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5: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茶具设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差异化的起点
家具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产品的设计,所以,原创产品对于优秀公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铟琦诚的原创性选择了从两个方面来区分于其他家具企业:产品风格设计和技术难度的优势保持。特色的产品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这样自然也就跳出了价格战的泥潭;技术含量方面主要突出了铟琦诚的特色,以工艺性的产品,通过实用性的展示,以达到差异性的效果。
独特的产品风格
营销界内有一名词叫差异化营销,引用到家具设计之中就是差异化设计,引用到产品研发之中,就是产品的差异化策略。产品向多元化、差异化方向发展。独特的外观,是标新立异的基础,公司产品的开发带有强烈铟琦诚特色,并不断延续和发展。款式不断更新,特色一直保持,各类家具的整体配套性做得恰如其分,铟琦诚在软体家具领域不断创造适合自己的天空。
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核心技术的差异化
沙发中木材的装饰是铟琦诚产品的一大独特亮点,但木材的变形和开裂是很多公司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铟琦诚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在硬件设备和工艺流程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现在木材的处理工艺是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南北气候的差异以及客户的独特要求。
铟琦诚的产品特色还体现在沙发扶手的木装饰上,大量采用雕刻的手法对沙发进行独特的装饰。手工雕刻是提升木材及沙发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价格的重要环节。铟琦诚拥有多名具有十年以上雕刻经验的技术工人。雕刻让沙发在造型上具有丰富的内涵,经过精雕细刻的打造,最终用凝固的语言表达出对生活的理解,对独特设计的态度,产品由此变成了艺术品。
油漆对于木材来说,相当于衣服对于人的作用,所谓“人靠衣装,家具靠涂装”。油漆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木材的表现效果。铟琦诚通过两个方面来做好木材的“衣服”:一是物的方面,二是人的方面。物的一方包括无尘喷房、恒温烘干房等,为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产品的好坏最重要的还是人的作用,所以油漆技工的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公司对于人员的培养和稳定作了很大的努力。人员的稳定保障了油漆质量的稳定,最终的表现就是铟琦诚产品质量的稳定。
2.信息资料子模块信息资料子模块主要实现了专业信息、课程信息、学生基本信息和成绩的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此功能模块的设计,都是便于信息查询模块的实现,重要的是所有的专业、课程、学生及成绩信息都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否则将会影响到信息查询模块功能的实现,同时,填加学生基本信息时,要考虑到整个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因为所有其他信息功能的实现都与学生基本信息有着关联。
3.信息查询子模块(1)课程查询:根据查询内容(按专业、按所属院系、按课程名称)来查询学生的课程信息。(2)学生资料查询:根据查询内容(按学号、按姓名、按专业、按班级)来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3)成绩查询:根据查询内容(按学号、按姓名、按专业、按课程)来查询学生的成绩信息。
二、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教师要结合阿坝州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具体条件来进行教材的编撰。由于茶文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教学,因此,要结合已有一些教材作为基础,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教材: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底本,《茶艺百科知识手册》,和其他茶文化相关教材为资料,学校专职教师根据茶文化的相关资料结合阿坝州的具体情况进行编撰,确保实用。
(二)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多媒体演示配套设施、电脑、收录机、舒缓音乐等设备。
2.教学设备器具:茶具10套、玻璃杯若干只、各类茶叶若干、茶叶罐等。
3.教学场地:茶艺学多功能实训室、水磨映秀的羌芽基地、茶园、茶艺馆等。
(三)课程设置
茶文化的课程设置主要从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考虑,课时的比例应该是1:1.茶文化理论讲解主要从茶的饮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茶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融合以及充分利用茶的自然性,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羌族的特定的品茶方式等对茶艺和茶道的重点介绍。比如:客来敬茶,茶与民俗民风,茶与歌舞及楹联,茶会,茶馆与茶艺馆,茶的传说;茶与水,茶之具,茶的山水情结及旅游,品茶与茶艺,茶与茶艺,茶与文学,书画艺术欣赏等;茶性茶德,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诠释,茶道与饮茶,名家与茶,中日茶道史实比较;茶文化之当代实践,茶文化和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发展茶文化等。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也是该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从容流畅的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旅游管理学生是否能够开发茶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内容,因此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需要到茶艺馆进行参观、学习各种茶叶的冲泡方法和茶艺的表演等技巧。学校还可以联系旅游公司让学生到相关场所进行顶岗实习,给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师资情况及学分计算
由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个性及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学生的认知,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信息,并根据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校安排一个茶道方面专业技能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对茶艺的欣赏水平和茶艺表演的展示会感染、带动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辉煌。该课程由于是新开设的课程,可以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的选修课,在大二的时候开设,时间为一年,共72个学分。
(五)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这部分考核可以从平时的学习状态、课堂展示、学习心得、考勤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另一部分可以根据期末检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从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等方向让学生撰写论文或者开展课题研究。为确保论文的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本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生简要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规定完成的论文不能少于五个参考文献。其次是操作考试,这部分的重点放在茶文化讲解和茶道茶艺实际操作的考核上。两种形式的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茶者,疗渴解醪,涤昏醒神,疗形安心,于身于心,堪称“双重绿色”、保生正命之饮。当今世界,公推茶、丝绸、瓷器此三者乃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国对人类社会生活发展之最重要贡献。中国物产虽富,若以普世价值而论,则余无一物可及此三大贡献者,况乎茶居此三者之首。故茶,诚可谓得兹土地利之先也!
众所周知,决定茶之品质优劣的,除了它的天赋性味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冲茶之水与盛茶之器了,可以说,无好水精器不足以论茶道。月照上人因而曾说:“水为茶之母,壶乃茶之父。”而壶中的宜兴紫砂,正是中华茶道最宝贵的载体之一,是久远灿烂的民族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从古至今,在具眼方家及鉴藏之士的眼中,紫砂器都是有灵性之物,它可以自由呼吸,可与自然沟通,可与人的心灵交流。紫砂之性温润如玉,如果长久地把玩、养护,还可使它滋长如黄金紫铜一样古朴厚重的美感和品德,故而有了“紫玉金砂”的美誉。于是它的价值也超越了世间诸般珍奇,无可方物了,诚如古人诗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紫砂艺术兴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大匠圣手代不乏人。而李昌鸿大师,就是我国当代陶瓷艺术和宜兴紫砂领域的一位杰出代表。
李昌鸿先生,1937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宜兴紫砂壶艺术领域十大师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副会长,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厂长、总工艺师,现任宜兴鸿成陶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昌鸿先生与其夫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沈遽华女士皆为已故紫砂艺术泰斗顾景舟先生第一代人室弟子。伉俪二人洵承顾老文人派壶艺风貌,并博采各家之长,铸成自家面貌。作品构思巧妙出新,造型端丽大气,风格儒雅隽秀,驰誉海内外,深获茶人及藏家喜爱及追捧。1984年,大师与沈遽华女士合作的“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成为首次荣获国际大奖的中国当代紫砂作品。大师的“丙寅大吉”、“九龙组壶”、“四方特奎壶”、“青玉四方茶具”、“一衡茶具”、“高八方壶”、“斗方壶”等一批作品,先后二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银奖或一等奖。
大师早年与顾景舟、徐秀棠合编了《宜兴紫砂珍赏》,与唐伯年、叶龙耕合编了《宜兴紫砂茶具实用功能的研究》等多部鉴赏类或理论研究书籍。2002年编写的《紫田耕陶》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记载了大师及夫人沈遽华女士的重要作品及艺术理论,对后人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价值。大师还先后发表了三十余篇有关紫砂艺术研究的论文,理论功底扎实,见解独到,对推动宜兴紫砂文化的研究和紫砂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师为人谦厚,尊师重道,提携后进,培育新人,在紫砂行业默默耕耘了五十春秋,其业绩被海内外众多媒体广泛报道。鉴于大师在紫砂艺术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他的名字和生平被载入1997年《英国剑桥名人录》和《国际名人录》。1989年被国家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000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后又被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大师夫人沈遽华女士及公子、著名陶艺家李铭先生并夫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徐萍女士都是杰出的陶艺大师,这是一个真正的紫砂艺术世家!
2007年,月照上人为了寻找合作设计、开发贴合月照禅茶品牌精髓,且具有脱俗品位的尚品紫砂茶具的伙伴,数度亲赴江苏宜兴考察宜兴紫砂壶的文化传承和制造工艺,受到了李昌鸿大师偕夫人沈遽华女士及公子李铭先生、夫人徐萍女士阖家上下的热忱欢迎和接待。双方在探讨禅画与紫砂艺术话题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共鸣,上人与李府老少两代“大师伉俪”结为艺术知己,并达成了当代极为罕见的禅画与紫砂艺术领域的“强强联合”。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年(农历戊子新年),五位大师特别合作命意,设计出了一整套以中华哲学传统中的五行学说为灵感之源的新品方案,包括了象征五行之德的传统“五灵”和蕴藏丰富佛教吉祥祈福意味的五种标识物这两大系列,创意可谓“迁想妙得”,别出机杼,具有的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与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和水准。作为五位大师向北京奥运献礼的联袂之作,“五德壶”的问世,自然引起了业界及鉴藏爱好人士的广泛瞩目与持久关注。尽管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地落幕了,但是人们购藏“五德壶”的热度至今也远未消退。
08年初,由李昌鸿、沈遽华两位大师设计,月照上人书绘,李铭先生和徐萍女士共同制作的月照禅茶――“烟霞鼎”问世。该系列由李昌鸿先生亲为题名,得名自月照上人禅诗“不求闻达只烟霞”这一名句。“烟霞鼎”尚品紫砂系列以其卓异的文化品味,精绝的艺术匠心、高超的工艺水准以及形神兼备、表里相当的特点,准确地传达出了月照禅融合佛法正理,饱含释、儒、道三家精义,会通中西方哲理的形式及内容,面世不久,即获得了众多禅学知识、茶道友人、鉴藏方家及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肯定和赞誉。
而今,由李、沈两位大师特别为月照上人量身设计打造的“月照十景”壶也经过了几度方案修改,现已开始前期试制。相信过不了多久,另一道令人耳目一新的紫砂文化景观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Suntea学的是造型设计,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学院派。其实,她个人倒是比较学院派的,因为她认为有良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有更高的审美高度和创造力。上班时,没有太多的野心,和所有的上班族女生一样,梦想着有自己的一个小店,过着挣挣小钱就满足、自由自在而且没有太多压力的生活。小店最好经营自己原创设计创造的东西,有一群和自己审美相似、兴趣相投的好朋友……这个梦想一直到八年前,和先生一起开设原色小茶室之后才得以实现,不过小店设计出售的却不是之前所想的生活用品。而是茶品,以及后来延伸的――茶陶。
和所有爱茶之人一样,玩茶的同时,Suntea也关注和研究茶器。建盏作为茶器的至高审美器皿,且是福建的特色文化,也当然成了她的首选。认识建盏应该是在学生时代,但真正认识它的美,却是在玩茶后的近些年。玩过众多的陶瓷茶具之后,觉得建盏的深遂内敛及精深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她,它的魅力远远超过其它陶瓷茶具。建盏内敛而朴素的特性很符合茶人,只是现代茶人的心燥了,难以发现它的美。
较之玩茶,Suntea对建盏的痴迷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迷是在客观的、有自己独立审美及理论基础指导下的。建盏断代近千年。国内几乎找不到与它相关的资料,唯有厦大叶文程老先生的《建窑鉴定与鉴赏》可供参考,但书中说得较多的是对古建窑的认识与欣赏,对于现代建盏的描述较少。要全面了解建盏,Suntea就必须清楚建盏过去的故事、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古人的审美情趣、窑烧条件及窑烧技术。关于古建盏的一切,她都想知道……于是,闲暇之余她远赴建窑古址,找寻宋代建窑古址中的标本。对照着一些专家的陶瓷学术论文,翻出学校时的教科书,让家人从日本买回与建盏相关的资料。这个过程,收获良多,也因此结交了不少和她一样喜爱建盏、喜爱传统的中国茶文化的一群朋友。尽管大家在全国各地,但是网络的便捷使得他们可以无阻碍地交流心得,分享收藏的乐趣。
刚刚迷上建盏的Suntea时常独自一人拿着数只建盏在茶室外的小公园里,在大树下独自品赏。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落在盏上,树影随风摇曳,光在变,盏中折射出的光斑也在变……这种美带来的幸福无以言表。细细品赏着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建盏。的确令人着迷:在不同的光线下,建盏多层次的斑会折射出不同的光感。
原色的盏痴们
在原色,你会看到这样一个“怪异”的景象: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抱着一二只黑乎乎的小碗,站在茶室外的小公园,对着光,转来转去,交流着,让人觉得神秘兮兮。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只黑乎乎的小碗,在他们眼里全是一样有什么好看的?
引言
卢吉?科拉尼(LuigiColani)说:“我的世界是圆的,因为大自然一切都是圆的,地球是圆的,人类胚胎也是圆的,为什么我需要加入一切物体都变成有棱有角的设计世界?我追求伽利略的哲学,我的世界是圆的。”是的,“我的世界是圆的”像一个有着强大吸引力的磁场,吸引着无数为艺术痴狂的人们。我深深的迷失在曲线的世界当中,触摸每一条美丽的曲线。
一、 自然是艺术之母
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或者是设计理念的形成和他的生活背景都是息息相关,科拉尼也不列外。创建德国著名的波恩自然博物馆的馆长、著名科学家科尼希(Koenig)有句名言:“自然是艺术之母”。科拉尼正是汲取这就话的真理作为自己设计的理念。
科拉尼1928年8月2日生于德国柏林,来自瑞士的父亲是是一位电影建筑师(film architect)。母亲是波兰人,一位漂亮的演员。从小父亲就要求科拉尼注意观察自然,从自然中寻求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科拉尼家有兄弟姊妹共四人设计,孩提的时候,父母从来没有给他们买过玩具,而父母亲是教以木片、厚纸板或纸片结合的处理办法,让他們自由的創作,柯拉尼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了怎麼訓
他们自由的创作,科拉尼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在童年,他几乎通过手工可以实现他的设计愿望,所有的玩具都是他自己动手做的,他学习了怎么训练自己的雙手及工具的使用,也培養了柯拉尼無限的想像力,對於他往後双手及工具的使用,也培养了他无限的想像力,这对于他以后的设计发展奠定了相當好的基礎。展奠定了相当好的基础。也许正是父母的这种特殊教育方式,培养了他超越同龄儿童的创造能力。
科拉尼在柏林上完中学后就读于柏林艺术学院,学习雕塑,美术学校的数个寒暑,他磨练了绘画及雕刻的基礎,並立志從事汽車設計的工的基础,并立志从事汽车设计的工作。畢業後,前往法國的後來他去學習玻璃胴體製造的技術後,1947年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cs)。1952年毕业后,受聘前往加利福尼亚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参加高速技术研究,成为了一位空气动力学和塑料制品方面专家,设计第一台全塑料汽车,并为法国勒蒙俱乐部制作1:5模型设计,而后在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
从小开始训练动手能力和大学学习空气动力学的经历,成就了科拉尼以后的设计特点: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而当时设计界的主流还是强调以系统论和逻辑优先论为基础的理性设计,但科拉尼则大胆跳出功能主义的约束,大胆的运用美丽的曲线来表现产品。通过流线型、温柔的轮廓、靓丽的色彩,更自由、更夸张地表现产品,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希望通过更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被称为“设计怪杰”。
科拉尼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思想来从事设计,他的设计来源于自己长期的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来源于对自然界长期观察和体会,有人问科拉尼:“仿生设计是您的招牌理念,您平时就有观察自然的习惯吗?”他说:“每次接到项目,我就尽可能的多观察自然,多发现自然本身的一些想法,越多越好,最后从中选择”。他所设计的作品多是三维空间的,他说:“我不愿把自己叫设计师,我是三维形象的哲学家。”
二、用曲线说话的人
认识—了解—着迷—科拉尼和他的设计,缘于霍郁华、戴军杰和董朝晖编写的《我的世界是圆的——科拉尼和他的工业设计》这本优秀的书。从此便很关注关于科拉尼和他的作品,很惊叹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创作力和创造性。我们不能简单定义科拉尼是一位工业设计大师,这样完全不能概括他的才干。我们应该用艺术家来定义他更为合适。之所以这样说呢!我们从他的作品当中完全可以看的出来。
图3 设计超前的 Neat-O car图4 Colani mega-roadster Horch
科拉尼执着地认为:无论在微观世界里或者在宏观世界里,任何东西都以曲线形存在,从本质或者表现来看,自然界都没有直线形态的物体,地球是椭圆形的,物体的运动是流线形的设计,所有这一切都证明这是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带有柔性曲线的东西。他倡导设计的灵感要取向自然,提出了“宇宙间并无直线”的命题。这种独特的设计哲学,不仅影响了当代设计的思维和观念,还给未来设计的创新起到了积极深远的启示。科拉尼根据自己坚信的自然界法则,利用曲线发明独特的生态形状(Bio-form),创立的“生命设计(Bio— Design),这在语言学上虽还未获得公认的词汇,却是最为准确地传达了他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极有预言性的设计观念,并将它们广泛地应用于时装、汽车、建筑和工艺品设计当中。设计师科拉尼在力学上有深厚的基础,因此在流体线条的掌握上优于其他的設計師,在調和、比例、平衡、韻律上的應用,都相當的成其他的设计师,在调和、比例、平衡、韵律上的应用,都相当的成熟且大膽,因此也造就成他獨特的流線風且大胆,因此也造就成他独特的流线型风格。
科拉尼对自然的研究对造型细节的把握让他的设计变得充满了特性,成就了工业设计史上重要的一页,他的设计历程被人们称为“用自然的艺术塑造未来”。在科拉尼塑造的产品身上可以看到很多用曲线来展现的造型细节,这些长曲线回转有力,有优美舒展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具有魔力的诡异的未来感觉。
三、科拉尼的中国情结
“事事物物,皆有个极;是道理极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论语》卷九十四)。科拉尼不仅是一个美术设计家,还是一个哲学家,他有清晰的哲学头脑,他信奉中国的太极阴阳八卦的平衡学说,推崇中国天人合一的理念,他用自己的心和哲理去设计,所以他所设计的成千上万的作品中可说都有生命。中国的哲学思想最主要的就是阴阳八卦学说。一般认为中国阴阳八卦学说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学说。一张白纸称为无极,画上一个圆圈,称为无极生太极,中间一条曲线分成黑白两个部分,称为太极生两仪,中间的曲线表示了阴阳的相互运 图5 茶具茶具设计
动和相互转化。中国的太极讲究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他们是相互转化的,是一个整体;在科拉尼的作品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特性:设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完整性是产品的造型具有一个完整的构造,达到了既概括有具体的标准,在结构上具有相当合理的仿生特点;统一性就是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中很好的把一些矛盾的形态或者结构有了一个很好的调和,使之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达到了产品造型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即所谓的多样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把中国的太极阴阳八卦的平衡学说应用到了极致,整合一些自然要素,加上设计师的内在感觉,给产品赋予了新的诠释、新的生命力。图5的茶具设计,结合传统材质与现代美感,对茶具有了新的诠释和解读。在这些中国传统哲学的指引下,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了解,加上大胆而成熟的创意,造就了科拉尼的独特的设计风格。
科拉尼先生曾说过:“中国公司要把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作为背景,把自己的强势突出来,同时找到西方大品牌的缺点,这样才有竞争力和生存优势。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要制造高档的产品占有市场,这是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的未来之路。”工业设计的理念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讲究天人合一。要时刻记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国工业设计的将来也就是要站在世界的角度去重新挖掘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次创作和解读去实现我国工业设计乃至于设计的腾飞。
科拉尼先生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的发展抱有热切的期望,目前我国的工业设计多是从事平面设计,如何提高产品的三维空间设计和哲理人性化的设计,我们可以从科拉尼的设计中学到些东西。随着我国工业产品逐步扩大进入国际市场设计,我们必须提高对工业设计的认知高度,努力提高我国设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设计水平,提高设计理论研究的认识和交流。才能最终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未来中国高级的设计师将成为企业的决策圈人物。因为未来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将很大程度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综合性能和美观实用的设计。
小结
科拉尼是当今时代最著名的也是最具颠覆性的设计大师,被国际设计界公认为“21世纪的达?芬奇”、“世界流线型设计之父”、“离上帝智慧最近的设计大师”,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希望通过更自由的设计实现想象中的形态,故被称为“设计怪杰”。他的作品影响力遍及欧洲、亚洲乃至世界。作品中大至航天器、飞机、汽车、摩托车,小至眼镜、小剪刀和圆珠笔;既有产品设计,又有家具、瓷器、室内和服装设计。中国的工业设计水平正处在类似于日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和技术正在奋发向上。中国的工业设计想要改变模仿欧美的老习惯,必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发展中国自己的品牌。研究科拉尼和他的作品目的在于:帮助中国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提高和突破他们固有的设计理念,帮助他们设计低谷,走向“中国创造”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霍郁华戴军杰董朝晖,《我的世界是圆的——科拉尼和他的工业设计》,航空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10。
[2]视觉同盟,自然是艺术之母,visionunion.com/article.jsp?code=2,
[3]章慧明编著,《100年100位产品设计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第一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98-02
一、引言
茶为国饮,自神农以来,滋养着世代炎黄子孙。在当今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她越来越受到中外茶人的青睐,可以之养身健体、敬客会友、寄托精神、创业营生。饮茶之热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茶艺师。茶艺师既是饮茶热的产物,又是饮茶热的“加速器”。她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作为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为茶和顾客搭起了一座温馨而有品味的绿色之桥。
升温的市场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鲜血液,很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茶艺专业、茶艺课程和茶艺师的培训项目,如何培养茶艺人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当前茶艺从业人员,在稳定性、整体素质、技能的全面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二、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
根据《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职业定义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分设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有较敏锐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美学鉴赏能力的茶饮艺术服务人员。五个等级的茶艺师,在礼仪与接待、茶艺准备与演示、茶事服务与销售、茶艺馆布局与设计、茶会组织与管理、茶艺管理与培训等六项指标内容上有五个不同等级的要求。
三、茶艺行业人才的需求
1.茶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刺激茶艺人才需求量的上升。中华茶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对人们来说既是物质层面的给养,又是精神层面的享受。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文化层面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茶饮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和功效,受到人们的青睐,茶文化休闲产业也在近几年热起来,茶叶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茶馆、茶楼、茶坊、茶会所等纷彩呈现,所有这些又刺激了茶艺人才市场,要求茶艺人才在质和量上都有稳定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高职院校一些新专业如茶艺专业、茶学专业应运而生,旅游专业和一些休闲类专业也开设了茶艺课程。教材和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2.茶艺人才技能要求。对于茶艺人才,2002年6月国家制定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具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得体的接待礼仪,娴熟的茶叶冲泡操作技能,丰富的调配茶水饮料技能和经验,能揣摩顾客心理,适时推介茶叶和茶具,进行茶事服务。对于茶艺技师和高级技师,还要求能在以上茶饮服务能力基础上,对茶艺馆进行设计和布置,能进行茶艺的编创,对茶艺馆进行技术管理,并能开展对初、中、高级茶艺师的培训,能提升茶馆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内容,高职院校对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应该包括:茶文化知识、茶叶相关知识、茶具相关知识、接待礼仪、茶艺冲泡技能、文化艺术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栽培、茶加工、茶贸易知识,还体现在茶采购、茶贮藏、茶艺沏泡技能、茶水饮料调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茶艺文化艺术也是多方面的,如乐器表演艺术、插花艺术、装饰设计艺术、服饰艺术、茶饮调配艺术、语言艺术、管理艺术等。另外,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茶艺英语也成为茶艺重要技能之一。
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茶艺人才
2006年以来,教育部16号文件等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扫清了道路,指明了方向。高职茶艺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茶艺服务人才,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的途径,为社会培养适应茶业经济的高级人才。
1.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茶艺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教材和师资力量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还需要进行系统的、高质量、专业化的培训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茶艺师国家标准和茶艺相关资料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可定期到专业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学习,到各个茶艺馆、茶会所实践学习,多与茶艺一线服务人员交流沟通学习,不仅要学习茶叶、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和茶艺技能,还要增加人际交流、服务礼仪、茶楼经营管理等课程。还可以聘请茶馆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日常的教学。只有不断优化茶艺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才能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2.构建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至关重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茶艺师技术领域和岗位要求,参照茶艺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以茶艺馆工作的过程为主线,重组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型学生和企业的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3.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技能茶艺服务人才,就必须强调校内学习与茶艺馆等工作场所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
另外,积极参与各级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舞台展现,现场表演,锻炼胆量,锻炼茶艺技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经验。
4.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茶艺服务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茶艺本身,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文体素质。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都管理学院为例,开展了针对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琴棋书画培养工程,既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强化了学生的琴艺、棋艺、书法、绘画技能。很多有这些才艺的同学,在2013年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茶艺的教学活动和组织竞赛,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茶席创新到茶品创新,从茶具创新到解说词的创新,创新可以无处不在。今年,本人带领学生参加浙江省茶艺技能竞赛,所编的创新茶艺“缘定今生”新娘茶,在传统茶俗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增加了一些创意元素,如茶席布置,以时尚暗纹提花的米色桌布为底布,桌布中间衬上一块42cm见方的传统婚礼用大红锦缎,色彩温馨、鲜亮、喜庆,又不失时尚感,桌角盛开的百合,既象征了新娘新郎纯洁的爱情,又暗示新婚夫妇百年好合,白头偕老。茶艺解说词也注入了同学们的努力和创新,如以“春秋天合,凤凰佳得”喻赏茶,以“冰清玉洁,凤凰戏水”喻洁具,以“凤穴求芽,水晶送祥”喻投龙井茶、置冰糖,象征新娘新郎的爱情冰清玉洁,甜蜜美好。
六、结语
身为一名茶艺教师,本人不断探索茶艺课课程的改革与创新,2013年完成校本课程《中华茶艺》,经常参与和企业如杭州紫萱度假村、青藤茶馆的合作,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上岗工作能力。本文的研究,再一次为课程改革与开发、提升教学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万绪.茶艺师职业技能标准的提出与茶艺人才的培养[J].茶叶,2001,(1).
[2]姜春红.项目教学法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
[3]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
鉴于教学目的和授课对象,我们在专业文献的选择上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覆盖面广。综合考古学的传统研究和新的动向,我们将阅读文献分为考古学文化、地层学与类型学、文化研究与器物研究、聚落考古、墓葬研究、风俗习惯与宗教观念、美术考古、田野考古报告等8个专题,基本涵盖了考古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二是兼顾前沿和经典。我们在各专题下设立核心文献和扩展文献,其中核心文献以新近学术论文为主,代表了该专业领域新近的研究动向和前沿;扩展文献则是包括早期经典文献在内的第二层次文献,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更深入地学习。三是以研究案例为主,兼顾理论文献,并适当增加趣味专题。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大家阅读原初的研究文献,故而文献选择侧重于具体的研究案例,力图从具体研究案例中学习,增进对相关理论方法的了解。但是考虑到青年学生往往具有浓厚的理论兴趣,且好奇心强,对于有新意的研究有强烈的兴趣,我们在文献选择中亦兼顾了纯理论文献及有趣的专题文献,如对考古学文化、聚落考古、性别考古的理论探讨文献,以及有关拔牙习俗、古代妆饰、茶具酒具的文献。
本课程采取了课前阅读、课上讨论和课后撰写读书报告三结合的形式,可分三个步骤:一是课前阅读。由教师印制阅读资料,提前一周分发给学生。为了使阅读有针对性,还须拟定若干问题供学生阅读时思考,这些问题也是课堂讨论的提纲。为避免讨论流于空泛,所拟问题应紧扣材料,侧重论文的论证过程,围绕诸如论文的论据类别、论据的组织方式、论证逻辑、结论是否准确可靠等问题提出。二是课上讨论。作为讨论课,若要使每个同学都能充分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则分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每组人数应控制在4~6人。上课时,每组推举一人做主题发言,其余人可做补充发言。主题发言期间,其他同学若有问题,可随时提问,由发言的同学进行解答。三是课后撰写读书报告。每次讨论课后,教师安排大家根据讨论内容撰写读书报告,要求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地写作。读书报告的内容除对阅读材料作客观准确的总结外,应围绕若干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阐发。尤其鼓励围绕专题进一步查找、阅读其他文献,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基于西方大众文化影响、渗透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大众文化,其又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且还可以做到与当代中国其他文化形态并存。根据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大众文化包容西方大众文化,而且将西方大众文化当成其重要的文化资源;二是传统的中国民间通俗文化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给中国大众文化;三是中国大众文化利用与改造精英文化,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两者之间做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相当一部分经典的精英文化作品凭借相应的加工改造之后则发展成为大众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四是主流文化运用于渗透中国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作品将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等隐含其间,从而导致大众在文化娱乐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对相应思想道德教育获得。大众审美文化的出现使得文化更好的走向大众,从精英、贵族中走向普通老百姓中,使文化的享有权转向多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数人,这也是符合我国主流文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求。
大众文化已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文化现象构成,其拥有的作用于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艺术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产生艺术,决定了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应该是从民众中产生,欣赏与使用的过程则是“回到群众中去”的一个完整审美过程。
二、从技术走向艺术
技术与艺术的首场创造性革命来自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尝试,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包豪斯所创立的设计理念为后世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的科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设计与艺术结合的愈来愈紧密,在民众的生活中扮演这重要角色,它不仅完成了对批量机械化产品转型,同时引导并启发着大众对于生活美得思考和理念。当工业化脚步迈入陶瓷艺术领域,使得现代陶瓷艺术逐渐失去了往日手工制造,相对地,人性化、艺术化的设计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一场来自于设计艺术的自我革新,与科学技术发展与制造工艺关系甚微。
从当前的陶瓷艺术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陶瓷批量化的生产已经渐渐使人们审美疲劳,相反,大众更加喜欢形式考究、注重欣赏陶瓷艺术人工性、手工艺的本质。陶瓷艺术的这种转性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必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就提出,由于当前高科技、高机械化和电子时代的来临,人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往往使用需求与生活情感需求相失衡。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中写道:“无论何处都需要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环境,用技术的软性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在这里奈斯比特所指的“高情感”即是符合艺术美的生态设计和符合手工艺术之美的艺术之美。而当前备受推崇的“创意手工陶瓷”则是此类具备高情感设计的代表,创意手工陶瓷脱离了当前机械化生产的模式,进入了小批量个性化设计领域,更加注重汲取手工艺造物的情感特点,使其具备设计与工艺的双重艺术美。
三、从地域走向国际
任何文化只要有历史,就会有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包含着深厚的民族心理、道德风俗以及社会意识形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加深,中国陶瓷艺术也逐渐展现出国际化的创作特征。
我们谈到陶瓷艺术创作设计中,已趋向于国际化设计的品相。首先在造型上选取西方日用瓷设计之长,其次,在装饰设计上,将西方设计理念和部分元素符号与中国传统纹样相结合,有着较高的审美趣味。企业需要推广品牌,出口外贸需要符合对象国大众审美习惯,这是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民族间的文化交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流促使现代设计朝向多元化、人性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也是现代设计的大趋势和必然。
陶瓷艺术从地域走向国际的另一个因素便是传播媒介的扩大,拉近了中外艺术的距离。改革开放后,中外导演学者筹划并只做了许多有关中国陶瓷艺术的纪录片,其中卓有影响的有董浩珉《瓷路》和央视跨国打造的纪录片《china 瓷》等。《瓷路》摄制组辗转欧亚两地,在世界范围内探索中国古代陶瓷的影子,在中外陶瓷艺术爱好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此外,《china 瓷》这部纪录片联合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瑰丽维多利亚与艾博特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道,设计组从中国外销瓷为主线,足迹踏遍欧亚8个国家和重要港口,此次纪录片在摄制和交流活动中无不体现出陶瓷艺术国际化合作的特征。此外,在现代陶瓷交流活动中,一些针对外贸的企业针对自身产品特色与出口国人文特点等拍摄了大量的宣传片投放于外文网站,对于促进企业进步与世界陶瓷文化交流具有双重意义。以陶瓷为创作动机的电视剧电影的制作也是陶瓷艺术国际化的重要媒介之一,例如热播的电视剧《大瓷商》和《剩女的代价》都是以陶瓷艺术为剧情主体,不仅在大陆范围内深受喜爱,在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等南亚地区亦有较高的收视率,这种软性文化输出,将中国陶瓷的风貌潜移默化的带给观众,使得中国陶瓷国际化的影响力更加深入人心。
四、从传统图像提升到当代创作
(一)重构扩大了中国传统图像语言
传统图像包括纹样、图腾符号、民间美术以及具有民族审美特质的具象画面或艺术语言。中国历朝的图像内容都有所不同,或有创新发展,或有倾向性探索,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有着自身的发展格局,但总体而言,传统图像语言总是与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在画面装饰中,注重突破传统,在把握图像基本构成原理上将传统的图像符号进行拆分重构,从而形成了现代陶瓷艺术创作装饰的新风貌。例如学院派代表陶艺家秦锡麟的作品,在图案运用上不拘一格,善于提取中国传统图案中的经典样式进行分割,且以手工胎质泥性特点构成独特的点面装饰,具有强烈的民族装饰意味和艺术美感。
(二)二是将传统图像综合为民族艺术符号运用到创作中
从文化学层面而言,中国传统图像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具象的可识符号为传承的,它更多是作为一种民族心理与审美自觉共同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一部分,构建成为完整的民族文化体系。在中国传统图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亦有着其严密的科学步骤和意象考究。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并不仅仅依靠有形的图像语言为创作元素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艺术家逐渐从图像中去寻找中国文化脉络的本源,将图像符号演化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自觉,从更深层次探源陶瓷艺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例如景德镇乐天创意集市中某仕女茶具装饰中,作者选取了中国仕女这一传统形象,但从具体的形态设计上,突出了现代、趣味的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10-02
一、引言
茶盏是宋代点茶、斗茶时的必备器物,也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茶具。宋瓷茶盏的造型设计体现了饮茶人的修身养性,其在造型上轻盈而优雅,亭亭玉立,充满了“文人气质”。宋人在使用的时候有一定的配套方式和持握方式。将盏和托套叠好,点茶时连托带盏一齐托在手中,具有防止烫手的功能。其形状似倒置的斗笠,为的是适宜茶水饮量,同时也使茶末易于沉淀和倾渣。体积较茶碗小,斜壁微弧,小圈足。碗底窄小,看起来很不稳定,甚至似乎已经达到尺度的极限,小圈足与桌面和盏托接触的面积小,可以降低茶汤热量减少的速度,保证斗茶的高品质。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实用功能作用的结果。
功能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事物的功效、作用。功能是决定产品形态的重要因素,形式是功能的载体,必须体现和反映功能。功能主义的思想并不是现代设计才开始的,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文质彬彬“就是强调功能与形式的统一,重视功能的设计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灿烂的工艺造物活动中,许多器物都深深印下了功能主义的痕迹。我国古人对器物的使用功能也有很高的见解,李渔在其《闲情偶寄・器玩部》言:“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必需。”“凡人制物,务使人可备,家家可用。”等等。他强调设计的原理是实用。可见古人非常注重“备物致用”的功能主义造物思想。茶盏作为日常生活器皿,宋代工匠在设计制作过程首先考虑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然后才根据器物的功能效应、容量大小、比例尺寸等方面进行艺术表现。
二、茶盏造型的功能体现
作为饮茶用的器具,实际功用是制约它器型设计的主导性因素。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指文饰,“质”指本质,孔子认为“文”与“质”这一对矛盾的事物应该是一种统一的关系,“文”与“质”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才能到达“彬彬”这种完美的状态。儒家的这一思想影响着我国传统造物思想中的关于审美与功能的关系问题。“文”代表装饰、审美,“质”代表实用、功能,只有“文”与“质”的统一,也就是装饰、审美与实用、功能的统一,才能得到“彬彬”的完美的器具形态。斗笠碗形象秀丽挺拔,轻盈潇洒,这与当时追求秀丽挺拔美的审美效果有关,茶的构成决定了器型的选择,盏这种广口的器型的流行与茶本身的构成和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引三国魏张揖《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是我国关于饼茶的最早记载。唐、宋两代是我国饼茶生产的鼎盛时代,当时又有茶饼、团茶之称,宋人在茶叶中加入其它佐料,饮茶时要将煮过的茶叶和芝麻、山椒等佐料一同吃掉,因此,饮茶时用“易干不留渣”的撇口、斜壁、小底的斗笠形的茶盏,此类底径和盏面口径的比例相差大,茶盏的深度相对较浅,这些造型特点突出了宋人饮茶方式的功能要求。
宋人饮茶时讲究用“建盏”,即建州窑所烧制的黑釉盏。为什么重白色,尚黑盏呢?宋人祝穆在所编《方舆胜览》中指出:“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在斗茶活动中,评判斗茶技术的标准一是看汤花,二是看水痕,水痕出现的早晚决定胜负。水痕出现早且少者为胜。由于宋人饮茶方式的改变,建盏成为当时最为时尚的一种器型(如图1)。此建盏高6.5 cm,口径12.8 cm,底径4.0 cm,敞口,深腹,小圈足。内外均施酱褐色釉,釉中央有自然形成的兔毫纹结晶,底部露胎,胎厚重坚实。胎体厚重,可起到保温的作用。
建盏的造型,像一个翻转过来的斗笠形。盏口比较宽大,可以容纳更多“斗茶”时出现的汤花。在建盏的盏口下方1.5 cm处,即口沿与腹部交接处的内壁有一道环绕的凸圈,被称为束口器型,正好能约束茶汤的量。这种凹一圈的束口造型是体现其实用功能的设计。蔡襄《茶录・点茶》载:“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使汤水的分量控制在凸圈以下,还能起到防止外溢烫手和保持汤面完美的效果。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江西省赣州博物馆和宁都博物馆曾对赣南黑釉瓷中的部分茶盏做过测试,结果表明圈痕以下的容积平均占总容积的58.9%,因此这条圈痕在斗茶中起到了一定的注汤标尺作用。在“击拂”过程产生离心力,为防止茶汤外溢,宋人工匠们把茶盏设计成彝口,可以使茶汤“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
总之,宋代工匠们在设计制作茶盏造型的时候,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茶盏造型的实用功能性:一、盏口面积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斗茶”时出现的汤花,方便“运笑旋彻而不碍击拂”,同时大敞口所围成的圆可以最大面积地展现绚烂多彩、变幻莫测的汤花画面。二、形如漏斗,为的是适宜茶水饮量,同时也使茶末易于沉淀和倾渣。胎体厚重,可保持茶汤的温度。这两个方面都体现了茶盏造型的功能性。
(一)朴实内敛的盏口设计
宋代茶盏的盏口设计多为内拢型,和前两个时期相比,宋朝碗口的方向也进行了一些改变。南北朝时的盏多为直口,深腹,保持着食用碗的原始风貌;唐时大多腹壁斜伸器型坦张,碗口多呈开放式向外卷;宋代的则多向内收拢了。唐中期以前,饮茶主要是煮茶,茶煮好后,倒入茶盏,就可以分而饮之了。而唐中期以后点茶法开始盛行,到北宋中期进入了点茶的极盛时期。点茶不同于煎茶的是:在点茶时,不是把茶末放在沸水中,而是分置于茶盏之内,然后用瓶注沸水于盏内,注水时要用茶筅或茶匙扰动茶末。苏庚在他所著的《十六汤品》中提出:一面注水,一面用茶筅或茶匙在盏内环回击拂,使得水和茶彼此交融,这道操作过程,叫做“点茶”。茶筅用竹片劈成,形状似帚,用茶筅或茶匙扰动茶末,叫“击拂”。煎茶的好坏在于掌握沸汤火候,那么,点茶的高低便在于击拂的功力了。因此对茶盏的要求也要能配合和适应击拂的功能。盏口内敛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能防止在“击拂”的时候茶汤的溢出。有了这个敛口,茶汤在环回击拂的过程中,就不至于荡溢出去,少量的顶到盏口的茶汤,也会由于这个内扣的碗口器型而再度落回到盏内。(如图2)宋代青白釉连托盏,盏口内敛球腹形,隐见旋刀痕,高圈足的托与之相连,托缘上翘,此器盏托合一,圆浑朴实。
(二)雅致沉稳的盏托设计
盏托的产生是为了防止盏热烫手。盏托形制的演进,由最初的浅托盘式,到唐代托口较矮,五代末期托盘腹加深、足增高,至宋代托圈增高、高圈足,可以说是盏托逐渐向实用功能发展的结果,随着宋代高坐具的出现导致人们生活方式与造型观念的改变,托足也随之增高更适合手的端拿,增加了人们使用时的舒适度。
宋代茶盏的圈足直径都较小,使其可以被轻而易举地安于托盘之中,托圈也随之小巧纤细,从而使整个盏与托呈现出轻盈秀丽的艺术气质。宋代盏托的造型沿袭前代,有内置托台式、下凹式,还有盏与托连是一体的,但无论何种造型,在功能上都更为讲究,美观与实用并举。托盘的体形、厚宽、高矮都变得更加规整,在造型上更加注重比例关系和精致细微之处,轻盈而优雅,渗透着更加强烈的文人气质。(如图3)钧窑天蓝釉盏托高5.6 cm,口径5.9 cm,足径4 cm;官窑盏托高也才5.7 cm。盏托是连在一起烧制的,体积小重量轻,即便是连着托盘一起拿取也不会觉得笨重。
宋代工匠们在设计盏托的时候,注意托的高度和持握之间的关系。宋代盏托的高度比唐朝时期的盏托要高,能够放下四指,方便端起。托子宽度适中,具有防止烫手又容易端拿的功能。
三、结语
宋瓷茶盏器型高雅含蓄、内敛耐看,并且把实用的功能、优美的外观以及精湛的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日用产品的典范。作为饮茶用的器具,既方便实用又具极高的审美感,满足了“形式与功能”的对立。研究宋瓷茶盏造型的功能设计,不仅可以加深对传统造物思想的理解,还有利于学习它所代表的古代中国先进的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对于设计师而言,更应该继承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的设计水平,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之路。
紫砂壶市场泡沫正在破除
近年来,紫砂壶文化艺术行业涌现出一大批的专家、大师,紫砂壶收藏爱好者队伍也日益庞大,加之紫砂壶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使得紫砂壶收藏市场格外繁荣,甚至演绎出一个泥土与黄金等价的神话。个别名家名壶的价格飙升,一些当代紫砂艺人的作品价格,甚至超过了很多明清时期的老壶。
越来越多的人将紫砂壶称为“紫砂艺术”,无论是大师还是新秀,在介绍其作品时,无不称为“某某的紫砂艺术”。而市场上似乎也对此称谓欣然接受,价位也似乎在迫不及待地证明紫砂壶就是艺术,动辄几百万元的价位屡见不鲜。不少自称为大师级的人物,他们做的壶部分是代工壶,他自己不做,叫子女、徒弟做,做完之后拿他的印盖上去,就当自己的作品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用灌浆法、用模具法去做。这两个因素伤了收藏者的心,很多收藏紫砂壶的人收藏的积极性减弱了。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张剑先生认为,在经历市场泡沫期和净化调整期的阵痛以后,紫砂壶收藏市场又出现了上升的势头。紫砂壶市场价值偏离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问题正逐步修正,泡沫破除后,紫砂壶行情也逐步回归理性这是行业内的共识。
1990年,张剑先生从江苏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师从紫砂工艺厂高级技师谈碧云(师承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其紫砂壶艺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深受其父《江苏省陶瓷志》总纂张志泉先生思想的影响,在传承和创新的同时,平和、谦逊的张剑先生一直潜心钻研技艺,其风格造型奇正、内涵丰富、极具文人气质,其作品屡屡获奖:作品《渴望》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广场舞组壶》获“江苏省陶协陶艺作品创新评比”优秀奖;《守望》获“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涅》获“中国陶协第七届中陶奖”最佳创意奖;作品《春江水暖》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协“第六届大地奖”金奖;作品《支点》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国艺杯”金奖。
张剑先生是少有的学者型紫砂艺术实践者,对当代紫砂艺术的现状及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见解,并提出了诸多中肯的评论。他陆续发表了多篇关于紫砂壶文化艺术的论文,诸如:《紫砂壶的造型设计》、《浅谈紫砂壶光器的几何构成》、《浅谈紫砂壶艺的继承和创新》等。张剑先生对紫砂文化的发展演变也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论上对紫砂文化作了大量思索与总结,编撰完稿有《紫砂壶筋纹器》、《紫砂壶花塑器》、《宜兴蜀山窑发展史》等。
人文价值是紫砂文化之魂
紫砂壶自古就有“泡茶不走味、储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常用会包浆”的特点。紫砂壶泡茶独特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喝茶用紫砂壶所带来的感受也是独特而美妙的。“实用为根,艺术为魂!”这里所言美妙,不仅仅包括紫砂泡茶的韵味充足,还有紫砂壶所表现出来的文人品味。
张剑先生告诉记者:“有一种审美形式是没有意味、没有表达的,犹如一个停止了思想、没有了精神而只有肉体生命迹象的植物人,尽管也会有玲珑的曲线、白皙的肌肤,甚至可以美得让你发抖,你却无法与其交流沟通,她维持生命的唯一意义,就是让你感觉到她存在,寄托你的感情和希望。这样的审美形式就是工艺美术”。
在张剑先生看来,工艺美术是利用一些特殊的材料,通过一系列设计,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塑造某种形式,以激发起人类心中对美的感受,但是却并不打算揭示什么。它既不表达人生状态,也不进行哲理探索,它甚至杜绝任何不美的东西,它所强调的是设计的合理性、协调感,呈现的是材质美和工艺美。并且,绝大部分的工艺美术品还具有实用功能。
宜兴紫砂壶延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其造型特别丰富。紫砂壶应宋、明茶道的发展而生,其初创便着眼于实用,发挥紫砂泥优良的发茶性。其色泽古朴,极符合明时文人的审美,因此而深受文人喜爱,自然,其造型设计也受文人影响而极具文人气质。由于古时科技落后,制壶主要依靠全手工成型工艺,往往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会有一些瑕疵,显得较为随意,而使得工艺上不到位。然而恰恰是这些瑕疵和不到位,却真实地反映出制壶者的秉性、气度、修养,使紫砂壶拥有了一定的艺术性,具备较高的人文价值,但并不能因此而判定其就是艺术品。
张剑认为,市场上能称之为艺术品的紫砂壶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多。由于市场上对紫砂壶普遍的鉴赏能力偏低,先行致富的一些“大师”们因为历史的原因,文化程度较低,艺术素养略显粗鄙,致使对紫砂壶的鉴赏始终停留于“料、形、工、款”的低等级层次,片面地追求工艺的精益求精。在设计上东拼西凑、乏善可陈。
市场需要有意味的紫砂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水平的提高,加之人民对生活品味的追求,市场对具有艺术价值的高水平制作的紫砂壶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只要是好的东西,就不愁没市场。而有意味的紫砂壶正是市场所需要的。