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7: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因材施教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分析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能力有大有小,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能力的充分发挥也有早有晚,有人才早熟也有大器晚成;能力的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长于想象,有的长于记忆,等等。因此,教师首先应因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其次,应多用心观注学生,观察他们的行为,并监控他们的发展过程且适时纠偏。因为学生的行为是记忆力、兴趣和爱好、反响速度、模仿能力和耐力等五种行为特征的综合反应,哪一种行为的偏差都会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最后,作为老师,应该了解“鼓励和强制”这两种手段中哪个才是使学生“乐知”的法宝。因为有的学生天赋反叛心理,强制的方法只能逼迫他向相反的方向走,但这类是少数;但大多数人是需要鼓励和强制一并实施起作用的,即使是逼迫着进入了知识的殿堂,但他日后终究会尝到知识的美味,待那时自然水到渠成地成为“乐之者”了。
二、备好教材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进一步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做到把宏观教材与微观教材统一起来,而不能孤立地、割裂地看待任何一部分知识。而备课,就是要钻研教材,掘其内在的思想、意义,正确把握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恰当地设置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依据上、中、下各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确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诸方面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努力做到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其次,教学策略要有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很多环节,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此来适应不同学生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热情。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比如,对于喜好图像表征的学生,可运用图式来讲解概念;对于好动并乐于表现的学生,可以设置些讨论的环节。但无论是哪一种教学环节,都应该具备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以及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要知道这个环节是为何而设。所以,每一节课,教师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结合学生的特性,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
三、作业和测试
学生不能及时的消化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高中生所学的知识范围较广,可谓是天文地理无所不通,过多的知识就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教师偶尔为了赶教学进度就造成了上课期间不能详细讲解,学生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吸收。
2.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够合理,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不能正确的分析和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盲目的教学导致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产生差距。
3.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着很强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但是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是这种僵硬的教学模式效果并不好,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解决高中生物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寻找合适的授课技巧进行授课
要想让课堂生动有趣
充满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够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教师讲课的知识能力和感染力都必须非常强。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室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授课,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生命科学之美。并且在活动结束时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们对实践活动进行深一层的思考和感悟。学生们思想灵活,想象力丰富,正确的开发和引导能够挖掘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内在潜能。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让每个学生都听讲,让每个学生都听好学好,不浪费任何一节课。教师的素质其实能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一个富有魅力的优秀教师,他的课堂必定沸沸扬扬,学生们积极踊跃,这对后期相对较为抽象枯燥的生物学来讲真的有很重要的作用。生物学是一科很有趣的学科,只有生物学涉及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的同时能够亲身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所在。
3.加强师生简单交流,改变学习和交流的传统观念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其实非常重要,教师会通过学生的反应状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课程进度。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课堂反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更及时的帮助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一点的学生。另外,在课堂或是实践中都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勇于和传统的思维与固有的观念说不。
一是专业教学要适应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与更新。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专业有别于其它的一些专业,它可以说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专业,不要说一年半载,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计算机的发展就可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对于学生的需求自然也就会发生变化。那么,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就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在课程的设置上不断更新,满足学生对于知识需求的更新,满足社会对于学生能力的需求。在2000年,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网络基础》课程,主要是学习怎么上网。当然现在的学生也仍然学习这门课程,不过,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都在Inter—net网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对于网站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的能力需求更多,因而我校也相继开设了《Dreamweaver网站建设》、《PS平面设计》等相关课程。
二是专业教学要适应学生的整体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学生与2000年以前的学生相比,他们是一批出生在物质条件丰富的90年代、成长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的“新新”人类,他们自记事起就不断地从各种各样的媒体中接受新鲜的事物,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多元化,在应试教育一关一关的考试过程中,造就了他们不喜欢枯燥死板的数学、不喜欢死记硬背的英语、不喜欢生来就学的语文……他们喜欢个性凸显的超女好男儿、喜欢活力四射的姚明刘翔、喜欢从游戏中学习桌球的玩法……总之,他们的特点是:爱玩不爱学、好动不好静、能够接受寓教于乐、强烈抵触本本教法。
想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中专校专业课教师,必须要分析好授课内容以及授课对象在时展基础上而产生的巨大变化,抓住这些变化的特征,才能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因课而异
因课而异是指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特色鲜明的不同教法。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既有别于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也有别于普通初、高中的计算机课程。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更强调理论基础上的实践能力。因此,计算机原理类的基础课较多;初高中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更多是基础知识上的动手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类的课程较多;而中专校的计算机课程强调更多的是专业“上手”能力,即毕业参加工作后对于某类具体的工作能够上手就做。但并不是这些操作性的课程都一步一步地演示操作方法就能适合学生、满足学生的。基于这样的分析,我将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分为以下两大类:原理类操作课(如《VB程序设计》、《网络布线》)、目标类操作课(如《网页设计》、《PS平面设计》)。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方法。对于原理类操作课,它是一种相对客观性强的课程,比如《网络布线》中让学生练习做水晶头,这虽然是一种操作性课程,但这种操作是固定的,因而需要使用“重复练习”的方法进行。但《网页设计》这类目标类课程就不能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这类课程中需要自始至终的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创建网站。而这是一种创造性的任务,对于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设计思路。因此,需要使用“基础为本、创新为主”作为授课方法。把基本的操作内容讲授给学生,更多的是在每节课中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让他们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在这一过程中,或许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恰当的引导,使之能够逐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不是更好吗?当然,对于同一类课程,不同的具体课程也要“因课而异”,采用不同的教法。
3、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是指对于同一门课程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法。每一位学生可以说都是一种人才,但不会是全才。某位学生可能在计算机编程方面表现的不是很好,但是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方面却表现出很大的优势。教师要能够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Flash平面设计》这门课程讲授时,初始的基础动画全班同学都会很快的掌握,但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加入了编码设计,此时,有部分学生就很难完全按照进度掌握了,但这些学生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了兴趣,当他们看到由程序代码而控制的效果时,也会兴趣十足地希望能亲手做出来,只是苦于对那些代码的理解。这时作为教师就需要耐心的辅导,一次不行两次,五个步骤不行分十个小步骤完成,在一次次小成功后,他们也就会慢慢地掌握平面设计中的编码操作了。但是对于那些在这方面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就可以完全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的创作,在三五成群的讨论过程中完成制作任务。
(一)因层而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
所谓文化载体,即以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意,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文化建设中,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物,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学生接触到的文化产品也变得丰富多彩。随着文化产品、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文化载体也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然而,教育者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低、中、高三个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性,选择相应的文化载体,以便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面,笔者以小学低、中、高年级三个阶段的文化载体选择为例进行详细论述。
1.低年级学生以音像、图画为载体
低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发展水平较低,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能够做视觉、听觉呈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以具体的图画、声音、动画等呈现给学生以便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以具体的图画、动画等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让其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达到该阶段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例如,学校可以利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将抽象的小学生行为规范以动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校有计划地组织一二年级低年级的学生,定期观看对他们思想、行为规范有影响的动画片。同时,学校可以将抽像的文字规范以漫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将图画贴在教室,时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地基础。
2.丰富中年级学生的文化载体
针对中年级,这个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对文化载体的选择要确切的符合其学习能力发展特征。不仅对文化产品的选择要适应学生学习能力发展阶段,同时对文化载体的选择也要注重对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白言语等能力的锻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字面材料的理解已经有所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正处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时,不仅要选择具体的能呈现视觉听觉效应的文化产品,而且要引导、组织学生读书,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对文化产品或某一事件进行赏析、评价,引导学生“听”和“读”,在评价、赏析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教育者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活动。教育者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影响的书籍,如《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狼与小羊》、《狐狸和葡萄》、《龟兔赛跑》等各种经典的寓言故事,在组织他们读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谈一谈他们读故事后的感受。教育者可以对学生的感受加以点评,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切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发挥高年级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高年级学生的大脑发育的重量已经接近于成人,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必须的生理基础,而且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已有所发展、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增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的选择中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锻炼其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在高年级阶段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开展读书活动。在这一阶段,教育者可以引导组织对文化作品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辩论、评价。可以组织受教育者写读书心得、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辩论等,以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使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例如,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报”活动,让学生养成关注实际生活,关注时事的好习惯。同时,教育者可以让学生对其所阅读某一事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教育者可以就其所谈观点进行评价、引导,让学生在评论中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逐渐实现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同时,教育者也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有争议的社会话题进行辩论,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切实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而自觉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循循善诱、启发式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者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措施。受教育者能否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关键在于有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明确了教育目的、有了正确的教育内容和合理的教育途径。但是,如果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然而现代我国思想教育忽视个性与情感的交流,重灌输轻疏导,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艺术性和趣味性,而且费事、耗时、成效低的缺点。依据孔子对“因材施教”的解释及实践过程,可以看出“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学生准确、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所长,克服所短,抑或扬长避短,取得应有进步。因此在初等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现状,发现其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向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同时,小学生作为特殊的教育对象,教育方法的选择也有重要的作用。教育者要采取适当地,能够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思维而有所领悟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先了解学生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其学习动机,引导受教育者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当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发生意见冲突是,教育者不要唯我独尊,要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共同探讨,互相协商,交换意见。这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从相互的交流中得到启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平等的沟通交流中完成思想的转变和知识的掌握。而且,在教育过程中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其创新能力,还可以使双方形成和谐的关系。启发式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提高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因
(一)教师素质问题
因为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很难因材施教,导致因材施教的综合效率不高。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专业素质不足,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不够,当教材与文章拿到手的时候,不能对其内容进行准确无误的掌握,因为内容掌握得不准确,导致教学方案制订缺乏有效性,所以,教学中会存在很多问题。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导致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优点及长处进行充分了解,导致因材施教不能良好进行。
(二)班级人数多问题
现在,中小学班级人数比较多,教师要想在这样一个大容量的班级中因材施教非常困难。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想法,且性格特点大不相同,对于学习的方法和见解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性格特点都要有所了解并据此制订教学方案不现实。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业入手,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总结。
(三)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的限制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的难点、重点及内容都发生了改变,针对教学时间比较长的教师而言,对教材内容倒背如流,教师想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高效教学,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在备课上浪费的时间就比较多。中学班级的容量比较大,教师还兼任班主任一职,所以,因为烦琐事的困扰,导致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及精力因材施教。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对新教材内容的掌握很容易,但是要想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不易。
三、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成正比。因此,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深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并将二者与语文课堂相融合,并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为提高教学质量,要运用不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根据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进行满足。
(二)了解学生
班级中的学生是存在差异的,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低,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因此,学习语文能力也就比基础差的学生高,还有的学生会排斥语文学习。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不同的,因此,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水平等,从而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订科学合理教学方案,进行有效教学。
(三)了解初中语文教材
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师对教材结构及大纲有所了解。同时,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任务的安排。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后,学生得到了充分发展,不仅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不丧失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达到较高学习要求,从而因材施教。
一、双语教学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与日俱增。这种国际化,包括师生之间的国际流动,课程的国际化培训与科研的国际合作等。为了加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教育部要求在高校里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也成为我们迎接国际化挑战的重大举措之一。
所谓“双语”教学,指用两种不同语言(在中国,主要指汉语和英语)交互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者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通过学习学科知识,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我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即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学英语,而是以英语语言为手段去学习专业知识。
二、双语教学因材施教原因分析与实施方法
为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我们必须考虑双语教学的每—个环节,如教材,师资,授课模式等。而在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显示出极大的差异性。要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我们就不能不考虑这种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作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使双语教学的巨大优势真正得到体现。
(一)据高校类型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层次的高校,首先应根据本身生源质量情况和师资配备情况在总体上进行合理定位。如对于一些办学水平较高的重点院校,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生源质量高,从国外回国或进修返回的教师相对较多,这些教师在专业和授课方面都较熟练。应将双语教学要求与目标定在较高的位置,即双语教学的起点与教学结果都应明确的要求。这些院校一开始就应将双语教学纳入到常规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计划中来,引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使用全英文授课,甚至用英文写毕业设计论文。
对于普通的高校,由于学生基础稍差,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别,另外普通高校里国外回国或进修的教师相对较少,不宜盲目地照搬重点高校的模式,应制定出适合本身的教学计划,对于比较难的科目不宜采用双语教学。授课方式上也应由中英文结合讲授,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适应过程,让老师有充分的双语教学成长的时间。
其它一些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的高校,在教材的选用、课堂英文使用的比例等方面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双语教学计划以选修或示范模式为主,教学目的以外语学科词汇的渗透,学科概念和公式的表达以及部分外语释义的讲授为主。
我校信电学院首先在信息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探索,课程名称为《计算机通信网络入授课教师长期从事信息专业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具有较高英语表达能力。对本校学生授课时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实行全英文授课。在给另一所学校徐海学院授课时课堂上主要以汉英结合为主,教材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二)据学生素质因材施教
在同一高校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高校所招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各个地区英语教学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分级组织教学。对于英语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应以参照重点高校的教学要求模式;对于一些从老边少等英语教学不发达地区应采取适当的教学进度;中间部分是学校双语教学的主体,更应视学校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在双语教学期间,根据学生进步程度的不同,可自动申请到不同的教学等级中来,这样做到合理规划,共同提高进步。
在《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虽然有80%的学生表示满意,但仍有20%的学生反映学习效果不好,思想负担很重。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英语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针对这些学生,学院准备在下几届的双语教学中采用双向选择,即通过学生自主报名,班主任推荐.任课教师考核等办法,将双语教学分为两个教学进度不同的授课组,并创建双语教学多媒体网站,进行教学辅导。通过网站,学生可以下载多媒体课件和查阅专业词汇等。这样做到合理规划,共同提高进步。
(三)据前期教育不同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前期教育,双语教学计划应作相应的修改。原来的学生中学阶段主要以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小学阶段基本未接触英语教学;但目前中学阶段转向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甚许多地区在小学阶段就实行英语,甚至双语教学,逐渐与大学教育衔接。我们在制定双语教学计划时,应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前期教育而有所区别,在总体大纲的制定或进行分级选拔时人数和方法上不能一成不变。
三、总结与探讨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本科教育工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培养21世纪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要。发展双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无疑会有很大帮助。发展双语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我们必须立足于实际,与时俱进,深化双语教学改革,应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高校生源实际情况特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双语教学能够在整个高校系统顺利地开展,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双语教学所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
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在经过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的长期考验后,在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成本控制模式、会计核算体系等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科学、规范的财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有:
(一)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国外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银行经营目标的重要方法。国际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特点是部门、员工广泛参与、董事会集体决策,其计划性、可行性、约束力都比较强。在预算内容方面,紧密结合银行预算期的经营管理目标,诸如股本回报率、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实现利润、市场占有率等。在预算管理流程方面,国外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由银行决策层和执行层上下紧密结合共同制定和执行。首先,银行的决策层——董事会根据股东的收益目标要求(如股本回报率等),结合银行经营的实际情况,确定财务预算目标和预算概况;其次,各部门、各机构等银行执行层依据董事会确定的财务预算概况、预算目标,编制本部门和本机构预算草案;再次,财务部门根据董事会的财务预算概况和各部门各机构的财务预算草案,草拟财务预算方案;然后,董事会对全行财务预算方案审核修改通过;最后,财会部门将董事会通过的财务计划下达到各部门、各机构执行,并实行监督检查,在执行过程中不允许任何机构和个人随意修改变动,如需变动要经董事会讨论通过。
(二)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成本管理是银行财务管理的五大变量(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资本管理、信贷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的关键变量。国外商业银行实行成本否决制,把成本核算作为银行规划发展战略和进行微观决策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其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经营产品成本核算、部门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客户成本核算三方面内容。
1、产品成本核算。对银行已提供或即将提供的各种金融产品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不仅对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金融产品,而且也对新兴业务进行成本核算,测算其经营成本和收益;同时将产品的盈利分析与风险分析结合在一起,将产品的收益和产品的风险系数共同核算和分析,并以此确定该项产品的定价,如相关的汇率等,为业务开拓和成本控制打下基础。
2、管理成本核算。对各经营管理部门的差旅费、设备折旧、宣传、招待、通讯等直接业务管理费用和分摊的间接业务费用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核算,确切核算其各项支出变化情况,为控制管理成本提供依据。
3、客户成本核算。当前,商业银行客户需求不断变化,银行所付出的成本较难确定,有些费用很昂贵,甚至难以接受,为此,对拓展客户的成本和客户的风险性进行核算,找到既能稳定某一客户群,又能使客户成本合理化,既能包容某一行业客户,又能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的平衡点,为银行确定客户市场的定位、开拓新的金融产品提供决策信息服务。
(三)有效的成本控制模式。国外商业银行在加强银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成本,提高成本利润率。一是控制产品成本。规范各项业务的成本核算,通过量化核算决定各项金融产品的扩大或收缩,控制业务开展的规模和进度。对低回报的业务、收益差的新兴业务、高风险的业务进行收缩。二是严格而有效地控制管理成本。采取分部门核算等方法,对业务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的差旅费、设备折旧、公关宣传、招待、通讯等业务管理费用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核算,并对各部门各机构的支出费用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实行调控,将费用向有良好效益的部门或机构倾斜。三是控制客户成本。对开拓客户的成本和客户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客户成本和风险度,对高成本、高风险的客户控制发展速度,对低成本、信誉良好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加快发展。
(四)集权的会计核算体系。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国外商业银行利用电脑和网络系统,高度集中会计核算体系,实行总行、分行集中核算体制,由总、分行进行总账核算和会计明细核算,各机构、部门仅有簿记员即电脑录入员,其会计核算均由总分行会计核算人员利用电脑系统集中完成,这样既可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又能适应防范风险的需求。
(五)健全的财会职能。国外商业银行财会职能已经从单纯的记账会计,发展到目前的管理会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职能:一是决策支持职能,对银行的经营状况分析、预测,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和经营管理的参谋助手服务,这是国外商业银行财会工作的重心;二是经营信息服务职能,利用电子化网络化等手段,客观、真实、准确地提供业务经营和财务收支数据信息和分析;三是管理控制职能,对各项业务收入和成本支出、财务收支状况实行监督检查控制,对各部门工作量、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考核,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财会管理现状
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涌现出许多中、小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使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财会管理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财会职能正向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延伸,财会体制正酝酿向三级核算转变,成本核算和控制也得到一定的重视,但由于历史等诸方面的原因,在财会管理体制和模式等方面,特别是在基层分支机构财会工作中,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之间有一定距离,难以适应国际化新形势的需求。
1、财会职能转变滞后。目前,一些机构的财会职能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算轻管”的现象:重核算,轻决策支持服务;重账务处理,轻成本控制和盈利控制;或者,已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但履行控制欠得力,以致一些机构成本列支不断加大,营业收入跑冒滴漏的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着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
2、财会管理体制转变滞后。目前,由于历史和技术上的原因,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的财会管理体制仍是五级管理(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办事处、分理处)都进行会计核算,都有明细账。尽管大部分机构的财会人员能依法合规操作,但人为因素较难控制:有的机构为了局部利益,或贷款利息不及时入账,或少计贷款利息,或多计提存款应付利息,又将存款利息支出直接打入成本,如此等等,造成损益核算不准、控制不力的弊端,形成新的风险点,违反了国家有关金融财会法规,不符合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3、成本核算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目前,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预算仍然使用简单的增量预算法,总行根据分支机构的需求,以过去的数据为基础,即承认过去是合理的,这会导致过去不合理的费用开支沿袭下去,造成预算浪费,同时也会由于对实际需要考虑不充分,造成预算不足。目前我国多数银行成本管理处于粗放管理阶段,表现在:一是相当部分机构停留在一般化号召或简单化的布置上,没有深入、细致、严格、规范的管理规定,没有专门的成本分析制度,没有确切的量化成本分析模式,没有明确的责任人;二是成本分析未能普及,仅在定期的年报或月报之中涉及到一部分,相当机构的成本分析被认为是少数财会人员的事情,没有贯穿到全行经营管理活动中去。
4、成本管理涉及面狭窄,控制力不强。我国商业银行通常不单独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成本管理工作分散在财务部、筹资部(储蓄部)、国际部、资金部。财务部门提供费用的预算,并负责控制、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和调整,业务部门负责各自业务范围涉及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分散在部分机构中势必造成成本控制无章可循,有法不依。
三、几点启示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在财会管理和运作,从预算内容和编制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面对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化、一体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国有商业银行财会工作势必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为此,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现行财会运作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1.改变财会职能。建立以“预测”、“决策”为主,以“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为辅,以跟踪监控为主要手段的管理会计职能。其中,应主要突出预测职能的地位,加强对市场环境、经营前景的预测,搞好财务收支预算;提高对财务收支、会计核算、支付结算等业务的跟踪监控能力。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音乐数不胜数。音乐与绘画是姐妹艺术,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从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画面。同样,音乐与历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历史发展中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音乐的声音。实际上音乐与各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二 重视音乐与相关学科的学习
任何一种音乐都首先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受文化定义,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1.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音乐教材中,许多音乐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瑰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又有丰富的世界音乐文化。如《快乐的罗嗦》是彝族的民间音乐,《杵歌》是台湾高山族的民歌。通过演唱或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又如《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通过观看电影,既可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又有助于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草帽歌》是墨西哥歌曲、《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的歌曲,欣赏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有教材中介绍的世界名曲,教师带领学生沿着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音乐家的足迹,走过欧洲音乐发展史的长廊。通过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与底蕴。
2.可以丰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体验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不仅来源于音乐的音响,也来源于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信息和具体的形象。例如欣赏《黄河船夫曲》,当学生了解到黄河的悠久历史,看到壮阔的景观时,必然会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我国外语教育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但还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针对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的状况,多次强调要加快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确保更多更好地培养大批外语人才。
国家教育部根据李岚清同志的指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实行外语教材“一纲多本”;与国外知名出版社合作编写外语教材;引进和借鉴海外优秀外语教材等。1997年下半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了解到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愿意为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作贡献的愿望,同意引进该社为非英语国家编写并正在香港等地使用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建议上海、江苏两地分别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改编上述教材,供我国开放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使用,上海改编本为10年制版,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江苏改编本为8年制版,以小学五年级为起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认真研究了国家教育部的建议,感到这是建设上海一流外语教育的良好机遇。上海的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曾经在我国长期领先。1988年开始的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改变了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结构、忽视语言交际功能的"结构式"英语教学体系,建立了以提高听、说、读、写交际功能为目标,以语言知识、语法结构为辅助的"结构—功能"体系,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学生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有很明显的提高。再引进牛津教材,将对进一步提高上海的英语教育水平起积极的作用。
1997年底,市教委和市课改委决定,在第二期课改工程中引进牛津大学出版社在香港部分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编出一套自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10年的英语教材,并部署于1999年秋季开学时即在一定范围的中小学进行牛津英语改编本的试验。这样,连同上海一期课改中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写、现正在本市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英语教材,上海便有了两套英语教材。这是市教委和市课改委为实现英语教材多样化,培养多层次、多规格英语人才,全面提高上海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之一。
为了解香港原版牛津英语教材的教学情况,以利于教材的改编工作,上海在1998年初选择了本市向阳小学、世界外国语小学、位育初级中学、建青实验学校和市三女中等5所学校进行原版教材的教学试验,以提供第一手资料,供改编组参考。这5校开始试验牛津原版英语教材和本市正在改编牛津英语教材、要实现英语教材多样化的信息,引发了一批区县和中小学向往改革英语教育、提高英语教育质量的极大的积极性。1998年下半年,徐汇、闸北等区在多年实践和较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区小学一年级试验开设英语活动课的设想,得到市教委支持,市课改委决定进一步引进低年段的牛津英语教材进行改编,供小学一、二年级使用。在一、二年级英语活动课基础上,三年级将仍使用同样教材。预计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能力和习惯等将比一、二年级没有英语学习基础的学生要好。由此,上海改编的牛津英语教材又出现了以小学一年级为起点的品种,使上海改编的牛津英语教材形成"一套教材、两个起点"的格局。
至1999年6月,经过与各区县、学校协商,按"志愿参加,师生同意,领导得力,教师较强"的原则,1999年秋开始的试验学校已经确定。为保证改编教材试验工作的顺利实施,决定由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在上海设立"上海牛津语言教学培训中心",进行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和测评研究等项目的合作研究。
二、牛津英语改编本简介
牛津大学出版社是在世界英语教材出版方面的几家著名出版社之一。办在香港的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是出版适用于香港及其它地区各年级英语教材的专业出版社。
上海引进改编的原版本就是牛津大学出版社为香港编写的教材。原版教材中小学合计11册:小学是六年制的《On Target》,共6册;初中是《Oxford Junior English 》, 共3 册;高中是《OxfordCertif icate English》,共2册。改编本将原版本11年的教材作适当压缩处理,改编为10年,供上海等地区的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使用。1999年秋先出版小学一、三年级和初、高中起始年级的第一学期教材。
牛津英语教材的编写体系为"building blocks "(模块建筑体系),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语言概念、语言实践活动和语言能力在原有的"模块"基础上得到拓宽和加深,持续发展。教材十分重视鼓励学生学习使用规范的英语,在各种情景中积极参与“任务”和“活动”,从而体现语言学习的激励性、工具性和交际性功能。
这套教材的特点是:(1)趣味性强,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教学内容时代感强。(2)起步高,容量大,信息多。(3)语言地道,编排科学,复现率高。(4)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重视以语言为工具,解决专项任务(如调查,采访等)的运用能力。(5)配套齐。除教学参考资料外,还有学生练习册、语法训练册、录音、录像、光盘、挂图等多种辅助教材。(6)地方特色强。根据以上特点,改编本基本上保留了原教材的特色,但对过重的“港味”,如以广东话为基础的人名、地名、图片等,进行了适当的删或改。同时,根据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年级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增加了儿歌、对话、阅读材料等项目或内容。
下面分几个年段进行介绍。
二、本科生导师介入下的英专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187-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成立了“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课题组,对我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根据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本人通过多年从事中小学音乐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的经验和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切感受到,在音乐教材中加入具有我省地方特色和民族内容的音乐内容正是发扬和继承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影响,若从中小学教育阶段开始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地域特色浓厚
黑龙江自然山水独特,人民生活丰富多彩,使其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激发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并通过地域风情
歌曲等音乐内容表达出来。如《黑龙江好地方》、《对花》、《歌唱春天》、《青年参军》、《新货郎》等广泛流传的东北民歌;黑龙江皮影戏《秃尾巴老李》选段《怎么不见娇儿他》等地方戏曾被广泛传唱,具有浓厚的地
域特色。
二、历史悠久,文化融合
黑龙江省历史悠久,多民族聚居,本土文化和移民文化融合,形成了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主要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中间长期流传的歌曲是黑龙江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新课标音乐教材的编者经过广泛地收集和整理,选取了我省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这些少数民族包括: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赫哲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如满族的《摇篮曲》、《空齐曲》,鄂伦春族的《勇敢的鄂伦春》、《放马山歌》,俄罗斯族的《美丽的姑娘――阿妞妲》、《渔夫之歌》,鄂温克族的《剪羊毛》、《我们都是山里的人》,达斡尔族的《什么最美丽》、《快乐的达斡尔》,柯尔克孜族的《我的家乡》、《柯尔克孜人民歌唱》,锡伯族的《咱们锡伯人》、《田野歌》,赫哲族的《大顶子山高又高》、《我的家乡多美好》,蒙古族的《嘎达梅林》、《赞歌》,回族的《花儿与少年》、《回族同胞永远不推后》,朝鲜族的《水臼打令》、《长鼓舞歌》,这些音乐内容是黑龙江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三、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与展望
2002年8月来,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新一轮教学改革,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全国38个实验区蓬勃开展,各学科教材建设像雨后春笋,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但是,因为当时我省没有组织教材立项编写,致使目前没有国家级课标教材,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使得我们无法在教材中融入我省的民族文化等特色内容。后来,我们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把部分我省地方和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加入到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较好地处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通过歌声让全省的中小学生了解黑龙江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黑龙江来好地方,粮满仓来,鱼满江,岸上红花开,百鸟林中唱,兴安高,黑水长,百业兴,牛羊壮,蝴蝶双双在飞舞,布谷鸟在歌唱,布谷,布谷,布谷,歌功颂德唱今天好时光。”这是一首来自我省黑河地区五家子农场的黑龙江满族民歌。让这样优美的民歌进入中小学课堂,使学生从小学就开始逐渐地、潜移默化地了解乡土文化,使出生、成长在黑龙江的孩子们,通过音乐这扇艺术之窗,从小接触、了解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这也是让孩子们了解黑龙江、热爱黑土地,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方式。
这套音乐教材的编者们经过广泛地收集和整理,选取了分布在我省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十几个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编入教材。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推广之下,这套音乐教材已在全省大范围使用。通过近六年的教学实验和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的客观全面的了解,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套教材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使音乐课堂教学丰富了、有活力了 。一线教师普遍反映这套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的意图,突出单元主题,图文并茂,较多地运用了图谱,注重音乐教学活动,特别是融入地方内容后让学生、老师都倍感亲切,成为我省新教材的一大亮点。
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省各地市使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版本不统一,有些地市使用的其他省份版本的音乐教材中并没有加入我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内容,这就失去了一次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和民族特色文化和历史的绝好机会,对孩子的整体文化素养的培养也是个不小的缺失。所以,建议教材选定的职能部门应该给我省广大学生选用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和民族内容的音乐教材,为保护和继承黑龙江省历史文化资源的重大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关于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的调研报告》为新形势下做强做大我省的文化产业提出了总体思路和目标构想。报告别指出了在中小学中开展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的普及和教育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在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中,让地域的音乐地域歌声在青少年中更广泛持久地回荡。
Discussion about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music teaching material in the protection
and excavation work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 in Heilongjiang
AN Yu-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