。

(二)备好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

备课是教师必备的功底,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顺序和渠道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作为教师,我在教学之余没少听老师讲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不喜欢听课之类的话,其实质不是现在的孩子不爱听课,是信息时代知识获得的便捷程度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速度往往不是教师所掌握的,在过去教学中教师带给学生的知识是学生觉得全新而渴望的,现在学生可以自己获得知识,对于教师的讲解感到乏味而缺乏新鲜感,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要在备课中牢记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喜欢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的时候,获取的知识的多面的、混乱的,恰好这正是需要老师作为灵魂塑造者所需要做的工作,教师要对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甄别和判断,教师在备课中不需要再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而是对于一些他们掌握的知识的对与错、正与反进行鉴别和认定,让他们不要盲从,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这就是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所倡导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核心所在。

(三)实现信息技术条件下良好的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其实质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先对要学的知识进行全方位自学和互助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对所学内容与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实现学习能力和知识能力的提高,“翻转式”教学正是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描述。这样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巨大区别,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听课抄笔记的教学模式完全不适应这个时代,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由于长期不说话导致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会发言。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自由表达,在转型阶段,学生谈话不严肃甚至不配合或者哄堂大笑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就是学生长期以来畏惧老师,不敢说话以至于不会表达的缘故,教师要有耐心,细心引导,让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认知准备,长期坚持便能形成良好的易于互动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