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业法论文

农业法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3: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业法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法论文

篇1

1.1.1全市经济总量增长较快。

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0亿元,比上年增长7.1%,是“十一五”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农业产值366.6亿元,增长7.9%;牧业产值364.2亿元,增长6.5%;林业、渔业和服务业产值为23.0亿元、15.7亿元和15.5亿元,分别增长4.6%、4.8%和6.3%。

1.1.2粮食生产能力快速提升。

从“十一五”时期的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连续三年突破100亿公斤,2010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5.9亿公斤,比2005年增长35.4%。

1.1.3畜牧业生产增势加快。

全市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203.4万头、397.7万头、5914.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1%、7.7%、6.2%,分别高于“十一五”。肉类、禽蛋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75.0万吨、34.5万吨、143.1万吨,奶类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1.1.4县域经济贡献率提高。

我市10县(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4.7亿元,10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2.9%,比“十五”末期提高0.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3%,比“十五”末期提高4.6个百分点。

1.1.5农民人均收入增加较快。

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达到8020元,同比增长18.4%,增幅高于“十一五”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1.1.6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及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

全市农业经济总量占全省份额的1/3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多居全省前列。2010年我市肉类、奶类产量居全省十三地(市)和农垦之首,粮食产量、禽蛋产量位居农垦之后。在有资料的14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粮食产量、牛奶产量始终居首位,牧业中肉类总产量位于长春、成都和沈阳之后排在第4位,禽蛋产量位于沈阳、长春和济南之后排第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高于西安和长春排在第12位。

1.2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2.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10年初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两改”工程,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上半年,县域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8.7亿元,同比增长7.9%,对县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3%,拉动县域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

1.2.2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各县(市)抢抓“强县”发展机遇,不断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县域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6.1亿元,同比增长19.6%,高于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5.6个百分点,对县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0%,拉动县域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

1.2.3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

今年以来,各县(市)加快实施民生工程,以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了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县域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9.7亿元,同比增长10.8%,对县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7%,拉动县域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

1.2.4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上半年,我市县域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124.2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市固定资产总额的23.5%。投资额超10亿元的县(市)有六个,分别为宾县、五常、尚志、双城、巴彦、通河,其中宾县、五常投资额超20亿元。

1.2.5消费市场繁荣兴旺。

全市消费品市场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及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拉动,全市县域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83.1亿元,同比增长17.1%。从绝对值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前三位的是尚志、双城和五常,分别实现零售额33.3亿元、31亿元、29.6亿元。从增速看,零售额增速高于县域平均水平的分别是依兰、五常和尚志,增速分别为20.6%、18.8%、18.7%。

2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从水利基础设施情况看,我市属于缺水较重城市,全市水资源中3/4以上为地表水且多为过境水。二是土地流转规模不大,形式单一,流转规模是以中小型为主,流转的土地主要集中在种植业。

2.2畜牧业生产规模不高

一是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我市畜牧业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但与省外部分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缺少牵动力较强龙头企业。

2.3农业产业化规模小,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较小。辐射牵动作用不够。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多以粗加工为主,产业链短,精、深加工品种少,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率低。三是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2.4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偏弱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二是结构调整滞后。三是强县地位弱化。

3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水利发展为契机,加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围绕5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加快建设高标准良田、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农机装备和深松整地补贴力度,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强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3.2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加强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产业链条;引进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培育扶持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打造“哈尔滨食品”大品牌。

篇2

农田使用和承包制度应当不断的改革创新,从最初的以单一农户为基础,不断的转换成以承包管理的模式,通过市场经济对农田使用进行导向和转变。提高农田使用的组织效率,提升农业生产集中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农业经济应当逐渐转变理念,以获取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利用先进的工业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来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提升农业经济的工业化程度。通过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管理,可以充分的释放农村富余劳动力,改变农民传统的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农村也需要进行重新定位,不断推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利用农村逐渐走向城镇化的方法,实现工业逐渐引导农业的发展。将农村城镇化为基础,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实现农民的多方面发展,促进农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改进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可以更好的促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随着农村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富余劳动力逐渐增多,数据显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发展到2020年,农业经济中将会出现大约一亿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实现富余劳动力的快速转型,从农业经济转移到非农业经济,需要重点研究解决。首先国家的政策能够实现导向作用,引导农民从事其他行业,保证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后,具有同等的医疗、教育等权利,尽快实现农村和城市养老保险的衔接。对于在城市工作时间长,工作稳定的农民工,城市要不断地放宽落户的条件,特别是中小城市更应该放宽落户条件。这样农民的传统定义将会逐渐的淡化,农民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对于农业做得好的农民,可以通过承包的方式,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管理。而进入城市中的农民工,可以和城市居民具有相同的权利,更好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职业教育不断地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逐渐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人才,积极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将先进的技术逐渐转换成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村科技发展的投资量,种植先进的农作物,饲养经济效益高的猪、牛等动物品种。积极进行农作物和牲畜的病虫害的学习,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应当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积极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发挥农业的环境和生态效益。禁止乱采乱挖,严格资源开发项目的审批,考虑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充分考虑城市和农村利益的协调,共同促进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繁荣发展。

篇3

二、满城县磨盘柿的种植与产业化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满城县是磨盘柿集中产区,栽培历史悠久,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中国磨盘柿之乡”,其磨盘柿以“个大、汁浓、味美”享誉海内外。满城县磨盘柿栽培遍布神星、石井、坨南等5个山区乡镇,集中在神星和石井两个乡镇,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全县现有磨盘柿栽培面积9万余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年产值9000多万元,建有果品专业市场30多个,主要销往俄罗斯及我国东北、西北各省市和上海、深圳等城市,销售收入15000万元,占人均总收入的37%。满城县磨盘柿先后获得河北省优质果品奖、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连续5年被认定为北方农副产品暨农业技术交易会名优农产品等一系列荣誉。在产业化方面,由于磨盘柿去涩工艺复杂,深加工产业链条延伸困难,一直停留在鲜品销售和民间柿饼等简单加工层面。2011年满城县柿柿红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建立起河北省第一家磨盘柿柿醋生产项目。磨盘柿原汁醋酸度4.5度,富含10多种矿物质,顺利通过了“QS”国家食品安全认证,以期在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满城县凭借磨盘柿资源优势,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方面进行了尝试。开辟了中国第一条生态旅柿子沟,举办了“中国磨盘柿之乡--金秋红叶柿子节”。“柿子节”中开展了“柿子王”拍卖会、经贸洽谈会、农民诗会、柿子采摘等活动,在全县组织开展了“柿树王”、“柿子王”评比活动。

篇4

作者:聂绍科 单位: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毕节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农产品资源丰富,毕节是一个地处亚热带的山区,境内岭高峰竣沟谷纵横、形成了“十里不同天,十丈不同土”组合复杂的立体环境,繁衍了万千生物,为全区生物新品种选育或物种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基因生物环境。同时,由于毕节地区地势垂直差异显著,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农业、林、果、药、茶、畜牧业品种资源均比较丰富,并拥有众多的名、特、优产品,如马铃薯、有机茶、反季节蔬菜、烤烟、油菜、荞麦、芸豆、辣椒、大蒜、核桃、生漆、天麻、黑山羊、乌蒙乌骨鸡等。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4万hm2,占贵州省种植面积的2/3,而贵州省又是我国种植马铃薯最多的省份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二,特别是毕节地区的威宁县,因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被誉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植物中药材共有1500多种,且品质好,如五倍子倍酸含量达70%,居全国第一;大方海马宫茶叶、金沙清池茶叶在贵州省内外都有很高声誉,海马宫茶的种植和加工还被编入《中国茶叶栽培学》等,这些优势资源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较好。目前,毕节地区已有贵昆铁路、黄织铁路穿境而过,326、321国道横穿东西,交汇于毕节城区,有贵(阳)毕(节)高等级公路,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随着毕节机场的建设、隆百铁路的修建等,毕节将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集散地,为毕节丰富的农产品走出山门,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再加上有线电视、互联网已进村入户,中国移动、联通等通讯遍布全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必须的运输、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

加快毕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促进措施

针对毕节地区实际,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通过科技培训、科技教育、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把农业产业化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当前,表现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因此,试验区要加大科技投入,政府在农业科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对提供优质农产品给予扶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下大力气把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逐步建立起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队伍,不断给农业产业化注入新的活力。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联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共同开展贮藏、保鲜、加工等技术攻关,共同研究开发新品种,并注重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要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科技含量。加快黔西北山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把新品种、新技术引入产业化经营领域,树立榜样。(2)建立优质基地,促进农产品规模经营。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也是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要本着“适应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的原则,围绕地委、行署确定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对马铃薯、烤烟、中药材等加大扶持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增加总量,同时要积极建好一批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织金竹荪、水果(威宁苹果、黄梨)、毕节大白蒜、纳雍有机茶等,实行专业化生产。要坚持科技先行,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切实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要着力培养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加快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3)培育品牌,搞活农产品流通。品牌就是市场,创建知名品牌就是要抢占市场份额。实施品牌战略是提升黔西北山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强化品牌意识,积极申报办理注册商标、条形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做到产品有名有牌,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度。其次,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充分作好营销策划,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以及在有利地势设立固定广告牌,让更多人了解黔西北山区主要农产品,扩大影响力。要注重培育和创新名牌产品,发挥名牌效益。第三,要积极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参加各种形式的展销会、洽谈会、交易会等,不断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篇5

本文作者:刘丹工作单位:黑龙江省克山县北兴镇政府

运作不够规范,民主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组建方式、遵循原则和运作方式差别很大,有按企业组建的,有按合作制组建的,有按社团组织组建的,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工作机制不健全,民主管理、利益分配和监督约束机制落实不到位,导致成员对组织的依存度不高,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专业人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合作社需要具备农业技术知识,能管理、善管理的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工资待遇及思想认识等问题,真正的人才并不愿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仍然依靠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技术指导,仍处于初级阶段,制约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利用科技提升合作社。一是信息到家。要及时编印农村科技、市场销售等信息,结合科技下乡等活动,进行信息指导,确保农民第一时间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二是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站,利用互联网收集农业科技信息,特别是产、供、销等环节的市场信息。为专业合作社会员和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服务。三是通过网站、电子平台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与国内外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建立销售网络,参加有关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博览会、展示展销会,通过订单形式建立契约关系。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强。虽然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实施4年多,但地方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相对滞后,或迟迟没有出台。省里和市、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有一定的扶持,但财政专项扶持的资金数量较少,受惠面窄。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支持,特别是中长期项目贷款更少。二是国农有关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居大不易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办理自产农产品的品牌注册,有机、绿色、无公害等标识认证过程中,被视同公司、企业、得不到相关政策扶持和优惠。建品牌发展合作社。品牌化建设是专业合作社应对市场挑战、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自身效益的重要途径。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树立现代农产品品牌战略意识,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

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产品等相关认证和申请注册产品商标,提升产品价值,以信誉和品牌赢得市场。要以农民合作示范社为标尺,推行品牌化建设、标准化建设。从该市现有成功合作社的例子看,此举应当是努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核心作用力。

篇6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传统种植模式、养殖习惯没有彻底改变,产品质量、品牌意识还有待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应急保护、预警预报等体系建设还有待健全和完善。二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农业生产资料高位运行,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周期缩短,涨跌急速转换,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供求矛盾依然突出,造成农业内部增收空间越来越小,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还面临诸多困难,农民增收的领域还不宽,渠道还不多,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仍然是农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三是农业投入水平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水平不协调。随着迁安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投入农业上的资金增速较缓慢,与其它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农业投入机制上还有待完善提高。

三、工作建议

1、总体思路和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中求进为主基调,以生态、高效、富民为主线,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和《迁安市东北部绿色崛起规划》三个规划,以规模农业建设为载体,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引爆点,创新体制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努力实现农业工作和项目建设上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打造唐山市乃至河北省农业强县(市)。全年实施农业重点项目50个,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0个,新培育家庭农场、种植大户20个。

2、工作重点

(1)加快园区建设

一是休闲农业园区。依照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要求,围绕绿道,建设观光园、采摘园。着力扶持3—5家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园区,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园区功能,提升休闲农业园区档次。力争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1—2家。二是现代农业园区。围绕粮油高产创建、产粮、产油大县项目、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施国家级粮油高产创建项目5万亩。围绕设施农业标准园创建,完善上庄乡、杨各庄镇、彭店子乡3个千亩设施蔬菜园区的基础建设和设施配套,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000亩。三是循环农业园区。以大型沼气池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常温发酵沼气工程为辅助,因地制宜示范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有效促进沼气产业与现代农业结合。完善沼气物业服务体系,推进生物质能利用发展,实现养殖清洁化、种植无害化、产品优质化、资源利用最大化。

(2)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围绕全市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选择有优势、有特色、有基础、有前景、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业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业龙头企业“量的扩张”。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业龙头企业“质的提高”。二是建立优势产业集群。以赫原奶牛养殖场二期项目等优势企业为主体,推动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形成优势产业突出、配套体系完善、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加快以东部工业区内食品药品加工区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建设步伐,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三是抓好品牌创建工作。积极鼓励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注册商标的“三品一标”认证,支持申报国家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强辅导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支持文华玉米、乐农油料、丰茂农机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产粮大县项目、产油大县项目、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实现粮油作物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四统一”的技术路线。鼓励打造农机、植保、新能源等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典型,年内新发展综合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0个。

(4)培育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

制定出台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及种植大户建设标准。家庭农场要以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种植为重点,适合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生产经营规模。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在农业机械补贴、小额农业贷款、农业科技新产品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大力推进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年内,新增家庭农场、种植大户20个以上,每个乡镇都要建立1—2个示范家庭农场。

3、保障措施

(1)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农业管理机制

一是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和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畅通土地流转供求信息渠道;建立土地流转项目审查机制,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二是培育新型农业发展主体。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作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种养殖大户发展,重点扶持家庭农场建设,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延伸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一是科技引进示范体系。充分发挥现代农业院士工作站作用,围绕现代农业园区高效模式开发、迁安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业生产能力提升等十个方面确立30个农业科技项目,从高端科技层面支撑迁安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大市院合作力度,引进原始创新成果,引进农作物、果品、苗木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二是农技推广体系。实行市局业务科室对口指导、区域站定岗定责的工作机制,实施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全面落实各类目标考核,核定区域站及农技推广人员年度工作目标,对区域站实行星级管理,延伸推广服务网络,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农业装备体系。坚持“大农业、大农机、大服务”理念,实施“农业技术装备整体提升”战略,全面落实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重点扶持植保、新能源、农机等综合型专业合作组织。四是新型农民培育体系。开展“阳光工程”等多种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3)加强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监测,保障粮食数量质量安全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建立两大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农业执法体系。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堵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源头。加强产中技术指导,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捕食螨等生物防治技术。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行动,提高广大机手安全意识,推进农机安全生产。二是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市级监测网络建设和检测能力,充分发挥17个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和4个巡回流动检测站的功能,实现全市农产品市场、超市、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全覆盖。大力培育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加强认证后标识、质量的监督管理。实现全市农产品市场、超市、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监测全覆盖,为全市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放心安全提供了有力的防护“屏障”。

篇7

二、以色列的农业教育

“农业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本,可以说没有高科技农业就没有以色列!”[9]。发展高科技农业必须拥有高科技尖端科研人才和推广使用的高素质农民。只有具备科学素养的尖端科研人才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的运用和推广则需依靠高素质的农民。因此,以色列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教育以及农业科研体系的建立[10]。以色列现已建有45所农学院和农业科研机构,为以色列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了高端科研成果,同时承担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民的培训工作。其别值得一提的是希伯来大学农学院和沃尔坎尼研究中心。希伯来大学农学院全称是罗伯特·史密斯农业、食品和环境质量学院(简称农学院),1942年由21位硕士研究生创立,在世界农业院校排名位居前30,在具有全球科学影响力的农业院校排名中位于前5名。该院招收农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营养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兽医学博士研究生,是以色列唯一能够授予农学大学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以色列唯一的拥有营养科学和兽医学的学院,现在已经拥有学生2300名。农学院的教学和研究活动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推进农业,巩固以色列经济,同时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农业学家;保护并恢复环境,同时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全球饥饿;推动农业以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纯度;同其他各国分享以色列的创新研究成果。其毕业生活跃于基布兹、莫沙夫或私人农场等农业组织,利用其专业知识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进入21世纪,以色列掀起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在此背景下,希伯来大学农学院十分重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推进农业科技素质与农业创新能力教育,强调产学研一体化,为以色列的农业生产与发展培养更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民。为此,农学院举办多层次的校内教育课程,让以色列科学家、教师、农民了解农业的最新技术。同时,组织“周五在大学”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不同领域的进修课程,每年开设十几次专门针对农民的短期培训班,由农学院的专家把最新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同时了解农民在生产及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研制相应的农业新技术,既降低生产成本,又提高劳动生产率[11]。位于拜特·达干的沃尔坎尼研究中心(简称ARO),隶属于以色列农业部的农业研究组织,是一个全国性的多学科研究机构,相当于以色列的农业科学院。沃尔坎尼研究中心下设多个不同学科的研究所,以及设在不同地区的地区试验站。中心拥有数百名著名农业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大多具有博士学位,有些科学家还是农业部和农场主组织的顾问委员会成员,或在该国不同地区主持大规模的地区性研究和开发项目,或与来自其他国家科研机构的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工作。以色列政府部门和农场主及企业提供的农业研究经费也是相当充裕的,可以说以色列的农业研究是人力、物力、财力充分,“硬件”、“软件”都很优越,并拥有一个国家与地方级农场、市场相互配合协调的完整体系,保证了以色列农业的世界先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沃尔坎尼研究中心下设7个直属研究所和1个直属系(观赏园艺系),这7个研究所又有若干个系,涵盖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反映了以色列农业研究的国际水平[12]。除希伯来大学农学院和沃尔坎尼研究中心外,以色列教育部所属的本·古里安大学沙漠研究所、特拉维夫大学高产作物研究所等农业科研机构,在以色列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以色列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达到大专水平,能够较快掌握农业新技术[13]。以色列的农业教育政策不仅使农民掌握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了解到农业科学的最新成就,而且从整体上提高了农民的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特别是培养了农民的现代意识[14],为以色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对陕西启示

(一)陕西教育资源与农业资源概况

陕西省是教育大省,其突出特点是全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人均受教育程度高。陕西省常住人口3753万人,而受过高等教育者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者超过1万人。据2012年《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陕西现有普通高校79所,成人高校18所,独立学院12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42所,高职(专科)院校37所。陕西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52个,其中高等院校26个,科研机构26个。2012年陕西省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441881人(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自考助学班及网络本专科学生)。仅2012年,陕西省招收研究生31378人,在校研究生94294人,毕业研究生25561人。普通高校本专科共招生327087人,在校生1026254人,毕业生265279人;成人高校本专科共招生65015人,在校学生198854人,毕业学生64249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61500人,成人高校专任教师1735人。此外,2012年全省正在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34553人次,当年结业111197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115278人次,当年结业170566人次。2012年,全省职业技术培训机构9824所,专任教师12725人。根据2012年末陕西省政府统计资料,陕西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千米,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总面积的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此外,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上述数据表明,陕西教育资源丰富,农业资源相对不足,陕西农业发展只能通过强化教育,走高科技农业的道路。

(二)陕西农业教育资源与农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现有79所普通高校中,有5所院校设有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学,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也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从1934年建校以来,该校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本科以上专业人才13万名,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5000余项,培育出目前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1号”优良小麦品种,长期主导中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中国自主培育的第一个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此外,还有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也设有与农业相关的学科专业,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为陕西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服务。在中央政府农业政策和陕西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陕西农业科研和人才优势的支持下,陕西农业连续多年丰收,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195×1010千克,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每亩单产达253千克,再创新高。水果种植总面积112平方千米,总产量1.333×1010千克,成为全国水果生产第一大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五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对陕西农业发展的启示

第一,重视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紧密结合。以色列的农业科研项目,不是来源于农业主管部门的办公室,也不是单纯来源于科研人员的实验室,而是来源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来源于田间地头,来源于农民的农业生产需求。以色列农业科研人员有相当多的时间在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进行生产耕作,亲自传播农业科技新知识,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的应用,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向农民学习咨询,收集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实际效果。科研人员在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得到启发,进而使科研人员逐渐形成需要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如提高产量、防虫防病、抗旱植物育种等等问题,正是农业科学研究项目的来源,而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问题也正是推动农业科研不断发展的动力。只有这样,农业科研成果也就不存在不能转化为农业新技术、最快应用到农业生产及管理中的问题了。以色列农业发展中农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及管理紧密结合,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积极互动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二,重视提高农民的农业素质。农业现代化不仅包含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包括生产手段的现代化、生产技术的现代化、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生产成果的商品化),而且包含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现代化。农民是推动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民拥有现代农业素质,特别是现代农业意识。因为农业不仅要依靠现代的工业装备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而这些都要通过居于农业主体地位的农民来实现。反过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使之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即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素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实际上,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主体与客体的现代化[15]。以色列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农民素质的提高。希伯来大学农学院和沃尔坎尼研究中心在农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承担着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此外,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时,首先是培训农民提高和更新农业知识,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技术。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以色列农民渴望及时学习不断更新的农业知识,掌握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大的农业效益。实际上,在以色列政府长期重视和政策导向下,以色列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组织(基布兹和莫沙夫等)与农民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关系,相互促进,而提高农民的农业素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多因素共同促进了以色列现代农业的发展。陕西农业教育和科技基础好,但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不够,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业科技知识缺乏,学习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应当学习以色列的经验,重视提高农民的农业素质,通过农民素质的提高,加速陕西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第三,重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基础上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色列领土狭小,土地贫瘠,可耕地更少,但很好地处理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对于陕西乃至整个中国,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协调人口、土地、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手段管理农业,通过技术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构建经济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16]。

篇8

1.1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地区性差异极为显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这是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由于受到经济、气候、环境等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在我国东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较快,农业机械的引进数量在不断增多,但是,对于那些经济尚且不发达的地区而言,引进农业机械的数量相对要少很多,农业发展的水平相对要低,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为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一定要抓住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结合各地的综合条件,有针对性、有步骤地选择和引进农业机械,不断做好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推广工作,真正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有的积极效用。

1.2农业机械的数量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虽然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的引入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多,但是总量依然不够,而且结构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首先就是农业机械的老化现象极其严重,更新换代不好;其次就是农业机械以运输机械居多,农业作业机械相对较少;再就是中小型的农业机械比较多,而大中型的农业机械很少;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配套比率低;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高性能机具少。基于上述问题,在今后,我们一定要及时做好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工作,及时引入新的农业机械,同时加大农业作业机械、大中型农业机械以及农业机械作业配套机具等的引入,有针对性调整农业机械的结构,尽快实现我国农业机械结果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2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由于农民自身综合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操作不当,导致各种意外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由于相关部门的培训和推广工作的不到位,虽然引入了农业机械,但是却没有真正将其利用起来。为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无比要做好农业机械引入和使用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户的综合素养,为真正发挥农业机械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保证农户们能够科学、规范使用农业机械。

3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不足

新技术、新机具发展缓慢,满足不了当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机化科研、推广队伍亟待壮大。示范手段落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有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信息,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今后,一定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研究的投入,不断创新,推出满足农户需求的、适用强的农业机械。

篇9

2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对策

2.1国家制定并颁布相应的鼓励政策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在实际的工作之中需要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国家和政府的姿态。为了切实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注重颁布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各级各地研究机构和生产部门对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对于已有的创新技术要进行系统的推广,不断应用农业生产实践来检验相应的技术,在不断的推广之中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2.2注重资金支持,建立稳定的农业科技科研体系

在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的过程之中,政府应该注重资金的支持,只有划拨了专项资金,相关的科研人员才能一心一意进行科研,促进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革命带来全新的力量。此外,国家也应该鼓励和引导建立一个稳定并且科学的科研创新体系,这是保证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

2.3制定行之有效的推广方式与推广途径

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固然重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实际工作之中,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推广方式与推广途径。例如,可以组织相关科研人员下乡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让农民亲眼看到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相信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实现推广的目标,达到农业科技应用的目的。

2.4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

人才一是壮大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的人才队伍。当前,我国乡镇农技人员人均服务耕地面积过大,已不能适应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国家需出台相关政策,增加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增加农技推广人员,特别是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配各村级农技员。二是依托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形成一批能够快速转化先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队伍,培养一批从事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服务的基层科技人才。

篇10

一、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门类广、功能全、多层次、多成分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左右联系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全省已拥有县级推广站64个,实现了县县有站;乡级站919个,占全部乡镇的99.5%。二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了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三是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四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四是从3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其一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其二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其三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

二、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

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993年,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在东部山区、西部农牧区、中部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1个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效果非常明显。几年来,11个园区共转化推广了67项科技成果,培训农民71500人次。二是到目前为止,重点建设了10个星火技术密集区。这些星火技术密集区已成为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作为全国最大产粮县之一的梨树县,自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来,连续几年实施了以转化推广玉米丰产、耐密型玉米高产、工业应用的良种玉米栽培、米麦间作及长白杂交瘦肉型新猪种、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养猪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星火计划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全省建立了15个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在示范区的总体布局上,确定了四大生态区、7种区域类型模式和18个技术体系与技术经济体系,经过4年精心培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示范区内农民纯收入比辐射圈内的农民同期年平均增长60%;示范区内粮食每年每公顷增长1749公斤,比全省同期每公顷增产1050公斤,提高了60%以上。

三、精心进行技术组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技术组装重点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围绕粮食(玉米、水稻、大豆)、畜牧(牛、猪)、水产(中小水面)、优势特产资源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使其形成规模效益的项目,并与全省大农业工程配套,与国家计划项目配套。例如,在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围绕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优势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耕作方法、病虫害防治)开展系列攻关,取得像玉米早熟丰产综合技术、玉米抗旱保苗技术、玉米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高产技术、赤眼蜂、黑光灯防治玉米暝、水稻大棚盘育、水稻育苗床土调酸综合技术、盐碱地种稻技术和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了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技术。二是合理组装,全力组织推广。把各单项技术组装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大力推广。从1990年开始,把65项组装配套技术列入省重点科技推广计划,选择基地为推广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计划采取滚动式,每年进行一次调整和补充。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良种普及率达到97%,推广面积超过7万公顷的农作物新品种近20个。盐碱地种稻以稻治涝、以稻治碱和旱改水配套技术的推广,使全省水田面积迅速扩大,由20万公顷增加到66万公顷,增产稻谷45亿公斤。创造出“**大米“名牌产品,不仅解决了本省人民吃细粮的问题,还内销到关内各省。

四、经常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受体和载体农技培训,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全省已建立省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个,市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个,县级培训中心29个。这些培训中心已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农技培训中心培训的农村干部和群众达360多万人(次)。二是开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和科技大王师团活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大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广绿色证书制度。全省已有6335人获得了“绿色证书“,有6万人取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这些农民已经成为全省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成为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相当一部分绿色证书获得者被聘为科技副乡长。四是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先后围绕玉米、人参等十大星火系列开发计划编写了10部教材,制作了10部配套录象带。

五、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行政支撑的力度

篇11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1.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在朝着现代化的农业转变,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必然少不了科学技术的支持,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我国农业生产在整体上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可长期持续当前的农业发展模式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发展的进程必然会受到阻碍。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

强化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快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农业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可以将科学技术转化成农业生产的动力,提高农业的粮食的产量和生产效率,提高畜牧、水产等综合生产的实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提升农业生产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缺陷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工作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大面积技术推广的需求,同时,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高新科技的掌握程度也偏低,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上的缺乏,使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无法达到要求的标准,加上推广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实际推广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对技术推广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推广工作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落实,许多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的农业技术不能第一时间推广到基层农民手中。

2.推广对象技术基础较低

基层农业技术主要是在农村进行推广,推广的对象也是以农民为主,目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很低,大多数农民是在小学毕业之后就回家务农,文化水平和素质有限,对于高新技术和知识的掌握较慢。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对象对技术进行快速、熟练的掌握,但是由于农民普遍素质较低,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对高新技术进行理解和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上也不是很熟练,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由于这种不熟练而放弃使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为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选择

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主要采取的是组织传播的模式,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只能很被动的对技术信息进行接受,技术传播的效果较差。推广的技术信息中缺少实用的农业技术信息,与农村的生产实践无法进行紧密的结合,有时会对农民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使农业生产蒙受损失,这种技术推广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必须采取新的方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针对农民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可以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时选择体验传播的方式,使农民亲眼看到农业技术产生的效益,才能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单纯的技术信息宣传很难达到技术推广的理想效果,可以在农村选取科技示范户,在他们的土地中首先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其生产力,在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后,农民自然看到了农业技术带来的实惠,激发其对农业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改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1.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

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科研技术的开发,提高农业技术的水平,逐渐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升我国农业技术生产的总体实力。

2.加强技术推广团队建设

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技术推广的团队建设,增加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加强技术推广人员对推广工作的重视,才能使其在推广工作中更加的认真负责,提高基层技术推广的效果。

3.技术推广理论要联系实际

在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要充分考虑推广地区的实际情况,所推广的技术是否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需要,以及农民的实际需求。要在进行技术推广之前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对农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及时了解,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