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大会计专科论文

电大会计专科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3: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大会计专科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大会计专科论文

篇1

目前世界正发生着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使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人类文明史上的改变。这场革命的核心就是知识。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讲,人类社会经历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进入了知识社会(阿尔温·托夫勒在他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中,预言这种改变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巨变和创造性的重建。并将人类文明称之为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第三次浪潮——信息化浪潮)。

纵观人类文明的变迁,会发现人们对知识的界定,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时代背景的不同而变化着,形成了多种认识观点。知识社会中”知识”的概念比传统的概念要宽泛得多。经合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将知识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第二类——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是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第三类——知道怎样做的知识(nKow—how),是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第四类——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这在社会高度分工的经济中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基于对”知识”的这种重新认识,才使得人类对于知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上的觉醒,从而推动了实践意义上的社会变革。从社会生产与分配方式看,生产资料的内容体现着不同社会经济时代主要特征,例如农业社会表现为土地,工业社会表现为资金资本,而知识社会则表现为知识资本。知识资本已经成为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指广义上的实施企业化管理的组织)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世界管理大师(知识经济理论的创始人)彼得·F·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society)中提出,知识资本的比例远远大于资金资本,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之一。他的论断一针见血:”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知识的生产率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家公司竞争的决定因素”。

有人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种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的认识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去反驳,但问题在于”建设者”(一个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人群名称)能否立足于这样的认识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活动。

面对知识社会的发展需要,电大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其重要作用呢?下面就会计教学目标定位、有效组织会计教学活动、学校管理等三个方面对上述论题做一些探索。

一、电大会计教学目标定位

(一)、影响会计教学目标定位的因素

会计实践、会计理论、会计教育三者构成了有机的整体。从会计发展历程来看,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的需求,决定着会计教育与教学。会计教育总是立足于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应用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推动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会计教学中心的定位实际上是动态的、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前提的。

就当前会计实践的需要来看,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经济组织形式多样化、市场交易复杂化、生产要素构成多重化、信息技术普及化、学科研究细分以及应用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这直接导致了会计教学内容的复杂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会计教育的阶段化。

因此,会计教学目标定位应当充分考虑上述经济的、技术的、学科研究与应用等各因素的影响。

(二)、电大会计教学目标定位——培养能力型会计人才

无论”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都是教学理论研究中认识的发展历程。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落在一个实体的定位上,这导致了教学主体的割裂,忽略了教学主体的互动,而且不适应教育教学的开放性的时代特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结合电大生源特点,会计教学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能力型会计人才。

所谓能力型人才,不同于以往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侧重于知识的转移,而能力型是侧重对知识的再创造,即对会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发明出与之相适合的新方法。这才是知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从教育哲学观来讲,大学教育的理想目标是使得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既为生活做好准备,又为谋生做好准备。然而实际上这总是难以两全。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就此阐述到:”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夫社会生活大于社会事业,事业不过为人生之一部分,其足以辅翼人生,推进人生,固为事实,然不能谓全部人生寄寓于事业也。”就电大的会计教学目标来说,培养能力型会计人才实际上是兼顾了两者。

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配合以专业知识传授及技能训练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旨,以人文文化熏陶为拓展的教学模式。

二、合理组织会计教学

从会计教学体系的构成环节看,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教材以及考核都对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教学计划决定了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考核内容(教学大纲、考试内容)直接导引”教”的目的和”学”的目标的深浅度。但本文主要是针对会计教学组织形式中的课堂教学、课外读书、网络学习三个方面对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做一些探讨。

(一)会计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每个学校都把自己视为教育的终点。一旦学生上完足够的学期,其教育过程即告”完成”。但在知识社会中不存在这种”完成的教育”。教育贯穿了整个人生,只有终生受用的知识,没有终生够用的知识。如前所述,为实现教学目标,电大会计课堂教学应当通过传授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包括认识与发现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等)、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并将人文文化寓于其中。换句话说,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专业知识;第二,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力型人才)。具体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须有充分的知识积累

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的来源。(这恰恰是目前存在的现象!)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多10倍、20倍。教科书对教师来说,只不过是他应当”善于弹离的跳板”而已。例如讲解复式记账的原理时,对复式记账方法产生的时代背景要进行一个简单描述,这就牵扯到中世纪欧洲的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知识,仅靠一两本书是满足不了需要的。教师不应该充当复读机的功能(难以置信的是现实中的念教材竟然成为了一种教学现象)。如果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那么可以断定,这位教师距教育工作者的素养要求还差甚远。再者,课堂上,教师关于教材的思考,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如果教师把全部注意力都用在自己关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学生感知所教的东西就很费力,甚至听不懂教师的讲述。

2、运用探索问题式的授课方法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以事实为起点、解决问题为终点、提供充足的知识背景这种探索问题式讲课方法很适合会计课堂教学。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假如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而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那么这种囫囵吞枣的后果就是将学习变成了苦役。

会计学科知识具有实践性以及以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作为理论支持的特点——这是对会计学科特点的极为重要的认识起点。会计”事实”是支持思考的素材,教师应当选用一部分事实放在课堂上讲,而把另一部分事实留给学生自己去搜集和加工。对搜集事实的过程给学生提出一些方法上的指导,教给学生如何对事实进行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搜集和加工事实的技能。

课堂上的提问以及练习是经常使用的互动手段,但不可以反复咀嚼已经熟知的东西,以免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的态度。提供的材料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这是一个不可突破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建立在思维本质上的稳定的兴趣,并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对有能力的同学提供现实中的会计难题,比如将会计究竟是什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衍生金融工具、国际会计的协调化、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网络技术对会计的影响、会计控制功能的实施、环境会计问题等一些新问题在相关学科里提出来,可以开拓学科知识的认识领域,引导学科知识的深入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区分机械学习与判断分析

会计学科知识总是包含机械成分和判断分析部分。比如会计核算的程序,就是机械操作。而会计事项的处理则需要会计的判断分析。会计教学不应该有”更容易掌握”的出发点,将全部的知识都转为机械记忆。当学生的头脑需要考虑、深思和研究问题的时候,教师却让它摆脱思考,使出教育学上归纳的所有的”巧妙”办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理解”,这样做是很愚蠢的。这就好比是给聪明伶俐的头脑做催眠术,使它变得迟钝起来,贻害不可估量。应该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少一些武断。慷慨于事实吝啬于概括,把思维能力的成长体验提供给学生。

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明确地认识到,详细讲解某一原理、事项或理论,就是不仅要向学生揭示问题的实质,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使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详细的解释。对会计政策、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传授”唯一正确”的认识倾向是有害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事实上,会计实践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职业的判断能力。因此,把一些知识的”砖瓦”递给学生,让他去掂量,怎样把这些”砖瓦“用到正在建筑的”楼房”上去,是一种高明的训练思维创造活动的做法。

4、提供适当的课后案例以巩固知识

巩固知识不应当仅仅归结为当教师刚刚讲完时就立刻喊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给学生布置适量独立完成的课后案例,让他们去深入思考教科书内容,这才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

尽管学生可以通过机械记忆来识记基本的会计理论、会计知识,但是主要地还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它们。教师应当努力为教材的无意识记忆创造一系列条件。概念、观点、方法不应罗列太多,否则将导致记忆成本过高,变成只有学习没有智力的脑力浪费。当然,提示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做简要的笔记,把主要的逻辑点及其顺序记录下来,以及课后的整理,这也是一种巩固知识、训练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

5、融人人文文化,浸润生命对美的理解

人生光有点小聪明、仅掌握一些简单工具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意识到这一点的不只是教师。劳伦斯·H·萨默尔斯(哈佛大学校长)曾经就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说到:假如我们葬送了人文教育的薪火相传,一切将覆水难收。我们需要拥有一种最基本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既无法从对自然科学的探寻中得到,也不能从社会科学中获得。人文科学应被置于人类所有阅历的顶峰。

知识社会的教育观,既不能容忍有知识的野蛮人(这种人过着吃穿富足而精神贫乏的生活),也不能容忍有文化的非专业性人才(这种人缺少责任感与效率观)。(后者比前者贻害更大)

教师只有对会计学科知识的人文内涵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有意识地把人文教育融合进会计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受和欣赏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活动的理性与人文之美。

(二)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毕竟是时间短暂而宝贵,大量的学习还是在课后进行。

电大会计教学以专科层次为主,设置的任何一门课程都不能覆盖经济生活中的各个复杂方面,很多问题要在更高级的课程中解决,甚至一些问题则根本不能在课堂上解决。

但是,对于一些课堂上没有明确讨论过的学科中的问题,则可以通过阅读,并将它们与所学过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得到满意的解决。

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阅读能深入了懈并思考各种会计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支持和会计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这样将有助于学科知识的掌握与拓展。

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教师不可能做到把层出不穷的事务、概念、理论、方法、制度等完全补充到课堂教学里去。因此,阅读就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在学校图书馆里,应当有足够的书籍,用来扩充学生在教材方面的知识。(不幸的是,电大系统书籍少而且陈旧是常见现象)

对于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用在阅读教科书上是很少的,大部分的时间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的。思考习惯的形成,思考能力的提高,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依赖于课外阅读的。就这一点来说,课外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那么知识的积累、学习的效率是令人担忧的。

著名作家林语堂在”论读书”中尖锐地指出读书之忌,可拿来以警示:1、所读非书。学校专读教科书,而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读一部《小说概论》,到底不如读《三国》、《水浒》。2、无书可读。因为图书馆存书不多,可读的书极有限。3、书读不好。学校所教非慎思明辨之学,乃记问之学。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札记》早已说过。书上怎样说,你便怎样答,一字不错,叫做记问之学。学堂所以非注重记问之学不可,是因为便于考试。

(三)网络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教育的终生性,还体现在现时教育的无限性,后者依赖于互联网提供的广博之信息。加拿大人马歇尔·麦克卢汉说过,改变中世纪大学的并不是文艺复兴运动,而是印刷书籍的出现。同样,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知识社会教育赖以支持的信息传播前提。

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一个课堂上的教师都无法比拟的。大量的分析素材(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丰富的案例资料)和教学课件、丰富的书籍与文章、随时的BBS讨论与快捷的邮箱传递功能等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限的选择机会和交流手段,学生可以按需索取,自我服务。

三、学校经营管理政策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人马上就联想到教师。这样片面、孤立的看问题,是犯了认识论上的错误。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学校整体运营的综合结果。事实上,学校教育理念的定位、理念实施的制度体现、激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考核与评价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师只是其中的一环。况且教师作用的发挥常常受制于学校的激励政策以及教育投入的比重。

篇2

目前世界正发生着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使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人类文明史上的改变。这场革命的核心就是知识。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讲,人类社会经历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进入了知识社会(阿尔温·托夫勒在他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中,预言这种改变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巨变和创造性的重建。并将人类文明称之为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第三次浪潮——信息化浪潮)。

纵观人类文明的变迁,会发现人们对知识的界定,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时代背景的不同而变化着,形成了多种认识观点。知识社会中”知识”的概念比传统的概念要宽泛得多。经合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将知识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第二类——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是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第三类——知道怎样做的知识(nKow—how),是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第四类——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这在社会高度分工的经济中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基于对”知识”的这种重新认识,才使得人类对于知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上的觉醒,从而推动了实践意义上的社会变革。从社会生产与分配方式看,生产资料的内容体现着不同社会经济时代主要特征,例如农业社会表现为土地,工业社会表现为资金资本,而知识社会则表现为知识资本。知识资本已经成为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指广义上的实施企业化管理的组织)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世界管理大师(知识经济理论的创始人)彼得·F·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society)中提出,知识资本的比例远远大于资金资本,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之一。他的论断一针见血:”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知识的生产率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家公司竞争的决定因素”。

有人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种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的认识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去反驳,但问题在于”建设者”(一个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人群名称)能否立足于这样的认识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活动。

面对知识社会的发展需要,电大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其重要作用呢?下面就会计教学目标定位、有效组织会计教学活动、学校管理等三个方面对上述论题做一些探索。

一、电大会计教学目标定位

(一)、影响会计教学目标定位的因素

会计实践、会计理论、会计教育三者构成了有机的整体。从会计发展历程来看,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的需求,决定着会计教育与教学。会计教育总是立足于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应用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推动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会计教学中心的定位实际上是动态的、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前提的。

就当前会计实践的需要来看,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经济组织形式多样化、市场交易复杂化、生产要素构成多重化、信息技术普及化、学科研究细分以及应用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这直接导致了会计教学内容的复杂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会计教育的阶段化。

因此,会计教学目标定位应当充分考虑上述经济的、技术的、学科研究与应用等各因素的影响。

(二)、电大会计教学目标定位——培养能力型会计人才

无论”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都是教学理论研究中认识的发展历程。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落在一个实体的定位上,这导致了教学主体的割裂,忽略了教学主体的互动,而且不适应教育教学的开放性的时代特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结合电大生源特点,会计教学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能力型会计人才。

所谓能力型人才,不同于以往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侧重于知识的转移,而能力型是侧重对知识的再创造,即对会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发明出与之相适合的新方法。这才是知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从教育哲学观来讲,大学教育的理想目标是使得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既为生活做好准备,又为谋生做好准备。然而实际上这总是难以两全。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就此阐述到:”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夫社会生活大于社会事业,事业不过为人生之一部分,其足以辅翼人生,推进人生,固为事实,然不能谓全部人生寄寓于事业也。”就电大的会计教学目标来说,培养能力型会计人才实际上是兼顾了两者。

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配合以专业知识传授及技能训练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旨,以人文文化熏陶为拓展的教学模式。

二、合理组织会计教学

从会计教学体系的构成环节看,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教材以及考核都对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教学计划决定了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考核内容(教学大纲、考试内容)直接导引”教”的目的和”学”的目标的深浅度。但本文主要是针对会计教学组织形式中的课堂教学、课外读书、网络学习三个方面对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做一些探讨。

(一)会计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每个学校都把自己视为教育的终点。一旦学生上完足够的学期,其教育过程即告”完成”。但在知识社会中不存在这种”完成的教育”。教育贯穿了整个人生,只有终生受用的知识,没有终生够用的知识。如前所述,为实现教学目标,电大会计课堂教学应当通过传授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包括认识与发现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等)、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并将人文文化寓于其中。换句话说,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专业知识;第二,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力型人才)。具体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须有充分的知识积累

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的来源。(这恰恰是目前存在的现象!)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多10倍、20倍。教科书对教师来说,只不过是他应当”善于弹离的跳板”而已。例如讲解复式记账的原理时,对复式记账方法产生的时代背景要进行一个简单描述,这就牵扯到中世纪欧洲的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知识,仅靠一两本书是满足不了需要的。教师不应该充当复读机的功能(难以置信的是现实中的念教材竟然成为了一种教学现象)。如果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那么可以断定,这位教师距教育工作者的素养要求还差甚远。再者,课堂上,教师关于教材的思考,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如果教师把全部注意力都用在自己关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学生感知所教的东西就很费力,甚至听不懂教师的讲述。

2、运用探索问题式的授课方法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以事实为起点、解决问题为终点、提供充足的知识背景这种探索问题式讲课方法很适合会计课堂教学。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假如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而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那么这种囫囵吞枣的后果就是将学习变成了苦役。

会计学科知识具有实践性以及以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作为理论支持的特点——这是对会计学科特点的极为重要的认识起点。会计”事实”是支持思考的素材,教师应当选用一部分事实放在课堂上讲,而把另一部分事实留给学生自己去搜集和加工。对搜集事实的过程给学生提出一些方法上的指导,教给学生如何对事实进行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搜集和加工事实的技能。

课堂上的提问以及练习是经常使用的互动手段,但不可以反复咀嚼已经熟知的东西,以免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的态度。提供的材料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这是一个不可突破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建立在思维本质上的稳定的兴趣,并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对有能力的同学提供现实中的会计难题,比如将会计究竟是什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衍生金融工具、国际会计的协调化、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网络技术对会计的影响、会计控制功能的实施、环境会计问题等一些新问题在相关学科里提出来,可以开拓学科知识的认识领域,引导学科知识的深入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区分机械学习与判断分析

会计学科知识总是包含机械成分和判断分析部分。比如会计核算的程序,就是机械操作。而会计事项的处理则需要会计的判断分析。会计教学不应该有”更容易掌握”的出发点,将全部的知识都转为机械记忆。当学生的头脑需要考虑、深思和研究问题的时候,教师却让它摆脱思考,使出教育学上归纳的所有的”巧妙”办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理解”,这样做是很愚蠢的。这就好比是给聪明伶俐的头脑做催眠术,使它变得迟钝起来,贻害不可估量。应该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少一些武断。慷慨于事实吝啬于概括,把思维能力的成长体验提供给学生。

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明确地认识到,详细讲解某一原理、事项或理论,就是不仅要向学生揭示问题的实质,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使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详细的解释。对会计政策、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传授”唯一正确”的认识倾向是有害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事实上,会计实践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职业的判断能力。因此,把一些知识的”砖瓦”递给学生,让他去掂量,怎样把这些”砖瓦“用到正在建筑的”楼房”上去,是一种高明的训练思维创造活动的做法。

4、提供适当的课后案例以巩固知识

巩固知识不应当仅仅归结为当教师刚刚讲完时就立刻喊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给学生布置适量独立完成的课后案例,让他们去深入思考教科书内容,这才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

尽管学生可以通过机械记忆来识记基本的会计理论、会计知识,但是主要地还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它们。教师应当努力为教材的无意识记忆创造一系列条件。概念、观点、方法不应罗列太多,否则将导致记忆成本过高,变成只有学习没有智力的脑力浪费。当然,提示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做简要的笔记,把主要的逻辑点及其顺序记录下来,以及课后的整理,这也是一种巩固知识、训练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

5、融人人文文化,浸润生命对美的理解

人生光有点小聪明、仅掌握一些简单工具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意识到这一点的不只是教师。劳伦斯·H·萨默尔斯(哈佛大学校长)曾经就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说到:假如我们葬送了人文教育的薪火相传,一切将覆水难收。我们需要拥有一种最基本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既无法从对自然科学的探寻中得到,也不能从社会科学中获得。人文科学应被置于人类所有阅历的顶峰。

知识社会的教育观,既不能容忍有知识的野蛮人(这种人过着吃穿富足而精神贫乏的生活),也不能容忍有文化的非专业性人才(这种人缺少责任感与效率观)。(后者比前者贻害更大)

教师只有对会计学科知识的人文内涵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有意识地把人文教育融合进会计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受和欣赏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活动的理性与人文之美。

(二)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毕竟是时间短暂而宝贵,大量的学习还是在课后进行。

电大会计教学以专科层次为主,设置的任何一门课程都不能覆盖经济生活中的各个复杂方面,很多问题要在更高级的课程中解决,甚至一些问题则根本不能在课堂上解决。

但是,对于一些课堂上没有明确讨论过的学科中的问题,则可以通过阅读,并将它们与所学过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得到满意的解决。

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阅读能深入了懈并思考各种会计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支持和会计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这样将有助于学科知识的掌握与拓展。

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教师不可能做到把层出不穷的事务、概念、理论、方法、制度等完全补充到课堂教学里去。因此,阅读就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在学校图书馆里,应当有足够的书籍,用来扩充学生在教材方面的知识。(不幸的是,电大系统书籍少而且陈旧是常见现象)

对于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用在阅读教科书上是很少的,大部分的时间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的。思考习惯的形成,思考能力的提高,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依赖于课外阅读的。就这一点来说,课外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那么知识的积累、学习的效率是令人担忧的。

著名作家林语堂在”论读书”中尖锐地指出读书之忌,可拿来以警示:1、所读非书。学校专读教科书,而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读一部《小说概论》,到底不如读《三国》、《水浒》。2、无书可读。因为图书馆存书不多,可读的书极有限。3、书读不好。学校所教非慎思明辨之学,乃记问之学。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札记》早已说过。书上怎样说,你便怎样答,一字不错,叫做记问之学。学堂所以非注重记问之学不可,是因为便于考试。

(三)网络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教育的终生性,还体现在现时教育的无限性,后者依赖于互联网提供的广博之信息。加拿大人马歇尔·麦克卢汉说过,改变中世纪大学的并不是文艺复兴运动,而是印刷书籍的出现。同样,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知识社会教育赖以支持的信息传播前提。

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一个课堂上的教师都无法比拟的。大量的分析素材(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丰富的案例资料)和教学课件、丰富的书籍与文章、随时的BBS讨论与快捷的邮箱传递功能等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限的选择机会和交流手段,学生可以按需索取,自我服务。

三、学校经营管理政策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人马上就联想到教师。这样片面、孤立的看问题,是犯了认识论上的错误。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学校整体运营的综合结果。事实上,学校教育理念的定位、理念实施的制度体现、激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考核与评价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师只是其中的一环。况且教师作用的发挥常常受制于学校的激励政策以及教育投入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