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3: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广告学毕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曲靖师范学院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广告学本科学生,到目前为止,已经培养13届学生,长期的教学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完善广告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努力构建良性的实践教学系统,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
2加强广告实验室建设
想要提高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室建设应该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硬件保障。如果这个硬件保障出现问题,那么直接影响到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教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所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广告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专业特点,以实验室建设要充分满足师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需求,做到广告设备要齐全、先进和实用为指导思想,来建设广告学专业实验室。
目前为止,广告学专业已经建成多个实验室。2005年建立了广告学专业画室;2007年建立了广告学专业制作室(实验室),采购了当时最先进的绘图仪及相关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广告制作实践锻炼的机会;学校建立了摄影摄像实验室、非编实验室,以及多个电脑实验室提供给学生使用;目前,还积极准备申报传媒实验室。上述众多实验室的建立以及实验室的更新和新建,目的就是要充分满足广告学师生实践教学及科研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3加强广告学专业技能训练
根据广告学专业特点,为了使得广告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广告综合实践能力,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在大学四年不同的学期,不同阶段积极开展广告专业技能训练。一直以来,我们将广告专业技能训练看成是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践,培养、提高并强化广告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我院广告学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课程教学实践,是以各门课程为依托,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实践方案及考核办法;二是综合性实践教学,主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广告专业的要求,在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使学生从大一入校开始就利用课外时间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社会,搭建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3.1课程教学实践建设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属于专业教育,它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的教学来实现。专业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性课程教学和实践性课程教学两部分。理论性课程的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基础,但根据广告学专业的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仅仅加强理论教育是不能适应专业的需求,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性课程相结合才能体现课程教学的整体性。课程教学实践是必须在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并按照课程教学实践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
我院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主要集中体现在课堂实训教学方面。在培养方案中,如《实用美术基础》、《电脑图文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广告文案写作》、《广播电视广告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广告综合设计》、《电视编辑基础》等课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学院组织老师制定《曲靖师范学院广告学专业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实施方案》方案,并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及专业实训方案要求,在课程设计时针对相应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思考,加强实践教学部分。教师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广告案例分析、活动模拟、分组调研、综合设计等形式开展课堂实训教学,积极培养和提高广告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2综合性实践教学
专业综合实践是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必修专业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常规教学与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实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性实践教学部分对于广告学专业而言,是专业实践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综合性实践教学主要由入学教育、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与创业实践、课外素质拓展、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和毕业论文(设计、作品、展演)等部分构成,并且制定了《人文学院广告学专业课外素质拓展实施方案》。针对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结合专业特点,除了入学教育、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等外,我们主要依托于广告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业园、各类各级广告大赛等形式,组织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并安排指导老师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同时对获奖学生给与不同形式奖励,以此来激励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学生的广告意识和广告能力的培养。从2004年以来,我院广告学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广告节学院奖、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和ATIT计算机大赛,取得了良好成绩。
毕业论文(设计)是要求在大学学业结束前,在专业培养方案范围内进行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大学期间最后阶段进行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根据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以及广告学专业的特点,我们对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进行了改革,主要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毕业论文(设计)主要有论文、策划和设计三种形式,学生在广告学培养方案范围内,自行选择一种形式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在论文写作、策划或设计过程中,学生根据所选择的形式,来自行确定选题,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为了更好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工作,我院广告学专业对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一是毕业策划和设计都要求和鼓励学生在选题时就优先考虑与企业、团体合作,既完成学生的毕业策划(设计)又可以为企业提供策划、设计服务。二是对学生提出高要求,从学院到指导老师都要严格把关,并且三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后学生都要参加论文答辩。三是举办广告学专业毕业作品展。当学生顺利完成答辩并最终定稿后,我院会组织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作品展,用展览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且届时会邀请社会企业前来观展,加强学生、学院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四是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工作。从选题到写作(创作)再到答辩,整个过程学院都制定了具体要求,并要求指导老师及学生对每一环节必须作到规范。
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与企业合作
因地制宜地建设规范的、稳定的、条件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有利于增进高等院校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我院十分重视广告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当地广告公司合作,如与当地飞龙广告公司合作,建立广告学专业实训基地,加强学生与广告公司的接触、交流和合作。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与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等进行广泛交流,项目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鼓励学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如市政府工业园、市电信公司、会泽旅游局等,从而推进广告学专业与企业的合作,不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1]李志生,梅胜,等.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
[2]孙政荣.大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4).
[3]姚裕群.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与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7).
[4]晋燕“目标体验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2
[5]马连湘郭桂萍广告学实践教学环节与方案的设计,《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6]专业指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描述中,毕业生就业岗位涉及广告行业的专业。
广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10).
[2]陈月明.美国高校广告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3]杨先顺.建构我国广告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思路[n当代传播,2008(5).
[4]张信和,苏毅超.广告专业“业务专案组”型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成人教育,2004(12).
[5]陈培爱.中外广告史[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广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Maliszweski,Paul,Evolutionofadvertisingeducationsuggestschangesinwhatemployersexpect,BusinessJournalServingSouthernTier,10/27/97,Vol.11,Issue22.
[2]GuohoaWu,LaFerle,CarrieWei-NaLee;AdvertisingeducationinChina:whatdotheprofessionalsthink?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ertising;2000,Vol.19Issue1,p95-116,22p.
[3]KongLiang、Jacobs,Laurence;China’sAdvertising:EducationandResearchistheKey,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ertising;1993,Vol.12Issue2,p181-185.
[4]Lee,Wei-Na,Chen,Chia-Lin;Katz,Helen,InternationalAdvertising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APreliminaryStudyandEvalu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ertising;1997,Vol.16Issue1,p1-26,26p.
[5]Hunt,ShelbyD.Chonko,LawrenceB.Wood,VanR,Advertisingeducationandsuccessfuladvertisingcareers:aretheyrelated?JournalofAdvertisingResearch;Apr/May87,Vol.27Issue2,p43-52.
[6]Dunn,S.Watson,EarlyDaysofInternationalAdvertisingEducationintheU.S,JournalofAdvertising;Mar94,Vol.23Issue1,p111-113.
[7]郑言.一个广告专业毕业生的自白——对中国广告专业现状的思考.广告大观综合版,2001/1.
[8]丁俊杰.我国广告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大市场.广告导报,2002/8.
[9]廖秉宜.中国广告教育二十年发展的瓶颈与突破.中国广告,2004/3.
[10]陈培爱.面向全球化是中国广告教育的出路.新闻与写作,2006/2.
(一)前期学习、调研
本次毕业设计流程是在借鉴国内主流院校广告专业的优秀经验,并对学院2010级——2013级广告专业全体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之后,进行设计实施的。他山之石的參考可以帮助确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框架,然而具体流程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依据广告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构建。2014年3月教研室对全体广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毕业设计的态度、要求及实施毕业设计的可能性,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94份,回收287份,有效率97%,极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广告学毕业设计的预期和诉求,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了准确数据和落实基础,保证了毕业设计流程的科学、缜密和实效。
(二)构建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区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分山岭,它决定了学生毕业创作的方向、努力程度及毕业考核的收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成败。综览国内主流高校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不尽相同,可见,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并不像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一样,可以“一刀切”,各院校大致用一个标准。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不统一是由广告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毕业设计需与当地的广告市场结合,所以各地广告市场发展的不同水平,就导致了各院校的广告学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必须“因地制宜”。我院因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结合学生实操的可行性,逐步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评价体系。
首先是选题。要求所有毕业选题必须来自真实需求,可自行联系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也可选择学院公布的选题及当年“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命题;其次是作品构成。毕业设计主要是为培养具有广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开展,因此作品构成也是根据业界的广告设计流程而设置,包括策划案、广告作品、研究报告、工作日志和现场答辩等五部分。策划案与广告作品是整个毕业设计的“重头戏”,二者占比相同均为30%;研究报告是表达创作者未尽之意的空间,以毕业创作为主线,谈谈创作过程及其中的感悟、收获和心得,是策划案的延伸。工作日志是对整个创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分为小组日志和个人日志,据此可以判断毕业设计进程的科学合理性,了解成员的任务分工。现场答辩则是整个毕业作品最终提交的环节,要求对策划案思路作准确、清晰描述,并呈现作品,回答评审教师提问。
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亦从论文的学术评价转为作品创意、艺术呈现、语言表达、调研方法、活动执行等业务标准。整个答辩过程与广告市场的提案竞标基本接轨,充满实战色彩。
二、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局限
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必须由毕业生给出真实的评价,方可成为流程设计者的参考依据。毕业设计答辩当天,评审教师从51名毕业生中按顺序每组抽一名答辩人,与他们进行座谈,了解毕业生在作品创作中的体会、收获及建议。本次毕业设计答辩,从毕业设计选题、作品形式、作品指导、评价体系、答辩等诸多环节及最后结果和学生反馈来看,收效甚佳。毕业生在其中收获了实践经验、作品和可贵的经历,低年级学生通过答辩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足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可有效地将专业学习调整至实践性的方向。然而,本次毕业设计系首次实施,在流程设置等方面亦暴露出不足和局限。
(一)毕业设计创作时间短
此次毕业设计依据传统毕业论文的流程,在大四第一学期期中进行开题答辩,预留一个半学期的时间进行作品创作,然而,毕业设计作品的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加之学生在大四第二学期还需进行毕业实习,实际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紧张,无形中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创作难度。
(二)毕业设计的整体工作量偏大
按照毕业设计评分标准,毕业作品需准备策划案、作品、研究报告、小组工作日志、个人工作日志和答辩PPT等五个部分,合计平均字数在16000字左右,加之各类广告作品至少在三幅以上,整体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平均字数7000字的工作量,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在策划案和作品的专注度和创作精力会被分散。
(三)作品选题不够多元
此次毕业设计要求必须为真实选题,必须来自广告业界的实际需求,然而囿于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作品选题从产品类型、层次到地域,都有较大的局限性。选题主要来自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产品,本地产品只有莫高、娃哈哈等不多的几家企业,本地广告公司的真实项目几乎没有,作品还是以商业推广为主,选题范围和类型的偏狭不利于学生创作与业界实践的对接。
(四)作品形式的“示人欲”不够
此次毕业设计的作品形式几乎囊括了业界现有的各种广告形态,如平面广告、视频广告、广播广告、CI系统等,包括最新的场景应用毕业生都有尝试,作品形式表现出多元与丰富。美中不足的是,作品中视频作品、音频作品占比较低,平面作品数量虽多,但作品的“示人欲”显露不充分,即现场调动各类元素表现作品创意的愿望不足。毕业设计中有一些作品的创意和表现都不错,但在现场的展示和呈现未能充分表达作品原有的创意。“示人欲”其实是广告本身应有的题中之义,平时的课堂教学更多强调创意,对此涉及不多,业界实践的广告提案环节才会有所接触。此次毕业设计答辩即为学生提供了类似机会与平台,只有带着强烈的“示人欲”,才有可能把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来。
(五)答辩环节有待与业界融合
广告学实施毕业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表现广告专业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特点,把课堂教学与业务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把业界的专业人士请到课堂来,请到答辩现场来,让他们直接参与作品答辩,使学生真正理解业界的实际需求,使他们的作品创作与学习有更好的实践性。此次毕业设计属首次尝试,来自本地的作品选题不多,加之对作品水平无法预估,因此未能请业界专业人士参与此次答辩。
三、关于毕业设计的优化建议
针对此次毕业生关于作品创作的反馈,及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对下届及今后的毕业设计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思路。
(一)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进程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创作的总体工作量和流程,需对下届毕业设计的时间流程进行总体调整。首先,需将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期中前后,这样可给毕业生留下较充裕的创作准备期。其次,需将答辩时间由原来的一天延长至两天。毕业设计的作品构成丰富而多元,且很多作品的展示环节需较长时间,根据此次答辩的经验,一天的答辩时间不能充分展示学生作品的完整细节,答辩时间显得仓促而紧张。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可考虑在两天完成,第一天充分展示作品,第二天演示答辩PPT并回答评审教师提问。
(二)适当压缩毕业设计的总体工作量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作品由五部分构成:策划案(30%)、作品(30%)、研究报告(20%)、工作日志(10%)、答辩(10%),上述内容的纯文字工作量平均为16000字上下,再加之作品创意与技术表现,总体工作量相当于论文的两三倍不止。为使学生更好地在毕业设计考核中发挥其专业特长,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专业性,合理设置毕业设计工作量,可考虑在今后的毕业设计中将现有的小组工作日志和个人工作日志合二为一,只需提交小组工作日志,让评审教师了解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进度,为作品的原创性提供评审依据即可。
(三)多元开发选题,拓深毕业设计的实践性
今后毕业设计的选题可在历次毕业选题的基础上更新、优化、积累,逐步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选题库中一部分内容可更新为当年的大广赛和学院奖参赛产品,另一部分选题可由学院联系当地主流的广告公司、知名企事业单位及公益组织。尤其是后者的工作,需要与各级机构、组织与公司形成长期合作机制,让它们深度参与毕业设计答辩,并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一方面,这些公司与机构可为毕业设计提供选题,加强毕业设计的现实性、操作性;另一方面,选题单位的专业人士可成为毕业设计答辩现场的评审教师,使学生的毕业创作与实践结合更密切,并由此可形成双方更紧密的深度互动与合作。
(四)毕业设计作品展与毕业设计答辩的相互补充
广告学毕业设计的一大特色在于,它用多种形式的广告作品表现其广告策略和创意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实现其毕业设计的目的,因此,广告作品的呈现效果是评价其毕业设计的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广告作品的“示人欲”,引导他们在作品中更多更好地表现“创意”,提升作品表现力,拟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前,先进行毕业作品展,然后答辩。此种先展后答辩的安排,可让学生作品充分展示在各专业师生面前,使学生充分体会作品呈现效果的重要性,亦使他们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创作。同时,毕业作品展本身就是对学生作品的全方位检验,校内其他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度、评价与反馈就是对毕业生作品综合评价的外在指标,既展示了毕业创作成果,也可与答辩相互补充形成更全面的评审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
[2]杨同庆,许敏玉.广告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广告人,2009.
[3]盧金婷.基于就业需要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科教导刊,2013.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但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而是受制于教育目的和要求,在本质上是以培养人才为宗旨的教学活动。广告学实践教学是广告学专业教学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理论和知识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因此,广告学实践教学是一种同于学科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据此,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是:以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探索研究为基本方式;以提髙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价值取向;而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下,确立的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祌,增强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事业心。②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信息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协调的能力^③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跨学科综合知识,形成科学态度和精神,掌握广告运作的科学方法,实现知识、方法和能力的迁移。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全程性原则。全程原则就是遵循广告专业实践性强的特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将实践教学贾穿到学生在校的整个时期^
第二,应用知识的原则。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强调教会学生如何把已经理解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第三,开放性原则。强调学习要与学生今后的专业工作紧密联系,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第四,综合性原则。实践教学要瞄准学科动向和专业发展,提倡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统一、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统一、自选课题实践与指定课题实践相统一。既注重一般专业原理的确认和掌握,又注重专业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第五,效果性原则。即切实强调实践教学的效果,其目的是保证实践教学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它是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评价。
二、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1.逨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逑构实践教学体系是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环节。从系统论原理出发,实践教学体系应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有序结构的复杂系统,具体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方法、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考核评估等五大要氣子系统)构成,这五大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实践教学有机的整体。为此,必须把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统一纳入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形成以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与专业实习为基础,综合实习、毕业论文为重点的相对完整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概括地说,就愛四年不断线,三个层次相呼应,三大措施为保障”,具体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四年不断线”是从实践教学的时间设计上考虑的,主要体现‘全程性原则”的,指将实践教学贾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实践的时间不间断。“三个层次相呼应”主要是从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上考虑的,包括第一层次课程实习;第二层次课程设汁及专业实习;第三层次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层次之间互相呼应,前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铺垫,后一层次足前—层次的结果和S标,从而体观‘应用知识的原则”。“三大措施为保障”,主要包括教学计划保障、某本条件保障、组织体系的保障。教学计划保障趟指在教学汁划中,保证有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某本条件保障,主要足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场地支持、设备支持、经费支持、技术支持等。组织体系的保障,主要是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组织、领导、实施机构。从而体现‘综合性原则”。
2. 确立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娃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实践教学中势必要对部分专业某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采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别开设的方式,边立实训系列、综合实、实战训练系列三大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坚持棊础知识、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广告作业素质。加强莪础知识主要通过实训系列来完成,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主要通过综合实來完成。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不断线,在三大模块中加以锤炼。另外,鉴于广告业是一个H新月异的行业,必须加强学生A学能力的训练,抖体包括悄报信息的检索、搜集与运用,工具书、参考书的运用,分析、推理、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案的提出与论证,为学生论卜.社会,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打好终生学习的茶础。
3. 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咎理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笆理对于实现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0标其有蜇要的意义。其组织筲理由学科统筹管理、专家组监控笆理、导师其体筲理、学生A主管理四部分组成。学科负责为实践教学创设条件,掌握实践小组的活动情况;专家组负责对小组的活动进行监控,检查实践进度;导师其体负责实践教学的H常组织筲理工作,及时解决学生而临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实践小组中,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彼此学习、协作及监督。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时,根据态度、能力和知识三方而的要求,确立实践过程评价、成果汇报评价、实践报告、论文或作品的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样三方而的科学考核,促使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4. 边立高起点的实践教学某地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沏、实践咿人才的重要途校之一,组织实施好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建设好实践某地。在实践基地边设中,>(、妨依托社会和企业,建立多点式的卨效实践葙地。由于广告学专业实习基地投资大、设备更新快,W此,釆取校内实习莪地与校外某地相结合,并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主的办法,是既经济,又便捷。在校外实践某地攰设中,一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主述立实践莪地,二足要加强与社会力最的合作,幵辟专门的实践某地。在校外实践某地边设中,玲先,要注重强化学研结合,使学、研双方共同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逑设,述立学校与校外企业的学、研联合体。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校外实训某地一般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经过联系,愿意为学生提供实训方便的并其有实力和特色的企业,就可以成为校外实习基地。然后,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与企业逐步开展各项合作,与企业述立感情,企业愿意长期接纳学生实习的,经院企双方一致签记协议,就可以成为挂牌的校外实训某地。挂牌以后,进一步与企业逑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设备支持、学生就业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最U,抓住重点,规范发展。对于那些条件好、领导高度重视、双方合作愉快的校外实习棊地,应优先蜇点逑设,使之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逍。
5.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和方法
在实践教学方式上,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完成实践学习环节,也可以14主形成实践小组定时到实践葙地完成规记的实践学习环节。学校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实地考察、模拟作业、顶岗实习、课外活动、专家讲座、中期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实地考察是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之前,把学生带入广告活动现场进行考察、观摩,使学生对(4己未宋所从事的专业有一个总体的感性认识。摸拟作业是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前的环节,主要就某一实际广告问题,由学生扮演某一角色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操作,然幻由学生集体讨论,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顶岗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的开始,也足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渡和飞跃。学生边实习、边服务、边承担工作责任,使学生像一个真正的广告人一样,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筲理活动,一方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课外活动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专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主要釆取专业协会、兴趣小组、专业调研等方式开展。专家讲座是每学期有计划地聘请实践某地的领导、专家或普通高校的教授,举办专题学术讲座。
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W实践环境施教,以学生为主,积极采用指导式、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实践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提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1. 制定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
在制定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时,把全部的实践教学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安排在学年教学活动中,除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教学外,利用学分制优势,迕第十六周结束理论课教学后的两周,开展课程实习;第二块是每学年的暑假每位学生必须要完成相应的专业实践,具体安排是:第一学年暑假完碑广告媒体与广告基础知识》综合实习,第二学年暑假完市场调研与新闻传播实务》综合实习,第三学年暑假完成C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广告摄影》综合实习;第三块是最后一个学期的专业综合实习。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取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以一位准广告人的身份参与广告业界的实际工作。
2. 确定核心教师及其职责
在任课教师中确定若干名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教师。其职责是负责实践教学的全面工作,異体任务为:—是向学生系统介绍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二是向学生布罝和让学生自选实践课题,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三要协调、控制各小组实践课题进度,使各小组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四是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实践成果的交流、展示及评价工作;五要逑立实践活动裆案,详细记录实践教学各方面情况,并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3. 组逨专家组,实行导师制加强指导
为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和领导,学科设立4实践教学活动专家组”,实行导师制。专家组由学科资深的教师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组成,其工作主要是负责审定实践教学选题;此外,还要负责实践教学的指导、评价等工作。导师原则上由具有讲师或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组成,其工作是下到实践第一线,具体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4. 开展研究成果汇报与展览活动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在实践活动完成后,各实践小组要在导师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成果交流,专家组成员要进人现场进行成果评定。学科在此基础上,选择若干典型,组织全院性的成果汇报会和成果展览活动,以便进—步加强交流,扩大成果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四、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几年來,通过参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方而所进行的探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表现在:
1. 毕业生就业率高
在大学生就业难,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培养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生创下了较髙的就业率。2004年首届毕业生78人在毕业离校时已有74人正式签定了就业协议,一次签约率在95%。这与我们重视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能力较髙是有密切联系的。
2. 学生职业素质明显提髙
这具体表现在:①通过学生科研创新葙金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4年來广告学专业累计获得学校科研创新基金22顶(2000年6项、2001年3项、2002年4项、2003年9项),2001级(2001级的一位同学)撰写论文提交2002年10月在宁波大学召开的全国现代广告与文化研讨会”,有1组作品获2003年‘挑战杯”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组作品获鼓励奖;②通过实践环节的各种训练,锻炼了学生,提髙了能力,取得一定的成绩,2002年10月,有4位2000级的同学参加了第9届中国广告节期间的第三届“全国青年广告设计大奖赛”;2003年,有3位同学的两组作品分资迪光杯”浙江省第2届大学生多媒体设计兗赛平而组二、三等奖;2004年有多位同学的作品分获浙江林学院首届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2004年有多位同学的9组作品获第十三届中国时报‘金犊奖”入围奖。目前,又有多位同学的多组作品参加全国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学院奖“佥禾杯”的征评活动,其中一组作品获银奖,一组作品获入围奖。③2003年12月我校接受省教育厅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摄制完成了人文学院电视宣传片《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人文学院的迎评工作作出了贡献。④在广告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过程中,广告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髙,有不少同学分别获得了素质教汽的各种奖项,如广告学2000级的一位同学的广告摄影作品,美能达”杯全省首届髙校大学生摄影大赛三等奖;分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2000、2001级共有四位同学分别掏:《浙江日报》、《体坛报》、《浮玉》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艺作品,共计8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61-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和外延发展转向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转变,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依靠教育。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更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努力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和途径,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特性和企业对该人才的实际需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专业课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法中、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渐严峻的形势下,面对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我校确立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目标,为了保证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运行,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和开拓性的特点,构建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起“一个中心、两种方式、三项结合、四方面提高”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即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为中心;采用模拟训练与实际运作两种方式;把专业课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毕业论文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精神[1]。
从2006年开始,我校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加大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以本专业的现代广告学、市场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消费者行为学、公共关系、市场调查与预测7门专业课为例,实践学时占其相应总学时28.3%。强化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学用结合,掌握市场营销人才必备的市场营销广告设计、市场调查报告撰写、市场营销策划书设计等基本技能。
二、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就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为宗旨,以课堂教育为落脚点,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使专业课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2]。
在课程教学中强化技能培养和训练,改革考试方式。在《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中加强实训。对学生营销技能(市场营销技能、市场调查技能、商务谈判技能、广告创意技能、营销策划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进行技能实训。考试方式的改革:在《市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中进行。期末考试学生按教师要求拟定相应的市场营销计划书、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市场营销策划书等作为课程的考试内容。使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密切结合,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吸引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方法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强调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诸如发现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PBL教学法、热点问题探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论,提高探索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在课堂上重现或者虚构一个个案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所提供的案例展开的分析与辩论来寻求解决方案。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案例中,熟悉案例的背景资料,充当相应的角色,正确制定解决方案。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案例都是由真实记录组成,学生深入案例就如同进入了现实情景。这样案例教学就为学生提供了把所学知识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效地缓解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矛盾。我们选用于教学的案例,大多都具有高度的仿真性,都是针对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真实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每参加一次“案例”讨论,就相当于亲自参加了一次现代企业对市场营销活动的高层决策。为了在案例讨论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我们将学生分成团队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然后由团队小组推荐两名或几名学生作中心发言,在限定的时间内将团队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各团队小组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的团队小组以“召开董事会”的方式;有的团队小组以“今日说法”的方式;有的团队小组以“商家名谈”的方式进行汇报,形式新颖、别致,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其融会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特别是在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PBL教学法
PBL教学方法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译为基于问题学习法,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在讲到市场细分这个理论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市场细分对于经营性企业的意义,在现实中举出一个具体的行业来进行市场细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讲解的枯燥,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等的全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
3.热点问题探讨法
使用热点问题探讨法时,教师要针对某一部分的理论内容,找出一个跟它相关的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探讨并展开争论。如用某知名家具造假事件讲解公关危机如何化解、企业参与职场类节目对企业的宣传有何利弊等。在争论中学会形成多种不同的看法,各执一端,各抒己见,教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通过教师进行点评,澄清模糊认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明白,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的答案,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
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我们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密切结合企业营销活动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实战型为主,力求“新”、“实”结合。“新”是指选题反映专业领域发展水平的前沿动态和专业面临的焦点问题,如我国企业的事件营销研究、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植入广告研究等都是比较新的题目;“实”是指选题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中规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如佰草集品牌营销策略研究、哈尔滨乳品市场销售渠道研究等题目的选择就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题目过大过深,受知识结构和毕业论文时间的限制难以按期完成;题目太小,又不能达到培养目标对能力培养和锻炼的要求,只有选择适度,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科研潜能和创新思维。
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中,通过论文调研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开拓能力;通过撰写论文大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系统思考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并对其进行整理的环节,培养学生对资料挖掘、数据处理、提炼的能力;通过撰写论文环节,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文字和语言的综合表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中要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确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随时掌握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方向上去指导,从总体上去把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合理的设计或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技能,同时渗透式地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得到系统训练和全面提高。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大学生创新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强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有助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使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重庆文理学院教学部2009年组织的一次重庆市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从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研究方面来看,涉及到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评价标准方面的研究较多,毕业论文写作模式创新改革研究的较少。即便是有,也仅是个别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作了一些尝试,如广告学、文秘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强调学生以作品、实作代替毕业论文写作,但缺乏深入的、整体性的研究。”[2]2009年10月,学校《重庆文理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要求各学院根据方案结合本院实际和专业特点制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实施方案,由教学部审定后执行。学校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精神,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长期以来,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单一,过分强调毕业论文(设计)的科研创新,忽略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我们从2009年9月份开始对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现状调查,主要涉及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毕业论文(设计)监控制度、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改革等方面。一共发出问卷122份,收回有效问卷119份。单从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改革的态度,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占89.4%)支持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改革。同时学生也对采用何种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提出了很好的看法。因此,我们认为,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校经过毕业论文(设计)初步的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时间已经得到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规章制度已经比较健全,从指导教师到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意识已经基本到位。但是对于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到底该如何改革却仍然处于摸索状态。总体而言,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制度研究多,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研究少;学术性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多,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制度研究多,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少。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式探索
作为转型后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存在种种弊端,很明显地不适应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应突出大学与社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出发点,将各专业主要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组织活动中。引导学生系统整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组装”和提升,实现大学与社会的“无缝接轨”。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应该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手,确定受学生和教师欢迎并对学生专业能力有提升价值的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式。本文将就如何进一步细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方式改革阐述初步的看法。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以往的毕业论文(设计)过分强调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并非学术科研能力,而是动手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目标的转变,也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向的转变。因此,我们应从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出发,“往回找”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着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精神,能在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语文教师,以及能够从事秘书、记者、编辑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参考丁晓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看法[1],笔者认为,从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如下图所示: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式
从上表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科研创新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我们认为,从这四种能力出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应为培养这四种能力提供多种方式任学生选择,构建以科研创新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贯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检验科研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并不是学生从此不用写学术论文了,对部分有意于考研或者学术研究的学生,我们仍然需要检验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针对以往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选题范围越来越窄、优秀论文越来越少、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思路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首先,将学术论文写作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从大一入学开始,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作业、考试中都可结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如何选题、如何找资料、如何确定框架等的训练[2]。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从大学入学起就可以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逐步提高对科研的兴趣。其次,专业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近当代文坛,注意当代文学创作的新动向,参与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现实作直接发言”[3];同时要关注新的语言现象,对生动活泼的语言世界作出解释。这样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毕业创作检验文学创作能力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我们应该对部分有意于文学创作的学生提供以文学创作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毕业创作形式代替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不专门培养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文学创作可能是一种兴趣爱好,因此在毕业论文(设计)改革过程中,应给予这一部分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将4000字以上的文学原创作品,已经发表的可以直接参加答辩,没有发表的由学院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通过后参加答辩。学院应组织专家尽快制定以文学创作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同时讨论确定文学原创作品发表的级别以及学院鉴定的标准。学生入学时即向学生公布,引导部分文学爱好者从大一开始就规划自己的文学创作,四年磨一剑,在导师的指导下打磨自己的作品,或许在毕业时真能出几篇佳作。
3.毕业展演检验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诸如讲故事、诗文朗诵、话剧表演、相声表演、小品表演、口语辩论等。有共同兴趣的学生可以在第六学期组成毕业展演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如表演一个话剧或话剧片段,表演一个相声或小品,朗诵诗文或讲故事,也可以组成攻辩双方开展辩论,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在毕业前夕,学院集中组织全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展演,指导教师或者专家根据学院建立的毕业展演评价标准现场组织答辩。以毕业展演代替毕业论文可以检验该专业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能力,体现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院也可以此打造专业人才培养品牌。
4.毕业设计检验实践教学能力毕业设计主要面向部分有意于从事语文教学的学生,以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核心实践能力即语文教学实践能力,可以此建立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毕业设计要求撰写文案策划参加开题,通过后开始实做。在答辩环节,要求现场展示,学院组织答辩委员会观摩提问。此模式目前已经在我院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试行,有36名同学选择语文教学实践为毕业设计选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选择小学语文教学的占10%,绝对多数人选择中学语文教学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很明显地显示出对未来的职业定位,多数同学表示,选择毕业设计对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0 引言
自考广告考试计划反映该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与高职教育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截然不同。学生对自考广告专业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自考广告与高职广告专业所学内容一致,很多学生入学以后,发现这与原来他们想学的专业不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对广告专业进行具体教学需要明确思路,系里组织了专门的科研力量,申请了此项课题,获得批准,批准课题编号是JY0801。本文所探讨的内容是为课题研究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在课题组进行了多种模式探索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的情况下,课题组重新回到如何提高广告自考的通过率,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的问题上面。结合广告人才职业群能力需求,把自考助学广告人才培养定位为有一定设计策划能力、有一定设计制作能力。重新对如何发挥好全日制助学的功能进行思考,探讨广告自考助学走“自考广告+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的路线,也就是一种“自考”+“职业教育”的路线。
1 自考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
1.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专科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专科专业的考试计划课程来看,该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培养从事广告策划、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课程、学分设置和考核方式来看有以下特点:第一,考试计划确立的是广告专科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考核注重的掌握广告基础理论知识,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的创意与写作能力与否,而没有体现广告专科专业所强调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能力的考核。第二,考试计划没有设置实践性考核环节。造成对考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缺失,不符合市场对广告人才的实际需要。考生即使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取得了自考毕业证书,也不能符合广告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这也势必导致广告专科自考生生源的逐步萎缩。
1.2 高职高专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国家教育部新下发的高职高专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归为艺术设计媒体传播大类。并同时参照其它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培养具有广告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广告设计部门、出版社、影像业和印刷生产单位从事广告设计与制作的高级技术性专门人才。
1.3 自考助学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探讨。广告学是指研究广告的本质特征和广告活动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和表现艺术的科学,同时广告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自考助学广告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应强调专业的应用性、职业性特点。在构建自考助学广告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系和设置助学人才培养方案时以下几个问题需着重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广告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广告专业的创新性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广告从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为此,自考助学教育广告专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广告专业自学考试知识结构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背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设计思想和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广告策划、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运作与实务、广告经营与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2 自考助学广告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探讨
2.1 课程体系。自考助学广告专科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方面,自考课程需按照自学考试《报考指南》严格执行,同时,发挥好全日制助学的功能,需要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养成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构建“自考模块+校考模块+综合素质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2.2 课程设置。对以上课程体系中提出的四个模块分别探讨如下:①自考模块。自学考试《报考指南》考试计划中课程已涵盖了广告专业中的理论基础、广告运作与实务部分,在课程上主要涉及市场营销、新闻学概论、广告学(二)、公共关系学、广告策划、广告文案与写作、广告心理学、广告媒体分析等。②校考模快。自考助学教育广告(专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校考模块”主要是自学考试计划中没有设置而又是要从事广告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设计与制作技能课程,是全日制度自考助学广告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来学读自考广告专业,我们对班级做的统计显示,80%以上是没有美术基础的,所以专业基础课程,我们设置了素描、色彩、构成三门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了摄影、广告设计、版式设计以及从事广告设计必须具备的PHOTSHOP、COREL-DRAW、3DMAX三门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课程。③综合素质模块。为提高全日制学生的综合素质,依据学院的具体办学实际,将军训、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品德培养教育设为综合素质模块。④社会实践模块。包含的课程有汽车驾驶技术、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3 自考助学广告专业实践环节能力训练探讨
3.1 通过自考广告学《毕业论文》实践性考核要求来加强实践能力训练与检测。广告专业自考课程都是理论考试课程,针对本科阶段的必做环节毕业论文(06999),课题组制定了毕业论文考核方案,加入了动手具体做设计的要求,并强调了论文和设计的相关性等要求,主要目的是起到引导和检测作用,同时,学生和老师明确了毕业设计有实践性考核要求,对教与学起到方向性的指示作用。
3.2 日常教学考核中体现实践性。自考课程的考核按照考试要求来执行,校考课程我们设置的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的考核以平时作业加期末随堂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均以提交作品为要求,平时成绩占30%,期末随堂考核成绩占70%。
强调学生阶段实践学习效果的展示,系每学期初、期末有迎接新学期、期末汇报设计作品展览,进行作品评比,制订了评比标准。检验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学与教的氛围。
提倡以赛促学,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安排教师专门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奖项后,系里积极宣传,树立典型,为其它学生树立榜样作用。
通过职业技能证书考核体现实践性能力训练。职业技能证书设置方面,按照从事广告设计职业能力需求,安排了有平面设计师证书、数码影像设计师证书、三维动画设计师证书,在校考课程设置中已经安排了对应的课程,体现了广告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要求、现代数码技术的掌握、平面到立体,静态到动态的广告设计能力要求。
4 提高自考课程的考试通过率探讨
4.1 熟悉考试大纲。国考课程虽然学院没有命题权,但有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都要明确,教与学要紧紧依据考试大纲。
4.2 掌握国考自考课程的考试特点。国考课程考试相对省考课程,在考试的命题方面规范方面,紧紧依据考试大纲和教材,不容易出现超范围、偏题、怪题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国考课程考的就是教材。
4.3 安排适合的教师。安排有丰富国考课程教学经验的教师,广告专业国考课程理论性强,要记忆的知识点多,课程的学习相对枯燥,课堂氛围容易陷于沉闷,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4 做好考前复习迎考。做好考前宣传,营造良好考前复习氛围,安排教师做好考前复习课和下班指导课,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分析历年考试试卷、解决学生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5 结语
文章对比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专业和高等教育高职高专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自考助学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据培养目标提出了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并对四个模块的课程进行了具体设置,同时对于自考助学两个关键的问题,即自考通过率问题和职业实践技能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高等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2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本科目录.
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适应人才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而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理论创新。基本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力。只有充分体现广告学科的应用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强等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才能真正培养学以致用的广告专门人才。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求职困难,将之归咎于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招生数量的失控和学生对就业单位条件要求过高,显然是有失公允的。现实状况是,很多急需广告专业人才且发展前景良好的单位,难以招聘到符合岗位要求的大学毕业生。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广告学教学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教学理念模糊: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只需掌握理论,而知识应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可以在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取。广告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广告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可操作性。广告学课程在不同高校有着不一样的性质,所属院系也各不相同,有些高校、院系从不同的领域和研究方向出发,甚至根据现有师资状况设置课程,其实践性教学更是难以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同时,学校长期关门办学,缺乏与社会、广告企业、广告市场等的必要交流和沟通,为学生提供的参与企业策划、广告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较差,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实践教学平台缺失: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安排,需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专业技术不是“考”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但是,没有高质量、共享型的实践教学平台,不能通过生产实践中真枪真刀的考核,怎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大力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实践基地,是开展高水平实践教学的关键之一,也是目前各高校急需突破的难题。
教师实战经验不足:专业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实战经验不足。目前一部分高校是在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开设广告学课程的,许多广告学教师学的是中文、管理和经济,对广告市场很不了解。近几年来,虽然传媒或者广告科班出身的教师比例逐渐上升,但相当一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大多擅长理论描述,没有经过实践环节,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广告实际运作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一些教师缺乏思考和创新精神,照本宣科,比如分析的广告作品虽然经典,但与日新月异的广告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对学生没什么借鉴意义。美国作为广告业最发达、广告教育最先进的国度,在学科融合及实践教学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教师对行业的最新动态、案例的最新收集、自身的广告实践都非常重视,所以提供给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时新的。
教学方法落后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有些学校的广告学教学采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向传递模式,未能充分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模拟、案例研讨等教学方法,未能高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使学生真正动手操作。
实践教学监管不力:目前实践性教学没有规范化考核和管理措施,普遍处于松散的管理状态,缺乏严格的限定,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难以保证实践性教学的质量。教学研究者已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检验,也是增强课堂理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根据教学管理的原则和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实践教学监管不力的现状,建立和实施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管理的效能。
实践性教学的创新思路
以服务社会为目的,明确教学定位:从宏观看,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确立科学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从微观看,明确广告学实践教学的定位,这是培养高质量广告人才的重要前提。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根据我国乃至世界广告业发展趋势与学科发展特点,逐步明确广告学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从事广告业的相关技能,适应广告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应以“立足市场,服务社会”为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技能为重点,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谋生能力”。广告学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培养创新创意创业人才,是新时期对高等院校提出的新要求。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创意既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也是创新的外化形式;创业是自主地开拓和创造业绩与成就,创业最终成为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广告业创业的成败,依仗创新教育的根基。只有真正认识创新创意创业的辩证关系,认识创新创意创业在广告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以创新创意创业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广告学课程体系,才能营造创新创意创业环境,搭建创新创意创业平台,真正彰显广告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是教育教学的突破口。首先从广告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深入广告行业和企业,充分了解广告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再对就业岗位及其能力构成进行分析,最后围绕能力培养把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理论教学大纲和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及专业技能的认知规律,制订实践性教学大纲,指导实践性教学。目前各高校的广告学课程设置普遍缺乏创造性、实践性。围绕创造性、实践性这一核心理念,改革实践性教学内容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应创新广告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彻底改变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依赖和附属地位,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应当明确四个原则:一是应用性原则。广告学属于应用学科,应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养成。二是系统性原则。从广告学的课程特征来看,它涉及传播、市场营销、艺术设计、综合市场调查、广告文案、广告创意、广告媒介等多个学科领域,各相关学科应当统属于一个整体和系统,实践性教学应当顾及各个领域,体现其内容上的逻辑关系。三是先进性原则。广告学实践教学要与广告业的发展相结合,体现广告业发展的趋势。四是职业性原则。根据行业和岗位特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既要统筹考虑,又要进行能力分解,还要做到彼此连贯、逐层递进,让学生体会和掌握广告运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具体做法:在注重基础性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基础实践技能的同时,加大综合性实践的比重,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验证性实践,大力提倡综合的素质培养式的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空间,倡导个性化教育。
以灵活多样为手段,创新教学模式: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实践性发挥的课内外环境,打破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授课方式,授人以渔,探索灵活多样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手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如:建立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广告活动,感知广告环境和广告活动过程,锻炼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探索分阶段、分层次教学;等等。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完善保障体系:一是人力资源保障。师资队伍是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目前,广告学专业教师数量缺乏,年龄与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缺乏甚至没有实践经验和广告从业背景。广告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大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求。具体做法:一是内部培养。加大在职教师培养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其参与广告实践,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到知名广告企业学习和锻炼。二是外部引进。坚持将人才培养与市场紧密结合,双向互动,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特别是有广告从业经验的教师。三是聘请兼职教师。聘请广告企业的专家、骨干来校授课、开设讲座,传递业界最新知识和信息,传授广告从业技能。四是打造专职实践性教学导师队伍。制订优惠政策和计划,吸引高素质、高水平教师担任实践性教学的导师,组建精干的导师团队,分类指导学生的广告实践。二是教学资源保障。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基础。拓展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性教学平台乃是当务之急。建设的总原则是:依托行业,依靠企业,服务企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在大力建设校内实践性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大型共享型的校外实践基地。与广告公司、媒体广告部门共建校外实践基地,使之成为学生顶岗实习练兵的绝佳场所,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开辟绿色通道。建设实践教学平台,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广告策划师、广告设计师等方面的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生存能力和创业创意能力,是提高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三是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稳定、合理、长效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如完善并规范实践性教学的考试考核办法及教学管理办法等。这是目前各高校相当薄弱的环节。应当加强制度建设,从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用书、考核实施细则等方面加强各主要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从而保证广告学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实施。
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模式
广告学实践性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而是受制于教育目的和要求,在本质上以培养人才为宗旨的教学活动。它必须在教师指导下,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整体素质。一般来说,广告学实践性教学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校内课程实践教学,即平时作业、阶段作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二是校外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即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等。本文所说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适用于各高校开展校内外实践性教学。目前,许多高校的广告学课程封闭教学现象都较严重,教学模式枯燥单一,甚至仍然处于教师口述、粉笔演示的传统教学“我说你记”的阶段。广告学实践性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主体环节之一,是检验广告学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其存在教师与学生缺乏积极互动、实践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必须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下述模式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演示教学: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广告实务操作过程,如幻灯演示、电视录像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等。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或之后。充分运用图表、音像,特别是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体丰富,具有直观性和可理解性,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这是MBA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案例导入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演绎,提出解决方案,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交流。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尽量真实,同时又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通过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目前,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大广告产业”形态。所谓“大广告产业”,是指在产业融合背景下形成的跨传统广告业边界的产业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数字化、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以这些技术为支撑的部分行业边界逐渐模糊。行业边界模糊后,产生了诸多新业态,也形成了诸多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传统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为顺应此趋势,广告业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逐步融合各类媒体,取长补短,打破公关、促销、CI等行业间界限,不断向“大广告产业”形态发展。此外,在向“大广告产业”形态发展过程中,传统广告产业结构也出现了两种转变:一是在产业发展外延上,传统广告产业不断聚集化、规模化;二是在产业内部分工上,传统广告产业逐步走向细分化,出现诸多新兴服务部门,如公关公司、促销公司、媒介购买公司、事件营销公司等,且这些细分化的服务部门对专业程度与技术水平要求更高。广告产业间的高度融合与内部结构的细分化,要求广告人才首先要打破单纯广告专业的限制,了解更多新兴技术与相关知识,扩宽相关知识领域。为保证产业核心竞争力,适应“大广告产业”的发展趋势,高校对广告人才的培养要朝多样化方向发展,以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但实际上,面对传统广告行业结构调整与“大广告产业”发展趋势,中国广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并未真正适应广告产业发展要求。中国广告教育起步于1983年,当时全国有厦门大学与北京广播学院两所院校开设广告专业。1993年增至22所;1998年增至51所;1999年因大学招生规模扩大,广告专业以每年约20所的速度增长,至2007年已达300多所,增长速度惊人,但教育质量没能同步增长。进入21世纪,中国广告教育虽已开始重视教学质量,但在课程内容创新等方面还做得不够。高校广告专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集约化开放式的方式编排广告专业课程,推动广告教育向纵深发展,努力培养宽口径、种类全的广告专业人才。
二、广告学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校广告教育基本形成以广告学为主干的课程体系,并在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培养路径等方面形成固定框架。但随着“大广告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一些新的观念不断融入,国内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出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科专业定位不精确。广告学以传播学、管理学与艺术学为基础,属于交叉学科。国内外诸多高校倾向于将其纳入传播学领域,将其归为应用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2005年美国高等教育广告项目专业归属中,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广告项目的有140所,而在商学院开设广告项目的仅有8所,没有在艺术学院开设广告项目。可见,将广告学纳入传播学领域已成为美国高校的共识。中国高校广告项目设置与美国高校相似,大都将广告学设定在应用传播学领域。广告学定位于应用领域是毋庸置疑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缺乏精准性。鉴于应用传播学涵盖诸多领域,广告学也应依据其发展实际,更加具体、精准地进行定位。
第二,课程体系同质化。综观中国各大高校的广告专业课程设置,大多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三种类型。各院校在设置这三种类型课程时,均侧重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依据广告运作环节进行设置,包括广告策划、广告文案与创意、品牌战略等。高度相似的课程设置理念导致大部分高校的广告学课程体系设置出现了同质化倾向,没有立足高校自身优势形成差异化特色,从而走向泛专业化的误区。泛专业化的课程设置不符合广告公司人才需求与当前的媒体发展形势。从广告公司招聘事实看,传播学、营销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在广告职业生涯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高校广告课程设置在此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从当前形势看,新媒体不断发展,新的广告传播方式和技术不断产生,广告界与学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以“用户创造内容”为代表的新型广告传播平台,很多新媒体广告几乎得到“零门槛’的准入许可,高校广告专业教育面临更大压力。此外,面对广告产业的日益细分化,广告产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不断提升。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同时要求媒介广告的经营管理者能迅速在纷繁复杂的媒介类型中创造出有价值的广告,这对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在广告教育方面凸显优势,就要细分不同行业需求,清楚认识到企业广告管理者、广告公司的广告人才、广告执行者、媒介部门所需专业知识与能力各有侧重。显然,目前高校广告专业课程设置纵向求全策略无法适应广告行业的发展需求,高校广告专业课程应当横向设置,旨在培养技术或理论方面有专攻的人才。
第三,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不能与国际接轨。一方面,广告学相关理论知识更新本就滞后于广告行业发展,而课程的设置又是当下广告业界发展情况的总结,因此,若以此种方式培养广告人才,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广告市场。另一方面,高校广告专业教师缺少业界经历,缺乏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在课堂上,讲授内容很少涉及全球经济现状分析,学生仅掌握广告学相关理论与运行模式,与国际化、实际经济发展相脱离,对其职业竞争力造成影响。可见,改革广告教育,提高广告教学质量,仍是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
第四,实践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当前,各高校虽在开展广告教育时能够意识到广告实践的重要性,但实践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效果并不理想。各高校往往将广告实践教育等同于模拟具体广告公司项目。实际上,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社会资源,且师资力量雄厚的高校,才能保障各个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一些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的高校采用这种大而全的实践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广告实践模式过于单一,导致高校广告教育重视成绩,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广告教学内容重视传授间接知识,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取。这些模式直接影响实践型广告人才的培养。因此,各高校应当以自身发展实际为基础,采用多元化、阶段性的实践模式。
三、广告学本科课程设置对策分析
根据广告学学科专业特点以及广告行业需求现状,广告学本科课程设置应当遵循“创新课程体系,强化专业优势,突出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使广告教育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针对广告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精准定位广告学学科专业。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以美国广告学学科专业定位为例,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始,一些高校逐步将广告学改为营销传播学。如,堪称广告学专业鼻祖的美国西北大学,直接设立营销传播系。又如,英国比较注重不同学科专业间的融合,结合学校自身特长将其改为“广告与营销管理”等。综观英美的广告学学科专业定位策略,两国都比较倾向于将广告学纳入营销传播学名下。营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盈利性组织在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各种内外部沟通传达活动中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沈宗南指出,营销传播学是“以盈利为目的,以文字、图片、声音等为符号系统,以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等为沟通传达手段,以寻找潜在客户、告知潜在客户并意图成交的各种咨讯交流方式的总和”。将广告学学科专业定位为营销传播学,一方面能准确反映广告实践的具体状态,另一方面也能顺应广告学学术发展的脉络。这样定位可以突破以广告学为基础的学科专业定位过于狭窄的局限,也可以避免以传播学定位过于宽泛的缺陷。
第二,创新广告学课程体系。合理的广告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科专业定位与广告产业发展需求,以有效避免广告学课程内容简单拼凑、重复设置以及与实际脱节等弊病。当前的广告学专业课程应涵盖传统广告课程、营销传播、文化艺术三个部分。各个高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及特色,对不同专业方向有所侧重,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以美国为例,为了让广告业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美国高校广告专业除广告原理外,大多数课程集中在媒体、写作、调查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特色培养。如,需突出公关专业的,便增加公关类相关课程;需凸显传播专业特色的,增加广告学与传媒工具整合运用的相关课程。这种广告教育课程设置,既体现出目标定位准确、学科集中发展的特点,又能迎合广告产业发展需求,凸显自身培养优势。我国高校广告专业课程设置也应打破“大而全”的模式,由各高校结合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广告课程设置。鉴于我国广告教育主要有三种学科类型(营销类、新闻传播类与艺术设计类),各高校可依据专业及资源优势,在广告学课程设置时,做到有所侧重,凸显专业特色。如,营销类广告专业可以加大经济学与营销学、管理学方面的课程设置比重,重点培养营销传播管理人才;传播类广告专业应重点开设传播策略方面的课程,着重培养传播媒体人才;设计类广告专业应强调设计能力的培养。
第三,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与国际接轨。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时代性特征,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也要契合时展需求,其课程内容要体现广告学学科前沿问题与广告界最新发展成就。这就要求广告学专业教师不仅要重视国内教学经验交流,还要积极借鉴国外广告教学界的成功经验,更要注重与广告业界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术前沿问题,还要掌握广告公司运作的一线情况。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广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发展趋势,将新的广告媒介传播与运作模式、新的科技手段、新的思维方式与观念、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介绍给学生,并结合广告个案与运作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技术及相关手段,培养学生广告创意策划能力,提高学生传播学、广告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及各种艺术修养能力,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路。
广告专业课程设置还要体现国际化特征。全球化已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广告教育应尽早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适应国际化广告人才需求。特别是加入WTO加快了我国广告产业界与国际接轨的历史进程,作为向广告产业界输送人才的广告教育,其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必然要进行角色转换。中国的广告教育也是如此,沿着“量的发展-质的提升-国际接轨”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中国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广告学课程设置方面尽快与国际接轨,开设相关国际化课程,立足于全球通才的培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国际化既是外语训练和国际区域研究学科的发展过程,也包括引入一般学科的“学科普遍化”过程。因此,各高校还应在广告学专业开设文化人类学、文化心理学、跨文化营销与传播、广告与社会等课程,同时积极与国外相关院校联系合作办学,开展国际化的广告学术交流,并争取双方教师、学生互相交流,以此推动国际化课程设置取得预期成效。
第四,以培养各种专业能力为目标,探索多元化实践模式。广告学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高校要通过多元化实践形式,全方位训练广告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教师与校外广告传媒产业进行合作,或直接派驻教师进入企业兼职,或依据学校资源优势成立广告工作室,让广告学专业学生加入工作室队伍,共同承担某些广告设计及相关业务工作。没有条件成立广告工作室的,要充分利用本校相关资源与广告公司合作成立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教学课程安排上也可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广告公司或企业广告部门负责人担任兼职教师开设相关课程,实现业界精英与专任老师的优势互补。同时,还要设立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广告专业比赛和国内外广告设计比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多维度为学生创造实践氛围。在学生期中期末作业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应根据广告学专业实际,提倡其采用作品设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论文选题来完成,杜绝学生为应付作业而“炮制论文”。
大学本科:金融、经济学、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销售管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学、学前教育、教育管理、教育学、义务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学、计算机信息管理。
教师类本科: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以下本科专业只面向高职高专在校生开考: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商务管理、现代商务、财务管理、公共关系、数字媒体艺术、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程造价管理、农学、园林。
二、报考对象及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年龄、民族、种族的限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并按我省开考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学完一门或数门课程的考生(根据开考各专业的报考条件),均可自愿选择专业报考。
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选择专业报考。病残者应选报与自己身体情况相适应的专业。
医学类护理学专业将继续开考,但报考人员只能是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人员(报考时需出具相应证明),非在职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大专文科的考生凡未取得高中、中专、中技、职高毕业文凭的,要加考“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科(若专业考试计划中已有该门课程的除外);报考大专理科的考生,凡未取得高中、中专、中技、职高毕业文凭的,要加考“大学语文”。
报考本科段的考生,须是国民教育系列(包括普通全日制高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等)专科以上毕业生,办理自考本科毕业证书时须交验上述学历毕业证书(报名时不须验证),报考时按各专业要求分类报考。
三、报名时间、地点
报名时间:2013年6月24日至7月19日,考生自行上网录入报名信息。
报名确认时间及地点:具体确认时间由各州(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的确认点通知。届时考生到确认点确认,办理验证、照像、交费等手续。
四、报名手续
考生根据所报专业的开考课程,报考本次开考课程的一门或数门,并按自学考试开考专业计划的有关规定参加考试。允许考生根据开考专业计划跨专业兼报同课程名称、同学分的考试科目,但考生必须注意不同专业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是否相同。
市场营销(专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两个专业从2013年1月起停止新考生报名,已取得考籍的考生仍未毕业者,过渡一年,于2014年1月停考。
(一)报名考试费:根据云发改收费[2006]98号文批复,我省自学考试报名考试收费标准为每科32元(人民币)。
(二)考生须按《云南省自学考试 网上报名公告》规定程序进行报名,并特别注意报考部分专业和课程必备条件及报名确认点、考点设限情况。
(三)应考者的往返路费及食宿费自理。
五、考试
1.考场设置:由各州、市办考部门确定,需在县城以外设考场的,须报省招考院批准。“物流管理”(本、专科)、广告专科只在昆明设考点。
2.考生应试时,须带准考证、考试通知单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三证不全者不得进入考场。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不得以任何形式作弊。凡违反考场纪律者,按2011年教育部第33号令及我省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3.考试成绩以百分计,六十分为及格,及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不及格者可参加该门课程的下一次考试。考试成绩公布在“云南招考频道”上,考生自行登录网站ynzk.cn查询。考生对成绩有质疑的可在成绩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申请查分。由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汇总后统一到省招考院查分,查完后通知考生。省招考院不直接对考生查分。
4.考生考试时间及临考复习假的占用问题,按原省自考委、人事厅、财政厅、教育厅一九八七年发文《关于对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给应考假、复习假和发放自学考试奖学金的规定》执行。
5.考试时,除“高等数学”考生不得使用计算器外,其他科目的考生可携带使用计算器,但不能有程序存储功能,也不得互相借用。不准使用有存储、接收、发射功能的电子工具。考生进入考场考试严禁携带任何通讯工具,否则将视同作弊。
6.同一考试时间内,一名考生只能考一科,不得考两科。
7.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成绩在自考系统中的使用
根据全国考委办函[2004]148号文件规定:
(1)NCRE课程暂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部分专科课程进行衔接;
(2)凡获得NCRE一级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0018)或《计算机应用技术》(2316)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
(3)凡获得NCRE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0342)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4)凡获得NCRE三级PC技术(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2319)和《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2277)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8.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在自考系统中的使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参加PETS二级或PETS三级考试,笔试合格者的成绩可直接替代自考有关专业大专或本科公共英语〈即英语(一)、英语(二)〉考试成绩,并可获得相应的学分(PETS二级替代大专公共英语成绩,PETS三级替代本科公共英语成绩,英语专业不能替代)。考生是否参加相应口试,则根据考生是否要求获得PETS等级证书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相关专业定。
9.中文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答辩定于每年的5月和11月,分两次举行,考生可与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联系进行答辩事宜。英语本科的“口译与听力”、专科的“听力”、“口语”考试时间由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安排,请考生与之联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综合作业”及上机考试请与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联系。
10.已取得本专业全部课程合格证书的考生,如该专业有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考核要求的,应及时向当地县(市、区)考办或主考院校联系实习考核事宜,待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办理毕业证书。
六、学历及毕业生的使用待遇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设计作为服务社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创新能力的手段逐步被社会认知。艺术设计教育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更要注重市场需求分析、教学机制改良等多因素的改革创新,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任务,真正为社会培育出具有应用型与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实践检验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性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因此,如何针对设计学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他们潜在的设计能力,激发创新欲望和创造能力,完成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美设计,成为每一位专业课程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生选题盲目性比较突出,有的同学甚至在设计中途频繁更改题目,这样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
(2)毕业设计的作品过于注重形式化表现,强调视觉冲击力与个性表达,虽然有利于答辩的效果展示,但是与市场、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3)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是虚拟题目,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缺少提高应用能力的针对性。
(4)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对毕业设计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有限。
(5)毕业设计被认为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学生缺乏整体设计和团队合作思想。
(6)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师指导模式和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 基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2.1 优化选题模式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毕业设计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教学手段,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接受新的挑战,深入探讨与研究现状,为培育新时代的设计工作者提供更好地教育平台。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发现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关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指导工作,通过开展关于毕业设计如何选题的讲座、座谈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有效地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2)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来自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或产学研的课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于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为指导老师的课题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3)以相关专业的国内外竞赛为毕业设计题目,加强了学生对于市场的了解,有效地防止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完成一些虚拟的设计;同时也为教师积累一些指导设计竞赛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为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带动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术环境。(4)题目由学生自定,一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就业的单位或已有意向的单位为背景,尽快熟悉将要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单位项目相结合,或者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单位的创新提供一些设计。这样既满足了对学生能力的鉴定,又使学生尽快的融入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开题报告形式来陈述自己对选题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对选题所做相关的前期准备,特别是对自拟题目创新性、可行性等进行分析,指导教师要在内容、形式、可行性等多方面严格审核,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专业设计范围内与自己的兴趣相结合,展示学生专业创新性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的能力。
2.2 开展“导师负责、联合指导”的模式
由于选题注重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因此采用学校导师负责和企业联合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和对市场现状的分析、就业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克服了传统毕业设计虚拟化的缺点,有利于锻炼学生与企业间的沟通合作能力,便于学生进行调研实习,了解相关行业最新的发展现状,为今后的就业提供实践经验;同时也有效地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为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指导老师而言,应具有教师和设计师的双师角色,既有利于最新设计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沟通,又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设计课程指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实时掌握设计类专业国内外前沿理论和业内动态,同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多多交流,从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相关交流、总结指导方式方法,为培育出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做充足的准备。学院也可利用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真正了解市场的人才动态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缩短学校与社会的差距,培养出更切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3 培养团队合作的设计模式
设计学专业涉及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跨越艺术、机械、建筑环境等多学科,同时也包含材料、结构、工艺、市场、销售等相关知识,因此从整体的教学程度而言,应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应用型、创新性的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比如一个完整的市场产品设计过程需要有市场调研、设计定位、草图概念设计阶段、设计材料学期、结构力学分析、工艺选取、优化设计、包装、销售等多方面的人才相互协作完成,因此学生可根据四年的知识积累及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可跨院系由3~5人组成跨学院间的创新团队模式,各个学院的指导教师共同协作来共同完成一项毕业设计项目,既有利于把设计做的更深入和全面,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2.4 毕业设计的新模式与评定
为了全方位地锻炼学生,并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研究、写作、创意和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确定新型毕业论文/设计的项目模式为:A+Dx[其中A:毕业论文(广告学)D:毕业设计(依据专业进行详细分类)]和Bx+C[其中B:毕业设计(依据专业进行详细分类)C:策划书或设计说明书(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由于专业特性而选定的A+Dx和Bx+C模式应分别设定成绩评定方式A+Dx模式以A*80%+Dx*20%评定;Bx+C模式以Bx*70%+c*30%评定。
其中:A=A11+A12+A13+A14。A11: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考核≤15分;A12:毕业论文质量由指导教师评定≤25分;A13:毕业论文质量由评阅教师评定≤20分;A14:毕业论文答辩成绩≤40分,Bx=B11+B12+B13+B14+B15;B11:毕业设计过程考核≤10分;B12:毕业设计质量由指导教师评定≤15分;B13:毕业设计质量由评阅教师评定≤20分;B14:毕业设计展示成绩≤15分;B15:毕业设计答辩成绩≤40分;C:策划书或设计说明书成绩≤100分,Dx=D11+D12;D11:毕业设计过程考核≤40分;D12:毕业设计质量由指导教师评定≤60分。特别是针对在国内外参加竞赛获奖的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的同学,在评分标准钟加入创新能力评价因子,视工作量的情况予以奖励。
3 结论
面对社会市场日益需求的变化,毕业设计设置环节也要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艺术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基础知识为基本出发点,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以此形成一个由精选题、多指导、重实践、新模式、新评价、立体式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若鸿.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创新改革[J].设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