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7: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专体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德育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长久来讲,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作用影响,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仅注重讲授体育知识并传授技能。学生单纯的进行模仿,对学习知识仅能知其然,而无法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导致学生不能提起学习兴趣。同时,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智育教育,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呈现出一定的片面性。为此,有效的更新传统德育教育方式,成为当前中专体育教育应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的融入德育教育,明确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令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素质教育明确,一切应为学生着想,应将传统文化教育同德育教学有机统一,而非割裂开来。只有全面融合,方能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身心,过硬的心理素质,最终实现德育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统一。
3中专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3.1严于律己,渗透德育教育
中专学生年龄特征决定,其情感丰富,学习接受知识快速,因此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方式,契合学生特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应避免采取刻板说教的方式,这样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应凸显生动性,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兴趣教育,鼓励鞭策,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师为进行德育教育的核心表率,其日常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成为他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率先垂范,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用师德感染学生,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效果。例如,教师应严于律己,严守社会公德,体现出正派的作风。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表现出整洁的仪表,言行举止得体、文明。再者,应全心全意的服务学生,热爱本职工作,不断的钻研业务,提升教学水平。对学生应表现出深刻的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坚定信念,勇于克服困难。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表现的不足,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偏差的现象,教师不应一味的批评、说教,应语气平和、态度亲切,给予耐心的纠正与引导,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体育运动的精髓,并形成良好的心态,提升道德水平。
3.2有效开展集体主义教育
体育教学之中,较多活动需要集体配合。例如篮球、排球等,需要团队成员默契的配合,积极的竞争。该类活动为每一个群体成员提供了有效沟通以及协作的环境,利于使学生群体更加融洽的相处,通过比赛不断的亲和。虽然人员组织与构成不尽相同,却均以集体方式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均需要强调组织性与纪律性,仅仅凭借个人力量不可能完成。同时个人行为会对团队的其他成员甚至整个集体产生影响。为此,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德育渗透使学生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团队争光,为了集体荣誉不断拼搏。在不同的团队之中参加活动,不但需要发挥个人能量,还要兼顾同伴核心需求。应同心协力,紧密配合,方能确保体育活动良好的举行并最终取得胜利。因此,在组织体育训练、竞技比赛等活动中,可有效的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快的适应复杂环境,良好的融入其中,同他人更加友好的合作。
3.3积极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一、方法指津:
辨析语病的方法常有:
(一)紧缩法
先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主、谓、宾),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其主干是:“我们加强教育和管理。“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这句的介宾短语紧缩后为:“为了防止不再发生。“显然是动宾不搭配,“防止不“的意思是“应该“或“要“,与下文明显矛盾,造成语意不明。把“不“字删掉,就通顺了。
(二)语感法
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若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这个句子第一分句“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不管“后的内容应是不确定的,把“不管“改成“尽管“,就通顺了。
(三)类比法
有些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依照原句的结构再仿造几个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搞清了。如:“忠王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资料看,并不是这样。“乍一看不知对否,但仿写一句就可以看清了:“你是不是很勇敢呢?从现实看,并不是这样。“显然,“这样“含糊不清,表意不明,是勇敢还是不勇敢,尚未表述清楚,有些模棱两可。因此可以推断原句有语病
(四)逻辑法
有些句子从语法上找不到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这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是否恰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从语法上看,该句无语病。从逻辑上看,该句有语病。“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该改为“仿造名牌产品“或“制造伪劣产品“。
二、答题技巧点拨: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见词语题。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一)根据标志词查找语病
1.关联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
如: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93年)(“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2000年春季卷)(“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2、介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现语病。
如: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1992年)(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有介词,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要或去掉“经过“,或去掉“才使“才可以。)
②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1997年)(“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这种格式常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表来源或由来的往往用“从……中“。)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在大限度的保护。(1999年)(介词“所“是多余的,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即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后面应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3、并列短语使用的常见语病
并列词组的运用上,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①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1993年)(“挽救““失足青年“讲得通,“培养““失足青年“则讲不通)
②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1995年)(“安排“后面是由四个并列短语组成的宾语,显然,“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与谓语“安排“搭配。)
③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1996年)(“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是并列词组,但只有“严肃处理“与“事件“搭配,“事件“是不能“批评教育“的。)
4、包含词使用的语病
(7)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语义重复)
说明:常见的包含词使用还有“当前“和“当务之急“在用,“十分“和“酷“连用,“首开“和“先例“连用,“开始“和“正式“连用,“忌“和“不“连用,“十分“和“悬殊“连用,“防止“和“不“连用,“最初“和“初衷“连用;“目的“与“为之“连用,“之所以“与“因为“连用。“令人“与“堪忧“,“令人“与“震摄“,“过分“和“溢美“,“即将“和“欲“。
5、否定词使用的语病
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如: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意思搞反了)
④世界各大报刊、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作了详细报道。(望见有“对“、“对于“、“关于“等介词,检查是否患虚词使用不当)
6、双面词的使用
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1993年)(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卷)
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
7、数词的使用
①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饱和。(约数词“左右“多余)
②看上去,他只有近20岁左右的年龄,那里会有35岁?(重复“近“与“左右“)
③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倍数词使用不当,表降低,减少只能用分数)
(二)句式杂糅和中心语残缺解读
①如何才能让全村老百姓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杂糅,去掉“是“和“在“,在“知识“前加“让“。)
②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了解到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你们学校一位女教师丢的。(杂糅)
③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以及医疗的计划事故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缺中心语,加“的方面“)
④出于对广大农村学生进行课外写作辅导,中国教育出版社最近新出版了一批关于写作的新书,希望大家积极购买。(缺“的需要“)
(三)短语语序排列
并列短语可按下列方法排序:
1、依时间先后排序
秋收、秋耕、秋种,都要忙完了。(秋季农作的先后顺序)
2、依空间距离排序
牧女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人们观察事物由上到下的顺序。)
3、依范围大小排序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范围排序可由大到小,也可由小到大。此处为由小到大。)
4、依程序轻重排序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恨他们、憎恶他们、咒骂他们。(程序上一层强胜一层)
5、依情感流程排序
她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6、依时局变化排序
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7、依数目常规排序
有时使繁:用黑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
8、依成绩名次排序
中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分获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总分前三名。
9、依法定位置排序
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家齐心合力抓经济,带领人民奔小康。
10、依对应承接排列
小琳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哥哥是军人,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
(四)解读歧义
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
1、用词的原因
某些兼类词运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我要热饭“,形成歧义在于“热“是视为动词还是名词。某些量词(如两个),即可限制人,也可限制物,往往也会造成歧义。此外,像“我去上课“、“鸡不吃了“这类句子中,上语是施动还是受动,也往往形成歧义。
2、结果的原因
从对部分教师对他们基本技能的自我评价来看,他们在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方面较好,根据访谈的情况,绝大部分教师能胜任教学工作,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但在基本技能方面掌握的非常好的新教师不多,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活的,不是死的,一个发音标准、语调优美、口语流利、以及拥有过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教师是很受学生喜欢的,学生也会被感染从而真正喜欢英语。所以我们不仅要让新教师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训练他们的实践技能,熟练掌握而不是一般。英语教师都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逐渐了解和接受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的过程。想学好语言,就必须掌握其文化内涵。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英美文化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就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从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新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向学生讲解关于英美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即使在课文中涉及到,也是简单描述,重心还是英语词汇、语法和各种技能的培养,完全把文化这一部分忽略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新教师在大学时所学的有关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关于它们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文学体裁的内容,比如分析小说、诗歌、戏剧、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和学会如何鉴赏,而对一些主要说英语国家的文化,比如习俗、生活特点、文化特色、交际礼仪等讲解的很少,导致很多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对英美文化基本了解,但却很少能详细的说出某个说英语国家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目前各高中学校的教学任务还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从而提高高考升学率,因此对英语教学的关注重心还是词汇、语法、听力、写作等某些方面,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跨文化意识的要求很低,也没有专门的选修课,同时一些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资源有限,没有条件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讲授跨文化方面的知识时也是一语代过,时间长了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只知道记单词,学语法,把英语当成死的语言来学习。
二、英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
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核心,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意识表现为对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意识使得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实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可能。只有当教师具有专业自我发展意识,他才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以下我们将从新教师对专业发展理论的认识、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是否有明确的专业发展计划三方面了解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状况。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对专业发展意识是很强的,但是拥有明确的专业发展计划的人却很少,缺少行动的主动性。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一是新教师学习资源的缺乏,使教师无法通过充足的资源来学习;二是新教师没有时间来保证自我学习的提高,丧失了发展动力。三是新教师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了解,对如何发展,怎么发展感到茫然,这就导致他们在专业发展中缺乏规划和调控意识。如果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新教师又了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有意识将自己的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路线相比照,追求理想的专业发展成为自觉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以至最终真正达至理想的专业发展。所以师范院校、教育部门、学校各方面应该在新教师培养和培训方面加大对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方面的学习。“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教学生知识不如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也是如此,在以后的教师培训中应该注重培养如何让教师掌握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方法和对策,如何成为一个知识的研究型者、开发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三、高中英语教师促进专业发展的对策
1、学校完善学科组集体教研活动,加强同事之间互助学习
学科组集体教研活动指的是学校内平常组织的同科内的或年级组内的集体教研活动,主要包括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观摩、评课、研讨等形式。这也是所有学校都能操作实施的一项活动,也是新教师获取教学经验和知识最方便,最容易、最快捷的一种促进专业发展途径。因此要完善学科组集体教研活动,加强同事之间的互助学习。
2、建立系统的师徒制“师徒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老带新”、“师徒对子”,即学校安排较成熟的、有经验的指导教师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熟悉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和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速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新教师与资深教师合作,使新教师通过对资深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资深教师的具体指导,逐渐体悟职业的隐性经验或知识,不断掌握专业技能,它是一种新手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3、新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制定详细的专业发展计划
首先,新教师进出工作岗位后,要认真分析自己目前专业发展的状况。其次,确定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代表的是教师个人在工作中所。努力追求的理想,它包括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目标。然后,当专业发展目标制定后,就应制订相应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应根据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而设定,一旦制订,就要执行。最后,新教师要对自己的每个阶段的方案实施完毕后,及时作出总结和评价,从而适当的调整与修订行动方案。总结评价的过程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中专英语教育越来越侧重培养英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而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那么影响听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影响中专学生听力水平的因素
一般而言,影响中专学生听力的因素很多,对这些因素归类整理,主要分为两类:知识和非知识。
(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障碍。
1.语言障碍包括语音、语速、词汇、语法、语言思维等环节存在问题。
(1)发音不标准导致语音的辨别能力低。学生掌握不好英语标准发音,在听的过程中即使是自己认识的单词,会由于发音不同也难以听辨出来。此外英语中发音相似仅有微小差别的单词很多,于是由于发音不标准很容易使单词混淆。
(2)语速连贯能力弱,导致辨音能力差。英语单词有弱读、重读、连读、爆破、语气、语调的升降等,在连贯的语流中该词的发音会发生变化。学生缺乏辨识这些单词的能力,同时英文正常速度比中文正常速度快10倍,因此学生平时能正确发音的单词也不能正确分辨出来。
(3)词汇量的大小,对词汇的熟练掌握程度会影响听力的效果。大多数单词在字典上有多种意思,单词在不同的环境中词义会不同。学生对单词的掌握不够全面,只是知晓某单词的部分意思,他们听的过程中只能根据自己熟悉的词义去理解,往往与听力内容不相符,会误解了听到的句子意思。
(4)语法的掌握程度影响听力理解。学生对句子的结构,英语中的进行时、完成时等没有掌握牢固,在听力中更难以理解内容。
(5)语言思维的干扰。学生养成听力过程中,先将听懂的内容译成汉语,而缺乏用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还会影响反映速度、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不能很好用英文的思维去理解内容。
2.文化背景障碍是缺乏对相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文化背景指对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经济、政治、宗教、礼仪、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知识的了解。学生如果缺乏这些背景知识,会下意识地将本民族的习惯或文化模式移植到听到的内容中去,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或推断上的失误。
(二)非知识包括教学设备、学习气氛、心理因素等。比如放听力的硬件设备不好,有杂音、噪音,扰乱的学习氛围等会对听力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心理因素是影响学生听力效果很重要的因素,学生对听力不感兴趣,甚至有恐惧心理,那么会使原本可以听懂的内容大打折扣。
以上对影响中专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知识与非知识进行了分析,可见影响中专生英语听力学习的因素是多元且复杂的,要想有效提高中专学生的英语听力,只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专生的听力水平。
二、提高中专学生听力水平的途径
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施加影响,消除阻碍英语听力提高的障碍,使学生的英语听力得到提升。
(一)课堂教学。
1.教导学生准确发音,使学生的音辨能力提高。加强语音训练是提高学生听力的基础。首先学生单词发音要准确,只有学生自己的发音与标准的发音一样,才能听懂听到的单词;其次学生对单词句子的重音、连读、不完全爆破、语调变化要掌握,这样学生才能精确分辨出来听到的句子。
2.加强词汇、语法的学习,为听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帮助学生掌握单词的全面信息;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熟悉并能运用语法。学生奠定良好的词汇与语法基础后,会更易于理解听力内容。
3.听、说、读写结合。听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课堂上创造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听说练习,让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综合运用单词、语气、语调、语法以及情感,使学生在听时能更好地进行辨听,达到以“说”促“听”,“听”带动“说”的目的。
听读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教导学生模仿录音对文章进行跟读训练,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增强都有益处。学生这方面能力提高后,自然会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
听写练习是提高听力水平重要的环节。教师结合精听对学生进行听写练习。学生只要对单词、句子、发音等都掌握了才能准确完整记录下来,只有经过了大量的听写训练,才能真正攻克听力理解。教师应先简后难,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练习。:
4.精听与泛听结合。听力的提高要精听和泛听结合。精听是听懂每句话,每个单词,并能把听到的写下来。泛听指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通过对大量的听力训练,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身的英语听力水平。
(二)课外学习。教师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在课外多开展听力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何利用课外时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结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多开展英语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听力竞赛、英语角等活动。为学生创建英语的环境,能学致以用,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2.多阅读外文原著,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教师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英文小说、杂志、报纸等。学生对有情节的故事阅读不容易枯燥,使学生在扩充词汇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潜移默化学习了英文思维。
3.多看英文电影,培养英语语感。教师可推荐学生课外多看经典的英文原声电影,让学生在娱乐中快乐地学习,原声英文对话,能培养英语语感,也会了解英文国家文化背景。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课堂加强语音、词汇、语法的指导,强调听读写结合、精听和泛听结合;课外多开展与英语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多阅读原著,多看英文原声电影,能有效攻破知识和非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15-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火热,如此以来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也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员存在约200万的缺口。中职旅游教育专业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快速成长起来,为我国造就了众多高质量专业人才。但是,虽然中职旅游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一部分毕业生却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不被社会认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深刻分析中职旅游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有效解决旅游专业人才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1、中职旅游专业现状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各行各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与认可。但不可否认,目前国内职业旅游专业的学生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高。当前,中职教育的学生大都生于90年代后,这一代学生普遍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练,他们在能力、性格等方面与前几代的职业学生有较大差距。因此,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这一代学生的特点后,精心设计教育规划,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缺乏相配套的硬件设施,中职教师一般都是通过最传统的口头或板书形式来讲授知识,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使得课堂极其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通常旅游专业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枯燥的课堂很难调动他们的兴趣,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等为学生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2、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最普遍的问题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甚至逃学、厌学。一般来说,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成绩平平,他们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自卑,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又处于叛逆期,很多时候学习并非自己的意愿,只为应付考试,甚至有些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只为一纸文凭,拿到毕业证。学习目的的严重偏颇,学生又怎么会有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呢?此外,中职生无法吸收与掌握教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而这并不是中职学生智力方面的问题,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中不能理解性地记忆教师所讲的内容,只是机械地做笔记,课下也不温习,甚至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长此以往不会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二、加强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相关策略
1、积极推崇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训练
中职旅游专业是一门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学科,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这些特征开展相应的指导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到活动实践中去巩固知识、检验知识。学生就业是企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过程,学校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将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所选岗位的需求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明确培养目标
当前旅游行业特别火热,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不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盲目扩大招生的规模。学校要深入分析当前旅游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招生并采取相对应的教育教学方式。中职学校要结合自身的有效资源与长处,清晰教学目标,对人才市场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就业市场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和需求量。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分析、解决出现的矛盾及问题,确保学生在毕业时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能够达到国家教学标准,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强有力的优势。
三、加强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职旅游专业以其自身的特点对教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对教师的任用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根据中职学校制度有关规定,担任旅游专业教师要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二、学校要为中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三、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可聘请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理想是一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理想,针对这一现状,首先,中职学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在旅游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开始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就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其次,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旅游职业思想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致力于旅游行业的职业理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渴望。
本科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总结,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本科院校学生培养的质量与效果。正是基于对学位论文性质的认识,各高校普遍重视学位论文的质量。尽管如此,基于多种原因本科学位论文的写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正是基于此,本文以哲学学科学位论文撰写为例,对本科学位论文在写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展开探讨。
一、本科学位论文的性质与常见问题
本科学位论文作为高等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是高校学生在完成全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后进行的重要理论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检验。各高等院校普遍重视本科学位论文的写作,并拟定了相应的撰写规范。一般而言,在本科学位论文写作的主体内容上主要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论文“标题”是对论文主体思想与内容的高度概括,一般不超过40字。论文“摘要”需简明扼要地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主要内容、理论意义等,一般在100-300字之间。论文“关键词”就词源学而言来源于英文“keywords”,一般要求3-8个词组。论文“目录”一般要求到三级标题,既要层次清晰,又要与论文标题所反映的主体内容相一致。论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是对文章所要解决问题的集中表述,正文的论述要求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文字凝练、通顺。“参考文献”一般要求作者将论文中所引用的主要中外文参考文献列出。此外,各高等院校还对毕业论文的排版模式、注释、附录、致谢等进行了相应规定。
尽管教育部门及各高校一再强调本科学位论文的重要性与规范性,如2004年教育部下文指出:“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认真处理好毕业论文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与此同时,国家标准局也同样颁布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和写作方法》。颁布的该标准要求学术论文一般由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构成,其中前置部分包括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四项内容,而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4项内容。尽管如此,学生们在设计与写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就总体而言,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
第一,正文标题层次设计混乱。尽管在国家标准局所颁发的《学术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和写作方法》中,已对正文标题从内容到层次做了严格的说明,但学生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表现为标题的内容不够规范,如有的哲学论文标题长达60字,有的标题则直接与论文题目相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章、节”等纲目设计混乱,如有的论文“第一章”与“第2章”、“第一节”与“第2节”等现象并存。此外,最为突出的则表现为标题题目无法准确的表述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甚至是与正文所要表述的思想无关。
第二,参考文献设计混乱。参考文献一般包括责任者、文献名、文献类型、出版时间、出版地点、出版者等信息。学生们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所存在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参考文献排列标准混乱、参考文献信息不全、参考文献引用错误、外文参考文献相对不足等。例如,本科学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特别是对外文参考文献的引用所存问题较大,这种问题集中表现为或是对于外文文献的占有相当有限。与中文文献的引用相比,外文文献引用量明显不足;或是仅仅将外文文献例出而无任何的引用与参考,仅仅是为了充当门面。又如,本科学生在文献排列标准方面也较为混乱,或是将中外文文献混乱排列,或是将马恩著作、研究对象著作等混乱放于文献中而不加区分。
此外,在本科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如在选题中存在着选题过大、选题重复等方面的问题;在技术上存在着运用图表、语言表述等不规范方面的问题;在积累上存在着积累匮乏、深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本科学位论文还呈现出抄袭等现象愈演愈烈的趋势。
根据经济学家拉格纳.纳克斯的解释,农村富余劳动力(又称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那些可以从农业部门抽走,而不至于影响农业总产量的农业劳动人口。这部分劳动力从表面上看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但对农业部门的总产量并无贡献,实际上处于一种隐蔽性失业状态。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人力资源的低效或无效配置,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的“三农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臼益突出。农村地区数以亿计的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但他们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素质低、政策引导的力度不够等问题。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主要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
由于我国长期推行城乡二元制结构,致使我国各种资源过度地向城市斜倾,尤其是教育资源上的差别,使得生活在农村的人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相对减少,致使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不高。文化素质不高,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使他们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即使勉强移出来,也由于在生活方式、公民道德意识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差距,结果难以融合到城市的现代生活中。Www.133229.COm
2、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质量低、经费少首先,各地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底子不清,指导不力。各地普遍存在着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劳力输出基本情况掌握不够。其次,技能培训方式单一、手段不多。各地在培训中普遍存在集中讲理论多,实际操作少:填鸭式讲课多,现场擂导、观摩少:引导性培训内容多,针对性培训内容少、实效性差。有的培训班实际上在走过场、图形式,根本没有有目的和实质性的培训。
不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质量低,而且培训的经费也少。由于经费缺少,导致农村职业学校建设严重滞后,这些即将走出学校的富余劳动力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完全达不到教学要求。
3、政策引导的力度不够导致富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甚至造成回流近年来,教育部继续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职成教育重点工作来抓。我国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非常重视,采取了不少措施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在速度和质量方面显得不够理想,进城的农民始终存在着就业上的后顾之忧,为此不少地方的农民依然在原籍保留着承包的土地和房产,作为自己的社会福利保障,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已进城的农民又回到农村的“人口回流现象”。
二、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就业转移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我认为,要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培训,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1、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前提条件
普及义务教育,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岗位培训,组建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相适应的新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加大科教投入力度。应鼓励多渠道投资,形成国家、企业、集体、农民个体和社会筹资办教育的多元投资机制;其次,运用义务教育法,整顿农村教育秩序,确保农村普及教育。要用义务教育法帮助农民克服短期经济行为,鼓励支持子女上学,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率上涨;再次,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提高农民素质,调动他们学习文化技术的积极性,必须搞好教育改革,大力兴办农村职业学校,对于绝大多数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应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相应的职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最后,采用多种形式,搞好农业劳动力的再教育,使农村劳动者在学校教育之后继续受到教育。应发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一定要帮助农民接受培训,使农民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提高他们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来到城里找活干,陷入无序的困境中。培训的内容为:(1)进行观念更新教育,解决“敢于离开土地”的问题;(2)进行就业方向(包括岗位、行业、区域)指导,解决“离开土地后向何方”的问题;(3)进行技术培训,解决“离开土地后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2、因地制宜,选择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搭建就业平台
目前,关于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总的来说,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订单式”职教培训。“订单式”培训要求农民同样具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突出农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定向性和生产性,使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健全劳动力就业政策,更使在转移过程中农民充实自己,寻找一条致富的捷径,达到政府、企业、学校与农民互赢。
(2)“城乡式”职教培训。城乡融合是的理想,我国实行“城乡式”职教培训将有力推动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部分职业学校实行“1+2”、“2+1”、“1+1+1”等灵活学制,促进城乡合作办学和东西办学。例如,江苏与陕西、北京与内蒙古、上海与云南等省区的合作就有明显的成效。我认为,“城乡式”职教培训还可以在本省、市级或县级进行,只要制定适宜的课程,安排专业老师,就可以实现就近转移。北京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社区学院成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新亮点。
(3)“短长班”职教培训。“短长班”培训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学历教育与短期技术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它使职前和职后的沟通衔接紧密,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同步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的办学路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了经济负担,缩短了培训周期,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4)“专德心”职教培训。“专”指专业培训,“德”指职业道德培训,“心”则指心理学培训。农民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同时,也应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和职前、职后心理学培训,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施富余劳动力转移,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繁荣的社会。
随着越来越多高精尖技术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使用,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科技装备,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的数控机床的使用率还不如欧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凸现,数控机床的使用率将持续增长,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随着数控机床普及率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需要大量懂得数控编程与机床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中等职业学校便面临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数控技术工人的新的挑战。
传统的中职数控教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数控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相对分开,各成一体。导致学生跟着理论老师学完一个学期的理论之后,利用期末集中到数控车间跟着实践老师再学习实践。因为数控技术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积极性普遍不高。通常一本书的理论学完了,真正掌握的学生很少。而期末到车间实践的时候,很多学会的东西也已经忘了很多。这样一来,导致学生觉得数控技术难学,普遍抱有恐惧心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找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不好的症结后,我校从2005年开学以数控专业为试点教育教学论文,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即把数控专业学生第二年所学的专业课分成数控车削技术、数控铣削技术、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若干素质技能模块。将这些素质模块全部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进,每一个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由一个老师全部完成。学生在学习每一模块时,先由老师讲解当天所学理论,学生掌握后就直接到车间实验室进行实践练习。经过近几年的试点,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显著改善。
但是随着这几年一体化教学的展开,其中的不足也在教学中显现出来。数控专业学生所学的素质技能模块彼此相对独立,学生由于个人兴趣不同等原因,往往只对其中的几个模块感兴趣,而对剩余的模块提不起学习兴趣,造成学习过程中的偏科。这样一来,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便失去了意义。为此,我校机械系的教师以近五年一体化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对数控一体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
我们从学生在技能模块学习中偏科的问题着手,分析学生偏科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学生个人的兴趣不同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致。因此,在假期中,我系老师积极探索,把学生第二学年所学习的若干模块进行了整体规划。以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两个模块为主线,把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模块的内容穿插在数控车削技术与数控铣削技术的学习中。
具体实施的步骤分为:首先,数控专业的学生升入二年级学习后,我系老师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素质技能模块学习前的动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动员大会上,老师会向学生介绍整个技能模块学习的总目标。总目标的实施依靠具体项目进行落实。具体的项目是由我系老师在假期中经过细致筛选,以数控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为考核依据,设计出的由轴类零件和平面轮廓零件组成的配合工件。通过把配合工件的内容分解,其中的知识点主要由学生将要学习的技能模块组成。接下来,学生在进行每个模块学习的第一节课里,专业老师都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学生所学模块在整个总体项目中所占的地位,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如何完成所分配的目标。
在CAD/CAM模块的学习中,老师会把学生要完成的总的配合工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首先从直观感受到学习完所有模块后所要完成的配合工件的造型。然后,老师会把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进行逐步分解,最终分解成学生所要学习CAD/CAM模块中的最基本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白,通过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开始学习,逐步深化,最终才能完成整体的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学生通过对CAD/CAM模块中零件的实体造型有了了解后教育教学论文,在钳工技术的学习中,首先从要完成的配合零件的毛坯入手。老师发给每名学生原始毛坯。学生通过学习钳工技术的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研磨、测量等知识后,对原始毛坯进行加工,以保证在数控车削和数控铣削加工中对毛坯的精度质量要求。得到达到精度要求的毛坯后,学生就开始在数控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从数控机床的组成、基本操作、数控程序编制、自动加工和精度控制等知识点开始由浅入深地学习。学生学习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同时,同步开始电器与PLC的学习。电器与PLC主要包括各种电器元件、控制电路和PLC编程。而这些知识点恰恰涉及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电器控制部分。在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操作的同时理解机床动作的原理,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学生根据第二学年开始时的总项目介绍,逐步随着一体化教学的进行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总目标划分了若干小的模块化目标。当学生由于兴趣或其他原因完不成其中某一模块学习时,就会造成后面的模块学习无法进行,进而影响了整个总体目标的达成。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还引入了团队竞争,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当完成一个基本模块学习实践后,各个小组会进行评比排名。基于以上两点,学生在学习中偏科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往有大幅提高。学生考取两个或多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也有大幅提高。
事实证明我校在一体化教学中引入总项目引领各个分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尝试非常成功。但毕竟只是尝试,肯定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与完善。只有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使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始终立于国际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文堂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之我见[J] 职业教育研究,2004,2
关键词:专利权;留置权;独占许可合同
一、问题的提出
增产菌公司于1989年1月1日与发明专利申请人的北京农业大学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许可其独占实施已在申请阶段,但尚未被公开的发明技术“作物增产菌及其选育与发酵工艺”(后简称工艺,1990年11月7日中国专利局授予北京农业大学该工艺发明专利.)。后增产菌公司与北农所以及西北药厂签订加工承揽合同,西北药厂利用北农所提供之菌种,按照增产菌公司所享有独占实施使用权生产出一批增产菌。在西北药厂在增产菌公司拒不回收定作物增产菌,也不支付加工费的情况下将定作物进行了销售。1994年4月增产菌公司北农所和西北药厂未经其许可,将包含有专利权工艺的增产菌对外销售,侵犯了其专利权。本案经过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其判决理由是承揽人基于与定作人所签订的合同而占有定作人的财产,承揽人在定做完成后未收取到合同约定的定做费用,为了实现其合法债权承揽人经催告后,定做人在合理期限内仍未支付应付款项,超过该合理期限,承揽人通过变卖留置物,以所得价款优先受偿。承揽人留置权的行使完全合乎法定程序,因而不构成对定做人知识产权的侵犯。[1]
二、法院判决理论依据之缺乏
本案的判决结论是支持了承揽人行使留置权而否定了在行使留置权过程中对定做人专利权的侵犯,其结论被多数学者所支持。但有不少学者同笔者看法一样,认为法院的判决理由并不充分,当留置权的客体是包含专利权的产品时,仅仅从留置权的角度分析实则并没有真正解决留置权与专利权冲突的问题。
然而对于法院判决理论之缺乏问题,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法律论证基础:一种是许可延伸论,另一种是权利用尽论。
(一)许可延伸论
持许可延伸论的学者们认为,之所以承揽人的留置权行使没有侵犯到专利权的权利是基于双方间订立的加工承揽合同中已经明确约定,承揽人有权使用该专利对产品进行加工定制,这是加工承揽合同的内容,也是承揽人的义务所在,在合同范围内按照约定使用专利是为法律所允许的,并不存在任何侵权行为,而当定做人即合同中的债务人未能支付应付款项时,承揽人作为加工之物的合法占有人有权行使留置权,此时相当于专利权人默示地将承揽合同中的对承揽人合法使用专利权内容延伸至行使留置权的期间,因此承揽人是得到了专利权人的“默示许可”后行使的留置权,因而不存在留置权与专利权冲突的可能,进而支持承揽人留置权的行使。
笔者认为许可延伸论依然不能弥补法院判决依据缺乏的问题。首先,从加工承揽合同的性质和定做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可以看出,定做人根本不存在任何默示承揽人销售其专利产品的意图。加工承揽合同是指承揽方按照定作方提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定作方接受承揽方完成的工作成果并给付约定报酬而订立的合同,在合同中定做人是基于自己销售该定做产品为目的,而与承揽人订立合同要求其按照一定的技术和程序对材料加以整合和加工,而承揽人在合同中的主要义务也是如此。而对承揽物的拍卖变卖,是在承揽人无法实现债权的情形下,经过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仍无法得到清偿,从而依据法定担保物权——留置权,来实现债权的无奈之举。其次,专利许可中默示许可的发源国是美国,但认为构成默示许可的前提条件应当是存在推定专利权人给予许可的合理依据,而专利权人基于专利法赋予的,在专利产品第一次投入到销售流通之前,专利权人对于其产品所占市场都享有合法的垄断权,法律允许其从中谋利以收取其专利前期的投资成本并以此来鼓励发明和创新。基于专利权本身的性质我们也可以看出,专利权人根本不存在将专利产品的销售权通过承揽合同默示地许可于承揽人手中,据此推定专利权人给予被许可人的合理依据也不复存在,因而许可延伸论也没有真正解决专利权与留置权冲突的问题。
(二)权利用尽论
持权利用尽论的学者们主张,在承揽合同中由于定做人的违约行为导致其在专利产品上的权利用尽,据此其享有的专利权不能妨碍承揽人留置权的行使。这种说法的不妥之处更加明显因为专利权的权利用尽理论(ExhaustionDoctrine)是指专利产品在进入到合法流通之后,其享有的垄断权利用尽,不得对产品的使用、再次销售进行干涉。[2]而本案中将产品交付承揽并不构成专利产品的合法流通,专利权人也并没有从中获利,因而专利权人的权利根本没有用尽,其依然享有对抗留置权的可能。
三、从专利权行使条件看本案中的冲突问题
专利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与担保物权中的留置权是两种异类权利间的冲突,要想解决二者的冲突要从两种权利的产生和行使条件来看。正如法院的判决所述,承揽人行使留置权的主体资格,行使程序都符合法律的规定,因而留置权的产生不存在问题。而专利权在我国《专利法》上的规定是专利权在专利法中的规定为: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从法条看,专利权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禁止权,即在法定期间内赋予专利权人以合法的垄断权,但这种垄断权的行使是有条件的,即排斥的是他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而进行的制造、使用、销售等行为。而本案中很明显承揽人对专利产品的销售行为是为了实现其债权而非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因此此时专利权的排他作用尚不能实现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专利权与留置权的冲突问题了。
转移元素或要素的多少是影响转移效果的关键,而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三种素质发展的生理与生化基础存在着相互转移的要素:
(一)中枢神经调节作用一致,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转换支配肌肉协调用力;(二)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物质都是磷酸原系统(ATP、CP),即供能特点相同;(三)它们都属于同类转移,即同一种素质在各种不同运动形式中的转移;(四)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形式相类似,都是通过超等长收缩的训练手段提高跳跃支撑能力和发展爆发力。
因此,这三种素质中存在着共用共性、共同提高的基本属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以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利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产生良好的转移效果,使素质成绩得到“同步”提高。
二、促进素质间良好转移的方法和途径良好转移是指由于某一运动素质的发展而促进另一运动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如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都需要肌备快速被拉长后迅速的、爆发性的收缩能力。因此,在日常训练中,需要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取得良好的转移效果。
(一)力量与速度结合的练习1.练习目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发展爆发力和动作速率。
2.练习方法(1)负重提踵踝跳加速跑;(2)支撑抗阻力前摆腿(踝系胶带)快速后蹬跑加速跑;(3)原地弓箭步摆臂牵引跑疾跑途中跑;(4)俯卧屈小腿(踝系胶带)原地后踢腿跑车轮跑放松跑。
3.练习要求提踵要尽量高,快起慢下;抗阻力要以摆带“送”;牵引跑要积极摆臂;疾跑要上体前倾,积极摆臂。此外,还要注重动作速度。
(二)力量与弹跳结合的练习1.练习目的提高肌肉超等长收缩和跳跃支撑能力,强化技术和专门跳的能力。
2.练习方法(1)负重半蹲跳由低向高的栏架蛙跳;(2)负重弓箭步跨步跳单换跳栏(左左跳跨右右跳跨左左??);(3)负重台阶蹬起跳箱栏架组合跳深单换跳(左左跨右右跨左左??);(4)单杠悬垂做弓箭步双足跳低远栏双足跳高低栏。
3.练习要求轻重量,快速度。跳栏、跳深时要落地轻、起跳快、重心高、滞空时间长;跨步跳和单足跳时要积极主动地放脚,以膝带髋,积极前摆;单换跳栏时栏距要适宜。
(三)力量、弹跳与速度结合的练习1.练习目的将获得的专门力量转化到弹跳、速度中,达到发展力量、弹跳和速度,并强化技术,提高成绩的目的。
2.练习方法(1)卧推负重半蹲跳栏加速跑;(2)负重提踵胸触膝跳加速跑;(3)挺举跨步跳加速跑。
3.练习要求小负荷、快速度,慢下快起。跳跃练习时,要落地轻、起跳快;加速跑时,上下肢要协调用力。
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素质间的不良转移不良转移是指由于某一素质的发展而对其他素质的发展产生抑制
如,过多的耐力素质训练会导致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成绩的停滞或下降,这是因为800米与100米、立定三级跳、原地推铅球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能量的需求、动作的结构特征等生理、生化基础不同。如果耐力训练的比例在一个周期中出现的频率过大或次数太多,会对爆发力的提高产生不良转移。因此,对800米的训练要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形式和手段来提高成绩。
关键词 中专英语;教学质量;建议
英语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交流类学科,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在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由于存在着教学制度、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中专英语教学的质量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必须对中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中专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对外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各大学校都将英语作为重点教学科目,不管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英语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然而在中等专业学校,首先由于学生基本都是初中考高中落榜的学生,初中时英语基础就不好,在学习上本身就缺乏了进取心,加之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不是很好,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另外中专学校本身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度就相对较低,部分专业每周英语课只有一两节课,英语只相当于一门副科,这对于英语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二、中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学制度不完善
在中等职业学校,对于英语的教学不够重视,也没有一套完善的英语教学制度。学校在英语教学上,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没有科学的教学编排,没有相应的教学设备,没有给英语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中专的英语教学始终停滞不前甚至是处于倒退的趋势。有的学校虽然装备了完备的语音室,但几乎只是作为一个摆设,很少将学生带到语音室去学习。
2.师资力量薄弱
在很多中专院校中,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而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英语教学的质量。近年来,有的学校部分专业发生萎缩,这些专业教师就有所剩余,不少学校就将这些富余教师改教英语,他们毕竟缺乏英语专业知识,教学上也就很少有激情来煽动学生的热情,教学效果较差,这样的师资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3.学生素质偏低
相比于普通高中,中专院校在生源上是比较匮乏的。中专院校面临着与普高、高职的激烈竞争,招生压力非常大。生源就是学校生存的基础,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不少学校纷纷降低招生门槛,从而使得很多素质不达标的学生进入中专院校,最终造成生源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素质普遍偏低的现象。
三、提高中专英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1.制定科学的教学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教学的根本,在中专英语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制定相应的英语教学制度,合理编排英语教学课时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英语教学目标。学校还要加大对英语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比如很多普通高中都建有专业的听力教室,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英语听说教学,中专院校也可以建设这样的专门教室,这对于提高中专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
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要提高中专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要从教师的招聘做起。在进行英语教师招聘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招聘要求进行选拔,加强对于应聘者英语专业知识的考查,了解他们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对英语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拔。学校还要对新英语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英语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比如学校可以邀请一些类似于新东方等专业英语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来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这对于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是非常有利的。
3.制定合理的招生门槛
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降低招生门槛也无可厚非,高校扩招也都是处于这样的原因。但是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必须制定合理的招生门槛,不能盲目地降低招生要求。学校可以让招生人员对生源质量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设定一个合理的招生底线,然后学校根据这个招生底线招收一些相对优质的学生。
4.坚持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现代化的教育中,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欢迎。在中专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去,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实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立一个情景,然后让学生各自分组进行模拟演练,将老师设定的情景用英语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将英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随着英语交流的越来越频繁,对英语的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中专英语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多方面进行解决,努力完善教学制度,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飞.浅议中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