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3: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专业素养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想“为人师表”,就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职业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2.专业教师要悉心研究本专业(行业)的行业规范和国家职业标准
在国家职业标准中,不仅规定了各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更对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业教师只有了解、掌握了本专业(行业)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并恰到好处的融入到专业知技的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渐地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
3.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专业教师要在“导”的过程中,巧妙、适时地融入素养的培养,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同时,专业教师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平凡的细节优化和持续的教导和培训,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比如,在专业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督促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做好实施计划(方案),提前到达场地(实训室、一体化教师)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实施中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相互合作、有问题及时沟通,实施后清洁卫生、及时总结等,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符合企业(社会)要求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渐渐地表现出来了。
二、专业课堂并重职业素养培养的困境
1.专业课堂教师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
南开大学校长一语“很多教师缺乏职业意识,没有育人观念”道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更是孤注技能的提高,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普遍现象。
2.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
职业院校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规定的学制要短,以高职院校为例,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多一点,加之公共课不能有效压缩,这样留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就更少了。这种现实情况导致每次专业课内容多、时间紧迫,很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了。
本文作者:万晓燕工作单位: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
(一)新异性新异性对于研究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当过去成为新的过去(当前的未来)时,我们就可以察觉到到新异性的存在”iii,也就是说当未来成为过去时的时候,这个过去的未来对于已经过去的过去来说是新的事物。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后相对于之前的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来说是新异性的存在,是教师个体新异性的存在。所有先异性的产生都是以先前的经验为基础的,是对过去的符号性存在的发展。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也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以先前的专业技能为基础,不能盲目的学习实践新的技能,提高技能。(二)文化传递模型文化传递模型有两种,即单向文化传递模型与双向文化传递模型。单向文化传递模型认为,发展中的个体,即接受文化的个体,是消极地接受符号建构的意义的。值得注意的是,单向文化传递模式强调,传递的符号信息是固定的、不能发展的,接受者只是单纯的接受,而不能进行主观意义的建构。处于这种模式的高职教师单纯的接受别人给与的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只是单纯的接受传递。双向文化传递模型与单向传递模式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符号意义的接受者积极主动的进行文化的建构,而不是单纯的接受符号信息。在双向文化传递模型中,接受者在新异性的建构过程中,不断把编码者与解码者的符号信息进行不断的交流,实现意义的重新建构。处于这种模型中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过程中,不断对新异性进行反思与思考,进行自身意义的建构,不是单纯的接受,而是在把编码信息进行分析之后,进行重新的建构,从而内化成自己的。这种传播模型在高职教育中是比较理想的文化传递模式。(三)个体文化与集体文化个体文化是将个体的心理活动内化的结果,即个体的主观现象的外化。人的服饰、身体的装饰等都是个体文化的表现形式。而集体文化一定群体的个体意义系统的外化组成的。因此,个体文化相当于主观文化;集体文化相当于客观文化。集体文化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进行符号的交流中形成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
教师的专业素养“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面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iv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学科知识和技能训练。只有有教育理论的指导,熟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教育的理论知识,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科背景知识是一个教师胜任教学认为的前提,高职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科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技能方面的能力,是由高职教师教育的教育对象决定的,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只有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使书本知识活灵活现的展现的学生的面前,才能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给予指导。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的进行新异性的构建,以及进行信息传递的基础,是不能被忽视的。高职教师面对现代社会的告诉发展,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所学的知识,还应该结合当今世界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二)精深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指的是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等。教师只有通过制定教学计划,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亲身示范,通过有效教学才能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组织能力是教师进行集体教学必须掌握的能力,把学生组织起来,参与到集体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精湛的专业能力是把教师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桥梁。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差,学生就会表现出单向传递模型的状态,甚至是达不到,可能上课不会听讲;相反,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实现符号信息的内化。(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职教师归根结底的教师,教师就要做到为人师表。高职教师同样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爱护自己的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有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真正关系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只有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才能言传身教,才能起到典范和教育作用。单个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是个体文化的表现之一,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应力求为这一群体文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观对教师行为起指导作用。有些高职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室成了一言堂,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或者根本就没有表现的机会,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与乐趣。这容易造成符号的单向传递,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很少参与也就很少思考。(二)教师专业技能不够教师的专业技能于专业知识一样,是教师专业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存重高学历教师的招聘,把文凭看做老师进门的敲门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精湛,但是与实际联系较少,学生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课本。学生在新异性的接受中,没有先前经验的基础,在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中呈现单向传递模式,很难对老师讲授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被动的记忆,与实际不能联系起来。(三)教学方法单一在高职教育中,甚至是中国的教育中,存在教师教,学生学,教只是老师的事情,教师把课本上的知识和拓展的知识抛给学生,学生能捡多少就多少。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对课程失去兴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于新异性的接受会受影响,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方法的单一也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四)科研能力差,科研积极性不高科研能力差,我们不能归咎于高职教师自身的原因,但也不能忽视高职院校的责任。一方面,高职教师一般把上课看成是唯一的,而忽视了科研能力的培养,很少老师进行教学研究,老师把这一问题归结于工作压力大,工作量大,没时间进行教学科研。教师的个体文化在科研方面呈现消极的态势,直接影响了教师科研能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在高职院校这样的集体文化中,个体文化会受到集体文化的影响。高职院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就业上,想法设法为学生的就业铺路,忽视了教师总体水平的提高,忽视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一)营造教师竞相提高专业素养的文化氛围集体文化对个人文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在集体文化的涵化中得到提升。高职院校可以设立激励机制,鼓励高职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也是高职院校长足发展的动力。就拿教师科研能力来说,高职院校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奖励制度,鼓励老师个人或群体的以院校的名义多从事科研,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二)端正教育观念,调试教育方式教育观念是个体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可以多途径了解最新的教育观念,调试自己的教育观;高职院校也要发挥集体文化的作用,在全院校组织学习最新的教育观念,也可以做专题的讲座。在集体的文化氛围中,教师的个人文化能得到有效提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在争取的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采用多种形式,比如说参与式,来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形成双向的文化传递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收到符号信息的时候,能够做到及时的整合,对符号进行重构,反馈给老师。提升课堂的效率,实施有效教学。面对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组织老师互相学习,或者组织高职教师一起研讨,或者高职教师可以自发组织讨论,互相学习,发挥集体的作用。(三)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前沿发展动向高职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随时都会有新异性的产生,固步自封只能总这个时代落伍。高职教师应该随时通过网络或者最新的专业讲座了解最新的专业动向;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相关的书籍和杂志,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共享资源;老师也可以成立专业素养提升的交流会或者组织,不定时的召集大家一起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有了这样的集体氛围,教师能够受到集体文化的感染,使大家共同进步。经过以上从文化学的视野分析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相关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高职院校应该努力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高职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切可以提升高职教师专业素养的方法都可以拿来用,只要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自身修养,担当起社会赋予高职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细化分析
(一)教师角色的合理转换在信息时代影响范围下,高职院校学生主体兴趣广泛且保留一定程度的求知探索欲望,教师既有知识架构基本难以全面迎合其综合发展需求。并且时代不断发展,知识形态不可能一成不变,过度沿用传统口语强制灌输手段难以贯彻相关教学指标。因此,有必要透过会计专业职业素养角度进行特定情境设置,令学生主观适应地位得到全面彰显,进而可以自由参与各类实践训练项目,从中自行提炼职业适应经验。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指导角色,同时注意与单位学生的沟通,不断开发全新教学引导与激励手段,带领学生进入会计场所探究空间之中;小组之间彼此竞争与交流,长此以往必将为高职院校标准会计人才供应提供广泛适应条件。
(二)开创标准会计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课程体系架构透过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角度出发,结合必要实践经验与市场需求标准进行导向课程体系构建,使得阶段教学活动都与国情相符,保留一定程度的综合、职业与实践特性,实现学生综合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指标。这类课程规范体系构建策略具体围绕以下层面有机拓展:首先,稳定与灵活性的科学结合。会计课程本就是一项综合模式的学科内容,相关知识结构相对稳定,内部各类技能与职业素养都遵循特定规则延展,使得学生能够在系统引导范围下不断接收会计环境变化反应,督促自身长期跟进相关课程。另外,课程设置本身须提供一定的弹性功效,保证相关政策调整阶段中能够不产生任何突兀与模糊认知隐患。其次,理论内涵与实践经验的合理交融。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技能与基础职业规范素质过程中,需要配合多元实践项目进行自行消化,确保实践与理论课程的同步协调发展功效,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讲解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调试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三)全面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必须了解实践教学的方法,了解学生必学的内容,以因材施教。第二,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学生不能在同一时间里做相同的会计业务核算,各自必须做一个独立项目,让学生主动学习,全面了解掌握职业的技能,不断地积累经验,同时老师也能够重点地帮助能力差的学生。第三,明确学生的责任,在实践教学中给予每一个学生具体的职责,从事某一个会计岗位的会计核算,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责任心。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技术问题的创造性的能力。
二、 国贸专业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意义
长期来说,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国家贸易的价值链中地位不断提升,参与国家贸易的广度及深度在不断的扩展过程中,国家和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国贸专业学生在自身方面加强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短期来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各国消费和进口普遍不振,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较大,导致我国外贸行业萎缩并引发就业需求下降,提高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在严峻额就业形势中把握住机会。国贸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加强自身规范,有针对性的提高工作的专业性。而作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外贸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既是职业本身的需要,也有助于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并将推动整个外贸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升。职业的定位要求每一位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角色,认同职业角色,承担起角色所赋予的责任。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我国是一个缺乏商业组织传统的社会,对于我国的几乎所有的劳动者来说,工作前从未接受过任何关于如何成为一名职业化员工的培养和训练,由此带来的便是员工不会主动控制成本、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公司的成败荣辱持置身事外的态度、工作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落等等。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前景,更有助于企业培养自己的职业团队,进而在各个行业形成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的氛围,以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反过来也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品牌建设。同时,职业精神与职业生活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具有导向性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着从业者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所形成的品行,影响着主体的精神风貌,而培育良好的职业精神,即是高职院校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
三、国贸专业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
国贸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从基础的外贸知识、外语到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涵盖了外贸相关的所有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同时需要在课程的设计中加入实践课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学生自身的内在规范
首先,要培养热爱职业、忠于职业的职业精神。其次,要严于律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告诉了我们人才的标准。同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告诉了我们“德”的位置的不可取代,是先决条件。具体到国贸专业的学生,就是要树立按规则办事、诚实信用的形象,这样才能获得交易对象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协调与对方的关系,节约交易成本,达到双赢的局面。第三,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外贸形势逐渐好转,外贸专业学生就业形势逐渐好转,另外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加之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铺开,我国的国际贸易不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将不管扩展,这对从事外贸行业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外贸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提前做好规划,系统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以便自己在学校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外贸专业的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摆正就业心态。外贸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要摆脱择业过程中存在的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心理、攀比心理、依赖心理;其次,有意识地讲自己的技能短板补齐。在职业规划中对自己在技能方面的弱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评估,针对那些通过努力可以完善的技能,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予以加强。此外,接受职业素质测评,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从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制定合理的职业预期和职业发展计划,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2与专业实践教育相关的非专业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教育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是非专业素养培养的优良载体,学生在专业实践锻炼过程中,不自觉地发挥着非专业职业素养。教师通过设计与专业实践相关的非专业素养,引导学生重视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笔者专业实践教学,认为通过实践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严谨自律、奉献精神等;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素养,如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如团队合作、安全意识、行为习惯、节约意识等;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非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设计
3.1以专业课程实践训练途径培养非专业职业素养专业课程实践训练形式有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以项目教学法实施专业课程实践训练,能较好培养学生非专业职业素养。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完成项目任务,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结果,更强调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要求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当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时,在学生之间,在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交流沟通,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成果展示,每组进行项目实施总结并发言,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完成项目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
3.2以专业顶岗实习途径培养非专业职业素养顶岗实习是学生就业之前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提高,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得到空前的锻炼。顶岗实习期间的非专业职业素养培养可设计成三个阶段:顶岗实习初期,顶岗实习中期,顶岗实习后期。在顶岗实习初期阶段,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并接触到人生的第一个岗位。在这个阶段,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并不是主要的。学生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适应企业环境,包括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如何接受任务并完成任务等。在实习初期阶段,可以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为主要内容,如敬业精神,教育学生应该转换角色,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员工,而不是学生。在实习中期阶段,随着学生实习生活的进展,学生已经熟悉并适应了企业环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和巩固,学生可以和团队中成员一起完成工作任务,甚至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工作任务。在实习中期阶段应该以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素养为主,并继续重视其他素养的培养。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生会产生大量的专业疑问,觉得自己懂得太少,在校期间学的非常基础。这时应该鼓励学生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学习专业书籍等途径自我解答疑惑,鼓励学生和自己的师傅、带队老师交流,解决专业疑问。在此阶段,学生会面对与更广泛的人员交流,交流沟通变得非常的突出与重要,学生应该不断总结自己在交流沟通方面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在顶岗实习的最后阶段,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岗位工作,已经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专业的了解也比较全面。此时应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理性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
(一)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所具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特殊教育领域的知识,而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通识知识体系。即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目前已经开设的传统关于特殊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有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等,这些是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通识课程。但由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是面对有特殊需要的群体,所以作为一线特教教师培养人的高校教师除了具备上述基本知识外,必须建构一个完整的跨学科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一方面要了解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结构,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既考虑特殊教育学科自身的逻辑化知识,又能与多学科建立横向的综合化知识结构,丰富和完善已有的通识知识体系。这种有机联系的立体化交叉建构的特殊教育通识知识体系才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必备的知识,也是适应新时代对特殊教育要求的基本保证。
(二)特殊儿童知识
特殊儿童是特殊教育的对象,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而作为一线教师的培养者,高校教师就应该具备更广泛的关于特殊儿童的知识。除了一些基本的特殊儿童知识,特殊儿童的环境与适应知识,特殊儿童相关的法律知识,特殊儿童一般心理特点等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基本知识,如传统的盲、聋、哑儿童的基本知识,现在社会新型的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孩子方面知识。具体来说,盲童的盲文;聋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手语知识;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孩子的康复知识等。只有充分地掌握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地培养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使这些教师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快速地进入角色。
(三)特殊教育方法论知识
高校特殊教育方法论一直以来主要借鉴的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为特殊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手段、方法和工具。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的体系中,既有定性层面的研究方法,又有定量的研究方法。我国传统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很重视定性的研究方法,尤其是个案法、观察法和田野法的广泛运用,主要停留在哲学层面的研究,这是其主要的优点,也是其主要的突出缺点,缺乏切实可靠的定量研究。一般的个案法、观察法可以有效地搜集第一手的材料,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其不能代替特殊教育中的定量研究。高校特殊教育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和定性研究两类。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掌握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个案法、访谈法、调查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搜集事实材料和相应的数据。从思辨的角度主要是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其主要是处理已经搜集的感性材料,将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梳理,使其上升为理性材料。特殊教育方法是特殊教育知识和能力的中介桥梁,将其纳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特殊教育史知识
特殊教育史记录了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其向我们展示了特殊教育的产生、发展和规律,这些内容对我们的特殊教育学习活动有重大的意义。特殊教育史为人们提供各种有效的经验,指引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有效地激励人们不断地探索追求真知。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一方面应该掌握广泛的特殊教育史料,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地将这些历史资料运用到特殊教育实践中,产生积极的意义。特殊教育史的主要意义在于,其一方面为特殊教育课程增加人文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其历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此外,特殊教育中有了特殊教育史,学生就更能有效地把握特殊教育的本质,懂得特殊教育究竟是什么,特殊教育知识是怎样产生的,特殊教育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目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也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史的教育。高校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特殊教育史能为特殊教育学科课提供重要的历史背景、原理、概念和现实的来源等,显示出特殊教育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发展的过程,是特殊教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特殊教育史相关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既要有西方的,也要有中国的,同时要筛选一些对培养学生的特殊教育素养有重要现实价值的史料。内容可以有多种呈现形式,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史料作为新知识的背景材料,或者单独的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
三、特殊教育能力
(一)特殊教育教学能力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教学能力。其必须具备特殊教育教材的剖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个别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首先是教材剖析能力,由于相当一部分的教学材料都是针对普通教育的。所以在对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上要对已有的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其次是教学设计能力,其主要是对教学过程、步骤等的具体规划能力。在高校特殊教育中主要体现为根据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也是关系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素养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以高校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再次是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好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所谓教学评价是指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教学反思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评价,这对刚入职不久的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是个别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教学中不能忽视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个别化教育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所以作为培养者也应该具备制定个别教学计划的能力。具体要求培养学生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现实状况的能力,培训学生具备制定年度或短期目标的能力,然后是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服务的能力,以及特殊需要孩子的个别化服务的起止日期和整个过程测量标准的制定能力。特殊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能力
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能力。“诊断”一词属于医学用语,意为“了解病情后对病人的病症及其发展状况作出判断”。教育诊断则是指分析判断影响儿童学习结果的生理、心理或者行为表现及其原因,以便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及辅导治疗提供依据。诊断包括身体状况的一般诊断,也包括心理诊断。在对身体进行诊断时,主要考察特殊儿童的体重、身高、呼吸和脉搏、血压、感觉和神经系统;对心理方面的诊断主要涉及人格测验、能力测验、智力测验等方面。一般而言,针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主要从认知、语言、智力、情绪、社会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测验都有可靠的测量工具和专业人员进行测验。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有效的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诊断评估,才能为他们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治疗。所以为了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要,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对特殊儿童的诊断和评估能力,这也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高校更注重学生能力、素质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培养。长期以来,高校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常规途径是借助新生入馆教育和文献检索课程,但由于当前大部分院校对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再者课程开设得较早,学生还没有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目前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导致学生到后期的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遇到专业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时,依然无从下手,不具备专业信息检索、管理、挖掘及应用的基本能力。为改变现状,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及科技论文写作等综合能力,我馆尝试与机械优集学院协同合作,开展了嵌入式学期论文系列课程教学改革。
2.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服务
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服务又称课程整合式教学服务,是指图书馆学科馆员(或教学馆员)与院系专业教师协同合作,以一些特定课程为载体,从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的讨论开始,逐步制订出具备双目标(专业知识教学目标和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双测评(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能力测评)的教学实施计划,深入具体教学过程、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主动的专业信息服务模式。嵌入模式下的课程规划集专业知识教学和图书馆信息素养等综合能力实践为一体,这不仅能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对提高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专业自学、专业科研创新等综合能力也有积极作用,是未来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服务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大力推广,我国一些高校、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如上海大学图书馆的熊惠霖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服务的现状和具体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1];五邑大学图书馆的劳立华将信息素质教育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开展了嵌入式教学服务[2]。
3.嵌入式学期论文系列课程教学模式
盐城工学院机械优集学院,通过多年的教改探索,结合卓越计划的方针政策,构建并实施了“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嵌入式学期论文系列课程是该模式下与图书馆协同合作的一个特有的实践教学改革环节,包括学期论文(1-3)共三个项目,分布在2、4、6学期进行,其教学目标并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而是借助循序渐进的学期论文研究和训练过程,培养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毕业设计乃至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专业信息素养及相关的综合能力。
3.1嵌入式学期论文的教学流程。
嵌入式学期论文的教学实践环节采取基于任务的学习模式,以具体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选题、撰写提纲、充实论文、制作PPT等过程中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培训和集中答疑,并对学生实践的各阶段的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教学实施过程包含前期准备、论文撰写、审查与整改和演讲答辩四个阶段八个环节,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及要求如表1所示。图书馆学科馆员不仅要根据计划安排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更要和专业教师一起,在学生集中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考核。
表1 嵌入式学期论文实施阶段―环节―任务要求
3.2嵌入式学期论文的能力培养目标及途径
嵌入式学期论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分类,主要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能力。
3.2.1专业文献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进行各种专业文献的检索并进行筛选分析、优化组合、综合利用、加工创新和创造的能力。在嵌入式学期论文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检索相关专业文献资料,了解专业相关主题的最新动态,获得较有意义的选题,为自己拟定的选题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避免选题落后,论文组织缺乏逻辑性,甚至是低水平重复前人研究工作等。
3.2.2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包括对专业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新知识领悟等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文献的阅读分析、论文内容的组织撰写等研究过程的训练,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增强学生挖掘问题的敏感性、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意识、研究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进步,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技能、充实的专业知识储备之外,还必须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提升高师院校英语教育的全面性与完善性,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使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推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二)注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必要选择
英语是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物,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必然会向学生展示西方的文化、政治体制、风俗人情等等,学生可能会受到西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等消极思想的侵蚀。始终注重人文教育的开展,注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能够促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与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严格管理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以一名专业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的提升。
(三)注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保障
师范院校教英语教育是一项耗时较长、任务繁重的复杂过程,开展与实施人文教育,能够全面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生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往往能够保持不断求知与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即将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一)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比较薄弱
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般是学习的文科,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但是,在进入大学后,他们开始接受英语教育,而英语教学中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不足,学生只是学习语言,其学习的目的也在于掌握一门语言技巧,没有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没有形成对人文素养培养的心理机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追求显性的成绩,而对于相对于隐性的人文素养却没有重视,英语学习中提高语音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教学目标。
(二)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意识在觉醒
通过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文素养,其在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方面有了很大的觉醒,很多学生开始意识到作为学科专业的他们,与理工科的学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可以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够符合市场的要求,使自身能够得到全面地发展。在学习英语时,一些硬性的量化指标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相反的,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软实力,才能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区别开来,人文素养在提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提高其人文素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较高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哲学、历史学等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工作是多元化的,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行业,而且还可以从事商务谈判、政治外交等领域,这就更加要求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过于机械化,要运用人文知识懂得变通。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英语老师不仅仅要具有标准的口音,扎实的语法知识,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要广泛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在英语的教学中,不仅仅只是狭隘的传授语言知识,同时也要讲授西方的文化给学生。
(三)在高师英语专业中,学生没有时间学习人文知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语言
在高师英语专业中,很多学生已经意识到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平时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没能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而且,在高师英语教学的大纲中,对于英语教学目标的提出是比较具体和明确的,而对于人文素养的加强目标比较模糊,这导致学生在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时找不到科学的指标加以评价。
三、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立足教学课堂,适度增加人文教育内容
课堂是高师院校开展英语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开展与推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英语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开设中国文化知识课程(诸如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课程等等、中国历史与国情相关课程等等),进一步充实学生人文知识储备。此外,学院还可以通过开展中国文学作品鉴赏竞赛、与文学院联合举办交流活动等等方式,扩展学校人文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参与人文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英语属于实用工具的范畴,再加上高师院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英语教学教师,那么,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教学技能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尤为重要。具体来说,高师院校要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加强与当地中小学的学校联系,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体会作为教师必须的技能、能力、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审视与总结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学生对学校开展人文教育的认同程度,减少学校推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阻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贫困山区支教,给予学生体验生活、接触社会、认识世界的机会与平台,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信念与人身价值观。
当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尚未认清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而在思想上并未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至关重要,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感知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与音乐天赋的挖掘,进而才能使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在音乐的熏陶中促进以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提升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势在必行。
(2)学生自身音乐素养较低。
目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迈出初中校门就进入这一专业的,这就意味着本专业的学生自身并不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识底蕴,文化课考试的达标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艺术素养,进而也就造成了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偏低的现状。在此背景下,很多本专业的学生对于自身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在初中教育阶段所接触到的关于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有限。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3)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才能满足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出现偏离,过于注重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前音乐教育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专业依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制约了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同时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压抑了音乐本身之美,无法实现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教学质量与效率显然无法得到提高。
(4)教材内容不合理。
当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很多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轨,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很多核心理论都没有与时俱进的实现创新,进而也就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该专业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也正是因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内容的脱轨,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材内容不更新,教师的素质再高、使用的教学方法再先进也无法充分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
(1)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要想实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就需要高校和相关教育者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培养这一素养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与重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教育讲座,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认识到当前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就需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该专业的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会,进而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感兴趣,愿意投入到音乐教育事业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这一专业的稳健发展。
(2)学前教育专业要实现创新式的招生形式。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偏低的现状,中职院校应该在现有文化课考试招生方式的基础上,融入艺术考试的内容。只有学生本身具备这样的基础,才能在继续深造学习的过程中,带着兴趣与本身的素养实现自我的提升,进而也能够降低该专业教育的难度。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借鉴艺术学院招生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本身音乐素养与艺术细胞的考察,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这一专业的学习中得到成长与提升。
(3)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
明确教学目标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需求,结合当前幼儿音乐教育事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该教育事业的需求,进而实现自身培养人才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专业要针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具体需求,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塑造出音乐教育所需的课堂范围,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4)科学且合理的选择教材。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想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确保所选择教材的合理性,要符合自身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课程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要确保教材的理论内容与时俱进,具有新时代的观点,这样才能确保理论的学习能够应用于未来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本身就参差不齐。因此,教材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内容有机结合,并实现因材施教。此外,教材内容应尽量的多元化,进而将有效的理论知识尽量传授给学生,这样能够在弥补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这一现状的基础上,确保能够更好地适应为了幼儿音乐教师这一岗位。
(5)强化实践,以实现与理论的相结合。
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中职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于社会实践中,进而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与此同时,对于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强化实践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音乐教育的环境,进而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掌握,并根据自身在实践中所存在的不足来完善自己,经过反复的实践与磨炼,能够在提高学生对这一专业兴趣的同时,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具备扎实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和必备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是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还需要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形成的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教育理念、职业理想、专业能力和完善人格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这也是新课改为实现预期目标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令人堪n,尤其是县级非重点中学、乡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更是参差不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新课改的实施。
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调查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本课题组做了一次针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平顶山市八中、平顶山市九中、叶县叶公中学等9所初级中学和叶县一高、鲁山一高、平顶山市二中、襄县一高等4所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125人,其中初中78人,高中47人。调查内容涉及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职业理想、所读教育论著论文、语文教学研究、最新教学技术手段应用情况等31项,共回收有效问卷118份。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职业理想与职业热情。问卷调查中不难发现,75%的中学语文教师缺乏职业理想与职业热情,究其原因在于这一群体感觉工作压力较大。压力主要来自于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以及各种名目繁复的评估、考核、总结使得中学语文教师耗掉不少的体力精力疲于应付,并逐渐产生一种职业疲惫感;而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期望和对教师的评价以及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绑架带来的精神与心理压力都令他们缺乏职业的幸福感。长期的压力积累得不到释放,进而产生了职业倦怠,使得教师这一职业沦为谋生的工具,哪里还有职业理想与职业热情?怎么会努力完成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热情是教育事业的最大威胁。段落修改
二是教育观念滞后,角色难以转换。调查问卷显示,68%的语文教师教育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墨守成规,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依旧按照原来的套路实施课堂教学。对于新出现的教育理念无法接受并且具有抵触情绪,认为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方式,说到底其实是中学语文教师固步自封、宁可守旧不愿革新的思想所致。新课改背景下视阈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来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大翻转,中学语文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思维创造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完成角色的转换。但是,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离开满堂灌无所适从,角色转变僵化,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仅仅停留在理论和概念上而无法实现。
三是知识更新率不高,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技能有待提高。问卷中86%的语文教师每学期没有完整地看完一本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78%的人近三年没有看完过三本教育方面的论著,67%的人很少关注语文教学的教研论文。而且,问卷调查中“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哪些”的回答中,仅有35%的教师能够写出“导读法”、“自主探究法”等体现新课改精神内涵的教学方法。不难看出,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更新率比较低,没能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依旧满足于旧的知识体系固步自封,无法与新课改对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精神实质的要求接轨。而且教学方法单一不求新变,问卷中同样显示出65%的语文教师对于基本教学技能运用比较薄弱。
四是教学反思能力与科研能力差。调查问卷中,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与科研能力堪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仅占被调查对象的45%,而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更是不容乐观。
二、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建立一支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去,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实施。教育部为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出台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这是国家对各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它对中学教师在职前教育的培养、入职门槛、入职后的各种职业培训、考核等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它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出发,强调中学教师在“职业理解与认知”“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学科教学知识”等14个领域内要达到61个方面的专业素养指标与要求。从本课题组发放的问卷调查来看,绝大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师持有传统的专业理念故步自封,与新课改相关的新的专业理念缺乏,专业知识结构不健全,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不全面,语文教学的专业能力需要极大的提高,与新课改以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相差甚远。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新时代对语文教师从业标准的逐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必将是一个历久弥新、持续长久值得关注的话题。
三、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措施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而专业素养的提升更需要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师院校、中学、教师个人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共同来努力才能达到成效,绝非是中学语文教师个人的行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树立职业理想。中学语文教师要从灵魂深处热爱自己的职业,发自内心的关爱自己的学生,升华专业理念,树立为人民教育事业甘愿奉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中学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希望达到的个人在教育事业方面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境界,是语文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对于每位教师来讲,树立职业理想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潜在意义。只有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才有为实现理想而激发的内在动力,才能刻苦努力,为实现职业理想而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内涵提升和专业素养提升。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的传承者、灵魂的塑造者,要领会到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历史重任,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深刻懂得教师职业的伟大和重要意义。段落修改
(二)转变教育观念。思想决定行动。任何一种改革,其先导首先是思想观念的革新,并在新的理念引导下付诸于切实行动。如果没有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中学语文教师不可能充分理解新课改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等新的教育理念,自然不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迎接新课改。新课改从本质上来讲,是强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也即是说,新课改让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适应教师的“教”向主动的适应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学”转变。对教师来讲,要由原来的满堂灌的“教”向“引导”转变,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调整与转换。新课改语境下,中学语文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比较全面的知识架构的呈现者、现有知识信息地整理者和传递者,而是比原来的单纯“教”有着更高要求的课堂教学设计者、课程开发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角色由台前的主角转变为幕后的极其重要的配角。知识的更新与爆炸使得教师即便穷毕生精力也无法将其全部“教”给学生,而“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思维与方法并自觉养成信息处理的能力,才更为重要,正如前人所讲,“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鱼”。
(三)扎实做好中学语文教师职前教育。中学语文教师的职前教育阶段主要在师范院校,因此要从源头做起,加强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力度,实行严进严出的原则,对师范生高标准严要求。
从专业素养的视角来看,师范院校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职前教育与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师的知识体系,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和职业理想。师范院校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即明确培养目标是为中学输送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课程体系设置上,除了文学类、语言类、写作类、文学理论类、语文教学法等核心专业课程之外,还要设置教育学、心理学、课件制作、等相关课程,使师范生意识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学科知识,并且将教师意识、专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教育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内外。甚至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办师范生技能大赛、演讲大赛、教学课件制作大赛、三笔字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构建师范生的学科知识体系,树立师范生的教师意识和职业理想。二是树立师范生的师德观念。师范院校教师要以自己的高尚师德、渊博知识、谦逊有礼的行为处事方式和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熏陶师范生什么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明了“师范”的真正含义,帮助他们树立师德观念。三是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环节应该是一个“教育实习――反思――再教育实习”的三个阶段环环相扣的过程。而许多师范类高校只重视第一个阶段教育实习,缺少最为重要的“反思――再教育实习”后两个阶段。缺少教育实习的反思阶段和在教育实习阶段,使得教育实习生对教育实习认识不深,找不到自己在学校学习期间专业知识掌握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没有机会有针对性的弥补中学语文教学所缺少的专业知识,不能更好的做到查漏补缺。教育部充分认识到教学实践的重要性,2014年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要求师范生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十八周即一个学期[2]。这一硬性要求目的在于祛除教育实习流于形式的弊端,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的质量。
(四)做好入职后的培训与学历提升。入职后,中学语文教师还要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充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参加各级各类的课程培训与学历提升是较好的途径。一是加强新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岗前培训。大力加强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强化师德意识和教师的行为规范,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有计划有目的的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面,是新时期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部通过制定并实施“国培计划”,要求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入职前岗前适应性教育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这一举措,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高和角色的转换,更好的胜任中W语文教学工作。二是鼓励语文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升。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提高了中学教师的任职学历标准,通过中学语文教师在职进修语文教育硕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等提升学历渠道以及招收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投入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去,使得中学语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学历层次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中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科研整体水平。三是鼓励语文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短期集中培训课程的时间一般很短,形式灵活,可以脱产集中时间学习,也可以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这种培训方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通过培训可以帮助中学语文教师解决在教育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新课改无论是从知识的广度深度还是知识的时代性来看,都对中学语文教师知识素养提出了新挑战,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诚如孔子所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多读书勤于思考,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活跃创新思维,才能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逐渐适应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进而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向着学者型教师的标准迈进。新时代的发展不仅要求中学语文教师积极了解我国语文学科领域内最新的学术动态,把握时代脉搏,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还要对于其他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哲学甚至理工科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否则,面对某些交叉学科的科普说明文以及与学生沟通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世界等等将无从下手。因此,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师要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此外,中学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向同行业专家和同事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多观摩优秀语文教师的示范课,多阅读语文学科领域内专家学者以及优秀同行的专著、教研论文、教学感悟、教学心得体会等,可以将别人的优秀经验借鉴过来,帮助自己提高专业素养。
(六)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学反思是中学语文教师对自己日常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思考和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通过教学反思,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不断地通过教学积累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得到将逐步提高。而且,教学反思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实践的全方位的理性思考和自我诊断,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必由之路。而教师的科研能力恰恰就是在教学反思基础之上的提高与升华,没有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与经验总结,很难有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语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心得通过文字形式表现出来,并用文字将这种教学反思加以固化,就是教研活动的开端。教研活动的开始,往往意味着中学语文教师不再单单是个优秀教案的搬运工,而是一个有创新意识、有独到见解的的、善于思考和总结经验的学者型语文教师。因此,教研论文可以看成是教学反思的提高和凝练,是中学语文教师思维活动中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迈进,也是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必由之路。所以,教学反思可以说是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显著性标志。
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成为学好数学、历史、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课程的基础条件。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对于新课改的实施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注释:
[1]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和的通知》(教师[2012]1号)
[2]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
2.纪律观念不强。大学生活不象高中生活,管理没有那么严格,没有家长的督促,再加上现在科技的发达,单招生容易课上和课下沉迷于网络,造成手机不离手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和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3.自我意识强,喜欢标新立异。高职高专单招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喜欢穿时尚类的服装,喜欢参加社团的各类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但是由于父母的溺爱,造成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上涣散,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差,团队意识差和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4.职业意识普遍比较低,远远不能达到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笔者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走访、与在校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还可以,但是职业道德意识比较差。比如在职业选择方面,表现出对单位的工资待遇和工作地点的关注,进而出现高的工资待遇以及好的工作地点应聘者众多,而其他一些比较普通岗位却无人问津;在敬业精神方面,高职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意识也在不断下降,更在乎索取利益;在创业方面,高职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比较淡薄,其积极进取、吃苦耐劳、不懈奋进的精神在不断衰退。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特别是不愿意去农村和贫困落后地区就业。面对社会最需要且又适合他们工作的岗位无动于衷,甚至呈现一种消极抗拒、回避与漠视的态度。很多单招生是本着不得不来的想法进入高职院校的,对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以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了解,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没有“职业”这个概念,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注重培养自身职业素养。因此,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高专单招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1.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群来改革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方案,形成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全面的考核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要实现德育目标,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显性职业素养(即知识技能)的培养和隐性职业素养紧密结合起来。以酒店专业的酒店督导课程为例,酒店督导课程以酒店一线管理人员现实工作岗位环境为导向,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求设计课程标准,以行动导向为教学设计的原则,以“做中学,学中做”融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为一体的行动导向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专业能力,比如准确接受工作任务的能力;制订接待计划的能力;安排落实日常工作的能力;制订与落实培训计划的能力;与各方面人员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这样各个小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培养团队精神,掌握行业规范,分步骤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完成工作任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本课程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摈弃传统的以书面形式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形成教学过程、实际操作、理论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最终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⑴教师评定。主要从着装仪容仪表、程序完整性、情节合理、问题设置及处理、角色表演自然度、语言表达逻辑性、专业术语使用是否得当、组织纪律性强、灵活应对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
⑵组长评定。主要评定小组成员在模拟排练过程中态度是否端正、能否积极投入、踊跃参与,是否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⑶基础知识考核随堂进行。主要考查理论知识,注重基础知识与分析能力的考核。只有将职业技能训练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作为课程教学两条并行的主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将教书育人做到实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顶岗实习中落实职业素养教育
脱离了职业活动职业素养教育就像是鱼儿脱离了水,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成了“纸上谈兵”,很难有实际的成效。而顶岗实习无疑是在校生职业素养教育最直接和最高效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职业素养教育。我系拥有良好规范的三星级以上实体酒店三十余家,能够充分保证并满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实训的需要。在校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酒店现场参与酒店的管理和运营,比如酒店的接待,摆台,人员安排,部门协调等,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等。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既提高了专业能力,又具备了企业工作经历,为今后工作缩短了上岗距离,提高了人才质量。学校教师会不定期地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促进共同进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把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实处,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