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7 18:51: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1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制定长期远大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针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以战略高度的视角制定预期性部署,对各自为政的科技管理体制打破,强化和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法律保障,全力保护知识产权,对于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并转为实际应用的单位和个人要重奖。组建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的保障机制,健全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把农科研投放在公共财政保障上。要重视农业科研领域,把农业科研作为农业持续增长的需求。制定远大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目标,不但是农业经济保持长期平稳发展的重大措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取得进步也必须这样做。国家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从长远着想,使农业科学技术工作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从而促成三个层次配置的最优化,给予我国农业由现行农业转向新兴农业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2.2努力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快速将农业科学技术转为实际应用
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科学研究转为实际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转为实际应用涉及到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从广义上讲,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包括科技提供、转化、需求及科技条件系统等组成的大系统,包含创立、完善有关机制收入分配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调控机制等运行过程。从狭义上讲,科研成果转变主要由实验室研究、实验性试验、生产性实验、工业化生产等步骤组成,应管控大学、科研机构、研究开发及成果实际应用接续体系。做好大学、科研机构和工厂及地方的科技联系,发动全体农业科教研究部门与民营企业参加多元化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农业科学工作要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操作,生产企业部门的需求是科学研究的推动力量,科学研究成果只有转变为实际应用才能使社会增值。生产部门以自身优势研发、引进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转为创新型主体与推广技术的载体,科研部门、主导企业和农民结成紧密利益相关体。这种利益相关体是教学和科技成果孵化器,推广优良品种的产业部门,发挥有力科技辐射。
2.3提升农业科技人才水平,健全农业人才市场
教育、科学、人才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将科技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依靠科技、管理方面的人才,使其通力配合,才能形成“政、企、校、研、资”全方位互动。所以需要组建和完善以知识产权作为参股的机制,强化知识资本在高新技术中的作用,使知识资本准入门槛降低。另外,具备条件的地区组建地区人才储备库,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大学和科研机构要为地方培养一些有知识、有技能、会管理、善经营的新一代农民,采取远程教育和专业讲座等方式,将各个最新农技项目散播于农业地区,为农村基层单位造就科技推广工作者。为防止人才流失,主管部门要给予科技工作者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我国的激励人才流动要素、市场选择的新型机制才能建立,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4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健全农业推广体系
强化改革和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关系到农业现代化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农技站已经形同虚设。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容忽略基层推广站对农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要组建现代化推广体系。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既不能迎合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产品交易对我国现有农业经济产生的冲击,所以必须在保证农机推广体系平稳的条件下,加深体制改革。组建符合新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不把追逐经济效益作为目标,要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社会利益。各个地区要以现实情况为出发点,深入地发掘地区农业的发展潜力,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准入资质,不能让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坑害消费者。提高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指导农民抗击各种风险。
1、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农村小康社会
计算机技术及相应的网络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为社会的发展及进步做贡献了图里。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应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为加大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及各方面交流,并实现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社会做贡献了巨大力量。
2、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产业化经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完成,使得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化,家业经济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及发展,就要加强农村之间的产业结合。
3、有助于培养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
发展农业的根本之一便是发展农业技术,强大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及产品质量。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技术的研制当中,可有效地提高农业技术人才的科研水平及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培养出的新型农业技术人才,反哺于农业发展,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4、有助于转变传统的农业经营形式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可以转变原有的单一形式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经营模式可参考如今的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模式,来实现地区农产品的宣传,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从而提高销量,使农民增收。
5、有助于帮助农民实现经济效益的创收,提升农民的生活质水平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其最终目的均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而原有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及策略过于被动,农民没有自主的掌握市场。
二、农业经济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途径
在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并未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这使得农业经济中的诸多管理工作仅仅是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地实现其具体价值,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计算机相关技术在日常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和效率。
1.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
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各行各业都争先利高信息含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拓宽视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同样也应该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从而实现对新知识及新技术的不断认识,优化并革新原有管理技术。
2.依靠计算机技术,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我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及农产品产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相应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却并未有前两者那样优异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多年来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加强,以及将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有所提升,在未来的农业经济管理中,应加大力度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并在县、乡等基层单位为建设基础,积极利用国家调配的各项农业管理专项资金,并且引入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从而有效的加快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步伐。
甜脆豆属皱粒、软荚型豌豆品种,其嫩荚、种子和嫩梢均可供食用,可鲜食或做罐头原料,尤其是嫩荚鲜甜可口,质嫩清香,营养丰富,很受市场欢迎,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2005年我省从云南引进甜脆豆进行大规模种植,由于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作物有机物质积累十分有利,所引进的甜脆豆平均采鲜荚11.25t/hm2,最高可达22.5t/hm2,收益2.25~4.50万元/hm2,是种植油菜的1.65~3.30倍(当地种油菜的平均产量为3402kg/hm2,以市场价4元/kg计),是种植小麦的4.0~8.1倍(当地种植小麦的平均产量为3961.5kg/hm2,以市场价1.4元/kg计)。目前,甜脆豆已成为我省的特色蔬菜和农民增收的特色作物之一。
1播前准备
茬口一般以小麦、洋芋、油菜、非豆科作物及其他蔬菜茬为主,切忌以豆科作物为前茬。甜脆豆耐肥、不耐旱、不耐湿,要求选用避风向阳,以易排灌、耕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进行栽培,特别是磷肥充足的土壤最为理想。适宜我省种植的甜脆豆品种有台湾甜脆豆、奇珍76、甜脆761、甜引1号等。前作收获后,深翻20~24cm。冬季灌水或播前灌水,待地皮半干后结合浅耕整地施足基肥,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5~60t/hm2,磷酸二铵300kg/hm2(或过磷酸钙900kg/hm2,尿素75~120kg/hm2)。氮肥不宜过大,否则容易造成徒长,形成花而不实,从而影响产量。
2适时播种
播前用40%盐水选种,除去浮籽及残粒,精选大粒饱满无病虫斑的种子,取出后晾干备用。将选好的种子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3%~0.5%进行拌种,闷种12~24h,预防根腐病和枯萎病。当地温稳定在3~4℃,土壤解冻后即可播种。我省在4月上旬播种为宜。采用等行开沟点播,播种沟方向与当地主风向相同。一般行距70~100cm,单行种植,株距2~3cm,播种深度4~5cm,每穴点播1粒,播后覆土5~6cm,打细土块。用种量108.7~115.4kg/hm2,保苗密度47.1~50.0万株/hm2。
3田间管理
3.1除草
苗齐后及时中耕除草,要求除早、除小,切勿伤苗。一般在株高5~7cm时进行第1次中耕,株高10~15cm时进行第2次中耕,后期茎叶繁茂,中耕易损伤植株,可人工拔除杂草。整个生育期需中耕除草2~3次。
3.2追肥
进入花期后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施,10~15d喷施1次,共喷3~4次。喷肥应在晴天下午5时以后进行。在开花结荚期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追施喷施宝等富含硼、锰、钼、锌等微量元素的高效肥料,有利于提高产量。
3.3浇水
甜脆豆怕旱又怕涝,整个生育期需要较适宜的空气湿度及土壤湿度。在生长期间应注意水分的管理,播前浇足底水,出苗后应控制水分,防止幼苗徒长;现蕾至初花期浇头水;开花结荚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可根据土壤墒情7~8d浇1次水,此期不能干旱,否则会引起落花落荚。全生育期浇水4~6次。浇水原则是雨水多则不浇水或少浇水,干旱则多浇水。雨水过多时易烂根、烂秧,要注意及时排水。
3.4搭架
播种后应及时准备柱杆、铁丝、线绳等。当幼苗长到10~15cm,蔓长到1~2cm时及时搭架,柱杆高4m左右。在每行两头顺播种沟方向埋设立柱(可用水泥柱或木杆等),埋入地下40cm,顶端用拉线、地锚等固定。立柱埋好后,在立柱上方距地面2.5~3.0m处拉一水平铁丝(一般用10号铁丝)用于吊蔓,并用卡线钳尽量拉紧。在紧靠铁丝每隔5~6m埋设一支架(支架要深插入土中),在支架杆顶端用扎丝将铁丝扎紧以支撑铁丝,防止倒架。架搭好后开始吊蔓(一般采用封口线吊蔓)。吊蔓时将封口线绕在水平铁丝上,一端缠绕在幼苗的2片托叶上或茎部,保持吊线不松不紧,顺便将幼苗主茎缠绕在吊线上,使幼苗茎蔓沿吊线向上攀缘生长。一般每穴吊一线。通过搭架绑蔓使豆苗茎蔓均匀分布在空间,有利开花结荚,正常生长发育。否则茎蔓匍匐在地面,不仅田间管理和采收不便,而且下部茎叶容易腐烂招致病害。吊蔓结束后,要经常检查,缠线给脱吊幼苗进行扶茎绑蔓牵引。对于有徒长趋势的植株,过多的侧枝应适当摘除,使豆苗茎蔓在空间均匀分布。
3.5勒腰线
为防止甜脆豆植株倒伏,便于田间作业,当幼苗长到50cm高时,进行第1次勒腰线,长到1m高时进行第2次勒腰线,以后每隔50cm就勒1次腰线,一般要勒3~4次腰线。
4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斑潜蝇、蓟马、蚜虫。在防治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建议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掌握在病虫害尚未发生或发生初期及时防治,主要是喷药保防,防止在田间蔓延。防治根腐病主要是药剂拌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闷种12~24h后播种)和植株生长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防治白粉病主要是避免重茬和低湿地种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连阴雨或灌水后田间湿度大时,在田间发现白粉病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并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隔10d喷1次)效果好。防治潜叶蝇可清洁田园,将田内残株及杂草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蛹,发生早期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1.8%爱福丁2000倍液、绿莱宝、潜停、蚜满斩尽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控制虫害在幼龄期,一般7~10d喷1次,连喷2~3次。农业防治蚜虫主要是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避开,尽量连片种植,以切断或减少蚜源和蜜源。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黄板诱杀和银板避蚜,以降低田间蚜虫密度。化学防治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应掌握在蚜虫初发期,将蚜虫消灭在点片阶段。首选药剂是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喷雾,对蚜虫有特效并能保护多种天敌;优先选用10%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7~10d喷1次,连喷2~3次。
5及时采收
花后7~10d采收,此时荚已充分长大,荚内豆粒尚未膨大,果荚很薄,荚厚宽不超过1cm,此时为鲜荚最佳采收期。采收标准:甜脆豆荚长6~7cm,荚宽1cm,花萼鲜绿,不能变褐色,豆身颜色鲜绿无斑,无虫害,无损伤。采收必须根据田间长势分批进行,切忌折断蔓茎,碰落花朵。采摘时握住豆柄,在豆柄节处向外侧轻轻一折即可摘下。为保证豆荚采摘时不受损伤,要轻拿轻放,采收人员要剪短指甲或戴手套,以免指甲划破豆皮,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外观品质。要及时摘除伤痕豆荚和遗留老荚,以使营养及时供应幼嫩荚。采摘时切忌用剪刀剪采,否则费工费时,还易伤荚。采摘应在上午6~9时、下午4~6时进行。采摘后应及时交售,防止鲜荚受热萎蔫,从而影响品质和产量。采摘后的鲜荚切忌用水浸泡,防止花萼受伤,否则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发霉腐烂,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结构相对复杂的专门化生产工具,一般进行作业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操作人员的使用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差别较大。同时,作为一种生产工具,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机械零部件也会因正常磨损而引起使用性能下降,影响到正常使用。所以,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中缺少不了维修保养这个环节。本文就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中过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业机械的保养
农业机械的保养要按照“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切实执行技术保养规程,动力机械要按主燃油消耗量确定保养周期,按时、按号、按项、按技术要求进行保养,达到技术保养标准,确保机具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农业机械的保养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当地农机管理部门规定的内容进行。机车的高级保养应在机务管理人员指导下在室内进行。燃油动力机械要做到四小漏(小漏油、小漏水、小漏气、小漏电)、五净(油、水、气、机器、工具)、六封闭(柴油箱口、汽油箱口、机油加注口、机油检视口、汽化器、磁电机)、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配套农具要实行常年修理,做到三灵活(操作、转动、升降灵活)、五不(不旷、不钝、不变形、不锈蚀、小不件)、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
二、农业机械的维修
1、从农业机械维修的技术方面,无维修设计是其理想的目标,即使需要维修也是很简单的,基本上不花费时间费用。但现实情况不能兼备理想的设计制造工艺、理想的工作环境、理想的操作使用程序以及理想的使用者。因此无维修设计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这就对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及维修技术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以前由于农业机械基本是由各级国营农机站掌握和使用的,维修体制基本沿袭前苏联计划维修体制,也就是预防维修制,即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大修或更换部件,而维修周期都是基于过去的统计数据确定下来的,所以又叫定期维修。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设备诊断技术也随之发展,且诊断的技术及设备日益全面和简单。如以前测试拖拉机功率用水力测功率,随后又发展到简易机械式测功仪到便携式电子测功仪,使很多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定部位的故障得到了更明确的结论,减少了维修的盲目性和材料、人力的浪费。这种根据状态进行维修的方法叫预知维修,它取代了过去的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它与定期维修所不同的是:一个是以时间决定维修活动的维修,一个是以现状决定维修活动的维修。预知维修较预防维修有以下4个优点:一是减少了机械引起的灾害;二是增加了运转时间;三是减少了维修时间;四是提高了生产率。但是,如果缺乏用以确定缺陷的检知方法,或者设备诊断所需的费用大于设备诊断所得到的收益,则不宜采用预知维修的方法。
2、从农业机械维修的经济方面看,即设备的使用、维修、更新只能以经济寿命为依据。经济寿命是指设备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但由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使设备的使用经济性下降,如果继续使用这种设备,将会造成经济损失。也就是设备运行到一定时间由于费用急剧上升,就必须进行修理,这样才能在合理费用支出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设备每进行一次这样的循环,费用就较前一次上升一些,运转周期就短一些。经过数次循环后,就必须考虑更新设备。
3、从农业机械维修系统的经营管理方面看,经济效益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农业机械维修的经营管理同样是围绕着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目标来开展活动的。这就需要用经济理论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维修技术政策方针措施的经济效益,建立评价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和确定其最佳使用寿命,进行设备一生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对设备的修理、改造和更新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最优方案,为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当前随着农机向着小型化的发展,及农机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农机维修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维修过程中频繁出现质量纠纷和质量事故,侵害了农民的权益。为了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有关部门对农机维修市场加强管理外,农民在对农机进行维修时也要做到理性和理智,切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维权意识。常见事故如下:
1、调试、修理或排除故障不切断电源动力
这类事故占维修事故总数的25%,未切断动力而进行维修作业,实际上是一种严重违反农机操作规程的行为,出事故也是必然的。虽然农机监理部门反复强调,但是不少机手仍我行我素,导致此类事故不断出现。比如有的机手在收割作业中,因碰到割刀缠绕杂草、输送或脱粒等部件堵塞、皮带脱落等小故障时,为了抢时间,在未切断动力的情况下,自接排除故障或安装,常常造成伤亡事故。
2、维修技术不熟练
机修工由于维修技术不熟练,未弄清机械部件结构,不懂拆装窍门,盲目硬拆硬装,凭力气蛮干,其后果一是会损坏零部件,二是一旦扳手等工具由于用力过猛滑脱,常会造成修理工受伤。如某一修理工在安装一台拖拉机电机时,由于拧螺丝时用力过猛,螺丝拧断,造成人从发动机上掉下,脸部被摔坏出血。
现在农村的拖拉机都是私人所有,不少机手贪图眼前利益,修理时能省则省,平时不注意检查、保养,农忙时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只求快,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造成维修事故多发。
4、修理工没驾驶经验
拖拉机经修理后,通常需要驾驶一下,有的车要试一下刹车等部件是否调整到位。有的车由于更换了活塞、缸套,需要牵引磨介。有的修理工修理技术还可以,但驾驶技术不一定行。如一台泰山-25型拖拉机牵引磨合时,开车的修理工无证驾驶,制动不及时,致使后车撞前车,造成拖拉机前桥、水箱等严重损坏事故。
5、维修设备不完好
完好的修理设备是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有的乡村维修网点,没有起码的维修设备,照样进行大修业务,形成修理事故隐患。如某乡农机站修理一台农用运输车,用小千斤顶和麻绳将485型柴油机抬上驾驶室,还未等固定,千斤顶滑脱,整个发动机向后倒去,麻绳根本拉不住,正砸在后面一修理工的手上,手指被砸断。深刻教训告诉我们,条件不具备不应接收大修理的业务。
结语:从以上农机修理事故分析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出现了故障要及时进行排除和修理,绝不能怕花钱而让机器带病作业。要机手记住,这样做是很危险的,若等事故发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机具使用中发现异常后要立即停机,查明原因并确认已排除后方能重新投入生产进行作业。遇到自己排除不了的故障,要找专业人员帮忙解决和修理。因此,应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使设备的完好率、出勤率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