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4: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语文核心素养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前言
随着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逐渐提升,广大学生家长开始关注起相关教育人员教学方式的应用水平。学生在语文科目相关课程知识内容方面的学习效果以及相应的学习成绩等,越来越成为备受社会成员热切关注的重点探讨话题。受素质教育全新教学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着重关注对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表达的探究,就成为了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课题。
一、教育革新中的核心素B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以来,语文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模式越来越成为教育部相关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社会各个行业的繁荣发展需要学校培养全新的应用型人才与之相匹配,这就对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提出了革新式的要求。为更好的完善和改革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逐渐深入研究并实施将学生核心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表达结合应用到教学课堂之上①。
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第十四个年头,在教育领域在课程改革深化政策逐步推行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发展体系。有关可操作性表达式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步进入到系统化以及理论化的发展阶段。语言运用的构建方式、语文思维的发展以及升华以及语文文学知识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等,都是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模式所包含的教育内容。
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可操作性表达的探究
1.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创建特色教学课程
在我国语文科目传统教学课程设计和课程安排的过程当中,有关课程教育内容的划分大概可以分为两个不同高度的级别分类。其一是国家或者学校所在地区内部教育部门统一规定的语文教学内容,这一类教育教学课程的开展以实现或者满足全体学生共性需求内容的为基础或者最终教育目标。第二种教育课程的设定主要来自于学校内部有资深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在结合本校学生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学习习惯的基础之上设立的特色教育内容。后一种教学课程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不同方面富有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需要相关教师重点注意的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可操作性的表达是一种内隐化的培养内容,教学路径的设计应当尽可能顺应或者创建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上。
2.设立情景对话,结合短剧表演
语文教师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科目可操作性核心素养的表达能力时,为有效集中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内容学习的注意力,可以安排课堂适当的教学时间将短剧表演的情景化教学模式引入到语文课堂之上。通过与语文课程内容息息相关的情景短剧的排练和表演,学生能够对相关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当中,逐渐形成学习语文知识内容的兴趣②。
例如,当在为学生讲解苏教版语文课本中《晏子使楚》的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将文章当中叙述的故事情节作为蓝本,引导学生排练表演历史情境短剧。在情景短剧的排演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让《晏子使楚》当中的历史情景能够更加真实的重演到语文课堂之上。在学生表演历史情景短剧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当中的教育要求,适时向学生提出引导性的教学疑问。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完成重点知识内容的学习任务。
3.顺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实现科学化训练
相关教师还应当将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表达模式的设定更加科学化的训练培养方式,使核心素养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尽可能符合学生在语文知识内容方面学习和认知的发展规律。当学生熟练掌握基本语言运用技巧之后,再对其开展进一步更深一层的阅读或者写作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案相关教育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才能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以及综合写作方面的学习能力得到综合的提升。教师要富有教育耐心,逐步开展每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可操作性表达的终极教育目标③。
结论
总而言之,语文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语文探究和学习能力的概括。结合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特点以及核心素养的基本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研究语文科目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表达,是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只有相关教育人员掌握更多能够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可操作性表达的教学方式,才能最终实现语文教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注释】
① 丁文静、韦冬余. 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6):80-81.
如何使高中语文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亟须提高。
在新的课程背景,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较强职业道德标准,如要明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而是学生群体中的“平等的首席”,是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话语霸权主义,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的位置上走下来,参与到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中来,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热爱语文、有事业、有责任感外,还必须做到:
一、要有的语文理念。高中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新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老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不仅仅在课堂宣读教参中的答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要共同参与、平等对待、加强合作。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语文教师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更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美学、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他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笔者以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四层,最基层的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和普级教育知识,这类知识是一切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是干一切工作,学习一切专业的基础,这一类知识是非专业的普通知识。上每个人知识无论多么渊博,多么艰深,曾垒起多么高、多么尖的知识宝塔,它都是离不开这个坚实的基础。第二层知识是熟悉社会科学和其它百科知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高中语文《不钟山记》涉及到地理学,讲霍金涉及到物理学,讲《琵琶行》涉及到音乐等等,只有熟悉了这一层知识,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第三层知识是和语文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它能提高人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选择和指导。最后一层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金顶――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它是任何一个教师从师这个职业的最重要的知识储备。
语文老师还需有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教师还应是者,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教法的研究,这要求教师由凭经验转变为凭借,才能完成由“教师匠”、“语文师傅”向“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语文教师要有较强教学的管理能力。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管理。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作,语文教师就是教学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的管理就是实现学生语文活动的自动化管理。语文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要善于解剖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学会倾听,学会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在真正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爱好和要求基础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布置不同的练习,采用不同的教法,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自由讨论式,综合研究等多种,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相关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将科学与人文巧妙融合,其既包含语文学科中的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学阅读知识及文史常用知识等,又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因此,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多种能力方面,例如: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归纳和演绎的能力、类比和推理的能力及查阅资料和使用工具的能力等。由于“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创造力。
三、培养“科学素养”的三个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和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包括辩证的思维方法、多种逻辑思维方式和具体的学习方法及其操作方法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三个培养“科学素养”的策略。
1.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可通过论述类、人物传记类等文本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宇宙的边疆》《凤蝶外传》和《动物游戏之谜》等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认识科学的发展,畅想宇宙的秘密。又如,在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时,教师既可让学生感受“传承”和“探究”的意义,又能使学生体会逻辑严密的语言的魅力。另外,在教学《宇宙的未来》一课时,教师既可让学生憧憬宇宙的未来,又能使学生感受作者对科学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高中语文教学如果能准确把握学科中“科学素养”的主要方面——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就能使高三阶段的语文教学兼顾多种文体的个性阅读方法,体现学科思维的共性。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化繁为简,又可使学生迅速找到合理的思维路径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2.利用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议论文的写作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传授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包括:提炼论点、展开论点,对论据材料进行取舍、阐释、论证和评价等。系统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更能培养学生敏捷、灵活、深刻和独创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合理利用因果关系”(高三写作训练专题)这一内容时,教师既可通过对“溯因究本”的分析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仔细思考和深入分析的能力,又能启发学生结合以往所学,归纳审题立意、分析说理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又如,在一次作文课上,在出示《房祖名心怀感恩》这一例文后,学生立刻发现其论据未能围绕论点进行分析,导致道理没有阐明。此时,教师可让大家思考:为什么房祖名心怀感恩就能促其成长?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溯因究本”的思维方法。于是,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找到原因,从而完成了这一例文的修改和补充。这样,学生掌握了“溯因究本”的思维方法。之后,在“课堂练笔”环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溯因究本”的思维方法将分析引向深入,最终达到仔细分析、深入思考的目的。
3.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 开启了人们心灵的尘封已久的窗口,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我国语文教育从五十年代开始, 一直沿袭着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理论, 不断重蹈着“应试教育”的轨迹, 对考试严防死守, 万无一失, 在深重的升学与英才教育中, 迷失了教育主体的个性.
【关键词】开启了人们心灵的尘封已久的窗口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 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人文说” 是当今世界人文主义教育思潮风起云涌的有力回应, 强调人对世界的优先地位, 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 重视情感的和谐、环境的熏陶和内心的体验, 注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的表现。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把语文教学弄得山穷水尽之际,“人文说”的提出, 另辟新路, 开启了人们心灵的尘封已久的窗口,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我国语文教育从五十年代开始, 一直沿袭着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理论, 不断重蹈着“应试教育”的轨迹, 对考试严防死守, 万无一失, 在深重的升学与英才教育中, 迷失了教育主体的个性; 在“书院教育”的怪圈中爬循, 教育成为“掌握知识”的过程, 人类知识的浩如烟海也使得对知识的掌握深感重负和困惑, 知识的不断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对知识价值的漠视, 伴随着心灵的苍白和心胸的狭窄, 教育缺少智慧和灵性, 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得死, 学生读写太少, 教学脱离生活, 整体效率不高; 长期以来, 不少教师往往是从自己的箱子里寻找工具去解决问题, 很少从箱子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工具, 即“常规思维”,“习惯思维”产生的巨大惯性, 这些思维中的非理性因素, 已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思维中, 形成思维误区, 客观上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宽度和深度。
二、人文教育与中学语文人文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进步的现代人, 即通过提高人文素养, 使人活得更自觉, 更高尚, 更高雅, 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 更重视精神追求。人文内容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人文知识为“智”, 人文精神为“德”人文不是科学, 而是文史哲, 人文求善, 是为人本, 是民族存亡之根, 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 寻求人的自由发展和完善, 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的关注, 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 要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 必须在人文实践活动中, 重视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 重视让学生去体会并参与良好的人文环境,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article/66/3188.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摘要】语文教育现状概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已不容质疑,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教学效果,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一下途径入手。我们的教育要以高尚的思想引导人教育人,以美的作品感染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关键词】语文教育现状 概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教学效果 要以高尚的思想引导人教育人 以美的作品感染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 职称
【正文】
语文教育现状概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已不容质疑,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教学效果,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一下途径入手。我们的教育要以高尚的思想引导人教育人,以美的作品感染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有理想召唤,有道德指导,有文化有品位高素养的,有法律意识的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现代化的教育自然要有它进步的一面,进步不是只在外在的物质,我们要的不只是外在丰富的物质条件,我们要的更是内在的充实,对未来怀着美好而崇高的憧憬的积极的一代新人。
而这些都不能离开我们的语文教育,而我们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在我们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如何用我们的真情打动人,以我们的学识引导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且现在的孩子独立意识尤其强,要求更多的自我空间,但这同时,也有更多的心灵空缺,需要我们的教育去占据,心灵这地方,你教育不去占据,其它东西就会去占据,所以我们要的教育是可以打动人心的,深入孩子内心的教育“。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我们的教育者和学生的关系很微妙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所面对的是独立的个体,看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们的灵魂都会为之欢欣雀跃,会会心的微笑,尽管每代学生都是那么成长起来的,但是我们还是会为之倍感幸福。因为从学生那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过去。那是教育者莫大的欣慰。那是我们老师最为得意的地方,是上帝对我们教育者无价的无形的奖赏,一切外在的奖励在它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那是属于我们师生见间不可言传的秘密。2 改进应试教育中某些不足之处2. 1 发挥我们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的积极作用。日本学者香山健一认为“:从文明史的角度看,进步基于差别。单调就是死亡,再生于对比之中。如果没有一点理想的境界,我们的智慧就将冬眠,与此同时,生命力、行动的欲望也将沉睡。追求单一的心理,使人类贫乏。它从共同事业中抹去了每个人的独特因素。“”一切向平等方面迈进的社会,在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有出现动机麻痹的危险。”[]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好地方,但是人文性的东西有时候是不宜细化的,也不容易解剖的,审美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模糊的朦胧的意境,更多的时候靠我们的形象思维去感悟,去把握。不能够像以前上课那样把所有的语文课上得就是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分析所谓的写作特色,抄在黑板上,让学生云里雾里的背诵。
【文章来源】/article/43/6394.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2016年全国课标卷三套试题作文命题的思维考查来看,全国课标卷Ⅰ“获奖之后”,考查的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由果溯因的思维、由此及彼的思维。全国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考查的是思辨比较思维。全国课标卷Ⅲ“小羽的创业故事”考查的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思维的角度与层次。这是考查思维的角度与层次。
纵观近三年来的新课标卷、近十年的全国课标卷作文,从思维考查方面分析,主要考查三个层面的思维。第一层面是思维的限制性、思辨性、比较性,第二层面是大与小(以小见大、化大为小)、此与彼(同类相比、由此及彼)、个与类(由个及类、多为解析),第三层面是辩证思维、批判思维、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思维的限制性,即思维的指向性。如2016年全卷Ⅰ“获奖之后”,只能写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发展与评价,全国卷Ⅱ“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只能写语文素养的提升问题,指向性非常明确。思辨性,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比较、选择、多角度等方面,如2015年全国卷Ⅱ(甲)材料作文“风采人物评选,三名候选人谁更具风采”,2015年全国卷Ⅰ(乙)材料作文“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开车接电话”,小陈该不该举报父亲,体现了思维的比较性、选择性。第三层面是辩证思维、批判思维、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
为了确切了解目前中小学师生语言素养现状,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寻找教学的最佳决策起点,江苏省常州市中小学写作教学郭家海名教师工作室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合作,研制了“中小学写作核心素养现状调查问卷”。问卷问题列有两种选项:一是“不同意”;二是“同意”。工作室于2017年3月15日至5月15日在C市市区随机选取8所小学,抽取318名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研究样本。一共发放正式问卷318份,回收有效问卷301份,有效回收率94.6%。
二、调查分析与结论
为了聚焦所研究的问题,本文将重点分析城市小学语文教师涉及教学的“语言素养”情况。“教师语言素养”主要由“素养认知”“素养策略”“素养行为”三个具体维度构成。认知维度代表性题项分别是“教师个人写作水平高或者给学生写下水作文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作用很大”“教师语言能力强,审美水平也强”和“语言水平高,语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高”;策略维度代表性题项分别是“背诵古诗词和经典古文是提升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师提高语言素养最主要的方法是经常写作”和“语文教师大量阅读可以提高语言素养”;行为维度代表性题项分别是“我自己阅读的时候会特别注意作者的用词”“我每学期也会写些日记、随笔或者新闻报道、教学论文”和“我平均每星期读一本书或一本文学类、教学类杂志”。下面对三个维度的调查的结果予以分析。
(一)调查分析
1.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对语言素养及其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知
经过多次验证,认知维度最后选择的代表性题项有三个,分别是“教师个人写作水平高或者给学生写下水作文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作用很大”“教师语言能力强,审美水平也强”和“语言水平高,语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高”。这三个题项中,前一个是正向题项,后两个是反向题项。调查发现,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言素养认知维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P=0.000<0.001),不同年段教师对语言素养作用的认知判断见表1。
认知1是第一个题项,具体问题是“教师个人写作水平高或者给学生写下水作文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作用很大”。整体上城市小学语文教师持赞成态度,总计达83.8%。其中,中年级教师认可度最高,高出其他两个学段教师7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教师否认率高达9.3%,可能与其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涉及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少有关。
认知2是第二个题项,具体问题是“教师语言能力强,审美水平也强”。这是一个反向的题项,教师的“语言能力”与其“审美能力”并不呈因果关系。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有88.5%的城市小学语文教师都认同了这个没有因果关系的判断。其中,高年级教师认同度相对较低,高年级教师否认率是低中年级教师的3倍以上。
认知3是第三个题项,具体问题是“语言水平高,语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高”。这也是一个反向题。与认知2相比,这个表述更荒谬。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与其“思想道德水平”没有任何因果关系,这是一个常识。相对于认知1与认知2,这一题认可度要低一些,占总人数的69.8%。但是从整体上说,城市小学语文教师有这样的认知仍是让人深思的。
2.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对提升语言素养策略的认同
策略维度在验证后筛选下来的三个代表性题项分别是“背诵古诗词和经典古文是提升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师提高语言素养最主要的方法是经常写作”和“语文教师大量阅读可以提高语言素养”。调查发现,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语言素养策略维度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P=0.000<0.001),不同年段教师在提升语言素养策略上的认同见表2。
表2 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对提升语言素养策略的认同
■
策略1是第一个题项,具体问题是“背诵古诗词和经典古文是提升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背诵古诗词和经典古文”是千百年实践检验出的提升语言素养的良策,城市小学语文教师总赞成率达到88.4%,仍有11.6%不赞成,其中集中在低年级,也许与低年级教学中背诵积累的要求没有中高年级高有一定的关系。
策略2是第二个题项,具体问题是“语文教师提高语言素养最主要的方法是经常写作”。“背诵”是输入,写作运用是“输出”。语言素养主要体现在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上。调查发现,中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师不认同的比例比较高,都是9.3%,是低年级的4倍。从教学的角度看,中高学段都进行了正式的习作教学,却有近20%的教师不认同写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现象。
策略3是第三个题项,具体问题是“语文教师大量阅读可以提高语言素养”的。三个学段的教师在认同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3.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对提升语言素养行为的认同
行为维度验证筛选出的三个代表性题项分别是“我自己阅读的时候会特别注意作者的用词”“我每学期也会写些日记、随笔或者新闻报道、教学论文”和“我平均每星期读一本书或一本文学类、教学类杂志”。调查发现,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语言素养行为维度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P=0.000<0.001),不同年段教师在提升语言素养行为上的认同见表3。
表3 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对提升语言素养行为的认同
■
行为1是第一个题项,具体问题是“我自己阅读的时候会特别注意作者的用词”。这个题项是对第二个维度第三个题项的检测,即不注意文章语言使用的“大量阅读”是很难提升语言素养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1.7%的小学语文教师认同“注意文章语言使用”,88.4%的小学语文教师阅读中都不注重作者的语言使用。认同的学段中,中学段教师比例最低,只有低、高学段的一半;不认同的教师中,低中学段比例最高,高出高学段5-7个百分点。
行为2是第二个题项,具体问题是“我每学期也会写些日记、随笔或者新闻报道、教学论文”。本题与维度二第二个题项呼应,都是关于语言素养的运用。题项提供了四种语文教师经常涉及的文体样式,在四种选择一种的认同中,总量只有81.4%,有18.6%小学语文教师半年都不动笔,尤其以中高学段为甚。
行为3是第三个题项,具体问题是“我平均每星期读一本书或一本文学类、教学类杂志”。本题与维度二第三个题项呼应,都是关于语言素养积累的。让人困惑的是,在策略选择上,小学语文教师100%认可“大量阅读”的重要;但是,在个人行动上,每个星期都有一定阅读量的人数比例只有65.1%,高达34.9%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怎么阅读,尤其以低年级为甚。
(二)调查的初步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关于城市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现状,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关于语言素养的认知有比较严重的偏差
认知偏差明显体现在维度一的两个反向题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重,主要是语文教师对理性思维重视不够,多从个人感觉出发,简单将“审美素养”与“道德素养”等同于“语言素养”,忽视了许许多多语言素养很高的人在审美素养乃至道德素养方面的严重不足。以中外作家为例,他们的语言素养都很高了,但是奈保尔、胡兰成、塞林格、谷崎润一郎等都是缺乏道德素养的人。实际生活中,人品与文品并非总是一致。
2.语言素养养成的意识与行动不一致
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主要体现在维度二和维度三的“积累”与“运用”四道题项上。“积累”方面,维度二第三题与维度三第三题严重不一致。这种不一致直接颠覆了“师范”一词,因为许多语文教师已经变成自己不读书,但赞成多读书、只要求学生多读书的人。“运用”方面情形略同于积累,也反映了语文教师自身不动笔,却要学生多动笔的现象。
3.不同学段有关语言素养的认知与行为有差距
由于小学三个学段差异较大,有些教师长期在某一个学段教学,从而形成学段意识局限。例如维度一第一个题项,一、二年级有9.3%的语文教师对“写作”没有感觉;维度二第一个题项也体现了一、二年级语文教师的特点。
三、城市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提升建议
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对当前城市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水平的提升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加强理性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检验阅读
由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基本上是文科出身,来自偏重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中文系,长期接触感性作品,严重缺乏理性思维的训练,于是出现诸多语文教师在追求“个性”“感觉”“浪漫”的同时,缺乏“共性”“科学”“实证”的审辨眼光与研究视野,从而出现调查中近70%的语文教师无法判别“语言水平高,语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高”这样的逻辑谬误的情况。因此,矫正方向是积极引入理性阅读,进行科学研究,将日常阅读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行检核,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二)从自身做起,多读书,多动笔
化“观点”“想法”为行动,从自身做起,多读书,多读理性的理论书;多动笔,多结合理论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语文教师不是“小资白领”,读书主要不是休闲娱乐;语文教师也不是作家诗人,写作主要不是文学创作。读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阅读专业理论著作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写作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结合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三)走出学段藩篱,放眼成长过程
调查发现,同样是小学教师,不同年级段的教师在语言素养的不同维度上显示显著差异。究其原因,有一部分是长期处于一个年级段所造成。显然,对语言素养的认知、策略与行动不能完全由所教年级段教学内容有无决定。有些教师个人价值判断、审美标准受所教学段教学内容的局限,因为小学低学段没有整篇的习作教学任务,就忽视自身写作,这是十分要不得的。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于学生培养要着眼于其一生成长,于自我修炼要着眼于一生的丰盈。即使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关注12年完整的基础教育,不能小学不关注初中,初中不关注高中,高中不关注小学。至于小学内部,更应该六年整体一盘棋,而不应该内部再行割裂。
由于调查范围仅限于一个城市,抽取样本仅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因此,本研究对当前城市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现状的描述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师曼,等.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1关于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2000年版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但此处的语文素养的意义与地位并不十分明确,直到21世纪初我国相关教育部门颁布的两个语文课程标准才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后,教育界学者纷纷对语文素养的核心内涵与特征进行了探讨,雷实认为,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记忆和情感态度价值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1]。罗晓辉则认为,语文素养是思想感情、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等的有机整合[2]。郑新丽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知识和语文思维方面的修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3]。综合众多学者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断丰富语文知识,积累和建构语言,发展与提升语文思维能力,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时展要求的必备的素养即为语文核心素养。研究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与塑造其人格为基础,着眼于时展要求,决不能脱离社会,建造“空中楼阁”。另外,还要着眼于语文学科的独特属性,也就是理解清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区别,我们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2关于社会互动教学模式
我们应该对初中语文知识教学树立正确、积极的态度:正视初中语文知识素养在整个语文素养中的独特地位,正视初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到高中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推动器,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催化剂。学习初中语文知识是极为重要的,切不可一谈初中语文知识就色变。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初中语文知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1、初中语文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
初中语文知识是学生学好初中语文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有深厚的语文知识作铺垫,就插上了语文能力提升的翅膀;倘若只强调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熏陶、感染,自然生成语文能力,其效率实在不敢恭维。我们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例进行说明:学生在小学开始接触了汉语造字的基本知识,比如形声字的有关知识,在初中作为自学板块进行进一步强化,这就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2、初中语文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感悟力和领悟力
语感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要件,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标尺。语感的形成途径多种多样,小学阶段在朗读、感受、体验、品味、交流和表达这些能力中已有雏形。初中语文知识和语感培养让这些能力更加成熟。比如,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对语言的领悟力就会大大增强,有助于形成语言的流畅感和形象感,为高中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初中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素养的内涵极为丰富,语文能力(听、说、读、写)属于语文素养,语文的学习习惯、方法属于语文素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也属于语文素养,文化视野、文化品位也属于语文素养,初中语文知识更是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举一个例子,如果连托尔斯泰、泰戈尔、莫泊桑、莎士比亚这些文学大师都不知道,能说语文素养高吗?如果连《威尼斯商人》《鲁宾逊漂流记》《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世界名著一点都不了解,能说语文素养高吗?如果连唐诗、宋词都不知道是何物,能说他的文学素养好吗?这些文学文化常识就是初中语文知识的重要部分。所以,初中语文知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初中语文知识,才能达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实际上,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且不说它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就是在课程目标中也多次予以强调。比如,关于表达方式,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关于文学作品,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等等。从这些表述来看,课标很重视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既不能停留在小学阶段的浅易,又不能过于复杂,至于教什么,怎么教那又另当别论了。
二、对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知识的梳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知识的内容比较广泛,大体包括:
1.语文基础知识,主要有
①词语,除积累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外,还有词语的构成方式:主谓、述宾、偏正、后补、并列;词语的感彩: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成语、谚语、格言、警句等。②句子: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句子的构成;病句的类型及其修改;句式的变换;扩句、缩句、仿句等。③标点知识,着重了解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冒号、引号、分号、省略号、书名号、破折号的用法和作用。
2.语法知识,主要有
①词语的分类:⑴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叹词;⑵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②短语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③句子:⑴单句类型:主谓句、非主谓句;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⑵复句(限二重复句)构成:单句直接组合,借助虚词组合;复句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3.修辞知识,主要有
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引用等。
4.文体知识
①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记叙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方位顺序、事件先后顺序;记叙的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②说明文:说明的对象:事物和事理;说明文的类别: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科普说明文;说明的方法:列数据、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诠释等;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语言: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③议论文: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提出的方式:开篇直接提出、结尾总结提出、中间提出、用分论点的方式提出、蕴涵在议论过程之中;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或曰:例证法、引证法等;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议论的语言:准确、严密。④实用文体,常用的包括标语、启示、计划、请假条、留言条、介绍信、说明书、广告词等。
5.文学文化常识
①重要的作家作品。②课本涉及的重要的文学常识。③主要文学体裁的基本常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童话、寓言、神话等。另外还有古代有名的文学体裁,如赋、词、绝句、律诗、散曲等。④文学描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6.写作的基本要求
会写记叙文,其他文体可以涉猎,不做强求。
7.古诗文语言常识
①字音:多音字、异读字。②文字: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下转12页) (上接13页)假借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④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8.语文学习方法性知识
①读书方法:朗读,默读;精读,浏览;跳读,速读;诵读等。②检字、检词方法: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等。③解读文章的方法:对话、探究、体验。④词语理解方法:借助词典结合语境理解;结合生活经验、自己的积累理解。⑤学习作品欣赏方法:联系时代背景评价作品的思想倾向;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⑥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一、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构成元素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基本功能是诊断与定位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并服务于课程目标。教学评价与课程目标是有机的统一体,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教学评价的目的、功能、内容和方法等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试内容和方式引导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是未来教学方向的导航,考试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测定学生学习成绩,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考试的目的、内容、方法是高职语文考核整体化的三个互为支撑的元素,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检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调整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应符合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语文课作为基础性、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从知识、情感、审美、道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文学欣赏和语言表达训练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拓宽学生的视野,塑造学生的品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交际、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判断是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未来对人生有了更高的追求。基于此,我们应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机制,以最大限度地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目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以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不够重视;从评价主体上看,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够重视;从评价功能上看,强调评价的等次评定功能,忽视评价的激励促进功能;从评价内容上看,重视对知识与技能再现性评价,忽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从评价的方法上看,重视书面考试,忽略对学生活动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无论是目的、功能或是内容、方法都不适应新的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
(1)考试评价内容和方法过分拘泥于教材内容。统一规划的教材具有权威性和普适性,但是从应用的角度讲,相对缺乏实效性和特殊性,本身编写、出版、发行的周期无法完全适应时展速度。目前,高职语文教育的考试内容仍依附于教材,以教师、教材、课堂为命题中心,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范围狭窄,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引起学生的心理惰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殊性和高职语文教学现实状况要求教师必须突破固定教材程式,充实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在考试和评价内容及方法上进行突破,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充实新内容、吸纳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2)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现行评价方式往往以标准化考试为主,标准化命题考试尽管能简化考核的程序和环节,保障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但由于教师命题时并不能完全达到科学化的要求,有的只流于题型的标准化。这造成命题只限于个别知识的检验,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能力的考察,弱化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重知识考核,轻实践运用能力考核。当前高职语文考试内容过分依赖于教材,侧重考核知识的识记和再现,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不够。常常用百分制表示某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对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等评分方法采用很少。其结果导致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实施。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采用的评价方式是最低标准评价,即合格评价,而不是激励评价,没有将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四、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
职业院校的教师作为教学评价改革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重新建立科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制定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方案,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在评价观念上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在评价功能上。要从过分强调评价的区分功能转向激励、促进学生发展功能。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语文考试应淡化对学生的理论性考试,将重点放在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上。从侧重区别功能转向发挥激励,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建立新的 语文学习态度。
(2)在评价内容上。要从单纯重视一元化知识评价向多元化能力评价转变。高职语文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能力,因此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要注重学生的运用能力评价,不仅要关注语文知识素养,而且要关注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获得这种能力的过程与方法。
(3)在评价方式上。要从侧重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评价、过程性评价,从单一的笔试向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转变。应倡导多视角,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实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个别化评价。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①可建立学生语文学习档案,通过制作课程记录卡,详细地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帮助学生及时反思学习过程;通过建立个人作品档案袋,将学生学习心得、日记、文学习作、哲思短语、小论文、他人评价结论、自我评价结果等进行收集,由校外人士、教师、辅导员、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评价,写出评语,并提出建议。②通过专题作业评价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程度,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校园新闻采访、信息报道、参与校园文学社活动、撰写小论文、辩论赛、演讲大赛、作文赛、诗歌朗诵比赛、现场设计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作业评出奖励等级,建立激励机制,将优秀专题作业在板报、校报上发表。③通过活动表现评价法,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课内外、校内外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认识应用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多方位评价。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激励,这将有效促进学生在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与进步。④通过问卷法了解学生的各方面信息。教师可以将需要了解的信息编制成试卷,通过学生的书面回答,了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观点与建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阅读视野、文学热点现象的关心程度、态度立场、价值取向等。⑤丰富考试形式,根据教学具体内容特点与要求,选择适宜的考核方法,如笔试、口试、调研报告、论文、读书笔记等方式,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着眼点,以提高高职语文考试的实效性。
(4)在评价主体上。应努力实现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的转变。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要求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教师单向评价学生转变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自觉地把握学习过程,这有助于学生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总之,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必须以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核心,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建立并实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卢锦明.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改革[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22-03
【作者简介】1.朱洁如,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1),高级教师;2.吴刚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线,与其他语文知识、技能和能力是纲与目的关系,纲举才能目张。叶圣陶先生说:“无论什么学科,都应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只有把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意义、实质内涵认清楚了,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明确目标和方向,才能提纲挈领、事半功倍地予以推进。
一、重视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意义
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小学语文课程至关紧要的部分,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和主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效和后劲。
1.学科关键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
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根本,它在小语学科中应该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小语学科所有方面的发展都必须依仗它、服务于它,它对小语学科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即使是在一年级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识字写字时,教师也必须清楚认识到阅读理解是小语学科关键能力,将识字写字教学纳入阅读理解的整体教学设计中予以统筹规划。通过识字读文,读文是目的,识字是服务于读文的;并随文识字,在读文中识字,识字是读文的伴生结果,读文识字的真正目的是更好地读文、更多地读文,小学语文教学要始终重视阅读理解这个基础。
2.学科关键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干。
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是小语学科发展的支柱,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所有其他学科能力都是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依托生长起来的,并为阅读理解能力的持续发展而服务。因此,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四两拨千斤的能耐,它是语文学科这棵大树的主干,树干强壮了才能枝繁叶茂。抓好了“吸收”或“输入”的阅读理解能力,“发表”或“输出”性学习内容中的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才如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系列化的输出性学习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从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小初衔接这一特点来看,有了小学阅读理解能力作枝干,第四学段7~9年级中的种种阅读目标才能逐步达成。例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1]所有这些目标的达成都必须以阅读理解为前提。同理,从阅读分类来看,理解性阅读也是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运用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记忆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等阅读的基点与支撑。
3.学科关键能力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和后劲。
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和学科能力发展的后劲所在。发展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对学好语文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各学科的重要后盾。学好哪门学科不需要阅读理解?又有哪个行业离得开阅读理解能力?它所带来的强大的后劲与可持续发展动力是不可小觑的。
二、阅读理解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实质内涵
阅读与写作是整个语文相互依存的学科两大关键能力,但在小学阶段则以阅读理解为主。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阅读理解,本质上是以交际言语领域为核心,兼顾艺术言语领域和科学言语领域的基础阅读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两大关键能力之一
1.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两大关键能力。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语文课程的定位来看,语文能力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这段论述对于语文课程的作用与价值给予了清晰的定位,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应培养的学科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文课程要实现其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彰显其重要的学科地位,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3]由此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应培养的学科能力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由此可见,语文能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吸收祖国语言文字成果,为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二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在人群中间,经验的接受和心情的交通是最切要的,所以阅读和写作两项也最切要。”[4]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阅读与写作的知识和习惯,指的就是能够运用阅读和写作知识、习惯去完成“吸收”和“发表”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管“吸收”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管“发表”的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关键能力。
2.阅读理解越来越成为独立的语文能力。
在阅读与写作两大关键能力中阅读不仅是向“读”学“写”的基础,而且越来越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我国的传统经验是‘读写结合’,但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读’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能力,已日益受到重视。它已不仅仅是为写作提供范例和导引作用,而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5]
阅读理解能力作为独立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可以从国内外有关阅读理解能力检测的发展趋势中窥见一斑。
美国学术能力评估SAT考试、英国英语能力测试、日本日语能力考级中均对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专项测试。国际著名的教育评价项目也都将阅读素养作为核心的测评内容。像PISA和PIRLS都是针对阅读素养进行的国际性评价项目,以此来监控国际范围内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其新颖、科学的评价理念和框架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本土化的阅读能力检测也陆续开启并逐渐步入正轨。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设立了“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项目(SAAE)。2006年9月,江苏省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项目组召开的“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协调会,并参加测试。SAAE项目组对“语文学业质量”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水平。[6]“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已然成为本土化小学语文学业质量检测的重要核心内容。
(二)培养基础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实际上,培养语文能力既有语文课程通道,也有日常生活通道和其他科目通道。就语文课程通道而言,“吸收”或“输入”主要由听、读完成,其中“读”是核心,“听”是围绕“读”而展开,并在促进“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有计划、有选择、经过优化设计、系统而高效地“读”出优秀的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专责,日常生活通道和其他科目通道无法代替。作为语文课程专责的阅读,可以称为基础阅读。“发表”或“输出”主要由说、写完成,其中“写”是核心,“说”是为了促进“写”的发展而进行的必要准备,并在促进“写”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地向“读”学“写”是语文课程的专责,日常生活通道和其他科目通道无法代替。作为语文课程专责的写作,可以称为基础写作。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两相比较,阅读理解是更为基础和重要的关键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是因为,语文能力涉及交际言语、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三大领域,亦即三种语体。三种语体的言语能力培养都以阅读理解能力为基础和核心。
相对来讲,交际言语广泛运用于社会日常生活,是每个社会人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言语能力,是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其中,阅读理解能力是交际言语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一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的文章是交际语体的主要外在物化形态,它们构成语文课程的主要篇目和课文文本。语文课程的读写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文章教学完成。其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精选文章的阅读理解实践,获得基础阅读理解能力,实现“吸收”或“输入”功能;通过向“读”学“写”,获得基础写作能力,实现“发表”或“输出”功能。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主体的交际言语领域,从先后顺序来看,文章的阅读理解在前,向“读”学“写”在后,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甚至整个语文教学的先遣任务。所以,“文章教学是语文教学首先要完成的任务”。[7]从语文学习的主次来看,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和精力必须用于大量文章阅读,才能有效吸收一个民族集体积累起来的基本交际言语成果,才能为作为一个学生个体写作能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没有“吸收”或“输入”的阅读理解作铺垫,“发表”或“输出”的写作几乎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至于以诗歌、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为外在物化形态的艺术言语,以及以学术论著、政治读本和法律文书为外在物化形态的科学言语,这两种语体的言语能力培养更是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主,小学阶段基本不涉及这两种语体的写作能力培养问题。一方面,与交际言语相比,艺术言语和科学言语的实际运用,无论在人群、场合、范围和层次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是较高层次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对处于语文学习初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艺术言语领域和科学言语领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不宜作过高的要求。甚至只需在这两个领域粗读一些基本篇目,获得一些初步的阅读实践经历,开阔一下视野,学得一些艺术言语和科学言语基础知识就可以了,而对这两个领域的写作能力则完全不必作出统一的要求。另一方面,以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来看,我国语文教育以文学体验为主要取向的传统则应该转向以获取信息为主要取向的现代语文教学了。
所以,从各方面综合起来看,以交际言语领域为核心,兼顾艺术言语和科技言语领域的基础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它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的核心素养。
全面准确地厘清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对于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改进小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也唯有如此,加强小学语文学科建设、提升学校和区域课程领导力才不会是个遥远而空泛的口号。
【参考文献】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