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测绘技术装备论文

测绘技术装备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5: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测绘技术装备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测绘技术装备论文

篇1

    二、水文专业资产配置管理的主要问题

    1、资产配置与具体水文条件结合程度欠缺,每一个水文站点都具有独特的水文特征与自然环境,比如经济较发达省份已经可以完全取消的对讲机、通信铁塔在偏远省份就必须采用,雨量场设置条件在各省设置条件也不同,因此专业设备配置应考虑实际需求,结合地理、气候、环境条件统筹考虑。

    2、资产配置与单站任务匹配程度不紧密。目前各省水文站点资产配置主要依据《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sl415-2007)进行站点,而《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是水文站网通用型标准,且适当考虑了水文任务需求的专业资产配置余量,因此机械照搬规范,容易形成配置浪费。

    3、资产配置与管理模式不匹配。水文站一般地点分散、人员相对较少,随着大量的站点建设与设备配置投入,因单位编制岗位的限制,因管理人员不不够、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形成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4、资产配置与财务管理结合不紧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特别是专业资产配置,需要专业部门提供需求,一般不属于财务管理职责范围,在没有可靠分析资产使用的经济性、可靠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图方便工作,不管配置使用效率的现象。

    5、资产资产编码规则不完整。水文专业资产部分因专业任务需要在国家标准的资产标准里与测绘、气象、网络、通信、环保部门部分重复,按国家标准资产分类不清晰、资产类别不完整。水文资产信息不能实时调整、更新,信息不太准确,给水文站网规划、管理、分析及防汛测报等带来了诸多不便。

    6、资产处置报废更新处置程序亟待加强。报废处置与更新配置密切相关,水文行业资产管理通用资产一般各省财政主管部门会出台通用资产配置管理标准,依据《水文仪器报废技术规定》(sl415-2007)及有关国家技术标准文件,但因水文专业资产的专业性,单项资产金额较大,其报废处置更新一般由省水文主管部门负责从严控制,由于现阶段水文专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更新不断加快,可操作的专业资产报废处置程序还有待强化,水文行业资产处置报废亟需规范。

    三、解决思路

    水文站点多、分散但管理架构完整, 水文任务职责分类相对清晰、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基本完备,设备需求相对同质化、批量化,且因水文行业的垂直管理优势,具备统筹管理的基础。省级水文行业的专业资产配置管理应该以各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和需求为依据。从各省地理条件、水文监测专业需要出发,考虑各省财政状况和资产管理要求,在分析各地区水文管理架构和模式、水文专业技术标准和条件、水文技术设备应用和推广基础上,通过在分析水文专业要求基础上,建立既满足工作需要,又响应财政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的省水文行业资产配置管理模式,以促使水文行业资产管理规范化。

    1 、构建管理架构与模式

    省级水文系统生产职能分配方案为:测站——生产中心;县基地——应急、巡测中心;市分局——保障中心;省局——技术管理中心,建立“测站用校结合、基地巡急兼备、分局综合储备、省局统筹调配、行业分析评估”。职能分配结合各省水文任务、管理层次、水文技术装备特点。

    依托水文测站,按水文技术标准要求,推行对主要水文观测要素监测“用校结合、测站管理”的基层配置管理方案。

    县基地满足县水文巡测任务需要;满足应急监测分级任务需要;满足便携、移动式需要;满足所辖站点备用物资需要,满足物资管理的人员配置要求;依托县水文巡测基地,建立“急巡兼备、基地管理”应急、水文巡测配置管理方案。

    市基地满足区域水文巡测站点需要;满足应急监测分级任务需要;满足便携、移动式需要;满足测洪备用方案需要;满足所辖站点备用物资需要,即“储备保障、区域管理”;依托各市分局基地,建立“综合保障、区域管理”技术储备及设备管理方案。

    配置重点在省基地的装备, 管理重点在“调余剂缺、统筹管理”。行业管理重点在,统筹分析行业设备状况,分析评估工作方案、技术设备匹配状态,满足技术评价、考核、分析需要。依托省局基地及技术管理力量,实施全省水文生产任务、资产配置的“调余剂缺、统筹管理”管理调度方案;依靠水文系统实施新技术应用标准、设备使用评估“分析评估、应用管理”的五项管理体系。

    2 、明确任务需求与技术选配方案

    水文资产配置,应着力做好前期工作,细化单站单点任务技术要求、地理位置水系河床等特征,结合水文测验技术方案与经济发展,明确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减少盲目配置,解决资产配置的任务匹配、技术匹配、管理匹配问题。中国论文服务网,经济励志打造论文范文格式最完整、管理职称论文范文最详尽的论文资源网站。为广大需要职称评定,经济论文快速写作的客户提供有效参考。

    3 、制定统一编码, 提供准确信息

    资产配置的基础应建立在统一的水文行业编码基础上,以便于计算管理、分析,适时掌握资产信息,做到科学分析、利用统筹调剂,资产编码的一般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编码要有针对性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细化水文行业专业资产小类时,细化的固定资产必须体现水文行业固定资产特点与工作特征,便于直观统计水文设施与设备。

    编码要有科学性选择水文行业资产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细化的固定资产小类在功能上应与其本身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使分类体系结构具有稳定性。

    编码规则应系统性将水文行业资产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予以系统化表述,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固定资产之间的关系。

    编码应可扩展性信息的类别和分类体系结构应适应信息量急剧增长和变化的需要,分类体系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扩展的余地,其中包括新的类别的增补和在原有类别的基础上进行分解细化。

篇2

这是王华强给人的第一印象,经常漂泊在海上,他的皮肤晒得黝黑,但掩盖不住脸上的自豪,这是一种海测人独有的自豪。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简称“测绘中心”)这个中国海测行业发源地的技术岗位上,他一待就是八年,由一个技术员做到高级设备工程师,王华强有足够的理由骄傲,但他却没有,反而选择了一条让自己时刻绷紧神经的路。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海测工作需要严谨再严谨,完成任务必须次次都精益求精,王华强满怀一颗“匠心”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番海测事业,在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在专业技术上不断突破,在理论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2008年进入海测大队以来,他先后出色完成了马航MH370失联客机搜救、珠江口沉船应急扫测等任务,并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测绘保障任务,主持或参与南海海区多个重点工程项目测绘保障,斩获中国航海学会优秀测绘工程铜奖一个,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还为测绘中心引入GDCORS系统,大大提高了一线测量人员的工作效率。

初探测绘,“门外汉”式的新兵

1983年出生的王华强已过而立之年,稚嫩褪去,处事老练。2000年至2008年期间,他本科和研究生在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就读,分别学习地理科学和海洋地质专业。海事测绘作为航运的保障服务部门,公众对其认知度并不高,当初王华强也并没想过自己会进入这个行业。据了解,海事测绘是通过开展海道测量,编绘出版各类航海图书,提供与船舶航行密切相关的海岸地形、海底地貌、水文气象、助航设施、航行障碍物等各种地理信息和航海信息,为海上运输安全和航运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没入职前,王华强对海事测绘有一定了解,但是并不熟悉,命运仿佛早已安排好,他工作的第一个八年,将由一个测绘“门外汉”,摇身一变成为这个领域的高级设备工程师。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广东、天津、上海三个海事测绘中心,其中位于广州海珠区仑头村的广东海事局仑头基地于1955年成立,承担着华南沿海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航行图的周期性测量及相应160多幅海图数据处理工作,同时开展疏浚测量、扫海测量、海上定位、专题图制作等航海保障服务。2008年7月毕业后,王华强加入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事测绘中心,先后在测量四分队、三分队担任技术员,随后担任技术装备科高级设备工程师。在这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海洋测绘队伍中锻炼,为王华强的海事测绘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入职初期,王华强由基础测绘学起,恰逢2009年1月份,港珠澳大桥筹备建设,需要做一些前期勘探性质作业,王华强被派遣到这个项目协助工作。“我对海洋地质方面比较了解,做完这个项目后,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港珠澳大桥桥区水域水下结构物扫测是一个大型专项服务项目。当时由15人组成的团队前后耗时40多天,测量面积达35.58平方公里。

大桥如何才能在海上搭建起来屹立不倒?这是一门技术活!说起这个问题,王华强滔滔不绝,他介绍,大桥桥墩只有打到海底的岩石层才会稳,所以当时他和团队主要的工作就是探测整个港珠澳大桥桥桩的最佳位置,由香港到珠海沿线35.58平方公里的水域全部都是做地质勘探,期间还要摸清楚海底有无淤埋的沉船、光缆、管道、锚、炸弹等,以免因施工时情况不清造成损失。“探测完成后,我们要告诉施工方,什么地方有危险物,什么地方有过海电缆,什么地方地层比较危险,这份资料的提出,也提高了我们单位在地球物理勘探行业内的影响力,算是一种业务的突破。”

匠心独运,技术创新的尖兵

篇3

Abstract: the 21 st century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the rise of the emerg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remote sensing Rs and photogrammetry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ground measurement advanced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model pap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tilt photography technology introduce, make engineering surveying the means and methods of produce profound changes.

Keywords: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全面用于大地测量定位,全数字化测图系统、影像扫描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等数字化测绘技术装备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相继问世,实现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分发服务全过程数字化,测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已经全面涉入了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具备了空间定位(GPS系统)、数据采集、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与建库等技术生产能力。从事控制测量、地形地籍测量、房产测绘工程与精密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理信息工程、立体模型制作,服务领域涉及土地管理、水利工程、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公路与铁路交通、国防建设、基础测绘、地质找矿与矿山开发。作为一名测绘工作者,笔者简要谈一下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地质工程测量发展应用的认识。

1数字测图的优点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平板仪或经纬仪的白纸测图方法,大有取代白纸测图之势,这是因为数字测图具有诸多的优点。

1.1 测图用图自动化。传统测图方式主要是手工作业,外作业测量人员人工记录,人工绘制地形图,在图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标、距离和面积等等。数字测图则使野外测量自动记录,自动解算,使内业数据自动处理,自动成图,自动绘图,并向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字地形图软盘,用户可自动提取图数信息。

1.2 图形数字化。用软盘保存的数字地形图,存储了图中具有特定含义的数字、文字、符号等各类数据信息,可方便地传输、处理和供多用户共享。数字地图不仅可以自动提取点位坐标、两点距离、方位以及地块面积等,还 省略 可以供工程、规划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用和供GIS地理信息系统建库使用。数字地图的管理,既节省空间,操作又十分方便。

1.3 便于成果更新。数字测图的成果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属性信息存入计算机,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数字测图可谓“一劳永逸”。

1.4 避免了因图纸伸缩带来的各种误差。表示在图纸上的地图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因图纸的变形而产生误差。数字测图的成果以数字信息保存,避免了对图纸的依赖性。

2数字化技术在矿区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2.1数字化测绘工作方法。基础控制部分,D、E级GPS的布设及选点埋石:根据煤矿区视野开阔,通视良好的实际情况D级GPS网在三等三角点之间布设为点连式、边连式相结合的GPS网,每个点至少有4条基线与其相连。D级GPS点共布设点位50+,平均边长1.5km。E级GPS点的布设在D级cPS的基础上采用点连式的方法进行布设两已知点问最多布设5个三角形,边数不超过8条,共布设E级GPS点60+。D、E级平面控制网均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布网,网形大多由三角形单点连接,少部分三角形边连接。GPs控制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网形合理,强度较高。

外业观测:数据采集利用美国三台阿什泰克M单频接收机标称精度5mm+2ppm。D进行观测,观测时段D级>~60min,E级>~45min,数据采集间隔10s,同步接收卫星频数最少为5颗,绝大部分为7-8颗,卫星高度角大于15°,接收机与卫星的图形强度良好。

数据处理:GPs外业数据处理和基线向量采用GPs接收机随机商用软件“Loucus轨迹处理软件”在笔记本电脑上采用独立基线平差方法进行。GPS网先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其目的在于检核GPS网的内部符合精度,亦即处理由于多余观测而引起的网内不符值问题,本次作业所有基线向量无一剔除,顺利通过了检验,然后在基准点已知点的约束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最后提供各点在高斯平面,第33度,带上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精度均符合量规范要求。

数字化测图的工作方法:由于测区的D、E级GPs点的密度能够满足地形图的测绘要求,因此本次测图直接在D、E级GPs点上进行。

2.2常规测图方法和数字化测图的精度比较

野外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全过程几乎都是用解析法进行的。虽然最后成果仍表现为图解的线划图,但与传统的平板仪测图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数字化测图不仅在效率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大大减轻了野外的劳动强度,更为突出的是地形图数学精度的提高。

3数字地图的发展与工程测量

篇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ise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ngineering design in before, engaged 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workers to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space distribu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certain proportion to the facts they reflect the size to the terrain of the chart, as engineering geology budget and the execution of the foundation provides design department use. Therefore, the need for engineering geology of the draw, and prepare the accurate geology map.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work is very important work a survey, it is also to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eparation work.

Keywords: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moder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地质的测绘主要是运用地质相关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及地质进行精密的观测和分析,了解对于建筑区各个工程地质的内在条件和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按照测绘比和论文的尺寸把它们更好地绘制在图纸上,并且通过勘测和试验等编制成工程地质图,作为工程勘测的首要的资料,供给对于项目各个部门的参考。对于长期的地质测绘它依靠于经纬仪、平板仪、水准仪这三种较为局限的应用,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的采用了相对来说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设计的理念。现代的地质绘图技术主要依赖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遥感勘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工程地质测绘

作为岩石工程勘测的首要工作的工程地质测绘,它是在各项勘察工作中最为提前的一项测绘工作。对于一般的勘察,是在最初阶段勘察和可行性研究时开始这项工作。但是在作周密勘察的阶段是为了补充研究某些特定的地质问题和关于工程地质建设方面的特殊问题,也会采取周密的工程地质的测绘。工程地质测绘的优点在于应用设备简单,消耗资金较少,工作范围和时间较短 ,所以测绘工作尽量更多的获取地质信息用来对岩石工程勘测,获得大量有关岩石工程的资料,充分认识建筑施工工地现场的地面地质的情况,估测和分析地下地质现状 ,为实行测试、勘测其他勘测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较为周密细致的地质测绘还可以起到节省工程资金时间和其他勘测的步骤,提高勘察的工作效率。为了更好地进行工程测绘,我们还需要对场地的选取或建筑地段工程的条件以及空间分布的内在的联系做更为深入的研究。为编制专门的地质图形提供有力的资料。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某一特定的因素如地形、地质面貌进行研究,了解他们的分布状况,成因和发展规律。总体来说,工程地质测绘,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服务提供高效的研究目的。

3 工程地质测绘的问题研究

3.1岩石的研究

在地质测绘中,要仔细查明各种性质不同的岩石在地表层面上的分布特性岩石变化的规律。把各种岩石的构造、形成变化和生存的周期与当地的地壳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应该根据对野外观察研究判断岩石与建筑物之间的存在性能。直接的观察各种岩石生长于怎样的地形,其完整和保存的情况,还可以惊醒简单的试验,做出相关的判断,掌握关于这些方面的基本规律。

3.2 地质构造的研究

地质的构造是研究整个区域稳定性的首要因素,尤其是现代构造活动的进行和活断层的形成,同时,地质的构造还限定了各种不同特性的岩体的位置,掩体的完整性和选定建筑区域内掩体的稳定性。作为一项地质测绘重要的因素,研究构造还必须以具体的地质力学原理对其进行地质历史的分析和总结,这样才能进一步的认识结构面的组合规律,同时还要对其构造惊醒详细的统计,以便于岩体定量的模式化。

3.3地貌的研究

对于地貌是岩性、构造和近期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地貌可能判断表层沉积的成因和构成,根据各种地貌形态之间的差异等关系,可以确定地貌形成的顺序,这些可以了解各种动力地质功能的发展成因。对地质构造地貌,主要研究在外力的作用情况下,各种地质构造的具体的活动表现,以及不同岩石组成在不同的地层在地貌上的表现。

3.4水文和自然地质的研究

水文地质的研究主要从岩性的特点以及地下水的性质、水量、水质等方面入手,查明各个水系含水层的特点。这项研究与自然风土现象和构建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地质的探索主要叙述建筑区域是否可能受到现代自然地质的危害,研究自然地质也是有助于预测工程地质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地质现象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便于查明产生原因和促进发展的条件。

4 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得准确的三位立体的空间做标。通过获取地面的摄影显示一系列高精度分辨率的数字三位的图像来表达地面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整个空间数据及信息的存储、应用和看见的平台应该是现代高科技技术的相结合。对于现代的地质测绘技术,主要应用远程距离的通讯设备手段和测绘系统的实时动态应用遥感技术的有效地结合, 就可以解决检测、定位和勘测等问题,使地质的测绘工作从原有的静态过渡到静态,扩大测绘的工作范围和时间,可以快速的获取空间精确地信息系统资料。地质图是显示地壳表层岩石的分布、地质结构分布、地层年代、地质应用范围等地质现象的地图,作为地质行业工作极为重要的图件。地质图首先将地壳表面的所有地质现象作为点、线、面、注明不同的符号等,然后把普通地质地图作为原图,通过正射投影将这些地理空间真实投影到地理底图上,以完成地质现象的透明化表达的效果来更具体化的描述地质表面准确信息。三维表面建模技术利用透视学的原理表达地表的变化,这种透视立体的图形更好的反映了地形的立体三位状态,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同一个地形作进行各种不同的立体形态的分析和审查。地质现象的三维效果能更好的表达出地质现象的变化情况,便于工作者分析地质空间分布效果规律,根据不同视角审视地质空间的分布。

5地质测绘的作用和发展

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通过地形图的使用,更快、更准确的掌握了人们生活的信息。然而测绘资料也是绘制地质地形图的基础步骤,因为要想构建高质量的地质勘测图形,关键在于依靠准确的、详细的绘制的资料,使空间的信息及时获得处理和更新。作为现在地质测绘技术,大地控制测量成果的平差计算,以往用对数表人工计算,进度慢、差错多,现在也普遍涉及到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像GPS后处理软件、控制精灵,遥感技术等等,又提高效率也减少误差出现,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很大的应用范围。地形测量是长期以来的测图方法,以大平板仪测图,至今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仍然是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占主导地位的已经是全野外数字化测量了,采用全站仪、RTK一天的工作量已是大平板仪所不能比拟的。

6结语

我们正处在社会经济、科学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体方向很大影响着地质测绘的发展趋向,这种趋向体现在理论的概括性扩大,测绘技术的综合程度提升。应用的仪器和技术也是在不断地得到改进而计算机业同时在发展,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测绘必将会适应时代的发展道路,并且全力的建造现代的测绘技术,只有不断的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总结,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应该深入研究地址的条件,调查地质现象,并且进行地质测绘研讨活动,预测它与地质环境的作用。通过地质测绘可以对地质的情况更好地了解,并且掌握地质各个分布的规律,这为惊醒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使工作更好地做到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幼元,贺跃光. PDA GPS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2005,(4).

[2]魏建华,张展,许月光.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几个研究对象[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4).

[3]周新力,羊春华.导航型GPS在地质工作中应用前景的初步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4]刘善军,尹力军.GIS及在地矿业中的应用[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9,(S1).

篇5

1 前言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意义重大。通过煤矿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的企业兼并重组,坚持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资本、人才和管理优势,提高煤矿的技术装备水平、机械化开采能力和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在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结束,矿井进入建设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那么,应该如何实现矿井建设期间安全管理目标,应对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确保煤矿安全、有序、健康发展呢?

(1)必须切实做好被兼并煤矿矿委领导班子留用人员、外雇人员的安置和沟通融合工作。能否妥善解决好人员安置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重组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开工建设。因此企业和企业主体要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高度出发,按照有关政策处理好兼并与被兼并职工劳动关系的接续、变更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沟通―磨合―融合,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为矿井建设铺展一条坦途。

(2)加快企业文化融合,实现企业和谐发展。兼并的煤矿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产能分散,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发展后劲不足;部分被兼并过来的煤矿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经营不善等问题。随着兼并重组各项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兼并企业的规模和业务迅速扩大,兼并主体和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温情感化等各种渠道,把自身先进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等先进的理念逐步移植到被兼并企业中去,全面提升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实现和谐发展、安全发展之目的。

(3)施工单位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安全技能薄弱,安全管理难度大,给安全管理带来诸多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扰兼并重组建设矿井的顽疾,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前瞻性,要着眼于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从抓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上寻找素质提升的突破口。任何一个具有发展实力和前景的企业都离不开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而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就是合理有效的教育和培训。安全技术培训要本着适合、实用、通俗易懂的原则,将安全培训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搞好岗前培训、班前培训、现场培训、班后培训和重点人员、关键岗位、特殊工种培训,实现培训工作“自上而下全员化,分层分类个性化、形式灵活多样化”,以突出职工安全意识、操作技能、行为养成培养为重点。通过培训,不仅要使职工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应知应会知识,而且能够融会贯通,在工作中加以运用。

(4)安全投入不足或不愿投入是制约建设矿井安全发展的瓶颈。

1)设备投入不足

因生产设备不足、生产设备更新缓慢,造成设备事故率增多。有的设备发生故障后因前期投入少,缺乏备件,不得不带病运行,甚至停工等待,严重的还会造成重大机电事故、瓦斯事故。

2)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安全设施是保障煤矿安全运行的必要装备,但由于施工项目部安全投入意识薄弱,能省则省,诸如一些必备的监护设备、检测设备、供电安全保护等等,在安全设施上“偷工减料”。、导致矿井事故率增加,防灾抗灾能力下降。

3)支护材料以次充好、弄虚作假

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把工程质量这一百年大计抛之脑后,不按设计施工,在监督失控的时段,弄虚作假,偷工减料。在支护过程中有意遮掩不合格品,蒙混过关。

针对上述问题,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施工质量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从严考核,实施“质量保安”战略,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监理单位切实做好旁站监理作用,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掌控之中。从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煤矿安全事故分析,无一不是管理不到位,安全质量差、责任不落实造成的。所以,打破安全投入不足或不愿投入这一瓶颈,就必须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

(5)基础资料缺失、不真实是资源整合矿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由于历史原因,资源整合矿井在基础管理上往往欠账较多。采掘布置混乱,越层、越界现象普遍,井巷布置在空间上凌乱,多数巷道因冒顶、水淹、通风等原因无法测绘;采空区积水情况不清;周边矿井相互沟通,采掘范围不清;缺少应有的防水煤柱;防治水基础图件、基础台账、基础工作几乎为零;前期勘探工作不足,矿区水文地质资料欠缺。因此接管后企业面临较多的棘手问题,其中地质资料的缺失是最大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今后煤矿的安全生产。解决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广泛发动,诚恳邀请被兼并煤矿原有工程技术人员,尽可能详细掌握矿井历史沿革的资料。

2)积极沟通协商到当地各级煤炭主管部门收集、询问第一手资料,及时上图补充完善,为以后正确指导施工、防止误透老巷及透水事故提供技术依据。

3)要用审慎的态度接收、分析、评价获取的地质资料,谨慎地进行验证、使用,才能相对准确的掌握现状。

4)加强现场管理,及时掌握开掘一手资料,杜绝事故发生。

加强防治水现场管理。实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在掘进时必须做到“物探、钻探相结合”,认真做好井下探放水工作,并从衔接安排部署入手,把探放水工作纳入到正规的矿井建设秩序中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一通三防”现场管理。制定瓦斯红线管理,严格瓦斯检查工跟班管理,现场交接班管理,保证用风地点通风正常,安全施工。提高井下监测系统灵敏度,对井下所有监测监控仪器定期进行校验更新,根据需要加以调节风量,保证工作面风量满足要求。在生产布局上,优先考虑通风系统,做到系统简单,灵敏可靠。

篇6

1 逐步迈向工业技术高端化

 

就美国来说,其通用航空业市场从飞机出现一直到1979年都处于高速上升的趋势,1979年之后美国通用航空市场逐渐饱和,交易量呈平缓下降的态势。但是,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与美国航空陷入瓶颈状态构成非常鲜明的对比的情况是:世界通用航空市场在1979年之后依然处于强势增长的态势。2008年世界通用航空业市场交易额达到了顶峰,约为250亿美元,之后几年的交易量有所回落。2012年世界通用航空市场交易额为182亿美元,2013年世界通用航空市场交易额为230亿美元。从交易金额看,2013年通用航空市场的交易额与2012年相比,同比增长25%,增长幅度非常大;但从飞机购买数量来看,2013年仅比2012年的购买量增长了4%,从这些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全球通用航空市场正呈现出越来越高端化的趋势。从飞机的发展历史上可以看出,当喷气式技术应用在通用航空市场后,随着其应用的逐渐成熟,应用活塞技术与窝桨技术的飞机在市场中的交易量逐年下降,目前更是已经到了被历史淘汰的边缘。社会技术是不断发展和变迁的,近几年随着高端窝扇技术的发展成熟,其在飞机发动机系统的运用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速,社会财富必然会进行重新分配,更多的财富将会集中到大型企业家以及超级精英阶层中。在这种历史的趋势下,世界通用航空市场为了满足超级精英阶层管理全球企业的需要,大型私人高端商务机的交易额必然会呈现出一种爆炸增长的态势。

 

2 直升机需求将会高速增长

 

直升机与传统的双翼飞机相比,虽然功率比较小,无法实现货物运输,并且只能进行中短途的飞行,但是它拥有双翼飞机无法竞争的优势:垂直起降,无需跑道,降低了飞机起降时场地的要求。随着现代城市化步伐的逐渐加快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直升机的优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比如,现代物流业迅猛增长,方便快捷是现代物流业的最终目标,航空运输无疑是实现其快捷运输的最佳途径。对于重量轻但又比较贵重的物品,运用直升机直接实现点到点的运送,能够有效的提升运送效率。

 

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美国国内飞行的直升机数量已经1万,交易量同比增长22%,而2013年双翼飞机的交易量增长仅为2%。

 

3 无人机将成为市场新贵

 

常规飞行器的飞行必须要用到专业的飞行员,所以在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上必须考虑到人的气压承受能力、温度承受能力等,必须构建完整的适合人生存的飞行操作环境,而且必须要加装人机交流操作界面。但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遥感技术等先进研究成果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无人机成功被研究出来,并且从出世开始就受到各行各业人们的重点关注。无人机因为不需要驾驶员在其中进行飞行操控,所以再制造时完全不用考虑人的因素,大大提升了其在飞行过程整体承受能力,而且飞行员无需进入其中操控无形中减轻了其飞行负荷,有效降低了飞行成本。现在,随着无人机研发技术、控制水平的逐渐提升,以及全球航空领域的飞行准则的成熟直至新规定的出台,无人机必然会对传统的航空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比如,在农业的播种与喷药作业、森林的防火防护作业、物流运输行业以及遥感测绘领域等都对无人机的应用充满了期待,它的运用能够有效降低生产作业成本并且能够有效保护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美国,无人机的应用已经进入了大范围测试阶段,国际无人机协会预计无人机技术一旦成熟后,就将会非常迅速的被人们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并且无人机的正常运营将会为美国带来800亿美元的收入以及非常多的工作岗位。

 

在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业虽然发展速度已经非常迅速,但由于研究起步较晚,投入经费不足等原因,我国航空制造业的水平还远远无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但是,可喜的是,在无人机研发和制造领域,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小型无人机的制造量和交易额几乎占到了世界总交易额的二分之一。由我国航模爱好者创立的大疆创新公司研发的无人机已经远销至欧美等发达国家,这给我国无人机研究人员增添了无穷的信心。

 

4 通用航空技术及装备升级的压力

 

随着通用航空业飞行器的逐渐增多,不同技术以及不同装备给空域管制和飞行指挥带来很大的难题。虽然,为了有效进行航空领域的管控,在很早之前国际上就将航空领域分成了两类: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技术的变迁,新的技术的应用与升级对通用航空业的设备有了更高的标准。特别是对需要空域管制的机场,技术装备改造的压力非常大。

 

虽然美国研制出了新的航空系统,但是高额的成本是航空领域难以承受的负担,新的航空系统的实施步履维艰。新技术在单一的飞行器上应用的成功并不能证明其符合了在整个航空领域推行的条件,因为,单对单的成功并不能证明其适用于其他的飞行条件。在全球通用航空领域,新技术应用的效益并不由自身决定,而是通常由航空领域其他飞行器的整体技术水平决定的。盲目的应用新技术对飞机进行改造升级只会进一步拉大通用航空飞机与其他飞行器的技术装备差距,增加了空域管制的难度,降低。机场的运行效率。所以,在当前条件下,我国要从全局出发,制定出相应的航空领域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计划和方案,以免重蹈美国覆辙。

 

5 环境保护的压力

 

在人类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今天,通用航空领域的环境保护也是在其技术改造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全球飞行器排放的铅能够占到总排放量的40%,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所以含铅航空汽油面临着淘汰的命运。

 

与陆地上的交通工具一样,飞机在飞行过程也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未燃烃和颗粒物.氮氧化物等。高速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后面产生的“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和尾气中的微粒在冷空气中凝结成的冰晶构成的。相关研究证明,凝结尾迹会形成卷云(一种高空云)。这种云会阻碍地球表面热辐射的散发,已经逐渐成为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而与陆地交通工具不同的是,飞机再飞行时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噪音污染。现在,机场的建立往往是一个新的商业中心建立的雏形,在商业中心形成之后,对机场对机飞行噪音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飞机一旦出现飞行事故就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飞机中的燃料泄露之后,会挥发出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形成有毒烟。还有,现代通用航空飞行中的餐具基本都是一次性的产品,每一次的飞行都会产生大量的固态垃圾,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通用航空领域必然会迎来大的发展,但是如何使新技术的应用与航空业的发展步调一致,是人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只有这样,社会技术变迁才能给通用航空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使航空业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篇7

中图分类号:S75861;P2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6-0006-04

收稿日期:2012-11-01

作者简介:唐世斌(1963-),男,重庆梁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建筑工程与规划设计、3S技术在风景园林学中的应用等。Email: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2月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92)[1],次年7月1日施行。在实际使用中,将1993年以前按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产生的地形图图幅号称为旧图幅号,1993年以后按新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标准(即GB/T 13989-92)产生的地形图图幅号称为新图幅号。

现阶段,我国正在使用中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其图幅编号有新、旧之分,这给人们尤其是市县级以下基层生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带来了较大的障碍或困难,造成了使用中的不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92)只是规范了新的图幅分幅与编号规则,并未给出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号彼此间的换算关系;为解决新、旧图幅号之间的换算关系,我国的一些科技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笔者通过多渠道检索,查到17篇相关期刊论文[2-18]。最早的关于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的换算研究文献发表于1997年,其中半数研究文献发表于近5年的相关科技期刊上,这些研究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经纬度条件下,地形图分幅与图幅编号的新旧图幅号之间的换算,且多侧重于编程自动换算,以方便于科研或生产项目中批量操作管理,但满足不了基层生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少量或个别的只用手工即可进行的新旧图幅号便捷换算方法。

2009~2010年,笔者有幸参与广西新一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即二类资源调查)的部分县区的外、内业工作,尤其是内业制图工作,在工作中常遇到1∶1万地形图新、旧图幅号需要彼此间换算的问题,经过查阅相关规范、文献资料,反复探索研究,找到了适用于工作中遇到的少量或个别的可手工进行的新旧图幅号便捷换算方法,经验证,结果正确,便捷有效,现将研究成果系统整理出来,供业界同仁共享,方便工作。

1国家1∶1万地形图新、旧图幅号的构成及其含义

11地形图旧图幅号

1∶1万地形图的旧图幅编号是以1∶10万地形图为基础进行的,而1∶10万地形图的旧图幅编号又基于1∶100万地形图,其具体的分幅和编号相关知识请查阅相关规范、文献资料。

1∶1万地形图的旧图幅号由4组代码组成,各组代码间用“-”连接:

其中:第1组“×”——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列号(纬度方向),为1位“字符码”,由于我国地处地球的东半球赤道以北,图幅范围在纬度0°~56°内,因此,行号为A、B、C、D、E、F、G、H、I、J、K、L、M、N 14个英文字符之一。

林 业 调 查 规 划第37卷第6期唐世斌:1∶1万地形图新、旧图幅号的手工换算方法

第2组“××”——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行号(经度方向),为1~2位“数字码”,由于我国地处地球的东半球赤道以北,图幅范围在经度72°~138°内,因此,列号为2位“数字码”,为43、44、45、46、47、48、49、50、51、52、53、54等11组数字之一。

第3组“×××”——1∶1万地形图所在的1∶10万地形图,其在1∶100万地形图中的位置代码,即图位号,为1~3位“数字码”;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12行(经度方向)12列(纬度方向)共144幅1∶10万地形图,其位置代码(图位号)为1、2、3、……、142、143、144等144组数字之一,在本文中的新、旧图幅号的换算公式里用“m”表示。

第4组“(××)”——“( )” 中的“××”,为1∶1万地形图在1∶10万地形图中的位置代码,即图位号,为1~2位“数字码”;每幅1∶10万地形图划分为8行(经度方向)8列(纬度方向)共64幅1∶1万地形图,其位置代码(图位号)为1、2、3、……、62、63、64等64组数字之一,在本文中的新、旧图幅号的换算公式里用“n”表示。

第1组代码(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列号(经度方向))和第2组代码(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行号(纬度方向))共同构成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号,如广西南宁市所在的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号为F-49。

1∶1万地形图是在1∶10万地形图图幅号的尾部加上其在1∶10万地形图中的位置代码,即图位号,如F-49-37-(30)。而1∶10万地形图是在1∶100万地形图图幅号的尾部加上其在1∶100万地形图中的位置代码,即图位号,如F-49-37。

12地形图新图幅号

1∶1万地形图的新图幅编号是直接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进行的。

1∶1万地形图的新图幅号由5组共10位代码组成,各组代码间直接相连:

× ×× × ××× ×××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其中:第1组“×”——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行号(纬度方向),为1位“字符码”,与旧图幅号的第1组代码含义相同,我国的为A、B、C、D、E、F、G、H、I、J、K、L、M、N 14个英文字符之一。

第2组“××”——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列号(经度方向),为2位“数字码”,与旧图幅号的第2组代码含义相同,我国的为43、44、45、46、47、48、49、50、51、52、53、54数字之一。

第3组“×”——地形图的比例尺代码,为1位“字符码”,1∶1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码为“G”;其他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代码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1]。

第4组“×××”——1∶1万地形图的图幅行号(纬度方向),即在1∶100万地形图中的图幅行号(纬度方向),为3位“数字码”;每幅1∶100万地形图的行向(纬度方向)划分为96行1∶1万地形图,其图幅行号为001、002、003、……、094、095、096等96组数字之一,在本文中的新、旧图幅号的换算公式里用“x”表示。

第5组“×××”——1∶1万地形图的图幅列号(经度方向),即在1∶100万地形图中的图幅列号(经度方向),为3位“数字码”;每幅1∶100万地形图的列向(经度方向)划分为96列1∶1万地形图,其图幅列号为001、002、003、……、094、095、096等96组数字之一,在本文中的新、旧图幅号的换算公式里用“y”表示。

从1∶1万地形图的新、旧图幅号的构成关系来看,同一幅1∶1万地形图其新、旧图幅号的第1组代码和第2组代码是相同的,只不过是旧图幅号的纬度方向为列,经度方向为行,新图幅号的纬度方向为行,经度方向为列,二者有所不同而已。

其他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新图幅号构成与1∶1万地形图的构成相同。

2地形图从旧图幅号换算成新图幅号

从上述分析知,同一幅1∶1万地形图其新、旧图幅号的第1组代码和第2组代码是相同的,因此在进行新旧图幅号的换算时,只需要考虑旧图幅号中的第3、第4两组代码与新图幅号的第4、第5两组代码之间的关系即可,而新图幅号中的第3组代码为地形图比例尺代码,对于1∶1万地形图来说,为“G”,始终不变。

同4结语

本文只述及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1∶1万地形图其新、旧图幅号的手工换算方法,此法是基于同幅1∶1万地形图的旧图幅号或新图幅号来解决其新、旧图幅号的换算问题,直接用旧图幅号换算其相应的新图幅号,或直接用新图幅号换算其旧图幅号,而不须该地形图图幅的经纬度或公里网坐标。

文中1∶1万地形图新、旧图幅号彼此间相互换算的关系也可用于编程,实现计算机或计算器进行自动换算;依照本文解决1∶1万地形图新、旧图幅号相互换算的思路,也可解决我国的其他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直接利用其图幅号进行新、旧图幅号间的相互换算。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S]1992

[2]郑雪萍1∶25万 1∶5万 1∶10万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的换算与应用[J]测绘通报,1997(6):35-38

[3]刘宏林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变换公式的探讨[J]测绘学院学报,1998,15(2):125-128,130

[4]刘宏林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变换公式及其应用[J]测绘通报,1998(8):36-37

[5]高允福,樊廷杰地形图新旧图号的互换公式及换算软件[J]三晋测绘,2000(1):15-21

[6]余 旭地形图新旧图幅号自动转换的实现[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3):190-192

[7]王腾军,杨建华,翟 荷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自动互换的实现[J]测绘技术装备,2004,6(3):23-24

[8]田振坤,刘素红,傅莺莺,等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自动检索算法及其可视化实现[J]测绘通报,2005(2):61-63

[9]陈正年,詹朝晖,孙亦东,等1∶10000地形图新旧图号转换及公式推导[J]江西测绘,2006,66(4):31-32

[10]王德丰,陈丽辉,王年丰CASIO fx-4800计算器在1∶1万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转换中的应用[J]地矿测绘,2007,23(4):24-26

[11]岑 钢,肖 玲国家标准分幅1∶1万地形图图幅编号的算法[J]贵州林业科技,2008,36(2):35-38

[12]艾光辉,贺冬梅,张永仁用VB实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号的转换[J]江西测绘,2009,78(2):43-45

[13]孙万民,毕永良,鲁 强,等新旧地形图编号及范围解算方法[J]海洋测绘,2009,29(5):30-32,36

[14]于树晖利用Excel实现新旧图幅号转换[J]甘肃科技,2011,27(4):40-42

[15]林 辉,唐可平,王苗根,等地形图分幅及图幅号转换[J]华东森林经理,2011,25(1):59-62

篇8

0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与计算机科学、电磁辐射理论、地球科学、航空摄影测量、大地测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性学科。其涉及的主要技术有: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平差理论、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测图和施工测量等。这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起点高、难度大,对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求较高。

笔者围绕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多种教学模式有效结合以及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今后的改革和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目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一言堂”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成为过去式,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启发。

1.1 科研能力培养

针对目前本科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人数明显增加的趋势,有必要而且是迫切需要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精炼的写作功底、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等是科研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开放的网络资源、快速的网络传输,使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便捷,学生应学会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快速筛选并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利用一切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比如大部分本科生并不知道如何快速检索文献,教师可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提示学生借助文献管理和分析软件NoteExpress或EndNote可快速检索、下载和管理文献资料和论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准确精炼的写作功底,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清晰流畅的表达出来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舞台,鼓励学生进行试探性科研写作,参与科技论文报告会,提高科研报告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研究感兴趣点,形成总结性报告文档,并到讲台上讲解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可以从文字协作、演讲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科研报告能力。

1.2 实践能力培养

南昌理工学院所特有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建筑工程测量》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对比各种分析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堂实验和综合实训是两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堂实验安排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直观的熟悉测量仪器的结构,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流程;而综合实训安排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使学生在掌握测量实验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展开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测量实践。

2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法并举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直观明了,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优势,节省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板书的时间,可以简洁有效地给学生传授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亦可以更通俗易懂的讲解相关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在运用多媒体为主题的教学手段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是不容忽视的,应将多媒体和板书有效结合,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涉及大量的枯燥繁复的公式推导和算法运算,如果单纯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显然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因此在教授时应该结合黑板板书进行演示,并对相关的难点进行详细的阐释,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和算法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2.2启发式互动教学

本科生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授课时的个人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相关的难点、重点做出整体的把握。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能深入浅出的带领学生领悟,重点讲清楚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对新算法、新理论的产生也要做相关的拓展,并要求学生课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加深理解,最终学生以课堂汇报交流的方式共同探讨,从而形成启发式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前或课后和学生应该多交流,认真沟通,注重互动教学,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学习难点和建议等,据此对授课内容做必要的调整,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协作学习能力,通过学生在讲台上讲解所查找最新前沿理论知识培养其科研报告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教学成效

本文所提及的教学方式的有效融合,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进行测绘数据处理的能力,拓展了学生对建筑工程测量的认识和前沿理论的掌握,使学生有独立完成工程测量在城乡规划、资源调查、土木工程、土地测绘、工程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专题应用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有较多的学习主动权,可以使学生猎取知识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阅读面比较广,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把握更具前沿性;课堂汇报和讨论,可以督促学生加深对工程测量的算法和理论的掌握,也使他们的演讲水平和写作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感更强,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反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非常显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容易,而且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今后的学习深造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4 结束语

一切的教学模式都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在研究中成长和进步,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做事。《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而本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输者,又是教学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过硬、人格魅力突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不断改革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柳小燕.《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 测绘技术装备.2005(01).

[2] 张孝忠,周慧兰.高职“《建筑工程测量》改革与实践”课程研究初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3] 鲁玉芬,李运成.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篇9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GPS-RTK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relevant theory of GPS-RTK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features of GPS-RTK technology; measurement conditions and tasks, measuring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allocation, GPS-RTK control survey, alignment measurement. At the end of the thesis to write the experience of GPS-RTK technology in Coal Seismic Prospecting Surveying experience.

Keywords:coalfield seismic prospecting, GPS-RTK, control survey, location survey

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RTK)以其实时、高效、不受通视条件限制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控制测量、像片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及地形碎部测量等诸多方面,倍受用户青睐。RTK技术的定位精度已能达到厘米级,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

本文以某煤田地地震勘探中的测量工作为实例,介绍GPS-PTK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1GPS-RTK技术原理及特点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的简称,它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够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GPS由三部分组成:空间卫星、地面监控系统以及用户的卫星接收设备。

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RTK)也称为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能够在野外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三维坐标定点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测量系统通过一台基准站和若干台移动站组成,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使用无线数据链进行连接。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无线电,将基准站接收机实时的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移动站的接收机。移动站通过无线电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并且采集GPS观测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坐标转换参数转换得出移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Y和高程H,实现高精度定位。

GPS-RTK技术特点明显,工作效率高、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RTK测量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操作简单,易于使用,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能力强,能方便地与计算机、其他测量仪器通信。

2 测区条件与任务

2.1测区概况

此测区位于哈密市东南70km处,属哈密市管辖。矿井外部交通方便。

本区地形地貌为较为平缓的戈壁荒漠,无地表水体,气候干燥少雨,晴天多,光照丰富,年、日温差大,春季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酷热,蒸发强烈,秋季晴朗,降温迅速,冬季寒冷。

井田及其它周边20千米范围内无地表水系,也无其它地表水体,生态环境脆弱。

本区共布置三维勘探线束33束,设计满覆盖面积为13.88km2,一次覆盖面积为16.17km2,施工面积为17.68km2,总计物理点10606个。

2.2测区已有资料的利用

该区测量控制成果由哈密矿方提供GPS点19个(E级)。此成果为1980年北京坐标系,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系。

通过控制点在设计图上展点、实地踏勘发现,控制点分布于本勘探区北部,其中H015、H016、H017、H018、H019等五个控制点在勘探区范围内可以利用,施工前应实地踏勘控制点点位,看是否保存完好。并在进一步检核后才可使用。

在以上五个控制点的基础上在测区南部再做加密控制2-3个控制点,采用静态GPS联测平差方法。

2.3测量仪器设备

本次共投入南方公司生产的灵锐S86型双频GPS(RTK)接收机5台/套(一拖四),戴尔笔记本电脑 2台、惠普1020打印机1台。

经签定,仪器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能满足本区GPS实时相位差分(RTK)的施测需要。

3 GPS-RTK控制测量

本工程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进行平面控制测量。

3.1 GPS控制网观测技术指标

卫星高度角:>150

数据采集间隔:20s

观测时间:≥45min

点位几何强度因子(GDOP):≤6

观测时段:2

有效卫星总数:≥4

3.2 技术依据

1、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原煤炭部1987年颁布的《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

3、MT/T 897-2000《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4、《某测区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设计》

5、本测区《施工工程布置图》

6、《某测区一号井控制点成果表》

3.3坐标系统

1、平面坐标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93°,3°带高斯投影。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4 定线测量

4.1测量设计要求

本次施工采用GPS实时差分(RTK)方法进行测线的布设。

炮点、检波点放样测量在E级GPS控制(首级控制)测量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测量时有效卫星观测个数必须在5个以上,其水平校正残差S≤±0.03m,垂直校正残差Z≤±0.02m。在个别隐蔽、卫星信号不易接收的地区可采用全站仪布设支导线点,但支导线总长不得超过1km,边长不得超过500m,测站不得超过3站,且最后一站必须要用其他已知点进行检查合格。

炮点、检波点放样测量使用GPS RTK或全站仪放样功能按照勘探区工程布置图设计方案沿测线方向逐点进行。

4.2测量实施及资料整理

先对测区进行了实地踏勘,全部测量仪器进行了检测调试。

测区内采用GPS实时差分(RTK)对测区基本控制点进行全面检核,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本区测线间距为20米,定线测量以基本控制点为依据。按测线设计要求, 采用GPS实时相位差分RTK测量方法进行定位。

测线施测时,基准站仪器对中误差、天线高量测误差不大于3㎜,流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不超过10㎞。观测的卫星数不少于5颗,卫星高度角大于15°,PDOP≤6。

每日施工前或搬迁新的基准站至少复测2个以上测点,每测完一条测线后及时画出详细测量班报图,供地震施工参考。

每天外业观测结束后,及时将野外观测数据从手簿传入计算机,进行全面检查整理后连同测量班报一起上交项目组。

4.3精度评定

精度评定是以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及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来衡量。

1、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指标如下:

m x≤0.1m ; m y≤ 0.1m ;mh≤0.2m。

2、测点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指标如下:

m x≤0.3m ;m y≤ 0.3m ;m h≤0.3m 。

本区完成线束共计33束,线束检波点总计89166个,线束物理点10496个。检核基本控制点8个,复测点528 个。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测点进行了检校,测量成果能够满足三维地震勘探需要。

5结束语

GPS-RTK在煤田地震勘探测量中有优势有劣势,GPS-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GPS-RTK采集的定位坐标数据是WGS-84坐标,如在其它坐标系统内进行RTK作业,则需要求取定位坐标转换参数,转换参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RTK的测量精度。GPS-RTK技术受到基准站传播差分改正数有效范围的限制,在大区域实施作业时,应注意其控制的有效范围。GPS-RTK作业不受通视条件影响,单站测量控制范围广,操作简单,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但当有浓密遮挡物时,其接收卫星及基准站电台信号会受到极大地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绍铨,等.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 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

[3] 煤炭资源勘查工程测量规程[S].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62-02

军事地形学,是从军事的需要出发,研究识别和利用地形的一门应用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传授抽象生涩的理论知识练好专业技能,又立足于该学科的长远发展,实现信息条件下的人装结合,使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实现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目的?笔者认为在信息条件下军事地形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应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处理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的结合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其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为前提条件的,军事地形学也不例外。在教学内容上,应结合教学对象,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把握好传授基础知识与传授前沿知识的关系。对合训学员,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地形图知识、实地使用地图、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作为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传授一些具有引领作用的新知识与新技能,如电子地图、海图、航空图、卫星地图及卫星定位与导航等知识与应用技能,使他们初步具备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分析地形的基本技能,为未来适应信息化作战打下基础。对分流学员,应结合专业、任务和职责,在进一步巩固基础理论,熟练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有重点地传授高新军事地形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如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军用数字地图、遥感图像、地形仿真以及战术地形保障系统等,学好与其从事的专业和职级相适应的知识与技能。军事测绘技术发展,确定点位能够在瞬间实现;地面上瞬息万变的目标不论藏身何处均可能通过遥感影像及时判别和捕捉;运用现代地形仿真技术,即时生成战场地理场景,指战员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实地勘察”或协同演练。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处理好传授基础知识与传授前沿知识有机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要注重打牢理论与技能基础,又要前瞻军事地形学的前沿知识,不断丰富学员对前沿高科技知识和装备器材的认识。

二、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技能练习的结合

军事地形学是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联系紧密的一门应用学科,有别于其他军事科目,就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是学员非常喜欢的一门应用学科,也是各级指挥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应用技能。因此,作为教员在教学方法上,应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技能练习的结合。教学中,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教员详细解读,同时又有许多基本技能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反复的操作练习,如公路里程的推算、方位角的测量、方向的判定、通视情况的判读、站立点和目标点的确定,仅靠教员在课堂上讲授难以达到教学效果,教员应该提供大量的实践操作和技能练习机会,才能使学员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技能课的教学上,如果反复进行现地用图技能练习,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归纳总结,就会影响技能练习的效果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员在熟练掌握视图、用图技能的同时,进行理论知识的归纳总结,在理论指导下苦练巧练,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才能使学员尽快掌握基本技能,并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所以在军事地形学教学中,要理论讲授与学员技能练习相结合,通过反复练习,从练习中归纳总结,提高学员视图和用图能力。

三、处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信息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网络视频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军事地形学得到了新的发展,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完善教学方法是提升军事地形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是信息时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军事地形学知识内涵丰富,内容生涩,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把原理讲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即便是利用传统模拟器材演示教学内容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地图投影,这一节通过多媒体技术、动画制作,使教学形象、直观,也使学员容易理解、易于掌握。可见,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网络视频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领域的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军事地形学的教学难题,使军事地形学的教学形象、直观。比如电子沙盘、军用数字地图、战场环境仿真模拟系统可以将军用地形图自动生成具有直观视觉感受的立体影像,将传统的按图行进和按方位角行进与3D技术和电子显示结合起来,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升华为集声、光、电、形于一体的动态场景,使敌我情况显示更加准确,地理环境形象逼真,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教学氛围,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因此,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编排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对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处理好室内教学与现地教学的结合

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军事地形学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学好理论、练好技能,才能有效提升地形分析判断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员必须严密组织、科学编排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处理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的结合。在精讲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加大技能方面的操作练习力度,在掌握操作步骤和程序的基础上将学员带到生疏、复杂、陌生的室外进行现地操作,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提示、技能知识的传帮带和学员反复操作练习,有些技能需要学员在全面学好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装备器材进行实际操作才能熟练掌握。比如,自动化指挥系统,GPS的定位与导航,北斗导航系统的操作使用等。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按照先理论后实践、先室内后室外、由易到难、由图上到现地、先单要素后多要素练习、先单项作业后综合练习、先传统练习方法后高技术装备器材训练的顺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在充分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图上、现地、机上的操作技能技巧,最终达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装结合,实现教学质量、训练水平和作战指挥效能的进一步提升,为最终赢得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执勤、处突、反恐和防卫作战的胜利提供可靠的地理信息保障。

五、处理好院校教育与部队职能任务的结合

院校教育要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这是新时期赋予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院校教育的出发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矛盾凸显,暴力恐怖事件呈上升趋势,加之外部环境动荡复杂,领土争端不断升级,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越来越繁重。这就要求院校的教育必须贴近部队,贴近实战。作为培养部队一线指挥员的军队院校处理好教育与部队职能任务的结合。近年来,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越来越频繁,要求越来越高,对指挥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过硬的识图用图能力是部队一线指挥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走、打、吃、住、藏、管都与军事地形学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密切关系,因此,军事地形学的教学应贴近部队、聚焦实战。把学员放到陌生环境中练“走”,让学员在生疏、复杂地形上练“打”,组织学员到艰苦环境中练“吃、住、藏、管”。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把学员素质转化为能力,以满足学员第一任职和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从而提升军事地形学的教学质量。

篇11

中图分类号:P3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4)06-0070-04

水文缆道在我国已有近60年历史,是水文测站进行测流、取沙的一项重要技术装备,它有着操作安全、准确可靠、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的优点,在全国水文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1954年6月,浙江省新昌水文站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人工操作的水文缆道,开启了水文缆道在中国应用的先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水文缆道从最原始的人工操作发展到普通电动,甚至全自动,测流效率也随之提高。但人们过于关注测流技术的更新,忽视了时展下土地的宝贵性及工作的便利性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及社会效益,仅将先进的计算机电子技术加以应用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及人文需求。本文提出的自重式水文缆道设计,不仅从技术上满足对测流效率的要求,更可解决一系列社会难题,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创新设计

1.1 传统缆道

水文缆道是每个城市主干河流必备的水文测验的专业设备,其作用是将测量仪器送入河水中指定位置进行水文测验,一般需要将河道断面分为若干段测点,并分测这若干测点位置的水文数据取平均值,因此对铅鱼入水深度,河道断面等参数要求较高[2]。最原始的水文缆道是悬索与循回索共用一根钢绳,循回索靠铅鱼的重力和人为控制的绞车来平衡;其缺点是铅鱼受循回索张力的钳制,达不到预期沉水位置,测量误差大。

针对上述不足,水文缆道又进行了改善:从最初的单循回缆道改为双循回缆道,悬索与循回索分离,使铅鱼少受循回索张力的钳制。但也存在以下弊端。

(1)两侧支柱承受正压力的支架作用。传统水文缆道支柱一般采用等径电杆加保护拉索或铁塔支柱,该支柱只承受压力,而不承受拉力,而且往往需要配套拉线。拉线与支柱的夹角必须大于45度才能保证稳定性,相应地增大了支柱占地面积,而河边地基在当今房价高涨的今天是非常昂贵的。

(2)机动性较差,操作不便。双循回缆道需要人工分开控制,随意性较大,要将铅鱼送入指定等分等深水中位置,控制铅鱼水平运动和竖向运动比较麻烦,存在人为误差。

(3)主要工作部件集中在行车部位,增大了悬索所承受的重力,从而不能保证悬索拉直在一条直线上,产生较大误差。

1.2 自重式水文缆道设计

1.2.1 设计原理

浙江省创新设计的自重式水文缆道通过力矩平衡原理,采用支柱和基座整体混凝土浇筑,使得缆道支柱和基座承受主索拉力。有了基座的支撑,支柱所能承受力大大增加,几乎不需要拉线,故主索延伸部分与支柱夹角可以相应缩小,最小可以为0°,即与支柱平行,这样大大减小了占地面积。

1.2.2 设计难点

自重式水文缆道设计计算是水文站建设的第一步骤,需分别计算出水文缆道长度、拉力、高度等技术指标;同时,必须考虑各部件的安全系数与建设成本之间的协调。水文缆道计算公式复杂,参数众多,手工计算极为困难。在实际工作中,用开发编制的自重式水文缆道专用计算软件对各参数进行优选,从而挑选出最佳方案进行水文站的设计建设。

自重式水文缆道采用双循回缆道,将悬索与循回索分离,旨在提供一种主索和起重索关联性强、操作简单方便、测试精度又高的缆道结构。

1.2.3 设计特征

(1)自重式水文缆道将支柱和基座统一用混凝土浇筑,安全可靠性高,不需要维修保养;并因为基座的重力支撑,使主索延伸部分与支柱夹角大大缩小,拉线占用面积从而得以缩小。

(2)主索延伸部分与基座上的地锚相固接,一方面便于拉紧主索;另一方面因为支柱较高,可有效地接地避雷。

(3)自重式水文缆道结构将测流铅鱼通过主循回索与行车相配合,主循回索的一端固定在行车上,另一端先顺序通过左支柱上的左传动轮、右支柱上的右传动轮和右支柱上的由绞车驱动的主动轮后,再与行车下方的导轮相滑配,最后与铅鱼相固连;主循回索上设有负重,负重通过起重索与绞车的次动轮相配合。由于主循回索与起重索之间因负重而存在连带关系,而且均由同一绞车控制,所以每次铅鱼水平运动和竖向运动存在规律,使得每次沉水深落位精确。

(4)钢筋混凝土牢固安全可靠性高,并且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摆脱了过去水文缆道粗大笨的设计理念,在土地价格昂贵的今天更加凸显其经济效益。此外支柱可以建设为不同造型,和城市建设相融合,体现人水和谐。

(5)自重式水文缆道的设计使得水文站的缆道房、支柱、值班管理房三处能整体建设,一体化设计不仅安全美观,降低造价,更给水文站的职工带来工作和生活的便利。

1.2.4 自重式水文缆道设计计算

(1)自重式水文缆道计算。

首先需计算出水文缆道的长度、拉力、高度等技术指标,并进行整体布局,然后进行房屋建筑的设计建设和设备采购、加工、安装等。以青田鹤城水文站为例,自重式水文缆道布设示意见图1;水文站建设方案见图2。

据此,自重式水文缆道计算[3]如下。

式中:Φ为主索钢绳直径;Φ′为牵引索直径;G为行车重量;P为铅鱼重量;Va为设计流速; Vb为设计风速;f0为设计空载垂度;Ek为主索弹性模量;Fk为主索载面面积;qx为牵引索单重;w为承载索单位风力;Pv为垂直荷载;Pz为水平荷载。

3)支柱地锚计算公式。

式中:ε为钢绳的刚性系数;D为滑轮直径;dz为滑轮轮轴直径;dk为牵引索直径;α为滑轮包角,取120°;Tx为设计牵引拉力。

8)起重索拉力(考虑漂浮物冲击力为500 kg,悬索偏角为15°)。

根据上述公式并查阅五金手册,通过开发计算软件,计算确定自重式水文缆道的各种参数指标、钢绳拉力强度和安全系数等。

根据水文缆道设计要求,主索的安全出现危险时,仍要保证支柱(架)、锚碇等岸上的部件安全。因此对计算出的加载拉力乘3倍即为水文缆道支柱的拉力(缆道房、办公用房和支柱一体化建造时拉力安全系数取4倍)。

(2)设计计算实例。

以青田鹤城水文站为例(图1、图2),说明水文缆道的实际设计计算过程。

1)概况。鹤城水文站为瓯江流域的控制站,属国家重要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约13 400 km2,按50年一遇的测洪能力,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根据大断面地形测绘资料,50年一遇的测洪标准的洪水位为19 m,河宽约300 m。

2)缆道设计的原则。牵引索因超载断掉时,主索和其它部件应保持安全;主索的安全成问题时,支柱(架)、锚碇等岸上的部件仍保安全。安全系数K的取值为:牵引索K>2.0,主索K>2.5,支柱K>2.5,锚碇K>3.0。

该测流缆道设计书仅对主要项目进行分析计算,具体施工图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由建筑设计人员按该测流缆道设计书技术要求实施。

3)主索拉力计算。设计的主要数据:主索直径Φ=18.5 mm;主索单重q=1.218 kg/m;牵引索直径Φ′=4.0 mm;牵引索单重qx=0.081 2 kg/m;主索跨度L=300 m;主索载面面积Fk=1.289 cm2;铅鱼重量P=250 kg;行车重量G=30 kg;设计流速Va=5.0 m/s;设计风速Vb=30 m/s;设计空载垂度f0=L/100。

①根据式(1)计算得主索空载拉力H0=4 568 kg。

②加载拉力计算

将1)步骤计算出的H0带入式(2),化简后得H3-4 205H2-6.360 75×1010=0

解三次方程得加载拉力为:H=5 982 kg

③牵引索拉力计算

根据式(9),计算牵引索拉力Tmax首先计算Tp,根据式(6)计算得行车爬坡阻力Tp=13.5 kg

④起重索拉力计算

考虑漂浮物冲击力为500 kg,水平荷载Pz=167.9 kg

根据式(10)计算得起重索拉力Ty为485 kg

安全系数:K=1 620/485=3.34 符合要求。

4)牵引索及起重索布线。采用开口式缆道布线,铅鱼升降变幅为30+4.0-6=28.0 m,平衡锤的变幅为30-19=11 m,平衡锤升降1 m时铅鱼升降2 m,实际变幅为22 m小于28.0 m,还须从一楼挖下3.5 m,参见图3。

5)支柱(架)设计。柱顶体轴向压力为

Y=V+Hsinβ=1/2(q1+pv)+Hsin64°=0.5(1.218×300+292.2)+5982×0.90=5 712.6(kg)

柱顶体轴向压力的安全系数取2.5,则柱顶体轴向压力为14 282 kg。

2 自重式水文缆道应用效益与前景

自重式水文缆道自1998年发明以来已在浙江省41个水文站加以应用,一体化设计不仅节约了大量土地,更为水文工作者提供了便利的工作环境,测流效率得以提高,对水文基础数据的累积及统计工作带来很大方便。同时,自重式水文缆道不再需要拉线,避开了原铁路、公路、城市建设面临的安全问题,消除了相关的社会公共安全隐患。另外,一般江河湖库都与自然风景区融为一体,自重式水文缆道使水文站建设对场地要求不再苛刻,将水文站置于风景区,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4]。

经计算,浙江省41个水文站应用自重式水文缆道后共节约的土地亩数及其直接经济效益见表1。

而从间接经济效益来看,自重式水文缆道的创新设计使得水文站建设在选址方面不再受地形的诸多限制。在河两岸最窄断面亦可直立建造水文缆道,大大缩短了缆道长度,缩小了测流铅鱼的运行距离,节省了造价、测流时间和人力资源。并且缆道设备整体建造在房间内,运行保养方便,降低了运行维护费,设备使用期限增加。

从社会效益来看,过去水文缆道因其支柱拉线跨度大,安全隐患也大,所产生的安全事故在历史上也有记载。自重式水文缆道的创新设计规避了该问题,很好地解决了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其次,自重式水文缆道的设计使水文站在选址方面不受城市规划的影响,很好地保证了水文资料的延续性,对水文基础数据的保存起了重大的作用。

3 结语

自重式水文缆道的设计是水文缆道设计的一大变革,不仅解决了在设计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更解决了一系列社会难题,对社会公共安全、土地节约、人员配置、水文数据积累等诸多方面有着突出贡献,值得在全国的水文缆道建设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水文缆道测验规范[S].SD 121-84.(Hydrological Cableway specification[S].SD 121-84.(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