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3: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施工阶段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施工阶段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在落实,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在施工阶段强化成本控制工作,要针对相关人员对施工阶段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工作不重视的实际问题,建立起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转变施工阶段管理人员、成本控制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理念,明确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人员的责任,完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激励机制,确保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工作落在实处。
1.2明确施工阶段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内容
要针对施工阶段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的产生机理,建立起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体系,要在人工使用上优化施工阶段的人员配置,合理确定施工人员数量,控制施工阶段管理人员数量,做到对冗余人员的坚决辞退,以此来控制施工阶段成本;要做好用工人员的善后处理,对于完工、辞退的人员要理清经济方面的关系,避免因合同和管理产生经济上的纠纷。在材料费的支出上做到全面核算和控制,在确保材料技术性能的基础上,确定施工材料使用的定额,做到“集团化采购”和“货比三家”,使材料的单价得到有效地控制。在材料的使用环节,应该以提高材料利用率为主动措施减少材料的浪费,也可以利用奖惩的办法抑制材料的非正常使用。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布设、环境、场地方面的管理,使材料的堆放符合安全、操作和施工的需要,在避免材料损失的同时,控制材料在场地内搬运中产生的费用。必须要按照相关标准,合理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用,同时应规范、合理地操作机械设备,减少因不当使用对机械造成的磨损;为了节约机械用油,应做到“人走机停”,可以降低费用;此外,为了避免发生故障之后产生的高额维修费用支出,应该定期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机械设备的磨损,降低其出现故障的概率。总而言之,实际工作中应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则开展各项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挖掘各种可能的降低成本的潜力,最终使可能变为现实。例如选择材料供应商和工程分包队伍师要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以求得最低的材料供应价格;施工前严密组织,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使人、材、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及技术降低成本消耗;加强质量管理避免返工损失;除了项目管理部门对成本控制外,还应将技术、安全、经营、人事等部门都调动进来,充分发挥各部门间的协作作用,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1.3做好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
施工阶段控制成本的一项重要工作即是施工索赔工作。对因业主方及其他非施工方原因造成的损失可提出施工索赔。索赔可能是因为业主的决策失误或是设计变动造成的,也可能因为受市场因素、停电停水、拖欠工程款等影响,导致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一旦发生可索赔的事项,施工单位必须编写好索赔文件,及时提出索赔要求。索赔文件的编写必须要符合实际、有说服力、计算精确、内容充实、简明扼要;参与索赔谈判的人员必须要十分熟悉工程内容、合同条款并注意谈判技巧和方式,以便索赔成功。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序质量、工程质量。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控制工作。
1.1、对监理队伍及人员质量的控制
工程建设监理量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活动,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具备建筑、经济、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时刻想到我们所从事每项工作要对国家负责,人民负责;并能够随着生产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打铁先得自身硬”,监理工程师应该是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一专多能。否则就会在某些问题上“束手无策”。就高层建筑而言,作为总监理要懂得建筑、结构、装饰、地基基础、内部设备(通风空调、通迅、水、电、供气)、给排水和采暖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随着监理工作的发展与深入,没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人是搞不好监理工作的。同时这也是监理人员做好事前控制的先决条件。
1.2、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质量的控制
人又是施工的主体。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及质量意识强弱都直接影响到工程产品的优劣。监理工程师一定要在“自身硬”的前提下,抓好承包单位承担任务的施工队伍及人员技术资质的审查与控制工作。对项目承包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检验、试验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等要进行综合考查;对特殊作业(如高空作业等)以及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安装方面的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进行有关考核评审;对国家规定持证上岗的人员,一定要经审查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坚决要求撤换。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在施工阶段事前控制方面都必须做得十分到位。
二、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等的控制
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将成为永久性工程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质量应当从采购、加工制造、运输、装卸、存放、检验、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全过程地监督与控制。
2.1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组织上述材料、设备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仅限于索取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是远远够的。首先应监督其选择信誉高、对产品质量有保证的供货厂家。因此,对一般材料在订货前应向监理方申报,并按有关规范要求检查验收;对于重要的材料应提供供试验或签定用样品,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贷单位提高交理化试验单,经监理方审查认可发出书面认可证明后,方可进行订货采购;对永久性设备、器材或构配件,应在其质量满足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订货。
2.2材料、设备进场的质量控制
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等,均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并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试验,经监理方审查确认后,也应具备有关证书,并按供方提供的技术说明书和质量保证文件进行检查验收,经对其质量确认合格后,方可签暑验收单。对进口的材料、设备的检查、验收,应会同国家商检部门进行。
2.3材料、设备存放条件的控制
从材料、设备等进场,到其使用或施工安装通常都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段时间内,如果对材料、设备等的存放、保管不良或时间较长,将可能导致质量状况的恶化,如损伤、变质、毁坏等。因此,应根据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特点,按照防潮、防晒、防锈、防腐蚀、通风、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安排适宜的存放环境,以保证其存放期间的质量。同时对进场后的材料、设备等要进行标识、实行挂牌制。标牌上应注明在工程中使用的部位、进场日期、生产厂家、贮存批量、规格、型号、合格证编号、试验报告编号、采购、保管人员姓名等。此外,对刚进场未进行检验试验者须标注“待检”字样;检查、试验合格或不合格产品应标注“合格”或“不合格”字样;经检验、试验后仍不能确定其是否合格的(如对冷拉钢筋检查验收时进行的拉力和冷弯试验中,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当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时,则判定该批冷拉钢筋为不合格),须标注“经检验待定”字样。通过标识不仅可及时清退不合格产品,而且可避免不同类型、规格的原料、半成品等混淆、错用,另外,还应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管理规定》的要求对有关原材料、半成品,实行见证取样及送检制度。只有如此,方可对所有材料进行有效控制。
在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一定要监督其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与手段,以免在此过程中产品雨淋受潮以及擦伤、碰伤及损坏。
三、对设计图纸的事前控制
设计图纸是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而目前某些设计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只知时间就是金钱,忘却了质量就是生命,只图多、快、省,而忽视了图纸质量。施工图深度不够、把关不严、质量较差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做好事前控制工作,不仅会使正常施工受阻,降低建筑使用功能,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质量事故。常有错误有:有些设计图纸中建筑图与安装图轴线标注不一致;同一部位建筑图与结构图,以及相同部位的平面图与相应的部面图标高不一致;建筑图预留洞口与结构图、安装图洞口位置不一致;施工图中所列工程做法与施工规范要求不一致;有些框架结构工程,局部钢筋配置错误;有些图纸所选设备的功能与其应发挥的使用功能不相符;有些设计人员因施工实践经验较少,在高层建筑未设计设备层的情况下,将上水、下水、消防、供热等全部管道布置在建筑物地下室走廊外,使施工人员无法合理排列。在设计图纸用词方面有些图纸不管规范是否严禁,一律采用“宜”字(施工规范用词说明中明确规定:“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因此,为了在施工前能发现和减少图纸的差错,防患于未然,事先消除图纸的质量隐患,监理工程师必须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做好施工图纸的事前控制工作,其具体内容应包括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3.1设计交底
设计交底应在工程施工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在此过程中,首先应由设计单位介绍初步设计文件;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如规划、环保的要求;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有关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设计意图、结构特点、施工及工艺要求;技术措施和有关注意事项及关键问题;然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最后经三方研究、商讨,拟定解决办法,写出会议纪要。
3.2图纸会审
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参加的图纸会审工作主要解决:图纸与说明书否齐全;设计是否满足施工规范以及抗震、消防、环保等规定的要求;图纸中有无“错”、“漏”以及相互矛盾、标注不清、相对标高选定不合理之处。例如,在新建工程相对标高土0.000的选定上,若设计人员只考虑周围原有建筑物及永久性路面的高程,而忽视周围排水系统、化粪池、城市排水管网的高程,则往往会造成下水管道坡度不够,排放不畅,甚至造成“倒喝水”的现象。
四、对施工的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的控制
在施工承包单位进行正式开工之前,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等进行认真审查。审核其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主要的施工组织技术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如何;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质量通病的防治方面有无相应的预防及质量保证措施。在炎夏、严冬、雨季等特殊条件下,对某些特定对象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如夏季大体积砼施工防裂、雨季土方回填、冬季砼工程保温等)有无可靠而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在程序的安排上是否符合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基本规律;其主要项目施工方法是否可行、适用、经济合理等。
五、其它
2安全管理措施
2.1准确阶段的安全监理工作
1)做好对人员和安全措施的审查。包括施工单位和分包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资质、安全专业人员的配备情况、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建立、施工机械的设备性能情况等等。2)制定安全监理程序。在准备阶段,监理人员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需要,根据作业流程和施工工艺编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理程序,具体包括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交底记录等等。
2.2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理工作
1)在整个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始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相应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和条文文件。2)施工过程中应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并由监理单位负责整个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行。3)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工作和安全防护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应严格坚持安全技术的操作规程,以有效保障人员、设备的安全。4)做好施工阶段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工作,进行日常的安全巡查、专项安全检查、定期安全大检查以及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进行限期整改。5)检查施工现场各种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并检查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情况。6)承建单位按监理单位及业主的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安全管理活动,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并于每月月底向监理单位和业主呈报安全生产情况,以确保整个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能处于可控状况。7)安全监理人员应加强对各施工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点的监督与检查,对于违章作业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点应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加以整改。8)定期组织监理内部进行学习,并监督指导承建单位进行日常培训,有计划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素质。9)负责合同区域的施工现场总平面管理,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现场文明施工和水保、环保措施,保证临时设施规划有序,不乱挖乱掘并按设计方案弃渣。10)配合业主做好项目间与外部环境的安全生产协调工作,督促相邻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11)参加对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事故报告及安全报表,监督协助对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并按时向建设管理局安全办公室提交安全报告/报表。
造价控制的主要要素在设计阶段,因此应根据造价目标,在预留10%以上的变更余量后,进行限额设计,如回标金额超过上述金额,并排除报价因素后,应对设计方案或材料设备档次进行调整。
1.2控制
签订合同后,相关各方均应遵守合同,不得擅自更改包括设计方案(含技术要求)在内的合同内容,排除由于人为管理因素,造成造价增加的可能。
1.3预警
过程管理过程中,须就设计变更、索赔等所造成的费用增加实时监控,如果有迹象表明造价目标将被突破,应通过测量师财务报告及时发出预警。
1.4纠偏(调整)
如某一分项可能或已经超过了既定造价目标,应进行多方分析,纠其原因。如属于档次偏高,超过市场定位,则应予以优化;如属于销售策略要求,必须提高档次,则须相应调整降低其他分项,以保证整体造价目标的实现,或追加投资,获得更高的预期收益。
1.5实现
造价目标的实现,除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目标,做好预控和过程控制管理,及时发出预警,并进行合理纠偏(调整)以外,还应完善工作实施程序,才能最终实现造价目标。
2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容及控制方法
2.1设立控制目标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总目标为:以合同造价为基础,力保结算不超预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解并细化造价控制目标。
2.2编制工程款使用计划
依据施工合同中工程进度付款要求,为使业主有充足的资金备用,编制工程款使用计划。该计划的编制要以审定的施工进度计划为依据,与进度计划相吻合。
2.3施工方案的经济分析
施工方案的分析,不仅是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还应包括设计方案、各种技术性的方案等。造价工程师在接受对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比较任务后,应首先保证方案技术可行的前提下进行,并应在规定的论证程序后(比如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认可,检测报告的批复等)进行,以保证经济比较是有效的、有依据的。造价工程师根据可行的方案,分别按理论计算、测量、综合指标分析等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资源消耗,依据合同价格、定额、参照市场价格等,计算方案的成本与利润。如方案实施期相同,则可直接比较优劣;否则应进行资金价值的动态比较。施工方案的经济比较须由项目负责人批准后,由项目负责人提报业主。由业主根据项目的性质及预期收益选定合适的施工方案。
2.4重视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施工前的重要环节,如果图纸设计不明朗,施工单位会要求提高技术可行的情况下,使投资增加。造价工程师在图纸会审前会同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事先作问题汇总,进行经济分析,各方在会审前有了投资控制的意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5设计变更要程序化
强调变更的签字流程、强调是否需加盖印章、强调专属的签字人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乱签证、无效签证、重复签证等情况的发生。变更处理原则:严格按制定的程序处理,各部门间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先作技术可行性的分析,再进行经济的分析。技术不可行的变更直接否定。变更办理要及时,严格按合同要求处理,避免事后补办。需要注意的是,变更的处理分技术与济经两阶段,在确定经济问题时必须技术先行,技术不可行的,不再进行经济的论证。这是投资控制重点。
2.6处理好现场经济签证
现场经济签证是施工过程中发生最多、最频繁的业务,也是投资控制中的敏感话题。签证控制失控,往往会导致目标控制的偏离,因此,处理好现场经济签证,是投资控制中的重点。经济签证的处理,造价工程师必须有独立判断的意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一切不合理、不符合验收规范要求的签证严禁办理。经济签证的处理,同样要注意程序化,一切技术不可行的签证不再办理。经济签证的处理更要注意时效性,尤其是隐蔽工程的签证,造价人员要熟悉工程施工现场的动态情况,收集资料,并将现场以录像、照片的方式留存,并作文字说明。
2.7费用索赔的处理
造价工程师应对工程索赔进行预控,尽可能减少索赔的发生。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合理的索赔,则须审核其索赔之成立依据、造价金额及是否涉及与其他单位之扣款分摊。若该索赔为不合理时,测量师须根据其合同条款,发出否定意见,如已接到索赔报告,如需要时,与施工单位专题讨论其不合理索赔的依据。
2.8工程进度款的支付
依据现场实际施工进度情况,合理确定进度造价,是控制项目资金使用的关键。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不及时或与实际完成工程付款的差距过大,会造成工程延期和索赔的发生。及时,公平、合理的进度款支付便于掌握工程总成本情况,降低成本超支风险。
2.9竣工结算的审核
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的依据,因此,竣工结算的审核是作为事后控制的最终途径。(1)计算变更洽商,竣工图纸与招标图纸的差异,对工程数量、金额、单价进行调整,编制最终竣工结算总表。(2)在竣工结算阶段,合理、系统的安排结算审核工作,使结算工作按计划尽快完成,并以该结算金额作为工程款支付依据,以避免工程款超支。
监理方应分析和排查进度计划中不切和实际的条款,并督促施工方进行修改完善。应对工程测量数据进行严格审核,重要的数据包括定位放线、轴线、垂直度测量、沉降等。这些指标关系到项目的最终质量,因此监理方应投以足够的重视,应结合相关的施工规范,施工方提交的报验数据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出现差错,则应排查原因,进行整改。第六应对工程项目所使用的重要的设备和机具进行技术审核,例如:塔吊、脚手架、双笼外用电梯、搅拌机等等。
审核的重点是这些设备在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方面能否满足施工的要求,是否具备安全许可证书,设备的操作员是否具备应有的资质和上岗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得到落实等等。第七应严格审核施工方的项目开工资料。例如实际开工日期与合同约定的日期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获取建设单位的认可方可开工;审核内容还包括施工方的开工准备工作能否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与项目有关的资料是否齐备并得到了批准。
2事中管理与控制
首先应该对项目的工序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这也是项目管理中最基本的质量控制。监理方应着重做好工序的施工和验收、工序间的衔接以及隐蔽工程的检验和验收。其中的隐蔽工程指的是被下一工序所遮盖的工序,在对其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应遵循标准来履行签字认可手续,使工程有证可查。其次应加强工程项目的现场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必须能够对项目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查,还应对施工方的管理情况进行监控。这一过程可以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工具,例如使用百格网来检测砌砖砂浆饱满度是否合格等。一旦发现施工技术的偏差,则应在第一时间提出并限期整改。还应注重旁站监理,旁站监理主要包括对一些重要部位进行重点监控。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监理方案,以房屋建设为例,包括基础施工、防水层施工等关键工序,监理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之制订针对性的监理细则,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第三应重视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并对所有的质量控制资料进行检查;对一些重点分项,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等进行抽样检查等。第四应结合工程项目中所发生的各类变更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果工程项目中出现了变更情况,则必须告知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处理,监理方组织人力对变更情况进行审查。审查通过之后方可由设计方进行变更文件的编制。而一旦工程项目的变更影响到安全和环保时,则应结合相关规定进行严格控制。第五应重视工程质量情况。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制止,并督促施工方提交处理措施,整改完毕并经监理人员复查。
3项目质量的事后控制
工程监理着应该在过程竣工之后进行事后控制,主要的工作包括:首先应该严格审查项目的竣工资料。这些资料应包含的内容有:工程项目承包商所出具的竣工资料;工程监理方在施工过程中所制作的监理档案;工程建设方的建设档案;工程设计勘察方的勘察档案等等。其次应进行严格的项目质量测试与验收。对于所有的过程建设项目,结合该项目的原始设计档案中的内容,制定严格的验收测试标准,进行仔细的验收。第三应对项目的竣工资料进行备案。当一个项目竣工时,工程监理方要配合承包商对竣工档案进行整理审核,档案应复制同样的两份,分别由工程承包商和备案机关进行保存。
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可把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2.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的坐落方位及占地面积,对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进行调查,选择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并以此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项目部有针对性的组织施工队伍及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充分发挥组织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整体优势,把长期形成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智慧,创造性地应用于工程项目。(2)对建筑工程项目所需的原材料质量进行事前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首先要求施工企业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方法以及手段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明确所需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尤其是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关键材料如水泥、钢材等的控制。对于这些关键材料,要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复验报告等等,对于进口材料,还要有商检报告及化学成分分析,凡是没有产品合格证明及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场,同时加强材料的使用认证,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3)搞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程开工之前,需识图、审图,再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前,相关技术人员应认真细致的分析施工图纸,从有利于工程施工的角度和利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提出改进施工图意见。(4)收集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及质量验收标准;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标准,质量问题处理的要求等,这些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2.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施工单位自身的质量控制。首先,保证质量控制的自我检测系统能够发挥作用,要求其在质量控制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其次,完善相关工序的质量控制,对于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纳入质量控制范围;对重要的和复杂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或者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控制。(2)进行质量跟踪监控控制。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影响工程质量因素所做的安排,而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不利于工程质量的变化。其次,严格检查工序间的交接。对于重要工序和主要工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查,确认其达到相关质量要求,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3)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重要的工程变更或者图纸修改,必须通过相应的审查,在组织有关方面研究、分析、讨论、确认后,才予变更指令实施。(4)严格检查验收。第一,每个工序产品的检查和验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自检,在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验收通知单,监理工程师在收到通知后,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检查其工序质量,在确认其质量合格后,签发质量验收单,此时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第二,重要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及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5)项目质量控制应实行样板房制。(6)项目经理部应建立项目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项目经理应对项目质量控制负责,过程质量控制应由每道工序和岗位的责任人负责。(7)应特别重视开工前的检查,工序(相关工种之间)交接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停工复工后的检查。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8)采购质量控制。采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的控制,制订采购要求和验证采购产品。建设项目中的工程分包,也应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2.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即施工过程所形成的产品质量控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第一,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中期验收。第二,根据合同要求,对完成之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中期验收的同时,还应当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性质,按照有关行业的工程质量标准,评定相应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2)组织单项工程或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在一个单项工程完工或者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完成后,首先施工单位应进行竣工预验收。在预验收合格后,向监理方提出最终的竣工验收申请。(3)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照要求及时整改。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制定技术处理方案。(4)质量教育与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质量和顾客意识,使员工满足所从事的质量工作对能力的要求。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途径与方法
(1)在进行每道工序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长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2)质量检验员进行跟班实时质量监督,及时处理发现的质量问题,对不符合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及要求的施工,要求其立即停工并限期整改,采取质量一票否决制度。(3)做好上下工序和交叉工序的交接验收。如果前一道工序不符合质量要求,下一道工序不能施工作业。(4)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的交叉。明确交叉单位的责任,做好相关的交接和验收工作,加强对施工产品的保护。(5)各个施工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以及专检的质量检查制度,要做到逐级检查,层层把关。要求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或业主验收,做好隐蔽记录,在业主或者监理签字后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6)加强工程资料的管理。项目资料负责人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料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根据合同要求编制竣工资料。(7)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
4结束语
文章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完善。
作者:任颖 王惠梅 单位: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黄翠连.分析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建材发展导向,2011(2):21-23.
一般来说,建设工程都具有周期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产品单件性、固定性等特征,使得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复杂多变,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工程设计已经完成,工程量已完全具体化,并完成了施工招标工作和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是,工程投资却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则很大,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除了加强合同管理、工程结算管理外,重点应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投资浪费。施工项目成本造价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提高全员经济意识、材料使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增加预算收入四个方面着手,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一、提高全员经济意识
成本控制决不单纯是工程核算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项目部的事,而是全体建设参加者的共同任务。成本控制要做到全员参与,树立全员经济意识。而如何树立全员经济意识正是现在施工单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项目部工程承包制中提高全员经济意识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可以由项目经理与上级领导签订责任书,明确自己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同情况时所应承担的责任。然后,在项目部内部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分解责任成本,层层签订责任书。最后,对于具体考核措施,可以在项目部内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根据项目部内部成员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商议考核。
二、材料使用和管理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用,其中材料成本约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因此材料成本的控制是工程项目成本造价控制的关键。材料成本的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
关于材料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二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三是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四是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五是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关于材料价格的控制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买价的控制。通过市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第二,加强对的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第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三、人力资源的管理
成本控制中,人工成本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大多数施工单位急待解决施工现场民工管理问题,施工工地在施工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民工不服从调配、偷懒或窝工等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在项目经理部工程承包制中,为了减少人力资源消耗加快施工进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施工开始前,不仅要排施工进度计划,也应该据施工进度计划排出每道工序民工用工计划。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其次,在工程开工后,要严格控制定员,劳动定额,出勤率,加班加点等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派工不恰当,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最后,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分包控制,降低人工费和管理费。
四、从“开源”原则出发,增加预算收入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不仅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同时还包括增加预算收入。提高预算收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施工企业面临着施工风险,特别是承包国际工程时,风险可能会更大。因此,项目部应安排专门的人员,在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提高索赔意识的基础上,发现索赔线索后,迅速与有关领导研究,及时向业主及监理提出索赔。通过索赔,可以弥补承包商不应承受的风险损失,使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担程度趋于合理。
第二,用好调价文件,正确计算价差,及时办理结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价格要素由市场调节,在工程建设活动中,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工程结算时必须及时、客观、全面地予以考虑。目前国内工程主要采用调价系数和实际价格差价方法,相对简单一些;国际工程大都采用调值公式法进行调价。实践证明,承包商通过价格调整是获取额外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事先确定好调价公式中的各种价格指数以及各种可变因素和不变因素的调价比重,则是一种潜在的增加额外收入的方法。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利润的高低。只有在工程施工中全方位、全过程严格把关,才能做好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站稳脚跟。
2变电站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深层影响因素
根据影响程度来看,变电站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深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程管理水平和设计人员技术水平,这两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变电站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水平和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决定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做好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设计的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2.1工程管理水平
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工程能否按时完成,高效科学的工程管理不仅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更能影响工程造价的高低并控制工程造价。变电站的施工建设牵涉的内容十分复杂广泛,需要高效地管理合理安排各部门的工作顺序和工作时间,根据施工组织和工程进度对整体的工程建设合理安排资金投入以及合理的工程进度,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工程造价的范围内以及工期内高质量地完成工程建设。
2.2设计人员技术水平
工程设计指的是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有技术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整个活动过程,这对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很大要求。工程设计是施工阶段的重要准备阶段,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也是变电站顺利施工的核心环节,按照工程设计施工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对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的确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此,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使技术人员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科学的规划,体现具体实施意图,这也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
3变电站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浅层影响因素
除了工程管理、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变电站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深层影响因素,还有变电站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浅层影响因素,包括接线方式、设备材料价格、站址选择以及保证环保等,这些影响因素虽然分为浅层影响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在变电站施工阶段的顺利进行。
3.1接线方式及设备材料选择
变电站的建设不仅包括工程建筑的施工,还包括接线方式、设备材料等,这些也是影响变电站工程造价的因素。根据变电站运行的特点,在主接线方式的选择上应力求简单,减少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使用同时也能够尽量减少占地面积,以确保变电站运行的灵活性、经济性。在设备材料的选择上,以变压器的选择为例,变压器容量应根据电力系统发展规划进行选择。若变压器容量过低,则不能满足地区供电负荷增长的需要;若变压器容量过高,则不能保证容量充分利用,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变压器寿命缩短,造成经济的浪费。
3.2站址选择以及环保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已经被淘汰,环境保护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此后,工程造价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将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在对变电站进行选址时,应该尽量避免占用耕地耕林面积,合理选择变电站建设地址,以减少后期因选址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加重,提高工程造价在环境治理中的投入比例。与此同时,还应努力将电力设施与周边环境的视觉协调,达到美学共生。
4变电站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表层影响因素
电气设备、二次设备的选型、配电装置的规划等属于变电站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表层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要比深层影响因素和浅层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小,但仍然是影响变电站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在变电站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中包括设备的购置费。在购置设备时,应充分调查搜集相关资料,根据变电站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电气设备,有计划地购置应综合考虑电气设备、二次设备以及配电装置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以减少因为更换设备而造成的资金投入,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变电站施工阶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是一对强关联因素,工程进度慢的话就会增加投资,工期提前则提高投资效益。进度快的话则可能影响质量,而质量控制严格就会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因此,应针对施工建设过程设置相应的检查制度,若出现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保证工程建设按时高效地完成。
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针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杭州湾新区市政工程项目为载体,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措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杭州湾新区市政工程项目涉及道路、桥梁、绿化等各种市政工程,是拓展杭州湾新区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将为城市TOD和SOD开发模式提供必要的延伸空间,同时是改善开发区投资环境、城市管线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工程点多、面广、线路长,参建单位多,协调难度。
2.1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结合合同目标、企业目标综合考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质量管理条例和验收标准,工程质量必须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以优质工程作为控制目标,争创市级以上工程质量奖项。针对项目质量目标及实施中难度,任命有多项国家执业资格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管理理念的柴工、王工分别为项目经理和项目副经理,调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经济、施工管理等人员组建项目部,项目组织机构分五个层次: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采购经理、现场经理、综合经理质量经理、安全经理、投资经理、测试员、资料员道路工程师、桥梁工程师、管线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等。建立起从上到下的完整质量系统,对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确保从项目管理人员到现场操作人员都树立起良好的质量意识。
2.2加强工程质量因素控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即我们俗称的“人”“料”“机”“法”“环”,对这五个质量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人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主导者,要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此进行全面控制。加强施工操作人员的管理,对进入本项目施工的人员进行劳务实名制管理,对每个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人员坚决退场,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操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对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务必整改。材料是构成工程项目的基础。对材料的控制上,首先材料质量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都要进行严格检查、验收,严防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中,其次要做好材料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做到标识清楚、防护可靠、限额领料、物帐相符,保证材料正确使用。对机械的控制,根据本项目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同时要做好管理和保养。为此本项目建立了“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技术保养”制度等。方法的控制主要包含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首先是做好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工作,其次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对技术上进行保证,再次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落实质量计划。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如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也有如质量保证体系、制度等管理因素。根据工程特点,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建立文明施工的环境,为确保质量创造条件。
2.3采用过程控制方法,实行项目质量动态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各种主客观条件都是在不断变化当中,各种影响质量因素不断出现,为此,对本项目质量控制我们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PDCA循环工作方法,随着工程项目进行动态控制。首先,从工程实体形成过程中物质形态上,我们实施了从资源投入到完成工程施工质量最终检试验的全过程控制,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落实:明确投入的物质、资源质量的管理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因素、各环节及中间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完成的工程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的检查与验收。其次我们根据本工程项目的施工层次结构,实行从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到单项工程的质量过程控制。最后我们根据工程进度,实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事前控制为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包括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的质量控制。事中控制为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所有与施工过程有关各方面的质量控制,包括对中间产品(工序产品或分部、分项工程产品)的质量控制。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所完成的最终产品(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以及有关方面(如质量文档)的质量进行控制。
2.4推广质量控制工具在项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质量管理的数据是控制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工具,它能形象的反映工程质量现状和未来的质量发展方向,为质量管理者掌握工程质量,解决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在本项目中我们积极将直方图法、排列图计、鱼刺图法、分层法等运用到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1.1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
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现场管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有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进行管理。
1.2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在工程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管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现场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现场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1.3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
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质检人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现场管理人员。然后现场管理人员由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方检查。监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2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2.1加强管理力度,全天候旁监
对于每一位现场管理人员要求做到“五勤”:即眼勤,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发现问题要常一记,处理哪些问题要有一记录;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口勤,对于施工队常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对施工队要经常交底;脑勤,熟悉图纸,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方式、深度上要求做到“严”、“准”、“细”)、“实”。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须全天候的、24小时跟班旁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试块抽取、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甚至还要亲自取样;监督后料台上料的计量,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队整改,消灭质量隐患。
2.2工程中抓“第一”、“重点”、“临界”项目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现场人员要管理的项目。当施工现场浇筑第一根框架柱,绑扎第一道梁筋,砌筑、粉刷第一面墙体,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现场管理人员要到现场去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量等,对于工程重点部位,如框架梁柱节点处,悬挑结构,结构错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2.3现场巡视,量测检查,数据说话
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不能马虎处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3落实设计变更
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是无法避免的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应牵头联系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将设计变更及时分门别类分发给施工单位,并监督落实施工。
4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4.1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
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项目负责人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2根据施工工艺存在和操作要求画出流程图
产生质量事故或事后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只对质量问题进行实质性处理,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而不去强调事故的责任的原因。这样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愿意接近现场管理人员,不讳疾忌医,及时暴露出现场管理人员忽视的地方,与现场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
5改进现有施工现场质量体系
5.1加强合同管理
现场管理人员一旦进入工程质量管理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落实人、材料、机械等生产要素,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针对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确定现场监控的目标和标准,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正规化。
5.2健全内审员制度
施工企业应重视内审和内审员的培训,内审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覆盖每一个生产过程及每一个体系内部要素。每次内审都能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也可以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因为施工过程复杂而漫长,所以内审员的数量应该有足够多,能覆盖施工过程的每一部分。
5.3建立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合同内容,制定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其总体框架包括:年度工作目标的设置确定、日常考核、会议和集体活动考勤、年终考核、工作落实程度测评、内部民主测评、党组考评委综合评估、考核结果运用等八个环节。在考核评价上,既坚持以得分多少为依据,又注重业主满意度、质量监督机构的满意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参考文献
1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1.1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
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现场管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有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进行管理。
1.2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在工程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管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现场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现场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1.3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
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质检人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现场管理人员。然后现场管理人员由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方检查。监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2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2.1加强管理力度,全天候旁监
对于每一位现场管理人员要求做到“五勤”:即眼勤,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发现问题要常一记,处理哪些问题要有一记录;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口勤,对于施工队常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对施工队要经常交底;脑勤,熟悉图纸,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方式、深度上要求做到“严”、“准”、“细”)、“实”。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须全天候的、24小时跟班旁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试块抽取、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甚至还要亲自取样;监督后料台上料的计量,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队整改,消灭质量隐患。
2.2工程中抓“第一”、“重点”、“临界”项目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现场人员要管理的项目。当施工现场浇筑第一根框架柱,绑扎第一道梁筋,砌筑、粉刷第一面墙体,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现场管理人员要到现场去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量等,对于工程重点部位,如框架梁柱节点处,悬挑结构,结构错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2.3现场巡视,量测检查,数据说话
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不能马虎处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3落实设计变更
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是无法避免的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应牵头联系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将设计变更及时分门别类分发给施工单位,并监督落实施工。
4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4.1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
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项目负责人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2根据施工工艺存在和操作要求画出流程图
产生质量事故或事后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只对质量问题进行实质性处理,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而不去强调事故的责任的原因。这样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愿意接近现场管理人员,不讳疾忌医,及时暴露出现场管理人员忽视的地方,与现场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
5改进现有施工现场质量体系
5.1加强合同管理
现场管理人员一旦进入工程质量管理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落实人、材料、机械等生产要素,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针对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确定现场监控的目标和标准,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正规化。
5.2健全内审员制度
施工企业应重视内审和内审员的培训,内审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覆盖每一个生产过程及每一个体系内部要素。每次内审都能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也可以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因为施工过程复杂而漫长,所以内审员的数量应该有足够多,能覆盖施工过程的每一部分。
5.3建立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合同内容,制定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其总体框架包括:年度工作目标的设置确定、日常考核、会议和集体活动考勤、年终考核、工作落实程度测评、内部民主测评、党组考评委综合评估、考核结果运用等八个环节。在考核评价上,既坚持以得分多少为依据,又注重业主满意度、质量监督机构的满意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